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4-06-25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共10篇)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篇1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

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四方面论之:

(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二)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

(三)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 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其父王益做过几任州县长吏,王安石在青少年时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对宋朝的社会问题有一些感性认识。庆历四年(1044年)进士第四名及第,其后在扬州、鄞县(今浙江宁波)、舒州(今安徽潜山)、常州等地任地方官。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不仅使王安石深刻地认识到宋朝社会普遍性的贫困化,而且也使王安石认识到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由此王安石进一步认识到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机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在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分析了宋朝内忧外患交织,财政日益困穷,风俗日益败坏的形势,提出了变更天下弊法及培养大批适应变法革新需要的人才的迫切性。要求宋仁宗以汉、唐两代王朝的覆亡为前车之鉴,果断实行变法。他还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思想。这封言事书受到了一般官僚士大夫的称赞,却没有从最高统治集团中得到任何反应。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他向元老重臣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和制胜辽与西夏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此不再倚靠这班元老重臣。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后条例司废,变法事宜由户部司农寺主持),并与吕惠卿、曾布等人一道草拟新法,各路设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推行新法。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陆续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一、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限制商品经济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宋初以来,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军队的消费,在东南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

发运司只照章办事,各路丰年物多价贱时不敢多办,歉年物少价贵时却又必须办足。物货运到京城后往往因不合需要而削价抛售,朝廷所需却又要另去搜括。这些做法给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控制市场,囤积居奇提供了方便。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规定:总管东南六路赋入的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六路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品种、数额以及库存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这项新法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既保证朝廷所需物资的供给,又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和人民的负担。

市易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主要内容是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市易法最初实行于京师,后来又推行到其他较重要的商业城市。

免行法。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开封各行商铺原来承担供应官府所需物品的任务,经常被迫用高价收购货物供官,所以“每纠一人入行,辄诉讼不己”。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向市易务(司)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此后,宫廷买卖物品,都通过杂卖场、杂买务,并设置市司负责估定物价。

二、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制置三司条例司颁行青苗法。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当地百姓缺少粮、钱时,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王安石、吕惠卿等据此经验,制定青苗法。它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四年正月,司农寺拟定的募役法先在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州县官府依当地吏役事务简繁,自定数额,供当地费用;定额之外另加缴纳,称免役宽剩钱。由各地存留,以备荒年不征收役钱时雇役之用。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和《式》颁行。此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

“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

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农田水利利害条约》。条约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办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此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

三、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将兵法。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 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保甲法。熙宁三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其主要内容是乡村住户,不论主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才能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人户互相监察。农闲时集中训练武艺,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及节省军费。

除以上几方面的措施外,王安石变法派还实行了改革科举制、整顿学校等措施。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在这15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有的是因为变法派自己改变了初衷,有的是因执行新法出现偏差,但基本上都部分地收到了预期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地主阶级的下层和自耕农民从事生产的条件获得一些保证。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好处则很有限。虽然如此,王安石的变法总归多少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北宋的统治。封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当时朝廷内外的仓库所积存的钱粟“无不充衍”。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受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祐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祐更化。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篇2

由于宋朝初期统治阶级缓和阶级矛盾, 恢复和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的积极作用, 呈现了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经济繁荣的局面。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却给国家带来了极大弊端, 即所说的“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一方面, 军队不断扩充, 为了维持这只庞大的军队, 每年国家要拿出财政的50%~70%, 致使财政出现了危机 (国贫) 。国家为解决财政困难, 而向人民加重赋税, 造成劳动人民贫困 (即民贫) 。另外对外日益无力抗拒辽、西夏的侵扰, 对内日益无力镇压人民的反抗 (即积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实现富国强兵。1068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先后颁布了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但最终是以失败告终。

二、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但毫无疑问改革失败了。

我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因素、朝廷内部因素、王安石个人因素来讨论:

1. 从社会因素分析

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提出, “今所以未举事者, 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令急务,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 则事难济。”认为要改变局面就要先富国。对于如何富国, 他说:“善理财者, 民不加赋而国用绕。”就是主要以政府直接经营的形式获取收入, 但从儒家“借鉴爱人”“廉从其薄”的富民观念来看, 王安石变法要富国强兵却是与传统不符的, 因而以富国强兵思想作为改革目的不但很难得到大力支持, 更难以取得利益, 因此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从朝廷内部因素来分析

首先, 从深层次来看, 封建社会的官场腐败是必然的。大宋王朝从上至下都烂透了, 靠这样的官员去实施新法, 新法只能成为他们的又一条生财之道。可惜王安石在制定新法时根本没考虑到这一点。

其次, 王安石用人不当。要变法、要改革, 首先要有变法之人、改革之人。从用人上看, 王安石可以说是用人不当, 这也是历来被史学家们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韩绛、吕惠卿、吕嘉问都是王安石亲自选拔的人才, 又是变法派的骨干力量。但是最后, 有的使用不当, 有的背叛了改革。

第三, 神宗的动摇。变法初期, 神宗始终给予王安石巨大的支持, 这无疑与其迫切改革现状的愿望紧密相连, 但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 宋朝内部各种力量逐渐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反变法的联盟, 愈加猛烈地反对变法, 再而且外部敌对力量的故意挑衅, 内忧外患加在一起, 使宋神宗对变法有了很大的动摇。因此神宗的动摇, 给变法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3. 从王安石个人因素来分析

王安石学识才能人品都堪称一流, 但作为变法的统帅, 首先他缺乏政治家的远见, 王安石任相后, 御史中丞吕海上书说王安石“大奸似忠, 大诈似信”, 希望神宗不要受欺骗, 神宗没有接受。当神宗说:若出海, 恐安石不自安”时, 王安石立即表示“臣以身许国, 陛下处之有方, 臣何敢以形迹自嫌尚为去就”, 王安石的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真的“以身许国”, 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但言外之意, 只有吕海被斥, 他才出来变法。神宗只好贬了吕海。王安石的做法虽有扫清障碍的意图, 但使自己不能容人的形象树立在众人面前。

其次, 是由于变法的急功近利。王安石变法中的“生财”措施, 特别是对人民有益的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在实施中都是蜻蜓点水式的, 而“取财”的募役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却是实施非常坚决。农田水利法在实施过程中, 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 使近万顷的田地得以灌溉, 利民最大, 但却不是新法的重点所在, 实施很不得力, 因此人民得到的实惠不多。与之相应的方田均税法, 结局却更加可悲。本来此法是为了解决“田赋不均”而把全国的土地分为五等, 按肥沃程度重新定税, 这对广大民众应该是最有益的, 但自1072年颁布实施不到一年就废止了。剩下的诸法都是对人民百害而无一利, 由此“民于是益困矣”。而王安石却总是有“今岁增赋三百万”之类的夸耀, 后来王安石的继任者章敦在新法恢复后, 专以追求增加财政收入为能。在王安石变法的十几年里, 作为阶级斗争晴雨表的农民起义就有35次之多, 在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新法对人民的危害是多么巨大!

最后, 意志不够坚定。当王安石复相后, 并未表现出刚任相时的锐气, 而是屡次谢病求去, 再加上两位弟弟反对变法, 使他的意志彻底崩溃, 由此可见王安石在变法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变法主帅没有用坚强的意志支撑自己, 最终造成终生遗憾。

变法是一个大工程, 要统揽全局,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不能急功近利, 仅仅依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要讲究方法, 方法的正确与否, 是变法成功的关键。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 他失败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要:北宋初年的集权措施使北宋经济繁荣一时, 但其弊端的一面却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式, 鉴于此, 北宋宋神宗于1068年命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 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在新法实施的过程, 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和商利贷者的利益, 最终新法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篇3

【关键词】王安石;改革;富国;民生

王安石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进行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改革,历史上称之为王安石变法。一番变法之后,国家财富堆积如山,“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诸路常平、免役、坊场、河渡、户绝庄产之钱粟,积于州县者,无虑数十百巨万。如一归地官(户部)以为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宋神宗曾诗云:“五季失图,严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高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既流露出宋神宗对辽国的蔑视,也抒发了欲改变国家积贫积弱、奋发图强、一统河山的豪情壮志。元丰八年(1085)三月,年仅三十八岁的神宗皇帝病逝,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执政,不一年,各项新法被基本罢废。至此,历时十七年之久的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一、背向民愿缺乏群众基础

从历史上看,任何变法都会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回想秦国商鞅变法,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但商鞅的法令却保存了下来,秦国凭借商鞅改革成果,最终一举扫灭六国,韩非评价“秦法未败”。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太子拓跋恂为代表的反对势力不惜以发动叛乱为代价进行对抗,但在孝文帝驾崩之后,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并未废除。遗憾的是历时十七年之久的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病逝后,不到一年,各项新法被基本废除,王安石也在抑郁中逝去。改革牵扯到“利益蛋糕”的重新分割,必然会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因此笔者认为,不能把反对声音的强弱,作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未考虑民生,违背民意,才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所在。

二、改革对各方面利益损害分析

1.下層老百姓反对变法缘由

这次变法的核心就是“敛财”即所谓的“富国”。“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也就是依靠发展生产、增加财富,以满足国家的需要。但是王安石的想法和神宗急于强国的理想略有出入。宋神宗刚即位就提出“当今理财最为急务。”王安石本来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设想,然而在宋神宗的影响下,不得不改变态度,于是“凡政可得民财者无不举”。王安石在鄞县做官时就试验过后来称之为“青苗法”的政府放贷政策,“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青苗法本来考虑过农民的利益,但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后,结果却出乎意料,农民向政府申请借贷,程序繁多。在申请借贷过程中官员官僚作风严重、贪污受贿、盘剥百姓,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20%,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竞达到原息好多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以致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也不敢向政府贷款了。这样,“利民之政”就变成了“坑民之举”。“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更糟糕的是,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给各级分配贷款硬指标,作为官员考核的依据。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必须贷款外,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而中农、富农和地主不存在春荒的问题,根本用不着贷款。这样,到了还钱的时候不要说一般农民吃不消,就是中农、富农也吃不消。再像“市易法”,本来规定由官府出面收购滞销货,后来却成了专门收购紧俏物,这时衙门就变成了一个赚钱的机构,导致了全官经商。怎么富国强兵,王安石竟定位于“理财”二字,最后就是一个“钱”字。

2.大地主大商人为何反对变法

许多措施含有抑制兼并的意思,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某些局部利益,势必遭到保守派更激烈的反对。青苗法的目的就在于“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多益寡而抑民豪夺”,实现“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试图把大商人、大地主高利贷收益导向政府财政收入。熙宁五年三月,在京师设立事易务,“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则市物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与富民”。事易法的推行在削弱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同时也建立起来了政府对市场的垄断。这些措施的采取,大商人、大地主对下层百姓的掠夺链条被截断,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向北宋帝国国库,但大商人、大地主把满腔的怨恨却指向了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他们指责变法派不守“祖宗之法”。又说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使天下怨谤”。甚至说当时发生的天灾也是实行新法所招致。在学术思想上,指责王安石“背儒崇法”。

三、变法缺乏群众基础的原因分析

1.理想与现实脱节

在新法内容和实施中也有不少脱离实际的地方。如向民众实行普遍的借贷,从长远看,对促进社会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当时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集中、污吏横行,以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群众生活困苦问题,农民迫切需要的是减轻租税,获得温饱,而不是有名无实的借贷资助,更不是高利严罚的强制性贷款。

2.用人不当

“利民之政”变成“扰民之举”,加剧了农民生活的困顿。从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来看,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是利国利民的。但王安石忽略了下级人员对上级政策的应变能力,导致一系列变法政策在执行时变了调、走了板,造成动机与效果背离,条文与执行偏差,使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以致民怨沸腾。

四、结语

面对三冗问题的困扰,王安石力行新政。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化解民族危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急于求成、用人不当,本是利民之举却变成坑民之政。改革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最终失败。由此可见,改革不能不顾念民生。失去民心就意味着改革活力丧失,失败的结果将如期而至。

参考文献:

[1]《宋史·安熹传》

[2]毕仲游《西台集》卷七《上门下侍郎司马温公书》

[3]《韩非子·定法篇》

[4]《临川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司马文正公集》卷三十九《八月十一日迩英对问河北灾变》

[6]《东坡七集·奏议集》卷三乞不给散青苗钱解斛状》

[7][元]脱脱.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7.4280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篇4

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维新派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篇5

1898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这一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并得到当时清廷重臣翁同稣的支持,其改革理念影响力不断扩大。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实行新政,新政基本采用了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可这变法仅历时百日,便于9月21日以慈禧发动政变,幽禁皇帝,捕杀维新派和康有为流亡日本而告失败,成了短命的“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失败,固然是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派太过强大。但同时,以康有为为倡导者的维新派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也是导致变法必然失败的原因。康有为等人的不成熟,表现在其沉浸在一个“形势积极主动”的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有其假象的敌人和朋友,敌人不一定是真的敌人,朋友却是靠不住的朋友。

康有为最大的假想敌是当时实际的掌权者慈禧太后。在其看来,正是慈禧的不放权给光绪帝及顽固不化严重地阻碍着变法的推进。但历史证明慈禧并不是一个彻底的保守主义者。慈禧太后统治中国的差不多半个世纪里,是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荼毒最为猛烈的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这段时期也是近代中国变化最大、最剧烈,由传统走向近代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派遣幼童出洋留学、兴办洋务企业、改八旗建制学习西洋军事。。这一切在当时如果没有慈禧地同意和支持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从1898年4月康有为进京成立保国会宣扬变法,到6月11日光绪帝正式主持变法实施,这中间两个月的时间里,光绪帝和大臣们都在将实施变法的相关计划和准备工作实时地向慈禧汇报请示。最终授权光绪主持变法的同样是慈禧,可以说没有慈禧的同意与支持,戊戌变法根本没有开始的可能。

慈禧是当时中国实际的掌权者,成熟老练的政治家,中国走向近代的重要领路人之一。她立光绪又不彻底放权是当时环境的需要:她老了,清帝国需要接班人,光绪稚嫩,由她扶上马送一程是必要的。让光绪主持变法,就是对光绪的历练。她不反对变法,但她要的变法要依靠李鸿章、张之洞这些老成谋国的重臣,而不是康有为一类的“西学小生”。

康有为倡导变法是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应该要站出来肩负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其在政治上谋求上位的途径。可实权派慈禧根本对他不感冒,出出提防。康有为于是一心希望光绪帝尽早掌权。他想方设法打击那些慈禧派去辅佐光绪的大臣,鼓噪“太后应还权利予皇帝”,甚至不惜挑起皇帝与太后间的两宫矛盾。当皇帝并未被监禁时,又自作主张密谋围攻颐和园劫制皇太后救皇帝,这种冒失的行为最终激怒了实权人物慈禧,慈禧翻手为云,一夜间维新变法全部推翻,皇帝被囚,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等流亡海外,作鸟兽散。

康有为等给予最大希望的朋友是袁世凯,这个后世有许多电影都拍了。他们派谭嗣同联络当时刚被光绪提拔专责练兵的袁世凯,理由竟然是袁世凯受了提拔必然喜而图报帮助他们发动政变围捕慈禧。这种想法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天真。袁世凯是慈禧心腹李鸿章一手提拔起来的,作为一个用心思的政客,他当然知道当时任用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的只是光绪一人,慈禧和一干众大臣对康有为等人根本不感冒。谭嗣同这边才找袁世凯联络,那边袁某人已经向顶头上司、慈禧铁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满洲贵族领袖荣禄作了汇报。紧跟着戊戌政变就发生了。光绪和康有为都是政坛新手。在当时,光绪初登基,面对国家的残破景象,很想自己也能如祖先康熙、乾隆那样驱逐列强、振兴华夏,成为一代明君。而康有为钻营奔走多年,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其维新理念终于得到皇帝支持,也是想大展一翻身手,成为清廷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理想都是美好而远大的,但他们的组合在当时中国高层的政治精英眼中简直如同儿戏般幼稚。光绪对慈禧又敬又怕,慈禧则很想把光绪拉到自己与众老臣的维新思路上来,光绪也算听话,事事求教慈禧,时时自省,可康有为勾勒的未来太美好了,以致其本人都沉醉其中,以为得到皇帝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如脱缰野马般冲了出去,而且为达目的,甚至不惜打着皇帝的旗号自作主张,最终害了光绪,也害了自己。

戊戌年间还有个人的仕途轨迹很值得注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有为等人的不成熟,那就是清廷重臣翁同稣。翁同稣是当时清朝权利中心中最先对康有为表示出兴趣的人,是他把康有为引荐给了皇帝,并为变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明定国是”诏就由其亲自起草。当时清朝能倚重的大臣中,李鸿章身背甲午战败的黑锅还处于下野状态,奕訢重病卧床并在变法开始前不久死了,张之洞坐镇多事的帝国南方,所以翁同稣这段时间权倾一时,他的支持至关重要。但翁同稣在与康有为的接触中渐渐发现康有为的变法思路非常冒进,而且康有为竟敢冒失地挑战慈禧及满洲贵族团体,“狂甚!”。翁同稣明白,自己要是继续支持康有为等人胡搞下去,自己也非完蛋不可,于是在变法还没开始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跳出来反对变法,甚至当时就否认自己认识康有为。他这种态度转变让光绪莫名其妙:老师难道是老糊涂了?当时光绪亲自主持的变法已是箭在弦上,于是把翁同稣作为“顽固派中的顽固派”开缺回籍了。

翁同稣在其大权在握之时,选择在外人看来是突然的自我毁灭,换来的是自己晚年的安全着陆,这是其政治上的成熟与高明,更显康有为等人的不成熟与必败。

维新派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将前途过分看好是戊戌变法迅速被推翻的主要原因。这当中他们的敌友不分,尤其是把本身同意国家以变革求图强并有争取可能的慈禧及满洲贵族集团一来就置于必须打到的敌人位置上是最大的败笔。且自己羽翼未丰,仅凭“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一类的职位,光绪的信任及根本不存在的袁世凯的军事支持就想与当时拥有全国最高权威的慈禧撕破脸决战,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当然,推翻慈禧的根本思路,进行变法可能是变法要成功、国家要复兴绕不去的障碍,因为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在慈禧许可下的维新已在甲午战后被证明是失败的,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已等不得那些老谋深算的政治精英们缓慢变革。但康有为的这剂猛药同样是失败的,这剂猛药所激起的抗体瞬间将已服下的药吐了出来!

创业失败的原因 篇6

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创业者走在路上,很多人都失败了。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这里我汇总了一些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对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有所借鉴!

1、没有进行事先详细周密的市场调查,只是道听途说某某行业好赚钱,就贸然投资进去。

在国外做生意通常要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作专项调查,而我们国人往往头脑一热拍脑袋凭直觉来决策,而且更多的因素是为节省这笔费用而免去这个环节,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作系统的市场分析。

2、生意上贪大求新,野心很大,排场不小,但是却往往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一些人尤其是曾经成功的商人,不愿意再从最小的公司做起,希望一开始就是大的资金起点,规模搞得很大﹑固定费用不少,但是一旦业务遇到一些困难,企业就很容易倒闭。

3、没有从自己最熟悉﹑最特长的业务起步,往往听说什么赚钱,就开什么店,做什么业务,在业务深入到一定程度后,方才发现自己的经验﹑知识﹑能力和人际关系都与业务不吻合甚至相差太远,从而导致失去竞争能力。

4、打价格战,国人讨价还价现在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习惯,而业内圈子内不合理价格竞争也一直在上演,其结果是要么偷工减料以保证利润,要么保证质量而仅微利甚至亏损,如以薄利多销为策略经营,则会有不得不经营低档货的可能。

5、缺乏依法经营和自律观念。

毋庸讳言,在国内一些人的正常经营是靠钻法律空子或者走政策边缘而发财的,如把这种思维定势带到创业初期,则必然会导致出现许多法律的不良后果,一些企业以侥幸心理雇用学生黑工﹑不执行最低工资保障﹑不给买必要的保险﹑没有必要的消防措施等,一旦出问题,则损失大得难以承受。

6、思维受限制,不能立足长远,总想赚快钱,寻找短平快项目。

有的人嫌赚钱时间太长看不到希望或者急功近利,办企业更想立竿见影,马上就能盈利,而一般1年-2年的创业亏损期却不愿承担,不少人到外地创业,还没有把当地市场情况摸清楚,就贸然投进去,做到一定时候才发现问题,但是抽身已经来不及了,现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尤其在传统产业很少有暴发的机会,只能靠磨时间积累财富。

7、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在软件上却舍不得投资。

现在开办的许多服务场所设备﹑装修都不错,但感觉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却不高。

8、在创业初期,财务上没有遵循审慎原则,大多比较冒险。

因为对业务前景过于乐观,没有预留足够的准备资金,在生意不顺利时,财务上往往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9、单纯以为商业经营万事不求人,而独在小楼自成一体。

这样的经营很难能获得会计师﹑律师﹑商业顾问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企业只能在低水平层次上经营,却不能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合法避税,有时还有意无意触犯法律,反而留下法律上的后遗症。

10、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清﹑不执著。

有人可能认为1-2个人的小企业﹑小餐馆不需要经营理念﹑哲学,认为那些东西太高了,谈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情,只有紧跟着市场流行变化走才比较实惠。这种想法不能算错,从商业生态的角度上讲,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有其生存的必要,所以,如果创业经营相对有特点和特色,肯定会更容易获得顾客的认同。

11、没有考虑当地文化的背景。

我国的整体市场是由一个个区隔市场组成的,如何获得尽可

能多的区隔市场﹑适合更多当地的需求以及面对各层次员工的雇用和管理都是要面对的课题,这可比在当地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因为要避免区隔文化的振荡,许多人都把自己局限在当地自己熟悉的小的圈子内,业务的开展范围当然也就非常狭窄。

12、创办人缺少必要的经营企业的经验。

许多人尽管在政府﹑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或者大中型企业工作过,但是本身却没有兴办民(私)营企业的经历,即使在先前办成功过企业,那也是与现代的市场规则有着相当差异的,所以现代的创业者办企业尤其不可缺少的是当地的市场感觉和管理经验。

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篇7

1 病原方面

疫苗是把病原因子弱化或驯化或直接用化学药物杀死病原菌因子, 从而用来作为免疫预防的生物制剂。虽然在生产中, 我们进行了疫苗接种免疫, 但往往免疫后达不到理想保护能力。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抗原的变异使我们原来的针对此病原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地杀死抗原, 从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免疫失败, 如一些病的超强毒的出现, 引起抗原变异的机制有两种学说来解释:

1.1 抗原的漂移 (也叫做抗体压力学说)

已经免疫的动物体会产生大量的抗体, 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 将它携带的遗传信息, 传给子代病毒, 由于这些病毒核酸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或此功能较差, 使子代病毒核酸与父代病毒核酸有些不同, 结果子代病毒有一定的变异, 这种变异正是病毒自我发展, 追求生存的一种机制, 所有微生物中都存在这种现象。这样病毒粒子的变异, 产生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在抗原上稍有差异的病毒颗粒, 其中大多数病毒粒子被体内抗体中和, 有少数的病毒粒子, 不能被抗体所中和, 未被中和的病毒粒子能在抗体存在下大量复制, 取代了原有的病毒, 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动物发病。

1.2 抗原的突变

病毒的基因组之间发生了交换, 从而使病毒抗原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异, 如:流感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感病毒粒子基因是分段的, 当两个不同血清型病毒侵入同一个细胞时, 基因片段在装配病毒时会发生互换, 从而使包装好的子代病毒发生了抗原变异, 使得发生一次次流感。

2 疫苗方面

在集约化养殖中, 在一个群体中存在几十头到上万头 (对鸡来说上万只) , 就疫苗保护率来说也不是100%, 因此免疫动物接触强毒后都存在少数免疫动物发病, 也是正常的。由于病原物本身时刻都在变异, 但我们在疫苗制作上跟不上它的变异, 结果导致免疫失败, 这或许是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 另外疫苗的制作、保存与运输、使用上还有若干问题造成免疫失败, 也不容忽视。

2.1 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 弱毒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 因而接种的疫苗中必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 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2.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是免疫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保存与运输不当会使疫苗质量下降, 甚至失效, 影响免疫效果。

2.3 疫苗的使用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影响免疫效果, 从疫苗的稀释到接种途径, 免疫时间, 各环节如做的不当都会引起免疫失败。

2.4 疫苗的血清型, 有些病的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 如果疫苗毒株 (或菌株) 的血清型不同, 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针对多血清型的疾病应考虑使用多价苗。

3 营养与环境

动物的营养状况好坏及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4 动物机体的因素

动物的免疫水平和应激状态均可影响免疫接种的效果。

4.1我们进行免疫预防时, 一定先进行免疫监测。当机体内特异性抗体特别高的情况下, 此时进行免疫, 疫苗会中和动物体内抗体, 反而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因此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免疫时间, 才能使免疫接种取得良好的效果。

4.2很明显, 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越好对疫苗免疫应答就越好, 当动物在患病的情况下, 免疫应答不好, 造成免疫失败。另外动物的年龄、性别、环境、应激等因素都影响动物的免疫应答。

5 人员的操作上造成免疫的失败

5.1 疫苗稀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5.1.1 避免用漂白粉处理的水;

5.1.2 避免使用已经被细菌严重污染的水;

5.1.3 避免使用里面含有金属离子的水;

5.1.4 稀释弱毒苗加点脱脂奶粉, 稳定病毒, 这些做的不当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5.2 操作原因

5.2.1 在饮水免疫上, 要对动物进行限水, 目的使动物喝到足够的量, 达到免疫的效果。

5.2.2 注射时, 要注射到疫苗所要求的部位。对猪而言, 尤其需要避免注射到猪的脂肪组织, 如猪丹毒或猪瘟, 注射到猪的脂肪组织中, 会导致免疫失败, 因为脂肪组织中不适合细菌和病毒生长。

5.3 其它原因

在注射后不应服用影响疫苗的化学药物, 用细菌苗时避免应用抗生素, 这一点对仔猪由为重要, 由于仔猪是疾病多发阶段, 而此时所吃的饲料常常含有抗生素。饲料厂家为保证饲料的饲喂效果, 饲料都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 有时会影响免疫效果。

6 疾病对免疫的影响

有些病毒能影响动物免疫机能, 在鸡中常见的法氏囊病, 猪中的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一般地说, 凡是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 或多或少都会抑制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时免疫应答降低, 免疫接种效果不好,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中尽量减少此类抑制免疫机能的病发生。

7 对策

7.1 凡是能够导致免疫失败的一些因素 (如上所述) 都应引起注意, 在生产中尽量避免。

7.2 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疫苗, 一个好的疫苗是控制疾病有效的工具。当病原有多个血清型时, 疫苗要选用有多个血清型的。

7.3 使用疫苗时, 应该严格要求遵守疫苗的说明书上去做, 不能凭经验去做。

面试失败的原因 篇8

对企业一无所知

很多毕业生应聘企业很随意,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大学生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名字,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出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对公司这么陌生,在求职前不去了解该公司,很难想像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不负责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这种情况招聘单位遇到很多。

自以为是

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一些低档次的工作不屑一顾,盲目地追求一些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这种“半吊子”型的人才,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必然要走向失业。

应聘太盲目

不少大学生并不知道某个职位的职责分工是什么,只会从字面上去理解。一家公司“营业服务部”下属的.商品企划室招聘人,结果许多大学生看到“服务”二字,就以为是做服务工作无人应聘,

而当公司把“服务” 两字去掉后,马上就有很多人投简历。人事主管告诫说,如果对职位不明白可以询问用人单位,不要单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这样很可能会错过一个好机会。

不愿到基层去吃苦

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刚进入企业,很难立刻进入角色。一些公司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去锻炼一年,有的同学一看不能马上搞设计、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丢掉了很好的工作。

独立性欠缺

会计面试的失败原因 篇9

会计面试的失败原因

很多求职者都很在意每一次面试,这是很正常的,其实不仅仅是你想不想进这间公司,最重要的就是面试那种氛围,就算你明知道自己不能过的或者自己不想进去的,只想过来混混面试经验,来用用面试技巧的,但是你一踏进面试场合,你就会很紧张,很在意自己的表现。但是结果都是不如人意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抓住每一次面试的重点,下面让我们来一次看看会计面试时要抓住重点的地方

1、准确把握时间

不管你的主考人对多么谅解你在路碰到的意外况,要克服负面的第一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尽一切能力准时,包括预先给可能发生的意外留下时间。

2、在自己不同方面多写几份简历

带多几份简历前往面试,没有比当被要求提供多一份简历而你却没有更能显示你缺乏准备的事了。带多几份简历,面试你的人可能不止一个,预先料到这一点并准备好会显得你做事正规、细致。

3、紧记每次面试的目的都是获聘。你必须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能力以获得聘请。面试尾声时,要确保你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和雇主什么时候会做决断。

4、要成功推销自己

将你所有的优势推销出去,营销自己十分重要,包括你的技术资格,一般能力和性格优点,雇主只在乎两点:你的资历凭证、你的个人性格。你能在以往业绩的基础上工作并适应公司文化吗?谈一下你性格中的积极方面并结合例子告诉对方你在具体工作中会怎么做。

5、详细说明你的专长和兴趣

对雇主最有利的事情之一就是你热爱自己的业务,面试之前要知道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它会给雇主带来什么利益。

6、一定要准备好问问题

准备好几个和工作、雇主、以及整个机构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获取有效信息,表达你对工作的兴趣以及智慧和热情。

7、完整地填妥公司的表格

即使你已经有简历,即使你带了简历来,很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填一张表。你愿意并且有始有终地填完这张表,会传达出你做事正规、做事善始善终的信息。

8、印象很重要

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已经被记住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篇10

一、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

1. 疫苗情况

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 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失效。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 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 取出时间过长, 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都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某些肉鸡场忽视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 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 如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饮水, 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 相反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造成部分鸡只死亡。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 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 或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时间, 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疫苗稀释剂受到污染, 将杂质带进疫苗, 或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饮水免疫的, 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 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2. 鸡群机体状况

(1) 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 鸡品种繁多, 免疫应答各有差异, 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鸡, 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鸡只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 母源抗体干扰。由于种鸡个体免疫应答差异以及不同批次雏鸡群不一定来自同一种鸡群等原因, 造成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雏鸡固定同一日龄进行接种, 若母源抗体过高的反而干扰了后天免疫, 不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即便同一鸡群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滴度也不一致, 母源抗休干扰疫苗在体内的复制, 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3) 应激因素。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受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 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 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淋巴细胞, 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所以, 当鸡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 就会减弱鸡的免疫能力。

(4) 营养因素。维生素及许多其他养分都对鸡免疫力有显著影响。养分缺乏, 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 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试验表明, 雏鸡断水、断食48小时, 法氏襄、胸腺和脾脏重量、功能明显下降, 脾脏内淋巴细胞数减少, 网状内皮系统细菌清除率降低, 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5) 疾病因素。许多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 甚至有多个血清亚型, 某鸡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与使用的疫苗毒株 (菌苗菌株) 在抗原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或不属于一个血清 (亚) 型,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马立克氏病病毒、淋巴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球虫等, 能损害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 导致免疫抑制。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 可以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和抑制, 从而影响其他传染病的免疫。鸡群发病期间接种疫苗, 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 甚至引起死亡。

鸡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 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 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造成免疫失败。

3. 免疫管理失误

鸡场未根据当地鸡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1) 饲养管理不当。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 鸡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在用疫苗期间鸡群已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 霉菌毒素能使胸腺、法氏囊萎缩, 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 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2) 免疫方法不当。滴鼻滴眼免疫时, 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肌注免疫时出现“飞针”, 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 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 并导致疫苗污染环境。饮水免疫时, 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 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 从而影响效果。

(3) 化学物质的影响。许多重金属 (铅、镉、汞、砷) 均可抑制免疫应答, 而导致免疫失效;某些化学物质 (卤化苯、卤素、农药) 可引起鸡免疫系统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 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 引起免疫失败。

(4) 滥用药物。许多药物 (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鸡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 以至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5) 器械和用具消毒不严。免疫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 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 反而引发疫病流行。

二、采取的主要对策

1. 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 到经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商店购买。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 注意瓶子有无破损, 封口是否严密, 瓶内是否真空和有效期等, 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疫苗种类多, 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 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 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采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

鸡体对抗原的敏感程度呈24小时周期性变化, 不同时间内免疫效果稍有差异。清晨鸡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其他时间少, 对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 此时疫苗接种效果最好。在免疫前后24小时内应尽量减少鸡的应激, 不改变饲料品质, 不安排转群、断喙, 减少意外噪音。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勤换垫料,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蛋氨酸、缬氨酸、维生素及脂肪酸等, 确保免疫力。接种疫苗时要处置得当, 防止鸡群惊吓。在接种前后3~5天, 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 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应激药物。在免疫的前后两天最好不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抗病毒药。

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 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凉开水, 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 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水前可适当限水, 以保证疫苗在1小时内饮完。设置足够的饮水器, 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 并保证雾粒在50纳米左右。点眼、滴鼻免疫, 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浸一下刺种针, 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 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 使误差小于0.01毫升, 针头不能太粗, 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4.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上一篇:一本珍贵的书为话题初中作文素材下一篇:用信息化推动基层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