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2024-08-14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共8篇)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篇1

【摘要】高校学生处于学习专业知识、面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辅导员心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方法的研究,探究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辅导辅导员

高校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的生活中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学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一半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分为生理和心理,比如说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参与。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动态的,这种方式需要辅导员掌握一些工作的技巧和心理沟通的技巧,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对文献的研究,现对心理辅导的技巧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的实例,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几个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一高校心理辅导技巧

1.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策略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合乎情理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并向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心理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性。新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将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是加强心理辅导意识的一个有效工具。

2.参照心理辅导关系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和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关注、肯定、平等公平地对待、及时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手段来实现,从而使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3.团体辅导技术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将班级作为一个辅导整体,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得心理体验,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辅导。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是开学动员、考前减压、职业规划等,通过和谐的团体环境,使学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品质。

4.倾听技术的运用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适当地运用倾听技术能够使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倾听能够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能够主动地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辅导员的倾听能够给学生直面自身缺点的机会和勇气,为其提供和谐的心理氛围。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举例

1.入学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必然会产生新的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一些新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产生了焦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式,通过开新生座谈会的方式,调节新生入学的紧张气氛。座谈会的地点在教室,我让学生们坐成一圈,大家互相畅谈大学以前的情况以及对于大学的憧憬,对于老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整个气氛也轻松了不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增加了。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妈妈又生病了,一直很孤僻,我对他进行了个体辅导,在我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下,这个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帮这个同学申请到助学金,解决了这个同学的经济问题。 2.学生考试的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平时准备不够充分的同学,在考试之前更容易出现焦虑。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因为考试的压力过大而患上了抑郁症,我找了一个有空的下午,约他出来,和他谈心。在我的开导下,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他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很优秀,他觉得自己英语四级没有过给父母丢脸了,家里对他的要求也不高。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孩子要如何进行学习,鼓励小孩认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应以赞扬为主。最后这个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也成功地通过了四级考试。

3.求职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就业前都会面临心理问题。很多同学都对社会有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缺乏人生规划的情况。于是我们班上专门组织了一场求职面试模拟。我和一些同学通过商量,设计了不同的面试环境和不同的问题,对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很多同学都通过这种方式,使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互帮互助的练习,也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对于个别心理负荷过重的同学,我也进行了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心理辅导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加油鼓劲。

三总结

高校辅导员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学校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心理辅导任务交给辅导员,需要辅导员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尽量多投入、多付出,在辅导工作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拓展自身教育领先的地位,起到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虎、赵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发挥核心价值初探[J].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3):118~119

[2]蹇福利.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及努力方向[J].科技资讯,2010(18):217

[3]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教育,2010(6):28~30

[4]王雅倩.高校主体班会的创新研究[J].校园心理,2010(3):201~203

[5]贾丽敏.加强高校辅导员对于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教育,2010(18):209

[6]路敏.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科技资讯,2010(12):209

[7]蒋倾云、朱璐.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7):91

[8]张喜川.浅析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教育,2010(18):216

[9]王新香.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17~118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篇2

自2002年以来, 继电子邮件、BBS和QQ之后, 又悄然兴起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形式, 并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人士的普遍关注, 这就是博客技术。“博客” (BLOG) 一词, 几年来一直都是最为时髦的词汇之一。它是继E-mail、QQ、BBS之后最为流行的第四代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一种个人日志形式的社会性网络软件, 简单易用, 特别是发展到微博阶段, 可以说是“零”技术障碍, 能够成为学习者终身应用的一个知识管理工具和自娱自乐的平台。

通常认为, 博客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博客的历史与万维网 (www或web) 的历史一样“悠久”。最早的博客应该就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贝纳斯 (Timerners-Lee) , 他开设的第一个网站http://info.cern.ch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博客网站, 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现在网上的各类网站。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 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 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当然, 这一切我们都把它归于博客的“史前时期”, 博客的真正历史可以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般来说, 自1990年以来, 博客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90年代, 此为博客发展的启蒙阶段;2000-2006年, 此为博客发展的崛起期。在此阶段, 博客铺天盖地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 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2006-2009年, 此为博客的成熟期及进一步发展, 有统计显示, 截至2008年11月底, 我国博客空间超过1亿, 博客作者规模超过5000万。

2009年以来, 此为博客的进一步扩展期, 在此阶段, 新式的博客——微博风靡整个社会。在世界范围内, 最早也是最着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 截至2010年1月份, 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而就国内来看, 自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随之, 网易、腾讯等主流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服务。据新浪发表2010年9月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 2010年3月—2010年6月, 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1万增长到10, 307万。在此期间, 新浪微博月覆盖人数从2510.9万增长到4435.8万。有机构预计, 2010年底, 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 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 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2011年4月, 中国网站每158次访问中就有1次是访问新浪微博 (即访问比为1/158) , 比Twitter在美国的互联网份额高出2.5倍多。

总的来说, 不同的学者对博客有不同的认识, 就笔者而言, 博客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 简单、快捷、低成本。博客好比是简化了的个人主页。无需任何站点制作技术, 申请建立空间简单快捷, 方便地发表观点或评论。第二, 开放性及多样化。网络相对其它的沟通管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更开放、更自由, 因而比较弱的过滤功能是与生俱来的, 因而像暴力、色情、反社会也必然会在网络上出现, 并相对形式和规模上会更多、更大。相应的法律产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通常是在有问题发生之后才能修改或制定出新的法规条例来。另一个角度, 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 想要表达的想法也不同, 多样化的价值观出现多少都会和社会传统价值之间产生冲突, 例如一些所谓身体写作的极端BLOGGER引起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就是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典型现象。而且作为新事物从这个案例上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这样来看或许这些现象的出现促使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BLOG了。第三, 公共性。这主要是相对QQ、UC以及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软件而言的。近几年来, 很多人开始多了一个习惯:写博客。特别是微博在2009年大规模推出后, 这种习惯更加普及。同时, 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 也不是个人表达自由, 相反, 是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 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展示的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 将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二、新科技视野下辅导员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近几年来, 随着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的不断加大, “高校辅导员“成为党和政府有关大学生教育文件中的一个高频词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总则第二条中, 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 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工作者之一, 但是随着前十几年大学教育的迅猛扩招, 虽然与之相应的辅导员数量有一定增加, 但面对呼啸而来的学生潮, 众多辅导员们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据教育部统计, 到2010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 000万人左右, 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而到2025年左右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面对突如其来的学生潮, 学校及整个社会都感觉到不小挑战。对此, 不同学者的认识有所差别。宋长春认为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生活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与挑战;网络文化的影响和挑战;大众文化的影响与挑战。费菊认为是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全方位推进的影响。但不管怎样,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却是学者们的共识。而对于身处第一线的辅导员工作面临挑战更为直接:怎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如此多的学生呢?一般来说, 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可分为传统方式与新媒体工具。而且, 在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 包括博客新媒体工具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方式。就目前的情况看,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始用博客等新媒体管理学生, 但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统计显示, 学生的需要和辅导员已开设博客中的内容未完全吻合, 当前辅导员的博客未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当前辅导员博客内容板块的设计不完全合理, 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此, 笔者认为, 为了进一步优化博客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辅导员博客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第一, 要加强辅导员博客内容的及时更新。有调研发现, 在辅导员刚开始开通博客的时候, 很多学生浏览的积极性相当高,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这种积极性迅速下降一直枯竭, 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之外,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辅导员博客的更新频率太低, 学生们不能从中获得更新的有用信息。

第二, 一定要科学规划辅导员博客的板块和内容。建立辅导员博客, 关键在于博客内容的科学规划, 其内容的好坏、及时与否, 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博客生命力和教育引导效果。根据笔者的实践, 辅导员博客应该包括四大部分:1、学校院系班级动态及公告;2、社会新闻;3、学习专区;4、师生互动专区。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子栏目:班级风采、最新动态 (公告) 、时政新闻中心、学生引航、学生成绩、学业规划、生涯规划、考研就业、公务员招考、文苑精粹、辅导员寄语、每周一言、专业学习 (专业资讯) 、心灵驿站、学长经验、生活常识、活动照片、班级管理 (通知、新闻、检查) 、学生作品、益智书目、励志必读、视频推荐、幽默空间、留言板、心理咨询、与我联系、办公电话、在线回答等。

第三, 辅导员博客内容要弘扬育人主旋律, 在潜移默化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其他博客不同, 辅导员博客的内容必须与辅导员身份相符合, 这是辅导员博客的基本要求。所以, 辅导员博客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 也必须更加注重思想性及引导性。在培养人的工作中, 辅导员与专职基础教师的工作应该是相互配合的, 一般来说, 专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辅导员虽然也在育人, 但与专职教师相比, 则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政治觉悟的培养。而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必须服务于辅导员的这种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辅导 篇3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述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况及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进而分析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的主要区别和共同点,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辅导员;心理辅导;高校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94—0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组织和群体,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是国家科学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建设和谐校园也是高校自身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当突出的新问题。

一、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及心理辅导的任务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高。当前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

高校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德育,强调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培养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高度文明,高度道德修养的人。也就是说,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着重于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同时,又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技术更新和转换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各种竞争当中去,这就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心理障碍,造成各种心理疾病,而这种状态当然会反映到学生群体上,也必然会反映到学校工作中。

学校心理辅导就其辅导的内容来说,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生修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择业辅导等等。这些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内心最直接的呼唤。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技巧,帮助学生减轻他们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习面对、分析、排除困扰的能力,使他们在困惑中学会前进,促进自我完善。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的主要区别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是高校的一支特殊的政工队伍。他们是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老师,是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协调者,是高校各级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得力助手。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扮演着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做着心理辅导的工作。

而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

首先,应该说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员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建立在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上,是来访者出自于内心的一种愿望,希望通过与咨询员的谈话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平日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沟通,并不是建立在这种主动求助的基础上。辅导员和学生的这种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往往是辅导员,因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学生某一方面的思想问题后,觉得有必要去找学生谈谈时,采取主动的方式找学生,通过谈话,解决学生思想行为某些的实际问题。

其次,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没有利害关系。它是一种不能被利用的特殊的关系,并且咨询员和来访者除了建立这种特殊的咨、访关系外,不可能发展这之外的利害关系。另外,它与普通的人际关系相比较,更加地深入化、个别化。学校的每一位咨询员在进行咨询时所采用的方式,技巧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咨询员在不同的时间、背景下,处理同一问题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再者,每一位咨询员,特别是一名优秀的咨询员他所看到的问题,所解决的问题并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往往能挖掘出来访者潜意识的东西来。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在进行思想辅导时,首先,他与谈话者并不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他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做工作。第二,他与谈话者有着利害关系,谈话者的平时表现,将成为日常鉴定评优,甚至毕业分配的条件。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通常不可能去挖掘更深一层次的东西。基于这几点,来访者往往不会将内心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他有着许多的顾虑,害怕自己的一些心理障碍会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再次,心理辅导中的这种咨、访关系本身就具有一个治疗的功能。如果这种咨、访关系建立好了,来访者就会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的所在,并得到逐步的化解。而辅导员在做思想辅导工作中,如果不能象咨、访关系那样,与谈话者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工作则往往不能取得很明显的效果,甚至会走向另一种极端,那就是谈话者对辅导员产生一种害怕感甚至想回避。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工作的共同点

第一,辅导对象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且这些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有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群健康的人群。

第二,最终目标都是帮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辅导员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校园活动、氛围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心理辅导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最终实现自己改变自己。通过这一途径达到帮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心理咨询员就象一面镜子,并且是一面非常客观的镜子,来访者通过这一面镜子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足、存在的问题,甚至思想深处一些潜意识的东西,重新地、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可以自己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咨询员在其中起着一种协助的作用,他们是协助学生去认识,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四、高校政治辅导员如何做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教育如何将心理教育机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关键在辅导员,因为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高校政治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即从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三个环节来看,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那么,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如何实现把学生教育成为健全心理机制的合格人才呢?

首先,要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为“兼职”心理辅导员。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政治辅导的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其效果将是最好的,因为辅导员既是严师又是知心朋友,有着其他老师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辅导员与学生应该成为相互理解、信任、体贴、帮助的兄长式的知心人。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努力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能手。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贴近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活动,知晓学生的心声,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扰,不同阶段会有带普遍性的关键问题。如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考试焦虑问题、恋爱问题、毕业与择业问题等各种问题,都处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心理辅导应抓住各个时期的关键来开展工作。

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这个体制可由党委领导,由各院系党、团总支及心理教研室组成联合机构,通过这个机构做工作,就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起到最佳效果。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应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坦然面对并正确处理在学习、成长、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各方面问题。

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心理调适问题 篇4

关键词:高校;新任辅导员;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06-0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日益发展,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愈来愈多,工作任务愈加繁重。另一方面,大多数辅导员的付出与收获仍然不平衡,辅导员的岗位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因就业形势严峻、对学校的依赖性、追求职业稳定等现实原因或理想所趋而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踏入社会的第一职业的毕业生却并不见少,即使一个普通的技术学校招聘辅导员,也常常出现“僧多粥少”的争抢局面。

一、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调适,仍是学生工作研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但一些学者已有所重视,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只是论述大多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各论文的部分章节中,且多数是有关心理素质的研究。

纪淑云、张改清提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具备气质优良、性格稳定、意志坚强、行为端正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广泛的兴趣、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培养良好的性格(纪淑云、张改清,2005)。张海霞在谈到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时,强调了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包括正确认识自我、关注工作兴奋点、努力构建和谐工作环境等(张海霞,2010)。这些观点基本代表了学界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大众认知。

许国彬、陈宇红主编《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教程》(2009)一书,作为高校辅导员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是目前为止关于此方面问题最为集中、全面的著作。该书系统论述了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心理调适的有关理论,指出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的几大技巧:压力管理策略、生理调整策略、情绪释放策略、认知改善策略与行动解决策略。全书用一整章举了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的十类案例,以具体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辅导员心理调适的方方面面。

关于高校新任辅导员这一群体如何尽快顺利开展工作,亦有论著提及。普遍观点大致是建议新辅导员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明确工作职责、建设好学生干部队伍、消除与学生间的隔膜等(马丰刚,2008)。董微提出新辅导员想尽快进入角色,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身入与心入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苦与乐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董微,1996)。这些观点可以为新任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帮助。

然而,纵观前人研究,少有研究高校新任辅导员如何进行有效心理调适的著作,但这一问题又十分紧迫,新任辅导员经验少,但承担的工作丝毫不比资深辅导员少,他们能否调整心态、顺利入职、开展工作,关系到整个学生工作能否正常进展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这一现象进行浅显的研究。

当前的高校新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刚从高校走出来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从一所高校踏入另一所高校,有的甚至留在同一所高校,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面临的问题也与一般辅导员不同。本文所论及的“高校新任辅导员”即特指这一“由高校到高校”的特殊群体。

二、高校新任辅导员面临的心理困境

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心理失衡现象。新任辅导员从一加入这支队伍起,就面临着各种问题,同样遭受心理困扰,这些困惑由各种各样原因引起,造成了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心理危机。

1.“从高校到高校”的心理空白

前文已经提及,高校新任辅导员大多是由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虽然当前辅导员队伍学历普遍上升,硕士生已比比皆是,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这些成员的社会经验却近乎空白。同样身处学校,需要处理的问题却完全不同,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使新任辅导员手足无措。他们面对千头万绪的繁复工作,不知从何入手,同时很难把握与领导、同事、学生多方面的微妙人际关系。这种“一无所知”的状况常常造成新辅导员心理上的极度困惑,感到自己无法驾驭这个职位,自然会产生自卑、退缩感。

2.角色转换冲突

新任辅导员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昨天还是学生,今天却成为学生管理者,和以往相比,虽然同是新的学期,同样行走在熟悉的校园,但肩上却承担了多一份责任。一些新辅导员在学校里仍被不相识的人称为“同学”,脸上还未脱去学生本色,却直接面对如何引领和管理好数百名大学生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

高校新任辅导员年龄和大学生相近,最少的只差两三岁,学生和辅导员都难免有类似的担忧:学生们会接受一个还像学生的辅导员吗?年轻辅导员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吗?不可否认,部分学生“欺软怕硬”,趁新任辅导员年轻、经验少、不敢发脾气等,肆意违反管理制度,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另一方面,新任辅导员原来作为学生是“被服务者”,现在却是“服务者”,学生的一切大小问题都要找到辅导员来处理。可以说,做学生工作者的日子远没有做学生时舒服惬意。很多新辅导员因此不能迅速、顺畅地实现这种心理上的角色转换,而耽误了工作进行。

3.新形势下的职业认同危机

在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新任辅导员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承担着和资深辅导员同样的工作量,亲身体验辅导员工作“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困难,而地位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同时,他们难免耳濡目染前辈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失落感更强,对职业发展前途的希望黯然。这种情形下,新任辅导员更难树立职业自豪感,更容易产生职业认同危机,相比他们的前任,这一时期的新辅导员比以往更难持续职业热情。

4.工作压力大,产生挫败感

辅导员工作本身就涉及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家庭等方方面面,同时又有一些对学生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职责,辅导员不得不成为“代职”者。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辅导员往往工作做得多,但思考得少,工作停留在初级层面,对职业认知不足,工作满意度又比较低。在新任辅导员工作经常不能得到认可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挫败感和厌倦感。5.陌生环境,缺乏归属感

新任辅导员除了少数留校的之外,其余对学校环境、制度、运作都不熟悉,甚至熟悉度还不如自己的学生。和同事之间不熟悉,眼见其他人谈笑风生,自己很难插嘴,短时间内无法融入群体,容易产生孤独感,自然也缺乏职业归属感。

三、高校新任辅导员心理调适方法

在这里我们借鉴许国彬、陈宇红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教程》一书中的调试框架,分为五种策略来提出新任辅导员心理调适的建议,每一种策略之下,只指出一种最核心、有效的方法。

1.压力管理策略

新任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感受的压力主要来自何方,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把压力转换为工作动力。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不能急于求成,要明白压力是必经阶段,坚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转。

2.生理调整策略

无论工作多忙,都要给自己的身体一定的休息时间。新任辅导员处于职业初期,尤其要注意建立起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不熬夜,如果一定要加班,就要在饮食、运动上调理,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应对工作和生活。

3.情绪释放策略

任何人的压力都需要释放,辅导员也不例外。高校新任辅导员还很年轻,不应因为工作繁忙就忽略了自己的青春,大可以采用一些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运动,包括舞蹈、健身、游泳、瑜伽等时尚方式,或和朋友聚会、唱歌等,都是健康的发泄方式,有利于保持情绪稳定、平静。

4.认知改善策略

新任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能看到周围某些同事消极工作就亦步亦趋,任何辅导员都是从新人一路走过来的,部分辅导员因职业付出与收获的落差,产生职业倦怠,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当他们还是新人之时,同样充满干劲和热情。新任辅导员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别给自己消极工作寻找借口,要把入职时的热情延续到工作中去,对职业有更明晰地认知。

5.行动解决策略

我们用两个儿童常玩的游戏为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行动命名:“丢手绢”和“找朋友”。所谓“丢手绢”,就是指新辅导员要学会适当转移工作和压力。新任辅导员往往事必躬亲,任何工作都自己完成,不好意思或不习惯找人代劳,这势必造成双倍甚至多倍的压力。辅导员要学会用好学生干部,抓大放小,大胆用学生做事,把小的“手绢”丢到学生干部背后,既能分担自己的压力,又能和学生熟悉、了解,打好工作基础。

高校辅导员心得 篇5

在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我有了自己的点滴体会,现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勉。

一是在“新”上下功夫。在现实辅导员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我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是新的一代,在个性方面,在思维方式上面,就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都与80年代初的人有一定的不同,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探求新的方式方法,不能照搬照旧普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

法和学生时代的学生管理方式。

针对所代班级较多的情况,我制定了相关细则,从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学生干部职责、班级活动、班费管理、寝室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工和细化,既有团体的合作,又有局部的分工,既有量的规定,更有质的要求。这种量化和制度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就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也就在具体的学生活动中形成了一定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在与学生交流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采取新颖的交流方式,在班级例会中,以较传统的方式、具体的事例来塑造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荣誉感;在学生寝室范围内的交谈中,引导他们建造自己的温馨的小“家”;在学生QQ群聊天中,学生可以隐蔽自己真实的姓名,与我进行不受约束的交流;在与学生个体谈话中,让心灵碰撞,发掘他们内心的想法。这些都是心与心交流,没有隔阂,没有屏障。新颖而不同的学生交流方式收获的是不同的学生信息,不同的信息反映的就是学生不同的情况,这样才能因材

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式。

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不是主观臆断凭空而来的,它是在与领导的学习中,在与前辈的沟通中,在与兄弟学校同事的交流中总结、试行、完善,而进一步健全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有新的突

破,才能探寻到新的工作思路。

二是在“信”上做文章。“诚心能使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信任是正确认识学生的基础,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只有付出诚心,表露实意,才能让陌生的学生变得熟悉,让学生成为你真心的朋友。

在班级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我注重用诚信来引导学生,用诚信来约束学生,让温馨而和煦的诚信之风吹进每个学生的心田,并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因为,我觉得引导学生怎样在学校做好学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导学生在社会中怎样做人,只有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能真正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积

极向上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露出来,或者言语表露的不是心里所想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采取书信的形式,把心里的话从笔端流露出来,这样既能搜集到学生的所感所想、所思所为,也便于整理、归纳有关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

各种“信”息的文章都有可做之处,就看辅导员怎样去把握,怎样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和舒

展。

三是在“心”上交朋友。与学生相处,不能积虑,但一定处“心”,多一份情感交流,就多一份教育的希望和成功,若能与学生做到心灵交融,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最大欣慰和成功。深入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引路人,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在工作中,对待学生我一视同仁,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因为我知道“"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学生,学生会用怎样的态度对你,你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你”。

把学生的事放在心上,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放在心上,就能走进学生的心中。心与心的交流,不是仅靠几次班会就可以建立的,要在一天天接触,一对一交谈中逐步实现。主动、热情地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交流,经常性地深入寝室,尽可能地参加学生的郊游,用心去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环境,打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那堵无形的墙,让他(她)对你不设防,这就是与学生交心的做法和所要追求的结果。这种结果应该说是一种境界,它是我所努力的方向,同样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最高造诣。

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

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一名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2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

成为学生心中的朋友

——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了十几年的学生。07年9月,感觉自己角色还没从学生转换过来,就踏入了楚雄师范学院的校门,成为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辅导员老师给我的感性认识就好像一个“保姆”,负责照顾学生每天的衣食住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当中的困难,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党、团活动及课外的文体活动等。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老师有关。事情虽多但没有难度。可是这一个多月的辅导员生活彻底的让我改变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第一次当新生辅导员, 整个这一两个月全部围着新生转,自己体会后才知道,事情真的很多,很具体,很琐碎,真的需要很好的耐心.体会了当老师的不容易.可我从来没后悔,因为我觉得这本来就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岗位,不仅锻炼了我各方面处理问题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也锻炼了我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班干部的能力,还逐渐培养了我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新生在我带领下把开学的各项工作都完成的时候,我有莫大的满足感.看到他们新生刚进来都充满了激情,富有活力,想想我那个时候也和大家是一样的。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年来,我在忙碌的工作里体会什么是责任意识,在身边领导和同事的言行中感悟什么是敬业精神,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各个方面有了不少的收获,自身对于辅导员这份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管理工作者是学院教育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院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之一,肩负智育、德育、美育等多重工作重任,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针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些思考。

我认为创造优良班风、学风是将辅导员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风就要从班级骨干建设、班级凝聚力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入手。

培养学生党员、干部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组织保证,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学生骨干,是班级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班级形成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采取了积极培养、认真考察、慎重选拔、大胆使用、勤于督导、严格要求、定期轮换、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各班开展各种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团会,春游、秋游,调动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同学的团队意识。以建设一个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集体,增强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和帮助学生建设文明宿舍是日常教育管理的一个切入点,由小到大,形成良好的局面。宿舍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宿舍不仅有生活功能,还有一种帮助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良好的舍风能使其内部成员受益,而且为学风、班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在学风建设方面,做到严格考勤制度,重点抓正点到课率。严抓“养成教育”——-通过早晚自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较好习惯。

关注贫困生也是我们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收费并轨以来,贫困生日益增多,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如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我认为在开展贫困生工作过程中,应采取把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与思想教育结合的方式,注意了贫困生资助的途径与方式,助人自助。

我们辅导员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我们来到这里,没有尝到办学之初的辛苦,但我们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我们创造和谐的学工文化,感受和谐的学工环境。我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塑自己。我们伴随着学院的发展而进步。我们辛苦并努力寻找着快乐。我喜欢在这个团队里工作,喜欢从事这样一份充满朝气的工作,我希望能在这片广阔的天空中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我渴望与同学们交朋友并且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下面是我当辅导员一个多月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是对学生进行的感情投资,也是严格管理和感情投资的结合。特别是那些有着自卑心理的学生,赞美他身上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优点,都可能燃起他心中前进的勇气。其实,尊重和欣赏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做起。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如果你真诚地赞美每个学生, 那么这就足以促使学生们更加友好交往和努力学习。因为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称赞,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2、身正是范,做好表率 凡为人师者,先为学生之率。我们要去教学生,管理学生,首先自己必须做到,而后才能要求学生做到。打个比方,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整洁卫生,如果我们自己外表邋遢,办公室杂乱无章,那我们在学生心中还有威信吗,我们的话有人听吗?“正人需先正己”,平日里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事方法态度及自己的外表,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3、用心、细心、耐心

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是:事小、杂、多.我们遇到和处理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不要小看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酿成大错,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心关注他们,细心地关怀他们,耐心得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相信我们每个辅导员都做过好多这样的事情。

4、有效的沟通、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与学生交流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采取新颖的交流方式:在班会中,以较传统的方式、具体的事例来塑造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荣誉感;在学生寝室范围内的交谈中,引导他们建造自己的温馨的小“家”;在与学生个体交流中,通过短信、电话、面谈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开放的谈话,发掘他们内心的想法,激起他们思想的火花。这些都是心与心交流,没有隔阂,没有屏障。新颖而不同的学生交流方式收获的是不同的学生信息,不同的信息反映的就是学生不同的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式。

5、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实行“人治与法治”并举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强调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和最终目的。我们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我们面对的这些十八左右岁的学生,他们还不成熟,因此在日常规范方面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度来约束他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对他们将来都是有益的,这就是我们要进行法制的原因。完美的管理当然是二者合二为一。

面对工作积极求上进,面对生活乐观进取,在学生面前既是严格认真的好教师,又是活泼、风趣的大姐姐,在这双重身份之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引导着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本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付出了很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现在我就想简单的谈谈我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的一点心得: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把它放在首位。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坚持这样的辨证观点,在教师后与学生的关系上,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上,应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应注重德育首位与智育本位的统一。有了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在以后的细微的管理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主抓学生干部

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材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同时也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干部是辅导员与普通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了解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回归与学生、深入与学生,是我校学生工作的排头兵,是学生工作底端部分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培养建立正规化、精英型学生干部队伍。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在大学生活中,他们接触最多的便是各级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队伍是我校各级学生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学生工作在广大学生中的窗口。我校学生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是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以及我校学生工作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直接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这扇窗口是否整洁明亮。因此,加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建设。建立精英型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工作中刻不容缓的任务。培养建设正规化、精英型的学生干部队伍要先从思想上入手,首先经常给学生干部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先让他们找好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是精力十足,尤其是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更是游刃有余。

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班级干部队伍,我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班级干部考核制度,对每个班级的干部采用同样的量化考核标准,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落实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组织原则。我认为一组好的学生干部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一组好的班级干部才能使本班形成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级素质。学生干部也就是班级干部是学生工作中的骨干,是实施高效学生工作的主体,是传播先进文化、代表广大同学根本利益、锐意创新的载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班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学生干部本身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本班同学,使本班同学拧成一股绳,使成一股劲。

另外,对于学生干部的要求必须严格,对学生干部的违纪现象的查处必须更加严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力求打造一支学习优秀、作风过硬的班级干部,凸显班级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强大作用。

二、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信任自己,听自己的话,所以关心学生就是比较关键的一面了,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你找学生谈话的次数是没有要求的,你去十次宿舍和去一次宿舍,在外人看来也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的,但是在学生心里却有不同的感受,经常问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学生一起谈谈理想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温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有利于更多的了解学生,能使学生和辅导员成为朋友,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才能便于我们更好的去做思想工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尊重、理解的情感,从而建立对辅导员的信任;同时,随时与学生沟通是相互传达、了解信息,增强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同意认识,达到教育目的。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例如可以多参加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在活动中淡化自己的老师地位,尽量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大家很容易敞开心扉;经常与朋友进行朋友式的交谈,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我们能以最好的状态教育学生。

三、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正确对待学生恋爱问题

特殊的学生在我这里包括平时表边比较差的学生——后进生,还有贫困生;所谓后进生,就是有一种学习成绩差,思想比较落后的学生;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怕自己的表现差影响集体;同时他们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甚至歧视;这样的结果会使后进生更后进,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关心和信任,同时他们也需要我们的鼓励,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的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厚爱后进生,就是真正的做到以情动人,善待理解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高兴的接受他们,让他们开心自觉的前进。而贫困生也是我们学生中的一个较大群体,和后进生相比,他们同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教育他们时,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贫困生是因经济原因产生自卑心理的,所以我们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这中间极其重要的是端正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经济情况的好坏并不代表人格的高低,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就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切身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恋爱问题,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来分析,这已经不是一个让不让、管不管的问题。根据我们辅导员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受恋爱问题困扰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乃至影响心理健康的学生不在少数。但传统教育思想使得学生管理者不能主动就这个问题向学生提供帮助,而学生更不会在遇到恋爱问题的时候主动向老师求助。我们辅导员有责任消灭这样的禁区,让一切问题变的透明。我曾经告诉我的学生:“爱的权利是平等的,但爱的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去可以播种爱情的种子,但如果你的爱情已经萌芽,我们辅导员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四、时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好要学政治知识,时间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除了争取培训交流的机会,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理念。在平时我们辅导员不仅要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还要加深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而且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争取做到一专多能。另外,我们辅导员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和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去,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造,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高校辅导员文件 篇6

教发[200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近两年来,随着高校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推进,各高等学校对原有的校内学生公寓均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各地、各高校高等学校又积极利用社会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运用社会化的办法,在校外建设了不少一批由一校所或几校所高等学校共同使用的学生公寓。从而大较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有力地支持了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工作,受到了高等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但在对学生公寓的管理方面,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现根据国务院领导的多次指示和第三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断改进并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是高校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和主要责任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各种形式加快学生公寓建设,不断改进并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是高校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确保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健康、有序,不仅直接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高等学校的稳定,而且也直接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因此,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不断加强并改进学生公寓管理的重要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把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当作为高校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注意从创立新的管理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完善一定要使高校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管出新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推进高校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的建设,可以有多种渠道;对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始终则永远由高校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在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下,这项工作决不能简单地全部推向社会。对此,各高等学校要有清醒地认识。无论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还是在其完成之后,切实负起责任,都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始终当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还应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加强并改进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任何决不允许削弱甚至放弃管理的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当前要重视并抓好对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

近两年多来,各地、各高校高等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筹领导下,运用社会化的办法,在学校的周边及其它他地区,成片建成了相当数量的学生公寓。这些公寓大多位于校外,由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使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和管理难度较大,这种形式的学生公寓,将成为今后学生公寓建设的主体;五是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有些学生公寓已发生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事故苗头。对此,这种新情况和新特点,是我们过去从未碰到过的。为此,各地、各高校高等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关注并加强对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研究,尤其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方法,及时采取效针对性措施,切实管好校外学生公寓。

三、建立健全管理从机制入手,全面改进并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

要改进并加强学生公寓管理的关键是逐步建立健全一种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这种机制,应:

(一)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校内、外的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如无特殊情况,要一律贯彻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可以由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或其它他部门(单位)管理;但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政治与日常行为管理与教育工作,应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由几所学校共用的学生公寓,在具体安排学生入住时,住的楼幢,各校要尽量分开,然后由各高等学校分别派人干部进行管理。

(二)坚决做到人员、机构、制度落实。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过去政治辅导员进学生公寓的做法。,不管是对建在校内还是建在和校外的学生公寓,有关高校高等学校都要按学生的人数比例,选派优秀的干部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管理,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与学生品德鉴定、优秀学生评选及奖学金的评定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各高校高等学校还要建立并强化激励机制,将进驻学生公寓的干部和政治辅导员的表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业绩进行考核同时,还要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与学生品德鉴定、优秀学生评选及奖学金的评定结合起来。由几所高等学校共同使用的学生公寓,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并明确机构的负责人,以便及时协调高等学校、业主、物业管理等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和矛盾关系。

要制定并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学生公寓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所有学生都要严格遵守执行。高等学校、学生、业主、物业管理等各单位和人员之间,要建立一种严肃、有效的契约关系,各自有关方面都要严格按契约规定办事,以保障入住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各项生活设施的正常使用,维护公寓的正常的生活秩序。

(三)完善监督机制。各地、各高等学校都要对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民主监督机构,参与公寓的管理和服务,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反映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协助做好安排学生勤工助学等有关工作。

四、认真对待并处理好切实加强学生公寓收费和服务管理工作

学生公寓的收费标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要特别警惕并抵制靠提高收费标准推动学生公寓建设的错误倾向,防范并制止一切违规乱收费现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公寓收费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住宿费收费标准。各地、各高校高等学校在与开发单位合作开发建设学生公寓时,应订立完善的合同,落实优惠政策,明确学生公寓应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及住宿费收费标准,并监督开发单位严格执行。高等学校和开发单位,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提高住宿收费价格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对高等学校新生的公寓收费标准,必须在录取通知书上注明,并严格执行注明的标准。凡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乱收费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为降低学生公寓建设成本,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公寓的建设,要坚决贯彻““坚固、实用、够用、方便””的原则。反对严禁追求豪华,反对和搞““形象””工程。建筑标准各地更不要盲目攀比。,要一律按有关要求,采用筒子楼的形式进行建设,厕所、洗澡等设施一律一律不进学生房间,电话、电视机也不要进房间,可在适当的公共场合配备。房间住宿人数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向“421”标准努力。但学生的住宿条件和标准应一律由学校统一安排,严禁在住宿安排方面形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歧视现象。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要对学生公寓内的家具、设施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保证质量良好、价格合理。

五、切实加强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

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各类学生公寓都要按照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对学生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要明确责任,明确机构,并加强管理和监督。高等学校和物业管理部门,都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学生公寓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工作。要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杜绝一切可能诱发事端的苗头和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各地、各高校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公寓制定管理细则,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

请将本意见转发至本地区内的所有高等学校。

教育部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篇7

关键词: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特殊的组织和群体,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 是国家科学教育文化的中心,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大的建设性作用。同时, 建设和谐校园也是高校自身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当突出的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如何使辅导员日常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这是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应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心理辅导中心的关系

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 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一方面, 心理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组织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来说, 对大学生实施科学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政治辅导员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 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 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一角度来说, 高校政治辅导员和心理辅导中心在工作内容上均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

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 高校政治辅导员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往往融会贯穿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 利用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近, 沟通比较方便的优势, 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 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来说, 由于受众面较广, 导致与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比较困难, 较难掌握个别学生的心理动态, 往往只能是通过被动咨询的方式与学生间展开交流。但心理咨询中心也具有目己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上。因为在高校政治辅导员中, 毕竟较少数人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人士, 大多数人在对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辅导服务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而言, 拥有专业的师资及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 能够更加专业、更切实际、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通过团体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高校政治辅导员如何做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教育如何将心理教育机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笔者认为关键在辅导员, 因为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高校政治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环节, 即从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治疗”三环节来看, 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 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那么, 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如何实现把学生教育成为健全心理机制的合格人才呢?在此笔者提出几点拙见。

1.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为心理辅导员

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心理辅导员, 对学生进行政治辅导的同时, 进行心理辅导, 其效果将是最好的, 因为辅导员既是严师又是知心朋友, 有着其他老师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辅导员与学生应该成为相互理解、信任、体贴、帮助的兄长式的知心人。这要求辅导员首先要努力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能手。学校还可送辅导员进修或培训等。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 深入实际, 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活动, 知晓学生的心声。并根据不同层次, 不同需要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扰, 不同阶段会有带普遍性的关键问题。如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考试焦虑问题、恋爱问题、毕业与择业问题等各种问题, 都处在不同的年级阶段, 心理辅导应抓住各个时期的关键来开展工作。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形成“心理、思想教育中心”,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这个体制可由党委领导, 由各院系党、团总支及心理教研室组成校级机构, 系级机构可由党、团总支干部、心理学教师组成。通过这个机构做工作, 就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 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 入耳入心, 起到最佳效果。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应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 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 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坦然面对并正确处理在学习、成长、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3.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高校政治辅导员对一个班级负责, 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 这种体制在做好学校咨询工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后会建立一个动态的学生信息档案, 在必要情况下, 这套信息档案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学生进行咨询的必要补充。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 对问题学生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高校政治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鲜活的一手材料, 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 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当作为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咨询——治疗”环节转换的重要建议者。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 一旦发现“辅导”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应当及时建议学生和学生家长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 而不能一直将问题扛在自己肩上, 这样有利于避免延迟治疗时间。高校政治辅导员也应当跟踪了解心理咨询的结果, 提醒学生和家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到医院进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 篇8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仅担负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其心理健康和当今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直接相关,如何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便成为了当今教育界令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学生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41-02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1]。正确疏导辅导员心理,加强辅导员心理保障机制,是构建新世纪大学生健全的必然要素。

一、调解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一)、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高度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主要面向的是大学生群体。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以及经济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外界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要求辅导员老师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进而积极影响身边的学生[2]。

(二)、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表现

国家领导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我们辅导员的重点是学生,调解辅导员心理问题,帮其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刻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最大程度的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是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最重要的体现[3]。

二、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根源

(一)巨大的工作压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不高,他们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对未来职业定位和发展没有合适的价值取向。从而带给辅导员一种无所适从、有心无力、身心疲惫的工作状态。

(二)社会认同感较低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具备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这是由于社会形势和教育体制共同决定的。在辅导员队伍考评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保障体系,社会认同感不强。工资较低,无法最大限度的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微薄的薪水往往会造成辅导员心灵的挫伤从而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

(三)从业心理状态的扭转

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辅导员容易发生心理状态的扭转。这种繁忙琐碎的工作逐渐降低了他们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出现中后期倦怠的状态。

(四)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自我化解、自我舒缓的能力,它是改善内心情绪状态的必要条件。目前辅导员队伍大都缺乏一定的心理调节知识,未曾接受过必要的心理疏导培训,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辅导员心理健康得不到足够的保障,进而也会造成辅导员工作的额外负担。

三、探索解决辅导员心理问题的道路

(一)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首先,推动高校管理层观念的扭转,将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和保障辅导员心理健康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解决。其次,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完善机制,充分认识到保障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的直接联系。明确辅导员心理教育的趋势和发展,共同审议提出保障心理健康问题的文件,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环境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应为辅导员队伍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完善辅导员职业考评和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干预及预防机制,为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认知提供尽可能宽广的平台[4]。组织参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排除隐患因素,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试,强化应对能力。

(三)进一步增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责任认同感

结合高效实际情况,满足多元化的辅导员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化辅导员队伍对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细化、量化考核办法,严把入口关和考勤关,切实以辅导员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护其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使命感、荣辱感以及责任认同感[5]。

(四)优化辅导员资源配置,解除心理压力

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以全面提升心理素质为目的。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辅导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排解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推动我国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而积极影响学生的成长。

(五)打造职业化的高精尖辅导员队伍

打造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符合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是帮助实现职业规划的目的和途径。首先,加强业务培训,增加事例分析讨论的机会这是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次,高职院校应根据辅导员所管理不同学生的特点,鼓励其完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为打造优良的素质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优化人格结构,强化自我调节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我心理阅读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拓展交际面,正确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6]。不断调整和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达到真正提升自我素质的目标。

总之,高职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鉴于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建立健全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涵. 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2):34-35.

[2]栾贻福. 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36).

[3]董秀娜, 梁洪振, 孙绫屿. 柔性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模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2(34):79-81.

[4]李廷树. 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探究[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3):62-64.

[5]田旻佳, 许佳. 崇德尚学德业双修——安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记[J]. 当代贵州, 2011(13).

[6]李红, 庄蕾. 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6(12):109-110.

作者简介:

欧仁辉(1982-),男,湖南宁远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土木系学工办主任

韩 超(1987-),男,河北泊头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土木系辅导员

杨 凯(1979-),男,河北泊头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土木系党总支书记

上一篇:计划生育管理方案(计划)下一篇:富平县果业局2009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