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

2024-08-19

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共8篇)

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 篇1

哈尔滨安静小学 张宇玲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探讨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哈市安静小学的英语教师张宇玲。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与在座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2001年参加工作的,至今已经有9个年头了,一直在一线担任英语教师。几年来,我曾多次参加区、市、省及国家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技能大赛。经过大赛的历练和专家的指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天的发言也谈不上是什么讲座,只是把几年来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有关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在哈市的一所农村小学支教,长达一年的时间。我深知由于地域的差距,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及生源的差距,给我们在座的老师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我之所以把这次活动称之为交流,主要是传递我们在新课改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学习。

小学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文化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语句听来十分熟悉,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耳朵里灌满了这样的语句,来之前我又一次好好的看了看这段话,才越发的觉得我们的责任有多的重大,我们的职业有多伟大。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思想 1、为什么而教?

Learning English for fun.Learning English for use.Learning English for life.2、怎样教?

Learning English with the real situation.Learning English by doing.Use English to do things.为了兴趣、为了运用、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在情境中学、在做中学、用英语做事情。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特殊的学科。正如上海市教研员朱浦老师说的:

语言是有声的,所以语言的积累是听和记的积累。

语言是有形的,所以语言的积累是读和写的积累。

语言是有情的,所以语言的积累是情感交流的积累。

以上与各位老师温习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我们英语教师的要求。下面我以自己的一节课为例,简要的说明我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和理解。

视频说课——《How do you like this one?》

不知道我有没有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思路说清楚,希望能与老师们有思想上的共鸣,也期待老师们宝贵的建议。刚刚我通过一节我的课,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那么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把课上好,把学生教会。特别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常常思考的是,英语课堂上有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或者是百用百灵的教学活动,能让我每一节课都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好像数学公式一样,把数字放到里面,就可以得到答案。当然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想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来形容比较恰当。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公式一样的定律,有的只是不断思考后积累下来的经验。如何合理的完成教学设计,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备课的环节也就成为了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下面我们不妨就以一节课为例,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如何合理高效的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

我把一节课分为三段:大家想想哪三段?对,Before While 和After。Before: 是拿来一节课后,教师课前的准备以及对本课的预设,是我们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出示教学设计,简单的讲解。)

我们要考虑到并注意的问题:

1、本节课的语言功能是什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新知有哪些?单词,句子,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等。

3、相关这一话题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已知多少。

4、能够拓展的内容有哪些?

5、相关话题有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可以综合运用。

6、课文的处理,处理成听力材料还是阅读?或者重组。

7、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的,考虑学生的自然状况,如高年级要有读写训练。

8、有哪些歌曲和歌谣和本课相关,可以辅助教学。

9、如何与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10、板书的设计以及作业的布置。等等。

看起来要想上好一节课还真不容易,之前我们老师要多动动脑筋才行。While:课中。也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

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流程。大家想想常规教学中,我们常见的几个流程都是什么?我习惯用这几个词来简称我的各个流程。(出示)这和英语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5p模式是同样的意思。(出示)下面我们按部分逐一说明。

一、热身过程(Warm-up)

主要用到以下一些活动:Singing, Chant, Revision, Games,etc.大多数老师都能顺利得完成这个环节,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问题:

1、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参与的学生数量不多。

3、有些活动与所学的知识和将要学到的知识没有联系。

4、不能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举例说明)

二、呈现/输入过程(Presentation)应注意的问题:

1.新授要准确无误。词句篇不分家。

2.英语课堂教学要求在情景中开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

3.教师讲解的语言简洁有效。

4.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开展教学。

5.创设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6.适当的渗透语言中的文化。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实际上是学习它的文化。在 Presentation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活动:Brainstorms,TPR,Telling stories,Role-play,Video or listening,Drawing, Raising questions,etc.“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称集体创造性思考法,其实质就是召开一种特殊形式的小组会,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相互陈述、提问和追问,自由交换想法,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激发与会者的创意和灵感,以产生更多创意的方法。(举例说明)

三、操练过程(Practice)

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操练过程,明确操练目的。2.面对全体学生,侧重个别指导。3.机械操练与意义操练相结合。4.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5.在Pair work Group work中合作学习。

6.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从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用以下活动组织操练:Role-play, Telling a story, Games, Acting, Singing and chanting, Imitating, Listening, Conversation …

(举例说明)

常用的信息差——解决了,如何有疑而问。思考:

1.是否明确操练的目的和内容?(听,说,读,写,哪项技能的操练,用那些语言练)

2.教师是否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做活动之前,教师没有给出相应的示范,要求不明确,便开展活动,学生无所适从。如:介绍家庭。T:Please introduce your family.这样说行不行。)

3.活动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

(如,购物这一话题,老师一直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行不行。)4.根据不同语言的功能性,合理的设置操练活动。

(如,What’s this? It’s a …的操练。出示图。再如,Whose bag is it? 的操练。应先让学生闭上眼睛。)

4.是否关注了学生学的过程,练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四、输出过程(Production)

输出的环节一般可用到以下的活动:Discussion, Survey, Observation, Reporting, Making things, Performances, etc.举例说明,课本剧表演,写的输出,自编对话,制作生日卡片,写食谱,调查汇报….问题:关于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表演,是常规教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输出方式,但很多同学在表演时缺乏真情实感,只是一味的朗读课文。不能真正的把所学的语言和生活相结合,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应用语言的积极性。教师准备不充分,给的活动时间不充足。教师可以准备些道具辅助学生表演,增加真实感,同时不要吝惜准备的时间。

五、评价(Evaluation)

问题:在课堂评价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课堂上评价的主体单

一、评价形式单调、评价没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大部分老师在进行评价时都是教师一人进行评价,缺乏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把班级分为 若干小组,老师在黑板上打分数、画红旗、移动小图片等。教师评价语言过于单调,有待丰富。教师的语音语调太平淡,缺乏感情色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动于衷。

思考与建议: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课堂评价,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不仅老师而且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以下评价工具:表格、卡片、贴片、拼图和书面评语等。要注重过程评价。要特别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尤其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要让评价发挥出正面鼓励和激励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课堂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注重素质教育。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心。要让我们的课堂情景化,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使我们的课堂活动化,使我们的课堂交际化。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提高课堂质、效的好途径。

After: 关于反思

实践后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前两种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行为的反思,后一种是对可能的教学做预期分析,是前瞻性的反思。

(包括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的反思)与大家共勉小诗两首: Life 生活

Life can be good, Life can be bad;Life is mostly cheerful, But sometimes sad.Life can be dreams, Life can be thought;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so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Teaching Teaching can be good, Teaching can be bad;Teaching is mostly cheerful, But sometimes sad.Teaching can be dreams, Teaching can be thought;But Teaching is what you make it, so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讨论与交流: 谈谈你教学上的困惑。

谈谈你对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你的教学片断。

结语:

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 篇2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 天天陪着我们学习, 它就是我们的课桌,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课桌面有多长。那我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面有多长, 可以用什么量?

生:用尺子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师:谁来说说你的桌面的长度?

生:我用尺子, 先量出20, 再接过去, 总共是56。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知道桌面有多长吗?

生:我用尺子量, 发现这把尺子不够用, 按住尺子的末端再量过去。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呢? (学生无语)

师:我发现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到了一种工具, 是——?

生:尺子。

师:看来尺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桌子的长度。

……

【教学反思】

由于是常态课, 图方便, 笔者在导入环节直接问“想知道课桌面有多长, 可以用什么量?”学生因为生活常识的缘故, 直接说用“尺子”, 笔者就顺着学生说的, 让学生用尺子来量课桌面。而当笔者再问学生“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知道课桌面的长度”时, 学生就无语了。

一下课, 笔者就反思这节课导入环节的处理是否合适: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 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普遍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知道可以用尺子量课桌面长度也仅限于有这样一个生活常识。因此, 直接让学生用尺子量, 使学生缺乏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无法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但细观教材, 就会发现只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亲历实践过程来发现问题, 才能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那么, 在这个导入环节, 只选择尺子这一个操作材料, 能让学生体验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厘米的认识”一课体验统一测量单位必要性这一环节中, 如果只用尺子这一操作材料显然过于特殊化、单一性。在本节课导入环节中, 学生选择的操作材料——尺子, 过于特殊化、典型化。学生测量时除测量误差外, 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无法体验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的材料, 思维含量明显偏低, 这样的探究, 缺失了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过程,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只有“尺子”这一操作材料, 明显过于单一, 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那么, 在“厘米的认识”一课导入环节中, 应该提供或者让学生准备怎样的操作材料, 才能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重读教材与了解学生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笔者重新阅读了教材 (北师大版一下第14页) , 并对第二个班不同层次的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了解学生对厘米的初步认识。从教学分布来看, 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也是长度单位中认识的第一个单位, 教学要求包括对为什么测量, 用什么测量, 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在认识长度单位之前,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测量, 用什么测量, 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长度单位。从教材的编写来看, 安排了不同的操作材料来测量课桌面。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这样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亲历用不同的材料来测量课桌面, 得到不同的结果。但同样的课桌, 为什么它的长度不一样呢?思维的碰撞,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也体验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另外, 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 学生普遍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即使知道“厘米”“米”这些长度单位或知道可以用尺子量物体, 往往也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不会正确测量。因此, 还需一步步学习。

2.确定操作材料

重读教材,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 笔者明确了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环节中, 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同的操作材料, 自主体验, 自我感受, 让学生在疑问中发现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所以操作材料改成铅笔、书本、尺、铅笔盒等学生身边的物体, 让学生自主参与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测量桌面的长度, 然后通过汇报交流, 引出操作材料——尺子。

第二次教学实践

基于前一个班的教学反思及分析, 重新选择了导入环节的操作材料, 笔者在第二个班进行实践, 并请同年级组的教师做了课堂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 天天陪着我们学习, 它就是我们的课桌,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课桌面的长度。

师:我们的课桌面到底有多长呢?笑笑帮我们想了一个好办法。 (观看笑笑量桌面的视频)

师:像笑笑这样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 你会吗?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 可以用书本、铅笔盒、橡皮等去量, 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的课桌面有4支铅笔那么长。

生:我的课桌面有3把尺子这么长。

生:我也是用铅笔量的, 是8支铅笔不到。

生:我是用书本量的, 2本书多一点。

生:我是用橡皮量的, 有16块橡皮那么长。

生:我是用铅笔盒量的, 大概4个铅笔盒不到一点。

……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呀?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 也是老师的疑问, 为什么一样长的桌子我们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有一定道理, 但是用的工具一样结果就会一样吗?

生:不一定, 刚才有两个同学都是用铅笔量的, 可是一个同学量出来大概是4支, 另一个同学量出来, 却是8支不到。

师:是啊,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铅笔本身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看来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量得的结果也未必一样。因此, 我们要统一测量长度的单位。那长度单位在什么工具上呢?你们知道吗?

生:尺子。

……

【教学反思】

在第二个班的导入环节中, 笔者同样创设了“想知道自已的课桌面有多长”的情境, 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 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 作为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度, 在反馈交流中,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课桌面有3把尺子这么长;有的说课桌面有4枝铅笔那么长;也有的说大概4个铅笔盒不到;还有的说课桌面的长度大概有2本书多一点。在交流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发现每个人量的结果不一样, 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呀?”“同样是用铅笔量的, 可是一个同学量出来大概是4支, 另一个同学量出来却是8支不到”。认知的冲突, 使学生体会到即使用同种材料去测量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会相同, 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 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有效的操作材料, 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感悟

一、在读懂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操作材料

1.读懂教材, 准备操作材料

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只有读懂教材, 理解教材编排的要求, 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 才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提高教学有效性。

2.读懂学生, 设计操作材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准备操作材料, 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 知道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 要学什么, 该怎样学和可以学到什么程度。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前测, 运用访谈或问卷等形式,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或困惑, 设计适宜的操作材料。

二、在选择科学有效的操作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选择一般化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一般了, 才有说服力;特殊了, 学生的思维就被“框”住了, 认为只有一个例子或一种方法, 不需多方验证, 无法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 选择一般化材料,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 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选择多元化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多元化, 即开放性。最好能提供各种可能的情况,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 不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

3.选择生活化的操作材料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创新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手拉手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手拉手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符合《心理学》中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

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来

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

下7个方面:

①有效地研究学情现状

②有效地研读文本

③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④有效地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

⑥有效地设计练习

⑦科学的分配时间

其主要是指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线,通过对兴趣、评价、体验、合作、情境、探究等一些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题的研究原则 :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

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

境和愉悦的情绪。

6、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研究的活动方式与方法

(一)活动方式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课题组在每学期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

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

供事实性依据。

六、研究过程与操作

(一)制定计划

及时总结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课题研究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课题研究甚至只是“闭门造车”。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有实效,我们从成立课题组起,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各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每到学期结束,都及时做好相关总结。

(二)、加强学习

丰富理论

1、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年都自费订阅1——2份专业报刊杂志加强自学,除了组织好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双周举行的分组业务学习外,每学期课题组还要举行1——2次专题讲座活动,并要求每位成员认真做好记录,深入开展讨论。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的成员归来后除作专题汇报外,还要上一节汇报课。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承接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己上的公开课,学期结束后每位成员必须上交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份案例分析或论文也可)。我们课题组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督促课题成员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在州数学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每次都分年级至少安排1——2人发言。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各位成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提

高了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三)、目标定位

明确方向

1、认真分析

有效研读文本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生。我们实行“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进行开展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老师解读课标,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抓住重点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下面是于海军老师在执教《辨认方向》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情况:

《辨认方向》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景,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再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或校园内认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于老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所在的位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和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

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于老师开课以学生熟悉的步行街喷泉为中心位置,找出喷泉的东、南、西、北方向的标志性建筑,从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活动中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三维目标”

有效的达成。

3、以学定教

有效选择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课题组姜玉娟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王春霞老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就有

效地选择了教学方式。

(1)姜玉娟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课一开始,姜老师就设置了一个玩“猜年龄”的游戏,当学生用a a+23分别表示学生 和 老师的年龄后,姜老师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能是任何数吗?为什么呢?如果用a表示老师的年龄,a又可以表示哪些数呢?为什么呢?”在一连串的求异提问中,挖掘了学生在掌握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还全面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2)王春霞老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安排了测量图形周长的活动,王老师准备了三个测量物品(五角星,长方形纸片、硬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测量活动。首先王老师就以优生带学困生的标准分组,在活动中王老师又亲自到每一个组分层指导,学生找出了5种测量长方形周长的方法,3种测量硬币的方法,3种测量五角星的方法,最后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在这样一面向中间,照顾两头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轻松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让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得到淋漓尽致的表发挥。

(3)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和深入的课题研究,所有课题组老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堂上鼓励的语言多了,简单粗暴的批评语言少了,老师们都善用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能及时、正确,富有区分度与鼓动性。

4、注重过程

有效选择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

于立新老师在执教的《什么是面积》一课中,充分选择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安排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首先是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然后是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大量实践操作活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策略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总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并不一定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些重要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5、模拟创新

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

(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 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如 侯艳华老师在执教《商不变性质》时,首先出示[150 ○()]÷[50○()]=15÷5=3,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商不变性质。或者编一些相似的题目,由于几个文字的变化,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

(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

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4)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

胜多的目的。

(5)易混知识对比练。例如在教“倍数和因数”时,就出几个数据:3、12、15、4、9、1,要求学生用数的整除里的知识说一句话,从说中练习,让学生体会,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的概念。设计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6)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四)细化环节

提高质量

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撰写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认真落实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四个环节,全员参与公开课研究,展开课题研究,从而促进常规课堂

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备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提供研究课的老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题要求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说课:这里的说课是课前说课。是提高教研可得老师在上课之前向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说课,课题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每个环节,每句话的分析,修改后方可上课。

(3)上课:上课时,全体课题组成员都要参与听课,并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

(4)评课:首先由提供教研课的老师谈自己备课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然后由课题组参与评课,主要评议是否达到了深刻的目的,是否实现了课题的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做法符合课题要求?

哪些做法不符合要求?

每次活动我校高级教师屈主任都亲临参与指导,为我们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作了正确积极地引领。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执课教师与课题

成员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七、研究成果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共收集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60份,案例分析及反思25份,教学论文20篇,网络发言稿30篇,在各级各类刊物及网站发表文章58篇,举行专题讲座8次。在这两年中,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河北省教研室举行的案例评选活动中,刘雅丽老师撰写的案例《顺应生成形成精彩》和王老师撰写案例《创设操作情景

落实主体地位》均获三等奖,在教育学会举办的论文评选活动中,王春霞老师撰写的的论文《优化课堂评价 激活数学课堂》获二等奖。王建华老师撰写的的论文《让预设和生成焕发课堂的精彩》获三等奖、范永军老师撰写的的《把握课堂节拍

演奏教学乐章》获三等奖。受到县级表彰的有3人,省级表彰的有5人。在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面向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优质公

开课。

我们课题组成员上了校级示范课10节,他们分别是

于海军 老师执教的《左右》、胡兰云 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王春平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刘雅丽 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王春霞 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侯艳华 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郭艳云 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姜玉娟 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于立新 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范永军 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

县级示范课4节,他们分别是:

王春霞 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图形》

于立新

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刘雅丽

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于海军 老师执教的《辩认方向》

省级录像课1节 王春霞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一课还在2008年“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总结表彰及教材培训研讨会”上

获一等奖。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2007年9月—2009年9月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

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游戏、故事、课件等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平时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课外,班级数学擂台赛中他们敢于争辩;编写“数学小报”时又能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践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数学日记写得有板有眼而富有个性„„如今大部分学生不仅乐意学习数学,而且知道怎样

学习数学。

2、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地提高

在进行课题研究后,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学生的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在2009年春季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州期末调考中,我们学校四年级调考成绩的均分、及格率、优分率均获全县第一。

3、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不再迷信、依赖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能结合学生实际、地方资源、现代媒体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素材。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两年来我们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与课题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仅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创新上的意义是无发展潜力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而全面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转向单一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过激的。因此,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依托,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合理、可行,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反思: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课件的收集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在本学期的开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我们为了把本课题进一步的推广,由课题组的于立新、侯艳花、王建华三位老师主讲了县级课题推广课,并择优录制一节州级网络课,结合课题确定由 刘梅芳 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2009年12月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三维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设计 篇4

《英语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以下情况: 1,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但忽略了情感目标

2,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但是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培养。

3,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却忽略了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所以,如何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进行这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将是我们英语老师的共同追寻的目标,也是本人在此想阐述的一些观点。

我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手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实现了一种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得以充实和更好实施的精神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出现而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展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为实现这三维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展现语言的实践性、交际性,注重语言基础培养,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为有效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讨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

三、团体式互动教学模式,竞争与合作教学模式,多一些头脑风暴活动,多一些互助探讨学习活动,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完全提升,始终贯彻一点,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 篇5

善教者,必善问――如何设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作者/李不言

摘 要: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论述了教师应如何设计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教师应结合新课标,关注学生,从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等方面入手,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问题,从而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英语教学;设计问题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然而,反思如今的课堂提问,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提不起劲来;有的教师提问的范围不广,问题过于困难或简单,只针对了小部分学生,对其他学生缺乏关注。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设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生心理特征,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老师提到的问题感兴趣,自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笔者在教授牛津版初中英语7A Unit 5 Let’s celebrate的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时,针对初中生对节日感兴趣的心理,设计了如下问题:“Do you love festivals?”“What can people do in different festivals?”因为学生觉得关于节日的话题特别有趣,所以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答案令人非常惊喜。除了谈论了课本上出现的节日外,还涉及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国内外节日,如国庆节、复活节、情人节等。

二、钻研教材内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

据专家统计,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38%属于无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反复询问学生“好不好?”“对不对?”“懂了没?”之类的问题,毫无指导意义。还有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想让学生热闹一下,实则和教学内容毫无关联。一个有效问题除了要激发学生产生兴趣,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如,笔者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7 Abilities这一单元时,认真分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尤其注重了本单元的情感价值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授课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What is your ability?”“What can you do to help others?”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谈论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

三、分析学生认知结构,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都存在差异,如果问的问题过难,会极大地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会让优等生失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教牛津初中英语8 A Unit 2 School life 的阅读课时,笔者对学困生提出相对浅显的问题,如“Who wrote the two letters?” “Who is John’s hero?”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中等生能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笔者对这部分学生提出总结、概括的问题,如“Could you introduce Nancy’s school life?”“Please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Buddy Club in John’s school.”这些中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还锻炼了他们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优等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对信息进行整合,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提出如下讨论题,“Can you compare British school with American school?”并发起辩论“British school life,American school life and our school life,which do you like best?”由于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问题,不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优等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大胆创新,展现自我。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它也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要做到有效提问,教师除了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这三方面优化问题设计,还应当注意提问的语态、体态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课堂提问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桂青。英美精彩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周成平。英语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浅谈英语教学的有效设计 篇6

一、活动形式要与内容相关, 要能为目标服务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考虑是不是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 偏离了教学目标, 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新授这堂的单词句型之前, 我和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问候, 营造了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在问答的最后, 用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aturdays or Sundays?询问学生周六、周日经常做什么。以旧带新, 很自然地导入将要学习的新单词weekend。因此, 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 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 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 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 要具有可操作性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 不要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 要允许学生稍稍“乱”些, 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 这样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 在新授完昆虫单词后, 我进行了一个What’s missing的游戏来考验学生的记忆力和对单词的掌握程度。此时学生们都很想展现自己, 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渐渐地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此时的教室, 是一个课堂, 更是一个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 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 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 更要考虑其有序性, 所以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 难度适中, 连贯紧凑, 循序渐进, 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一般来说, 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 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 获得成就感。我在教授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I often…时, 就先让学生以书本为主, 把书上的内容掌握好之后, 再将句子的操练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这样, 真正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让学生们体会到英语其实离我们很近, 增添了英语的亲切感, 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最后, 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 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 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 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要设计的活动便于操作, 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活动过程要多而不乱, 要有语言知识作支撑

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切忌堂堂一个样, 节节一个调, 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因此, 我让学生学习昆虫单词时, 有意识地将色彩绚丽的图片、chant、谜语以及读音归类融为一体, 使单词教学形象化、游戏化、有趣化, 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诚然,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 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 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如在教学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I often…时, 我组织了一场小组竞赛, 要求各小组以开火车的方式问答上面的句子, 用时最少的小组会获得竞赛的胜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中完成了任务, 并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 获得了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就感, 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好奇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内容要尽量真实, 要体现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 教师应设计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 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 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 在教授句型后, 我让学生制定一个周末计划,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周末生活。在作业设计时, 提供给学生一个有关昆虫的网站, 让他们课后访问, 增加自己对昆虫的了解, 激发他们热爱自然及小动物的感情。

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 篇7

[内容摘要] 英语教学游戏深受小学生喜爱,只有适当运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从以教材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三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 对游戏的设计加以论述。

[关键词] 游戏 设计 有效性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一个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爱上English。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入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游戏来丰富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游戏虽然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异常精彩,但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当然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听听说说、看看读读、蹦蹦跳跳、唱唱玩玩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学习,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促使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而只有科学合理的在课前精心设计游戏,在课堂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设计应以教材为指导。

英语课堂游戏是课堂中一个有序、竞争的控制过程,它有着极强的教学目的性。任何一种游戏的设计都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转化为游戏。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选择。

1、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如在学习表示动作的英语单词时,我设计了“翻板”的游戏,事先在翻板背后写六个动词:dance、read、jump、write、draw、sing,然后提问“Alice is a supergirl.She can do many things.Please guess what can she do?”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猜Alice can dance。有的猜Alice can jump。学生每猜对一个动作,老师就把这个动作相对应的单词翻出来,并且给猜对的同学发小红旗以示鼓励。这样的游戏不仅目的性很强,而且由于其趣味性与竞技性,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因此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创新游戏。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对不同年级的要求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如在教学牛津英语3A Unit2 PartB有关 Colours 时,我设计了“Mix the colours”这一游戏,让学生通过两种颜色的调配来发现新的颜色。学生在调配过程中兴趣盎然.有的发现 yellow + red = orange;有的发现 yellow + blue = green等等。这样的游戏已经不再只停留于猜猜、玩玩,而是通过亲手操作去探索,去实践,学生的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培养。

3、把握教学方法,体验游戏。牛津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它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可以近距离亲身体验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尽可能地考虑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切的游戏设计。如在教学Signs 这一教学内容时,我想到了当时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热播的《智力大冲浪》中“Copy 不走样”这一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节目,于是就把它从荧屏搬入了课堂中。学生一边模仿前面同学的动作,一边猜测这个动作代表什么标志,不仅很好地操练了所学句型,也使学生体会到原来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二、游戏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英语教学要结合儿童年龄、性格等特征,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体表现为活泼、好动、爱表演,好胜心强,合作意识差等特征。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与其年龄特点相符的游戏,不仅可以捕捉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引起他们的共鸣。如在巩固a dress、a blouse、a T-shirt、a shirt 这四个单词时,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这一游戏。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人当试衣模特,小组中的其余学生当设计师,负责为本组模特设计服饰。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各组模特走上“T台”,边向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边用英语介绍:This is my dress.It’s beautiful.Look at my shirt.It’s cool„„台下各组的学生则由于好胜心的驱使而各自不甘示弱:The dress is nice.The shirt is super „„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争,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游戏既让新授的单词得到了有效的操练和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2、游戏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的性格也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热情、有的沉默。由他们所组成的班集体由于个体学生的不同性格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英语老师一般都担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同样的游戏在不同班开展,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3)班气氛热烈,效果良好。在(2)班则由于学生内向而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班与班之间学生性格的差异,根据班级特点,改变游戏规则或选用不同游戏。如: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Do a survey”这一游戏,让学生去调查同学们的生日及想要的生日礼物。六(3)班学生性格外向、放的开,我就让个人出去自由随意的调查,而六(2)班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在进行游戏时,我就让他们两个人一组出去调查。调查结束后,六(3)班学生我采用口述方式来检查调查结果,六(2)班学生则采用写6—8句的小短文的形式。同一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游戏规则,收到了同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成功的游戏必须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参与,因此游戏的难度要适中。太难会使多数学生不会做,导致失败,挫伤学生积极性,太容易又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本人认为在设计游戏时,应把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考虑其中,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最适宜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如在单词教学时,我经常采用“造句”的游戏。三年级学生只要求用单词造出简单的一、两句即可,四、五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能用单词编四到五句话的片段,到了六年级则要求学生能用三种以上不同句型来编写六到八句话的小短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来区分游戏的难易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参与游戏的热情。

三、游戏设计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课改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核心的地位,使游戏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真实的游戏情境,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对于一门语言来说,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学习英语最缺乏的就是真实语言环境。因此在设计游戏时,应把握牛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色,创设英语环境,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如在教学牛津英语4B Unit4 Buying fruit(PartB)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小超市,把学生分成超市导购和顾客两组。“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可以寻求“导购”的帮助:“I want a small watermelon.”、“How much is it?”等。“导购”在顾客购物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商品信息:“The small watermelon is 9 yuan.”等。孩子们很快进入了各自的角色,“顾客”们绞尽脑汁地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同“导购”杀价,争取买到最便宜的商品。“导购”们也是毫不示弱,争相为“顾客”推荐自己的商品。每当孩子成功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提高了交际的能力。

2、设计开放的游戏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游戏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该构建活动化的教学过程,在开放的教学中,给学生创新的自由。如在5B Unit 4 Look and read 涉及 Has 的用法时,我设计了Make a sentence的游戏:___has___.It’s/They’re___.请学生想办法把空格填好,要求在造句时尽量不要局限于 He has seven lessons every day这句上。要求明确之后,学生的创造力开始发挥其功效。有的说:“He has a T-shirt.It’s black.She has a dress.It’s red.我又加以提示“The elephant has a long nose.It’s grey.”学生一下就打开了思维。有的说:“The rabbit has two eyes.They’re red.”有的谈到 My grandma has long hair.It’s white.更有同学造出了 Yao min has a big body.He’s strong.这样的句子。整个活动完全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文本范围,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开拓了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擦出了创新的“火花”。

“All work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学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由此可见英语教学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已经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成功的游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轻松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

运用恰当的教学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几分钟,却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丰富多彩的游戏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想象力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且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只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和课堂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英语教学游戏,英语课堂教学一定会达到最佳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作者: 王斌华

小学英语论文:有效的设计引出有效的教学 篇8

普宁市梅峰中学 黄晓丽

【摘要】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结合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实施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实行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课堂组织模式,这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The same teacher , the same class and the same students’ books , but the different effects on students.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我们就得反思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我们的学生,究其成因,本人认为突出表现为以下问题:①教师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②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效教学是解决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

高耗低效现状的迫切要求。

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即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课例,探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起点,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的活动内容。

(一)设计活动应有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具有多元性与可操作性。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地把握教材,要准确和明确地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人教版Book2 Unit4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是一篇阅读文章。本人在处理完课文之后进行了总结,并据此设计了Role-play的活动:Suppose you were one of the animals, what would you say to human beings? 在布臵小组活动任务时,强调学生必须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幻灯片上展示),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到本课的目标语言,从而实现情感目标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wildlife and learn to protect the wildlife。这个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持,因而,学生均能运用所学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讨论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活动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课堂组织者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1.运用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此,巧妙设计导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法。

有效的导入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与欲望,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与探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选用合适的导入方式,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学任务的渗透,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更为有效。新知的引入要体现自发和自然,即新知由疑引入,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呈现的过程则要自然,要同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由教师把课堂上要研究的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在新课导入的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观导入法、话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和悬念导入法等。

例如在人教版Book4 Unit2 Working the land(Using language)这一节课,本人设计了网络微博很流行的说法进行导入:

Present a popular saying and let them think why such thing happens.“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人大代表金志国带到两会上的顺口溜。Why did he say so?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to show what foods are harmful to our health? 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这一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了他们激烈的讨论。

于是自然进入主题:What we need is natural food-----green food.Do you know how green food is produced? 2.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有关问题,或者对新知进行巧妙的铺垫并适时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发现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再进而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解决这些问题。

因而,丰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既要有如individual work, 又要有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chain drills等,而非只停留在老师问,学生答的层面。另一方面,在活动的形式上,我们也可以使用Ranking, Guessing, Role Play, Interview等problem-solving的形式来展开活动。

(三)活动的设计要改进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

1.改进课堂结构,尽力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小结——布臵作业。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实践范围的扩大,知识的增加,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自我意识强了,不满足现成的答案,已表现出独立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以引发学生积极探究,表达观点,发表见解。例如在人教版Book4 Unit2 Working the land这一课的最后,本人设计了一个Challenging work:If you had the chance to do one thing to help end hunger in the world, what would you do? 这个话题活动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的心灵。First,I present some statistics to show the severe problem of hunger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nowadays.Then ask them to work in teams and hold a forum to discuss the topic.All the team members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and think of as many ways as possible for their own team.Finally,each team

recommends a spokesman or spokeswoman whose job is to collect all the suggestions made by the team members to give a report.一方面,这个讨论活动引发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收到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分层教学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相应的活动难度和要求。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层次性。

在英语教学中,多种原因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英语素质偏低,英语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因而两极分化甚为严重。鉴于此,我在本校的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法的探索,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A(优秀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中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基础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每学期或每半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变动层次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分层教学可以这样做:

1、课前预习的分层。在学生预习时,这样要求:C层学生能利用熟读单词,理解课文大意,找出重点短语句子;B层学生在C层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简单的练习;A层学生在BC层的基础上,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发散思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人教版Book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我要求基础生在课前找出并熟读课文中的新单词,能把握课文有大意,要求中等生除识记单词以外,还要求能基本回答课后问题,对优秀生则要求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如Compare the festivals of the dead in Mexico, Japan and China.What things are similar? What things are different?等等。

2、特殊学生的分层(优秀生和基础生)。发挥优秀生的特长,指导学生互相学习,辅导基础生读单词和句子,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的难题。这样采取“好帮差,中追好”的“一帮一”方式,做到人与人之间互帮,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实现共同提高。

3、练习要分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练习题。为C 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最基本的练习题、为B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稍

难的题(涉及到以前的知识)、为A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在B层次的基础上一些发散的练习题,如:Summarize the passage in about 30 words, and then give your opinion on what we students can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这样的设计结合单元的话题的写作任务,既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又提供机会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等语言要点,降低学生对写作任务的恐惧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作用。

4、课后作业要分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布臵难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让基础生抄写背诵重点短语句型,让中等生用学过的句型词汇练习造句,让优秀生做难度较大的作业,如:让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并将复述的内容写成短文。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分层教学,因人施教不仅能提高英语成绩,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其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课堂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只有遵循教学规律,全面实施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保证。因此,本人认为,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教学目的

目的明确要让教师和学生心里都清楚并为之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能否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先提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活动要有明确地指令。在每个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用清晰的指令向学生交待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减少可能出现的延缓教学进程的因素,从而有效指导学生探索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语言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

语言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

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不放心学生的合作学习,担心学生讲不清楚,耽误了教学时间,从而干扰性地介入,或打断学生思路,或左右学生思维,这就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其次,小组活动任务的设计要明确,小组活动中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会保证小组学习的效率。再者,小组评价要落到实处。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及时检测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把握教学节奏

把握好教学节奏,处理好量、质、度三者的关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我们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课时,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80%。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营造紧张的课堂学习气氛

学生紧张的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标志。学生是否紧张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紧张不是精神上的紧张而是思维上的紧张。是思维的高度集中,是要静下心来,以饱满的热情解决问题。课上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全身心地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质量,这就必须给学生一个“紧张”学习的氛围,从而形成一个“紧张”的课堂。只有全过程让学生紧张学习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为了使学生积极紧张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参与,以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教育的追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办法让学生紧张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关注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还主动自觉地

关注小组学习成果,不仅发现自己的问题,还不断地发现他人的问题,从而积极地解决自己与他人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五)有效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用于语言教学能够集视、听、说活动于一体,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等方面有极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教学的设计和反思。只注重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学性,只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而忽略了时间和实效。

(六)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独立自主地感知材料,获取信息,掌握技能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环境,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来教,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长久有效地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闻明教育界的洋思中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模范。洋思中学在教学中成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激发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中国学术期刊网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径》

[3]杨良雄,黄远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1 [4]黄远振:《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0 [5]石海山,文石山.《重视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坛》,2003.10.[6]《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2007 [7]刘金玉《紧张——高效课堂的标志》

上一篇:白露节气愉快的早安祝福语说说下一篇:电力设计院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