化学论文如何进行

2024-06-26

化学论文如何进行(精选10篇)

化学论文如何进行 篇1

4月19号市二中学的王平老师来学校进行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一些内容。王老师刚刚获得中学特级化学教师的职称,有将近30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学可谓轻车熟路,经验颇丰,在中学化学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次讲座,我这个刚刚接触中学化学教学的初入门者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的艰辛与喜悦,也更加坚定了去坐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首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作为一名受到高等教育的准教师,也算是在化学神奇殿堂的门口走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堂的主旋律,紧扣主题,不能东拉西扯,更不能像有些老教师似的,讲着讲着就控制不了自己,更严重者甚至拉起家常。要牢牢把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教师可以自由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课程进度、大纲要求等进行灵活地调整,所有这些调整必须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享受每一节课,而不是像受罪那样熬过一节课。

然后,作为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对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不是很明确,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备课来熟悉,通过备课,我们才能知道这节课要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教学,进而才能选择出争取的教学方法,把握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和辅导。另一方面,鉴于我们之前登上讲台讲课的机会不多,在面对很多讲课时不免会紧张,像我讲课时就会经常忘词,不知道下面该讲什么,有时候会忘记讲某一部分内容而直接跳到下一内容,但如果有充分的备课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对讲的内容很熟悉,在讲课的时候手里可以准备一份教案,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可以保证完整地上完一节课。

最后,良好的现场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本身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上课的过程中实验室少不了的一个环节。主要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教师演示,即使在上课前预先做过无数次的练习和准备,但实际在课堂上演示的时候由于温度、风力、适度、空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往往这时候就是考验教师应变能力的时候,好的应变能力可以让原本一个失败的实验变一节让学生以探究为主的课,大大扭转乾坤。对于学生实验,一般都需要学生去化学实验室完整,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或试剂、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安全问题,比如说某同学不小心打碎了温度计,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化学实验素养去处理这些突发状况,也是考验一名教师的应变能力。

化学论文如何进行 篇2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生,化学教学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努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多方面综合型人才。为此,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做了重新安排, 要求突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具体而言, 该大纲对化学学科的知识调整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着重加强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体验,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积累, 同时不再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有过高要求, 所学知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且贴近生活, 具有实用价值。

第二, 彻底改变学生以往陈旧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 逐渐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各种情境和探究活动, 不断变换学习形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能够反映社会热点, 涉及最新科研成果,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了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通过做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我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化学课是一门枯燥难学的课程, 大多对化学不感兴趣。为了让学生喜欢化学, 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就设置了几个情境, 如“点不燃的手帕”“空瓶生烟”等趣味情境。在演示过程中, 学生都好奇地望着我, 追问这是为什么, 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非常认真, 也开始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又如, 在学习《水的组成》一课时, 我给学生展示了电解水实验, 并验证了水电解后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仅真正明白了水的组成原理, 还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情境

实践表明, 学生对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一节化学课上, 教师提问:“在一个雾天的早晨, 一妇女在一排汽车后面等红灯。突然, 妇女晕倒, 请问, 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很快给出了几种不同答案, 最后, 教师再强调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影响。如此一来,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汽车尾气对人的危害, 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加强了他们对汽车尾气改造的探索研究。

三、通过展示图片、模型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等信息, 会让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展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图片、污染工厂大量排放浓烟的图片等, 会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展示我国高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合成蛋白质的图片, 会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总之, 这些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了化学是门什么样的学科, 化学能解决哪些问题, 学好化学是多么的重要。

四、通过介绍新闻报道创设情境

有些新闻报道对我们的化学教学也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些新闻报道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 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有这么一则新闻:某地区下水道发生连环爆炸事件, 下水道的井盖多处被炸飞, 几名学生和路人不幸被炸伤或砸伤。经过警方严密调查, 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有人往下水道里倒入了一些液化气的残留物, 之后, 又有人往下水道里扔了个烟头, 烟头随即将液化气点燃, 造成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学生听完之后对这则新闻非常感兴趣, 不断地追问教师液化气经点燃后为什么会爆炸、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等问题。结果表明, 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新闻事件, 同时也更加喜爱化学课了。

又如, 在学习“天然气”的相关内容时, 我给学生介绍了我市的一篇“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报道, 这篇报道里将天然气的成分、燃烧值、污染情况等都做了介绍, 还告诉我们天然气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天然气这种新型能源。这实际上也是利用新闻报道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学生反响热烈, 学得轻松, 何乐而不为呢?

五、通过实地考察创设情境

在学习“水的净化”时, 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自来水厂进行实地观察, 看看纯净水是怎样被净化出来的。如此一来, 学生不仅了解了水的净化原理, 还增强了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六、通过给学生讲述小故事、科学小常识等创设情境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地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常识等, 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如何进行化学教学 篇3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很多有益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学好课堂所讲的知识的同时,充实一下化学课外活动同样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化学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组建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并制定活动计划,做好习题巩固练习,定期举行化学比赛、小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等等,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反映开始的时候非常容易听懂,但是很快就又将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很难做到巩固。那么如何巩固好所学的化学知识呢?我认为做练习题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遗忘是在刚刚学习之后急速发生的,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就此看来,为了避免遗忘,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做练习题。那么,如何科学地做练习题呢?以下是我在平时做习题的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在多年的教学化学体会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是十分不稳定的,我们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这种积极性是非常长久的。我们要坚持肯定成绩、积极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首先呢,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每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同学们发现和认识身边的化学现象,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奇妙化学的兴趣。

二、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德育

化学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課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中国化学发展史的教育,认识到中国化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们国家在化学工业上取得的成果更是显著。这些都是教育广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很好的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认识科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同时也就接受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做好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因为,我们必须要搞好化学的课外活动,为此,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感触,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以外,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整理了好多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有趣实验、小游戏和化学小常识,同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每章内容学完后,我都会和同学们搞一些化学知识竞赛、化学问题征集,对于优胜者,给予表扬。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了化学课堂知识。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那些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中,正是因为他们对事物或者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和创造。所谓的创新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不断地去更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传统化学教学一味地听老师讲,看老师做,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活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好像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引入了新的的学习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4

评价是为了诊断,更是为了促进发展,实施学困生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发现单纯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师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学校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教育行为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获益匪浅。

一、好的评价有易于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

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需要培养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

二、正确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不足之处

老师在评价中必然要涉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哪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欠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 篇5

中期报告

张俊芹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 已经研究取得的成效。

在前一段的化学用语教学研究过程中,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一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二是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三是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

二.存在问题。

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过关,导致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降,学习遇到障碍,甚至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

三,下一步计划

(一)提早渗透,分散难点,熟记知识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不好化学或不愿意学化学往往是从记不住元素符号开始的,元素符号学不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就难以学好,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困难,我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采取了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学生多看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二)师生互动、查找内在联系、狠抓书写落实。

学习了元素符号之后,化学式的书写就又摆在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在这里学生主要是化学式的角码容易写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找内在联系,抓书写落实的方法。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要求学生画出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对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以比较、归类,学生总结出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优化配平方法,强化训练。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化学用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其关键是配平学生易犯错误。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在学生熟练地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优方法。对于一些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设“1”配平法进行配平。所谓设“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1,通过在其它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画等号,并注明相应的反应条件,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四)注意检查督促,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论文如何进行 篇6

化学方法是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思维工具,它既有自然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共性,又有化学研究特殊方法的个性。化学方法有多种,如化学语言规范、化学实验、化学假说、化学模型、化学逻辑等等。我们知道,化学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化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而化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学的迅猛发展和化学信息总量的剧增,企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化学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迫切需要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与指导,使他们学到最基本、最有用的化学方法。以便依此独立、能动、持续地获取化学知识,成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创造活力的化学工作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为例谈谈如何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

1在指导思想上提高化学方法的训练

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都是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纵观现行各类各层次教学大纲如出一辙,着重强调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化学方法的训练重视不够。大多数化学教师也只注重化学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法的能力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方法的训练,研究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学生只是积累教师或书本所传授的知识,以求考试取得高分。实际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都有同感:化学方法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言,化学方法是化学发现的手段。无论在近代化学的建立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学的发展时期,任何一个重大的化学发现都是依靠一定的化学方法实现的。同时,化学方法又是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建立的工具。就基本技能而言,化学方法是促进技能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化学方法,就会加速对化学知识量的积聚速度,加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概括和运用能力,对掌握新知识起能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把原来的“三基”变成“四基”把化学方法的训练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训练的前提。

2将化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

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从事化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平铺直叙地讲解化学知识,而应当将化学方法直接引入教学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训练的关键。

2.1联系重要的化学史事,让学生学到有益的化学方法

化学发展的历史是极其曲折的,那些杰出的化学家成功的背后都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化学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若巧妙地结合所授知识,将这些化学方法渗透其中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方法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时,可渗透化学实验法在化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知道“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的细胞中,在一种特殊的‘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出来,用人工方法是不能合成有机物”的“生命力论”曾牢固地统治着有机化学界,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放弃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有机物的想法,使有机化学的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直到1928年,德国化学家武勒(Wohler)首先冲破“生命力论”的桎梏,在实验室里由氰酸铵合成了尿素〔NH4OCNCO(NH2)2〕。从此才动摇了“生命力论”的统治,有机化学才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已发展到数百万种,并且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有机物被制备出来。

2.2采用启发式教学,建立和发展化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环烷烃的张力学说和环丙烷的结构”时,可以采用化学模型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用球棍式模型连成环

丙烷和环丁烷,每个碳原子上的两个键必须压缩到60°或90°,以适应环的几何形状。结果发现,这些碳原子的键角与正常的四面体键角偏差很大,从而使分子本身产生角张力,力图恢复键角;再让学生连成五元环、六元环及六元以上的环,结果每个碳原子的键角非常接近于四面体的夹角,这些环基本上没有角张力。然后应用归纳法来总结环的稳定性与环大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讲解环丙烷的结构,不妨引入化学假说,即从环丙烷的分子模型可以看出,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并非直线相连,而是呈弯曲形状,这与现代共价键理论相矛盾。根据共价键理论,当一个碳原子以sp3轨道与另一碳原子的sp3轨道键合时,两个碳原子须处于使它们的sp3轨道彼此正面相对的位置,也就是面对面重叠,这样重叠的化学键最强。因此可用类比法提出“在环丙烷分子中可能存在另一种键--弯曲键”的假说,然后通过各种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说,最后得到弯曲键理论。

将化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学到作为知识活动结果的知识结论,而且还可以学到反映在认识活动中的研究方法,从而学到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方法。化学方法隐含在化学内容的角角落落,只要做个有心人,在化学教学中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将化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是不难做到的。

3指导学法,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化学方法处理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从事化学研究所必须的科学方法,除了将化学方法直接引入教学过程外,还必须在指导学法上下功夫。指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去学习新知识,概括已学过的知识,养成自觉运用化学方法处理问题的习惯,从而把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之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是知识的精华,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教科书,记下疑难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紧扣教科书,把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认真理解、勾画、记录。课后认真阅读教材,读懂教材。章节复习时把重点、难点知识反复阅读,认真理解,其它辅助资料不要代替教材使用。

3.2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针对化学课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好化学课的方法:用眼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看清实验现象,观察老师的实验技巧。用鼻分辨气味,用耳听清老师讲解,用手记好笔记,用嘴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用脑去思考、分析、判断。只有眼、耳、鼻、手、脑并用,才能上好课,学好课。

3.3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化学的方法

在学生的化学实验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实验侧重点不同。指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分析、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研究化学的方法。

3.4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总结知识规律的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知识零碎、变化复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和旧知识进行对比,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后进行归纳小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比较过程中去分析并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内容时,常采用对比启发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等概念,往往由于“同”字的“搅拌”而影响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造成混淆不清的问题。这时我们根据这些概念中均含有“相同’、“不同’、“所指对象”而且能“互称”等共同点,采用对比启发的方法,如表1所示。

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容易造成混淆的概念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比,不仅使学生对同分异构体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把各部分知识的共性找出来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知识的规律性、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增强了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掌握和运用。例如,在学完醛酮类、酸类及酯类化合物后,可引导学生进行归“因结构相似,使醛酮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酯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结构不同,使醛酮类、酸类、酯类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醛类和酮类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又由于甲醛、甲酸、甲酸乙酯的结构上都有相同的醛基(-CHO)才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总结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3.5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也容易混淆、遗忘,指导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从图1入手。

即元素或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性质决定制法、存在、用途和鉴别。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从结构上去分析、理解有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

学法指导的内容很多,以上仅举几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化学方法训练,使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所要求的内容,而且也扩大了思路,研究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能够有计划地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高分低能”者。当然化学方法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学生在几年的学习时间内所能彻底解决的。但如果我们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就可以给学生打下基本化学方法训练的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并且也使我们的化学教学开创了新局面。

侯进才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复习 篇7

一、精心组织复习主题,适当安排教学梯度

作为复习课教学中的主角,习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在气体的检验和除杂这一复习专题中,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以下问题:

(1)实验室三大气体中氢气的制取和收集分别用的什么方法?

(2)现有一份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那么这份氢气是否纯净呢?可能会混有哪些杂质呢?

(3)如果氢气中确实混有H2O和HCl两种杂质,那么该如何除去呢?除去的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分别设置了从一种气体到多种气体;从气体的检验、除杂到检验与除杂的综合考虑等探究内容的梯度。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层层推进过程中,同时兼顾试剂、仪器的选择到装置的搭配顺序等实验探究中具体操作上的思想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归纳提炼方法成了课堂探究的主线,使得课堂充实、学生探究思路顺畅。

二、切忌包办代替学生探究

在复习课上,有的教师习惯了直接拟定探究课题供学生进行探究复习。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排解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开展探究性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怀疑学生的探究能力,或担心在探究过程中会损害仪器设备,或担心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或为加快复习进程,采取变相包办形式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甚至直接将探究结果告诉给学生,这无疑与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背道而驰。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越俎代庖,要围绕学生提出的疑惑开展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时,课本提供的方案是:小块大理石+稀盐酸。而后,教师仍要解释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粉末、稀硫酸。

那样,学生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机械的。现在,我们设计以下三种方案: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钙粉末+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钙颗粒+稀盐酸(稀硫酸)。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对反应速度、现象等各因素进行分析,做出最佳选择。这种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从“做”中得出结论,进而解释、交流、反思评价,参与整个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注重手段多样化、实验化和模具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实验也是开展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可是,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已经不见了实验的踪影,甚至是关于化学实验的专题,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检验等都是看不到仪器与药品的影子的。与之相反的是,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初中化学课本中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初三学生理解的化学工艺、简化的改进装置等),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等。这类实验试题由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叙述得当,而且知识新、思维量大,因而区分度较高。

这类题型的出现更需要老师在综合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的直观性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或者可以利用多媒体道具或影像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强化理解和记忆。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开放实验室,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让学生到实验室动手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与装置和药品零距离接触,把书本上的问题搬到实验室解决。比如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专题复习中。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卖得很好的保健品叫维C泡腾片。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但和普通维C片相比,它的价格要昂贵得多:普通维C (10克)每瓶3.5元,而泡腾片(10克)每瓶26.4元。可是大家还是很喜欢它,这是什么原因呢?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泡腾片放在水中,观察现象。(泡腾片溶解,有气泡冒出。)

学生猜测:可能是CO2,可能是碳酸氢钠与水反应产生CO2。

老师:碳酸氢钠有一点性质和碳酸盐一样,当它们遇到一类物质时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请问这是哪一类物质呢?

学生回答:酸。辅料中有苹果酸。

老师:如果是二氧化碳,该如何检验这种气体呢?

维C泡腾片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但很少有同学知道其实一瓶普通的维生素C仅需两三元钱。正是这个“价格差距”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兴趣,为气体检验方法的探究起到了铺垫作用。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化学论文如何进行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观念 环境保护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

初中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很多,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绿色化学观念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中,让学生自身意识到,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事例,借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造成1.2万人死亡和1995年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说明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室内冷藏、冰箱、电器的冷却等方面的氟利昂,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在学习了“煤和石油”的知识后,可以介绍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在学习“水”这一课的同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当中。纵观全球资源,淡水资源很短缺,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且分布又不均匀,而由于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液、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等造成的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有朝一日,人类将面对“滴水贵如油”的严重局面。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重大惨剧和极大伤害,从而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要性,树立起绿色的化学观念。

二、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学观念

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化学实验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的规则进行实验。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等都或多或少地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教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将废弃液或剩余的固体药品倾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让学生将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净放回原处,做干净实验室的卫生。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后就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例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由于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污染物之一,所以应强调硫的用量,并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又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注射器作微型实验,拔下注射器活塞,在针筒中放入大理石,塞上活塞,在针筒中吸入盐酸,马上连接导管。

三、在课外活动中设计绿色化学活动

化学课堂教学是进行绿色化学观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也为进行绿色化学观念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化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的设计中,我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导线,阐述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加了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展示绿色生态环境和严重污染地区的明显对比,简单说明现在人人都关注的环境问题,利用课外小组宣传或讲座等多种传播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切身感觉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绿色化学的环境,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习惯和绿色化学观念。

四、在考试练习中强化绿色化学观念

在布置化学作业时,在不偏离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渗透绿色化学观念的习题,以便巩固学生有关保护环境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强化绿色化学观念。

五、在调查研究中增强完善环保意识

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因材施教,高度重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环境污染的调查。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农村的饮水问题、沼气池的建设、化肥厂的排污、西北的沙尘天气、家乡的空气污染等学生关心的小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撰写环保小论文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收效良好。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提出的农村的饮水问题,事先列出调查提纲:1.本村(或家)的水井建在什么地方?2.你认为是否受到污染?3.如何防止井水污染?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考察思考,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清晰认识到农村吃水的问题多:有些水井建在低洼的地方,如池塘边、农田里,不同程度受到了农药化肥或其他有毒物的污染;有的村几百人共用一口井,又无井盖,垃圾随时可掉入井中,造成污染。而有些农户先在无污染的地方,一家打一口井,将井口用盖子封闭起来,再装上摇式活塞抽水机,随用随抽,比较清洁卫生,值得借鉴推广。通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把绿色化学观念转变成自觉的行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生的学习中贯穿绿色化学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学生头脑中都有环保忧患意识,时刻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渐渐地给学生树立起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使学生成为保护环境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张鑫.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

[2]陈静.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的渗透[J].中国现代教育,2007(8).

[3]冀会良.初中绿色化学教育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0(2).

[4]陈莹.中学化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5]周柳玉.刍议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怎么进行 篇9

(1)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包括有关概念、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2)离子反应专题: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以将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归纳;离子大量共存问题特别注意不是很熟悉的离子之间发生的离子反应而不能共存的问题,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常见离子的检验。

(3)反应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的正误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学生容易模糊的是键能及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特别重视。

(4)物质的量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NA形式考查,对这类题要强化训练,特别是加强“陷阱”总结。

(5)物质结构专题: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类型和性质 ,如:氯化钠,金刚石和二氧化碳。

(6)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专题:如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物质的酸碱性、稳定性、熔沸点、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半径大小比较规律等等。

(7)化学平衡(包括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专题:如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8)化实验专题(要适当取舍,既不能太细,又要注意近年实验考查细节,抓主干)。

(9)有机推断专题(以近年高考试题有机题的题型格式,选取各地模拟题改编为主)。

(10)电化学专题[同上面第(9)点要求]。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综合模拟练习中,主要采取考试、套题达标训练的形式进行。在每个学科中精选出约20套试题进行强化训练。

这个环节上:

一是注重套题质量。针对目前套题中重复训练内容多,个别试题针对性不强,实用价值不大的弱点,要求各学科在进行套题训练前,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剔除套题中重复的、不实用的内容,精选套题中的精华部分。确保通过套题训练,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二是严格训练要求。毕业班学生在复习时,普遍不能系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解题过程中,步骤不严密,条理不清晰,易造成非智力因素失分的现象,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按高考评分标准来衡量每一份试卷。要提高认识,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份试题。

三是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在套题训练过程中,不一定把每套试题全部批改,但要作抽样性的、重点性的批阅。将发现的问题归类,属整体的,首先分析原因,然后集体会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个别性的,课后抽出适当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1)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考练,要认真批改、讲评,强调答题的规范性,找准得分点。

(2)每周考练后,各科要进行适当的小结,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应试水平。

(3)根据学生需要组织“心理辅导”讲座。

高三化学复习学法指导

01善待课本,狠抓“双基”,重视实验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勤翻课本、勤积累。切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0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笔记要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不记笔记、记多少算多少、只顾记,不思考;这些习惯都不好。复习课上,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习题讲评课上,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如果利用不好,会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0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便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⑴再阅读:上完课再次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⑵“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再做作业事半功倍。在做题时,要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每次做完题都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这样不但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而且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策略,以此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好。

⑷多质疑: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⑸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强化,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04用好纠错笔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错题代表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因此,错题需要我们警醒,最好的方法是记下来。收集错题渠道很多:①上课回答问题错误;②作业错误;③测验中错误等。纠错笔记构建方式也多种多样:①批注法。②粘贴法。③错因归类法。④卡片法等。平时做起来好象费时费力,但整理的过程其实是你再认识、再疏理知识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05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高三复习要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篇10

摘要:创新是一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要想使我国跻身于现代化强国行列,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中化学教学为着力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

一、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没有学习自主权,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能在特定的框架内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超出框架就不知如何变通了。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公式、化学现象,无论遇到什么题,首先是套公式。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套公式有时确实能够解答,于是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习化学就成了“背诵化学公式、化学现象―套用公式、化学现象解答问题”的程式化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化学命题越来越多元化、开放化,考查的知识也越来越趋向综合化,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此时学生再简单地套用化学公式,往往会无济于事。这迫切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整合所学内容,创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忽然之间萌生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锻炼形成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装载的容器变为知识加工的个体,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世界上伟大化学发现、化学发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化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和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光明的前景,使人们充满期待等,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向学生介绍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

环境、资源、能源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发展既依赖这些因素,又受到它们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出现了一些重大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能源枯竭等,这些都与化学有关。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这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

3.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观察化学现象、发现化学问题、验证化学结论的过程。通过实验,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到神奇的化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化学实验是一项科学实验,要求必须严谨,任何一个环节即使出现一点点偏差都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不能因为得到的结论和书本上或别人的不同,就舍弃自己的结论,要鼓励学生反复实验,查找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这既是反复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化学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教材为中心,常常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学习到的是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运用却鲜少涉及。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做实验,而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认为做实验既不安全,也没有必要,只要记住实验的步骤、出现的化学现象、得出的化学结论就够了,导致学生腹中空有知识,却没有能力;一味地墨守成规,却不知创新;习惯单一思维,却不会变通。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设备,在实验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用盐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和碱及碳酸盐后,拿出一个生了水垢的水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除去水垢。紧接着问题来了,实验室中的盐酸是化学物质而具有强腐蚀性,如果用于除水壶中的水垢不仅容易损坏壶,还容易残留化学成分,用起来不安全。那么,有没有什么代替物既可以除去水壶,又不至于残留化学成分呢?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们寻找盐酸的替代物,进行实验验证,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既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还包括创新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

1.加强双基教学,打牢创新基础

拥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创新的前提,离开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谈创新,无异于在空中建楼阁。因此,教师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重视双基教学,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打牢基础。

2.加强实验教学,从观察中创新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方法,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化学现象、反应发生后得到的化学产物,并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学习到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除了发现共同现象外,有的学生还能够发现不同现象,教师要鼓励发现不同现象的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找出现象发生的原理,总结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实验活动,从实践中创新

教师除了进行演示实验外,还应该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学生亲自验证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并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探索研究,这是学生创新和提高的良好途径。在实验前,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相互讨论交流,对方案进行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的不足,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安全、完美地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上一篇:初中英语作文:我今年的寒假计划下一篇:医院安保人员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