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2024-07-28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通用8篇)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1

务实创新

全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宋祁•杂说》有言:“法者,国仰以安也。”推进依法行政是规范国家权力运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社会管理有序、公民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工作之成效,事关和谐稳定,事关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针,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基础,务实创新,努力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握牢法治政府建设的指挥棒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落实,关键在领导。谈及依法行政工作,过去一些部门和乡镇、街道的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甚至有极少数把依法行政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一谈经济发展,就不顾法律约束,甚至把依法办事看成是麻烦,按法律办事往往妨碍办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依法行政工作力度有自上而下逐级递

减的趋势。我市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要求从思想根源上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将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一是成立冷水江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政府法制办负责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工作。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的组织领导格局。二是高度重视依法行政部署工作。每年年初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依法行政工作,每年4月举行一次高规格的全市性依法行政大会,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开展情况的定期报告制度。每年12月份,市政府各个部门每年年底都会向市政府和市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每年年底市政府法制办都会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安排,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四是落实行政机关集体学法制度和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市政府通过政府常务会议、法制讲座、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形式,组织3次以上依法行政知识的专题学习。2011年9月,在全市副科以上单位班子成员法律培训班上,对全市近120余人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专题

培训,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依法行政正在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实际行动。五是加大依法行政考核力度。市政府每年均制定了《冷水江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方案》,并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市级机关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一项独立的考核内容。市政府法制办根据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细化依法行政工作目标,制定考核细则。考核做到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分散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从全市抽调业务精通的专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等组成外部评议小组,采取互查互评、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集中考核、外部评议、复议复核、集中评定、报请政府确定四个考评时间的安排,对全市52个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年终考评。根据分数高低确定优秀单位、合格单位、基本合格单位及不合格单位,优秀单位予以表彰,不合格单位给予全市通报批评。通过年终考评,全面、客观地评估各行政执法部门每年依法行政的工作情况,也加大了市政府对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层级监督力度。

二、完善决策机制,拽紧法治政府建设的方向舵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是确保政府决策正确和决策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基础要求。过去确实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

在重大决策前,不按程序进行或随便简化程序,既不做周密思考,也不深入调研从多方面征求意见,存在“拍脑袋”决策现象。为使政府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我市严格遵守三个做法:一是坚持五个“绝不决策”。即: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凡是涉及发展规划、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大额投资、重要改革、国资处置等重大决策,必须做到“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专家咨询不决策、没有征求群众意见不决策、没有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核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不决策”。二是严把“六个环节”。即:凡是重大行政决策项目,要严格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六个”环节,着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完善“七项制度”。制定出台《冷水江市重大行政决策规则(试行)》、《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决策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体系。2011年3月、6月和12月,我市组织对《冷水江市个人房屋出租地方税收征管暂行办法》、《冷水江市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冷水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以及《冷水江市城市绿化赔偿费和绿化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文件举行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特邀人大、政协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会公众参加,听证代表达47人,采纳社会公众意见36条,克服了

过去“关门制文”的局限性,逐步开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三、强化执法监督,掌控法治政府建设的紧箍咒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有效举措。长久以来,执法行为也是最为人民群众所关注。可是我们行政执法领域,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依据种类繁多,行政执法人员队伍法律政策素质较差,执法人员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执法行为还不够规范,执法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攻坚突破、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更加强烈。这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以更新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更加扎实的态度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开展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我市始终坚持“执法依据明确、主体职权法定,执法行为规范、程序完善公开”的原则,2011年,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开展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全市52个行政执法部门共梳理出行政执法依据4643项,行政许可316项,行政处罚3619项,行政强制185项,行政确认64项,其他行政行为459项,保质保量地完成“权力清单”梳理工作。二是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按照“自上而下、逐级推进”的原则,2011年6月,全市48家行政执法单位严格参照上级单位的裁量权基准,已全部完成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工作。积极稳妥推行行政裁量权案例指导制度,2011年9月,我市从各行政执法单位报送的78个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中,从建设、文化、食品药品、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入手,严格按照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程序,遴选出5个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执法案例,制定发布了《冷水江市2011年行政执法案例(第1期)》,真正实现了以案说法,寓法于案。加强依法行政示范点建设。三是加强行政程序示范点建设。2011年,我市下发了《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程序建设示范点的通知》(冷政函〔2010〕11号),在我市范围内确定了毛易镇人民政府、国税局、烟草局、工商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等七个单位为我市的依法行政示范点,确立了“总结经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对依法行政示范点的指导。目前,各个行政程序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各具特色,形成行政程序建设中的“排头兵”。如:市烟草局的行政许可制度建设、案卷质量首屈一指,市公安局的执法办案网上流转和网上监督自成体系,市国土资源局的行政处罚听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亮点颇多。四是规范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大比武”。2006年以来,我市陆续展开行政执法效果的评选活动,先后推出了评选“十佳行政执法人员”、“十佳行政执法案卷”活动。五是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

督与协调。建立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档案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制度,实行行政执法证件动态管理。设立了监督投诉电话和投诉网站,实行了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加大行政投诉处理力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使各级行政执法行为得到了广泛监督。2011年,全市行政效能投诉10件,行政问责案件11起,促进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四、创新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善用法治政府建设的引流器

规范性文件,是各级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整体水平较以前有较大改观,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例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和程序较为随意,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存在利益驱动因素,破坏了规范性文件的严肃性。重复制定问题严重,造成规范性文件数量繁多、名目繁杂、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不少规范性文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规范性文件制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故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是“追本溯源”规范和约束权力。一是做好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坚持四个“必须”。首先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审”,法制机构从主体、权限、内容、程序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合法性审查工作的“零失误”和“零差错”,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以2011年为例,共审查市本级政府规范性文件21

件、市委和市政府及市委办和市政府办联合行文的文件13件、合同文本及其他行政公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 278件。其次做好规范性文件登记工作,做到“有件必登”,坚决消除规范性文件登记的“死角”。再次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做到“有件必备”,规范性文件备案率达到100%。第四落实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做到“有错必纠”。对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责令制定机关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依法予以撤销并通报。二是创新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冷水江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率先在娄底建立实行规范性文件管理人制度和听证主持人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审核、报送、管理和规范性文件听证工作。三是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2008年,我市组织专门力量对2001年以来全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决定废止规范性文件20件,决定对162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决定重新公布48件规范性文件,确认164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2010年,对2008年以来全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再次全面清理,决定废止规范性文件16件,决定对14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决定重新公布27件规范性文件,确认71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四是在娄底建立了规范性文件网上公布平台和数据库。及时将统一登记的规范性文件内容、登记时间、编号在平台上公布,严格标明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限,确保规范性文件资料库及时更新,方便了公众的查阅,完善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和检索系统,提高规范性文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五、完善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开启法治政府建设的缓冲器 随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逐步涌现,行政争议也日益增多。行政争议类型多,处理难度大。为形成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的合力,市政府稳步构建多元化矛盾解机制。一是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办“精品案”,严把复议案件受理、审查、结案关,探索实践行政复议和解、调解结案、简易程序、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等多种审案方式,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2006年来,我市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38件,其中做出维持决定的86件,做出撤销决定的19件,协调后行政机关自行纠正撤回申请的16件,终止审理的5件,移送其他机关的5件,终止审理的6件,中止审理的1件。2006年6月5日,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易振作为全省123个县级政府代表在全国行政审判及国家赔偿会议作典型经验发言,推介了我市依法行政、支持法院依法审判工作的经验。2010年,布溪社区居民龚铁军等七户住户请求市规划局撤销土地规划许可证一案中,不再向过去采取书面审理方式,而是严把证据关和依据关,深入实地调查,采用“模拟法庭式”公开听证审理,耐心调解,并最终以和解方式审结此案,赢得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高度称赞,并获得前来观摩我市的行政复议听证工作的省政府法制办及各兄弟县市法制办主任高度肯定。二是注重行政调解。建立把行政调解

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每市政府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信访联席工作会议,加强信访问题的部门联动处理,推动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实现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接机制,增强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六、深化政务公开,加速法治政府建设的助推器。

政务公开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行政权力的运行公开化、透明化。过去,信息不公开一度成为人们群众质疑政府工作的重要因素。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把政务公开、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及时的全方位服务为突破口,严格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在无极限便民和零距离服务上积极探索,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好评。一是规范政务中心运行,推进乡镇便民服务建设。截止2011年10月底,市政务中心32个办事窗口共完成各类办件217035件次,其中,咨询件46871件,即办件138696件,承诺件14354件,上报件16947件,群众满意率99%,提前办结率为92%,限时办结率为100%,收到办事群众和投资者送来的锦旗445面。便民服务中心也硕果累然。全市16个乡镇办都建立了乡镇(街道)便民中心,185个村(居)委会建立了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累计完成办件29437件次,整体反映良好,深受群众好评,2011年2月20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对此专门做了典型推荐。二是积极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和电子

监察系统建设工作。5月份,根据省、娄底市的要求,我市专门成立了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审查工作领导小组,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开展服务事项梳理审查工作。目前,我市第一批30家行政单位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以及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共599项已经全部通过省审改办的审核并上网公布运行,第二批34家行政单位的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初审工作已完成,网上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突出。

实践证明,我市法治政府的建设成效卓越,硕果累然,为我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极大服务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地方经济显著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GDP182亿元,增长13.5%。完成财政总收入17.92亿元,增长1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亿元,增长20.7%。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352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增长17%。我市连续7年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居第六位。工业经济提质增速。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增长32.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15.1%;实现利润总额3.17亿元,增长35.7%;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3%。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发展加快,区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6亿元,增长66%。天宝、金鹰服饰、瑞达科技、立德、明玉陶瓷等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禾青建材工业园加快建设,华新水泥今年上半年可竣

工投产,工业企业“退城进郊”任务基本完成,耀华冷耐关停到位,新厂区完成征地拆迁。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5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62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00人次。新增廉租住房1226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1户,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242户,新增公共租赁住房484套,259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全部开工建设,竣工1659套,竣工率达到64%,开工率和竣工率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全面铺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益人数10万人,新农保参保人数7万人,全市60岁以上的农民2.4万人和城镇居民6000人享受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离不开法治建设建设这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化基础,务实创新,才使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走上一个稳定优质的良性发展轨道。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2

医院自1962年起先后成为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泸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医院。1997年经四川省教委、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 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1999年经四川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批准, 成为泸州医学院附属 (非直属) 内江医院。根据内江市政府的决定, 内江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别于2002年6月和8月并入该院。历经65年, 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妇幼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医院, 医疗服务辐射本市及周边市、县。

医院现占地面积214.46亩, 业务用房77285.03m2。编制床位1600张, 开放床位1100张, 其中惠民病床332张。现有在职职工1348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正高级职称46人, 副高级职称183人。医院拥有各种能满足诊疗需求的医疗设备9366台 (件) , 包括1.5T超导核磁共振 (MRI) 、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四维彩超、血管成像系统 (DSA) 等高精尖设备。

医院科室齐全, 设置合理, 重点突出, 特色鲜明。设有临床一、二级科室35个, 医技科室11个, 职能科室28个,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4个。2013年经医院培训的全科医生全部考试合格。内江市有15个专业医疗质控分中心设在该院。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 “内江市肿瘤疾病防治中心”、“内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内江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内江市老年康复医学中心”均设在该院。“内江市肿瘤疾病防治中心”是省级甲级重点专科和内江市第二批院士 (专家) 工作站, 卫生部实体瘤微创治疗临床研究承担单位, 科技部国家级微创治疗战略联盟会员单位, 国家级微创治疗临床示范基地。肾脏内科、医学影像科、神经内科为在建省级重点专科。ICU、泌尿外科、妇产科、感染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是内江市级重点学科。2012年成立的健康管理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四川首家健康管理示范医院。医院依托健康管理中心平台, 与中美脑中风协作组联办的内江市脑卒中防治基地, 是内江卫生行业在省内首开先河的一项诊治脑卒中疾病多学科的合作技术项目。医院近5年完成科研项目10项;在研项目41项。获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和内江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0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8项;推广新技术、新项目7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专业论文1087篇, 其中SCI论文5篇。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3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闻出版专业研究机构,这次与镇江市政府以促进镇江新闻出版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全民阅读和出版产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特别是在全民阅读项目的开展、江苏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镇江园区的建设、数字印刷项目落户、文化创意(动漫)等重点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在深化全民阅读、建设数字出版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

朱晓明强调,镇江市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良好,要抓住机遇,加大金融创新,加快园区建设,引进更多企业入驻,把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镇江园区建设成全省特色示范基地,同时深化与研究院的文化事业合作,打响书香镇江品牌。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4

各小学、幼儿园:

现将《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在编不在岗”人员清查整改工作的通知》(晋委办〔2011〕113号)转发给你们。各单位务必将本通知传达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并于11月24日上午下班前将(附件一)至(附件三)报送教委办雅鸣师。具体要求如下:

1、(附件一)至(附件三)用A4纸打印1份(无对象的单位加盖公章报送空表)。

2、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摸底表(附件一)应严格按设置格式录入,便于汇总、统计送组织人事部门。

3、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摸底表(附件一)务必于11月24日上午下班前将电子数据传送至yym5786958@sohu.com。

附件:《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在编不在岗”人员清查整改工作的通知》

附件一: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摸底表

附件二:通知书存根

附件三:承诺书

安海教委办

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篇5

关于印发吴江市人才柔性引进 与人才工作证规定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吴江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工作证规定》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 1 — 吴江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工作证规定

为进一步加快人才强市步伐,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盘活人才智力资源,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构筑人才新优势加快人才强市步伐的意见》吴发„2006‟13号文件精神,本着“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人才柔性引进,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经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的非吴江户籍人才的人才引进方式。

第二条

《吴江市人才工作证》(以下简称《工作证》)是柔性引进的人才在吴江市工作、创业、居住、生活和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的凭证。

第三条

市机关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人才柔性引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人才柔性引进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 引进的对象、方式

第四条

柔性引进的对象应是本市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属本市紧缺的具有研究生(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以上职称

— 2 — 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得流动的人员除外。

第五条

柔性引进国内外人才的方式:

(一)智力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智力服务合同书,承担项目开发、课题研究、技术咨询等,提供智力服务;

(二)智力借入。人才在本市企业的市外或境外的技术研发机构、办事机构、实验室等,承担科学实验、项目开发、课题研究等智力服务;

(三)业余兼职。人才在不侵犯所在单位知识产权并保守商业秘密的情况下,与用人单位签订兼职合同书,来我市企业兼职;

(四)人才创业。人才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来我市创办企业;

(五)其他方式。如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

第三章 《工作证》的申办、变更及时效

第六条

用人单位向市人事行政部门报送《吴江市人才工作证申请表》,经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后,发放《工作证》。

第七条

用人单位或来吴江创办企业的个人须填写《吴江市人才工作证申报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用人单位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用人单位与人才签订的合同书;来吴江创办企业的提交所创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人才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国(境)外护照及本人1寸彩色证件照2张;

(三)人才的学历(学位)证书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科技成果证书。

第八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在发放《工作证》的同时,建立吴江市柔性引进人才临时档案。

第九条

持有《工作证》的人才,在本市因工作单位等情况发生变化的,本人或新工作单位应当持变动证明材料到市人事行政部门办理《工作证》变更登记。

第十条

《工作证》的有效期最长为5年。《工作证》有效期满,需要申领新的《工作证》,逾期将自行失效。持证人离开本市的,用人单位应负责收回《工作证》,并上交市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工作证》遗失的,持有人凭居民身份证及单位证明到市人事行政部门办理补发手续。

第四章 政策待遇

第十二条

《工作证》持有人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可申办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科技项目招投标,申报科技项目及经费资助,申报科技奖励及其他评比奖励活动。

(二)可在吴江市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职业)资格登记。

(三)符合《吴江市引进紧缺人才资助办法》(吴政发„2008‟134号)第(一)至

(十)类所列资助对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4 — 并不受年龄限制,持有《工作证》后,经审核确认,下起可分5年每年享受吴政发„2008‟134号文件规定的相应资助金的20%。

1.在省内外知名企业等担任中高级管理职务的经营管理人员,熟悉相关领域业务的规则、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其成果处于本行业本领域技术前沿且为业内同行认可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3.拥有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并在技术及成果转化中为企业创造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专技人员;

4.具有特殊专长并为企业管理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特殊人才;

5.其他企业认可的骨干人才。

(四)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子女需在吴江接受义务教育的,可凭其父母的《工作证》及有关证明材料就近到有接收条件的学校就读。

第五章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工作证》手续,禁止假签合同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对违反本规定的,市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所享受的相应政策待遇,收

— 5 — 回《工作证》,追回已享受的政策待遇,并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之间在人才柔性引进问题上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调解未果的,可按规定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吴江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吴政办[2007]77号同时停止执行。

主题词:人事 柔性引进△ 待遇 规定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法院、检察院,市人武部,市各人民团体,存档。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6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牡政发〔2005〕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第 13 届 25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

二○○五年一月十九日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认真履行市政府法定职责,规范市政府及其组成成员、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职务行为,加强市政府机关自身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第二条 市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

第三条第三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第四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贯彻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各局局长和各委员会主任。

第六条第六条 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的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的日常工作,秘书长协助常务副市长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市长出国访问或较长时间离市期间,由分管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工作。

第九条第九条 各局局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第三章 政府职能

第十条第十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社会稳定、物价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加强经常性的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究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科学民主决策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等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全体会议决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市政府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市)、区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该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政府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开展经常性的民情民意调查。完善民情民意调查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进行抽样调查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依法行政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市长是市政府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副市长按照分工对分管部门和战线的依法行政工作负主要责任;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和市政府副秘书长按分工协助市长、副市长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依法行政工作;市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或本系统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省、市的方针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发布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各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市政府备案,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坚持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行政监督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各类监督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市政府领导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市政府各部门要将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向市政府报告。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布政务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重视群众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第七章 工作推进与协调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工作安排,围绕上级下达的目标和市委、市人大部署的工作任务,确定财政收入、经济发展、城建项目、社会发展、深化改革、保持稳定、扩大开放等战略性工作目标,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市政府办公室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落实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对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的事项和市政府领导批示的重要事项进行督促检查,必要时下发《督查通知》,明确主管领导、牵头单位、协办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保证市政府重要工作的推进落实。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市政府协调工作坚持各负其责、分级协调的原则。各部门所协调事项均由部门负责人先行协调,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时,请负责本系统工作的副秘书长、市长助理或副市长协调,仍形不成统一意见时,报常务副市长,由常务副市长协调。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各种电视电话会议、工作会议、市长信访接待日及重要接待活动,主管副市长公出或因故不能参加时,原则上按各位副市长排序循环接替,有关部门应提前 2 个工作日报请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安排;需要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活动,活动主办单位应提前 2 个工作日报请市政府秘书长协调安排。

第八章 学习和调研制度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领导成员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市内外和国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市政府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市政府秘书长负责做好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落实工作。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市政府领导成员要结合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分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 1 个月。调研题目由市政府领导成员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

市政府领导成员要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每年亲自撰写一两篇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考察报告。

第九章 会议制度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和市政府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政府组成人员组成,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和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列席会议。会议议题、召开时间由市长确定,会议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由市长决定随时召开。

市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总结和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三)审议通过市政府需向市人代会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文件材料;

(四)通报国内外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五)讨论市长认为需市政府全体会议通过的重要事项。

市政府全体会议组成单位和列席单位主要领导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经市政府秘书长批准,可委派本单位其他领导参加会议。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组成,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列席会议。会议议题、召开时间由市长确定,会议由市长召集和主持。特殊情况可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召开,必须有市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半数以上到会方能举行。

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和讨论上级领导机关及市委、市人大的重要指示、决定、决议和会议精神,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二)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讨论通过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及财政预算报告;

(三)讨论决定市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及重要政策措施;

(四)讨论、决定呈报上级政府或市委的重要事项和提请市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事项;

(五)市长认为需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副市长或市政府秘书长提出建议,报市长批准后,按轻重缓急安排上会。凡需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问题,议题主办单位必须事先充分准备,议题内容涉及法律、法规或制发规范性文件的,须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议题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应在会前与相关部门协商一致,未经协调或存在分歧意见的议题,原则上暂缓上会。会议材料要提前 3 个工作日报市政府办公室分送会议组成人员阅研。议题汇报人为议题提交单位的主要领导,主要领导因故不能与会的,经市政府秘书长批准,可由提交单位主管领导汇报,同时通报市政府办公室。列席会议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因故不能参会的,经主管副市长同意,可委派本部门能够决定议题相关事项的主管领导出席,同时通报市政府办公室。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也可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或两位以上副市长召集和主持,与议题内容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由两位以上副市长参加的市长办公会议,排序在前的副市长主持会议。会议议题、召开时间由会议主持人确定。市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市长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决定单项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事项;

(二)研究决定突发性紧急事件;

(三)研究决定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工作中需要统筹协调的重要事项;

(四)市长认为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的事项。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长或副市长确定议题、召开时间,并主持会议,与议题内容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市政府专题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中需要决定的专题性问题;

(二)研究决定市政府领导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事项;

(三)研究处理分管范围内的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突发性事件;

(四)讨论上级领导、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具体工作的批示,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

(五)讨论确定需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策的有关问题。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市政府协调会议由市长或副市长委托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召集和主持,并确定会议议题、召开时间,与议题内容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参加。市政府协调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市政府协调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需要统筹协调的具体事项;

(二)协调处理某些专项工作或群体性上访事件。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会务工作;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和市政府协调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会务工作。

市政府常务会议在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印发有关单位。市政府全体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和市政府协调会议是否形成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视需要而定。市政府各类会议需要形成会议纪要的,由市政府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形成会议纪要初稿,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后,报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市政府各类会议议定的涉及机构编制、城市规划、土地问题等事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由专门委员会最后审定;涉及财税政策、资金安排方面内容需市长会前同意或会后批准。

市政府各类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按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与方式须经市政府秘书长、有关市长助理或市政府副秘书长审定,必要时须报副市长或市长审定。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市政府各类会议要严格执行会议审批程序,控制会议规模,减少参会人员,压缩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凡是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大型专项工作会议,会议承办部门会前认真填写会议申报单,经市长、主管副市长批准后方可召开。需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签署意见,报市长批准。

第十章 公文处理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市政府领导一般也不受理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直接报送的公文。

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按分工报市政府领导批示。重大问题,报送市长批示。市政府领导对报送的公文要及时批示。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对市政府转办的公文要做到特急件随到随办、急件即办或 3 个工作日内办结、平件 7 个工作日内办结,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结的,要向市政府办公室说明情况。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市政府文件(包括市政府文件、市政府函件、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市政府办公室函件 4 种)制发审批程序为:拟稿单位拟稿―→有关部门会签―→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市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审核把关―→市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审核―→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审核或签发―→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或签发―→副市长审核或签发―→常务副市长审核或签发―→市长签发。

市政府文件审批权限为:

(一)向省政府请示或报告事项的文件,由分管副市长签署意见,市长或市长授权常务副市长签发。

(二)以市政府名义下达事关全局或涉及重大方针政策的文件、规范性文件和对下级机关的重要批复及表彰决定,须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后,由市长授权分管副市长或市政府秘书长签发。

(三)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一般性批复,与省政府各委、办、厅、局联系解决专项问题的文件,转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批转下级机关的报告,与外省、市(地)商洽、联系工作的文件,一般由分管副市长签发;涉及全局或重大决策的,由市长或市长授权常务副市长签发。

(四)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工作的文件,由有关分管副市长协商出统一的意见后共同签发;必要时由常务副市长或市长签发。

(五)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可由分管副市长签发,也可由市长授权市政府秘书长签发。

(六)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传达市政府的指示、决定、意见的文件,根据重要程度,可分别由分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签发。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文件,提高质量。各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向上级对口部门请示、报告工作,除特殊情况外,由部门直接上报;凡是各种领导小组、指挥部、组委会等常设、非常设临时机构工作范围内的事,一律自行行文。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表彰奖励决定、通知,一般以光荣册形式印发,不再行文。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及市政府各部门制发的公文,除需要保密外,应及时公布。

第十一章 作风纪律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市政府领导同志外出和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 , 简化接待。外出不搞迎送,下基层不要地方负责人到辖区分界处迎送;不吃请 , 不收礼。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为部门和县(市)、区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 , 不题词;原则上不出席由部门和县(市)、区组织的庆典、剪彩、首发式、首映式及地方节日等活动。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 , 一般不公开发表;确需领导参加的活动 , 由活动组织部门报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安排。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 , 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 , 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 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 , 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 , 在市政府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 , 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 , 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者文章 , 事先须经市长同意。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离市外出须向市长请假;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离市外出,须向主管副市长和市长请假;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市外出,应事先经主管副市长请假批准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向市长报告。

信访接待日不能参加接待工作的领导,需向市长或常务副市长请假。

指定参加各类会议的领导,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事先向会议主持人请假。

外出领导应将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有关事项,通知市政府办公室,以便随时联络。

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八条 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按会议规定要求时间到达会场,会议期间通讯工具一律关闭,不许随意离开会场和提前退出会场。

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 , 规范行政行为 , 增强服务观念 , 认真履行职责 , 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 要严肃查处。

第六十条第六十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保证通讯联络随时畅通,随叫随到,今后通信工具号码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报市政府办公室。对本部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刑事治安案件、群体性上访、灾情疫情及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重大情况,不论工作日或节假日,不论白天或夜晚,不论人在何处,必须第一时间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或视情况,直接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并根据本部门职责,依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密切跟踪事态进展情况,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对因迟报、漏报、瞒报和处理不当造成影响和损失的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 要追究责任。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7

一、抓好领导团队建设,把握医院发展导向

俗话说:“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团队就是企业的火车头,也是集体的“领头羊”。企业前进得快不快,方向对不对,领导团队是关键。

首先,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使领导班子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优政的坚强领导集体。

其次,要增强中层干部团队素质,提升执行力。可通过组织中层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邀请著名管理培训机构对中层以上干部开展管理培训,鼓励提升学历来增强中层干部整体素质。通过竞聘上岗、年度述职、末位淘汰等考核办法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和医院管理综合水平。

二、重品牌、求创新、讲服务、促一流效益

品牌就是实力,没有品牌的医院,将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医疗服务经营中所倡导的“品牌”,涵盖了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专业人才、优质服务等元素。医院的差异性既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服务上,一所医院要想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品牌医院,必须针对不同病人的需求和社会文化背景,优化流程,方便病人,提供品质服务。以阳江市人民医院为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 打造医院品牌特色,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通过强化激励措施,强力打造特色专科品牌,形成拳头学科,以特色带动综合,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2011年阳江市人民医院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资格审核,成为该市唯一具有开展该项技术的单位,加强心血管介入及神经介入的技术支持,打造品牌效应。2012年呼吸内科又被评为省重点专科,老年病专科被省中医药局列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过数年打造,该院目前已有4个省重点专科、1个特色专科,10个市重点专科、2个特色专科,已逐步形成了品牌效应,取得了可喜成绩。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打造技术品牌。多年来,阳江市人民医院非常注重加强内涵建设,高度重视学习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项目和挖掘本院专科特色,并用于服务群众。在做精做强现有项目和提高基础性技术水平的同时,从专科的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定位,有重点地做强专科标志性技术项目,每年均有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患者认可,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知名度。三是抓服务,塑形象,打造护理品牌。该院2011年全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试点无陪护病房;改革临床护士工作模式,建立护士管床、管病人的大包干责任制,逐步保障了危重患者、大手术后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照顾。2013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暨人本位整体护理”新模式,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着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医院护理服务品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才兴院”,着力突破发展瓶颈。

创建品牌的主动权掌握在人才手里。因此,医院在重视特色专科打造的同时,也要注重专科人才的培养。阳江市人民医院在人才工作中屡出新招,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达到人才与医院双方共赢的理想局面。一是创新引进机制,搭建吸引人才的平台。实行高学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同时也制定对高专人才的考核措施,明确“责、权、利”,每半年进行考核评估。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并相应提高其待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人才引进新模式,通过合作达到共赢。几年来,阳江市人民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招聘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3人,其中引进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43人,本科442人,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人才,充实一线临床队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阳江市人民医院通过积极鼓励护理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通过采用专题PK、学术讲座、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科室管理和学术青年论坛”活动,发掘青年领导后备人才;通过举办各种技能竞赛,发掘各类技术人才;通过实施“优秀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组建精英班,全面提升各类后备人才素质;通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参加、举办学术讲座等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医院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搭建人才积极干事的平台。通过实行技术职称准入和评聘分开制,加强中级以上职称资格人员管理;通过实行技术职称年审制,促使医务工作者自觉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免遭社会淘汰;通过制定高端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待遇,搭建人才积极干事的平台。随着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该院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新学科不断建立,科研取得重大突破,为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贴近患者,用心服务,赢得医院竞争优势。

一是改进服务流程,增加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在人流密集的窗口单位设立大堂巡查岗,及时解答群众的咨询,做好疏导、指引与协调工作,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帮助。建立领导轮值制度,现场解决和协调群众诉求。设立医院服务中心,强化服务前线功能和落实便民措施。积极开展网上、电话等多种方式预约服务。实施晚间门诊。增设远程会诊平台,共享上级医院的技术服务,提高对疑难杂症的诊疗技术水平。通过流程的优化和再造,转变职工思想深处陈旧落后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使优质服务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二是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改善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及服务质量创造便利条件。三是开展群众服务满意度调查,着力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班子分组带领行政职能人员每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侧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四是积极开展平价医疗服务,做好基层医院的技术帮扶工作。密切与帮扶医院的医务协作和双向转诊关系;加强对危重病人急会诊的技术支持;定期组织季节流行疾病、常见疾病的诊治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开展志愿者服务,组建一支涵盖各大专科的“博士、硕士志愿者医疗服务队”,有计划深入基层单位、工厂、社区、监狱、福利院等场所,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志愿服务,为群众免费送医送药、作健康宣教,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三、加强党风廉政及行业作风建设,塑造医院良好形象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作为服务行业,医院不仅要依靠有形资产的资本实力立于不败之地,还要依靠作为无形资产的医院形象,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形象来赢得患者的信赖。医德医风的建设,不再仅仅是一个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一般问题,而是已成为一个医疗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严肃的自律手段。阳江市人民医院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塑造医院整体形象的: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抓好职工职业道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做到行风建设同“三好一满意”活动、整顿机关作风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争先创优活动、“三打两建”活动、效能提升年活动、纪律教育月活动、整治庸懒散奢专项活动及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总结,广泛开展行业作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和评优活动。在各党(团)支部和党(团)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党员模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每年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医生、优秀员工、“星级护士”等系列评优活动。模范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着广大职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热情,促使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四是做好医德医风的典型教育。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抓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和违纪违规事件的查处。表彰宣传本院年度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邀请阳江市检察院、市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用鲜活的案例讲解贪污受贿的恶果,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教育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提高医务人员廉政廉洁风险防控意识。五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医院反腐倡廉的长效工作机制。院纪委充分利用阳光用药监测软件和防统方软件系统,打造一个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将医疗行为置于阳光之下,以规范透明的服务行为,赢得患者和社会的认可和信任。配合2011年“创三甲”工作,还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下发各科室,并督促贯彻落实,确保长效机制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

四、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凝聚事业发展活力

在医院的品牌中注入文化理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知名的品牌都是由医院的内在文化、价值追求所支撑的,否则品牌就只是一具空壳。医院应在医、教、研、管理各项活动中,以自己特定的方式蕴育、培养、积淀内部的各种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阳江市人民医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核心价值观,浇铸医院文化精髓:一是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和价值理念征集活动,凝炼医院核心价值观,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医院的院训、愿景、使命,并通过各种形式将这些医院文化进行推广,让员工了解、熟知、领悟其中的内涵和特质,产生自豪感、责任感、贡献感和认同感,形成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后通过医疗行为、服务群众的形式传递给大众百姓,逐步形成该院特有的一种文化理念,促进两个效益的增长。二是开展“十大名医、名科”等系列评优活动,通过新闻报道、文化长廊、灯箱图片、专题视频、科普特刊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学科人才、优秀集体和个人的宣传报道,扩大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借助各种新闻媒介,积极拓展医院的正面形象。与《阳江日报》合作《天天健康》栏目;与阳江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开播《健康吧》节目,借助媒体的力量,为广大市民讲授科学合理的健康保健常识,提高市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在医院综合大楼展示“医院老照片”100多幅,制作了大型画册《百年传承,福泽民康》,出版了反映全国卫生先进集体ICU先进事迹的丛书《生命至上》,制作真实反映该院医生、护士现实工作的大型系列相册《视界·印象》,体现医者奉献与大爱精神,弘扬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录制健康教育录像宣传片和各种微创手术的视频,让患者熟悉的医务人员讲授医药卫生知识,介绍新技术新项目,在医院门诊各候诊室大厅、卫生院、义诊现场进行播放。系列文化渗透推广,既增强了群众对医院的可信度和依赖度,同时也增进了群众对医院的了解,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四是积极创建“职工书屋”。该院投入近100万元新购置了类图书共12000多册,鼓励职工多读书,读好书,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在职工中开展“书香飘医院”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免费为职工订阅“医学期刊数据库”供职工浏览各种医学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以职工书屋为平台,打造学习型职工队伍,提升职工素质。五是启动“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开展门诊导诊、秩序维护、急诊支援、病房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献血、帮扶下级医院,在服务社会中展现医院文化风采,诠释了医院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良的传统作风。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医院绽放文明异彩

随着品牌战略和人才工程的实施,以及“人本位”服务等系列文化活动的推广,阳江市人民医院逐步营造了一个富有人情味和文化气息的诊疗环境,文明之花异彩纷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11年该院被评为广东省“职工书屋”、“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广东省优胜单位、阳江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先进单位、阳江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阳江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阳江市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评为阳江市行评活动“回头查”先进单位、阳江市院务公开示范单位、广东扶贫济困日先进单位、阳江市十大书香单位。医院共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市级青年文明号4个。系列荣誉称号的获得,又促进医院、集体和个人进一步完善自我、提升形象、追求卓越,不断丰富医院内涵建设,成为促进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动力。近几年医院业务水平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稳步增长,2011年该院收入4.14亿元,门诊69.7万人次,出院3.4万人次;2012年全院收入突破5亿元,门诊78.34万人次,出院4.35万人次;2013年预计总收入6亿元。医院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刘文华.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理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180,215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 篇8

关键词:宝大兴塌陷区;综合治理

冷水江锡矿山经过一百多年高强度开采,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采空区未及时治理,规模较大的塌陷点有19处,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宝大兴塌陷区。

宝大兴塌陷区位于锡矿山街道办事处陶塘居委会和长龙界居委会辖区内,属老矿山矿床的中部地段,其范围为:南起锡矿山北矿文化宫,北至锡矿山一中的狭长人口密集居住区,其中新华昌、金刚石厂、职工医院、矿山完小、陶塘街、矿务局一中为重点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9′40″—111°30′14″,北纬27°46′23″—27°47′12″,面积250660m2,人口稠密,常住和流动人口近2万人。

1 宝大兴塌陷区治理现状

锡矿山锑矿目前已开展了四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其中包括对宝大兴地区的综合治理。

(1)一期治理工程主要对宝大兴塌陷区进行勘查,基本查明了地面塌陷、老窿口、房屋开裂情况,用探地雷达查明了浅部大量采空区隐患和采空区顶部以上岩石厚度,计算评价了其稳定性,对浅部老窿、采空区分布及其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并对采空地面塌陷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2)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在宝大兴塌陷区地表及建(构)筑物上设立监测点,并进行变形监测。本次监测采用了卫星监测、专业仪器监测和简易监测三种方法,达到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已布置的监测点超过100个。

(3)搬迁避让工程

对宝大兴塌陷区影响最大的125户426人实施集中搬迁避让,这些住户分布于锡矿山办事处陶塘居委会7组和4组,搬迁采用货币补助安置和异地集中安置两种办法。异地集中安置地位于谭家居委会和同心乡俩塘村。

(4)避险公路工程

此项工程目前正在实施。避险公路起始于宝大兴客运站西南角约30米处,沿线经炉渣坪、炼厂至谭家居委会再往东北方向延伸300米与冷—新公路相接,全线长2.7km。经冷水江市公路局统一规划,该避险公路拟建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路基宽度6.5m,路面宽6.0m,双向两车道,全线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结构。

(5)采空区支护工程

冷水江市政府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禁区勘察,并根据资金等情况对宝大兴一、二号两条通道进行了支护。现该工作已基本完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宝大兴地区严峻的地质环境形势。

2 宝大兴塌陷区治理措施的不足

冷水江市实施的对宝大兴塌陷区的地面变形治理工程,有效地减轻和避免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起到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但是对于宝大兴塌陷区来说仍只是治标不治本,治理工作的覆盖范围及力度不能满足需要。

(1)宝大兴塌陷区勘查:此次勘查工作对深部采空区、老窿分布情况未查明,及其对地面的影响和潜在的危险性未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了进一步指导塌陷区治理规划的制定,应对该区域进行更大比例尺的勘查,勘查深度及覆盖范围应加大。

(2)宝大兴监测工程:其布点的密度可进一步加大,尤其是人口密度大、变形严重的地段。

(3)搬迁避让工程:搬迁避让工程目前只对宝大兴塌陷区影响最大的125户426人实施集中搬迁避让,但宝大兴塌陷区共有常住及流动人口近2万人,其搬迁率仅达到了2.13%。

(4)采空区支护工程:由于资金有限,目前仅对宝大兴一、二号两条通道进行了支护,支护工程量远远达不到需求。

3 宝大兴塌陷区治理研究

在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上,针对调查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宝大兴塌陷区1∶1000勘查

在浅部采空区1∶2000精度的勘查基础上,对其进行1∶1000勘查,采用测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更详细地查明宝大兴地区采空区、老窿的分布及稳定情况,包括深部采空区、老窿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对塌陷区的危害程度。通过对宝大兴塌陷区域深、浅部采空区的详查,为制定宝大兴塌陷区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并指导塌陷区的监测预警工作。

(2)设立宝大兴塌陷区安全巡查通道

锡矿山宝大兴禁采区井下废弃巷道纵横交错、离地表较近,盗采入口多且隐蔽,且其盗采手段不断变化,对盗采行为难于防患,因此常规的地面巡查已难以实现对宝大兴地区的监管,在打击盗采上有必要变地面被动巡查为井下主动防范,以便主动防范和打击盗采行为。因此可建立地下安全巡查通道:

①炉渣坪安全检查通道:该通道位于闪星公司下属建筑安装公司预制场内,可以巡查预防炉渣坪、四窿道及长龙界等区域。

②水泵房安全巡查通道:该通道位于陶塘街原老水泵房,可以巡查陶塘街菜市场、原金刚石厂、原矿山完小、原信用社等区域。

③坝塘山安全巡查通道:该通道位于坝塘山水井旁,可以巡查进入宝大兴老锡矿山禁采区及水口山陶塘街禁采区等区域。

(3)宝大兴塌陷区监测工程

在已有监测工程的基础上加大监测精度,达到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标准。采用三等水准仪、静态GPS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配合使用激光扫描仪、近景摄影仪等精密辅助仪器。加大监测点的布设密度,在职工医院、菜市场、矿山中学、矿山小学等人口稠密、变形严重的地段增加监测点20个。

(4)搬迁避让工程

对上覆岩层厚度<30m、人口密度较大、地下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波及到地表时间较短的区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且治理难度相当大,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可对其实施搬迁避让工程。

(5)治理工程

对除搬迁避让的区域进行工程治理,这些区域上覆岩层厚度一般>30m,地下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波及到地表时间较长。治理措施主要有:充填采空区、封堵老窿口、修缮受损房屋、对建筑物采取地圈梁加固。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防止地面变形的加剧,避免和减轻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6)建立国家矿山公园

锡矿山锑矿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目前,世界上已探明锑储量为400多万吨,锡矿山锑储量曾达200多万吨,以锑储量之富、质量之优、产量之高称雄世界,享有“世界锑都”的美誉。经过110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后,锡矿山现保有锑储量已近枯竭,开采导致该区域环境严重恶化,已不适宜居住。但是其世界罕有的矿业遗迹景观、悠久的矿业发展历史,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因此可规划建立国家矿山公园。宝大兴塌陷区将成为锡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矿山开采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其治理措施可作为治理矿山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典范;并且其作为全国首批地面变形监测示范区,对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确定典型矿区地形变参数综合监测系统组成方案、研制适合于野外条件的变形和应力实时监测装置有重要意义,是全国各类矿山地面变形预预警监测的示范基地。

上一篇:我的思念作文700字下一篇:常见的天气系统微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