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4-05-27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精选10篇)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1

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环境;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一方面,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2

1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为了促进人们日常生活和科技技术的发展, 其中也必然存在一些道德因素的制约, 所以, 培养信息素养要分为三方面:

1.1 信息意识

一个人是否具备信息意识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 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 观察他是否首先想到采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1.2 信息能力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体现。但是信息能力就是进一步的信息能力体现,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1.3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一个人在适用信息技术的时候, 是否具备合格的道德规范。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其中多方面的私人信息也相互交织, 这时就是考验人们在网络上人品道德是否达标。

2 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2.1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 整体设计课程

纵观上段文章所述, 信息素养的三点描述中不论是哪一点, 其中都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体现。因此, 应该重点结合本学科实践性特点, 给学生建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氛围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 最好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放到实际生活中。久而久之,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得以加强。

2.2 以自主创作为课堂核心任务, 让学生充分地“想”

在每堂课上, 要使用当堂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独立的创造, 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思维。当具体操作的时候, 首先教师要在实践之前对实践重点进行范文讲解, 当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使用课堂所学知识, 思考可以在什么问题上使用。使用方式是否得当,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没有固定的框架, 只是需要一个中心点, 学生的作业可以是自己制定的, 但是所完成的目标都是一样的, 其实这种作业方式就像作文一样。

2.3 根据学科特点重组课堂结构, 让学生充分地“做”

信息技术课的本质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 当学生使用课堂所学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时, 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形式过于复杂的信息科学公开课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没有什么区别, 学生的全部思想都在应对老师的教学活动, 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和“做”。所以, 培养信息素养的第三点就是围绕课堂中“做”的环节展开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充分时间“做”的课堂,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课的种种弊端, 导致学生在课后还不能做作业, 那么要解决这一难题, 老师就要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课堂作业。当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 老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 更加不能反复更改作业目标。简单来说, 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时间, 以此来更好地完成课堂作业。

2.4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给学生展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第四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富有巨大魅力的学科, 在未来时代里信息技术更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整体价值, 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魅力呢?其魅力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所以对于信息技术魅力方面的问题, 教师应该深刻探讨。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的魅力是人类在科技领域发展中的智慧结晶, 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世界, 那么信息技术就创造了人类的未来。但是, 在传输魅力思想的同时, 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知识还是要加以注重。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 必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科学原理, 这样做就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思维的混乱, 避免大脑中各种知识的混淆而导致知识接受口的堵塞。

2.5 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 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对于学生信息活动道德的培养, 教师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每个细节。目前, 我国的网络社会形式与现实社会相比还是比较复杂的, 各种信息充斥在其中, 让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 学生不仅要有全面的信息技术能力, 还要具备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所以,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各种细节, 教师都应该牢记, 对于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要给予表扬, 反之出现的问题就要加以引导, 让学生尽快地回归正途。另外, 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信息技术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 作为他们的榜样, 小学生的心智和性格都会受到榜样的吸引, 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么做也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交流不管是信息技术还是日常生活都不能缺少的东西, 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 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需要的。此外,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也是需要改变的, 教师的各种行为动作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大脑和思维, 所以说在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上我们还要走更长的路。

摘要: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慢慢时代化, 丰富地应用到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有利于丰富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的思维。两者的统筹结合丰富语文情境的同时, 也升华学生智慧,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业成绩,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斌.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6) .

[2]周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 2011 (7) .

[3]乌兰.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 (32) .

[4]何珊珊.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陕西教育, 2011 (12) .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3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

新课程总目标的出现让很多老师感到诧异,不少信息技术老师认为新目标与原教学目标是不相干的两件事,甚至还有一些老师质疑,新课程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看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的需要,本文的探讨目标也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为了促进人们日常生活和科技技术的发展,其中也必然存在一些道德因素的制约,所以,培养信息素养要分为三方面:

1.信息意识

一个人是否具备信息意识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观察他是否首先想到采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2.信息能力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体现。但是信息能力就是进一步的信息能力体现,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一个人在适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具备合格的道德规范。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多方面的私人信息也相互交织,这时就是考验人们在网络上人品道德是否达标。

二、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纵观上段文章所述,信息素养的三点描述中不论是哪一点,其中都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重点结合本学科实践性特点,给学生建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氛围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最好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放到实际生活中。久而久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得以加强。

2.以自主创作为课堂核心任务,让学生充分地“想”

在每堂课上,要使用当堂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独立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思维。

当具体操作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在实践之前对实践重点进行范文讲解,当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使用课堂所学知识,思考可以在什么问题上使用。使用方式是否得当,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没有固定的框架,只是需要一个中心点,学生的作业可以是自己制定的,但是所完成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其实这种作业方式就像作文一样。

3.根据学科特点重组课堂结构,让学生充分地“做”

信息技术课的本质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当学生使用课堂所学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时,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形式过于复杂的信息科学公开课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没有什么区别,学生的全部思想都在应对老师的教学活动,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和“做”。

所以,培养信息素养的第三点就是围绕课堂中“做”的环节展开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充分时间“做”的课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课的种种弊端,导致学生在课后还不能做作业,那么要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就要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课堂作业。当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老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更加不能反复更改作业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时间,以此来更好地完成课堂作业。

4.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给学生展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第四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富有巨大魅力的学科,在未来时代里信息技术更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整体价值,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魅力呢?其魅力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所以对于信息技术魅力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深刻探讨。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的魅力是人类在科技领域发展中的智慧结晶,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世界,那么信息技术就创造了人类的未来。

但是,在传输魅力思想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知识还是要加以注重。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必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科学原理,这样做就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思维的混乱,避免大脑中各种知识的混淆而导致知识接受口的堵塞。

5.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对于学生信息活动道德的培养,教师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每个细节。

目前,我国的网络社会形式与现实社会相比还是比较复杂的,各种信息充斥在其中,让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学生不仅要有全面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具备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所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各种细节,教师都应该牢记,对于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要给予表扬,反之出现的问题就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尽快地回归正途。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信息技术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作为他们的榜样,小学生的心智和性格都会受到榜样的吸引,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么做也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交流不管是信息技术还是日常生活都不能缺少的东西,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需要的。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也是需要改变的,教师的各种行为动作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大脑和思维,所以说在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上我们还要走更长的路。

参考文献:

[1]周斌.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2]周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2011(7).

[3]乌兰.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

[4]何珊珊.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陕西教育,2011(12).

[5]孙瑞玮.计算机装扮缤纷的小我世界: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2011(11).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4

【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兴趣;学生;游戏

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兴趣从哪儿来,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小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我就让他们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例如,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运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超级玛丽、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我认为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我以教材为依据,又不为其所限,经常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在学Windows的基本操作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将桌面、图标、窗口、文字、鼠标指针等尽情地设置。课堂上,桌面背景丰富多彩,图标的大小、窗口和文字改容换貌,鼠标指针形状各异,有的任务栏被隐藏了起来,满桌面的文件夹和快捷方式,学生完全陷入了一种自我陶醉中。又如,学习画图软件后正值国庆节,结合学生爱寄贺卡的特点,我让学生进行电脑绘画,制作“节日贺卡”送给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我不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版面,让他们按格式完成。对其中一些本不属于课本内容也未作讲解的复杂的设置,如样式的使用、页眉页脚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我也是略作提示。学生带着疑惑不断探求,不断发现,亲身品尝到了成功后的快乐。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我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我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还比如说,我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在开始新授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教学重点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并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5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教学必须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目标,而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情况和学生的水平来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目的。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新动态 信息技术理念发展迅速,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借助资源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强调教学必须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强调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就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 语文教学将成为新世纪语文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语文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信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掌握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会使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教学。同时,还应懂得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平台的用途,能设计课件脚本,具备一定的制作多媒体教材软件的能力,并积极开发符合新课程新教材要求的教育教学软件等。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不能只为了追求形式,不能仅在 “公开课”、“优质课”上使用,而是应该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文本需要合理选择、采用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佳的教学环境。

三、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教师的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及传递能力。具体指教师能快速检索到所需信息的能力;加工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的能力。在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结构中,信息意识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的提高是核心。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重点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实际工作中,应主要通过对任课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内容应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等。

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协作学习是提高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信息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任课教师由于课程压力大、时间紧,让他们去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对于教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可能是比较困难,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议老师们实行分工学习、协作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在协作学习中,人人都是教师,人人都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交流、取长补短,遇到问题商议解决。另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中建立一个相关信息技术素养论坛,学校老师有什么问题或什么解决好的、实用的办法就可在校园网论坛里面留言,相互探讨。老师们闲暇之余可以通过浏览互联网一些论坛,增加互动留言,共同提高等。这样,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便可由定期化向日常化转换,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也由主要依赖培训向教师自学转换;协作学习还对那些要求教高层次培训的教师创造了便利条件。

当然,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但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不可能仅仅在信息技术课程里完成,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有效的时间里完成,任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只能是阶段性地“培养”或者“提升”信息素养。进一步说,信息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事情,更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事情,不仅是学校教育阶段的事情,更是终生发展的事情。信息素养本身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它包括多个方面和条目,但具体到某一个人和某一阶段,就不能刻意在这些方面和条目上都达到某一个特定的水平,要提倡个性化的选择与发展,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信息素养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路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着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能主动解决信息问题。同时,在实践活动课程中,也应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最终提高其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概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应用,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虽其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将其综合来看可知信息素养的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意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处理信息时面临道德问题的做法。而对初中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指学生在接触网络信息时是否具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并在接受信息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在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前,需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一个具有优秀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意识到信息的优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也能对信息需求及潜在的信息问题做出甄别,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主动从信息库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加以评价、组织,从而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广义概念而言,需要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并在信息环境中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二、中学生需具备信息素养基础能力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主要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与注意力,学生可通过浏览信息了解信息的作用,从而生成积极的信息需求。可以说信息意识决定着学生使用信息的效果与程度。学生只有具备信息意识才能结合需求去主动寻找信息,并主动学习相关技术。信息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意识信息的重要作用、确定信息时代创新观念、对信息具有积极的需求。此外,学生还应将社会需求自觉转化为个人需求,对信息具有一定敏感性与敏锐的观察力,从而迅速发展具有价值的信息。

2.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主要指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道德素养,准确来说是指对信息生产、加工、传播与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解、规范的准则。是每名网络使用者需要遵循的信息道德标准。作为信息社会的新生力量,初中生需要具有信息道德责任感,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人生观,从而自觉避免不良信息,提高信息甄别能力,遵循信息思想道德,规范自身网络行为活动,积极参与信息社会创建。例如,学生需要文明上网、不主动制造并传播病毒、不散播不良信息等。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根本,主要指学生可利用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并主动创造具有积极作用的信息。只有学生掌握有效的信息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展信息活动,并利用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作用与价值,将信息作为学习动力进行传播。通常情况下,学生应具备信息工具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与创造能力、信息表达与发挥能力、信息合作能力等。

4.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基础,主要指学生对信息相关概念的了解,并对信息传播源的掌握与利用。通常来说,信息知识包含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信息技术读写、计算的能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信息化社会、环境的理解与认识、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信息技术应用准则等。同时,信息知识还需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原理、作用、发展等知识。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

1.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大多仅教导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基础金恩,而没有对学生实际技能运用、生活与信息环境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无法使其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按照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教师需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作为工作目标之一,并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解答信息技术实践难题,向学生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时要遵守网络道德与社会伦理,从而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奠定基础。此外,教师无法有效避免网络不良信息的出现,此时,可将网络不良信息作为反面教材,向学生展示错误例子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教师还需对不良信息加以了解,寻找相关示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地向学生展现。教师亦可对不良信息加以评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告知学生正确做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网络不良信息有所甄别,并有效知晓处理不良信息的方法。学生不仅具有信息素养意识,也能在技术上有所进步,在思想道德上有所提升。

2.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充分运用校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严谨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运用信息能力,为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需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为此,教师需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且初中生思维较为跳脱,不够稳定,只有教师技能稳步提升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然后,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充当辅助人员,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加以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也可有效挖掘出信息技术教材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专题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网络环境互相讨论,从而感受到网络环境中各类信息带来的冲击,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3.构建实践活动课程

实践表明,提升初中生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有效突进便是开展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活动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利用“word”软件编写文档时,可用此主题举办活动,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与讨论,不仅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还通过课外延伸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同时,教师还可创建动手操作累课程,使学生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形成,亦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相较于传统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为此,教师需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际对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与实践,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例如,教师可在讲解“E-mail的用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创建邮箱,并收发文件,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可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此外,初中生思想跳脱,思维较为躁动,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加以了解,并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对信息接受特点,从而制定针对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并能有效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同时,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对学生道德素养加以引导,发现学生遇到道德事件时,需要明确指出学生不当做法,引导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教师亦可让学生自主处理信息问题,观察学生道德情况,并为学生提供帮助。

4.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教师首先需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并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驱动作为主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情景。同时,还需将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问题解决、道德素养等模块,为信息素养的提升指引教学方向,教学过程清新明了,具有较强的明确性。究其根本需要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具有基本信息知识,还要掌握信息加工、表达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以学习基础为根本,教师亦需注重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学生信息技能,并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信息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从而有效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5.建立科学评判标准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可促使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加以掌握,并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建议,从而改变不良行为,提升自我。教师亦可充分了解自身教学过程的不足,从而及时纠正,为学生营造健康、有趣的教学环境。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判标准皆以考试分出为主,应试教育的原则限制学生的发展,若要建立一个合理化评判标准,需要转变传统教学原则,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判,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实践性较强,若像其他科目一样根据教材理论进行评判,无法有效得知学生实践技能的优劣。因此,教师还需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将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过程、网络应用过程纳入到评判标准中,在基础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走入人们生活中,作为新生力量的初中生,其思维较为跳脱、活跃,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学生无法有效进行甄别与处理。因此,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加强文化素养提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杜艳霞.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3,(42):109-110.

[2]黄相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31-32.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7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如多参加校内外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二、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老师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要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其他基础文化素养。要强化学生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外界信息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与学习方法,不断发展自己掌握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8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基本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如多参加校内外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二、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老师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要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其他基础文化素养。要强化学生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外界信息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与学习方法,不断发展自己掌握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易红郡.信息素养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信息技术教育,2004(6):12-13

[2]金笑玲,熊才平.浅谈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J].信息技术教育,2004(5):23-25

[3]王吉庆教授.《信息素养论》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9

一、传统的教学,是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

但其中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弊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都围绕如何“教”,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被动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抑制了人才的成长。但大部分学生只会答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做以前翻版式练习。而且很多的老师有这样的困惑:这节课讲的内容经过多次的翻版式练习后看上去好像掌握了,但由于课后练习的机会少,到了下节课就有一批学生忘了操作步骤。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往往讲解的是这个题目的操作步骤,学生也就只会记下步骤。这种死记硬背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一个星期就已忘掉大半,更不用说一个长假之后,等到进入社会,这一年所学到的也就所剩无几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不是让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同时给予学习者以发表自己意见和成果的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

二、以下是我在信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信息。

根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到自己动手去探索、收集、总结相关的知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二)在学习中,应让学生弄清楚每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在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管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

很多情况下,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告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可以通过自己手头上的所有信息技术课发下来的资料,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交流,可以借阅有关方面的书籍,可以上网查找所需的资料,等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信息素养品质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

(三)以任务驱动为手段。

在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教师必须给以一定的任务驱动。这个任务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远期的;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两个月的,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任务应从简单的开始,让学生慢慢地适应,由简入繁。

(四)推行小组协作形式。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必须学会从身边获得所需的知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协作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萧伯纳说过:倘若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小组协作可以达到增进交流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信息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分组的确定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采用小组平衡(考虑学生操作技能,家中是否有电脑、是否可以上网,男女比例,等等),每组可以有5至6人,然后给予每组一定的任务。

(五)成果体验。

成果体验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动力。

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成果有多少研究价值,有多少实际的意义,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探索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正如苏姆霍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只要有这种深刻的体验,学生就会激发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有成果体验,用这种成果不断地激励他们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比如制作一张贺卡,制作一份调查表,等等。如果将学生的成果以某种形式展示,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及大家的承认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动力。

(六)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使用。

毕业后,一部分同学会从事软件编程,但很大部分同学会应用计算机工作,也就是说计算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因此,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利用这个工具去做事情,比如学生可以用Word编辑一篇自己的文章,用Excel清算自己的日常开支,用PowerPoint给同学制作一张生日卡片,用E—mail发信件,用Frontpage制作个人主页。要让学生自觉地去使用这个工具,并让他们意识到这个工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形成信息素养的品质。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要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及学生之间的协作;是一个指导者,并不需要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但应帮助学生寻找,以获得帮助的途径;是一个提供良好环境的人,要提供学生获得帮助的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大量的文字资料、书籍,CAI软件,音像资料,最好还能够让电脑接入Internet,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最重要的是一个督促者,其主要手段就是考核,教学是否有效只有通过考核评价才能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2000。10。25。

[2]郭普渡。计算机与创造教育。北京景山学校。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10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作者]朱燕

[文章来源]武进区芙蓉中心小学

江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儿”——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儿”,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儿”。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我的家”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在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内容单

一、乏味。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让学生练习,学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

3、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乐意学。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5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认为3.5寸软盘和

5寸盘一样都是将口封上为写保护,记忆起来有点困难,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二个孔对在两只眼位置上,告诉学生,3.5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二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

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解决了。

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绘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

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再如在讲画小房子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呢?(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们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因此,操作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从而可知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过时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造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课堂上,我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

上一篇:学习《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有感下一篇:今世的五百次回眸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