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案

2024-07-19

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案(共11篇)

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案 篇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读并记住生词、词组

2.正确书写四个难点汉字

卖 苹 钱 橘 3.按正确的笔画顺序描写汉字

4.通过组合、分解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5.理解土、刂、木、艹等四个偏旁的意义,并写出同偏旁汉字 6.练习并会用课文中的句式

二、教学环节及内容 第一课时

处理生词 1.识读、记住生词和词组

水果 苹果

橘子

公斤

多少

别的一共

两个 两斤

两毛

两块

买什么

买苹果

多少钱 2.按正确笔顺写出下列四个汉字

橘 3.组合汉字与分解汉字

(1)组合汉字

左右结构

木:兆

上下结构

八:口

(2)分解汉字

左右结构

别的杯4.理解下面偏旁的意义,并写出同偏旁的汉字(1)土

和“土”相关

(2)刂

和“刀”相关

剧(3)木

和“木”相关

椅(4)艹

和“草”相关

药 5.作业:完成练习与课外练习

(1)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的题要查字典、理解其意义

第二课时 要求:

(1)理解对话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2)流利背说短文内容,并能默写 1.处理对话

(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归纳句式(2)提问式讲解

你买什么?

我买苹果。多少钱一斤?

你买多少?

还要别的吗?

一共七块五,找您两块五。(3)分角色背对话(4)检测背诵效果

2.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城树

第八课

练习题

1.看拼音写汉字,并翻译

píngguǒ

júzi shuǐguǒ

biéde yígòng duōshǎo

2.给下列词注音

橘子

水果

多少

一共

苹果

别的公斤

还是

公共

别人 3.根据偏旁,写出汉字 土: 刂: 木: 艹:

4.写出笔顺 卖: 苹: 钱: 橘:

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案 篇2

一、报刊阅读教材概述

我国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是北京语言大学1999年出版的《报刊阅读教程》, 北京大学2000年出版的《新编报刊阅读教程》, 北京大学2004年出版的《读报纸, 学中文》和北京大学2007年出版的《轻松读报》。前两本教材距今已有10年时间, 内容十分陈旧。相比较而言, 后两本教材的内容较新, 里面涉及到了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如网恋、留学热、医疗改革等话题。课文多摘自中国主要报纸上的文章, 题材丰富, 体裁多样, 难易适中, 兼顾报刊新闻的知识性和时效性, 在语言学习的同时, 可使读者广泛了解中国社会。除此之外, 根据文章的内容, 结构和隐含的阅读技巧设置了相关的练习, 遵循阅读理解教学规律, 形式多样。然而, 尽管是最新的教材, 随着时代的变迁, 也存在丧失时效性的缺点, 这就需要汉语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 做好充分的准备, 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弥补汉语报刊阅读系列教材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遗憾。

二、教师在报刊阅读课中的角色地位

长期以来, 我国的大多数课堂教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进行的, 教师话语往往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 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少。对外汉语阅读课尤其是这样, 除了讲解生词、课文以外, 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练习上, 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内容枯燥。因此阅读课, 特别是报刊阅读课要积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 才能不断相互交流, 反馈信息。教师应该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教师应该怎样准备报刊阅读课。

首先, 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大部分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主要学习的是汉语的语法及词汇的用法, 对于写作、阅读类技能课觉得用途不大。但是尽管如此, 在读写类课堂上, 很多学生还是更关心语法和近义词辨析。作为教师, 如果学生在课堂提出了问题, 一定要给予解答。如果学生没有问及该问题, 那我们在授课中应尽量避免词义辨析和词义的详细讲解, 因为这是阅读课, 而非综合课、语法课, 也就是说教师要明确课型的特点。但是不讲解并不等于不准备, 对于学生的突发性问题, 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这样才能给学生正确满意的答案。

其次在新闻材料的选取上,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在开课的前一个月, 教师应该查找一些难度适中、趣味性强的新闻资料, 发给学生, 一起阅读并讨论。众所周知, 剩女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也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这样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有话可谈。如果在刚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找材料, 其内容、难度都会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向学生推荐《参考消息》《北京青年报》《环球时报》等报纸。

再次, 课堂活动的准备, 这也需要教师花费一些心思。为了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我们就要采用一些具有报刊阅读课特点的教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查找新闻资料, 作报刊综述,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但是有时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没有时间查找新闻, 这就需要教师去查找一些图文并茂的新闻, 报纸上很难找到合适的, 我们可以在网上查找。找到五六个短新闻以后,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 以抽签方式决定每组要讨论的新闻。最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其他组学生进行提问。经过实践, 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第四, 增加报刊阅读课的实用性。很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性很强, 都是为了能在汉语水平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很多学生提议找一些与HSK相关的阅读练习。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查找的新闻资料编制一些和HSK试题相似的练习。也可以直接从HSK练习册上摘取, 每节课结束前5分钟发给学生, 进行限时的小测验。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自信心。

最后是作业的布置。报刊阅读课的作业也应该具有课型特点, 所以用重点词语造句这样的作业最好不要留, 那是综合课的作业, 而不是阅读课。除了课后练习以外, 可以让学生写一两个短新闻, 只写主要内容。在第二次课上,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讲评, 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新闻告诉大家。当然教师也可以发给大家一篇一样的新闻, 并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把新闻贴在本子上, 并回答问题或写一下自己对该新闻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 可以让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了解身边每天发生的事, 而且作业压力也不大。

三、余论

除了所述教学方法外, 报刊阅读课还可以设计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如小辩论、报刊综述报告、文化观摩等。因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 将所掌握的言语技能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交际技能的操练, 至今尚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而它恰恰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是口语课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但是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表明, 学生在掌握第二语言过程中, 有相当长的阶段同时进行学习和习得。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必须同时注意发挥学生自然习得的作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 也为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下自然习得有机结合起了桥梁作用。它既能激发学生投身于汉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的兴趣, 又能为学生具备这种实践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文化观摩为例, 对活动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

甲班:总人数14人;活动内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学生情况见下表。

在活动前先给学生布置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端午节的起源;二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三是中国人端午节时吃哪些食品。然后把14名学生分成三组, 准备三个问题的答案。把不同国别、不同水平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分成一组, 这样有利于小组活动, 还可以增加学生们接触、交流的机会。

1.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是请各组回去查找资料, 并找一名代表以PPT的形式向其他学生展示其问题的答案, 别组学生如有问题可对其进行提问。二是需要任课教师准备一些端午节的节日用品, 如五彩线、粽子、纸葫芦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端午节。

2.活动情况:

各组均出色地解答了问题, 在准备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和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学生们认真地观看其他同学的展示, 兴趣很浓, 课堂气氛十分友好。

3.教师小结:

肯定学生们的成绩, 同时也指出较严重的语法错误。为了准备问题的答案, 很多同学查阅了资料, 这个过程需要他们阅读。阅读以后, 要把信息转化为话语, 这个过程则需要进行交际。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不仅训练了阅读技能、言语技能, 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由于报刊阅读课有时选用报纸的原文作教辅资料, 所以会因时间仓促, 造成教学中随意性比较大;也可能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点不同, 学生会觉得报刊阅读课非常难。要想减少和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我们必须在课前充分备课,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教什么, 怎么教, 应该有一个统筹安排, 从而保证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们相信, 为了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必须使精读和泛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固定教材与补充教材相结合, 语言知识讲授与文化知识介绍相结合, 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做, 不但可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技能技巧, 还可以拓展视野, 获取最新信息, 提高教学容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甘甲才.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学的尝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 (6) .

[2]周晓兵.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廖智宏.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 (7) .

[4]蔡绿.试论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中的新词语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教学研究 篇3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的“报刊”课,是以报纸、杂志类刊物上文章为文本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使外国学生通过“报刊”课,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以及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学以致用,以期达到促进汉语水平提高的目的。

本文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分析,剖析了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研究,教材选取和课堂教学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希望能给现行的对外汉语报刊科研究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报刊课 教学目标 教材体系 教学手段

一、当前报刊教学的普遍做法

从当前来看,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三原则(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固定教材与补充教材相结合、精读训练与泛读训练相结合),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材编写者和教学者的共识,并且在各类型教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与其他汉语课程的教材相比,报刊阅读课程的教材还显得有欠成熟。所以,从实际报刊阅读能力培养出发,对以上三个原则做出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是目前提高报刊阅读课程教材编写质量的关键。

二、报刊阅读课教学原则

怎么样才能上好报刊课,既满足教学的要求又满足学生们对于报纸杂志的需要?我认为,在报刊阅读课中应该以以下几个原则作为教学的重点:

1.工具型的教学目标

报刊课程是一类课程的总称。学生学习此课程时抱有工具型的动机,实际上,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即通过学习掌握新闻语体的一般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具备阅读媒体语料(包括文本形式和视听语言形式)的能力。

2.开放性的教材体系

在报刊阅读课的教材选取上要采用开放的教材体系,即固定教材的指导性与补充教材的实践性相结合,具有新闻时效性和实践的补充教材教学也同样是报刊阅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内容。

3.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目前的报刊教学主要以报纸、杂志和课本为主,学生接受的知识范围相对而言比较狭窄,教学手段的优劣,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施。

怎样实现多样化教学手段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文本语料和视听语料两者兼顾

文本语料和视听语料同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必然性。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应当把广播、电视引入新闻汉语课程,因为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同为新闻媒体,同是将新闻语体作为语言载体的,具有共同性.

(2)丰富运用视听手段使教学内容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过去,报刊课除了新闻听力课外,课堂教学都只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老是将学生听这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免有些单调。视听手段的运用,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增加了教学的层次性。

(3)多渠道反复刺激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多种信息传送渠道的反复刺激会加深所学内容在大脑皮层的痕迹,从而较快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语言与中国报刊文化和社会文化常识相结合

从报刊阅读的实际来看,“语言与文化相合”的原则,不仅体现于具体的篇章阅读内,还应该体现于整体的报刊语言教学和中国报刊文化教学的相结合。

和很多其他汉语课程不同,在多数汉语课程中,并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选择性信息接收能力,但报刊阅读课程则相反。报刊阅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员的实际的报刊阅读能力。要求学员具备实际的报刊阅读能力,就意味着不仅仅要求学员能够阅读经过别人选择、别人提供的报刊材料,而且首先要让学员能够主动地在浩如烟海的报刊资料中寻找到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报刊信息,并判断出信息的来源和价值——报刊信息自主采集能力。

5.词语教学与范文阅读并重

报刊语言和词汇是学员学习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报刊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构成报刊阅读可称词语教学系统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刊常用的书面词语及报刊常用的格式:《报刊阅读》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向学员介绍中国报刊语言的特点,并通过相对集中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员尽快熟悉和适应汉语报刊的基本表达习惯,突破报刊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语言障碍。

(2)重点词语的教学:正确了解所报道的事件,准确理解报道中所表述的立场、态度、观点,是衡量学员报刊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准,也是报刊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因此,突出重点词语教学,特别是重点词语辨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3)培养自主扩展词语的能力:报刊阅读课程要培养的是学员实际阅读报刊的能力,因此,如果把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限定为掌握教材中所划定的词语范围,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员报刊阅读能力的要求。

三、关于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教学的反思

报刊阅读基础性教材应该大致包括较为系统的中国报刊常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常识、具有长期阅读指导作用的范文体系、纳入教学计划的补充教材教学设计、与反问教学并重的词语教学训练体系等。练习设计中,除了报刊阅读方面一些专门性训练外,也要围绕报刊阅读能力的形成,强化相关汉语知识技能的复习、巩固、运用和提高,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白崇乾,朱建忠.报刊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204-209.

[2]潘兆明,陈如.读报刊、看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8-72.

对外汉语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案 篇4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

第65—70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型: 选择问句“„„还是„„”、正反问句“A不A”、疑问句“„„怎么样”。

教学重点:

下列题目是重点,要多听、练、说。

1、【

一、语音语调练习】的第二题:听后跟读,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的“句重音问题”。

3、【

二、听力理解练习】的第一题“听句子选问题”。

课型:

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学方法:

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读第13课关于【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检查学生对句重音的掌握情况:个别读,然后齐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衣服

日用品

东西

二、讲练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

组织教学:发个每个学生四张卡片,分别写有A/B/C/D。做选择题时,听后,所有学生都需举牌亮出自己所选的答案。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一、【一

语音语调练习】

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10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说句子,边确认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

提示复习:“三声+三声”的变调规则: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二、过程方法:边听边跟读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划线词语的声调。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确认正确答案:读出词语后,说明词语的声调,如“三声、二声”。→④教师和学生齐读句子。

第四题、选择你听到的句子。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A/B/C/D),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确认正确答案,请个别学生分别读句子。

第五题、听句子,根据句重音回答问题。

(一)听前提示:„„还是„„

新的/旧的 辆

„„怎么样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边说边板书听到的句子(和学生一起说,简单的句子不板书),并标出句重音,然后分析得出答案,并板书答案。

[二

听力理解练习】 第四题、听一听,猜一猜。设计意图:

听力课输入量大,在第二节小课开始先做这个类似于游戏的题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过程:

由于题目设计比较有趣味性,处理该题目时,每个题目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多放几遍,争取让学生自己说对答案,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听——问——讨论——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

补充颜色词和水果名,请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第一题、听后选择合适的提问。

(一)听前提示:箱子 重 中药

马马虎虎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举画着“男”或“女”像的卡片各一张,分角色重现对话(学生跟老师一起说);然后分析得出答案。→针对看到的学生亮出的错误答案,提问学生或是教师直接讲解“怎么说可以选那个选项”。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一)听前提示: 摩托车 经理

(二)方法过程(同上)

第三题、听后填空。

方法过程: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填写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通读短文,板书所填答案→再听一遍。

三、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外练习】部分,下节课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课后分析:

本课不仅仅局限于听,也让学生跟读、复述、默写,以听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对外汉语 幼儿教案 篇5

1课时

教学对象:幼儿二、三年级 教学重点:学唱、表演

教学用具:老虎的图片、没有眼睛的老虎、没有耳朵的老虎 复习:

1、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 2、10种动物(老虎、兔子、鸡、鸟、牛、马、狗、虾、大象、熊猫)讲授内容:两只老虎、跑的快、真奇怪、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尾巴

上课:和每个小朋友握手问好;

第一步:两只老虎、两只兔子、一只鸟、一只鸡(中泰翻译教学),重复说并能够分清 第二步:对比虎头图片(完整虎头图片、缺少眼睛、缺少耳朵),学习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尾巴

第三步:跑(翻译法配合动作学习)、跑的快 第四步:板书书写“跑”“奇怪”(板书的同时播放音乐,熟悉两只老虎)第五步:学说儿歌并配合动作,全班学习

第六步:游戏

1、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老师教习,起初说唱三遍)每个小朋友均能展示(第一次请一位比较活跃的小朋友,示范;第二次请两个,第三次请三个,以此类推并复习数字)

2、表演之后,老师带领全班做鼓励性手势。(中文:真棒、你真棒)

3、每个小朋友均有展示机会,对于活跃的可以适当增加玩的次数,忌严重失衡

5、掌握时间

第七步:配合音乐全班一起展示

第八步:重复歌词(每句慢速的教习,使得小朋友可以重复)

下课:再见(中文: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2课时

复习儿歌:两只老虎

复习:

1、展示图片,复习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尾巴、真奇怪、跑的快

2、每次请两个小朋友上台展示,边唱边跳。

3、一轮展示过后,在黑板上书写儿歌歌词,然后老师说歌词中的中文,请小朋友上台指认,正确后进行鼓励。

对外汉语汉字教案 篇6

课程名称:初级汉语汉字课

使用教材:《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 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授课学时:15分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独体字的象形图及其字形,来认识由这些独体字合体而成的合成字;

2、初步认得新学习的字的字形,而且还要学会这些字的读音、笔顺。

二、要求

(一)音

要求能正确的掌握“休、林、明、看”这四个字的读音;

(二)形

1、要求学生能找出“休、林、明、看”中学过的独体字;

2、要求学生能认得“休、林、明、看”的字形。

3、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会写“休、林、明、看”这四个字,并且笔顺正确。

(三)义

通过“由象及形,由形及意”,使学生理解“人、木、日、月、手、目”分别合体而成的会意字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形

1、独体字“人”写成“休”字的“亻”;

2、“林”的偏旁“木”,“乀”写成“丶” ;

3、“看”的“手”的“亅”写成“丿”

(二)义

“人、木、日、月、手、目”组成合体字后每个部件如何表达合体字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认一认,忆一忆

1、请学生到黑板前来,以课件中显示的象形字作为提示,在黑板上写出对应的汉字;

2、全班的学生对照着课件,一起批改黑板上的答案,并一边朗读,手一边凭空写字

(二)导入新课

1、“休”字的讲解

(1)PPT打出“亻”+“木”,首先讲解“亻”是“人”改写而来的;

(2)给定一个提示:假定“亻”是“直立的人”。让学生自由讨论“亻”与“木”之间可以有些什么样的关系;

(3)讲解“亻”与“木”合体后的意义,引入新字“休”;

(4)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休”字,同时课件播放动态笔画,学生一边跟着写,一边说出所写的笔画;

(5)重点教授“休”的偏旁“亻”不能写成“人”;

(6)请学生到黑板上试写,其他学生在批改的同时也再次练习。

2、“林”字的讲解

(1)由象及形,在黑板上板书:

(2)写出两个“木”字,利用英语语法:一个就是wood;两个或者以上就是woods,两个“木”加起来,引出新字“林”;(7)(3)一边齐读“lín”,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林”字,同时课件播放动态笔画,学生一边跟着写,一边说出所写的笔画;

(8)重点教授“林”字偏旁“木”的最后一笔由“乀”写成“丶”。

3、“明”字的讲解

(1)PPT打出“日”+“月”,引出新字“明”;(2)讲解“日”与“月”合体后的意义;

(3)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明”字,同时课件播放动态笔画,学生一边跟着写,一边说出所写的笔画;

(4)请学生到黑板上试写,其他学生在批改的同时再次练习。

4、“看”字的讲解

(1)按照PPT的提示,请同学上讲台做出该象形字的动作;

(2)全班把手放在眉毛附近做“看”的动作,老师解释“手”+“目”合体后的意义,引出新字“看”;

(3)请同学上黑板试写“看”字,要求其他同学批改并找出“看”的“手”与独体字“手”之间的不同;

(4)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看”字,同时课件播放动态笔画,学生一边跟着写,一边说出所写的笔画;

(三)新课小结

(1)整体回顾本课堂学习的四个合成字;

汉语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7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案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 阅读 教学

一、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境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参与交际以及在交际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指导。人们交际时言语所表达的语义丰富多彩,交际双方要联系和依赖语境才能在言语交际中消除模糊性和歧义性,从而准确无误地理解语言。我们认为,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实体语境对认知主体的制约主要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来表现。因为它们相对于认知主体是外显性的、较容易把握。实体语境中的社会文化语境对交际活动不是没有制约,而是这种制约是内隐式的,表现为有关文化、社会规则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个人情况的潜在制约,渗透在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里起作用。实体语境的制约作用最终是通过触发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形成认知语境从而对人的言语行为产生作用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时,一方面应注意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相关的实体语境,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教学对象的认知语境,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过多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的倾向。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体语境仍来自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层面。我们认为,上下文语境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学者介绍词语或语法规则时引出的典型例句。它起着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规律的作用。学习者对词语的定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将词语抽象的定义具体化,体现该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如“毅力”一词,词典的定义是“持之以恒的能力”,学生很难准确理解,举一个有关马拉松长跑比赛的例句:“跑完马拉松比赛需要很大的毅力”可帮学生很快理解。有《问卷调查》显示:79.3%的留学生在学习词汇和语法规则时喜欢先听教师讲,然后练习,“讲”的内容主要就是为介绍词语或语法规则而呈现的典型例句。

情景语境主要包含时间、地点、话题、交谈方式、交际参与者等具体因素的现场交际环境。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临时利用的情景和现场模拟的情景。课堂上可以通过准备必要的实物、图片、道具以及利用录音或录像等有声可视材料来营造。临时利用的情景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捕捉力及时把与周围环境有关的事件、情况同语言学习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因素。徐子亮称之为“即时语境”,并以“目光”一词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上课时突然有人敲门,进来一位新学生。正当大家的视线都转向这个学生时,教师抓住此情形立即造了一个句子“刚才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新同学身上”。如此利用具体的场景和事件的演示,可使学生对词义有较准确的理解,也加深了记忆。现场模拟的情景主要指教师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设计熟悉的场景,规定相应的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用模拟真实交际情景的方式进行操练。语言教学过程是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随着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应以研究“学”为基础,因此在汉语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教学内容,还要关注教学对象。在师生间的交际链中,教师利用和创造实体语境时,应注意能否有效实现学生相应认知语境的触发和建立。

二、语境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挑选了中级阶段两组共20 名学生做了阅读实验。这两组学生均通过了新HSK4 级考试,并且分数控制在 220 分至 250 分之间,每组 10 人,6 人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4 人为汉字文化圈学生,可以说汉语水平大致相当。我们对两组学生进行了 5 次课的实验,分别用传统阅读教学法和语境阅读教学法授课,在第六节课进行摸底测试,5篇短文,共 20 题,每题 5 分,40 分钟内完成,结果如下: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实验组成绩略高于传统组,可以说,语境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语

语境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课堂要有驾驭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熟悉教材,对阅读课课型有充分的了解。

阅读课有别于精读课,不能逐字逐句地讲解,不能大讲语言点,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跳障碍、抓重点、加强猜词能力。语境阅读教学法的运用恰好能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学生要

降低对阅读课的焦虑感,很多学生说,看到篇幅较长的文章就恐惧、焦灼,其实每篇文章只要抓住“题眼”,再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文章的语境,就不难理解,甚至不用通读全文即可了解文章大意。

【参考文献】

[1]谢仙丹. 语境及其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学刊,2009,04:121-123.

[2]王尚臻.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6.

[3]汝淑媛. 语境理论与多媒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以简单趋向补语的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1,04:113-115.

对外汉语教案 篇9

4【教学课时】1.5小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词1-19个,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类分点解释,与实际演练。2通过课文的对话理解,进行相关练习。(填空,问答等)

3.通过对话练习(可请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来完成对话),使学生清楚在中国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以及介绍自己朋友给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方式:采取分组比赛方式,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积极性。

一.提问有关课文的的一些题外问题,作为引入教学。(约5分钟)

1.在你的国家,你是如何向A介绍B的?

2.在中国,当你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中国朋友时,是否有出现过误会?是什么样的误会?

3.你认为是哪些因素导致的这种误会?

二。新课教学过程(60分钟)

(一)学习生词第1—19个

【1】.教师带读生词,每个生词可领读1-3遍,本课需要注意的语音是,平舌与翘舌的区分以及儿化音,轻声的训练。(10分钟)

知识点:

(1)

【平舌音】:发音时舌头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发出的z、c、s

【翘舌音】:发音时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前硬腭,发出的zh、ch、sh、r。

【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别】:关键在于发音部位的不同:发平舌音时,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舌头平伸。发翘舌音时,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舌尖略翘。如:①平舌音:走 zou3(=to go)

VS翘舌音:说 shuo1(=say)

(2)儿化音:一下儿 yixia r 注意连读。

(3)轻声:学生xue2sheng(=student)

【2.】学生自己读生词,老师正音。(10分钟)

具体方法,可分成四个人一组,每人读6个。老师纠正错音。最后评出哪个组错误率最低。以此激励学生加强读音训练。

【3.】教师用分类方法解释部分重点难点的生词。(20分钟)

将生词分为 专有名词和词组,便于学生学习。

(1)专有名词:(10分钟)

1.约翰yue1han4(人名=john)

2.美国mei3guo2(国名:American)

3.加拿大 jia1na2da4(国名:Canada)

4.北京语言大学bei3 jing1 yu3 yan2da4 xue2(校名: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5.张(中国百家姓之一。姓氏)

6.妹妹sister(相对于姐姐,汉语中指辈分小的。注意于英文中sister同时表示姐姐与妹妹之意,区分开来)

(2)词组及其搭配(10分钟)

1.累lei4(tried)

搭配词语:①很累(too tried)②不太累(a litter tried)

课文例句:你们累吗?——不太累

2.太 tai4(too)

搭配词语:太忙 太客气 不太喜欢 不太舒服

例句:①你总是太忙,没有时间。

②你太客气了。

③我不太喜欢这件衣服。

④我今天不太舒服,不想去上班了。

3.介绍 jie4shao4(=introduction(作为名词)

to introduce(作为动词)

搭配:介绍一下儿 介绍朋友

课文例句:我介绍一下儿,这是约翰,这是我妹妹。(这里介绍是作为动词)当“介绍”作为名词时,例句:这是我的介绍信。(letter of introduction)

4.一下儿 yi1xia4r(=a moment)有一会儿之意。

例句:请你等一下儿,他就来。(wait a moment)

5.回 hui2(=go back)

搭配:回家 回美国 回信

课文例句:老王回家问他爱人。(go home)

【4】.重点语法与句型(10分钟)

①动词+“一下儿”表示做一次,或试试看的意思。【介绍一下儿】

②………..吧。吧字用于句子末尾,表示建议,委婉的意思。相当于英文中let’s。

【我们走吧】

③XXXX是。。“是”字句型。表示判断或说明。相当于英文。。is。。例句:约翰是加拿大人。

—》以此类推:XXX“不是”…… 句型。表示否定。

例句:约翰不是加拿大人。

④“吗”字问句。“吗”字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

例句:约翰是美国人吗?

三。讲解,朗读课文(约20分钟)

1.教师带读全篇课文。(教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约5分钟)

2.由学生读,教师就各别错音进行纠正。(重点突出平舌翘舌,儿化音,轻声训练)(约5分钟)

3.教师就课文进行提问(约5分钟)

①李爱华他们累吗?

②约翰是谁?

③李秋是李爱华的妹妹吗?

④约翰是哪国人?

4.练习对话(10分钟)

四人为一组,分别饰李爱华,李秋,张老师,约翰,进行对话练习。最后评出错误率最低的一组。

四。小结(5分钟)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本次所学的对话内容,重点语言词汇。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让学生课后巩固,练习19个生词,读音(平舌翘舌,轻声儿化音的练习),以及重点句型的习惯用法,造句。

2。替换练习

1.(医院,商店,国外)

2.张先生不忙。(舒服,高兴,累)

将下列陈述句用“吗”字转换成疑问句。

1。她是语言大学的留学生。

2。我们老师姓王。

3。约翰不是美国人。

4他不去学校。

5。你们走吧。(将“吧”字句转换成“吗”字句)

6。王小姐不知道。

7。张老师不太累。

3。用下列词语介绍一个人。Introduce a person with the following words。①介绍一下儿朋友 叫 美国人 语言大学 留学生老师 姓

②老师 是中国人 姓在工作家中国

对外汉语词汇教案 篇10

课程名称:高级汉语词汇课

使用教材:《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 教学对象:成人高级班 授课学时:15分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春节”习俗的词语,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春节”习俗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生词(1)基础生词

年俗

祭灶

扫尘

拜年

年画

春联

鞭炮

(2)拓展生词

送(接)灶

作揖

(二)短语

挂年画

贴春联

放鞭炮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最重要的是哪个节日吗?” “知道。是春节。”

“同学们之前是否接触过关于‘春节’的事物?对“春节”的习俗有所了解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春节”的一些习俗的词汇,以及认识一下中国春节文化。”

(二)讲解生词

1、“年俗”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解释“年俗”的词义及其组合关系;(3)示意部分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个接着一个读。(学生读错时,教师先读一遍做示范,使学生有针对性纠正。)

2、“祭灶”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解释“祭灶”的词义及其组合关系,并拓展两个新词“送灶”、“接灶”;(3)两遍教读完毕后,示意部分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个接着一个读“祭灶”、“送灶”、“接灶”这三个词。(学生读错时,教师先读一遍做示范,使学生有针对性纠正)

(4)教师在黑板写“祭灶”,重点突出“祭”字形上半部分的写法,联系“灶”的本义,告诉学生要注意“灶”的偏旁是“火”,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跟写。

3、“扫尘”的讲解

(1)展示图片,问学生能得出图片里的人手里拿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3)教师解释“扫尘”的词义,问学生“扫尘”是什么组合关系。

4、“挂年画”的讲解(1)展示“年画”,问学生这是什么作品(画?刺绣?剪纸?),教师用具体语句描述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年画”二字;(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3)学生自由发挥,在“年画”前加动词,使之成为符合逻辑的动宾短语;(4)讲解“挂年画”的词义,解释完毕师生齐读该词。

5、“贴春联”的讲解

(1)展示图片,问学生图片中的事物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板书“春联”二字请学生上台为其标音;(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解释“春联”的词义;(4)请学生看着图片,说出图中人物的动作名称;(5)齐读“贴春联”(两遍)。

6、“放鞭炮”的讲解

(1)展示图片,问学生图中用圆圈圈着的东西;(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3)解释“鞭炮”的词义,请学生选一个动词与“鞭炮”搭配成动宾短语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4)教师解释为什么选“放”;

(5)教师造一个句子,学生模仿造句;(6)重点板书“鞭”,学生在练习本跟写。

7、“拜年”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教学生们“抱拳”的动作,学生跟着做;(3)告诉学生这种抱拳的动作叫“作揖”(在黑板上写该次并标音),拜年就是“对别人作揖的同时,嘴里说吉祥的话”;

(4)重点板书“揖”,解释为什么用“扌”;(5)教师用拜年造句,请同学模仿造句;(6)请同学领读两个词语,其他学生跟读

8、加固练习

(生词在黑板上已经列好)

抽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给生词注音,注音完毕后,让其他的同学看看是否有错,如有同学认为有错,让其上来改,然后教师紧接着做讲解,加深大家的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学过的词语的发音、写法并记住这些词语的组合关系;

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案 篇11

关键词:归因 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 汉语阅读

动机由内在的起因与外在的诱因构成。内在的起因包括需要和内驱力,可以归结为动机中的心理变量。归因作为心理变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归因概述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它强调个人对于行为成败的原因解释将会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进而也会影响到未来行为的成败。归因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他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是人们对于事件的感知而不是事件的本身。他指出,人们对于事件或他人行为的结果,总是倾向于把它归因于内部的(个人的)和外部(环境的)的因素。后来,罗特提出控制点的理论,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认为成功和失败是由于压力和运气等外部因素造成的。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韦纳吸收了海德和罗特的观点,提出了归因论。他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之后,他又提出六因素,有人也分解为八因素。如果将此“三维度”与“八因素”结合起来,即可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

人们的归因可以区分为八种情况:一是内部稳定的可控因素,如自控水平。如果一个学生把阅读水平归因于自控水平,认为阅读好是由自控及时和有力所造成,而因为自控水平低导致阅读成绩提不上去,那他就会注意提高自己的自控水平,以争取获得好的成绩。二是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高低。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好坏归因于此,认为阅读水平高是由于能力强,那他就会信心充足,甚至趾高气扬;认为阅读水平低是由于能力低,那他就会丧失信心,只好听任失败。三是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如果一个学生认为阅读成绩高是由于努力的结果,那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认为阅读成绩差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四是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身心状况。如果一个学生把学习的优劣归因于此,认为由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不好则是因为身心状况欠佳,就会注意锻炼身体,重视心理卫生,以保持或促进身心健康。五是外部稳定的可控因素,如方法优劣。如果一个学生把阅读水平高低因于此,认为阅读水平高是由于学习得当,或阅读水平低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那他就会自觉地学会学习并改进学习方法。六是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如果一个学生阅读成绩差归因于任务困难,那他就会埋怨客观,并把今后学好的希望寄托在减轻任务的难度上;认为自己阅读成绩好是由于任务容易,那他就会提醒自己,今后要认真学习,以应付困难任务的挑战。七是外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如他助多少。如果一个学生把阅读好坏归因于此,认为阅读好是由于有他人的积极帮助,而阅读不好则是因为未能得到他人的帮助,那他就会虚心地向他人请教,搞好人际关系,争取他人帮助。八是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坏。如果一个学生把得失归因于运气好坏,那么学生成功,他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并祈求今后仍能碰上好运。[1]倘若学习失败,那他只好自认倒霉,但愿今后福星高照,好运来临。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1.被试情况

笔者在清华大学留学生院、临沂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进行取样。第一次发放问卷108份,回收95份。第二次发放问卷80份,回收69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为75.6%。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其研究工具是自行编制的问卷(见附录)。

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笔者尽可能地搜集关于动机变量的调查条目,结合二语学习理论、心理学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及相关问卷,编制问卷初稿。问卷采用“同意”到“不同意”李克特五级量表(见附录),“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不同意”分别赋以5分、4分、3分、2分、l分,由此3分可以成为判定每一题项的界限,超过3分为肯定,低于3分为否定;同理,每一题项的均值也一样,超过3分为肯定,低于3分为否定。

问卷的主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被试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班级和国籍;另一部分为笔者自行编写的关于归因的量表。

其次,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目的是探索动机变量与汉语阅读之间的关系。

3.研究程序

采用统一指导语,利用被试业余时间发放问卷,要求被试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认真作答。在向初级班和中级班发放问卷过程中,由笔者或笔者的朋友向留学生解释问卷内容,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进行准确作答。

(二)归因在汉语阅读中的调查分析

从表3中的数据可看出:

1.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亚洲学生在Q2、Q3、Q7、Q8中的得分高于欧美学生,这些问题分别为:

Q2:阅读成绩的高低与课下做的练习多少有关。

Q3:阅读课虽然没有口语课有趣,但是我仍然能够认真上好阅读课。

Q7:我的阅读能力一向不错。

Q8:在阅读时常常会急躁不安,静不下心。

而欧美学生在Q1、Q4、Q5、Q6中的得分高于亚洲学生,问题分别为:

Q1:我认为,阅读成绩好是因为能把握文章的主题及篇章结构。

Q4:这篇阅读没做好,是因为太难了,简单一些我就会做得很好。

Q5:这次阅读成绩不好,是因为运气的关系。

Q6:如果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阅读会更加顺利。

以上说明,亚洲学生在进行汉语阅读归因时倾向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欧美学生倾向归因为外部因素。亚洲学生认为努力程度、自控水平等是决定阅读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亚洲大部分国家的教育方式通常为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就要为取得优异成绩而加倍努力,家长们望子成龙,对其教育也甚为严格,他们也往往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等等。而欧美学生自小生活在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他们在学习中往往更注重技巧、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他们把阅读水平高低归因于外部的因素,认为学不好并不是自身因素导致的,这样他们就不会自责,放松心态去继续学习。

2.从学习汉语的年级角度来看,初级班的学生在Q2、Q5、Q6、Q8中的得分较高,分别为:

Q2:阅读成绩的高低与课下做的练习多少有关。

Q5:这次阅读成绩不好,是因为运气的关系。

Q6:如果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阅读会更加顺利。

Q8:在阅读时常常会急躁不安,静不下心。

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在Q4、Q5、Q6中,从初级班到高级班的得分依次递减。这些问题分别为:

Q4:这篇阅读没做好,是因为太难了,简单一些我就会做得很好。

Q5:这次阅读成绩不好,是因为运气的关系。

Q6:如果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阅读会更加顺利。

以上说明,初级班的学生大多把阅读水平高低归因于诸如他助多少、运气好坏等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较低,词汇量较少,只能阅读一些短小简单的篇章。他们还没有掌握全面、系统的阅读方法,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往往归因于那些不稳定的因素。随着年级的增长,像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对阅读的认识也逐渐变得深刻,明白了提高阅读水平应靠自身的努力等因素。

三、关于归因的教学策略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归因策略:

1.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学生的优点常常表现得较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独特之处。不同国家的学生特点不同,他们往往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优缺点。教师应当结合他们的民族特征和个性特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例如,许多非洲籍学生,他们的创造力较强,常喜欢开玩笑,说出的故事也栩栩如生。教师可以把这些看成是他们的优点,并把它们运用到学生演讲中,或让他们编一些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有些亚洲国家的同学比较含蓄,不如欧美的同学活泼开朗,在口语课的课堂上表现力不强,但是他们踏实、认真,在诸如阅读课之类的课堂上往往有突出的表现。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课上建立信心,他们会更加努力,也带动他们在其他课堂上提高效率。

2.帮助学生进行归因分类。韦纳认为,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学生成败期望的继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条推论:①如果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因,那么,这一结果被期望将来还会出现。②如果一个事件的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那么,这种结果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变。③将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因比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在将来有更大重复的可能性。根据韦纳的研究,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与期望和行为的关系可概括为:

稳定性原因 → 结果不会改变,有成功期望,作出努力

成功结果归因于:

不稳定原因 → 结果会改变,对成功不抱期望,不作努力

稳定性原因 → 结果不会改变,不抱成功期望,不作努力

失败结果归因于:

不稳定原因 → 结果会改变,有成功期望,作出努力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成功结果归因于稳定性原因(如在阅读中使用的方法得当等),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继续发挥这些优点;将失败结果归因于不稳定原因(不够努力,课下没有进行充足的阅读练习等),之后学生会更加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3.向学生传递乐观的和可控制的归因。作为教师,也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归因。归因最理想的方式就在于把成功部分归因于相对稳定的能力(对将来的成功保持乐观),部分归因于可控制的因素(努力、学习策略)。然而,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因于那些内在的、不稳定的以及可控制的因素。从而我们对学生失败的归因就可侧重于他们的努力和学习策略上,而非归因于他们的能力低下(学生认为是不稳定的、是不可控制的)或外在的因素。[1] 教师可以通过诸如“你做得很好,很显然,你是下了功夫的”“努力越大,收货就会越多”“也许,下回你得再加把力才行。同时,我也可以给你一些好的建议”此类的陈述向学生传递乐观的归因和期待。有研究证明,如果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于无效的学习策略或努力不够,而不是归因于能力较低下或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那当他们在采取新的策略,加倍努力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在困难面前更坚强,在需要的时候更愿意寻求帮助。[2]

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这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常常采取逃避努力等消极行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如果把学生的成败归因于他们或教师可控制的因素时(学生的努力程度,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师就完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使他们取得高水平的成就。

注释:

[1][2]张璐:《动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参考文献:

[1]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江新.对外汉语字词与阅读学习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彭志平.汉语阅读课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6]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王初明.应用心理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9]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10]闵卫国,傅淳.教育心理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1]张灵芝.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2]Bandur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if control[M].New York: Freeman,1997.

[13]赵小焕,郭卿.阅读心理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17).

上一篇:山东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下一篇:盘锦XX物流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