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2024-06-0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共8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篇1

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生活化建构策略

(一)注重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首先要以时代特征为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因为时代性是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要以学生实际为依据。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认识。教师开展教学首先就得认清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结构,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此为基础来帮助他们构筑学科知识体系。再次要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新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背景来展开教学。

(二)注重以生活化的备课为基础

新课程的实施,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这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树立大备课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备设计,又要备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具体的讲,就是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储备,研究教材、消化教材,将教材处理、延伸、连通到学生生活的世界中去,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素材,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由理性到生活世界的转化。积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如小组讨论、辩论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完善人格,增强参与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只有做到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法、备资源、备环境,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注重对生活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教学,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1.围绕生活主题,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探究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件、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成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引出政治问题,并以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发展和真实生活经验感悟到生活中政治问题的存在,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认知的或是思想的冲突,引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悟,去辨别,去表达。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受,去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取向。

2.针对热点话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引领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利用热点话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中,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宏观调控”,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学生关注的网络热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辣翻天、玉米疯、苹什么、不蛋定、药你死、油他去、猪坚强„„”,设置了如下开放式问题:菜价为何涨?学生首先来到附近的菜市场,采访了卖蔬菜的摊贩。摊贩们七嘴八舌:“今年天气不好,南方和东北都遭灾了。”“现在蔬菜运输成本太高了。”“我们卖菜的也不容易啊,摊位费、水电费、卫生费都要交。”“现在人更重视健康了,吃蔬菜多了。”“我们在批发商那拿货太贵了,有人为炒作啊。”„„问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或下跌,是正常现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设置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对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全面的综合辩证的观点。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能自觉运用这一课中“市场的自发性”、“宏观调控”的知识思考和回答物价上涨的原因,而且能打开思路跨课题运用教材第一课“通货膨胀”和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能联系现实探究到国外“热钱”涌入及国内“游资”非法炒作等因素。更有学生提出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危害,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开放问题的设置与引领,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创新的空间和大胆发言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3.融入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感受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按照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的要求,我们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课外探究任务,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融入社会,感受书本知识的价值。这既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也是其活力所在。关注政治课的实践性,通过实践体验,不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发挥潜能、完善自我,而且使学生思想认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4.组织课堂教学,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情境探究、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及合作探究始终的是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差异和选择。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做到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开发。这种民主的学习氛围,可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消除师生之间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隔阂,可增加交流,促进课堂多元化交往。

5.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语言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俗话和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心智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就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信息宝藏。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如在讲授“普遍联系的观点”之前,事先我让学生收集生活谚语、诗词歌赋等。上课时,教师稍加点拨,像“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等,学生们娓娓道来,就把庄稼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客观联系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出植物是运动变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凝聚着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则抒发了作者致力于推陈出新的宽广胸怀,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这些名篇佳作无疑引领着学生真诚地去感悟,也给“坚持发展的观点”的课堂教学增光添色不少。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生活背景,从而模拟生活,再现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有本校特色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和改造教学内容,将书本知识还原为生活背景,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实现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书目

1、《现代科学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报刊、杂志

2、《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是什么样》 中国教育报 张圣华

3、《构建生活课堂》 福建华南实验学校 郭元祥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篇2

一、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方面, 国家政治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思想政治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政治正是通向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就要求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所以,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应付高考而教学, 而是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然后作用于学生, 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2.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能够生动地完成政治教学, 即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学习。教学活动多种多样, 如实验教学法、计算机课程共享以及调研等方式的教学都属于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在平时简单的课堂中所采取的小组学习、小组竞赛以及班级讨论等小形式的活动也可以包含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 活动的生活化让学生学到更多社会生活的内容。

3.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 抓住思想政治的过程性和实践性两大特点是关键, 教师只有真正地贯彻了这两大特性, 才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也不一定非得只使用教科书当全部的教学工具, 也可以寻找相关的素材, 例如, 在两会中, 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就可以拿来与课本内容加以结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社会信息, 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4.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合理的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实性。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这样的评价过程中, 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主体, 他们不仅拥有评价的能力, 还是一名被评价对象, 这样的评价过程能够使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反思和学习的过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教学生活化, 即生活化的教学, 很显然, 教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从教育的产生方面来看, 教育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反作用于教育。自古至今, 生活化的教学一直都是各个时代和国家的重要教学手段,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的不断进步, 却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 就是逐渐将教学和生活分离开来, 学习成为了一种应试的工具, 学生学习是为未来做准备的。美国现代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理念, 学校里的教育教学正是为了平衡社会化的生活, 然而,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却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 生活化教学理念和教师评价偏离

虽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很多教师已经逐渐的对生活化的教学有了比较清晰地概念, 但是教学的评价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仍存在着很大的偏离。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仍然采取固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考试的分数仍然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的硬性标准。高中思想政治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受到很多束缚。所谓教学的生活化, 其目的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 然而很多教师把握不好“度”, 误以为这样的课堂就可以自由自在, 这样的课堂就成了其他课堂的课间休息, 最后就会导致学生成绩提不上去, 教师也会受到责罚, 迫于现实的压力, 教师又不得不遵守传统应试教学法。

2.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目标偏离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促进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载体, 也是生活化教学实施效果发挥出来的关键所在, 情境的创设是生活化教学开展的主要途径, 但是, 现有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效果却十分不佳, 很多教师创设的情境成为了学生娱乐的课堂, 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没有实现, 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没有牢固地掌握。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现生活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只是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复述而已。究其原因, 教师更多的只是将与所传授的知识以及相关情境强行导入, 学生只有强行的消费之感, 久而久之, 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探究其问题出现的原因, 教师还需进一步地加强教学的情境创设和所传授内容的衔接。

3.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教学强调要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性、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法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在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引导下, 需要教师改变以往固守的传统教学模式, 让更多的政治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进步, 怎样实现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产生有效地过渡成为了授课改革的难点之一。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即使教师展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也没能很好地加以提炼, 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 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建立的关键性阶段, 而且政治教育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高中生来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让思想政治的课堂充满生活的韵味, 首先就需要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社会发展空间有多广阔, 思想政治课余社会课程的外延就会有多大, 人教版的《思想政治》四本必修以及选修的内容, 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的部分, 高中政治教学大都使用固定的内容, 但是生活却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 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最新的政治动态, 对课本的内容及时进行延伸和拓展, 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 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课本中相关的内容统一进行指导, 并通过表演和录像等方式呈现在课堂上。要想将生活之水真正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 教师绝不可以忽略生活这一活性的教材, 那么, 教师又该怎样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呢?例如, 必修一经济与生活部分, 在学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时, 教师就不要单纯的凭借课本上的那几句话或者几张图来给学生通读一遍, 货币是我们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充当商品媒介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神奇之处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活中利用货币的地方让学生说出来, 并且指出它们的神奇之处。利用实物或者PPT展示出神奇的货币“神奇”在哪里。

2. 让课堂开放化, 提高实效性

让课堂开放化, 也就是将教学内容从书本知识拓展到让学生更为感兴趣的题材中去, 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课本。如果在课堂上或者课下, 只允许学生学习书本上内容, 他们学习的空间和自由就完全被遏制了。英国著名的学者麦克菲尔曾经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 不指向社会现实, 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高中生的开放性思维如果被禁锢了, 通往社会的渠道被教师遏制了, 那么这种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例如, 在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部分的时候,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部分的内容与我们的政治生活联系极为密切, 就“两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来讲, 教师就可以依此来逐渐地引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3. 加强生活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思想政治是陶冶学生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的主阵地, 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和相应的生活体验中感知事物并认识事物, 并能够在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师也可以在保证学生的安全下多带领学生出去走走, 亲身体验周围的生活, 到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自身各种生活能力, 让学生带着体验生活的快感投入到承接新知识的姿态中去, 学生们只有获得了真切的生活体验, 技能和素质才能内化到他们的心里, 产生应有的积极意义。

四、总结

思想政治教学因为生活而变得更加精彩, 更具有实效性, 学生的生活也因此而更富有知识的韵味和朝气, 充满生活气息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面向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学生自身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 高中生思想政治的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所学的思想品德课, 高中政治教学要求更贴近实际生活, 能够帮助学生更直接有效地掌握社会生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证明,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使得思想政治课能够回归现实生活。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 很多高中政治教师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教学, 并没有意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具体的操作上, 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政治课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无不体现着政治的各个方面, 生活与政治相互联系又相互支撑, 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的教学必须赋予生活的内涵。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王琴.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依据和基本途径[J].资治文摘 (管理版) , 2010 (06) :114.

[2]宋旭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 2012.

[3]胡仕辉.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构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

[4]张卫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申志华.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3.

[6]郝来广.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活化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71-01

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当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教学更加生活化,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离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太远,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一种则是选取的内容过于迁就中学生原有的生活,不能将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设计方面

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种是教师摆了一堆生活的具体事例,想要更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往往谈论起来很热闹,但是摆完事例之后未对事例做充分必要的总结与概括;另一种则是教师认为只要讲好书本上的知识就万事大吉,并没有一并将具体的生活情景寓于其中。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作法:一种是传统政治课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法,虽然在教学中也有生活化的因素,但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对生活的探索与体验中来;另一种做法则是过分追求形式主义而未能真正把握其内涵,忽视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这两种错误做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未处理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处理方面

师生关系处理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做法:一种是片面强调和夸大教师的权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础;另一种错误做法则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与引导。这两种错误作法都未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一)教学内容应当始终坚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建立起有效连接,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冲动,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譬如在《经济与生活》这堂课上,讲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反季节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领会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其次,教学内容虽然源自于生活,但是毕竟还是要高于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收获,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最为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处理好中学生现阶段生活与未来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譬如在《政治与生活》上讲述到“民主管理”时,可用多媒体对城市居委会民主管理的部分进行播放,让来自农村几乎没接触的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实际的模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上坚持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的首次飞跃在于从具体到抽象。第一步应当为学生认识上的飞跃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富有启示性的开放式生活素材;第二步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抽象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原理,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生活的本质。

其次,学生在认识上的再次飞跃在于抽象再到具体。为了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总结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接着要提供丰富的、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充分的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

譬如《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到“商品”这一概念的时候,首先需要给学生看各类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以此泛类来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观察其本质,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同一物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定位,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商品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上坚持探究式与讲授式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活动,注重教学的实效。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题并设计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逐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譬如在《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时候,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当中不同的就业观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其进行评述。

其次,推崇探究式与讲授式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对于一些关键的原理教师应对其进行充分讲解。譬如在《哲学生活》中讲述“物质决定意识”时,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学生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然后通过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并启发学生思考。

(四)师生关系上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只有在平等地位的交流沟通中,才能实现共同理解生活,体悟生活的美好夙愿。所以,应当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其次,要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的深度与广度。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导”的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可以过于过于放纵又要控制适当,在“适度”的把握中方能彰显教学的智慧与品质。譬如在《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时候,一方面要学生根据自我的消费观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在消费观上的思想,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杜娜.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略谈[J]. 群文天地,2012(4)

[2]阿娜.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J]. 林区教学,2010(4)

[3]巨天鹏. 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又一村”——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J].中学时代,2012(6)

[4]方俊,汪平飞. 如何建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2011(5)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篇4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入手,分析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由书本化向生活化转变,教学过程生活化,选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不能“庸俗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生活化

长期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偏重于从知识、情感方面人手,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品德行为,这样往往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源泉,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把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移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身在课堂,心在社会”,真正做到正将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那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使“生活化”的理念融入课堂,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让政治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针对现实教育提出了对学生“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看自然、看社会、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试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将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由此教师应该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意念,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再次应该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由书本化向生活化转变

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把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堂和课程中,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在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合理利用社会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对政治教学有关社会生活素材进行收集,选择,加工和整理,这可以给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又蕴含理论意义的典型教学内容,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又不杂乱,更可以使学

生感知到生活的鲜活和生动,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努力通过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汉堡和十元钱”来说明,“十元钱”既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汉堡值十元钱;同时又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因为汉堡需要用十元钱为媒介来交换。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恰当而巧妙地引用诗文、谚语、歌曲、漫画等来说明,如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可以吟诵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帮助学生体会其中之意;在讲“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时可以引用“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等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当然我们在选择事例时,要注意事例的趣味性针对性。没有趣味性和就和愉快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牵强附会则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选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并帮助人们对自己先前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作出修正,以保证行动之初设定的目标得以贯彻落实。从长远来看,通过对整个事件的评价,评价体系也可以帮助修正人们的行为目标。

1.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社会阅历短缺,在实践中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不足给予帮助,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师要对学生实践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中,也应该把实践作为重要的一环,要有一定的权重比。传统学业评价体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的评定只是通过阶段性的考试来实现的。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往往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上,对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缺乏具体操作,因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是抽象和敷浅的。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结合社会生活实践的评定结果作为思想政治课最终学业成绩的一部分就可以在制高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探析

三、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不能“庸俗化”。我们在努力推进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就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也要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迷失。正确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让政治课走向生活化,已经成为共识,但要防止出现过于追求生活化而背离科学世界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视各个模块内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牢记生活化必须建构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能离开科学化片面去谈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而牺牲科学化,否则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将会陷入形而上。

参考文献

[1]金艳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吉仕 高中思想政治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7

[3]贺伟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新课程研究

2008.8

[4]成洁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中小学教学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篇5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1.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

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于许多教师重视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始终满足于对知识的抽象记忆,使得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的世界之中。这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说教,忽视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世界,缺乏生命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质量,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一切能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实问题,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从而促进他们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2.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鲜明的方向,其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生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倡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世界。但是,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如何回归生活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这一领域的真正卓有成效的研究还不多。因此,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就具有了紧迫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进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明了政治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我们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也提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政治学科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

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生活关切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从新课程的课程模块来看,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都散发着生活气息。这本身就说明了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要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就应以生为本、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4.基于高中生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其本质也是在于对生活真知的体现。高中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入学校的。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比如商品交易、消费品市场等。这些生活体验对他们的学习将会产生无法替代的影响。这些知识与生活经验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

(3)通过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尝试构建以教研组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新模式,也是在理论上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

(4)新课标教材增加了大量与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为正在实施的新一轮课改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政治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政治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一个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而这些目标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体验和陶冶。因此,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旨在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丰富其情感体验,引导其探寻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使其能关注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政治教学新思路,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有利于真正转变教师的角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有利于学校教研组的发展和建设。通过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应用,在实践层面上,尝试了以生活化为主题教研组活动,促进教研组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社)的形成。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

国外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和理论。

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杜威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要以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主张要以问题解决学习为主要形式展开活动,通过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实践,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生活化课堂教学创设能够使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的生活情境,而教师的使命就是把学科教材解释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并指导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最终使儿童的经验达到学科教材所包含的成熟的逻辑经验水平,真正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杜威在《哲学与教育》中就曾指出,教育应该被看作实现并延续美好生活的手段,这种美好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是充分的、优雅的、丰富的,对于社会来说是美好的。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正是教育的不懈追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对于美国教育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并为今后取得长足进步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七十年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了“面向所有学生的科学教育”(Sciencefor all)的口号,其教育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培养科学家转向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的大众教育,大量增加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中学在“教育人性化”、“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培养更为有效的人”的课程教学目标的促动下,其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上这些研究为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经过教育实践,在对杜威教育学说进行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创立了

生活教育理论,其基本内涵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陶行知先生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理论脱离实践的教育,也反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论,并主持开展《“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该课题从时代高度和理论深度两个层面,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弊端在于缺乏生命活力,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并提出了创建符合21世纪要求的我国新基础教育的系列理论观点,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研究。目前此项实践已在部分小学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如,洛社镇中心小学的历经3年研究课题‘构建行知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生活质量’,该课题的研究以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活的现时存在为切入口,以构建行知行教学模式为实施途径,以提高学生课堂生活质量为研究目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开展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创新教育,打破了以往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和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走出刻板、程式化的模式提供了借鉴。

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教授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指出: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主要是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并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课堂教学日益脱离现实生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郑教授提出要寻求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并认为在教学理念上需要从科学认识论转向生活认识论,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在教学过程上需要从接受到体验。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渐渐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例如,江苏省十五教育科研课题《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中,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温州市瓯海二高《新课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应用》的课题研究,正处于研究阶段。但总的来看,这些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具体到思想政治这一学科来说,其生活化教学的系统研究还非常不成熟,为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将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策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思想政治课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3.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探索生活化教学操作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即生活。5.探索现代课堂教学呈现形式生活化。

6.通过“理论——实践”的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名优教师。

7.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新的学习观,尝试开发适合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努力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1)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2)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3)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5.创编生活化的相关练习

(1)将生活中的典型内容融入教材,以实现教材的再生。(2)在学生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教材,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编制生活化的练习,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6.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操作体系研究。实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即体现了“从生活到教学”和“再从教学到生活”的循环过程。其教学流程图如下:

四、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操作措施

l.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2)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文章,认真学习,并做好摘录。

(3)努力学习科研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3.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把这些现象带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使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反思”为范式,开展以生活化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生活化教学的有关文献资料、教育教学理论等。通过查阅国内知名教育报刊,权威出版物、电子杂志等,及时了解生活化教学的有关研究动态,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力图解决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而导致教师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力争做到“教、学、研”的和谐统一,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分析归纳他人和我校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案例分析法。重视对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案例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课堂观察法。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成果也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测。因此,必须运用到课堂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我们观察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首先,观察教师。我们主要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设计了哪些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采用了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其次,观察学生。我们主要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效率是否有较的提高。

(三)成果形式 1.研究论文

2.教学案例 3.课堂实录 4.课例光盘 5.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月)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2.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研究准备。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10年3月)

1.进一步学习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讨论展示活动。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4.将阶段性研究成果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去,并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研究方案,继续做好研究工作。2.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3.撰写研究论文、教学案例 4.编制课堂实录、相关的教学光盘

(二)人员分工

1.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严建强 中学高级教师 政治组教研组长 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2.组长:徐晓芸 中学高级教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 具体策划、指导课题各项工作的开展 3.副组长:郑萍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全组成员的培训、学习工作

4.成员:徐晓芸、严建强、郑 萍、唐立强、田玉霞、冯晓娴、方冬梅、俞小萍、仰 虹、陈燕、张海燕、郭威

5.执笔:严建强、方冬梅、郭威 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好的团队精神,教科研气氛比较浓厚。我校通过继续教育和多渠道的培训,加上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2.本课题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前期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关的论文在杭州市、余杭区获奖,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

一定的基础。如,《让政治课堂因“生活”而精彩》获杭州市政治学会论文三等奖、余杭区专题论文一等奖;《高中政治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对策》获余杭区学会论文一等奖、余杭区专题论文二等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获余杭区学会论文二等奖;《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获余杭区学会论文三等奖等。3.学校重视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4.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马凤英:《课堂之清泉 生活之大海》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篇6

摘要:高中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高中政治教学因为脱离了学生生活世界导致了教学效果低下甚至无效,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课程价值更难以凸显。本文着重从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界定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通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书本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存在些许弊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要适应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必须生活化:第一,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重。思想政治课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必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仅根据社会需要确立的教学目标,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不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追求,就可能最终落空。第二,理想与现实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目标既要现实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又要避免平庸化,体现目标的理想性、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第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统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淡化学科知识体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思想政治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把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积极进行自主探究,获得情感体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上,过去长期存在“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首先,基本内容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处理好学科理论逻辑与学生生活逻辑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淡化学科体系,注重教材基本内容的教学,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美化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学内容反映形势发展,体现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材往往滞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造。要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第三,典型事例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事例,但这些事例往往过于理想化、成人化,多以伟人、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为典型,不仅时效性比较差,学生缺乏新鲜感,也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要整理、筛选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强吸引力。第四,问题讨论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中学生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这样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又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寓教于乐,寓理其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典型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用语言描绘情境。即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富于情趣的语言,叙述生活中的事情,描述生活的场景,勾画生活中的人物等。第二,用教具展现情境。即用一定的实物、图画、表格等展现现实生活的画面,使学生亲眼目睹“真实”的生活情境。第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情境。即用音乐、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场景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第四,用活动表现情境。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某种典型的生活情景或截取某个生活片断,组织一定的模拟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进人一定的生活情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第五,以幽默夸张情境。幽默具有形象、生动、夸张等特点,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借助幽默可以夸张地展现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和接受的程度,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所掌握的也不过就是空洞的理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强化学生自主探索和积极参与,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使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真正落到实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下几种值得研究和借鉴:第一,体验式。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验,获取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第二,探究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第三,谈话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教学话题,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第四,活动式。例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公益活动、办剪报、组织竞赛等。

五、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使教学在民主、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应该做到:首先,要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引导者;学生必须是主动探索者。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势压人、以压代教,必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再次,师生要平等交流、共同研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培养感情;学生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不唯师是从。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 2004 年 3 月 2 日

[2]胡田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第20卷第6期,2007年6月

[3]周春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研究.教学与管理,2010年7月20日 [4]林树文.试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时代教育,2009年10月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篇7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内涵

高中政治新课标提出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全新教学理念不仅是构建生活化教学的指导思想, 还是在实践层次上的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而作为“改革”的成果——生活化课堂教学, 不只是以课堂为载体,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把学生的生活渗入政治课堂教学之中, 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也是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生活逻辑的实践研究”为主体研究方向, 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鉴于此, 笔者认为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 教学目标生活化。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多维度, 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角度多维度推进教学生活化。第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堂上,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课堂上的现实生活, 又要关注学生可能生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给生活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第三, 教学方式生活化。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三贴近”为原则,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为目的, 关照学生的生活体验, 因势利导, 采取小品、短剧、辩论等方式,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获得综合提升, 从而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几点建议

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 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那么, 如何在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1. 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

观念支配行为, 站得高, 方能看得远;立意新, 方能品位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 既是提升个人业务素质的机遇, 又是对我们业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探索有效构建“生活化”课堂之路, 更新教育理念是关键一步。一方面,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即在新课程教学中, 依赖生活实景, 模拟生活情景, 创设生活背景, 充分利用生活实践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教师要敢于自我否定, 树立全新的师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 真正做到“三贴近”,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课堂充满生机。

2. 培养和谐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的情绪最容易受到感染, 也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和大胆进行探索。因此,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为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必须发扬教学民主。要树立全新的师生观, 不以“师道威严”以压代教, 不以“军令如山”禁锢学生思维。在情感上, 做到平易近人;在言语上, 做到循循善诱;在活动中, 做到百花竞放。只有这样, 才能让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中自然生成。

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总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切入、引申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 营造适宜的氛围, 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陶冶、智能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实效性, 不能让情境教学流于形式上的“活跃”。要弯下身去, 了解学生的生活, 努力避免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思辨性”和“有效性”, 力求创设的问题既能满足青少年求异、求变、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 又能让他们心生疑惑, 产生探索的欲望与动力。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入境释疑,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例如, 在导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学时, 笔者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 先视频展示金湖县城乡自然文化方面的风貌, 突出“荷乡金湖”。此举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活动中, 由于受知识经验的不足, 观念认识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 学生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 提出的问题也常令人“匪夷所思”。另一方面, 突如其来的“小插曲”也常使得课堂教学进程“脱轨”, 甚至与教师课前预设的完全不一样。那么, 如何使原本尴尬的课堂变得灵动而多彩, 如何应对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这无不考验着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如在教授《股票·债券·保险》这节内容时, 为启发学生多角度认识投资理财渠道, 教师设问:除储蓄外, “钱生钱”的投资渠道还有哪些?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异常活跃, 提出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炒房产等。这时, 一位男生大声说:“放高利贷。”教室里一片哗然, 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插曲”, 教师没有抱怨, 反而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于是, 教师顺势提问:“同学们, 放高利贷是投资方式吗?如果是, 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能不能提倡这种投资行为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在融洽的师生互动中, 学生知道放高利贷是一种投资方式, 具有高风险, 高收益的特点, 但是, 这种投资方式是不合法的, 不能提倡。教育学生在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时, 不但要考虑风险性、收益性, 还应该考虑合法性, 把个人利益与利国利民相结合。由此可见, 课堂以活动为依托, 把德育渗入到情境化的教学中, 能达到教书育人之功效。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现实意义

探讨并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 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做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生活化”课堂教学冲出了思想政治课长期忽略学生多彩的生活世界, 过度关注理论和规范的知识传授的局限, 把教学归于生活, 用于生活, 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全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生活化”课堂注重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 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并以课堂活动为形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引导学生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 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的自然生成, 从而达到个人成长、社会发展、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慧.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 (7) .

[2]罗月仙.构筑清新宜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空间[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 (7) .

[3]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4]林文树.试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时代教育, 2007 (10Z) .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 篇8

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创新意识

对整个教学模块在自己的脑海中要有整体印象,以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教学模块的顺序,整合教学资源,收到“一材多用”“以点带面”的效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但教材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学生上政治课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赋予时代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我的做法是:针对每年三月,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国“两会”召开,此时恰逢学生刚刚开学,学习热情高涨,我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适时提前,结合第一课《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两会”,并通过对时政的分析,让学生既了解社会热点,又能理解理论知识,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在全国“两会”召开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渲染“两会”的重大意义来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不失时机地布置任务:“两会”指哪两会?其构成成员的称谓及产生方式怎样?它们分别是我国哪种政治制度的组织机关?这些机关分别有哪些职能?当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以上常识后,再引导学生关注“两会”进程。要求学生将“两会”的议程及活动情况做搜集整理,并联系课本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每节政治课前用五分钟时间展示其收获,体会“两会”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的,又是如何体现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领会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人本主义教学价值观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在本模块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方式,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实践型的学习,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生活体验和情景感悟,能既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又能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完成价值的生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生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伴随“两会”的进程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及其优越性,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义务,人民政协的性质及其职权等知识点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在涉及我国国家领导人选的产生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相关议题时,再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查阅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向“两会”推荐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的建议名单和向全国政协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的建议名单。审议通过了建议国务院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样将党代会和人代会相联系,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体现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样的教学伴随“两会”的进程逐步展开,所以时间周期比较长,内容也有点庞杂,它将高中政治教材中第一单元《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第三單元《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融入社会生活中。但是只要教师精心准备,持之以恒,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就能达到既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又能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彰显政治学科的特色与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既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又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两年的校园生活的自我鉴定下一篇:浇树浇根育人育心:谈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