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2024-05-30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共13篇)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篇1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篇2

1.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 学习这种品格。

3.体会本文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 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设计】

梅花魂

↓ (以物喻人)

民族魄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冬天, 马上就要到了——小草黄了, 树叶落了, 花儿谢了——可是, 有一种花, 愈是寒冷愈是开的鲜艳、开的秀气,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梅花) ——板书课题

由咏梅诗词导入

(1)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 寒梅著花未。

(2)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4)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5)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 学习这种品格。

3.体会本文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自查字词典解决生字新词 (5分钟) 。

自读反馈

1. 读一读下列生字:

魂缕幽葬愁腮甚

绸呜谓梳衰绢侨

2. 组词。

秉 () 衰 () 眬 ()

侨 () 眷 () 胧 ()

3. 重点字词指导:

经华侨白杭绸

四、析“梅”

快速浏览课文, 想一想本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 (3分钟) 。

品读下列文字:

“是啊, 莺儿, 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梅花魂)

几千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民族魂) ”

梅花魂→民族魂

2. 解题, 请同学说一说课文题目的含义。

3. 谈一下你所了解的具有梅花魂、民族魄的中国古今名人志士

教师梳理: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 金蟾突骑渡江初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对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花木兰: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李清照: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齐读:

几千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最有 (品格) 最有 (灵魂) 最有 (骨气) 。

五、析“哭”

快速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中几次写到外祖父“哭”, 为何哭, 哭的方式一样吗, 伤心的程度一样吗?通过外祖父的“哭”表现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钟) 。

我的中国心:

黯然伤魂 (愁)

失声恸哭 (痛) 思乡意爱国情

肝肠寸断 (悲)

愁→乡愁痛→家国难回悲→客死他乡

诗歌联想:

1. 故园东 (北) 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岑参)

2.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高适)

3. 少小离家老大 (难) 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贺知章)

4. 悲么悲兮生别离 (《九歌·少司命》屈原)

六、写作特色

梅花魂→民族魄 (以物喻人)

《梅花魂》教学建议 篇3

一、提示课题,唤醒积累,初知“梅花魂”

五年级学生对梅花,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比较熟悉,这是引导探究梅花内涵,感受人物情感的基础。可以在板书“梅花”后引导:喜欢梅花吗?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一般会从梅花色彩斑斓、姿态万千、香味浓郁、性格坚强等方面叙述,这就能促使他们整体感知梅花。接着进一步引导:梅花最值得我们赞美的是什么呢?能借助具体画面说明吗?学生一般都会把目光聚焦于梅花的坚强,通过其不畏严寒、不惧霜雪的形象描述,具体感受其坚强的品格。此时板书“魂”并追问:知道什么是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借助字典理解。唤醒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能促进难点的突破。学生对课题有了初步理解,就为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创造了条件。

二、抓住细节,阅读品味,感悟“梅花魂”

外祖父借“梅花魂”赞美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表现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其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都体现在细节描写上:三次流泪,凸现他浓浓的思乡情;两件珍品,流露他殷殷的惜梅意;一次长谈,突出他拳拳的爱国心。“思乡”、“惜梅”、“爱国”有机联系,相得益彰,集中表现了海外赤子的爱国情。为引导感悟“梅花魂”所表现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可在引导自读,读通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写得特别细的地方(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主要细节:三次流泪、两件珍品、一次长谈)。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仔细品味,体验表达,借助对“梅花魂”情感内涵的感悟,促进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1.三次流泪——感受浓浓思乡情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三次流泪:教读古诗的暗自落泪;提到回国时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上船送别时的泪眼蒙胧。场景不同,缘由各异,但情感一样,这就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可引导学生联系情境,联想和想象,体验感受。

(1)第一次哭——在想象描述中感受。第一次是悄无声息的哭。外祖父“常常抱着我”,“一遍又一遍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那几句诗时就潸然泪下。这无声的泪水,表达了真切的情感。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教读古诗、潸然泪下、拍着手笑、摇头叹息),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白:不厌其烦地教读古诗,为的是使“我”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借诗句表达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漂泊他乡的愁绪;常常落泪,摇头叹息,表明离家之久、距家之遥、思乡之切,而又无可奈何。在此基础上,再回读诗句,理解诗意,产生共鸣,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触摸浓浓的思乡情。最后引导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如果你就是外祖父,读到这些诗,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可联系前边所学课文,想象并描述家乡绿意盎然的田野、疏疏朗朗的竹林、涓涓流淌的小河、弯弯曲曲的小路……祖国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黄河、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边无际的草原……)借助画面的描述和心理的外化,体会外祖父在浓浓的思乡情中表达的对祖国的眷恋。

(2)第二次哭——在角色变更中感受。当“我”要求外祖父也回祖国去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可见久居海外的外祖父深深地思念祖国和故乡,不能回国是何等伤感。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在外漂泊数十年,朝思暮想回故乡,如今自己的女儿、孙女就要离开自己回祖国去了,而你却因年事已高不能回国。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恨自己,年事已高难回乡;怨山水,阻隔去路难回还;盼奇迹,生出双翅回乡去……)

(3)第三次哭——在真情对话中感受。送行时,似乎“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外祖父泪眼蒙胧,“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外祖父,看着自己的女儿、孙女已登上即将启程的轮船,而自己就要与他们天各一方,你赶上了船,拉着自己的女儿和孙女,有什么要叮咛呢?对即将起航的轮船,有什么要叙说呢?对远方的祖国,有什么要表达呢?……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真情对话,尽情表达:对女儿、孙女,表达对他们的真诚羡慕和美好祝愿;对轮船,希望它能载着自己远渡重洋,回归故里;对祖国,为自己不能回国感到无限的惆怅,请祖国相信,祖国永远神圣地留存在自己心中。

2.两件珍品——感悟殷殷惜梅意

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是外祖父的两件珍品。在他心中,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象征。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阅读体会;凭借语言,体会情感;依托情感,品味语言。教师相机点拨,促进感悟。

一是呵护的细节。对呵护墨梅图的细节,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想象外祖父的神态、动作;借助朗读,再现情境,表达情感;抓住“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体会墨梅图是外祖父的心肝宝贝,外祖父要除去污迹,又唯恐擦坏了墨梅图,只好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他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那样呵护墨梅图。可见,他对墨梅图怀有深深的怜惜之情。

二是赠送的细节。赠送的细节,可联系当时的情景思考:既然外祖父那么珍爱两件珍品,为什么要送给“我”呢?既然赠送,为何不一起送,直到我登上轮船时才送第二件珍品呢?引导交流时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白:把两件珍品赠送给“我”,一是表达对祖国的眷恋:让挚爱之物回到祖国,了却心愿,以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热爱;二是表达对孙女的期望:希望孙女把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捎回祖国,希望孙女像梅花一样做人;三是反映对珍品的留恋:两件珍品,赠送却有先后,反映了外祖父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珍品无比的爱惜。女儿和外孙女走了,自己就要与她们天各一方,真想留一件珍品陪伴自己,以解心头的寂寞。但想到自己已风烛残年,真担心这件珍品不能回到祖国。因此,还是忍痛割爱送给了“我”。

3.一次长谈——体会拳拳爱国心

外祖父谈梅花,点出了梅花之“魂”,这是外祖父珍爱梅花的缘由。这段话,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认真引导,体会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外公真挚的爱国之情。

一是形象拓展。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梅花的什么品格?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让学生联系古与今的爱国英雄理解,像苏武、邓世昌、江姐、刘胡兰、钱学森等)——借个体形象体会民族精神。再这样追问:2008年1月,面对罕见的雪灾;2008年5月,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国人民表现怎样?与梅花相似吗?——借群体形象感受民族品格。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外祖父如此珍爱梅花图和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原因在于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的体现。

二是心理外化。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人物,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让学生充当外祖父,接受老师或同学的采访,借助心理语言的外化,促进人物情感的外显:“为什么如此珍爱梅花图?”“既然如此珍爱,为什么又要把它连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一道送给外孙女呢?”——通过采访,让学生知道:浓浓的梅花情,显现了外祖父殷殷故乡情,拳拳爱国心。

三、读写结合,延伸拓展,升华“梅花魂”

外祖父关于梅花的长谈和对梅花的挚爱,小时候的“我”或者浑然不知,或者感觉朦胧。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感受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这就给了学生延伸拓展的空间。在整体阅读、深入感悟后,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延伸拓展: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渐渐从外祖父的两件珍品中感受到了他浓浓的思乡情结、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我”的殷切希望。这一天,“我”又一次拿出外祖父的两件珍品,不禁浮想联翩,外祖父还在异国他乡,“我”要写一封信,表示“我”的问候,叙述“我”的感悟,表达“我”的感谢……如果你就是作者,想在信中写些什么呢?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给外祖父写一封信。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6、梅花魂 教案 篇4

6、梅花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莲花并称“四君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出示词语: 冷艳 漂泊 颇负盛名 训斥 撩乱 玷污

秉性 凉飕飕 蒙胧 眷恋(指名读,齐读)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折节:屈服。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无所谓:说不上。眷恋:深切地留恋。5.读读这些词语。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2、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四、合作交流突破重点

①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 教师导语: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③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④ 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五、注重积累,延伸拓展

① 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②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③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参考资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

梅花魂教案1 篇5

------《梅花魂》教学设计

翟小会 徐秋霞 王 艳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 到情感的熏陶。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 《红梅赞》歌曲 《我的中国心》歌曲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学生汇报:

1、外祖父教我读诗词常落泪

2、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

3、外祖父不能回国而难过

4、分别时送我“墨梅图”

5、离别时又送我绣着梅花的手巾

我们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成五个小标题,第一件事就是(板书)

1、教我读诗常落泪

2、分外爱惜墨梅图

3、不能回国而痛苦

4、分别赠我墨梅图

5、临别又送梅花巾

过渡语: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任务!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复习的方式导入,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温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的铺垫工作.激发了学生学习下文的热情。】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

过渡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二件事?(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中哪些语句更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用笔标出来!

1、生汇报:(出示句子生谈体会。

抓重点词理解。(课件出示)不甚理解---分外爱惜 同学们想一想外祖父不甚留意的是什么?分外爱惜的又是什么?

(生答略)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分外爱惜)

2、生汇报:(出示句子)

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莺儿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生答略)你从哪儿体会到?(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大发雷霆)

过渡语:面对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的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衷?(生找出,学习第十三自然段)

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读一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你发现这句话中哪几个字用得多?

从这几个字中,你体会了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你能用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吗?

(生汇报)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呢? 指导朗读:(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解读,引导学生站在全文的角度来整体地审视文本,这样,学生能够看得高,看得远,使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只停留于文本表面,而是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深意。】

(课件出示)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理解“秉性”一词。“秉性”是什么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指导朗读:(读出对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的赞美之情)

播放歌曲《红梅赞》同时指出。(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队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的是梅花,实际是在赞美江姐。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有很多像梅花这样有气节的人!你搜集到的资料中都有哪些?

(生: 民族英雄岳飞 诗人文天祥 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 不辱使命的苏武。。。)

你们愿意回顾一下他们光辉的形象吗?(课件出示)

师小结: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板书:民族魂)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我们再读课题:《梅花魂》

“是呀,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读到这里,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寄托着外祖父对下一辈发扬梅花精神的殷切期望。)

师引读:是啊!这梅花,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的精神,值得我们由衷的赞叹。(生接读:这梅花,是。。。最有骨气的!)

是啊!“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注了多少无数气节人物的英魂!(生接读: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是啊!这梅花寄托着老一辈对我们多少殷切期望,希望我们做一个具有铮铮铁骨梅花精神的中国人!(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才好!)(板书: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三、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

过渡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因为这样,我国把梅花定为国花,爱梅花胜过一切!爱梅花就是爱祖国!爱梅花如命,却要把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多么古怪的外祖父啊!年幼的莺儿无法理解他的话,也无法理解他的举动,实际上,在莺儿的心中,外祖父还有一些让她无法理解的行为呢!你们发现了吗?请大家再默读课文,看看外祖父还有哪些举动!学生汇报:(一、教念古诗 悲伤落泪)

(二、无法回国、失声痛苦)(三、送别亲人、思乡难归)

找出相应的有关内容(第2自然段 4--11自然段 14、15自然段)“常常教我读唐师”说明了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的原因:字字乡思,句句乡愁,拨动了外祖父的那份思乡的情弦,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落泪了!

是啊!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朗读(4-11)自然段:体会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看到亲人要走,老人又落泪了,站在码头,看着前来送行的外祖父,我为什么忽然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衰老)

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为什么不用红色而用血色?手绢对于老人意味着什么?(热烈的 血红的 赤子心 爱国心)现在送给外孙女带回去,为什么?(把自己一颗赤子之心、爱国心带回去,将来可以魂归故里)(板书:爱国心)(放音乐)

教师总结:(完成板书:梅花形状)同学们,多少像外祖父一样的炎黄子孙,漂泊海外,他们虽然身穿洋装,但是,血管里永远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永远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他们牢牢记住,不管在何时、何地,永远都是中国人,梅花精神代代传!(长城、黄河等画面,歌曲《我的中国心》响起!)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以“三哭”为切入点,在教师巧妙的引导,启发之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情交流自己阅读感受的平台,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得教师真正地扮演了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听完这首歌,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那些海外的游子说些什么呢?下去以后把它行成文字交上来!

【设计意图: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尾,因此,在课堂的最后,安排了相应的小练笔,将读写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透过自己灵动的笔流泻出来,内化为真情.】

课文《梅花魂》教案 篇6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教案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阅读陈慧瑛的原作;收集梅花图片,收集有气节的中国人资料;准备《梅花三弄》、《我的中国心》音频文件,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⑴ 预习、自学课文。

⑵ 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⑶ 了解历史上有气节的中国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这也是学生读了课题后产生的疑问,以此疑问导入阅读,意在紧扣“魂”字,留下悬念,定出学习目标,为理解“魂”字含义,学习下文,埋下伏笔。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 读诗落泪。

⑵ 珍爱梅图。

⑶ 不能回国。

⑷ 赠送梅图。

⑸ 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础。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梅花魂》写的是外祖父爱梅花的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文中的5件事每一件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主题。内容具体而不繁琐,条理十分清楚。抓住课文的主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阅读中各种问题的钥匙。因此,整体阅读、理清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思考:哪部分内容让你感动?稍后全班交流。

二、交流感受深的内容,精读课文

1、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⑴ 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件打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⑵ 指名感情朗读:

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⑶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⑷ 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还会读到哪些诗句时潸然泪下?

2、第3自然段:“我”无意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份外爱惜墨梅图?

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希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

“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枝画梅,有什么希罕呢?(导入下文的学习)

3、第4~11自然段:因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与外祖父分别的日子。指名读4~11段。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第12~13自然段: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师: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他那幅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读一读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课件打出第13自然段的有关内容。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写梅花本应用“它”,却用了“她”,为什么?)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师: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具有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有气节的中国人。

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

师:这是西汉时期的苏武,受尽屈辱十九年,爱国之心永不变;宋朝大臣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日英雄赵一曼:“毒刑拷打何所惧,民族气节显忠魂。”她被敌人杀害时才只有31岁;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曾经这样说道:“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在解放前夕,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所谓的“救济面”。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有气节的人,他们的品格令人敬仰。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来读读这段吧。

学生齐读这一段。

师:这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课文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怎样的感悟和理解?

墨梅图是外祖父珍爱的宝贝,为什么要送给莺儿,让她带回祖国去呢?他嘱咐莺儿要好好保存这幅墨梅图,你从中又能悟出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学习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莺儿学唐诗宋词这一段时,设计“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还会读到哪些诗句时潸然泪下?”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调取出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的思想、情感,对文本进行补充、拓展,然后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的阅读。其意图在于开掘文本,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学习第3自然段,在体会外祖父珍爱墨梅图的细节以后,教师提出问题:“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希罕的?”意在引出对下文的研读。在此,很多教师会直接引出第13自然段外祖父的一番话,进入第四件事的学习。而本设计通过教师的导语,引导学生先略读第3件事,意在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层层深入地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在第13自然段的学习中,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先问一问学生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气节的人,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再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资料,意在补充信息、拓宽视野,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之后,两次谈感悟,意在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师:外祖父不但送给莺儿墨梅图,在送别的那一天,还送给她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梅花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说这手绢上的梅花是“血”色的呢?

播放课件,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国名胜的画面,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分别的时刻到来了。船开了,越来越远。双眼含泪的外祖父久久地伫立在岸边,此时此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岛,一方是祖国。这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老人有多少话还想和莺儿说,有多少话想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你们能把老人的心里话写下来吗?

2、学生动笔写话。

3、反馈写话内容。

4、师: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作家陈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会想到……

课件打出“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学生齐读。

5、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记在心里,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源自丰富的阅读,更源自日积月累的练笔。而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的情味、意境,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练笔资源。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利用这些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梅花魂

读诗落泪

思念故乡 珍爱梅图

外祖父 不能回国 中国心

喜爱梅花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设计意图:《梅花魂》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而流泪,当“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得知自己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这五件事,刻画了一位长年飘泊在外,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是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外祖父“思念故乡、喜爱梅花”,是学生初读课文时总体的感受。随着进一步阅读课文,疏理课文结构,板书呈现了文中五件小事的标题,意在展示课文的主体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纵观全篇的作用。后面的“中国心”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意在使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透过一幕幕往事的深情回忆,读懂外祖父的“中国心”。整个板书,展示了一位挚爱祖国的外祖父,“思念祖国”与“喜爱梅花”交相辉映,五件小事的深情追忆与一颗“中国心”融于一体,表现了爱国的主题。

【特别建议】

本教案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资料,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做好准备。歌咏梅花的诗学生背过不少,但在需要的时候往往不能脱口而出。教师可以在课前一段时间,有意提供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本课多次使用课件,教师在操作中要注意适时、适度、自然融入。第一课时让学生背诵与梅花有关的诗句时,可以在背景音乐中指名背诵;而第二课时让学生写话时,要把背景音乐的音量调低,既起到激起情感的作用,又能让学生静心思考,不影响学生动笔写话。

补充“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资料,要先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更正、点拨。教师收集的资料作学生发言的补充之用,如果学生收集的资料比较丰富,也可省去教师展示资料的环节,直接过渡到教师的小结语。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篇7

[教学案例】

文中有这样一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请你用耳朵听,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外祖父训斥的声音。

师: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训斥”吗?(板书:训斥)

生:责怪。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原来“训斥”中有“责怪”。谁接着找近义词?

生:斥责。

师:请你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进去。(生读)

师:对,就这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接着交流。

生:责骂。

师:原来你听起来就像家庭中的长辈在发脾气凶晚辈,请你读,读出你的感受。(生读)

师:知道这是一句什么句吗?你能改成陈述句吗?

(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师:你觉得外祖父是在告诉谁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生:“我”妈。

生:“我”。

师:我觉得他同时还在告诉一个人,知道是谁吗?

生:外祖父自己。

师:是啊,外祖父在责怪妈妈和“我”的时候,内心里还有自责,还有对这幅图的不舍。

师引读: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外祖父分明是在告诉我妈,梅花是绝不能玷污的——(生接读: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外祖父分明是在告诉我妈,梅花是绝不能玷污的——(生接读)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外祖父分明是在告诉自己,梅花是绝不能玷污的——(生接读)

[课后反思】

一、以词解词——指向言语内容的语言实践

“所谓言语内容,是指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与言语环境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意义,它是言语活动的产物”。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自然要引领学生进行词语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词语意思的机械理解上,那我们只是在学习语言。这里所强调的是与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言语活动,是一种直指言语的学习。在上述环节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理解“训斥”的意思,而是把“训斥”的理解化作具体的语言实践行为。学生用“责怪”“斥责”“责骂”的言语实践来理解“训斥”。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还巧妙地让学生把理解的意义化为朗读的情感,融入诵读环节。这一过程,学生的理解与言语环境结合在一起,就不单单是语言的实践,而把训练指向了言语内容。

二、词义拓展——指向言语理解的语言实践

“一般认为,言语理解可分为‘言语感知’和‘言语获知’两个基本阶段。‘言语感知’就是指接受言语的声学信号,‘言语获知’是指在接收言语声学信号的基础上获取言语的信息内容”。在上述有效的言语活动中,学生逐步理解了什么是“训斥”。教师在引领时没有停留在“言语感知”阶段,而是真正让学生“言语获知”。“训斥”一词一开始学生的理解只是一个感知阶段,尽管能用以往的经验来解释“训斥”,但未必真正读懂“训斥”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教师利用“我觉得他同时还在告诉一个人,知道是谁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辨的言语体验,顺势利导,让学生理解“训斥”一般是斥责别人,但这里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那就是对自己的责怪。这样一来,学生对“训斥”的理解不会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真正的“言语获知”。

三、师生诵读——指向言语能力的语言实践

“言语能力是指主体与语言、语言与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上述案例言语能力的体现主要在于很好地兼顾了教师、文本、学生的联动关系,即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并不是单项的传递信息,而是一种多维互动的言语实践。在教师的引读中,学生虽然读了同样的句子,但这一过程却是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教师把自己的体验融入文本,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教师的这种体验又通过文本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激情朗读把语言的情味体会到极致,又通过文本传递给教师。整个过程,激情四溢,直指学生的言语能力。

三教《梅花魂》,把握核心问题 篇8

“一教”:开门见山呈现核心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怀乡思国的散文,乡愁与梅花的芬芳一并沁入读者的心魂。通过外祖父宝贝般珍藏的国画作品《墨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华侨的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梅花之魂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这个意思?

生1:“魂”指对祖国的思念。

生2:“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还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点明了梅花魂的意思。

师:没错。那么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从这些故事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3:即将回国,“我”去问外祖父回不回去时,外祖父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哭了。他哭的是他老了,没法回家了。

生4:外祖父收藏了一幅墨梅图,视若珍宝,“我”在上面弄了一点手指印,妈妈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责骂。为什么?因为墨梅是祖国最好的花。

生5:外祖父教我读诗,当读到跟思乡有关的诗句时,外祖父就会掉眼泪。

讨论中,老师们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是假探究。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互动都是在印证已经知晓的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主导的教与学的活动依然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学生的思维没有脱出既定的框子,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生为本,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导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导自己的表达。

“二教”:质疑发掘核心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起于疑,质疑问难理应成为课文教学的抓手。于是,教学中,我让学生问问题,相机从中捕捉核心问题。

师:初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诗和词我懂,经、史是什么东西?

师:经,一般指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孝经》等。史,是指历史著作,如《史记》、《三国志》等。

生2:我将墨梅画弄脏了,外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反而批评妈妈?

生3:因为外祖父疼爱外孙女。

生4:隔代比较亲。

学生提的都是与课文核心无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便会迁延缓慢,核心问题也会“千呼万唤始出来”,有些课文的核心问题甚至会“出不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教”:因学制导凸显核心问题

针对“一教”和“二教”所突显的问题,“三教”将教学活动建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自学要求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整理成问题单,让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问题单里梳理出核心问题。学生的问题单里出现了以下跟文章核心相关的问题:

①外祖父为什么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②“我”在墨梅图上留下了一个黑手印,外祖父为什么责骂妈妈?

③外祖父为什么那么细心地将墨梅图上的黑手印擦掉?

④为什么我会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老了许多?

⑤外祖父为什么将无比钟爱的墨梅图送给我?

以上问题,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得出了答案,所以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写的是外祖父的思国之情,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写梅花的秉性呢?梅花贯穿始终,一个核心问题应运而生。

师:外祖父对墨梅画情有独钟,别人碰一下都不行,为什么却在临别之际送给外孙女?

生1:外祖父爱墨梅画,所以别人不能碰,更爱外孙女,所以将墨梅画送给她。

生2:外祖父担心别人将墨梅画弄脏,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所以不让别人碰。

生3:外祖父爱梅,其实是爱国。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生4:外祖父爱梅, 爱的是梅花的骨气、品格。他将墨梅画送给外孙女是希望外孙女成为像梅一样的人。

生5:梅也成了外祖父的象征,有墨梅画相伴,就好像外祖父一直在“我”的身边。如:“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许多问题,尤其是课文内容的梳理和有关文章情感表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无需教师过多讲解。《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因学制导,提炼出有价值的有思考张力的核心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

《梅花魂》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意义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包括了古诗词三首和记叙文三篇,体裁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操或浓浓的思乡之情。本单元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尾相呼应,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梅花,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的是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中寄托深深的爱国情感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法:俗话说,学贵有疑。教学时,我会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从文章中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品读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蕴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上老师的点拨,自然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所采用的朗读的方式因句子的需要,重点的句子重点读,细细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方可领略文章的意旨。

四、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我会把本课的12个生字词做成两页课件,第一页是有拼音的生字词,第二页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词。通过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是否每个都读准了。然后通过集体读的形式加以巩固。容易读错的字还要反复读。

2、导入设计

结合课题,我打算从图画入手,课件出示雪梅图,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说说对梅花的了解。然后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解疑的方法让其他学生来解疑,然后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有两个,分别是:梅花有着怎样的精神,使外祖父对梅花特别喜爱?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自读课文,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3、整体感知,提炼脉络.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请学生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老师提炼,及时作出板书。

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特别喜爱? 这样设计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是想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捉住重点去读,读重点,重点读,以读突破难点。

4、深入理解,重点品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不难找到第三段是写外公特别喜欢梅花,我会请两个孩子读这段话,听了孩子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的心中很自然会浮现当时外公大发脾气的情景。而当时的我只有五岁,对于外公的行为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我奇怪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在明白了外公对墨梅图特别喜爱的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能体现外公对墨梅图特别重视。重点词找到了,再反复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难了。

设计目的:这样做让学生先了解墨梅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目的是为后面赞扬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正是因为梅花不管经历多少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外祖父才分外珍惜。

当学生明白道梅花的精神时,我会追问,梅花这种最有品格,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是指那坚贞不屈的中国人。学到这里,可以顺带让学生说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着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13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深入了。此时,我们再回过头看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

(1)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2)外祖父因年老无法回祖国,呜呜地哭。

(3)临行送别,泪眼蒙蒙。我们不难体会外祖父的心情,这三处的处理,我预设这样,先让学生自由读,把三处情景找出来,把自己当作外祖父,写一写心中所想。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由我总结,回归课题。外祖父几次落泪,是因为心中眷恋着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着是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是一颗中国心,在外漂泊多年了,仍然不能落叶归根,心中是多么的凄凉。虽然自己不能回国了,但是外祖父还是郑重地把墨梅图送给我,其实是希望我从小学习梅花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5、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深化主题。

最后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到这儿我会向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外祖父是在简单的赞赏梅花的吗?他想赞美的到底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会想到是在赞美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我马上追问:“这样借梅花来赞美人的写法叫什么?——顺势托出借物喻人。最后强调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加以运用。

6、用歌声唱响外祖父的心声。

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到祖国去,他拥有的是一颗爱国心,一个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就让歌声带着他的灵魂一起飞向祖国吧。这时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孩子们一起走近外祖父的心。

7、总结全文

一幅《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

8、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合作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6、梅花魂—民族精神

教我念诗词

泪珠纷纷

斥我污梅

细心刮抹

无法回国

呜呜痛苦

思乡、爱国

送我梅花

教我学梅

临行送别

赠我梅绢

设计目的:我的板书设计以概括事件的形式出示,题目体现中心,简单明了,看到板书既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在课堂上强化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梅花魂习题答案 篇10

(五件事:①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诗词时落泪;②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③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哭了;④临别时送“我”墨梅图,教导我;⑤临别时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在文中是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

(三次落泪,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从三次落泪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眷恋。)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篇11

预设与现实的统一,需要通过调控而获得。调控不仅能使教学“化险为夷”,而且能使课堂别开生面。课堂上,如果教师调控思路清晰,调控技巧得以充分发挥,则其教学将如行云流水,自然顺延,而又跌宕起伏。通过调控而实现的生成的、融洽的课堂,将具有显著的教学艺术价值。

主角:侯明甫陈华李志松钮勤章吴征远胡维德

主持:潘孟良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过程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两者都是课堂教学调控的基本路线。《梅花魂》一课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即“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外祖父侨居异国他乡,为什么每当读到文中那些诗句时就会潸然落泪呢?

生:因为外祖父非常思念故乡,读到这些诗句,便引起他的同感,所以他会流泪。

生:因为外祖父身居异国他乡,这些诗句都是一些思念家乡的句子,所以很容易勾起他的内心伤痛,因此他流泪了。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从“冰凉的泪珠”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我觉得是一种很心酸的思乡情。

生:我觉得外祖父心里有一种强烈而又深沉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外公在外面很孤独,很想回去可是回不去,所以他那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变成泪珠滚落下来。

师:很生动啊!可有一件事老师不明白:外公为什么如此珍爱他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呢?

生:那幅图上有梅花,梅花代表着中国。

生:那幅图画有梅花,梅花具有十分珍贵的品格。

师:说得好,那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这幅图在外祖父的心里还是“图”吗?它已经幻化成了什么?

注解:恰当地点拨是课堂调控的“妙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而且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课堂生成许多鲜活的东西。

生:这幅墨梅图已经是祖国的象征了。

生:这幅墨梅图代表着中国人民,它表示的是像梅花一样的中国人民。

生:墨梅图在外公心里已经幻化成了一种珍贵的爱国情意。

师:太精彩了,三位同学的发言都很正确。这样的一份“爱国情意”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纯洁,多么的神圣不可侵犯啊,所以外公把它珍藏于心,别人“碰也碰不得”。

师:可就是这样一份珍贵的情意化身,为什么在“我”即将回国的时候,外公却把它送给“我”,在外公的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情感秘密呢?

注解:合理转承是教学调控的常见手段,我在这一转承的时候,不仅揭示了外公“珍爱墨梅图”这一事实的情感真谛,而且把“外公不能回国而像小孩一样‘呜呜’大哭”的内容留下,为的是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同时,转承下来的这一设问具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第12、13两个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同桌间展开讨论。

师:(4分钟后)谁弄明白了这个问题,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生:因为这幅图代表着祖国,外公把它送给莺儿,是希望她好好保存。

生:外公不是很想回国吗,在急得呜呜大哭的情况下就把这幅心爱的墨梅图送给作者,算代表他自己回到祖国去了。

师:……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也很新颖,是正确的。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注解:期待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调控。当学生学习情绪仍旧高涨时,老师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并从语言、神情上保持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这也是很值得推崇的教学调控手段。

生:我认为外公把这幅图送给莺儿是希望她有梅花的秉性。

师:那你说说“秉性”是什么意思?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秉性”就是“性格”,梅花的性格就是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有骨气。

师:你回答得很正确。请同学们把“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句话轻声读一遍,琢磨一下,你从这句话里还能明白什么?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外公不仅希望莺儿有梅花的秉性,而且希望所有中国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

师:理解得太好了!外祖父送墨梅图给自己的外孙女,是希望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一种情感的传承,更是一种民族气节的传承——这就是外祖父送墨梅图给莺儿的内心秘密。

师:既然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莺儿是希望她有梅花的秉性,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祖国,那么当莺儿临行时,他为什么又送一个手绢给莺儿呢?想想此时的外祖父又是受怎样的思想情感在支配呢?

(短暂沉默后)

生:外公舍不得莺儿走,送只手绢作纪念。

生:作纪念送什么不行,为什么非要送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一个同学坐在那里不由自主地插嘴说)

师:是啊!看来纪念不是外祖父的主要用意。

生:我觉得外公还是想表达他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师:嗯,这是你的理解。还有谁怎样理解?

注解:延迟评价是课堂调控的另一手段,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深入,同时也是给更多的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值得同行适时运用。

生:我觉得外公有两种思想感情在支配:一是他借手帕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二是他真的舍不得莺儿她们走,想送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生:我对她的发言作补充,我觉得外公还有一层意思是把自己的爱国情寄托在手绢上,让莺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师:补充得非常好!外公的这种心意作者也是深深领会并做到了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看看外公的“寄托”是不是对莺儿起到了作用。

师:(转承)好。同学们准确地理解了外祖父心中那份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外祖父在莺儿身上的真挚情意。那么,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外祖父的这些思想感情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方法表达出来的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生:作者是通过叙述事情来表达的。

生:作者是通过写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达的。

6梅花魂(教案) 篇12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同学们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

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加以区别。

(2)理解词语:

颇负盛名:名气很大。颇,很。古玩: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不甚在意:不太在意。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大抵:大多;大都。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①降低身份,屈己下人。②强自克制,改变初衷。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眷恋:怀念,留恋。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1)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4)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画出令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2)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明确: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第13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1)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

明确: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2)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明确: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明确:“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7.播放《我的中国心》这首歌。8.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明确: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每当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2.齐读课文题目,理解“魂”指的是什么?

(指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梅花魂教案 篇13

上强小学 管哲英

课前谈话:我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关于梅花的诗,谁来背一背,个人背诵 教学过程:

一、走近梅花

同学们,古人倾情于梅花,多少人为梅花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啊!那么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找,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梅花是在怎样的环境里竞相开放的呢?别的花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如何呢?可她却不一样,愈是——愈是——,花开得愈——,愈——。

真不愧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呀!能用你的朗读读出她的品质吗?(指名读)“愈冷愈精神”的梅花真是另人肃然起敬啊!说起梅花,外祖父是那样的自豪,学生齐读—

二、走近外祖父,品爱梅之情

梅花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的出类拔萃,是名副其实的最有名的花。这样的花怎能令人不爱呢?远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就深深地爱着祖国的梅花,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就透着外祖父深深的爱梅之情呢?

学生寻找

(一)预设

1、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外祖父是深爱梅花的?(泛谈)(2)“玷污”是什么意思呢?(3)我是怎样将墨梅图玷污的?

(4)就这么一个脏手印使得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谁来学着外祖父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5)师生对话

不就是一副墨梅图,有什么稀罕的呢?我真是无法理解。我真想问问外祖父,外祖父啊,我还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呀,你为什么要那样的训斥我妈呢?—— 外祖父啊,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才闯的祸呀,你为什么要那样的训斥我妈呢?——

外祖父啊,平日里,我经常摆弄家里昂贵的古玩,有时甚至把古玩打碎了,你也不曾说我半句呀,可今天你为什么要那样的训斥我妈呢?——

2、是呀,正如你们说的,在外祖父眼中,梅花不仅仅只是梅花呀!出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秉性”是什么意思呀?

(2)在这段话中,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请找出句子。

(3)在磨难与欺凌面前仍能顶天立地,那是何等的了不起。用你的朗读读出这了不起的梅花。(指名读)(4)在磨难与欺凌面前仍能顶天立地,那是有气节的中国人。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他们是在怎样的磨难与欺凌面前亮出他们的气节的?(5)是啊,中国历史上出过很多很多的中国人,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外祖父就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当年的他只身一人,漂泊海外,举目无亲,那时的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他可能——(饥饿难忍但不接受他人的施舍。)

他可能——(无钱买纸笔时,宁日夜做苦力,也不白白接受朋友的帮助。)他可能——(创作一次次的失败,在他人的嘲笑下,他仍永不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

(6)是啊,他们都如梅花一样,不管——(学生读)(7)你能似外祖父般读读这段话吗?

(8)读到这儿,你觉得在外祖父心中,梅花代表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梅花的魂啊!)

(9)怪不得,一个脏手印,我的外祖父会那样训斥我妈——(学生读)

(二)预设

真是爱梅胜过爱子呀!你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一个深爱梅花的外祖父的?

1、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2、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 花。

3、无论是墨梅图,还是梅花手绢,只要有梅花,那都是外祖父的挚爱。为什么在我回国前又一一送给我了呢?

让我带回的是他的中国魂!

4、外祖父不仅用画和手绢在无声的告诉我,他也曾那样郑重地对我说过——(齐读)

三、走进外祖父,品思乡之情

外祖父是那样的珍爱梅花,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透过梅花,我们能看到外祖父一颗怎样的心呢?(眷恋祖国)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词句中流淌着外祖父那浓浓的乡愁呢?

(一)预设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外祖父那浓浓的乡愁凝结在这些诗的哪几个字中呢?

2、好一个“细如愁”啊!能似外祖父那样从诗中读出你的思念吗?(三人读、再齐读)

3、外祖父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同学们,我们读着这些诗怎么没有落泪,而外祖父为什么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下来呢?(思念)

4、是啊,外祖父落下的何止是泪,那是浓浓的乡愁啊!(齐读)

(二)预设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回外祖父为什么竟在我面前哭起来了呢?(回不去了、十分伤心)

(三)预设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这回外祖父为什么又泪眼蒙胧了呢?(一是舍不得我们走,二是也想回,但不能回的心痛。)

2、是呀,外祖父是多么想回到祖**亲的怀抱,因为可爱的祖国有滔滔不绝的黄河,有奔腾不息的长江,有——有——有——,可这一切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

3、这真是无奈的泪啊!——读

这真是伤心的泪啊!——读

伤心之下怀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呀!板书:中国心

(四)回读

都说落叶归根,告老还乡,可外祖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国,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对故乡苦苦的思念只能寄情于梅花,梅花承载了他对祖国满腔的爱啊!由此,外祖父才会对我说出那番意味身长的话来,齐读——

四、内心独白,深化主题

多少年前,自从码头分别的那一天,外祖父再也没有见到过莺儿,再也没有踏上祖国的土地。可是,多少个夜晚,外祖父在梦中梦到了可爱的莺儿和美丽的祖国。

1、他多想对莺儿说,莺儿啊,莺儿———————————————— 他多想对祖国说,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选择想写的内容来写

3、交流

五、总结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让我们永远记住,星岛曾经有一副墨梅图、一块梅花手绢和一个默默落泪的老人。

六、板书:梅花魂

上一篇:滠口中学2018年春地震、火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下一篇:股票基础知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