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2024-08-02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通用9篇)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篇1

——市委党校2009年秋季青干班个人学习小结及感悟2009年9月3日至12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党校2009年秋季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三个月里,我们认真聆听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悉心讲授;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广泛了解了国内外多个学科的最新动态;实地调研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亲身体验了形式多样的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总的感受是:学习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安排科学有序,素质提高明显。通过学习,使我加强了党性修养,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思路,磨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思维综合能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修养,锤炼党性,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培训期间,我通过入学教育、军训拓展、专题辅导、对照剖析、支部活动等形式,对党的建设的主线、重点、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要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自己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在这期间,我从思想上进一步坚定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信心和决心;了解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情况,增强了观察大局、把握大势的能力;对贵阳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市、打造旅游名城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作为年轻干部,我意识到每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更多的凝结了组织和群众的心血,因此更要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珍惜现有的岗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内化为今后工作的自觉行动。

(二)、刻苦学习,潜心思考,在提高理论素养中增强了践行科学发展的自觉性 学习期间,给我们授课的老师知识广博,研究深入;教风端正,讲解精到;课件精美,准备充分。高密度的理论学习中我们深感时间的快速和短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十七大”报告到科学发展观,从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我们探寻着理论的踪迹和实践的步履,感到学习的空间随之扩容,思想的维度随之拓展,理论的底气随之储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为同学们提供了让彼此的思想碰撞、心灵对话、智慧闪光的共同平台;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让我们走进实际,直面问题;组团式、模块式教学和学习小组建立,使集体的智慧能够凝聚成冲破思维定势的框架束缚的有效途径;学员论坛反映了同学们熟读精思后的感悟领会;调研报告中则集中凝聚了学员们深思熟虑后的智慧结晶。通过理论学习,我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实践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理论知识同解决主客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做到胸中有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切实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我感到“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想得更多了,心里更明了,”,也更加意识到在知识不断发展和迅速更新的今天,学习力已成为人最本质的竞争力,终身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和自觉习惯。

(三)、学以致用,扎实调研,在丰富思维方法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我班在培训期间就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振兴我市工业经济进

行了专题调研,我根据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调研成果,结合小河区实际,拟写了题为《正视差距 增强信心 发挥优势 跨越发展——对小河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查思考》的调研报告,通过对小河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审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及该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劣势,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建议。经过辅导老师的指点,感觉自身在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进而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将大有裨益。

(四)、充分体验,砥砺作风,在磨炼意志品质中培养了团队协作互助精神

开班之初,我班就明确提出了加强学习、改进学风的要求,“五要”、“十不准”的要求,成为我班学员培训期间恪守的行为准则。在军事训练中,虽然条件是艰苦的,动作是单一的,但纪律是严明的、执行是唯一的。同学们脸晒黑了,但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消瘦了,但意志得到了磨练。良好的精神状态、整齐的队列动作和统一严明的训练纪律得到了教官等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拓展训练重在让我们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和加强协作能力,要求队员注重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不放弃目标也不动摇成功的决心。通过训练精心设计的活动,让我意识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是现代人成功的重要品格。只有每一个人积极地全身心地融入到团队,发挥自己,奉献自己,才能形成优秀的团队。从而实现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增进友谊的目的。

(五)、全心投入,历练本领,在集体生活中提升了协调沟通执行的综合素质三个月的集体生活,使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找到了当年的感觉。老师的和蔼可亲,同学的互相帮助,兄弟姐妹般的学习和生活,使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默契。从老师和各位同学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态度和处事原则,影响了我。我班举行的题为《》的演讲比赛是一次思想的激荡,文稿字里行间凝聚着同学们的强烈情感,台上铿锵话语抒发着同学们的激昂风采,每个成功者的背后必然是精益求精、艰苦付出的结果。通过比赛,我意识到擅长表达、善于沟通应该成为干部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时刻要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危难之中要有激情演说、说服众人的演讲力;团队之中要有凝聚人心、树立旗帜的领导力。这让我意识到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弱项,在追求中完善自我,在奋进中实现超越。培训期间恰逢国庆六十周年,庆国庆文艺演出时间短、任务重,我班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排练得益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和团队意识,整个节目唱出了我们的气概,抒发了我们的豪情,表达了我们的心声,展示了我们的风采。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篇2

(一)个人因素

高校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其能力素质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为外向,这类个性的学生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但是这种性格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故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加之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其课外活动大部分是外出的休闲类型。俗话说“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外出活动能增长阅历,培养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但凡事有利皆有弊,大量的外出活动会占用学生很大比重上的时间,所以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或培养其他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来说较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同时,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偏差,过多的注重工作上的“发展”和“前途”,很多学生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晋升机会,而然要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必须需要从基层开始历练,一步步培养良好的管理思路,进而成为一位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

(二)就业环境因素

就业环境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今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急需人才的行业状态,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行业环境状态确实令人堪忧。众所周知,外联权下放之后旅游行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由于旅游行业的从业门槛太低和当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一大批非专业人员涌入旅游行业,这些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良莠不齐,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引进方面的缺失,在招聘人才时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和短期性,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是需要人文素质优秀、专业能力突出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是偏向于熟于管理的人才或是熟于从业经验的“老手”。更有甚者,吝惜人才的培养成本和追求短期的企业利润,从而造成大量的旅游人才流失。这样的就业环境现状直接导致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下降和未来从业打算的变更,长久下去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和兴趣逐渐遗失殆尽。

(三)学校环境因素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办旅游管理专业以满足众多旅游相关行业对旅游人才的急切需要,然而在笔者眼中旅游学并不是“可以随意打包购买的科学”,在众多人眼中常常认为“什么学”,只不过是一种学科的理论研究,通过攻读某些著作理论从而记住其中的一些专有词汇就可以通晓的科学。但是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在旅游学上。它是科学,但其实践性与其他科学相比起来是极其突出的,如果缺少相应的社会阅历和经验,那么旅游学就很难成为旅游专业学习中的工具。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旅游学上的学习,因此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完全参照其他专业的设计方式,那么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给学生更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社会环境因素

在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中,社会外界群体心理以及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内部来看,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很多学生更多的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而很多高校毕业生也选择了考研、公务员考试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从外部来看,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期望值较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认为适合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公务员、企业高管、高校教师等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的优等工作。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工作的前景、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过分高估。在社会、家庭和自身三个方面的影响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偏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高校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才能培养出相应的管理经验,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督促他们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出相应的素质能力。

二、对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对策

常言道“懂行者,行天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职业规划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素质的构建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通过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等途径,塑造高素质、高能力、适应行业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一)社会的引导和支持

高校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社会阅历较少,因此,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在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的构建上起着关键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一是家长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父母的言论行为对高校学生有潜移默化和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给高校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引导,更重要的是正确看待子女的学习能力水平,培养子女正确的择业观念。

二是政府要努力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待一些区位条件较差但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在工资待遇及生活条件上给予旅游管理毕业生一定的优待,鼓励学生去这些地方就业,帮助旅游业开发。同时,政府还应该完善就业市场,对于市场上一些阻碍学生就业的规章制度应当逐步取消。最后,政府要认真指导高校办学,在宏观方面控制和引导学校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提供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等。

三是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肯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潜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从长远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二)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

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增强专业认同度是重中之重。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都十分良好,高校学生应该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它区别于其他行业,在笔者眼中用“开门见山”四个字形容并不为过,当今社会其他行业都经过一定的学习或者能力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资格,如教师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法务人员则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就好比爬山一步步攀登在快到山顶之时才能跨入行业的门槛。而旅游业则不然,虽然作为导游人员需要通过导游证考试,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导游证就不能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由于跨入旅游业的门槛很低,所以大量的非专业从业人员能轻易的涌入旅游行业,但是旅游行业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行业。旅游销售面对不同的客户需要精湛的销售技巧来推销旅游产品;导游人员需要丰富的文史知识、优秀的带团技巧、多才多艺的文艺才能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旅游计调需要犀利的眼光、统筹规划的能力、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预测能力。所以从事旅游行业很容易就能轻松的打开旅游业的大门,但是门里赫然屹立着一座雄伟且难以攀登的高山,这时非专业人员良莠不齐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对这座高山望而却步,极具功利性和短期性的从业心理导致他们思想不稳定、跳槽频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这严重的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相关就业环境的风气。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管理者很大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仅仅只有初中和中专的文化水平,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这样的管理水平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要。习近平主席提倡大力发展文化和第三产业,对于中国旅游业将是一次新的洗牌,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应该抱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强专业认同度,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

学校环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如“杂家”一般的知识结构和多样的才能以及一定的业务素质。在这种要求下,高校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

高校应该着力展开课程教研,匹配好公共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增设一些实训式课程以及专业性课程,如:自然、地理、文史、礼仪等等,同时增设实践技能和场景模拟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课程全部书本化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尽可能的安排他们去一些场景模拟课堂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书本内容,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等等。

同时在实训式学习方面也可以在课程设置上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利用该段时间组织学生更多的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出面联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以见习或者实习等身份进行实践工作。或是安排一些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定期给学生开展讲座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行业形势以及从业方向。

在专业性学习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提倡多种语言教学,不单单仅设置英语课,在二外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预留充分的课时,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外国游人来华进行旅游活动,而如今能够接待他们的外语导游人员大多数是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更需要通过多种语言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有的放矢。

三、结语

浅淡培养能力与提升素质 篇3

教师是造就学生的机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孩子的大脑的发育的强壮,使大脑经常保持清晰和灵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之一,要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然而学生思维的培养就像肌肉要通过体力锻炼和克服困难才能得到发育和强健一样,大脑也需要劳动和紧张才得以成长和发展。要切实抓住时机,锻炼学生思维,形成增强和发展他们爱好钻研的、敏锐的、善于观察的智慧。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千方百计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有时出一则谜语,让学生去猜想,有时出一则有关的天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去思索。一次,我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回答:一张桌子剧了一角,还有几个角?有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角;有的学生回答四个角;只有少数的学生回答可能是三个,也可能是四个,也可能是五人。总之回答让人不太满意。于是,我找来一张桌子,亲自为学生演示、讲解三种不同的剧法,产生三种不同的答案,使学生们豁然开朗。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多角度的思维。还有一次,我们在小操场上开展活动,我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东运到河西,不能同时带三样东西,其中,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来往次数不限,应当怎样运过去?”孩子们对解答这样的问题有强烈的兴趣。孩子们开始思考了:怎样运送这些“乘客”,才能使狼不吃掉羊, 羊不吃掉白菜?我们坐在操场上,有的孩子在地上画了一条河,找来小石子当实物。当时我敢断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这道题,但是他们都在紧张思考,这就是智力发展的极好手段——动脑。大约过了十分钟,有三个孩子把题解出来了。这几个孩子的思维速度很快,直奔目标前进,并且可以显示出他们敏捷而惊人的记忆力。十五分钟后,其余的孩子们几乎都给解答出来了。由此可见,平时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是多么之大?

二、动口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们能写会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怎样让孩子们能说会道,也是我着力培养的能力。为此,我利用班队会开展朗诵、演讲、故事会等充分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如“介绍我的家庭”“自我介绍”“介绍我的亲人”“介绍我喜欢的老师”等是每人必上台讲的一课,这次没讲完,下次再讲,直到每个人讲完为止。使每个学生的语言得到锻炼。有一次,我们在操场边举行儿歌朗诵。其中一首:“湖边一棵弯弯柳,柳下一头老黄牛,妞妞用心画老牛,送给她的好朋友。”首先,我让孩子们观察那一棵棵弯弯的柳树,再看看书上的插图,记住弯柳、老牛、妞妞,然后背诵,背熟了后,我叫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当我读到“湖边一棵弯弯柳”时,要求学生想象出一个弯弯曲曲的柳树,并用姿态表现出来;当我读到“柳下一头老黄牛”时,要求学生想象出弯柳下一头老黄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青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这种训练,集语言、观察、思维于一体。若单看这首诗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单靠记忆,就只会死读呆记。让这些抽象的东西通过深刻的理解,具体观察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可谓是锦上添花。

三、动眼(观察)能力的培养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特有气质,为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我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如回家观察妈妈怎样做饭、洗衣、择菜……爸爸怎样拖地、修车?在外观察工人们怎样修房造屋,商人怎样经商……在校观察老师怎样讲课、批改作业,同学怎样专心听讲,怎样搞卫生……观察山、水、花、鸟;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让知觉与思维同步发展,让观察与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四、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布置课外作业让孩子们到“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中去,感知充满新鲜的周围世界。我让孩子们到桃花山上观桃花,去青龙山赏松柏,去小河边看小鱼、流水,然后假期中布置素描,让孩子们画画,有的画树木花草;有的画动物昆虫、鸟类;有的画山、石……感知、思维、审美能力大大提升。当我高兴地看到孩子们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惊奇的东西描绘下来的同时,那种对大自然美的感悟,激发着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觉醒。动手为孩子插上思维的翅膀。我鼓励孩子们去参加舞蹈组、绘画组、棋组、足球队、器乐组……让我的孩子们活泼、机灵。让学生多动,激发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力的促进学生智慧发达!成绩优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减负”这一“源头”为教育注入了素质教育这一“活水”。实践证明:“减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良好的素质教育又为学生的学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篇4

通过学习总书记报告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必须忠诚、干净、有担当,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

1、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理想信念,恪守党的宗旨,始终坚持把“两学一做”作为修身之本,加强党纪国法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始终做到在政治上清醒、思想上成熟、理念上坚定。

2、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状态,做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带着感情同群众平等相处,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用真心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3、提升思想境界,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4、严格执行党风廉政有关规定,牢固树立廉洁勤政意识,严格遵守廉政纪律,遵守党纪国法、严守党员底线。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必强过硬本领,增强学习能力,把准政策导向,吃透政策内涵;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团队能力,强化团队意识,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物理教学在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篇5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的描述;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建立以及基本物理原理和理论的论证与阐述。

1.物理实验教学能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比如幼儿时期站在大人们身边看大人们干活,到再大些自己拆开家里的闹钟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走、打开家里的收音机看看里面到底是否有人在唱歌、讲话。其实,广义地讲这些活动就是一种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实践,是一种无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人们的好奇心所至。

而物理实验教学向他们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又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学会观察,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是当今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之一。

物理实验能够有目的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以便学习者从中提取加工处理。学习者要想很好地完成实验,除了要有良好地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要靠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力,从实验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很多,象条型磁铁的形状、螺线管的形状与匝数、连接电流计的导线长度及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等,但真正有用的信息是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和螺线管的匝数,经过对有用信息的处理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就要求实验者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去伪存真”。养成良好的观察判断能力。

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物理实验恰好为人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等民主得自由空间。人们通过自己亲手操作获取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验证,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萌发。

科学创造,贵在置疑。事实证明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的有效手段。

2.物理理论教学有助于提高人们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

许多物理名家常说这样一句话“物理是想会的,不是听会、看会的”。这里所说的“想”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物理理论包括基本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基本物理规律,而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又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就是对观察和实验得来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以便把有关物理问题的本质抽象出来,形成所谓的物理模型。物理学的许多成果是通过力、功、能、动量、场、势等基本物理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物理学的基本体系主要是由若干反映物质运动基本特点的科学概念、与这类概念相联系的基本定律、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的一系列定理和结论所组成的。因此,进行物理教学,能逐步训练和培养学生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出发,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和掌握有关的物理规律,使他们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比较清晰的物理图象,这样就可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篇6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

黄艳艳

(福建省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思想品德教育、智力发展、习惯培养等方面都应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因此,要想让学生能上好语文课,就必须扎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激发学生语言运用的潜在意识(即语用意识),提升其语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通过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来触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语言魅力,感悟文本所传递的情感,进而激发其潜在的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语用意识的渗透,教师的处理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状态:或无视语用存在,滔滔不绝,“引”着学生感悟完了一篇文章;或稿中有语用,而行动却乏力,简简单单,“点”了几个词句过了一下文段;或过场式展现了一番语用情况,糊里糊涂,“演”了一番,学生却无所得。

语用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语言文字的赏析和揣摩之下形成,语用意识的形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用能力。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语用。

一、揣摩和赏析语言文字,培养语用意识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品味语言是为培养语用意识服务的。

1.咬文嚼字,揣摩语言,感知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字词、句段进行合理、适度、富有情境的“咬”文“嚼”字,能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魅力,能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升品读文章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注意语言短路等特殊语言现象,学会揣摩语言,并将自己揣摩的感受进行适当批注。

2.赏析诵读,体会意蕴,提升语言感知力

读是理解、感悟的基本前提;读能培养语感,()能促进语用意识的进一步形成。身为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揣摩,在读中感悟。学生通过对精彩句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进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鉴别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需要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美美地朗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执教本课时,主要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在充分感悟美的基础上,领会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让学生在仿说仿写、交流感悟时,绽放语言光芒。

二、运用和拓展语言文字,提升语用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恰当表达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和拓展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跟别人进行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展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口语表达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

1.读中促说

语文阅读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也是学生说话的依据,更是提高口语交际的重要平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感悟他人的表达方式,这就为自己的说创造了条件。因此,应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说,有话可说、会说、实说。

说话的形式有许多,如模仿句式说话、看插图想象说话、看板书练习说话等。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进行交流:或讨论争辩、或角色扮演、或续编故事等。

2.读中促写

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是进行语言积累、运用,提高语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都能够意识到课堂练笔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文本,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提高能力。

纸笔练习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优美句段的仿写,可以是情节简略处的扩写,可以是故事结尾处的续写,可以是体裁变换式的改写,可以是文段空白处的补写,也可以是角色互换式的试写。

如,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

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但严监生内心的想法又是如何的?为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严监生,老师做了适当的课外延伸,让严监生的整体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在学生了解严监生后,请学生角色互换,如果你是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指着灯草的你,此时在想些什么?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汲取语言精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只有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得以提高,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篇7

一、课程标准回顾与修订, 课程体现国家意志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季浏教授进行《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的专题讲座中, 他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研究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介绍到:第一,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如,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有85.5%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 有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比过去融洽。第二,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如:“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 83%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本形成, 80%的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有了改善等;第三, “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体育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与行为, 84.9%的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72.7%的体育教师逐渐形成学习习惯、63%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等。

因此, 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必须继续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 在修订稿中需要进一步明晰论述, 努力帮助每位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减少教师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概念理解上可能会发生的偏差或认识不到位。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谭华教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与问题探析》中介绍了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与体系, 如:将小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强调在小学阶段要突出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在水平一、二学习阶段要突出游戏活动;对原有五个学习领域进行调整, 即把原有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二为一, 最终形成四个学习领域目标;更准确表述“运动技能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弹性指导;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范例, 特别是在对“体能”地评价中, 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地衔接;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等等。

耿培新教授在《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几个核心要点》报告中提出了“贯彻纲要、落实标准、提高质量”的观点, 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丰富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 要把体育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以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主任和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潘绍伟教授分别做了《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难点与策略思考》和《如何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讲座, 他们深入浅出、联系实际的理论引领, 拨开了许多学员心中的疑云。

二、搭建学习互动平台, 坚定课程改革信念

本次培训还搭建学习互动平台, 围绕“课程标准的地方实施方案制订、体育教学质量与质量检测”等主要话题, 来自全国各省、市、县 (区) 教研员都踊跃提问, 相关专家给予指导和解答, 通过讨论和交流,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在学术报告中, 与会教研员分别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向各位专家提问:体育教材的编写如何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制订地方课程, 形成本区域体育教育教学系统后, 如何评价教学质量?正在着手制订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如何有效影响与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鉴于中国的国情, 如何落实在农村学生上?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部分地区制订了地方课程中有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 并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 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

与会专家耿培新、吴键和季浏就大家关切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解答:体育教材的编写除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外, 还需要对易犯错误进行分析, 便于案例操作, 更需要有评价的标准, 教材教法要有具体方法和手段体现, 教学质量的自我检测必须要确定抓手;体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应该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检测内容也应该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体能为主, 同时, 必须与整个国家和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要求基本符合。耿培新主任强调: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是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进行制订。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 国家教育部有农村“扶贫”教育政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地提高和发展。针对体育课的评价问题, 季浏教授认为:关键是从“以知识技术和教师为中心”如何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上来, 重点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要保持适宜的运动量、合理的师生活动的比例等。课程的三级管理要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规定性”。

通过互动交流, 与会学员进一步明确了制订课程标准地方实施方案和教学建议对贯彻新标准的重要性与关键性, 并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筹划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后培训准备工作。

三、国外体育课程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汪晓赞的《美国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及其启示》专题讲座, 让全体学员了解了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美国地方州的体育课程标准。同时, 汪教授详细介绍了美国小学体育的SPARK课程 (Sport,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SPARK课程是根据美国国家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各州的课程标准开发的, SPARK课堂的最大特点是活跃积极【全体参与、50%中等到大强度体育活动, 每堂课都经过精心准备, 每个单元都循序渐进, 促进运动量、技能和体能发展。对SPARK课程介绍, 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倡导与生活结合、提倡健康教育 (有专门健康教育教室) 、提倡掌握体育锻炼能力地培养;小学体育提倡体育游戏 (尤其是低学段) 、提倡有规则的活动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 如, 体育馆墙上“Play Bu The Ruies”的标语】、提倡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倡导交流与合作并不断挑战自我。

对于SPARK课堂的特点与倡导的教育理念, 培训学员认为值得思考与借鉴。由于SPARK课堂内容运动技能含量低, 强调游戏与全员参与, 它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要求不高, 在中国小学低段推广, 比较合适, 这和现在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一、二突出游戏活动”指导思想是吻合的, 在其他学段可以作为热身与准备活动以及教学内容补充, 营造学生体育学习氛围与提高积极性。

四、明确教研员职责和任务, 增强体育教研员的服务意识

培训期间, 学员们还聆听了北京市体育教研员马凌老师和江苏省铜山区体育教研员武云飞两位专家的报告。马凌老师在《新时期体育教研员的职责和任务》报告中提出:体育教研员要“提升专业素养、树立服务意识、当好参谋助手、促进教学改革”的思路, 引起大家共鸣。体育教研员应该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体育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应树立整体教育观, 将学校体育置于宏观教育范畴内来审视, 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学科教研工作的经验, 探索体育教学研究和学科管理的规律, 开展体育学科的教研工作。

武云飞老师《整体推进县城学校体育改革策略》的报告,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体在座领导、专家和学员被武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他的“切实树立为学校、一线教师真服务的指导思想”值得所有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学习。他提出的“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质不怕测”的“三不怕”工程应成为推动区域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典范。

针对教研员今后进行的新课程培训工作, 大家认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 这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 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在理论讲座的基础上加上实践操作, 这样对一线教师才有指导性, “教研员要学会培养教研骨干, 形成一个教研团队, 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 “形成网络化的培训机制很重要, 这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 “教研员要重点研究教材教法的问题, 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要理论联系实践, 切忌搞空洞的理论工作”, “对省市教研员进行定期地培训, 通过各种培训给教研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建议制订一定的主题来进行讨论, 和不同地区的教研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加强对实践问题的关注, 需要在培训《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多进行一些有关教学指导建议的培训, 提升对于实践工作的指导性”等等, 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在十二·五期间, 体育教研员首先应该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代表着国家意志, 是课标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非课标组成员个人的课标, 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 不折腾, 要集中精力把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仔细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教研员应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思路, 率先转变教育观念。依据相关要求, 制订合理的培训机制和计划, 确保一线体育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和全面了解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待修订后的课标标准颁布后, 带动一线教师认真仔细研读, 把课标精神和内容吃透。

五、关注一线体育教师, 维护体育教师权益

在本次会议分组谈论中, 参会体育教研员对如何保护一线体育教师的权益,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因为, 《课程标准》执行成败关键在体育教师。大家认为“关注基层体育教师, 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 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作为体育教研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 深入到一线体育教师中, 除关注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外, 更需要和教育行政部门沟通, 加强制度建设, 保护体育教师的权益。在体育教师的编制问题、服装费问题、课时工作量、绩效工作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希望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修订中给予明确, 来克服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促进体育教师自我修炼,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信念在能力培养中提升素质 篇8

一、强化预习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预习能力很少为初中语文教师所重视,大家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了课堂教学上,甚至有些教师将教学活动完全局限于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紧凑,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课堂教学时间利用不够充分,二是有些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因此,强化学生预习能力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致力于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它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首先,笔者对学生进行强化预习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然要求,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要将课前预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笔者要求学生制订预习计划,把文学常识、字词基础知识以及熟知教材内容等方面作为基本要求。同时,在每一课的教学前都向学生出示一组预习思考题,结合学生的预习计划,科学高效地开展预习活动,让学生的预习行为更加全面。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预习:(1)解决教材中的生字词问题;(2)收集资料全面了解克隆技术,便于理解教材;(3)将课文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预习技巧指导,从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入手,向学生重点推荐了“读、思、做”三步预习法,要求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基础知识,并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预习的最后环节还要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记载下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研究。

二、强化协作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在一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且迫切需要表达出来。但以往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以教师讲解灌输的模式进行填充教学,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空间与学习平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体现学生自主地位,并且给予他们合作学习研究的平台,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智慧,实现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编排为多个合作小组,以这样的集体形式组织问题研究。为了配合这一教学模式,笔者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融合成一组思考题交给学生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在分组学习中,笔者要求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在牵头学生的组织下,大家开展分析辩论,收到了去伪存真、完善补充的效果。

三、强化观察能力培养

作文学习是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因脱离生活、缺乏情感,甚至出现写作中生搬硬套事例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困境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对此,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方面的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日常观察的要求,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双眼对周围的生活进行观察,并从观察的内容中筛选整理出有用的信息,作为写作素材积累下来。

例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街道更宽阔了,大楼更高了,城市更整洁了,这样的观察可以体现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学生在这样的观察中会有较多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并与多年以前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视觉的强烈碰撞,进一步感悟到发展成就这样的主题。由此可见,学生认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能够获得丰富的素材,并从中提炼出鲜明的观点。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观察人和事。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而且要认真观察,观察活动中不同人的表现,观察事物发展的变化,观察活动的热烈场景等等。学生在这样的观察中会有所收获,并能将之与自身积累的写作技巧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促进写作质量提升的目标。

四、强化反思能力培养

知不足然后能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查找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对于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中同样要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养成每日反思的良好习惯,每天休息前都要反思一下当天的学习目标有没有完成,像放电影一样将知识在脑海中过滤一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对当天学习内容实施巩固,同时也能够及时查找薄弱环节,进行弥补。这样的反思活动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不谋而合,是强化学生记忆与理解的有效措施。

此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要反思各类学习方法与技巧,自己总结哪些学习方法最为有效,哪些学习技巧符合自己的思维特点,这样的反思活动能够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及时积累沉淀学习方面的好方法、好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够积累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提升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既要分析研讨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又要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问题、要点内容做到巩固理解,并让学生具有相互学习借鉴的良好平台,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能力、协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反思能力是推动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能力培养为支撑点,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高效,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 篇9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为抓手,切实抓好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践行法治、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提供司法行政力量。

二、目标任务

1、着力提升政治领导能力。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司法行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司法行政工作各方面,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得到不择不扣贯彻落实。全体干部职工要永葆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听党指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的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法治观点侵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全体干部职工要在增进群众感情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和群众观念教育,组织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在感同身受中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换位思考中打牢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思想基础。要在维护群众权益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把执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要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把传统有效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把“面对面”交流与“网对网”沟通有机结合起来,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拓展联系群众新渠道,有效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沟通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3、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要坚持严格执法,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岗位和关键环节,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管理,努力实现执法程序流程化、执法裁量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从源头上预防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问题的发生。

4、着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促进干部清正、队伍清廉。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坚决落实各项禁令,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监督问责,坚决查处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案谋私等行为,坚决清除司法行政机关内部充当黄赌毒等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害群之马”。

三、主要措施

本次活动从20xx年4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四个环节:

(一)强化教育培训(4月—6月)。深入开展大培训、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1、深入开展大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和业务研讨班,武装干部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深入开展大学习。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点围绕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审查、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加强学习。

3、深入开展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违法违纪案例警示教育片,紧紧围绕加强作风建设,保持清正廉洁等主题开展大讨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4、深入开展大调研。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经济发展、防范重大风险、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强化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

(二)强化查摆整改(7月—9月)。围绕政治、业务、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的自查互评,真正查出问题,改出实效。

1、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纳谏,深入开展开门走访活动,以基层司法所和各科室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征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业主和基层干部群众对司法行政队伍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

2、深入对照检查。结合征求到的意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开展自查,重点查摆理想信念牢不牢、群众观念深不深、担当精神强不强、执法水平高不高、纪律意识强不强等五个方面问题。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撰写查摆剖析材料。剖析材料要开门见山讲问题,深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3、扎实整改落实。对查摆和收集的问题,要认真归纳、整理,并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进行立项整改,清单式销号。对重点部门、重点问题和重点人员要重点督促整改。

4、组织明察暗访。局党组成立督查专班,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活动开展不扎实、整改不到位的司法所、科室和个人,督促其进行补课并通报批评。

(三)强化建章立制(10月—12月)。制度建设是确保活动取得实绩的重要保障,要将制度建设贯穿活动始终。

1、全面梳理查漏补缺。针对查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全局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活动成果。

2、及时自查总结。对全系统“能力提升年活动”进行自查和总结,分析研究对策,提炼经验做法,把成果转化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3、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司法行政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根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顽疾”,建立常态化制度管理体系。

(四)强化实践锻炼(贯穿活动全过程)。注重从基层一线、从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考察选拔干部,形成正确用人导向,让干部在基层实践受锻炼、提能力。

1、选派机关干部下基层。采取定期轮岗的形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职工下派基层司法所,让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磨练品格、丰富经验、提升能力。

2、选派优秀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工作。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人民调解、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接受锻炼,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强化岗位练兵。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专业能力大测试、大竞技活动,通过比赛推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立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政治部,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2、严肃纪律,改进作风。在活动中,全体干部职工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树立司法行政系统良好形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走访调研一律轻车简从,减轻基层负担。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及时向社会宣传全系统“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年”活动的举措和成效,积极发掘、广泛传播执法为民、公正廉洁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以开展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同时,要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向市委政法委上报活动信息和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2

一、《方案》制定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后,临沂市作为全省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稳妥、紧凑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已经从整合组建执法队伍、破除机构重叠和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的改革期,转入厘清职责职能、构建高效运行综合执法机制、增强素质能力的新阶段。因此,我们根据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安排部署,研究起草了《行动方案》,从20xx年开始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开展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尽快实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加快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二、《方案》制定目的、意义

《行动方案》提到的素质能力是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依法履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执法能力、服务能力、基层基础等。《行动方案》重点围绕上述这几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提升举措,力争到20xx年,实现执法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执法权威和公信力明显增强、执法队伍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三、《方案》主要内容

(一)政治素质建设

政治素质是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素质。把讲政治作为统领,引导执法人员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把党组织建在执法大队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综合素质建设

在提升法治素养方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安排集中专题法律学习一次。将宪法、执法常用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执法人员培训考试的重要内容;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庭旁听、录制法治学习微视频、开展法治征文等活动,加强执法人员的参与感,提升体验度,切实提升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三)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执法队伍岗位训练。开展执法人员体能达标测试,以及执法全过程现场训练工作。分层级组织执法能力比赛活动,突出考核现场执法能力和水平。采取各单位交叉互评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细化我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争议救济途径。规范行政应诉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应诉答辩工作,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其他适格代理人参加诉讼,支持法院独立审理案件,尊重并严格履行生效裁判。

(四)服务质效建设

试行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交通运输执法领域“不罚”和“轻罚”清单,围绕执法重点环节开展说理式执法,减少和避免执法冲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搭建新媒体监督平台,利用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小程序,聘请群众监督员,发放执法评议卡,广泛开展执法效能评议,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强化层级监督考核,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落实考评结果反馈机制。创新为民便民利民执法方式,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组织开展执法体验周、基层站所开放日等活动。

(五)基层基础建设

推进“四基四化”建设,切实发挥基层执法作为行业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开展“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互联网+执法”建设,推动治超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票据使用,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内外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共享。着力提升基层站所领导班子素质能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提升基层站所领导班子履职能力,重点提高研判决策、指挥调度、现场处置、应急保障、组织协调水平。

四、《方案》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列入党组(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及时部署安排工作,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跟踪督导,形成工作合力。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方式步骤、工作重点,将各项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保障力度。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执法保障,将学习培训、装备配备、宣传教育等经费列入预算。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有关情况,积极争取组织、财政、司法、人社等部门支持,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强指导监督。县区工作计划每年3月20日前报市局备案,12月20日前报送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市局将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每半年调度一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各县区重要情况、典型经验随时上报,市局将适时进行通报。

(四)强化宣传示范。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工作成效,展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新作为、新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执法先进典型,挖掘、总结、推广基层鲜活经验,增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3

一、指导思想

聚焦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通过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促进执法人员筑牢规范执法意识、提升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政治理论大学习活动

立足提升政治能力,增强理论素养,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增强执法为民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公正廉洁、忠诚履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个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牵头科室:市局机关党委、人事科

责任科室: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二)开展业务知识大培训

1.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重点培训《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河南省行政处罚听证办法》《市场监督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和执法实务》以及法治建设相关规范性文件,夯实执法理论基础。

2.违法行为分析研判的能力。结合具体行政违法行为,在行政执法人员中开展“一事一议”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执法案件全要素、全过程的综合分析判断,提高执法人员在查找违法事实、固定证据链条、判断违法程度和处罚标准等执法环节分析研判的能力。

3.掌握执法流程的能力。重点培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程序,围绕行政执法全过程,对立案、调查取证、审批、告知、决定、送达、执行等各环节的法定时限、工作标准、风险防范等问题重点讲解,提升执法人员准确把握执法流程的能力。

4.规范制作执法文书的能力。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河南省行政执法案卷立卷规范》《河南省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xx年版)》等文件,熟悉常用执法文书的制作标准、送达方式、如何审批签字等,提高执法人员规范制作执法文书的能力。

5.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开展执法礼仪和文明用语培训,准确理解专业术语,杜绝执法禁忌用语,使执法人员能够和群众互动交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6.应急处突能力。组织执法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开展传帮带活动,采用驻点指导、跟班学习、师带徒等方式,加强执法技巧的总结和传授。通过案例分析、制作应急预案等方式,使执法人员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有效应对。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市场监督管理业务知识大培训活动,重点是专业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大培训活动要做到全覆盖,每位行政执法人员要至少参加一次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模式组织实施,要务求实效,不能走过场。执法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情况要列入本部门工作考核和作为执法证件年审的重要内容。

牵头科室:市局法规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三)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

1.法律知识大比武。采用知识竞赛、案例分析、微课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测试,提高执法人员理解和运用法条的能力。

2.执法流程大比武。采用案卷评查、模拟执法等方式,进一步树立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3.文书制作大比武。通过开展对不同执法案例现场制作文书、优秀执法文书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执法文书质量。

4.执法技巧大比武。采用情景展示、现场观摩等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综合展示运用执法技巧解决执法难题的成效,提高执法人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5.应急处突大比武。拟定多种突发复杂情况,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实际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全面测试执法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危机解决能力。

6.装备操作大比武。主要针对智能执法设备使用维护、执法业务平台和操作系统使用、执法信息录入上传等信息化方面的操作技能开展实操演练。

各项比武活动可单独进行也可交叉进行,要从实战出发,切实提高演练的指向性、精准度。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执法人员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市局将选取一个执法数量较多的事项,制作标准化执法案例,为基层执法提供参照。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案卷评查、模拟执法、装备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比武活动。要结合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执法能手评选,选树一批业务精通、敬业奉献的执法能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执法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牵头单位:市局执法监督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三、对象范围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行政执法人员。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

根据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有计划、分步骤、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做好动员部署,广泛发动行政执法人员积极参与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月-7月)

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把能力提升活动与党史的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相结合,一体推动,坚持以活动促工作、以工作促活动,切实把活动成果体现到提升基层执法质效上来。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要于7月10日前完成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以及执法案卷评查、标准化执法案例制作、基层执法能手评选等工作,相关工作情况及文件材料于7月20日前报市局法规科(联系人:杨威风联系电话:xx邮箱:xx)。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8月)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要深化拓展活动成果,总结提炼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完善提升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的长效机制。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开展全市基层执法能手评选、优秀标准化执法案例推选等,进一步深化活动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能力提升活动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切实履行职责,精心组织推动。

(二)加强统筹协调

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灵活机动,把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观摩相结合。

(三)加强督导落实

要强化结果导向,狠抓落实。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内容。

(四)加强宣传引导

要注重总结经验,及时宣传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提升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效,持续营造浓厚氛围,树立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4

一、培养目标

坚持以提升教育培训运行质态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集成创新,积极构建有利于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性机制。通过搭梯子、压担子,全面提升青年干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政治敏锐力、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执行力、理论素养和文字水平,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培养对象

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局机关、事业单位正股职及以下人员,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补充。

三、培养措施

(一)举办知识大学堂,夯实基础能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以需求、问题和效果为导向,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前沿新知识、专业技能等学习。其中,线下依托“工信讲堂”平台,以局负责人授课为主,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授课为辅,围绕政治引领能力、组织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精心设计培训专题和课程;线上依托“悦读思享润泽成长”学习群,开展学习书目推荐、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该群由各科室按月轮流管理维护,每月确定学习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二)开设行知锻炼营,提升专业素养。一是举办年轻干部成长“微沙龙”练脑力。成立组织工作委员会,每期沙龙主题由组织派题或由委员协商确定,并由一名委员承办。围绕活动主题,现场逐一陈述观点,并穿插现场追问、头脑风暴、相互点评等环节。二是开展“走基层、访企业、谋发展”调研活动增阅历。每季度深入经济运行一线,掌握工业发展最真实的状况,在调查研究中提高服务工业和信息化的本领,在实践经验积累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交流轮岗活动激活力。以局机关中心工作为牵引,打破干部管理体制上的“科室所有”壁垒。正股职干部实行双向交叉任职,即互相担任对方科室的副科长,互相参与对方科室的工作;正股职以下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在做好所在科室工作的同时,承担轮岗交流科室的相关工作。

(三)成立专业研习社,淬炼过硬本领。围绕专业精神培树,成立4个小组,组团开展研习活动强魄力。按照组织推荐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选聘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正股职干部,担任小组组长,其他年轻干部“入组”成团。组长采用集中授课、政策解读、实务指导等形式进行专业辅导,组织组员开展课题微调研、难题微攻关、主题小练笔等活动。原则上各小组每月都要开展研习活动,活动题目采取组织派题和组长定题相结合的形式确定,其中,社科应用研究课题为研习重点。三季度将组织研习成果展示,由局党组按照a、b、c、d四个格次对各小组予以排位定榜,其中,“学习之星”将从排位定为a的小组组员中产生,排位定为d的小组组员当季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不得被评为优秀等次。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方案实施领导小组,人事教育科负责组织筹划、方案细化、协调推进等具体工作,各科室要讲政治、顾大局,按照分工要求认真做好课题准备,积极配合方案实施,指导老师和研习小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帮带作用,建立党组统一领导,各科室(责任人)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2、提高思想认识。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面对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能力素质提升尤为重要和紧迫。班子成员要带头领学,自觉做到以上率下,青年干部要自觉参与、积极投入,既单兵突破、比学赶超,又凝聚合力、组团攻坚,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提高能力。

3、强化跟踪考察。建立分管领导、指导老师、研习组组长、青年干部定期交流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座谈会,了解成长情况,改进培养措施。建立副股职及以下青年干部“成长档案”,跟踪记录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研习表现等情况,实行月度积分、鉴定制度,鉴定结果将与评先选优、提拔使用挂钩。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5

为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交通运输部决定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为主线,力争到20xx年,实现执法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执法权威和公信力明显增强、执法队伍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政治素质。

1.组织开展讲政治、优作风、强服务专题教育工作。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关于“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中开展讲政治、优作风、强服务专题教育工作。以讲政治为统领,落实革命化要求,突出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环节,引导执法人员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优作风为关键,突出整治问题、肃清顽疾环节,通过自查自纠、专项巡查、分类处理等方式,全面整治执法不廉、办案不公、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实现执法队伍风清气正。以强服务为落脚点,突出整改提升、建章立制环节,制定优化提升方案,实现专题教育成果长效化。

2.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备条件的把党支部建在执法大队上,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批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

(二)提升专业素质。

3.推进文化素质提升。探索实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准入制度,新录用执法人员原则上应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提高交通运输、法律、管理类专业执法人员的录用比例,鼓励优先提拔使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领导干部。通过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共建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在岗执法人员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到20xx年,基本实现执法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4.推进综合业务素质提升。从20xx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部省分工对执法队伍组织业务轮训。交通运输部负责修订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大纲,编制综合执法人员应知应会手册,完善执法人员培训考试网上平台和执法考试题库,分领域、分专业研发一批培训课程,举办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行政执法局(队)长培训班,统筹开展法律类、专业类知识培训,培训一批师资和执法业务骨干。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本系统执法队伍轮训工作,选拔建设培训师资库,分期、分批对执法人员进行全员轮训,并组织对执法人员进行考试。以此次轮训为契机,着力培养跨门类、跨专业综合执法人才,促进各业务门类深度融合,使执法人员逐步全面系统掌握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综合业务要求。

5.推进法治素养提升。全面推行综合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安排集中专题法律学习一次。将宪法、执法常用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执法人员培训考试的重要内容。采取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庭旁听、录制法治学习微视频、开展法治征文等形式,切实提升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开展工作、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6.推进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举办“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诵经典、讲故事、省自身、谈感悟、作点评等多种形式,引导执法人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精神,切实提升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三)提升执法能力。

7.加强执法队伍岗位训练。区分年龄、性别和岗位开展执法人员体能达标测试。组织执法全过程现场训练,突出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应急处置、案卷制作等模拟训练以及执法信息系统、新型执法装备应用训练。组织执法能力比赛活动,突出考核现场执法能力和水平。组织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制定案卷评查标准,召开分析通报会,通报优秀和不合格案卷,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8.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制定公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

(四)提升服务质效。

9.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搭建新媒体监督平台,畅通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程序、便民服务热线等公众参与渠道,聘请群众监督员,发放执法评议卡,广泛开展执法效能评议,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日常检查、专项督查、暗访巡查等多种措施,切实整改、及时处理。

10.强化层级监督考核。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细化考评内容和指标,采取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不断提升执法考评质量和水平。落实考评结果反馈机制,对优秀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不合格单位和个人,通过纠正、约谈、通报批评、调离岗位等方式,及时处理,自我监督、自我净化。

11.创新为民便民利民执法方式。深入企业、社区、工地、站场,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与企业、群众互访交流,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开展执法体验周、基层站所开放日等活动,邀请群众和媒体参与、观摩、体验执法工作。擦亮执法服务窗口,设立便民服务站,发放便民服务卡,设立公示栏,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对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安全知识的宣传讲解,展示执法队伍良好精神风貌,提升执法公信力。

(五)夯实基层基础。

12.推进“四基四化”建设。深入推进以“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为内容的“四基四化”建设,切实发挥基层执法作为行业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

13.着力提升基层站所领导班子素质能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头雁效应。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对交通运输基层站所领导进行初任培训。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提升基层站所领导班子履职能力,重点提高研判决策、指挥调度、现场处置、应急保障、组织协调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思路、细化工作任务、实化工作措施、创新活动载体、落实责任分工。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方式步骤、工作重点,将各项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取得实效。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及时部署安排工作,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跟踪督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保障力度。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执法保障,将学习培训、装备配备、宣传教育等经费列入预算。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有关情况,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三)强化宣传示范。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工作成效,展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新作为、新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执法先进典型,挖掘、总结、推广基层鲜活经验,增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要按照本方案,结合工作实际,统筹组织开展直属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6

一、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的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xx-2023年)》和《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安徽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xx-)》(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开展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二、起草过程

全面对标对表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xx-2023年)》,草拟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厅机关各处室、驻厅纪检监察组、各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省交通执法局的意见,并在厅门户网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充分吸收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实施方案(送审稿)》,并送达有关单位和处室审核后上会。同时,结合交通运输部近期印发的《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由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要求三个方面组成。

(一)在工作目标上,力争到20xx年,实现执法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执法权威和公信力明显增强、执法队伍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二)在主要任务上,突出政治素质提升、专业素质提升、执法能力提升、服务质效提升以及夯实基层基础,具体细化了14项工作。

1.在提升政治素质上,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的学习教育,在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中开展讲政治、优作风、强服务专题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具备条件的把党支部建在执法大队(中队)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批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抓住“关键少数”,加强领导班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项纪律教育,切实发挥头雁效应。

2.在提升专业素质上,重点抓好推进文化素质提升,到20xx年,基本实现执法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准入制度。推进综合业务素质提升,建立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师资库,组织培训师资力量和执法业务骨干,完善执法人员考试题库、课件库,打造推送一批特色鲜明、实用管用的培训精品课程。推进法治素养提升,全面推行综合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安排集中专题法律学习不少于一次。将宪法、民法典、执法常用法律法规、规范文明执法等知识作为培训考试的重要内容。推进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举办“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诵经典、讲故事、省自身、谈感悟、作点评等多种形式,引导执法人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提升执法能力上,着重加强执法队伍岗位训练,区分年龄、性别和岗位开展执法人员体能达标测试。加强队列等军事训练,定期组织执法全过程现场训练,突出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应急处置、案卷制作等模拟训练以及执法信息系统、新型执法装备应用训练。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以及交通运输部后期印发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禁令》《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风纪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应知应会手册》等相关规定。探索长三角执法一体化。主动携手沪苏浙,重点在一体化执法协作机制、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数据共享、执法结果互认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在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

4.在提升服务质效上,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搭建新媒体监督平台,畅通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程序、便民服务热线等公众参与渠道,聘请执法监督员,发放执法评议卡,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强化层级监督考核。落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细化考评内容和指标,丰富考评方式,提升考评质量。创新为民便民利民执法方式,擦亮执法服务窗口,落实普法责任制,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结合党史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公布并实施好实践项目。要广泛开展执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六进”活动,广泛宣传行业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安全知识等,帮助指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开展“执法体验周”、“基层站所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和媒体参与、观摩、体验,“擦亮”执法服务窗口,设立便民服务站,发放便民服务卡,设立公示栏,展示执法队伍良好精神风貌。

5.在夯实基层基础上,着力推进“四基四化”建设,深入推进以“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为内容的“四基四化”建设,切实发挥基层执法作为行业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强基本功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站所领导班子素质能力,落实交通运输基层站所领导初任培训制度。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提升基层站所领导班子履职能力,重点提高研判决策、指挥调度、现场处置、应急保障、组织协调水平。练好调查研究、狠抓落实、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等基本功,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形象全面提升。

(三)在工作要求上,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强化宣传示范,及时报送信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方式步骤、工作重点。积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加强执法保障,将学习培训、宣传教育、服装标志和装备配备、基层站所建设等经费列入预算,为综合执法机构提供保障。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报送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等信息。培树先进典型,总结优秀经验,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工作成效,展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的新作为、新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7

一、指导思想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准确把握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规律,以提升干部“六种能力”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理论功底不实、学习氛围不浓,专业力量不强、高层次人次不足、群众工作不深等问题,推动系统干部抢机遇、拼斗志、比业绩,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干部队伍,为交通强国建设xx实践提供坚强的人才组织保障,为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中奋力争先创优提供坚强的交通建设保障,为“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贡献交通力量。

二、目标任务

(一)大力提升政治领导能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提高政治能力,带领引导系统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

(二)大力提升主动学习能力。保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强化理论武装、树立改革创新思维为重点,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激活基层经验,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发展。

(三)大力提升干部专业能力。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切实克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坚持以事择人原则,提高“人、岗”位专业匹配度,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大力提升制度执行能力。以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为目标,牢固树立“不担当不作为就是失职”的理念,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争做坚定有力的制度执行者,在制度框架下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大胆履行职责,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大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主动适应形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三服务”“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提升新时代群众工作能力,熟练运用群众思路和法治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办好基层实事。

(六)大力提升防范风险能力。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和经济形势,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事业观,加强调查研究,善于观察学习,提高发现风险认识风险的能力,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排摸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妥善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问题,守牢防风险底线,做到理性担当、廉洁担当。

三、具体举措

(一)强学习,促思想淬炼提能。一是精选学习内容。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八八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新浙江现象案例选》《推进八个浙江建设》《中国制度面对面》等书籍为精读规定书目,二是健全学习制度。深化“周二夜学”制度,整合“中心组学习会”“交通学堂”“青年干部读书会”等学习的平台,健全以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和有时间、有内容、有笔记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有”学习制度,全力推进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做到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三是丰富学习形式。拓展“你读我听”“你讲我学”“你荐我阅”“你问我答”和微课堂、微沙龙、微辩论、微考堂等学习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带着问题学、带着方向学,进一步活跃思维、碰撞思想。同时,积极用好线上学习的平台,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xx干部党员学习网等平台,开展“每日学习打卡”“每月学习通报”“每季标兵评选”“每年达人表彰”等竞赛活动。

(二)强党建,促政治锤炼提能。一是落实党建责任。紧抓书记主责主业,以履行党建责任制为龙头,以落实“书记账本”为抓手,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管理。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强化党建实务学习。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执行未位表态制度,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切实落实党建引领的发展理念,建立破解难题“两张清单”,由局领导班子成员领衔破解党建领域、发展领域两类难题,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限定期限,把党建与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总结,积极落实在“三服务”、“六争攻坚”等中心工作中去,建立健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激励青年干部在大风大浪考验,急难险重任务锻炼中担当作为、争创一流。

(三)强压担,促专业精炼提能。一是加大专业培训力度。结合综合交通建设发展需要,利用“交通讲堂”等平台,以交通规划,项目建设、现代物流、交通执法等方面为着力点,开展知识讲座、业务讨论、业绩晾晒等活动,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开展干部轮岗交流,培养业务骨干,发展综合性管理人才。二是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探索青年干部全周期、全链条培养机制,落实“一人一策一档”精细培养措施,建立“导师带徒”制度,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对青年干部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带,实行动态管理,优进拙退。破除排资论辈,打破隐性台阶,对表现突出的青年干部及时使用,让优秀年青干部有更大干事舞台、挑起更大责任担子。

(四)强问效,促执行锻炼提能。一是深化绩效考核。完善考核和“双对双排”考核办法,深化“双随机一通报”制度,强化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培养教育、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实现奖优罚劣,突出“政治过硬、担当作为”的正确用人导向。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三问三治”,紧盯领导批示(指示)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情聚焦问题,优化专项问责工作机制,堵住制度执行漏洞,清理监督管理盲区。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和溯源追责制度,倒逼干部真抓实干、担当有为。二是强化问纪问责。通过做好新进人员和提任、转任重要岗位的中层干部的任前廉政谈话,落实“三书三查两报告”制度,规范运用监督提醒通知书、函告书等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加强“正风肃纪”监督检查,抓紧抓实日常监督,精准应用“第一种形态”谈话、问责等方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并及时适时通报,不断压实工作责任,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是今年县委、县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局全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对照“干部能力提升年”工作方案、对照责任分工和自身职能做好相关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有力推进,确保“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的每一项举措都落到实处。

(二)服务中心大局。要把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和“三服务”活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抓落实行动、“产业项目攻坚年”“投融资改革深化年”“基层基础巩固年”活动以及局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按照县委“六个更加”要求,做好统筹融合文章,切实将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加强氛围营造。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注重打造特色亮点,在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的同时,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总结活动经验,在各类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活动推进有声有色。要体现工作结果导向,把县考核排名、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作为工作开展推进情况的重要依据,确保“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有实效出成果。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8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xxx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市委《xxx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xx决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xxx滦平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xx通知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居民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经济提速”六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的美丽幸福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加强引导,农民自愿。改造提升农村面貌,主体是农民。要加强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自觉的参与到行动中来,发挥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设美丽。

二是结合实际,不搞花架子。根据每个村不同的情况,各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搞一刀切,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切合实际的农民利益出发。

三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针对实际,挖掘村庄历史文化,特色,注重实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实施求是、少花钱、多办事,重点解决农民急需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四是科学规划,示范引领。科学制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xxxx年,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总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我乡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观,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长效化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村容整洁、环境优雅、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雏形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布局优化、居民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优化等“八化”目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居民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经济提速”六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的美丽幸2福新农村。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做到“五个结合”,即要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相结合,实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互动互促;与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相结合,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改造提升;与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相结合,有效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作用;与开展扶贫攻坚相结合、统筹推动产业富民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不断增强基层带领群众改造提升农村面貌的素质能力。

二、主要任务、完成标准

(一)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开展“五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清养殖小区周边废弃物),加快推进“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到xxx年xxx月底,全乡所有行政村要完成“五清四化”任务,并建立起村内卫生保洁队伍。

1、清垃圾工作要求。彻底清理公路两侧及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灭卫生死角。工作标准。村内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无污水塘、臭水沟,河塘水面无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村庄周边无乱刀乱堆现象。

2、清杂物工作要求。清理村庄街道两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废弃建筑材料,清理村内散落粪堆、砖头瓦块等工作标准。彻底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

3、清残垣断壁工作要求。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坍塌破房、残垣断臂,使村内从主街道到小巷整治通畅。工作标准:

(1)对村内街道及两侧规划红线内私自建设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棚屋等违章建筑要限期全部拆除,做到房屋主体或院墙外无私搭乱建、村庄街道视野开阔。

(2)对村内街道两侧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和残垣断墙,有修整利用价值的要限期修缮,无修整利用价值的要限期拆除并进行清运,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3)对因自然、历史及人为等因素形成的影响道路通行的各种路障、私自占用街道乱堆乱放、乱摆乱设的各种杂物要限期全部进行清理、平整、清运,达到街面平整,道路通畅的效果。

4、清庭院工作要求。清除院落内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工作标准。“五个好”。(环境卫生好、违建控制好、道路维护好、绿化美化好、厕所卫生好)

5、清养殖小区周边废弃物4工作要求。清理养殖小区周边粪便和生产废料,有效解决养殖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作标准。彻底清理清理养殖小区周边粪便和生产废料,养殖小区周边无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6、净化工作要求。实现“五清”常态化、制度化,重点加强村庄出入口、主干街道、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维护和完善提高。

工作标准:道路路面清洁,无堆放建筑材料和垃圾;施工场地进行围栏,设置显著标识提醒;集贸市场秩序井然、整洁有序,达到净化标准。

7、绿化工作要求。以房边、村边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街道、庭院、隙地、水系绿化,因地制宜种植树木和花草。

工作标准:

(1)林木绿化率达到xxx%以上。

(2)居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xxx%。

(3)村内及环村周围的树木人均达到xxx株以上。

(4)进村路和村内路全部绿化。五是主街道全部绿化。

8、亮化工作要求:建设、xxx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

工作标准:

(1)村内主干路。

(2)村民集会场所、文化广场。

9、美化5工作要求。整治临街建筑立面,规范户外广告、公共标志,实施墙壁粉刷。

工作标准:

(1)建筑外立面。沿村庄主要街道两侧建筑要风格统一、色调协调,窗户整洁,门窗无破损。

(2)墙体粉刷。村庄主要街道围墙样式统一,整体色调要保持一致。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xx-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xx-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25年)》工作任务,切实提升全市行政执法队伍能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执法为民的行政执法队伍,实现“五个更高”目标要求。

二、工作目标

全面提升各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执法人员法律素养,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相关制度,提升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质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法治化营商化境。全面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不断提高社会民众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三、活动内容

(一)深入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1.加强学习培训。将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及行业法律法规作为行政执法培训内容,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培训机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行政处罚职能。各行政执法机关要于20xx年6月前完成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全员教育培训。

2.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的实施。坚持执法为民,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行政处罚职能。完善管辖、立案、听证、执行等行政处罚程序制度,规范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和使用,要坚持宽严相济,不得在未查明违法事实的情况下,“一刀切”实施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等行政处罚。要健全法律责任衔接机制,细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制度。

3.持续推进行政处罚体制机制改革。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与业务主管部门、其他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积极稳妥赋权乡镇街道实施行政处罚,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处罚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评议考核等配套制度;逐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复制推广“综合查一次”经验,防止执法扰民;健全行政处罚协助制度,明确协助的实施主体、时限要求、工作程序等内容。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

1.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各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至少组织两次专业法律知识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司法行政部门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开设更多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课程,确保每名新上岗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共法律知识更新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00分钟。

2.提升执法实践能力。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建立执法大练兵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丰富练兵方式,年内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执法大比武,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水平。结合实践探索建立实战练兵基地,开展模拟现场执法,突出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应急处置、案卷制作等模拟训练,培养一批行业执法能手。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召开分析通报会,通报优秀和不合格案卷,以案卷规范促执法规范。

3.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积极参与全省百名行政执法标兵选树活动,执法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等方式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理念的培育,提升执法为民意识。

(三)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工作高质发展

1.抓好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常态化上网运行。对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进行升级,及时规范录入案件,切实提高案件录入及时率,确保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事项案件全部纳入网上办理,实现执法过程全记录。

2.提升执法过程信息化支撑能力。逐步提高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利用率,推进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罚款。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和使用,提高无人机等新型执法装备的应用能力。

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应用。依托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平台系统,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资格认证、培训考试、证件发放等机制。切实改变传统“人盯人”的监督方式,强化执法信息数据汇聚治理,提高信息分析应用能力,提示发现行政执法薄弱环节,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四)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提升执法监督质效。

1.开展《行政处罚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对各级执法部门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习培训开展情况,执法委托实施情况,执法程序规范程度、罚缴分离执行情况等内容。

2.创新开展网上监督。依托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和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网上运行等系统,对行政执法信息公示情况、网上办案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3.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对投诉举报和发现问题较多的执法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必要时对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约谈。

四、有关要求

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活动是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尽快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活动开展情况将列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全省和全市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全面提升全市审计干部的综合能力,为“六个新xx”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立足“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和“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通过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重锤炼全市审计干部的政治担当能力、依法审计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规范履职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廉洁审计能力,全面提升审计干部“逢审能查、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干”的水平,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推动全市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政治根基,全面提升政治担当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夯实思想基础,凝聚奋进力量。

1、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坚持在市、县(区)委审计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报备等制度。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争创“模范机关党支部”,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党内制度,不断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形式,持续打造审计组临时党小组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和党员干部在审计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

2、提高理论水平。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集中整训”以及“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开展读书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活动,深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提高政治能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任何情况下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跳出审计看审计,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目标、运行机理与落实难点,钻研国家大政方针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和实践要求,做到立足经济监督、体现政治要求、维护政治安全。

(二)筑牢审计质量,全面提升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理念,培育打造更多优秀审计项目,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提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4、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审计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有效防控质量风险。进一步对审计业务流程、审计实施过程、审计档案文书等进行优化和规范,严格执行审计操作流程和标准,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5、提高质量控制能力。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审计方案编制、现场实施、报告编制等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审计组长、项目主审、审计人员和法规审理等质量分级控制责任,切实把好现场审计关、审计报告撰写关、审计查出问题处理关、项目复核审理审定关。拓宽审计视野,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提高问题查核、定性定责、审计建议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提高争先创优能力。修订完善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及标准,组织开展“全国、全省、全市优秀审计项目”争创活动和全市“优秀审计报告”评选活动。全市审计机关年内至少有2个审计项目争创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县区审计机关年内至少有1个审计项目争创为全市优秀审计项目。全市审计机关积极争创全国、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三)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树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审计思维方式,在审计理念、组织方式、技术方法上推陈出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审计管理体制机制。

7、提高研究型审计能力。以开展全市“研究型审计推进年”行动为重点,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将研究贯穿于审前准备、现场实施、成果运用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政策、研究审计对象、研究审计项目库、研究审计方法、研究查出的问题、研究审计建议的能力和水平,以研究型审计服务审计实践。

8、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强审”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必然选择,依托“金审三期”建设,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大数据审计能力。创新大数据审计方法和技术工具,坚持“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提高数据归集、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能力。

9、提高做好“后半篇文章”能力。严格落实《xx市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研究整改标准,形成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督导落实,持续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责任,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切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以高质量的整改成果持续放大审计监督成效。

(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规范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优化干部结构。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提升职称和学历。积极争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0、提高“逢审能查”能力。牢牢扭住审计人员基本业务能力不放松,大力提升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审计准则原理与财经法规等基础知识,不断丰富知识库,全面学习宏观经济运行各个领域的政策体系、专业知识与业务流程,做到融会贯通,一专多能。加强综合分析能力,坚持在审计中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切中要害,发现规律,揭示真相,总结提升。

1、提高“开口能讲”能力。更加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立足严谨准确、详实充分和通俗易懂,坚持用专业、简练的语言表达立场和观点,在审计过程中利用谈话技巧,发现账面后隐藏的真相。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和意见交换,搭建起传递市委、市政府调控决策意图的纽带与桥梁,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

2、提高“提笔能写”能力。“能写”所反映的是总结归纳、逻辑思考与分析研判能力。审计文章是审计过程的载体,也是披露审计信息、提出审计建议,促进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依据。要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写作水平,无论是撰写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还是审计信息、审计建议,都要努力做到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言之有物、内容详实,文笔精炼、言近旨远,促进深化审计成果、实现审计价值。

(五)强化实干担当,全面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优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适度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激励审计干部忠诚担当、履职尽责。

3、提高“遇事能干”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践行新使命、履行新职责,增强对审计事业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时时处处用责任说话、用责任干事、用责任担事,积极投身审计一线磨炼自己、提升本领,坚持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审计人的责任与担当,切实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4、提高敢于斗争能力。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工作中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面对困难、矛盾、阻力要无私无畏,敢于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不手软,顶住干扰和压力,切实做到问题查得出来、报得上来、处理得下去。

(六)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廉洁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严格教育管理监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审计工作氛围。

5、提高涵养作风能力。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锤炼“严细实深”的作风,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持续涵养新风正气,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

6、提高廉洁从审能力。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自觉以先进典型为引领,以反面典型为镜鉴,筑牢思想防线、守住纪律红线、追求道德高线,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杜绝随意抹问题、谋私利,始终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方案,逐步开展有关工作。各县区局工作方案要于4月底前上报市局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1月)。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取得实效。对阶段性工作成效作出评估,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三)总结提升阶段(12月)。全面总结“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行立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并专题报送行动开展情况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县区审计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形成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工作督导。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市局领导小组对“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强化对各县区审计局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推动落实、及时通报。

(三)注重统筹兼顾。把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与开展“研究型审计推进年”,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扎实推进。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1

为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据《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新交法〔20xx〕2号),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阶段目标:20xx年以“执法规范年”为主题,通过强化教育培训,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加强执法监督,增强执法队伍法治意识,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力。20xx年以“法治建设年”为主题,通过强化执法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完备的执法法治化体系,提升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20xx年以“执法服务水平提升年”为主题,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服务,力争实现执法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执法权威和公信力明显增强、执法队伍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政治素质

1.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在执法大队上,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党性教育基地和党群服务阵地,充分发挥党员教育的引导作用,加强“四史”学习教育,锤炼党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

2.组织开展讲政治、优作风、强服务专题教育工作。落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开展讲政治、优作风、强服务专题教育工作。以讲政治为统领,落实革命化要求,突出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环节,引导执法人员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优秀作风为关键,突出整治问题、肃清顽疾环节,通过自查自纠、专项巡查、分类处理等方式,全面整治执法不廉、办案不公、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实现执法队伍风清气正。

(二)提升专业素质

3.推进文化素质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执法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严把执法队伍入口关。根据机构编制特点、空编及退休人员数量,合理确定招录计划。报送招录计划需求时,原则上学历设置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二是树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的导向。结合执法工作特点,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录用比例,提高交通运输、法律、管理类专业的占比。

4.推进综合业务素质提升。一是开展执法人员轮训活动,制定执法人员轮训工作方案。按照《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培训计划》的`工作要求,以及编制下发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基础知识学习材料》、《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手册》等学习内容,统筹开展法律类、专业类知识培训,着力培养跨门类、跨专业综合执法人才,促进各业务门类深度融合,使执法人员逐步全面系统掌握公路路政、道路运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综合业务要求。二是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对未取得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一律不得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

5.推进法治素养提升。全面推行综合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安排集中专题法律学习一次。将宪法、执法常用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执法人员培训考试的重要内容。采取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庭旁听、录制法治学习微视频等形式,切实提升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开展工作、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6.推进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举办“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诵经典、讲故事、省自身、谈感悟、作点评等多种形式,引导执法人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精神,切实提升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三)提升执法技能

7.加强执法队伍岗位训练。组织开展执法“大比武”活动,制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工作方案,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素质和实战技能。一是强化体能训练。针对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设置体能达标标准,开展体能达标训练计划,各区执法大队依托现有条件,定期开展日常体能训练。倡导鼓励干部职工科学合理强化日常健身运动,促使干部职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切实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执法队伍战斗力。二是组织执法全过程现场训练,突出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应急处置等模拟训练,在现场训练中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案卷评查工作。依据案卷评查标准,通过现场查阅、评查等方式,查找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8.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局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决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整体大幅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达90%以上。

(四)提升服务质效

9.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一是搭建新媒体监督平台,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网络举报邮箱号,鼓励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二是广泛开展执法效能评议。坚持一案一评议,对行政相对人发放执法评议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不断约束和规范执法行为。三是加大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力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规范权力运行,根据权责清单,科学制定执法检查计划,做到交通执法领域全覆盖,确保履职到位、执法无缺项。

10.创新为民便民利民执法方式。一是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运输企业、站场,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与企业、群众互访交流,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加强法律宣传服务。结合“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对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安全知识的宣传讲解,展示执法队伍良好精神风貌,提升执法公信力。

(五)夯实基层基础

11.着力提升基层队伍领导班子素质能力。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确保职责明确、任务明晰。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廉政教育,持之以恒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绝大多数”,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做好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领导责任,勇于担当作为,抓好组织实施,及时部署安排工作,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跟踪督导,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实化工作措施、创新活动载体,将各项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保障力度。加强执法保障,将学习培训、装备配备、宣传教育等经费列入预算。各区执法大队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有关情况,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三)强化宣传示范。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工作成效,展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新作为、新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执法先进典型,挖掘、总结、推广基层鲜活经验,增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2

一、范围对象和目标任务

(一)范围对象。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

(二)目标任务。通过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等三个方面素质,提升学习力、策划力、创新力、落实力、凝聚力、亲和力等六个方面能力,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创建,进一步促进全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步骤和措施

“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2月)。召开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认识。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3月—11月)。以“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为抓手,重点开展七项活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落实力、公信力。

1、开展“对标提能”活动,在学习先进中提素质、提水平。分期分批组织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一把手”到对标单位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发展思路,增强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此项工作由区委办公室牵头落实)

2、开展“一线提能”活动,在多岗锻炼中提素质、提水平。一是选派干部轮流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增长才干,承担拆迁、安置、维稳、协调等工作。二是选派中青年干部到企业、园区担任项目秘书经受历练。通过感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团队精神和文化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接受磨炼。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万”活动,帮助基层做好强班子、定规划、育产业、办实事、促和谐等工作,在与群众接触中增进感情、积累经验。(此项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落实)

3、开展“学习提能”活动,在知识积累中提素质、提水平。一是办好专题讲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请区领导就我区重大决策部署、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服务、土地征收等方面问题授课,全年累计不少于20学时;请专家学者授课,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党政干部高端培训,全年累计不少于30学时。二是办好主体培训。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开展3—4期培训,重点抓好“三农”政策、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法、社会管理技能、城市经营相关知识等方面培训。三是办好“业务讲堂”。各单位要抓好学讲结合,开辟“业务讲堂”、“能手论坛”等,全年活动不少于12次,让中层干部、业务能手走上讲台,以讲促学,以学带干;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落实。四是落实自学制度。完善集中学习日制度,每个学习日确定一个学习主题;逐人制定学习计划,提倡“日看十页书、周写千字文、月读一本书”。五是开展“我为襄城转型发展出主意”活动。围绕我区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书面、网络、短信、热线电话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一方面集思广益,一方面在寻找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中锻炼干部。(此项工作由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牵头落实)

4、开展“争创提能”活动,在干事创业中提素质、提水平。在全区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党员、争做学习型干部”的“双创双争”活动。根据全区中心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在不同领域、行业中确定5—8个“优质项目”,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与全区发展大局融为一体,巩固干部群众想干事、争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此项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落实)

5、开展“制度提能”活动,在精细化管理中提素质、提水平。按照“利于提高效率、便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各单位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对每项工作科学地分解、设置,建立环环紧扣、有序衔接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每名干部的职责权限、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机制。(此项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落实)

6、开展“激励提能”活动,在考核奖惩中提素质、提水平。一是公开承诺压担子。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目标和单项工作要点,每名干部都要作出任职承诺、履职承诺,公开承诺内容记入个人实绩档案,年终对照检查。各村、社区党组织要全面推行“四公开、四服务”服务模式(公开服务者身份、服务承诺、服务政策、服务项目,提供窗口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和互助服务)。二是正向激励,用好“考核指挥棒”。运用即时记功奖励等方式,对年终考核排位靠前、进位幅度较大的单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记功、表彰,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优先提拔重用。三是反向激励,对实绩平庸的干部予以组织处理。对在年终实绩考核中处于末位的乡镇和区直部门,由区委组织部发函予以提醒;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对其领导班子实行诫勉谈话,视情况予以调整。(此项工作由区实绩办、区委组织部牵头落实)

7、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在群众公认中提素质、提水平。年终对各级各部门“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此项工作由区实绩办牵头落实)

(三)总结考评阶段(20xx年12月)

区委组织部、区实绩办负责制定“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考核办法,把活动考实考准,纳入乡(镇)街道、区直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区委根据考评结果,对活动开展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活动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

三、组织领导

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的组织、协调、考评等工作。区“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负责,抓好分包乡镇、分管战线的“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形成层层抓、层层有人负责的工作格局。各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都要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力度、有成效。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3

一、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教体系统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通过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教师的六种能力和六种意识。即: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求真务实意识。教体系统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要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

二、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大力开展培训活动

1、利用暑期办好六个培训班。一是校长、主任培训班,对各完全小学以上的校长主任进行新理论、新知识培训,探讨如何做好校长、主任,并撰写体会文章1篇以上。二是骨干教师培训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班主任培训班,旨在增强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提升班主任的管班水平,促使全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新教师培训,新招录的高中教师要全员参加。五是优秀教师培训,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全员参加。六是高中课改教师培训,高一年级的教师全员参加。请各校在六月一日前将符合条件的所有参训教师名单上报县局干部素质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利用暑假抓好师德教育培训。今年我们继续在暑期收假前集中培训3—5天进行师德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关理论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化素养、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基本技能。要通过教育培训,岗位自学,使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法律意识、政策水平、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都有新的提高。要求各校全年内部集中培训3次以上,每个干部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调研文章2篇以上。

(二)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

干部作风教育活动分思想动员、学习提高,征求意见、对照检查,整改提高、建章立制三个阶段进行。

1、思想动员、学习提高(4月下旬至6月30日)

各校分别召开班子会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对本单位的干部作风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和思想发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分别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和干部个人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把学习贯穿作风教育活动的始终。学习的重点是:《党章》、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等重要讲话和论述。

2、征求意见、对照检查(7月1日至9月31日)

主要对照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进取精神不足。有的不学习不思考,缺乏工作激情,满足现状,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干工作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有的见利就上,遇到矛盾就让,甚至推诿扯皮,拖拉疲塌。三是大局观念淡薄。有的私心严重,自以为是,重小团体利益;有的缺乏共荣共耻意识,甚至惹事生非。四是自律意识淡化。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用公款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等。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及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思想根源,找准问题症结,明确努力方向,做到边查边改。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广泛征求意见。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实际走访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搜集整理后,报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认真开展自查。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查找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问题,敢于面对问题、不怕揭丑。三是开好对照检查会。要根据征求的意见、查找的问题,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会上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对照检查会后,各校将对照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县局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整改提高,建章立制(10月1日至11月30日)

对作风教育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归类,并结合实际,制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形成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集中进行整改,着力解决好影响本单位团结稳定和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向干部群众公布整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结束后,县局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校改进干部作风、推进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进行重点补课。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这次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范围广、任务重,各学校必须按照县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要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干部素质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组织开展好这次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县教体事业健康发展。

2、要落实领导责任。县局成立了教体系统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任责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4名同志负责具体办公。各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按照县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在活动中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本单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干部的思想特点,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并将本单位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方案于5月10日前报县局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强化督查指导。各校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安排,协调服务的作用,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对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行动迟缓、流于形式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向县局活动领导小组写出书面检讨,并限期整改到位。

4、灵活活动载体。各校在活动中要灵活方法,创新载体,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素质竞赛”、“读书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5、加强制度建设。各校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活动效果,达到干部长期受教育的目的。

6、搞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监督和导向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工作。要开辟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学习专栏,并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及时县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新闻媒体上报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活动健康深入开展。

上一篇:减排发电项目部成立“青年突击队”下一篇:马年元宵节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