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读书心得

2024-08-07

梁启超传读书心得(通用11篇)

梁启超传读书心得 篇1

书之开章,梁启超曰:“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之人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诽谤天下,未必不为伟人。„”针对时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启超用客观的事实,客观求实地定位李鸿章,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梁启超十分欣赏李鸿章的才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李鸿章所犯的错误和自身的不足,梁启超也尖锐地指出:“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道,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作者并没有将当时的许多责任归咎于李鸿章,而是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待李鸿章。梁启超在文中客观地分析道:“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所困,而不能自拔。„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

综观李鸿章,得益于淮军失意于淮军。咸丰、同治间,受曾国藩之托,回乡建立有别于八旗而效仿湘军的淮军,作为李鸿章得意的淮军,在剿灭太平天国、捻军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由此 1

为李鸿章奠定了其飞黄腾达的官宦生涯。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淮军在朝鲜的失败,在东北的望风披靡,以及所倾力打造的北洋水师(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亦属淮系)在黄海大黄沟的战败,在威海的全军覆没,使得李鸿章的声誉扫地,四十年所经营的淮军、二十年所倾力打造的北洋舰队就此溃崩瓦解,李鸿章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开始走向末路。

其二,滥觞于外交亦身败于外交。十九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进行传教,而两种文化的冲突,以及固有保守守旧的思维,使得这些冲突变得尖锐复杂,由于满清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官僚保守自大无知,对西方的文化以及政体了解甚少。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外交事物的处理上,满清政府官僚自以为是的处理方式,往往引发了许多冲突,综观从鸦片战争的外交事物的处理,清朝庭官僚多不熟谙外交为何物。

同治九年(1871年),天津教案爆发。身为直隶总督的曾国藩接案处理此事。然而,处理的结果让法方和国人皆不满意,李鸿章奉旨接任曾文正的直隶总督。梁启超评述道:“是为李鸿章当外交冲要之滥觞,使同治九年八月也。”因为有在上海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李鸿章在天津教案的处理上有了个双方满意的结果,从此李鸿章善于外交的解决纠纷的声誉大起,从此以后三十年大清国的重要外交国事基本受其操纵。

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利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清政府都任命当时最善外交的李鸿章出面解决,虽然签署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

约》,确保大清江山的暂时稳定,但是屈辱的协议使得大清帝国割地赔偿而颜面皆失,作为议和大臣的李鸿章自然难以逃脱国人的责难以及历史给他的垢耻。

李鸿章临终前一小时,沙皇俄国与大清的条约还没有谈妥(此协约为李鸿章出访俄国根承慈禧太后默许,为抗衡日本出卖东三省的权利求得沙俄的保护而与俄国的达成的秘密协议,),俄国公使还到李鸿章的病榻前,逼请李鸿章签署画押《中俄秘约》。如此的外交结局,不得不叫人感叹“成也萧何,败亦萧何”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就时人议论李鸿章是权臣,而论溯历史上的权臣事迹。梁公曰:“溯夫春秋战国之间,鲁国三桓,晋国六卿,齐之陈田,为千古权臣之巨魁。”,并将历史上的权臣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为“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盼,则天命可移,而犹鞠躬狼狈,无有诲心,是以归公儒术之效,斯固然矣。然亦贵族柄权之风衰,故非贵族不敢有异志也。”,如张奂、皇甫规等。第二类则“窃大位,以武功而为权臣者”,如曹操、司马懿、桓温、刘浴、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第三类“起于布衣,无所凭籍,而以才学结主知,委政受成,得行其志,举国听命,权倾一时”,如霍光、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等,第四类“巧言令色,献媚人生,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的秦赵高,汉十常侍,唐李林甫,宋蔡京秦桧、明刘瑾、魏忠贤等。

权臣中,人们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曹操了,而能贯穿着权臣风格并

能延续其精髓的则莫过于司马懿父子。由“司马师之心,路人皆知。”演绎出另一个有趣的成语“司马家风”。(“司马家风”又叫“典午家风”,蔡东藩在《两晋演义》中对“司马家风“和”典午家风“的解释,“午肖马,典者司也,故旧称司马为典午”,所以两个成语是相同的意思,只是“典午家风”是从“司马家风”延续而来的。),司马家风的另一个变种的成语是“典午家风”,而“典午家风”的继承却并非是谙知此道的汉人,而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以及鲜卑族的宇文泰之后人。

李鸿章虽三十年于高位、权倾一时,然而却没有到成为权臣的地步,一则虽然权重,但并非手握重权的军纪处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也就是说虽然李鸿章权重,可是并非是清廷重权在手之重臣。为此梁启超在辨解李鸿章为什么不是近世中国之权臣时,有段文言非常精彩。这段文字基本上勾画出了李鸿章这位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直隶总督、肃毅伯大学士的基本面貌。

“论者动曰:李鸿章进世中国之权臣也。吾未知论者所谓权臣,其界说如何。虽然,若以李鸿章比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进世欧美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则其权固有迥不相侔者。„以视古代中国权臣,专擅威福,挟持人主,天下侧目,危及社稷,而鸿章乃匪弓蹇蹇,无所觊觎,斯亦可谓纯臣也矣。„而鸿章乃委靡因循,畏首畏尾,无所成就,斯亦可谓庸臣矣。”

“界说”是定义的意思,“侔”是等同、齐等、相等的意思,蹇蹇(则是忠正耿直的样子,在这里梁启超既否定世人对李鸿章的“权

臣”的议论,也肯定了李鸿章弓身求实的为政风格,同时也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认为李鸿章并没有根本剔除满清王朝的弊端,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满清腐败保守没落的政治格局。当然,过多地强求李鸿章是难为他了,作为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政治背景,又有何人能挽救飘摇之中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的灭亡既是一个朝代消失的历史使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粱公在李鸿章薨殁后,感叹到:“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gǔ)之失其相„”,对满清失去一个能从长远角度看待世界并能与西方进行外交辞令周旋的李鸿章表示了极大的惋惜。粱公所说的“虎伥”到是常见,字意自然不难解,而“瞽相”两字,则鲜少使用。“瞽”的解释“无目曰瞽”,就是盲人,相是引导盲人行走的人。梁公如此描述李鸿章,可见当时飘摇动荡的大清对李鸿章的依赖。我们可用“瞽相相依”来表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赖关系,但与强调两者相互依赖关系的成语“唇齿相依”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李鸿章发迹于太平天国,借着剿灭捻军的东风,趁着曾国蕃外交的失意,而一蹴而就直隶总督,进而迁就五口通商大臣,依其外交的能力而成为北洋通商大臣,在清末经历三个皇帝,在政坛上风云四十余年而不倒,虽不是内阁军机大臣,但对朝政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

梁启超传读书心得 篇2

1. 敬重李鸿章的才干, 同情李鸿章的遭遇

作者在绪论部分感叹:“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既悲逝者, 亦是自悲。为什么同情李的遭遇?作者在此巧妙地穿插了一则事例。李鸿章游历欧洲之时, 在德国见到了前首相俾斯麦, 问他说:“如果一个做大臣的人, 想要给国家尽力做事, 但朝廷上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他不合, 合起来拉他的后腿, 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还想按自己的想法办事, 该怎么办?”俾斯麦回答:“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 有他的支持就能独揽, 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李又问:“比如现在有一大臣, 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 君主身边那些大臣随从, 经常狐假虎威, 借君主的名义干涉大事, 要是这样, 这个大臣该怎么办?”俾斯麦想了很久才说:“一个当大臣的, 假如真心操劳国事, 估计没有不被君主体谅的, 唯独在妇人女子手底下办事, 就不好说。”李听了这话沉默不语, 作者在此悲叹不已。

2. 要结合李鸿章所处的国家和时代对其评价

作者指出对李做出评价, 必须对李所处的国家和时代进行深刻理解。一是李鸿章所处的国家, 是一个数千年的皇权专制国家, 又恰好赶上这种政体已经成熟, 其专制程度达到极点;二是李鸿章所处的国家是满洲人统治的汉族国家, 而又赶上满汉杂居多年, 汉人的权力开始逐渐恢复。李鸿章的官职是从大学士—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商务大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 表面上位极人臣, 但清雍正以来, 政府的实际权力, 却掌握在军机大臣手里, 同治以来地方总督巡抚权力越来越大,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国家政治上的正确举措与失误, 军机大臣要负责。所以不要把四十年政策的失误都归结到李鸿章一人身上, 有些事不是他应该承担的。

3. 谈论李鸿章, 不能不了解李秀成

在“军事家李鸿章”这一章, 作者站在自身的阶级立场, 对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加以肯定。当时李鸿章已届不惑之年, 作为曾国藩的弟子, 韬光养晦多年, 终于“一战功成”, 在同光中兴的诸大臣中, 是最晚成名的。在这一目, 作者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是自身的腐败、不思进取、自相残杀, 而不是清朝的攻势。让读者没想到的是, 作者对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李秀成倍加推崇, 并将李秀成和李鸿章作了比较。认为李鸿章在人品方面不及他的对手李秀成, 因为李鸿章在苏州城破后, 食言杀了太平天国的八位降将, 暴露了李鸿章一生都喜欢玩弄小权术的个性。作者认为李秀成是真正的豪杰, 爱惜百姓, 礼葬战死的浙江巡抚王有龄, 优待投降士兵。天京城破后, 又用自己的好马搭救幼主性命, 自己慷慨赴死。被俘后, 整整三天在战笼中壮怀激烈写下供状, 记录了数万字史实。作者认为供状经过清政府删节, 没有全部流传下来, 但在作者读来, 还是威风凛凛, 笔挟风雷。梁先生认为百年后, 历史对李秀成会有中肯的评论。我个人认为作者百年前的评价比今天史学界对李秀成的评价还中肯。

4. 李鸿章只懂洋务, 不懂得国家事务

作者认为李氏是“洋务第一人”, 但尖锐地指出“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 不知国家为何物, 不知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不知政府和人民的权限, 不知大臣应尽之责任”。李认为中国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不如人的无非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 只需学会这些, 就万事大吉了。作者认为这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没有真正懂得西方富强的原因。

但梁启超透过李氏给朝廷的奏折中对现状的深切忧虑, 又知其见识过人, 远远超过当时普通人。李深知当时中国处于“三千年来一大变局”, 因循守旧是无法苟且偷安的, 希望找到安内制外的长久良方。如不变法维新, 那么战和守都靠不住。所以日后戊戌变法失败, 李敢在慈禧面前自称“康党”, 康有为在流亡途中给李去信, 称其为“维新同志”, 亦不足怪了。

5. 甲午战败, 李鸿章难辞其咎, 但他不应承担全责

作者在这一章虽然为李鸿章感到惋惜, 却并没有为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开脱, 而是列举了李的十二大责任。责任一, 不明白国际公法, 误劝朝鲜和各国立约;责任二, 既默认朝鲜自主独立, 又派兵干涉其内乱, 授人口实;责任三, 日本已经摆出有进无退得战争姿态, 却不能抓住先机, 依旧幻想别国调停, 耽误备战;责任四, 没有采纳聂士成趁日军还未集结, 派兵直捣韩城的建议;责任五, 高升号事件前, 丁汝昌请求带北洋水师先消灭敌舰, 却没有采用, 以致敌海军反客为主;责任六, 练兵整军二十年, 连一仗都打不了;责任七, 军队时常发生克扣军粮, 强抢民女不良事件;责任八, 管理军械局不善, 子弹、枪支质量低下;责任九, 平壤战役没有总指挥官, 犯了兵家大忌;责任十, 始终等待敌军进攻, 总是受制于人而不去克制敌人;责任十一, 海军居然不知道用快船, 快炮;责任十二, 误用无能之人把守旅顺要塞。这些都是李鸿章的罪责, 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 苦心经营军队, 君臣上下一心, 不怕牺牲, 孤注一掷, 实力远在清廷之上。并深刻指出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以来, 各国之间的战争, 胜负都可以在开战前决出。因为世界越趋近于文明社会, 则优胜劣汰的道理越确定, 谁拥有实力, 谁就拥有胜利。加上当时各地督巡抚各自为政, 李鸿章的淮军孤军奋战, 所以甲午战败不能只怪李鸿章一人。

6. 马关谈判, 李鸿章没有功劳, 也没有罪过

在“外交家李鸿章”这一章, 梁认为虽然西方人称赞李鸿章是有“大手段之外交家”, 梁却评价相反, 称其为“小狡狯之外交家”, 说李的外交思想, 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不过是《战国策》伎俩的翻版。《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李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作者认为“弱国无外交”, 将此次李鸿章议和比喻为春秋时代齐国的佐出使晋国, 1870年法国的迪亚士出使普鲁士, 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人忍气吞声地说话, 让旁观

WENJIAOZILIAO

者心酸。作者在此处重现历史, 李赴马关谈判, 遭到暴徒枪击, 子弹穿过左边颧骨下方, 几乎昏死过去。日本医生认为只要取出子弹, 静养, 不费心劳神, 可痊愈, 但李当时认为国家危在旦夕, 促成和平刻不容缓, 所以宁死也不取出子弹。并凄苦哀叹, 如果我死了对国家有好处, 那么我就去死。梁先生认为马关谈判, 李鸿章既没有功劳, 又没有罪过。这次和议是他前面甲午战争所犯错误的结果而已。

7. 封建末世的不二忠臣

作者介绍了在签订《马关条约》后, 李鸿章进入他人生的赋闲时期。但其时的李鸿章并没有真正闲散的时候。1896年2月, 古稀之年的李鸿章作为清廷钦差头等出使大臣, 参加俄皇加冕仪式, 并出访欧美七国。之后治理黄河, 恪尽职守;出任两广总督, 雷厉风行, 使当地风气大改。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还不到一年, 便有了义和团运动, 之后德国公使克林德暴尸北京街头, 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年近八十的李鸿章再次被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 在清廷最危急的时刻, 又需要李鸿章来收拾残局了。如果当初甲午交涉是其职责, 而庚子之变时李鸿章远在广东, 又已风烛残年, 完全可以不去已被占领了的北京, 去做那“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就去了。《辛丑条约》签后, 李的肝病已极为严重, 不久病逝于北京贤良寺。李死后, 清廷给了他至高荣誉, 也算不负他一生劳苦。

8. 对李鸿章的总体评价

本书在结论部分, 将李鸿章和古今中外的十六位名人如霍光、诸葛亮、俾斯麦、梯也尔、伊藤博文等进行了逐一比较, 展示了作者渊博的史学知识和独特的史学视角。此后从侧面肯定了李鸿章的几点可贵品质: (1) 重视纪律、严于律己, 中国人很少有人能赶得上。 (2) 李鸿章和外国人打交道, 态度特别轻侮, 没有崇拜西方人的劣根性。 (3) 李鸿章办事态度特别认真, 任劳任怨, 不在乎名声, 敢于担当。最后作者对李鸿章的为人进行了总结:不学无术, 不敢破格, 是其短;不避劳苦, 不畏谤言, 是其长。并且感叹, 当时之中国想要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 几乎不可能了。想到此处, 作者不禁毛骨悚然, 赋诗一首作为结尾: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 李鸿章这个人物无法回避。古今中外写李鸿章的人很多, 众说纷纭, 评价不一。梁启超先生的人品和才学是世人称道的, 他写李鸿章, 作者读来觉得客观、公正、真实。

关键词:近代史历史教学,《李鸿章传》,梁启超

参考文献

[1]李鸿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2]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3]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肯传》读书心得 篇3

郑纪伟

读了《林肯传》,我渐渐了解林肯的一生,无论从他早年的生活、事业、爱情乃至婚姻,甚至到别人所知道的美国总统的权势地位和那场以林肯或者说整个北方胜利结束的南方战争,还是即使在我们所认为的他达到了权力的巅峰时刻,他可以说,都是不幸的,或者至少,他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快乐。

但是伟人就是伟人,他从头到尾,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用坚忍不拔的信心对真正伟人的胸怀应该是什么样的做了最好的诠释:上帝在世不过如此,林肯是苏格拉底第二。林肯隐忍有术,我惊叹如此自成美好的人格的壮举。

他似乎习惯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次遭人耻笑的经历。他似乎也不忘自己应该持续对莎士比亚的激情和充满风趣却不失度的幽默笑话,更有他那可以称之为天生般的演讲口才和优美的遣词造句的手法。当小贩,他可以多收了别人五美分而走几十里路去还钱;当律师,他可以无偿地无私地为正义的一方服务,可以抛弃能够为他带来丰厚收入的某些不正义的人辩解的业务。无论他做什么,从不忘职业道德和凌驾于权力和金钱之上的真理。

走仕途,艰辛无比。从社会的最底层,直至权利的巅峰。在每一次升级的攀登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似乎,顺利与他无缘,失利与他结缘。

幸运的,是无论过程如何,他最终还是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美利坚呵众国的总统。但是,他在特殊情况下成来总统,注定就要为这个职业付出更多的代价。中国古语有云:在其位,谋其政。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辉和智慧,证明了自己就会是一个国家的伟大总统,一个最受人崇敬的总统。

他悲天悯人。他不忍于见到南方奴隶地狱般的生活,他难以接受几百上千年来的奴隶制度,他更不可接受,一个合众国在他的眼皮下分崩离析。战争中,他自责,他伤心欲绝于民众士兵的生灵涂炭&&为了统一,他忍下了阁员对他的侮辱,他忍下了麦克莱伦之类无理的要求,他忍下了民众时不时对他的恶语相加,他忍下了面对战场万古枯的悲凉心境,甚至他以更博大的胸怀认为,南方人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他常常换位思考,他从不随便呵斥某个人。因为他博爱地认为:如果我是他,我也会那么做。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敌意,要把善心施予众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直至牺牲。

除了非常牛的忍受力,他也有着自信的决断力和难以撼动的魄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战争的非常时期,频繁的走马换将将搅得他心神不宁,可在用人的关键时期,他坚持己见,在旁人的反对声中坚持启用自己认为优秀的将领。果然,他的坚持收到了实效,大将格兰特等一批军事人才的使用,最终迎来了整个美国所期待的和平统一。

名人传读书心得 篇4

贝多芬虽然出身在一个平民家庭,但是他天生就具有音乐天赋。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贝多芬的童年不像其他的小孩一样,他天天处在黑暗和谩骂中,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悲惨。贝多芬的母亲在他十六岁就去世了,他的父亲从此就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悲惨的事情在贝多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但是贝多芬没有像他爸爸一样成为社会上的行尸走肉,而是发奋努力的学习音乐。

一份耕云一分收获。贝多芬创造的乐谱广为人知。他谱写的一章章轰动世界的交响乐谱。但是在贝多芬晚年的时候。他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他以自己的坚强一直支撑着,但不幸的是最后他还是没能战胜病魔而去世。

《基因传》读书心得 篇5

基因理论的起源

在基因理论萌芽前,欧洲一直信奉神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就连当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达尔文也不敢公开质疑物种的起源。但是达尔文在非洲考察收集动植物样本后,发现物种的多样性,同一品种的鸟类为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逐渐进化成外表差异显著的物种。进化论的提出反应了当时人类已经开始思考“whoam I ?”。

与达尔文同时期的孟德尔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与名望,每次参加高校教师职级考试都以失败结束,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典范了。然而,就是这个职业生涯被命运捉弄的神教工作者揭示了伟大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培育各种特征的豌豆,几十年如一日,记录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后的特征,有些性状是显性遗传,有些则是隐性遗传,孟德尔归纳总结得出:存在某种不可分割的最小因子决定着生物所有遗传特性,这个最小因子就是基因。

基因理论的发展

《林肯传》读书心得 篇6

亚伯拉罕·林肯,182月12日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赤贫的伐木工人之家,1863年在连任第二届美国总统5个月之后,被枪手暗杀在剧院。在这短短的50多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呢?

林肯生于贫贱无知的、被人歧视的、卑微到泥土里的家庭,母亲是贵族公子(牛津大学高材生)与女仆的私生女,父亲是不懂经营、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的伐木工。林肯一出生就和父母、姐姐生活在一间几平米大的小木屋中,七岁时,父亲武断地带领全家迁移到印第安纳州的森林中生活,天降大雪,一家人只能蜷缩在上无寸瓦、无门、无窗的断壁残桓中。林肯9岁时,他天使般的母亲因为照顾邻居染上瘟疫不幸去世。他一边劳动,一边跟着乡村巫术师学习,仅得到一些不系统的基础教育。但他一直听从老师的教导,坚持大声朗读,为他日后成为辩论家、政治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年时期,大约21岁时,父亲又在一个百年不遇的严冬里带领全家迁移到伊利诺伊州。为糊口他当上了邮递员并遇见了心爱的姑娘,这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刻。但在婚礼前,未婚妻染病,猝然去世。痛苦悲伤击垮了高大善良的林肯,朋友们都担心他挺不过去而自杀。从此悲伤和忧郁就再没有离开过他,“有时候你可以看到忧郁从他身上滴出水来。”

33岁时,林肯结婚了,娶了一个疯狂、无理、恶毒、霸道的妻子。从此她的生活陷入更深的泥沼,为躲避妻子的无理纠缠,他的巡回法庭会在外面流浪了一个多月。林肯与妻子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但三个都不幸夭折,他是那样爱他们,可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从他臂弯里溜走。

生活中,林肯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是无论面对怎样的不幸与打击、嘲笑与蔑视,他都始终不放弃自己。读书、朗诵、为他人讲故事是他的爱好与追求。他聪慧、幽默、公平、正义,精通测绘,善于规则,在周围百姓中享有极高威望。虽说他只简单上过几天学,但他顽强自学、博闻强记,把能遇见的每一本书都借来阅读并铭记于心。为糊口,他伐木、种地、当铁匠、当船工,开小店铺、当土地测量员,当邮差、学法律,当律师、办巡回法庭。但无论如何努力工作,他都一贫如洗。他善良,当律师时,办同样一桩案子别人收几万元费用,而他只收几十元,他说当事人已经够不幸的了,我不能多收钱。

他一贫如洗地过生活,即便是在白宫也一样。但林肯一生品德高尚、公平正义、意志坚强,不管经历怎样的失败与打击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信奉上帝,主张仁爱、宽容、民主、自由,即便自己受委屈与误解也不肯苛责对方,甚至是敌人与对手。他乐于学习、善于分析,长于演讲,他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演讲技巧,他的演讲鼓舞人心,读起来令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他对母亲的爱是他前进的动力,他曾说:“上帝保佑我的母亲。我所拥有的一切以及渴望得到的一切,全都归功于她。”他认为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积极上进之心,这些特质都遗传自外公——那位牛津才子。

他一生虔诚的信仰上帝。“他是一位富于理想,愈挫愈勇,满怀仁慈之心的平民总统。他的从政之路充满坎坷和失败,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最终入主白宫。他那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忍辱负重的白宫生涯,体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搏击人生的典范。”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他反对分裂,领导北方军队打败南方分裂势力。他的功绩可与华盛顿齐名,他是美国最有作为、最伟大的四位总统之一,他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完整。他是一位平民总统,他是第一位遭暗杀的美国总统。

伟大的林肯总统拼搏奋斗的一生为广大无产阶级优秀分子做出了榜样,“奋斗不止方能造就伟人!”“以慈爱给予所有人。”从贫苦家庭中走出的林肯,就是用自己不断的努力成就了美国百年大国的历史。

林肯总统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4月,我和朋友一起去肯塔基州哈丁县瞻仰林肯总统的出生地,遇见的仅有的三批客人都是中国人。让我们一起读《林肯传》,学习伟人,过平凡人生。

《名人传》读书心得 篇7

读完《名人传》,我感到伟人的精神是震撼世界的,冲击人心灵深处的。书中的三位巨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既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绝世高人,但他们均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他们都勇敢无畏地与困难作斗争。贝多芬贝多芬出身贫寒,很早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大多数时间,他孤身一人,寂寞地活着,唯一的亲人也辜负了他。他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在日复一日的独来独往中,唯有音乐陪伴着他,若没有音乐,贝多芬就真的像与世隔绝了。身心虽受到沉重地打击,可贝多芬仍然坚强地活了下来。正是这不凡的坎坷使他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而且越斗越勇。他创作了多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在他耳疾严重时所作的,如《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贝多芬对音乐的贡献是不可估量,无法磨去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疾病,战胜了自己,攀上生命的巅峰。他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他对命运低下头,而是努力改变命运,从而获得成功。他的精神,震惊世界。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上层社会的家庭,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与他的祖国一样多灾多难,外族入侵,经历战乱,自己的作品毁于一旦,家人的索财等等,受着折磨。一生依附教皇的他忠心为教皇做事,教皇却为自己立功作传,只为使米开朗基罗放弃理想。在种种困难目前,米开朗基罗坚强地抬起头,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同时,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他不肯躺着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人类,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罗曼罗兰作者罗曼罗兰想要以实例告诉我们,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只要你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命运会为你所改变。人生就要奋斗,幸福就会产生在奋斗中。命运在你手中。

乔布斯传读书心得 篇8

——读《乔布斯传》有感

实验小学张涛 当今时代,只要问现在手机销量最好的是什么品牌?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那还用问,当然是苹果和三星啦。对乔布斯这人,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苹果手机的创始人呗!2011年10月5日,计算机天才,一个闻名世界的巨富乔布斯因病逝世,终年56岁。而他的品牌——苹果,却牢牢地注入大多数手机消费群体的脑海。

名人是怎么产生的?财富是怎么创造的?带着对乔布斯的些微崇拜,到书店买了本关于他的书籍《乔布斯传》,平时没事就当小说看,却越看越有劲,越看越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乔布斯一生下来,就抱养给他人做养子,从小就偏激固执,认定的事总是充满兴趣,一股劲儿做下去,誓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气势。从小他就对电子方面特别有兴趣,经常倒腾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等,不停地卸了装,装了卸。对这些能发出各种声音的小玩意儿很好奇,总想探个究竟。也许,在学习、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有这种爱好,对自己喜欢的问题,要有一股钻劲儿,不懂就钻研,钻研不懂就问,懂了就继续深入,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长此下去,你会有收获的。当然,有的人说:我的兴趣爱好很多,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呢?诚然,爱好广泛并不是什么坏事,可要是只是爱好广泛,每门只是略懂皮毛,最多也就能和朋友聊天时搭讪两句。如果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谈论此问题时,那不正好显示出自己非凡的才能,而让众人刮目相看

呢?

乔布斯的第一桶金,完全是靠他勤奋、坚韧的工作态度获得的。一个商人在他21岁,他刚成立了一个以车库为工作室时,向他预定了50台计算机,可时间限制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承受范围,但是乔布斯和他的助手却咬紧牙关,顶着酷暑,加倍工作,最终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对工作的专注、专一,让他为自己赢得了口碑,也为他成为世界商业大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赢得他人对你尊重的标准,决定了你在这一领域是否有建树。爱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相信,你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乔布斯对工作的痴迷与热爱,促使他不断地去创新、改革,正是这种锐意创新、执著进取的精神,才使得计算机、手机等家用电器,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的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只要我们专注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相信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岳飞传读书心得 篇9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是一份罕见的遗书。因为,它既是一份被逼迫下的供词,又是临死之前留给世人最后的八个大字。当初,岳飞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治罪,临行前,侩子手们再次提审岳飞,企图逼迫他在提前炮制的“供状”上签字画押。但是,岳飞视死如归,他取过笔来,大义凛然地在供状上写下了这八个大字。这八个如椽大字,一个个顶天立地,力透纸背,昭示了岳飞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伟大高洁的人格,以及相信上苍最终会做出最公正判决的坚定信念!这是岳飞面对奸臣迫害的最好回答,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遗言和期盼。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岳飞受到了秦桧等人的不公正待遇,但是总算苍天有眼,他被迫害致死不久,遗言便得以实现。

岳飞去世后的1162年,宋孝宗下令为其平反,重新恢复他在世时的官位,不仅如此,岳飞还得到了后人至高无上的评价。记得国父孙中山评价如是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要像岳飞一样爱祖国,孝顺父母,做一个忠孝之人。一定要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因此从小就要努力学习,永不松懈,分秒必争。岳飞背上刺的“尽忠报国”也将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相信自己也一定会做到的。

岳飞传读书心得 篇10

今天,我道广场的地下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岳飞传》。这个故事的内容是:

岳飞小时,他的村子发了一场洪水,岳飞的父亲把岳飞和岳飞她母亲放进水缸母子俩被水冲到了另一个村,那个村的员外救了他们。岳飞从小就有精忠报国只想,岳飞被救下来后就跟着母亲学字七八岁时又拜周通为师。这周通原是绿林好汉中林冲和卢俊义师傅,岳飞得到他的真传更是了不得,十几岁时便可称之为文武双全,二十几岁时被圣上宣进宫作副元帅。从此便和一群兄弟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可惜奸臣害人岳飞被秦桧小人害死,终年才三十几岁。

读完后后我深思:虽然我不像岳飞哪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但我要好好读书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名人传》读书心得感想 篇11

暑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去公园游览;可以拜访亲朋好友;除了做做暑假作业;还可以乘空闲时间看看课外读物这样不仅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充实我们的思想,还可以陶冶情操,给乏味的假期增添一份书香味今年暑假,我看了好几本书,其中《名人传》是我第二次看了,但这次我细细的品味了一番,心灵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一个名人创造出来的许多伟大奇迹,还会让我们真正领略到名人身上所包含的一种精神。《名人传》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书中一共讲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分别是音乐家、雕刻家和作家。虽然他们职业不同、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真理和正义。这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音乐家贝多芬了。他虽然被命运捉弄最终失去听觉,但他并没用因此丧失追求音乐的动力。最终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是个表面狂傲的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作为一个音乐家最重要的就是拥有敏锐的听觉,当他知道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选择了离群居住。但当耳聋时的一次演出几乎毁了他的音乐生涯。那时他是多么的无助、多么的彷徨。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认可他,几乎到了绝境。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贝多芬没有放弃,没有气馁,他勇敢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在与命运进行艰难的斗争。最终他是强者。贝多芬长得不英俊,但他的心灵是无比美好的。在他青年时不得不离开祖国,他选择了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在那里,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自己的祖国,他把这种思念化作音符,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他创作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热情》,歌剧《菲德里奥》等等。在贝多芬创作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在与命运作抗争,耳聋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有多少次想放弃对音乐的追求,最终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对音乐执着的热爱,成了一名受人爱戴的伟大音乐家。他的坚强意志在他的音乐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音乐永久的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你站在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的一个人才能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一身历经坎坷,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迎上去,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敢面对、乐观向上、不放弃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像贝多芬这样身残志不残的人还有很多,如霍金、爱迪生、海伦凯勒、张海迪。最令我们佩服的霍金,他虽然身患绝症,但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在身体十分差的状态下,毅然顽强地撰写了《时间简史》这本科学著作。并且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学员。称为只有像牛顿这样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取得这巨大的成就并没有使霍金骄傲自大,他毅然忘我的工作、淡泊名利。这位“宇宙之王”全身瘫痪时,人们都无比怜悯同情他,但霍金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很多,现在身体上病痛是阻止不了他对科学的探究的。他这种乐观向上、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的前行。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面对困难,如果因害怕而退缩,只会增加困难之强度,而无法克服。我们应该像贝多芬、霍金那样,首先不惧怕,不退缩,勇敢地去面对,想想我们所拥有的,感恩乐观地去迎战,这样成功还会离我们遥远吗?让我们多读好书,多呼吸英雄和伟人们的气息,以此来武装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吧。

上一篇:友谊第三者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公司财务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