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制作技巧

2024-05-21

标题制作技巧(通用8篇)

标题制作技巧 篇1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梁衡

新闻写作为求生动常用比喻,尤其在标题上更多见,为的是叫你眼前一亮,赶紧抓住报纸,细读全文。但这比喻的前提是要准确,然后才谈得上鲜明、生动。

有这样一个大标题《28个“婆婆”逼良为娼》,稿子是讲煤矿安全的。婆婆怎么会逼自己的儿媳为娼呢?不合常理。作者只顾到管理者与煤矿的“婆媳”关系,没有顾及婆婆与媳妇的伦理关系。

还有一篇稿子是讲过去打官司,行政、公安、法院、检察院都自设鉴定机构,常常互相打架。全国人大通过一个决定,这类鉴定机构统由司法行政部门登记,相对身份独立。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性的小标题。一是《从“各自为战”到“统一入学”》;二是《行政血统到“市场血统”》。由“各自”到“统一”是相对的,但“入学”则不好。入学才是取得个学习资格,而鉴定应是学成毕业已经有独立的身份。第二题从执法部门自我鉴定到专门部门独立鉴定,这不是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它主要是一个从权责不分到权责分明,“运动员”、“裁判员”分开的转变。在这里,作者没搞清基本概念和逻辑的关系。

这种貌似生动、经推敲却站不住脚的比喻,不但不能加深读者对文章本义的理解,反倒另生歧义,影响读者的集中阅读,好比走在一条路上,本来街面整洁,绿树成荫,但路边的墙上、电杆上却闪出一些无关的杂乱的小广告,叫人分心和不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弄巧成拙的现象呢?原因在作者的兴奋点没有集中在对这条信息本质的挖掘上,而是集中在弄巧上。作者先想到了一个好的比喻,心中窃喜,以为亮一手的机会到了,摩挲把玩,不忍舍去。于是削足适履,宁肯脚疼一点也要穿上这双漂亮鞋。过去我曾专写过一文《勿因小巧失大真》,专谈这种现象。

列宁曾有言“比喻总是跛足的”。对比喻不能苛求完美。但新闻与文学不同,文学是形象艺术,属积极修辞,新闻是消极修辞,要求准确、鲜明、快捷,在这个基础上如有可能再求一点文学效应。作者拟题时的切入点应该是先准确地抓到这条信息的本质,再确定是直接说还是借比喻曲说。

“直”与“曲”都是为了文意更明白,而不是为了出“花”。好的比喻应该能强化主题的准确性。比喻做得不好有两种。一是不准确,有疑团,让读者多一层思量,反而干扰了对主题的阐述;二是在准确上虽没有大错,但没有更深一层的引深,对比不强烈,也不能算成功,不如不比。比喻要避免原地踏步,近亲结婚,要远缘杂交。越是貌似不沾边的事物,如能准确地比出一个道理,就越生动,越成功。比如人民日报2005年9月22日头版曾有这样一条消息:

肩题:市场供地 货币直补 自主购房 透明运作

主题:日照市经济适用房变“补砖头”为“补人头” 文章是说调整政策,从给盖经济房补钱,变为给住房人补钱,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传神,引导人们对这一消息的主题思想更准确的理解。

新闻导语写作要有动态意识

艺 新闻写作不同于叙述式的写作,第一句话必须强调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条动感十足、生动活泼的导语往往能够抓住受众的目光,而一条刻板老套的导语则可能使受众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这是一条来自美联社的经典导语:“如果石油是液体,美国政府就应该知道每一滴是从哪儿流出来的。”

这篇报道写于美国石油危机期间,当时有车族要在销售汽油的地方排起长队购买。联邦政府花费了大笔大笔的钱去跟踪和打击石油黑市的买卖,但在石油勘探方面的投入却少得可怜。

还有,下面这条绝妙的气象报道导语是由佛罗里达州湖地悬崖报的史蒂夫·坎尼写的:“如果说三月像绵羊一样姗姗离去,那么,在星期二,绵羊出汗了。”

这篇报道写于三月底,那天的气温高达摄氏37.7度。

好的导语看上去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它们非常自然流畅,绝不生硬做作。好的导语有一种很强的韵律感、结构感和步调感。它不强加给读者,而是以离奇、戏剧性和幽默感抓住读者,使读者面对一个关键性的决定:我要不要读下去?

陈望道先生曾在 《作文法讲义》中说过:“所谓流动,就是文章中事迹时时开展进行,事迹进行没有停顿的意思。我们整理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使这流动在记叙文中处处寻觅得出。”新闻是源于记叙文的一种报道事实的文体,又是侧重于反映客观事实变动的,因此,尤其需要体现出这种“流”来,具有动感。作为新闻第一个层次的导语部分,情况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在导语的写作中,既要着力提炼出新闻悠扬的精髓,在表述上也要力求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新闻导语一旦具有流动感,往往会使新闻活泼有生气。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从而使新闻赢得更多的读者。之所以如此,不外乎一切人或事件的特征容易在运动过程中显露出来,带上各种不同的强烈色彩;还在于运动着的或将动欲动的事物比较惹人注意。

为什么英雄人物的雕像大都是动中取势,正聚精会神或神采飞扬地做某项动作,如骑马的话那战马也是扬起前蹄?答案就在于动态的东西更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新闻导语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必须从流动中展现出事物发展的状态。

首先,一种经常采取的手法是用时间最近点上事物的具体变化,来反映处于变动中的事物状态。像“5分钟前,一列银灰色的地铁列车,在仅距地面2.8米的地下,首次穿过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这样写来,就使地铁线路开通的新闻事实有了鲜明的动感。类似的有:“昨晚9点40分,引滦入津输水隧洞铺完了最后一车混凝土。至此,长达9.69公里的引水隧洞全部完工。”这个导语,也使隧洞完工的新闻事实带上了动的色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种写法除了具有流动感外,还能显示出时间上的新,有浓郁的“新闻味”。

其次,用形象感的动作表示某种难以具体描绘的事物变动,同样能使导语产生动感。像“北京市北海公园„园中之园‟静心斋,11月30日摘下了长期悬挂的„游人止步‟牌子,国务院机关事务局正式将这个名胜归还给北京市政局。”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摘下“游人止步”牌子的动作表示实行对外开放,使导语有动感。

第三,导语里写上一些现场气氛或细节,也会增加动感,显出活力。北京日报报道北京消防勇士参加大兴安岭扑火战斗胜利完成任务返京的消息,其导语是这样的:“妻子们眼中最欢喜的泪;孩子的脸上是甜甜的笑;战友们拥抱、握手;少先队员敬礼、献花。昨天中午,参加大兴安岭林区救火的一百零八名北京公安消防干警光荣凯旋。”在表现主要新闻事实之前,描写了一系列感人的细节,充分反映出深情热烈的现场气氛。有了它,导语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第四,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从新闻语言表述来说,活的东西不能写死,静止的却要求写活,使之跃然纸上。例如,上海民间艺术展览在旧金山开幕,新民晚报上一则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人工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上栖息。”这条导语将无生命的静态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能活动的事物来描述以后,显得非常有活力。

标题制作技巧 篇2

标题可以说是新闻的灵魂所在, 也是报纸的生命, 特别是当前新媒体和互联网飞速发展, 读者看新闻已经成“快餐时代”迈向了“读题时代”, 因而, 新闻标题变得更加重要。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主要包含了下面两点:第一是必须恪守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舆论导向,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当人们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方面无法把控时, 新闻媒体应当发挥出自身的舆论引导职能,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舆论导向, 要避免为了单纯地吸引读者而制作一些污秽、暴力、歪风邪气的新闻标题。当然在实际操作时, 新闻标题的制作主要取决于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 也取决于媒体人对自身价值以及行业价值的追求。第二是要坚持准确、客观、题文一致的原则。这也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基本原则, 新闻标题需要非常准确地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 要体现出新闻的主旨和精神, 其中必须要做到内容真实、观点准确、题文一致。报纸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利用准确的客观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非通过带有主观情感的标题来描述事实。[1]

二、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技巧分析

(一) 标题中要巧用数字

报纸新闻标题中应用数字, 可以让标题的表意更加生动, 进而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化呆板为灵动的效果, 让标题更为突出, 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标题中应用数字通常能够起到下面两种作用:其一是突出新闻事实, 我们知道新闻信息离不开数字, 在一些情况之下, 数字自身便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列宁同志在提及报刊工作中说的一样: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 而是要应用能够掌握的客观事实与数据。准确地应用数字能够直接呈现出新闻事件的质与量, 从而突出新闻事实。比如说这样的标题:发生在XX市民政局的怪事——买烟赊账五万被堵门, 七天不办公。这一标题不仅反映了新闻的内容, 同时还更有效地吸引了读者。其二是应用数字能够提升新闻的震撼力。例如, 经典的新闻标题“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则是报道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五十年代提出“新人口理论”后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 后为其平反的事件详细过程, 可谓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 善于运用文学修辞方法

生动传神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一个较高的要求, 相比准确和简约来说, 生动传神是一种较难达成的境界, 需要将新闻标题制作得有看头、有噱头、有嚼头, 能够让读者从标题上读出一种生气和灵气。因此, 常常需要运用一定的文学修辞手法, 常见的主要有下面四种:一是对仗 (对偶) , 这样的标题要求两个句子字数相同, 词性结构一致, 韵律和谐, 比如说:“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这类标题。其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即是不直接讲出新闻中的人或者事件, 在标题中借助群众熟悉的形象来达到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西昌看嫦娥飞天”类似的新闻标题。第三是比喻, 即是使用明喻、暗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新闻标题更加形象化, 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受读者理解, 比如说:“我国火车跨越‘世界屋脊’”等类似标题。第四是一语双关, 使用含有双重意义的词语应用在新闻标题之中, 从而达到讽刺、幽默或者赞许的效果, 让人回味, 如“乔迁之‘洗’漏水管道无人管”等类似的标题。

(三) 注意标题词语的使用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 报纸新闻标题也应当多使用动词, 避免使用万能词或形象词, 以免读者出现审美疲劳。和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不受版面制约、图片冲击力等优势相比, 报纸新闻的读者也希望新闻可以灵动起来。而我们在进行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 也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万能词汇, 从而将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及个性特点直接地呈现出来。例如, 新闻内容为凸显成绩、政绩就应避免使用成效明显、形势喜人等万能词汇, 可以使用同比上升XXX, 这样更加直观和具体;形容人心情不用非常开心等词汇, 而是用笑得合不拢嘴等动词来体现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北京晚报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的标题:两只大鸭子“气”跑了一个人, “气跑”了这一词语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幽默地表达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2]

(四) 新闻标题要简练生动

因为读者的心理需求, 简单清晰的样式会首先成为被广大读者关注的对象。所以, 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应当力求字少、句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 最好能够让人一读到就为之心动, 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比如说莫言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新闻界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非常大量的报道。就拿河南省《大河报》的头版来说, 其在介绍莫言一举夺得2012年文学奖的文章之前, 起了一个非常亮眼的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这样的标题让读者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也让《大河报》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我们来对这一标题进行分析, 为什么它会如此吸引人?这是由于该标题语言简练生动, 莫言空前中的“莫言”指的是这个人, 是一个名词, 而莫言绝后中的“莫言”属于动词, 虽然莫言是我国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但是在他之后不能够说就“绝后”了, 国内依旧有很多高水平的文学奖, 他们也可能获奖。这一标题在突出莫言获奖这一新闻的基础上, 也对其他作家寄予了期望, 可谓是言简意赅, 让读者过目不忘。

三、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报纸新闻的标题是读者和新闻内容相互连接的桥梁, 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知识时代, 注重新闻标题的质量,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报社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也符合报纸行业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总之, 好的标题是好的新闻的开始, 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摘要:新闻标题的主要作用是对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和评价, 一般使用较大的字号刊登于新闻正文之上。报纸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还包含了组织新闻内容、提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眼球、美化报纸版面、彰显报纸风格等,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就如画龙点睛, 能够让优秀的新闻报道锦上添花,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和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媒体比起来, 报纸新闻究竟怎样制作标题才能够脱颖而出呢?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海宏.大众传媒新闻标题制作艺术新探[J].新闻传播, 2014 (11) :47.

标题制作应当出新 篇3

既然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怎样才能使这双眼睛具有魅力吸引读者呢?下面就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标题制作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力戒平庸,活用佳句

翻开报纸我们不难看出:除了新闻事实本身不新、表现手法陈旧的问题外,最为突出的是新闻标题制作单调、乏味而冗长,使人读来生涩、费劲,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诸如《……捷报频传》、《……成效显著》、《……上台阶》、《……出新招》等,如此"万能标题",却屡屡见诸报端,在某种程度上讲,削弱了新闻事实的价值,降低了报纸的质量,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失去读者。

标题要力戒平庸,不是说现成的句子统统不能当标题。其实只要用活了,给人以新鲜感,一样能文采飞扬。《中国体育报》上曾用过这样一个标题:《重赏之下,必有勇女》,"勇夫"变成"勇女",一字活用,化陈句为新奇。标题鲜活,就能吸引读者非把文章看完不可。记述邓小平南巡谈话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直接引用唐代诗人的诗句,新鲜生动,为文增色。

又如:《春风得意"马蹄轻",壮志未酬"身先去"》这个新闻标题,前句仿拟唐诗《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后句仿拟唐诗《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全文的内容是写在第十五届世界杯比赛中,罗马里奥等人均有上乘表现,自觉轻松得意;而马拉多纳等人"壮志未酬",并因各种原因即将退出绿茵场。这个标题,仿拟古诗,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读之琅琅上口,给人以吟咏诗词式的艺术享受。

二、实话实说,恰当贴切

一篇文章的标题如能寻得佳句,给人以美感固然好,但事实上并非每次都能如愿以偿。有时候往往搜肠刮肚而不可得。新闻性稿件如评论、专访、特写、侧记等等,都有个时效性。由不得你从容不迫,像贾岛似的"两句三年得"。主观上也不可能像杜甫老先生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2001年底,我单位像以往一样给职工发合理化建议奖,按照过去的惯例写篇小消息即可。可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此次提建议的职工人数和发放的奖金数额都较以往多,并且职工对此事议论纷纷。有的说属本职工作,奖励太重;也有人说,只要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该重奖。笔者以《一条建议奖3000元是多是少》为标题,写了一篇800多字的通讯。此稿件发表后,因题目醒目,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该文被河南石油报社评为好新闻。

2000年,河南油田安棚老区B252、B97两口井压裂后,试油喜喷高产油气流。这对近年来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的河南油田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完稿后笔者一直没拟出一个合适的标题,但该文时效性强,笔者只好以《河南油田勘探获重大突破》作标题,将文章交到报社。后来编辑在发稿使用了《安棚老区两口探井喷油了》的标题,笔者看后对比,觉得原稿标题太大,见报标题实话实说、精当贴切。该文分别被南阳市和河南石油报社评为好新闻。

与精当贴切、实话实说相反的是夸张虚构,危言耸听。这是制题之大忌。轻则影响报纸的信誉,影响作者本人的信誉,重则引起官司,对簿公堂,劳民伤财。

三、灵活机动,迂回制题

在写作中常出现这种情形,就是文章腹稿打好了,可制作不出一个上乘的标题。这时不必强攻难关,不必因卡壳而浪费时间。可以先拟一个不很理想但还说得过去的"准标题",以此统领全篇,以便顺利快捷地将要写的、想写的写出来。然后根据内容,随时随地思考标题,这种思考无需正襟危坐,散步、休息、看电视都能同时进行。因为心里有这档事,往往不经意间便得到启发,没准就能闪出一道"火花",得到一个精品来。

我所在的单位每周都要举办一场"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成为唐河基地业余文化生活的亮点。厂党委召集有关人员总结经验,安排我写一篇稿件。因为我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所有活动,所以文章写作并不困难,可制作一个什么标题呢?其实我在观看节目、拍摄照片时,就无数次地被这个备受群众喜欢的活动感动,就一直在思考着,想用一个大气的标题来表达此情此景,一直没想出来。正在为找不到好标题犯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回老家与同学聚会,同学盛情招待了我,一桌子丰盛的午宴使我胃口大增,我突发奇想,何不用《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作标题呢?

四、惜字如金,简洁有力

浅谈信息标题的制作 篇4



一、数字型

数字最有说服力,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能充分表明信息本身朴实无华的特点,常来说明事情的结果、结尾或一个段落过后所取得的成绩。从信息标题的内容看,不穿靴戴帽,不转弯拐角,把重要的事实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以达到直接了当,以点带面的效果。如:“××市(区)7天时间小麦收割已完成80%”、“××(市)区1-4月份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1.1%”、“××(市)区1100名机关干部到农村入股创办98个高科技示范园”等标题让人看了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从信息标题的形式看,应当就实避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避免出现“效果显著”、“形势喜人”“开门红”、“上台阶”等模糊的带有形容性字词。如“××(市)区小麦收割进度较快”、“××(市)区1-4月份国有工业形势较好”、“××(市)区旅游业发展迅速”等标题就非常模糊,不知道具体情况,比较起来就没有前者更有说服力。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较为常见。

二、词汇型

《标题幻灯片的制作》课后反思 篇5

孙黎明

一堂40分钟的计算机课很快结束了,学生们在这堂课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很快乐很开心,这堂课也引发了我诸多思考。以下就是我对这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进行反思之前我有必要先阐述我的教学理念,我在本课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力图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充分做到了“六个自我”即:自我学习、自我操作、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欣赏、自我总结,而我始终保持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真正实现了我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教育信条即:放开我的手,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做的教育信条,体现出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于以上教学思路,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导入示范操作自主实践巡回辅导欣赏评价总结提高”六大教学环节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经过40分钟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更好的诠释了新课程新理念。

首先我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法”,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我解释一下“任务”驱动法的概念,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来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节课,我以制作“自我介绍”幻灯片为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新课的导入,我没有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采用课文给我们提供的内容——“为班队会制作标题”,而是利用演示文稿创设课堂情境,展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推出了本节课的任务——自我介绍演示文稿,这样的一个设计既跳出了教材,淡化了教材的样本性,又开放了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的初步阶段,我认为我这样的一个设计非常符合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这一个目标,从这一个任务出发,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他们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孩子们能在幻灯片上输入汉字了,我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号、怎样调整字体,怎样把版式设置的更美观,怎样添加背景色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孩子们将逐步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创设出宽松、自主、快乐地学习环境,倡导孩子们大胆质疑、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乐于探究。

其次在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出民主平等的氛围。

我本节课采用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控制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氛围是本课的特色之一。通过给学生演示自己的个人简历,谈谈自己的教育信条,和同学们交朋友等环节的设计,让他们领悟到最美好地最真挚的师生情,从而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创设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的氛围。同时在教学中,我始终保持微笑教学,让学生从教师的喜悦的眼神和亲切的语言中感受激励,感受振奋;其次,我做到了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放手去做,开口去讲,用眼去欣赏,不唯师,不唯书;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重视、关怀和鼓励,因此我在课堂中用自己饱满的热情、赞赏的话语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始终以一个朋友的身分和孩子们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我的爱和对他们深深的期待,建立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探究、敢于探究,乐于参与、敢于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最后我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放手操作。

谁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要发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制作标题幻灯片的过程中,我在课前精心设计并创设教学情境,进一步提供范例,然后进行基本操作的演示之后,为学生创设做幻灯片的环境,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吸引人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针对目标,自我操作、自我激励。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又一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觉得用到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是“百见不如一练”。课堂上我放开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他们通过把背景色彩和文字组合成精美的图案,使信息技术学科、美术学科、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既认识到幻灯片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提高了信息素养,又获得语言文字的训练,还受到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行设置,制作出来的幻灯片也各不相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写个人简介,在提炼语言,在发展思维,在动手操作,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又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向他人展示、推荐自己,我们认识学生也是通过他的成果来认识他本人的,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通过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因为时间的关系,未能让多数学生展示作品。虽然课前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但课堂上我做得还不够。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照顾到全体同学,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每个层面的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学习。

2、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一个地方------就是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应该怎么克服呢?我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我的助手,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缺憾,以达到完美。同时,我也得到一些启示:

1、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课堂必须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只有让学生多去操作、多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可以按座位、按能力或通过计算机连接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学习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 篇6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 【原载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写作》2003年第7期】 为国际学刊或国际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或为国内学刊撰写中文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或者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号文件)规定编写外语的目次表和文摘页(题录和提要)时,论文作者或学刊编辑必然要碰到英文标题的制作问题。现就英语科技论文标题制作规范问题谈几点看法。一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标准化问题 为适应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组织都对论文标题的技术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词语和符号的使用,标题字数的限量等)。我国颁布的科技论文标题字数的国家标准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则规定每条标题不超过8个词,并规定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国际学刊一般早已执行国际标准,也有些西方国家明确规定以国际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而我国学刊一般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拟写中文标题,对英文标题既不强调执行国家标准也不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学刊基本按国家标准编译英文目次表(如《中国翻译》、《浙江大学学报》、《应用写作》等),大多数中文学刊的英文目次表的制作既不执行国际标准,也不执行国家标准。有些学刊的英文标题用词大多在10个词以上,多至20余个(如《历史档案》等),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据调查,许多学刊的英文标题中的其他技术细节也不规范,有的竟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如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我国唯一的英文社会科学刊物)、《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法学研究》、《人文杂志》、《美术研究》等等。因此,英文标题制作的标准化问题应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二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制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标题是其基本思想的浓缩与概括。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概括论文基本思想的标题呢? 1.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 据调查,标题过长的主要原因是标题中多有不含学术信息的赘词冗语。例如,国外一家学刊上有一则中国学者所撰的标题,即Discussion on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in the Book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oney(《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几个学术问题的探讨)。[1] 此标题共用15个词,几乎是国际标准用词数量的2倍。可以说,其中的discussion on, the book, academic 是无用词语。学术刊物刊发的学术论文不可能讨论非学术问题,故academic 无用;书名已按英文规范(斜体字母以及标题和实词的首字母的大写)标出,故the book 无用;新的或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必然要通过讨论、证明从而扩大已知领域,故discussion on也无用。把赘词冗语删去,再把“纸币”的短语术语换为单词术语banknote,即可写出一则符合用词数量国际标准的标题:Several Question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Banknotes。若不改换paper money, 则可将several删去。改后的标题之语义与原标题完全相同,因为question 通常用于表述社会科学中需要讨论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指出,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喜用“试论”、“初探”、“浅论”、“浅谈”、“考略”、“管窥”等表谦词语,在译写英文标题时也常将之加入英文, 如此便要在英文标题中增加一两个词。因此,表谦词语应一概删去。至于许多学者在标题中惯用的A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of等一类无用词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英语科技论文中尚较常见,但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们由于受标题字数国际标准的制约已经在国际学刊中绝迹。在了解标题的国际标准之前,许多学者都写过一些词语数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标题。例如,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Relating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解决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2] 因为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无非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如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等)和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等)的问题,所以此标题可改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of AI(解决人工智能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标题中的缩写AI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因为它是国际科学界通用的缩写词。又如,Some Results of Handling Metalogical problem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by Computer(用计算机处理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若干结果)一题也不符合标准。[2] 据原论文的内容,可将之改为Machine-proving of Metalogical problems of Entailment System Cm(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机器证明),改后的标题用8个词概括了原论文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只要了解标题技术标准并遵照执行,即可制作出符合规范的标题。2.标题中尽量多用关键词语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并减少标题中的词语数量,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在上述修改后的机器证明一则标题中的machine-proving, entailment system Cm, metalogical problem 是原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改后的人工智能一则标题中,除solving 和功能词之外,其他词语均为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下例是一位外国学者所撰的一则包括论文全部关键词语的标题:Action Min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Newtonian n-body problem: From Homology to Symmetry(牛顿n-体问题之作用极小化解——从同调至对称)。[3] 此标题中的n-body problem,action,symmetry是原论文中的全部关键词语,而minimizing solution 和homology则是数学专业术语。此标题包括主标题(8个词)和副标题(4个词),用词总量超过8个,但是,它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3.根据需要制作主、副标题 由于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概括全文的标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有学者写过如下一则标题:Why Is Chinese Modal Logic Different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中国模态逻辑为何不同于它的西方对应物)。[2] 由于论文的基本论题是根据中西语言特点论证中西模态逻辑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此标题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它可改为主、副标题样式:Chinese and Western Modal Logic: The Difference and Its Cause(中西模态逻辑的差异及其成因)。二者同样用了10个词,但后者符合国际标准化规范。因此,在制作科技论文英文标题时应注意这一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不要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Asia Numismatics,No.2, 2002,ANS press, Singapore.[2] Abstracts of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Ⅰ,Ⅲ, Uppsala University press, Sweden, 1991.[3]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Vol.Ⅲ,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2002.

标题制作技巧 篇7

1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1)以单一型标题为主。传统纸质媒体新闻标题形式有多种,可以只有主题,也可以主题配以辅题,如以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出现。而在新媒体时代,为了读者浏览检索的需求,网络新闻标题按照网页设置要求,标题通常与正文在不同的页面,网络首页会把标题集中在一个区域,再以单行标题的形式一一排列,读者如果想要继续阅读正文,可以点击标题链接到正文。

在字数上,网络新闻标题限制也较多。各大网站为了在首页尽可能多地提供给读者信息,会把大量的标题汇集到一起,因此标题字数有限。一般情况下,一行题的字数在10到20个之间,一个标题如果中间需要断句,会用空格代替。受字数限制,网络新闻标题需要简明扼要,使信息高度浓缩在标题的每个字间。

2)以实题为主。传统纸质媒体新闻标题模式多样,在内容上常会使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如《扬帆奋进写华章——新荣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纪实》,此标题主题《扬帆奋进写华章》是虚题,副题《新荣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纪实》则是实题。也有的标题虽然只有一个主题,但内容也属虚实结合,如《小土豆托起大产业》《杏树成了“摇钱树”》等,读者看过标题后虽然略知文章大概说什么,但没有更实际的信息获知。网络新闻标题在内容上以实题为主,让读者在检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时能第一时间抓住文章中心,或者是抓住新闻中最具吸睛力的一点作为突破口,以简洁的文字展示给读者最有价值、最鲜活的内容。如《猪肉价格最贵卖到24元一斤创出两年新高》《11辆豪华跑车闯川藏线6辆报废被质疑骗保险》……此类网络新闻标题都为实题,直接揭示新闻内容。

2 网络新闻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几十、上百个标题集中到一个区域时,要想让读者能从中快速地“提取”出来,标题就要做到有吸引力。网络新闻即使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做得好,如果标题不能引人注意,不能让读者进一步点击正文链接,那也是白费功夫。相反,如果新闻标题形成了强势,就会从众多标题中脱颖而出。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标题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可以说,标题活则文活,标题废则文灭,好的标题关系到文章内容能否得到顺利传播。然而,为了追求网络新闻标题的“奇”“特”“猛”,为了赚取关注,近年来,一些新媒体的标题制作者却走上了另一条极端道路,使用标题唯恐不骇人听闻,忽视了社会责任,这对媒体公信力的损害是巨大的。网络新闻标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以偏概全,歪曲事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能否增加点击量成为一些网络新闻采编人员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标题制作上,不少采编人员肢解、分割新闻内容,只取其中一点或某部分内容作为卖点,而置整体新闻于不顾,对主要内容避而不谈,这样的标题不仅对事实的描述不准确,甚至可能歪曲事实,引发社会不良影响。例如,《大河报》曾以《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为题,报道了某地一名患者因家庭变故,缺钱进行颅骨修复手术的事情,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拉她一把”。然而,此新闻经标题党改编后成了《病人因欠5万元手术费,颅骨被摘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这样的标题一经发出,即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读者不看内容就误会是医院不给予及时治疗才引发的事件。一时间,网络上对医院及医生的评价一面倒,“人渣医院”“一点医德都没有”“医院是阎王殿”“没有人性”等言辞引发极大的负面效应。

2)使用情色、暧昧、暴力等低俗词语吸引读者。一些新闻采编者经常会使用情色暧昧词语制作标题,似乎不如此就不能得到读者注意。在一些门户网站上,使用暧昧词语的标题比比皆是。如某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有《张雨绮晒“床照”嘴唇肿成了香肠》《古代男女避孕如此残忍叫人如何承受》等,这些标题中或直接使用或间接隐含与性有关的词语,刺激读者视觉神经,吸引读者点击标题链接。还有的标题以暴力为“饵”诱惑读者,如某门户网站的一则历史新闻标题是《洪秀全尸体被剁碎拌入火药发射》,另一门户网站的一则视频标题是《上门女婿出狱狂砍妻儿50多刀》。充满暧昧、暴力味的新闻标题如不加以合理限制和引导,将会使网络新闻报道呈现低俗化趋势。

3)模式化使用网络热词。每天网络上都会有海量信息推出,一些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者似乎也总结出了规律,运用网络热词就是其中之一。如网络新闻标题常会使用“史上最……”“某某门”“神马”“浮云”“肿么了”“么么哒”“有钱任性”“也是醉了”“不作死就不会死”“也是蛮拼的”等模式及网络热词。把网络热词运用到标题中,开始时固然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凡事过犹不及,网络热词的泛滥使用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失去新鲜感,从而失去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兴趣。

3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和技巧

1)制作网络新闻标题要有正确的导向和立场。网络新闻编辑记者更为年轻,标题语言更为活跃、有创新性,但他们其中不少人认为网络新闻标题追求的就是新、奇、特,只要制作出的标题有看点,能引人注意就万事大吉,忽略了新闻记者编辑应该坚持的首要原则,那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者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法律意识,注重社会效益。

2)以事实为基准,提供准确的新闻点。网络新闻标题因字数有限,需要制作者抓住新闻的关键点,将新闻中的重点、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凝练出来,这就要求标题制作者在吃透内容的基础上,从读者角度出发,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制作网络新闻标题在尽量避免“万能标题”的同时,应切忌走向另一个极端,应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提供准确的新闻点。面对一则网络新闻,在制作标题时,可以结合读者、内容等方面因素,把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全方位地传达给读者,即使是只取其中的一个新闻要素,也要让读者正确地解读新闻内容,不应让读者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3)创新语言句式,避免低俗化。网络新闻标题以实题为主,标题要做到平实朴素,但也要形象、生动,可以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引用、对偶等都可以派上用场。标题要做到虚实结合,生动形象,尽量避免过度夸张、过分渲染。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应避免低俗化,或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如某门户网站报道的一则新闻标题是《刘惜君:停工三年,因为得了“神经病”》,事实上新闻主体内容是当事人由于得了发声系统植物神经紊乱症,几乎失声。仅看标题读者直接的联想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神经病,虽然标题神经病三字加上了引号,也免不了读者的误会。同时,此题目中的“神经病”隐含了对当事人以及这一病症群体的人身攻击。

总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高、难度大,是检验一个编辑综合素质的“试金石”。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要抓住读者,每个编辑记者要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求自己,就会让标题大放异彩。同时,要注意避免成为“标题党”,掌握新闻标题制作原则,不以低俗为通俗,不以浮滑为幽默,以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和精炼的语言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林静.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解析[J].新闻爱好者,2010(6):121.

[2]孔洪刚.网络新闻标题的退化和异化[J].新闻实践,2008(10):51-52.

试析广播节目标题的制作 篇8

关键词:广播标题 制作原则 技巧

制作标题是编辑、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标题,即一篇文章的题目。标题通常是概括、评价事实,归纳内容,起到引导受众关注、帮助受众理解的作用。

标题按结构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受众揭示最重要的内容,使听众可以在瞬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标题还可以用显现的或含蓄的方式对内容进行简要的评论,表明作者的态度,引导受众正确理解内容。标题还可以以生动的语言,诱发受众的收听兴趣,吸引受众锁定内容加以关注。

标题是作者在撰写内容的过程中拟就的。它属于采访写作的一部分。标题做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节目大为增色。所谓,“题好一半文”,有时受众可能将一篇稿件的具体内容淡忘,但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标题却永久地成为他们的记忆,甚至成为其生活的座右铭。我上中学时读过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标题的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那么如何制作一个好的标题呢?传统的标题制作一般奉行这么几个原则:一是标题要醒目,充分反映主题,也就是说要把内容的“点”提炼出来。提炼“点”要从节目内容本身去找,把核心内容凝聚在标题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出去。这样的标题能让听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多的信息,而且印象深刻。我前些年去杭州出差的时候,曾听到了当地广播的一个节目,标题就起得非常好。题目是“漳州芦柑出尽风头 黄岩蜜橘饮恨杭城”。这一标题使人听后,马上就知道这两种水果在杭州的销售状况差异,而且引人联想,使受众产生兴趣,想往下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

二是标题要有良好的表现形式。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应讲究意境美,好的标题可以让人产生联想、思索,惹人回味。有意境的好的标题应该能产生“画外音”、“弦外音”的感觉。

三是标题要有明确的制作意向,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渗透在标题之中。任何事件都有正反两面,每个人的观点、立场都会不尽相同。在标题制作上,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播出过这样一篇稿件《谁来监管被滥用的瓜蔬催熟剂?》文章的标题涵盖了三层意思,作者代表舆论坚决反对滥用瓜蔬催熟剂;作者对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有看法;作者明确提出了监管主体不明确这个尖锐的问题。通过标题我们就能一眼看出作者的立场、观点,作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让人一听即明。

广播节目标题制作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准确、简洁、传神。

1.准确,就是没有偏差,这是广播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

2.简約是对广播节目标题的特殊要求。因为广播是线性传播,稍纵即逝,太长的句子不符合受众的收听习惯,因此,广播标题要求短而通俗。当然,也并非越简短越好,应该因内容而异,该短则短、该长则长,详略得当、长短适宜。

3.传神是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相对于准确和简约而言,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什么叫传神?就是要尽可能使标题情趣盎然、寓意深长、韵味十足、神采飞扬。例如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稀土为何卖了“白菜价”》,标题一针见血,寓意深长,发人深省。

下面我具体谈谈广播节目标题的制作要领。

1.在信息时代,要强调标题对于受众的服务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过剩,标题的制作应更多地强调实用功能,让受众通过标题做出收听选择,使受众从信息海洋中选择获得自己需要、感兴趣的信息;信息时代,“知识价值”正被“信息价值”所取代,标题的制作应该符合受众的这一心理需求,更多地着力于信息的传递;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工作节奏普遍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收听广播的时间越来越少,广播节目的标题应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使受众“一听了然”。

2.标题制作的五个“纲领”——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或新奇性。时新性,指节目内容的及时程度,要有新鲜感。接近性,指节目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重要性,内容的分量及重要程度。内容越重要,价值越大。趣味性或新奇性,指节目内容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

3.标题的制作,切忌空洞、以偏概全或者言过其实。这是标题制作的大忌。如果一顶帽子可以戴在任何人的头上,就不会引起受众的关注,只有有鲜明特点的东西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给受众留下印象。无论是出现“戴高帽子”的情况,还是以偏概全、言过其实的情况,都是作者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抓住“点”。所以,我们之前经常见到的,诸如《农民兄弟拥有了美好灿烂的明天》《政策调动了千军万马》《一曲共产主义的凯歌》等标题,难免让人提不起收听、收看、阅读兴趣。一看到这样的标题,就难免让受众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标题的制作应该尽可能地活泼一些、扎实一些,准确地抓住“点”,才能激起受众的收听兴趣。

4.一些具体的制作技巧:标题应把握当前社会热点,准确揭示节目内容,不能产生歧义;要注重细节的描述与挖掘,制作生动传神、感染力强的标题;标题简洁有力,言之有物;多使用动词;标题用词要尽量通俗易懂,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生僻的词汇;标题用词尽量客观公正、不偏颇,语气要平和、平等;突出新鲜和独特之处;适当使用“第一”“首次”“首个”等字眼;使用修辞手法制作标题;使用直观性更强的数字做标题等等。

广播节目标题制作的规则,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标题的制作也应该不断地突破、创新。而这种创新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就是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不要被过去的成功经验所束缚,不要被固定的模式所约束,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创造出吸引受众并为受众所能接受、欢迎的广播节目标题。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范国平)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3000字下一篇:临床速记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