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2024-06-27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通用9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1

研究

摘 要:“互联网+教育”就意味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从数字化教育到智慧教育,这不仅仅象征着教育信息化中技术的数字化转为智能化走向而促发的“形变”,更蕴含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所追求的“质变”,尤其是教育文化的创新。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带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最终指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89-2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互联网迅速渗透于各传统行业。大量传统行业开始与互联网相结合,诸如餐饮、旅游、购物、通讯等,这其中也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便形成了互联网+教育。随着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教育领域也必然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也催生了高中语文教育中师生如何有效对话这一代表性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及流程

互联网+教育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互联网+教育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育,互联网+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凭借着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地进行学习。其次互联网+教育是教师地位转变的教育。老师是教学的根本,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改变原先的课堂主导地位,指引学生开发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助作用。教师还应和学生一起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汲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应把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最后,互联网+教育是媒介丰富的教育。互联网+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包括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在内的多种教育媒介。

互联网+教育在教学中主要操作流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方面分为三步,即备课,录制微视频并上传,组织课堂活动。学生主要是观看视频,课前课上解决疑问,拓展学习及反思总结。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

对于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互联网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带来了新思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I悟,共同提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1]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有效对话,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以《边城》为例,具体说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如何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对话。

1.优化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育,互联网+教育具有显著的进步。在互动机制方面可以采用比以往传统课堂更为新颖灵活的形式展开,诸如辩论、小组讨论、游戏、自由讨论等形式。在《边城》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诸如教师提问:《边城》的结尾是开放性结局,如何看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可能会有部分学生认为这句话意思是傩送很快就会回来,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傩送永远也不会回来,双方分别陈述理由。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本文的结尾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正如人物的命运一样。文中主人公包括清秀灵敏的翠翠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文章的结尾无疑暗示这是一个悲剧,傩送不会回来,作者采用了委婉的表达。这样的对话机制要比教师把结局的含义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2.加大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师生的有效互动的基础是教师自身夯实基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缩短了知识传播的时间。老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要求教师:首先是熟悉课程内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在课前学习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因地制宜的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其次,要求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在课堂上如何互动,如何调解气氛,何时讲解重难点,何时引入课堂发言等都需要进行设计。最后,教师需要提高把控课堂节奏的能力。课程在设计出来后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设计的进度来,一些突发情况或者特殊事项需要教师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这需要教师不仅仅具备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驾驭教学节奏,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在《边城》的教学中,学生是在课下学习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熟悉课文内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边城》教学方案,遇到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时,适当调节课程进度,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3.丰富互联网资源,构建课程资源库

互联网+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相较于国外的互联网资源,国内包括语文课程资源在内的互联网资源非常不足。我国的语教学资源主要以视频为主,缺乏互动的平台和反馈系统。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教育资源是微课,其以简短、易传播的优势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但是微课的零碎性、片段性也是饱受教育心理学专家的诟病,原因是它的形式不利于连贯性思维的形成。此外,语文教学由于其资料涉及面较广,需要大量的素材,这也给制作微视频的教师带了巨大的负担。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视频、图片、文本等。例如《边城》的微视频制作就需要综合沈从文的个人写作风格,文章的写作背景,主人公翠翠的生活环境,拍摄成电影的《边城》视频等各方面素材,资料较为繁琐。综合以上因素,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互联网资源库内容较少。而丰富的资源库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互联网资源库建设,为师生良好互动的展开提供优质的平台。

4.转变评价体系,完善课程反思机制

传统课堂具有互动不及时,不能及时反思课程互动效果的缺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需要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单单从考试分数下定论,还要综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另一方面,在课程预习阶段,课堂交流阶段以及课后拓展阶段,学生都应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平台提交,也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提交给老师解答。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反思课程的设置,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在学习《边城》时,学生应当在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及时反馈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总结,教师也应反思自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表现,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师生互动。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教学活动已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更多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的教育模式。因此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作出改变。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新型的师生互动机制和课程反思机制,完善课程资源库,夯实师生互动的基础,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方式;实践运用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之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高中教育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新一轮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形势下,尽管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实施与普及,可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束缚,部分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仍然无法从以往落后而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中调整过来,更谈不上将新课标所提倡的先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灵活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了。鉴于这种情况,我个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于新课标的粗浅感悟,试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工作。

一、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应简单局限在对数学概念、定义以及结论等盲目的接受与记忆中,

相反应该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更好吸收、理解与掌握。”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彻底摒弃以往“教师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转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此,既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促使他们真正自觉且主动地融入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试想,如此状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又有何难呢?

比如,学习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天气预报,我们所在的地区下一周将会有洪水来袭。其中,发生大规模洪水现象的概率仅为1%,发生小规模洪水现象的概率则高达25%。假如,我们工地上有一台精密的工程儀器,围绕该仪器有如下三种保护方案:

方案1:在洪水来临之前将该仪器设法转移到安全地带,此时只需要耗费3 800元;

方案2:在工地仪器的外围建造一面保护墙,这时,建造保护墙的费用为2 000元。但由于围墙只能对小规模的洪水产生抵挡作用,当大规模的洪水暴发时,由于无力抵挡,工地上的设备会受损,维修费用大约为60 000元;

方案3:因为感觉洪水发生的概率不大,所以不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如果发生的是大规模的洪水现象,该工地将面临60 000元的损失;小规模的洪水来临时损失较小,大约在10 000元左右。

之后便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出最佳的仪器保护方案。以上活动一方面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了实处,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益于他们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着重发展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探究思维,为日后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运用

能力

新形势下,数学知识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数学学科体系获得快速发展的最明显特征。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既符合现代社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极大地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为了与这一社会现实充分契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应用意识,提高自身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有目的地将一些与数学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并尽量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切实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真正体会到高中数学的应用价值。

对此我有着切身的体会。如,在讲解完“函数”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跑步经历,为他们创设了以下的问题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田径运动员,计划进行3000米的长跑训练,要求是:

(1)起跑后,匀加速,10秒后达到每秒5米的速度,然后匀速跑2分钟;

(2)第2分钟之后,开始匀速减速。到第5分钟时必须减速到每秒4米,并维持该速度匀速跑4分钟;

(3)必须在1分钟之内,逐渐加速,且达到每秒5米的速度,并以此速度匀速跑步;

(4)最后200米跑程,均匀加速冲刺,并且撞线时的速度必须达到每秒8米。

接着,便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函数知识及生活中的相关跑步经验,完成以下数学题目:

(1)画出跑步时间与速度的相关函数图象。

(2)列出跑步时跑步速度关于跑步所用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3)结合上述两项结论,计算完成3000米长跑训练共需要多长时间?

如此,通过生活实例与函数数学知识的紧密结合,既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又利于他们端正自身的数学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真正形成“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我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将数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多切实的帮助与便利”的数学学习意识。与此同时,借助生活实例与函数知识的相互融合,还切实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与复习了之前所学的函数相关知识点,进而为他们实现对这部分内容的更好吸收、理解与掌握真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他们自身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

总之,高中新课标的实施与普及,为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注入了诸多新鲜的活力元素。为此,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新课标所提倡的优秀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应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相信这样,必能切实推动高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王德昌.试论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3(10).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3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化教育、多媒体教育日渐普及,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初中教师要巧用有效的对策,深化英语信息化教学,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深度融合英语教与学,提高英语信息化教学水平,科学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因此,客观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点,符合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深层次把握“互联网+”的内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素质教育理念、目标,优化和完善英语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打造高效英语信息化课堂,在点燃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势,科学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在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作用下,综合刺激班级各层次学生感官,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课堂。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优势,以动画、音频、图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动态呈现课题内容,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作用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眼球,让其主动融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新课题教学中,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做好铺垫。在讲解课题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将课前制作的微视频巧妙导入到课堂中,深化课题信息化教学情境,以“vacation”为话题,巧设课堂问题,将其科学贯穿到课题教学各环节,促使课题问题解决与课题知识掌握同步进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中准确理解课题内容,获取丰富的英语知识体验,在无形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具备较强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

二、借助网络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巧借相关的网络资源,科学整合英语课题教学内容,将其融入课题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序进行信息化教学,让学生在把握英语理论知识中不断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呈现英语信息化教学价值。以“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教学迎来的发展机遇,在准确把握“Will people have robots?”课题知识过程中合理筛选海量相关的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班级学生英语水平为导向,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将其和该课题内容有效整合,明确课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效指导课题教学。在课题内容讲解中,教师要借助教学内容,巧用“互联网+”背景下的辅助教学工具,动态讲解课文重要词汇、语法等知识点,降低课题难度,将课题教材外相关网络资源贯穿到课堂信息化教学环节,多层次引导班级学生科学思考、探索,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以及主题内涵,实时发展英语思维能力,还能在无形中拓展班内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面,实时完善英语知识结构体系,促使该课题教学目标在“互联网+”作用下顺利实现。

三、衔接英语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在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从“互联网+”角度入手,合理衔接英语理论与实践教学,为班级各层次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实践机会,在亲身实践中科学培养英语核心素养。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在?n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入手,科学衔接英语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各小组学生利用网络途径,了解关于“mooncake”的信息资源,在整合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制作“mooncake”的电子课件,并以此为话题,明确分工,自编英语情境对话,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合作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课题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语言表达、合作、英语实践等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要多层次把握“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教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化英语信息化教学各环节,巧用互联网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强化英语实践环

节,促使英语信息化教学更加有效,全面提升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实时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4

王秋波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为了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精致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工作做以小结: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时关注学生需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行为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发展需求。

2.教学讲求效益。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考虑到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门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度耗费学生时间、精力的做法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3.教学时建立目标反馈机制。一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并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积累起来。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

4.教学时注重反思。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迫切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做到天天反思、课课反思,要不断地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问题。

二、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在做教学准备工作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切实做好有效备课工作。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必须按要求备课,并写好备课笔记。各种课型备课笔记的编写要强化“四有”: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努力达到设计最优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要求,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切实开好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课,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中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活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式”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7、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8、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提高学科作业的有效性

1.精心布置作业。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用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对新题或心中无底的题,教师必须先做一遍,然后再决定是否布置给学生。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

2.认真批改作业。各科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要恰当。

3.科学讲评作业。教师应建立作业情况记载本,随时摘记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所有作业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要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对纠错的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补作或重作。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1.明确具体辅导任务。课后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稳基础,讲求实效;端正态度,指导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辅导对象,确定具体的辅导任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5

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通过学习研究提升实践。帮助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化学教育生活。

(1)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发展动向,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3)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个案分析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拟采用重点、抽样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调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化学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并形成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研究报告。

研究思路 在三明一中、三明二中、三明九中,采用课堂观察、教师教学策略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写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改进、总结,初步构建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采取行动研究法,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在行动中研究、制定、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形成有效教学的“一般标准”和“最优标准”;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观察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对教学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为了营造“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课题研研氛围,课题研究成为上课、说课、评课的主线,即上一节与课题有关联的探究课,说与课题关联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围绕课题的达成度进行群体的评课,形成高中化学学科“三个子课题”策略体系,为提高三明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促进高中化学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议。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08年5月开始至2010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准备阶段。

1.文献搜集整理,学习、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教学观。对教师现有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学习借鉴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建立课题组。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建立课题研究基地校,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10年4月)实验阶段。

1.通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并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解,确定研究子课题,明确研究教师分工,展开课题研究。

2.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定期召开研究主题会、研究课例会、课题研究沙龙,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步骤和方法。及时记录、收集数据等资料,不断小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案。

3.按上述研究方案在每一学期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实施中期评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4.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小论文活动。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过程材料有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编辑论文、课例集、教师成长个案集、个人教学档案集、备课集、教法学法设计集等,推广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

3.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天时——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市区高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学校内部教学评价功能,推动了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构建学校文化;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于新课程中进一步改善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研究已形成热潮。

地利——三明一中、三明二中、三明九中,均是一级达标中学,三所中学目前进一步落实了教科研工作的先导地位,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正成为教科研的重点。三所中学位于市区,对于开展本课题研究有着“地理”意义。

课题申报单位——市教科所,领导、教科室老师均具有丰富课题管理、指导能力,本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随时能得到他们的技术支持。

人和——本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学术背景良好,研究经验丰富,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大多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亦是教育硕士),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

本课题的参与者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成员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对于本课题研究,热情高,能保证各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完成,保证课题健康进行。

课题经费来源:市教科所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加强课题管理。实验校也将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提供子课题部分经费,实现双赢目标。

通过培训,化学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化学课题研究,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这次培训对于我市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化学课题研究

的 实施策略 文/曹智华

所谓化学课题研究,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化学问题,通过调查、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获得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把化学问题当作课题或专题进行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态度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全方位体验的活动。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从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到课题探究的中间过程,最后到课题的完成,均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力求通过学生亲身地选题、实验、思考、总结等活动,完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从中获得新知。教师在课题解决的过程中,是引路人,是助手,是协从,而不再是神圣的“先知先觉”者。选择的研究课题可大可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可长可短;可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探讨进行,也可在课外由学生自己完成;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图表,也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课题研究作为问题解决的方式之一,在创造性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已经得到广大有志于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的广泛研究,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模式的论文纷纷发表,特别是有些一线的教师已经在课题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可以说课题研究方兴未艾。上述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课题研究本身有着其独特的生长点: 1.课题研究的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年增强,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不愿服从他人的指使,渴望独立,追求自尊。而课题研究恰好强调的是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希望参与活动的个体都能表现出各自的个性。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普遍喜欢课题研究这样的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3.课题研究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中学生的内心深处渴望学习,渴望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希望对每一个他不懂得的问题探个究竟。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课题研究活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4.课题研究,由于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能够十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和动手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5.课题研究能够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生动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测→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体会科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过程比结果重要,方法比结论重要”的学习理念。

6.课题研究可能要遭遇挫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受考验。因此,课题探究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团结协作;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等等。

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我们认为,化学课题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实验探索类 2. 实验验证类 3. 动手制作类 4. 现状调查类 5. 专题信息类

6. 情景模拟类,等等。

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我们曾经在氧气、水、氢气、二氧化碳、溶液、卤素、硫化氢、碱金属、铁、原电池等章节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在课外小组活动中也曾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活动,师生都感到受益匪浅。现在就把我们的作法和实践后的体会进行总结,供老师们研究参考的同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地得到深入和发展。

一 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课题即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师在生活中发现或遇到的可能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因此,所选定的课题必然具有以下的两个特征:首先,就是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声音代表着学生自己的学习实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依据这一原则所确定的课题才会吸引学生,才有研究的价值。其次,选择研究课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还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否则,设计再好的课题也无法开展下去。我们认为,选择研究课题,以下的策略可供借鉴: 1.钻研教材,挖掘研究课题

现行的教材看似浅显易懂,但内容高度概括,知识前后联系复杂,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中蕴涵着许多化学问题,若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这些化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寻找并挖掘出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研究课题。钻研教材不仅仅是要熟悉教材、熟悉大纲,熟练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悟出教材编写体系的思路,熟知化学学科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及化学问题研究的基本模式;既要注意知识学习的阶段性,又要运用新视角,不局一格,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能够自如的驾驭知识和教材。

2.激励学生发现并敢于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不能只由教师给学生提出,高明的教师往往善于将提出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大胆地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其实,学生中存在好多有价值的问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做有心人,不仅要善于积累学生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激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一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中,出现了催化剂的概念。为了将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讲清楚,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我们用以下的步骤做了这个演示实验,其实验记录见表1所示。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催化剂的概念,并反复强调了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只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这一要点。我自以为这样的设计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想到下课以后,就有学生对“催化剂”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2)催化剂倒底参加不参加化学反应?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设计(每组3人)。在学生提问的启发下,师生共同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详见案例)。再比如:有一名刚上初三的女生,她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全一册课本的趣味实验中,看到“晴雨花”的实验,觉得很有趣,老在想这个纸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并在课后询问老师,想做做这个实验。她利用中午时间到实验室做了该实验,并将纸花挂在窗户外边晾晒。但是,直到下午上课时间纸花就是不变色,情急之下将纸花带回了教室,放在了自己的位子里。第二天,该学生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份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她们实验的过程,并对变色现象做了解释。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使该学生提出并完成了一个研究课题。3.学习交流,搜集研究课题 随着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教育已经由以往理念性的炒作转变为实际操作手段和策略的研究,一些好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活动课程设计方案见诸于各类教育期刊或互联网上。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搜集整理成研究课题,再结合自己、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从99年至今,我们从《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杂志以及一些化学网站上搜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它们充实到课堂教学或活动课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4.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与化学学习相关,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积累起来,然后设计成一个研究课题。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在学习了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之后,激励学生用生活中易得的塑料制品或其它器具,来制作简易启普发生器。等等。篇幅所限,高中教材其它章节不再一一列出。

二 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策略

研究课题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注意不能代替学生进行研究;指导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教师的指导要富有启发性。另外,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指导;指导些什么。着眼于学生长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建议教师的指导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1. 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进行课外活动,都应该将这一方面放在首位。一般来说,当师生共同确定好研究课题以后,教师要和学生商讨、设计研究方案,此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即:(1)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2)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

(3)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4)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有必要的话,还要制订详尽的研究计划,包括小组的划分,各成员的职责,课题研究的进程计划,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以及研究结果的汇报形式等等。2. 注意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不可能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而是以小组为单元来进行的。而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必须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课题完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不太会合作,或者说合作意识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参与。因此,教师要在这方面加以指导。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应当说,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都参与其中,问题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而在于学生如何参与。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主动参与研究目标的确定,共同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与老师、同学热情交流、沟通,共同探讨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和小组的其他人员一样,是深刻的,全面的,他就对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鼓励少指责。给每一位成员都要分配具体的任务,使其明确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2)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传统的教学活动学生也有参与,但参与的不是教学的全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个别环节,而且往往是在教师讲完了以后才参与,这样,教与学很容易脱节,势必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答案,而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就会受到抑制。(3)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 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这一原则。因为,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指导活动中,对好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实,应该特别注意鼓励那些成绩和能力落后的学生,激励他们进步。(4)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

没有教师指导的参与就可能出现混乱局面。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不能任由学生自愿组合。

三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本案例真实记录了我校2001届初三学生在学习《空气 氧》一章时所做的一次研究课题的情况。从中可以体会到,作为刚上初三的学生,如何从他们所想的问题中提炼研究课题;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名称: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并用其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作催化剂

(一)课题的选取与实验计划

在初三化学的第一章中,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这样一个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由此我们联想到,是否可以从用高锰酸钾制氧得到的废渣中回收二氧化锰,而它还可以在用氯酸钾制氧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于是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完后,把残渣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毫升水,用玻璃棒搅拌,必要时可用酒精灯微热。

(2)做一个过滤器。把烧杯内的溶液过滤,并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黑色沉积物。(3)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然后加热。待蒸发皿产生的水蒸气较少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黑色物质——二氧化锰蒸干。

(4)称出与制得的二氧化锰同等质量的实验室原有的二氧化锰,再称同等质量的氯酸钾与两份二氧化锰分别加热,看看制氧的速度是否一样。

(5)也可以在同时测一下不经二氧化锰催化的氯酸钾的制氧速度。

(二)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小组成员:

初三(7)班 李怡寒 王秋雯 朱 宜 2.实验预习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可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将上述残渣中的二氧化锰分离出来:

①把高锰酸钾制氧后的残渣倒入烧杯中,然后加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必要时可用酒精灯微热。

②做一个过滤器。把烧杯内的溶液过滤,然后,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黑色沉积物。③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然后加热。待蒸发皿内产生的水蒸气较少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黑色物质——二氧化锰蒸干。3.实验过程和记录:(1)实验目的

①从实验的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化学药品。②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和理解。(2)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天平、量筒、试管、试管夹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其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一包、滤纸、种类相同的纸。(3)实验记录:2000年10月6日 第一次:

我们称取了2克高锰酸钾制氧取得的残渣(这次做出的残渣不太纯),残渣颜色为黑色,残渣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将其倒入烧杯中,然后加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大部分为墨绿色液体,而在烧杯壁上有少许紫红色液体(未分解完全的高锰酸钾的溶液)。残渣在水中仅有一部分溶解,其中二氧化锰未溶解。

做一个过滤器。把烧杯内的溶液及未溶物质过滤,滤液颜色为墨绿色,滤液中含有锰酸钾还有少量未分解的高锰酸钾,滤纸上的沉积物颜色为紫红色(可能为高锰酸钾)和棕黄色,沉积物是二氧化锰。残渣中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然后,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沉积物,使流失在滤纸上的二氧化锰尽量少。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蒸发。待蒸发皿内产生的水蒸气较少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蒸发皿内的物质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棕黄色的,为二氧化锰,质量0.8克,是原高锰酸钾的40%。

问题1:为什么我们制得的二氧化锰与正常的二氧化锰的颜色不同呢? 问题2:为什么我们制得的二氧化锰与正常的二氧化锰的密度也不同呢? 问题3:我们制得的二氧化锰中是不是还含有什么物质呢?是什么呢? 我们又称取了三份2.4克的氯酸钾,一份不与二氧化锰混合,一份与制得的0.8克二氧化锰混合,一份与实验室原有的0.8克二氧化锰混合,给它们分别加热,得到以下数据: 不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氯酸钾,试管口出现氧气需393秒; 与制得的二氧化锰混合,试管口出现氧气需49秒;

与实验室原有的二氧化锰混合,试管口出现氧气需34秒;

总结:这次实验用的高锰酸钾制氧所剩残渣不够纯,因此,回收的二氧化锰的催化制氧速度与原二氧化锰差距较大。以后的实验中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残渣溶液的颜色和制得的二氧化锰的颜色倒底是什么。但却切身体会到了催化剂的威力。第二次:

我们称取了1克高锰酸钾制氧取得的残渣,这次做出的残渣比较纯,残渣颜色为黑色,残渣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将其倒入烧杯中,然后加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大部分为墨绿色液体,而在烧杯壁上的紫红色液体变少了,但还有。残渣在水中仅有一部分溶解,其中二氧化锰未溶解。

问题4:这次已经注意让残渣更纯净了,为什么还会有紫红色液体出现?

猜想1:附着在烧杯壁上的少许紫红色溶液会不会是因锰酸钾溶液和二氧化锰受热,而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呢?

(后经我们查书得知锰酸钾在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中会迅速歧化得到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也许会影响得到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做一个过滤器。把烧杯内的溶液及未溶物质过滤,滤液颜色为墨绿色,滤液中含有锰酸钾和很少量未分解的高锰酸钾,滤纸上的沉积物颜色为棕黄色,沉积物是二氧化锰。残渣中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然后,小心地用水冲洗滤纸上的沉积物,使流失在滤纸上的二氧化锰尽量少。

用玻璃棒把滤纸上的沉积物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蒸发。待蒸发皿内产生的水蒸气较少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蒸发皿内的物质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深棕色的,是二氧化锰,质量0.3克。是原高锰酸钾的30%。我们又称取了三份0.9克的氯酸钾,一份不与二氧化锰混合,一份与制得的0.3克二氧化锰混合,一份与实验室原有的0.3克二氧化锰混合,给它们分别加热,得到以下数据: 不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氯酸钾,试管口出现氧气需222秒; 与制得的二氧化锰混合,试管口出现氧气需35秒;与实验室原有的二氧化锰混合,试管口出现氧气需31秒;

附: 经如下计算,从高锰酸钾制氧的残渣中提取出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应为原高锰酸钾质量的27.5%。(根据原子量的计算)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式量:MnO2 = 55+16x2 =87 2KMnO4 = 2(39+55+16x4)= 316 87/316 = 27.5%(近似值)

我们提取出的二氧化锰与此值很接近,证明我们回收的二氧化锰还比较纯净。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居多,学生思考、讨论问题较少,即发展学生的个性较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而教师强调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较少。

这些问题不仅妨碍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积于自身深处的潜能,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里,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注意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个体差异

何为智力?我国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能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组成,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智力的实质反映出个体准确地、有效地加工情绪与情感信息的水平,是情感与理智(包括认知)协调的结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ardner则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学校里根本没有所谓“差生”存在。美国人类行为学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认为情感智力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四是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说,情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和工作的内驱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知、热情相随相生、与需要、动机、信心和兴趣等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并非母语的英语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注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培养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带动学习,以促进其多维智力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赞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办法。“以赞扬为主”指的是受到老师的经常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个人的多维智力及综合能力。我们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批评学生,因此就要“以批评为辅”。批评毕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批评多了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尽管我们强调了“以批评为辅”,但在批评时也一定要讲求艺术。

二、给予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学习上的帮助

教育界著名的“期望效应”实验,证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将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这是促使这部分学生逐步产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前提。还要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懂得,虽然成功是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但也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外,还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授业”和“传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情。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任何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会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自卑。因此,教师一定要让这一部分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可以专门选择一些适合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程度的英语知识,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成绩,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唯其拥有了自信心,才会产生奋起直追的动力,后来者居上的例证,可谓不胜枚举。

三、传授语言知识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于英语是高中学生的一门核心学科课程,所以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教”为出发点,过多地注重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过多地强调了学生对词汇的背诵记忆和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忽略了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样一来,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学”。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教学方法,只有“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的教学方法或理念。“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采取“任务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学习的乐趣。“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学生主体性;突出任务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注重全员发展。很多教学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

四、体现人文关怀,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7

一、确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有效地实施该教学目标。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其创新与变革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新课标中也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和内心想法,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关注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培养,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开展学习。

三、完善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重视科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创设有趣的现实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将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因为,有效的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促进有效的学习。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联系。加强与生活相联系,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做到深入浅出,做到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和他们自身特点,才能有效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读到“唉,天可真凉了——”这别有韵味的一声叹息时,这时“了”字应念高音,声音要拖长,同时通过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秋季特有的悲凉、萧瑟,能有效体会“了”字的情韵。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

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在语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景,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阿Q正传》这篇文章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播放电影《阿Q正传》,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给学生以强烈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认识和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效提升了对文章的感受和认知。在讲授《声声慢》时,我通过使用多媒体模拟制作词中荒凉萧瑟的景色,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官冲击,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起到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效果。

五、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反思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

随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广大语文教师要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使自身不断走上成功。特别是对于广大年轻的语文教师而言,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对于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型、专家型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并相互渗透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创设并提供恰当的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发展发散思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教版;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19

一、我国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新的教育体制改革潮流下,有效教学的探究在教育界反响很大,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这个探究的队伍中,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角度得到推广,使得基础教育改革进程加快了步伐。不同知识在教材中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就拿人教版教材来说,它的编排方式是比较综合的,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编排方式,呈现出一种比较系统化的内容结构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另一方面,人教版的教材更倾向于综合性,使得知识互相渗透,除了基础知识,教材还包括一些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关于有效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态度,在探究的过程中,探究的范围扩大,从理论到实践的发散性探讨,加大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普及了有效教学在教育界的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形式目标

新课程的意义就是让课堂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实施,从知识、过程、方法、能力等综合性的考虑去设计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经常呆板地去做教学计划,形式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效用。

(二)盲目追求模板

同样的文本,不同的侧重点,语文的教学课堂呈现的效果就会不同,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因为追求改革潮流,就把名校名师的示范课拿来做课件,可以去模仿教学。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名校名师的课件只是一个学习参考的作用,一味地照搬,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缺乏学生参与谈论的价值,教师应该用心研讨教材,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不够规范

课堂教学需要有一定的秩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个人的随意性比较强,思维跳跃性比较强,不定式地随意发挥,使得学生对教学情节难以把握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不到位。再加上有些教师对基本知识的忽略,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让学生自己实践的机会。

(四)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让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

多媒体在现在的课堂上运用得越来越多,在丰富教学内容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直观,但很多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忽略教材的内容,把图像的精美和声音的有效结合,认为这就是改革的方向要求,殊不知,过分依赖多媒体让学生失去了更多阅读和思考的余地。

三、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内心树立一种意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使学生愿意参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利用语文课本资源,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学习方法影响着学习的效率,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并优化学习方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

(二)教学目标明确,完善教学结构

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的教学过程。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语文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遵循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过程,从而还要保证整个教学计划的严谨性,在此基础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优化方法,科学管理

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定期进行巩固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对所学知识能准确记忆,有扎实的基础,在积累的过程中,前后衔接好,同时尊重学生的认知、学习、记忆规律。新课改的进程在不断推进,教师也紧跟课改的步伐,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先进教学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符合年龄阶段,把握教学过程,合理利用资源,明确重点。适当地使用现代高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新课改不断发展,给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探究。为课改的推进贡献力量,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更好的应用实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朝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 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

[3] 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4] 吴亮奎.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与钟启泉教授商榷[J].育科学研究,2008(5).

[5]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6]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7] 王凤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8] 钟启泉.重建“学习”的概念[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2).

[9] 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究,1999 (6).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创作过程。写作水平的提高,既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又离不开英语教师的有效指导。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就一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妙语佳篇。

一、提高教师对英语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由于我国教师对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连带着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够重视,很多高中英语老师认为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讲是一大难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着重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英语口语能力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这样就造成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过低,使学生在英语高考中,在写作部分分数大幅度丢失。但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加强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帮助是巨大的,可以为学生将来进行深入学习或者是参加工作后,为英语写作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平时课堂教学时,注重对英语语法的详细讲解,在发现有学生的英语写作出现中式英语的错误时,及时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决学生有关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区分不开的现象。

二、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词汇的识记是学生写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指导、帮助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识记单词。教师可以通过音、形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记单词,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做到能读则会写,还可以采用分类、联想、构词等多种记忆方法记单词。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呈现词汇,既形象生动又节约时间。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习惯搭配、语序和句型结构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背诵、默写词组、句子,连词成句、完成句子、看图写话。通过大量句型操练,使学生对语法规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语言。

三、加强语法、句型训练

熟练掌握和运用简单的句型,悉心研究分析每个句子所采用的语法和时态变化,注意不同的语气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每个单词在句子中的顺序有什么规律,要注意学习英语中的基本句型和固定结构,注意关联词的用法,一个英语单词大写和小写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要注意书写格式,练习语句的变化,在学会运用简单句的基礎上学习复合句等一些复杂句型,先阅读一些比较复杂的段落,熟读之后剖析各段落中所运用的语法、语态和时态的变化,学会翻译整篇文章,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英语的写作水平。

四、重视段落训练,形成语篇能力

在英语写作中,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主要的写作技巧可以体现在一个结构合理、安排有序的段落中。因此,学习英语写作,应先从学习写好一个段落开始,这也是高二、高三年级写作教学的重点。段落训练首先从主题句开始,因为它是整个段落的纲要,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段落是否成功;其次,提高谋篇布局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把握谋篇布局技巧,总结结构词块使用,培养写作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与积累,学生一定能够具备建构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

五、采用阶梯式写作教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事都是要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进步,所以,就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也应该交给学生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第一,听说造句。根据归纳出的课文重点短语、句型,进行课文复述。教师可根据这些短语、句型设计汉语句子,要求学生逐词逐句的口头翻译。几天之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结构一样的句子,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学生要完整地把听、说内容的要点列出来,以便组织流畅的语言,写出简短而有逻辑性的几个短句。第二,组句成文。根据学生学过的短语、句型,由浅入深地进行语篇整体训练教师可设计一定量的英语句子,打乱顺序,要求学生根据语义、逻辑顺序把句子说、写成小短文,几次练习之后可增人难度随着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既训练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流畅地组句成文。第三,命题作文。这是写作技能的综合运用,侧重训练写作技巧和灵活性利用所掌握的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动词短语的正确搭配,一句意思多种表达方法等来进行看图写作;根据所学的应用文题材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信、日记、广告、说明书等练习。

六、改变写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教师应力求营造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共享信息,相互帮助,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气氛中学会写作,并以写作过程为出发点,将写作过程视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写作的各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写作的要求,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例如,让学生针对某个话题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确定运用何种时态,梳理文章要点,制订提纲。在写初稿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都写下来,不必过多地担心自己写得正确与否,小组成员间相互传阅各自所写的文章,并对其进行初评,重点在于发现文章的精彩之处,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七、利用网络手段指导学生英语写作

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将会成为未来英语学习的一条极具潜力的途径,将网络应用于英语教学也是未来世界英语学习的必然趋势。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的语言学习机会,使教学活动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延伸传统的写作教学活动,方便师生交流。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来借助网络进行英语写作学习:

1、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2、建立一个网上写作中心,它不仅可以用于课堂讲授,而且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外自学。

总之,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老师跟学生同时来完成的,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我们应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一直走下去,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写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干国.如何提高学生高中英语写作水平[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08).

[2] 熊亨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新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3] 曾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的探究[J].学习月刊.2011(08).

上一篇:德阳西部国际商贸城项目考察报告下一篇:医生工作个人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