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工作方案

2024-06-23

科技馆工作方案(共8篇)

科技馆工作方案 篇1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工作方案1

一、目的

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校外活动场所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同时,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内容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未成年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科学方法的探索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在实施中采用“两点一线,双向互动”的方法:以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校和科技馆的主线,形成“两点一线”;在形式上包括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参与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包括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学习实践,延伸学校科学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形成“双向互动”。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挥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和科学教师等科普队伍的优势,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送进校园,推动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趣味科学表演、科学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科普剧表演和科学知识讲座、科技专家帮助学校培训科学教师、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指导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二)发挥科普器材和设施的优势,配合科学课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送进课堂、科技馆开设科学实践课堂、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巡回农村学校等。

(三)发挥科技馆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优势,丰富学校劳技课和科学课的内容,为劳技课和科学课提供资源服务,如:“动手做”活动资源包、发明创造活动资源包、科技实践活动资源包等。

(四)发挥科技馆科普展览的优势,把科普展览送进校园。如: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史展览,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典型科技成果发现过程展览,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科技知识展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教育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览等。

(五)学校利用科技馆阵地和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活动,把部分科学课程安排在科技馆进行等。

三、实施步骤

按照社会动员、选择试点、试点工作评价与总结、活动实施者培训、总结经验并推广的顺序实施。

四、组织领导

(一)“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领导,中国科协科普部、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二)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中国科协科普部负责动员全国科协系统所属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积极参与该项工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活动的具体指导和组织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创造必要条件。

五、几点要求

(一)充分发挥该项工作对学校实施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培养。

(二)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科技教育资源向相对匮乏地区的未成年人倾斜和流动。

(三)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馆的建设和管理,积极研究、策划、设计、开发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并制定规范化的活动方案。积极探索构建社会化的合作平台,加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四)各级文明办要做好本地区这项工作的`协调督导和宣传动员。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协要加强对所属科技馆等科技活动场馆的工作指导,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和服务水平;督促建设适应“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人员队伍,建立相应的资源研发基地和资源共享机制。(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动员中小学校积极参与,把“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鼓励教育专家与教师配合科技馆完成科技活动与中小学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工作方案2

一、目标

推广20xx-20xx年(一期)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的科学教育功能,探索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二、试点推广阶段的工作内容

(一)宣传推广一期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案例和活动资源(具体见附3),倡导公益性科普场馆积极发展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

(二)进一步深化二期试点工作,通过实践深入研究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

三、工作方式

(一)示范推广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教育部门,科协科普部和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在本地区推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一期试点工作

中的成果和经验(见附3)。各方联合设立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应选择条件适合的地市级或县级中小型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作为项目单位,并与教育部门共同进行相关工作。

示范推广工作可以从组织发展跨部门的校外科技教育队伍入手,充分利用已形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和项目单位的科普设施,面向当地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三年内把推广示范区建设成为本省(区、市)“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示范中心,不断提高科技场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质量,从而带动本省(区、市)校外科技教育场馆的发展,发挥其对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试点(二期)工作

各省(区、市)大中型科技场馆与地方文明办、教育管理部门配合,继续深化“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二期)。参与二期试点的科技场馆将围绕着教育功能和教育项目的发展,通过实践研究配套政策制度设计、经费保障、科技活动资源设计等问题,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校外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有效模式,把与学校科学课程紧密联系的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学校,在科技场馆内为学校提供适合的科学教育项目和服务,将试点校外科技场馆建设成本地区科技教育活动的资源中心和活动服务中心。

四、组织管理

(一)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该项工作的宣传动员和督导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积极会同当地科协和科技馆共同做好试点推广工作;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馆负责动员科技馆系统、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与该项工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技馆负责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青少年科技中心会同地方文明办和教育部门组织管理本地示范推广区的工作,并推荐具备一定条件的省(区、市)级或地市级大中型科技场馆参加二期试点工作。

科技馆工作方案 篇2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基地位于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北临观光路,南至三十五号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0.8万m2,由光侨路、二十五号路一分为三,地形平坦。按任务书要求,拟建创新服务大楼3.3万m2,生产厂房21.7万m2,研发厂房12.6万m2,仓储用房4.6万m2,生活配套用房3.5万m2。地面建筑面积为45.7万m2,容积率为2.2,覆盖率为31.5%,见图1,图2。

2理念

通过对北京总部基地、香港科学园、中关村软件园、浦东软件园等案例的研究,结合用地的特点和功能要求,设计提出了森林式加速器的设计理念,以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流线清晰、服务现代、保障可靠、适于研发、能触发激情的高效和谐的科技企业加速器为目标。全力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企业加速器的网络。

3策略

结合项目功能特点,构思以链状式布局,开放式组团,细胞式生长,模块化构成,整体式造型,科技化立面,生态型策略,经济型建设为八大设计要素,全力打造一方科技企业加速发展的新天地。

1)链状式布局:

加速器应当由具有简洁、高效的城市形态的现代化服务商务区和静谧、自由的适于沉思并能触发激情的研发区两部分组成。本案以链状式的布局有效的把这两部分通过组团庭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的理念,打破固有模式将私有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相结合。组织高效有序的交通流线,实行“人”走内庭院、“车、物流”走外环的交通体系,为园区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生态办公生产环境。

建筑形态点线结合,在环境中链状生长,整体布局尤如一个完整的生命骨架系统,切合加速器概念的特制。点式建筑为研发厂房,线性建筑为生产厂房,仓储用房则位于其一层,平面功能可分可合,便于日后功能转换和出租。

创新服务大楼位于一期建设A地块的西侧,和光明中心区形成统一形象,为科技园塑造一个形象鲜明的标志;生活配套用房位于一期建设B地块南侧,独立成区,便于管理;食堂和地下车库分别分为三个设置在三个地块内,保证了服务的范围。一期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加速器。

2)开放式组团:

开放式组团保留了组团建筑便于统一管理,交流互动的优点,避免了围合过死带来压抑等缺点。本案结合地形,形成三大开放式组团,组团与组团通过骨架式的空间形态和生态核广场融为一个整体。

3)细胞式生长:

本案以板式研发厂房为线性骨架,结合点式研发厂房为细胞生长元素,点线相间,形成细胞生长的形态,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细胞之间以景观步道、森林绿化带和生态水池等连接,犹如生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让细胞可以不断生长。

4)模块化构成:

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专门为高新技术类企业打造的经济、适用的专业厂房和研发楼,应满足企业生产与办公的双重需求。本案通过模块化的设计组合,线性生产厂房采用25 m的进深,长度则由生产流线来控制,或长或短,灵活多变;点式研发厂房采用40 m×40 m的方形模块,形成高效便捷灵活的平面,为日后各种功能的互换提供优良的平台。

5)整体式造型:

本案造型延续了特区简洁大气的城市性格,融入研发建筑的个性,强调体块组合,追求一气呵成的整体感,让加速器成为光明的新亮点、新标志。

6)科技化立面:

立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集成电路板的肌理构成,对应模块化平面单元,采用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精雕细部比例,追求“少就是多”的境界。既满足了遮阳、采光功能要求,又透显信息产业建筑的艺术气质。

创新服务大楼为园区标志,由两个相互咬合的半圆向上旋转收分组成一个整体,呈现出一种加速向上的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互惠互利,精诚合作姿态。

7)生态型策略:

本案采用生态建筑概念和技术指导设计,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总平面布局有利于自然通风,立面设计注重遮阳,体现节能的思想,广场铺地采用渗水砖,在基地设置雨水生态收集池,利用收集的雨水浇灌绿化和景观水池补水,节约水资源,在线形研发厂房的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电板,为研发提供用热水和生活热水。

8)经济型建设:

本案以合理的规划,简约的建筑造型,质朴的建筑材料的选用,先进的生态技术的利用,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功能完美,把建设的经济性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4结语

科技企业加速器的规划设计是个专业性极强、涉及面极广的新课题,方案的设计尽力表达信息时代建筑的新特征,着重表达了科技园空间格局的开放性和多义性设计,希望寻求到一种建筑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同时为深圳的中小科技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家园。

摘要:对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规划方案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着重对其链状式布局、开放式组团、整体式造型、科技化立面等设计要素作了具体说明,以指导今后同类科技园项目。

科技馆工作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区农户为重点,以开展技术服务,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根据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组织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和进村入户,手把手、面对面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组织和协调农业科教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形成科技服务网络。

(二)收集、汇总、反馈抗灾减灾及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和科技服务信息。针对不同的受灾程度、种植模式、农时季节,研究应对措施,制订分区域、分品种、针对性强的抗灾保秋粮丰收技术方案。

(三)筛选轻简实用、节本增效等田间管理技术,制作技术明白纸、科技光盘和简易图书资料,尽快发放到基层农技员和广大农民手中。充分利用卫星网站、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远程传播手段,加大秋粮生产技术推广力度。

(四)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分类巡回指导,因时、因地落实抗灾保秋粮技术措施,帮助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五)会同市县农业部门做好农业抗灾和秋粮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的宣传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联动服务机制。省里协调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组成科技服务队,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配合省级科技服务队,组织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形成农业科技支撑秋粮生产的强大合力。

(二)包村联户机制。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通过示范带动和“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三)农科教结合机制。完善“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同时创新服务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科技服务工作。

四、方法步骤

(一)省里组织科研和教学单位,成立九个科技服务队,分别负责九个市州,于8月10日开始,深入各县市,调查了解灾情、农作物长势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指导县乡农技人员针对各地实际制定抗灾自救技术指导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抗灾自救和农民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

(二)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配合省级专家组,组织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分别制定县级抗灾自救技术指导方案。落实技术人员包保责任,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时間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

(三)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农民创业培训基地要结合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以受灾农户为重点,根据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能力。时间从现在起到十二月末。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抗灾自救工作作为现阶段首要任务,把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作为帮助农民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核查灾情,帮助受灾农户制定恢复生产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和指导。

(二)结合项目实施,加强工作保障。充分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阳光工程、超级稻示范推广、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实施,发挥资源优势,为农技人员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有利条件,保障科技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科技活动月工作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待定。

二、活动时间

2015年X月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一)宣传科技方针政策。

宣传党和国家科技方针政策,营造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公众感知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使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主要围绕低碳节能、食品安全、应急避险、健康生活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理性认知水平,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送科技到基层到农村。

组织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理解和运用科学的能力。

四、活动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县政府成立2015年科技活动月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xx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xx

县政府应急办副主任

xx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xx

县科委主任

xx

县教委主任

xx

县科协主席

成员:县经信委、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国土房管局、县环保局、县城乡建委、县水务局、县农委、县文体广新局、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县林业局、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县气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电视台、县消防大队主要负责人。

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科委,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科技活动月期间工作。

部门主要职责: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科委负责科技活动周方案拟定及活动的组织;县电视台负责活动期间电视媒体的宣传报道,xx报社负责开辟科技之窗栏目宣传科技知识;县公安局负责整个活动期间的现场安全工作,拟定安全预案;县消防大队、县科协负责科技挂图的制作,科普影像资料的收集展播;县财政局负责整个活动期间的经费落实;县教委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并拟定活动方案;县农委负责落实农用技术培训基地,组织参训人员;其余单位负责搞好相关科技宣传资料发放。

五、主要活动安排

(一)2015年科技活动月启动仪式

时间:X月XX日上午10:30—12:00.地点:xx中学。

责任单位:县科委、县委宣传部、县教委、县科协、XX镇人民政府

.活动简介:举行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举办以“应急避险、低碳节能、食品安全、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

(二)科教进社区活动

时间:XX月X日—X日。

地点:xx社区、xx广场、xx社区。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环保局、县卫生局。

活动简介: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深入社区、街道,通过科普宣传、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形式,营造要节约、会保护、重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科教进校园活动

时间:X月XX日—XX日。

地点:xx中学、xx中学、xx小学。

责任单位:县教委、县科委、县科协。

活动简介:在中小学开展科技展览、科技讲座、科技知识竞赛和科技小发明、小创意比赛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科技活动,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情。

(四)科技下乡活动

时间:XX月XX日—XX日。

地点:xx镇、xx镇、xx乡。

责任单位:县科委、县农委、县科协。

活动简介:举办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返乡农民创业培训等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农户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五)科技入园进企业活动

时间:XX月XX日-XX日。

地点:xx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xx锰业有限公司

.责任单位:县科委、县环保局、县经信委、县工商局。

活动简介:举办专利、商标申请与保护培训;组织产学研研讨会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知识讲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电视、广播、网站及报刊系列专题报道

时间:XX月XX日-XX日。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委、县文体广新局、县电视台。

活动简介:报道县委、县政府及县级相关部门突出自主创新,突出科技改变百姓生活,突出科技对经济促进作用,突出科技建设和谐社会作用,突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成就,在电视台播出,在报刊刊登,在网站登载。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紧扣主题、认真筹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把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组织好,落实好。

(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体现地方特色的群众性科技宣传活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县电视台、政府网、xx报社要积极参与2015年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基层,多侧面、多角度,及时、快速地宣传活动周的典型事例,提高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四)厉行节约,注重实效。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本着勤俭务实的原则安排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

科技示范年度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全面落实党的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是构建新型农业科技体系,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目标任务

1.遴选示范户: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到挂点村委会选出10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必须有独立的通迅工具,确保联系畅通,能应答各电话抽查,作为科技示范户。

2.我负责玉米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送到农户手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每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0户,共辐射带动200户农户科学种田。

3.加大宣传培训:根据科技示范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进村入户举办2—3期集中培训,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次,同时发放技术材料360余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传授给示范户和农民。

4.通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户科技水平,使示范户和辐射户的主导品种种植100%,主推技术入户率在科技示范中达到95%以上,辐射户达到90%以上。实现增产或增效达20%以上。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不断提升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5.全年进村入户指导天数不少于150天,并积极撰写上报信息5篇,与科技示范户签协议书,并把各项物化补贴及时兑现到示范户手中,落实好惠民政策。

三、主导品种

选用良种应选用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表现好的玉米品种路单8号。

四、主推技术

1.选择地块。选择交通方便,群众种粮积极高,科技意识强和土壤性状好的地块作示范地块。

2.选用优质、抗倒伏、高产、抗病、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作为示范区主导品种。

3.精细整地,抢时早播,地膜覆盖。小春作物收后能免耕种植的就直接种植,不能免耕种植的及时整地,做到地面无土块,不板结,上虚下实,墒情良好,确保5月10日前播种,待玉米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及施肥后覆盖地膜。

4.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在示范区亩播2千克玉米种子,亩留苗5000株左右。改过去一次间苗为多次间苗,除小苗、去大苗、留壮苗。采用(80+40)×20厘米宽窄行种植留单株或者(80+40)×40厘米宽窄行种植留双株,优化群体结构,打好丰产基础。

5.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率达到100%。亩施1500-千克,粮食专用复合肥60千克,磷肥50千克为底肥。玉米生长至4—5叶期结合中耕锄草施第一次追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8—10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尿素25—30千克。

6.加强田间管理。一是早动手,做到3叶间苗,5叶定苗,6至9加强中耕管理,10片叶水肥攻。二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目的。主要防治田间杂草、玉米蚜、玉米螟等虫害,大小斑病、青枯病、茎腐病等病害。三是防倒伏,播种45天喷施多效唑,化控降低株高。综合防治病虫害面积要达到100%,化除面积占90%以上。

7.使用增产技术。选择小部分玉米地块进行各行去雄技术示范,以便以后推广。

8.适时收获。收获做到“九黄十收”,收后及时剥除苞叶,采用4—6穗结团垂挂晾晒,避免因收获剥苞叶不及时造成的霉烂捂坏,做到丰产丰收。

9.秸秆还田。玉米棒收获后,植株上部用作饲料养殖牲畜,下部秸秆截断还田,培肥地力。

五、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3月份,遴选科技示范户,与示范户对接,发放物化补贴,为示范户挂牌,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和要求,制定技术指导方案。

4月份,与示范户座谈,了解生产情况,听取示范户建议,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荐品种,介绍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求,拟定重点指导内容和工作计划。

4~5月份,指导示范户按照技术实施要求种植,及时覆盖地膜。

5~9月份,针对示范户实际生产情况,指导大田中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组织一次现场会。在此期间,指导农户不少于8~10次。重点指导内容是推广品种、种植规格、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及破膜技术、中耕管理追施肥料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9~10月份,对各指导户进行单位面积测产,与上年及非指导户进行产量和效益对比。

洋川中学科技节工作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技是创造未来和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识,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科学理念和对身边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方法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二、科技节主题

“科技之春”·体验、创新、成长

三、活动口号

科学在身边,创新在行动。

四、活动目的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推进我县科普事业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我校教师的科学素养和辅导能力的提高和展示,为参加2014年县、市、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送优秀作品。也为教师自己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五、组织机构

为了支持绥阳县第三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洋川中学“科技节”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郑维刚

副组长:史俊、田兴洪、詹仁娟、贺兴亚、刘华伟

负责人:严文敏

成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艺组教研组长及成员、七、八年级班主任、团委和罗留名老师。

六、活动内容和对象

活动对象:

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美术教师、七、八年级班主任,一切有兴趣和爱好科技创新的教师和学生。

活动内容:

(一)学校:围绕“四个一”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即举办一场科技知识讲座,各班上一节科技教育主题班会,出一期科技宣传板报,读一本科普读物。

(二)教师:①科技发明类;② 教具发明;(教具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其它教学类科教制作作品)。

(三)学生:①科技实践活动;②科技作品制作;③科技论文;④科学幻想画。

七、具体要求

(一)上交作品分配

1、数学组(教研组长自行安排):教师作品1—2件;学生科技制作作品或科技论文1—2件;

2、物理、化学、生物各科教师:每人上交作品至少1件;(教师作品、学生科技制作作品、科技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等自行选择)。

3、美术教师(杨永莲负责):科学幻想画4—6幅;

4、七、八年级各班,每班选送学生作品1—2件;

5、其他教师:热烈欢迎,自愿参与。

(二)科普宣传及教育活动开展任务分配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全体教师会、班会、政治学习时间教研活动等学习此方案,利用校园广播对师生进行科技知识的宣讲,营造校园科技氛围(教科室、团委、班主任负责)。

2、科技辅导员安排举办一场科技知识讲座;

3、政工处:安排七、八年级班主任上一节科技教育主题班会(以图片资料为依据);出一期科技教育宣传手抄报

;班主任组织学生读1—2本科普书刊,并做好读书笔记;各班在4月15日前推荐2—3份手抄报和优秀读书笔记,参加全校的展评;

4、组织学生参加以“让科技融入生活,用创造点亮梦想”为主题的科学幻想绘画活动,各班学生在班主任和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粘贴画等,作品要求干净、整洁。以班为单位上交优秀作品参加全校的展评;

(三)作品要求(见QQ共享文件绥阳县第三届中小学科技节方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实验,并写出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实验可以是教材上的实验(如:七年级可以在生物教师的指导下做生物实验、八年级学生可以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做书本上的物理实验,九年级的化学实验),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实验,科技实验的时间和内容由班主任会同相关老师确定。科技小论文应结合实验来写,字数在500字左右。

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科技小制作,包括科技模型、工程设计作品、动植物标本等,可在网上搜集相关素材,绘制草图,然后用废旧塑料、卡纸、玩具等材料制作,力求创新、美观、科学、实用。老师们主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设计制作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演示仪器等

(四)上交作品时间地点:

1、4月15日前上交各类作品(附填写上项目申报书)到教务处严文敏老师;

2、科普宣传及教育活动开展资料于4月15日前整理完整后交教务处。

(五)时间安排:1、3、10~3、16宣传动员阶段及科技知识讲座;2、3、17~3、23主题班会和组织学生读科普书刊,并做好读书笔记阶段 ;3、3、24~4、13各班各教研组开展活动,准备参赛作品阶段;4、4、14~4、20各班各教研组上交参赛作品和评比阶段;5、4、21~4、27总结表彰和按通知要求组档参赛(县级)阶段。

(六)活动纪律

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班、各教研组,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积极开展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完成本次活动的任务,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附件:(见QQ共享文件绥阳县第三届中小学科技节方案或教务处)

1、科学幻想画作品申报书;

2、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书;

3、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书;

科技馆工作方案 篇7

1991年台当局“六建计划”一提出, 当时就引起很大争议, 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加上预算过于庞大, 规模比蒋经国时代的“十大建设”有过之而无不及, 必须大量举债, 遭到当时在野的民进党强力杯葛, 甚至连国民党内部很多人也持有异议。

“六建计划”率先开启了台湾财政赤字的大门。1991年至1993年间, 岛内公债发行量从1450亿元新台币增至3409亿元, 到了1995年, 各级政府债务总余额高达2.3万亿元新台币, 从此再无收敛的迹象。

由于岛内政治斗争激烈, 随着主导推动这一计划的负责人郝柏村下台, 1993年2月连战继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紧急检讨改进、缩减和停止耗资庞大的财政开支, 维持近3年之久的“六建计划”至此草草收场。

连战继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后, 提出了新的“振兴经济方案”, 该方案提出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将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这一概念其实最早是由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在1993年提出的, 时任经建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萧万长采纳了这个想法, 并将其作为接下来几年国民党的经济政策主轴与口号。该方案提出后, “亚太营运中心”的具体计划由萧万长领导策划, 并交由美国麦肯锡公司进行评估。

1995年1月,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开始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1995—2005年) ”, 以10年为期, 分三个阶段实施, 该计划因此也被称为“跨世纪大行动”。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信息化社会所需的法制环境, 简化行政流程及提高效率, 建立全面参与制度和高度自由化、国际化的无障碍环境, 促进商品、劳务、资金、人员、资讯的流通, 吸引跨国公司及岛内企业以台湾作为经营东亚市场的据点。

该计划短期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相关法规的修改, 修改的主要方向是大幅放宽资金、人员、货物与资讯的自由流通。中程目标是到2000年, 完成硬件建设。该计划长期目标是将台湾建成制造业中心、海运转运中心、空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与媒体中心等六大中心。通过自由化、国际化、效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终把台湾建设成“科技岛”。

其中, 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 加速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推动台湾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中心, 以维持台湾制造业的不断发展, 在21世纪进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林。预计到2005年, 制造业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年产值达到3000亿美元, 建设成20多个智慧工业园区;其中“十大新兴工业”产值达74亿美元, 技术密集产品占制造业比重40%。在策略上将继续运用《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等政策性工具推动制造业升级, 并将积极修订与调整现行相关法令与制度, 使产业界在更自由、高效率的环境下进行投资与发展。其主要工作重点为:强化研究发展体系, 并加强推动科技发展专案计划;重点推动高科技与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规划设计智慧型工业园区;调整加工出口区的功能;促进中山科学院等军事科技部门协助产业技术的发展;加强投资业务功能的整合, 积极推动有关投资计划。

海运转运中心的目标是建立台湾的海运转运中心的地位, 利用海运航线后勤网络, 建立以台湾为核心的区域性产业垂直分工的新经济体系, 加速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每年增加150个TEV (20英尺长标准集装箱) 的转运量, 创造120亿元的转口海运市场。其工作重点为:以“境外航运中心”带动海运中心的发展;以港际整合因应国际竞争;以航港体制改革巩固海运中心基础。

空运中心的目标是建立航空转运中心的地位, 利用便捷的航空客货运后勤网络, 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及经济转型。预计到2005年, 空运业进出口货物量达到110万吨, 客运量1900余万人, 建成“航空城”。工作重点为:将中正机场的功能由终点型改建为轴心型使其具有更大的“扩散性”功能;以整合航空快递业带动航空货运转运中心的发展;以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航空城, 扩大空运中心的发展纵深及效益。

金融中心在完善境外金融市场方面的重点工作是:继续扩大及增加境外金融业务;发展联贷及证券业务, 发挥筹款中心功能;以东南亚及大陆为台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腹地, 扩大境外金融市场规模。在健全岛内金融市场方面:吸引外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岛内市场, 提高岛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健全扩大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及期货市场的发展;推动金融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到2005年, 建设筹款中心, 外国银行汇入150亿元新台币, 外国券商汇入50亿元新台币, 外国期货商汇入25亿元新台币。

电信中心的目标是通过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加速经济转型、支援各类区域营运中心的发展、提供资讯化社会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到2005年, 电信业达到移动电话普及率20%, 中华电信公司一期投资106亿元新台币。工作重点为:推动电信产业的自由化;推动专案性电信港的建设;提高通讯、资讯基本网络的质量。

媒体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台湾国际化、自由化的媒体事业新环境;发展台湾成为全球华语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建立平面与立体媒体结合的完整的传播体系;预计到2005年, 媒体行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新台币。

1995年, 台当局各部门共提交了29个与“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有关的亟待修正的相关法案和73项行政命令。在法案方面, 通过9项, 主要包括:航业法、管理外汇条例、营业税法、营业秘密法部分条例的修正、集体电路布局保护法、电脑个人资料保护法等。在行政命令方面, 通过51项。法案和行政命令的通过率分别为31%和77%。

在六大中心中, 金融中心的政策调整进度最快。1995年, 台当局已放宽外国法人投资股市额度上限、修改证券商设置标准、开放证券金融公司设立等。在制造业中心方面, 原定计划基本得以完成, 如外资项目改为投资负面表列、放宽侨外来台投资项目、将厂商对大陆间接投资项目扩大到4895项、废止技术合作条件, 取消审核手续等。在电信中心方面, 1995年9月, 30多年来没有敢碰的电信费率终于降价, 调整后的国际电话费率与香港、新加坡等基本相近。1996年1月, 电信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电信业经营权和行政权一分为二, 电信业市场走向自由化。

另外,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开始规划建立自由贸易区, 初步规划高雄出口加工区由单纯的加工出口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将加工出口区的宗旨修正为促进投资和贸易发展并重, 还设想将高雄加工出口区转型的自由贸易区和楠梓出口加工区转型的科学园区连成一气, 以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还着手研究规划将云林县离岛工业区也发展成为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 大幅放宽区内事业所受限制, 区内功能较出口加工区更为广泛, 使之先行一步, 为全岛成为营运中心的示范。

在吸引跨国企业入岛设立营运中心方面, 台湾与数十家国际知名企业签订了“策略联盟”意向书, 包括美国联邦快递、UPS快递公司等宣布将在台湾设立转运中心。这些跨国公司的平均协议投资金额均超过2亿美元, 其中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决定在台投资6.1亿美元, 设立亚太地区地面航管系统生产、维修营运中心。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 产业类型主要是:计算机业、通信设备业、运输业和制药业, 经营目的主要为生产性的营运中心、转运性营运中心、技术研发性营运中心、综合性营运中心、以大陆为目标的营运中心等。

连战、萧万长等人提出该计划的一个重要考虑有三, 一是顺应国际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当时, 跨国公司为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纷纷改变过去集权式的经营管理方式, 而是采取分权管理, 即在全球各经济区域设立区域营运总部或营运中心, 统筹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的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 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区域总部大都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亚太营运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自由化、国际化, 增加台湾对跨国公司设立营运总部的吸引力。

二是适应岛内产业结构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台湾经济进入新一轮转型, 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台湾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在短短10年间其占GDP份额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 达到60%以上, 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台湾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这期间台湾第三产业的崛起, 主要靠当时岛内市场的扩张和台湾经济体制自由化带来的政策变革效应, 具有典型的内需特征。由于岛内市场扩张潜力有限, 在后工业化社会有必要增强第三产业特别是功能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开拓海外市场, 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六大中心中, 其中五大中心均属于服务业范畴。因此, “亚太营运中心”又被岛内称作“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即六、七十年代台湾通过出口导向工业发展战略将工业推向国际, 为“第一次外向型革命”;此次又将功能性服务业推向国际, 因而是“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三是当时两岸关系出现良性互动趋势。在1992年两岸海协与海基两会达成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后, 两岸实现了“汪辜会谈”, 两岸政治关系由于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基石而大大缓和。同时, 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大陆掀起新的改革开放高潮, 经济蓬勃发展。1992年和1993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再次掀起高潮, 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 使台湾经济发展以大陆为主要腹地的实现可能性增加, 也是连、萧等人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重要背景。

从当时国际及岛内经济形势看, “亚太营运中心”不失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计划, 若照此计划实施, 不仅有助于加快台湾经济的转型、提高台湾经济在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也颇有助益。但该计划最终流产, 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岛内台独势力的政治考虑。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和达成目标, 与两岸经济关系密切相关。连、萧等人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目的之一就是鉴于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资加快赴大陆投资, 欲借助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两岸经济关系日趋密切以及台湾的优势地理位置, 将台湾建成国际资本进出亚太地区特别是大陆的重要门户。

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评估, 台湾要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至少50%以上的市场腹地须在大陆, 尤其海运转运中心80%以上要借助于大陆市场。开放两岸直航是台湾实现“营运中心”的关键。实际上, 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两岸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 大陆市场在“亚太营运中心”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实质上, 打造“亚太营运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在台湾经济步入转型期后, 尝试走一条以大陆为重要依托的经济发展之路。

于是, 在“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实施后, 台当局内部连、萧等人开始重视发展两岸经济关系, 不仅提出以“市场法则”作为处理两岸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而且应对两岸无法直接“三通”的现状, 于1995年颁布《境外航运中心管理办法》, 连战还提出“两岸经贸特区”的构想。不久, 两岸实现了“试点直航”, 两岸“三通”形势出现了乐观的前景。

但是, 随着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台独”面目的逐渐显露,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以大陆为腹地的做法不仅越来越不符合李登辉的口味, 对其推动“台独”的政治目标也构成新的障碍。1996年李登辉访美, 导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当年8月, 李登辉在提出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戒急用忍”政策的同时, 对“亚太营运中心”也大加抨击, 认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是“鸠占鹊巢”, 借发展台湾经济之名, 行两岸“三通”之实, 在两岸“三通”问题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 进而提出以“根留台湾, 加强建设”,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的政策口号, 使“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实施最终名存实亡。

“科技岛”建设方案

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李登辉对“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发出质疑, 一心要改弦更张, 将该计划中其余部分略去, 只保留制造业中心部分, 并且做出修改, 提出以后要集中火力以制造研发为中心, 将台湾建成“科技岛”。

所谓“科技岛”建设方案, 其目标主要包括:

1.建立亚太研究重镇。即到2000年初, 台湾要拥有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 在若干基础研究领域中做出世界级的重要贡献, 成为亚太地区的研究重镇。

2.建成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即到2000年时, 整体制造业的研究经费占营业额的2%, 每人年产值为12万美元, 制造业从业人员中有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成为“工业化之已开发社会”;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50%以上, 且技术的输出逐年提升, 与输入趋于平衡;更多的岛内科技公司发展为跨国公司, 促成其他世界级公司来台建立策略结盟, 使台湾成为亚太科技制造中心。

3.建立“科技化社会”。即在岛内适当地区设立核心科学园区, 每个园区容纳200家高科技公司, 营业额每年达4000亿元新台币;在核心科学园区附近, 由官方或民间建设智慧型工业园区及其他卫星科学园区, 以吸引相关配合产业, 加速形成“高科技产业群”;以核心及卫星科学园区为基础, 结合城乡发展及社区文化, 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城, 使科技事业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到2005年前后, “资讯通信基本建设”及各大交通建设相继完成, 将各研发单位、产业、服务业、科学园区及科学文化城等相连成网, 形成一个“科技岛”的架构。

其实, 李登辉提出以“科技岛”为建设目标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因为当时作为台湾制造业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 其基本发展格局是自日本进口原材料和技术设备, 出口至欧美, 与大陆方面关联不大, 台当局又严令禁止岛内半导体晶圆等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将台湾建成“科技岛”, 其实质就是要走回依赖日本、美国的经济老路, 以此增加对大陆经济的自主性, 为未来实现“台独”目标奠定经济基础。

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农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农业科教系统创先争优和深入基层“接地气”等活动,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

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出发,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防灾减灾和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实习培训,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广泛动员

采取部省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推进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构建机制

要注意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后开展冬春培训打好基础。通过科学部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大培训机制;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力量,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依托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反馈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大培训稳定投入机制。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节本增效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民开展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等项目,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要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人员及农业创业人员等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培训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等项目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学校等方式,重点培养种养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普通农民培训

结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田间学校、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发放光盘、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逐村逐户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任务分工

“十二五”期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底冬春农闲季节,在全国持续开展大培训。农业部统一部署,部省联动,以省为主组织实施。农业部各相关司局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开展大培训工作。重点任务和分工如下。

(一)启动大培训行动

2011年12月初,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筹备召开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启动大培训行动;12月上旬,印发《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

(二)开展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大培训行动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参与,按照培训要求,规范开展培训,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

(三)开展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行动

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参加,利用远程网络系统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和农耕文化大讲堂,在北京启动大讲堂培训活动。

(四)组织“农业专家宣讲团”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部属三院、部部共建大学参加,组织50名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主要针对农技人员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培训。

(五)开展稳粮增产大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参加,举办稳粮增产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冬春田间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等技术。

(六)开展农机化技术大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牵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等单位参加,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配合,在江西举办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技术等。

(七)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渔业局牵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参加,组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等人员,重点培训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科学用药、水产品质量安全、稻田综合种养等技术。

(八)开展乡村兽医师资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兽医局牵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参加,在西藏、湖南等地举办乡村兽医师资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常见动物疫病诊断、用药原则及常用治疗等技术。

(九)开展农垦奶牛现代化管理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农垦局牵头,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参加,在黑龙江等重点地区举办农垦奶牛现代化管理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标准化养殖、饲料营养、良种繁育、疾病防治、粪污生态处理等技术。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动

根据大培训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部属三院、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部部和省部共建大学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于12月中旬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2月至次年4月底,各地、各单位全面开展大培训工作,并结合各自特点每年举办大培训标志性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农业部成立由有关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协调组,负责总体方案制定、综合协调、政策落实和总结宣传。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负责大培训方案的组织实施;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面参与大培训行动。

(二)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阳光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农业科研专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三)开展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大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地培训工作进展,了解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实效。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培训行动。各省农业厅(委、局、办)和有关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大培训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挖掘和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开展总结表彰,探索激励机制

农业部将在此次大培训结束时,全面总结各地工作的经验成效。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2012年5月底要总结大培训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要探索激励政策,鼓励各地、各单位对在大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大培训的教学、科研、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

上一篇:安全科的工作职责下一篇:全国科普日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