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2024-08-22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共12篇)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篇1

不知不觉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我已经走过24个年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更有一路汗水的痕迹。初三时的一次冲刺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三年的慢跑我考上了大学,大四时的冲刺使我来到了向往的上海,开始了自己喜爱的教育工作。初为人师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是像以前一样“步行”、“慢跑”、到关键的时候“冲刺”一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缩短自己成长的期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以我用“三级跳”来形容工作后第一个三年计划。

第一跳:适应环境,角色转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怎样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毕竟吉林与上海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学校里大多数都是本地的老师,我希望自己在第一年里能够融入到他们中去,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工作中的好搭档,我想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其次,我还要努力适应上海的教学特点,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这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角色转变也是这一跳里的重点内容,上学的时候只要自己学好知识就可以,现在不同了,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又要将传授给他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牢记“为人师表”。

第二跳:研发教材,站稳讲台。在工作的第二年学校交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校本教材的开发,我也非常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我会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编写一套适合本校的体操课教材,体现徐泾中学自己的特色,不断的完善我校体育工作。同时,在自己的教学方面我要求自己能够站得稳讲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可以学到一些真正的东西。

第三跳:创建特色,不断前进。由于自己担任的是体操课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所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会受到教材,考试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更有灵活性。利用这一优势我要在工作的第三年逐渐形成自己体操课的特色,让体操课走在我们学校课该的前列,在整个青浦区要有自己的位置。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篇2

十三年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是内含“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实践, 是追求“成事·成人”的实践。从1999年的“决战课堂”, 到2004年的“学校整体转型”, 再持续到2009年开始的“生态区建设”, 我们始终强调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我们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 推进策略的完善、活动方式的更新, 实现了教师群体在区域推进“新基础教育”过程中真实的、累进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本文将依据研究推进的三大阶段, 对各个阶段呈现出教师发展逐一简述, 三大阶段各有其独特价值, 同时相互之间又内在关联。

一、教师的改变:始于“相约星期二”的制度

有人说, 选择一种理论, 就是选择一种变革方式。为了使教师有意识地与旧的教育观念“决裂”, 1999年9月, 我们开展了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区教育局把每周的星期二定为区级“新基础教育”研究活动的“法定日”, 并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称:“相约星期二”。每逢这一天, 华师大专家、本区教研员、教育局行政领导一起深入实地进行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这一“雷打不动”的现场研究活动, 成了专家与教师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交互质疑、印证、反思的过程, 教师们也逐渐从封闭、困顿、迷茫中走出来, 慢慢体悟, 学会了把学习反思、重建融合到日常的实践中去。

实验初期的“相约星期二”带来的是新旧教育观念及行为的碰撞和冲突。专家们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的评课, 不只是指向教师教学行为中呈现的问题, 而且还指向呈现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的剖析, 如学生观、学科育人价值观以及课堂教学的过程观等。“相约星期二”俨然成了“黑色星期二”, 正如一位实验老师在日后的回忆文章中写到的那样:“在专家们逐步解剖这节课的过程中, 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你所安排的小组讨论, 有几次是有成效的?这堂课你到底要达到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你所设计的问题是据于“学生立场”提出的吗?在课上, 你是否关注到了班内每一位学生?……一系列问题使我无言。课竟会评得如此遍体鳞伤、体无完肤。我当时懵了, 脑中一片空白, 迷茫、烦闷的情绪充塞胸怀, 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但正是经历了这种“凤凰涅槃”的痛苦过程, 老师们领悟到了新的教育观念与自己头脑中的个人理论的差异甚至冲突, 从而产生了改变自己头脑中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需求, 逐渐使自己成为有新理念作指导的自主的变革实践者。

但如何真正做到超越、改变教师自己原有的经验呢?针对这一问题, 叶澜教授给老师们支了新招:改革, 必须要在改革者的头脑中形成新的参照系。为此, 实验老师努力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原则, 理解并领悟这些理论和原则与传统的、及与自己的经验的差异和冲突。各实验学校也以各种方式组织了校内的“相约星期二”——理论研读活动, “新基础教育”学习沙龙、“新基础教育”学习论坛等活动应运而生。后来, 有一位实验老师念及这一段理论研读的过程, 这样回忆道:那些理论书籍里的一段段文字, 仿佛自动超链接到了自己曾经上过的一堂堂课, 一个个教学环节。各色水笔划出不同的线, 红色是自己有体会的理念, 黑色是自己感觉到不足的地方, 还有铅笔划的打上了问号的地方, 是自己没有理解的。到处折角的书页上, 是教研组其他老师在读书交流时感触最深的文字。正是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 教师们的头脑中重新“织”起了一张“网”, 形成了新的观念系统, 确立了新的参照系, 改革也有了方向。。

随着区内“新基础教育”校际共同体的建立, “相约星期二”成为了一个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研讨交流平台。这样的交流活动有别于传统的观摩活动——公开展示课转变为研究课。执教教师勇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挑战, 希望听到来自专家、同行的不同声音, 以及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议。“发现问题, 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叶澜教授评课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 使老师们的心态进一步得以开放。上课——反思——评课——重建, 成为了老师们喜欢的日常研究方式。叶澜教授年近七旬, 常常一天听评课多达六、七节, 大家将有机会亲耳聆听叶教授的评课, 看作既是一种学习, 又是一份享受, 更是一次接受新教育观念的洗礼。大家在活动中不仅汲取了新基础教育理论的营养, 更为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育家对教育事业孜孜以求的崇高精神。记得有一年年末在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举行研讨活动, 当时室外寒风凛冽, 但室内研讨热烈, 大家思维碰撞、思绪飞扬, 所有与会人员沉浸在场内浓浓的氛围中, 丝毫没有察觉室外有什么变化。活动结束打开门, 大家才惊喜地发现外面居然已是白雪皑皑!美丽的雪景、惊艳的发现, 正如“新基础教育”研究给老师们带来的惊喜一般令人激动, 并使大家久久回味。

二、教师的发展:基于校本研修方式的改变

2004年“新基础教育”的研究重点落在了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上。如何使更多的老师与“新基础教育”在产生交集的过程中, 将新的理论形态, 由外向内的进行实践转化, 并创生出新的实践?为此, 各实验学校为了加大实践推进的力度, 以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了“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

为了充分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资源对教师团队的促进作用, 实验小学首创了“前移后续”式研修, 他们在日常的研究实践推进过程中, 将课例转化案例, 在时间上采用“前移”和“后续”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前移”的过程中, 抓住课例研究资源, 让学科教研组教师分组参与研读教材, 进行教学设计, 也就是提前介入整个研讨活动。在“后续”中, 针对真实研究课例, 转化为校本研修的案例, 进行认真地剖析, 反思和重建, 然后集大家的智慧对课进行二度重建, 最后则以上“重建课”方式实现全员性的“后续”, 这样的校本研修, 既让学科组内所有的教师能真实地全程有效参与, 又能让所有教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日常的实践之中。这一创造, 现在已成为了“新基础教育”共同体中一个公共术语和共享智慧。华坪小学依据本校学科教师年龄分布特点, 则创造了“接力棒式”的校本研修方式, 即同一内容由不同梯队的教师进行“接力棒式”的研究推进, 使差异成了教研组的共享资源, 对不同梯队教师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帮助。其次, 有的学校还创造了“滚动式”校本研修方式、“统分结合”校本研修方式、“走进异域”跨学科校本研修等方式。除此各校还建立了许多非行政性研修社群:如闵行四中的“三人行”团队、七宝明强小学的“强强工作室”及由此延伸出的“无痕教研”等。学习——实践——反思——重建, 这一研究性变革实践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最终达成新的观念与行为的统一, 从而创生了新的实践能力和新的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 学校的管理开始从“驭人之术”走向了“成人之道”, 凸显了学校层面对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注和尊重。通过各校管理重心的下移, 突出了“第一责任人”系列的建设, 以及教师梯队的建设。“新基础教育”的校本研修方式, 学科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 首先需要对本组教师的发展现状作出一个清晰的判断, 依据组内教师参与实验的先后以及发展的速率等明确梯队建设目标;其次, 还需要敏锐地捕捉到当前学科改革中的瓶颈问题, 并将之转化为校本研修的主题;最后, 通过围绕有主题的学科变革实践实现不同梯队教师的共同发展。例如:实验小学在多年的校本研修中, 积聚各教研组的智慧, 以“凸显地位、完善待遇、承担责任、群聚效益”为策略的一梯队教师队伍建设, 以“尊重个性、创设平台、激发内需、形成特色”为策略的二梯队教师队伍建设, 以“明晰定位、促进思考、扎实求进、加速发展”为主要策略的三梯队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教师队伍整体有差异的发展。七宝明强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教师梯队建设中, 在第一责任人顾彩红老师的带领下, 始终抱着研究的心态, 勇于挑战自我。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 借助专家资源, 对大家感到难度大的内容, 结合数学课型研究进行攻关, 并将当代教育思想内化到学科改革的日常实践之中, 开发出教师日常实践变革的内在价值。

这种新型的校本研修方式, 让更多的“旁观者”变成“亲历者”, 形成了以“责任人和合作者”为主要标志的教研组新人际关系, 使教师在自主参与的变革实践中经历了教育资源的搜寻、组织、储存、转换、分享、运用的过程, “智慧发达”最终显示为“变革冲动”, 进而面对事实, 发展自我, 也凸现了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同时, 通过这种“从课堂内生长出来、又作用于课堂改进”的富有“新基础教育”特质的学科研修新形态, 各校形成了很多推进“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新的实践与创造, 教师们也感受到了将“新基础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创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对自我生命成长的体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中的佼佼者还被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聘为兼职研究员。

三、教师的成长:立于共同的生态区建设

2009年, 在前期的基础上, 我区组建了以基地学校、组长学校为核心学校, 面上学校为参与学校的若干“新基础教育”生态区, 基地学校作为各生态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区建设工作的总体组织与策划。“新基础教育”生态区的建设, 以合作研究的方式, 通过区域内学校和学校之间有差异的积极互动, 把十年“新基础教育”研究辛苦走出来的有体验的路推出去, 从而帮助基地学校自主扎根、辐射推进;也帮助组长校整体做强, 同时吸引更多面上学校更加主动参与。在此期间, 不同梯度的学校之间形成了多元、多群、多向的研讨机制, 条块结合、圈圈联动, 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首先各生态区都组建了各学科领域的指导小组, 由“新基础教育”基地校骨干 (即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兼职员) 以及核心校骨干教师若干名组成。他们参与到生态区所有成员校开展的前移后续式的各类研讨活动之中, 将他们的实践者身份提高到指导者的身份。这个过程考验的是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清晰度, 提升的是他们对别人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诊断和甄别能力。我们很多的兼职研究员, 在这样的指导实践中, 慢慢成长为区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区名师工作室、区学科研训基地的主持人, 并有多人被邀请去全国各地讲学、带教。对于参与学校的教师们来说, 在与这些骨干教师共研的过程中, 不仅被他们的专业素养所折服, 更感动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精神:“知难而上, 执着追求;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团队合作, 共同创造;实践反思, 自我更新”。因此生态区建设的过程也是形成生态区内真正有“新基础教育”价值追求与行为特征的骨干教师的过程。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生态区骨干团队的建设, 打破了校际人力资源单位使用、单位发挥作用的局限, 是闵行的一个重要的创新, 实现了区域内教师群体的均衡发展。”

生态区的建设为不同学校、不同发展现状的教师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学习资源。各学校的学科教研组能充分利用生态区的资源, 既关注“他向学习”, 也就是学习他校、他人不同与自己的做法, 又关注“我向落实”, 能在自己的实践之中慢慢去感悟这种不同带来的体验, 实现从行为到思想的深层变化。小学北片生态区的语文学科指导小组组织策划了一次由多所学校参与的“滚动推进式”的研修活动, 先由组长校骨干带头上《科林的蜡烛》一课, 随后生态区内一同学习、研讨、重建;再由另一所参与校的老师上再现重建课, 把优秀的课堂“搬过来”, 在自身实践中体会优秀的教学设计的精妙之处, 同时也思考:同样的教学设计, 自己与骨干教师的教学处理的差距在哪里?通过对比思索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深层感知能力;然后再由后一所参与校的老师上修改重建课, 尽可能地把上一次研讨中的不足“改过来”, 体现纵向意义上的再生成。此类重建对提升老师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区建设的活力就是在不同学校的共同参与中被激活, 在交互作用下, 生态区的共生力量日渐凸显。

十三年的“新基础教育”变革实践对于教师的成长最直接的经验莫过于区域与华师大专家团队的深度、持久的合作。华师大专家以实地介入的方式, 直接进入学校、课堂、班级, 介入到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过程之中, 鼓励教师们将新的理论形态, 由外向内的进行实践性转化, 也由内向外的创造了很多新的实践形态, 使得“经院式”的理论通过这种“贴地式”的实践介入方式变得不再遥不可及。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双方交互的深入, 你与我的双方关系, 逐渐在研究中形成了“我们”的关系, 使得这项实验研究因独特的“草根情结”更深深扎入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成为每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实践证明, 提供区域教师发展急需的智力支持, 是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什么样的教育实践会造就什么样的教师。十三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与“旧我”决裂,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重建, 不断地对照参照系—认识自己—明确发展目标—知道怎样去做, 从而形成“新我”的过程。慢慢地, 教师们养成了自觉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习惯, 将日常改革实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在研究每一天的课, 每一个班级的活动过程中体悟、发展。教师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质”——他们精神独立、专业自主、话语权利、教学思维和能力都会有新的增长, 进而实现研究性变革实践取代传统的重复性的实践, 成为具有新质的学校日常实践, 成为教师新的职业生存方式。

行政力量的持续积极推动也至关重要。从1999年的全面引进, 到2004年的整体推进, 再到今天的持续发展, 先后有四任局长继往开来, 在理念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上, 体现了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和谋略, 也为学校和教师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系统。教育局从指令性的行政管理, 转变为宏观调控管理, 形成科学决策、专业引领、尊重学校自主的新型领导方式, 把教育内涵发展做到学校层面。通过组织架构、政策导向、指导性意见来积聚学校变革力量, 激活学校内部的资源要素, 使其具有内生长力, 最终使学校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教师;体育;专业发展;途径

G633.96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与阳光体育的实施,很多体育教师都参与到了体育教学中,中学体育教育可以说是实行中学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素质对学生的注意力、审美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要进行严格的训练,那么如何尽快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就成了现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论素养,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教育科研四个方面,这几个方面能充分反映出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下面就对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问题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进行仔细的分析。

二、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开放型特征,它要求体育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通过一些手势姿势、口令、哨令等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让学生能够有秩序的进行练习活动。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也使教师的反映能力以及处理事故的能力得到训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作用。(二)动作演示。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来演示动作,让学生仔细体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的记忆。可以说,动作示范是在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演示方法,同时也是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三)语言运用方面。在教学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关键途径,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的要领、课堂的情况、错误动作的改正等等,在语言运用方面主要表现出的特色有形象性、精炼性以及概括性。(四)活动创编技能。活动创编技能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活动创编技能主要包括选择、改进、创编、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这就要结合学校情况以及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同时也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新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拓展与延伸,使设计练习的形式变得更加有创意,也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有趣。(五)测量评价的技能。在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纠错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针对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进行纠错,从而得到改进。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避免出现错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来选用不同的器材同时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多运用重量、距离、时间来作为客观的评价,对各种不同的测量仪器也要熟练运用。

三、强化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外部促成

在强化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外部促成是指要根据不同的学历教育、培训内容、校本研究、互帮互助等一些途径来进行,才能有效的促进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现阶段,对于体育教师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对在职前的学历教育,而在职中的体育教师的教育就只是依靠于职业的培训以及短期培训班的形式,这种方式比较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所以,还要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才能真正的构建出适合于教学改革的教育体系,也能从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内部强化

作为体育教师只是依靠学历教育以及培训活动等外部强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一些内部的强化进行自身修炼,因此,需要体育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逐渐的强化自身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职业道德是强化重点,教师只有做到敬业奉献、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要始终保持对职业的热爱,要相信虽然我们不能去选择职业但是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保持正确的态度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第二,体育教学技能是目标,体育教学技能主要是教师通过实践来获得的,也是教师们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因此只有努力进取和不断反思的人才能最终成功实现自身成长的目标。第三,要把握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这一点也是一个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教师要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多反省自己,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学习,真正做到取他人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要想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获得更高的发展,就要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整体品质的重要保障,这关乎着众多学生以及众多家庭的利益,因此相关单位部门要提起高度的重视,强化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推进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迈向新高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是关键所在,作为体育教师要严格的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慧芳,陈凤广,孟家森.上海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北体育科技》 .2010年5期

[2]王利君.大同市城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体育教育训练学.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3]阿英嘎,朱晓文,张朋.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期

[4]朱生根,丁新民,廖丽琴.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3期

体育教师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 篇4

三岔中心学校小学部:李文明

一、现状分析

本人毕业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参加工作5年来,一直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和学校田径运动队训练工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开县、区、乡级公开课,并受到好评。但是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来看,自己还有很大的缺陷,有:

1、新课程思想观念、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较为欠缺。

2、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

3、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比较欠缺。

4、缺少全面的知识储备,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三、发展计划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1、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周听课2节,并认真反思,取长补短。

2、认真准备每一节公开课,先在本组展示,然后争取在全校展示。

3、在乡运会、县运会各项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体育训练特别是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等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培养出全区拔尖的选手,做一名体育骨干教师。抓好体育队训练工作,提高训练效率。

4、认真学习,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镇、区级的优质课比赛。

四、主要措施:

在实施三年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自己特点,根据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发展的模式:

“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每学期作好业务学习笔记和政治笔记,每学期结束自己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目标之一,以促进学习深入。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

立足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抓落实。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一篇好教案、一篇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市县各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

4.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育报》等刊物的认真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领悟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5、学习信息技术,动手制作的课件。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五、预期目标:

通过三年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3、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4、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5、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的教师。

新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篇5

利辛中学:李凤伟

2011/9/2

22011年的暑假,通过选调考试,我荣幸的成为一名利辛中学的教师。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专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特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一、个人情况分析

2006年12月份,我被分配到王人镇邵庙初中后,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从2008年开始,我连续三年承担了九年级实验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当时,为了对语文教学、对语文中考有更好的认识和把握,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由于农村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我从零七年学的下学期开始兼职历史教学任务,(2006年6月,我通过自考,取得了安师大历史教育本科学历的毕业证)并且也完整的带了三年。但是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探讨、对中考的分析把握还很肤浅。这与我现在担任专职的历史教师角色很不匹配。我知道自己要做的还很多!

二、初步设想

如果说,前五年是我步入教坛打基础的五年,我希望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是我教学小有突破的三年。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进步,能更早的独立承担学校赋予的各种教学教研任务。从乡镇到县城,很多的不同观念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我们能接触到更多以前根本接触不到教育理念,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服务于教学,有更好的社会环境支持我们学习。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进步,不去实现教学的突破。

三、具体的措施规划

首先,我要尽快全面熟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把课时教学融汇在整体教学中去考量,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每一课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通篇布局,更全面的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考大目标的前提下,做好新课的讲授和复习。所有涉及到的资料或练习题目,自己要在上课前过目一遍或全部做完,保证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课堂效果更好。

其次,在专业发展上,要深钻、博学。就是要多读书,阅读的范围要从现在的教学参考书目扩大到和本学科相关的各种资料图书。争取在明年暑假粗略看完《二十四史》及相关人物传记。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有益补充。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我努力的重点,作为一门常识课,学生的关注度和喜欢程度往往不太高,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如果我们不及时改变策略,调整教学方式,其结果大多是“曲终人散”,无人理会。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就一直尝试着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把分组教学用在历史学科上也应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会先选择几个班级作为试点,取得一定得效果后,再逐步推开。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更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让学生耳目一新。作为青年教

师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必备的教学能力。多媒体以其多视角、大容量的特点,给课堂教学带来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便利。所以,能熟练制作相关课件,自如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也是我改变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它能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发展的历史啊!

现在,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我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去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从中找出适合我们实际学情的方法策略,尽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历史的魅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着喜欢上历史,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会历史知识。

还有就是搜集整理中考历史资料,分门别类的做好记录,从中分析历史命题思路和规律,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于七八年级时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能省去学生很多时间,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最近有传言说,中考历史要回归闭卷考试,把握历史命题规律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再者,要积极参与教研组的各种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优质课大赛。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在教研中要踊跃发言,敢于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课外时间的失误就可能带来课堂上的成功。除此之外,要虚心向其他老教师拜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对考试的知识点的把握很准确、很全面。向他们学习,可以大大省略我们成长的时间。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进步,能更早的独立承担学校赋予的各种教学教研任务。

新教师近三年发展规划 篇6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如今能够成为实验中学教师队伍的一员是我的荣幸。成为一名为人师表、拥有较高业务水平、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因此,我制定了教师生涯的前三年发展规划,首先使自己从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作为新教师,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教学上的很多问题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于新教材的熟悉程度也不是很透彻,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此外,还需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向他们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吸取他们的教学经验。

二、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逐渐掌握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规律。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教师。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

在政治教师工作上,逐步积累教学经验、方法,探索教学规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班级管理上,逐步把握班级管理的方法,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第二年,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强化自我修炼

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与反思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各种比赛并争取得到认可。

总结班级管理的经验教训,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第三年,教学相长,教研并进,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打造效率课堂,培养自己初步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掌握基本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成为研究教师打下基础。

三、具体的实施措施: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坚持钻研教材,读专业报刊杂志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班主任工作》等,学习各种教学理论,让学习成为一种内需。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在研读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参考教学资料,网上信息搜集以及向老教师请教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书写教案,使教案记录下授课的每一个过程。除此之外,我还要邀请其他老师来听我的课,并虚心请教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同时,我还要坚持每节课后的反思,通过反思巩固成绩,找出不足加以改正。

3、积极听课。学习并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的最佳途径是听课。不仅听学科导师的课,还要听同学科及跨学科其他老师的课。听课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在听课后还要向老教师请教如何上好一节课。

4、通过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到充满爱心、保有耐心、始终诚心,与他们做心灵的交流。一方面,我会通过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在心理上的困惑。因为作为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还要解惑。我认为所谓解惑就是通过辅导,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无惑,更要使其心中无惑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成功的人生奠基。

5、制作个人专题档案、积极学习。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写教学札记、工作日记邓。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利用每学期开一到两节公开课的机会汇报自己教学的科研成果。

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篇7

一、正确理解《体育新课程标准》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生活与工作压力,所以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的活动,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使学生增强体能,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 培养体育兴趣,达到终身体育的意识。

这一理念说明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并有强烈的情绪倾向,是人认识活动动力来源),才能达到“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不可”的目的。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理念强调了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这一理念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三、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机械地教学生,教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思想;学生只是学习,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学习—运用的基础上,学生学到的是中间一步。而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强调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如今新课程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了学生经验,更强调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让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及增强体质外,还十分重视本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例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四、更新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1. 创建新型的体育课堂模式。

现代新型课堂应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教师的思想要开放,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适应21世纪发展的人才,有开放性的备课,开放性的教学,形成开放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土壤。教学形式非模式化,使教学形成生活活泼的局面。

2.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只是提要求、下命令,强调学生勤学苦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程要求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向多向情感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良好的心态、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目光都会为学生营造有利、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再者,教师应掌握适当的时机和时间,扮演练习者。教师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材进行选择、开发、利用,真正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

3.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向个性化的方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教材来因材施教,如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点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男女学生分班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运用具有发现和学习过程特点的教法,给学生留些空间去讨论、去探索、去发挥,创造出新方法、新组合,并通过游戏、比赛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迎接生活的挑战。

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篇8

一、传统型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上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忽视了思想教育。体育课往往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眼前的短期效应,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

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单调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和中考加试项目反复练习。而较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连山羊跳箱都没见过。这样的体育教学何来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学校各年级所用的教材重复过多,再加上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填鸭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这样的教学关系就变成了教与学的机械叠加,使学生何来乐趣。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3.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碍于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许多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加之现在的教学班人数较多,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体育课的形式单调,无形中也抹杀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一)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同时,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因此,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立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学习体育的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注重其多样性、创造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公平、合理。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引导教学方式改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新的突破。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应性的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优秀新教师三年教学发展规划 篇9

一、努力做一个智慧的实践者。

有人说“实践者是最指挥的”。的确,任何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所以,我们的成长首先得立足课堂。虽然是短短的40分钟,但要做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却是一门艺术。没有日积月累的实践,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智慧”的,那就更别说“艺术”了。作为驾驭课堂尚且稚嫩的教师,我们更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对次,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在二期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就得有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有对教案的精心设计,有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对课堂的灵活掌控,把每一个40分钟都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其次,虚心学习,借鉴经验,提高专业修养。当苹果砸到头上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说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有无数前辈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要借助“巨人的肩膀”成长呢?当然,除了认真研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书籍外,我也要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学习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以便缩短自己的成熟期;第三,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展示自己。展示并不等于出风头。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的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二、以反思促发展。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越来越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拿老眼光和经验来对待一切问题,恰好犯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就象斯宾塞•约翰逊在他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所说的:“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因此,要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教师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我们更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

三、始终保持专业的情怀——激情。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人们都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无上的荣誉承载着多少人对我们教师的嘱托,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责任之重大。那么要挑起这份重担,我们就需要有为之献身的激情。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这份职业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我们才能正视一切困难与挫折,才能承受一切委屈与压力,才能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道路上走的坚定和从容。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今后的道路依然漫长。前方也许荆棘密布,但当你享受学生成长的喜悦时,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个日渐浮躁的年代,我们既要敢于冒尖,又要甘于寂寞。也许我们是清贫的,但我们也是富有的,因为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塑造着一群群鲜活的生命,难道不是吗?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享受新奶酪的美味,我们就应该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始终怀着激情地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具体措施:

1、科学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学、爱学、喜欢学是备课过程中需要好好考虑和花心思的地方。加强备课的思维性、科学性、创新性、有效性。针对班级学生情况,写出适合学生的教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的风格。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预设,争取效果达达到最佳。

2、认真上课:上课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上课应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它们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这就是我在这三年内必须要达到的,让每一位学生都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同时注重上课过程的高效率,努力利用每一分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及时、认真的批改好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评语。

3、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利用一切参加各种讲座、交流或研讨会等,向专家与同行学习。认真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听好课,取长补短,并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交流。多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用压力给自己动力,多磨练,快成长。在信息技术上多下工夫,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

4、做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相信一句话: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我想,只要自己用心,因不足而学习,因困惑而探索,我可以一步一个台阶,留下一行美丽的足印。

新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 篇10

以前,自我介绍时都说我是一名体育生;现在,自我介绍时都说我是一名体育教师。体育,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所以我喜欢用运动来描述人生。我认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漫漫人生路,至于能走多远就要看你采用什么运动方式,比如说:步行,慢跑,冲刺等等。如果按照我的理论,那么你走过的路又是采用的哪种运动方式呢?

不知不觉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我已经走过25个年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更有一路汗水的痕迹。高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自己成为了一名体育生,从此开始了我“汗如雨下”的生活。三年的慢跑我考上了大学,自己选择了安稳度过四年大学生活,毕业后处于失业的我,在考老师的路上虽然荆棘满地,但我还是拼尽全力,最后成功加入北戴河新区教师行列中,开始了自己喜爱的教育工作。初为人师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是像以前一样“步行”、“慢跑”、到关键的时候“冲刺”一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缩短自己成长的期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以我用“三级跳”来形容工作后第一个三年计划。

第一跳:适应环境,角色转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怎样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毕竟之前在市区大学校见习,和现在的学校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学校里大多数都是年轻的老师,我希望自己在第一年里能够融入到他们中去,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工作中的好搭档,我想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其次,我还要努力适应小学校的教学特点。角色转变也是这一跳里的重点内容,上学的时候只要自己学好知识就可以,现在不同了,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又要将知识传授给他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牢记“为人师表”。

第二跳:积极观摩,终身学习。熟知《学校体育学》一类书籍,及时更新个人专业知识,继续体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的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积极观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实践展示课,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坚持每天阅读,查阅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能力,并结合实践能有成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构建个性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池水,也许一池水也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知识渴望是永无止境的。在扎实的学术根底与理论底蕴之上,我觉得不断加强学习、进修,始终将专业化水平与时代接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第三跳:教研并进,做好反思。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回忆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成为研究教师打下基础。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篇11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师 能力 要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31-01

一、知识的更新能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单凭职前的文凭是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也要有一桶水”这强调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而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的科技效果不断涌现,这就更强调知识更新的能力。如:具有现代教育理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的体育理论知识、及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裁判员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等的相关的体育技能知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知识,有多种综合知识又有专业技术知识。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

新体育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意识被视为新课程的生长点。因为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体育老师应该积极不断革新、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考试法、改变传统陈旧的教法。教师应是一名决策者、创新者,而不是实施者、依赖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敢于发表意见。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发展能力、创造性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故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教师首先成为创新者才能使学生大胆探索,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创意。

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

现代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信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提高学习效果,拓展教学的空间,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多媒体教学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更要掌握现代化技术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科研中去。如: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动作技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动心率测试的运用等,有利于诱导学生形成学习先进技术意识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设备大胆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这既是革新教育手段的前提,又是我们培养学生“有理想”的需要,更是教师在21世纪生活必备的知识素养。

四、具备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学习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曾经被我们忽略了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学生的自觉追求,主动学习,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学习、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选择有价值有吸引力的题材让学生探究、分析。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探究,但应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

五、具备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新的进步。在评价时要中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项练习,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力资源的开发,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老师以外还应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校医等人力资源,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作用,如请他们作示范,当体育委员等。

(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如:垫子可以用来跳高也可以做前后滚翻等;栏架可以跨栏也可以做足球门。根据学校情况废旧器材的利用如:用铁圈,木桩作篮球架;用旧足球、沙子、制成实心球等。

(3)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春季可以开展春游,夏季可以开展游泳,秋季可以开展爬山,秋游,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等活动。体育老师要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潜在的功能。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更新知识,改变教学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确定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课程价值观,除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新时期体育教师素质的理性思考 篇12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凸显出来的,体现其教育教学效果,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直接作用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根据体育教师素质的这个概念界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完全是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和独特本质的全部反映;二是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彰显出来的;三是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是独立存在的结构,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各成分之间联系密切;四是体育教师的素质是结构和过程的有机统一,动态性是体育教师素质的精髓。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及其分析

1. 诸多因素影响,心理素质偏差。

体育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一段时期中,体育教师的地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受功利主义的左右和影响较多,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切身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有效的维护,因而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工作积极性提不起来,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加之社会对体育科目的轻视与偏见,体育教学还没有完全被社会真正地认识和接受。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一些学校对体育的投资捉襟见肘,致使体育教学条件相对简陋。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付出的一样多,而在精神、物质待遇方面获得的却相对较少,极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导致缺乏上进心和开拓精神,最终失去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追求。

2. 理念更新缓慢,知识结构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压力下,忙于应付考试成了体育教师的第一要务,从而一味追求体育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完全忽视体育育人的重要目的,忽视培养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长此以往,体育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就显得结构单一与陈旧。由于升学率是评价办学质量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体育教学方面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在运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而且把其与体育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奖金份额等挂钩关联,因此,学校体育无形之中偏离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追求运动竞技成绩的轨道,有悖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宗旨,使得体育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一定损害。

3. 教学水平一般,科研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前进的需要。一些体育教师片面强调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轻视体育教学对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学机械、呆板、枯燥,缺乏激情活力,难显生动性、趣味性。多数教师重视教学而轻视科研,缺乏理论水平,造成教学与理论脱节,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 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观念。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终身服务教育的思想和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与教育质量观。必须从一切为升学指标、为比赛名次服务转变为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从把升学看作成才、把运动尖子当作人才转变为指导培养全体学生各自成才;从把考分、达标率、升学率、运动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从重视灌输轻视启发、重视尖子轻视全体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生动、活泼、主动地教学。全面正确地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和体育锻炼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2. 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文化专业知识。

新时期体育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广,学识要渊博,既要专业知识精深扎实,又要各学科知识丰富广阔,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不断产生和涌现的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向体育急速渗透,在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体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育需要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不但应该是一个懂得运动技能的人,而且应该是一位知识全面、理论扎实、学识广博、经验丰富、能力高强的教育者,是一名教学过程的工程师和育人的艺术家,体育教师要努力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师。

3. 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具有以下四种能力:一是科学制订各种体育教学文件的能力;二是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体育教材和教法的能力;三是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与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四是对体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根据信息反馈所积极采取的针对性对策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快乐教育、寓教于乐的理念,充分彰显“快乐体育”的真谛,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真、善、美”;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并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接触国内外学科前沿,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此外,教师还应很好地掌握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并能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契合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观点和手段。

4. 创新的教学内容和良好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师应贯彻“新、精、实”的原则。“新”即要有所创新,教学内容要达到学科前沿;“精”即在讲授的内容方面要凸显精华,在讲授的方法上要精湛和精炼;“实”即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方法要实在、实用,体现出实效。改革和优化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要彰显教学方法的创新,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地落实教中蕴趣,教中寓情,教中有乐。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加讲授的生动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对有关的技术性动作和技术要领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分解,增强直观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教师要切实注重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才能,发展学生的专长,将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的培养融汇一体,构成三维立体结构,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在学校体育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市秀.面向21世纪教育, 重构体育教师素质[J].体育科技, 1999, (3-4) .

[2]胡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重构及师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2) .

[3]曾广新.关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

上一篇:购买空调申请报告下一篇:人生格言警句: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