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课例

2024-05-08

特级教师课例(共11篇)

特级教师课例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初步了解使用筷子的安全及礼仪常识。活动准备

筷子人手一双。每组一盆豆子,PPT:美丽的筷子、外国人进餐、筷子的发展,图片:握筷姿势图。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兴趣

1.猜谜:兄弟两个一样长,上下饭桌总成双,酸甜苦辣好滋味,都请它们先来尝。

2.幼儿学习正确表述:两只筷子,一双筷子。

二、欣赏筷子,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欣赏筷子。

(1)提问:谁家里有筷子?你家里的筷子是怎样的?谁来介绍一下。

(2)看PPT“美丽的筷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筷子。

2.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提问:我们中国人吃饭都用筷子,那美国人、法国人这些西方人吃饭用的是什么呢?

(2)幼儿观看外国人进餐的PPT。

(3)游戏:餐厅游戏。

教师给小朋友看不同的进餐图片,幼儿觉得是中餐的。就模仿中国人吃饭,觉得是西餐的,就模仿西方人进餐。

3.了解筷子的起源。

(1)提问: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其实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你知道筷子是怎样发明的?

(2)教师出示筷子发明图,请幼儿给这些图排序。排序后教师结合PPT简单介绍筷子的发展历史。

三、学习使用筷子

1.幼儿第一次尝试使用筷子。

(1)提问:中国人发明了筷子,每个中国人都会用筷子,你们也想用筷子吗?

(2)幼儿拿着筷子尝试去夹豆豆。

2.教师结合图片介绍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幼儿拿着筷子练习,3.幼儿再次尝试使用筷子夹豆豆。教师表扬不怕困难、坚持练习的孩子。

四、了解使用筷子的一些安全、礼仪知识

教师用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不正确的筷子用法,提醒孩子不玩筷子,吃饭时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敲打餐具。

活动分析与改进

分析内容: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将逐步从使用小勺用餐,过渡到使用筷子用餐,有部分幼儿也已经有了使用筷子用餐的生活经验。因此,在中班上学期进行本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真正与幼儿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且教学内容也比较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分析目标: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初步了解使用筷子的安全及礼仪常识”。不仅满足幼儿生活技能学习的需要,也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使双手的动作和眼、头、身体的动作协调一致,同时在活动中还知道使用筷子的安全知识及进餐的基本礼仪。另外,关于“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这条目标是幼儿已有的认知,不需要定在目标里。在活动中幼儿对不同外形特征的筷子有一定的兴趣,但又不完全了解,因此,建议可以将这条目标重新调整,改成“了解筷子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子的愿望”。这样目标就根据《纲要》的要求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分析过程:由于幼儿思维呈直观、具体和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有目的地创设和运用多元感官的学习场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建议将教学活动的场景创设成与本次活动密切相关的“娃娃中餐馆”,让幼儿一下子就进入进餐的游戏情景。活动就在进餐的游戏中进行,幼儿来餐厅进餐一观察不同的筷子一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一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一知道使用筷子的安全方法及用餐的礼仪。

整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原来的方案是让幼儿先自己尝试使用筷子,在对筷子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通过语言、图片介绍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有了一定的握筷基础后,马上让幼儿用筷子练习夹豆子。整个过程中,教师说教、幼儿看图片的时间太长,而且幼儿刚学习使用筷子,马上就让他们夹豆子,难度太大,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我建议让幼儿在进餐游戏中不断操作练习,将活动过程这样调整:

一、幼儿进入餐厅,认识筷子

幼儿进入餐厅后,马上就看到用餐的筷子,由于每位幼儿用的筷子都不一样,引起了幼儿对不同特征筷子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着重从色彩、材质、造型方面引导幼儿相互观察、交流、概括。知道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我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二、游戏:娃娃中餐馆

第一盘炒什锦:(有各种蔬菜、荤菜)请小朋友用筷子夹一些蔬菜和荤菜到自己的盘子里。(提醒孩子只能用筷子夹不能用手抓)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幼儿会用筷子夹菜,可有的幼儿怎么也夹不起来。怎么办呢?让会用筷子夹菜的幼儿来传授经验。教师再和幼儿一起将用筷子的方法编成儿歌:小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拿起小筷子;食指中指管外筷,无名指放在里筷下;轻弯食指和中指,夹起饭菜吃得香。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PPT进行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也深受幼儿的喜爱。

第二盘是馄饨:幼儿用刚学会的方法学夹馄饨,数数每人能吃到几个馄饨。让幼儿在吃馄饨的游戏中,巩固练习用筷子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关注个别差异,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找到适合的练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盘才是夹豆子比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豆豆,比比谁夹得又快又好。教师和幼儿共同比赛,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享受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最后让幼儿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理由。幼儿都会从用餐技能、礼仪等方面来评。在评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用餐时不玩筷子、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敲打餐具等等用餐的礼仪。

对改进活动的反思

将教学过程创设成餐厅游戏的“情境教学”,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角色间的情感交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将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镶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中,能形成以“真”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手段,以“美”为整合,以“周围生活”为源泉的情境教学,1.以“真”为核心——根植幼儿的现实生活,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和筷子做朋友”作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真实的情境,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鱼得水。

2.以“情”为纽带——达成师生的情感交融。建立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是教学强有力的纽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共同进餐的平等而又融洽的师幼合作关系,并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幼儿,以自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幼儿的情感,情感交融反映了师幼之间既悦纳自己,又接纳了对方,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形成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3.以“趣”为手段——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儿喜欢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参与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娃娃中餐馆”这个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情境一幼儿一教师”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在这样的磁场环境中,三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活动中,教师为

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教学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做到教师和所有幼儿的充分活动,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

4.以“美”为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整合。“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要像艺术那样吸引幼儿。在教学中,我们创设美的场景、美的画面并配合儿歌音乐,将场景、游戏、情感、行为、语言融为一体„„以“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感染。在“娃娃中餐馆”的情景中,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特征的筷子,并自己尝试使用筷子。使双手的动作更加优美协调。在进餐的过程中,了解安全常识和基本礼仪,学习怎样做个“行为美”的文明人。修改后的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之美、活动过程的情景之美、活动手段的多样之美。

特级教师课例 篇2

“是的。”

“写了很多文章?”

“是的。”

“多半是散文?”

“是的。”

当我按照市教研室芮老师的安排, 万分荣幸地在袁校长身边坐下时, 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还想着你的课?”

“是的。”

“还在沮丧?”

“是的。”

“爱如茉莉, 对待比赛也应该如淡淡的茉莉。”

“是的。”

我终于笑了, 袁校长也笑了, 表情温煦。感受到他的平易, 感动着他的真诚, 心情明媚到底, 似草间站立的阳光。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豁达开朗爱说爱笑爱开玩笑, 有着诗人一样丰富的情感, 有着一颗聪明的大脑, 充满着智慧, 取之不尽。我问起他的近况, 他笑着娓娓谈起来……

“最近, 我每月都要与一位青年同志合作为《江苏教育》写一篇稿子, 主题是‘教师培训’, 前三期谈的都是备课, 第一期谈的是个人备课, 题目是《预约精彩》;第二期谈的是学校备课管理, 题目是《这里放飞智慧》;第三期谈的是集体备课, 题目是《相激而生灵光》。此外, 还分别为孙双金和潘文彬两位老师即将出版的书作了序, 其中为孙双金作序的标题是《诗意在课堂里悠悠升起》……”说这些话的时候, 他一直微笑着、淡定而从容。

上课的铃声响了, 他立即端端正正坐好, 就像一个守规矩的小学生, 开始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他做听课笔记的速度很快, 边做笔记还能边写点评:如果哪个环节精彩, 他会习惯性地在旁边打一个“√”;如果觉得哪个环节不满意, 他就会在旁边打一个“?”, 每堂课如此, 一丝不苟。等到15节课都听完的时候, 他开心地对我说:“瞧, 一本笔子写完了!”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反应很快, 思维敏捷, 善于因景而言, 常常妙语连珠。每当一节课下课的时候, 他总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不厌其烦。

“上好语文课, 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课的精彩与否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到不到位, 不能对文本支离破碎的解读, 不能脱离文本解读, 更不能对文本曲解和误读……”谈起这些课来, 从他口中流淌出来的都是新课程的新理念, 他的思想依然是那么年轻!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 墨香飘飘润一生, 他以一颗赤诚不老的心, 带着春天般的心情, 和年轻的朋友一起, 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不老的心, 只因有诗长驻……

特级教师升官 篇3

2011年末,江苏省某市一名特级教师、副校长、教育局科长升任教育局副局长,转公务员编制;在此之前,北京市某教师被评特级教师后,办公室从学校搬到了教研室,升迁也指日可待。

在江苏,亦有“辞去校长专心申报特级”的佳话。主人公正是现任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的杨新富。杨校长从1995年起申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五次,于2008年才如愿以偿。在向专业顶端发起冲刺的13年里,他婉拒多次机关人事调动,甚至辞掉了校长职务。

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在于,怎样的选择才是特级教师最合适的选择。

舞台的大小

“学生已构成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把每一节课看成是师生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写下这句话的,正是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刘可钦,但时间却是十几年以前。2002年,刘可钦从讲台走向行政岗位,2004年出任中关村四小校长,2011年兼任中关村三小校长。在这些身份的转换中,刘可钦逐渐离开了班主任岗位,最终离开了她原本熟悉的课堂。

不过,业内并不把刘可钦的转变视为一种“流失”,反而视为人尽其才。

刘可钦初到中关村四小时,四小刚刚成立两年,生源200多人,内外矛盾突出。然而在刘可钦的治理下,中关村四小逐渐显示出“有作为”、“有能量”的强力表现,成长为当地一所名校。可以说刘可钦完成了从“名校制造”到“制造名校”的升华。

刘可钦这样诠释自己的选择:如果一名教师已经非常优秀,并具备更高的专业发展潜力与资源,那么这名教师应该坚守课堂成为一位名师;如果这名优秀的教师继续发展的专业潜力有限,那么他应该当校长。刘可钦事实上具备继续发展的潜力,但是当时她的领导给予了她更大的责任:带动一批教师成为名师。

这明显是另一个级别的舞台。

在北京,类似刘可钦这样的“特级教师校长”还有很多。包括史家胡同小学前任校长卓立、现任校长王欢,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光明小学前任校长刘永胜,北京小学前任校长吴国通,灯市口小学校长王岚,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他们的共同特征在于:曾经是所在学科的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之后又逐渐成长为知名的“专业校长”。他们中也不乏国家级专家,甚至引领了当代教育潮流。比如,窦桂梅是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发起者,是全国教育课堂改革的先锋。

据一份非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地区集中了全国各省400多位特级教师,其中约有10%担任所在学校校长职务。

这样的现象亦出现在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

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大多数“特级教师校长”都精通于办学理念及教师职业发展体系的打造,在办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优势明显。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当特级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或综合素质能力时,特级教师走仕途之路将遇到严峻的考验。

质疑的声音

尽管有“内行领导内行”、“专业领导发展”等优势,特级教师当校长、当局长这样的现象,仍被冠以“教而优则仕”引起广泛争议。

一个突出的症结便在于,为数不少的“教师官员”彻底远离了课堂,疏离了专业发展,并因缺乏相关管理能力而疲于应付行政工作。

一次,记者与山东某学校高级教师、校长交流,却听到他大倒“苦水”。这位校长在三年前上任,当时他的文章仍活跃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教育类媒体,并是当地的市级骨干教师。但是,在升任校长后,他开始忙于应付各项检查、评估及交际应酬,逐渐没有了读书学习的时间,之后便再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在最近的一次市级骨干教师评选中,他竟然因为“要求准备材料数量不够”而惨遭淘汰。

另一位知名的“特级教师校长”则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时间表。在这份时间表上,周三到周四的时间被全部分割给了五项教育局会议,周一到周五有接待工作11项,周五下午到周日还有一项出差考察学习的工作。粗略算下来,这位校长真正在校的时间只有半天,主要工作计划是“把前阵子没有签的字签了。”

我们的记者还曾遇到过另一个幽默的场景:北京市某“特级教师校长”被取笑“头发越来越乱”,当校长之前打扮得利利落落,当校长之后却疏于打扮。这位校长只得尴尬地回应:“哪里有时间整这些呢!”事实上,这位校长还不曾脱离课堂,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经常赴外地表演公开课,指导外地教师课堂设计。

毫无疑问,“教而优则仕”存在着各种弊端,但其内在逻辑却是教育界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不做教书匠》的作者管建刚曾撰文指出:教而优则仕的适应对象应是教学游刃有余,课堂之外有余力的教师,但是我们的教而优则仕则带着浓烈的“做官情结”。加上中国的教育行政工作是那么的繁琐与复杂,要与政府、银行、媒体、医院等等部门打交道,所以一名教师要做到真正沉静下来,搞自己的学问,做自己的研究,必须与“校长”无关,与“局长”无关,与做官的风气无关。

不过,更严重的问题,也是人们最反感的问题,可能在于“特级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不上课”的代名词,甚至就等于“不上课的教师”。

2006年,曾有人调研发现,温州市9.5万名教职员工中,在岗特级教师只有31人;上海市尽管有229名特级教师,但3年内即将退休的特级教师也有100多位;北京市1.6万名数学教师中,特级教师28人,但是在职仅6人,在岗3人。

这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特级教师成为“升官”的“硬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标志,甚至于评特级教师就是为了“不上课”,坐办公室“躲粉笔灰”。二是特级教师“不年轻”,为数不少的一些教师都是在临近退休的年龄被评上特级教师,他们的不少热情和奉献都集中在了校外,这揭示了教育圈中存在“按资排辈”的风气,也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另类浪费。

即便特级教师留在课堂,恐怕也是薄弱学校管理者的难题。一位来自江苏省非省会城市的校长这样描述教师职称制度:“我真的很怕教师评高级,评特级,因为一评就仕,不仕也到处出书、讲课,管也管不住;一评就跑,南京有学校出价20万元抢一个特级教师,5万元抢一个高级教师,可谓明码标价,我怎么留得住他们?”不过,话锋一转,这位校长又说:“恐怕省会学校也担心自己特级教师太多,名师固然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气,可是有名气的人却不一定乖乖待在教室里。”

特级教师怎么评,特级教师如何用,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完善和不细致,无疑造成了特级教师去向的疑问与尴尬。

怎么评,怎么用

从2005年起,北京市对特级教师评选进行调整,增加了对青年教师的关注,致力于降低特级教师平均年龄——这等于变相增加了特级教师服务课堂的时间。同时,对远郊区县予以关注,增加区县特级教师评定数量。

我们发现,在2005年以前,北京市延庆县没有一名特级教师,但在2005年的那次评定中,普通中小学出现了两名特级教师,均来自延庆县第一中学。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这两名老师均未离开课堂。其中一人转到延庆县另一所中学任教,担任教学副主任一职,也是该校课改骨干;另一人留在了延庆一中,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并且在继续执教。

不过,“特级教师还在上课”的总体状况似乎仍不容乐观。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教师告诉记者:“要做到教而优不仕,摁住特级教师当官的欲望,应该在特级教师评定规则中加入‘评定特级教师后必须坚持在一线从教5年,否则取消称号’的类似规定。”

在上海,特级教师评定标准包含了师德修养、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由于其全面的素质要求,特级教师评选也被视为“校长预选”。不过,上海特级教师评定在全国率先打破了“终身制”。这也意味着,当特级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有限、裹足不前时,将有失去“铁饭碗”的可能。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市教育界人士反映:“对一名特级教师‘摘掉帽子’,那是不可想象的大事件,特级教师往往是一个学校的‘宝贝’,甚至自身就位居高位,‘摘’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很难真的去‘摘’。”除非这名特级教师敢去触犯“红线”——进行有偿家教。

因此,目前“摘掉”特级教师的帽子往往是一种“建议”。比如,哈尔滨市提出对特级教师两年考核一次,包括内部考核与社会监督,对不讲师德、碌碌无为的特级教师,“建议”上级部门取消其称号。

但是无论如何,从理论上打破特级教师终身制也是一大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教师终生职业发展,持续专业进步的意义,也能在侧面减少“为当官而当官”的特级教师案例,为肃清特级教师评定工作中的功利主义扫清了又一障碍。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摈弃“绝对思维”,即绝对认为特级教师不能当官,或绝对认为特级教师应该走仕途之路。我们需要捡起来的是“实事求是”,让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这亦当成为每一位特级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编辑 李丰池

特级教师的博客 篇4

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一个大写的人:于 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童心母爱教育:斯 霞我比大师还大:钱梦龙生命为何精彩:王崧舟师德决定成败:盘振玉拥有理想朝阳:朱玉如大道简约之美:薛法根行动证明思想:周积昀智慧与诗相随:余志君名师怪才风采:支玉恒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返璞归真之心:张 莹遗忘的小黑板:许 慧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打开生命匣子:郑冬梅情智语文课堂:孙双金猎智慧和乐趣:陈家英拥抱语言的人:黄桂林咳嗽成就事业:唐惠慧数学味生活味:许志坚分享智慧快乐:潘华莉坐着读站着读:王崧舟心比金子还纯:贾志敏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崇尚真字之师:孙建锋班主任创新记:张化万浓浓的语文味:吉春亚折东风第一枝:孙维刚紫色耕耘之歌:谭青峰课堂神韵如茶:闫 学追寻数学激情:李国良寻找中间地带:顾泠沅陶醉读唱吟舞:戴建荣精美诗文教育:欢乐谷历史学科天空:胡柏玲月亮悬挂课堂:张康桥伙伴教学实验:周一贯语文教学叛徒:黄玉峰探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卡片辅助教法:宁鸿彬探讨诗化语文:周益民气质如兰之韵:汪秀梅作文双重转化:方仁工生命拔节声音:薛法根激情点燃智慧:刘 军阅读教学研究:刘志春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路在脚下延伸:刘显国情真真意切切:游彩云评语文导读法:靳家彦享受诗意语文:孙建锋点滴语文智慧:聂在富习作生命风采:李冰霖少谈虚多务实:蔡 明课堂调控大师:程 翔命铸造云梯:余映潮张扬教育个性:高万祥茶香弥漫教室:张庆祖追求平等对话:薄俊生平实自然顺美:陈晓梅集中识字专家:马淑珍追求不露痕迹:卢雁红驰骋生活作文:徐 鹄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数学思维研究:王 凌数学生命目标:朱乐平弥漫书香课堂:陈建先用爱诠释教育:李烈研究学习心理:刘德武班主任的选择:黄静华数学美丽天空:张思明终身以书为伴:任小艾体育唱游教法:卫 红一切为了学生:吴正宪数学王国风采:唐志华五自能力实验:范建国营造美趣环境:聂永春再现诗景诗情:潘文彬七彩数学天空:葛文君飞翔音乐空间:陈萍飞十字教法风采:贾春华数学理性思考:钱金铎描绘七彩大地:黄黎敏

特级教师推荐材料 篇5

XX同志同志

XX同志,女,43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XX县 本教材三本,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四个。精心组织和指导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注重校本研究,本人实际参与和大力支持科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成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研究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提高自身业务上认真参照教学大纲备好每一堂课,把教授的知识难点和重点都设计好,以便在教学实际中讲解,精心研究布置的作业,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代课班里与指导的学生46名被录取区内初中班。

4.他十分重视科研与学校教育实际结合,积极带头进行校本科研,主持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课堂教学工作,指导撰写校本课程,担任编辑任务,为开发课程资源摸顶了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探素教学,自身素养当成重要任务,组织讲课,授课,课题研究,评选教学能手活动,为中青年教师营造了良好的锻炼培训条件。多次编写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介绍”材料,“德育工作经验介绍”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材料”,三“维两反教育课堂化工作介绍材料”等材料,在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上介绍并推广。本人在近年来三次主持并指导“",新课程改。”,“德育工作”,“双语教学工作,”,“三维两反教育课堂化工作”现场观摩,取得上级的认可。

XX年5月被共青团喀什地区委员会、喀什地区教育局、少先队喀什地区工作委员会评为“喀什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联谊示范学校”;XX年召开德育工作现场会推广了经验。

XX年3月学校被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评为“县级德育达标学校”。

XX年12月县一小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创建平安校园达标单位”。

县一小被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评为“XX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特级教师述职——陈福 篇6

——我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特级教师评选述职)

吉林市二实验小学 陈福

我从教十八年来,在吉林市二实验小学的沃土上,为师、当大队辅导员、做教导主任、任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在抓教学、管科研、带德育、负责体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党务等工作中,我始终以做一个好人,做好一件事为目标,将“以真心拥抱事业,用真情对待他人”为人生信条。与许校长及全体教师一道构筑现代化教育的大厦,使二实验小学成为北方教育的新星。我所做的工作,凭的是一种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靠的是一种干劲——成功是对辛勤劳动者的回报。下面从五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热爱学生,教学创新,构筑学生成长的学园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为学生构筑生命的学园、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成长是教师高层次追求。从86年任微机与自然课开始我就努力探索新方法,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如讲《电磁铁》一课,我将抽象的电铃原理变为形象的微机演示,这一大胆尝试在全国领先。再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我让学生将多个啤酒瓶装入不等量的水做“酒瓶”音乐编钟,让学生去研究、探索和发现。从而形成了自己设境、融情、创新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观摩课、优质课评比,《植物的生长》、《日食的月食》等课例给人们以永久的回忆。我被评为市电教最佳实验教师,省市电教先进个人。

二、科学规划,自力更生,建设网络化的校园

搞现代化硬件是基础,资金是保障,为使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89年任教导主任后,我与校领导研究制定了学校电教20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从吉林市第一个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到第一个学生电视台,从苹果机到pc286、386、486、586;从netware网到现在的千兆校园网。都在描绘着电教人以方便面充饥,在北京市场上抓件组机的情形;叙述着一个管理者为学校的利益而拒绝金钱诱惑故事;刻画着一支队伍为了节省资金严冬腊月手持电锤在高楼外墙打眼架线的画

面……当人们为全国样板校园网树起大姆啧啧赞叹之时,建设者已开始进入另一项研究之中。

三、积极引领,全员培训,丰富数字化的资源

信息化的高速路没有资源,是瘫痪的路。资源建设要靠教师,18年前独自开发CAI软件在教学中成功使用后,又相继开发课件100余件,应用于各科,教学效果显著,多项通过国家省级专家鉴定、获奖,91年作为唯一的学校代表携自己的作品赴北京参加全国电教教材展览。96年我利用一个假期休息时间开发的校长办公系统,应用于学校各项管理之中,提高了管理效率。该成果被省政府评为教育成果一等奖,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发表,并由多家报刊转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使更多的教师能掌握信息技术,我重视队伍建设,在吉林市率先开展全员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亲自上课辅导,还为省市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200余课时,编著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系列丛书》,并开发成电子教材,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推广应用。

为使吉林教育尽早进入信息快车道,组织建设了“吉林市教育信息网”,使吉林市教育迈上了网上办公与管理的新台阶。此后我们又建设了“雾凇网上学园”、“校园网信息系统”等网站。指导教师建专题网站丰富教师备课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等。现有资源400G,基本满足了师生的教学需求。

99年、2000年分别参加长春、大连等地国际现代教育成果展览,多次在我校召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现场会、研讨会,推广了学校的经验。扩大了吉林教育的影响。队伍建设、软件开发与网络研究水平得到各界认可,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合作开发计算机备课与教学系统,在全国使用。学校被确定为市初等教育网络研究中心、电子开放教室,少年科学院计算机分院,被评为省电教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等。

四、课题把脉,实验当先,开展系列化的科研

我分管学校科研工作,着眼发展,结合实际,定规划,出规程,建机制。形成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课题为主体,以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羽翼的“一体两翼”科研课题新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课题16项。现有6项课题通过了国家级鉴定验收,许多课题成果得到转化。我指导课程整合课,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我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师德标兵、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导师、伯乐等殊荣。学校获得了“全国科研先进学校”、省市科研示范校等称号。实验中,我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100余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大会交流。编写了《素质教育新学案》等10余部教育教学用书,主编《家庭教育指导》刊物在全省发行,出版了《情系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德育新探》等专著。

五、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营造现代化的乐园

在德育工作中,狠抓师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建设全国第一个德育资源网,开辟了网络德育新课堂,“问题银行、创新超市”等丰富多彩的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开展现代养成教育,与新课程结合,让学生走进自然、军营、社区、农村、工厂等亲自体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篮球带田径形成体育特色,连年参加全国比赛,学校成为省体育传统校。艺术教育为学生搭台,展示个性,学校被省评为艺术教育示范校。科技教育也发展迅猛,成为省科技示范校。学校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现代化的乐园,从而实现了我校学生会篮球、会乐器、会微机、会英语的特色目标。

二十年的现代化目标,十八载不懈追求中,有欢笑、有泪水,更有各种高薪相聘的诱惑,然而走进吉林教育的风雨,我犹如一棵树,吹不折的,是我的根,是我对吉林教育沃土的眷爱,打不湿的,是我的心,是我对二实验现代教育美好明天的憧憬。受全校领导与老师的推荐,蒙局领导与各位专家评委的抬爱,给我这次交流的机会,我深知特级教师称号是美丽的,不论光环是否照身,我都会一如继往地追求做人的那份真实,为师的那份真情,当官的那份真爱,向更新的目标不断攀登。

特级教师建议降低高考难度 篇7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前不久, 在教育部组织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座谈会上,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杨建宇建议降低高考难度。杨建宇曾参加过高考评卷, 在他看来, 现在高考题非常难, 一是尽出偏题怪题, 二是专门在细腻的地方考察学生。北京高考连续几年, 不管是综合排名还是单科第一名, 都是女生。他做过统计, 学生失分, 70%是粗心。在这方面, 女生天生比男生有优势。“我们的考试考到这种程度, 在1分、2分上, 在细心不细心上分出优劣, 这限制了学生活泼的创造性思维。”杨建宇说, 不管1分、2分, 对于老师都是大事。杨建宇谈起了自己的苦恼:带了多年的高三毕业班, 自己成天就是教孩子怎么得分, 选择题是选B还是选C, 有什么办法能得分高一点。而学生们一进高中, 就瞄着高考, 实际上学校是在用高考指挥教学, 高考成了名副其实的指挥棒。“这一辈子等于就做这些事情, 这有悖于我们的教学规律”杨建宇说。

语文特级教师如何学好中文 篇8

刘德水,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女儿刘莐在2009年以北京顺义文科状元成绩考入北大,其中作文为满分。听他说说如何学好语文,靠谱。

采访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旁边的麦当劳,刘老师一身户外装现身,点了一杯奶茶立马进入正题。周围声音嘈杂,一点儿不影响刘老师的谈兴,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学好语文,学好汉语,不要把中国文化丢掉。

送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

说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刘老师说这没法教,“即使我是特级教师,也教不会自己的女儿,必须得天天练。女儿高考作文得满分是天天写日记写出来的,不是我的功劳。”

也许有家长要问:孩子不愿意写怎么办?刘老师在鼓励孩子写日记方面,倒是很有技巧。

女儿上学前,刘老师就做好了打算——得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写起来。他卖了个关子:“等你上学那一天,爸爸要送你一件特殊的礼物!”

刘莐一放学,就急着跟爸爸要礼物。刘老师拿出一个本子说:“爸爸送你一个日记本,因为今天是你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天。从今天开始记日记,把你今后生活中的每一天记下来,这多有意义啊!”

女儿才上学第一天,会写的字没几个,教呗!不会写的爸爸代笔。

“我今天上学了。” 刘莐开始了人生第一篇日记。往下怎么写?刘老师启发孩子:“今天上学高兴吗?”“高兴。”“那接着写——今天我很高兴。”

接着写:“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大概三十多人。我们老师姓李。”

女儿觉得往下没什么可说的了,刘老师说,那好,第一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如果叨叨起来没完,孩子就该烦了,刚有的那股新鲜感,就给弄没了。要知道,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学到多少东西都要重要得多。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

每篇日记都从新的一页开始

第一天的日记写完了,还有第二天、第三天,以后怎么办?孩子总会厌烦的。刘老师早就预料到了——在孩子出问题之前就要有预见,跟在孩子问题屁股后面教育,就手忙脚乱了。他想了个好办法。

他让女儿只用日记本每页的正面,且隔一行写一行,第二天就要翻到下一页,哪怕前一天的日记只写了一句话,也要另起一页再写新一天的。每页纸的边儿上还要折起来,留白。他跟女儿解释,留白处可以在将来回头看时写心得(日记不是写完就不再看了,回头重看日记不仅可以回忆往事,还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写作技巧)。

其实,这样做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孩子每天写不了几句话,但是一天占一张纸,一个月就是30张,差不多就是一本了。这样写,哪怕没写多少,但是看起来却很多。写得多,孩子就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孩子就愿意接着写下去。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刘莐突然发现自己写了整整一本日记了,那个开心劲儿就甭提了,“一定要接着写!”孩子需要这种自我激励。

一个学期过去,女儿写了好几本,编上序号,往书桌上一摞,心里特美——著作等身,指日可待。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坚持写”

女儿能坚持下来,除了刘老师设巧计为孩子制造成就感外,还因为做父亲的也有记日记的习惯。晚饭后,聊会儿天,父女俩就一起开写了。这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不过,也有断档的时候。放暑假了,刘老师出差一周,女儿就在家玩疯了,哪还记得写日记这回事?

回来后,发现女儿没写日记,刘老师要求女儿补上。女儿不愿意,闹情绪。刘老师跟女儿商量:“为了写日记这事,咱父女俩感情都受影响了,我觉得不值得,要不还是不写了吧?”女儿看着那么一摞,哪放得下?都写那么多了,断了多可惜。写日记只用一面多留白的技巧,在这里起作用了。

断档的七天怎么办?女儿不知道怎么补。刘老师出主意:“你看,咱家书多,就写写‘咱家的书’,怎么样?”女儿写了一篇,就三两句话。第二天的,写写“阳台的花儿”吧,又是一篇……写什么,写多少,其实都没关系——习惯养成才是重点。

允许孩子记“流水账”,养成习惯再慢慢改进

有些家长会心急,孩子写了两天日记,拿来一看,这都什么啊,净流水账,都没超过三句话。

“但是你想啊,小学六年呢,写三年流水账咱都不怕,先把写日记的习惯养成就好。再说,孩子不可能流水账写三年。先养成习惯,三年后再让他写得有那么一点点意思,等上了初中,孩子读得越来越多、写得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好。”刘老师说。其实刘莐刚开始也是写流水账,孩子都会有那么一个阶段。

也可以有辅导。刘莐写了一段时间,翻翻日记本,刘老师让女儿把每天的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念一下。

“今天……今天……今天……”孩子念着念着也不好意思了,全是用“今天”开头。“咱以后写日记不许用今天开头了,行不?”“那用昨天行吗?”“行,用明天也行,就是不许用今天!”这样就改变了孩子思维的惯性。

过一段时间,再让女儿翻翻日记,看看有什么问题。女儿看不出来,刘老师启发女儿:“是不是都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开头的?咱以后不许用这个了。试试用表示动作的,比如,‘一进门儿’怎么怎么着。”孩子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了。

就这样,女儿的日记一点一点在改变;好习惯也一直在坚持,还特有成就感。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如今,已参加工作的刘莐爱看戏剧,坚持写剧评。现在想起来,女儿觉得当年爸爸真会教。

小学一年级,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在没有大人的日子里”。女儿不知道怎么写,爸爸问:“你想想,没有大人,好不好?”

女儿就写:“没有大人,我再也不用写作业了。早上也没人叫我起床,愿意睡到啥时候就睡到啥时候。白天,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玩电脑就玩电脑……真是自由自在。”写了一大段。

“那没有大人,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女儿继续写:“可是,没有了大人,饿了,谁给我做饭吃啊。没有老师教了,遇到不会的字,我找谁问去啊……”

最后该结尾了,怎么写呢?

“你觉得,没有大人的日子,好还是不好?”

女儿说:“我也说不好。”

“那你就把你现在的想法写上。”

刘莐的这篇作文,写了一个绝妙的结尾:“没有大人的日子,到底好还是不好呢?我也说不好。”

多年后,写作对于刘莐来说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叶圣陶先生语),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呗。大一寒假,她仅用十几天,就写了一本畅销书《赢在高考——北大女生高三备战实录》。

让孩子生活在“书香世界”

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多写,还得多读。刘莐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每天不读书,心里就痒痒,这也是从小培养的。

这个习惯的养成,首先是爸爸熏陶的。刘德水老师曾被评为北京十大藏书状元,北京市十大读书人物。孩子一进家门就是书的世界。爸爸天天在读书,女儿也不会输给父亲;爸爸天天写作,女儿也会动笔。

刘老师天南地北有很多书友,经常邮寄自编自印的读书刊物给他,刘莐没事也翻翻。翻来翻去,刘莐突然说自己也要办一本读书杂志。那会儿,女儿已经上高一了,课业繁重,但刘老师觉得此时应该支持女儿,哪怕语文作业不写。

自己写,催爸爸写,逼妈妈写,网上征稿;设计、排版、印刷(刘老师还特意为女儿买了打印机),一个月后,《三馀书屋》杂志诞生了。首印30册,编号发行。给爸爸的书友寄去,都连声叫好。后来连著名学者钟叔河、止庵也给她寄来稿子,表示鼓励。

小杂志只办了三期,还是没扛过高三学业的紧张。但是女儿很高兴,学习欲望、写作欲望、成功欲望、交往欲望都得到了满足,还有了一段奇特的经历。

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和独特感悟

让孩子读什么?刘老师尊重女儿的意愿,但他要引导孩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辨别能力。

刚开始给女儿一本《安徒生童话》,女儿看看就丢一边儿了。后来又给了她《爱丽丝漫游仙境》《吹牛大王历险记》,女儿看上了瘾。问女儿喜欢读哪个,女儿说后来的两本。因为《安徒生童话》里成人的东西太多了,而后两本想象力奇特,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刘老师夸女儿读得有水平。不管有多少人推荐孩子看《安徒生童话》,刘老师都不逼着孩子看。把成人的口味强加给孩子,孩子就会搞不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对于孩子自己的读书选择,对于孩子自己的认识,只要合理,都要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判断。

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交流

家长和孩子对读书进行交流,孩子会更爱阅读,前提是家长也读过那些书,而且还能说出一些新意来。如果家长讲的只是什么“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孩子自己也能读出来,交流就没价值了,孩子也不会感兴趣。

初三毕业后的暑期,女儿在读《红楼梦》,刘老师和女儿出门遛弯儿,聊起这本书:“曹雪芹深爱他笔下每一个女子,在每一个女子身上都赋予了一些超常的品质。比如王熙凤,一般都认为她恶毒、算计,但她同时又是女中豪杰,有心计,有能力,敢担当,干练,精明,比男人还强。”

刘莐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可不是嘛!——爷儿俩就讨论开了。

特级教师事迹材料 篇9

从教20多年来,周怀慷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以一颗纯正、神圣的教书育人之心,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国家级骨干教师、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更适合在教学一线”

在大城市落脚,安稳地工作,是多数高校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前,这样的好事就摆在周怀慷面前,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放弃。

1989年,周怀慷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成绩优秀的他被分配到广西大学任教。面对这份优越舒适、人人羡慕的工作,周怀慷毅然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申请回家乡任教。

“我要回家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递交给系里的申请改派工作报告里,周怀慷这样写道。他的诚心感动了学校,学校破例批准了这份特殊的请求。周怀慷很快打点好行装,身上揣着—张改派工作派遣书,回到了并不富裕的家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

周怀慷的这一选择,在常人看来很傻甚至无法理解。而20多年来,周怀慷作了多次诸如这样的“傻”选择。有家长揣着钱请他做家教,社会上的高考补习班高价请他上课,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学校提供好条件想“挖走”他,他都婉言谢绝了;组织考核他,让他到县教育局工作,他却说:“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在教学一线工作。”

“他像拿着魔杖的仙人”

周怀慷善教育、精教学,是区内外知名的教学专家、育人模范。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和荣誉勋章—枚。他有一整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无论教哪一类学生都非常有效。

“思考、讨论、活化教材、设置悬念、师生互动……周老师的课总是那么新鲜。”周怀慷的学生们说,周老师就像一位拿着魔杖的仙人,一步步启发和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跟着他,你的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周怀慷学术造诣高,始终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他主持的两项研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成果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7篇被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观点被国内专家、学者多次引用,成为区内外知名的基础教育研究英语学科带头人。他被选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是首次入选这一工程的中小学教师。

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篇10

南平小学

最近,国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走进了我县,我有幸认真聆听了来自特级教师王亚丽老师和省骨干教师范晓芳老师的两堂精彩语文课,感觉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我觉得上课教师应该具备活泼开朗,热情向上的乐观性格。这样在课堂中老师生动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及积极的心态自然而然的会感染到学生,带动学生的情绪跟积极性。如王老师和范老师上课时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积极鼓励学生,让我感受到老师特富有魔力的课堂语言,有效的操作活动,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第二,要精心准备,肯花心思,肯动脑筋,耐心总结。肯花时间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肯花时间了解学生,知道他们那些方面容易接受,那些方面需要加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肯花时间在研究教法上,要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适当的游戏与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常教常新。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听过很多公开课,其中不乏很多出彩的游戏与活动,往往令人忍不住叫好。这些游戏跟活动教材上是没有的,哪里来得呢?自然是教师动脑的结果;我觉得还得在上完课后肯花时间去分析总结自己这节课的得失。所谓“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就是要处理好课堂人际关系。课堂人际关系包括优化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师生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学生才会崇拜其,乐于与之交往。同时,“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各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师能否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是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重难点”,对待后进生,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悔过“自新”教师应对后进生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同时应尽量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感。

第四,在许多公开课追求新意、追求时尚、追求完美的时候,名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最纯朴的方式把“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做了生动的阐释。在对名师课堂智慧的挖掘中,课堂细节中蕴涵的盎然春意最能打动我们。那是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有热烈的争论,有善意的宽容,有师生的教学相长。这来自于名师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名师总是能够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细心地启发、热心地赞扬,并已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答对了,有热情的激励;即使答错题,也能体面地坐下,并且每一个问题都能有正确的归因和评价。

四位特级教师谈自主招生 篇11

范维胜 曹公奇

主持人:本刊记者 刘静

嘉 宾: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 陈维贤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胡家曙

浙江省永嘉中学 范维胜

陕西省宝鸡市教研室 曹公奇

主持人:截止2010年,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扩大到80所。自主招生考试给了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因此考题也是各显其能,具有较强典型性。就语文试题而言,近几年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景象?

陈维贤:综观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普遍采取笔试加面试的考试形式,其以清华等五校联考试卷、北大等高校联考试卷和人大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为代表,最具特色和典型性。

胡家曙:自主招生语文卷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知识面广,与生活情境密切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特点。如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改病句题: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2.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这两个句子都来自大家极为熟悉的歌词。其二,专业性强,要求知识的积累更细致更深入。2010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要求辨认“干细胞”三个汉字的繁体写法,问‘眉’字使用的是哪种造字法,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有细致深入的积累。其三、题型更活,考查知识的载体新颖。如北大招生题要求默写一首五言律诗,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添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一首七言绝句。不仅题目新颖,而且要求答题时必须思维活跃,善于变通。

范维胜:在我看来,近两年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呈现出同样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深广博杂”。既有语文高考试题的一般特点,即对语言基础知识、文本阅读鉴赏、写作的考查,又在这一基础上向深广博杂处开掘,考查学生有意无意之间忽略的社会生活、文史地理中的语文的基本意识。如2010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有这么一道题:

下面四个选项中是“复旦大学”四字的汉语拼音写法,请选出其中正确的一项:

A.Fùdàn Dàxué

B.Fù Dàn Dà Xué

C.fùdàn dàxué

D.fù dàn dà xué

这道题可谓是基础的基础,但出题角度较为新颖,一般考生在准备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时可能会留意复旦大学的英文校名的写法,考查“复旦大学”四字字音的拼写则涉及汉语拼写规范的问题则很少有人问津。形成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只要能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都是尖子生或者特长生,他们应该具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学习意识。

曹公奇:就语文试题而言,近年呈现出如下特点:

1.时代性。语文试题都紧跟时代步伐,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如金融风暴(2009年人大试题)、网络流行歌曲(2010年北大试题)、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事件(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试题)等。

2.综合性。语文试题综合性较强,一方面涉及到文史哲等许多领域,是许多文科知识的综合考查;另一方面,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也不是单纯的基础知识、或阅读理解,而是语文课程内部的综合性考查,如以韩愈《捕蛇者说》为例,谈谈你对古文运动的理解(2010年哈工大试题)。

3.靈活性。许多语文试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2010年哈工大题:为什么说鲁迅《阿Q正传》有“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等答案,不可能有“标准”的,主要看学生灵活掌握、发挥的情况了。

4.开放性。大学看重的是考生的真正才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阅读、写作,都是开放性很强的试题。像2010年南京大学试题,要求对林亨泰的诗《二倍距离》的写一段300字以内的品评文字,华中科技大学续写“玄幻”故事结局等,都是开放程度很大的题,考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主持人:看来高校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独具特点,其与普通高考语文试题的区分度在哪里呢?

陈维贤:总的看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难度大,要求高,试卷结构和模式多变,考试更侧重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

胡家曙: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与高考语文试卷的主要区别在于:

稳定性不同:高考试卷的范围限制在考纲范围内,学生对所有考查内容和题型非常熟悉;而自主招生的语文试卷,考什么、怎么考,没有严格规定。

立意有别:高考命题主要以能力立意,试卷难度有严格的控制,大多数题目难度不是太大。自主考试命题以语文素养立意,内容覆盖面更大,难度普遍更高,选拔性更强。

以战争作比:高考应考是阵地战,自主招生应考是游击战;高考是常规武器的较量,自主招生是各种新式武器的立体战。

范维胜:区分度是衡量高考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自主招生和高考虽然两者都是选拔性考试,但是普通高校招生是普适性的,它受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约束,虽然也有中档题和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根据考生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两类题目所占的比例只能在40%左右,区分度相对较低。而自主招生是拔尖性的,它不受任何约束限制,只要与语文沾上边际的都在命题之列,它的区分度相对较高,它鼓励的是冒尖。如: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2010年北京卷第4题)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期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将强的批判现实的净胜。

C.《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

D.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2.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是指(2010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题)

A.秦、汉、晋、宋、齐、梁、陈、隋

B.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唐

C.两汉、三国、两晋、前秦、北魏、北周、隋、唐

D.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同样的文学常识题,两者的命题角度就不同。一般的高考文学常识仅是简单的识记,名家、名篇是考查重点,真正的“常识”,难度小,区分度低。而自主招生则不同,它将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历史知识综合在一起,难度大,区分度高。

曹公奇:自主招生语文题相比普通高考语文题而言,一是知识面宽,可能涉及到文史哲等方面,不仅仅局限于高中教材中所学的内容;二是思维性强,它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观点及灵活的思维;三是难度较大,许多学生或读不懂试题,或根本没有接触过考查内容,那就根本谈不上如何去解答了。

主持人:既然这样,那您认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在语文备考时应该关注哪些知识,进行怎样的知识储备?

陈维贤:根据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历年试题的研究和成功指导学生通过考试并最终录取的经验,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备考,自主招生考试不同于高考,题型多样,但其命题依据仍是高中语文课本和课程标准,有些试题,甚至和高考试题的难度、题型一模一样,做好高考的常规备考非常必要。例如,2010年人大自主招生试题和普通高考试题的结构、题型、要求基本相同。

第二,未雨绸缪提升综合素养。

1.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养成多读多思的学习习惯,如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作文题(有腐败分子认为:腐败,是一种人人难免的“普遍本性”,它有助于刺激消费、增进感情,有利于经济增长,无害于和谐社会。请你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要求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

2.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增强创新意识。

自主招生考试通常出现创新性题目,多数题目也都是在考查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其往往将多个知识点融汇到一个较为典型的社会现象中,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信息整合和探究等能力。如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阅读四篇内容没有关联的文章,在完成四篇文章的各自阅读题后,要求学生用这四篇文章组成报纸的一个副刊版面,给版面取一个名字,并阐述理由,要求不少于800字。

第三,针对性训练增强实效性

不少高校在命题时往往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如人大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就考到了人大校徽的含义,所以要关注所报考学校的信息,了解该校人文历史,以增强备考针对性。自主招生考试的语文试题往往难度较大,题目较新,有意识地做一些类似的高考模拟试题和部分省市的高考语文附加题,来针对性地训练自己适应自主招生试题的能力和应试心理,必能提高考生的答题速度,利于考生稳定发挥。

胡家曙:复习最好有长线计划。一是,基础知识复习要更加扎实。自主招生的基础知识题体现的学术性、系统性很强,复习时不能等同于高考復习,可找一本大学《现代汉语》教材,系统吃透其中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应用能力训练要更主动。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并注意从那些习见的语言现象中体悟其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关联;三是,解题能力训练要更具针对性。既要全面了解近年来各高校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的情况,更要搜集自己报考学校往年试卷特点,提高自己复习针对性。还有一点,复习效率的提高要更具技巧。要善于使用资料和工具书,如文言文翻译,要巧于借鉴高考的有关资料。

范维胜:一句话,向语文知识的深广博杂处开掘。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语文意识,像2010年复旦大学的“窝火、社火、肝火三个词中的‘火’,哪个更接近‘火’的本意”等就是生活语文意识的体现。另一方面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多读一些有关历史、地理、哲学类的书籍或杂志,如《文史知识》等。第三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报考高校,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浙江大学自主招生的作文题目即是如此。一是写一个与浙大有关的名人;二是如果你考进了浙大,四年后要毕业之时,没有考研的机会,工作也找不到,创业没有资金,你该怎么办?三是你怎么看王国维说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这句话?

曹公奇:在备考语文时,不要局限于书本,视野要开阔一些,凡是教材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都要广泛涉猎。也要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对于文字材料,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老师。

上一篇:广播社团工作计划下一篇:记叙文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