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谈高考

2024-09-08

高考状元谈高考(通用8篇)

高考状元谈高考 篇1

高考状元万众瞩目,倍受关注,他们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光环,而光环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具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是我极大的好奇,高考状元谈高考。“非典”重创时期出不了门,开辟的电视空中课堂和各式各样的教育纪实片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

非典期间,出不了门,我不加任何节制地整整收看了两天半电化教育片――高考《状元》谈,没有广告,一集接一集,特爽,特痛快。有幸结识了40多位、、的高考状元,果然是天之骄子,无疑是同龄人的精华,他们青春灿烂,光采照人;他们侃侃而谈,妙语迭出,绝对开眼界,实在好享受!可惜片子的底色与字幕反差不大,我很难看清他们的名字,这不重要,我用心倾听了他们心的讲述,他们鲜活生动的话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他们活泼灿烂的笑容活蹦乱跳在我的脑海里,我不会忘记他们!

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共同感慨、将他们的胜人之处、将他们的鲜明个性、将他们独到的领悟以及他们突出的学习体会做一个简略概括,献给广大的中学生朋友和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朋友们,借花献佛了!希望孩子们从中受到鼓舞,获得力量;希望家长朋友们从中受到启发,充满信心,两代人合力同心,奋力拼搏,将不足之处尽快弥补,努力做到好上加好,象他们一样,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全家一个希冀,让孩子登及青春的峰巅,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他们的共同点是:聪明、勤奋、自律、自信、功底扎实,他们重于积累,勤于总结,善于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果。他们中绝大多数同学从小学一路领先过来,用天津文科状元的话说就是:优秀是一贯的;有的孩子是波浪式前进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低潮时不气馁;也有的孩子是后来居上的。他们的父母绝大多数十分民主,家庭气氛宽松,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与自由度。

状元同学的成功中无不倾注着老师的呕心沥血和艰辛劳动,他们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感激老师,他们情深意切地告诫中学生朋友们一定要听老师的。

吉林省文科状元孙海萍深有体会地讲:学生要学习好多科目,而老师钻研的就是一门课,老师对那门课绝对研究透了,你不可能比老师掌握得更好。哪怕你偶尔把老师一时解不出来的题解出来了,也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那样的话,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尤其是带过几届毕业班的老师们,他们积多少年教学经验之大成,对高考出现的种种可能了如指掌,对高考题的方向、变化、重点都吃得很准,如果不听老师的,自己将可能付出几倍的辛苦,效果还不一定好。

老师对于学习,对于工作,对于高考的理解与阐释是深刻的,一定要认真听,不折不扣地贯彻在自己的学习中,受益的是学生。河北理科状元赵旭丹总记着老师对他们说过“高考要过平常的日子”这句话,对于调整他的心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状元不是常胜将军,在他们遭遇挫折和面对失败的时候,所有的任课老师会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失利的原因,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重庆市理科女状元在一门课失常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老师甚至对她说:梦见她考了状元,这句话对她鼓舞很大,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感动。

老师深入浅出的一句话,可以给一时迷惘的学生指示一个前进方向。江苏状元的高中老师说过:“你不可能比别人做得很多,做得很好,但你可能比别人错得少一些”,他照老师的话去做了,力争少错、不错,仅此一条,他的学习水平稳健攀升,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他们对错题特别注意,认真改正、仔细分析,把做错的原因想透想明白,遇到类似问题永不再犯,学习质量不断提高,这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经验之谈。不让每一个错误点积累,努力把每一个错误消灭,让曾经发生的错误化成学习的养份,使自己的学习更加主动,更见成效。

亲爱的孩子们:老师父母心,老师将你的一生导向光明,导向幸福,导向成功,热爱和尊敬你的老师吧!

(二)

1、海南小男孩对哥哥充满感激之情。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初中以后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学习不好,而是家中供不起两个人上学,他上学的费用全是哥哥在外打工支持的,他要用自己一生努力回报哥哥。

他的胜经是“胜在高二”,他说高三再努力就来不及了,谁在高三都是拼命的。

他对应试教育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人才机制出台之前,应试教育的主流是好的。一位外国资深教育专家说:“惊奇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得那么好,选拔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出来,并将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几个学校里。”这个说法足以肯定它的可行性、合理性。

2、吉林省文科女状元孙海萍同学的口才特别好,她的语速特别快,思维清晰,语言华丽。

她最信奉“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个道理,特别注重和同学们在学习上的交流,恳切告诫正上高中的同学们:不要老觉得谁谁谁比自己强,会挤了自己上名牌学校的机会,因此相互戒备,相互嫉妒,趋于保守,不敢交流。她觉得整个集体强了,自己也会在强势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强起来。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是一个总量,面对的是全国、全省的中学生们,是强中取强,优中选优,不是平均洒向每一所中学,全看你所处的学校是不是整体上很强。学校强,就可能多招一些;学校弱,可能一个也不招。她所就读的长春市外语学校教学质量相当高,她们班的第一名第二名是全省的第一名第二名,全省文科生共有6个600分以上学生,她们学校就占了4个。通过与同学的广泛交流,人人都会进步,结果是:我来了你来了他也来了,她们年级有6名同学同时一齐跨入北大校门。

她说做人要有志气,就算自己不一定要想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栋梁之材,这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至少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让妈妈的眼睛里充满焦虑和担心,她要让妈妈的眼睛充满快慰与希望,这就是她学习的最大动力。

外语与语文是她的强项,她详尽地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对外语这门课,她采用多读、多写、多听、多看、多做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寻找语感,学出快乐,使自己的外语成绩越来越好。对语文这门课,她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上小学的时候就找一些初中的东西来看,上中学后适当看一些名著。这样,学习基础非常扎实,学习面也更宽泛一些。

她非常坦诚地谈了自己高考的亲身体会,要同学们记取。高考前两周,她把强项语文完全放在一旁,没有看过一眼,没有做过一道题,觉得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结果一上考场,面对考试卷子,觉得那些题见过、做过,却眼生、手生,下不了笔,脑袋一片空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考试不大顺利,出现强项不强现象。她建议同学们接受自己的教训,即使强项也得不温不火地坚持学习,让知识慢慢熏陶着自己,那样会熟中生巧,熟中生精。

3、河北理科状元赵旭丹有一种成熟、稳健、冷峻、阳刚的美!他很谦虚:说自己这个状元是“撞”上的,他觉得以自己的实力上清华应该没问题,说进全省前几名甚至全省第一名却从来没有想过。

他善解人意,擅长换位思考。

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他非常感激老师给予他很多帮助,他认为高三学生尽管辛苦,可最累最累的还是老师。他从老师的敬业精神里,学到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尤其是对人生的态度,这是让他受益终身的东西。

他对父母十分尊重,非常感谢父母对自己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习上的全力支持。他劝同学们对父母要善于理解,充满感激,就不会有代沟了。他情真意切地告诉中学生朋友们,当你学习情绪不高思想有所波动的时候,对父母的及时提醒不烦不躁,虚心接受。也许你对出现的状况心中有数,父母的确是多虑了,至少要明白他们之所以提醒你,是在关心你的前途,事关你今后的发展;也许的确懈怠了而自己还毫无觉察,而父母观察到了,于是警觉起来,及时调整,改善心境,振作起来多好啊。

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这个性格让他能够静下来做一些事情。他认为:一个人要有热情,但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容易三天热两天冷,事情做不到最好。他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要舍得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他有雄心,有抱负,很理性,很执着。他说人生的路有很多选择,而自己决心坚持不懈学习到底。他深知:这条路的两旁到处是风景:有舒适的生活,有美满的家庭,有不错的名声,但不能停顿下来,一停下来,就只能呆在哪里了。他一天也不会停下来,要一直走下去,向着远方,向着未来!

他初一的学习成绩并不太好。那时候的学习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成绩不好,好胜心强,> 他不主张投入学习的绝对时间长,而是追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老师笔记。

他学习英语的体会很独特,他始终把学英语当一种语言来学,投入学习母语的热情,就会乐在其中了。

4、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沈睿晶同学太青春灿烂了,她有惊艳绝顶的美丽,她的快乐属于登峰造极无人匹敌的那种!她的高考成绩估分655分,结果是689分,她一听,乐晕了,甚至不相信自己会考得这么好。当即给爸爸打电话,把电话那一头的爸爸吓了一身冷汗,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于是很快回家,拉着女儿逛街买好吃的,她的妈妈整天都在笑……当状元的感觉实在是太幸福了太开心了,她几乎笑不成声地讲述这件事,我被她的快乐深深感染着,我的心中也洋溢着无比的快乐。

她的性格原本不算很开朗,稍稍有些内向,是日记帮着她成长。上初一的时候,许多化解不开的东西不便宣泄,就在日记本上大发牢骚,一个劲地“骂”家长“骂”老师诉苦发怨气什么的;上初三懂事多了,日记本上全是忏悔的话,觉得自己从前骂人骂得太厉害了;上高中的日记主要是记学习心得,记一些知识点什么的,日记帮着她一步步成长起来,受益良多。

在她的记忆中,妈妈只批评过她一次,也许妈妈早就忘记了,而她一生都记得。那是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上班前给她布置了一些计算题让她做,目的不是要她做多少题,主要是要她能静下来、坐下来,钻到学习当中。当妈妈走后,她心里老惦着玩,就把妈妈的计算机找出来,劈哩啦啦三下五除二,把答案写上去了,什么过程也没有。妈妈回家后,问她是自己做的吗?她说是自己算的,妈妈要她拿出演算草稿纸,她随便说一句扔炉子里了,妈妈要她找出来看看,那已经是春天了,家里没生火,自然找不出来。这时候妈妈说话了:你小小年纪,怎么能这样对妈妈,这样对自己,甚至说谎,以后怎么对别人?她知道自己做错了,牢牢记在心里,明白做人要有一种责任,有一个态度,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5、广东湛江第一中学的张湖月同学,上高中时并不在重点班,但她始终与重点班的同学比,一直在暗暗较劲。三年中,连打进全年级前五名都是偶然为之的她,非要报考北大不可,这可急坏了家长和老师,大家都为她捏一把汗,说她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自量力。她用一句名言激励自己:“当你要达到一个目标时,并不一定是你比别人做得好,而是你比别人敢做”,她以勇气取胜!

她过人的一点是高三整整一年,每天下午抽一个小时的时间高声朗读唐宋诗词及名篇名段,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量,让自己的作文有亮点。

高考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体裁不拘,不少于八百字。那时候离考试结束只剩下40分钟,她临危不乱,稳扎稳打。五分钟审题,把题目的要求看了再看,把题吃透,选的体裁是自己最擅长的议论文;又用五分钟时间谋篇布局,把所有适合这个题的名段、名句、素材、事例、论点、论据,在脑海里横成行竖成列,细细地梳理了一遍,这时候的她已经胸有成竹了。

最后三十分钟开始写。下笔时如天助神佑,一气呵成,十分轻松,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一千字的作文稳稳落在纸上。阅卷老师惊叹一个高中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语言那么洗炼,结构那么紧凑,布篇那么井然有序,给了她满分!

高考结束后,她到“麦当劳”打工。有一天,一位同学告诉她高考成绩是887分,她兴奋地跳起来,告诉经理自己考上北大了,经理高兴地对她说:那么今天该你当经理。狂热的她居然把经理的帽子抛向空中,大家都向她由衷祝贺,任何人对胜利者的失态是不会苛责的。

6、广西南宁二中的那位女孩子十分文静。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位居榜首,很难有人超过她。高三突然被另外一名同学穷追猛赶上来,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居然高出自己30多分,但她并不慌张,明白自己是拼得太凶,状态不好,她于是向老师提出要休息一星期,老师慨然应允。别的同学在加紧复习,她却在一边悠闲地看小说,大家还以为她要放弃了,其实她在养精蓄锐,搞自我调节。一周过后的她象休整一新的战士,呈现出志在必夺跃马扬鞭的势头,果然在两周后的高考中力冠全省。她认为:人需要一点打击,需要在失败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

一般高考复习要进行三轮:第一轮攻基础知识,第二轮在知识板块上下功夫,第三轮进入百米冲刺状态。而她在高二结束的寒假,就开始了第一轮自主复习,之后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五轮。每一轮都复习得很仔细,不留一个死角;复习的进度超前,每一轮复习都超前老师两个多月,老师的进度是以中等水平的学生安排的。这样,她比别的同学掌握更多的东西,也赢得更充足的时间。

她学习的动力:一是自己这辈子不白活,要努力做一点事出来;二是让父母的后半生幸福些、快乐些,于是警醒自己格外努力些。

7、山东理科状元陈恕胜是一个非常朴实憨厚的农村孩子,他觉得父母在学习上、经济上给予自己的帮助不是很多,但在生活上与精神上给予自己很多,每月回家一次,临走时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路上要注意安全一类很普通的话,他的心里很温暖、很感动。在学校常常会想起父母在家那么辛苦那么劳累,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对得起他们呢?

老师对他说:学习语文不单单重视课本,而要重视积累,于是他格外重视阅读课外书,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他不很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而十分注重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他觉得学习是最快乐的一件事。高三的他格外努力,到废寝忘食,心里始终有一个奋斗目标,也就不觉得苦了,正是有了高三的努力,才有了幸福的现在,美好的今天。

他在整理错题中获益匪浅。从高一开始他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有时一道错题能整理好几页: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及时改正出错的地方,牢牢记在心里,杜绝了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做题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

他有很多爱好,书法、绘画,但不擅长,只是作为一个休闲,帮助自己调节情绪、加强修养。

有一次考试,他的成绩很不好,情绪很低落,老师对他说:“你有考第一名的实力,不要怕,只要好好考,没有问题的。”老师还说具备这样实力的人很多,只有在考场的一瞬间捕捉到实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第一。他在老师的鼓励和暗示中重新振作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我突然想起:和娉娉同一届的刘胜同学在高中的一次考试中拿了全年级第一,班主任张军老师趁热打铁说:“既然你这一次能拿第一,那么你就可以回回拿第一”,老师的及时鼓励极大地鼓舞了刘胜的士气,高中时代的刘胜越战越勇,把这种强势一直保持到高考,最终获得阳泉市第一名、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顺利跨进北大校门。

我总觉得:争第一永远是孩提时代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个人一生矢志不移的最高追求。但丁“追求荣誉哪怕到地狱”;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拼不去冲呢?生命的意义就在飞得高、飞得远、飞到众人前面去。

8、江西文科女状元清纯得象一个赤体透亮的婴孩,她笑得太甜了,甜得令人心醉,甜得把人的心都融化了。她的性格原来很内向,后来进入县城中学后,经常与同学们交流,性格开朗了,心胸开阔了,学习上来了。

她觉得高三是人生路上很特殊的一年,人人斗志昂扬,个个野心勃勃,好象即刻功成名就的那种感觉嘛。

她认为:历史是知识点最碎的一门课,要很用心地找一根红线把这些零零星星的小珠子串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艰苦细致的复习,她把一点一滴的小知识点系统化,变成一棵郁郁葱葱向上挺拔的知识树,活在自己的脑海里;让知识的根深深地扎在自己心里,生成四通八达的小根系,向上下左右吸收更多的养份,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知识点一一汇聚起来,活在自己的血液里,流动在自己的身体里,充满无穷的活力与生机,那个感觉实在太美妙了!我被她的美好感觉深深感动了,她把知识学活了,她的学习已经进入一个融汇贯通大彻大悟出神入化的世界,她不考状元那是不可能的。

9、一个女孩子年龄小,有点把握不住自己,看见“一只梨”(小小成功)就兴奋不已,不再往前走了,爸爸和老师及时鼓励她继续往前赶,劝她不敢停下来,爸爸和老师已经看见山那面有一座“大梨园”,鼓励她翻过那座大山去,去享受那个“美丽的梨园”,她听了长者的劝导,轻装上路,终于上了北大。她一生感谢她的老师和爸爸,是他们的迷津指点,才有了她的美好的今天。

10、重庆市理科女状元做事很有计划,每天晚上都把第二天要做的事详细地写下来,第二天努力兑现计划的百分之八九十,以此不断增长自己的信心。

每一课都预习,把难点一一记下来,老师讲的时候自己特别用心,效果很好。她建立了一个错题集锦本,每一道错题都认真改正,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其错处、原因、分析及改正一一记下来,不断拓宽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保证学习质量。

她还说到这样一件事:一位高她一届的师兄在高考前两个月,父亲逝世了。这个孩子象疯了一样,把悲痛化作力量,把父亲对他考入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愿望付诸每天的学习中,完全是拼了,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每天最早一个上自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只是一个上中等生的他最后考上复旦大学。她因此体会出:一个灾难、一点挫折不要怕,其实很可能是上帝给予自己的一个机会,考验一下你的毅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11、天津状元李彦铭感触最深的是:优秀要成为一个习惯,只有这样,老师才会看重你。

小学、初中阶段的她一直是好学生,只因为中考前的一次大考成绩失常,没有能够直升高中,对她致命一击,从此一蹶不振,高一高二总徘徊在全班十几名水平上,没有任何长进。有一次爸爸参加家长会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节节败退”。她觉得好没面子,感觉自己不该是这个能力,从此一改旧观发奋努力,很快居于学习前列。

她的高考成绩是662分,数学149分,外语143分。

12、四川文科女状元恬静、优雅、清纯、可爱。她高考估分680分,居然是700分,狂喜!

所有的状元都说家庭气氛宽松,父母民主开明,只有她是在爸爸妈妈的棍棒下长大的。她的妈妈是舞蹈教师,对学生严厉惯了,对她要求特别严格,小学考99分都要跪板子好几个钟头,她觉得特冤。已经上初中了,只因为回家稍稍晚一点,父亲用皮鞭抽她。这样的教育居然也能成功?太意外了。孩子没有太多说她的学习,她说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吃好喝好,要求孩子学习要好分数要高,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过得是不是快乐?她向所有的家长提出一个严肃问题,家长的任务是让孩子快乐成长,而不是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的设计,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在孩子那里得到弥补。

13、一位阳刚男孩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他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强什么,但自己高中三年比别的同学快乐。

他投入学习的时间不是很多,高一每天晚上十点半睡觉,高二觉得太不象话,别的同学有深夜一两点才睡觉的,他努力试着到十一点半睡觉,感觉还可以;高三,强令自己十二点半睡觉,结果很糟糕,一点效率也没有,索性不苛刻自己了,还是十一点半睡觉。

他的高考经验是:在高考前一周放假,不敢完全丢开功课,每天按高考时间安排学习,一天也就上下午各学两个多小时。他觉得完全丢开功课,上考场会感到手生。

把高考当成平常的考试,把平常的考试看成高考,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14、一位状元有意无意说起这样一件事,顺便提醒孩子们一下:复读生的思想包袱很重,心理压力增大。一位与状元同学学习不相上下考试名次交错的复读生,走上高考考场时,手抖得写不了字,最后考取东北林业大学。劝孩子们如果心理素质不是很好,还是不要复读吧。

15、湖北理科状元在高一时进入重点班,倒数几名,甚至没有信心了,几乎要放弃了,但他尝试着做出一点点努力,一步步往前赶,让进步成为可能,果然渐渐地赶了上来,他是为数不多的后来居上者,这为学习成绩一向不太靠前的同学们立了一个好榜样,只要你肯努力,高考前三年、两年,甚至一年拼命努力,还是有戏,有门。

他到清华后的学习压力比任何时候更大,知道清华“牛”人多的是,毫不敢懈怠松驰,只怕衰落下来,再也赶不上去。

婷婷上大学那年,我到过清华。偌大的清华园到处是百米冲刺的赛场,一辆辆自行车擦身而过,卷起一阵风,一副急匆匆赶路的样子,还没有看得清什么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一个悠闲自得的身影,感到一种速度,一种紧迫,一种力量,一种氛围。一个清华学生曾对我说:清华没有一个学生不吃苦不努力的。清华的竞争太激烈了,那是群英荟萃才俊云集的地方,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做一个清华人是一生的幸运。

名牌大学是每一个青年学生内心向往的天堂、圣殿!高考毕竟是人生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很多东西在那一瞬间划定了。一跃龙门,以后的路要好走得多;失之交臂,以后的路就艰难得多。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至少会走一段弯路。

我愿普天下的孩子们从小确立远大理想,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就努力把每一天的课程学习好,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要埋怨自己天资有限,成功人士并不是那些天赋过人的人,往往是那些资质中上而格外勤奋的人才有可能达及理想的彼岸。“天道酬勤”,这是天理。一时落后的同学不要气馁,后来居上的人大有人在,只要肯努力、肯付出,成功一样青睐你。天赋过人的孩子们不要依仗聪明而生懈怠之心,那样你就辜负了上苍对你的偏爱,很难立于人生峰巅……

亲爱的孩子们,人生一世,不过短短百年,瞬间而过,每一天都是金子,只要你抓住生命的每一天,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你就是赢家。无论你成为举世瞩目的伟人,还是默默无闻的草民,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你努力了。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努力两个字。

歌德说得好:“人生在世,仅此一遭,一个人要有力量和前途也仅此一遭,谁不好好利用一番,谁不好好大干一场,谁就是傻瓜。”生命诚可贵,做事价更高!

高考状元谈高考 篇2

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来, 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 是我们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因为在封建社会, “状元”就意味着荣华富贵, 就意味着光宗耀祖。在现代社会, 我们依然追捧着高考“状元”, 因为这一头衔意味着名牌大学, 意味着美好前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当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群高考“状元”的身上时, 这种过分的关注是否是一种“捧杀”呢?这些高考“状元”们, 往往不到20岁, 他们毕竟还年轻, 还缺乏人生的历练, 他们真的能承受这种声名的“重压”吗?或许, 他们需要的是“冷水”而非盛名。况且现代社会, 已经不是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年代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考, 已经不过是一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入学考试。它同其他任何一种考试一样, 仅仅只是一场普通的考试。高考“状元”也只能说明他在高考这场考试中考了最高分, 并不能说明其他问题。而过分的宣传与炒作, 难保他们不成为下一个仲永。

高考状元谈高考 篇3

主 编:世紀畅想文化公司

出 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29.90元

【内容介绍】

青春、阳光、理解、快乐、学习、成功——我们从来没有丢弃过这些高中生应有的主题——1999~2002年北大、清华的36位高考状元用切身体验告诉你,其实高中生活有滋有味……

【读书人语】

如何面对、适应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如何进行复习、应对高考?历年高考状元的“现身说法”,无疑有助于今天高中学子的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必须“对症下药”,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精彩选摘】

考 试 日 记

8月底,高三开学前的质检,各科老师抱着同样的想法——要给我们来个狠狠的下马威,让每个人都清楚高三的威严和高考的残酷,看谁还敢掉以轻心。那次考试的题目不只是难,而且角度刁钻,古怪无比。老师们的目的终于顺利达成。几乎所有人的自尊都遭受到沉重的打击,教室上空的乌云盘旋了整整一个星期。不知幸或不幸,我的成绩却还算光鲜,甚至还往前进了一点。于是高二夏天里关于高三的臆测与恐惧土崩瓦解,原来高三也不过如此——这就是分数的魔力,没有人可以否认。

太过顺畅的结果是忘了努力的必要。我延续一贯的懒散,听听歌,上上网,看看漫画,日子过得自在而轻松。整个高三在一片平和中悠悠然滑过。紧张感在那时看来突兀,也没有旁人想象中省重点中学的激烈竞争。一团和气。也或许这些都存在着,只是生性迟钝的我感觉不到。地理老师说:“台风眼的风力往往不那么大。”同理可证。

…………

寒假过后的质检,不堪回首的惨烈。尽管上面刚刚说过,对于名次、分数一类的东西,我没有太大的执著,但那仅限于这类东西还算看得过去时。高三以来,我一直在期待一场惨败,让我从自以为是中解脱。而现在,它来了,我却怕了。眼前变得不真实,我看不见自己的路。北大的梦想,闪一闪,又暗下去。

我试图反省,检讨自己的懒散与心不在焉。那是整个高三最刻苦的一段日子——我告别网络,告别漫画,告别小说,告别让我分心的林林总总。然而,我没有得到我要的结果。4月的市质检,我再次一败涂地。

事与愿违,我茫茫然想着自己似乎没有回报的付出。也许有些时候,我真的不如别人。当我努力时,他们比我更用功;当我关灯时,他们一定还没睡。怎么比呢?这已经是我的底线。心情低落,太多太多的无奈,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

(选摘自本书邱石的《写在完成时》一文。邱石于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巅峰—中国奥运冠军录(1996~2000)》

主 编:师旭平 张虹

出 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8.00元

【内容介绍】

这是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自2003年开始拍摄的大型系列片《中国奥运冠军特辑》的结集图书。它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历届奥运会冠军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挖掘了很多珍贵的故事,不少内容是首次在媒体上披露。

【读书人语】

高考状元谈高三 篇4

进入高三的学习,不要担心什么,也不要害怕什么。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心态。不要过多计较得失,这样才能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高三。

――湖北文科高考状元 邓莹兰

把原来做过的习题里,所有做错的题目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最好每门功课都能记下来,经常把原来的.错题拿出来看看,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

――浙江文科高考状元 申屠李融

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自己心情愉快,而愉快的心情是认真学习的前提。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习起来才能保持高度的集中,而且学习也会成为一件美妙的事情。

――山西文科高考状元 王 越

要善于总结一些知识,因为现在高考知识点很多,你要自己学会总结,这样的话才能掌握得很好。要善于自己做一些错题总结,然后发现自己的弱项。因为高三,尤其是最后,就是查漏补缺。

谈高考文科状元作文 篇5

毕业学校:重庆巴蜀中学

高考成绩总分:680分,语文144分,数学140分,外语139分,文科综合257分

现在就读学校:北京大学

张倩的故事

在很多人眼里,张倩是一个性格特别的人,她曾经做过一些很让人费解的事情,比如:她只用老师发的参考资料。进入复习阶段,别的同学成捆成捆地买学习参考书,张倩却没有买。她用的资料都是老师发的,她觉得这些资料已经非常够用。这些资料经过老师的精心筛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认真完成这些资料才是复习中的重要任务,根本用不着浪费精力再去做其他的资料,那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她不去参观清华、北大。高二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清华、北大参观,张倩没有去,她觉得利用假期去玩儿,不如利用假期努力,把自己考进清华、北大去。

她敢于在高考作文时尝试作文新思路。自打上学开始,张倩就对写作特别感兴趣,让别的孩子头疼的作文,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她那里变成一件轻松好玩的事情,她曾经参加过很多作文比赛并多次获奖。也许是因为这些奖励给了她足够的底气,让她在高考作文中,竟然敢于大胆地尝试改变写作风格,将大段的文字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这种新颖别致的排列组合,使文字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冲击力,简短中透着精练的考场作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篇作文获得高分是意料之中,没有长期的积累,一时之间不可能在考场上有如此精彩的发挥。张倩在考场上的大胆尝试并不是没有头脑的莽撞,而是胸有成竹的创新!

状元支招

【辩证思维引导作文正确路径】

有的同学在复习语文的时候常常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效果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却不好把握,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多写几篇文章对提高分数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在复习中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作文训练上。其实这种思想并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固然重要,但作文分数重,对考生的心理影响较大,更不能偏废。

要想写好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面对一个作文题目能够进行准确的认识分析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尤其是议论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说理,说理需要认识分析,认识得越充分,分析才能越深刻,说理才能越透彻。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我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观察认识问题的能力,尽量用所学过的知识一分为二地想问题、办事情,以发展、变化、联系的观点去对待身边的事物,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健康、上进、善良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个心智健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所谓文如其人。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写文章,会避免看问题的片面性,减少审题不准的毛病,引导正确的作文路径,同时也能丰富作文的内容,提升作文的认识层次。

进入高三冲刺阶段,我在复习语文的时候,仍然非常注意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作文训练,注意观察考试作文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尤其重视思维的准确性训练。鉴于高三复习时间紧迫,我在作文时,常常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审题上,对作文题目形成自己的认识后,把思路理清,写下提纲,交给老师批改,或与老师讨论。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同时又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思维训练,增强对作文题目的灵敏感觉,为写好一篇立意准确的好文章奠定了基础。多做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很有好处的。

【让思想变成海绵,吸纳生活的养分】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中学作文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古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在的考试早就不是对教材的机械重复,所以高考语文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内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时代感,突出实用性,像的高考作文题诚信,的高考作文题论亲疏关系就体现出这样的特色。

关注生活、文化、人生、情感是高考的要求,作文训练,更是应该关注现实生活,更有现实针对性,更关注现实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反映和解决现实的、熟悉的、带有倾向性的、典型的、具体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在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字积累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激发写作的热情,加强创造性作文训练。心中有了丰厚的积累,上到考场时才能言之有物。

我在高三复习时仍然坚持用一定的时间去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读本,丰富自己的思想,注意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认识能力。由于复习很紧张,我会见缝插针阅读报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21世纪报》等是我的最爱,或者一些经典名著的片断,以丰富自己的阅读面,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使得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观点,内容更充实.更有真情实感,因而更有深度和力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不说废话,让语言准确流畅】

高考对不同表达方式运用能力的考查都作出了相应不同的要求:记叙要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要能具体生动;说明要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要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高考作文对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各不相同的考查重点,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提高把握不同文体、不同表达方式特点的能力很有必要。

在复习中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我注意既要把握不同文体各自的写作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综合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在写记叙文时,加入较多的描写,避免了呆板呆滞;写议论文时,运用举例和说明,使文章显得充实生动。

同时在复习作文时重视语言的运用也至关重要。语言是叙事、说理、摹形、传情的工具,是写作能力中最基础、最稳定的能力,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作文的重点。高考作文语言的要求是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规范,指用字规范,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准确、连贯、得体是指用词造句的技巧方面的问题。在行文过程中我注意叙述的流畅,不无缘无故堆砌辞藻,说废话、套话,尽量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文从字顺。同时,调动平时的积累,使用贴切、生动、优美的词汇,扣题、活泼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更有文采,为文章锦上添花。

2013高考状元谈学习心得 篇6

四川理科状元郭怡辰:第一秘诀提前学半个学期知识

提起长期保持成绩领先的秘诀,郭怡辰表示,就是比别人先一步,比别人快一步。“通常开学前的一两周,我就会把半个学期的东西看完,这样就比别人领先了半个学期。”郭怡辰对“第一”的称号并不那么在意,他用射击比赛比喻学习中的竞争,“学习跟射击一样,都是自己打自己的,按自己的步骤来就是了。”对郭怡辰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是他的强项,别人需要1个月完成的作业,他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他高三在校外走读,学习非常自觉,常常自学大学教材。”班主任罗翠平说,郭怡辰的知识面很广,在全班每周两次的综艺节目上,他主讲时政新闻,头头是道,在辩论赛上,语言犀利。“他不是读死书的人。” 北京理科状元清华附中朱宸卓:非常享受自己在自习室读书的时间

朱宸卓在同学眼中是个开朗、热情的大男孩,初中学习成绩也一直拔尖。提起学习经验,朱宸卓显得非常淡定、有规划。他说,虽然在重点班,清华附中没有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自己的父母也给了自己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对自己也非常的信任。相对于其他同学晚上的“加班加点”、“秉烛夜读”,朱宸卓更愿意高效利用黄金时间,“我基本每天用两个小时来完成学习的剩余作业,然后可以自由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朱宸卓非常喜爱体育活动。就算在高考复习期间,他也坚持每周打两次球,乒乓球、网球都不落下。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张韵凝:喜欢三毛会弹古筝

北京2013年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四中张韵凝摘得,总分695。曾获“我与航天”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征文活动一等奖。状元的诞生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老师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张韵凝的班主任陈年年老师看来,张韵凝有两个特点非常好。一是心特别静,愿意为目标作出努力。心里事儿比较少的人才能更强大。二是很爱读书,尤其偏爱文学类图书。她喜欢的作者有村上春树、三毛等人。因为喜欢三毛,张韵凝报了北大提前批的西班牙语(三毛的丈夫荷西是西班牙人)。

河北高考文科状元于潇: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

“这个孩子特别坚强,很有韧性。”班主任宁可说,于潇的目标比较高,但有时成绩不太理想,所以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很大,“但是她特别坚强,都挺过来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时候,于潇的成绩在年级70名左右,而第三次模拟考试,成绩在150名左右,能有今日文科夺冠的成绩,宁可认为,主要归功于于潇的坚强。宁可是于潇的政治老师,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于潇对每道题都很关注,力求一分不丢。他介绍说,为了对接高考,衡水中学一直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学生只能看到总分,看不到每道题的具体得分,“每次考试后,于潇总是第一个找到我,要求看看是哪些题丢分。”宁可评价说,于潇是特别重视总结和反思的孩子,这也帮助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于潇比较随和,和同学们处的关系都不错。”于潇是宿舍长,在她的带动下,宿舍八个人学习都很努力,成绩都很理想。黑龙江省文科第一名于淼:最大的心得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能取得高分,最大的心得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骄人的成绩背后也有一段灰色的故事。“我是复读生,去年成绩598分,与自己报考的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差了3分。”说起去年的失利,于淼显得风清云淡,“当时我可不像现在,觉得自己有点窝囊。经过一段时间,我才想明白,总纠结于分数,没用,还不如刹下心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复习备考。”用她自己的话说,“真的看淡了。”不看排名,不跟同学比,只跟自己一次次模拟考试比,只看自己与上次相比是否进步了。经过两年的高三,于淼得出了一个重要心得——其实高三阶段最重要的是拼心理素质。“我喜欢看书,文学类、新闻类的书籍都特别喜欢,不觉得是浪费时间,反而对我分析问题、拓展视野非常有帮助。”于淼还把自己的“最爱”——《看天下》推荐给大家。

云南文理科高考状元:上课认真听课,不刷题,不上补习班

云南高考文理科裸分第一名均花落云师大附中。巧合的是,两人是高一同班同学,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获取高分的秘诀也一样:上课认真听课,不刷题,不上补习班。

文科状元孟鑫禹学习方法:掌握基础学会思辨

“其实学习就是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学会思辨,用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高中阶段从没给自己定位,要考到多少名,都是顺其自然的。”孟鑫禹说,他从未上过补习班,也不做课外作业,“我上课很认真,在课堂上把核心知识都掌握了,其实就不用反复做其他题了,有的同学上课睡觉,课后又上补习班,我觉得也不太好。”

说起学习方法,孟鑫禹显得很有条理,“课本知识得掌握,建立知识体系,把知识脉络梳理畅通,这些基础是骨架。其次,对具体知识要知其然和所以然,要理解知识的原理,搞清楚知识的前因后果。毕竟是文科,还有一类知识就要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没有什么快速记忆的方法,就是不要有惧怕心理,顺其自然,不要觉得记忆和背诵是一种压力,而是看成一种快乐,因为又掌握一些知识而快乐。”孟鑫禹说,做到前两种,就可以进行第三种,学会联系“让这些知识就像血液循环、经脉疏通,不能瞎子摸象,管中窥豹。”

理科状元张宗慕雨: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那年中考,我比第二名只高1分,我一直认为状元其实就是撞出来的,人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就够了。其实考在前面的同学都没什么差别,考第一其实就是靠了一点点‘人品’。”尽管成绩一直稳坐前列,当说起两次状元经历,张宗慕雨都将其归结为“人品”大爆发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高中三年他没有给自己更多的压力,心态也一直比较平和。在学习方法上,张宗慕雨也延续着多年的传统经验,“很多同学都问过我学习经验,其实很简单,上课好好听,认真记笔记,遇到难题尽快解决。我不会刷题,初高中也没有上过补习班,其实挺幸福的。”在张宗慕雨看来,把课堂上的知识学踏实就足够了,“说起来没什么复杂的,但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而且一直坚持做下去就很棒了。” 湖北理科状元贺维艺:吃透每节课,不懂就问

他的班主任老师冯长春说,3年前,贺维艺以A级优异成绩考进襄阳五中。在学习上,他从来都很优秀,几乎没有挫折。高中三年,成绩几乎都是第一,最差排名也是全年级前4。他因多次拿“第一”被同学取了一个绰号叫“贺半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喜欢科学,也喜欢学英语,看英语小说,听英语广播,敢秀

“口语”,物理成绩也特别好。贺维艺说,他从不上培优班,不搞题海战术,没有熬夜的习惯。谈及学习方法,他总结了3条:一是坚决跟老师走。要吃透每节课,不懂就问;二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要敷衍;三是每天都要有激情,多想一点,水滴石穿,终会成功。贺维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股钻劲,喜欢问”。只要他有知识点搞不懂,必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撵着老师不放。有一次小考,一道数学选择题的答案有争议。为了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他利用电脑软件将这道题完整演示出来,最终说服了老师。贺维艺说,“我失去了5分,但赢得了真理。” 河北理科状元王清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

高考状元是否等于职场精英? 篇7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的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一流的高等教育。在大家眼里,高考状元成为社会精英,毕业后在各自的领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是理所当然的。最近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了《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通过对'1999年到2007年高考状元的调查分析了解到状元的生存现状。调查显示:大部分状元的职业发展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并且在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精英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在杰出企业家、杰出政治家和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均没有高考状元。这说明高考状元走上职场后表现平平。

十年前,一位高考状元以绝对高分被一所知名财经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顺利成为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证券经纪人,但是他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证券公司业绩下滑,客户量急剧下降,使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证券经纪人考试又屡屡失败,更让他灰心丧气,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高考状元的雄风。而他却一再抱怨证券行业太不稳定,还不如当初学一门过硬的技术来的实在。

而事实上,根据今年网上公布的专业分析,金融证券类专业依然非常抢手,录取分数居高不下。经济危机之后,人们更加注重对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分析。专家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金融、财经等专业依然是较热的专业。但是这位曾经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滑铁卢”?这与其缺乏全面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关系。高考时没有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充分的预见每一个行业可能面临的低潮和风险,而是盲目的填报热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自己又并不适应证券行业大起大落的波动,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了瓶颈期。

现在的家长都有个共同的趋向,只选热门,不看兴趣,很少从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征等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无论是高考状元还是普通考生都应该以是否适应自己为主,是否感兴趣为主,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蓝图,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多人才错位,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

笔者最近走访了几位高三家长,发觉他们和十年前的家长一样,为孩子选择专业,根本不从兴趣和特长出发,而是关心该所大学的排名和专业。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家长们可能比以前更加现实和苛刻。非热门不读,目前经济管理、财务、医学、语言类专业依旧热门,而文史哲类专业却无人问津。前几年外语专业曾经是就业的香饽饽,大家都一窝蜂去报考,全国的大学几乎都开设了外语类专业,结果造成这几年英语人才过剩,现在一个外语系本科生也可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所以专业冷热并不是绝对的。

笔者分析,造成高考状元在职业成就上远远低于社会预期原因很多,主要有:

一、对自身了解不足,一味的选择热门专业和热门院校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是否适合从事这一行业。比如一位口吃的男生就不适合填报师范院校,可能财务之类的工作更适合他。

二、高考状元被频繁炒作。从学校到地方对状元都有丰厚的奖励,很多学校甚至重金招徕高考状元,最高奖金居然可以达到20万,这一举动的确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但也给状元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一辈子。这些状元们还刚刚成才,心智未必成熟,年纪过轻,荣誉来得过早,很容易失去自我,无法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希望社会上不要继续炒作高考状元,给他们一个正常和谐的学习环境可能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工作之后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你之前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你在自己岗位上所获得的业绩才是你今后的成就。职场上的成功不仅仅用成绩和分数来衡量,它需要一个人具备更多的优秀素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情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性格特征等。而高考成绩只能证明他们在学习上比别人更胜一筹,在其他方面如何不得而知,所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高考状元就一定是职场精英。国外有专家认为:“在社会上成功的人,有很多在学校并不一定成功。所谓的‘高考状元’可能已经在高考的时候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到极点,把自己培养得只会死学习,当一个乖学生。这种人进入社会往往适应能力很差。”

四、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呈几何级别增长,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走上社会后不久可能就会过时。比如学习DOS系统,对很多人来说现在基本上没什么实用价值了。状元们在学校所取得的分数在职场上不一定派上用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如果状元们走上工作岗位不思进取,依然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荣誉中,当然很难获得职场的辉煌。

五、读书不等于做事,分数不等于能力。高考状元非常善于考试,但在为人处事方面不一定得心应手,高分低能的例子并不少见。走上社会之后需要我们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埋头读书。不能把读书时的成绩与职业成就划等号。

六、职场流行一·句话:人脉就是钱脉。现代职场人脉关系可以决定一个人业绩的优劣,很多工作都需要合作和沟通才能完成。比如猎头、营销、公关等职业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考状元在学校和家里备受推崇,自自视甚高,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十足,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未必得心应手,因此,走上职场难免会影响其职业表现。

一个人在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与工作上获得的成就需要具备不同的素质。高考状元们非常擅长学习,智力超常,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并没有产生人们预期的职业成就,这是因为,社会和学校对人才的要求不同,社会需要一个人具有优秀的情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完成自己的工作,承受各种压力,适应团队协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学校衡量一个人的优劣主要是成绩,与社会相比,学校要单纯的多。所以,高考状元与职场精英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研究报告.

高考状元打劫银行 篇8

贫困让他陷入孤独

1987年2月9日,黎力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焦源村。黎力在家排行老三,父亲黎光照供不起三个孩子读书,哥哥姐姐很早就辍学了。黎力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得来不易,一直很用功,从小学到初中,他得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整面墙。

为改变家里的经济窘境,黎光照与人合伙做生意。谁知生意失败,欠下了数十万外债。黎力不知如何劝慰父母,只能更加努力地读书。他想,只要考上大学,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高三那年,黎力几乎没休息过一天,半夜还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

2003年6月,16岁的黎力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科技_人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黎光照黝黑的面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他看来,孩子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北京的大学,就意味着飞出了山窝窝,以后一定会有大前途。

开学前夕,黎力背着行囊,揣着父亲为他筹措的学费,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此时的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可到了北京,黎力的世界彻底被改变了。报到那天,当他来到交费处,从怀里拿出一大叠零钱时,他能感觉到,周围的目光都“刷”地聚集到他身上。那些目光里,有同情有轻视,是黎力从未感受过的。

报过名后,黎力身上只剩了200元钱。他不知道,200元在北京,顶多只能生活半个月。

为了省钱,黎力每天吃馒头咸菜,怕在同学面前丢脸,他总是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吃。即使想尽办法省钱,兜里的钱还是很快见了底。无奈,黎力只得给父母打电话。父亲说:“我明天就给你寄钱。”黎力可以想像得到,挂断电话后,父亲一定又是四处借钱。

2003年10月21日,同学聚会,AA制。吃过饭后,每人要出30元钱。黎力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有26元。一名同学大方地说:“黎力那份我出。”黎力脸色一沉:“不用,剩下的我下次给你。”出了饭店大门,看着说说笑笑的同学们,黎力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

此后,黎力几乎不再参加同学聚会,久而久之,同学们都觉得他不太合群,有什么活动也就不再邀请他。黎力的同学姚远说:“黎力自尊心很强,有时候,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说笑,他会觉得大家是在笑他。”

黎力很孤独,唯一让他高兴的事,便是考出的好成绩。可大学不似中学,即使谁考了高分,老师也不会太在意,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黎力再也感受不到了。

所有的苦闷,黎力只能独自撑着。他写了一篇小小说《郎西的孤独》:“郎西是个大山里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在他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心愿,就是把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父母接到城里转一转,看一看高楼大厦……为此,郎西拼命学习,一分钱掰两半花,同学笑话他小气,没人理解他。感到孤独的时候,郎西便躺在草地上看天,看城里的天是不是和大山里的天一样蓝……”

他觉得自己就是郎西,是孤独的、没有朋友的郎西。

频繁打工耽误学业

大一下学期,黎力找了一份家教。他给父亲打电话:“爸,以后你不用给我寄钱了,我能养活自己。”

不久,家里来信告诉他,奶奶瘫痪了。黎力忙给父亲打电话:“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奶奶看病。”黎光照无奈地说:“能借的都借了,实在借不到钱了。”黎力知道父亲真的没办法了。第二天,他把自己做家教挣来的200元钱寄回了家。从那以后,黎力再也不向父母开口要钱。

2004年冬的一天,黎力身上只剩下了2元钱。他每天靠馒头充饥,硬是撑了5天,直到姐姐拿了工资给他打来了200元钱,他才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为贴补家里,黎力做了两份家教,还去餐馆洗盘子,上街发传单,打好几份工。由于没时间上课,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大二结束,他好几门功课没及格。

大三开学后,黎力辞去了三份工作,他知道,不完成学业,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一天,姐姐告诉他,父亲下矿挖煤了。他听了很难过,可又无力阻止父亲。

黎力便又找了两份兼职,然后对父亲说:“学校给我在校内安排了工作,以后你别去挖煤了,不然我没法安心学习。”儿子的学业是黎光照最牵挂的事,他只好离开煤矿回了家。

黎力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一开始只是不上大课,可后来连专业课也没时间上了。老乡刘向劝他:“你这样下去不行,别到最后毕不了业。”后来黎力在庭审时说:“我也想完成学业,然后找份好工作,可现实允许吗?我再怎么省,饭总要吃,就算我能坚持,父母能撑得下去吗?要是他们出了什么事,我就算有出息了,又怎么样?” 抱着这种心态,黎力脑子里整天只有一个念头:挣钱。

有一次,黎力发高烧,可他坚持去给学生上课,回到寝室就病倒了。为了省钱,他不愿去医院打针吃药,不知听谁说喝盐水能止咳,他每天喝几大杯,喝了就吐,吐了又喝。等病好了,整个人足足瘦了10来斤。

尽管他对自己如此苛刻,他却拥有一颗爱心。有一次,他在街道天桥底下遇到了爷孙俩。小女孩可怜兮兮地说:“哥哥,我饿了,能给点钱吃饭吗?”黎力当即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都给了她,自己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了,硬是徒步跑回学校。同学乔力说他傻,黎力回应道:“我知道饿肚子的痛苦,能帮就帮点吧!”

为了打工,大三大四,黎力多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允许他延期一年毕业,可他必须搬出学校。从学校出来,黎力花300元租了间地下室,交完房租,他一点钱也没有了。接下来的半个月,他靠同学接济,每天只吃一顿饭,实在饿极了就大口大口地喝水,一直喝到“饱”。

搬出学校后,黎力身上又背负了一笔沉重的开支——房租。这时候,父亲打电话问他:“工作找到了吗?”黎力只得谎称自己在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了工作,待遇丰厚。黎光照高兴地说:“咱家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为维持谎言,黎力不得不努力挣钱,可没有大学文凭,他只能做兼职。一个月下来,除勉强养活自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寄回家。怕父母知道真相,黎力不得已撒了第二个谎:“公司要送我去培训,这一年只能拿基本生活费。”

黎力因忙于打工没时间看书,一年后,他仍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学校不得不让他再次延期毕业。

2009年5月的一天,黎力下班刚回到出租屋,房东就上门来收房租了,黎力只得找同学借钱付了房租。几天后,姐姐打来电话:“奶奶走了。”

回家奔丧,亲戚、朋友问他:“你现在工作怎么样?”黎力不知该怎么回答,还是父亲替他打了圆场:“这一年

多来,给奶奶看病的钱都是他给的。”父亲的话让黎力觉得无地自容。

重负之下铤而走险

2009年6月,黎力因没修够学分,只拿到了一纸肄业证书。连个正式的大学文凭都没有,靠什么找一份工作?靠什么回报父母?又拿什么改变全家的命运?黎力哭了。

因为有心事,黎力工作时总出错,接连丢了好几份工作。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一直没找到工作,眼看身上的钱要用完了,他很急。那种急,几乎将他逼疯。

2009年7月8日,在外奔波了一天的黎力失望地回到出租屋,房间里又闷又热,他拧开水龙头,打算洗把脸降降温,谁知停水了。现实的失意,梦想的遥不可及,欺骗父母的愧疚,一起袭向了黎力,他无力地躺在地上。那一刻,他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想到了死。

可是,自己死了父母怎么办?死之前得给父亲留下一笔钱,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怎么去找这笔钱?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抢劫。

黎力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中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现在的我一直在流泪,我很爱你们,可是我却没有勇气再留在这个世界上,对我而言活着是痛苦,死亡是解脱。这几年我过得很累很累,累到再也撑不下去了,请原谅我用这种方式离开你们!”

2009年7月12日中午12时许,黎力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恐吓纸条、塑料袋和一把水果刀,走进北京科大学校内的中国银行营业网点。之所以选择这家银行,是因为他熟悉周边环境,认为作案后可以迅速离开。

正值中午,银行营业厅内人不多。黎力走到柜台前,将事先写有“我包里有1个复合雷管,足以把这里夷为平地。我要10万!不要按动报警按钮,否则……”的恐吓纸条递给柜台内的女营业员。拿到纸条,对方吓坏了,可很快,她就回过神来,并悄悄按了桌下的报警器。

过了十几秒钟,黎力紧张得脸色都变了,他敲了几下柜台,催促道:“快点!快点!”见营业员还没动静,黎力急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刀,一把抱住旁边正在办理业务的一名女大学生,将刀架在了对方的脖子上。

女生的男友和另一个男顾客见状,从身后一把抱住了黎力,夺下刀子。瘦弱的黎力根本不堪两个人的拉扯,当时他浑身发抖。为了挽回局面,黎力掏出一个深棕色塑料瓶,声称里面装有浓硫酸,在场的人顿时惊呆了,没人再敢上前。此时女生的男友要求自己替换为人质,黎力同意了。

怕伤着顾客,银行工作人员只得按照黎力的要求,将10万元人民币放进了他的包里。浑身颤抖的黎力接过包,然后放开被挟持的男生,气喘吁吁地跑了。

从银行跑出来后,黎力将钱藏在了学校小竹林的草丛里。他带着从中抽出的1100元钱,先到超市给自己的手机充了30块钱话费,又给自己买了条裤子,还去理了头发,共花去242元。事后他交待,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自己“走”得体面点,给手机充话费,是为了再听听父母的声音。

黎力刚理完头发,就被随后赶到的警察抓获。除了他花掉的200多元,其余的钱全被追回。

得知儿子抢劫的消息,黎光照一夜间白了头,他不相信儿子会干出这样的傻事。当他赶到北京,看到儿子留下的遗书,这才明白,这几年儿子是怎么熬过来的。这位纯朴的老人跪倒在地上,失声痛哭。

2009年11月17日,黎力因涉嫌绑架罪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2010年1月5日,检察机关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4月9日,法院第一次开庭。庭审当天,黎力的代理律师刘淮扬向法院递交了六封求情信,这些信分别是黎力的父老乡亲,以及他曾就读的中学的师生写的。见到这些,黎力当庭流下了泪水。

2010年8月4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再次审理此案。法院认为,黎力以炸毁银行和持刀对顾客实施暴力相威胁,劫取银行经营资金,数额巨大,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最后,法院纠正了检察院指控的绑架罪,而是以抢劫罪判处黎力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

黎力的案子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北京科技大学论坛上,一名家境贫寒的学妹说:“我能体会黎力的痛苦,四年的时间,对我们这些‘穷二代’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因为我们在学校多待一天,父母就要多累一天。拿着他们的血汗钱,我们心中承受的压力,谁又能理解?”

黎力的同学、老乡在网上发起网络签名,很多人在“许愿墙”上留言:“黎力,犯错不要紧,只要你懂得回头,我们依然相信你、支持你。”

承办黎力案件的是全国模范法官、被称为“法官妈妈”的尚秀云,她曾与一家媒体记者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记者:这个案子是不是对您触动很大?

法官:对,真的。我真的感觉黎力特别可惜,办黎力的案子老是感觉心里很痛。我觉得我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太多的失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挫折教育还不到位。

记者:黎力的父亲说黎力犯罪是他的错,儿子投错了胎,假如家里有钱,黎力就不会犯罪。

法官:这种认识不符合黎力案的实际情况。贫穷不是黎力犯罪的主要原因。黎力犯罪时已满成年,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记者:您在审理黎力案件的过程中,对黎力的同情和惋惜在您的心里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您最终以抢劫罪判处黎力有期徒刑10年。这是为什么?

法官:法官的基本职责是裁判案件,而法官履行这一职责的标准就是事实和法律。我认为作为法官首先要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官的职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贫穷和富贵之分。如果没有钱就去抢银行,社会的稳定和谐还怎么能得到保障?我判黎力的案子,虽然我对黎力非常同情,黎力今后的改造生活我也会去关心他,帮助他,但是黎力所犯罪行还应当依法判处。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抢银行是个重罪,刑法规定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公民应当知道抢劫银行行为的性质、危害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谁要是敢碰这条高压线,就应当承担严重的后果。

记者:通过黎力的案子,家长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对许多和黎力一样从农村来到城市上学的大学生又有什么启示呢?

法官:黎力16岁考上北京科技大学非常好的专业。来到北京之后,家里父母的关爱没有了,过去老考第一的荣誉也消失了。黎力在挫折面前采取了消极、放弃、逃避的人生态度,这样做并没有解决他自己的痛苦,相反毁掉了自己和父母的幸福。试想如果黎力能够积极地面对挫折,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证明自己,他可能就不会去犯罪。

记者:人们对黎力的态度最初更多的是对一个抢劫犯的愤怒和憎恨。但是随着黎力的身世和其抢银行的目的是想自杀前给父母留一点钱等被外界知晓,老师、同学及部分社会上的人对于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同情,甚至超出了对一个抢劫犯的憎恨。您觉得社会对黎力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法官:黎力所犯的抢劫银行的罪行是全社会都应该痛恨的,但是对黎力这样一个认罪态度良好、悔罪表现深刻的失足大学生,我们在惩罚他所犯罪行的同时,也应当对他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给予他温暖、关爱和帮助,使其悔过自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在法院工作人员安排下,黎光照见到了儿子,他抹掉眼泪,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跟你妈会好好照顾自己,等你回家。”黎力向父亲承诺,他会好好改造,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上一篇:企业形象设计案例分析下一篇:关爱聋哑孩子志愿者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