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2024-08-04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共8篇)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1

1.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问题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如资源利用率偏低,医药费用过高。还有滥开检查,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日渐显现,社会对医疗行业不满意,甚至意见很大。同时政府投入相对减少,许多医院的政府补给还不够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少数基层医院甚至还向有关部门上缴一定的经费。医院实际上早就走向了市场化。这直接导致医疗成本不断升高,医疗费用也相应升高,造成了社会对医院的不满意,加剧了医患矛盾。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多年来,卫生行业虽然也一直在不断改革,但目前的改革进展都很有限。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走产权多元化之路,打破垄断、放开市场、鼓励竞争、规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

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为完善服务体系,必先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逐步取

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3.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院产权制度多元化和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更好更快推进其取得成效,必须为公立医院准确定位。在指导思想上,真正把公立医院看作是国家为实现其维护人民健康的公益性目标设立的机构,并围绕这个定位制定相应政策。同时,转变医疗模式。改变以治疗和营利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建立以保障和促进健康为基本目标的健康管理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此外一方面,建立综合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另一方面,重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实现管理和监督分离。与此同时,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成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使病人享受到全程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服务。此外,还应改变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逐步实现由定额补贴和项目补贴向按服务量和服务质量补贴的转变;引入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理顺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整合医疗卫生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服务、药品器材生产等进行全程监管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4.公立医院改革可能策略

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是改革的大势所趋,现在已进入阵痛时期,要求卫生行业、政府和社会都要正确认识,找准定位,积极稳妥进行。从目前改革趋势推测,部分中小型医院放归民营投资者去办,政府退出是必然趋势。其次,在医疗市场放开大门后,许多民营医院包围公立医院,产生无序竞争,使公立医院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包袱越背越重,因此公立医院只有主动改制,适应市场,使得有序竞争,拓展空间,才能持续发展。公立医院改制是为了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而相比医院,政府更有义务和责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问题。那么国家如何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走过的通过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各负担一定比例的经费,为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医疗保险服务之路的经验,相信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具有非凡的借鉴价值的。而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另一重要在于对改制医院的监管。改制后的医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迅速收回投资,那么便很容易产生管理不规范,夸大宣传,误导患者的情况。如果没有政府做好指挥调控,那么承担公共责任的意识也会相对弱化。因此,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由办医院转向管医院,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使其明确应承担的义务,以达到改革的最优成效。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2

新医改是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广大人民医疗卫生要求而做出的长远期战略改革举措, 新医改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作为实行医改的近期目标, 树立起以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的医改理念, 将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为广阔的医疗卫生制度, 为人们提供方便、有效、安全、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其长远目标和落脚点。

新医改在实行过程中严格落实服务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宗旨, 制订了近期工作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现全民医保, 实现城镇居民和职工参保率达90%以上, 并对个人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做了适当的调整;建立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药物制度, 通过研究决定科学制定基本药物目录, 将遴选出来的药物纳入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 并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覆盖面;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适当提升经费标准, 增加用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化和均等化;在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推行, 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监管机制、等进行全面改革。促进医疗保险多元化发展格局的行形成。

二、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的改革现状

新医改在2009年制定时就作出了将公立医院作为改革试点的决定, 并确定了至2011年新医改在公立医院全面展开的发展状况。通过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等方面的逐步改革,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险的新形势。但是具体来看, 我国的公立医院医改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虽然个别省市级的公立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并取得了成效, 但是省级试点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改革实施措施。此外, 公立医院的行政化是影响其改革的重大阻碍, 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仍存在很大的误解, 并且在具体落实时没有经验可循, 使公立医院的改革严重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的改革途径

公立医院在适应新医改过程中要不断调试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角色定位, 把握好事业单位性质和市场化操作的平衡点, 逐渐去除公立医院的行政化发展态势, 切实将服务人民、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制定改革措施时, 首先要全面了解公立医院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公立医院一般规模较大, 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相对较多, 因此其发展水平基本反映了国内甚至国际医学研究和医疗水平, 承担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重点扶持为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但是也应该看到公立医院受到的限制比较明显, 特别是事业化管理模式的制约使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效率低下, 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病源逐渐向基层医院转移、定额制度的实施等是公立医院发展和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

基于以上分析, 公立医院在适应新医改的发展途径中要始终将宏观的医疗卫生网络构建、去行政化和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 通过精确定位、发展特色医疗服务项目等实现公立医院的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一) 积极完善医疗网络建设

大型公立医院通常具有技术、资金、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应该通过内容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医疗设施的完善、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实施争取成为示范性医疗中心, 并与各级医疗单位形成合作关系, 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网络。这种医疗网络的构建方式可以是帮扶、协作、兼并或者联营等方式, 涉及面要涵盖乡镇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等, 逐步形成医疗集团式的网络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它既可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也能够带动基层医院的发展, 同时, 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二) 去行政化改革

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从总体上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 即医疗保障的变化和医疗体制的变化, 从目前我国医改的状况分析, 这两方面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趋势。医疗保障改革发展较为稳健, 但是医疗体制的改革却举步难行, 这种现象在公立医院体系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行政化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是造成体制改革难以前进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面临着行政市场化的挑战, 要想取得突破必须严格按照“管办分开”的基本原则去掉公立医院的行政化倾向。落实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实现公立医院的“法人化”, 也即是将公立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 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人事招聘、资产购置等独立承担其民事和刑事责任, 并尽力避免公立医院陷入“伪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中。

(三) 把握好自身定位

医保改革对于以往竭力建设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挑战, 很有可能会使众多的公立医院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资源浪费的状况。因此公立医院要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 突出专科优势, 着力打造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局面的形成, 摆脱传统“大而全”模式的影响。把握好自身定位一方面要求公立医院要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另一方面要求其必须加强自身优势领域的建设, 保证自身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 综合性公立医院可以向专科医院转型, 集中资源发展重点学科领域。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品牌的建设, 吸收更为广阔的病源。

四、结论

新医改是我国实行的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对于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立医院是新医改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传统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严重制约了其在新形势下发展个改革。通过构建医疗网络、去行政化、准确定位灯一些列措施, 可以使公立医院的改革极大地满足新医改的要求。

摘要:医疗改革是增强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改革项目, 其实施情况对于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利益影响重大。公立医院是医保改革的重点内容, 本文在对新医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医保改革的突破点, 以期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医疗卫生制度

参考文献

[1]朱夫, 万祥波, 丁旭辉.试论新形势下医院医改与医保的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09)

[2]杨彩玲.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历史化分析及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3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医疗卫生制度

一、新医改概述

新医改是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医疗卫生要求而做出的长远期战略改革举措,新医改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作为实行医改的近期目标,树立起以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的医改理念,将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为广阔的医疗卫生制度,为人们提供方便、有效、安全、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其长远目标和落脚点。

新医改在实行过程中严格落实服务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宗旨,制订了近期工作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现全民医保,实现城镇居民和职工参保率达90%以上,并对个人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做了适当的调整;建立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药物制度,通过研究决定科学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将遴选出来的药物纳入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并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覆盖面;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当提升经费标准,增加用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化和均等化;在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推行,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监管机制、等进行全面改革。促进医疗保险多元化发展格局的行形成。

二、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的改革现状

新医改在2009年制定时就作出了将公立医院作为改革试点的决定,并确定了至2011年新医改在公立医院全面展开的发展状况。通过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等方面的逐步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险的新形势。但是具体来看,我国的公立医院医改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个别省市级的公立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省级试点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改革实施措施。此外,公立医院的行政化是影响其改革的重大阻碍,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仍存在很大的误解,并且在具体落实时没有经验可循,使公立医院的改革严重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的改革途径

公立医院在适应新医改过程中要不断调试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角色定位,把握好事业单位性质和市场化操作的平衡点,逐渐去除公立医院的行政化发展态势,切实将服务人民、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制定改革措施时,首先要全面了解公立医院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公立医院一般规模较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相对较多,因此其发展水平基本反映了国内甚至国际医学研究和医疗水平,承担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重点扶持为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是也应该看到公立医院受到的限制比较明显,特别是事业化管理模式的制约使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效率低下,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病源逐渐向基层医院转移、定额制度的实施等是公立医院发展和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

基于以上分析,公立医院在适应新医改的发展途径中要始终将宏观的医疗卫生网络构建、去行政化和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精确定位、发展特色医疗服务项目等实现公立医院的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完善医疗网络建设

大型公立医院通常具有技术、资金、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应该通过内容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医疗设施的完善、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实施争取成为示范性医疗中心,并与各级医疗单位形成合作关系,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网络。这种医疗网络的构建方式可以是帮扶、协作、兼并或者联营等方式,涉及面要涵盖乡镇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等,逐步形成医疗集团式的网络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它既可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够带动基层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二)去行政化改革

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从总体上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即医疗保障的变化和医疗体制的变化,从目前我国医改的状况分析,这两方面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趋势。医疗保障改革发展较为稳健,但是医疗体制的改革却举步难行,这种现象在公立医院体系中表现的更为明显,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行政化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是造成体制改革难以前进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面临着行政市场化的挑战,要想取得突破必须严格按照“管办分开”的基本原则去掉公立医院的行政化倾向。落实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实现公立医院的“法人化”,也即是将公立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人事招聘、资产购置等独立承担其民事和刑事责任,并尽力避免公立医院陷入“伪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中。

(三)把握好自身定位

医保改革对于以往竭力建设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挑战,很有可能会使众多的公立医院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资源浪费的状况。因此公立医院要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突出专科优势,着力打造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局面的形成,摆脱传统“大而全”模式的影响。把握好自身定位一方面要求公立医院要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另一方面要求其必须加强自身优势领域的建设,保证自身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综合性公立医院可以向专科医院转型,集中资源发展重点学科领域。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品牌的建设,吸收更为广阔的病源。

四、结论

新医改是我国实行的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对于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立医院是新医改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传统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严重制约了其在新形势下发展个改革。通过构建医疗网络、去行政化、准确定位灯一些列措施,可以使公立医院的改革极大地满足新医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夫,万祥波,丁旭辉.试论新形势下医院医改与医保的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09)

[2]杨彩玲.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历史化分析及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4

一、新医改形势下中国药品市场终端竞争格局

过去10年,整个药品市场规模从1,700多亿增长到5,700多亿,CAGR(01-09)约15.7%,但是08、09年药品销售增速加快,分别达到17.3%、18.2%。

10年内整个药品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97年、98年启动的2亿多城镇职工医保。提速主要因从03年开始,对8亿多没有医保的农民逐步覆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每个老百姓交20元,中央政府交40元,地方政府交40元,构成了新农合资金,拉动了8亿多农民的药品消耗。另外从07年开始,启动了城镇居民医保,每个居民大概是300元,2亿多人有600-700亿城镇居民的医保,也会在今后带动城市社区药品消耗。

我们预测在2010年-2019年未来的10年药品市场增速为18%-20%,到2019年将达到3万多亿。支撑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不断提高,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扩大药品消费需求,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

在目前6千亿药品消耗里有接近60%是老年人在消耗,上65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我们看2020年65岁以上老人会从现在的1亿多增长到2.48亿,2050年会达到4个亿。未来 10年老年人口上升到2亿多,整个药品消耗基数则增长一倍多。

中国的药价水平不高,97%的药品是仿制药,10年中国人均用药水平可反映药价,在50美元左右,相当于是美国、日本的七分之一。整个人均用药水平在未来10年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的上市公司,也不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在1万多家公立医院鼓励创新,临床的急症、重症、疑难杂症只有创新药才能缓解痛苦。中国创新药的加大使用,使得药价的平均水平也在提高。第二个因素用药的老年人比例提高,导致平均用药水平提高。

第三是用药的疾病谱变化。在10年以前,我们走了很多县做调研,发现用药最多的是感冒药、胃肠道药、皮肤病用药。而近年来,发现很多农民用高血压药,会得中风,得肿瘤,发现很多村或者县用药量支出提高非常快,这就是疾病谱变化,大城市更是这样。我们知道感冒发烧、胃肠道和皮肤用药都是便宜的药,不会花很多钱,但是提到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的药价很贵。近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也比较容易诞生出创新药、现代中药,所以我们看到在辉瑞、罗氏跨国公司很多重磅炸弹药都是出自这些领域。另外随着城镇居民医保的扩大,包括新农合8亿多农民医保扩大,加上以上三个因素,我们觉得未来的中国药品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在整个药品市场里面,主要来自于四个终端,医院终端是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市场,社区终端是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药店终端是指所有城乡的零售药店,第三终端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机构。恒瑞、齐鲁增速保持20%、30%,大部分来自于医院高端市场,因为医院市场得益于城镇职工医保,未来10年公立医院改革之后大医院药品市场,继续会保持增速,因为在整个公立医院改革里面,直接少了一块,必须从其他部分迅速补充这一块的损失。

第三终端换句话说是农村市场和城市社区市场,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很多增量。随着政策的支持,基本药物使用、转诊制度、政策支持设备配置,包括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求类似像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对口支援上海卫生区的服务中心,未来5年-10年,常见病、多发病老百姓将转诊)。未来10年医院保持增速的同时,第三终端把8亿多农民和2亿多社区居民,比较低水平扩大就诊率和收入,所以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很多增量。

我们看了药品市场终端之后,主要看过去的10年整个药品市场的蛋糕以及它的增速,未来10年四个需求因素支撑它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这些对我们研究药品市场和研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我们的需求增大。我们看供方,中国生产药品 有多少企业?很多媒体说是5,000家、6,000家,真正生产药品只有3,000家,有中成药厂最多1,300家,化学药厂1,200家,另外500家生产血液生物药品,还有1,800多家原料药厂。

整个药品市场在新医改形势下药品市场终端,在未来保持一个增速,结构上在第三终端因为得益于新医改政策,对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有了医保之后,拉动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康复性慢性病药品急剧增长。

二、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新医改主要的内容简单回顾一下,就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13亿人的医保制度,让13亿人都有不同水平的医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具体的实施内容,有两个服务体系的打造,以及两个保障体系的打造,这两个服务体系可以理解成为缓解看病难,两个保障体系理解成为缓解看病贵。

2亿多城市居民和8亿多农民,在农村有一些感染用青霉素就行了,因为不像大城市一样有耐药性,所以基本药物目录主要保证在中、低端满足使用,缓解看病贵问题。在公立医院体系主要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大家不能都挤大医院,以前的医改,中央把80%资源放在大医院,广大的基层医疗得到的支持非常少,所以在这一轮医改里面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像县卫生院、偏远地区卫生室建设。同时对1万多家大的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使这些公立医院能够重 点解决临床的危重急症的病人治疗,把轻、慢性病人引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区医院去,这就是这一轮医改主要的问题,通过两个服务体系,两个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严重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我们知道卫生总费用,到09年是16,000多亿,药品只是一块,6,000亿,在整个医院里面比如说华山医院有10亿创收里面,药品只有4、5亿,真正卫生总费用包括住院、药品、诊疗费。到底政府给了多少钱?政府在这个里面比如说华山医院10个亿里面,他投了2个亿,也就是说8个亿医院靠自己创收,8个亿里面其中有3、4个亿是药品带来的收益,还有3、4亿,是住院医疗带来的创收,所以我们说把3、4个亿药品的加成取消后,有5、6千万通过财政补助进来,则补贴2.5亿。这需要公立医院创收,国家不可能把1、2万亿支持公立医院,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公立医院不可能用便宜药或者空间小的药,占大的份额一定是创新药,贵药,永远是主角。因为从投资的比例结构看,在1万多亿总支出里面政府投入了20%,还是因为从07年第三轮医改加大了投入之后带来的。

我们想在这一轮的医改里面通过医保的扩大,个人投入占比会下降,占比下降并不代表个人的支出在下降,只是个人的支出增长在下降,政府还是在这些年逐步追加投入。在这一轮的医改里面,政府在投入,同时个人的支出占比会下降,因为医保资金。城镇职工的医保,08年结余有30亿,很多人说2亿多上班人群,老年群体比较少,得慢性病、大病比较少。城镇职工医保里面很多报销的比例比较小,报销的内容比较少。这一轮的医改为什么公立医院还有增量?因为按照发达国家当年的结余率水平不能超过15%,城镇职工这一块,08年30亿结余,因此上海市原来职工医保里面最高支付限额从4倍提高到6倍,原来报销比如说上海市平均工资是3万,4倍支付工资不能超过12万,现在乘以6为18万,如果得了大病支付限额变成了18万,医保的结余小。另外一块,原来的门诊有些病不能报销,因为结余率很高,报销内容会增多,报销的上限从4倍提高到6倍,这些均体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上。所以公立医院也会获益于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扩大或者上限的扩大。综合起来新医改推行的全民医保会扩容药品市场,包括03年启动的8亿多的农民的医保,07年启动2亿多城镇居民医保,带来2千多亿扩容。

09年发布了基本药物目录,是基层版有307个品种,很快会发布公立医院药物目录,大概是340多个品种,我们看一下如果公立医院发布的基本药物目录300多种,基本上跟基层的300多种的品种差不多的。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大概都是安全有效,物美价廉的品种,如果公立医院也发布了基本药物目录,很多人都说,我是不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我们假设2010年下半年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推出,假若品种也是 300多种,现在在医院里面到底占比有多大?

我们做了统计,在22个城市,200多家样本医院,大的医院一年药品消耗有1,000亿多,有2,000多个品种,在09年2,000多个品种里面进入样本医院里面有205个基本药物品种,数量上占了不到10%。我们再从金额上看,在200多家大医院里面发现,这200多个品种整个药品销售额占了14%,在09年的上半年下降到12点几,假如说今年下半年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推出了之后,也是300多种药,它的数量、金额在10%左右,因此不可能动到公立医院药品消耗的根基。

很多人认为进了基本药物目录之后就有机会了,不是这样,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在数量上占了10%,金额占了14%,但是基本上被前三位企业牢牢控制了。所有大的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前三位占了80%、90%,除非给更多的钱给医生改变格局。因为占据前三位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都是单独定价或者是优质优价,你是没有机会给医生更多的钱,人家在10年内把这个品种生产的质量、规格、收益作了改进,你没有机会了。

基本目录药物的推行对医疗终端影响有多大?是不是很多人说药价降下来?在20,000家医院里面,公立医院有13,000多家医院;而县以下的2,000多家县属县医院,占药品消耗量只有百分之十几,他们希望药品有70%要用基本药物,对整个格局不会有影响。很多人说以后中央出来一个政策,要把华山医院、瑞金医院70%靠基本药物,那是不行的。公立医院、大医院永远是鼓励创新药物进去,因为一个产业要升级换代必须要有药物的创新。所以基本药物制度不可能带来行业的振兴。它的机会在于社区,在于县,因为在社区和县要70%要用基本药物,这也是对的。因为7、8亿农村县这一块基本药物满足大的疾病,所以国家政策引导也是这样,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70%、80%由基层解决,一部分大病再到大医院去,实现人医分流。

公立医院改革利好大的专业化的药品企业。在今年春节卫生部,五部委终于在2010年推行了医改里面的第五项内容,公立医院的试点,东部上海,中部昆明,包括西部宝鸡,总共选了16个城市进行了试点。这一轮改革在公立医院市场化,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后,07年确定了公立医院是医院的核心,最重要的是以公益性为核心,逐步取消15%的药品加成,把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总共的内容有9项,这个和医药行业有什么关系?关系比较大,公立医院完善服务体系,希望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的结构布局,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低端要有分工协作,跟重症有简单的分工协作。改革公立医院的体制,推行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具体管理让院长做CEO、实现院长责任制,管办分开,对大工业,大商业很有好处的。

这些改革最直接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什么? 如果说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促进社区县医院,乡镇卫生局 基层靠拢,按照改革的方向,公立医院和基层的分工协作可以建立的,第二以后的大病、小病、康复性的病到卫生机构。随着10年后这些城镇居民,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一些简单的病我们也愿意去社区卫生中心,这些在基层药品消费提高,有利于基本药物目录生产企业和独家品种的生产企业。在社区在县医院不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就开药,即使进入了招标用药还要做工作。

第二个即使成功取消药品加成,也不能完全切断医院药房和高价药的现下联系,更不能切断跟一两个医师的联系。

第三个加大检查诊断服务,加大疫苗预防。把15%取消了后,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里面讲药事服务费(含检查服务)纳入医保。国家拿出200个亿做公共服务,现在扩大到5种、8种疫苗,而且以前只有城镇居民有,现在农村的居民也有,这是非常大的好事。

第四点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以后,会带来好处。第五个医院属地化管理和公立医院独立法人真正建立,使具有品牌优势的工业和企业集中度会提高。

还有一个如果公立医院在这一轮的临床路径试点大检查能够成功,有利于进入临床路径指南,指定要的专业化品种将会得到很大变化。卫生部已经公布了22各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在深圳已经在推行临床路径。

第六个这一轮医改试点可能解决不了公立医院医药分开。

三、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商业的影响

美国只有90多家商业公司,前三家商业公司占了90%的配送量,而中国13,000多家,前三家只占了20%配送量,新医改也会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商业里面有7种类型的公司。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包括中央军:北国药、南一致,地方势力:广州医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民营巨鳄:全国性如九洲通,地方势力如科伦医贸等;零售寡头:海王;社区配送型:北京医药股份、北京嘉事堂医药;药市型商业批发企业:广东普宁等;第三终端配送型:浙江金华医药;专业代理型:深圳健安、深圳星银。

第一是原来传统意义上商业是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企业的特点是原来在80年代、90年代民营不能开公司的时候,中国医药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到二级站,到三级站,再到四级站,就是中国医药总公司上海医药公司二级站,底下的地市三级站,底下县医药公司是四级站,因为县药材公司都已经被九州通高配送完全吃掉了。在这一轮里面存活下来的,像国控,上海、北京五个站,包括原来的广州四家公司,上海四家公司,这一类的公司主要客户就是医院和当地的药店。商业一般有5、6个点的空间,有3、4个点毛利。即使赚钱到最后最多也只有1个点,2个点,所以商业一定要做大,做大是它的唯一出路,否则不赚钱,或者被人家吃掉。第二个现款现货,解决了规模的问题,规模大效率费用能够降低下来,而且九州通有一个原则只做现款,使得管理非常规范,没有三角债,三角债往往脱死了现金比较紧张的商业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所以大医院往往拖欠大户,一般大型企业和九州通合作机会很少,因为它在医院里面的网络基本为零。

第三个零售巨头里面,从10年前100-200个亿的OTC规模,10多万个药店,到现在有1,000多亿的零售,主要得益于2亿多城镇职工的医保拉动,包括慢性病拉动,这一块也贡献了大量的海王医药公司,老百姓医药公司,主要配送底下的几千家直营药店,主要的客户就是它的直营店,对于工业有影响,当这个店大了以后,海王一年20多亿营业额,有1,000多家药店,阿莫西林直接找一个厂生产,大部分开始OEM各种普药,药店主要卖的是品牌药,给老百姓提供的只是便利性,现在价格的优势在药店里面不明显。

第四个看社区,医改对社区的影响使得地方大的医药公司受益,北京市政府为什么会指定北京国有的北京医股和北京民营?因为北京10几个亿由市政府财政补贴的,两三个亿财政补贴,我当然希望地方企业能够获得支持。随着新医改不以省为单位,以地市级为单位,指定社区的配送,一定带来国有的商业,或者做的比较好的民营商业的机会。比如广州虽然没有指定,社区中心一年20个亿社区配送有60%是广 州公司,还有30%是5、6个亿国控广州站,还有比较边缘的花都等类似与上海的崇明县,给了一个民营公司广东大医药公司,不会给上海医药公司配送广州社区,因为地方财政在补贴当地的零差率,当地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发展城市社区的定点配送站,叫做社区型的配送站。

第五块,很多人说安徽华源也做了150个亿,和九州通差不多,只是一个区别它存在一顶帽子大家带现象,安徽华源医药公司原来配送的客户跟九州通一模一样,跟县市、地市一模一样,安徽华源150、160个亿,有些不是他们自己做起来的,是浙江企业的个体户挂靠他们。

第三终端配送型针对农村市场,诊所,虽然配送的地方很小,但是我愿意,浙江很多原来地市公司,发展成为第三终端配送公司,因为让浙江英特尔配送浙江底下的乡镇村,划不来。这些在当地有较强能力的公司配送齐全。

专业代理型可以理解成进口药或者是大药厂的营销中心,这类公司也在做上市,而且证监会也在批,因为它的概念是营销外包.最后小节一下商业公司,在这一轮医改里面,我们看到医改的政策使得地方的大的国有商业公司,地方最大的民营商业公司加快集中的政策支持,从公立医院改革院长愿意和大的商业公司合作,使得商业公司集中度提高,因为商业公司的集中度不提高,走不出费用的困境。比如说我们原来的 商业公司进一批药要有10个点空间才能做,现在逐步到7个点可以做。但是别人是怎么样的?费用率还停留在7个点,使得大的商业公司很小,达到50个亿只有10家,在13,000多家商业公司里面超过5,000万的只有400多家,前三位只占20%,达到900多亿,意味着中国有6千多亿蛋糕切到13,000多家医药公司配送,美国有3,000亿美金,只有70家商业公司做,而且前三家占了95%,日本只有1,400多家做。日本前三家商业市场集中度从20%亿提高到现在67%,花了十年,美国花了10年提高到96%。中国现在前三家是20%,未来如果提高到70比较好。所以集中度提高走出费用困境从7个点,像九州通一样现在3个点可以做,必然会涌现出很大的公司,也是新医改的促进特别是商务部接手商业之后,因为商务部管的事情更大,会进一步促进商业公司的整合,会进一步促进商业公司的重组并购,从政策里面放宽重组并购。新医改对商业概括起来就是利于商业集中度提高、涌现一些大的商业公司。

四、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工业的影响

3,000家药厂里面前100家大企业,南方所叫做中国制药百强,占6,000亿药品市场的40%,预期从40%扩充到70%,因此新医改的影响,看成是对主流企业大品牌有非常大的挑战。

在新医改里面对工业大品牌的影响,我认为新医改使得3、500家主流大企业集中资源开始放在医疗市场。

有人说30个外企是500亿药品蛋糕,外企占了中国药品蛋糕的一半,这个是不对的。因为30个外企是500个亿,在整个蛋糕当中占10%,但是这500亿产生在20,000家大医院.我们在05年的时候看到外企普遍做10几个亿规模,现在很多像罗氏、辉瑞做到30多个亿,每年增速保证30%,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在05年的时候主要做了800家医院,2010年做2,000-3,000家医院,05年700-800多个医药代表,目前上千。

中国产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销售率,每个代表单位销售贡献外企是150万-200万人民币,国内企业是100万-150万。恒瑞是30个亿,这类企业比较稳健,自己做终端。有些公司采取的方法是销售外包。研发很关键,如果中国去把恒瑞这些企业药价降低下来,更没有钱做研发,恒瑞30个亿每年不超过5%,大概1亿多,已经是最多了。但是美国辉瑞研发投入占收入的20%。

为什么说上市公司里面我们对中药注射剂的企业关注,因为中药在整个心脑血管,在肿瘤,神经系统的疾病,还有风湿,能够通过中药的推广有机会。你们看西药和中药永远不能在联系一起。中药是小分子调理,研究的是宏观,中医跟中国人一样,中医宏观阴阳五行,西药好就是不好,通过分子生物学可以检测出,中医中药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像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老年痴呆不是一个方面有问题,是整体性的疾病。有一个很真实的事情,欧洲13个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等13个国家领土和中国差不多9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为什么10几个国家才4、5亿人口?而中国900多万有10几亿人口?因为在前两年医药界有一个观点,对中药否定的一塌糊涂,研究中药的教授说,不能盲目否定中药。欧洲经历过二战之后死了几千万人,死了最多的是在一九二几年有流感病毒的爆发,死了4、5千万,几次流感大爆发使得欧洲在文艺复兴后期人口急剧下降。到中国流感的爆发在老百姓里面不感到很可怕,搞板蓝根,抗病毒,是5000年中药留下来。那个时候在一战比欧洲人口多得多。在流感瘟疫发作里面中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流感、瘟疫慢性消耗的疾病中药可以起到宏观调控,在整个中药企业里面,中药注射剂前段时间出了问题以后,当时分管负责的局长说,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代表,中药现代化是中国真正做新药创新的主要希望之一,西药很难做创新。第三个中药注射剂规范主要从源头的药材基地以及种植基地规范。所以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募了钱为什么花钱搞种植基地?因为中药企业现在枯竭了。康美在去年下半年购进了2000吨的三七,当时7、80元一公斤,花了2亿多买,现在值7、8个亿,因为三七最主要的产地云南文山县连续干旱。

在这一轮新医改对300-500个主流企业重心花在医药代表 的数量的扩充,另外一个如果做中药,为了保持中药的产品力,还会花一两个亿,建立一个药材基地,如果药材不规范,提炼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规范。对主流中药企业最大的影响大家越来越关注安全,抓药材源头,抓生产质量控制,营销放在第三位

整个新医改使得医疗终端迅速扩大,城镇医保的覆盖面医保范围扩大,疾病谱改变使得需要越来越多药。每年医院住院4千多万人次,到08年每年递增12点几,很多人说我坚持了运动,疾病少了,因为新的有害污染之后,可能得新的疾病的机会可能扩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之后、老年人固有的疾病体现出来,病人越来越多。卫生部统计从03年-08年每个门诊,08年花140多块,每个人新增了6点几,未来10年还要新增,因为用药水平还要提高。病人越来越多,病人的给付越来越多,两个乘数,医院增速肯定是两位数。医院增长20%多,2万家医院里有3,000家大医院,但是2万家医院里面的县中医,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共9000家-1万家,得益于农民看病越来越多,它的增速又提高了。1万多家县医院增速,03年只有5%、6%,03年得益于新农合提高到8%,未来农民看病交30元没有问题,2020年交100元也没有问题,这一块增速把县医院增速带动起来。大医院继续保持20%-30%增速,是6,000亿药品蛋糕从10年后变成34,000亿的主要要素。我们看一下代表企业步长,它不是上市公司,我只是觉得在中国很多新型口服药,步长脑心通也是5个亿,通心洛是5个亿,这些口服大品牌成功之后,第二个产品不能出来,跟企业选品种的能力,跟企业的营销内部系统按产品规划没有做好有很大关系。所以在05年的时候步长花了1个多亿买了山东菏泽制药厂,他们选品种非常好,因为步长脑心通做大,第二个品种很难出来,在05年上了,很多企业选择品种能力为什么薄弱?比如说我有一个高血压药,一定要上一个口服的高血压药,你干吗不能上注射的品种?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2,000个队伍都是看高血压医生,所以都要往这个方面想。但是没有想到,不会开别的降压药。心脑血管病人一般做手术,这个时候不能用步长脑心通,这个时候用硝酸甘油,把脑中风解决了之后,再给一两盒步长脑心通。我选择丹红这个产品,步长能不能做起来靠执行力和管控。他选丹红为什么做起来?因为他派了一批队伍专门做丹红,这个有什么区别?比如说我做复方丹参滴丸,一年做一万盒,这个时候他们说你再推新药,我不会再做,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复方丹参滴丸。但是我派另外一个人做。所以做大这个品牌要分产品线,所以步长很早就分事业部,是中国最早的。看他的丹红,北京、上海、广东做,郑州、武汉有14个省会做。北京上海公司跟外企一样,比如说我是步长北京公司的总经理,底下的人都是北京当地的大学生,不能给他高提成低工 资,做不起来很快走。所以给他高的底薪,给他低的提成,保证他的稳定。而去河南、郑州就是低底薪加非常高的提成。还有比如说有些医院自己做不进去,必须包给个体户做,个体户没有底薪,中间自己消化,所以通过三种体制,步长把整个20,000家医院全部覆盖了,只要有心血管病人基本能够覆盖,虽然它的药很贵,但是我覆盖了所有的医院之后,假设有1,000万个病人有10%病人愿意用高价药就可以了。一般一个企业做成一个模式已经能够赚很多钱,天士力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一个企业能够把三种模式应用的娴熟,09年做到50个亿肯定不难。

我们看一下千金,02年2.3亿千金片,当时我们建议他们在医院里面启用新的包装,因为药店只是对老病人,如果不做医院,医生永远不会告诉你有妇科炎症,要用千金片,在02年千金果断上市了千金胶囊,08年片作了三个亿,千金胶囊做了4个亿。这些企业的特点依靠千金胶囊在医院主推,迅速在医院患者建立目标形象。把千金片跟花红片金鸡胶囊在零售市场拉大了差距,老百姓觉得在医院和药店都有买。所以从02年-09年,整个千金药业从2、3亿,到现在6、7个亿,他们重视医疗,抓住新患者,反过来巩固老患者。现在包括跟妇科医生建立网络等等,都是建立专业化的壁垒。最后一个是修正斯达舒,可以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宽度,就是农村市场。03年开始启动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使得农村 用药水平提高,中国有40,000个乡镇卫生院,这几年病人也在增加,住院从1,000多万变成了3,000多万,不能忽视3,000个县1万多个乡镇,比如说去药店买胃药,很少买斯达舒,或者买马丁林,因为在座的2亿人,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10亿人,他的2万个代表为什么能够装下去?是装4万个乡镇,还不够,还可以发展到10万个代表,辉瑞全球有10万个医药代表,所以做到3,000亿人民币。未来做到80亿,做到200亿,变成40,000个也是可以的,40,000个乡镇,每个乡镇派一个代表,就要40,000个代表,每个乡镇只有一个代表,也是不变的,因为每个乡镇有10几个乡村,因为我是从福建村里面来的,我知道村的用药量非常大,我发现这一块的量都是现款现货的,村卫生室不会欠修正的钱,而不像华山医院,给了货才给钱。医院是现款现货的,工业企业很喜欢。

在大众消费品里面像伊利、蒙牛、娃哈哈在越来越富起来的农民里面,都送这个东西,原来送的是青菜,地瓜干或者酸菜什么,或者是腊肉品,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别人不需要这些东西,市场买就可以了。未来30年农村消费习惯怎么样我们还在研究。而且福建的农村还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因为那个村有煤炭,很多人在挖煤,以后的中西部肯定像沿海一样,越来越发达。而且农民很多人说要补钙,他们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三精的,而且要蓝瓶的,可以看到三精一 年做7、8亿产品,因为抓住了央视的大品牌,对8亿多农民,有很多人看央视广告,虽然城里人不看了,我们看凤凰卫视。每到11月6号、7号、8号央视招标中心每年都创新高。凤凰卫视上期谈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背后是希望1、2万个工厂工人工资从1,000多提高到2,000多以后不用缴税。

4万家乡镇卫生院、62万个村卫生室抓住了1亿5农村人,所以在这里有1亿多从农村里来的,农村还有5、6个亿在村里,包括小孩、包括妇女。6个亿在农村,好比一个家庭四个人在农村,老公去城市里打工了。这个增长在OTC领域里面我看好修正,修正做到80多个亿,未来做到100亿、200亿有可能的。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5

【摘 要】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新医改新制度,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新医改制度核心思想的阐述,分析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医改制度;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新医改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新医改制度主要针对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成本核算和会计科目及财务报告做出了新的规定,有了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加强预算方面的管理。新制度对公立医院明确规定预算管理办法:“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并允许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管理。并将医院所有的收入与支出都要求做预算管理,不能随意调整项目的支出,使医院管理更规范,使预算管理更完善,更完整,更严肃。

第二,对资产负债信息要求更严格。新制度规定,医院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医院在筹资、投资等行为上要有政策依据,医院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完整的核算,全面披露信息,不要主观的反映资产的相关情况,一定要客观的披露资产使用情况及消耗情况和实际的价值。

第三,重新界定收支分类,对收入支出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制度规定,收入按照来源、使出按照用途划分的原则,对医院的收入支出分类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将药品的收入支出纳入了统一的核算来,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

第四,新制度特别强调对成本的管理。新医改制度明确提出,对公立医院要重点加强成本管理,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核算、分摊的流程、范围、分析及控制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医疗成本归集核算更细化,也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统一了口径以及有据可依的基础数据。

第五,补充了会计科目,完善公立医院会计报表体系。医院以往只要求三张报表,现在增加到五张报表,即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报表附注,还完善了各个报表的项目及排列方式,并提供了参考格式。

二、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大多数医院都拥有会计核算软件,解决了以前手工一记账,大量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可以查询电子数据,并结合其他办公工具,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成本核算方面,有些医院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系统,由综合办的来核算而不是财务部门,有部分医院是在会计核算的软件上,通过挂靠辅助核算来解决成本核算问题,虽然解决的是简单的核算问题,但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效率。

(三)医院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组织,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医院非常重要,很多医院也采用信息化,但是都是独立的系统,没能与其他系统关联,但也解决了固定资产多而杂,很难查找的问题。

(四)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预算要求上比较严格,但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在预算管理方面都没能与其他系统连接,采用电子表格来管理。

(五)医院的绩效工资的发放还处于简单的考核执行状态,只是简单的对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

(六)顺应国家卫生部在“金卫工程”的推动下,大部分医院都采用医院信息系统此系统主要为财务管理解决了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的问题,会计人员定期可从HIS系统中获取数据进行电子记账,免去了手工输入的麻烦以及避免的认为的舞弊现象。

三、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立医院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医院管理层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科学的信息化规划,没有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放到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战略眼光欠缺。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缺乏关联性。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录入凭证,没有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的管理,只是进行简单的事后核算。

(三)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财务数据不统一。医院是个特殊的行业,涉及到的管理多方面,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也非常多,有针对患者的电子病历、出入院管理、医护工作站;还有针对临床治疗的医学影像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等,以及收费管理、挂号管理等,再就是医院后台管理系统。

四、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一)公立医院应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改变医院决策者的观念,使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紧迫感,使命感,能站在医院全局的高度来进行信息化的科学规划,具有战略发展的眼光;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场管理的变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变革的核心内容,要制定信息化的方针目标,对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财、物做好保障工作,要大力支持。二是不仅决策层要重视,全院上下都要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医院决策者可要求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实行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进展与顺利程度直接与相关人员的绩效挂钩,让其意识到这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做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选择符合制度要求、成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一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引进一套管理理念,要考察系统供应商的师资水平,软件的管理设计理念是否符合医院的管理,前期后期的服务都非常重要,系统实施过程中要求供应商做好知识的传递,培训到位,不仅培训软件操作,更重要的是培训业务知识,后期的增值服务等都要考虑在内。选择符合制度的成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有可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所以选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非常重要,需谨慎。

(三)公立医院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数据安全。对于财务系统的管理,要严格设置权限,各种操作规章制度要完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保证财务信息处理顺畅。建立安全的网络数据库,确保各系统的数据准确、高效和统一,以方便财务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及时提取。

(四)国家政策可指引医院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可将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估医院经营管理的一项指标,作为医院评级的标准之一,这样可引导医院不断的朝着更高的信息化水平钻研、发展,以促进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五)地方政府也要帮助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公立医院是个特殊的组织,在我国属于事业单位,医院的领导需经由地方政府考核任命。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为使医院领导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政府可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领导考核的一项指标,作为升职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行政手段上促使医院管理层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地方,服务老百姓。

参考文献:

新医改下的医院预算管理改革论文 篇6

一、前言

预算管理是对事业企业单位内部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财务变动、资金流通等交易行为和项目施行情况,通过全面调查和分析,进行较科学期地预测,再根据预算的财务或者除此之外的信息进行决策,方便人力资源的配置合对接下来的经济行为有更好的安排。就医院这个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整体的运作效果,从而影响医院能否正常而充分地完成其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医院需要把握国家新医改政策这个契机,不断完善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系统。

二、新医改下医院预算管理改革的原因及要求

(一)新医改下医院预算管理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我国的医院财政管理总体现状来看,无疑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公立医院只是把达到国家要求的部门收支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申报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忽略了在医院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对工作的监管、没有完备的激励引导。如此一来,由此形成的成本和预算管理系统会偏离法制和质量的预设轨道,相关政府也会丧失对医院整体财务的精准考核机会,从而使对医院的相关指导和扶持政策的制定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新医改下医院预算管理改革要求

在新医改的要求下,医院的预算管理问题必须得到严格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实施方案。使预算管理向全面的方向改进,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等预算管理工作有科学稳定的规则作为行为标准,对工作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核对,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收入分配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是顺应国家对新医改的推行、帮助制定医院未来的财务管理运行战略目标的管理方式,它涵盖了资金的筹备、支配等项目以及计划、控制、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大范围推广,有利于使更多更广的医院实现自身所有资源的优化重组,有利于医院施行战略、进行管理的监管,以及更科学地做出战略决策。

(二)有利于使医院各部门实现高度合作

由于新课改中的医院预算管理需要设计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等内容,所以管理工作的完成必然需要医院诸多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大力合作。在医院、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达到高度的默契,使预算管理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比如当医院获得财政补助收入时,需要财务部门按照法律和自身条件要求科学完成编制预算,申报相关的请求。由审核部门对此展开成本核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核查。层层递进,能为预算管理的工作把关,同时使各个层级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能不断磨合,提高其合作办事效率。

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

医院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其内部结构复杂多变,牵涉多方利益,所以在处理医院内部工作时需要谨慎小心。在预算经费管理中,医院可以考虑以业务管理流程和归属问题把工作系统细分到不同的小管理单位上。记住“预算归口管理、限额下达控制、三级目标统一”的标准,形成医院―――归口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三级预算管理单位结构。认真衡量医院当前的内外部条件,再联系之前年度预算的实施和结算情况,帮助明确本阶段内的财务运行目的。使之更有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同时照顾医院本身的客观状况。医院的预算通常会采用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等等方式来完成编制,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相关部门必须谨慎全面地核算所涉及的成本状况。且部门在预算编制时,必须考虑发展的需要、所具有的资源,以及对问题和压力承担能力,同时以运行状况的预测、所具有的服务水平、涉及的补偿规定及实际补助现状为考虑对象,全面权衡,减少由于内部预算管理和上报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之间有太大差异造成的损失。

(二)建立全面预算的执行、分析、预警机制

预算问题存在于预算年度的全过程,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最主要和重要的部分。通过审批的医院预算是处理医院日常业务和交易活动的参考物和权衡其科学性的准则,医院必须以此为准绳,层层划分预算,将其工作内容和任务细化到具体的单位或者工作人员。为了保证预算工作能被严肃地对待,医院必须严格处理预算经费的相关审批权限。医院在预算的处理工作中,可以选择以时间为单位把执行状况和预算加以比较研究,尽早查出其中存在的误差、并寻求原因,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推动预算工作的进展。目标的完成。医院设置预警指标,明确防范的范围和相关的超支项目,把需要重点防范的相关内容传达给对应的单位或者个人,以此在危险因素转换成经济损失之前加以管控,保证工作质量。

(三)预算管理要以新医改下医院长期战略目标为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的工作正常运行,从而支持单位后期工作井井有条的状态的实现而设置的。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各医院也要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提出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预算进行具体的目标设定,才能使工程的细节得到照顾,使各个细节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限,以防互相影响,形成互相干扰和破坏。制定了合理的长期战略目标以后便需要有力地践行,以此实现这个长期发展目标。要求全面预算工作的相关部门也要以医院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导向。加强上层决策机构和人员能对这一关于全面预算的问题有清晰全面的认识。战略层面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的,其结果也是慎重考虑、多方综合的结果,应该要求医院具有发展动态的开放性,中国早就已经吃过不开放的大亏了。

(四)完善系统性的管理行为规范与标准

全面预算管理的行为规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有一系列的条条框框来督促预算行为的正规化进行,其中有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监控行为等等行为的具体内容。与之相对的是全面预算管理标准体系,它的内容则是预算定额和标准的制定。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以上两种概念和事物,是用以保证全面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框架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质量优化。新医改的大作为,必然需要全新的行为规范来加以呼应,只有合理的行为规范和标准的建立,才使全面预算管理得以正常进行。

五、结语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7

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定义与框架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指对公立医院提供服务中消耗的卫生资源进行弥补、充实的方式和途径, 也是对医院经济活动的耗费有补偿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 涉及到公立医院、政府、医疗保障机构三个行为主体。如图1所示, 政府和医疗保障机构为公共筹资主体;公立医院为医疗行为主体, 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政府同时还是公立医院行为的监管者, 规制者。政府、医院、医疗保障机构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

见图1:

2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

目前,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途径主要分为三类: (1) 医疗服务收费; (2) 药品出售收入; (3) 政府财政补助。长期以来, 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和医疗服务项目的亏损造成的缺口迫使医院利用药品利润填补, 导致医院过度依赖药品加成。

2.1 财政投入仍然不足, “以药养医”依旧延续。

2011年, 江苏省54家三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4.9%, 政府财政补助占医院收入的比重甚微,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虽有下降趋势, 但仍然为医院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2.2 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 医疗工作者的价值未得到体现。

一些劳务性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并没有正确体现医疗工作者的劳务价值。

2.3 政府监管的缺失。

近年来, 医院虽然依附于卫生行政部门, 但在经济管理上已完全走向了独立自主经营, 各家医院都千方百计, 积极创收, 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这些现象背后, 政府监管角色的缺失至关重要。

2.4 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促使医疗费用不断增长。

按服务项目支付是我国目前普遍实行的支付方式, 该付费方式基本不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反而会刺激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过度医疗, 导致医疗费用快速、持续上涨。

3 新医改中关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趋向和路径

既然是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改革, 首先, 必须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 让普通大众能够平等、公平享受其医疗服务。其次, 能够通过补偿机制达到抑制患者医疗费用的目的, 让群众能够“看得起病”。同时, 也必须确保公立医院不亏本, 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公立医院能够高效、良好、持续运营。

3.1 破除“以药养医”, 难在补偿到位

药品加成被视为导致患者就诊费用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多数人认为医改的核心是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将大幅度降低并最终取消药品加成, 同时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设立药事服务费等一系列措施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前提是补偿要到位, 如果补偿不到位, 又会促使医生向患者过度提供医疗服务, 最终还是将成本转嫁给患者。 (1) 或在过渡阶段实行药品差别加价。个人认为药品差别加价不失为改革过渡阶段的一剂良方, 即对于药品单价较低的给予相对较高的加成额, 而药品较高的则给予相对较低的加成额, 这样可以控制医生乱开高价药品,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就诊费用。 (2) 适当、合理调整医务人员医疗服务价格, 包括增设药事服务费。 (3) 加强行政监管和考核力度, 严格控制药占比比例。政府应对医院行为加以监管, 督导, 对医院运营指标设定硬性执行标准。

3.2 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陈竺部长明确指出:将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 最大程度促进质量、公平、效益的统一。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就必须要扭转目前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现状, 这当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1) 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新医改明确提出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在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过渡阶段,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以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能够正常运行, 医改方针能够贯彻执行。 (2) 明确财政投入重点。财政对于公立医院的投入应侧重于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政策性亏损补偿等。 (3) 优化投入方式。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力度, 还要优化投入机制。应设立多种财政补偿方式, 并将绩效考核与经费补助标准捆绑, 以提高财政补助使用效率。 (4)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控制与监管, 建立政府对公立医院监管的长效机制, 特别是加强对医院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 (5) 重塑激励, 强化动力。建立基于公益性绩效的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机制, 着力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应主要通过改善服务质量、合理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来获得奖励, 转变公立医院以往以利润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3.3 探索最优医疗保障付费方式, 促使医院主动降低医疗成本

支付方式曾被业界视为补偿机制改革的救命稻草, 有关医保支付方式的探讨和研究层出不穷。我国现行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属于后付制支付方式不仅落后, 还鼓励医院以创收为导向, 目前急需将后付制改为预付制, 使支付方式能够对医院医疗行为形成反逼机制, 有效抑制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过度医疗, 促使医院主动控制医疗成本。

医改之路艰难曲折, 新医改政策下重塑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困难重重, 需要相关主体增进共识, 凝聚智慧, 攻坚克难, 把握好实施路径, 抓好改革重点, 统筹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摘要: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合理是目前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 原有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久遭诟病, 探索新的补偿机制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 热点讨论的重大课题。新医改方案着重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原则, 明确提出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扭转以药养医局面, 完善相关政策方针, 以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关键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药品加成,公益性,政府投入,公益性绩效

参考文献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探讨 篇8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财力难以承担公立医院巨额支出,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完善建立经营管理体制,才能在新医改下走上医疗成本低、绩效优、竞争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改革公立医院绩效是组成新医改的重要部分,且国家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严格医院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加强对成本的核算、控制,实行全成本核算就成为公立医院提高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特征、作用

国内公立医院筹资大体上包括两部分,分别是财政差额拨款、医院自身收益,而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自身的收益是主要来源。同时,全成本核算涉及公立医院的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涵盖全过程核算、全要素核算以及全员成本核算,需要公立医院科学、严密地核算从采购药品、材料到生产自制品再到临床医疗经营的整个过程所发生的成本;各个科室部门则要依据成本要素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且其中的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要适当细分成成本项目;将全成本指标合理而科学地分摊到各个部门、科室,把医院成本目标转化成全体职工的共识。

实行全成本核算对公立医院而言主要有四点作用:一是有利于增强职工的成本费用观念,进一步明确核算单元、个人职责,增强职工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及参与管理的自觉性,调动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有利于公立医院提高成本竞争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绩效,帮助管理者动态了解公立医院各个环节的效益,在全体职工中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三是有利于控制公立医院成本的运行,促进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和病人费用;四是有利于为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定价公立医院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的依据;五是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患者提供最廉价的医疗服务。

二、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条件

公立医院在实行全成本核算之前务必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一是公立医院要制定实行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办法,由上而下建立有序的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全院科室工作分工,要求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障医院顺利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二是明确全医院的总人数,包括在编人员、临时人员,因为人员支出在医院成本支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财务部门须及时核对、记录医务人员的招聘、轮岗、调动等的增减情况,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三是科学制定公立医院内部结算价格。公立医院运行系统复杂、繁琐,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而只有妥善保管各种各样的原始记录,保存好各个科室、部门的计量数据、盘存数据,科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才能为全成本核算的有序实行提供准确的参考指标;四是统一升级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等相关软件,开发有先进功能的软件系统,支撑全成本核算的实行。因为医疗服务复杂多样,专业学科之间有密切联系,且分工精细,全成本核算会涉及庞大的、复杂的数据项目,引只有引入成本核算软件系统,在全院实行微机联网,才能使全成本核算准确高效地收集、分类、处理并分析数据。同时,公立医院要完善内部网络,有效联结财务管理系统与成本核算软件,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措施

1.划清费用支出界限,规范全成本核算范围

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理论体系,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范围。公立医院要将计入成本、不计入成本的费用支出界限划清,因医疗服务而产生的费用、组织和管理医院业务所产生的费用都要计入成本,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所发生的支出、通过教学项目及非财政科研的收入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支出、非正常业务引发的费用则不应计入成本。具体而言,不计入成本的费用包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研与教学项目支出、培训支出、食堂支出、固定资产出租产生的折旧费、各种税费、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只有划清了费用支出界限,才能使全成本核算范围越来越规范,为实行全成本核算提供保障。

2.明确全成本核算内容,控制成本核算过程

一是总成本核算。总成本指的是公立医院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时发生的资金耗费、损失,涵盖医疗成本、药品成本,所以总成本核算涵盖医疗成本核算、药品成本核算。成本费用分成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前者是指公立医院在业务活动中能直接计入医疗或药品支出的费用,涵盖医疗科室、药品部门所开支的工资福利、商品与服务、个人及家庭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明细;后者是指无法直接计入医疗或药品支出的费用,涵盖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发生的支出以及坏账准备、科研费用、咨询诉讼费、汇兑损益等。

《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总成本要在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这3个账户中进行核算。医疗支出账户属于收支类账户,核算公立医院在医疗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摊入管理费用,涵盖用于医疗业务的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间接费用。医疗支出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各项费用的额度,贷方登记转出数额,月末结转收支结余账户,没有余额。药品支出账户则是用来对发生在公立医院药品业务环节的各项费用、摊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也就是公立医院在采购药品、管理药品等环节的支出。管理费用账户则负责对发生在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后勤费用可直接计入医疗药品支出、加工材料支出,不通过管理费用账户核算。

二是科室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的科室成本是依据责任会计理论方法来明确责任单位,是责任单位在提供医疗服务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所以科室成本核算是核算责任单位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总和。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科室成本项目具体包括工资、职工福利、公务费用、卫生材料、其他工资、低值易耗品、修缮费、租赁费、业务费、购置费、其他费用、药品经营成本。公立医院科室成本分摊:一是分摊管理费用,即依据人员比例将行政科室发生的管理费用分摊给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参照公式为:某科室分摊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该科室的人员数÷各科室人员数之和(除行政后勤科室)。二是分摊医疗辅助成本,依据工作量将辅助科室成本分摊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参照公式为:某科室分摊的辅助科室成本=该辅助科室的总成本×该辅助科室向该利科室提供的工作量÷辅助科室全部工作量。三是分摊医技科室成本,依据工作量把医技科室成本分摊给临床科室,参照公式为:某科室所分摊的医技科室成本=该医技科室总成本×该医技科室提供给某临床科室的工作量÷该医技科室提供给所有科室的工作量。

3.优化成本控制机制,提高全成本核算水平

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加强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管理。前者是事前控制成本的关键,所以公立医院要依托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成本实施事前控制,先由管理层制定公立医院年度绩效目标,并向各个部门细化总目标,然后由各个部门按照自身的绩效目标、历年成本信息等合理编制本部门的年度预算,再交由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调整,从而完整制定预算计划,在发生成本之前就进行控制。后者则是事中控制成本的关键,即公立医院审计部门要严格设立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在加强成本事中控制的同时及时发现、追究、挽救成本失控问题。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管理。《医院财务制度》把医院科室细分成医技科室、临床服务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后勤科室等,并归集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公摊成本,确立成本类总支出、非成本类支出,最终确立公立医院的总业务支出。针对绩效评价管理,公立医院首先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但要涵盖产出指标以及效率指标,还要囊括成本指标、成果指标、有效性指标等;加强绩效动态考评,要求各岗位职工不定期上交绩效评价报告,提高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质量。该绩效评价报告要包括执行绩效目标的情况、定量分析执行差异、针对缩小差异的建议等内容。

四、结语

全成本核算是系统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目的在于重新整合公立医院的所有资源,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公立医院的资源效益,最终有效控制成本,助力医院绩效的提升,所以实行全成本核算势在必行。但全成本核算的实行涉及很多部门,且核算方法相当复杂,公立医院须借助新医改这一难得的契机,依托成本核算信息化进一步实行全成本核算,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取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娜.基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12):25-27.

[2]张春舫,卢学平.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2):14-16.

上一篇:昌乐县博闻学校下一篇: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