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标准化

2024-09-04

iso14001标准化(通用9篇)

iso14001标准化 篇1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 A)使组织能够控制环境因素,并持续改进其绩效

B)使组织的所有环境因素和影响削除

C)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并依照执行

D)将所有与环境有关的过程形成文件

()2.以下哪些可以体现组织的环境绩效:

A)目标的实现程度 B)编制的运行控制程序 C)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D)发生的环境事故

()3.一个组织的相关方可能包括下面哪些团体或个人?

A)政府机构 B)银行 C)媒体 D)投资者

()4.下述符合环境因素定义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 B)水质恶化 C)噪声排放 D)空气污染()5.污染预防的手段包括()

A)源削减或削除 B)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 C)资源的有效利用 D)材料或能源替代

()6.依据GB/T24001-2004标准条款4.1,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和保持是 的特定职责。

A)员工代表 B)管理者代表

C)最高管理者 D)各部门负责人()7.依据GB/T24001-2004标准,环境方针应包括 A)环境管理体系符合GB/T24001标准的要求的承诺

B)满足顾客要求的承诺

C)消除或降低环境风险的承诺

D)遵守环境法规的承诺

()8.按照GB/T24001-2004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就将其环境方针进行传达,传达的范围应为。

A)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B)组织内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9.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是为了 A)识别环境因素

B)实现环境目标

C)消除环境风险

D)满足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

()10.管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A)目标 B)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实现目标的方法 D)实现目标的时间表

()11.依据GB/T24001-2004标准,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应考虑:

A)环境因素 B)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 C)相关方的意见 D)人员的能力、意识和培训

()12.依据GB/T24001-2004标准,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组织应识别并获得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 B)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的信息

C)组织应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传达给有关的员工和其他相关方 D)组织应测评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的情况

()13.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含()。

A)环境方针 B)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C)环境目标和指标 D)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14.依据GB/T24001-2004标准,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目标指标应形成文件

B)应规定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 C)标准所要求的程序都应形成文件

D)与外部相关方联络、交流的相关信息应形成文件()15.依据GB/T24001标准,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组织应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

B)所有失效文件和资料均应从发放和使用处撤回,以防止误用 C)出于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应予以适当标识

D)文件和资料发布前应予以审批

()16.依据GB/T24001-2004标准4.4.6运行控制的要求,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组织应针对所有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活动制订形成文件的控制程序 B)运行控制程序中应规定运行准则

C)组织应对其供方和合同方实施的所有运行活动进行控制 D)组织应针对所有环境因素制订控制程序

二、填空题,指出标准中适用于下述情景的条款,请将条款号填入横线。1)“某造纸厂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只覆盖了新厂址,没有包括老厂址。”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2)“某化工厂针对已识别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讨论确定如何应用其环境因素。”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3)“某公司的位置不在二氧化硫控制区,因此该公司可以不将高浓度二氧化硫的排放识别为环境因素。”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4)“冲压车间针对噪声污染制定的目标是“噪声降至70分贝以下”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5)“某施工企业针对马上要开工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扬尘等,决定走访周围社区告知居民并取得谅解。”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6)组织的环境管理手册的附录包括了一份程序文件清单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7)“一名用三氯乙烯进行清洗作业的工人不知道三氯乙烯对环境的危害。”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8)“行管部负责人在工作例会上向与会人员通报了上个月的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9)“环保处处长审阅并批准了修订后的《固体废弃物控制程序》。”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10)“空压站的噪声控制程序中规定了运行控制标准。”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11)“化学危险品仓库正在针对内审时发现的三个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12)组织的环境管理手册的附录包括了一份程序文件清单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13)“化验员正在按《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的规定测试经处理后的污水的pH值。”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14)“工程管理部向各部门通报市环境监测部门对公司施工场界噪声的监测结果。”

适用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

15)“某企业位于洪水多发地区,但该企业没有相应的防洪措施。”

iso14001标准化 篇2

1“风险”、“风险和机遇”的概念

按照2013年ISO/IEC工作导则第1部分附件SL附录2《高阶结构、相同的核心文本、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的要求,ISO14001:2015国际标准采用了高阶管理体系要求中的“3.09风险”的术语和定义,即:与策划有关的术语中的“3.2.10风险(risk)”,它是指“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影响指对预期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偏离;不确定性是一种状态,是指对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发生的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通常,人们还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两者的结合来描述风险的特性。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

关于“事件”“后果”和“可能性”,在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国家标准中均有所阐述。该国家标准是对ISO Guide73 Risk managementVocabulary国际标准的等同转化,规定了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基本术语,提出了风险管理过程所涉及的风险评估、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等方面的术语和定义。GB/T23694的“4.5.1.3事件”是指:“某一类情形的发生或变化”,可包括没发生的情形;有时可称为“事故”;没有造成后果的事件还可称为“未遂事件”“事故症候”“临近伤害”“幸免”。GB/T23694的“4.6.1.3后果”是指:“某一事件对目标影响的结果”,一个事件可以导致一系列后果;后果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可定性,可定量,可正面,可负面。而GB/T23694的“4.6.1.1可能性”则是指:“某件事发生的机会”,常用概率、频率来表示。

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在“风险”术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3.2.11风险和机遇(risks and opportunities)”的术语和定义,即:“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从“3.2.10风险”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风险具有两面性,它是一种对预期的正面和或负面的偏离,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再从“3.2.11风险和机遇”的概念看,“机遇”是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这也就是说,“机遇”也可以是“风险”中正面影响的部分。而在本标准中,组织更侧重于对风险中负面影响,即“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以森林火灾风险为例,它对生态既可以有积极的影响,也可以造成消极的影响。有益火烧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如低强度火烧和营林用火等,可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缓慢释放,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转化和物种更新,有益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火烧后森林容易恢复。例如:利用计划烧除减少林地可燃物和控制病虫、鼠害,促进森林天然更新;进行炼山造林或利用火烧进行森林抚育,也可以利用火烧促进灌木生长,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另一方面,森林火灾的有害影响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火烧后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例如: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更严重的会对居民财产、交通、大气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对于风险中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应给予严格管控;而同时,识别并抓住机遇,强化那些潜在有益的、正面的影响(机会)也是不容忽视的。

2“风险和机遇”的确定与应对

2.1 ISO14001:2015国际标准中的要求及理解要点

ISO14001:2015国际标准中关于“风险和机遇”的要求集中体现第6章策划的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这一节。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又包括了6.1.1总则、6.1.2环境因素、6.1.3合规义务和6.1.4措施的策划。

(1)“6.1.1总则”首先指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至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这意味着组织应策划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及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应包括如何识别风险和机遇,如何制定控制措施,以及如何对风险和机遇进行有效管控。其次,组织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除了应考虑“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所提及的问题和要求,以及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外,还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这里所指的“风险和机遇”主要来自于以下3个方面。

1)环境因素,尤其是重要环境因素,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因素会对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产生不利或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会进而给组织带来相应的风险和机遇。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多数还是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可能是组织需要更多地去考虑和应对的。

2)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这可能是因包括不断新发布和变更的法律法规本身以及组织遵循法规的程度而引起的。例如:新发布的将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对洗衣机和电冰箱等电器产品的生产企业将会带来风险和机遇;新修订的201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6年1月1日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正在修订的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均可能对组织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机遇。未履行合规义务可损害组织的声誉或导致法律诉讼,而更严格地履行合规义务,则会提升组织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包括组织所处环境(包含环境状况)的其他内、外部问题,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些都可能会影响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的能力,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例如:

——由于员工文化或语言的障碍,未能理解当地的工作程序,而导致的化学品泄漏;

——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洪涝灾害的增加,可能会对组织的建筑物、经营场地产生不利影响;

——因气象条件改变,静风天数增加,影响组织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从而增加了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由于资金约束,导致缺乏相应的资源来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采用更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除汞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装备,从而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的排放,提升组织的环境绩效;

——天气干旱,水体水位下降,造成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下降,从而加剧了组织所排污水对水体水质的不利影响;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客户需求要求组织能力的快速增长,但增长的同时员工的技能并没有相应的增强,因此,可能会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导致环境危害;

——社区居民要求组织公布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会给组织带来风险。

风险和机遇对组织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例如:经营、声誉、形象和收益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对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和持续改进的能力的影响等。如果不管理其风险和机遇,组织可能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结果,也不能对环境状况,包括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预防并做出响应,更难以实现真正的持续改进。

对于组织所识别和确定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及组织所建立的满足6.1.1至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组织应保持相关的文件化信息。

紧急情况是意外的或不期望的事件,例如:火灾、化学品溢出、恶劣天气等往往可能导致不利环境影响或对组织造成其他影响。因此,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组织也应在此予以识别和确定,策划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以预防或减轻其实际或潜在的后果。例如:组织应确定现场的危险物品(易燃液体、储罐、压缩气体等)的性质,确定紧急情况最有可能的类型和规模,确定附近设施(工厂、道路、铁路线)发生紧急情况的可能性等。

(2)“6.1.4措施的策划”要求组织除了应策划采取措施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和合规义务之外,还应策划采取措施管理其“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同时,组织还应策划如何“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7支持、8运行和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当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1)为了管理和控制组织作为优先项考虑的风险和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风险和机遇,以避免、减轻、分担、消除“风险”或平衡“机遇”,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在体系策划阶段,组织首先应在高层面上策划须要采取的管理措施,策划的措施可以包括:

——建立环境目标;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监视和测量。

2)所策划的措施可以是上面所列的单项措施,也可以是上述措施的结合,应视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组织也可通过其他管理体系(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或业务连续性管理等)提出一些措施;或通过与风险、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其他业务过程提出管理措施。当考虑措施的技术选项时,组织应在经济可行、成本效益高和适宜的前提下,采用最佳可行技术,但这并不强求组织必须使用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学。任何策划的措施,还应考虑潜在的任何非预期的后果,例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短期或长期不利于环境的影响。

(3)实施要点

1)风险和机遇所遵循的PDCA模式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国际标准对风险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旨在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嵌入到组织的环境目标管理当中。组织应按照PDCA的模式实施这些要求(如图1所示)。

2)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确定

·为了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或多个)过程,其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风险和机遇的确定,可与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过程相结合来确定,也可单独建立过程来确定。以燃煤电厂运行为例,表1列举了燃煤电厂运行时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运行策划措施的制定。

·对风险和机遇确定的具体方法由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来自行决定,可以采用简单的定性判断,也可以采用相对复杂、完整的定量评价;无论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组织都应综合评估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造成的后果,以及自身的应对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并不强求必须进行正式的风险管理或文件化的风险管理过程。然而,参考文献中提供的ISO31000 Risk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国际标准,即: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可为组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控制提供帮助与指导。该标准给出了风险管理原则、总体框架、风险管理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风险的感知、分析、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

·可能给组织带来潜在影响的风险和机遇很多,但是由于组织的资源(如: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所限,不可能对所有识别的风险和机遇均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应该从中筛选、选择出那些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管控的风险和机遇,即组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或是优先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在确定组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时,组织应进行风险和机遇分析,它是指分析引发风险和机遇的各种因素,实际上也是风险和机遇识别与确定的关键环节。

·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确定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现有资料和以往风险和机遇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的规律,以及将带来有益影响的机遇。由于风险和机遇具有可变性,因而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确定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组织应密切注意原有风险和机遇的变化,并随时发现新的风险和机遇。

(4)风险和机遇的管理与控制

1)组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一经确定,其结果将作为组织策划措施的输入,以便策划和制定环境目标,或相应的避免、缓解、分担或消除措施来管理风险,平衡或抓住机遇。该结果同样可以应用到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领域,例如:确定能力的需求,确定需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交流,确定监视和测量的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过程,或建立运行控制和内审程序等。

2)组织应按照所策划的措施对风险和机遇进行管控,风险和机遇的管控通常可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平衡机遇等。组织可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检查、评估管控措施实施的效果和有效性;此类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技术、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比较,以及预期的绩效水平等。一些法律法规要求可明确对一些控制措施绩效能力和实际绩效的确认与验证的需求。组织应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校正偏离,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因措施实施不当而造成的新的风险,进而实现持续改进。

3 结语

风险和机遇是始终贯穿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和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一条主线。国际标准中关于风险和机遇的要求不仅仅是一项预防措施,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事后响应,而是要求积极主动地充分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在运行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融入风险管控的思想,储备更多有关风险和机遇的常识、知识、信息和经验,有效应对风险把握机遇,以确保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ISO14001:201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2]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iso14001标准化 篇3

为了满足印刷、摄影等的需要,除了以上两个部分外,印刷标准化委员会TC130还开发了新的图像组ISO 12640-3标准,其使用D50照明体,可用于成像系统颜色复制、彩色图像输出设备、图像处理算法效果以及高清晰图像存储和传播编码技术等的评估。

图像组成

ISO 12640-3标准图像组包括8幅自然图像(照片)和10幅由计算机制作的人工合成图像。

1.自然图像

自然图像的分辨率为12像素/毫米,采用16位/通道的L*、a*、b*值,D50照明体。8幅自然图像的缩略图如图1所示。对于这8幅自然图像的描述和典型应用如表1所示。

2.人工合成图像

人工合成图像包含8幅色谱和2幅渐变图。

(1)色谱

ISO 12640-3中共有8幅色谱,每幅都包含很多用于构建参考色域的色块,如图2所示。每个色域包含的色块都落在2个色相角内,并且间隔180°。由于图像是8位的,因此色相角大小约能限制在±1°。

色谱给出了参考色域内L*间隔为10(从L*=0到L*=100)和Cab*间隔为10(从Cab*=0到当前参考色域的L*值下的最大Cab*)的样本。每幅色谱的大小是275mm×137mm,每个色块的大小是10mm×10mm,相近距离是1mm,灰背景的L*值为80。

(2)渐变图

渐变图有2幅,如图3所示,a为全色域的,b为简化色域的。所有的渐变图都有8个色相角,从0°到 315°,间隔为45°。简化色域渐变图与全色域渐变图的区别在于,全色域渐变图的最小和最大明度分别为L*=0和L*=100,而简化色域渐变图的最小和最大明度则为L*=10和L*=90,彩度为全色域渐变图彩度的85%。

渐变图的尺寸为长250mm,宽10mm,有4096级;背景为L* = 80的灰;每一组的大小都为308mm× 263mm。

ISO 12640-3在印刷中的应用

iso14001培训心得 篇4

时光飞逝,转眼这个在主职工作之外的兼职的工作已经做了近8年,部门也从当初的一条生产线变成了有两个工厂的主要生产运营部门,工作越来越繁重,压力有越来越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碰到,所以对ISO的工作不再有当初的热情了,一门心思只想将这项工作能交给其它人.毕竟我做了这个工作这么多年,不说能力有多高吧!但经验上来说也算是身经百练啦.可以是这种想法在作祟,所以放弃这项工作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这次公司ISO的人找我,让我去做为陪审参加此次的外审检查,当时第一反映就是公司这么多人,找别人吧!我不干.在没有推掉的状况下同,心不甘情不愿的接下了这活.

如今两天的陪审结束了,自己的心情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陪审的这两天中,通过与外审老师的接触及外审老师的审核过程,发现自己这些年来还直是白做了,所谓的经验原来还不足老师的一成皮毛,原以为自己是很了解这个ISO相关内容的,却发现原来所学及所了解掌握的是如此的空洞,这应当是典型的坐井观天,只看到自己头上的那片天,就认为天空的大小也只有井那么宽.

ISO14001认证所需资料 篇5

1、申请方须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若是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应有集团公司的授权证明。

2、申请方应建立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

3、申请方本内无污染事故;无环保部门监督抽查不合格。

4、申请方经营状况良好;

5、地理位置示意图;

6、区域平面示意图;

5、申请材料。除填报《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表》外,还应包括:

a、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复印件;

b企业简介(包括质量体系及其活动的一般信息);

c主要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出示意图(若有)

d“环评”批复,“三同时”验收报告(表);

e 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应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以及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 方案)

f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包括:体系覆盖范围、体系运行时间、运行成效、内审及管理评审时间等

g本行业现行的国家、行业的主要强制性标准、法规(如环保、节能、安全、卫生方面的标准、法规)或其目录;

h必要时,其他证明文件。

二、申请ISO14001需要做以下资料

1.公司概要介绍

2.组织机构网络图

3.各部门的职责及负责人员名单

4.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5.ISO14001推动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人

6.产品样本或说明书

7.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清单

8.产品工艺流程图、业务流程图

9.厂区位置平面图、厂区平面布置图

10.厂区地下(水)管路图

11.使用化学危险品清单

12.与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

1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4.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

15.危险废物清单

16.环境监测报告

17.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18.消防设备(设施)分布图

19.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0.环境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

21、内外部沟通信息;

22、组织环境处理设备、设施的资料;

23、守法证明;

24、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25、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26、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7、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

28、应急预案

iso14001标准化 篇6

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 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 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

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

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的范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未识别;

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

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的、将来计划的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

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置。

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存在偏差。

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

a、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b、产品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d、厂房迁移到新址,未及时地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

1)未能对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其控制方法/程序;

2)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未能形成相应规定,如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或其他方式。

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评审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充分,特别是地方法规、客户的要求未识别到位;

2)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进行适用性评审,未能识别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具体的适用条款;

3)未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发至相关部门、岗位人员;

4)未及时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更新,对已修订、更新、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能及时重新识别、收集、评审。

5、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1)未能充分考虑到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环境目标;

2)对已确定的环境目标未规定其具体的指标,部分指标无法测量;

3)对所有的目标、指标未能予以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的职责不明确、起止日期不清楚、缺乏资金预算;

4)未能根据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如公司已迁址、执行的环境标准发生了变化等情况下未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6、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资源:

1)对各岗位职责、权限中缺少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2)对关键岗位(如:化验员、机修、清洁工、仓管员、作业员等)未规定其任职能力要求; 3)环保设施的投入不足,如生产污水每天产生120吨,但污水处理站每天的处理能力仅80吨。

7、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

1)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不足,或能力未能满足要求,如污水处理站的作业员只会用Ph值试纸进行酸碱度的测试,对其他指标的化验不具备能力;

2)全员环境意识培训不足,或有培训但缺乏培训后的考核、培训效果评价;

3)岗位人员对自己所在的岗位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不清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方法不熟悉。

8、信息交流:

1)对重要环境因素需要的信息交流未予以规定;

2)未建立外部信息交流的渠道,如当外部相关方(社区居民等)对公司有意见需要投诉时,没有对外公开的投诉电话、信箱或其他方式;

3)对外部相关方的投诉、抱怨未形成记录,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未及时对相关方进行回复;

4)缺乏内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如内部宣传、讲座、会议等。

9、文件控制:

1)文件未有分发至具体的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处;

2)文件的适宜性未及时进行评审、更新,如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但未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适宜性评审,未及时进行必要的更新;

3)文件的形式不适宜,如MSDS资料为英文版,但现场操作人员对英文的识别能力不足。

10、运行控制:

1)运行控制程序中未明确规定规定的标准,如污水/噪声/废气控制程序中未明确执行的是国家或地方的何标准,何时段,何级别标准; 2)未能将运行控制的要求通报至供方,如化学品供应商、工程分包方等等; 3)现场环境运行控制主要存在的缺失:

a、垃圾分类未明确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可回收、不可回收或危险废物混放的现象; b、现场由于机械油的泄漏导致的污染未及时清理、纠正; c、环保设施未能提供维护保养的证据;

d、环保设施的运行不正常,如车间废气抽排系统未运行,或有运行,但排气口处的净化池无水;

e、化学品使用、储存现场未配备MSDS资料;

f、产生粉尘、碎屑的岗位(如砂磨、锯床、刨床、车床等工序)对粉尘、碎屑未进行收集,到处飘洒,也未及时清理;

g、易燃易爆品与其他易燃物混放,危险品未设独立空间存放; h、污水处理站投药记录不全,未能掌握投药的时间、剂量;

i、废油、废液以及其他危险废物的交接、流转无记录,最终处理无危险废物处理联单(危险废物的处理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处理时开具统一的处理联单)。

11、应急准备与响应:

1)未能针对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对应的应急计划,通常包括消防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爆炸应急预案、环保设施失灵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2)有制定应急计划/预案,但未展开相应的培训、演练; 3)有进行应急演练,但对演练的效果、应急程序进行评价;

4)应急预案执行后或演练后,未对应急程序进行评审,未及时对应急程序进行修订。

12、监测和测量:

1)对监测和测量的策划不足,未确定应进行监测和测量的项目、采取的方法、监测的频率; 2)未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测量; 3)未能提供对日常运行管理过程的监控记录;

4)未定期进行噪声、废气/粉尘、废水的监测,应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监测,一般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或其他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

5)自有监测设备未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如噪声测试仪、污水化验设备等;

6)污水处理站未能提供对污水监测、化验的记录,或有监测但频率不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

13、合规性评价:

1)未形成“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2)未能提供合规性评价的证据,至少一年一次;

3)有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但对其他要求方面未进行合规性评价; 4)合规性评价未能覆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发生环境不符合情况时,未及时进行处理(纠正); 2)未识别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时机; 3)对不符合未进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执行不到位,未能达到再发防止的目的; 4)对潜在不符合未进行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不适宜,未能达到防止发生的目的; 5)未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5、内部审核:

1)未对年度内部审核进行策划,如在文件中规定,或形成年度内审计划; 2)内审计划中所列审核内容未能覆盖所有的审核范围;

3)内审组成员的安排缺乏公正性,存在审核自己部门的情况;

4)内审计划中有明确要求审核内容,但检查表中存在缺漏条款的现象;

5)内审不符合报告有形成,但原因分析不到位,纠正措施未能针对原因制定,缺乏针对性; 6)对内审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未进行验证、评价; 7)未形成内审报告;

8)有内审报告,但对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仅体现了不符合、不足之处,对于实现的环境绩效未进行评价。

16、记录控制:

1)记录无法检索,无清单,无目录或其他检索方式;

2)记录的保存期限未规定,未按保存期限的要求予以保存; 3)记录保管不当,发生丢失、破损等现象。

17、管理评审

1)管理评审计划中评审内容不全,如缺少环境绩效的评审、上次管理评审后续措施实施结果、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等等; 2)管理评审输入信息不足,缺乏相关资料/证据;

3)管理评审输出未能包含环境方针、目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iso14001标准化 篇7

关键词:环境管理体系

1 概述

ISO/TC207/SC1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对ISO14001:2004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始于2011年,在历经了2014年7月DIS稿,2015年7月FDIS稿后,于2015年9月正式发布。截至2015年统计,全球通过ISO14001-2004认证的组织已愈300,000家,中国以获证组织愈10万家位居榜首,对于组织提升企业形象、强化和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实现污染预防、成本降低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类组织通过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环境绩效也相应得以提升,但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在其推广实施近20年来也正不断面临着诸多挑战。正是基于此,ISO/TC207/SC1在此次ISO14001修订时充分考虑了2008年全球互联网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未来挑战》报告中关于对EMS未来面临挑战主题的研讨和分析结果,以及2013年全球各国标准化机构开展的“ISO14001持续改进调查活动”结果。在2013年9月提交的这份有110个国家5,000名参与者响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ISO14001已针对“业务管理、且最主要是针对满足相关利益方的要求、提升公共形象、实现战略目标及与业务管理体系的整合”提供了相当大的价值;采纳ISO14001最大的环境驱动因素包括:“环境保护承诺”与“不良环境影响风险的降低”;而与业务管理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则包括:“客户要求”与“公共形象”。最终报告显示:采取“强有力的污染预防措施”、更加强调 “生态效率”和“生命周期思想”,以及在ISO14001附录A中增加更清晰的信息和解释、示例、实用帮助等内容被确定为此次ISO14001修订工作的重点改进需求和方向。

2 主要变化

2.1 标准结构变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各领域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结构上的一致和兼容,以确保管理体系标准的长期稳定性和整合性,按照2013年发布的ISO/IEC工作导则第1部分附件SL附录2《高阶结构、相同的核心文本、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规定,对ISO14001:2004的标准结构和框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修订后的新版国际标准共包括十章内容:1范围(Scope)、2 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3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4 组织所处的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5领导作用(Leadership)、6 策划(Planning)、7支持(Support)、8 运行(Operation)、9 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和10改进(Improvement)。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的PDCA模式,它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用以实现持续改进。图1展示了新版国际标准中环境管理体系的PDCA运行模式,PDCA各阶段分别对应了新版国际标准的第6-10章。

2.2 术语和定义变化

新版标准按照“高层管理体系通用结构、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的要求,对ISO14001:2004国际标准中的20条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保留并修改了ISO14001:2004国际标准中的14条术语和定义(如:持续改进、纠正措施、环境、环境因素等),删除了6条术语和定义(如:审核员、预防措施、环境指标、记录等),并新增了19条术语和定义(如:环境状况、合规义务、风险和机遇、参数等)。最终,将目前所包含的33条术语和定义按环境管理体系PDCA运行模式的顺序编排为4类。其中,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6条、与策划有关的11条、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5条、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11条。此外,新版国际标准还对所使用的一些重要用语进行了补充释义,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2.3 战略性环境管理思维

“战略性环境”在新版国际标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一是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的战略策划。

关于“可持续发展”,新版国际标准在其“引言”中指出:“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由此可见,环境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境管理置身于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强调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组织采取战略性环境管理的思维,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可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之所以要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的战略策划,是因为环境管理需求在组织战略策划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以识别优势机会,已成为一项既有利于组织又有利于环境的新要求,这一点集中体现那些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包括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那些组织能够影响或受其影响的,当地的、区域的和全球性的环境状况等”有关的问题上。这些问题一旦被组织确认作为优先事项,则减轻有害风险或开拓有利机遇将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策划。

按照新版国际标准新增“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条款的要求,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对组织所处的环境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一个高层次的、概念性的理解。外部问题可能包括:与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存污染、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可能影响组织目的或受组织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状况,国际的、国内的、区域的和地方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监管、财务、技术、经济、自然以及竞争环境等;内部问题可能包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与能力(如:人员、知识、过程、体系)等。组织还应对那些已确定与其有关的内外部相关方所明示的需求和期望有一个总体的、高层次的理解,以便确定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他们必须满足或选择满足的合规义务。

战略性环境管理思维也是环境管理体系应对风险和机遇、确保成功实施的关键,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在其“引言0.3 成功因素”中指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组织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

2.4 应对风险和机遇

新版国际标准指出:“风险”是由于对某一事件的后果和可能性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而导致的对预期的正面或负面的偏离。当“风险和机遇”在标准中组合使用时,风险通常指“潜在的有害影响,即威胁”,而机遇则是指“潜在的有益影响,即机会”。“风险和机遇”概念及其要求在新版国际标准中的首次提出,标志着环境管理体系对风险控制的重视。为此,组织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首先应确定其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作为后续制定环境目标和措施策划的输入信息。风险和机遇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即:环境因素、合规义务,以及基于对其所处环境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理解所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随后,组织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并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充分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和实施这些应对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尽管新版国际标准要求须确定和应对风险和机遇,但并不要求进行正式的风险管理或文件化的风险管理过程。组织可自行选择确定风险和机遇的方法。方法可涉及简单的定性过程或完整的定量评价,这取决于组织运行所处的环境。

2.5 通过领导作用提升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为确保体系成功,ISO14001:2015国际标准特别增加了新条款“5.1领导作用和承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证实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负有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特定职责,应当亲自参与或进行指导。最高管理者也可向他人委派这些行动,但有责任确保这些行动得到实施。

为此,新版国际标准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在EMS有效性、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战略、信息沟通、EMS预期结果、高层指挥、分配职责和权限,以及促进持续改进等方面所应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EMS有效性”是指实现EMS策划的活动并取得策划的结果的程度;而“EMS预期结果”则包括提升环境绩效、符合合规义务以及实现环境目标。

2.6 承诺从污染预防扩展到保护环境

在新版国际标准的“5 . 2 环境方针”中,将ISO14001:2004标准的“污染预防的承诺”进一步拓展为“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所谓“其他特定承诺”,注释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这意味着在当前资源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全球环境形势和压力下,对组织的期望已由过去简单被动的预防污染扩展到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以免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而导致的环境危害与退化。组织追求的特定承诺应当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当地的或地区的环境状况相关。这些承诺可能提及,例如:水质量、再循环或空气质量的问题,并可能包括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修复相关的承诺。

与“保护环境”的承诺相呼应,新版国际标准在其“引言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中也明确提出:“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2.7 强调合规义务与合规性评价

新版国际标准将ISO14001:2004标准中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改写为“合规义务”,并在诸多条款要求中予以体现,如:“1 范围”“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5.2环境方针”“6.1.4措施的策划”“6.2.1环境目标”“7.3意识”“7.4.1信息交流总则”“7.4.3外部信息交流”“8.1运行策划和控制”“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3管理评审”等。充分体现了遵守合规义务并进行合规性评价在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重要性。

合规义务包括组织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须遵守的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为此,新版国际标准“6.1.3合规义务”规定:“组织应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这些合规义务。”合规义务也可能产生风险和机遇,例如:未履行合规义务可损害组织的声誉或导致诉讼;或更多地履行合规义务,能够提升组织的声誉。

新版国际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组织应对那些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有关的合规义务给予特别关注和详细确定,一些相关方的要求体现了强制性的需求和期望,因为这些需求和期望已被纳入法律、法规、规章、政府或甚至法庭判决的许可和授权中。相关方的要求不一定是组织必须满足的要求,组织可决定是否自愿接受或采纳相关方的其他需求和期望(例如:纳入合同关系或签署自愿性协议)。但一旦组织采纳,这些需求和期望则成为组织的要求,即成为合规义务,并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关于合规性评价,新版国际标准 “9.1.2合规性评价”规定:“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评价其合规义务履行情况所需的过程;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对所有合规义务均定期予以评价,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持其合规情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

2.8 强化对外包过程及相关方的运行控制

新版国际标准将“外包”定义为“安排外部组织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外包过程通常在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之内,对于组织的运行是必需的,对实现组织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是必须的;同时,组织保有符合要求的责任,且在相关方来看认为该过程是由与外部供方有关系的组织实施的。

对于外包过程及相关方的控制,ISO14001:2004国际标准仅在“4.6运行控制”中规定“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多年实践表明,如何有效地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和施加影响,已成为组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困惑所在。为此,新版国际标准增加了对包括“外包过程”在内的相关方实施控制和施加影响的诸多要求。“A6.1.2环境因素”指出:“除组织能够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外,组织还应确定是否存在其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外包过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对于组织向其他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组织可能仅对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与寿命结束后处理具有有限的影响。”“8.1运行策划和控制”明确指出:“组织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

当一个过程被外包或当产品和服务由外部供方提供时,组织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能力可能发生由直接控制向有限控制或不能影响的变化。某些情况下,发生在组织现场的外包过程可能直接受控;而另一些情况下,组织影响外包过程或外部供方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因此,组织对外包过程或对产品和服务的供方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外部供方满足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组织确定适当控制或评价控制充分性的技术能力,产品和服务对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以及对过程控制进行共享的程度等。但无论如何,对外包过程和相关方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已成为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强化运行控制的一项重点。

2.9 通过绩效提升实现持续改进

新版国际标准更加关注组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后环境绩效的评价和提升。从标准结构上看,新版国际标准的“绩效评价”涵盖了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4部分内容。此外,在诸多条款要求中也都提及有关环境绩效的提升,如:“5.2环境方针”“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7.2能力”“7.3意识”“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9.3管理评审”和“10.2持续改进”等。取得认证证书并非组织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环境绩效评价才能真实验证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成效,只有不断采取检查和改进措施,才能切实实现组织环境绩效的整体提升。

关于持续改进,新版国际标准的变化主要是将重点从改进管理体系转变为改进环境绩效。为此,组织应按其环境方针的承诺,将废气、废水与废物的排放降低至组织规定的水平。

2.10 强化生命周期观点

生命周期观点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思想。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引言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指出:“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组织通过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生命周期观点及方法运用,也正是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取得成功的有力工具。

首先,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核心对象“环境因素”是基于生命周期观点和方法加以识别的。“6.1.2环境因素”明确指出:“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在采取措施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时,“8.1运行策划和控制”条款中要求“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可见,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充分运用生命周期(LCA)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还是对外包、供应链、相关方的运行控制和施加影响都应从生命周期角度加以考虑,但这不表示必须进行生命周期评价。

2.11 强调内外部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使组织能够提供并获得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包括与其重要环境因素、环境绩效、合规义务和持续改进建议相关的信息。新版国际标准“7.4信息交流”条款关于信息交流策略的修订变化在于同样重视并强调外部和内部信息交流。包括建立所需的信息交流过程,沟通一致的、可信的信息的要求,针对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等。组织保留外部信息交流的决定权,但是该决定权必须考虑监管机构要求报告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方的期望。

此外,新版国际标准对信息交流提出了透明化、适当性、真实性、事实性、准确性与可信性等一系列较ISO14001:2004国际标准更为细化和具体的要求。信息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有利于组织寻找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机会。

2.12 与程序和过程相关的文件化信息

新版国际标准将ISO14001:2004标准中的“记录”“程序”和“文件”合并修订更名为“文件化信息”。“7.5文件化信息”条款包括了“7.5.1创建和更新”和“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的要求。使用“文件化信息”是为了适应计算机和云数据系统的发展;同时为了与ISO9001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组织将保留何时需要“程序”的自由度,以确保有效的过程控制。

除了本标准特定条款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外,组织还可针对透明性、责任、连续性、一致性、培训,或易于审核等目的,选择创建附加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与组织实施的其他管理体系信息相整合。组织的首要关注点应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环境绩效,而非复杂的文件化信息控制系统。新版国际标准以“保存文件信息用作……的证据”来表示记录,而用短语“保持文件信息”来表示记录以外的文件。

3 ISO14001:2015与ISO14001:2004国际标准条款对照表

表1显示了ISO14001:2015与ISO14001:2004之间的条款对应情况。

4 结语

2015新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国际标准是在总结20年全球环境管理体系成功经验和缺憾不足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充分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观点”“基于风险和机遇的思维”等重要思想,并将环境管理理念扩展至“主动性保护环境”和“战略性环境管理”。对于我国10万余家已建立并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而言,深入理解新版标准的修订变化至关重要。只有综合运用现有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管理等手段,同时融入环境管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新工具和新内涵,才能真正实现环境管体系的有效性和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iso14001标准化 篇8

关键词: EN ISO9606-2标准; 焊工管理; 资质匹配; 焊工选择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et of welder management and qualification matching software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build a bet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natural information and qual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welder. Besides, this software system provides functions which help relative workers to select appropriate welder to weld a joint. As a result, efficiencies of relative work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EN ISO9606-2 standard; welder management; qualification matching; welder selecting

0 前言

在焊工人员数量较大的企业,对焊工个人信息、资质信息的管理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根据待焊工件选取资质符合的焊工施焊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焊接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1],开发相关的焊接应用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铝合金焊接标准《EN ISO9606-2:2004 焊工考试—熔化焊—第二部分:铝及铝合金》进行研究,根据标准规定开发了一套焊工管理及资质匹配系统。

1 系统设计方案

1.1 系统功能需求

(1)系统需能够对焊工的姓名、工号等自然信息进行管理,能够添加、查询、更改和删除焊工记录。

(2)系统需能够对焊工的资质条目、资质获得日期、有效期限、到期时间等资质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可实现资质信息的添加、查询、更改和删除功能;能够对即将到期的焊工资质进行预警提醒。

(3)EN ISO9606-2标准中对焊工资质代码的生成规则做了规定,系统需能根据标准中规定生成有效的资质代码。

(4)对某焊接工作试件,系统自动分析焊接工作试件包含的信息,根据EN ISO9606-2标准中焊工资质匹配规则选取并安排资质符合的焊工施焊。

(5)对焊工焊制的焊接工作试件记录进行管理。

(6)系统需提供基本的安全登录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2 系统结构

本系统使用微软的.NET FrameWork进行开发,采用Client/Server型网络架构进行部署,方便用户在局域网使用。系统运行机理如图1所示。

本系统客户端前台采用微软提供的.NET FrameWork下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技术开发,后台业务逻辑采用C #语言开发;同时借助成熟的程序开发框架Prism,使程序界面和后台逻辑开发割离[3]。此外,通过模块化的开发方式,使程序开发进度更快,维护和扩展也更为方便。

服务端采用.NET FrameWork下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技术开发。服务端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通过数据接口实现,服务端将数据以数据服务的形式发布,而客户端根据约定好的地址来订阅数据服务[4]。服务端与数据库的交互通讯则通过ibatis技术实现。

1.3 系统功能构成

本文设计系统包含三个功能模块:焊工自然信息管理模块、焊工技能信息管理模块、根据焊接工作试件的焊工自动选取功能模块。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2 系统实现

2.1 焊工自然信息管理

登入系统后,页面上方显示功能菜单栏,左下方区域为搜索框,右下方区域为系统功能区,默认呈现企业所有在编焊工的列表,包含焊工姓名、工号、所在班组、焊工级别。系统登入后的主界面如图3所示。

需要增加焊工记录时,点击功能菜单栏中“新增记录”按钮,弹出新建记录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键入对应的信息并保存便可将新的焊工记录保存到数据库。当需要更改某条焊工自然信息记录时,可以在主功能区焊工列表中选中该焊工,再点击功能菜单栏中“修改记录”按钮,弹出修改对话框进行修改;也可以直接右键单击需要修改的焊工记录,在右键菜单栏中点击“修改”按钮进行修改。删除焊工记录的操作与修改类似,但在删除之前会出现“确认删除”对话框,以防用户误删重要记录。

2.2 焊工技能信息管理

EN ISO9606-2标准对焊工资质代码的生成规则及各成分的含义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本文中,作者设计了一个“焊工资质代码生成器”,以确保在输入焊工资质时,各输入项均与标准中规定保持一致。标准中规定的焊工资质代码组成形式如下[5]: EN ISO9606-2 131 BW 22 S t8 PB ss nb sl,该资质中各成分的含义见表1。

当需要对焊工的资质进行操作时,在焊工自然信息界面右键单击需要进行操作的焊工记录,在右键菜单栏中单击“查看”按钮,便可导航至焊工资质信息界面。进入焊工技能资质记录界面后,左侧显示“焊工资质代码生成器”,右侧主功能区显示该焊工所具备的所有资质条目信息列表。“焊工资质代码生成器”如图4所示。

nlc202309040929

系统中,通过使用下拉列表将可能的输入项固定在生成器中,从而在输入端保证不会有错误或随机的输入内容。在确定资质代码构成成分内容后,点击“生成资质”按钮,便可以按照生成器中内容生成资质代码,之后即可将其保存进数据库。

EN ISO9606-2标准中规定焊工资质的有效期为两年,在到期前半年必须申请重新进行该资质的评定与审核,如果过期,则焊工将不再具备该资质的焊接资格。因此企业必须对所有在编焊工的每条资质进行实时的管理,以确保生产需要的焊工资质处在有效期当中。本系统设计了“到期焊工资质预警功能”,焊工管理人员点击进入该功能界面时,将能够看到所有半年内将过期的资质,从而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安排焊工进行资质的复审工作。在复审结束并合格后,点击功能菜单栏中“延长资质有效期”按钮,即可在复审日期后顺延该资质的有效期。

2.3 根据焊接工作试件选取焊工

焊接工作试件是用来验证焊接工艺或验证焊工技能所进行的焊接实验,在企业中,在试制新的产品时,对于某些质量要求较高的试件,必须做工作试件,并检测试件焊接后的接头性能。在工作试件相关参数确定后,需要通过这些参数在焊工库中寻找资质符合的焊工焊制该试件,如果完全通过人工的方式在大量的焊工记录中寻找合适的焊工,这项工作将非常耗时,且准确度也不能保证。基于此,本文根据标准中规定的焊工资质匹配规则,设计了一个焊工选择算法,该算法能够分析焊接工作试件的相关参数,在焊工资质库中找到合适的焊工,并返回结果列表,再由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最终焊制该试件的焊工。根据焊接工作试件信息选取焊工的界面如图5所示。

2.4 焊接工作试件记录管理

在焊接工作试件计划中添加施焊焊工后,系统将对参与施焊的每位焊工生成一份“工作试件记录”表,该记录用于对工作试件参数信息、施焊焊工信息、检验结果等信息进行管理。此外,系统还实现对“工作试件记录”的模糊查询功能,输入模糊查询的关键字,关键字可以是与“工作试件记录”相关的任意字符,系统将自动进行模糊搜索,需找近似匹配的记录供用户查看。

2.5 其他辅助功能

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包含必需的辅助功能,这些功能无关系统主体功能模块,但同样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登录模块保证系统只能被具备相应权限的人登录,无关人员将无法查看系统内容及进行任何操作,从而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报表打印功能则能够将系统生成的结果打印出来,方便用户在施工车间传阅。

3 结论

(1)本文根据EN ISO9606-2标准中焊工资质相关内容,开发了一套焊工管理系统,包含焊工自然信息管理和资质信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焊工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2)本文研究EN ISO9606-2标准中焊工资质匹配的规则,并依据此规则设计了一套焊工选择系统,能够根据待焊工作试件的基本信息,选择资质符合的焊工施焊。

(3)系统在业务功能设计与开发之外,还提供了必需的其他辅助功能,使本系统的使用体验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凤春. 焊工档案管理程序的应用[J]. 一重技术,2010(3):62-63.

[2] 付明柏. 基于 .NET Framework 的软件复用技术研究[J]. 软件导刊, 2013, 12(5): 15-17.

[3] 吴添富. 基于RIA 架构的 IBMS 集成系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2012, 8(3): 1 665-1 667.

[4] 郑文轩. 基于 WCF 的分布式程序的研究和实现[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5] 国际标准组织. EN ISO9606-2:2005, 焊工考试—熔化焊—第二部分:铝及铝合金[S]. 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2004.

张康华简介:198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从事焊接数字软件开发工作。

iso14001标准化 篇9

ISO14001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共3页*第1页

姓名:

工号:

日期: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7.5分)1.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

2.-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 -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

3.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重要环境因素信息)、(程序)、(过程信息)、(组织机构图)、(内、外部标准)、(现场应急计划)、(记录)。

4.环境记录可包括:

a).(抱怨记录)g).(应急准备试验记录)

m).(环境会议记录)b).(培训记录)h).(审核结果)

n).(环境绩效信息)c).(过程监测记录)

i).(管理评审结果)

o).(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d).(检查、维护和校准记录)

j).(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决定)

p).(和相关方的交流)e).(有关的供方与合同方记录)

k).(适用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记录)

f).(偶发事件报告)

l).(重要环境因素记录)

应当对机密信息加以考虑

注:记录不是证实符合本标准的惟一证据来源。

5.本标准所要求的应形成文件的条款: 4.1(总要求)、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2(环境方针)、4.4.3(信息交流)、4.3.1(环境因素)、4.5.1(监测和测量)4.3.3(目标、指标和方案)、6.本标准所要求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的条款: 4.3.1(环境因素)、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5.1(监测和测量)、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5.2(合规性评价)、4.4.3(信息交流)、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4.5(文件控制)、4.5.4(记录控制)、4.4.6(运行控制)、4.5.5(内部审核)。

7.管理评审应当覆盖(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但不必在一次评审中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都进行评审,同时评审过程可以延续一段时期。

8.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可由(组织内部人员)或(组织聘请的外部人员)承担,无论哪种情况,从事审核的人员都应当(具备必要的能力),并处在(独立的地位),从而能够(公正),(客观)地实施审核。

东莞XX电子有限公司

ISO14001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共3页*第2页

二.术语和定义解释:(每小题0.5分,共31分)1.环境的英文是(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2.环境因素的英文(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环境影响的英文(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的环境因素 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环境管理体系的英文(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简写英文是(EMS);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5.环境目标的英文是(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6.环境绩效的英文是(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7.环境方针的英文是(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8.环境指标的英文(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9.相关方英文是(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10.污染预防的英文是(prevention of pollution)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的(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东莞XX电子有限公司

ISO14001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共3页*第3页

三.问答题:(共41.5分)

1.环境保护的内容和任务包括几个方面?具体是什么?(10分)

答:包括两个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产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在生产。

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哪些方面?(10分)宪法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刑法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单行法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3.八项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新五项分别有什么?(5分)答:老三项 新五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三同时”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

-限期治理

4.识别环境因素通常要考虑哪些方面?(10分)答:

a)向大气的排放;

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b)向水体的排放;

g)废物和副产品;

c)向土地的排放;

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I)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e)能源使用;

5.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因素有哪些?(6.5分)答:设计和开发;

制造过程;

包装和运输;

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

废物管理;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

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练习题下一篇:五一劳动节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