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2024-06-06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精选8篇)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篇1

学习上的不适应几乎是大多数大学新生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摆脱中学“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习知识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

(2)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3)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下,个别同学抄袭作业严重;(4)由于一开始对大学考试不了解,新生容易产生考试紧张和焦虑心理。

针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本人浅谈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1.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学生所获取的知识,1/3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的,2/3是自学获得的。大学新生要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温故知新;要勤学好问,主动请教老师和优秀的学哥学姐,获取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课堂,教师往往一堂课会讲很多内容,并且有些问题只是提出来,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需要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独立思考。这也要求大学新生要主动地培养自学能力。

2.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又一显著特点。大学学习的课程较多,内容广泛和深入,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所以仅靠个人的自学还是不够的,有时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需要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是症结所在。因此,大学新生应当学会与同学合作、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调整心态,树立学习目标

大学新生应自觉调整心态,认识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努力谁就能走在前面。大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很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奋斗目标,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计划。在确定目标时,要客观评价自己,确立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制定的越具体,越容易实现,越会有成就感,就会成为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良性循环会促进学习不断进步。

4.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紧张心理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篇2

1、初入大学的迷惘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 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 非常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 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 当他们与大学里面的新同学接触时, 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 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 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 从而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

2、适应不了环境的变迁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 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九岁左右, 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 所以入学旅程中一般由父母或亲戚陪同。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 由家长专程护新生送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的学生甚至有数位亲友陪同。相比之下, 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出不起太多的路费或是希望锻炼独立处事能力的学生, 反而上了人生有益的一课。由于环境的变化, 多数新生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和处理, 因而感到思想上难以适应。进入大学后, 很多同学会深感自己的“无知与无能”, 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跨越了普通知识学习阶段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习阶段。

3、适应不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生活上, 多数新生过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 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上大学后, 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 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 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

4、适应不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从课程来讲, 大学一般课程多, 内容多而深, 概括性强, 相比中学接触的描述性的知识, 理解就较为困难, 而且要求揭示问题本质甚至尚无明确结论的东西, 要求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此外, 中学教学讲究45分钟堂堂清, 期中有复习, 期末还有总复习, 一步一步都有教师领着走, 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和安排。进入大学后, 一些新生沿用高中或者高职时期的方式去学习, 导致上课抓不住重点, 记不住笔记。

而且, 进入大学, 平时练习作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全靠自觉, 教师很难干预;复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考试不及格必须进行重修, 而且不及格科目达到几门, 则在毕业时失去学位。中学由于有平时练习、单元检测, 所以期末考试学生较易适应, 其次是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仍可继续跟班学, 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补上所落下的旧课。

面对新生进入大学后怎么样适应大学生活本人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

(1) 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入校后一安排好行李, 应该到校园的各处熟悉情况, 例如, 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 食堂什么时候开饭, 如何购买电, 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等, 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 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更顺利、更节省时间。

(2) 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 另外, 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后, 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工作, 也能帮助你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3) 必须适应人际环境、语言环境以及校园外的社会环境。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 大学的新生必须做到接受现实、面对现实、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面对可能出现的困扰, 还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

2、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 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 学会自己料理床铺, 收拾房间, 学会自己洗衣服, 缝补衣服, 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其次, 要学会理财。在生活中, 哪些开支是必须的, 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 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 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此外, 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再次,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3、适应校园的学习气氛、调整好大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大学生在这种竞争的环境里, 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 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 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更要明白, 在这里, 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进入大学后,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因此,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 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尽早做好思想准备, 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 少走弯路, 减少心理压力, 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篇3

关键词:新生 适应 大学生活

大学时期是人生美好而短暂的黄金时段,同学们在这里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做最重要的准备。然而新学期伊始,很多大一新生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既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高学习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大一新生怎样才能实现对大学生活由不适应到适应呢?笔者认为,除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外,大学新生自身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做好“三个转变”,二是从环境、生活、学习、心理等四个方面去适应大学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要做好“三个转变”

大学生活与中学存在很多差异,要想尽快适应,新生需要做好“三个转变”。

1.转变依靠家长和老师督导学习的心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不少学生在中学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老师“手把手”的辅导。大学则不同,老师讲完课就会离开课堂,没有太多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加之大学课程比高中课程内容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因此特别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转变依赖家长照顾生活起居的习惯,学会过集体生活。上大学以前,很多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进了大学,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新生要逐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3.转变漠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局面,增强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很多孩子上中学时,家长和学校疏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告别了高中生活,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也开始独立面对人生考验,但由于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应对能力,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所以,大一新生应该学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心理问题时,一定要主动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免酿成心理疾患。

二、新生学会从环境、生活、学习、心理等四个方面去适应大学生活

1.环境适应

(1)适应新的校园环境。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其次,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最后,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工作,也能帮助你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2)适应校园中的人际环境。大学里面的师生关系比较离散,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更主要的是,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必要时主动关心、帮助别人。

(3)适应语言环境。新生在大学校园里应尽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使自己消除陌生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多向字典学习,向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尽量掌握标准的发音,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生活适应

(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其次,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最后,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状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做家教或兼职。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第二,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第三,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学习适应

(1)适应校园的学习气氛。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没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在这里,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调整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

(3)正确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公共课的学习,应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选修课的学习,应认识到其可以开眼界、长见识,克服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或“选而不修”的现象。

4.心理适应

(1)接受自己的角色改变。在高手如云的大学里,过去常自恃的某种优势不复存在,由中心角色变为普通角色,要客观认识并接受自己的角色改变。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从而获得丰富多采的人生感悟。

(2)正确面对异地求学的心理失落感。当你告别亲朋好友远离家乡、跨进了大学的门槛,你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你熟悉的过去,这种心理丧失所带来的挫折感往往困扰着你。要走出这种心理困境,首先,大一新生要认识到,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胎儿失去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失去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人;今天由于丧失所带来的暂时的痛苦和不适应,换来的正是明天的飞跃。因此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

(3)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对自我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谦虚”;在遭遇挫折时,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等。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愿所有大一新生都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自己在大学里创造出更大的辉煌,成为国家、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篇4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心理调研部应同学们的要求邀请本校思政部贾艳杰老师于2010年12月6号在四北二教室对2010级新生进行了一场以“优化心灵空间,加强身心和谐”为主题的报告。

贾老师从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心理变化开始谈起,剖析了他们心理变化的原因并指明了将会因此产生的各种影响。由于90 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经历,使他们心理非常脆弱,稍有不如意,就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同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家庭结构的变革,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突出。有些人进入大学后雄心勃发,激情高涨,信心倍增,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跨越的胜利与辉煌,看到了自己的才智、能力以及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心灵的骏马又开始昂首奋蹄。如果说他们在不久前还只是一个单纯的为考上某大学而每天努力复习的高中生的话,那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变为一个志存高远、决心奋斗、再攀高峰、镇静从容、相对成熟的大学生了。这种变化如果能与大学的实际合拍,他们将扬帆破浪,一路高歌,直达理想的彼岸。这种变化如果与大学的实际脱节,那么他们将彷徨苦闷,甚至失望绝望,成为我们见惯不惯的又一批失败者。因此变化是必然的,但变化的最终结果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会心满意足,久久地沉湎于自己的胜利与辉煌。他们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目标已经达到,现在该松口气了,歇一下了,甚至该放纵一下自己了。于是自由散漫的行为开始出现,浪漫的情怀开始敞开,一种安于现状、应付学习、追求玩乐、热衷上网、忙于谈情说爱的生活状态开始出现。这种变化,有可能使他们仅仅获得一纸文凭,平庸地度过不该平庸的大学生活。当然也有可能使他们难以完成学业,最终成为被淘汰者。有些人惴惴不安地面对新的大学生活。由于大学人才济济,自己过去的优势往往不再,所以在新的竞争中,显得惶恐与焦虑不安。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环境,总使自己感到不适应。如果加上经济困难,或者某方面明显的不足,则会感到压力巨大。这一切变化,可能会使一些人由自尊走向自卑,或由过分的自卑发展为变态的自尊,或自暴自弃,或消极沉沦,成为明显的心理障碍患者。当然也可能使一些人在挑战中奋进,在危机中抗争,最终成为佼佼者。对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关心、理解、信任他们,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索适合当代年轻人教育特点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新模式,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时代性、思想性、科学性,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进一步提高90后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还要进行90 后的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弱化90 后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多开展各种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尽量使所有同学都能有参加的机会。大学生成长的经历说明,社会实践是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走上成材之路的重要途径。90后的学生所缺少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更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更有计划性。90后大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有什么口号,而是更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这些都是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贾老师希望90后大学生通过在学校未来4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未来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跨领域的第二或第三专长,等等。实践智慧根源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正义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因此,90后大学生在走向社会、迈向成功之前,尤其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

贾老师又从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同学们亲切指导和建议,时不时地在讲座过程中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听取了贾老师的报告并深深地思考与反省,就一些个人问题向贾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同学们对于与自身有关的事情还是相当关心的。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篇5

2006年08月23日15:15:32杭州网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

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又与中小学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一些大学生心情沮丧、神态忧郁,主诉的内容多与学习上的挫折有关。

例如,某一理科女大学生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诉时,觉得自己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尤其是高等数学和英语最感头疼。过去在读高中时,自己能控制、掌握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总能赶上去,可是自从上了大学,这一套却不管用了。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对那些高中阶段的学习尖子来说,这种挫折可能会造成自信心的丧失,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症和精神病。要使他们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并非一两天的事。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篇6

菏泽学院思政部 张丰秋

大学,我来了!

不管你报到的这所大学是不是你的理想学府,现在你都已经来到了这里。四年后,菏泽学院就变成了你的母校。身在这里时,你会经常唠叨她的各种坏处,离开这里时,你则会常常想起她的种种好处。既来之,则安之。每一所大学都有优缺点,多看她的好处,少唠叨她的坏处,你的心情才会愉快。

你是新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呢?在这里,我要唠叨几点,供你参考。

一、学会自理自立

(一)学会自理

新生来到大学后,要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一切。必须学会自理!第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要自己去找地方吃饭,没人有义务给你把三餐的饭菜端到跟前来。吃好三餐,是身体健康的需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证身体健康,是自己的责任!否则会连累家人和同学。一定要吃早饭,而且要吃好,空腹上课效率低,伤害脾胃,天长日久,有损身体健康。女生不要盲目减肥,更不要靠节食来减肥。坚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靠运动健康减肥是可取的。人,不是越瘦越好看。标准体重公式:女生是身高(厘米)—105,所得的数乘以2。男生是身高(厘 米)—100,所得的数乘以2。

第二,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财物。

一别弄丢了。身上少带现金,身份证、学生证、饭卡、银行卡等要随身携带。晾晒的衣服被褥等要记得往回收。二别乱放。常用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会分类存放自己的物品,这样找起来省时省力。能够把自己的物品摆放的规矩整齐利索的人,其他方面也差不了。三要学会理财。第一次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新生们用钱往往比较忙乱,总是稀里糊涂地钱就没了。因此,要根据家庭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学会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初期可以列一个明细表,看自己一个月需要多少生活费、学习资料费、交际应酬费等,是不是每一笔都是该花的。也可以先列一个切实可行的消费计划,避免没到月底就出现“赤字”。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家里再有钱也不是你的,不要奢侈浪费,随便乱花钱。

第三,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做事效率高的人都是善于管理或者说利用时间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上课时间自己无法掌控外,睡眠、吃饭、锻炼、娱乐、交往、学习等时间都由自己支配,你必须把这些时间分配好,到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不要拖,要立即去做,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成为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身。

第四,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手机。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每个成年人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的必需品。大学新生,绝大部分刚刚年满18周岁,刚刚迈进成年人的门槛,自制力还不强。失去了家长老师的强制性管理,面对手机的诱惑,很多大学新生无法抵制,深陷手机中无法自拔的比比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手机是你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的工具,而不是你的主人,要学会驾驭手机,利用手机,而不是让手机驾驭你,你成为手机的奴隶。许多大学生在大学里日子过得一塌糊涂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在宿舍里玩手机,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上课看手机,眼睛似乎离开手机就不知道看啥了。时刻被手机奴役着,结果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宝贵的大学时光,毕业时追悔莫及。

第五,要学会洗衣服打扫卫生。

新生要学会洗衣服、打扫宿舍和教室的卫生。要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利索,衣服类要勤洗,不要攒到周末再洗,特别是内衣和袜子,放在宿舍里会有异味。

总之,新生要学会把自己的一切打理好,这是过好大学新生活的第一步。

(二)学会自立

这里说的自立,不是指经济上的,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无法做到经济上自立,这是我们的国情。这里说的自立是特指精神上的。就是在思想上要逐渐学会不依赖家长、老师或者同学朋友等人,自己学会面对一切事情,自己来处理遇到的一切事情,要有这样一种意识。遇到事情后,先自己想法去做,要不怕做错,确实拿不定主意时,再 向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人请教,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地成长,成熟。而不是一遇到事情,不管大小,只要是自己没做过的就不敢做,不去尝试着做,就给家长打电话咨询怎么做,或者问老师问同学问朋友怎么做。

大一新生,你如果能够自理自立了,那么恭喜你,你的大学生活一定会过得不错。要想把大学生活过得更好,你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二、学会交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交往比学习重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如果人际关系和谐,他的一切则顺利得多。反之,则容易处处碰壁。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大学,是半个社会,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大学生要为毕业后走进社会做好各种准备。其中,学会与人交往相当重要。大学里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将是你一生中无形的重要财富。

(一)学会与同寝室的同学和睦相处

宿舍,是你在大学的家。同寝室的人,就是你在大学的家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是什么让大家住在了一个宿舍里的呢?缘分!缘来惜缘,要珍惜缘分。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气候条件、饮食起居、生活环境等都有很大不同。要学会和性格不同、意见分歧的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在个人利益面前斤斤计较,更不要打击别人;对人要宽大仁和,4 坦诚相待,创造一个安定团结、心情舒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也是为将来尽快适应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优缺点。如果你无法容忍同宿舍里某个某几个同学的某些缺点时,该怎么办?调宿舍?骂他(她)一顿或者打他(她)一顿?大吵一架?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调了宿舍,你可能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新宿舍的某个某几个同学可能有你更无法忍受的缺点。打架的后果你想到了吗?无论是把对方打伤还是对方把自己打伤,结果都是两败俱伤。一句话,逃避和冲突都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与你讨厌的人沟通交流,赞美他(她)的优点,跟他(她)友好交往,关系好了,你再委婉地提出你的要求建议,这个时候,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建议要求了。你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还有一招,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学会包容尊重宿舍里的每一个人。

同宿舍的人,个性不同,习惯各异,在一起呆久了,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大家聚在一起,组成了大学时期的家,一家人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要有整体意识,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人都要有为这个家做点什么的心理,都有义务和责任让这个家温馨和睦,家和万事兴用在宿舍同样适用。家丑不可外扬在宿舍也同样适用,每个人切记不要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宿舍的某个人的不是,古人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好事好话可以多说。内不和外人欺也同样适用于宿舍。同宿舍的人团结和睦,会令外人羡慕嫉妒,不敢轻易欺负这个宿舍里的任何一人。大学毕业后,你会渐渐发现,在大学里结识的人中自己最想念的就是同宿舍的人。关系最好的人也往往是同宿舍的人。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与同寝室的人的缘分,把大学宿舍营造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学会了与同宿舍的人和睦相处,与其他人友好相处也就不难了。

(二)学会与同班同学和睦相处

班级有大有小,同班同学同样来自四面八方。聚在一个班,同样是缘分。每个新生都要尽快记住本班的每一个同学,勇敢地与每一个同学友好地交流交往,尊重每一个同学,不管他(她)来自哪里,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缺点。内向的同学要勇于挑战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主动地和同学交流。歌德说过:“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所以,新生要敢于尝试与不同特点的同学友好地交流交往。最终做到与同班同学和睦相处。

(三)与老乡和睦相处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每个同学都会有老乡,不管你来自哪里。新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老乡,特别是内向的同学,不要总是被动地等老乡来找你。同班、同系、同年级、同校、不同校,都可能有自己的老乡,不要急,自己量力而行,找老乡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老乡,由于来自同一方水土,彼此有很多相似性,彼此在心理上会感觉亲近,感到温暖。有了困难,老乡往往会伸出援手。特别是新生,找到了老乡,如果老乡是学哥学姐,你的心里就会感觉有了依靠,有 了支撑。有了难事向老乡求教,会使你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四)与老师和睦相处

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最大的不同是,大学老师讲完课就离开教室,很少去办公室,即使去办公室也不坐班,所以不容易找到。其次是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不会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听讲。所以,新生要积极主动跟老师交流交往,建议每个同学都跟任课老师要电话号码、QQ号、微信号,主动跟老师联系。你的困惑、迷茫、烦恼,总之,喜怒哀乐都可以跟你信任喜欢的任课老师交流、请教。最后成为老师朋友的学生都是那些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的同学。大学教师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多跟老师交流沟通请教,你就可以取众人之长,才能长于众人了。

(五)与其他人和睦相处

新生还要学会与同系的同学、其它系的同学、社团里的同学、班委会、学生会里的同学等等各类型的人和睦相处。

总之,在大学里,学会为人处世,学会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交往,学会与人友好共处,合作共赢,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谐,是与学习同样重要的事情。

在人际交往中要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待人真诚,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正直勇敢。想要交到一个优秀的朋友,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优秀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力法则。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从哪里来?只能从你遇到的人中 来,只有那些你用心交往的人才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从自己的朋友中选择出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深入交往,最好能交到一两个知心朋友,就是人们常说的知己。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同的朋友要用不同的方式花不同的时间和精力去交往。人生需要多种多样的朋友。

三、学会学习

要强调一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里虽然要学会的东西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学习。

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习信息量大、速度快,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大学的学习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学生主动求助老师,要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大学学习并非局限于上课和阅读教材,和大家讨论交流、听学术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善于充分利用资源,将学到的知识实现有效地消化、整合。“听课功夫在课外。”大学课多,所学东西也多,有的大课几百人一起上,师生互动少,因此一定要提前预习,尤其是理工科;另外,大学学习关键靠自觉,不能仅靠上课听讲,下课后应认真整理笔记,再好好吸收,老师布置的书目、论文,课下一定要认真读;另外,老师的板书课件里的内容有的也应该记。

上课时,一定要带课本和纸笔。大学老师讲课一般不完全按照课本讲,课本只是老师的一本参考书,所以,老师讲的很多课本外的知识都需要你认真听和记。俗话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课本外的知识如果没有及时记下来,过后就可能忘记了。有时候你也可以用手机把老师讲课时放的课件有选择性地拍下来。这 个时候手机是辅助你学习的工具,要利用好它。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你将受益多多。

把课内的任务完成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读大量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大学里往图书馆里跑的次数越多越好。多读书,读好书,你将受益终生。

四、学会快乐

快乐不仅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能力。在大学里,还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娱乐,娱乐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有能力让自己快乐的人,才可能给他人带去快乐。所以,大学新生要学会健康的娱乐方式,参加各种有益的娱乐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周末两天时间,可以安排出一天或者半天时间去娱乐。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三五个同学一起走出校门,去学校周围的景点游玩,拍下一些美丽的景色和青春靓丽的合影,然后剪辑做成微视频或者电子相册,分享给亲朋好友,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的美好回忆。读书、看电影、K歌、约人聊天、体育活动、各种社团等等都可以选择。

每个新生都要培养自己一两样业余爱好,要让这种业余爱好给自己带来快乐,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将来的发展。要有意识地安排业余时间去发展这种爱好。顺便说一说学校里的社团,每个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选择一到三个社团参加,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社团不是参加的越多越好,要量力而行。祝愿每一位大一新生早日适应新的大学生活。2017.6.11

附:来自网络的一篇文章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给大一新生的建议

(一位学姐的建议)

·寝室生活——习惯 宽容 关爱

作为一名在东七住了两年的学姐,我把自己的“六字”住宿心得送给新同学。

“习惯”。寝室条件有限,这倒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娇生惯养,实在是居住环境与家相去太远。这就需要你调整心态,你必须告诉自己:在这里我要住四年,无论好坏这都将是与我的生活、学习关系最紧密的天地。这样你才能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去接受它,呵护它。只要你习惯了,种种的不如意也便迎刃而解。

“宽容”。在寝室你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惯的室友。当别人的生活步骤与你不合拍甚至影响你时,不要抱怨更不要动怒。学会以宽容而友善的心对待他人,这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关爱”。帮晚归的室友打好热水,在突然下雨的日子里留意是否还有衣服晾在外面,别人睡觉时学会蹑手蹑脚„„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足以证明你是一个懂得体贴、善解人意的朋友。·大学学习——确立目标 课内外结合

以我三年的大学生活经历,我建议新生,首先在学习上确立一个目标,制定一份计划,而且踏踏实实地朝着目标走好每一步。其次,重视课堂学习,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迥然不同,大学里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增多了,课堂上的时间显得弥足珍贵,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做好必要的笔记,合理有效地用好课堂时间将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余不妨去图书馆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一些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最新资料,为书本上的理论寻求佐证,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多“充电”,考取一些有用的证书。

·课余活动——找准位置 合理选择

初进大学面对纷繁的社团招新、学生会招募、勤工助学的岗位,何去何从成了难下的决断。

我觉得安排课余生活只有一个标准:“找准位置,合理选择”。在开始大学生活时就给自己定下合适的发展方向。打算继续深造的,就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想锻炼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的可以去学生会发展;想积累工作经验的可以去实习。确立自己的目标是要在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确定,一旦定下来就要按着这个目标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你心中有了目标,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舟不偏离航向。当然学生毕竟以学为主,课余活动无论多么精彩,当它影响到你的学业时,必须学会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再次获得。·时间安排——合理利用 提高效率 换了一个新环境,不变的是你依然是个学生,学习仍要摆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利用时间,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校园优美的环境是非常适合晨读的。可以读读外语,增加一些人文、科学知识。课表上第一二节和第三四节课之间有大段的时间,这四十五分钟,你可以就近找个教室,整理笔记,或者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或让自己静心休息片刻,然后信心满满地准备接受新知识。我认为每天中午小憩片刻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反而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效率来听课。

晚上是学习的好时光,找个自己最喜欢的教室,完成并不繁重的作业,实在也是美事一桩。或者,去图书馆阅览室,找本中意的书阅读。嫌太闷?那就到外语角,锻炼自己的自信和口才,也好多交些朋友,多长些见识。你还可选择别的方式充电。

我最想说的是:抓紧时间,从大一开始。

刚进大学时,我总发现生活费不够用。经过了两年的磨炼,我摸索出了理财的一些门道,仅供新同学参考。

首先,务必预留一笔生活基本花费。比如说,伙食费。根据一天的情况,预留每个月在饮食方面的开销,再合理安排剩下的款项。你可以买些参考书和自己喜欢的报刊,也可以买些水果,添些服装,或在课余时间参加娱乐活动,为生活增添些情趣。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 篇7

1. 帮助新生尽快树立学习目标, 调整学习方法。

新生虽然刚刚入学, 但却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 等等。环境的不适应和学习的不适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化, 但理想、目标的缺失却是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考入大学后进入了目标、理想的“真空”时期。读中小学时因为目标就是考大学, 在这个定位下努力了十几年, 真正上大学后, 因为没有新的努力目标, 多数学生都处于盲目、彷徨的状态。因此, 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学习目标是新生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只有将新生的愿望与现实、学习目标与理想抱负水平提升相结合, 学生才能为实现人类崇高理想而奋斗, 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

新生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的行为也具有从众行为特征, 因此发挥群体中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所以选择和宣传榜样是新生教育的有效举措。可以从老生中选择学习优秀的学生、本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高分的学生等, 都可以作为新生的榜样予以宣传, 请这些学生做学习经验分享,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本专业的信心, 从而也能督促学生为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

新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新生虽然已经上了大学, 但思维还没有从备战高考的题海战术模式中走出来, 人已经步入大学, 但学习方法却还没有改进。有许多学生虽然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收效甚微, 时间一久, 心里便经常焦虑。因此, 在新生教育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新生可以采取同专业高年级和新生座谈的方式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 采用问答的方式, 引导新生注重学习方法, 消除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所引发的焦虑担忧心理, 让多数学生都得到帮助。

2. 帮助新生提高综合能力, 提早做出职业规划

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目标是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而一些学生大一就开始为工作担心。因此尽快帮助学生做出职业规划, 统筹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是新生教育的关键。

统筹规划是要求新生自己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什么时间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具体来说就是安排好课后学习、社会工作、文体娱乐活动等各项学习内容,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合理的规划、安排与统筹, 会使新生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 不会因无所事事而感到无聊。

职业规划要从培养职业素质开始。大学期间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取向培养职业素质, 从而实现规划自己的职业。它不仅局限于职业技能、职业设想, 还包括职业能力提升、职业与生活能力平衡、职业满足感等诸多方面, 广义来讲还包括在大学期间建立爱校、爱专业的感情。职业素质培养应该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 从新生就开始着手, 让新生了解校情、校史、院系历史、教学科研力量、人才培养目标、优秀毕业生情况等, 达到激发新生学业热情、增强新生热爱专业的情感。此外, 还可以让新生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加强联系, 通过他们的就业经验给新生提供参考, 让他们及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3. 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 建议教师对新生加强专业指导

目前新生的压力比较大, 学习潜力并没有完全激发。一是因为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模式没有完全了解;二是新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 终日不知该忙些什么。我们通过与学生座谈、利用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信息的采集并予以分析, 从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动态, 针对问题和任课教师一起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增强对学生学习的调控, 借此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学习信息、主动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目前多数学校都是学分制的培养模式, 因此更要注重对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有更多的主动权, 教学以尽量满足学生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4.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关注不同群体的学生

目前高校本科多推行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 这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为学分制的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教职员工都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发展观, 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刍议 篇8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 适应过程 适应教育

适应是种重要且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的改变是适应产生最基本的原因,大学新生为了求学梦想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接触陌生的人、体验陌生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时间安排、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普遍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适应是个熟悉环境、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主动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心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丰富多样的适应性教育,进行积极地思想和行为引导,势必能缩短大学新生的迷茫期、困惑期,促使大学新生主动拥抱大学生活、少走弯路。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一)适应

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没有环境的变化也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的阶段,所处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总是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中的,生理、心智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每个人总是面临适应的问题,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可以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是指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人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1从文献来看,国内对大学生适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大學生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是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文献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及城乡的大学新生在适应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大学新生适应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适应快慢与人生体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外部教育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

(二)大学新生的适应障碍

高中生经过寒窗苦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大学,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进入大学后的剧烈变化,表现出困惑、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

1.学习适应障碍

进入大学后,新生要先经历为期2周的军事训练,然后面对科目众多的课程,再加上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新生面对最初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的目标缺失,感到很茫然,学习方面最主要的困惑在于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

(1)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带来的专业困惑。

每位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有一个录取的专业,当初填报志愿时也许对所报专业缺乏认识,也许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老师的建议、同学的诱导所填报的,也许是有明确的职业定位非所报专业不上,也许是被调剂的专业。最终录取的专业遂不遂愿、合不合意对新生的学习心态有很大影响。新生急切想了解本专业是学什么的,怎么学,急切想弄清楚自己适不适合所录取专业。然而,入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军训进入正式上课之后,所开设的也仅是基础课,很少有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使得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另外使得相当一部分新生认为开设的基础课无用“不是专业课不重要”。

(2)学习松懈心理。

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就是努力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有学生认为进了保险箱了,没有继续奋斗的目标了,听信高中老师所说大学是何等地美好何等地自由,甚至道听途说地相信“60分万岁”,一些同学旷课,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课后专注打游戏、上网。

(3)对大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困惑。

大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信息量大,讲授重点难点部分,而不像高中时老师满堂灌,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内容全部讲解,批改课后作业。大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利用课后时间预习复习拓展。在我所带新生中,开学2个多月后一些同学还在幻想老师能批改作业,讲解课后习题。这说明他们还没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还没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4)不重视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必要环节。一些同学认为这些课程没意思没有用处,“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比较典型的是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教师在上面讲,下面鲜有人听,很少有学生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生活适应障碍

(1)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大学之前,学生衣食住行由家长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大学,管理财物,购买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一切要自己操心。新生报到时家长代办报到手续的情景很常见。娇生惯养的一代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2)不适应气候、饮食。

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有不同的气候、饮食习惯,虽说大学食堂食物品种丰富,还是有学生为吃饭发愁,甚至长期拉肚子。

(3)对校园环境不熟悉。

学校教学楼的坐落、学校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学院管理人员、教研室人员的联系方式、生活服务场所等等是每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要求知晓的。

(4)对时间管理的困惑。

高中时高负荷的学习任务都被老师安排满满的,而进入大学后有大量的自主掌握的时间,大部分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一些学生盲目地从事兼职和第二课堂活动,没有能平衡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3.人际适应障碍

大学生从祖国各地汇聚在一起,兴趣各异,生活习惯也不同,同学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分歧或矛盾,部分新生就容易出现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同学之间的差异性更大,贫富,内向外向,是否多才多艺,都影响着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nlc202309020003

(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的改变

适应起因于环境的改变。进入大学,由同地域同乡音同习惯的熟人社会进入到大融合的陌生人社会,大学新生要了解、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做出调整。

2.能力要求的提高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一站式地生活服务,没有了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没有了熟悉的乡音环境,没有了昔日熟悉的老师朋友,这些变化要求大学新生应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等能力。

3、急功近利,未领悟大学“大学”之精神

一些新生进入大学后,急切地想学习专业知识,急切地想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身怀绝技之才,幻想教授课程的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专家、教授,忽视对提高人的修养、境界、思想大有裨益的人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大学新生面对课表上众多的“无用课程”,面对枯燥无味的课程,自认为上这些课程没有意义,觉得是在“浪费生命”,旷课者有之,到课者睡觉、玩手机有之。大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兼容并蓄地“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大学新生适应心理过程

适应是个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机制和过程,有助于高校选择针对性的适应教育。贾晓波教授认为,“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也即遇到不适应现象时改变认知,进而转变态度,最终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

1.大學新生适应是熟悉环境、克服障碍的过程

大学新生对环境不适应,到被迫接受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固有的、幻想的看法。随着新生对学校环境更加了解,同学之间逐渐熟悉,适应过程逐步加快。

2.大学新生适应是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

在入学初期,新生听从老师的安排,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随着对学校了解加深,知道了学校和班级的激励机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时,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融入,完成了适应过程。

二、开展适应教育,提高新生适应能力

为了让高中和大学顺利接轨,帮助新生度过迷茫困惑期,要解决新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除了学生主观努力以外,学校应积极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活动。

(一)在学习方面,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对于新生的专业困惑,首先,各学院应在开学之初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会议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由专业课老师和学长为新生进行培训和交流,讲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业情况等信息,让新生稳定专业方向,辅导员要努力使学生走出误区,尽快弥补认知上的缺失,适应所在学校和所选专业。其次,要帮助新生树立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技巧,增强专业技能。要让学生了解学业始终是大学生的主旋律,专业课的学习是今后提高工作技能的根本途径,同时也不能忽视能提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

(二)在思想上,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

90后大学生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共性:不知道尊重他人,不喜欢被束缚,不知道感恩把别人的关怀看成理所当然。对此,要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让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尽快转变到大学的价值观念上来。

(三)在生活中,熟悉环境,开展心理摸排和心理辅导,关爱“四生”,注重行为塑造

对环境陌生的问题最恰当的解决办法是一入校即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这样可以尽快让新生了解一所大学,减轻陌生感,增进感情。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生、学习困难生、身体残障生,要多加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利用晚点名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对学生加强生活指导,逐渐让学生形成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性、有序性和计划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增强独立生活能力。还要注重行为塑造,对听课、自习、集体活动、交往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期望,引导大学生文明规范行为的养成。

(四)人际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鼓励学生表达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给学生创造沟通、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帮助新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主动性等问题。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让来自祖国各地的新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结语: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每位新生都存在适应问题,只是适应期时间长短的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障碍、生活适应障碍、人际适应障碍。大学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应对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展开研究,汲取好的新生适应教育方法并运用到90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上一篇:以云说为题的诗歌下一篇:八年级劳技下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