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心得体会

2024-09-12

建筑专业心得体会(精选8篇)

建筑专业心得体会 篇1

1)资料员:我主要负责报审资料。做一份完整的材料、资料的整个程序,首先需要的是厂家的完整资料,包括厂家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生产许可证、检测体系合格证、管理体系证书、免检证书、检验报告等等。一般厂家资料越齐全,对我们报审越有益。然后在专业表格里面对材料进行编号,把规格、型号、厂家地址等在表格上面清楚的写出来,把完整的厂家资料作为附件附于表格的后面。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报建筑师、甲方、监理。然后对资料进行扫描,制成PDF的形式用邮件发出去,之后把资料归纳进行存档。建筑师审批通过之后,现场上就可以进行使用,如果没有批复,材料需要进行跟进,一直到通过为止。同时作为一个资料员,要熟悉每个档案盒子里面的有那种资料,要能拿放自如。因此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翻阅各个档案盒子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归类,基本上在实习的后期已经能够做到报审一个完整资料,也能够伸手就能找到需要的存档材料。

2)办公室文秘:主要是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常务工作,虽然事情比较琐碎,但其实各个方面要求都要细心到位,工作也非常的重要。比如电脑方面的知识,排版、电子表、打字速度等等;每个月的办公室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办公库存台帐,月底进行的一次盘底;参加项目召开各种会议,并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记录,编制会议纪并要存档备案等。

3)预算员:做预算,图纸非常关键。要想做好预算,看懂图纸是第一步。然后是跑施工现场,看实际施工的现场,现场和图纸结合起来才算的准。在合约部做预算,首先我是从建筑面积算起,算面积主要结合合同及规范进行预算,然后对项目施工现场上要用的砼量提供预算量,及时对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和签证单进行工程量基础数据统计和核算,按规定算完的时间内报送出去,对合约部的收发文建立电子台帐,并进一步建好索赔、工期台帐等工作。做预算让我体会到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电子表里面算时,首先表格要设的好,可以从中省出很多时间、精力。因此我想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学习电脑在预算中的运用,同时多向老师傅请教,争取做出几个精品预算工作。

建筑专业心得体会 篇2

建筑电气课程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层次都是一门传统课程, 许多工科学院都有此门课程的开设。作为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而言, 从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组成看, 主要包括5A系统, 分别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安全防范系统SA、消防系统FA、网络通信系统CA。从上述组成中可以看出, 建筑电气的内容与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系统共同为智能建筑服务, 虽然内容不同, 但相互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作为安全防范系, 不仅有安全防范技术专业, 还有消防工程技术专业, 这两个专业的内容多以弱电信息为主, 所以以强电为主的建筑电气的课程从未开设过。从前期的两个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在安防技术的实训环节中对强电部分的安全用电概念模糊, 不能正确使用强电, 同时在消防技术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消防泵等控制电路的难以理解的问题。由以上两个专业的多年教学中得出, 在学习弱电系统的过程中, 必须有强电的部分低压知识, 以此为源, 安防系经过调研和多次论证, 最终决定在为安防技术和消防技术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开设一门平台课程, 即建筑电气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难点和解决思路

1. 课程内容的选择

建筑电气内容涉及很广, 必须在内容上有针对性。为此针对安防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照明和配电系统的缺乏, 消防技术专业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控制电路, 课程内容确定了低压系统中安全用电常识、如何安全用电、常用照明系统的原理和安装调试、低压配电系统的原理和安装调试、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简单介绍等几个模块。以此为依据, 参照很多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网站, 编写了教学理论和实训大纲, 制定了教学计划。

2. 师资组合

虽然现有两个专业的教师多是自动化、通信等工科类专业出身, 但作为新开的一门课程, 而且以强电为主, 现有的3名授课教师还需要一个适应和转变过程。围绕课程内容, 广泛收集教学参考书和参考其他院校精品课程的经验, 3名教师组成了教学小组, 根据各自的经验献计献策联合细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

3. 实训环节设计

从课程最初的设定目标看,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能安全用电和正确用强电, 所以即使是首次授课, 实训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为专业服务的思想, 实训环节主要涉及安全用电、低压照明、二次低压配电、电动机控制、PLC控制等几个环节。初定实训方向后, 在细化实训项目的过程中, 多次走访了附近几个高职院校同类课程实训室, 参考了教学仪器设备开发的成品实训台, 列出了每个实训项目涉及的设备、仪器、工具等。为此在学院申报了建筑电气实训室, 经过半年的设计、交流、论证、招投标流程, 该实训室最终招标完成, 定于2009年初开始建设。实训室尚未建成, 但是实训教学还是要开展, 为此专门申请经费, 针对实训项目购买了必备的设备, 以开放式实训而不是实训台的方式初步展开实训, 充分利用安防和消防实训场所的现有空间, 初步完成了照明、配电、控制三个环节的若干实训项目。并且经过实训, 对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技术细节得以深入理解, 更好地修正了实训室建设方案。

三、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现有很多课程的教学, 虽然第1堂课常常讲课程历史、涉及内容等介绍, 但是学生常常不明确为什么学本门课程?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从教师自身而言, 如果自身学一件事情前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将会应用到何处, 常常学习动力不足, 导致前几次课之后学习积极性逐步下降。动机是人所固有的心理状态, 而动机形成则是对人类的行动和行为之运动原因的探求, 是一个过程, 它对人类的行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寻求激发动机形成的可能性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 所以一旦学生明确了本课程为安防和消防服务, 设置的理由、讲授的大致内容等, 可以让学生从合情合理的事态发展下得知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从而明确目的, 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期初的目的明确了, 还要在每次课程中反复让学生问自己为什么学每堂课的内容, 在不断的“扪心自问”中提醒自己的学习目标, 不断激励自己。

2. 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及应用

在课堂上本人多次强调学习方法、而不仅仅以学习某个知识点为重点。为此专门留了一次作业, 让学生从网上搜索好的学习方法, 并在课堂上交流, 集大家之力, 共大家所享, 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另外介绍给学生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精品课程的网站和一些专业期刊和电工等使用手册。

3. 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常说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其过程多数是先讲理论, 然后做适当的实训强化。本人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高职的教学理念中强调“做中学, 学中做”,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多次尝试“实践体验——简单理论——理论和实践总结——实践强化”不断循环的路径。

如讲单相触电, 本人有一节课就讲“如何安全单相触电”,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课堂的开始本人简单问问学生有谁触过电?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触过电?让学生回忆触电的感觉并激发听课的兴趣。接着说触电是危险的, 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触电是安全的。同时自身站在木制讲台上后, 未接触任何金属接地体, 先用试电笔验证了火线, 然后直接触摸220V交流相线。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惊奇, 不知是何原因, 只有少数学生观察到我站的位置。顺着同学的观察, 我引出了绝缘、电压、电位等概念, 展示了试电笔的正确使用, 在介绍了其他注意事项后, 引导学生亲自安全触电, 增加了对电的感性认识, 调整了有些人怕电的心态, 让学生在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中牢牢掌握了如何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4.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本门课首次开设, 设定为考查课, 也就是可以不出试卷, 以其他考核的方式进行鉴定。这某种程度上是好事, 因为现在的卷面考试, 常常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忽视了真实技能和知识结合的考核。多种考核方式也可以给勤奋学习的学生以选择, 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思路去思考, 强调了个性的发展;另外给那些学习积极性平平的学生以鞭策, 从另一个角度迫使学生独立思考。为此, 考核的总体思路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的方式。

本人设计了三种题型, 一是提前学习型, 如给出消防技术课程中将会用到的几张电气控制原理图, 让学生理解其中设备的图形符号、设备名称、性能特点和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等。目的是让学生能提前把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将要学习的专业课中。二是查询型,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抄”一篇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安全用电、低压照明、低压配电、电气控制等方面的文章, 掌握其文章大意, 重点说出3个以上有较深刻认识的内容。这里强调全文“抄”, 而不是写, 是因为如果现在强调一定要写, 常常事与愿违, 导致学生大面积抄袭, 败坏了学风。“抄”的目的有四:可以熟悉查找文章的来源;可以多读相关知识的文章, 拓展视野, 学会选择需要的知识;可以熟悉规范的文章格式, 为毕业论文的书写奠定基础, 可以根据兴趣消化文章中的若干点, 培养兴趣。三是市场调查型, 如询问至少3种以上相关电气设备的价格, 并熟悉其外形、用途和性能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市场调查, 体验电气设备在哪里销售、学习准确表达需要设备的名称、尝试单个购买与批发的价格差异等, 对于不理解的设备特性再回校查询。如此通过立体的空间影像加深学生对设备的认识, 同时也体会教师设计一个实训项目并购买相应设备的辛苦, 为今后的实训中爱护设备增加潜在的感情分。为了验证市场调查的真实性, 还要求学生调查后留下销售员的电话或名片, 便于抽查验证。上述三种方式不仅仅应用于期末考核, 在学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适用, 从而摆脱了传统考核时间和方式的单一性。

四、结束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 教学思路初步得到了证实, 较之传统的教学效果要好。初步改善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 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为主的形式。学生虽然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精确性掌握上还有欠缺, 但是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兴趣、掌握了方法、具有初步的建筑电气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是今后继续学习本门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摘要:建筑电气基础在安防和消防专业中是一门非核心课程, 但是对于专业中强电部分的知识技能提升非常重要。文中从安防和消防两个专业出发, 探讨了课程建设的难点和解决思路, 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对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对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和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防,消防,课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动机形成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5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9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2

[4]张言荣等编.智能建筑安全防范自动化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4

建筑学专业色彩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15-02

建筑教育美术基础课的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是建筑形态的另一重要表现特征,它作为感知要素很容易被人感觉。有分析认为,人在空间中首先感觉到的是色彩,其次才意识到形。因此,在建筑美术色彩课的教学中,就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建筑美术色彩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色彩构成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色彩构成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色彩认知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服饰搭配,家居装饰中去观察和联想,如:色彩在服饰的运用上,常由于性别、年龄、身份不同,身材、肤色、性格差异以及环境与气候的因素而存在着区别。一般的习惯性应用原则是男性一般喜欢冷色系,而女性多喜欢暖色系,女装配色比男装配色的范围要广,同时色泽艳丽是女性的普遍追求。不同的年龄结构在择色上也有区别,如:纯色活泼、跳跃感强的色调适合儿童视觉心理;而中、老年则普遍喜欢素雅平和的色调。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身材和肤色。较胖的人适合穿冷色或深色调的服饰。较瘦的人宜穿暖色系或浅色的服饰。皮肤白的人穿粉色色彩特别好看,皮肤棕黑色的人适宜对比强烈、纯度高的色彩。考虑环境与气候因素,如:外出、工作、郊游,穿着需轻松,用色宜朴素;而喜庆宴会,则以华丽色彩的服饰为宜等等。还有家居的装饰色彩的运用,如:书房的设计采用深色调的家具、地板和装饰窗帘,书香扑鼻,木色盎然,显示出浓郁庄重、简约典雅的风格。又如:儿童用房的设计,蓝色的主色调,简洁明快,象征着青春的活力,显示出儿童居室独特的个性,同时宁静悦目的蓝白色调不仅创造了空间的气氛,而且开展或充实了空间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分析

刚进学校的部分学生,学习色彩课时只知道多练,往往忽视了对理论的学习(色彩知识、色彩心理、色彩调配),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在色彩教学中展示生活当中采用色彩构成形式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和意义,欣赏范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分析画面中色彩变化的规律,总结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在色彩教学中运用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多看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如: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整幅画笔法精密,色彩强烈,景致开阔,内容丰富。特别是此图在青山绿水中体现光的方面有独到之处,画家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而在统一的青绿色调中透出的一些赭(zhe)石色,互相对比,更加强了一种迷人的阳光扑面之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朝气。西方印象派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绘画作品,他们把色彩和光线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捕捉物体表面在自然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表现物体受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在固定时间内给人的视觉感受。还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女神形象及背景的色彩是明显的暖色调,而战斗的人群却隐在浓重偏冷的色调中,还有自由女神与无畏战士形成的明暗对比,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形成的主次对比,也都使作品的形象更为鲜明,气氛得到强化。让学生从观察作品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并悟出其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小色稿训练是观察和表现自然界中色彩的整体关系最有效的途径。画小色稿时间很短,可以很快地捕捉学生的第一色彩感觉,快速准确地勾勒出画面,让学生学会整体的观察,学会画出大色彩关系,注意局部的刻画与概括地整体表现;画小色稿有利于捕捉转瞬即逝的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学生学习色彩绘画必经的基础阶段,它是快速掌握色彩绘画的一条捷径。学生在写生和创作前,先要有目的地准备练习画些小色稿,来进行色调、空间、构成和造型等方面的练习,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一认知规律去练习,注重色彩训练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经过几次试画后便会从总体上增强对物象整体色彩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驾驭画面的关系,如:范画的选择,画面物象不要过多,画面的关系也不要太复杂。若画面上有几个(或几种)静物,要做到突出画面主体;若有几种物品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就要在视觉上分清主要与次要。画小色稿纸张不宜过大,画幅也不要大,大了就会占去较多时间,一般以画一个半小时为宜。比如:主要的应放在前,次要的应放在后;主要的画面物象要大,次要的画面物象要小;画面物象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明有暗。物与物之间的安排要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疏密相间;物与物之间互相呼应,不要互不搭界。要画得明确、整体,不能面面俱到,注意颜色协调,做到简约、概括、准确(形体准、色彩关系准)。总之,画面结构既要集中统一协调和谐,又要变化多样。

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建筑设计快题里,快题图整幅图画面的色调统一是关键。作图时不论是局部上色还是整体上色,心中始终要有全局意识。在上色环节,用色不宜过多,而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呼应,用色过多时,图面易“花”、“碎”、“乱”和“脏”。在大面上不要选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而应用调和色或灰色系,即使是红和绿,也不要用大红或翠绿,在小色块上可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增加对比,如:配景人的衣服或旗子等小色块部分,可用灰色系。在图面的整体冷暖色调上要有主次,要么以暖调为主,辅之以冷调用以对比,要么以冷调为主,辅之以暖调用以对比。在透视图的进深层次上,一般近处偏暖,远处偏冷,如:通常在表现远山时多用冷灰或青色系列。在建筑的一个面上,用色方面一般上部偏深,下部偏浅,中部靠下部位偏浅以及左右两侧偏重,中部靠右部位偏浅等处理,可看做是抽象的仿退晕效果。在墙面、玻璃窗、地面以及前景树等部位的上色可运用复色原理进行,即一个面上用同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绘制,先浅色后深色,且浅色面积需大于深色面积,另外注意深浅两色的差距不要太大,接近一些为妥。

五、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建筑教育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中真正的审美体验者,我们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消除其依赖教师的心理,“授之以渔”。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只有贴近学生和教学实际,与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尊重,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与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课。因此,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对象。例如:借助实地参观和资料阅读等形式逐步认识和理解美术色彩,尤其是那些优秀绘画作品,了解它们的目的、意义,思想境界、艺术理念、构思意图,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从而真切地为它们的魅力和价值所折服、所感动,激发起学习建筑、创作建筑的热情和渴望;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兴趣。通过参与具体的设计活动(包括课内、外多种设计实践形式),获得对建筑设计的生动体验和鲜活感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艺术审美思维,又能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

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只有加强美术审美方面的训练,上好美术欣赏课,了解美术史和一些画家及作品;多进行审美方面的活动,如:参观画展;加强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和服饰等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色彩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感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七、结语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表现技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颀,陈静,梁雪.浅析旧建筑外部形态重构[J].新建筑,2006,(1).

[2]卢辅圣.美术欣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3]周若兰,陈霆.中国美术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左芸]

2012年建筑专业心得 篇4

建筑工程专业学习心得

建筑节能工作是百年大计工程。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建筑节能问题,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存在着建筑节能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政策激励和监管力度以及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为适应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我国应提高节能意识,采用激励政策,加强行政监管,严格法律责任,并要深入研究、完善节能立法,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发展新途径。

一、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建筑节能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79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能源座谈会。1980年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能源是经济的首要问题”。1982年中央再次确定把能源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能源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建筑节能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此相应,建设部在广泛调查研究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于1986年制订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这只是一个局部性的标准,却是一个重要的开端,预示着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将更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

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建筑大国,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建筑物的市场需求数量日益旺盛。截至2009年11月,我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平方米,每年以16~20亿时新增建筑面积趋势,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200多亿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迅速增加及采暖、空调、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采暖空调系统能源效率低下,与气候接近西欧式或北美国家相比,中国住宅单位采暖面积要多消耗2-3倍以上的能源,且舒适性较差。其中外墙、屋顶单位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3-5倍,窗户单位能耗为2-3倍。2001年对我国部分省市住宅建筑能耗的调查数据显示,北方采暖地区的住宅建筑单位能耗明显偏高。欧洲国家的住宅年实际采暖能耗已经普遍降低到6U时以下,领先的“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则达3IJ耐以下,而我国住宅的平均采暖能耗超过16U时,即使按 1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照节能50%标准新建的住宅采暖能耗也是8.75IJ时的水平。目前中国建筑能耗中有50%左右是供热和空调设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的能源主要以锅炉为主,供热输配管网保温隔热性能差,整个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仅为35%-55%,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

为此,近年来我国针对建筑节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技术标准和政策先等,如:《节约能源法》、《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对我国建筑节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地方还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地方规章以及政策等。不仅如此,2006年国务院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将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节能的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得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建筑节能紧跟着工业界能位居重点节能领域的第二名,可见,建筑节能在国家整个节能战略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我国建筑节能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各级政府及主管部们在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建筑节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节能仍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市场发育迟缓。目前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进展困难,缺乏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市场秩序混乱,致使节能建筑无法遵循正常的竞争准则进行交易,节能建筑在市场中往往受到传统建筑的排挤,难以占据市场份额;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人才市场尚未建立,无法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后备力量。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节能增量成本、节能效果变化较大,节能收益时间长,难于进行成本和收益估算,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市场引导和积极激励政策,导致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节能指标的变化不敏感。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2、新建建筑节能政策执行力度小。建筑节能工作涉及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时间审查、开工许可、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许可核准等多个监管环节,大多数地区比较重视施工图节能时间审查环节,而对其他环节比较忽视。由于相对建筑法规颁布和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我国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节能设计市场环节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都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建筑节能建设没有形成体系、建筑节能时间和施工人员的建设水平较低、政府对节能设计实际执行的监管手段仍然还没跟上,时间合格率的升高并没有带来实际建筑节能效果的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节能50%的合格率还很低。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由于既有建筑市场保有量大(城乡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节能改造涉及供热体制改革、改造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故而难度大,绝大多数依然是非节能建筑,仍在浪费着大量的能源。据调查显示,居民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持愿意态度的比例为58%,愿意进行既有建筑建筑节能改造,接近74%的居民只愿意承担10%以下的改造成本。由于我国建筑产权大部分属于居民,绝大部分居民只愿意承担 10%以下改造成本,可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是很难推动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业主对节能改造成本的承受力较高,对推行公共建筑改造配合意愿较强,能够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突破口。

4、节能技术利用率低。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实施节能战略以来,我国在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技术、中水系统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和供热制冷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多数仅仅是作为学术论文使用,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率极低,研究开发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配套,不能完全解决耐久性、防火、外贴墙砖、修补维护等技术细节问题,导致业主在节能技术选择上有顾虑。

5、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有缺陷。建筑节能标准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量化指标,现阶段还存在不配套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建筑节能因涉及各专业学科和建筑物 3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建设及使用等多个环节,建筑节能标准尚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二是建筑节能标准应用缺乏技术支撑,如导则、指南、图集等到;三是标准编制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薄弱,影响了标准的编制进度和质量,同时标准实施缺乏相关产品支持;四是建筑节能过程控制和最终的认定与评价标准缺乏。

三、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1、设计是关键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设计是关键。这就要求设计师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相关技术发展,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地貌、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为实现建筑节能走好坚实的第一步。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回水中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且做到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一个成功的节能建筑是一个能够与生物圈中的自然系统紧密结合,并且对这这些系统有极少破坏性而最大限度积极影响的设计。如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好,流出或流入室内的热量的就少,采暖空调设备消耗的能量也就少。反之,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流出或流人室内的热量的就多,采暖空调设备消耗的能量也就多。为了从根源上降低能耗,打造节能建筑是设计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2、全民参与是根本建筑节能不是单靠少数人或者少数群体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全民运动,是需要所有个体一起参与才能完成的。人生命的几十年中,有80%的时间呆在室内,人类居住地实质是室内空间。人们创造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健康,要使建筑的内部能够支持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人类不能脱离全球系统,而是应该通过生态学的规律被整合到这个系统中来,形成人类、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结合。在2007年国家提出了建设资 4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节能之路才能更加开阔。

3、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对老的住宅可调整、完善和改造的,也应采取相 应措施逐步进行改造。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4、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1)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2)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3)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外围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4)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 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5)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5、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在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建设,对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没有资金只是纸上谈兵。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6、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的保温效果;在夏季又可以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7、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国家两部两委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发文实施,对建筑节能的外墙保温及外门窗保温等已提出要求,要广泛宣传“设计标准”,落实监督实施“设计标准”,把建筑节能当作一项战略决策的大事来抓。

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涉及了建筑技 6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仿生技术、废物再利用技术等,也涉及设计、施工、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部门,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心得 篇5

在这三天里,我们去了施工现场,去参观了龙湖地产的大手笔之作江与城,去楼盘认识了房屋内的水暖管道的布设。学习建筑已经一年了,以前学习房屋建筑学的时候也只是通过老师的幻灯片去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的环节,而这次实习提供了我们一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

记得第一天到施工现场认识实习的时候,看着正在修建的图书馆,有同学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怎样区别剪力墙与普通砖墙”。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显得有一点吃惊,后来就仔细的给我们讲了墙体的区分,并且一一给我们指出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排水井这一个名词。当然也第一次目睹了工地上民工的生活环境,很难置信他们在那样寒冷的夜里,那样潮湿的环境中能酣然入睡。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有时在实习的途中会与老师交流一些问题,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离一位建筑人应有的基础相差实在太大了,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新奇的知识,让我看到更多的是自身应掌握的一些常识。

经过这三次的实习,自己也学会从更多的方面去看待一座建筑,随时随地去观察周边的建筑。时下很少能看到中国风格的建筑了,建筑师向西方学习几乎成了时尚,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轮番演绎“KpF”风格欧陆风。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国的传统建筑脱离了现代时尚,但是传承传统并不是全盘的否定西方。相反要从中汲取有用,有益的养分哺育自己的建筑,创造出即现代又中国的建筑,采用中西融合,兼收并蓄的方法。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到很多国家。而现在很多自诩为拥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只是简单且粗糙的生搬硬套中国古建筑的建筑语汇产生了一大批粗制滥造,不伦不类的仿古 “旅游一条街”类似的建筑,真不知道这是对中国古建筑的传承还是亵渎。

在每一天实习后,自己都会上网去查阅一些资料,巩固当天所学到的知识。当第一次听说通风井、管道井的时候,只觉得为什么建房子需要打那么多的井,而当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有点难以置信不过也理所应当。总是在理论的黑暗的盒子里去想象抽象的东西就犹如盲人摸象,难免会片面、主观。实习不仅仅是那三天,而是以后的每时每刻,在生活中用心去观察路过的建筑工地,四周的建筑物,在头脑中与所学的理论相结合。

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的理想。从小时候起,就梦想着当一名工程师,盖大家喜欢的房子,所以也就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有时候总是很焦急,老是觉得没有学到太多的专业知识,也时常向老师咨询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透彻的去解剖一个建筑。可在这次实习中班里面有的同学也能够清楚的指出一些建筑结构,而自己几乎完全处于无知状态,这也就是差距,实现梦想的前提是实践,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自如。

建筑专业心得体会 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能抓住工程管理的中心环节项目成本控制,并能够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针对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1.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

1.1现行项目管理标准

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是指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项目的管理标准。目前,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主要有4个:

(1)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目的是总结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制定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指南。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提高和完善,PMI先后4次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4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简称PMBOK2004。

(2)199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PMBOK为框架提出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ISO10006)。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成为ISO9000族中重要的支持性技术指南。作为ISO9004-1的补充,该指南规定了在项目管理中对项目执行起重要作用,并对于达到质量标准具有影响的质量体系要素、概念和惯例。该指南具有广泛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多种类型的项目。但其内容仅涉及项目质量管理部分。

(3)由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开发的受控环境中的项目管理(project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PRINCE2)。

(4)由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PMA)编制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淮ICB3.0(IPMA competence baseline)。它是欧洲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其目的是拓展和提高

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个人素质,开展继续教育,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最终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1.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1.3 受控环境中的项目管理(PRINCE2)

1.4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淮ICB3.0

2.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hinese-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PMBOK),是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 PMRC)1993年提出并组织研发的,目的在于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建设和项目管理专业化发展,推进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国项目管理水平尽早与国际接轨。C-PMBOK于2001年5月正式推出。

3.2C-PMBOK的核心要素

C-PMBOK将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分为88个模块。

在“5实施阶段”包括:采购规划、招标采购的实施、合同管理基础、合同履行和收尾、实施计划、安全计划、项目进展报告、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范围变更控制、生产要素管理、现场管理与环境保护14个模块。

在“6收尾阶段”模块包括:范围确认、质量验收、费用决算与审计、项目资料与验收、项目交接与清算、项目审计、项目后评价等7个模块。

在“7公用知识”包括: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项目经理、目标管理与业务过程、绩效评价与人员激励、团队建设、冲突管理、风险管理规划、信息管理、项目监理、法律法规等24个模块。

在“8方法与工具”包括:方案比较法、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分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融资、责任矩阵、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质量技术文件、并行工程、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等21个模块。

4.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06-21联合发布,2006-12-01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包括总则、术语、项目范围管理、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合同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项目环境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收尾管理18个部分的内容。

6.建设项目现行的管理模式

从管理角度看,工程承包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属于项目管理范畴。对业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等)要建设一个工程项目,也就是要向建筑商“采购”这一工程。在工程承包市场,根据不同情况有多种项目采购方式,如平行承发包模式(业主把一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分别发包给多个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单位之间都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施工总承包模式(业主把一个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自己承建或者再将任务分包给其他单位);DB模式;CM模式;BOT模式等。

项目采购方式既是组织项目建设的基本模式,从管理角度而言,也可称为项目管理模式,对承包商就是工程承包方式。不同的项目采购方式对应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

6.1设计—招标—建造方式

设计—招标—建造方式(Design—Bidding—Build,简称DBB模式)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形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也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项目管理模式。

6.2 设计—建造方式(DB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设计—建造方式(Design—Build)。该方式是对设计一招标一建造方式的一种改革,目的在于解决设计—招标—建造方式周期

较长、费用较大的问题。

6.3设计—采购—施工方式(EPC模式)

1999年FIDIC《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中的EPC/交钥匙合同(美国称之为交钥匙合同—Turnkey Contract;欧洲称之为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可看做设计—建造方式的一种特定类型。EPC是为满足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全面服务(一揽子服务)的需要而产生,通常由一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或承包商联合体承担对大型和复杂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直至交付使用等全部工作(即“交钥匙”承包模式)。其适用范围: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交叉、协调关系密切的项目;采购工作量大、周期长的项目;承包商拥有专利、专有技术或丰富经验的项目;业主缺乏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的项目。

2003年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可以说是对该模式在国家层面的一个肯定。

6.4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

CM模式也有称做专业建设管理方式(PCM)。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方式强调工程项目建设分阶段按顺序进行,使设计与施工相分离,延长了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同时也使。施工承包商不能迅速进入工程项目建设,尤其是不能在项目早期阶段参与意见而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问题在一般简单工程项目中反映还不太强烈,但随着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内容日益复杂,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日趋明显。为了避免设计—招标—建造方式的这些不足之处,便产生了建设工程管理模式。

6.5 BOT模式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英文缩写,意思为“建设—经营—转让”,是一种主要适用于私营部门(多为国际财团资本)承包商对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建设的承包方式(即带资承包)。其基本涵义是,政府部门就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项目公司(由私人资本组成)签订特许权协议,授权项目公司负责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可在该基础设施建成后,通过经营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抵偿该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成本,并获取合理的利润。政府部门

则拥有该基础设施的规划权、监督权和调控权。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再无偿将该设施转让给政府部门。

6.6项目管理承包(PMC)

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选择工程EPC承包,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其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

建筑专业心得体会 篇7

建筑专业是萧山四职的老牌专业,创办于1983年。该专业拥有浙江省示范专业、浙江省建筑实训基地、浙江省建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等称号,学生在中职生技能比赛中荣获过建筑测量国赛银牌、建筑CAD国赛银牌,在省赛中获奖就更多了。值得骄傲的是,2015年全省高职建筑专业共招收本科生40人,该校上线并录取12人,名列全省同类学校第一。

报考建筑专业,成就你的未来人生。2016年,建筑专业全省总共报考学生1637人,录取人数1426人,招收本科人数130人,萧山四职上线人数40人,继续领跑全省,再次彰显了萧山四职建筑专业强大的教学实力。

30年来,学校为全区乃至全省建筑行业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通俗地说,做起了“建筑老板”。如果你想进入建筑业界,萧山四职的建筑专业是你明智的选择。

2016年学校招收建筑施工与项目管理“五年一贯制”学生45名,建筑工程类学生135名。

一、建筑专业基地建设情况

1. 建筑专业的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队伍优秀:现有专业教师14人,技师4人,高级教师3人,区级及以上名优教师4人,参编国家教材4人。建筑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2015年获得杭州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集体。

建筑专业作为学校重点打造专业,目前有10个班级542名学生。

2. 建筑专业的设施设备

建筑专业实训场地面积1560平方米,设施设备总资产达700万元。主要有四个方向一个中心:即:建筑施工方向(有建筑测量室、钢筋绑扎场、砖墙砌筑场、电学实验室、安装电工室、施工损投标六合一软件室、施工管理仿真室);材料检测方向(有材料力学试验室、材料理化成分检测室、钢筋砼水泥试验室);设计绘图方向(有构造识图与CAD室、手工绘图室、绘图设计室);算量造价方向(有建筑算量软件室);建筑竞赛中心(有楼宇智能化实训室、给排水仿真室等),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保证。

二、建筑专业课程设置及先进数字化基地创设

目前,建筑专业设有3+2班级两个,与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有“五年一贯制”班级一个,与杭州同济科技学院合作。

建筑专业分为:建筑施工和工程预算两个专业。教学质量高:建筑制图会考连续7年获杭州市第一,工程算量、工程测量及建筑CAD竞赛连续3年获省市大奖。学生技能精:学校实施测量放线中级工第一证书和施工员、安全员、制图员、造价员等选修第二本证书。

浙江省建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的创设在省内领先。学校勇于开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内涵。教学资源数据库既是课程建设的产物,又对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院校建设和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专业教学资源,如何共享这些相对零散的教学资源,规范专业建设标准,提高办学的开放性,这在业内引发了思考,进而促进了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平台可以全面提高该课程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优化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条件,对追求两个最大化即教师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学生追求学习收益的最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筑专业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来指导改革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克服了教材形式的单一性,提高了实用性,满足了现代学习者个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率先创建了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专业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更新理念,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

建筑专业团队氛围比较好,为专业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平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有利于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使教学活动实现了从信息的单向(教师对学生)传递向双向(师生之间)乃至更广的范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传递的转变,实现了交互教学及人机结合、师生结合、课内外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建筑专业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去向

建筑专业生源比较好,学生升学就读本科的对应学校是宁波大学,还有浙江建筑技术学院等。学生可就业的单位也比较多,可以从事建筑工地的施工或者楼宇智能设计、工程预算等工作。

校企合作渠道广泛,学校与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红剑集团、萧宏集团、恒达集团、正强公司、百合花集团、萧然进出口公司、万向纳德物业、浙江华成集团、浙江申盛建筑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筑专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优秀员工,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升学、就业道路宽广,学生毕业后可顶岗就业、自主创业、参加高职考试、3+2直升高校等。近三年,高考上线率分别为95%、99%、91%,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中职建筑专业改革设想 篇8

关键词:中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在不同形式下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而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与中职教育目标及社会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职教学生有出路,才能使职教事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实践出发,笔者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学生毕业干什么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现在不能说某个厂家要学生,我们就立刻给学生。一是我们一时培养不出来。二是学生临时去了也不能让厂家满意,反而影响学校名誉。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进行企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有利于专业对口。调查方面要涉及厂家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基本的建筑施工操作,还是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分类,调查结果有了,我们针对情况对专业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班和厂家定向班。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我们就可以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测量操作、建筑识图、安全施工等。对于要求高的厂家,我们可以和厂家签订长期合同,定期定向对学生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程改革

1.找准对象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在专家讲座中提到:“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的教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对象,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学校有所发展。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安排,把握专业走向。对于专业课程,不要总是守着旧思想一条道走到黑。应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参照企业的需求,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专业课程的安排。一个好的专业一定要有一个龙头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整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比如,现在就可以以建筑测量、建筑装饰等为主专业,建立专业建筑实验室,联系相关实习地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龙头专业为中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得以独立完成。最后模仿大学毕业答辩,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4.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联手企业,形成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知识面较宽的技能型人才。其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强,搞好实习实训教学是关键。这方面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单靠学院是很难满足的,必须借助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零距离就业”,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前期在校内学习与实习,后期到建筑施工现场顶岗实习,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陈列各种规范章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在钢筋下料实训中,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等。

总之,要真正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走综合路线,这样才能使中职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天地,使中职学生出人头地,不再受社会的误解,使中职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国庆,《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中等职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讲稿(第一部分)》,2007.7

2.刘兰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03.5

3.邹智云,《校企合作好 风正一帆悬》,《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实现快速发展纪实》,2006.11

上一篇:幼儿卫生保健教学计划下一篇:老教师新风采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