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2024-07-14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共12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1

凌河镇石家庄小学

2010-9

一、培训目标

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决定对现有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为我校的电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使自己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方面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工作已在全区开展,并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基本

认知工具”等教学模式。使自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快成长,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培训对象

石家庄小学全体教师。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时间:

1、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周五下午)。

2、科任教师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1、电脑的基本操作,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

2、利用局域网办公为教学与备课服务。

3、关于word方面的内容,使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排版等利用word编辑和排版一份满意的试卷。

4、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制作,如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5、Excel电子表格制作,讲述文字及表格的格式化、数据的录入及相应的设置、数据的处理如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图表的制作及函数的运用和打印等。

6、信息技术如何与各学科教学整合。

六、组织形式

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七、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以幻灯片制作技巧为重点,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 2003的使用水平。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2

一、教科文、中国标准对比

1. 标准的制定者

教科文标准由思科、因特尔和微软等跨国公司与国际教育技术国际协会、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开发, 标准定位为:帮助教育决策者和课程开发者确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需的技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以下简称中国标准) 由国家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定, 由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央电教馆等20余家单位和全国40余名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 目标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教科文标准是将教育改革内容同政策结合起来, 为教师制定一整套技能实施指南, 而中国标准则更多是依据本国现状, 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教育决策者们提供各种工具, 以便其打造以信息和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 进而支持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 标准的体系结构

教科文标准体系包括三大办法———技术扫盲办法、知识深化办法和知识创造办法, 教育系统的六大组成部分———政策、课程、教学法、信息和传播技术、组织与教师培训。中国标准为“4 (14) N”体系结构, 即4个能力素质维度, 14个一级指标, N个概要绩效指标。

教科文标准注重生产力因素的影响, 关注教育的终身化和创建学习型社会, 重视教育系统的改革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教科文标准为教育改革创造了广阔的背景, 能从宏观与微观来把握标准的实施。

3. 标准的实施

教科文标准在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产生, 各国或部门找到框架的不同部分, 计划一个轨迹, 实施标准。中国标准在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低、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没有统一标准背景下, 实施PT3项目, 让明天的教师使用技术。

各国依据各自的政策背景制定标准实施策略, 是标准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动力, 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实指标。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职业发展提供者提供框架, 可以利用该框架, 编制或订正其职业发展的内容设置。

二、标准执行

一个部门可以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背景, 评估其现行教育政策。它可以选择适当的办法, 把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努力联系起来, 也可以计划一个轨迹, 把这些教育改革倡议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联系。一旦选定了办法和轨迹, 部门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文件说明的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单元, 计划适当的培训, 以使教师具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能。依据标准特点和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标准执行的现状, 并制定教育改革的发展计划图。

(1) 当前我国实施标准的政策背景。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 迫切要求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教师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改革教学方式,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训过程中教师误将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 多数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

(3) 教学法要求:正确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 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课程和评估要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能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综合我国国情和教科文组织标准的执行指南, 我国要用当前在课程、教学法以及信息和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来改进评估、学校组织和师资培训。我们计划以知识创造办法作为政策目标来实施教育各组成部分的改革发展。

教科文组织标准为中国标准提供了实施指南, 但中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难。目前农村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发展的重点, 硬件环境设备和教师信息素质都有待提高。因此, 发展多元化的实施标准方案, 制定灵活、针对性强的标准体系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

力标准, 2008.

[2]何克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

[J].中国教师, 2005 (3) .

[3]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

[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6) .

[4]王炜, 祝智庭.ICT应用于学科教学

的教师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

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实验研究

张田庆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湖南湘西416000)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表现, 而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 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但在实践中, 如何实施有效的学生发展评价, 一直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阻碍着课改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反复实践, 并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创设了“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表。

表格说明:学生只要达到某项要求就可以评星, 教师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协调定星。学生得几颗☆就是“几星级数学元帅”, 全部达标即评为最高级的“状元星数学元帅”。这样, 就化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使成绩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

一、“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积极评价”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 积极、及时的评价会使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对每一节数学课学生表现出色的地方及时表扬, 要求家长在家里也予以鼓励,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继而为更高的方向———更多表扬而努力!

总之, 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 能使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 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化无形为有形, 化笼统为具体”

传统的百分制评价只关注“双基”, 即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 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使学校和教师过于看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情感, 陷入“读死书”和“死读书”的恶性循环之中。改进后的“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 相比百分制评价有了较大进步, 但依然比较笼统、模糊:被评为“优”的学生各方面都很好吗?哪些方面优?还有哪些不足?“不合格”的学生各方面都不好吗?朝什么方向努力?如此, 所谓的“好学生”优点掩盖了缺点———“晴天碧日”;而所谓的“差生”缺点却一手遮天———看不见“阳光”。这样的评价难以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很多“优生”只能听表扬, 不能听批评, 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盲目乐观;而“差生”因没有成功的体验而丧失信心, 进而厌学。

“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为学生建立了展示其成长足迹的争创“星级数学元帅”成长栏, 捕捉学生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功和进步。其设有自信星、自控星、自学星、专心星、合作星、互助星、发言星、细心星、虚心星、计算星、简算星、应用题星、图形星、操作星、方法星、进步星、生活星、应用星、质疑星、敏捷星、会学星、创新星22颗星。只要达到某项要求就可以评星, 教师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协调定星。学生得几颗☆就是“几星级数学元帅”。这样, “化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化笼统为具体”。成绩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同时, 这一成长评价注重过程, 充分发挥了评价的

要:“星级数学元帅”成长评价展示学生成长足迹, 捕捉学生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功和进步, 化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使成绩

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

关键词:星级;数学元帅;评价

;;;;;;;;;;;;;;;;;;;;;;;;;;;;;;;;;;;;;;;;;;;;;;;;;;;;;;;;;;;;;;;;;;;;;;;;;;;;;;;;;;;;;;;;;;;;;;;;;;;;;;;;;;;;;;;;;;;;;;;

摘要: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1月8日伦敦青年人才交流会上发布《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 本文从标准制定者、标准体系结构和标准实施三方面, 比较教科文、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探讨中国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联系的发展计划, 为中国标准提供执行指南。

关键词:教科文标准,中国标准,对比,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 2008.

[2]何克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J].中国教师, 2005 (3) .

[3]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6)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55-04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1]从文献资料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是个多面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所在的区域,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逐步回归单一学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回归学科本源。

一、各时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描述及分析

1.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为关键字段,搜索到28篇文章(2003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指向现状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为关键字段,搜索到55篇(2002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所指向专业发展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74篇(2004年-2012年),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均有。

2.文献摘要

上述文献筛选和整理后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描述类似,选取代表摘要如下:

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对全国教师,通过网络得到有效问卷207份。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杂的工作,包括机房电脑维护、学校电脑维修、网络管理、技术辅导(做课件)、校信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信息学奥赛指导、校园电视台管理、学校闭路电视维护、文印等工作)。[2]

2010年杨煜:(上海浦东新区)自实现“校校通”后,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技教师兼任,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3]

2011年曾兰芳、金冬梅:北京城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管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计算机故障、网络维护、帮助做课件、行政工作。[4]

2012年周喜萍:(吉林省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打字员、课件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甚至还要完成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维护与使用及教师的培训。[5]

3.总结分析

文献普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为:“主角色”,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

(1)“主角色”不被重视。外部原因:政策不支持、学科边缘化,无中考、高考、评价(评奖、评优、职称)不认可,领导、同行关注“副角色”等;内在原因:学科背景复杂、学历低、数量不足、忙于各类工作、培训机会少等。

(2)“副角色”工作繁重。“副角色”好听的称为“信息技术的专家”,普通一点“教务人员”,差一点则为“勤杂工”,无非就是电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制作员……;“副角色”是影响“主角色”的主要因素。

(3)改变角色的做法。一线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做法(图1):通过个人专业发展,改变角色。这样角色的改变主要归于教师个人努力,并不是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同时带来的是将自己的副角色转嫁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

(4)改变角色的策略与重定位。一般策略:期望重视、政策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网络研修、专业培训、教研实践、完善评价等。对应角色的重定位:“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即有学者认为重定位角色是“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定位为教师,需要站好讲台,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定位为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的助推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着教辅人员的角色,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6]

综上所述,凡是描述现实角色时,无一例外“苦大仇深”,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已有10多年,难道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真是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就是“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吗?笔者仅仅认同“主角色”加“副角色”是必须经历的过渡,但“副角色”必将消亡。因为事实反映,笔者所在区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身份正不断强化,“副角色”正弱化,乃至消亡。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为标志的高位发展历史阶段;敬业善教的教师队伍既是支持基础教育高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随着上海基础教育的高位发展,正发生着改变(如图2)。

二、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

1.区级教育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

(1)全员培训、兼顾特色

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来,大规模全员培训和兼顾个性化培训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全区教师基本都能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二是全区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参与课件的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亡。

(2)整体应用、共享资源

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应用,如中小学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有效推进区域各校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自行完成管理调配和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的角色逐步弱化。

(3)统一申报、科学采购

学校每年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申报第二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其统一审核,报财政审批。采购由区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学校不再参与。例如,笔者学校需要采购网上阅卷软硬件,区批复仅允许学校购扫描仪,不必再购服务器和软件,要求使用区统一的阅卷系统,学校安排教务员扫描试卷入网即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无任何参与,而在以往无疑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由此说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谋划的角色逐步弱化。

2.社会力量参与,外包服务到位

学校信息化设备难免需要维护,以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现在,资产管理员联系公司安排维护。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协议到期后,再购买服务,直至报废。这些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比原信息技术教师仅知道坏了再修,做得更专业、更科学,更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3.学校内分工明确,岗位专业化

尽管外在力量已实现区内每所学校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并适度满足个性化发展。但区内有些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聘请了非教师职务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工明确。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原先学校普遍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摄影摄像师,其实从工作质量角度,还不如说美术教师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适合摄影、摄像工作,美术教师拍摄选光、用景、构图更专业。当然随着基本设备的普及,学校下属各部门都有数码相机,需要课堂实录到录播教室完成,无须借助外力。各类大型活动的摄录任务,学校则可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邀请专业人员。一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事,让专业的人或部门来做。

需要补充的是,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的“副角色”是“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做助推器”。[6]笔者不能认同,这种“副角色”的定位,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谈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并不等同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所有学科教师对此领域有着共同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基于在此领域多年参与积累而成。对于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是少数。目前松江区学校信息化项目申报后,评审邀请的是专业人士、项目专家,很少再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属于“主角色”的职责范畴。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版中就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对每位中学教师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兼职工作正逐步弱化。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若干年后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也将会如此,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强化敬业善教的“主角色”。

三、回归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角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即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概括为《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六十多点。其已成为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善教: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重中之重

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式、策略、模式等研究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高。有学者论述,“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成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地位自我确立的前提,而能力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外界认同和支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条件”。[6]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极至。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在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岗位不再是转岗教师的“收容所”,而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松江区某初中招聘1名信息技术教师,收到应聘简历118份,其中大多还是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松江区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见习教师浸润至优质学校、优秀团队跟岗学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10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已成为主力军,组成10多个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成为教学骨干,逐步实现“善教”。

外在的需求,促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同高考9门学科一起,纳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其重要性在上海逐年提升。但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这种功利化的外需“逼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始终要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将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外在需求。满足外需的同时教学相长,逐步实现“善教”。

2.敬业:专业理念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有着要求的具体表述。查阅资料,众多文献将专业理念与师德直接归纳为专业理念或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则是无源之水。有学者也发现“现实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更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情意问题,而情意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认同。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7]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的关键词:认同

在2013年3月、8月,笔者访谈松江区2所高中(1所示范性、1所非示范性)、3所初中(1所民办、2所公办)、3所小学(1所农村、2所城镇)17名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可以用“认同”来表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状态。

①身份认同:我是一名学科教师。

在松江区,“副角色”的弱化、“主角色”学科教师身份的强化,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明确,“我是一名学科教师”。身份的认同,让每一位受访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②文化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学科教师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谈到了个人与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教师个体价值取向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趋向一致,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导师的指导以及学校的帮助;学校评价机制已能做到合理、科学;绩效改革已能做到公平、公正。言谈中,充满着我是学校主人翁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学科价值被承认的满足感。

③发展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

松江区教育局组织教师发展阶梯工程,发展分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名师比例逐年提升。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自培工程,例如,受访的区某高中校组织青年教师“合格”、“升格”、“风格”自我成才“三六十”的达标活动,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学习名师、争当名师”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组成为上海市文明班组、松江区优秀教研组,1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松江区每一位敬业善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目标。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但从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校长,2007(9):23-24.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5-7.

[3]杨煜.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102-103.

[4]曾兰芳,金冬梅.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6):73-75.

[5]周喜萍.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下),2012(2):76.

[6]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09-115.

[7]张文兰,刘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3-49.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 篇4

六(1)班,六(2)班整体情况较好,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经常接触电脑,不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几乎没用过电脑,操作很生疏。六(3)整体情况稍差,该班大多是外来流动学生,大部分都还是接触电脑不久,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很多都要从很基本的做起,部分上课时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够,极个别的学生自制能力差,但全班的学习风气还是不错的。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要 加强巩 。

二、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是浙江摄影出版摄出版得教材,本教材特色鲜明,主题明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取材学生生活实际。六年级上册分总共有三个单元,三个单元讲本册内容划分为三大块内容!

第一单元 走进电脑世界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得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第一课《走进计算机》,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 初步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第二课《未来得计算机》,通过了解计算机得发展历史,感受科学技术得飞速发展,并设想自己理想中的未来计算机。第三课《小小工程师》,通过了解环境对计算机得影响以及数据整理备份得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得计算机使用习惯。第四课《安全小博士》,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第二单元 探索网络奥秘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网络中得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得实际应用。从学生认识网络以来,对网络得应用大多停留在找找文章、图片、玩玩游戏,聊聊天的层面上,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网络就只有这些用处得印象。事实上,网络可以做得事情还很多,比如查天气、交通、网上购物等,网上还有各种各样得学习小工具,只要有心,就可以发现更多得功能和应用。

第三单元 研究生活点滴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简单得研究性学习为主线,通过“早餐与茶”的两个主题研究,让学生体会一般得研究方法。早餐得研究,其实是对学生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只要自己有心,研究的课题是很多的。

从内容上看,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

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

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所选择,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电子小助手 ),注重知识点的联系、迁移和归纳(如:旅游计划书)。

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如:早餐的学问)

4、激发学生想象,发挥学习主动。 (如:茶中知真味)。

5、注重习惯培养,养成良好素质。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5、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了解计算机得历史发展。

2、了解网络的用途,正确地使用网络。

3、用电脑查询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体会到电脑及电脑网络的强大功能

难点:

1、计算机的结构,计算机得简单的工作原理。

2、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

3、引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的筛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五、本册的教学目标:

1、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2、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4、INTERNET:浏览网页。

六、教学措施

采用任务驱动的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1、多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应用知识,形成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课后作业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再现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3、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4、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5、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6、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7、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学期共有21周,每周一课时,其中:

第一周:课堂常规教学

第二周:走进计算机

第三周:未来的计算机

第四周:小小工程师

第五周:安全小博士

第六周:软硬“兼”施

第七周:学习好导师

第八周:网上图书馆

第九周:电子小助手

第十周:旅游计划书

第十一周:神奇导购员

第十二周:早餐的学问

第十三周:做个调查员

第十四周:撰写建议书

第十五周:茶中知真味

第十六周:小小宣传员

第十七、八周:期末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5

现在培训即将结束,个人感觉受益匪浅和意犹未尽,下面就这次培训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对教学的思考

说实话,以前我没有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成一回事,通过这次的培训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学科教学问题研究初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研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优秀教学案例观摩及研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等模块的专家讲座,使我重新认识了这门学科。专家们对理论的精彩讲解和实地观摩中一线教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堂使我不仅有了观念上的改变,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二、对技术的思考

因为我一直都是自学技术,没有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在对软件使用和学习的思维上存在了很大的误区,就是觉得自己要用的功能才有必要去学,没用的就不管,这次培训中,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很多软件的功能,教给了我们很多软件使用的技巧,让我对以前觉得自己很熟悉的软件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三、对学习的思考

此次培训让我感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各位专家和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要有所发展,更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自己不断地在学习中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成长。

四、对个人发展的思考:

在工作中,我承担了学校很多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比如摄像、学籍管理、远程教育等,经常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打杂的,没有太多的发展,在本次培训中,重庆人民小学的刘永红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和专业成长》讲座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的经历使我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信息技术教师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能认识自身的优势,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学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时总结和反思,就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6

训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

我现在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处在学习和探索中,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一是受学校现在网络设施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计算机不很方便,二是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还是很难,自己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还有待遇提高。近年来,信息化应用在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我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有优势,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是要适应教学的发展,努力拓宽自己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二、我的发展目标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要重新认识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认真研修各门课程,在共建网络技术学习的平台与学习社区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利用媒体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先进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三、所选课程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3学时,《如何组织合作学习》6学时,《Word工具箱的应用》3学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12学时,《中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10学时,《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8学时。

四、具体计划

1、在培训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和选择必修课与选修课,听取专家解答释疑的时间和自己的工作时间会有冲突,与同伴间展开交流,完成并提交一份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7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现状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查阅的方式来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过程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培训情况、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情况以及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 目前小学教师在近三年来参加的培训次数主要在1次左右, 占到了34. 12%, 3次左右的只有13. 34%, 而有一半以上的教师1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也没有。这就说明, 大部分的教师没有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过程, 而有少部分的教师存在着多次培训的现象。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 有90%以上的教师认为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有30%以上的教师会经常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来丰富课堂内容, 而有80%以上的教师平日会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教学学科有关的资源, 有35%以上的教师会经常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来开展教学。但是同时也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表示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需要有硬件条件的支撑, 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所配备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是不足的, 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的教师在60%以上。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普遍不高, 有70%以上的教师反映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时候, 最主要的困难是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其次,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较低。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仅仅局限于office软件, 而对视频、动画编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却很少, 迫切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再次, 教师的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比较弱。有60%以上的教师反映自己不能完整制作课件, 而是利用别人的电子课件来进行上课, 而从来没有制作过课件的教师占到了10%。最后, 教师反映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程度较低。因此教师就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案例, 迫切需要专业化的指导。

4.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需求

(1) 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有13%的教师想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的培训, 有59%的教师反映希望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法及课件制作”这方面的培训, 而有36%的教师反映希望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技术”的培训。这说明, 目前教师主要希望的是进行技能方法类的培训。

(2) 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48%的教师希望有一级教师对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进行培训, 而有45%的教师希望基于互动式课堂来进行案例培训, 而27%的教师反映希望基于教研活动来进行分散式培训。这说明目前教师希望以应用培训、案例分析以及研训结合为主要培训方式, 注重培训过程实践互动性, 并且不拘泥于一种培训模式, 希望能够开展混合式的培训过程。

(3) 对培训资源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61%的教师反映在教学中缺少信息技术应用软件, 而有64%的教师认为希望能够方便下载教学资源包, 有65%的教师反映希望有信息技术和学科整个的案例资源。这说明, 目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是集中在个性化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资料上, 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开展移动学习。

(4) 对培训保障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有4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能够配备信息化硬件设备, 比如电脑等, 有52%的教师反映希望在课件制作中能够有专业化的指导。因此就需要教育部、学校能够尽快落实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配备, 确保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能够顺利进行。

二、开展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建议

1.优化培训理念

在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训的时候, 应该树立 “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学科与技能衔接”的意识, 注重教学骨干在培训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落实好培训的方案。

2.完善项目设置

小学信息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项目:首先, 进行全员培训, 保证培训的人数应该在总教师人数的20%以上。农村小学应该由省教育部提供资金支持, 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其次, 注重教师的骨干专项培训。主要是对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以及教研骨干进行培训。

3.确立目标内容

在培训的过程, 需要准确定位培训的目标“,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培训中,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培训:首先是学用。需要教师学会对信息技术常识、基本信息技术软件 (office、概念图以及博客等) 、学会应用多媒体资源库、对素材进行分类整体、精确查找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软件下载、进行文件存储等;其次是会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以及获取教学资源;最后是善用。主要是从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获取、教学活动设计等。 此外, 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项培训过程,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典型案例分析等。

4.改善模式方法

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 主要是以混合式培训模式为主, 这就需要强调情境体验。一方面是以网络为载体来进行专项培训, 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观念概念和能力的提升, 注重返岗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开展全员培训。在全员培训中需要将网上学习和网下实践结合起来, 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 推动移动式的学习方式, 测评过程也是注重网络测评和实践测评的结合。此外, 还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自学, 在网络平台中, 教师会将自己困惑写出来, 由指导团队来进行回答。而对于一些网络条件不发达的偏远地区, 就可以由县级教师来开展送培送教活动。

综上所述, 尽管说小学教师目前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 但是只要合理设计培训课程, 扩大培训范围, 注重技能的培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就能够逐渐得到提升。

摘要:在对小学教师技能提升的培训课程中, 教育部开始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将知识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本文在论述中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面的现状, 然后提出了一些强化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师,应用能力,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余雅丽.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设计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张屹, 马静思, 周平红等.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  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75

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知识储备都影响着的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都会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水平。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培训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培训质量下降。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起来,信息技术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用普遍度不断提高,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但是从当前的培训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当前的教师培训效果。

一、从教学观念出发,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教学观念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观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出发,让教师自身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前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许多优秀的老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把握不够清楚,认为不利用信息技术也能够上好课,这种思想观念会阻碍教师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培训时就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培训过程中也一样,要做到以培训的教师为主,了解和掌握培训教师的基本情况,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在进行培训的教师中,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别,这就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有所差别,不能一视同仁,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进行有层次的培训,掌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进行培训。为了清楚的把握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情况,在进行培训之前可以对教师的信息水平进行摸底考试,通过测评了解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根据测评的成绩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同时还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科目,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目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给教师提供相应的任务,以促进教师更好的锻炼技能。通过相应的任务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自身的信息水平,同时近距离的感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培训不能专注于理论上的培训,还要加强教师实际技能的操作,通过实际技能的操作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正确使用这项技能。如果在培训中只是简单的让教师掌握相关的理论没有进行技能上的相应练习,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培训效率。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要加强教师的技能训练,在培训过程中给教师制定相应的训练任务,让教师在任务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培训,同时经过相应的任务练习,能够让教师更加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培训动力。只有经过实际的练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教学中,从而真正实现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评价在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给教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在培训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教师评价,让教师看到自身在培训过程中的进步之处,增强教师的学习信心。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信息技术级别,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级别,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在进行评价时要设置多方面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教师评价和指导,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给予教师有效的指导,让教师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通过评价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有效性。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查缺补漏的过程,通过评价能够对教师的培训起到巩固的作用,让教师学的更扎实。

五、因材施教,针对学科教学实施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不同的科目,科目不同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就会存在相应的差别。在培训过程中要看到不同科目教师之间培训内容上的差别,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要根据教师教授的不同科目制定相应的基于学科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学科性。

比如,针对语文学科的信息技术培训要体现教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增强学生读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针对数学学科的培训要体现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作用,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引发学生思考,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针对不同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所要达到的不同效果给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同时要让教师认识到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对其产生依赖作用,要认清信息技术的位置。同时,要注意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能忽视与学生的互动,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评估

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除了进行必要的培训外,学校还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评估,以此来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教学中学校相关部门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各级部门的配合。同时,需要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提高,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有效进行。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9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系统。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基本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中级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实现备课、办公电子化。

3、全体教师在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实现各学科间的整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完成教学任务。

三、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二)培训内容: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念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包括四个模块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的基本操作与应用,课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培训计算机的管理与远程资源的应用。

四、培训方式和方法

教师的工作和方法、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观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建设学校网站,开发“全、精、新、活”的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库,在网站内开设校本培训专栏,为教师发展导航、鼓舞、解惑、铺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在网上设立了课程改革、校本讲座、课题研究和业务档案等栏目。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网上相应的栏目内,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先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问题,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自主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论坛、课例、实验、研讨、观摩、小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控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五、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见下表: 第1——2周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3——5周 Windons xp 操作系统(掌握其基本操作和使用)和优课数字化教学系统。

第5——6周 畅言教学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Word(掌握基本操作和文件的排版、混排、打印等)

第6——9周 电子表格软件Excel(掌握基本操作、使用等)

第10——15周 中文演示软件Powerpoint(课件制作的演示、操作等)第16——18机动

注:上表安排的为培训时间和内容,具体时间是每周星期四下午,在此期间培训对象可以灵活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对知识的巩固训练。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4-0081-03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育部在“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经过多年努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行动来看,充分说明政府对信息技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抱有很大的希望。现阶段,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仍然是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教育主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种种弊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在知识的存储、呈现、传递、交流等方面都显现出强大的优势,特别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 、信息意识(认知层面) 、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等三个层面的内涵。教育信息化过程就是教师信息素养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的实践者、实施者、操纵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授课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师在备课、授课、对学生评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3.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令人担忧

据200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报告》对全国十几个省市近3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电脑在教师家庭的普及率为33.4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但对电脑的利用率与上网率都很低,不到30%。调查发现电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差距较大:72.48%的教师承认还处在电脑启蒙阶段,信息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只有6.45%,86.84%的教师承认自己对电脑硬件基本没有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再好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恰当的应用,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我国,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加之信息技术又相对比较低,要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事。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目标、培训过程与评价方式不一致

根据2000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目标体现在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和理念培训(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两个层次。

然而,以往的培训过程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即只注重讲授操作技术,而没能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和教学,更未能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把教育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合为一体。当前把信息技术按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的现象十分明显。考试是否合格、能否制作课件作为教师是否通过培训的评判标准不能很好的体现培训的主要目标。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明显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从事信息化教育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师训机构承揽,由于授课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实际了解不够,不了解基础教育中各科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结,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在培训中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传输,有的花大量时间讲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知识,其结果并不能提高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所学的东西并不能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事实上,只讲理论,不合乎中小学校实际的培训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

3.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有调查显示,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欢迎信息技术培训,具有较强的动机。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范式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其积极的学习心向。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理解为教师集中面授,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诸学科的整合,同时也不能培训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行灌输或仅仅把黑板移到屏幕上的教学方式,使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4.培训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

一些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只关注培训的经济效益,忽视培训的社会效益。对我国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大多数培训机构只能疲于应付。

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同时要求培训机构应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及相关资源,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但当前的低水平重复培训、杂拼任课教师、随意设置教学内容、“蜻蜓点水式”教学方式、欠佳的培训环境虽然增加了承办单位的经济效益,却使得很多参训教师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加重了经济负担。

5.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常常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将现代教育观念传授给他们,自然就能够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的准绳。根据认知的内隐理论,真正指导个体的认识和行为的还是个体自己内在的认知结构。如果教师不能把现代教育观念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就很难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它。所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有必要帮助教师将现代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

6.忽视教师教学系统设计意识的形成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还忽视了教育基本理论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导致教师教学系统设计意识不强,仅注重教学设计中的个别要素,忽视了其他教学要素的存在与协调。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计划 篇12

自从担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来, 我接触过很多信息技术老师, 只要有信息化相关的培训, 我都能遇到他们, 这时我就开始关注这个群体, 有时也会在全县小学信息技术群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岗位的认识, 有时学校之间也会组织相互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从而让我对这个群体的老师的生存和专业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造成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 我发现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往往在学校工作过程中都身兼数职, 比如有的老师除了进行日常教学外, 还要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学籍管理, 对所有的老师进行排课、调课等事务。 有的信息技术老师担任这个学校的机房管理工作, 还有的要担任学校的网络维护工作和信息发布任务, 基本上没有发现有哪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只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 这些任务势必占用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从而造成这些教师无法安心从事教学工作。

我校每年都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 在检查前往往都要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 这些工作往往都摊派到信息技术老师身上, 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往往会打乱信息技术老师的正常教学计划, 势必影响他们的专业成长。

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未来规划, 面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觉好像只是应付。

二、突破专业发展困境的对策研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走出影响我们专业成长的困境, 首先就要制订专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虽然造成我们专业成长发展的困境因素较多, 当然有些也是我们自身的原因, 无论什么情况, 先要做的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和我们的工作特点,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计划。 如果我们要在胜任自己这份教育工作的同时, 发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教师”, 只有先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从而走出困境, 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 交流形式也非常丰富,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学校的领导沟通自己的想法, 让有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分担给更多老师, 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的教学中, 让他们理解信息技术老师要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积累专业知识, 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知识迁移, 做到活学活用, 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鲜度, 以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 从而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 让信息技术教学成果由量变到质变, 实现自我提升, 促进信息技术的专业成长。

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就搞好教学工作, 如果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打铁还要自身硬, 只有先练就一身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才能谈驾驭课堂教学, 才能谈自己的专业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参加考试, 所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 钻研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 从而放手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 对本学科的新教法新理论进行实践研究, 走出自己的专业发展特色, 这是其他科所不能比的。

只有开放, 才有发展。 所以我们全县的小学信息技术要互动起来, 建议学校领导每学期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老师听课和评课教研活动, 大量实践证明, 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对每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成长都非常有效, 不但可以进行合作备课, 合作教学, 而且可以进行合作教研、合作课题研究等深层次的合作, 合作过程就是交流学习的过程, 知识经验分享的过程, 共同提高的过程, 专业发展成长的过程。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师集体资源的潜力, 不但是个体的发展成长, 而且是整体的成长。

总之, 我县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群体, 他们肩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同时, 还为我们学校的其他信息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但是我们所有的学校领导也要考虑这一群体老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他们的成长是一个持续而又漫长的过程, 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正确定位, 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保证。 与此同时, 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专业发展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从自身做起, 提高认识, 制订自身专业发展规划, 充实自己, 打下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在新课改实践中,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专业的优势, 脚踏实地, 改革创新, 必能走上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钱松岭, 董晓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师访谈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8.

上一篇:中学生初三话题作文关于端午节下一篇:波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