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2024-06-28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共9篇)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1

专业编号:a100703

考试课程及学分要求: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5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2学分。

推荐选设课程及学分:英语(7)、医院护理管理学(4)、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4)。

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含实验的课程及实验所占学分:生理学(0.5);

2、实习:集中实习3个月,其中内科4周,外科4周,妇、儿科各2周;要求: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辩证护理,能运用中西医护理技能进行临床各科的护理和观察,熟悉急危重病的观察、抢救和护理技能;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2

1 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课尚未形成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支持。众所周知, 口腔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培养的人才专业性更强。但现在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口腔医学与其他医学专业的差异, 基础课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差无几,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所开设课程都应具有递进性和衔接性, 如果前期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涉及口腔基础内容少等问题, 口腔专业学生就会出现在完成第一年教学任务后, 对口腔医学无明显感性认识现象。

(2) 临床医学课程授课针对性不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和眼耳鼻喉科学, 这些课程主要由附属医院安排教师授课。每次选派的教师不同, 不便协调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 尤其是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所用教材和临床医学专业相同, 但教学要求和学时却不同, 这使任课教师难以严格区分, 很难根据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 专业课授课模式单一, 以课程来安排授课任务。口腔专业临床课包含内容广泛, 从临床表现到检查, 再到治疗均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知识, 从头至尾由一名临床医生授课不太科学, 也无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 考试形式滞后

目前在校生考试仍采用最基础的模式,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书写答案的时间远远超过思考时间。该考试与社会、国家级考试形式脱节, 为以后学生参加国家级考试带来诸多不适应。

3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1) 突出口腔医学固有特点, 区别于临床医学。学生在大学前期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同步, 但课程设置应具有其针对性。与将来从事专业关系不甚密切的课程没必要用大量课时去学习, 而与专业非常密切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花时间研究, 否则就不能保证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

(2) 重视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选择相对固定的临床医生, 积极与口腔医学专业教师沟通, 依据专业特色及岗位需求共同建立和完善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遴选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执考点, 切实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临床教师熟悉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要求, 提高教学积极性, 改善教学效果。

(3) 专业临床课依据临床分工采取教师分段式授课模式。在授课任务安排上, 不以课程选教师, 而是以章节选教师, 尽量选用对口的临床医生。这样,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学生享受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4 考试形式改革思路

口腔专科生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由单位提供证明即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获得执业证书2年后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这也是医学生行医必须取得的资格, 该类考试均采用选择题方式, 在一定时间内考生涂写答题卡。这类考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短时间思维能力, 若不加以锻炼很难适应。学校应将该类考试形式运用到在校期间考试中, 使学生及早接触、熟悉和适应。同时, 建立相应课程试题库, 并加以建设和维护, 不断编入新内容 (尤其是执考点) 。

5 思考与建议

5.1 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 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工作由附属医院承担, 教师除繁重的医疗任务外, 还须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 显得力不从心。我们需要临床经验丰富、懂得教学规律、具备教学艺术的教师, 即优秀教师来授课。优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同时热爱教学事业, 善于理解讲授课程, 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如何改善临床医生不能很好地兼顾教学的现象, 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校本部专业教师可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去附属医院学习、坐诊, 参与临床医疗活动, 积累临床经验, 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诊治能力。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又参与了专业临床课教学。

5.2 坚持学习、使用和完善课程标准

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标准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工作需求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制定。课程标准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 在制定后应不断学习, 尤其是新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引入到教学中, 才能发挥作用, 发现不足并加以完善, 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3

【关键词】 农村卫生 临床医学专业 办学

1. 乡村医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十多年前,农村卫生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医少药。现在基层医院最缺的是新知识和新技术,归根到底是缺少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十一五”之后(2010年底),全國3.4万个乡镇共设378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99.4万张,卫生人员115.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7.3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30人。全国59.4万个行政村共设64.8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7.3万人、注册护士2.7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2万人(其中:乡村医生103.2万人)。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1.46人。

黑龙江省区域的卫生人才资源分布也和全国一样,主要资源聚集在大城市,特别是人力资源分布倒置的现象相当严重。全省基层和农村卫生队伍一直存在“无学历多,中专以上学历少;45岁以上人员多,35岁以下人员少;县级以上医院卫生人才多,乡村卫生人才少”的“三多三少”状况,其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导致大量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队伍,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也使正规的医学教育受到很大冲击。上述这些现状往往导致患者对其医疗技术的不信任,直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严重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渠道提高现有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十二五”期间,还需构建持续的乡村医生人才梯队。

2. 加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办学的必要性

一是响应国家卫生工作的调整部署。根据我国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世纪初,《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药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到2015年,经济或教育发达地区的乡村医生应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专科以上学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4号、《卫生部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卫农卫发〔2010〕3号等有关文件都就今后一个时期医药卫生工作和医学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提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农村培养、培训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今年5月份颁布了教高〔2012〕6号文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要“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

二是黑龙江省区域卫生工作的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按照规划我省力争在2015年实现乡村医生学历为大专以上人员比例由2009年的13.97%达到20%以上,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大专学历以上人员比例由2011年的36.2%达到70%。通过该目标的达成,在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层上,强化农村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水平。

表一 我省十二五规划期间村医需求统计表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4

目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实习计划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加深对本专业性质及业务范围的认识和了解,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熟悉医院工作的各项内容和方法,了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制度),正确处理学习与服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医疗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品德。、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医疗实践实习系统观察病人,学习常见病的发病机理、诊疗要点、防治技能,了解疑难病症和危重病症的处理原则。、熟悉临床各科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掌握病史采集与书写病历,制定诊疗计划,开医嘱、处方、写病程记录、出院小结。正确填写各种化验申请单。病历书写要求各项内容基本完整、准确、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文字通顺、逻辑性较强、字迹清楚、整洁;并对病史、检查结果、病情变化和诊断经过作出简明扼要的综述和分析,掌握各种检查报告单的整理和张贴。4、熟悉临床各科规范的常用诊疗和护理技术操作及临床常见心电图,熟悉人体正常 X 线表现及临床常用化验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常用药物的剂量、适应症及副作用。、熟悉病房、门急诊工作内容和方法,了解有关规章制度。6、结合临床实习的各种过程(如:查房、写病历、病例讨论),采用多种形式(自学、讲授或辅导等)提高诊疗水平。毕业实习安排:

内科16周,外科16周,儿科4周,妇产科4周。各科教学要求: 内 科 要求:、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管理 3~5 张病床,参加交、接班、查房及病历讨论;学习书写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制定诊疗计划;学习开医嘱及查房;每专科完成病历4份,由带教教师修改,不合格者必须重写。、参加教学查房,进行症状、体征的复习和病例分析。、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如上感、气管炎、哮喘、胸膜炎、风湿性心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常见的心率失常、胃炎、溃疡病、肝硬化、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亢、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暑等。4、学习内科临床常见症状如:休克、昏迷、高热、咯血、呕血、黄疸、贫血、中毒等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学习内科药物的剂量、剂型、适用症及副作用。、学习内科临床常用的诊疗操作如:给氧、吸痰、洗胃、肛管排气和皮下、皮内、肌肉、静脉注射、输血、输液、测血压、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胸穿、腰穿、骨髓穿刺等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内科护理制度、学习护理危重病人。、熟悉临床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学会填写各种化验单及特检申请单。学习临床常见心电图及临床常见病的 X 线片的变化。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5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1、按专业级差进行预录取,1-2志愿级差5分,其余志愿不设级差。

2、以招生录取系统设定模板自动分配专业,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低分退档,最低基准分相同时,原始分高的优先录取。

3、同等条件下有特长、英语分数高者优先。

4、临床医学专业面向三明地区招收150名定向生,授课地点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且毕业证书中的专业名称注有“定向基层医疗机构”,具体分配名额如下:梅列2,三元8,永安20,清流15,宁化20,建宁13,泰宁13,明溪10,将乐14,沙县20,大田15。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6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临床病理学

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一名医学生逐步培养、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系统培训项目,对培养临床医师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架构和确保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医学管理干部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建立高水平医学人才队伍、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素质、有效地落实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这一阶段,通识教育普遍缺乏,大多住院医生不能接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其中缺乏基本临床病理学基本素养教育的问题最为严重,并使得在本科教育阶段本来就欠缺临床病理学教育的矛盾更为突出。大多住院医生不同程度缺乏应有的临床病理学素养,对疾病表现的病理学机制不清楚,不了解病理检查的基本要求、不能配合病理取材,不能正确解读病理诊断报告,不能充分利用临床病理学检查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检查,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临床病理学的通识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中强化临床病理教育所存在的措施和意义进行剖析,以期全面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1 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执行不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名医生从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系统培训项目。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医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构建全面型知识架构、建立正确医疗思维习惯、规范诊疗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医师的医疗水平和个人未来发展专业空间[1,2]。但是,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堪忧,尤其是在临床医学知识的广度上问题尤为严重[3]。

一方面,目前相当多的医院迫于各种因素,主动或被迫取消了住院医师科室轮转制度,或者科室轮转制度早已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出于对高学历医学人才的需要,大量未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生进入临床工作[4]。而且,按照目前各医院人事管理的通行做法,此类人员大多仅需经过短短数月的试用期,而不必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便可直接晋升为主治医师,甚至副主任医师。也许此类人员在某一专科领域具有较深层次的经验,但其过窄的临床医学知识架构,缺乏基本医学通识教育无疑会严重限制其诊疗水平的提高,甚至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因此,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执行力度、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覆盖范围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6]。

1.2 住院医师医学通识教育内容缺陷

除此之外,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培训课程设置和考核内容不当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过多注重于临床小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桥梁学科、支撑学科、临床辅助学科等重要学科(如临床病理学、影像学、检验医学、核医学等)基本知识的通识教育。使得住院医师专业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只了解本小专业的内容,而对相关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医学基本知识的广度明显不够。特别是在近十多年来,伴随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学科,尤其是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影像学、核医学等原本认为是医疗辅助科室的支撑学科和领域均发生了近乎革命性的改变,许多前沿医学研究成果实现转化而被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中,有的领域已经进展到分子诊断水平,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临床学科的发展。而由于在此阶段缺乏必要的相关学科通识教育的学习和考核,许多临床医生并不能正确解读各类报告,深刻理解检查项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而合理应用,严重影响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难以应对个性化治疗时代对于学科交叉知识的要求。

因此,在住院医师阶段强化桥梁学科、支撑学科、临床辅助学科等重要学科基本知识的通识教育和考核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医师缺乏基本的临床病理学素养

2.1 临床病理学是个性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如上所述,缺乏临床病理学基本知识的通识教育的问题尤为严重。尽管,病理学做为医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医学主干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上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Willian osler 称“病理学”是医学之本。作为病理学重要分支的临床病理学是迄今为止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素有“金标准”之称,病理学诊断水平被认为是评价一所综合性医院处理疑难病症水平的重要标准,

特别是在近数十年来,伴随着医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和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迅速转化,以及以分子诊断为核心的个性化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病理学已经分化为人体病理学、基础病理学、临床诊断病理学、实验病理学等等分支,临床病理学也细化出为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分子诊断病理学和分子遗传病理学等重要分支,临床医学病理学既是病理学的一部分,又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指导临床诊疗过程,分子诊断病理学将成为诊断医学领域里的主流和来实施个性化治疗的主力军。在许多疾病中进行病理学分子诊断和关键靶标的检查已经被纳入多种疾病规范化治疗指南,是进行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2.2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病理学被严重忽视

在医疗实践中,有着“金标准”美誉的病理诊断并不被重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在本科教育阶段,临床病理学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缺乏临床病理学课程教育已经是医学生临床病理学知识架构缺陷的先天不足。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院校合并,以及所谓“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开展,在解决原有教育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部分高校中原有医学本科教育大幅度压缩、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对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地方院校大幅度扩招并开展不同规模“专升本”课程,使得地方高校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但其原本薄弱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并未得到应有改善,这一矛盾更为突出[7]。

而于此同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病理学并未被纳入学习和考核内容。因此,由于临床病理学教育的缺位使得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2.3 缺乏基本临床病理学素养的危害

目前,缺乏基本临床病理学素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临床医生和医疗管理机构缺乏应有的临床病理学素养,对临床病理学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认知程度不高,严重扭曲了临床病理学的学科定位,这也是病理科被边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许多临床医师对于诊断病理学检查的程序和临床应用价值缺乏了解,对疾病的病理学机制不清楚,不能充分利用临床病理学检查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检查,相当一部分医学生甚至不明白病理检查的基本要求、临床意义,不能配合病理取材,不能正确解读病理诊断报告,也缺乏与病理科进行沟通的意识,经常提出超越诊断病理规范的不合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很难相信一个缺乏临床病理学基本素养的医学生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一个缺乏基本临床病理学素养的临床医生和医疗管理者会有能力很好的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

因此,加强临床病理学教育的覆盖面,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强化临床病理学通识教育的力度和考核内容,重点通过病理诊断的程序、临床价值和使用范围及病理报告的解读等内容的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基本临床病理学素养,对于扭转目前临床病理学教育缺失的局面和由此产生的严重问题,从整体上保障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临床病理学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因此,尽快改革现行病理学教育内容和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临床病理学教学和考核内容,并将其作为长期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适应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工作需要,使临床医生和管理部门真正了解临床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

制定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病理学教育课程和考核内容,恢复或建立临床住院医师在病理科进行轮转学习的制度,通过强制性措施促使临床住院医师到医院病理科接受临床病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学习临床病理学检查的基本要求、操作规范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病理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和应用范围,能够正确解读病理学报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建立与病理科顺利沟通的渠道和方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也应制定相应措施,要求临床病理科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积极、主动开展针对临床医师的基本病理学知识讲座或论坛,并以学分制的方式督促、监督临床专业住院医师必须接受每年数次的临床病理学专业知识学习。

医疗管理部门也应逐步恢复、建立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制度,通过积极邀请临床病理学工作者广泛参与到临床病理大讨论中来,加强临床与病理间的联系和沟通,强化临床病理学知识的通识教育。

管理部门正确认识病理学科的价值和学科定位,为临床病理医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在临床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病理医师显然是临床病理学授课的主角,不仅要求授课人员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现行的临床病理学课程设置与临床病理学科的发展严重脱节。多数院校的病理教研室与医院病理科几经分合而解散,除了少数院校保留了病理教研室与医院病理科业务统一的模式外,大部分学校的病理学教学已经和医院病理科严重脱离,绝大多数医院病理科并不承担病理学教学的任务,医院病理医师缺乏从事病理学教学的经验和条件,而教研室教师又缺乏病理诊断经验,长此以往,便造成了目前临床病理医师知识架构欠缺、授课能力不强的局面,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由于相当多的行政部门对病理科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缺乏认识,导致临床病理学科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造成病理从业队伍的不稳定和人员素质的整体下滑[9]。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临床病理学科的地位,稳定病理从业队伍、提升病理从业队伍水平,才能保证临床病理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将临床病理学纳入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和考核内容,建立强制性的病理科轮转制度,通过学分制的方式督促住院医师积极参与到临床病理学专题讲座、临床病理讨论会和读片会中来,同时,从管理层面逐步明确临床病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稳定病理从业队伍,提高病理医师授课水平。从而提高临床医师的基本临床病理学素养,在疾病诊治培养正确的病理学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全面地认识疾病的病理学机制和本质,适应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2]宋春梅,王克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114-115.

[3]黄贞杰.探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况及策略[J].医学与哲学,2007(5):64-65.

[4]刘真.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发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6-108.

[5]彭远慧,林萍.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医学人才质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0):765-766.

[6]王天宝,邓美海,伦丽仙.教学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53-54.

[7]揭伟,罗泊涛,赵颖海,等.扩招后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分析和评价[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89-90.

[8]赵子明.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现状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13-314.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7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60;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6-01

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相继增设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并结合企业用人的需要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近年来提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所以很多院校也相继实施。但是很多学校仅是建立了仿真模拟实训室,在教学环境上实现了所谓的理实一体,改革程度还不够深入,我校通过开展充分的调研、汲取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提出了“四位一体、理实融合”教学模式,并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组建校企合作专业团队,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指明方向

由学校牵头,系部协调,与义齿加工厂进行校企合作,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资深教师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社会调研,掌握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各种法规制度,了解行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调研结果撰写论证报告,开展专业研讨,修订基于岗位需要和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二、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软件”保障

建立“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为辅、兼职教师同比”的師资队伍。加大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实践技能水平,考取口腔高级修复工资格证书,实现“双师素质”100%;通过试讲、说课、技能竞赛等形式从医院和企业选拔优秀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间见习和顶岗实习等工作;在企业内设置专业教研室,选聘优秀兼职教师担任主任,负责日常教学任务的落实、协调和管理。建立完备的、动态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制定相关的管理、考核办法及奖励机制,以实现“师资队伍”方面的理实融合。

三、建设校内仿真实训中心,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硬件”保障

仿照义齿加工中心的布局建设适应“理实融合”教学模式的仿真模拟实训室,配备多媒体系统和师生互动模拟教学系统,并建立配套辅助实训场所,满足教师的示教需求,也能满足学生实训操作的环境要求,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训开出率,以实现“实训环境”方面的理实融合。目前,我校的口腔实训基地已成为集教学、生产、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既能为“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硬件保障,还可以之为平台,承办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及考前技能辅导等活动,凸显专业建设的示范性与开放性。

四、“理实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

1.教学内容的“理实融合”

结合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目标,对牙体形态雕刻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四门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分析,结合课程体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用的配套大纲、教材、辅助材料、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并进行试用。

2.教学形式的“理实融合”

将核心课程的授课全部转移至一体化实训教室,取消单一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形式,按照整合后的教学安排,由企业技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交替,理实交替,通过现场的技能操作进行直观诠释,并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操作内容,教师对操作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并考核结果。此外,通过穿插课间见习使学生与岗位密切接触,适应工作环境。

五、核评价与质量监控方面的“理实融合”

考核评价采取阶段性技能考核、结业前技能考核、结业考试等多种形式,最后由企业主管人员进行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企业实习。建立由教务处—系部—企业教学中心—教研室四级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整改以确保教学质量。

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收获。

1.创新了专业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四位一体、理实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摒弃了落后的教学方法,传承了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开创了适应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值得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2.深化了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由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培养、管理、教学与考核,保证教学内容和工作流程的一致性,教学环境和工作岗位的一致性,使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需要衔接的更加紧密,使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3.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教学模式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内容抽象难懂、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低等的问题,优化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将得到大大增强。

4.建成了现代化的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但满足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硬件要求,也可为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技术服务提供场所和环境。

七、结论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途径。符合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岗位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勇等,口腔工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

[2]唐成芳等,以就业为导向的口腔工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卫生职业教育,2011.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8

359能上浙江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吗

修改下上面那位的回答,09年的分数线是369,今年因为难点,应该会比369低,10年的分数线可能会在350左右。359进这学校应该行,要进护理系的话也还是有希望的

我是2010届浙江的理科我试了,谢谢分数应该行的,你的体检总是过关的吧?去年他们学校最低分也要396,而护理专业又是分数最高的,我觉得不能进吧,我自己381,都没怎么去想这个学校你这分数要进医高专校应该是行的,但报考护理专业有一定的风险,慎重考虑吧!安全起见,你可以去我们学校招生网上去咨询下,或者打电话更快点!2010高考录取结果查询,专科录取分数线。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篇9

【摘 要】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制度并轨后,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培养在结合住院医师培训的要求下,同时需要培养住院医师所需要的临床能力,兼顾教授临床科研思维,该培养模式中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需得到解决。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 临床能力 培养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获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No.2016S31)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41-02

Training method for clinical competence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Yunnan institute of Urology, Kunming, China, 650101)

【Abstract】Discussion in hospital physician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 merger system.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al master's trai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inpatient physician training requirements, also need to train medical physician clinical abi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linical professor of scientific thinking,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to be solved.

【Key words】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Master of clinical medicin;clinical competence;training problems

當代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能够运用科研思维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思路的综合性人才。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提出医学教育的“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医学生培养需达到以下要求:医学生需获得批判性思维与研究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1]。对于一名医学研究生而言,临床技能是立身之本,而科研能力是其发展得到升华的重要因素。研究生属于我国高层次人才,介于医学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及健康,使得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其人医生的诊疗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些要求的提出使得临床医生的培养变成一种挑战。首先,近年来患者维权的意识正在增加,使得研究生真正在病人身上进行诊疗工作的机会减少,锻炼和提高临床技能水平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临床轮转时间相对又较长,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不愿花更多的时间提升临床技能;其次,研究生每天下班后还有很多学习科研工作需要完成,学习的三年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使得其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总结临床工作;最后,由于同时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规范化培训,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若学生该时期稍有放松,则有可能会影响到顺利毕业。因为专业型研究生在毕业时可以拿到规培证,所以招聘会时,许多人事单位倾向于选择可以直接工作的专业型研究生,故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1.切实贯彻培养计划,导师专人负责制

目前的教学理念未针对性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发表高分值 SCI论文仍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准,故导致一些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并未结合临床问题开展科研,而在实验室做一些基础研究,而有限的时间内临床和科研两手抓,可能会导致无法兼顾,致使一方面强而另一方面弱。若是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轮转的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那么他们如何进行研究呢?一个本科班的两名同学,一名毕业后考取专业型研究生,而另一名未考取研究生,开始了国家规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之后他们都有规培证,并且都是大部分时间待在临床,但是他们有什么差别呢?这个问题需要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是以提升临床诊疗、操作水平为最终要求,学生完成入学教育后,便需要其认识到专业学位培养的定位,避免科研临床同时抓,而造成的临床技能未达标[2]。新生应在入学前的假期就加入到临床团队中,从导师以及各级师兄的经验指导中,全面了解今后的临床工作,以及在师长的指导下规划三年的培养计划。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反馈的信息提升自我。医学院研究生第一学期的任务主要是理论学习,但是抽取一整个学期用以课程学习将会缩短临床实践的时间,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工作日在医院,由导师和师兄的带领下进行临床实践,周末再集中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临床上的时间得到保障,且不耽误理论的学习。一些学生对今后的求职生涯顾虑过多,认为临床知识才是以后工作的重点,使其过于重视临床技能的学习,而缺乏对科研追求的热情,不知道科研才是使他们成就自己事业的催化剂,并且,有些学生存在浮躁的功利心,认为研究生学历既可以带来较好的工作前景,对研究生期间的要求仅应付了事,未掌握扎实的临床和科研学术能力,这就需要导师对其引导,帮助学生成才。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楷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研究态度、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与导师的接触中,研究生能逐渐学到导师关于做学问的方法与经验[3]。因而,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体制中,专业型研究生需要有导师负责的制度。一些医院未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临床部分要求上(如管床、临床操作、出勤、考核等)并没有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相符。故学生无论在哪个科室都必须有明确的带教老师,且安排给学生特定的工作,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培养手册中体现,确保在本科以及外面科室都能学到真的技能,而不是应付工作。考核不通过的,需参加培训后再次考核,直至通过,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一系列规范化的考核和具体的工作记录,可以解决毕业研究生的高学位和低技能现状。

2.临床技能培养

临床技能包括:临床思维以及临床操作,临床思维是反映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学生应积极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作为导师以及责任上级医师,应经常对其提问,加强学生自学意识和行动,需重视疾病的诊断依据以及鉴别诊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4],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参与进来,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促使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鼓励参与医学相关的专家讲座,给学生安排相关专业书籍的阅读任务,并定期上交读书笔记,带教老师则每月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答疑解惑。

临床操作的培养虽然是专业型研究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未落到实处,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忙于收病人、写病历、开医嘱、术前谈话以及术后换药,但其并不了解为什么需要改变该项治疗或检查方案,仅仅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上级医师每日忙于手术治疗患者,疏忽了与学生教授经验,使得临床工作变为“老中医带小中医”一样的经验式的教育模式,并且由于当前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使得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医疗事物,如此下去,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每日的工作变成交差了事,可想工作的质量了。并且大多数的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并没有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仅在考执业医师时大家才会突击临床实践,再加上目前的医疗环境,专科医生只会,也只敢进行本科室相关的医疗操作。但在本科室以外的科室,仅仅1-2月的轮转并不能学习到该科室的常见诊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带教老师每日为了完成繁重临床工作和教授本科室的研究生,使得他们已经无暇顾及更多的外科室学生,②医疗工作大部分是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传授而获得的,而教授一个相对不懂本科室的学生完成一些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较多,并且短短的轮转时间会造成刚刚学会就要去到下一個科室,所以同学之间并不会出现主动的教授,使得所学东西无系统性,大多数时间处于观察学习,且遇到问题后才进行相应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较少,③学生在其他科室轮转时,学习任务并无考核机制,无论学生如何轮转,都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学生常常处于等待轮转结束的消极过程中。

作为专业型研究生,其具有比学术型研究生多获得规培证书的优势,故其可以更早的独立进行医疗工作,这既是一种优势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挑战在于,学生必须学到如何处理临床工作的真本事,所以研究生的三年必须必学术型研究生更加刻苦,所以相应的临床技能培训以及定期的考核机制必须建立,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患者的负责,应为合并3年的研究生培养和3年的规范化培训,不能只是制度上的合并,必须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考核制度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却是目前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3.科研能力的培养

临床能力既包括临床技能,还包括科研能力。专业型研究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临床技能,但是作为研究生教育,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发现临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思维研究并解决该问题能力的人才。专业型的研究生该如何进行科研呢,又不能做基础实验,那怎么解决这些难以攻破的问题呢。专业型研究生具有两层身份,他们既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又是科研研究者。相比临床工作的老师们,他们的临床工作和责任相对较轻,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研究生,又有进行科研工作的任务,使得他们比其他医生更容易进行临床科研工作。但是如何科研呢?主要是结合导师的指导,学生逐渐接触选题、设计、实施、整理成果,最终发表论文的科研训练过程,使得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那么知道如何科研了,我们又怎样开展呢?专业型研究生长期待在临床,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临床资料,对疾病具有较强的理解,其可以开展大量与临床相关的科研工作,例如,研究某个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研究一种少见病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情况,以及通过研究文献后发表meta分析等,这些研究需要研究生具备文献阅读、统计分析的能力,所以研究生期间的教育应该注意加强该方面的培养。

由于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专业型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所以关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怎么受到关注,这就使得学术道德诚信问题逐渐显现,出现了一些学位论文抄袭、拼凑、买卖的情况,使得一些学生的论文重复率超过50%。有些学生为了写出学位论文,不惜编撰临床数据,为了得到文章中的统计学意义,刻意修改临床指标,这些做法都使得学位论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各大医学院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相应的扩大,这就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并且大部分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其次相比科学型研究生导师,专业型导师的申报门槛较低,未硬性要求导师必须持有经费和主持厅及以上科研课题的要求,这样学生从导师那里获得的科研知识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导师要求学生为其写文章晋升,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研究生的培养。

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增加导师科研方面的培训。文献学习谈论会的开展能增加学习的氛围,并且通过相互讨论和学习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5]。通过导师主持,各年级的学生参与,由低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讨论解决,最后导师做最终的总结,可以使得学生从学长和导师那里学到很多系统性的而非单个独立的知识。

4.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

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临床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宜过大,其目标是培养医疗卫生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的要求,需强化“三基三严” [6]训练,包括以下的9个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将“三基三严”贯彻落实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熟悉各类技能操作学生的基础。

需制定规范而全面的考核制度,这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当前存在的考核方法较多,如自我评价、理论考试、带教老师评论等。主要针对如下内容进行考核:①理论考试,若2门不及格,则延缓毕业处理。②临床能力测试,当轮转完一个科室后既进行理论考试、临床操作、病例问答测试,根据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掌握程度,考察其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的掌握与应用的情况。③阶段考核,根据研究生培养手册认真填写收治病人情况、大病历书写、参与的科室教学以及学术活动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并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和做出评价。④毕业答辩,最后一学期科室及科研处对学生进行统一答辩。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维权意识加强,在医疗活动中难免与患者及家属出现利益冲突,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矛盾的发生,则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培养的教育必须加强,研究生教育也应强调人文学科的培训,只有甘于为患者奉献的医生才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减少患者的病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增强医患之间的互信,而信任往往是服从医嘱的基础,只有这样,患者和医生才能互相协作,共同战胜疾病。

研究生的学习任务重,未经理社会,内心较为脆弱,再加之就业压力大,使得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时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就有义务进行疏导,每学期应该开展讲座对研究生进行心理教育,同时导师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学生跟多的关系与帮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5.结语

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是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培养目标,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同时兼顾科研思维的锻炼,以及医德医风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对师资力量加强建设和管理,以确保研究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Schwarz M R,Wojtczak A.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 road towards competence-oriented medical education[J]. Med Teach, 2002, 24(2): 125-129.

[2]张诚李强吴庆琛陈丹张敏.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 2015.

[3]宋春莉滕博刁鸿英.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导师负责制之思考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

[4]袁红纲董自强. 泌尿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教育新构想[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5]王彥焱凌彬罗莉. 风湿免疫科开展英语教学查房结合英语文献学习方法的初步实践[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6.

[6]赵玉沛. 从“三基”、“三严”谈青年外科医生的培养[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

作者简介:

邹仁超(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

通讯作者:

上一篇:成长路上我为自己点赞作文下一篇:文明﹐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