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孩子的思考

2024-07-01

对教育孩子的思考(共9篇)

对教育孩子的思考 篇1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有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的意思就是说天下万物都始于一个恒久不变的客观规律中,而人类总结出来的所谓的规律,不一定是恒久的规律,人类可以认定的名号,亦不是恒久的名号。这席话听起来比较苦涩、难懂,但仔细思索后,却发现能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人类对社会的认知是逐步推进的,对世界的改造也是在探索中前行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至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抑或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每一种社会的前阶段,社会体制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旧的社会体制往往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于是就会出现社会的变革或革命进程,以一种新的社会体制替代过期的体制。由此规律,人类社会能从失败的社会活动中逐步修正自己的错误,却不能预知或提前完全决定社会运行的轨迹。

这种道理推及到孩子的教育方面,我的理解就是教育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一个普遍的程序。试想,如果在教育中都像王金战老师写的那样《学习哪有那样难》,都像蔡笑晚先生说的那样《我的六个孩子上哈弗》,那天下的孩子个个成绩优秀,人人上名牌大学,现实吗?!所以就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之说;也就是说,市面上流行的教育方法、教学方式也许具有借鉴作用,但也不是绝对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成功的教育、怎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难道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绩优秀,考上清华、北大或牛津、哈弗等名校吗?难道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一辈子在外打拼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吗?

我们身边这种情境的事例不胜枚举。我父母家的邻居有对丈夫姓费的老夫妇,老两口都年逾九旬,住在居民楼的二层,老式居民楼楼梯陡峭,老头、老太夫妇拄着拐杖,颤颤悠悠的上下楼梯,为生活劳累。有时,邻居都不忍,上前扶上一把。他们唯一的儿子“学业有成”,现在美国定居,供职一家研究机构做学问,据说,可能是由于中美之间往返机票太贵,他几年也不能回家一次,以至费老病危,他儿子回国后费老遗体都已经火化,入土为安了。费老临终都没有得到儿子的服侍,他幸福吗?!他儿子最后都没有见到老父亲一眼,他遗憾吗?!

在我目前所居住的选煤厂河西工房居住着一位离休干部马老,亦是年逾九十,行动不便。他大儿子可能是“教育不成功”吧,长大成人后被选煤厂招工当了工人,小区居民们经常能看到,他儿子右手搀扶着老人,左手提着一马扎,一步三停的陪老人散步,走一段路后就放下马扎让老人坐下歇一歇,每隔几天,都用轮椅推着父亲去选煤厂澡堂为父亲洗澡,在天气晴朗的午后,就让老父亲躺在轮椅上晒太阳。看着老人红润的脸庞,悠然自得的神态,我们能感觉到老人是幸福的;老人的儿子尽到了孝道,得到邻里的赞誉,他是问心无愧的。

基于此,对幸福和成功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我认为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成绩优秀,更应该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适应生活中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人生的幸福更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可以有事业的成功,也可以有亲情、友情的环绕。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实现成功的教育呢? 首先,作为家长要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不要误入“望子成龙”,子女“望父成龙”的怪圈,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家长应顺从人生发展的规律,在事业上尽可能的上进,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能挣回更多的薪水,使家庭生活更富足,更能为生活所需、事业进步创造必要的条件,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思想上加强自身修炼,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各种富有哲理的学说。作为人到中年的家长,在生活上不应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应抽时间广泛阅读诸子百家的思想论著,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感悟先人的哲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自己的人性修养,从而能更加从容的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睿智的思想天空。

在日常的行为上,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师友,习礼仪”,孝敬父母,和睦邻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给孩子营造一个关爱、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积极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体验亲情、友情,和孩子共同探讨做人做事的原则技巧,让孩子明白,社会上的人就应该相互支撑、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对一些消极的事件,如社会上的官员贪污腐败、风气败坏,以及生活中过度消费、环境破坏,不回避,和孩子共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力图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避免,让孩子感受到正能量,体验正能量。

其次,在对孩子具体的学习教育上,首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种理论,说的是一个事情,坚持做超过三十天就会形成习惯,而习惯养成后,就会感觉学习是一种必然。第二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上保持高成效,有效的利用时间,就能挤出其他的时间休息、娱乐、或进行课外阅读。第三,课前预习,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进行过课前预习,孩子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已经有所了解,在课堂上更能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针对自己,积极思考,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孩子对一门课程掌握的不好,往往会缺乏学习兴趣,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不良情况时,及时和孩子、老师沟通,进行针对的性的训练,及时将成绩补上来。知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绩。

再次,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班级的活动,从中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让孩子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的进步更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在成绩上不要斤斤计较,为别人的进步喝彩。

最后,又回到开篇的论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教学思想仅仅是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探索,一些思考,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乐观看待生活,用感动传播正能量,让我们以易经中的这句话与观赏此文的朋友共勉。

对教育孩子的思考 篇2

一、早期教育的误区

按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NAEYC) 的定义, 早期教育是指对0到8岁孩子实施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 早期教育特指0到3岁儿童的教育或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早期教育是指在儿童生命早期进行适当的教育, 并不是超越儿童发展的越早越好的“提前教育”。然而, 这却是我国当前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 早期教育目的上的误区

目前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掉队, 希望孩子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都卯足了劲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有的甚至是辞了工作, 全程陪同孩子一起受教育;有的家长则纯粹盲目跟风, “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 我们一定也要学什么。”将早期教育当成了成人间攀比谁家养育孩子更聪明、更成功的一种浮夸谈资, 而非真正沉下心, 耐心等待孩子健康成长。

(二) 早期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说到早期教育, 有些家长误读为仅指孩子知识技能上的一种超前训练, 其表现行为有:把小学一年级的课业放在幼儿园学;把二年级的课业提前到一年级上;甚至有些孩子自出生就被来自父母的知识所强迫占领。这些孩子不仅没有少年、童年, 甚至没有了幼年, 有的连怀在母亲的肚子里也不得安生, 盲目地进行胎教。这样的家长压迫着孩子拼命追赶, 这样的孩子自小就没有了作为儿童的童年乐趣, 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与快乐, 家长完全忘记了儿童教育作为生命的艺术是“慢”的艺术。

(三) 早期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现在许多家长以为只有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才是真正的学习, 其实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训练式教育。事实上, 孩子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生活, 接收各种感官和知觉上刺激的同时, 就在学习如何与外界接触。可以说, 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材料等都是孩子的学习资源。幼儿阶段的孩子更愿意沉静在游戏的环境中去探索和习得, 更需要在童话与寓言中唤醒内心的善良和美好。家长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 更多地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童话般的环境, 采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各种经验。

二、早期教育变“提前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 家长的盲目从众和不合理期望是早期教育“超前”的助推器

当前许多幼儿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 缺乏的不是钱, 而是科学的育儿思想和方法。在不明白是否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会有促进作用的情况下, 家长们从众式的抱着“学了总比不学好”的态度, 懵懂地将孩子送上了“提前”教育的漫漫长路。事实上, 家长作为监护人在很大程度上, 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而且决定着孩子教育活动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有什么样教育理念的家长就将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二) 功利性的宣传是早期教育“提前”的催化剂

由于宏观层面监管主体不明晰, 当前早期教育市场颇为混乱, 很多教育机构针对家长急切盼望孩子成才的心理, 展开了功利性的、不科学的早期教育宣传。似乎不进行提前教育, 孩子就错过了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如果不给孩子提供各种应试学习的培训, 父母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义务。美国的布鲁姆和前苏联的赞可夫曾认为“早期教育”决定人一生的发展水平。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实验, 他们又都认为“早期教育决定论”的思想打乱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 使他们缺乏“后劲”, 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他们先后放弃了这种实验。可是, 当前在我国有关早期教育的宣传中“早期教育决定论”仍大行其道, 其负面作用已使家长们呈现出恐慌、焦虑的状态, 许多家庭为此付出了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负担。

(三) 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早期教育“提前”的动因

近年来有不少的小学, 招生时要进行入学测试, 而知识性的测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版块。为了让孩子能够具备进入理想小学的资格, 也为将来进入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打下基础, 家长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和丰富的感性经验最佳的储备期, 越来越看重孩子通过“提前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家长们在短期内无法看到这种选择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不良影响。由此看来, 升学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分数也依然是现实教育追求中的主要目标。但若要希望所有的学校都具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是非常不现实的。由此, 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名校稀缺的状况, 也直接催生了揠苗助长式的“提前”教育之风。

三、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 早期教育应是赋予儿童本义的幸福童年生活

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应是孩子学习较大年龄孩子的知识, 看上去“比其他的孩子更聪明”, 而是为了孩子在感觉知觉开始萌芽、大脑高速发育的阶段, 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得孩子接收更多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刺激, 从而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吸收知识, 发挥特长等。因而早期教育不应有半点功利心, 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身心健康和快乐发展, 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 而是一粒种子;他 (她) 不再仅仅是受教育者, 而是有潜力、有能力、强大的个体, 是主动地、富有竞争性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创造文化的主体, 是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并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被认识的主体, 他 (她) 享有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获得快乐, 过得愉快而充实, 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展示爱玩的天性, 在玩中学, 乐于探索, 使得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 这才是最恰当的赋予儿童本义的早期教育。

(二) 早期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天性

早期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循序渐进地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来看, 儿童幼年期不成熟的感觉系统通过限制所加工的信息量使儿童免于接受过量刺激。这是进化的结果, 是为了让人类通过漫长的不成熟期进行大脑塑造, 以适应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过程。个体的发展除了学科和具体技能的学习, 还有一般性问题解决经验和策略的习得。如果过早将正确的知识和技能以死板的形式传授给儿童, 会使得儿童丧失从错误中获得发展策略和丰富感性经验的机会, 导致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力及策略的缺失, 从而失去持续发展的潜力。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 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 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烂掉。”

(三) 早期教育内容应遵循儿童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

我国早期教育专家赵忠心先生认为, 早期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学好母语;三是丰富感性知识, 掌握生活常识。另有早教专家认为, 早期教育的内容涉及12个方面:大脑与五官刺激、身体素质与身体协调能力、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语言能力、良好个性与人格、良好生活习惯、社会性能力、求知欲开发与保护、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 (读写算) 、审美趣味与能力、特殊才能的发现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不论具体如何划分早期教育的内容, 有一个中心是确定的, 那就是:早期教育≠智力教育, 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关注和对儿童个体差异的科学关照才能有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孩子个体的发展存在早晚和水平上的差异,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的。因此对于早教培训机构举办的名目繁多的“兴趣班”, 家长在帮助孩子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个体发展的需要, 切忌跟风盲从。

(四) 早期教育应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早期教育的基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智力之外, 儿童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婴幼儿常常是无意识模仿成人的言行, 逐渐形成语言、行为习惯的。家长若是能积极乐观看待生活, 朴素、勤俭、节约, 孩子也会节俭、朴实, 不会把精力放在吃喝上;家长做事负责、有条理, 孩子做事就不会马虎随便;家长勤奋, 孩子也能吃苦耐劳;家长遵纪守法、有时间观念, 孩子也会遵守幼儿园的规章秩序。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 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他想表达的就是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 若要培养一个有德行的人, 父母必须以身示范。孩子生活环境, 父母的态度和家庭气氛, 都会慢慢影响孩子将来的性格特点。

家庭教育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高中生

中国从实施素质教育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多数学生依然过度重视学校教育的价值,将自身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全部归结到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注重家庭教育,与家长之间缺乏了有效的沟通,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在深入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生更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一些学生在聚会交谈的过程中,首先谈论的是自己的成绩及学习情况;未能够关注到自己的个性、情感以及心理情况。并常因学习成绩感到苦恼,难以从家长身上获得心理调适的有效方式,唯有把困惑、苦恼以及矛盾隐藏在心理,由此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对我们高中生的正常生活及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2、自身并没有进行德育思考。在德育教育方面,大部分高中生更注重的是要求自己对父母有孝心;要懂礼;在做人、做事方面,则认为做到“不吃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即可。这无法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无法和其他人友好相处。此外,我们还缺乏了责任心,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不尊重他人,未能够和其他同学团结友爱,也未能够做到诚实守信等,无法分清是非曲折,对事、对人都缺乏了责任感。

二、高中生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相结合。高中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及心理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素质教育方面,更应遵循的是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让掌握相关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有关技能,提高我们的素质,使得我们能够积极应对各种问题。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2、进一步开发高中学生的所有潜能。传统教育注重的是高中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但素质教育则注重的是我们所有潜在能力的开发。因此素质教育和只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模式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更注重的是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要求让我们的身心都能够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让我们能够形成优良品德。

三、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加强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结合自身经验,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1、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进行学习。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智力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可能较好。但是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并不能决定我们的学习成绩。高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意志力、情感以及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左右的科学家的智力水平高于常人,但其他的科学家的智力水平和常人基本相同。而经过深入调查显示,科学家们的智力水平虽不相同,但是他们从小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事业,执着追求。

我建议正确看待我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我充分发掘自身潛在的兴趣爱好,如篮球、围棋、书法和吉他。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意志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会面临着更多的社会诱惑,但我们的心智并不成熟,思想及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习上。因此我建议家长应善于挖掘高中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充分注意到我们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教育,积极鼓励,并充分肯定我们。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日常的游戏、玩耍过程中,应充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自觉地探究知识;还应合学校教学情况,定期给自己布置学习任务。

2、积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孩子更有主见。我建议,高中生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快乐的性格,让自己的性格更加外向,确保在学校能够和其他同学友好相处。

其一,应努力营造快乐、轻松的氛围,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的个性特征也会有所不同。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我们和家长平等相处,我们的性格将会更开朗、乐观。如果我们一味听取家长的意见,遇到问题并不独立思考,也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只会形成畏缩、消极、沉默的性格。而这种消极、不良的家庭氛围,将会给我们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建议我们高中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意见,积极营造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加强和家长的交流沟通。

其二,积极鼓励自己,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正处在高中阶段的我们,更应学会自我鼓励,鼓励自己热爱学习,积极应对各种问题。此外,我还建议,我们应认真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在和家长的相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将家长视为自己最亲密的伙伴,积极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四、结语

成才在具备一定社会条件以及智力条件的基础上,非智力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建议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高中阶段的我们更应学会自我鼓励,能够发掘自身的潜藏能力,在日常的游戏、玩耍过程中,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增强自信心,乐观对待各种问题,并和其他人友好相处。

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篇4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5

☆发挥表率的作用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在行为上,要求老师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仪表上衣着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

☆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常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 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如做早操时会自觉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礼仪儿童队员服饰统一、整齐,齐步走向旗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全场师生行注目礼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首先由家长做起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生活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我建议家长们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篇6

泗洪县实验小学郑云

【内容提要】:感恩,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精彩,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处于莹润的状态,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恩图报发扬光大。对孩子随时随地抓住感恩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 感恩 成长

教书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我看来,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懂得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灵滋润的一个健康成长的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爱,感受爱的能力,以及付出爱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来自老师,更来自自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享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中表现出的是驯化过的状态,很难有自然的状态,我认为我们对孩子除了进行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外,更要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的能力。我们的职责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与感受。

一、利用教材和绘本,感知身边点滴之爱

1、利用好所教学科的教材,让孩子感知爱

在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是适合对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要让生感受到文本中母亲的伟大,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文本中感人的地方是母亲走无数条山路翻山越岭将姐弟几人拉扯大,而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当时妈妈抚育儿女的艰难。作为拓展,我专门做了一个课件,主要表达了母亲养育我们的不易,此外,我通过和我的爸妈以及婆婆交流,搜集了许多他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当我讲到:李大娘家姐弟四个为了抠出桌缝中的几个砂糖粒而将桌子拍散时,同学们第一反应是笑,而后是沉默。我知道沉默之后必定有孩子经历的一场思考,对于我们自己的优越生活的思考,更有对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思考,内心不免经受了灵魂的洗涤,变得干净澄澈。

除了语文教材,品社学科中更有许多适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例子,好篇章。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这一课要进行精心准备的话会将孩子感动的精魂发挥出来。我模仿了一些名师的好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了以下精心的设计,我早早起来拍摄了辛勤的人们卖早点、蔬菜以及清洁工人清扫街道的感人摄像。去乡下拍了许多农忙时农民们汗流浃背、不怕脏,不怕累的照片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在课上完美的展现,给孩子全新的视觉以及心灵的震撼。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心灵最好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浸润的方式,用种种的感受来培养。”孩子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身边人为我们做了如此多,我们没理由不心怀感恩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利用好平时阅读到的“经典”,将感恩延续

平时我除了进行自己专业学科的学习外,我更不忘狩猎学科以外的“经典”。最喜欢读绘本,绘本图画美,文字美,内涵丰富。适时的给孩子看绘本更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我将绘本拍下来做成PPT和孩子共同欣赏完,就叫他们写观后感。

在孩子看完《爱心树》后,写下: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太多太多,我们总是向父母索取最好的,但我们从不知道给父母最好的,我们太不该了!赵悦岑写下:爱心树多像那总是尽力满足我们的父母呀!他们的爱就像清泉,又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的流。我们是否也应让父母体会我们的爱呢!在孩子看完《长大当个好爷爷》后,也写下了真情至性的文字。

何鹏写道:读了绘本之后,我才感到。爷爷是比爸爸妈妈还要亲切的字眼。他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回报的。张莞悦写道:我们从此刻起一定要珍惜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孝敬他们。曹文博写道:绘本里的爷爷其实是身边的很多的爱我们的人的代表,我们一定要懂得回报别人对我们的爱。

这些文字的自然流露,不是孩子已心怀感恩的最好证明吗?这些孩子心头花儿的悄然绽放,心灵真情的表达,不是感恩教育的最好证明吗?

在我看来,要想真正让孩子体验到感恩的真谛。必须让孩子在活动中让自己去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试着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

从教两年来,从感受在乡下太平支教到县城的实小教育氛围,最大的感受便是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太平的特色《三字经》积累诵读展示赛总是在三八

妇女节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实小《感恩演讲比赛》在感恩节的闪亮登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平小学,我执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所学校。在这算普通的乡镇学校,却让我感到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重视生命的教育,即让孩子懂感恩,懂分享的教育。每当妇女节或者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就进行《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孩子在经典中感悟古典文化带给他们的艺术感染与熏陶。接着便是各种为母亲准备的礼物的大比拼,学校会邀请部分家长作为评委选出适合孩子表达爱的礼物。班级内部举行关于母爱的名言的诵读积累活动,当读到“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读到“慈母的胳膊是由宽容和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这些句子时,大家内心都有所触动,表达要好好回报母亲的爱。

在演讲比赛的时候请几位家长参加,听着孩子真情至性的表达: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母爱,不求回报。母爱,永不停息。

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学校里,母亲的思念如丝网般牵动着我;陪伴时,母亲的真情与温馨时刻感染着我„„

这是所有母亲希望听到的孩子的懂得感恩的心声的表达!这是所有孩子爱的表达!而台上的只不过是懂事孩子的代表而已!

除此此外,孩子更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画出来,更愿意将这份爱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是一场幸福的旅途,孩子还是十分乐意参与的。竞赛活动的开展真的带给孩子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母亲内心和孩子心灵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共同回忆这美妙的幸福时光!

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强化感恩教育

实验小学,我执教的第二所学校,这所学校对感恩教育更是注重。小原国芳的“道德教学的重大任务就是启发儿童的道德知性,锻炼坚强的意志,陶冶纯美的情操。”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校会请专家为实小可爱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类演讲活动。听着激情四射的演讲,孩子们的眼圈不禁红了。他们为故事中懂事的少年而流泪,为故事中死要面子却不肯认捡垃圾的母亲的大学生而流泪······

在孩子们真情相拥班主任的那一刻,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师,您辛苦了!”让在场的所有家长无一不动容的。他们给懂事的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此刻,孩子的内心是激动的,原来,学会感恩比获得一百分还重要。因为,学会感恩并且感动是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的标志,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伴随人一生,而努力获得几个甚至十几个满分却只能作为符号的代表,至于其他,别无意义。因此,当孩子获得了这种感受爱,感受幸福的能力之后,我们布置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例如:给辛苦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为爷爷奶奶读报纸······这些家庭作业孩子是十分乐于去做的,因为这次他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枯燥的文字。当然,布置此类作业时,孩子的心里必须已有一个铺垫,即大概了解感恩的意义与目的。生活在县城或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在获得感恩的能力要花的功夫多。因为,县城的或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很难体会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与生活的艰辛,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提供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还是相当不容易得。于是,我觉得让县城孩子体会乡下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进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后,我带了县城的我班的十几个孩子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平小学。进校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里真好,校园那门大!还让我们体验乡下弟弟妹妹们的贫困生活呢?我看是富裕生活吧!”没有批评,毕竟孩子在这带的时间短。我接过话茬:“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那么空旷吗?也许你们进了老师以前教过的班级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好奇的跟我来到我教过的三三班。“学会感恩,学会分享”的标语依然在,只是字体外面多了一层美丽的勾勒。看来,孩子还是奉行着。在看墙角,摆了一张新桌子,桌面放的是我以前买的最后以礼物赠送给孩子们的几十本精美的课外阅读书。书整齐的排放在桌面上,细看一下,还被分了类。打开一看,里面很多地方做了批注,看来孩子还真是爱书,并且嗜书如命。他们能够那么秩序井然的读书,整理书,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和别人分享的甜蜜与幸福是三三班孩子乐意品尝的。这里是最富有的角落,除此之外,便是破旧不堪的课桌、凳子。摇晃松动的窗户·····这时,县城孩子在看到教室简陋的条件后,脸上全露出惊讶并且羞愧的表情。在这羞愧中,他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并且顿时成熟了许多······这成熟大概也包含一颗珍惜所有,懂得感恩的含义!

他们将带来的礼物捐给了太平这些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精神生活正努力变得富有的乡下孩子。而淳朴的少年们就不断的说谢谢,甚至有的也准备了一些自家的杂粮。在这声声感谢背后隐藏着无数颗感恩的心。在后来的从太平寄来的感谢信中,我为孩子们真情的表达,细致的描述而感动。孩子们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给的幸福

——谨此献给实小四(2)班的孩子们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从实小带来的爱心袋子,是孩子们打开后绽放的五彩缤纷······

淳朴的孩子打开后,都会有怎样异常的感动呢?

我们一起来打开,我们一起来体尝。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夏玉洁的葡萄味棒棒糖,谢明珠化在嘴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韩晨萱的蓝色保温杯,王彤彤捧在手里,暖在心里。

幸福是臧恒写满关切的爱的纸笺,裴浩南读在口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冒恒志的铅笔与秀珍橡皮,陈宏伟写在纸上,记在心上。

幸福是丁天辰的《斑羚飞渡》,王阳 打开它,探索着动物世界的快乐!

幸福是潘依一的《成语故事》,王勇翻开它,享受着成语丰富的魅力!

幸福是单煦寒的《乌丢丢的奇遇》,马晓妍打开它,感受有爱滋养的生命!

幸福像朵朵缤纷绚烂的花儿

悄无声息的开放

在太平孩子的心头

这首优美动人的儿童诗,奏响了爱心互动的最强音。通过活动,我们懂得

了以爱养爱,将心比心,懂得感恩,一定会收获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正如马里坦所说:教育使人获得内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知识、理智、善良意志和爱获得幸福。因此,在教育的充满芬芳的路上,我将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细心观察,大胆尝试,小心总结,教会我手下的“兵”学会分享,更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郑渊洁教育孩子成功的再思考 篇7

现在有很多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强大的生存压力使极个别名校的博士生选择了轻生。新的“知识无用论”已在中国大地快速蔓延。“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呼唤!

中国教育怎么了?社会在思考。国家在加大对教育的关注,能够取得共识的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最大祸根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奉行分数至上,升学第一,我们只是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实际上智育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这是是畸形的智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传授知识,这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个方面(形成和发展智力)来考虑它。”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单纯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忽视智慧教育,不知道知识只有通过智慧才能变成能力,智慧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财富,“智慧才是力量”,造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轻视,在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并且这样难以改变呢?

首先,传授知识比智慧教育要简单容易。传授知识可以靠机械地灌输,当学生消极对待的时候,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压力来达到目的,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填鸭式”“满堂灌”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要求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普遍规律及思维的个性差异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并且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传授知识比智慧教育的效果更加外显。近年来,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学校教学,学生、家长、社会都想要个好“分数”,教师也需要“智慧”地教出一个好“分数”。而要想在短期内收到这样的效果,灌输知识比智慧教育效果来得更加明显,我们常说的“强化”复习之类就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的产物,只要能得到优秀、奖金、名声,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就没有人顾得了那许多了。

再次,评价体系的“指挥棒”出了问题。勿庸讳言,教学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首先是从上到下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评价体系是根“指挥棒”,它指向哪里,下面就得跟向哪里。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员们“随时随地”都在“评价”教育。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分数”是多么地“实”,而“智慧和能力”又是多么地“虚”!真正懂得教育规律的人,要想“走自己的路”,在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真的是难之又难。

最后,在于中国教育的体制问题,教育系统始终如一的计划模式,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越发加剧,从应试教育发展到功利化教育,天天喊素质教育,时时抓应试教育。有些地方学校的教育不是面向未来,而是面向金钱,还有的地方教育管理者既不推进素质教育,也不抓应试教育,他们连传授知识都不愿意做,更不要说进行智慧教育了。

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温家宝总理连续五次在国务院召开教育改革座谈会,亲自聆听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意见,集全国人民智慧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中国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只要我们树立“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的办学理念,就一定能将传授知识和培养智力同步进行,走出应试教育的畸形误区,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充满智慧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郑渊洁教育孩子成功的再思考 篇8

中国著名作家郑渊洁主动宣布退出中国作家协会,在佩服他的勇气的同时,笔者不由想起郑先生在家教育孩子取得成功故事。十五年前,他让儿子在小学毕业时离开学校,由他亲自教育。他用童话的形式撰写教材,教材以标准教材作为参考,有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此外,还有生理知识篇、道德篇、数理化篇和艺术篇等等,涵盖的知识范围远远超出了学校的教材内容,总字数达到四百万字。他还装修了家中的一个房间作为教室,里面有一个旗杆,让儿子每天自己动手升国旗、唱国歌。他请了好几个老师来给儿子教课。考试采取的是逆向考试,就是孩子出题考老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私塾”里,他的儿子郑亚旗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当郑亚旗十八岁的时候,凭借正规小学毕业,“自家私塾”中学毕业的资历,独立走向社会寻找工作。2001年在超市作搬运工,2001年至2004年在北京某报社任网络技术部主任,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现任《皮皮鲁》杂志主编,2007年创办皮皮鲁讲堂,2008年创办郑亚旗摄影工作室。对郑渊洁教育孩子总结成功经验时,正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响遍全国之时,我们只重视他编写的各科教材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个性、让孩子快乐的健康成长,他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成功,现在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还会发现,他编写的教材,有用童话手法写就的中国哲学,学生考老师的逆向考试,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所有这些都无不体现着智慧教育。因此,郑渊洁教育孩子的成功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更是智慧育人的成功!

现在有很多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强大的生存压力使极个别名校的博士生选择了轻生。新的“知识无用论”已在中国大地快速蔓延。“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呼唤!

中国教育怎么了?社会在思考。国家在加大对教育的关注,能够取得共识的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最大祸根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奉行分数至上,升学第一,我们只是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实际上智育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这是是畸形的智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传授知识,这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个方面(形成和发展智力)来考虑它。”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单纯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忽视智慧教育,不知道知识只有通过智慧才能变成能力,智慧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财富,“智慧才是力量”,造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轻视,在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并且这样难以改变呢?

首先,传授知识比智慧教育要简单容易。传授知识可以靠机械地灌输,当学生消极对待的时候,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压力来达到目的,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填鸭式”“满堂灌”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要求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普遍规律及思维的个性差异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并且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传授知识比智慧教育的效果更加外显。近年来,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学校教学,学生、家长、社会都想要个好“分数”,教师也需要“智慧”地教出一个好“分数”。而要想在短期内收到这样的效果,灌输知识比智慧教育效果来得更加明显,我们常说的“强化”复习之类就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的产物,只要能得到优秀、奖金、名声,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就没有人顾得了那许多了。

再次,评价体系的“指挥棒”出了问题。勿庸讳言,教学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首先是从上到下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评价体系是根“指挥棒”,它指向哪里,下面就得跟向哪里。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员们“随时随地”都在“评价”教育。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分数”是多么地“实”,而“智慧和能力”又是多么地“虚”!真正懂得教育规律的人,要想“走自己的路”,在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真的是难之又难。

最后,在于中国教育的体制问题,教育系统始终如一的计划模式,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越发加剧,从应试教育发展到功利化教育,天天喊素质教育,时时抓应试教育。有些地方学校的教育不是面向未来,而是面向金钱,还有的地方教育管理者既不推进素质教育,也不抓应试教育,他们连传授知识都不愿意做,更不要说进行智慧教育了。

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温家宝总理连续五次在国务院召开教育改革座谈会,亲自聆听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意见,集全国人民智慧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中国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只要我们树立“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的办学理念,就一定能将传授知识和培养智力同步进行,走出应试教育的畸形误区,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充满智慧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家长要反思对孩子的教育 篇9

记者向徐小平转述了两个读者反映的问题:一个家长抱怨,他的孩子痴迷于收集耐克鞋,而抵制学习;另外一家的孩子沉湎于游戏而反感高考。徐小平认为,耐克鞋与学习,游戏与高考并不天然冲突,这个冲突里面蕴含着更加深沉的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只有否定这个问题,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徐小平说,家长将表面的一块冰拿给教育专家或让他信任的人解决,而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以前十七八年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你要教会他把握量入为出、看菜吃饭的常识;你也要帮助他理解后果与责任的问题,以及自身整体的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道德品质理想教育的综合体,你想仅靠一个行为一种思维是没法解决问题的。

“无数家长反映的子女问题,其实是家长本身长期实施思想野蛮、精神暴力、人格虐待造成的!”徐小平发挥了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长。他举了自己17岁的大儿子的例子,有一次孩子打游戏与徐小平发生了剧烈冲突,一时赌气,儿子竟然想拒绝参加几天后的一个重要考试。后来儿子参加了考试,但效果很不理想。“我为此一直在忏悔,认为当时如果我更加理性冷静地处理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徐小平说,“可很多中国家长是不知反思不知忏悔的,很多接受我咨询的学生,他们身上的问题,往往是家长长期实行„精神专制‟——比如不准谈恋爱,不准自由选专业、改专业、换工作,不准有自己的思想、爱好、追求等等的结果。”

徐小平认为,家长对孩子身上显露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应该像发现宝藏一样珍惜,像提炼黄金一样去引导。比如,这个学生酷爱耐克鞋,说明他崇拜姚明热爱刘翔,表明他热爱体育渴望生命。适当引导,孩子这种对运动的热爱,就会转化成他上进的动力。徐小平再以儿子为例,孩子想学吹萨克斯管,母亲花了一万元,还四处求人托关系找到专业人士教他。可万事俱备后,儿子变卦,不想学萨克斯管了想改学吉他。母亲大怒,责怪孩子不珍惜自己的心血和付出。而最终徐小平出面,答应孩子的要求改学吉他。“他现在可以用8小时学会一个曲子,可以自弹自唱让女孩流泪。假如当时我们逼迫他死学萨克斯管,可能 1

一个吉他天才就被消灭了。”

在这个社会,总有人歌唱有人自杀,有人是第一名有人是第100名。欲竞争取胜,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承担后果,自我定位,尽早让他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理解选择决定命运:你选择阴郁悲观你的生活就阴郁悲观,你选择幸福乐观你的人生就幸福乐观。这样,他能更快地摸索到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平衡点,就不会出现“要么游戏生,要么高考死”的恐吓了。

而家长刘女士对此不服,“我们这些人虽然被尊称这„总‟那„总‟,但毕竟经济实力还属一般。徐小平的儿子当厨师没问题,因为他有强大的父亲当靠山,但我的女儿应该比我强,不然就白养她那么大了。”

徐小平对此的反应是:13岁的儿子表示要学厨师,他本人从反感到支持,关键不是真鼓励儿子做厨师,而是从儿子这个“做厨师”的爱好出发,鼓励他建立“厨师、餐馆、高级餐厅、连锁餐厅、饮食业、服务业、饮食服务业的管理者、投资者……”这么一个职业思路而已。

“关键是要确立为什么学习”。徐小平认为,在他生活过的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无论贫富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观都是一致的,都强调理想、信仰、人格、品格、道德、责任。最终归属是为社会服务。普通人家也许会更强调一点实用技术挣钱谋生,富家子则偏好一些学制较长的医学法律人文教育。

如果孩子从小就决定为信仰而学习、为梦想而学习,或为穷人而学习,他就不会没有动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我们的远景目标可以是解放全人类,近期目标则可以是为了父母或妻儿。

上一篇:精彩巧克力英语广告标语下一篇:平凡的世界里面有哪些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