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月考练习试卷

2024-06-05

七年级历史月考练习试卷(精选4篇)

七年级历史月考练习试卷 篇1

一、选择题(50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

2.能够种植粟,居住在半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过很大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国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B尧C舜D禹

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5.春秋时期的首霸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吴王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B水利工程修建C正确的外交策略D国王有为

7.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史料中“上从其计”后颁布的政令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修养生息政策C颁布“推恩令”D颁布“焚书令”

8.假如你生活在在秦朝那种食物是吃不到的?

A稻米B粟米C葡萄D猪肉

9.我国古代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能说出发生在2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那一次吗?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曹军企图统一天下失败B魏政权建立C蜀政权建立D吴政权建立

11.建康从孙吴建都起,经过东晋到南朝数百年的经营,称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都市,建康指今天的

A长安B洛阳C南京D广州

12.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的是

A匈奴B羯C氐D鲜卑族

1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迁都,孝文帝迁都洛阳,发生在那一年?

A386年B公元前770年C439年D494年

14.右图是商朝后期铸造的青铜器,制作考究,充分体现了当时青铜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A司母戌大方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D青铜人头像

15.《史记》载:有一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成都平原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白渠

16.秦朝统一后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请问长城是用来抵御那一个少数民族的侵扰的

A蒙古B匈奴C南越D契丹

17.右图所展示的青铜器代表了战国的艺术水平,这种器物是

A战国编钟B方鼎C兵马俑D青铜雕刻

18.秦长城蜿蜒万余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咸阳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到咸阳,东到临洮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9.小明发现了一枚铜钱(如图),同学围绕着铜钱的使用日期发生了争执,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A小明:这枚钱币肯定很古老,在商朝就开始使用了

B小花:不对,这是秦朝的货币

C小陶:你们都不对,这是汉武帝以后开始使用的货币

D小张:我认为它不是中国的货币,可能来自日本

20.商朝青铜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因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隶书

21.我国正在筹划建设南北水调工程,这不仅需要严谨的论证及实践,更需要以历史的眼光考察江河故道。如下资料,你认为比较值得我们参考的是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缀术》D《庄子》

22.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

A《春秋》B《汉书》C《尚书》D《史记》

23.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秦末汉初B西汉末年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三国初D西晋时

24.一节历史复习课,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1)东晋人;(2)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3)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4)后人尊称“书圣”。谢欣同学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

A颜真卿B欧阳询C钟繇D王羲之

25.1978年,前法国总理布拉克参观西安市东郊一景点后:“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从此这一景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认为括号所指的景点是

A华清池B温泉C战国编钟D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连线题(13分)

26.将下列事件和战争对应连线

(1)齐桓公称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A城濮大战

(2)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进攻B管仲改革

(3)晋文公称为中原霸主C长平之战

27.把下列人物和取得的科技成就连线

(1)华佗A改进造纸术

(2)蔡伦B修建都江堰

(3)李冰C发明麻沸散

(4)郦道元D撰写《齐民要术》

(5)贾思勰E撰写《水经注》

(6)祖冲之F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第七位

28.把相应的人物和政权联系起来

(1)刘备A吴

(2)孙权B魏

(3)曹丕C蜀

(4)拓跋宏D北魏

三、填空(7分)

29.汉字的演变

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朝的。一些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司母戌方鼎就因固上刻此金文而得名。秦统一后以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后来又出现,汉朝流行。汉后期,草、楷、行出现,到三国两晋趋向成熟。

30.战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诸子百家,最重要是儒、墨、道、法。各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秦始皇统一以后,采用的是家的思想,为此而焚书坑儒。

四、改错题(10分)

31.商朝的末代国王是桀,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暴君。

错误: 改正:

32.吴王阖闾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错误: 改正:

33.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在东汉时发明的。

错误:改正

34.东汉著名的医圣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错误:改正

35.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顾恺之,草书、行书、隶书、楷书都非常著名,被誉为书圣。

错误:改正

五、材料题(20分)

36(10分).201X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了联合祭孔,参加祭奠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戴丽。霍尔说:“他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他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所创立的思想派别是哪家学派?

(3)孔子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尝试写出孔子的著名的教育思想。(至少两条)

(4)我们今天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他死后学生为他整理的一本书,这本书是?

37(10分).中国古代有个少数民族的皇帝,强迫他的臣民改掉本民族的复姓拓跋为汉,还强迫他们穿汉服等。请据此回答

(1)这是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月考练习试卷 篇2

…………………………………………………………………………………………………………………2018.10.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你能告诉我,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址中最为著名的人类叫什么吗?()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2.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暑假,小明想写一篇关于河姆渡聚落的说明文,请问他应该去哪个省()A.陕西 B.北京 C.浙江 D.云南

4.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半坡氏族的住房样式和主要粮食作物应是()A.干栏式、水稻 B.半地穴式、粟 C.干栏式、粟 D.半地穴式、水稻

5.我们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6.下列远古人类在同一地点发现的是()A.北京人、半坡人 B.山顶洞人、半坡人 C.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D.北京人、山顶洞人

7.距今约 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8.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有一次你们猎获一头野猪,想把猪腿剁下平分,你使用的工具是()A.石器 B.青铜器 C.铜器 D.铁器

9.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10.我国远古时期的历史,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流传了许多的神话和传说:如女娲炼石补天。其中有一个叫神农氏,相传他教人民种庄稼和发明了医药,他是()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蚩尤

11.西周实行“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制,主要目的是()A.奖励有功之臣 B.开发边疆 C.巩固西周的统治 D.打击守旧势力

12.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A.黄帝 B.尧 C.舜 D.禹

13.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夏朝的建立 B.商朝的建立 C.西周的建立 D.东周的建立

14.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A.加强国防,充实国库 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 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1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6.有关夏商西周时期“平民”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平民阶层隶属于贵族

B.平民是农业和手工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C.平民拥有独立的生产工具

D.平民无人身自由,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

17.夏、商、周社会划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A.军功大小 B.财产多少 C.血缘亲疏关系 D.地位高低

1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A.齐桓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1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北京 年第 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22.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A..城濮之战 B.葵丘之盟 C.长平之战 D.问鼎中原

23.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D.纸上谈兵

24.《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的第一目的标题是“家天下”的夏朝,这里的“家天下”与下列哪个制度有关()A.王位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5.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县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6分,28题16分,29题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 米。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关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这种现象?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

在这些阶层中,哪些是属于统治阶级?哪些是属于被统治阶级?当时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

统治阶级________ 被统治阶级________ 手段________。

28.阅读下列材料: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 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 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址中最为著名的人类. 故选 .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中水稻种植的情况.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水稻等的遗迹,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解答】、元谋人遗址.元谋人过采集狩猎的生活,还没有原始农耕;、北京人遗址.北京人也过采集狩猎的生活,没有原始农耕;

、半坡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有了原始农耕,但是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粟,不是水稻;、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有了原始农耕,主要种植的作物是水稻,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故选 .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点.

【解答】距今约 年的河姆渡人,生活于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村. 故选 .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重要贡献的认识.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原始农耕时期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住着半地穴式房子. 故选 .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

【解答】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 .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

【解答】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故选 .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即小米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粟即小米. 故选 .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他们猎获一头野猪,想把猪腿剁下平分,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其它工具当时还没有出现. 故选 .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故选 .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炎帝的相关知识.

【解答】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黄河流域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教人农耕,还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相传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故选 .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西周建立后,为巩固西周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 .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远古时期,洪水肆虐,禹领导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消除了水患. 故选 .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故选 .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得出的教训.

【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由此可知,国家要长治久安应该施行仁政,勤政爱民,不能实行暴政. 故选 .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 故选 .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解答】据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无人身自由,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的应该是奴隶不是平民. 故选 .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社会划分尊卑等级的依据.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部分构成的,而当时的社会又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为依据来确定贵族、平民和奴隶的等级身份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尊王攘夷”“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 .

1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远古居民使用石器的知识点.在远古居民中,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的技术,但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解答】①元谋人打制石器;②北京人打制石器;③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故选 .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最早制作题干中“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 .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建立的知识点,应把握西周建立的时间.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约公元前1 年”,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 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故选 .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解答】依据所学,公元前 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故选 .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晋楚争霸的成语问鼎中原.

【解答】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故选 .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

【解答】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故选 .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解答】“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故选 .

26.【答案】 1 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经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从使用自然火到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群居生活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用火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人工取火的知识点.

【解答】 1 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反映北京人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为适应环境,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群居生活.;由材料“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 米.”可知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知道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材料“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关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反映的是原始人类人工取火的状况.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27.【答案】 1 分封制,巩固西周的统治.;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

【解析】 1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以及分封制的目的.;本题考查西周国家的各个阶层. 【解答】 1 如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通过分封制,西周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中的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士都是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都是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

28.【答案】 1 启.;王位世袭制.;夏.;奴隶社会.

【解析】 1 本题考查启继承父位.;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本题考查夏朝建立.;本题考查夏朝建立.

七年级历史月考练习试卷 篇3

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学习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后,有位同学作了以下归纳,其中摘抄的四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C.大汶口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这首诗歌颂的是()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3.下列有关夏朝历史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B.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D.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禅让制代替了世袭

4.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将其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带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中华世纪鼎”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根据所学,你认为这个“鼎”所表达的含义是()A.王权的象征 B.祭祀用品

D.称霸世界的愿望 C.团结、协作精神

5.甲骨文中可能记载的内容有()

①禹传子,家天下 ②分封制 ③日食、月食 ④盘庚迁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迭的是()

A.阪泉之野战役 B.牧野之战 C.晋楚争霸 D.商鞅变法

7.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8.如图的数学等式反映了谁的悲惨生活()

A.奴隶 B.奴隶主 C.农民 D.地主

9.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写道:“从山西出土的青铜牛尊看,春秋后期的牛都已穿有鼻环,说明牛已被牵引来从事劳动。”图片说明春秋经济迅速发展原因()

A.土地大面积开垦 B.牛耕的广泛推广

D.青铜器用于农耕 C.各个诸侯国进行改革

10.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讲求“仁政” C.“因材施教” B.以“礼”治理国家 D.“有教无类”

11.以下哪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A.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尊重学生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言行 B.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 和纪律的约束 C.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D.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的暴力行为

12.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13.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4.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但距震中较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经受住了考验。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晓明终于明白了: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引入支流。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外江

15.历史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图是他们正在编制《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中间空白处的官员主要分管()

A.行政 B.军事 C.监察 D.户籍

16.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17.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其主要功能是()A.旅游景点 B.军事防御工程

C.划定国界 D.扩大秦朝在世界的影响

18.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刑法残酷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社会治安混乱

19.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吴广 B.韩信 C.刘邦 D.项羽

20.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宰相

2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不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实力衰弱

2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哪项科技成就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A.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B.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D.东汉时成书的《九章算术》

24.《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主要是因为它()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25.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轰动世界的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C.汉代墓葬陶俑 D.敦煌石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皇汉武”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1)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用你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在思想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采取以上措施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为改变材料二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对策?

(4)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5)请说说秦始皇的统一起着什么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摘自新华网2013年9月《习近平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1)材料一中的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此事的目的何在?(2)根据地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4)依据材料二,简要说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作用?

(5)根据材料三,说说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学习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后,有位同学作了以下归纳,其中摘抄的四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C.大汶口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有关内容.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所以ACD是正确的观点,排除;B选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故选B.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这首诗歌颂的是()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中的“轩辕”可知,题干中的材料是孙中山先生对黄帝的颂扬.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3.下列有关夏朝历史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B.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D.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禅让制代替了世袭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而D说法错误.. 故选D.

4.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将其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带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中华世纪鼎”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根据所学,你认为这个“鼎”所表达的含义是()A.王权的象征 B.祭祀用品

D.称霸世界的愿望 C.团结、协作精神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鼎”所表达的含义.

【解答】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因而“中华世纪鼎”这个“鼎”所表达的含义是:团结、协作精神. 故选C.

5.甲骨文中可能记载的内容有()

①禹传子,家天下 ②分封制 ③日食、月食 ④盘庚迁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文字的演变;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中可能记载的内容.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①禹传子,家天下出现在夏朝,甲骨文中不可能记载;②分封制出现在西周,甲骨文中不可能记载,③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经 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④盘庚迁殷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中可能记载.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迭的是()

A.阪泉之野战役 B.牧野之战 C.晋楚争霸 D.商鞅变法 【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灭亡的知识点.

【解答】商朝末年,周武王率领军队与商军进行了牧野之战,打败商军,攻入商朝的都城,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故选B.

7.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考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之一. 故选C.

8.如图的数学等式反映了谁的悲惨生活()

A.奴隶 B.奴隶主 C.农民 D.地主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史实.

【解答】图中的数学等式反映了奴隶的悲惨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

随意买卖,进行艰苦的劳动. 故选A.

9.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写道:“从山西出土的青铜牛尊看,春秋后期的牛都已穿有鼻环,说明牛已被牵引来从事劳动。”图片说明春秋经济迅速发展原因()

A.土地大面积开垦 B.牛耕的广泛推广

D.青铜器用于农耕 C.各个诸侯国进行改革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牛耕的使用.

【解答】“从山西出土的青铜牛尊看,春秋后期的牛都已穿有鼻环,说明牛已被牵引来从事劳动.”这主要指的是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牛耕.春秋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是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选B.

10.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讲求“仁政” C.“因材施教” B.以“礼”治理国家 D.“有教无类”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

【解答】能够体现题干中强调的教育公平的是有教无类.孔子认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讲求“仁政”和以“礼”治理国家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而“因材施教”是他的教学方法之一. 故选D.

11.以下哪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A.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尊重学生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言行

B.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 和纪律的约束 C.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D.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的暴力行为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解答】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选项A中张老师“管理班级应尊重学生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言行.”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故选A.

12.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战国时期,为确立封建统治,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本题中ABC三个选项都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D项不符合政府的奖励条件. 故选D.

13.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据“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通过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国家越来越少,国家趋向统一. 故选C.

14.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但距震中较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经受住了考验。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晓明终于明白了: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引入支流。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外江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解答】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故选C.

15.历史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图是他们正在编制《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中间空白处的官员主要分管()

A.行政 B.军事 C.监察 D.户籍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秦朝”,考查了秦朝行政机构.

【解答】本题难度适中,注意题中时间限制,是秦朝,依据课本知识,秦始皇在中央设三公: 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所以中间空白处的官员是丞相,秦朝丞相权力大,主要分管行政.故选A.

16.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货币.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因而秦统一后,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应该带圆形方孔钱. 故选A.

17.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其主要功能是()A.旅游景点 B.军事防御工程

C.划定国界 D.扩大秦朝在世界的影响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万里长城的主要功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所以万里长城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工程. 故选B.

18.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刑法残酷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社会治安混乱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解答】提取题干中信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可得出当时犯罪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是秦朝在统治上最大的特点崇尚法家思想,实施刑法非常残酷,有连坐法,诛族,由此导致题干中的现象出现. 故选A.

19.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吴广 B.韩信 C.刘邦 D.项羽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A.

20.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宰相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解答】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督朝内的大臣与皇亲国戚,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 故选C.

2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不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实力衰弱

【考点】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和匈奴的关系.

【解答】西汉初年,无力反击匈奴,只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多次大败匈奴.国力强盛与否是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B.

2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点,应把握张骞通西域的历史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地位. 故选C.

23.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哪项科技成就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A.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B.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D.东汉时成书的《九章算术》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故选C.

24.《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主要是因为它()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史记》.

【解答】《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全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体例,因而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故选C.

25.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轰动世界的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C.汉代墓葬陶俑 D.敦煌石窟

【考点】秦汉时期的秦兵马俑等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解答】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秦始皇陵兵马俑,造型精美,神态逼真,生动传神,体现了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皇汉武”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1)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用你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在思想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采取以上措施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为改变材料二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对策?

(4)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5)请说说秦始皇的统一起着什么作用?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1)本题考查“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2)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的措施及相同的目的.(3)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推恩令”的相关知识.(5)本题考查秦始皇的统一所起的作用.

【解答】(1)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可知,“秦皇”指秦始皇嬴政;“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秦始皇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们采取以上措施的相同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由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战斗不休”是因为分封制的缘故,所以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由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可知,这反映了汉初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这对中央形成了威胁,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5)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符合了广大人民的统一愿望. 故答案为:

(1)秦始皇和汉武帝.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3)实行郡县制.

(4)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颁布“推恩令”.

(5)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符合了广大人民的统一愿望.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摘自新华网2013年9月《习近平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1)材料一中的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此事的目的何在?(2)根据地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4)依据材料二,简要说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作用?

(5)根据材料三,说说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2)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起止点.(3)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及重大意义.(4)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开辟的历史作用.

(5)本题主要考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解答】(1)观察材料一的图片,材料一中的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决定反击匈奴,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2)观察图片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大秦(欧洲).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

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据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可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东西资源优化,推动社会加速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故答案为:

(1)张骞通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2)起点:长安;终点:大秦(欧洲).

(3)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4)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东西资源优化,推动社会加速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围绕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英语上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篇4

Ⅱ.单项选择(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C B B B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C A B A B C A

Ⅲ.口语运用(20分)

A.从II 栏中选出与I栏恰当的答语.(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E F D H J I A C B G

B.完成下列对话,从下框中选词填空, 每空一词:(10 分)

1. Where_ 2.Who 3.from4.in5.teacher6.Good 7.She’s 8.am 9.aren’t 10.England

Ⅳ.完形填空.(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C C A B C A B

Ⅴ.阅读理解.(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F T F F T C B B C C

Ⅵ..基础知识巩固(10分)

(A).按要求写出下列单词的相应形式:(5分)

1.too/to 2.they 3.I’m 4.Mr. 5.No

(B)用am, is和 are填空(5分)

6.Is;is 7.Are; am 8.are;are 9.Is;is 10.is; am

Ⅶ. 连词成句并正确书写并标上标点符号(10分)

1. Nice to meet you, too.

2. This is my teacher, Miss Lee.

3. Where are you from?

4. She is not from Japan.

5. Welcome to our class.

Ⅶ.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注意一空一词.(5分)

1. Where’s ; from 2. What’s ; My; name’s 3.he ; isn’t 4.How; thanks 5. telephone; number

Ⅸ. 书面表达.(5分)

上一篇:妈妈,我想对你说小学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电力生产年终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