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2024-07-08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精选8篇)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篇1

分水双凤学校:陈苗

1建立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

我校是一个偏远农村小学,这里教室简陋,设备陈旧,但是却有一群天真聪明可佳的孩子。为了学生,为了适应新环境新时期的需要、保证德育工作内容的落实,我校重新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督导指挥系统,以德育校长为核心的具体实施落实系统。以全校教师为核心的评议反馈系统。从而构建了严密科学的管理系统。

2探索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树立老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影响学生

单独的德育工作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不只是说服教育,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老师尤其是每一位班主任的仪表形象,更应是德育工作者,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古代教育名言,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我们应用这种完美的偶像力量启开学生的那向往美好的心灵。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种习惯,以自己的良好的师德风范,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反过来再让孩子去影响家长,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改变同代素质。

2.2抓住班级这块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进全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某个人的工作,而是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从校长到教师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是一个好的德育工作人员。在学校里班主任和学生走得最近,学生的每一个缺点,最先知晓者那就是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品德的差生。那么就看班主任的工作,只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做好每一位同学的工作,善于把握他们向好的方向上引路,才能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动全校的德育工作。

2.3发挥课堂教学这块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投入在教学活动中的,所以无论哪个学科都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渠道,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语文课《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小音乐家杨科》、《凡卡》则能培养学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人和同情心。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国。

3摸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规律

3.1根据年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一年级进行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一系列活动,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

二、三年级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观察乡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五年级为毕业班,进行“我为学校添光彩。”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这样在不同的层次上受到不同的教育。

3.2根据不同的月份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

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三月份“我为妈妈唱首歌”的孝心献给父母的教育;四月份“消防知多少”的防炎安全教育;五月份“勤劳小帮手”的热爱劳动教育;六月份“做一名合格的少年队员”的组织观念教育;七月份“党的光辉传万化”的爱党教育;八月份“写给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教育;九月份“献上一份祝福”的尊师教育;十月份“祖国好儿女”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月都以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有声的说服教育转化成一种轻松活沷的无声教育,这种教育更容易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更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不断的争取进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3.3德育工作要善于观察,根据学校的情况

而改变德育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德育教育不能关门造车,那样只能把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脚踏实地的去细心观察,观察学校学生的问题,多年来,我很少坐在办公室里,我要么和教师聊天、谈心。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想法,要么在走廊、楼梯、班级间行走,去发现德育教育的问题,记得在上学期,我在走廊行走时,有几次听到学生说脏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我连续一年在班级“文明在我心中”系列主题队会活动。一年后,学生讲脏话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学校的德育活动不是想搞什么就搞什么,为检查而设计,而是要细心的观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做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

4德育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篇2

关键词:尊重,关爱,严爱相济,活动,家访

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 学生能做好, 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 学生能做好, 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 如果班主任在, 学生仍不能做好, 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段话。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班级, 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农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 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 必须得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 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 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 总结得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现在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 但是少部分学生如果管理不好, 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农村小学条件差, 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 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 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 而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娇惯脆弱, 受不得点滴委屈, 很多家长外出打工, 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带, 由于娇惯, 疏于管教, 养成了一些坏习气, 生活不能自理, 缺乏自觉性, 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 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 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 作为班主任, 仅仅抓好学习成绩做严师是不够的, 还要抓好生活做慈母。

二、要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 爱学生是根本。农村小学尤为重要 (父母外出打工, 缺乏关爱) 。爱学生, 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 然后对症下药, 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 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 欣赏学生, 学会倾听学生意见, 接纳他们的感受, 包容他们的缺点, 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 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 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三、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 没有坏孩子, 只有犯错误的学生”。的确, 作为教师, 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 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 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 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 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 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 先与家长取得联系, 争取家长的配合, 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 容易陷入迷茫, 对外界事物很敏感, 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 过分苛求, 违背生理成长规律, 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四、要严爱相济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爱心是伟大的, 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 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 何时付出, 怎样付出, 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 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 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 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 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 我想:很多时候, 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 严格要求之中, 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 他们都没有责怪我, 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 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五、创设情境, 开创班级集体活动, 增强集体荣誉感

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资源的短缺, 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 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创设情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形成懂得尊爱他人, 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 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六、做好家访活动并开好家长会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 在家访时应该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 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 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 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 开会时, 家长和科任教师有说不完的话, 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取得家长的好评, 收到良好的效应, 交流沟通多了, 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 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 纠正其不良行为。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篇3

关键词:探讨;重智育;评估;督导;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16-01

从近几年边远山区小学德育工作的情形来看,德育工作有待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组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我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相对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轻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德育评价不完善,学校教育缺失

虽然各次会议都在强调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但最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都只拿语数教学成绩来计算。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也就形成了过分重视语文、数学两科知识课而忽略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

语数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班上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题海练兵”、“考试总结”,学生累、教师累,难怪学生发出“我要自由,还我假日”的呼吁。

三.农村社会环境特殊性

农村孩子从家到乡中心小学较远。有的上学走两三小时,有的家长给学生几人合租一套街边住房,学自由生活,食宿无大人监管。也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很少监管的情况,再加之街上游戏室、网吧、赌博娱乐场所的吸引,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则有白天逃学,夜不归宿的现象。

四、当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德育缺失。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1、贪玩,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

2、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爱吃零食、垃圾食品,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课上小吃”。

3、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

4、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不合群、爱打架。

5、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时间少,缺乏自信。

五、对策思考

1、看清现状,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学校要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德育规章,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教师也应认识到:只有学生思想好,纪律好,班级班风正,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才提高整个班级学习成绩。

2、要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首先要明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有人说:“在学校学三年的好,在社会三天就变坏”。可见,德育工作单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作和支持。如:净化社会环境,这就是需要政府会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门进行综合整治。其次,要明确德育工作实行局长、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县教育局长,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再则,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3、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认为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分清哪些是社会的好风气,哪些是坏思想。三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各学科多穿插点思想政治的内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应持之以恒,紧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逐步形成规范。

4、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美化优化育人环境

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引起重视,但品位不高。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绝脏、乱、差。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5、要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

首先,德育科研在农村小学还很薄弱。我认为学校应有德育研究的课题。中心小学每学期应该组织一两次大型德育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好典型(从学生中找好人好事的榜样),以点带面。

毛主席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教育工作者或是别的什么人,要正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努力整改。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以德冶国学习读本》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篇4

作为社会生活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生最重要的内涵,它决定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人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内容本无轻重,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现状却令人忧虑。

一、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德育要求低于智育。

在贫困地区,人们评价一所学校一般都着眼于教学质量,甚至只看学生成绩、只看升学率。正是由于对德育的要求被放到了次要地位,从而导致了不少学校“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踏踏实实抓应试教育”的局面。抓应试教育,必然重智育而轻德育。

作为教师,本应教书与育人并重,本应把教育作为一种大事业来做,但广大农村教师却私愤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书匠。教书匠必然以教书为一种谋生手段,必然只重教书而轻育人。如把《思想品德》课当成副科;多研究课堂教学,少做长期细致的德育工作。教师下班回家,学生“自由”发展。

二、家长对子女的智育要求高于德育。

家长送子女读书首先要求的是学习成绩好,由单纯的分数到能力到特长各有要求,但真正瓦解素质的内涵,关心子女的道德与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家长必竟不多。正是由于家长这种短期的功利的要求,必然导致学生只抓学习成绩而放松自身的品德修养。“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这样的观念根植于学生意识中是很危险的。

在农村,青年父母把孩子寄放在自己父母家中,双双外出务工,几年不归者多矣。家中双老忙完农活家务,以有多少精力来管教孩子呢?仍是由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上社会负面影响,传媒误导,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确实堪忧。

1、道德概念模糊,是非判别力低,甚至于以非为是;

2、心理脆弱,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缺公心,少爱心;

3、浑浑耗耗,不求上进,荣誉感淡泊,甚至以耻为荣;

4、只要自由任性,不要法纪约束;

5、无良好的行为习惯,打架斗殴,仿黑社会,结帮派,甚至敲诈勒索、偷盗抢劫之事也时有发生。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的道德水准,这样的教育现状,怎能面对社会?怎能实现民族素质之提升。我是一名基层教师,时时思索,一点想法绝非全面否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只是直面现象,抛砖引玉,向广大同仁学习。

一、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将存于学生意识中的偏离了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扶回正道。

二、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美育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使人愉悦的接受、主动的追求善的境界,“学生情感善的方面发展了,恶的方面便被压伏了”。前文分析过,农村学生的父母多外出务工,学生缺乏亲情交流,心理脆弱,情感冷漠,与人交往易起冲突;对教师的说教因缺少交流而多抵触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心理教育,健康学生心理,丰富学生情感。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离能从旁观察,及时了解、发现问题;即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自己挚热的爱温暖学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消除对抗,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之功。

四、通过座谈、讨论、故事、榜样、格言等具体办法帮助学生明确道德概念,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五、让闪光点亮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多鼓励表扬,满足其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并经之为起点,再接再厉。

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少先队和共青团是青少年中的先进组织,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她从学生中来,最熟悉了解学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学生最愿意向她倾诉心里的秘密,因而共青团和少先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七、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良好行为习惯成的培养,切实抓好养成教育。

八、加强班风校风建设,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监督。

九、把德育溶入各科教学中,溶入无限生活中,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前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有所回潮,因而淡化德育工作,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落实到首位。据此,提出了对策,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落实德育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有用之才。

我根据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一些经验,认为当前农村一些初中学校“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有所回潮,因而淡化德育工作,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针对这一现象,怎样抓好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新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发展。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某些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他们仍在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由于某些地区或学校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而对学校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体魄却被淡化。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德育的方法简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

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学。其次,单向灌输。具体操作为: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二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3、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

4、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少年,父母不在其身边,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份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

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呢?

二、落实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战斗力”。(1)、加强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素质。初中学校的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进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研究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的作用。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三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四是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德育工作,生活是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献爱心做好事、为班级添荣誉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这样由近及远,以小见大,才能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而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好感和兴趣。

3、充分发挥情感陶冶法——长期培养,适时运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学校行政、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校风、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校风、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4.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方能取得实效。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篇5

师番斗

(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 定西 743011)

【摘要】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滋生,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 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近年从事德育教育工作亲身体会,对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总结梳理,对症下药,浅探农村小学生德育新途径。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可见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我校地处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西南与临洮县接壤,离城区有30多公里的距离,由于地理条件的不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导致我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1、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在农村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一部分的成年人文化水平低,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缺少认识,而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正在滋生,使农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失去社会定位。

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单

一、粗暴;并且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更有个别孩子的父母离异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智障等。这些父母或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能让自己和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还去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家教意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3、学校环境的特殊性

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结构失衡不合理,教师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一部分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没有留意到学生在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或是发现问题后,给予学生的总是谴责的声音,而未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也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与崇敬。

二、当前农村学生的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厌学情绪。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少;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教师检查的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文明礼仪意识较差。不懂礼貌,破坏公物,爱说脏话,卫生意识较差。

3、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4、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差。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和宣传栏、黑板报书写养成教育“三字经”,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悬挂了“行为习惯宣传牌”,制作了大型“三字经”宣传牌竖立在学校东边,形成了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利用“学校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让学生、家长在“国旗下讲话”时现身说法。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达到了感染受教育者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了良好行为。

2、创建常规特色校园。为了实现“学会做人”这个德育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礼仪和环保节约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学生提高礼仪和环保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礼仪校园”和“环保校园”。

(1)环保行为养成教育。每年春季,我校都购进绿化苗木、花草,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事隔几年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没有发现任何残害的迹象。、(2)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发动宣传,引发文明礼貌规范用语,张贴礼仪目标,让学生熟背牢记《养成教育三字经》中《品行篇》内容,从而促进了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一改过去农村小孩那种言语粗野的陋习。现在学生在校外遇见老师会主动行队礼,在校园内遇见老师会主动说声“老师您好”,文明礼貌已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3、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应该不仅仅是“教——学”关系,还应该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影响的伦理关系。有些老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始终与学生保持着距离,让原本家庭情感缺位的学生脆弱的心灵又少了一份关爱。教师只有与学生拉近心灵距离,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体验到人际关系的美好。以此增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学生沟通与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不断增强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孩子善于观察,喜欢模仿,而孩子眼中最亲近的老师很容易就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尤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会观其行。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时刻以自己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例如,我校的大课间就是师生同乐的舞台,“心灵成长室”也正在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一个新乐园。

4、以家庭教育为支撑。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结合“校家同创”,建立“家庭联系卡”。利用“校家同创”建立的“家长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组织家长来校学习,让他们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印发了《学生校外表现联系卡》使学生行为在家庭和社会能得到有效监督和训练。

四、以激励机制为保障

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一些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一下子化为持久的责任行为,必须依靠外在的教育、引导。为此,我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以班级卫生、纪律、出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以每天值日快报,每月流动红旗评比,学期末先进班级评定。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使学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避免空洞的说教,强化活动实践和情感体验。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及时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社会、家庭共同作用,让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

[2] 徐巧英.《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 [3]方东玲 《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发展》 [4]张卫东《普通心理学纲要》.原子能出版社 [5]科尔伯格著、柯森译 《学校的道德环境》

.作者简介:

师番斗,男、1981年10月17日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临洮师范学校,2006年12月自学考试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在在定西市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任教。小学一级教师,擅长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连续几年在学区小学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中都名列前茅,受到学区的表彰奖励;2007年被评为安定区优秀教师:2009年被安定区评为区级骨干教师。《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在2009年甘肃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通讯地址:定西市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 邮

编:743011 电

话:*** E-mail: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篇6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

——参加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有感

贵州省盘县普古乡希望小学王敏联系电话:1376572993

3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学校特别是小学,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常抓不懈

今年4月16日,我们学校请来了‚校园行动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到我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为了配合工作,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本次活动。活动过程中,讲师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熏染了每位学生及家长的心灵,加上催人泪下的音乐,更让人身临其境。同时,还让学生和家长做了亲子互动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学生、家长及所有在场人员都被这一真实的场面感动得涕不成声,甚至有的学生给自己的父母跪下,放声大哭。就此情景,讲师乘热打铁,鼓励学生们上台对父母说出心里话,此时,一大群学生蜂拥而至,连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了很多,都很自责、很惭愧地承认了过去不足的地方,满怀激

情地向家长保证要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做一个知恩、感恩的好孩子。一双双渴求原谅的眼神,一个个幼稚而又成熟的声音,真是让父母既心疼又感动啊。父母们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活动结束后我采访了几位学生及家长,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以后该如何感恩父母了,他们会好好学习,不再让父母操心了;家长们也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对此次活动表示很满意,并希望学校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后来我就一直跟踪调查我采访过的十几名学生的举动,一周之内,学生表现确实很好;第二周,学生的表现都还可以;第三周,有部分学生(行为上的表现)基本忘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月后,多数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就开始我行我素,又回到自己原来的状态了。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堂课、一个讲座或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首先、校园环境,熏染感恩教育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臵着手,如: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等,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从黑板报、教室布臵以及手抄报等方面着手,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

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其次、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地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不再麻烦好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这样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再次、班会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感恩主题活动

班会活动是全班师生自主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弘扬个性品质、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

我们可以开展‚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的活动。班会紧紧围绕‚感恩‛,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朋友以及一切给予我们帮助关怀的人,同学们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感恩行为,写一封感恩信,自制感恩贺卡、感恩朗诵活动,以实际

行动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生活,进而感恩社会。整个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真情涌动,更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特殊节日,组织感恩活动

平时孩子们都很少会把爱爸爸、爱妈妈的话挂在嘴边。节日其实就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重阳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教师节可以让学生开展感谢老师的活动。也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学生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而作为班主任,当这些节日即将来临时,我会通过班级日记的渠道,或者利用学校午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节日的宣传和提醒。使学生们能充分利用节日,对父母表达感恩之心,感谢之情。

五、家校联系,实现感恩教育

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他们的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等机会和家长一起商讨德育教育的良策。

如制作‚感恩卡‛、‚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家庭与孩子的真情传递)、‚送给家长一个惊喜‛‚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六、走向社会,体验感恩行动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体验,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布臵感恩的作业,让他们走回村庄去活动。如开展‚向周围曾帮助过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谢信‛、‚组建绿色环保小卫队还给村庄一个和谐的环境‛、‚到孤独老人家送去温暖、关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篇7

一、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全体师生对德育教学的认识

提高思想觉悟, 端正德育教学态度是当前农村德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在农村, 很多人还保守地认为学习就是一切, 成绩好就是王道。这种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 使得人们忽视对德育教学的开展。先成人, 后成长, 说的就是德对人的重要作用。德育和智育就像天秤的两边, 忽视哪边都会出现不平衡, 导致严重的后果。小学教师要从自己出发, 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端正德育教学态度, 立志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好;积极宣传, 努力给自己充电, 提高自身素质, 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的榜样和镜子;赞扬好人好事, 倡导先进事迹, 定期组织班会, 与学生共同学习党的政策、思想和学生准则等。

二、完善德育教学体系制度, 将其纳入学校正常教学活动计划中

只有将德育教学制度化, 才能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好, 做到实处。正如智育一样, 必须将德育工作安排进日常的教学安排中, 保证一定比例的课时教学时间, 使得学生真正有机会接受德育方面的知识, 以便获得更大更全面的进步。一旦将德育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 就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考核,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监督和考核是工作成果检验的有效手段, 也是改进工作和总结进步的基础。监督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 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 坚决批判不良现象和行为, 拥护赞扬良好的风气风尚。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面谈、日常监督评分、心得体会和书面考试等, 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同时保证教学效果。

三、定期组织开展先进事迹讲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一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 然后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中, 充分实践这一理论。良好的榜样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给他们一种上进的动力, 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 小学教师应该定期为学生组织先进事迹讲座。这些讲座, 不仅让学生与自己心中的名人名师有一个接触, 更重要的是影响他们的思想, 为他们的大脑注入新鲜血液, 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认识社会, 并发现自己的不足。讲座的报告者, 可以是已经毕业的并且取得成功的, 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生理想的校友[2];也可以是道德品质优良, 学习优异, 在同学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在校优秀学生;同时, 也可以是学校里面威望高, 品质好的教师, 还可以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等等。总之, 这样一些讲座, 都归于一个目的: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 给他们一种精神力量和鼓舞, 让他们受到心灵的碰撞和震撼, 有利于帮助他们塑立正确的道德观。

四、引领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为学生的导师和带路人, 我们必须明白德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 正确认识价值观;还要教导学生明白实践、实事求是的作用, 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此, 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探讨出合理、简单、易行的措施来教育学生, 帮助他们尽早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十八大刚过去不久, 可以此为契机, 利用十八大报告相关内容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最高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路线、中国共产党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教育, 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德育教学涉及的范围很宽, 影响面广, 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培养、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及培养。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 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为其他阶段的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端正德育教学的态度, 时刻做到教书育人的本分,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配合服从学校的安排, 提高自己的认识, 并努力改善学生对德育教学的认识;做好德育教学的课程规划和安排, 像对待其他科目一样, 认真备课, 收集丰富的课件资料,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经验和教学心得, 积极参加学校的相关培训课, 时刻为自己充电, 坚持与时俱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先进事迹讲座, 会后及时做好讲解工作, 监督学生学习模范的情况, 鼓励大家写事迹讲座的心得体会;关心学生的内心动态, 当他们的朋友, 引导他们, 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文化、学做人的关键时期。俗话说, 人之初, 性本善。此时的教育奠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既要学“智”, 又要学“德”, 二者协同发展是关键中的关键。目前, 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出现教育脱离实际、忽视学生成长烦恼和心理问题等现象。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就需要重视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定要把德育工作做好, 把握德育工作的实施力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胡孝四.论道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J].教育艺术, 2005 (10) :50-51.

浅谈推进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篇8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我校根据市、县教体局有关德育的要求,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二、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明确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開好家长会,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

三、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德育网络,保证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实

(一)家庭、学校、社会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

近年来,我校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定期做好家访工作,或以《家校联系书》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动态,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因此。我校给家长送上一封《家校联系书》,为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探讨学校各方面工作;

2、家长应充分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家长应积极参与子女学习;

4、家长要支持学校各项教育活动;

5、家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在农村,适合于小学生的公共教育场所可以说是没有。没有少年宫,没有博物馆。没有公园……那要靠什么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首先要把群众动员起来。请他们协助学校做好周围商店店主的思想工作,不要销售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商品,共同教育家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禁止家庭赌博……从而努力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其次是要“走出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村外的世界,感受祖国建设的成就,感受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学校要在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带学生们到校外去参观、去劳动。

(三)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教师是关键

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与配合,而教师是三方协调与配合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一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协同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并且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制度。具体做法主要是:

1.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2.要求教师在学生表现出色时主动与家长联系;

3.要求教师给家长看学生的作业,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四、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引起重视,但品位不高。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绝脏、乱、差。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文化长廊、黑板报、广播、电视)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学生”的评比,以此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上一篇:泵站scada解决方案下一篇:这儿真美_写青岛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