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2024-06-07

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通用8篇)

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篇1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一)银行风险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坏帐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损失。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麻烦。可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流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反应非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所吸收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关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结果,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最终酿成一场社会风暴。

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即使政府出面干预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破产(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当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即使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制止危机的蔓延(例如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机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例如,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失而出现银行业危机。日本在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发生挤兑。例如,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区域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严重。[2]

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是银行监管的重头戏。

(二)金融监管的目的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就是说,银行中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以后再赔钱的话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帐很高,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如果大量客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流动性。

一般企业亏损倒闭只不过影响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员工,可是,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相当多的民众,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危机蔓延的程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最为严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Fama认为,如果单单从事资产管理,货币兑换和支付的话,根本不需要对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但是,由于银行还进行着把非流动资产转化成流动负债,通过监督贷款和信号传递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对银行业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否则,金融市场失灵可能会让银行面临恐慌性挤兑。[3]为了平息动荡,中央银行不得不扮演最终支付者的角色,动用国库来稳定局势。一家或者几家银行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势必要全体纳税人来负担,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也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因此应当防患于未然,严格实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许多文献一致认为,金融监管可以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因此,为了保护民众的利益一定要对金融机构实行比其他企业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

美国联邦储备法明确规定,美国的银行监管制度的目标是:维持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心;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日本国普通银行法》规定金融监管是以银行业务的公正性为前提,以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的权益,谋求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为银行业务的健全而妥善地运营,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为目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规定金融监管的目的是:在政府一般经济政策范围内促进货币稳定及信用,有助于经济成长。在金融管理局认为公共利益所必要时可随时对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或对该金融机构提供建议,并要为确保该要求或建议的效力

发出指示。

比较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可见,美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目标比较具体,切实。美国金融监管强调对存款者的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维护有效的金融体系内的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如果从条文上来讲,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基本上都差不多,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保证所规定的监管目标顺利达成。

(三)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是保证金融体制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及时关闭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是保证金融体制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的主要理由如下:

(1)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银行危机具有一般企业危机所不具有的蔓延性或传染性,如果某一家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出现挤兑,储蓄者会同时怀疑其他银行的信誉,有可能导致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崩溃,造成整个金融体制的大混乱。

(2)商业银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大量资不抵债银行的存在是货币流通体系的一大隐患,因为一旦商业银行信用危机蔓延,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倍数放大效应将使得大量货币突然退出流通,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萧条。

(3)及时关闭资不抵债银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向现有银行发出信号:政府的确把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对待,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政府隐性补贴导致的呆坏帐进一步积累,有利于银行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率。

(4)只有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才能维系储蓄者对整个银行系统的信心。

银行的自有资本代表了银行股东的金融权益。它可以用来缓冲可能出现的损失。应当以现有风险为基础来计算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会遭遇到各种风险。如果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那么就难免出现资产损失。银行应当用日常的收益进行抵付。如果日常收益还不能支付资产损失,那么就必须动用银行自有资产。如果银行的损失超过了自有资本总量,那么就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因此,不能允许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

在银行监管过程中,最怕的就是银行的经理们说假话。由于种种原因,明明他们放出的贷款已经不可能收回,成为坏帐,但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法在银行帐目上做成正常。明明是已经资不抵债,在帐目上却看不出来,似乎一切正常。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银行自有资本10亿元,吸收存款100亿。税后营业收入3亿,坏帐1亿。那么扣掉坏帐损失,该银行的利润还有2亿。银行处于正常盈利状况。如果该银行的坏帐达到3亿,那么该银行就没有任何利润了。如果坏帐达到13亿,实际上,这家银行已经把它的本钱加上利润统统赔光了,那么这家银行就应当关门了。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把民众储蓄的资金也亏掉。假若金融监管机构发现银行的坏帐总额已经接近它们的自有资本,那么,及时让这家银行关门破产,不会对整个金融体制构成任何威胁。银行损失的是股东们的自有资本,储户的钱并没有损失。

怕就怕银行不说真话。通过造假帐,一直亏到20亿、30亿才被发现。就是叫这家银行破产,把它的经理都抓起来,它的自有资金只有10亿,赔光了之后还差几十个亿。怎么办?老百姓把他们的血汗钱放在银行里,如果不明不白地就不见了,当然不会答应。如果政府不出面解决问题,就难免影响局势安定。所以,一旦金融监管失误,最终还是要政府出面来收拾局面。所以,在金融学中,中央银行被称为“最后贷款者”。所以,及时搞清楚银行的坏帐状况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果银行已经出现了较高的坏帐率,为了避免破产的命运,该银行的经理人员有可能掩盖真相。通常他们希望再争取一些时间,也许能够在今后的投资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补上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就象输了的赌徒一样,产生了一种激励,为了能够再赌一把,他们必然会产生报假帐的动机。同时,他们会更热衷于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如果赢了自然好,如果再输了,就要闯大祸了。

因此,必须提高金融机构运作的透明度,要求金融机构能够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向监管当局报告真实数据。在亚洲金融风暴当中,韩国、日本的许多金融机构掩盖了大量不良资产,直到出现了严重的支付危机时监管当局才发现问题,但是已经无可挽救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知情权、金融机构报表的质量、统计制度等方面都不如韩国和日本。各类金融机构做假账、说假话的现象相当普遍。从表面看来国有银行的各项指标都不错,但是各级金融机构的谎言掩盖了系统性风险。幸亏我们的金融系统还有较高的资本流动性,否则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就一定要对违规行为有非常清楚的惩罚措施。金融行业不仅需要准入准则,更需要退出准则。如果银行违反规则就要有人来出示黄牌警告,直到出示红牌,把违章的金融机构及时罚下。在足球比赛中,出示黄牌或红牌的都是一个裁判员。在金融监管体系中,负责出示黄牌的应当是信息非常灵通的民营的存款审计公司和存款保险公司,而最后出示红牌的应当是中央银行。若要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处理那些经营不当的银行必须要及时、果断。一旦银行资不抵债,立即清理出场。否则,越拖毛病越大。

(四)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多元化

金融监管的要害是信息的真实性。如果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够保持其独立性,那么在各级政府机构的干预下就很难保证在监管过程中取得真实信息。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25条“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第一条原则强调:“在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下,参与银行组织监管的每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且享有工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资源”。这是国际上有关监管机构独立性的权威表述。

依照现行法律,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独立行使职能,其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须“在国务院领导下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监督管理情况的工作报告”。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为杜绝各级地方和部门政府对中国人民银行业务的干涉,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银行监管时享有必要的独立性或摆脱政治方面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已改变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在全国设立了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监管。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央银行一直在强调真实性监管。但是,很少有人相信各级银行的报表的真实性。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金融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因此,必须改进现有的法定监管主体的权责制度,塑造真正具有独立和自主执法权的监管主体,防止地方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干预。

因为金融监管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很复杂的工作,如果不是独立性很强的专门机构,就很难有效地承担和进行这种工作。

因为金融监管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如果监管机构没有独立性,其监管过程和目标易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那就很难做到公正、公平。

因为金融监管机构是政府系列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如果它不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其监管行为及其目标就难以摆脱政治上的干预和压力而单纯化,其监管对象即金融机构也很难按商业化原则经营。

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多元化。反腐倡廉的监察机制就是这样,除了纪律检查委员会之外,还要有反贪局、检察院等多种监督管理机构。单一的监管机制既不可靠,又缺乏效率。如果只有一个监管体系很容易出现信息渠道堵塞的问题。当前,贪污腐败风气甚坏,一旦负责监管的官员无能或者受贿,就很难取得准确的信息。不法奸商、贪官污吏们塞几个红包就“搞定”了。只有金融监管多元化才能够防范在金融监管领域出现行贿、受贿,从而保证金融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我们必须建立强制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应当明确规定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等级,哪些信息应当向金融监管部门报告,哪些信息必须向公众报告,从而保证金融监管当局和民众的知情权。

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都竭力避免单一的金融监管渠道。美国金融监管系统内属于联邦政府一级的机构有四家: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储蓄机构监理室。克林顿政府为了精简机构,在1993年计划成立一个新的“联邦银行委员会”以取代四家监管机构的功能。按照这个计划,联邦储备银行将只负责货币政策,不再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坚决反对这一合并,他的理由并不复杂,“单一机构的设立将使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出现官僚主义失误。”直到今天,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仍然是多头分立,互相监督。由此可见,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金融监管也不能只依靠单一途径。由此可见,多元化监管是取得准确信息、维护金融秩序的必要条件。

(五)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上的主要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毛病有:监管方式单一,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缺乏监管的激励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罚手段,监管力度不够。

第一,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尽管负责监管的人数不少,各种监管制度和规定的条文也很清楚,但是,由于监管渠道单一必然带来信息不畅通的弊病,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承担着金融监管的任务还负责执行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宗旨上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央银行的多重目标常常相互冲突,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目标相混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中央银行监管部门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在多重目标中举措不定,缺乏独立执行监管政策的条件。

第三,靠什么激励机制来实行有效的监管呢?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在许多情况下,它们说假话的成本很低,说真话的代价却很高。在当前说假话成风的环境中,法不治众,央行监管局以及下属的各分行、支行监管处的人为什么要在监管过程中得罪人呢?

第四,在1998年金融监管的重点是违规监管,1999年监管重点是真实性监管。这些都很必要。关键问题是即使查出来违规事实,发现了假话又能怎么样?就是明知某个银行坏帐逐渐增多,能够采取什么措施呢?前不久,规定银行贷款负责人要对贷款终身负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假若银行真的出现了坏帐,拿这个行长怎么办?他就是这么点工资,难道杀了他不成?

由于国家承担了应由银行承担的风险,银行又承担了企业的风险,因此,银行利益并不取决于对风险的检测、评估等一系列财务指标,而是受监管标准和程度的左右。这种非量化的监管方式给监管部门甚至监管人员留有极大的弹性发挥余地,使其可以凭借人为的裁度相机处理国家和银行、银行和企业的矛盾,并使之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目前,无论是哪一级的金融机构,只要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营业的,最后,出了问题统统由中央银行来负责。其结果是,一方面,中央银行轻易不会发给金融机构营业许可,弄得在许多地方融资渠道不畅通,另一方面,背在中央银行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

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由来已久。每当有学术讨论会,总有许多学者严肃地指出上述问题,但是,大多数批评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下文。正是由于对金融监管体制本身没有进行认真的改革,使得金融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金融系统大大小小的危机层出不穷,“四面起火,八方冒烟”。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司就象救火队一样,忙得不可开交。如果再不重视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只怕等到金融风险积累在了一定程度,有朝一日集中爆发出来,就要吃大亏,闯大祸了。

[1]本章综合了《民营银行二百问》中有关章节。参加这些章节写作的有陆军、史晋川、董辅仍、杨再平等人。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2]参见李德等,“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中长期策略”,《金融热点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3] Fama,“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6,no.1,January,1980

文章

来源莲山

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篇2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

(一)银行业呆账、坏账的水平居高不下

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的比率不断下降,但是这一结果的取得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扩大信贷投放来稀释不良款和不良回扣的。金融风险从本质上没有降低。

(二)信贷投放过快隐藏着新的风险

经济速度加快引起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然而资本和经济账户存在的双顺差,使大量的外资通过多种渠道涌入中国。商业银行不得已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来进行对冲。而且由于长期的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新的金融风险也集中在银行的系统当中。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信用状况亦不够完善,公司会计体系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风险预防措施不足等都是引起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易升难降的原因。

(三)信用体制不完善,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差

尽管早在2002年我国就颁布了新的银行披露准则,这使得信息披露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信息取得难、查找信息成本高、信用制度难健全。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改善。

(四)金融体系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久之前我国就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银行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中国的封建制度残留的陋习一样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改革成效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为此必须做到权责明确。

(五)房贷、车贷风险过高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购房者难以一次性支付房款,房地产开发、按揭等业务应运而生,个人住房的信贷风险便潜在的在一段时间内隐藏起来。而且目前的个人信贷保障系统不够健全也是造成这一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车贷近年来也日益增加,人们生活水平高了,都渴望着追求高的生活质量,买车的人也显著增加,可是情况是买的起,养不起,还不起。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适应商业银行运作的内部控制机制

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尽快的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相适应的金融产权机构,放权给国有商业银行,使其获得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银行业和市场其他主体一样,存在很大的竞争。因此,国家没有必要保持着对商业银行100%的控股权,只要保持在国有控股的基础之上,逐步降低国有股权在商业银行股权中的比重即可,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多元化。放宽对社会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权限管理制度。各级分支机构和分行长的权限需要通过董事会的明确授权。并且根据各分行的业务范围特点,建立分层管理的制度。

(二)明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偏重于对资产业务的管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对负债的风险管理。后来,单方面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也不再适用,因此资产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论强调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再后来,我国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这一理论是伴随着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出现的表外风险管理理论和金融工程学等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出现。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现在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加深,意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引起的,它同样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三)将潜在的金融风险提到议事日程

我们要想防范金融风险必须看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导致的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尽管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和不良资产之间相互分离,在很大程度上使国有商业银行放下了包袱,但是这位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存在。近年来出现不良资产率攀升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次,资本的充足率比较低,抗冲击能力不够强。因为资本的充足率是国际银行业用来衡量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定性的和风险抗冲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有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得不为商业银行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信用的降低。最后,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信用制度欠缺。除了央企以外,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虽然大为改善,但实际上并未取得实质上的效果,企业仍然存在着资本金匮乏、经营效益低、负债率高、财务负担重、还款能力差等诸多问题。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贷款人逃避银行的债务,很多借款人要么没钱还债、要么有了钱也不还债,造成了经营环境差的状况。

(四)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

首先,注重成因分析。金融风险之所以会形成,大体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经济的震荡,行政的干预,社会的冲击,信用的滑坡,金融方面的投机以及治安的影响。第二,银行内部的原因。体制的连带,经营的粗放,工作的失误和管理的失控以及道德风险。

其次,强化组织领导以及责任机制。我们要从大力宣传金融法规,定期分析研究和制定应急的方案等方面来进行强化。

三、控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对策

健全金融法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大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力度,规避政府的不当干预

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监管机制。政法要明晰自己的任务,健全法律的框架,加强金融机构的法制教育,此外我国的《人民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多部法律都确定了金融分业经营和管理的法律基础。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手段积极并稳妥地完成全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这一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决策的大众化、科学化;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化;并有助于建立起一个与市场和国际环境适应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机制。

(三)完善信贷制度和债转股制度

首先,们要明确债转股三方法律关系及资产管理公司在法律上的地位。其次处理好贷款的分级担保的问题。此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由国家控股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所以,对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由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实行强制担保的制度不失为一项好的措施。只有这样我过的信贷制度和债转股制度才能得到改善。

四、结语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企业经营的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导致的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我们面临这种经济局势,必须冷静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金融风险的发生。从内外两方面切实改善目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存在的现状。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的银行业乃至整个的金融业的骨干力量,其经营机构的数量、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居首位,因此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对于我国的金融业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是管理金融风险,只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那么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及其对策探析[J].2009 (5) .

[2]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2011 (46) .

[3]张帆.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防范[J].2010 (07) .

[4]何兆飞, 张琳.控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思考[J].2008 (09) .

[5]蒋图标, 曾鹏, 黄宗远.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J].2007 (23) .

[6]何自云.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管理金融风险—兼论商业银行的[J].2011 (12) .

银行网络金融风险与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一、银行网络金融的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技术甄别风险

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之间发生冲突,会直接导致信息无法及时进行传输,从而对银行的效率造成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风险缺乏时宜性。而且,网络技术的更新缓慢会直接导致银行错失更好的交易机会,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以此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2.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来源于银行端、用户端和第三方平台。银行内部系统的风险管理不健全,存在安全漏洞,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再加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防范意识的提高,不及时安装和更新防毒软件,导致敏感信息被窃取。最后是第三方平台在网络传送动态密码时,黑客能通过服务器信息通道截获信息,假冒用户登陆网银,开展犯罪活动,导致用户承受损失。

(二)网络金融业务风险

1.法律风险

银行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首先是法律的缺失,在我国网络金融尚且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依旧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无法切实约束网络金融活动。而且一些电子交易方面的合同缺乏规范性,全国网络银行还未实现统一化。其次是法制模糊不定,缺乏确定性。在网络金融交易中出现利益损失,不能明确银行和用户的责任。不仅如此,判定罪责使用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犯罪率的上升,并阻碍了网络银行的良好发展。

2.操作风险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金融服务,这样一来,只要客户端有电脑和网络就能够办理各种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和客户的网络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操作风险。在银行的内部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熟悉系统并掌握信息技术,为了谋取私利通过网络进行金融犯罪,故意删除一些金融数据,最后窃取数据,形成操作风险安全隐患。

3.信用风险

利用网络金融的虚拟性交易的信用度,导致客户资金损失,是一种常见的金融风险。在网络虚拟平台交易下,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所以很难确保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很容易导致信用风险出现。

二、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分析

(一)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最早的网银法律是《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防范网络金融风险,所以我国应该切实结合网络金融的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首先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规定,发现国内外网络金融的共性,学习其健全的防范措施,通过具体分析,制定与我国网络金融环境相符的法律。其次,要明确区分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的违法事实,切忌交叉使用法律,明确规定法律的最高效力,突出犯罪行为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以此有效防范网络金融法律风险。

(二)完善网络信用体系

在我国,各银行基本都开通了网银业务,因此,想要完善信用体系,必须建立规范统一的个人信用体系,明确规定个人信用评价标准。网络金融是以虚拟平台为基础的,而双方的交易以信用为基础,这就使得信用成为了决定交易的关键因素。据此,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落实实名制,并切实将个人信用情况反映在信用体系中,实现各银行数据共享,加强人们的信用意识,全面提高整体信用水平。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能够实现跨行合作,提高安全交易的门槛,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降低网络金融交易风险。

(三)构建风险监督管理体制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监督制度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使用内部信用评级的方法,在银行逐渐国际化的形式下,内部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建设内部信用评级,完善风险监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银行行还应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搜集,确保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借助先进的技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构建完善的评级模型。现阶段我国银行采用的主要是贷款五级分类形式,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按照级别,详细呈现客户的信息情况,提高银行的风险监督管理水平。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有效监管银行风险管理,实现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网络金融的安全系统

网络安全是影响网络金融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网络金融风险。对此,银行应该从根源上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银行要加强网银管理机制,对于巨大金额交易或异常交易行为要提高重视,并采取多元化形式及时与客户联系。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要以保护个人信息为前提,小心谨慎,浏览安全的银行网站。而客户端要安装安全控件,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不随意下载安装来历不明的控件,并及时检查漏洞,更新防范技术。金融监督部门应该切实做到实时监控,严厉打击违法网络活动,与银行相结合,共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安全的服务网站体系。

(五)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

1.注重人才培养

网络金融和现代化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其不但需要熟练掌握金融业务,同时还要精通网络技术,只有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网络银行的发展需求。所以,银行在招聘人才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方面。首先是银行要定期对老员工进行实时培训,全面促进其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其次是在引进人才方面,筛选高水平的金融管理人才,着重选择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高校人才,并适当吸收一些外国人才,以此为国内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供更多机会。

2.制定适合的风险管理制度

就网络金融业务,银行内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标明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并严格规定超出限制所要承受的处理措施。风险和收益是相反的关系,因此,银行应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银行的收益。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并且确保银行能够获取收益。银行应该切实结合资金的流动性和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性等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并伴随银行的发展不断更新管理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有效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为了鼓励银行进行网络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我国银行一直在努力完善网络金融相关制度和政策,并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网络金融市场。这样一来,才能够为客户提供和创造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规避网络金融风险,加强机构内部控制,确保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源.浅议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6).

[2]郑晓琳.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探究[J].现代商业.2015(06).

[3]李婷婷.浅谈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12(02).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工作总结 篇4

促进商品流通

调好两个结构,活化资金存量

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

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

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高潮,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3.全力督促企业补资,向消费挤资金

为解决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除发放流动基金贷款利用利率杠杆督促企业补资外,还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学会过紧日子,变消费基金为经营资金。在我们的推动下,有7户企业把准备用于消费的28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参加周转。如地区纺织品站推迟盖宿舍楼,把85万元企业留利,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我们共督促商业企业补资158万元,为年计划的6倍。

通过调整两个结构,促进了资金存量向好企业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大量资金,使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资金占用严重不合理的矛盾得以缓解。

实行商品监测,搞好商品供应

商品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平稳,是判断市场优劣的标准。商业信贷的任务就在于及时、足量地把资金输到穴位上,支持商业部门及时组织商品供应市场,避免市场紊乱,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进行商品排队和监测

为保证市场供应,了解消费者对哪些商品最为敏感、最为需要,年初,我们抽出近两个月时间对300种日用消费品进行了商品排队,排出了97种畅销商品、134种平销商品和69种滞销商品,通过排队,摸清了市场状况,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为使商业部门的采购既能充足供应市场,又能防止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我们集中对火柴、肥皂、奶粉、搪瓷用品等50种商品进行监测,设置了监测卡,每旬统一对这些商品的进、销、存、价格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然后及时指导商业企业调整采购重点。如今年4、5月份,我们发现有不少商业部门火柴库存薄弱,市场价格混乱,及时提供资金支持百货站重点采购。仅7天,就使市场火柴充裕起来,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

(二)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国营零售企业

重视决算审查,搞好综合反映

四、抓政治思想工作,促廉政建设

今年,我们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做为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坚决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为惩治腐败、重振党威,我们还狠抓了廉政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坚决做到不吃请、不受礼、不以贷谋私,清正廉洁,把我们建成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朝气蓬勃的集体。

1989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决心坚定地贯彻治理整顿的总方计,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再创新成绩,再上新台阶,大力促进我市的商品流通,为发展经济,振兴聊城做出贡献。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违约距离;变系数模型

引言

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内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银行业作为灵敏度最高的行业,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便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经营中借贷风险管理的失误导致银行周转困难、停业和倒闭,并且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这种结果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这将涉及整个商业银行的生存及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本文从违约距离角度探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评估、测度、分析与比较,通过有效手段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使风险贷款安全化,对于整个银行业有效评估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外文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危机的爆发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这将涉及整个商业银行的生存及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这已是中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已有文献大多研究时间段久远,对未来预测结果缺乏准确性;使用OLS或者普通面板展开,得到的是全局均值回归结果。由此出发,本文采用2008-20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利用变系数估计方法对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分别进行检验和识别,该研究结果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对不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定、防范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模型设定与计量方法

本文借鉴李晟,张宇航的研究,计算出12家银行近8年的违约距离,原始数据属于面板数据,面板模型主要结构如式(1)所示:(1)上式的Y代表违约距离DD,i是各家银行,t是不同年份,α为截距项,δi为横截面效应,γt为时间序列效应,εit是误差项。在选择因变量X时,参考分析企业信用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的各项研究,最终选取了6个自变量:(1)总不良贷款率(TNPLR),单位%。(2)总资产(TA)数值较大,对数化处理,单位为百万元。(3)存贷比(LDR),单位%。(4)净资产收益率(ROE),单位%。(5)资产负债率(D/A),单位%。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以违约距离大小检验银行信用风险,需要特定的银行数据支撑,本文选取《2008-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年度报告》为银行数据来源。该资料提供了12家银行近8年的总不良贷款率、总资产、存贷比、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数据统计。(二)结果及解释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发展水平的商业银行以违约距离大小检验银行信用风险可能存在差异。为识别这种差异,本文采用变系数模型展开估计,尝试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银行均在5%水平上十分显著,浦发银行总不良贷款率则不显著。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总不良贷款率系数均较高,总不良贷款率上升1%,违约距离会增加超过1。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往往意味着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借款。综合而言,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主要归究于以下几方面:其一,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加上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资产的急剧扩张,致使其在目前经济的下行通道中集中爆发;其二,许多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控制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多;其三,在经济新常态下,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去产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使得不良资产规模逐渐增加。不良贷款率增加加重银行的慎贷、惜贷以及抽贷现象,对国内经济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尽快处置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对于总资产系数,12家商业银行均在1%水平上十分显著。总资产对违约距离体现正向影响,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行银行总资产系数较大,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较小。对总资产而言,资产规模的增加本身可能表明银行的运营良好,具有一定的增长前景,规模越大的银行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相对越高,因此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风险越低,违约距离也就越大。对于存贷比系数,北京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均在5%水平上显著,其他银行存贷比系数则不显著。浦发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增加0.0921。存款比例占贷款比例过高时,其面对的违约风险就更小,更少的贷款会收不回来,因此其违约风险就会减小,违约距离就会增加。而北京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减少0.0421;中信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减少0.2237。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系数,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均在5%水平上十分显著,其他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系数则不显著。净资产收益率对违约距离体现负向影响。对于资产负债率系数,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均在5%水平上十分显著,其他银行资产负债率系数则不显著。光大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减少3.8266;宁波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减少5.7859;浦发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减少20.7296;中信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减少15.7957。资产负债率与违约距离呈反比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其偿还债务的比例也就越大,因此其风险也就越高,违约距离就会减小。而建设银行,存贷比每增加1%,违约距离会增加46.9165。银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的行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会经常面临着诸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因此,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意义重大,控制风险与提高效率是银行永远的两大主题。

三、结论及建议

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篇6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相同的特征和资金性质、业务特点、经营管理和

核算要求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借贷记账法:以会计科目为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和反映资金增减变化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会计凭证: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办理业务和记账的依据。

空白重要凭证:无面额,经银行或单位填写金额并签章后即具有支付款项功能的空白凭证。权限卡:业务人员在办理时所必须持有的,表明、控制其业务处理权限范围的磁卡。可疑支付交易:是指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用途、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的人民币支付交易。活期储蓄存款:不规定存期,储户随时可以存取,每次存取金额不限的一种储蓄形式。整存整取定期储蓄:约定存期、本金一次存入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的储蓄种类。

定期一本通:一种综合性、多币种的定期整存整取储蓄账户。存款人在一个账户中,可以存入多笔本外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教育储蓄:以储蓄存款方式,为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积储资金,是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一种。

牡丹灵通卡:将同一客户的定期、活期,本币、外币,存款、贷款,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独立的单一账户汇集在一起,具有存款、贷款、外汇买卖、其他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结算、转账、消费和查询等多种功能的个人综合业务品种。

理财金账户:将同一客户的定期、活期,本币、外币,存款、贷款,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独立的单一账户汇集在一起,具有存款、透支、贷款、外汇买卖、其他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结算、转账、消费和查询等多种理财功能的无纸化账户。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出示本人法定身份证件,使用身份证上的姓名。

二.是非题、单选、多选

会计业务基础知识:

现金业务基础知识:

储蓄业务基础知识:

工行简介: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守则:

残缺无损人民币兑换办法:

1.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原面额全额兑换

2.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原面额的一半兑换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有关规定:

主要功能:存取现金,转账结算,异地汇款,代理业务

转账规定:1.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以转账

2.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同一户名,相同证件号的或其储蓄账户之间,可以转账

3.同一客户,相同证件号的储蓄账户之间可以转账

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户之间可以转账

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

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 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1.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万 亿 元 角 分 零 整

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

3.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表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4.“0”的规范填写

Eg.¥1,409.50 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6,007.14 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1,680.32 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 ¥107,000.53 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伍角叁分 ¥16,409.02 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

5.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填写人民币符号¥ 6.票据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

7.银行不受理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

真假人民币的四种简易鉴别方法: 1.真币对照法 2.手感触摸法 3.水印观察法 4.工具检测法

柜面十项服务行为:1.准备充分,不拒客户

2.首次服务,温馨提示

3.高效服务,讲求方法

4.中途暂停,无忘提示

5.安全交易,保障利益

6.细节服务,重在体验

7.先外后内,以客为尊

8.诚信为本,谨守商誉

9.投诉咨询,及时响应

10.多份关注,感受用心

相关交易代码:1100 签到

1101 签退

1132 领用钱箱

1121 清点钱箱

1136 领入现金

1325 查询会计要素柜

员登记簿

1141 查询钱箱明细

1137 上缴(大于2W)1311 零售空白重要凭证

1146 柜员现金日结单

1133 上缴钱箱

1280 柜员轧账

1338 柜员轧账

7646 核查身份证

2723 开户

2726 一本通续存

2724 存单全额支取

2727 定期一本通全额支取

2722 部提

2713 汇款

2920 转账

7632 补打凭证

1117 辅币兑换单

三.简答题

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标准(八要、九不、十做到)

一要尊重客户。不怠慢、顶撞、刁难客户。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来有迎声,答有问声,走有 送声。

二要方便客户。不拒兑残币、拒收辅币。做到为客户提供必须用具(笔、墨、老花镜、验钞 机具等)。

三要恪守信誉。不无理拒付、压单、压票。做到维护客户正当利益,为客户保守存款和经营 秘密。做到结算及时,计付利息准确。

四要优质高校。不违章操作。做到办理业务先外后内,快捷准确,缩短客户等候时间。五要按时营业。不延时开门、提前关门,不在营业时间内拒办业务。做到满时点服务。六要仪表庄重。男性不蓄胡须、留长发;女性不化浓妆、戴夸张首饰。做到着装得体,举止 端庄,持工号牌上岗。

七要保持整洁。不堆放私人物品。做到各种告示宣传牌设置范围,内容准确,更换及时。做 到各类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八要养护机具。做到维修及时,提高机具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行率。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二十二禁 一.严禁库款箱单锁及单人保管钥匙。

二.严禁未经双人复核库款,或未严格办理交接手续即上交库款箱。三.严禁营业终了库款箱未上交前当班人员离开网点。四.严禁外出办理存取款业务。

五.严禁柜员未按规定办理现金、空白重要凭证、有价单证及业务用章交接手续,即自行离岗下班。

六.严禁柜员泄露权限卡密码或与他人交换使用权限卡。七.严禁柜员临时离柜不签退终端画面。

八.严禁柜员离柜未锁现金、空白重要凭证、公私印章、已用凭证及未收本人权限卡。九.严禁柜员跳号使用空白重要凭证和有价单证。

十.严禁涂改计算机打印的存单、存折(汉字库中不存在的生僻字除外)。十一. 严禁手工签发机用存单(折)。

十二. 严禁预先在空白重要凭证及有价单证上盖章。

十三. 严禁私自保管或使用已停用的空白重要凭证、有价单证及业务公章。十四. 严禁进行与交易无关的操作。

十五. 严禁未按规定程序调阅客户资料或进行超业务范围的查询。十六. 严禁柜员为本人办理任何业务及采取任何形式虚增业务量。十七. 严禁私自为客户保管存单(折、卡、有价单证)。十八. 严禁在营业时间内擅自离开营业网点。

十九. 营业终了必须实行净所制度,集体离开网点,严禁任何人员借故在网点内滞留。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加班时,必须报管辖行批准。严禁单人加班。二十. 严禁单人保管和使用营业网点大门钥匙及布防密码。二十一. 严禁单人装入或取出ATM现钞。二十二. 严禁单人清点CDM现钞箱。

记账规则

1.数据输入必须由有权人办理,非有权人不得输入任何数据。

2.数据输入必须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办理,做到数字准确,摘要齐全、处理及时。调整账户信息必须根据业务主管签章的“操作任务书或特殊业务凭证”办理。支付款项不得超过存款余额、贷款限额或拨款(经费)限额、法人账户透支限额。

3.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账,现金付出先记账后付款,抵现业务先记付款账后收款;转账业务先借后贷,先记账后签回单;代收他行票据,收妥入账。柜员记账必须打印记账信息。

4.柜员自制凭证上机处理,必须经业务主管签批。

假币收缴流程

柜员收点现金过程中发现假币,应立即向存款人声明,并马上报告业务主管(主办),在客户视线及监控视线范围内,经业务主管(主办)对该假币复核无误后,由双人会同当存款人面开具《假币收缴凭证》,经客户在收缴凭证上签名确认后,收缴假币。《假币收缴凭证》上签名盖章的经办员,复核员必须持有《反假币上岗资格证书》。在客户联留下收缴单位联系电话后,将客户一联交持币客户,并告知持有人有权在三个工作日内向人行上海分行或就近人行授权鉴定机构申请鉴定。

营业前的准备工作流程 1.仪容仪表 2.取出钢箱

3.领取封包(携带私章,签章确认)4.机具调试

5.柜员签到 1100(权限卡有效期:15天,每周一修改)

6.领用钱箱 1132

7.清点钱箱 1121(查询钱箱余额,与现金封包金额核对)8.领入现金 1136

9.清点空白重要凭证 1325(种类一致,数量一致,编号一致)10.更换业务印章日期 11.物品摆放定位

柜面业务操作规范

“一核”严格贯彻“三见面、三核对”的复账要求。“二平”按实物还原,自复平衡。

“三定”操作定型、配款定型、钞券、凭证放置定位。“四准”坚持“卡、点、卡”,钞券点清。“五清”处理业务笔笔清。

发现差错及时分析查找及时三立定一(立即清查、立即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定期总结经验)。

现金收款业务处理流程 1.询问客户。(“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2.复述业务。(确认客户需要办理的业务,复述存款种类、金额)3.收取单证,现金。(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收取存折、存单、卡、及现金,开户或大额收取身份证,注意轻拿轻放。)4.审核单证。(a.检查身份证是否真实有效,使用7646公民身份信息查询;

b.检查存折、存单或卡的真实性)

5.选用凭证 {a.个人业务凭证(普通):活期、定期存款续存

b.个人业务凭证(专用):卡类} 6.签记金额(在凭证金额栏内签记客户口述金额)

7.清点现金(a.在客户视线范围内和监控范围内清点现金,做到一笔一清,与凭证金额栏内的金额核对相符

b.现金清点券别从大到小先整后零。整把券取下封条在验钞机被正反翻滚两遍后扎把。散把券验钞机正反两遍,手工清点一遍。大额存款须柜员会同有权人办理。

c.发现长短款须再次清点,确认后应立即向有权人汇报,并向客户声明。经双人复核确认为长短款后,将差错单交客户签名确认并请客户补齐钱款或退给客户多余钱款。若发现假币须填写假币没收单,报告有权人后双人复核,并经客户确认)

8.录入操作(272

3一本通续存2726 根据系统提示输入币种、钞汇标志、现转标志、存款金额登相关要素。随后按要求分票面按大小依次清点现金,然后电脑记账)

9.权限控制(大额或超过权限卡级别的存款,须经有权人审核授权)10.打印凭证(交易成功,根据电脑提示打印相关凭证)

11.核对凭证(审核打印的各项内容与凭证上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对户名、币种、金额等内容要点审核)

12.客户确认(将凭证递交客户,并提示客户:“您好,请您在这里签字确认。”)

13.核对签名(审核凭证上的客户签名。若客户签名有涂改,须使用7632进行补打凭证,并请客户重新签名。原凭证须加盖“附件”章或手写“附件”,作为补打凭证附件)

14.加盖印章(在记账凭证上加盖“核算用章”,在存单、存折上加盖“核算用章”)

15.票据、现金复位(将记账凭证和现金放入票隔箱。现金按券别依次放好。桌面恢复到收款前状态,做到一笔一清)

16.递交客户(将存单、存折、客户身份证件、银行卡、银行凭证客户联等交还客户)17.道别客户(询问客户:“请问您还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吗?”若不需要,微笑道别:“再见,请慢走!”)

现金付款业务处理流程 1.询问客户 2.复述业务

3.收取单证(大额,提前收取身份证在)4.审核单证 5.选用凭证 6.签记金额

7.录入操作(存单全额 2724

存折全额 2727

部提 2722)

8.验证密码 9.权限控制 10.券别登记 11.打印凭证 12.核对凭证 13.客户确认 14.核对签名 15.加盖印章 16.票据复位 17.递交客户 18.道别客户

汇款业务处理流程 1.询问客户 2.复述业务

3.收取单证(大于1W;4.审核单证 5.清点现金

6.录入操作(2713)7.验证密码 8.权限控制 9.打印凭证 10.核对凭证 11.客户确认 12.核对签名 13.加盖印章

14.票据、现金复位 15.递交客户 16.道别客户

转账业务处理流程 1.询问客户 2.收取单证 3.审核单证 4.选用凭证 5.复述业务 6.签记金额

7.录入操作(2920)8.验证密码 9.权限控制 10.打印凭证 11.核对凭证 12.客户确认 13.核对签名 14.加盖印章 15.票据复位

现金汇款收取身份证)

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篇7

走进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后的金融体制也日渐成熟,金融界整体市场,都呈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各类银行相继开门营业,并发展态势基本良好,是金融业迅猛发展的最好证明【1]。但是,就在经济金融发展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原本简单、单一的金融领域环境也日趋复杂。首先,银行的建立与存在自身就是一项极为特殊的金融货币监管事业。银行固有的金融资金并不丰富,它是通过吸收外界市场的金融资本来运作发展的。故而,掌握大量外在资本的银行中介,就成为了风险高发且密集的行业【2-3]。世界经济迈向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容任何国家、任何城市,在经济发展领域上出现落后。所以,各经济大国都把经济作为首要发展任务。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银行作为金融货币最主要的经营场所占全国金融资金总比例的八成左右,然而,这约八成的金融资本都由各大银行监管、营运。银行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更是坚不可摧。银行的稳固发展保障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安定局面【4-5]。先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为例,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 几乎让整个美国的金融陷入了瘫痪之中。再回顾中国2008年的经济危机,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低迷发展,国内各大银行,因为自身内部审计工作还相对薄弱,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经营风险。导致当金融风险爆发时,无力解救的尴尬局面。

再次回首过去,无论是发生在国外的次贷危机,还是发生在国内的金融风险,不仅给予银行的发展以深刻的教训,而且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探明了方向【6]。加大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才是降低和规避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做到科学、合理、完善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非常客观的视角下来评价和检查银行整体内部存在的金融风险;可以指导金融风险防范策略;可以避免防范程度过激或不足的现象发生 ;可以在银行金融风险上起到预警作用【7-8]。

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银行发展的不断壮大,业内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激烈,银行要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因此银行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考虑到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有防范和降低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也就迅速成了各大银行首要开展的工作。

1概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深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面积的金融风险现象,这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自然经济现象。全世界各大银行为应对和管理金融风险问题竭尽全力寻找应对解决办法,防范与降低金融风险工作成为了当下银行监管者最为重要的解决课题,而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是完成这一课题的首选。

1.1银行内部审计性质

银行作为国家极为特殊的金融货币管理机构,是金融风险最为密集的高危行业,同时却又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脉络。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是目前应对金融风险最为有利的执行方法。合理的、有效的银行内部审计机制,可以大大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银行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又独立存在的部门, 针对银行营运体系进行监管和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借由审查和评估银行内部营运机构,以及对银行内部发展机构进行有效且适当的调控指导,最终实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其次,银行内部审计同时又是一项独立客观、不受约束的,针对银行内部发展体系进行监督防范和反馈的工作。内部审计凭借对银行内部活动的审查与评价,以及对银行内部营运进行合法且真实有效的控制调节,最终促进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发展,也就是,事先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以及在金融风险过程中,实施的控制管理。

1.2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纵观我国金融发展史,我国金融改革后的经济市场, 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各大银行的整体改革虽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银行面对金融风险的整体内部审计系统还不够完善。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银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又简称COSO报告。COSO报告中指出,银行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为了达到银行在市场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财务状况真实可靠程度;实现有法可依、有策可施的合理健全发展目的。银行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5项:

1内控环境(Internalcontrolenvironment)所谓内控环境包括组织结构上的管理、银行发展理念管理、人员调动、政策安排和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等等。

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对于降低金融风险是尤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包括了对银行内部的金融风险问题进行的识别、选定、评价和防范的一系列过程。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在银行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得以顺畅执行,在此基础上,特别制定的配套体系和措施。

4信息和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在银行内部中,做到上下级、内外部信息沟通无障碍,便于及时交流,上下联动,步调一致。

5监督与审查(Monitoring and reviewing)。监督是为了确保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顺利开展,且能最大程度达到科学合理的良性循环。如图1——COSO银行内部控制图表所示。

1.3我国当下银行内部审计的薄弱项

(1)内部审计的工作认识能力有待加强

当下,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还单一的停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表面层次上。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发展与创新环节上,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于在工作中得到的建议与良策没有很好的重视与执行,过于满足现状,工作松散现象严重。另外,对于当下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风险的内部审计、业绩的内部监管也是短期行为没有进行长久的计划预案。

(2)银行内部审计范围不够全面

经济发展经过半世纪的不断进步,金融领域发展空间更是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我国金融业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在外汇储备、国际信贷、外币兑换业务上, 都以直线上升的速度发展。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较以往更大的发展平台。然而,国内银行的内部审计范围还相对较窄,处理方式也相对较单一,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面对新兴发展行业,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和提出解决办法。

(3)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也有待加强

一味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银行内部体系管理和员工的知识更新,是造成审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限制,无论查出多少项银行财务违法现象,或是评估到多少银行金融风险点,却无法依规依据很好地处理和规避。

(4)银行内部审计结果不透明

银行内部审计结果不透明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大内部审计工作中。就以银行内部审计来说:一经评测到审计成果,审计成果就束缚在所在工作单位中,为了工作效益,单方面扩大结果的重要作用,导致一旦公开运用到实际发展中,就会暴漏出诸多工作问题。导致银行内部审计作用成效降低,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1.4提出增强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

根据上文阐述的诸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薄弱点,本文在增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提出了如下的应对方法:

(1)注重发挥内部审计价值

银行内部审计一直由“监督型”为主要发展动力,要想适应当下金融发展,必须改变工作发展动力,向最终的 “价值型”升级。针对银行金融财务发展状况,做到与时俱进,时刻追踪。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最终要在金融风险审计、内部管理审计和性能审计上实现真实性、科学合理性。让内部审计贯穿于银行金融发展的全过程,实时进行监督、评估与指导。

(2)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在原有单一的银行内部审计方法上,不断更新、创新,在原有成熟合理的内部审计上延生出更多的审计手段。结合人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配合计算机审计的大规模优势,加上手工审计精准定位,这样就可以站在更多不同的角度和发展层次上,来评估分析存在于银行金融上的问题。

(3)发挥银行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效果直接反映在审计成果的转变以及成果使用率的程度上。针对目前银行内部审计成果出现的局限受约现象,在日后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重点攻克这一问题。重新制定审计方案,并递交新的审计成果模式。对于出现在银行的政策、体制、机制、营运上的潜在金融风险,做出更大程度的防范与管控工作。与此同时,紧密联系银行内部上下各个部门,与银行整体机构进行成果反馈工作。最后实现合力协商,共同整改内部审计机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4)壮大银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降低金融风险,做好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当下,我国银行金融业高速发展,要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壮大银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加强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更新和扩容员工的知识和科技含量,提高工作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全面培养新型金融复合型审计人才。

2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的降低作用

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国际范围内时,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内的经营环境更是日渐复杂,经济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国内各大银行在经济发展变化如此之大、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市场情况下,自身的金融风险爆发更是成为各大银行当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为了应对和降低金融风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也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大而迅速地被重视起来。

银行内部审计对于金融风险防范上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银行内部审计借由对银行金融发展的整体评估统计,综合整理出潜在金融风险,并对风险点进行防范与整改。具体措施表现如下:

首先:以非常客观的角度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是一项独立存在的客观银行业务部门。基于这一点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就站在了银行的至高点上,从整体大局角度上对银行金融风险进行评估与识别。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识别是指:银行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亦或是,银行未来发展中可能会产生的潜在金融风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金融风险进行全方位、立体的识别。识别后,对已知的金融风险加以评估,进行应对,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了做到识别金融风险工作的全面性,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要做到与当下银行金融发展同步,结合银行发展的现状和金融市场环境,纵观全局,综合实施。

2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分配是否合理;各部门对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支撑力量是否平衡;分散到银行内部各部门中的目标状况是否与整体的要求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3是否全面识别到银行中的金融风险因素。

4是否提前做好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预案。

5是否做到金融风险监控、识别工作的持续运行。

6是否有科学合理的监督、识别机制。

7是否及时报告并处理了金融风险。

其次:银行内部审计可以非常适当地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讨论完银行内部审计的识别评估能力,在金融风险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上更是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当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预测职能是银行内部审计通过银行在金融业务营运全过程中的监督收集到的各类金融风险数据来进行最终的金融风险分析与预测。我国目前存在的风险评估计量方法还相对欠缺,国内当下金融市场对金融风险评估大多以定向模式进行金融风险的数值计算。计算内容是:收集的金融风险概率与金融风险影响相乘,得出的就是金融风险数值。

随着金融行业的内部信息交流发展,国际上更为先进的计量方式也逐渐的被国内大量应用,这就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促进作用。金融风险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测量金融风险方式的更全面应用,为背景各异、环境各异的金融风险评估预测,带来了更多的帮手。

再次: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风险产生的预警防范作用。银行内部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发挥的反馈作用是降低金融风险最为核心的关键作用。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营运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资金反馈作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银行的金融风险起到了警示作用。当银行内部收到潜在风险威胁反馈信息时,通过回馈的金融信息情况对收集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评估,保证金融风险因素在控制范围中,并尽快找到应对措施,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结束语

工商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篇8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对金融业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形势,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另外,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威胁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逐渐侵占商业银行核心因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2014年,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率降至个位数;其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关注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并把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结合在一起考察,从而给供应链条上的不同节点提供灵活运用金融产品以及其他结算等服务,它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企业因赊销产生了债权——应收账款,虽然实现了销售收入,却占用了银行的流动资金。企业在需要资金时可以转让或质押债权实现融资。在我国,通常接受债权转让的机构就是商业银行。在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有核心企业作为付款方的应收账款,是债权融资的需求方。为控制风险,商业银行要求核心企业(债务人)承诺到期兑付,对融资企业(债权人)提供反担保。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让上游企业在必要时快速获得银行的短期融资,保证整个供应链的顺畅和高效运作。

(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处于供应链上的下游企业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给上游的核心企业,资金支付出去之后就拥有了指定货物的未来货权,企业可以以这种货权为质押向商业银行融资。一般来讲,保兑仓融资模式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下游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部分,这之外的资金依靠银行贷款。这样,下游企业在向核心企业购货时不用一次性支付所有货款就可以分批获得商品用于出售,并把取得的销售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三)存货类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在很多时候,企业既没有应收账款也没有预付账款,仅有存货,企业就只能以存货做质押申请贷款。融通仓融资模式就是以存货做质押获得贷款资金,为控制风险,需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为贷款企业提供担保和监管。通常的作法是:企业以存货做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依据存货的品种、贷款的风险确定质押率并为企业提供贷款,若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支付货款,银行通知仓储监管方(融通仓)放货,若企业无法按时还贷,银行可以拍卖质押物。

二、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表现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其一是融资企业信用等级偏低带来的信用风险,融资企业是第一还款人,若其违约必然会造成银行贷款损失;其二是资金转移风险,若融资企业无法获得核心企业的付款承诺,银行便不能保证质押给银行的应收账款能汇入指定账户并收回贷款,如果质押给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汇到了融资企业的其他账户后被自行使用,银行贷款也面临回收风险;其三是坏账风险,若遇到重大事项导致应收账款质量下降或金额减少也会导致贷款无法偿还;其四是欺诈风险,有时候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会虚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这必然给银行贷款带来风险。

(二)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来自于买卖双方串通作假带来的风险,如果买卖双方串通作假,以伪造的购货合同、虚假的交易为基础套取银行的贷款,必然给银行带来风险;其二是生产能力风险,指的是商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按期供货引发的风险;其三是价值机会损失风险,由于在交货期,商品的预计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也会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偿还;其四是质押权落空的风险,若银行替企业预付货款后,由于供货商或其他原因导致银行无法成为收货人,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质押权落空。

(三)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主要包括:其一是虚假提单、仓单带来的风险,其中虚假提单风险比较普遍;其二是来自抵押物的风险,银行应避免接受此类质押物;其三是操作风险,在三类供应链融资模式中,融通仓融资模式最为复杂,需要商业银行、以存货做质押贷款的企业和仓储企业互相配合,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业务衔接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

(一)完善征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很突出的一类风险,主要来自于核心企业和作为融资方的上下游企业,因此银行应该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审核和监控。完善现有征信体系,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帮助银行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好客户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其对风险的鉴别和控制能力。

(二)引入第三方仓储监控风险。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是在供应链内传递一段时间,这为银行控制风险提供了时间和有利条件。由于仓储机构在仓储运输领域有专业优势,因此能够更好的管理质押物,保障货物的安全,所以银行可以与仓储企业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引入仓储企业监控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以便能够随时监测企业的可以交易行为,及时获得风险相关的信息。当然,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审慎选择仓储企业,比如要求仓储企业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仓储条件,合法经营,愿意和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尽心管理质押物。

(三)认真筛选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联系了“资金流”与“物流”,能够汇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商业银行选择融资客户提供初步的筛选意见和信贷风险预警信息。因此,认真筛选核心企业,尽量避免由核心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给商业银行带来危害。比如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银行相当于对核心企业间接地授信,因此可能会出现“结算占款融资”道德风险问题,为防范此类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核心企业的行业环境、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企业规模、自信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审慎选择核心企业。

(四)引进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对银行来讲,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类较新且比较复杂的业务,需要业务人员既了解金融、国际贸易、法律、财务等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目前这类人才还比较稀缺,高校很少专门针对供应链金融开设专业的,比较接近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很明显供应链金融和单纯的物流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引进高素质的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对现有人员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现有业务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

(五)精细化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典型的特征是信誉较低、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实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要实现一体化,整个风险防控体系要尽量精细化,银行要对供应链条上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节点进行认真的跟踪监控,以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宋炎,李伟杰.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1(11): 90-92.

上一篇:怎样管理好团队下一篇:我爱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