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2024-07-17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通用15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篇1

谢宝凤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皇岗中学,广东深圳518048)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平时测试目的是什么?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这些迷惑和思考引发我产生尝试的念头DD在平时测验中尝试“升级”测试。在实践中,我找到了新课改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篇2

一、融洽关系, 培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能和孩子融洽相处, 能在学习上激发学生的热情, 唤醒学生学习的意志,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 一个对知识无兴趣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维持长久学习的。故此,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 应充分考虑“中下生”, 要让每个学生觉得他能胜任这项工作, 产生良好的兴趣, 以实现自我价值。在这当中,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 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 把学生装在自己的心里, 知学生之所想, 帮学生之所需, 放下架子,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处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宽容的学习氛围中, 确保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从而不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兴趣而创新, 不断发展。

二、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有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 或者由他重新发现, 至少由他重建, 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这就是说, 要打破以前结论由教师下的做法,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及纵横联系, 在教师适当、适时的指导下, 通过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自己得出结论, 从中获取知识, 以提高归纳总结、高度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第九册小数除法这一课时, 可出示这样一道题:“5.74÷0.14=?”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计算的方法, 而是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道题。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教学目的: (1) 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2) 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 (4) 总结计算法则。

在解决这几个步骤的过程中, 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 通过尝试与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这种方法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授, 学生听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而且全班学生人人动脑, 个个参与,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渴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勇于创新, 善于创新。

三、动手操作, 实践感知

俗话说:“手巧才能心灵。”可见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的活泼敏捷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切断动手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难以发展, 创造性思维更无从说起。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 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具有动手操作能力, 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是学生从小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画一画”, 在亲身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探求知识, 寻找规律。例如:在教学《同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这一内容时,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1) 拿出学具盒中的圆锥和圆柱, 观察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2) 用圆锥装米倒入圆柱中, 观察:发现了什么?讨论:说明了什么? (3)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圆柱与圆锥都有刚才的结论? (4) 拿出大的圆柱与小的圆锥进行刚才同样的过程, 发现了什么? (5) 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学生的兴趣很高, 思维活跃, 通过实践很快就得出了本节课的关键, 指出:只有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才有刚才的结论。由此可见, 积极动手操作, 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探索 篇3

一、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是否逐渐具备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的能力,体现着教师的个人的教学魅力。教师的知识结构素养和能力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1.教师利用学科能力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细胞的结构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在学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时,我利用学生自带的零食制作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模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很快就掌握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以及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在学习“开花和结果”时,我用两只手同时画画,完成了一朵桃花基本结构的简笔画。在学生的啧啧惊叹声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桃花的结构”,接着画了“受精”和“结果”的简笔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这一复杂的过程。

2.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巧妙激发兴趣

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带的番茄剖开,仔细观察其内部的组织。有一组学生不小心把番茄汁挤到前面同学的头上,我笑着说:“看来你的头发是有点饿了,想要品尝一下番茄的味道,可是这部分是什么组织呢?它主要功能是什么?”在学生的笑声中很巧妙地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争吵,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在学习“血流的管道——血管”时,课代表在分发资料时手指不小心被纸划伤了。我顺势引导:“课代表的手指划伤了,血液流出的速度非常慢,她可能伤到了哪种血管?有什么特点,该怎样处理?如果是另外两种血管,有什么特点,出血后该怎么处理?”利用这一契机,很自然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3.充分利用日常资源激发兴趣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恰好班里有一位学生的头发是卷发。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直发和卷发谁是显性性状谁是隐性性状?那就要调查一下家庭成员的情况。”通过调查、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直发是显性性状,卷发是隐性性状。再如,学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时,请家里卖菜的学生拿来不同颜色的彩椒和番茄,通过对比观察,深入了解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这样,就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学生兴趣高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生物学习。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设置问题情境:“大家注意过落叶吗?这些落叶是正面向上的多还是背面向上的多?这与叶的结构有关吗?”快速进入“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之后,还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在观察叶片的永久切片时,你观察到的气孔是上表皮多还是下表皮多?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论。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生活中,卖鸡蛋的人把鸡蛋放在蛋托上,为什么要把大头朝上?这与鸡蛋的结构有没有必然的关系?鸡蛋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对鸡蛋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的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比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我领着学生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先是用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在操场进行,结果公鸡和母鸡都没有绕道取食,而是刨起了沙土,第一次探究失败。学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场地对探究有干扰。于是改在篮球场上进行第二次探究,学生围观,发现公鸡还是没有绕道取食,并出现了假死状态。小鸡则喳喳地叫,显得很烦躁,第二次探究又失败。学生接着分析,可能是周围环境对这些小动物有影响。再次修改计划,进行第三次探究。选择了远离学生的大操场,实验对象加入了小狗、小猫,学生距离探究动物至少5米以上。实验过程中,小鸡、小猫、小狗、成年公鸡和母鸡先后都进行了绕道取食,探究成功。通过讨论与分析,学生得出结论:越是年龄小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越是低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也越多,动物的绕道取食是学习行为,对适应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探究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但是他们完成这些探究活动是主动而且是快乐的。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内心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与渴望,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素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丹枫.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

[2]叶海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考试,2015(8).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一、让学生be interested in学习

我们当前的教育都是泛化的教育,教育不会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学生本身又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1.了解每个学生。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应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的加以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以自身兴趣的实现为契机,让学生轻松自信的面对学习,爱上学习。

2.关爱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某个老师特别喜欢自己,关心自己,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成绩也会相对比较好,这就是爱屋及乌。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去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爱是无私的,爱也是相互的,你的付出会得到更多爱的收获,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习interesting

说到学习,很多人会想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享受过程,有时也会枯燥,也会煎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提起兴致,找到乐趣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习本身入手。

1.转化。有些知识本身的却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转化,用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和讲解。有人会讨厌学习,但既没有人会拒绝游戏和玩耍,寓教于乐,知识本身将不再枯燥。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灵宝市故县镇中心小学

刘月兰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使你的教学得心应手,将会使你带着你的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开端引趣 激发欲望

课的开端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设计游戏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增强了师生互动,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可以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课堂上的过渡语也非常重要,我们要精心准备,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妙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动手操作 引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剪一剪,折一折,试一试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顶点到底边的高剪下来,然后把剪下来的三角形拼在缺的那个角上,这时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就推导出来了。

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带着大家利用学具,把长方体沿高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时候让大家观察,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宽是圆柱体的什么呢?自己观察得到的结论,肯定记忆深刻。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秘密,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交流展示 妙趣横生

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老师授课,而是学生展示,讨论交流。课堂上注重小组合作,注重自主探究,然后我来说,我来评,我展示,我快乐。这样才能激起心海浪花,学习兴趣自然更为强烈。四、一题多解 增加兴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寻求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学生技能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辛,又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从而激起学习兴趣。通过一题多解,不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巧妙练习提升兴趣

新知识及时练,可设计“诱错”性练习,易混淆知识对比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的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的知识点,设计时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选择上下功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练习题,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时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踏着阶梯式的习题,学生就进入探索发现的境界。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唯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篇6

一、新颖生动的体育活动去激发兴趣

新颖生动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引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奇心,增强体育课的凝聚力,可使学生精神专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来。例如,在跳跃练习时,把“兔子舞”引进体育课,它动作简单,易学且大多数学生都会,在那欢快的节奏下,舒展潇洒的动作,学生觉得既熟悉又新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之中达到了锻炼下肢力量,提高协调性,发展跳跃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以便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要不断变化形式,使其具有新鲜感,生动感,保持体育课堂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用学生的亲身感受去激发兴趣

经常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会使学生在诸多方面感到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可以在不同年级,根据年龄的特点,成立不同项目的体育队,利用早晚和节假日,进行训练和举行各种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成立田径队,举行半场三对三篮球赛。通过体育课外活动,不但使学生进一步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成绩,陶冶了情操,尤其是发展了学生爱好体育的兴趣,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的亲身变化的归纳和比较,来感染和带动每一名同学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投身于体育活动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进行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会自觉地加入爱好体育的行列,这就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用实际性和成功感来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但在于自身的爱好而且还在于教师的诱导,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或取得成绩时,学习体育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但至始至终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鼓励、诱导、指点。例如,在武术课上,有一名同学的动作做的就比较好,我让他在全体同学面前做表演,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建议他课后依照教材后面的分解简图,把整套少年拳都学会,第二节课他真的做到了,再加以指点和纠正,他就能比较准确的独立完成动作了。而且还能帮助其他同学,从而也引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得这个班的教学效果特别的好。同时还要抓住每次运动会学生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和每年中考考入体育师范学校时机以实际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成功感来培养自信心,激发兴趣。

四、用明确的目的去激发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加强目标教学,更好地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要保证良好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是坚实的基础,而体育课正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使学生从思想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体育的态度形成浓厚的学习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篇7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学生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都不满意。因此, 如何满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愿望,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索。

二、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的、持久的动力, 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明确英语学习目的, 以需要养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明确, 英语仅仅是一门语言, 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一种工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英语教育却唯恐学生学习不全面, 从发音、语法、语句、单词、从句、阅读、翻译、外语文化等等, 全要教给学生, 恨不得把学生完全笼罩在语言的大海里。语言的功能实质是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并达到“四个学会”。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 十几年、二十年的学习, 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是运用英语来交流。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 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 学生才能围绕学习目的的需要, 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和储备, 才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进而养成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应有相应的阶段目标, 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成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段分明的几个部分, 并确定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结果, 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学生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 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使学生由好学达到乐学, 自然养成学习兴趣。

2、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以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 可以围绕课程改革, 对整体的课程安排和具体的课堂教学方式方进行不断的探究。

在整体课程安排上, 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英语的学习情况, 明确不同的学习目标, 实施差异的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方式是目前国内很多重点高校已经实施并已见成效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以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情景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由教师课前给出学生熟悉的话题让学生准备, 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营造不同对话内容的情景, 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气氛中自然习得各种英语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能营造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英语课堂气氛。

其次, 学生自主设计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如:指导学生用所学的英语作Duty Report;模拟电影配音和自编自演短剧等都是学生喜欢的语言练习活动。在自编自导短剧中, 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 也可自己创设情景。这些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而且能使他们懂得怎样在实践中运用语言, 锻炼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胆量。

总之, 语言学习主要在交流, 学以致用是根本。在英语教学中, 要保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学习英语的目的的一致性, 并始终如一的贯彻让学生交流互动的思想, 重指导, 轻讲授;重应用交流, 轻死记硬背。让学生感到学完就能用得上。

3、构建英语应用立体体系, 以英语学习成就固化学习兴趣

英语是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的重要工具, 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质。我们在设置各类活动时均应有明确的意图, 不能是顺其自然或为搞活动而搞活动。换言之, 也就是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各种活动, 都能亲身体验到通过学习所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成就。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地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并能主动, 有创造性的输出, 才能发挥学习主动性, 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固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鉴于此, 我们可以在课程安排上, 把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比赛等活动课程纳入英语学习的整体安排范畴, 从英语课内学习延伸到英语课外学习, 架构起英语应用的立体课程体系。用学生在各种英语学习、应用和比赛中获得的成就来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积极进行英语应用的实践活动。兴趣以需要为基础,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熊皓:《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0, (06) 。

[2]石敬然:《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 (教师) , 2010, (04) 。

[3]赵建华:《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内动力》, 《甘肃教育》, 2010, (15) 。

[4]黄立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西北职教》, 2007, (02) 。

[5]马召雪:《从课堂教学入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5) 。

[6]王华、智若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育革新》, 2008, (05)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篇8

[摘 要]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必须改革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可以将新授课模式定为:创境定标—导学领悟—互助操练—评价促学。实践证明新授课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并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激发;小班;英语

新修订的小学英语课标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笔者所在学校是具有海洋特色的小班化学校,学生数量少,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整体来说对英语兴趣不浓。在此情况下,学校依据佐藤学三原理“公共性、民主性和卓越性”,进行了“小班化挑战课堂模式”探索。“挑战性”是海洋进取精神的体现,就是在课堂上创造师生敢于超越自我、追求至高境界的氛围,以促使师生的共同发展。

结合学校的挑战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英语课堂进行了大胆尝试,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将新授课模式定为:创境定标—导学领悟—互助操练—评价促学。新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境定标:为兴趣激发引领方向

创境定标就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内在需求,然后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且方向明确,以便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创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依据学生具体的年龄特点、课程资源、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等来确定。

低年级的孩子往往意志力差、爱表现、有意注意力时间短,对事物的接受常停留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上。开学初笔者就把一册书上所有的歌谣、歌曲和小诗串在一起播放,每节课上课前先进行热身,然后通过生动的“chant”导入。学生看着精美的动画,听着节奏感极强的歌谣,跟着慢慢哼唱,一学期下来他们无师自通,不但都会唱而且还能跟着歌谣进行表演。

中年级正处于过渡期,兴趣稳定性不强,但又有了一定的英语语用积累,根据这个特点,笔者在学期初就把教材中的各种歌谣整理编辑在一起,在实践中,笔者深挖教材,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以便迅速把孩子带到英语的氛围中去。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三年级上Module 8 There are stone animals.时,笔者提前把教室布置成动物园的样子,教室四周挂满了各种动物。“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去逛动物园,你们高兴吗?来看看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吧……”教师使用 “There be…”句型给学生引路,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接受任务并开始认真学习起来。

高年级同学逐渐以理性为主导,他们对伙伴的事、社会上的事更加关注和感兴趣,根据这个特点,笔者采取了课前生活自由对话的形式自然导入,例如:在教授新标准英语教材六年级上M2U1 I went to Chinatown in New York yesterday.时,笔者会和孩子们谈论I went to the zoo yesterday. I saw... .I ate…(我昨天去了动物园,我看见了…我吃了…),然后引导孩子们谈论昨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自然引出Daming went to Chinatown in New York yesterday.这种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又让孩子迅速进入本单元主题。

二、导学领悟:为兴趣的激发提供方法保障

导学领悟就是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准备,然后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与领悟,初步习得新知识和本节课的要点。每节课前,笔者都会给学生先发一份“自助学习单”(俗称学习指导案),导学案具有导听、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每次根据不同孩子设计的各种感兴趣话题都给孩子们提供了独立领悟的空间。学生兴趣很浓,期待每一次指导案的下发。在导学案的带领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学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以导思为例,在设计六年级上Revision (M2,M9) 自助学习单时,笔者设计了一项查找资料完成问题的任务。

(1. The New York Chinatown——Its in .

It was formed in .There are lots of Chinese

.and there . We can see people there .They speak and .It is one of the oldest Chinese commercial street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最古老的商业街) During ,it has the dragon,lion dances,firecrackers . It retains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customs.

2. The UN building——Its in .It was built from .Its metres high. There are floors in the UN building. Its the workplace of .The UN was an organization(组织). It was founded in .There are member countries in the UN. They use six languages. They are . The UN wants to in the world. China has been in the UN from .China is one of the permanent members in the UN. The others are .)

这项任务引导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查找资料,积极寻求答案,从而最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及背景的理解。

三、互助操练:为兴趣的激发提供实践载体

互助操练具有发挥学生互助合作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实践中笔者在句型学习、课文学习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操练的形式,互助操练受到了同学们的极度喜爱,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效果。

1.句型学习

句型是课堂学习的重点。在句型学习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合作编排小chant、歌曲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这些方式把枯燥的句型学习变成了快乐的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

2.课文学习

课文是在句型学习之后进行的,其重点是句型的运用与理解。笔者摒弃了一遍又一遍朗读课文的常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课文演出来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一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句型。每节课表演过后,笔者都会留一篇小文章给学生练笔,经过长期的练习,每个孩子的英语小文章都显得有模有样。

3.习题练习

跟句型、课文的学习相比,习题是一种综合练习,旨在让学生将学过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笔者总是会设置一些要通过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的有思维含量的习题。例如:( ) What do you want? —— I want a T-shirt.——Here you are.—— .

A. Let me help you. B. Thank you. C. Lets go.

这样的练习题做完后,笔者还会让他们进行拓展并表演出来。这样,一题就可多用。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类练习,所以对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孩子们为了完成任务而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素材,去相互交流和表达情感,去主动阅读课外读本。他们不仅提高了学习热情,增强了求知欲望,而且提升了语用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学习者。

四、评价促学:为兴趣的延伸提供动力基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

评价促学环节就是通过课堂有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维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并把这种热情较好地延伸到课后。

1.语言鼓励

Dont be afraid, Never mind, Try again 是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激励词。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发自内心地说一声: Very good! Well done! Great!就可以给孩子们莫大的鼓励。

2.物质奖励

在每次表演对话后,对表演出色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一个小粘贴、一颗星等。通过独立领悟回答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时,笔者则会奖给他大粘贴。他还会得到“最爱动脑的小将军”的奖项,并有机会坐到教室的任何角落听课。

3.精神激励

为了不断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与压力,激发他们敢说、乐说、善说的热情和行为,笔者经常采用与课文情节相结合的竞赛进行教学。勇攀高峰、勇闯悬崖、勇夺第一等都是较常用的竞赛方式。以勇攀高峰为例,使用这种方式时一般是男女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各种精神激励。教师会在课件上设计楼梯,最上面插着一面红旗。左边一楼站着一个女孩,右边一楼是男孩。女孩获得胜利就往上迈一步台阶,男孩获胜也是同样如此。最终获得胜利的选手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时候还会出现颁奖音乐和欢呼。为了获得胜利,两组同学在回答每个问题时都会深思熟虑,这促进了他们的主动学习。

英语学习重在兴趣,自从挑战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改变很大,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能围绕话题自创剧本并进行表演的主动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乐在其中,而教师也享受其中。

教学实践证明,挑战课堂下的新授课模式让英语教学寓教于乐,融言、行、情为一体,不仅使语言课上得有声有色,而且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从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0

大丰市第二小学刘惠芳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篇11

一、“妙语”成趣

常言说:妙语惊人。一句妙语的点拨,可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妙语的阐释,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时,可风趣地对同学们说:血小板个子最小,本领挺大。人体一旦受伤流血,它就象防汛的工兵,一涌而上,参加堵堤大战。那么血小板是靠什么去堵堤的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象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又如,在讲遗传与变异时,向学生讲述了虽有“龙生龙,风生风”之说,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让学生对“遗传和变异”一目了然。

二、情境激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营养繁殖”时,可设计这样的情境:有人种了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许多苹果,竟然有不同的外观和色泽,吃起来口味也不同,这个人是怎样种出这棵与众不同的苹果树呢?引导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阅读“营养繁殖”,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在书中寻找答案,必然会取得好的效果。还可穿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成语、儿歌、谜语等。

三、质疑引趣

孔子在《论语•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叶的结构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落在地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这时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直观生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学习“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利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对抽象的生物知识的记忆。

五、实践增趣

生物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种子结构时,把浸软的菜豆种子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由表及里观察种子各部分结构,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种子的全部结构,然后又把菜豆幼苗发给学生,让他们“探究种子结构与幼苗的关系”学生兴趣大增。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类似科学家般的成功感受,诱发学生产生研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篇12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好奇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小学生处于求知的愤悱状态, 进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以解决心中的疑问。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 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探索性的数学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 我给出一个数字76439, 让学生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 学生经过计算后得出它不能被3整除, 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不用计算就可以又快又准确地判断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 接着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或两个多位数, 并计算出是否能被3整除, 然后让他们用这些数来考老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当他们报出数后, 我很快就能说出正确答案, 学生个个都非常惊奇, 此时我提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有特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数有哪些特征。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从而顺利地进入了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既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同时又可以促进小学生手脑的协调发展, 使学生积极动脑, 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 我让学生从简单的图形开始进行操作, 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来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 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当学生对对称轴与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后, 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剪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学生学习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 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 使得学生所学在当堂进行了有效的巩固。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十字型图案, 让学生来剪出这个图案, 看最少剪几刀。学生在操作中积极动脑思考, 从最初的8刀, 再到4刀, 到2刀, 最后到1刀, 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的手与脑得到了协调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使传统教学的黑板白字过渡到了鲜艳的色彩与滚动的文字相结合的多彩的屏幕, 使静止平面的教材立体动态地呈现出来,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使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更加生动化、趣味化, 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可以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 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态形象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富有趣味性、形象性与直观性的多媒体课件, 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尚未形成, 在学习简单的立体几何知识时往往表现出低落的情绪,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 课上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从而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将现实生活中的实物用线条抽象出来, 从实物过渡到立体几何图形, 然后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面, 并进行旋转、放大,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观察长方体与正方体, 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

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知识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而又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事物入手来学习数学, 同时又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变成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知识, 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使学生改变对数学学习的看法, 加强学生与数学的亲切感, 真正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进丰富的生活世界, 走进多彩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长方体这节内容时, 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家里的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的包装盒是什么形状, 从而引出长方体, 使学生对长方体的形状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等特征有清晰的印象。在讲解完, 我让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知识来测量家中冰箱、洗衣机等所占的地面面积与所占的空间,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数学知识故事化,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常常为故事中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故事倍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授寓于充满趣味性的故事中, 以故事来调动学生听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在听故事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听故事中学到知识。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一上课, 我告诉学生, 今天我要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兔子, 他们都非常喜欢吃胡萝卜, 一天, 兔妈妈买来了一筐胡萝卜, 将一根胡萝卜分成两份, 将其中的一份给了一只小兔子。另一只小兔子说:妈妈, 我要两块。兔妈妈就将另一根胡萝卜分成了四块, 给了他两块。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助小兔子分析分析, 看这两只兔子哪只分到的胡萝卜要多些?这样学生自然顺利地进入了学习新知的状态。将数学知识故事化, 使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中来学习抽象的知识, 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学生参与的激情更高, 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利于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3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特别强调“激其情,引其趣”。学生只有对该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特别是中学历史学科,由于历史久远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过去时”,加上受中学历史教材篇幅和学生学习课时的限制,教材所引的史实一般比较简短,学生要认识,理解哪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一些学生、家长不重视历史课,这导致了历史难教,学生不愿学。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展现于人们面前,即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尤为重要。

历史教学中,怎样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歌谣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对历史资料充分理解,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趣因素,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历史情境,营造感人的氛围,使课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一、利用成语典故创设历史情境,如关于楚汉战争,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接受的是一段干瘪的历史,如果结合司马迁的《史论》,把之组成几个历史故事片断:鸿门宴,霸王别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等;讲巨鹿之战时,就讲破釜沉舟;讲班超出使西域时,就讲“投笔从戎”、“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讲祖狄北伐时,就讲“闻鸡起舞”这样,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就是丰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第二、利用诗词对联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材料中,有许多诗词对联,他们不仅富含哲理,而且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利用他们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在讲到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时,就可以引用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给彭德怀的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既加深了学生对彭大将军的印象,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到英国殖民者一步一步地强占我国香港,要表达对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颂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就可用《七子歌.香港》的歌词:“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即可以唤起学生抗击外侮,兴我中华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对联创设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感知历史内涵,而能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讲1946年国民党非法召开的“国民大会”制定的伪宪法时,可用对联“爱和平有罪,要民主有罪,争自由有罪,见他妈鬼,那狗屁宪法!打内战可以,卖国家可以,杀青年可以,滚你娘蛋,这无耻政府?”揭露、谴责国民政府的最恶行径。

2.充分利用照片、图画、文物、幻灯、投影、电影、录象等多种教学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历史情境,其功用在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打破时空界限,感知历史的真实,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如果学生面对历史,没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就很难形成牢固的历史知识,激发其兴趣。例如讲南京大屠杀,日本屠杀中国人民达30万众,仅凭书本上短短一句话显得苍白无力,若让学生观看影片《血城屠战》,将会使学生更加对侵略者的仇恨,增强为中华之掘起而学习。如讲新、旧石器,若仅凭书本上叙述的概念,学生仍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图片展示出来,同时用电脑动画创设原始人使用新、旧石器劳动的历史情境,就会使学生接受准确信息,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讲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黄海大战”的动态历史情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视、听互动,在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3.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学生讲故事等方法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与学是双边互动,教师教学生成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维新变法运动” 这一章中关于顽固派和维新派的论战时,将教室布置为总理衙门的场景,让学生分成两派,一派为顽固派,一派为维新派,进行论战,这样学生发言很积极,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盎然提高。4.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 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一两个封疆大吏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课教学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能力渗透与其中,不是强输硬灌,更易被接受,更易生效。我们应把握好两个“度”:一是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不能是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有层次的、思辩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二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情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篇14

今天的高中生们从小学起就是被父母和老师带着扶着搀着走到了高中。扭曲的教育使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远远低于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这种无奈使得高中老师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只得一并加入到“带、搀、扶”的大军中来。可是学习这件事情终究是要靠内在的需求和冲动才能获得成效的。因此,老师们在帮带的同时,总还是在想着怎样让学生多一些好学的劲头,怎样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学习的法门。

培养兴趣,挖掘潜力,再创佳绩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维持高昂的学习斗志。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班主任们常常为此感到困惑,既为内在力量,作为旁人的我们又如何能有效地帮助其加以激发呢?

事实上,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来自于所学内容本身,班主任们是无能为力的。但间接兴趣来源广泛,具有自觉性。当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父母的赞赏、同学的尊重、教师的表扬等等都能激发学习的间接兴趣。班主任们工作的突破点也正在此。

高中生学业繁重、枯燥,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兴趣的维持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有心的班主任应当把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刻起,这一项工程就开始启动了。以下是我在上学期的一些具体做法,其中不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推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1)重视开学第一步

新生阶段是高中生对学习最憧憬的阶段,他们个个摸拳擦掌,期待着在新学校一展身手。新生阶段那种自发的学习冲动事实上是极为可贵的.。这种冲动随着学习的推进和对高中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会慢慢消退甚至消失殆尽。但是学生本身对于这种学习冲动并不自觉,他们只是觉得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假如教师们不能将新生的学习冲动强化和内化,那么这可贵的自发性的兴趣很快就会消散,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基于此,我在衔接教育时向学生们作了“迎战”专题教育。把高中学习的繁、难、快尽可能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并针对新生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给出防患于未燃的具体措施。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他们,对于老师所提的建议和要求非常重视,不少学生还把心得体会记在了笔记本上。有些学生甚至在开学前就开始自学教材,生怕落后于人。我相信这样一次教育,让学生对未知的高中生活作了更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困难真正来临时,他们不至于手足无措。

大家试想一下,同样的专题教育放在其他时段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吗?学生们恐怕连听都不想听,只觉得老生常谈……

(二)从头贯彻笨鸟思想

“笨鸟先飞”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是有多少学生愿意把这四个字用到自己身上?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笨,但最后出类拔萃的往往是那些坦然面对自己不足,并愿意用勤奋加以弥补的人。学生中固然有智力和能力的高下,但不论才情几何,能把自己看作一只“小笨鸟”就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

这一想法的贯彻同样宜早不宜晚。新生听到会把它当作警句,时时告诫自己,

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危机感就会优哉游哉、麻痹大意;基础差的学生常常被焦躁不安和茫然无措所包围。用什么办法能同时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笨鸟思想也许就是方法之一。

成绩好的要明白,当下的领先是因为自己早起早飞了,一旦放松或懒惰,你依然是一只小笨鸟,一定会被执着者超越;成绩差的要明白,小笨鸟不努力落后于人是理所应当的,想赶上大家必须得付出成倍的辛劳。学生们如果领会了其中的意思,骄傲自满或者焦躁不安可能都会有所缓解。

(三)学法指导三个字:问、思、勤

学习方法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不方便学生记忆。根据学生特点,我总结了问、思、勤三个字。不论什么学科,有了这三个字,学起来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其中最值得强调的就是“问”。见过太多勤奋刻苦却始终徘徊不前的学生,纠其原因,学不得法。可是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学科的学法都教会他们,怎样让他们学得有效、学得有法?最好就是让他们去找任课老师多多指教。我给学生举了许多学得累而无效的例子,让他们深深明白勤奋刻苦要走对方向才能出成效,而“问”就是确保方向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我大力鼓舞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向任课老师提问,课前、课后、午休和自修都是好时机。没有“问”作保障,思和勤也许会踏上弯路,辛苦而低效;有了“问”作保障,思和勤才能得法、轻松而高效。

思和勤就不赘述了,读书人都知道这两个字的重要性。

(四)学期中途,班会鼓劲

再好学的新生到了学期后段都会显现出疲态。摆在班主任们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他们发现问题,产生内省和自觉,帮助他们再一次擂响战鼓、奋勇前进。一两句的提醒无异于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唯有利用好主题班会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问题。

9班在期中考试之后班风学风略显散漫,几次三番提醒之后我决定郑重地开一次班会,希望能力挽狂澜。针对班级课间打闹、自修讨论等情况,我寻找了几幅反映不同年龄层教室状况的图片,让学生自行比较。在教室中打闹过的学生神色汗颜,因为看到打闹只出现在小学教室中。在自修课上不停讨论的同学面露羞涩,因为看到大学自修教室无人监督却鸦雀无声。说教全无必要,我的意思学生已然明了。我不想以班主任的权威来压制和勒令他们,我真诚地以过来人和大姐姐的身份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写道“游戏,手机,娱乐刊物,与友人欢聚……这些是生活的调剂,没有他们生活会失色不少。但何必急于当下?三年后我们将拥有几十年的时间来享受这一切。可是奋斗的机会稍纵即逝,一去不返!……”

学生们的神情从班会前的嬉皮笑脸渐渐变得凝重。班会课之后的一个星期,班级风貌有所改善。第二周我紧接着开设了学法指导的班会课,从当下热门的学法书籍和学法理念到高一各科目精力的合理分配,从厌学情绪的应对到如何听课……

两堂班会课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但是接连两次相关的班会课确实对转变班级学习风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营造日常氛围

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了讲座、班会等等举措,同时也少不了日常学习气氛的营造。

1.图书角是营造氛围的好方法,但一个“死”的图书角久而久之会被遗忘,形同虚设。通过寝室轮流责任制,定期更换图书;结合班会对图书角的图书展开讨论等等方法可以让图书角“活”起来,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每次考试后进行各科目排名和公布。除了学科和总分排名之外,我还进行了进退步的排名。要让学生感到不论当前成绩好坏,只要努力了进步了,就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另外在班级中张贴进退榜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进退榜上,红色柱形图代表进步,黑色柱形图代表退步。学生历次年级考试的进退步在柱形图上一览无遗,简洁明了。柱形图也将虚无抽象的“努力”二字变成了明确简单的小红格。学生们心中想着要多几个红格,少几个黑格,学习的动力就会慢慢滋生。

激发《方剂学》学习兴趣方法探索 篇15

1应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发挥主导作用, 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恰当合理的例证, 生动形象的比喻, 灵活多样的直观演示等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以便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1], 要求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讲授时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 应反复讲授, 并且运用归纳对比、分类及图表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 以加深记忆。同一章或同一类方剂和不同章节或异类的方剂加以比较, 找出方与方间的异同, 寻求共同点, 区别不同点。如讲祛湿剂的羌活胜湿汤时, 可与解表剂的九味羌活汤比较, 一治风湿表证, 用祛风胜湿法, 一治表湿兼里热, 用祛风胜湿清热法等, 两者之比, 既突出了2种表湿证的辨证, 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 通过对比从中概括出一些共性或规律性的东西, 同中求异, 异中析同。方剂间可比较的内容较多, 一般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制成图表, 以直观、形象的效果, 使学生一目了然。尤其对于药味较多、配伍关系复杂的方剂, 通过图表解析更有利于系统条理地显示其内在的联系, 使讲授内容更集中、更紧凑。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讲授《方剂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应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方剂学》教材内容丰富, 牵涉面广, 除去总论外, 各论中200余首方剂, 自成体系, 若不抓住重点, 从每首方剂组成、功能、主治、方解及应用的固定讲授套路泛泛而讲, 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必然令学生感觉枯燥、厌倦, 结果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剂学》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中基、中诊和中药知识融会贯通, 在方剂组方原则指导下, 依据辨证施治的思维规律, 对基础方或代表方灵活地加以增损化裁, 学会组方的思路与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方药的能力, 为学好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2]。通过对基础方或代表方的系统精讲, 使学生掌握每类方剂的组方大法和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用辨证立法、依法选方、随证化裁的思维规律去自学和理解方剂的加减化裁, 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 重点突出、事半功倍。通过基础方和代表方的讲授, 能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习兴趣, 加强记忆, 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3紧密联系临床

长期以来,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致使方剂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 教学内容与临床各科脱节。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方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临床辨证施治的能力, 提高诊疗水平, 课堂上能自如地介绍有关方剂实践运用中的经验与技术, 包括处方技术要求、临证选方配伍的思路、古方新用、辨证论治案例等内容, 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搜集整理, 将病案引入《方剂学》教学中, 适当选择典型病案, 组织学生分析辨证、诊治、遣方、加减等, 通过课堂病案会诊训练和临证实习,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 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结合组方配伍规律和原则, 灵活地遣方用药, 提高临床诊治技能, 为学生今后临床处方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改变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未接触过临床, 大多数学生对中医的科学性仍持怀疑态度, 对自己学习中医的未来仍缺乏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 可使教学生动、不呆板, 又可面对学生的求医问病, 熟练而准确地辨证施治, 遣方用药, 通过言教身传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从而增加课程理论教学的可信度、感染力, 以此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学习信心。

4组织课堂讨论

《方剂学》教学一贯以课堂讲授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易于束缚学生的思想, 使学生仅满足于书本内容, 缺乏创新精神。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 而适当开展讨论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讨论式教学[3]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 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 互相探讨, 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常在本课程教学的中、后期进行, 即在学生对本学科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将某一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备课”, 然后随机请学生上台给大家“上课”。可讲解一首完整的方剂;或对某一首方剂中某一疑难或重点内容讲解;或对某一典型病案, 处方进行讲解;或教师就课本中未详细阐述的知识点或国内外某方面进展进行介绍, 把部分内容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检索资料, 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结成文, 拟定讲稿, 插入主讲老师内容中, 让学生上台讲解。学生授课完毕, 可组织同学对所授课程进行讨论, 或对讲解不清的问题提问,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加强学生专业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讨论式教学为教与学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有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5更新教学手段

如何将方剂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引导, 变机械、被动为活泼主动, 更新教学手段是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 中医《方剂学》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改变了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讲义的落后教学方式, 以其形象、直观、声像俱备, 信息量大、多功能等优点, 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 以其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能力, 将中医方剂深奥抽象的理论教学, 融会于直观的影像语言之中, 缩短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 中医方剂教学应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并在制作形式、内容设计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从而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激发学生学习《《方剂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 可使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产生,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方剂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海英, 孙德臣.生理科启发式教学之浅见[J].西北医学教育, 1994, 12 (2) :33.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9.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泡泡乐翻天》含反思下一篇:卷烟零售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