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录像分析

2024-08-16

识字教学录像分析(共12篇)

识字教学录像分析 篇1

1、指读儿歌,要求孩子读熟儿歌。(时间:3分17秒~5分19秒。用了2分钟)(这一环节不错,建议指读时稍慢一点,教棍指着字,要求孩子看教棍指的字)

2、读任意句。(时间:5分40秒~8分20秒。用了2分30秒。)

(这个环节做的也不错,效果也很好。)

3、在句子中认词或短语。(时间:8分45秒~10分25秒。用了1分40秒)

(这个环节需要改进,并且这个环节需要更长一些时间。8分29秒时,开始在句子中画圈,然后立即用把词汇盖住。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指认句子中的词汇{画圈的词}。孩子需要沿着会读的句子的顺序去找这个词,然后读出来。如果一开始就把词盖住,孩子就是沿着顺序找到这个词的位置,因为看不到这个词,就失去了看字型发音的作用。这个环节没有做好,结果下面的环节就出现了问题。“打苍蝇”游戏应该在指认后再进行)

4、词卡或短语卡(时间:10分30秒~13分30秒。用了3分钟)

(因为地3个环节没有做好。孩子单独认识词卡效果也不好。孩子们一开始也是在句子中去找这个词。这个环节应该把儿歌挂图拿走,不让孩子在儿歌挂图中去找词,才能知道效果如何)

5、在句子中认字(时间:14分28秒~15分35秒,用了1分07秒)

(这个环节做的不好。第一时间太短,时间要长一些。第二首先是指读。老师用教棍指任一字让孩子读。不能把字盖住。直到孩子基本能认识指的字后,再盖住认。打苍蝇是多种游戏方式的一种,可以盖住,也可以打一下立即放开)

6、单独识字(时间:16分~17分。用了1分钟)

(因为第5个环节没有做好,这个环节中孩子基本还是在句子中找,没有达到独立识字的效果。)

(第3个环节和第5个环节存在问题,后面就开始出现问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匡老师

识字教学录像分析 篇2

1. 第一阶段“引”:

唱游趣学, 渗透方法。第一册上半学期, 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是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摘果子”、“摘星星”、“你说我演”、“开火车”等简单的识字游戏促进学生与生字多见面, 应成为该阶段主要识字手段。

刚入学的孩子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教学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对实物的依赖, 要在识字中渗透方法指导。例如学习《口耳目》, 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 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字方法;学习《在家里》, 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家具, 渗透认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四季》, 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 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 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 为学生展示了学习汉字的多彩舞台, 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了解规律, 体悟方法。

2. 第二阶段“扶”:

教给方法, 体悟规律。第一册下半学期至第二册,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生字, 对识字也有了一定的兴趣。这一阶段, 教学上重在“扶”:教给方法, 体悟规律。

(1) 可以采用“送字宝宝回家”的方法加强生字归类系统学习。可以在教室里建“生字之家”。如“结构之家”, 分为“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分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栏目;又如“方法之家”, 设“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想一想”等栏目。每学完一课生字, 就请学生送字宝宝回家。

(2) 鼓励自主探寻记字方法,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畅谈“我喜欢×字, 我要这么记住它……”。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主动探求识字方法, 对学习汉字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当然, 要培养学生从想说到会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教师也不必着急, 因为短时期的识字量是显性的, 而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方法等则是隐性的。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悟出来的规律的增多, 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发展。

(3) 可以在第二册的识字教学中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低年级孩子善于记忆形象直观的内容, 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东西;习惯记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不易记也不乐于记。从这个心理特点出发, 也就不难理解本阶段学习生字时较严重的回生现象, 讲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第二册的识字教学可提前引入“形声字”的概念, 引导学生因形说义, 因义联形。比如, 学“飘”字时,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形声字, 左右结构, 左表声, 右表义, 有风才能飘起来。”像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一个字, 记住一类字, 掌握了一条规律。将识记的重点放到意义识记上, 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因“义”的融入而生成无尽的乐趣, 从而有效提高了识字的质和量。

(4) 开始利用字卡自主学字。让学生在学习前制作生字卡, 制作时边写边想如何记。生字、拼音分别写在卡片的正反两面, 做完后像玩扑克牌一样逐字识记。同学间要经常探讨识记方法。字卡还可结合“开火车”的游戏使用, 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从而促进互帮互学氛围的形成。

此外, 在“扶”阶段可以提早教给学生部首查字法, 让学生学习运用字典识字, 引导学生看广告、商标、标语识字……拓展识字的范围, 提高识字的质量, 提高识字的能力。

3. 第三阶段“起跑”:

拓展阅读, 从中学字。进入第三册, 小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 初步摸索了一些识字规律, 开始渴望着大量阅读, 识字开始走向“起跑”阶段。这一阶段, 识字教学的根本在于拓展阅读, 从中学字。

(1) 利用字卡, 自主积累词汇。实验教材第三册课文篇幅变长且不再注音, 但不少学生识字反而显得轻松。分析原因有二:一是通过前面的学习, 能感受到汉字字理, 自主认字能力初步养成;二是年龄增长, 视野开阔, 所谓新字其实已在不同场合多次见过面了。因此,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 大部分生字以“卡片考考考”和“开火车”的形式就能达到识字效果。

本阶段字卡的制作较前一学期要求更高。要求一字组多个词。要求通过查字典、读课文, 请教他人的方法自主识字, 通过书写、自找识字规律的方法加深印象。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作针对性指导或推广好的学习方法。

(2) 拓展阅读, 积累语感经验。到了第三阶段, 识字教学重点体现在联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词义, 积累语感经验。因此, 这一时期的识字教学, 应当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还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营造读书氛围。在自主阅读过程中, 学生要自己认清字形, 要思考字词表达的意思。遇到不认识的字, 还得思考如何去解决。开始, 他们可能读得很慢, 但一段时间之后, 他们就能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吸纳到老师读学生听所不能取代的养分。识写分开, 大量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提早阅读。

4. 第四阶段“放飞”:

随文识读, 自能识字。当进入第四册, 学生的识字量大增, 形成了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正逐步寄寓于阅读教学之中, 成为学生能自主实施的事。于是, 识字教学进入“放飞”阶段, 基本特征是:随文识读, 自能识字。本学期要求尽可能多独立地给生字组词。可以从自己的经验积累中找词, 可以查工具书、可以问别人。学完课文后要求准确地组词 (即不写别字、不写错字) 。用所组的词写句子, 以深刻地体会词意。这阶段最容易出现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形象, 这跟词汇量与语感积累不够有关系。课堂上要时常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汉字规律自己判断该用哪个字, 该用哪个偏旁。这样, 课外阅读的面就会变得更广了。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G623.22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大部分。其中,识字教学是基础,识字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或者将识字教学简单化,没有做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及识字效率不高,语文学习能力较差。若要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则需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对教学策略进行全面的整改。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轻视识字教学,他们认为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只要学生能够写课本上的生字词即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对识字教学的狭隘认识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持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基本上不会在课堂上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身姿以及拿笔方式,也很少检查学生是否书写规范,字体是否端正,笔画顺序是否正确,更不会专门对学生的书写加以指导[1]。

第而二,教学方法单一。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运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上课时照本宣科,没有把汉字放到一定的语境当中,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课堂氛围沉闷。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大大降低,认识汉字的能力和水平也大受影响。

第三,偏重讲解,忽视写字训练。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偏重于字形结构、字音、笔画顺序等方面的讲解,并在课堂上耗费了较多的时间。而一旦课文中的生字词较多,则教师基本上会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留给学生用来练习书写的时间非常少。

第四,写字练习时过于关注练习量,忽视了写字质量。在给学生布置写字练习时,教师往往要强调每个字抄写多少遍,对练习量的要求极高。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力[2]。然而,事实上学生在这种要求下自觉学习负担加重,刚开始时会认真抄写,但是为了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字越写越潦草,抄写并没有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汉字,善于学习汉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学习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实施趣味教学,运用猜字谜、做游戏、编故事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生字,而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组词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这些生字组词,哪个小组组词最多则获得胜利,而胜利方能够得到老师准备的奖品[3]。这种识字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生字的不同字义。

第二,合理设计识字教学,善于运用情景交融法。其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提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其中,生活情境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打开思维,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问题情境则应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继续学习汉字的动力[4]。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要求学生学会“凤、凰”等字,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凤凰是什么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你们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吗?学生对此并不清楚,而教师进一步说明,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经认识的字来学习生字词。例如,在《乌鸦喝水》识字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采用拆字法学习“鸦”字,而在学习《司马光》中的“他”、“朋”、“玩”等生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将生字的偏旁与部首拆开,了解每个结构的作用。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增强记忆力。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音频,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与记忆[5]。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口、木”進行拼接,组成“呆、困、杏”三个新的汉字,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汉字,理解汉字。

第四,将识字与写字有效结合。识字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写字则是识字之后的一种实践。目前,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识字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讲解、轻写字或重抄写、轻写字质量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措施将识字与写字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师应把握好生字词讲解的度,注意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用于写字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强调写字质量,不强调抄写数量,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把写字当做一种乐趣,而非作业负担。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识字教学质量差,则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将不牢靠,而后的学习也将变得越来越吃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汉字,乐于学习汉字,掌握正确的汉字拼读、书写规范,了解汉字的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有.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 学周刊.2016(09)

[2]姜艳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3]马丽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4]郑红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15(34)

观教学录像幼童有感 篇4

现在,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人与价值取向:唯出国是瞻。当我置身其中,彷徨迷惑之时,我看到了《幼童》这一纪录片,它让我看清了我,作为正在培养的一名中国大学生,该有怎样的目标与选择。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一百多年前,那些一出门就是15岁的一群小孩子,是带着怎样的压力与疑惑?可他们又同时承载着多少人寄予的希望?而这个希望不是一般的期许,它是实现中华自强的夙愿。这其中又夹杂着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探索。

他们,就这样上路了。莫问这样的路途,这样的重量是否该交付一个小孩子去承担。

虽然这些留美幼童中不乏嬉玩人生的堕落者,但他们中的多数终究是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更让我们有所触动,甚至是震惊的是,他们之中居然有人是因为学习过于刻苦而夭折的。

对比今天的年轻人,刻苦努力者有之,志向宏大者有之,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为了自己的祖国?那些一去而不复返的所谓“人才”真的值得我们钦佩、向往吗?

我想:只有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的人,才称得上是身负责任感的真正英雄。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而奋斗!——环境学院 王艺凝

在热闹非凡的春节里,我观看了《20xx,世界末日》这部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凯特一家在美国度假的时候听说科学家预言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于是便准备逃离。这时有一个叫查理的人对他们说美国制造了一架可以飞往中国的飞船,于是凯特一家找到了地图并找了一架飞机飞到了制造飞船的`地方,搭上了飞往中国的飞船。倾刻间美国等地在山崩地裂间成了一片废墟,最终被海啸淹没在大自然中,在海啸即将到达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了诺亚方舟来抵抗海啸。由于凯特一家的偷偷潜入导致诺亚方舟进水,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凯特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挽救了诺亚方舟,最终聪明的人类战胜了即将毁灭的地球。

可是为什么会有《世界末日》这部恐怖电影呢?我想原因就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地球,不爱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随意破坏大自然所造成的最终恶果。

现在,大量的汽车烧的都是地球的肉——油,使世界整天为了油而发生大战,导致地球乌烟瘴气,得不到安宁;人们不注意节约用水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全世界各地缺水,干旱极为严重,很多地方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工厂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大量排放污水,让许多水生动物要么死掉、要么无家可归、要么妻离子散,使得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溪河流最终演变成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大量农田被金属严重污染,“四大公害”成天围绕臭水沟,天然垃圾场欢天喜地,乐不可支。“四大公害”是人类的天敌,而现在人类却成了地球的天敌。

在自然条件逐渐恶化、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已经感受到地球在生气了,所以人们开始有意识保护环境了,河流经过治理整治不再臭不可闻了,许多河流里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工厂再也不能随意向河流里面倾倒污水而是统一汇入地下通道;政府也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车辆上路行驶;大片地区开始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了……因为人类知道如果再不开始拯救地球,保护地球,真的离全人类不远了,“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所以,我们人类啊一定要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不再破坏生态平衡,争取让我们的世界早日变得水更清,树更绿,山更美,土壤更肥沃。

沈煊——个荣耀而悲伤的民族故事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明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的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中国幼童留美,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弥足珍贵的一页。

虽然容闳远去了,他那120个幼童也早已远去,但这个百年前的传奇演绎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跌宕命运,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他们是荒原中的探路人,是惊涛里的远航者,引领落后愚昧的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他们欢笑、哭泣、成功、失败,他们亲历百年的激荡,被遗忘又被重新拾起。

幼童的故事让人着迷。他们深入西方文化中并受到真正的尊敬,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回国后作出杰出的贡献。时至今日,这样的传奇已是鲜有所闻了,留学生们总找不到归属感,我想两代留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年龄吧。

幼童的历史真切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民族的骄傲,让人赞叹也让人扼腕。如果不是政府的肤浅和无知,以他们的能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中国现在都缺乏詹天佑、唐绍仪这样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初中英语教学录像反思 篇5

舒兰十六中徐艳娟

今年四月份我校给每位教师进行了常规录像。课后,细看了自己的录课,感触颇深,除了多几分自信以外,更多的是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经过十几年的课堂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本节课既有成功一面,又存在许多不足。

先总结一下成功的一面:本节课总体设计基本还可以,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能适当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图象清晰,集中学生注意力,信息量大的特点,并且适当运用游戏能激发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活动面较广。学生之所以都能动起来,这与老师和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能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注重情感的沟通是分不开的。导言部分即简单又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很易接受,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带着一定任务去学习。整个过程基本做到了 讲练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能力的培养。最后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记忆能力。

但成功只是一点点,不足之处太多了。

1.首先,口语不够流利,反映慢。

2.课堂节奏感不够强,致使课堂容量不够大,事先准备好的调查和其他练习没有完成。

3.板书不够工整 ;教态不够 自然大方 ;

4.在谈论将来时之前,过渡部分学生没有反应过来,若问一个较好的学生,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运用录像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篇6

运用录像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运用录像手段优化作文教学 冉正方 电视录像集音响、图像于一体,能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同时它传递信息容量大、强度高,能以活动的图像逼真地、系统地表现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它直观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八七年以来我们将录像搬进课堂,用于小学生作文指导,其目的是通过运用录像给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间接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以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论”为指导,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运用录像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人说,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这无不都是说明兴趣的重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将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并拍摄的录像资料纳入课堂进行启发,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正如小语大纲指出:“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等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根据每次写作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和有趣的活动,寓写作于实践之中,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趣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如五年制小语第八册基础训练2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文章赞美一件事物,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州宾馆的假山和金鱼池,参观凤凰山公园.基础训练3要求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我们就组织学生搞一次有意义的劳动,美化校园――填花台.基础训练4的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比赛活动.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凤凰山上进行一次登山插红旗的比赛活动.基础训练8的习作要求是:记一次野炊活动.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郊外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我们将每次活动都分别用摄像机录下,并编辑制作成“小学系列作文资料”,(录像)还根据不同内容配有美妙悦耳的音乐,再纳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作文启发指导,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活动,又通过录像再现在眼前,特别感兴趣,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

[1][2][3]

识字教学录像分析 篇7

我校从2007年开始制作精品课程,几年来拍摄了27门,共1 000多节次的教学录像,其中2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相关资料放在网络上后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1 研究目的

对《中药炮制技术》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归纳,并对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进行了分类、分析,试图找出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活动的类型、频率以及学生互动的类型、频度,并探讨这些行为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间的联系。

2 研究方法

采用录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反复观看《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录像,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编码分析和记录,并对课堂教学交互行为进行分类和统计,由此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讲授《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教师A和教师B的教学录像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是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该课程于1958年开设,有较好的教学传统。选择的教师A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B为青年骨干教师,中级职称。该课程的教学录像均为高清录制,并使用三个机位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拍摄,具有良好的观察条件。

3.2 观察研究编码体系的设计和分析

3.2.1 课堂录像互动分析编码体系的设计

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编码体系的特点,针对中药炮制技术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特点,编制了一套编码体系,如表1。

3.2.2 研究数据搜集和统计

研究者通过专业的播放软件反复观看拍摄的视频,按照每3s取一个点的方式,将出现的言语行为类型的号码记录在数据表相对应的空格中。全部记录完毕后,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然后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

4 研究结论

4.1 从教学行为结构上看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结果(图1)上看,两位教师都很好地执行了该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重讲解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行为和交互行为分别共占到了53.61%和51.36%。

4.2 从教师的主动行为上看

教师A的主动行为共占了46.39%,教师B的主动行为占48.64%。从教师活动的类型看(图2),教师B知识陈述的部分占了26.3%。虽然这是一节实训课,但从教学情节看还是以演示为主,教师B的操作演示部分占了2.96%;教师A的知识陈述部分占了17.2%,操作演示部分占7.48%。充分说明教师A侧重于教学演示而教师B更重于知识的陈述。从教学形式上看,教师B更注重于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提问和教学总结上,教师A分别是2.03%和6.46%,教师B分别是1.36%和3.95%,体现了教师B在提问和教学总结上的不足,主要体现为教学语言不精练,教师课堂提问度不够,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等问题。

4.3 从学生的主动行为上看

教师A课堂的学生主动行为占43.47%,教师B课堂学生主动行为占41.73%。学生活动的四个类型比例显示:教师A课堂中学生思考和实训占了总活动的92.18%,说明分组讨论时间不足;教师B课堂中学生活动中有93.48%为实训操作,但是学生主动交流却只占了总活动的6.52%,显示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大都是在按着教师的指示行事,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4.4 从师生的交互行为上看

教师A和教师B在师生交互部分分别占到10.14%和9.63%,显示其在交互行为上差距不大。等待和沉默部分教师A和教师B分别为0.38%和0.37%,表明两位教师在教学安排上的紧凑性或许与拍摄课程录像时准备充分有关。在研究时发现两个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给学生留下很少的思考空间,从中反映出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或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着他人的答案。

4.5 总结

通过数据的比较能充分反映出教师A在课堂控制、教学时间分配和学生交流方面较教师B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教师A多年教学训练的结果。从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参与度上看,两位老师都很好地贯彻了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效果都比较理想。

5 结论

与传统的课堂听课相比,通过录像来分析和记录课程行为的方法能够详细记录课堂情境发生的事件流程,使课堂观察具有可逆性。因为其不需要研究者进入课堂,在一定限度上呈现出的教学现象也更丰富和充实。此外,可以使教师和其他评价者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较好地记录了教师、研究者、学生的教学行为与观点,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材料,使用者可以多角度,按照个人喜好的方式进入观察视野[1]。

由于受到课程类型的影响,所分析课程的编码体系设计上也应该有所变化和侧重,如讲授型课程和实训类课程在课堂编码体系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不能坚持一个量化标准。由于研究条件和研究者水平的限制,编码体系的设计也仅是针对实训类课程设计,对于其他类型的课程,还未进行更为详尽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以期本研究能为实训类课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 篇8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一、小学识字教学的不足

(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

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材多是以看图、分类、拼音的方式存在,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多是利用集中法,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模式单一,与教材相背离,如若没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平平。

(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在讲解文字时,对文字书写、音译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但在讲解的过程中,全面的分析,使之缺乏重点突出,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只是缺少对一些文字的凸显。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传统教学中,多是通过书写,以让学生达到记忆的目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教学引导是对的,但要注意适当,过分的书写,就显得教学过于机械化,过分的抄写,导致学生压力过大,产生厌烦心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字,造成形式化主义,进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同时,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一些家长由于个人原因,对学生学习情况、能力培养无心管理,致使学生在家学习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督促

二、提高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模式

若是单纯的识字教学,显得教学较为枯燥、无味,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学习意识淡薄,因此,在课堂中,若是没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话题,使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容易产生这样的教学弊端。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象,笔者建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使教学氛围变得生机勃勃,例如:教师想要巩固上堂课的识字内容,可以通过传递手绢的方式,在学生传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停止游戏,当教师喊停止时,手绢传递至哪名学生的手中,这名学生就要读出黑板上的汉字。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有趣味性,又能够使学生全部参与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进步,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话、猜谜等形式,融入识字教学中。

(二)实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能够运用。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语言情景进行教学。在学习“牛”字时,教师可以对该字进行拓展,如老牛、小牛、奶牛等词语,当词语组成后,要求学生进行造句,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讨论,当学生能够造句时,就是对文字应用的体现,进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小学生学习知识快,但忘的也快,单纯凭借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例如,阅读故事书也是一种提高识字能力的途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要注意阅读书籍的难易度,最好选择一些有拼音标注和词语解释的书籍阅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文字,也可以让学生认读,家长方面,当有陌生的文字时,家长要进行指导。

(三)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代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识字中,也是有必要的。利用多媒体丰富的画面和语言表达,增加学生的记忆,丰富学生思维,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对文字的理解。例如,通过多媒体,将一个文字与多个文字分别组合,以动态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同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四)结合写字教学

在教学中,若只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出现学生认字,却不会写字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写字能力,包括每个文字的结构,笔画顺序等,在识字的同时会写字。此外,中国文字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意义却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文字的区别,避免学生对文字意义混淆。

三、结语

引导学生识字的方法是多样化,关键在于方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总结教学方式,寻找吸引学生学习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注意学生“识”和“写”的能力,全面培养,为今后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01).

[2]田小千.快乐识字,识字快乐——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5,(20).

课堂教学录像注意事项 篇9

一、与学生的沟通及要求

1、学生的服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份,以颜色多样、活泼为佳,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

2、上课之前要对学生说明,在课堂在要注意,不能随意。学生上课时眼睛不看摄像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维持好课堂纪律。可根据拍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平时发言较好的学生放中间,将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在摄像机附近,将好动的学生安排在远离摄像机的位置。

3、课前强调学生回答问题用普通话。学生在集体朗读或回答老师问题时,声音需要控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开口就说(等站起来说一半了),要先轻轻站直(不要把桌凳弄得有噪音),站直之后再回答,语速要适中,声音要洪亮,这样摄像时容易抓住镜头。如果回答问题时需要拿着书本念,不要把书本遮住脸,因为这样即使拍出来也看不到学生的面孔。

二、与教师的沟通及要求

1、授课教师在镜头前的形象要大方得体,穿深色衣服较好。尽量减少佩戴首饰,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小格、细条纹服装。因为这类衣服会导致镜头出现闪烁,影响画面质量,引发图像处理学中的“莫尔效应”。忌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因为摄像机对黑色和白色的还原是最难的,而红色的饱和度比较深,其边缘轮廓不清。

2、教师走动时不能太快以至于摄像机调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不要在摄像机放置的组走动。讲课时,既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又要照顾摄像机镜头的角度,不能一味面对镜头或背对镜头。

3、授课教师在教学录制过程中,提问要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如:不能第一次提问叫第一排最左的学生,第二次提问叫最后一排最右的学生。因为这样会给现场摄像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使机器的方向调试幅度太大,会使画面出现短暂的晃动、不清晰,影响画面质量。摄像机架在窗子较亮的一组,要求本组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要回答问题,老师也不要指定本组学生回答问题,以免前后摄像机对摄。

4、教师课堂教学一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

5、遥控器若能正常使用,课件最好用此切换,不用鼠标操作。

6、不能拖延下课时间,最好是下课时间刚到教学过程结束。

三、对课件的要求

1、色彩搭配对应视觉效果合理有效。在课件制作中,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应是制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基于两点进行:

(1)它不应使课堂沉闷、乏味,使学生感觉压抑,同时又不过分热烈,使学生过度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视觉疲劳和心理恐惧。(2)应充分考虑文字的明暗程度和清晰可读性,使离屏幕较远的学生也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基于此,制作PPT应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界面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整体要有一致性。背景画面简洁、单一,同时避免背景图案单调;背景的变换不要特别频繁,背景色彩的变化不要大幅度的跳跃。重点语句应采用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彩色鲜艳字,以便明显区别;尽量避免背景同主体的色调无区别、无对比,画面背景和主要文字的对比一定要强烈,反差要大,使字迹清晰显示,一定要突出主题;全片的色彩构成不能单调乏味,一定要有一个色彩基调,要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文字与背景的组合应考虑颜色的相融性,深浅搭配,冷暖色协调;应用中尽可能将文字和背景设定成对比强烈、有较大差异的颜色,这样才能保证文字清晰,主题突出。文字色应选用暖色调或亮度较高的颜色,背景色应选用冷色调或亮度较低的颜色。

2、精炼文字,提炼内容。要避免教材、资料搬家的做法,不能将教案或资料单纯地搬移到屏幕上,或简单地理解为板书的替代品或变形;文字不能过多,要精炼,体现重点、难点;文字不能过密要适中,既有悦目美感,又减轻阅读难度;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字体太小,远距离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24号以上的文字基本上能保证7m×10m的教室使用;文字设计要规范化,标题及内文的文字大小要一致统一、规范,形成统一的格式。文字内容不能只考虑屏幕的效果而忘记最后一排观众,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字尽可能地大。为了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可采用不同字体和不同风格来修饰文字。

3、慎用音频和视频。PPT多媒体课件的突出特点是所处理信息种类的多样化,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使各种媒体形式自由组合,充分调动大脑的思维,每一信息在某种条件下都有其最佳的表述方式,声音和视频并非万能,而是有其局限性,所以声音、视频的运用切忌过多、过滥,可用可不用时则不用,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防止不必要的声音效果干扰影响教学,使信息表述简洁、精练。同时,如果在教学情景创设时运用了音、视频,在过程中能有与之关联的音、视频来佐证以免感觉虎头蛇尾。为了课堂教学有效,使用的音、视频一定要处理使用教学相关的部分。

4、贴切使用图片、勿用小动画、小装饰。图片使用一定要贴切,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宁缺勿滥,否则分散注意力。画面必须醒目、简单,不要太小,要让观众看清细节。必须确信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观众是否能看清楚。图片可以通过扫描输入、数码相机拍摄、屏幕捕捉、绘图板绘制、素材图片库提取和网络下载等多种途径获得,编辑时除了注意其表现效果一致外,还要注意图片文件的大小。对于小动画、小装饰,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只起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此,要坚决勿用。

低年级识字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篇10

组员:胡玲伟

根据问卷发现问题我拟了以下几方面改进了识字教学。

1、教学方法单一

新编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课程标准中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3、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策略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对文字教育的研究具有悠久历史,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流程,但是,这样的识字教学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总结,对于识字的科学化、个性化研究尚不成熟,在教育普及过程中,只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承,识字教学存在很大局限性。近些年,我国开始对小学识字教育进行深入改革与探寻,在借鉴与交流过程中逐步探索个性化识字教学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较短

识字,是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处于绝对重点地位。但在当前,我们通常对于学生识字量有绝对的要求,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完成识字量目标,常常采取快速填鸭式教学,很少从识字学法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理解或者小组讨论研究出汉子的构成与写法,单纯的汉字教授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不弄,实际探究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自主训练。

1.2 忽视学习对象心理特点

小学识字教育通常是在低年级中间进行,学习对象为六至七岁的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通常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即多动、好奇、爱玩,不能够很好地对某一项学习事物进行长时间专注,喜欢具有生动形象的事物,记忆力与遗忘程度成正比等等,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在汉字学习上有一定优势但也有其制约性,小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特点下对汉字只能采取机械记忆,并且很快会忘记,对于汉字之间的联系理解很模糊。所以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其学习优势进行正确引导。

1.3 教师课堂教学死板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不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对于学生实行千篇一律的知识灌输,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与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过于依赖课本与课堂,把学生的汉字学习任务限定在课堂与课本中,不能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练习,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成因

2.1 课本编写原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低年级语文教材编写重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但在这过程中,仍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出现“教学无法根据汉字特点进行安排”、“与生活联系较为空洞”、“学生识字能力培养欠缺”等等。

第一,教学内容安排混乱。教材通常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为了“丰富”而“丰富”,在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拼音、儿歌等内容,混淆了低年级识字重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二,教学方法陈旧。虽然当前小学生识字教材丰富多样,但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教学内核,没有真正教学突破,从而造成了小学生识字学习的困境。

2.2 学生本身原因

第一,由于教材编写的缺失与学习目标的重大,让刚升入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就要面对繁重的识字压力,学生在学习初期就不能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过程较为被動,学习兴趣弱化,加之小学生本身没有任何学习经验,对待学习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更不会自己探索学习方法,所以,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

第二,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集中,一节45分钟的课程往往只能够完全集中10至20分钟,剩下的教学时间内通常出现走神现象,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积累,对于自己所集中精神学习到的知识在课后没有兴趣再去巩固与内化,造成汉字学习的反复性。

2.3 教师原因

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识字教学工作,这是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通常将汉字学习与阅读割裂开来,这是简单的按照课标要求将单个汉字的写法与构成进行板书,让学生机械记忆,忽略了阅读对汉子学习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将课文授课置于汉字教学之上,忽视了基础工作,年段教学特征把握不足。

3 小学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3.1 丰富课堂,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对汉字教学有宏观把握,深入挖掘汉字文化与形成规律,并将其形成动态、形象化符号进行知识传递,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想,更有效的认识汉字而不是记忆汉字。

第一,营造良好课堂气氛。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丰富生动的课堂讲授、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设备,从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识字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合作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第二,汉字文化的普及。汉字不仅是我们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之林有着独特地位,所以,我们应当将汉子教学置于一定高度,利用传统文化与汉字历史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演变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独特魅力。例如,我们可以用生动有趣的甲骨文作为学生兴趣起点,将汉字演化过程向同学们展示,不仅夸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这种历史传承的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爱上文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这单纯的汉字传授更有意义。

3.2 建立汉字学习“第二课堂”

汉字学习过程应当是全方位开放的,我们将开放性作为汉字学习的目标,就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实现主动识字学习,多多交流,与生活实际相连,感受汉字应用魅力。

第一,课外课堂的建立。我们应当将教室具有识字氛围的大环境,精心打造教室环境,让它能够时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学习汉字。如,我们可以利用黑板报、展示栏等班级文化丰富我们的学习环境,再这样环境的构建中,对于学生来说是汉字认识与学习的又一次提升。

第二,我们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阅读对于汉字学习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功效,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汉字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规定,例如一个星期读多少文章或者读什么书,在每一周的结束自习课中进行总结,学生将这一周所学习到的汉字及学习体会进行汇报总结。

识字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本文不能穷尽,我们应当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更多的语文教育专家一道,寻求识字教学改革新出路。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2]周小艳.谈语文有效教学[J].语文教学,2009(01).

作者单位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设计与摄制 篇12

关键词:精品课程及建设,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拍摄,制作

教学设计;拍摄;制作

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中的精华, 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下, 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精心设计, 精心组织, 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 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正在全国高等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具有鲜明特色, 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显著, 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建设,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课程的改革和优化, 是为了实现现代教育目标对某一课程进行的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思想的拓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根据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整并完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针对教育对象设计教学方案, 努力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工具、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过程中, 将实行上网申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网上观摩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网上公示, 以便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

■王军张文旗

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 课程教学最能体现精品课程建设。它不仅要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 还要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展现出来。

教育是艺术, 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 其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建设的思想保证。每一次精彩而受欢迎的授课, 无不包含着严肃认真的前期备课、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师生交融的课堂组织、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 以及教学艺术、风格、人格的融入等等。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 要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讲求脉络清晰, 主次分明, 逻辑严谨, 循序渐进。备课内容应考虑课程内容的整合、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有机结合。从上课仪式、复习提问、新课导入、预备知识铺垫、因果推导、本课小结、直到作业练习, 各环节井然有序、过渡自然、脉络清楚。主讲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所讲的内容非常熟悉, 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电教摄录人员也应与主讲教师进行认真地沟通、研究, 了解课程的教学设计, 从拍摄制作的角度共同探讨各个教学细节及其联系。主讲教师在正式录制前要进行试讲, 组织教研组专家和有关人员对主讲教师的授课程序、内容方法等做出评定, 指出不足。另外, 还要对主讲教师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授课时要尽量面向学生, 服装要得体、整洁, 不要穿着细条纹格子服装;仪态端庄、自然、注意整理好发型, 化淡妆;讲课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清晰, 避免使用口头语;要有条理, 节奏处理好, 重点突出, 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富有表现力。一堂成功的课必须有师生互动和交流, 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应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仿真模型、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并且衔接自然。优秀的教师会照顾大多数学生, 不因为某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在黑板上完成任务, 而其他学生则无所事事, 分散注意力。课堂上, 教师是在和学生探讨问题, 而不是单方面的机械灌输。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应是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

现在虽然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但是教师要坚持必须用时才用的原则, 强调不偏废传统教学手段, 强调教师的手势语言、形体语言, 不要单纯追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漂亮复杂, 而强调实用、简洁、目的明确。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做到, 界面排版布局要合理, 字幕的内容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不宜采用大段的文本, 要多用一些文本格式和色彩的变化, 每行字不要太长, 要用小窗口分割成块状, 字体要粗大, 清晰规范, 字色与背景色要搭配合理、对比强烈、整个画面色彩要协调 (亮度适中) , 选用合适的媒体形式 (如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视频、音效等) 来表现教学内容, 信息新颖丰富, 交互性较高, 每个界面停留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内容的多少来定。

拍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场所, 大多数在普通教室里, 真实感强, 有利于师生的正常发挥。但在普通教室里拍摄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以解决。首先, 为避免噪音和无关人员外界活动的干扰, 要尽量选择周边环境安静的教室。其次, 普通教室的光线不是很理想, 拍摄的图像不太好, 主要是图像的对比度较低, 色彩有些暗淡。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 一是选择专业级的视频监控摄像机, 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满足拍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要求;二是使用深色 (不透光) 窗帘来遮挡教室的窗户, 再加几盏演播室三基色专用灯进行补光。由于精品课程专业多、课程教学量大,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有条件的话最好建一个用来拍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专用教室,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的要求, 配置一套固定的、专门的录播系统。

精品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 与拍摄其他节目不同, 拍摄模式比较简单, 对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关键是要使拍摄者明白拍摄的目的, 怎样拍摄才能把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完整地、生动地表现出来, 这就要求拍摄者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素质, 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力图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以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等, 明白怎样更好地展示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 展示教学方法, 展示课堂细节, 展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展示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课堂全貌。在拍摄的同时要与学生密切配合, 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尽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教师的教学技艺能够充分体现, 消除举止拘谨紧张。通过利用景别、镜头、机位等的变换来拍摄教师的授课过程, 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 注意把授课的重点难点表达出来, 把教师讲课过程中生动神态、举动, 多媒体演示, 实验教学时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学生听课认真专注的神情, 提问回答的场面都要表现出来。

接下来的后期制作要以遵循科学性和教育性为前提,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不违背镜头组接的原则和转换技巧的基础上, 恰当地对录像做些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处理, 以便更好地再现课堂教学真实情景。如片头要精心设计制作, 要溶入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元素, 展现科学的艺术想象力, 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求知欲。为加强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 有必要在重点、难点的教学环节加上同步字幕, 使学习者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同时要避免过于花哨, 也尽量不要有太多的动态效果, 以免喧宾夺主, 干扰收看。教学录像中基本上是主讲教师授课的场景, 显得比较单调, 缺少变化, 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 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就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素材来代替, 主讲教师以旁白解说的方式来讲授, 这样可以更充分地传递教育信息, 同时还可以对教师表情不自然、不停低头看讲稿以及其他不雅动作的画面用学生镜头或多媒体镜头加以替换。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要求时间不少于45分钟, 但有的教师上课时间控制得不好, 绝大部分偏长, 这就需要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但注意要保持画面与声音同时连贯流畅。通过技术处理和艺术加工, 使教学录像更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欣赏性, 以求在视听上不让学习者觉得教学电视节目的枯燥,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教你“七个绝招”破解英语阅读理解下一篇:施工组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