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

2024-08-11

乡村好教师(共9篇)

乡村好教师 篇1

我叫曹利权,男,汉族、1983年出生,本科学历,2002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学数学教师。

从事教学工作13年来,本人始终以火一样的热情,百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挥洒汗水,哺育学生。本人以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肯定。

一个教师只有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工作中本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不仅严格遵守上下班的时间,而且总是早来晚走,从不迟到早退,没有间缺。本人就是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入手,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的。就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和我亲近了,也特别愿意听我的话,喜欢上我的课。本人的爱岗敬业不仅表现在表率作用上,更表现在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上。我班级共有四十六个学生,个性差异比较大,小学基础比较差,我总是在把握学生共性的同时,抓住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我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长期坚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的引导,从不用武断生硬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我看来,再落后的学生都能发现他的闪光点,都能找到坚定他进步的信念的理由,这样学生看到了自己光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爱心成就教育。本人就是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教育工作的。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教师,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记得2005年的时候,我担任初一(7)班班主任,那时学校还没有住宿楼,大部分家长都在外打工,把孩子孤身一人的寄宿在汉城街道,由房东监管。当时每个房东寄宿的孩子都超过了20个,房东每天只负责给学生煮两顿饭,其余什么也不管。有一天晚上我在宿舍查宿时,发现一个女生叫有些异常,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她叫刘恩情,我走去询问情况,发现她的腿上足足有拳头大一个,明晃晃的血泡,马上就要破掉。我二话没说赶紧把她背起来,在去医院的路上,一直安慰她不要紧的,有老师在,就在这时这位女生大叫了一声,脓泡破掉了,脓血顺着我的衣服往下流,刘恩情惊恐的哭着说:“老师,我弄脏了您的衣服,对不起”,我没有责怪她,更是加快了自己的步伐,因为那时我明白我背上背的不仅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责任,是义务。到了医院,已经是十点多了,只有一位值班的医生叫陈知红,医生说要立马进行手术,我用自己的生活费交完200多元的医药钱,由于镇医院医疗条件简陋,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和多余的人手,医生进行简单的消毒后,让我在一边倒过氧化氢他一边进行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我都在现场,紧紧的握住刘恩情的手为她加油鼓气,以减少她的疼痛。做完手术我又回宿舍把自己的棉被拿来怕她冷,我就在病床旁边一直坐到了第二天天亮,她的亲戚赶来交代好一切后我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学校上课,走的时候刘恩情哭着说:“曹老师,我父母给我取名叫恩情,就是希望我懂报恩,重情义,将来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从医院出来的路上,天刚蒙蒙亮,那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美的日出,因为我知道新的一天需要我去创造。多年后,门房说有人找我,来到学校门口,一个高个子略熟悉的面孔,一开口她就说:“曹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叫刘恩情,她已经是泣不成声„„”,她说自己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现在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要用爱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手挽黎明共济风雨,脚踏明月深夜至归,几十年如一日,我坚守在教育战线上,为得只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展翅高翔,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乡村好教师 篇2

&年?蝎毒疗法一乡村医生的好帮手蝎毒疗法蝎毒疗法是蝎毒药品配合其他辩证施治中药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用来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类风湿、癫痫、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20大疑难病的综合疗法。蝎毒疗法是医学界一门新兴学科, 依据中西医结合循证医疗的原则,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技术体系, 显著提高了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癫痫、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20大疑难病的治疗效果, 丰富和扩大了中医治疗的内涵, 它是中医汉方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将促进我们对各种疑难性疾病的重新认知, 同时终结疑难病不能治愈的历史。蝎毒疗法——学术报道【题目】蝎毒抗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作者】刘纯青博士, 大连大学医学院【刊名】《基础医学与临床》【题目】《蝎毒纤溶活性肽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因子的影响》【作者】王巧云滨州医学院教授吕欣然潍坊医学院教授【刊名】《现代中医结合杂志》【题目】《浅议蝎毒疗法如何治疗冠心病》【作者】彭元欣彭晓宇【刊名】《药物与人》【题目】《蝎毒疗法治疗精神病临床探索》【作者】孟军【刊名】《药物与人》蝎毒疗法治疗20大疑难杂症蝎毒疗法能够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类风湿、癫痫、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20大疑难病。扫描二维码登陆/汉帝药业/蝎毒疗法/官网了解更多洋情: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曼哈顿商业广场3号楼:400-700-2590网址:www.hdyy369.com

好教师·守巢·乡村教育 篇3

关键词:乡村情怀 守巢 希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16-01

我们知道:乡村教育关系着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关系着乡土文明的传承与更新,它的覆盖、辐射与影响之广,是城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为了乡村孩子,为了保持文化归属感以及乡土文化特色与乡土情结,我们应该对乡村教育——特别是村小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

但是,大抵是由于为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发挥基础教育的规模效益,以及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等原因,使乡村小学的撤并步子过快,导致一些地方没有了昔日的琅琅书声;而因为有守巢的好教师,还能支撑的村小,仍由于生源的锐减和流失,也书声寥落。乡村教育的前途变得坎坷而举步维艰。

诚然,“特岗”与“三支一扶”等教师的到来,给乡村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希望与遐想。但在短期内,还较难产生明显效益;而另一方面,他们有相当一部分,还不很甘心尤其是在村小守巢,一旦有两三年的经历,便有可能插翅飞走,因此,学生、家长仍缺少信心,村小教育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如何守住这“剩水残山”,延续或重振乡村教育呢?措施固多,但我们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1 要有好教师

我们看到:尽管村小撤并得七零八落,尽管生源流失日益危及村小的生存,但仍有少数村小,或者其某一两个班级,还能顽强地生存,那是因为有被认可、信任的好教师。他们爱岗敬业,有人格魅力,有学养,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特质,有一定的、或较丰富的、融入草根经验的教育智慧—— 这已是生活化了的智慧,有丰富的教育情感、顽强的教育意志;他们能更好地挖掘乡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接纳外来文化,不断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审视、反思自己的实践……而又必定是教学质量高的人。有这样的好教师,那么学生和家长又何必舍近求远、劳费钱财呢。

2 要有守巢的好教师

有守巢的好教师至为关键。目前看来,我们寄希望的主要有两类,姑且称为本土教师与客家教师。

2.1 优秀的本土教师的坚守

本土好教师除了具上述特质外,大都有较质朴的乡村情结,更富有教育生活经验。

他们甘于坚守这方教育热土而辛勤耕耘,把它当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家园了。他们已融入了乡村社会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从容而得心应手;他们口碑好,学生欢迎,家长信赖,自己也在不断地积累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他们爱丘山湖泽,虽处溪山之远,也适意悠然;由于业绩较为凸显,而更有评职晋级的激励;他们有朴素的职业理想,往往学有专攻,有一定的内涵;他们不断汲取新东西、探索实践,丰富教育经验与智慧,要做一个智能型教师;他们能够一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一方面研究教育规律,有志于“乡土教科研”,更希望成为科研型教师……虽然目前相应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但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与相应的肯定,也可稍慰平生之志。

他们往往学历最初都不高,但通过进修也可稍补当年的失落;虽然知识结构、全面素质还不足,但他们有足够的乡村生活和乡村教育经历,深知课程的意义离不开生活背景与经验,因而能结合生活经历重组建构课程,能走进童心,充分考虑学生熟悉的生活、兴趣爱好,能使教育教学生活情境化、乡土化,雅俗共赏而有实效。主要靠他们支撑着乡村教育的“半壁江山”,更兼优秀的年轻教师的加盟,自然还有希望吸引和留住一部分学生,稳定那寥落可数的较完整的班。“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讴歌的应主要是这样的乡村文明的坚守者。

2.2 优秀的客家教师的融入

近些年来,分配来的年轻的、优秀的所谓客家教师,大受欢迎。他们的融入,无疑给村小教育带来无限憧憬。他们受过优良的教育,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电教方面;他们悟性好、风华正茂、充满教育激情与理想,个个出类拔萃;他们不仅智商高,而且好学而接受快,思想前沿,理念全新,有进取与创新精神;他们积极参加公开课,多数学科都很胜任,初出茅庐而先声夺人,展示了青春风采与才华,而经过几年以上的实践历练,更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专业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在积累着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他们爱学生以及敬业负责等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只要能够守巢—— 哪怕只三五年而替换守巢,也可稳定村小的一部分班级。

但是,村小的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很艰苦。他们或通勤,或住宿冷清的学校,或寄宿……大都要自己下厨或冷餐对付。更有风雨潇潇、大雪塞途,还要披星戴月,真是饱尝劳顿或“饥寒”之苦,更兼繁巨工作之匆匆忙碌,即使精力充沛,也不堪天长日久之重负。日暮天寒,也会有乡关何处之感。如此,极易动摇献身乡村的教育信念。因此,要留住或留住较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是他们情愿的。我们倒有几点建议。

(1)改善其成长条件,关心、扶持。

对于在村小工作的,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引领和帮扶,应有相应的报酬。还要为其个体发展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实现人生价值,使之有温暖并尽快融入草根经验而迅速成长。

(2)要帮助他们树立朴素的职业理想。

陶行知、叶圣陶都是从乡村走出的教育家,也曾是历尽艰辛的;而他们,更需要一种教育意志。要鼓励他们立志做一个学者型、智能型、科研型的教师,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去做,无论在哪,都可脱颖而出。

(3)要完善相应的评估机制,鼓舞激励。

要有旨在激励的较完善的机制。如设各种公开课、竞赛、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性质的奖项,刺激、激励之,使之不断积累荣誉感、成就感、职业幸福感。

(4)培植乡村情怀。

要培养他们的乡村情感,并使之认识到乡村教育的独特性、乡村文化的责任以及对于改变乡村少年命运的意义,引导他们勿为虚荣浮华以及城市“潜物质利益”所惑,认识到在乡村生活的实惠和恬适。

但是,乡村教师的文化生活毕竟是较贫乏和枯燥的。要丰富乡村教师的精神生活,这对于培植乡村情感,相信也是有意义的。

(5)宏观调控男女师范生的比例。

国家应研究能刺激男生考师院并愿意扎根乡村教育的举措。因为来乡村的男教师寥寥无几,女教师想在乡村找对象实在很难;再有城乡差距,及其它原因,那么想走,就势所必然了。倘能够并双双安家,想必一部分教师会愿意选择的。

乡村好教师 篇4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胡秀芝老师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并多次得到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二十几年的工作中,她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在教育学生时,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她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学生热爱劳动时,她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帮助困难学生了。有人主动关电脑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差生讲题了

四、创新方法,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乡村好教师 篇5

六安市徐集中学

谢贻祥

1990年,我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六安市徐集中学。在这所农村中学里,我已奋斗了26个春秋。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和酸甜苦辣,已使年近半百的我两鬓染霜,青春不再。但二十多年里所收获的成功与喜悦更使我坚守在农村教育的天地里,乐此不疲。

一、细心关爱、桃李芬芳

从教伊始,我便担任了十余年的班主任。最初在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我们这样的农村高中招收的学生,分数远远低于城区学生。我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案例。

潘潘申东同学,入学成绩204分,被我校破例录取,编入我班。一开始,他学习非常吃力,家长也只是让他“混”个毕业证书算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天资聪慧,活泼好动,是个可塑的好苗子。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的溺爱,使他不知自立,缺乏上进心。我不断地鼓励他树立自信,帮助他制定了一边学习高中知识,一边补习初中内容,高、初中相关知识挂钩的复式学习计划,并不断地督促、检查,防止他厌倦、疲惫的心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潘申东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渐上升,最终考取了安徽大学,毕业后在安徽省政协文史办公室工作,把一个 入学成绩只有204分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连其家长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张磊同学,初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做了三年的买卖。三年的生意场,使他深感知识和能力的宝贵,萌发了重返课堂的强烈愿望。经不住他的软缠硬磨,学校同意他在我班“试读”。三年的校外经历,不仅让他把初中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还让他学会了抽烟、喝酒,并结交了很多“哥们”,抽烟、喝酒无所不会。如何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感到,张磊同学比其它同学年龄稍大,又有过“工作”的经历,其成熟感和面子比其他同学大得多,必须更加尊重他的成熟和面子,训斥和强迫只能适得其反。不知多少个周末,我把张磊请到家里共进晚餐,师生有时恳谈到深夜。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毫不放过,大加称赞;对于他的细微小过,我有时装作视而不见。我深知适当的放宽反而会促进他的自觉,这就是“无为而治”的作用,一幅完美的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所“留白”。教育的艺术,也需要“留白”。尽管有人怀疑我对张磊过于“放纵”,但人们还是惊讶地发现,张磊逐渐从一匹放纵的野马变成了上劲的好学生。进入高三,根据他平常表现出来的才艺,我劝导他报考表演专业,并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他演讲、演小品。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们经常在野外训练,师生二人“疯”在一起。终于,这位特殊的“试读”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大学毕业后,成为广东省话剧院的青年演员,参加了电影《大战宁沪杭》的演出,在二十集电视剧《刑警本色》里与著名影星王志文联袂主演,在电视剧《纯粹较量》中饰演主角……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把张磊送进了艺术的殿堂,更使他跨上了人生的大舞台!高X同学(涉及该生家庭隐私,不写实名),入学后总是独来独往,路见老师总是极力躲避,在教室里也总是寡言少语、神情卑微。我依稀地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包袱压得他直不起腰来。经过侧面走访,果然不出所料:他的父亲因盗窃而被捕入狱,母亲远走他乡。少年原本纯洁的内心蒙受着巨大的耻辱和自卑!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一天周末,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了,我在校园的角落里发现了孤独的他,并把他请到家里。我拉着他的手安慰他:“父亲的过错不是你的错,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好孩子!”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小鸟,帮助他树立自信,重塑完整的人格。在2002年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开始时,我热情地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认真地帮他修改讲稿,一句一句地精心辅导。热心的关爱赢来了回报,他终于夺得当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省级特等奖,并于暑假应邀参加了由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夏令营”,受到了李鹏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失落的自信重新唤醒,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正是这个重塑 的自信,使他在毕业的当年就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任深圳市某集团高管。我对人格的召唤拯救了一颗几近扭曲的灵魂!

2015年秋学期起,身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我,不顾事务繁忙,再次担任班主任,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刻苦钻研、学高为师

在教学方面,我深知,一个优秀的教师,是靠教与研练成的。从走向讲台的那天起,我就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潜心攻读教学专著几十部,努力实现从事务型向教研型教师的转变,努力实现从“教书匠”到教学艺术家的升华,逐渐形成了轻松幽默、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我的每一节课,同学们都会带着会心愉悦的笑容,从来不会因为担心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而紧张无比。在高考中多次获得市、区级学科奖。教学论文有十余篇发表或获奖。其中,以张磊同学教育经历为案例的教育叙事《人生舞台是这样搭起》一文荣获《教育文汇》杂志举办的“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征文大赛”二等奖。2005年至2008年,我承担了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任务,并任课题调研组长。我带领课题组将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的“忠信教育法”引入实践,大胆探 索,取得了预期效果。撰写的论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对策》荣获该课题2006年度阶段性成果一等奖,我也因此受到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表彰。

一个文科教师,不仅需要坚实的社科知识,而且需要开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为了丰富自身内涵,提升自己国学品位,我在业余时间研习诗词和中华灯谜,创作了大量诗词习作,在《中华谜报》上发表灯谜八百七十多条、灯谜评论三篇,灯谜作品多次被收入《中华灯谜年鉴》。广泛的涉猎对我的教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抗争病魔、坚守乡村

2002年2月,我被裕安区教育局任命为徐集中学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职务变了,事务多了,但教师的本色没变。在任副校长期间,依然每年至少任两个毕业班的授课任务。在二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整整任了二十五年毕业班的授课老师。繁重的教学与科研、繁琐的其它事务,使我的身体常年处在超负荷状态,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008年夏天起,我患了严重的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虽到合肥、上海等多家大医院就诊,却毫无见效,最终经市立医院鉴定为“听力二级残废”。如今,我只能佩戴助听器坚持工作。

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大潮也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这块绿洲,更多人越来越关注待遇和报酬的高低,房子、车子成为衡量成功之士的重要标准,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量涌进城 市,或者从事第二职业以增加收入。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的严重流失,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从2008年起,不断有教育集团或私立学校许以高薪邀我加盟,我虽然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不为所动。尽管我的收入不高,每年还要额外拿出六千余元更换助听器,至今没车没房,但我还是坚守在这所不太出名的农村中学,坚贞地守望这内心深处这方热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农村更需要合格的教师,农家子女同样拥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力!

四、点滴成绩、砥砺前行

乡村道德好青年 篇6

水泉镇二道门村党支部书记邹得新

邹得新,男,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0年10月生,现任喀左县水泉镇二道门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自2000年1月到村上工作以来,历任村治保主任、会计,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在他工作期间,始终以一位人民公仆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带领全村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积极争取资金投身公益事业,努力改善民生,维护了全村和谐稳定。

“狠抓经济”促发展。他出生在农村,对农民贫困的生活现状十分了解,自幼就立志帮助农村脱贫,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于是他放弃了上大学,决定留在家乡,担任起一名村干部。他到村上工作以后,始终坚持学习,积极为农民寻找致富出路。在2002年,当时他年纪虽小,但是却头脑聪明,致富点子多,对新事物接收也快,村班子对他的意见建议都比较支持。于是在政府的号召下,带领120余户农户建起“四位一体”保护地小区,仅此一项增加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另外还带领部分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以“抓大户、建小区”为突破,积极帮助农民协调贷款,建立富祥牧业养殖合作社,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户230多户,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300多元。此外,他努力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积极引 进高产大田示范项目和蔬菜制种项目,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创造便利条件。通过这些致富项目,使他的工作顺风顺水,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更取得了群众的支持。

“美化农村”立丰功。近两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的口味也不断提升,他为了完善村委会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品位,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6000多平方米二道门村文化活动广场,投资50万元的村部办公楼正在建设中,投资10多万元新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80平方米,投资150多万元修建了村内道路6.5公里,新安路灯15盏,栽植风景树5500余株。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修建垃圾厂1 处,修建垃圾池18个,使全村的卫生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走近乡村教师——坚守 篇7

乡村教师, 真不容易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中学李飞鹏

我是赣西北偏远山区的一名中学教师, 至今已工作6年。在这6年当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乡村教师的艰辛与不易。

生活单调、外出学习机会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 (离城区有近70公里的路程) , 加上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和工作繁忙, 平时, 我们学校的教师除了在校园里打打球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娱乐。到了周末, 留守校园的几个教师 (主要是外地的青年老师) 就更加孤独和无聊了。

再说说外出学习, 这么多年来, 我只参加过两次公费培训活动, 这两次活动都在市内举办且都是短期的。所以, 有时得知城市学校的教师跨市、跨省甚至跨国去参加教研活动时, 真是羡慕嫉妒。

工作压力大、课时任务重。我所在的学校有将近900个学生, 而教师仅有40多位。为了缓解教师不足的压力, 学校只能采取缩减行政班的措施。以七年级为例, 从2013年开始变5个班为4个班, 每个班的学生数额将近80人。

也许有人会问, 为什么学校不招聘新教师呢?2010年, 学校总共招聘了13位新教师 (我也是同一批) , 现在只剩下4位还在这里继续工作。不仅是新教师, 很多老教师也想方设法往城里跑。2010年以后, 除通过“三支一扶”招聘的两名新老师外, 学校就再也没有进新人了。现在, 普通教师每周平均课时数为13节, 再算上早晚自习的话, 估计得高达20多节。同时, 由于缺少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 很多教师不得不跨专业授课。当班主任的教师任务就更重了, 除了教课之外, 还要带操、查午休、查寝……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年轻教师一般都要当班主任, 比如我, 已经连续当了6年班主任。

然而, 我们面对的困境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众所周知的乡村教师待遇差、地位低的问题。幸运的是, 国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 》, 我期待, 有了新政的支持, 我们这些乡村教师未来的路会顺畅和开阔起来。

守望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学校叶枚举

静静地守望一份情感, 慢慢地化解淡淡的忧伤;静静地守望一段时光, 默默地把幸福刻在心上。

1996年, 我告别了繁华的都市, 走进了边远、贫困的山区学校, 但我没有为此郁郁寡欢, 仍然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充实的。那时,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 学校就是我们第二个家。白天, 我们与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歌唱心中的赞歌、燃烧释放的激情, 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周末, 我和同事一起相约爬山、野游、小聚, 一起下河捉鱼摸虾, 别有一番情趣……乡村教师的白天生活是热闹的。

相比白天, 乡村的夜晚就有些难熬了。每当夜幕降临时, 热闹的校园清净下来, 没有朗朗的读书声, 没有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没有爽朗的嘻笑声……只有虫鸣鸟叫的声音和远处几盏昏暗的灯光。幸运的是, 我们的校长是本地人, 他担心我们住不惯学校, 晚上经常会来学校和我们一起品茶论道, 畅想未来。我们也会坐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读自己喜爱的书;一起相约走进学生家中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一起搞个小型联欢会, 自娱自乐……乡村教师的夜晚也是惬意的。

最难忘的还是那群质朴的乡民。每次我们从城里回到乡下, 他们都会远远地跑来“抢”下我们手里的“大包小包”, 陪我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不断地提醒着我们注意脚下的山石。哪家做了好吃的, 定会让孩子带到学校给我们尝尝;哪家要是杀猪宰羊, 定会邀我们去解解馋;哪家的孩子犯错误了, 家长肯定会带着孩子到学校向我们道歉……教师节一到, 村民们还会到学校帮忙布置, 把我们奉为座上宾, 和我们一起庆祝, 那场面比春节还要热闹。村民们的热情、质朴让我们感动,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书呢?

乡村教师的生活虽然是清贫的, 但每一个日子都是快乐的, 足以让我们铭记一生。活着, 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 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坚守, 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

路遥曾经说过:“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 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在漫漫教育人生的旅途中, 我将在“始”和“终”之间不断追寻, 不断提升……令人欣喜的是,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 吹响了全国30万乡村教师的集结号, 点亮了我们前行的明灯, 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坚守, 出于责任

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学校李嵩颖

我曾梦想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女警察, 让一切不法分子闻风丧胆;我曾梦想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律师, 让所有犯罪分子无处遁形;我也曾梦想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营销员, 用微笑服务赢得顾客的心。然而高考的失利, 使我只能回到家乡, 当一名乡村语文教师。

刚毕业的前两年, 赶上经济不景气, 拖欠工资情况极为严重, 一年只开半年的工资, 我屡次想过离开家乡, 去大城市闯一闯, 可是又觉得那样违背了“父母在, 不远游”的初衷, 因此一直没有走出去。这期间, 身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父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他们常常告诫我:要当一名好老师!

俗话说, “干一行爱一行”, 凭着自己做事不服输的性格, 加上家庭氛围的熏陶, 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学生满意、家长认可、学校放心的教师, 我做到了。

从教25年, 我当了18年班主任。在当班主任期间, 我没有请过一次假, 即使发烧到39度也仍然坚持工作, 有人戏谑地说我的身体是铁打的, 可我知道, 只是因为我舍不得放下学生去休息, 因为我能感觉到肩上的责任。

还记得那年冬天, 我班的小勇同学病了, 感冒发烧, 他是住宿的学生, 家长不在身边, 我领他去医院打了针, 又把他领到家里, 给他做饭吃, 可当他离开我家后, 第二天, 我们全家人都感冒了。婆婆气得直埋怨我, 说我只知道关心别人家的孩子, 把自己孩子都弄感冒了。我虽然心痛, 但不后悔。类似这样的事情, 我相信在我们这些乡村教师都曾经经历过。

在面对艰苦的环境时, 我也曾有诸多不如意;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时, 我也曾有彷徨退缩, 可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 我深知, 坚守在这块土地上是我毕生的追求!

36个春秋, 聆听每一个音符

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李国茂

37年前高中一毕业, 父亲就“胡搅蛮缠”地逼我回家当民办教师。

一个山村, 半山腰里, 破旧的三间草屋孤零零地躺在那里:石课桌石凳子, 牛肋巴窗户, 干打垒的墙体……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开学了, 第一天, 父亲早早地催我:“去迎接孩子们吧!”我背着铺盖卷, 带着一周的伙食, 提着沉甸甸的一箱子书, 极不情愿地挪向学校。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从四面八方飞来, 穿鞋子的, 打赤脚的, 吊着鼻涕的, 披头散发的, 围着那棵见证山村沧桑岁月、皮肤龟裂的佝偻着背的老榆树跑来跑去。

我拿起了把手磨得溜光的钉锤, 迈向那挂在榆树上的锈迹斑斑的老钟, 锤子敲在凹进去的地方, 钟声嘶哑却浑厚。

拿着一个暑假挨家挨户动员来的新生名单, 我开始点名了。

“李想!”半天没有应答。直到一个孩子怯生生地站起来:“我叫二狗, 刚才忘了。”全班孩子就二狗二狗地叫喊着。

“程功!”

“老师, 就是那个娃娃, 他小名叫黑巴尔, 大名可能还记不得。”

外面, 围了很多家长, 挤眉弄眼、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老师, 您是帮您爸代几天课的吗?”

“老师, 不会过一段时间就撂下我们的娃娃跑了吧?”

“我就看你这个娃娃有恒心!”

…………

“我是大山的儿子, 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飞, 相信我!”我冒冒失失地信口开河。说完之后, 我一下子蒙了, 我曾经的理想, 我曾经的抱负呢?

晚上, 伴着煤油灯淡淡的微光, 盯着学生名单, “代课”“敷衍”“跑”这些个词敲击着我的魂灵。躺在冰冷的床上, 我蜷着身子, “布被秋宵梦觉”“归卧故山秋”。

每天, 孩子们照样嬉戏着, 绕着老榆树奔跑着。

一天, 越越来到我的面前, 从怀里掏出一枚鸡蛋:“老师, 这是妈妈一早起来煮的, 是我早上从窝里捡的!”他把鸡蛋塞到我手里, 深深地鞠了一躬, 跑开了。握着这枚还有体温的鸡蛋, 我这个七尺男儿的心悄然融化了。

校长来了, 他是我们乡的教育前辈, 坚守在乡村几十年。“小李啊, 山路难走还得走啊!我们的孩子需要你, 家乡需要你, 谢谢你了!”校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临别时, 他从挎包里掏出一本包着泛黄书皮的书, 递到我的手里。望着走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满头银发的校长, 我有些哽咽。

夕阳西下, 翻开校长送我的书, 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 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大门的人, 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 一个对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所谓的看守人。”

一天, 我起了个大早, 大山还藏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远处几点火光在通向学校的曲折山路上跳动, 我躲进寝室, 想看个究竟。

“哎, 这娃娃不容易啊!一个人守在这荒郊野外!”

“我们前几天守了几个晚上, 怕李老师害怕!”

“就怕他又跑了啊!”

听着三个朴实的老农的交谈, 我的眼眶湿润了, 他们放下手里的东西, 悄悄地离开了。

“父老乡亲, 您需要给孩子们一点希望, 我就做点亮希望的那盏灯!”我握紧拳头, 像发誓一样对自己说。我那不安分的心渐渐关闭了门户, 冲刺高考的书箱子被尘封了。

我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激情畅游, 追寻着山那边的精彩。

“孩子们, 家乡美不美呀?”我问。

“爸爸说, 好好读书, 跳出这个鬼地方!”

“妈妈说, 待在这里, 连媳妇都娶不上!”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

“好好读书吧,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那我们出去就不回来了!”

我的心像被什么戳了一下:都飞走了, 山村不就变荒村了!

“孩子们, 我们这里现在确实很穷, 今天读好书, 是为了明天过好日子。但家乡是我们的根啊!”

春天, 在山的脊梁上奔跑, 让风筝高高飞起, 极目远望山的那一边, 我问:“孩子们, 家乡美不美?”

“美!”

夏天, 在山间小溪捉鱼, 捞泥鳅, 品尝着劳动的愉悦和欢畅, 我问:“孩子们, 家乡好不好?”

“好!”

秋天, 跟孩子们一起欣赏着大山五彩斑斓的色彩, 采摘野果, 享受着大山的馈赠, 我问:“你们爱不爱家乡?”

“爱!”

冬天, 我们手捧着晶莹的雪花, 痴迷地追赶春天的脚步。

夜晚, 我独自一人守着油灯, 在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的智慧里寻寻觅觅。

寒来暑往, 一晃就是37载, 走过了从油灯到电灯的岁月, 我在这儿一守就是13 500多天。

而今, 漫步山间, 看着我曾经的孩子们办的养猪场、种兔场、肉牛场, 山村有了带着技术回流的致富带头人;葡萄园、珍贵苗木园、梨园, 那是带着资金飞回来的山村孩子的成就。

山村美了, 山村渐渐富了。两鬓斑白的我欣慰地去迎接又一批“野”孩子, 去聆听每一个自然的音符。

我将继续快乐而幸福地坚守着!

坚守, 源于梦想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单春梅

时间过得真快, 从教33年, 当了33年的班主任, 我植根乡村, 与水上 (地名) 教学点相生相伴, 互为见证。

庄稼熟了一茬又一茬, 孩子送走了一批又一批, 教师调走了一个又一个, 唯有我一直在这里坚守着。我也想过调走, 可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 更舍不下这份浓浓的乡情。很多家长说:“只要单老师不调走, 我家孩子就不转学。”孩子们常常跟我说:“单老师, 你要是走了, 我们可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了!”

我最开始教的是五年级14人和一年级10人的混合班, 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工作量非常大, 尤其上课这一环节, 更是劳神费力。开始, 我采用两个教室同时上课的办法, 在两个教室之间来回跑, 既耽误了教学时间, 又影响了教学效果。后来, 我又将两个班级合在一个教室上课, 可是年级之间相互干扰, 效果也不好。后来我决定, 上语文课时分教室上, 上辅导课时在同一个教室里上。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 我总结出了以排除“干扰”为前提的适合学情的“动静同步”教学模式, 即学生“动”则分, “静”则合, 同动同静。凡是互相干扰的课, 就分教室上, 例如数学课碰上语文课的朗读;凡是两个班级不互相干扰的, 就在同一个教室合班上课。课堂教学中的动静同步、合理搭配、交替进行、灵活运用, 特别是“静”, 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使得课堂高效。另外, 我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如一个班学生看远程教育光盘, 另一个班级进行正常授课。因为需要同时照顾两个班, 我学会了“精讲多练, 少讲多学”, 培养了一批批学习好、责任心强、乐于帮助别人的得力小助手, 来帮助我完成辅导等课堂教学任务。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操作, 使得学生自主、课堂高效, 我所带的班级, 每年统考都是中心学校第一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全科教师推行“包班制”模式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而我早已经是“全科教师”了。由于水上 (地名) 教学点教师人数非常少,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还主动教孩子们思品、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科目。为了练好这“十八般”武艺, 我可没少下苦功夫:按图索骥, 学习体育的“一招一式”;拜美术教师为师, 学习“勾勒涂描”;向网络学习“南腔北调”……难怪很多中学教师都夸我培养的学生素质好, 学生在作文中都自豪地写着:“我最爱的人是单老师, 更准确地说, 是‘单妈妈’, 她可是我最佩服的‘全才’老师!”

在这些专业发展的梦想实现后, 我还有更大的梦想:梦想着来教学点任教的教师能多一些, 并且能扎根。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身体, 最害怕生病, 若是我不能上班, 根本没有多余的教师可以代课, 学生只能停课!

质朴的召唤

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杨雪梅

“老师, 我们想你了……”许多次梦回之际, 总会有声声真纯的呼唤萦绕耳畔, 拉回我一段久远、淳朴的记忆。曾经温暖了我的孩子们, 曾滋养了我的那片乡村土地, 可否安好?

为均衡教育发展, 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压力, 教师轮流着下乡支教。抱着咬咬牙、一年很短暂的念头, 颇有些抵触的我便开始了自己第一次乡村行。

好在那些身上时常沾了泥巴的孩子虽顽劣, 但只要稍稍俯下身来施以智慧, 他们骨子里特有的质朴、纯真便很快展现, 这也稍稍安抚了我因种种不便、不适而倍感烦躁的心。

为参加省里的培训, 我要临时离开一周。临行前, 匆忙中我只丢下一句简短的话:“我希望我不在的日子里一切如常, 也相信你们不会令我失望……”

学习结束, 顾不上喘口气, 我便早早赶回。教室里整整齐齐, 和往日并无差别, 班上三十几个孩子, 大部分都在座位上读书或者做习题。看到我走进教室, 小家伙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既惊又喜的表情漾在每张脸上。见我的目光在教室里不断的逡巡, 几个机灵的孩子抢先便开了口:“杨老师, 很快就要举行春季运动会了, 那几个同学去操场上锻炼了!”“老师, 我们把咱班的毛巾都用香皂洗过了, 还有你放在教室里的套袖。”一抹欣慰浮现嘴角:“谢谢孩子们, 老师觉得你们可真是长大了!”听到我的肯定, 他们瞬间围上来拉着我的手, 扯着我的衣角:“老师, 你怎么出去那么久呢?”“老师, 我们都可想你了……”阵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你们知道吗?杨老师今天回来, 快……”看到我正站在教室里, 调皮的小东西吐了吐舌头, 退回到门口特别郑重地喊了声“报告”, 顾盼的神情中透露着难掩的兴奋, 这一刻, 我欣喜地发现, 自己已经走进了这群乡村娃的心里。

午饭时, 学生们排队去就餐, 终于熬完了整个上午的我疲惫地瘫坐在凳子上。一个平时特别内向的孩子走到门口突然回转身来, 跑到我眼前低声嗫嚅着:“老师, 您, 您怎么还不去吃饭啊?”单纯的眼神中透着浓浓的关心与探寻, 然后摊开黑乎乎的小手, 将一块已经握得发软了的糖放在我的面前, “这是我表哥结婚的喜糖, 我给您留的!”待我回过神来, 小小的身影早已飞一般离去。蒙蒙雾气瞬间润湿了我的双眼。一直都觉得回城之路那么远, 这个上午, 幸福却离我这么近, 近得触手可及;孩子那扯住我衣角、握紧糖果的脏兮兮的小手也那么暖, 瞬间便在我困倦的心头燃起了一片炽热。

时光就是个顽皮的小孩, 它总是在你刚刚触摸到时又会悄然溜走, 当一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返时, 我才发现, 有一种乡土情结已在我心底扎下了坚实的根, 生发出了别样的希望之芽。

“孩子, 我想你们了, 想念你们顽皮的微笑, 想念你们那扯住我的小手, 想念那方纯朴真实赋予我的坚持与感动……”梦回之际, 我用低低的呢喃回应着那声声召唤, 并期待着与那方洒播了满满希望的热土再次相逢!

让富裕乡村讲好都市故事 篇8

引导大城市的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小城市流动,强化大城市对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小城市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对强化小城市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意味着口粮和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展,意味着用于农业的劳动人口和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意味着对农业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强,意味着传统农业方式转型和现代化迫在眉睫。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农民的主动性?怎么避免对农民的变相剥夺?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带着相关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研究员。

新西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在这一过程中,怎么才能避免赶农民进城的现象?如何体现农民的主动性?

王建康:城市化既是大趋势,更是亿万农民的迫切要求,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因势利导推动和帮助农民进城安居,但这并不是说农民必须进城。进不进城,对农民是一个选择题,答案不是惟一的,不是非进城不可。有些人愿意进,有些人不一定愿意进;有些人适合进,有些人不一定适合进。即使是那些愿意进城的人,也还有一个时机选择,不一定现在就进。进哪个城,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市,又是一个选择。人们选择在城市还是乡村生活,或者是选择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应该看到,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条件、生活模式,也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成本。

所以,我们的党政机关和各级干部不要代替农民做决策,不要强制农民进城,而是要创造条件,扫除障碍,帮助农民解决好户籍、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农民进城。要避免赶农民进城现象,核心就是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从根本上杜绝强拆强征强迁。

新西部:小城镇对农民是开放的,但大城市的大门依然城门紧闭。从就业机会来说,小城镇显然不如大城市,这样就会出现农民有意愿不能进、能进却无意愿的矛盾。怎么解决这种矛盾?

王建康:一方面要着力增强小城市集聚承载功能。主要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大城市的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小城市流动,强化大城市对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小城市的产城一体化发展,这对强化小城市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要着力提升小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让小城市的居民能够享有优质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享有完善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特别是要重视强化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快捷的交通联结,小城市宜居了,自然吸引力就强了。另一方面要逐步有序放开大中城市人口准入。人口流动性很强,大城市可以通过组团式布局,降低人口密度,增强承载力。总之,要以系统化思维,系统化地统筹考虑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形成功能完备的城市体系,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新西部:以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财政实际上是对农民利益的一种剥夺。新型城镇化似乎产生了另一种趋势—赶农民上楼。那么,在撤村并镇过程中,怎么避免对农民的变相剥夺?

王建康:近些年来,虽然农村人口一直在减少,但各地村庄面积普遍仍在无序扩展,很多地方空心村、闭门户问题严重,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增加了新农村建设难度。所以说,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适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包括部分地区的撤村并镇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引导农民楼房化居住也具有节约土地资源的优点。问题并不在于农民该不该上楼,而是不能强制农民上楼。陕西省也探索了很多引导农户上楼的办法,比如紫阳等地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为农民提供了高层、多层、低层等多种选择,选择高层居住的农户往往需要支付最少的代价。礼泉白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为多层住宅楼安装了电梯。这都是很好的尝试。

新西部:相对于东部,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受经济基础和地理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您看来,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王建康: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推动城镇化是需要支付成本的,无论是农民还是政府,都需要花钱“买单”,而西部地区无论地方财政还是农户积累,都相对薄弱,解决钱的问题显得很迫切,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城镇化进程,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其次,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非农就业岗位少,在推动城镇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产业规划,也就是说要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规划。

新西部: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农民“就地城市化”,建设“乡村都市”。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您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王建康: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新型城镇化也不可能是一个统一的模式。由于区位和工业化程度不同,有些村落可能注定是要转化为城市形态的,也就是要完全城市化,以城市形态代替乡村形态,以非农产业来代替农业产业;更多的可能是改造乡村,实现乡村的现代化,也就是在保留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保留农业主导产业,保留乡村熟人社会的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乡村基础设施便利化、公共服务完善化、居住形态集约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另外可能还会有些地区走出田园城市的道路,把城市和乡村的优势集聚起来,把“城市病”和乡村的落后封闭则完全舍弃。

当然,新型城镇化不仅不是要消灭农业,更是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因为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力可能是工业化,也可能是来自旅游业、商贸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可能是高效现代农业快速崛起,形成了收入、消费和人口的积聚,带动了城镇形态的加速形成。另外必须要看到,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意味着口粮和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展,意味着用于农业的劳动人口和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意味着对农业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强,意味着传统农业方式转型和现代化迫在眉睫。

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篇9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将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下来,以人才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必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广开门路“聚”才,不拘一格“用”才,多措并举“留”才,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才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书写好“三农”发展新篇章。

广开门路“聚”才。多渠道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方能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培育大批乡村基层干部,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培育大批本土技术实用人才,整合土专家、土秀才,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引进,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让有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创新引进机制,突出项目带动,吸引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来,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同时,鼓励从乡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不拘一格“用”才。要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构建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势,因事择人、因才施用,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当地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发挥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优势,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养殖业、电商业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舞台上大展拳脚;通过制定人才引进、财税等优惠政策,创造便利条件为回乡创业能人提供有力支持,鼓励工商企业家、科研技术人员等投资兴业;完善政府各项配套政策,引导大学生村官与高校建立联系,将乡村作为高校创业实践基地,不断探索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做到“人岗相适”,使乡村人才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才能、实现价值。同时,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党支部书记等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凝聚共识,实现乡村振兴和人才自我价值提高的共赢局面。

上一篇:毕业赠言给小学同学下一篇:管理层培训优秀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