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2024-05-06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共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1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的两种读法。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当选的思考过程,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例1例2的放大实物图。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3

3×4

8×5

6×5×7

4×3

5×6

7×2 5×8 9×3

2、口答

(1)40是几个十?4个十是多少?(2)800是几个百?8个百是多少?(3)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呢? 二、谈话: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三、新授 1、教学例1(1)让每个学生动手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教师出示实物图(如课本第1页例1的小棒图)。先出示一堆2捆,再分别出示2堆。(2)让学生检查自己所摆的小棒是否和教师所出示的图一样,然后提问: 每捆小棒有几根?每堆2捆有几根? 要求出3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处式,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0+20+20=60(口算得出数)用乘法算:20×3

(3)提问: A、20×3(指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的20表示什么?算式中的3又表示什么? 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B、指定学生读算式“20×3”,齐读算式。

告诉学生20×3除了可以先读被乘数,再读乘数,读作“20乘以3”,还可以先读乘数,再读被乘数,读作“3乘20”。让学生跟着教师读算式。

(4)教学20×3的计算方法。

每捆是10根小棒,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可以这样想 20×3=2个十×3=60

(5)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让学生说一说20×3是怎样想的。再口算30×2 10×7说出思考过程。

“做一做”的第1、2题

练习第1题时,先请学生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口算后再说口算思路。

第2题,请学生竖着往下做,做完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类推出一位数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法。

教学例2 出示直观图,主学生看图后数一数其中一组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然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板书:300×4=

300×4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着重说明:因为4个300是12个百,12个百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再说出思考过程。

第2、3题,要求学生竖着一栏一栏地做,独立算出结果,集体订正,然后讨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第4题,要求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口算,再集体订正。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将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去计算(即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最高位上的数),计算出积后,再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四、巩固

做练习一第1、2题。

第1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再比较不同的读法所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1 加法:20+20+20=60 例2 3008×4=1200 乘法:20×3=60 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想:2个十×3=6个十=60 20×3读作:20乘以3 还可以读作:3乘2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第3—5题 教学要求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例3的正方体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0×4

50×6

90×8

600×3

400×7

7000×1

800×5

90×8 4000×2

2、口答

(1)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240里面有几个十?(3)3400里面有几个百?

3、先让学生在书上写得数,再指名口答。 10×5+6 20×3+9 300×2+60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口算内容,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1、教学例3(1)出示直观图并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有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么列式?(2)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并用两种方法读算式。 板书:12*3=(3)12*3=?怎样口算呢?引导学生看图中第一行,问:12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引导学生观察,左边3个十是多少?右边3个2是多少?30加6得多少?那么12*3=?你是怎么想的?(因为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所以3个12就是3个十和3个二的和。然后让学生看书上例3算式旁边说明,最后指名学生复述12*3的思考过程。)(4)练习课本第3页中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按口算步骤进行计算,如12×4,先算10×4=40,再臬2×4=8,最后算48+8=48。

2、教学例4(1)出示例4,口算120×3

(2)让学生在书上试做,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说明;3个120就是3个一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要用3分别去乘100和2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练习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后说出口算的步骤,再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如120×4,可把120看作12个十,用12个十乘心4,得48个十,即480。又如140×2,先把140×2看作14×2得4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步骤。

3、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巩固

1、填空

(1)、47里面有()个十,()个一。(2)、340里面有()个百,()个一。(3)6个十加3个一得()。

(4)5个百另3个十得()。

(5)口算32×4,想:30×4=(),2×4=(),()+()=()。

(6)口算480×3,想:400×3=(),80×3=(),()+()=()。

2、口算

6×5+8= 30×6+5= 70×4+6= 400×2+30= 50×8+4= 60×7+5=

3、口算 31×2 43×1 24×2 140×2 210×4 110×9

4、学校科技比赛活动中,三年级参赛作品是二年级的2倍,二年级参赛作品有12件,三年级有多少件?两个年级共有作品多少件? 四、作业

练习一第3—5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例3 12×3=36 例4 120×3=360

想:10×3=30 想:100×3=300

2×3=6 20×3=60 30+6=36 300+60=36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练习一6-11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几进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口算乘法练习二、复习

1、出示口算卡,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读后口算,并说口算步骤和方法: 18×1=

22×3=

400×5=

63÷7=

210×3=

3000×3=

30×2= 23×2= 340×2= 120×4= 600×7= 31×3=

2、列式计算:(1)24的2倍是多少?(2)6乘11的积是多少?(3)乘数是3,被乘数是23,积是多少?

3、归纳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放弃口算,用竖式笔算的方法来解决口算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学的笔算方法已经在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自然会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面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法。看图学习例1的计算方法,我先运用课件与孩子们探究算理。明白算理后,孩子们面对163马上能想到把 16分成10和6后再算。例2只是在末尾添加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末尾没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引导他们一起总结了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当末尾有:0时,先把末尾的0省略,先算0前面的数,最后在计算结果里把省略的0补上。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

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1的每一小题。

①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②出示“10人要多少钱?”

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

①坐碰碰车每人3元,2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②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③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3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加以引导: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乘完后在哪里添“0”?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

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20×7=200 ×7=2000 ×7=

-×4=40 ×6=60 ×8=

600 ×5=500 ×4=500 ×8=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生: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添上去的“0”。

2、提高练习

40×()=12030 ×()=210

×()=24050 ×()=250

700 ×()=4900600 ×()=3000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①出示神州六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然后出示题目: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大约每秒8千米,1分钟它大约飞行有多远?

请班里的男同学作答。

②出示嫦娥一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之后出示题目:它的飞行速度大约是每秒9千米,半分钟大约飞行多远呢?

请班里的女同学作答。

4、游戏

以刚才做完的两个题目为男生命名――神州队,为女生命名――嫦娥队。指名选取队长各一名。各队代表从袋子里先抽一张数字卡片(1~9的数字卡片各有两张),任意放在其中的一个因数上;再抽一张放在另一个因数上。所得的积较大的队获胜。

游戏一共进行两到三次。

三、课堂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5

口算乘法(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42页例2及“做一做”,第44~45页练习九第5~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算理,并能找到规律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3×4

130×4

12×4 43×2

33×3

11×7 2.说一说13×4、130×4、43×2的口算方法。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新课讲授】

1.快乐体验,探索新知。(1)谈话引入。

水果商店里还有其他的水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2)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2的插图。思考: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出示例题2(1):

(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6×1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10×6=60 ②6×1=6

6×10=60 ③6×9=54

54+6=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时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2(2):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汇报: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4.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讲评时提问:31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12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游戏:夺红旗。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8题。学生分组比赛,然后表扬又快又准的小组。3.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12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口算乘法(2)

例2:(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6×1=6

6×10=60 6×9=54

54+6=60(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6

一、计数器在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中的运用

(一) 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 页主题图:坐碰碰车每人20 元, 3 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0×3。很多学生都知道答案等于60, 这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出学生的各种想法。

从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 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 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0×3 的积是60, 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因为2×3=6, 所以20×3=60, 在算法上确实如此计算, 但是隐藏在这个背后的算理是什么?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二) 半抽象:计数器

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2×3=6, 所以20×3=60。提出疑问:2×3=6 与20×3=60 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借助计数器演示:20 在计数器上是表示2 个十, 2个十乘3 是6 个十, 就是60。

在算式上看到的是20×3, 而在计数器上看到的是2×3, 因为计数器上有数位, 学生很清楚地理解了20 表示2 个十, 2 个十乘3 是6 个十, 就是60。计数器将2×3=6 和20×3=60 串联起来, 沟通了算法和算理, 不仅知其然, 更是知其所以然。

(三) 迁移:从整十数迁移到整百、整千、整万数……

计数器上的这些珠子可以用哪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呢?出示下图, 列式并说算理:200 在计数器是表示2 个百, 2 个百乘3 是6 个百, 等等。从20 迁移到200、2000、20000, 数字变了, 算理也随着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从几个十到几个百, 再到几个千乘3。

(四) 抽象

观察这四个计数器及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不同, 但是在计数器上珠子的数量是一样, 都是2 颗珠子, 都是可以用2×3=6 来思考。如下图。

(五) 概括

如果把2×3=6 换成2×4=8, 那么可以写成哪些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

如果换成是3×3=9呢?

观察这三组算式, 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全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法。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因为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乘一位数。

至此, 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 到计数器上的计算, 再到纯符号的运算, 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 更明白了算理, 从操作水平开始, 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 发展到符号水平, 完成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计数器在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中的运用

(一) 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 页例1:把60 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 人, 每人得到多少张?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60÷3, 问学生是怎么计算的, 很多学生都说是因为6÷3=2, 所以60÷3=20, 再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计算呢?就回答不了了。其实这是引导学生发现算法背后的算理。没有算理的支撑, 算法是单薄的, 必须让学生明白6÷3=2 和60÷3=20 之间的关系。

(二) 半抽象:计数器

将60÷3=20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 计数器将60 转化成了6 个十, 学生发现60÷3=20 就是6 个十除以3 等于2 个十, 就是20。在计算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算理, 再去计算其他题目时, 就会调用头脑中计数器这个表象, 快速地实现从生活数学到符号数学的转化。

(三) 迁移:移动珠子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如果将计数器上的珠子从十位移动到百位, 你得到的是哪道除法算式?如果移动到千位呢?万位呢?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珠子在不同的位置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

(四) 抽象

根据计数器上的珠子, 分别写出下列算式, 再进行抽象:这些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可以转换成6÷3=2 来计算。

(五) 概括

变换数字, 又可以写成哪些算式?然后观察这些算式, 进行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 除以一位数, 为什么可以化成表内除法来计算?挖掘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 那就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算式从特殊到一般, 再从一般到特殊, 深刻理解了算理, 掌握了算法。

三、利用计数器沟通口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密关系, 而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无论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在算理上, 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口算除法时,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 再结合口算除法的算理, 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

比如根据上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学生看到的都是6 颗珠子, 而表现出来的算式却是20×3=60 和60÷3=20, 如果追问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就是都转化成几个十来计算。一个是表内乘法, 一个是表内除法, 然后再深挖, 那就是全部都出自同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最终, 让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回归到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口诀, 实现了由薄到厚, 再由厚到薄的知识发展过程, 竖成线、横成片。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生在二年级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 在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 沟通了三者之间的联系,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从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到了图形表象水平, 进而进入符号运算水平, 在二年级时需要摆弄小棒的, 到了三年级时就用看计数器的图片就能明白算理了, 到四年级几乎就可以脱离图形, 独立地进行符号运算了。这是一个智力水平发展的过程, 也是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不应该忽视中间环节———图形表象的作用, 计数器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中得到的充分应用, 正符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摘要:计数器的使用范围大多是在教学认识数的时候, 借助计数器来体会十进制计数单位, 包括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其实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时也可以使用计数器,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从而完成从生活世界到数学世界的数学化过程。

三年级口算乘法教案 篇7

xxxx: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8-69页。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

3、通过教学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准备:课件、问题条 教学内容:

一、表内乘法----10乘几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运动会上的精彩片段。(课件出示)运动员们努力的为班级争光,但是场外也有一些同学在为他们服务。瞧。

2、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声音(一瓶矿泉水2元,买9瓶多少钱?10瓶呢?)师贴问题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师:请你们来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师巡视找生板书。生:9×2=18(元)生:10×2=20(元)

4、汇报交流

师:他们已经计算出来结果,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9×2=18(元)用乘法口诀(二九十八)算出来的。

生:10×2=20(元)2×10可以看成2个10相加是20.(师板书:10+10=20)[补充]生:9×2=18 18+2=20(生说师板书)

5、练习

师:10×2可以看成2个10来算,这样的算式你会算吗? 课件出示:10×30 10×5 7×10 10×9

二、探索方法,明晰算理

师:运动场上,不仅有同学为大家服务,瞧,老师也加入进来了。(课件出示:师包一箱矿泉水)出示问题

板书问题:一箱有20瓶,3箱有多少瓶?

师:请你们先列式算一算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小组交流算法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生:20×3=60(元)(师板书20×3=60)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为3个20是60.生:因为2×3=6 所以20×3=60 师小结:你真了不起,20×3想出了更为简便的口算方法。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在末尾添上一个“0”

师:其实算理是这样的。(课件出示:方格图)讲明算理

师边说边板书:2个十×3=6个十

6个十是60

师小结;在进行口算时,不仅会算,还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学习数学才会有价值。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口算乘法(出示课题)

5、开放练习

师:我们一起计算出了3箱的瓶数,那你还能计算出几箱的瓶数?(师巡视指导:2个十乘几)找3人汇报

师小结:看来,口算能快速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游戏中提炼算法

1、快乐的大转盘(说算理)

转出:4×2 40×2 400×2 4000×2

2、抢答游戏

滚动算式停到:3×4 30×4 3×400 4×300 40×3 谁算出来快就先站起来说答案。

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发言,很快都把答案说出来了。师;同学们真厉害,算的这么快,秘密在哪呢? 请两生汇报

小结:看来,只要算出表内乘法的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3、出题考同桌

师巡视找特例,如:20×5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了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下了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一瓶矿泉水2元,买9瓶多少钱?10瓶呢? 一箱有20瓶,3箱有多少瓶? 9×2=18(元)10×2=20(元)20×3=60(瓶)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8

①从个位齐,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往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精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这有利于数感的培养。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提倡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再通过对比,找到一次进位与连续进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突破新知的学习。

2.认识因数: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列竖式计算。

(1)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练习。

(2)评价并订正。

2.估一估,再列式计算。

36×7 313×5 499×3

3.练习十三第7题。

4.练习十三第9题。

5.练习十三第15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9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10

听完后我自己感觉到有些环节可以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复习阶段口算10×10,40×3,35×2,12×3,3×50每题老师要求学生逐题说出得数后再一个一个让学生进行述说是怎样想到的数的?再由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得出结果的生成过程,这个复习阶段用时过多,因为这些旧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不需要逐一题说可以很迅速准确让学生完成,从而在复习阶段节省时间为新课中讲解重点和解决难点拥有充足的时间。在讲授新课中老师在让学生尝试说出口算的算理和算法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来把口算的算法和算理与原来两位数乘一位数复习题进行对比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双主体作用,使到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探讨气氛更加浓厚,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主导就会遏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老师比较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预先设定的计算方法和规律上来说,这样一来就会遏制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他理解的算理和算法。另外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有三年级的学生接受速度还是在发展中,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语速,让学生听的更加明白老师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深入探索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11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P62例3。【课程标准描述】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情况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营造自主的探索时间,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乘的顺序,理解哪一位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并要加进位数。【学习难点】 连续进位。【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例题讲解,自己动手计算完成目标一。2.通过课堂练习及巩固练习题完成目标二。3.通过巩固练习及学习目标检测完成目标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6+4= 2×9+3= 3×8+3= 2×9+5= 3×6+7= 5×8+6=

2、笔算

24×3= 17×5= 16×6=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齐练,然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讲授(评价目标1)

1、创设情境

出示第6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你从图上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代表回答)板书:

已知:9箱矿泉水,每箱24瓶。

2、提问: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9箱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3、学生尝试自己列式 24×9

4、先估算

你能算出一共大约有多少瓶吗? 说出估算方法

预设1:把24看做20,20乘9等于180,所以一共大约有180瓶。预设1:把9看做10,24乘10等于240,所以一共大约有240瓶。

5、准确计算

你能准确的算出一共有多少瓶吗? 可以列竖式。4 X 9 ——— 2 1 6 强调乘的顺序及每一位上积的写法。计算这道题时,需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2)先算个位

(3)计算十位时一定要把进上的数加上。

6、试一试(评价目标2)

48×7= 92×8= 137×6= 179×4=

三、巩固练习(评价目标2、3)1.P62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第6、10题。

3、两本故事书一共有260页,亮亮每天看28页,9天能看完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习目标检测】(评价目标3)

1、选择。

(1)55×0×9得()A、495 B、55 C、0(2)108×5()108+5。A、〉 B、〈 C、=(3)与128×2不相等的算是()

A、128+128 B、2×128 C、128+2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9= 64×5= 123×6=

3、解决问题。

(1)一天有24小时,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有几个小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29页”练一练1-4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立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主题。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每间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课本第28页“购物”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300×2=20×5=23×3=4×200=

23×3=4×15=24×2=12×4=

2、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过了口算乘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不进位)的乘法。(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第28页“购物”情境“图)

213元42元12元

一个书柜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2、理解图意。(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提出问题:

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钱?

②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3、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4的方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这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12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号书写

×4要适当,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

上写8;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十位上写4。

(1)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看书自学)

三、巩固、应用。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第1-4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每31页”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1、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进位乘法的算理。(哪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具准备】

1、课本第30页“去游乐场”的情境挂图。

2、每个学生准备小棒4捆(每捆10根)2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3+7=2×9+5=2×3+4=

6×8+3=4×7+5=6×5+8=

2、用竖式计算:(板演)

23×342×2123×3

二、探索新知

1、去游乐场。

(1)理解图意

(2)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①操作感知

学生列出:16×4这个算式后,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个人,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先进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提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订算。

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

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每捆10根)方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这两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2)直观演示

(3)竖式计算: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16号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4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在积

的个位上写4,4乘16十位上的1

64

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

3、练习

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第1、2题。

三、巩固、应用。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本第32页乘火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名回答)

4×8+5=6×9+7=5×4+9=6×4+6=9×7+8=4×4+9=

2、竖式计算(板演)

16×315×6143×3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2)选择问题。

1、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①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②全班交流。

学生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生:70×5=350生:72

2×5=10×5

350+10=360360

(2)比较归纳,选择喜欢的算法。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5个盘子、115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名口答)

14×3=42×2=25+0=0+28=

32-0=28-28=17×5=21×5=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113314224346

×3×5×3×2

二、探索新知

1、0×5=?

(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几个?要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向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

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或乘法怎么算?

板书:2+2+2+2+2=102×5=10

2×5表赤,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出1个苹果,问: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或乘法怎样列式?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问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0个或1个也没有)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或乘法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零相加是什么?)应等于几?(等于0)

(3)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

学生回答后,完成课本第34页,算一算3道小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口算结果。

提问: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以几和几乘以0都是0,0乘0也得0,所以0乘任何数都江堰市得0。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4页试一试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补充题,计算。

240×3150×4320×4105×8

603×2330×5807×9505×4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350×6520×8555×4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连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过程,探索连乘式题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图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大约花了多少钱?“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展示估算方法多样化,全班交流。

以下几种方法:

生: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够花了。

生: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生: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生: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1)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学生独阐思考)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法方法多样化。

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24×3=72元72×2=144元

生:24×2=48元48×3=144元

生:24×3×2生:3×(2×24)生:3×(24×2)

=72×2=3×48=3×48

=144(元)=144(元)=144(元)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讲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四、小结。

上一篇:企业周年庆典策划方案下一篇: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