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2024-06-07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通用10篇)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知识链接: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家庭。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猫》这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1959年第16期,选作课文时有所改动。预习任务: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会听写。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预习检测

比一比,再组词。

性()

贪()

稿()

辟()姓()

贫()

搞()

劈()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长组织检查本组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听写生字。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来闯关: A、填字成词

1、()()多腔

()()不同

屏息()()生气()()变化()()()()可亲

()折()落

()()各异

2、南腔北调(含反义)

取()补()

大()小()

七()八()口()心()

若()若()

声()击()

B、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又(),既()又();它高兴时和()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这三个方面。知识延伸:了解猫的尾巴、眼睛、胡须、爪子有哪些特异功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熟读含关联词的句子,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起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预习任务:

1、勾出含关联词的句子熟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3、熟读课文。预习检测:摘抄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地写一写理由。

自主、合作、探究:

1、我们在读课文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请你找出相关的字词,并谈谈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2、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 第二段(4):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 [2] [3]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

四、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我来闯关:

A、我能用多音字组词。

bǐng()

zhé

()

jiào()屏

Ping()

shé

()

jué()B、用下面的词写句子。任凭„..也„„„„非„„

C、请你动脑筋填一填。这是一只()的猫,)的猫,)的猫,)的猫,()的猫,真()!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篇2

一、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 一) 学案制定不合理

1. 问题的设置

目前,大多数学案中问题设置的很多,并且基本还是由老师列出所学课程的关键问题,学生在解答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得出数学结论. 这与课标中要求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的思想相悖,也与“教学生怎么学”的初衷相违背,我们仍教会学生的是学习内容本身,没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应注重提问能激发学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发散思维最终得出结论.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问“你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鼓励学生独自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题目的难度

很多老师把学案当作习题册一味地加大题目难度,有些题目的难度甚至和中、高考接近. 数学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多练,但是作为学案的练习题,题目应尽量简单,作为学生独立完成的题目如果太难会打击学生自学的信心,不利于激励学生坚持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学案设置像教案、考试提纲

在收集优秀学案时发现,许多教师仍然没有弄清学案作用,把学案当作详细的教案,出现让学生跟着“教案”自学一遍,自己再讲授一遍的做法,这样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对学习没有什么帮助. 有些学校的学案直接就设计成考试提纲,有完整的考点与解题思路,使得传统教育完全变成了应试教育,这样做可能有利于考试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学案—教学”模式的宗旨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 二) 自学督促、指导力度不够

自学是“学案—导学”模式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仍然没有引起老师十足的重视. 大部分老师只是偶尔收集“学案”看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自学的成果不关注,甚至认为花大量时间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上太费力,还不如上课从头讲一遍,导致课堂仍然是“满堂灌”,学生会的、不会的、难易都要重新讲一遍,学案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还浪费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负担.

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采用“引导—发现”与“讲解—传授”的模式教学,学生无自学的经验,有“不会自学”的情况存在,所以,初、高中教师应该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建立自学的信心,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习惯.

终生学习能力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学校教育抓起. 我们常常谈到我国缺乏创新,这也与教育中缺乏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美国、俄国、日本、加拿大等自主研发较强的国家里,初、中等教育都普遍强调学生独立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应引起教师、学校、社会的重视.

( 三) 讨论环节被忽视

调查发现,讨论环节常常被很多数学教师忽视. 中国有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传统,很多教师认为花课堂时间给学生讨论既浪费时间又不好控制班级纪律,还不如教师直接“教”后让学生记住方法,这样做更省时、省力,故取消讨论环节. 对于学生而言,花时间在讨论上对于成绩的提升见效慢,导致老师、学生对讨论环节均无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数学课堂仍然把主要精力花在讲授与练习上,走形式化的“自学—辅导”模式实质上的“讲解—传授”模式. 无疑“讲解—传授”模式有其益处,但我们仍然未能避免它的弊端,讨论环节可能暂时看不出效益,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锻炼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教师的“教”不能弥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与国外拉开差距.

通过国际间中学生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学生的合作能力远远不及美国,这种能力的缺乏与学校教育有极大的关系. 讨论环节恰恰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机会. 在讨论环节中学生逐渐了解自己,逐渐培养起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分辨能力,逐渐学会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停下脚步”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

( 四) 忽视实施条件,盲目跟风

任何一名教师不可能只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选择“学案导学”模式教学有它的内在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为: 有一定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高,有一定基础,一般适用于初中以上学生. 大多数学生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习,教师过度放权给学生,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固然是好但对于不具上述特征的学生不符合现实. 对教师的要求为: 深刻领会“学案导学”模式的思想精髓,熟悉该模式的操作步骤,学会制定或选择合适的学案,能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分析总结,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对知识的要求为: 适用于对性质、方法等学生有一定基础的内容学习,不适用于学生毫无基础的定义、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某学校数学必修1中对函数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制定的学案直接给出三维目标、重点与难点,然后列出了旧函数的定义,把新函数定义中关键词留出让学生填空. 我们知道函数定义本身很抽象,这堂课是高中课程中比较难学也难讲的一课,教师直接列出定义就算是成绩好的学生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大多数学生的做法只是把书上的定义抄写一遍,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几乎没有帮助. 高中生本身学习负担重,这样的无用功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有害而无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不同灵活地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能为了应付改革盲目套用形式,扰乱课堂教学.

二、思考及建议

( 一) 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多元化

21世纪人类已经处于信息时代,社会要求决定了人才的特征,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方向. 早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就强调“每种学科应该与它相关的科目一道教授”,计算机作为数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已成为人类生活、工作的必备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也被视为基本能力,学生高中毕业后表现出信息能力弱值得基础教育反思. 经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家庭已经安装了电脑,学校教室也配备了完备的计算机教学系统,而这些设备在数学课堂中往往都形同虚设,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都是否定的,认为学生花时间在网络上是浪费时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利用优质的计算机资源促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数学知识服务. 例如: 在学习选择路线方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不同交通方式的发车时间、价格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检索、筛选、分析、组合等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有益处. 又如: 在学习正、余弦定理时教材只给了学生一种解法,如果学生在自己思考得出解法后再利用文献资料找到其他解决办法对于学生摆脱定式思维,加深知识的宽度、广度都是有好处的.

( 二) 加强教师理论指导

教育改革者提出的教学模式到了中学就变了味,说明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不够清,不能把新的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中学教师急需先进的理论指导.

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其实,很多教师也有了观念上的转变,但是提到理论,一线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常常不太清楚,所以常出现这样的局面: 教师声称主张改革,但在教学上还是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没有任何改变. 教师是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传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深受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影响,所以要改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从教师的培养入手,让教师理论能跟上,再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组织教学. 改革要落实还是得靠一线教师,只有教师把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改革.

( 三) 改革教师评价方式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统一考试的现状暂时不可能改变,即学生仍然要应试,所以,应试教育必然长期存在于中学教学中. 虽然,老师、家长都看到目前评价体系及教育体系的弊端,但是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学生、孩子冒险,不得不向应试教育妥协. 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学校不愿意全心全意搞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好的学校往往在分数上比不过应试教育的学校,“分数”提不上去的学校必然被学生、家长抛弃.

既然考试不能改变,那教师的评价政策能否改变呢?在公立学校中,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中参考教师教学方法、学生整体素质等非分数因素比例是可行的.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评价体系,教师没有勇气和积极性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践行新的教学理论,只关注分数的做法,使教改难以进行. 课程的改革必然要让评价政策配套才行,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改革,需要为老师的改革提供保障,让教师放心大胆地深入教学实践.

摘要:“学案导学”作为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的问题分析.对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提出三点建议: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理论指导、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篇3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案导学 原则 实施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路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课程实施中,要力争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基于此,就要求我们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而“学案导学”就是其中之一。

一、“学案导学”的提出背景及其理论依据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地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就必须改变这两种极端,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作为教学最基础的环节——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为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案导学”应运而生。

二、“学案导学”的定义

“学案导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学生依学案自学自研,教师导学释疑,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即优化师生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会学)的统一;重视个性差异,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完成相关学习内容。期间,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见解,师生共同探究学习。

三、编制学案的原则

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编写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案,是每一位教师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学案呢?

(一)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生”。备课时,不仅要备大纲、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使设计的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二)探索性原则

要使设计的学案让学生学得懂,学得有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立足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主导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羊,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肩负“导演”的责任。学是主线,导是关键,要在“如何导”上下足功夫。

四、“学案导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目标导向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在学案中向学生说明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思想程度,并标明重难点,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学案的设计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要照顾到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并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把学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他们依此提前展开自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本的知识结构、基本线索有一定的认识。此外,还能因此确定个体疑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积极主动。如在学案中标明知识结构、基本线索等,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这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因为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需要先由教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分量,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三)依据疑难知识点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篇4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意义与作用

1. 实施“学案导学”可以起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

生主动发展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学案可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学案中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在生活中善于发现, 积极捕捉信息, 才能激发发现意识和创新灵感。在学案中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答案, 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条件, 让他们自己体会和接受;给学生留出一片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拓展。

2. 通过学案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在《课程标

准》中的要求, 是“了解, 理解, 掌握”中的哪一个层次, 便于学习中有所侧重, 有的放矢。

3. 利用学案提前呈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可以让

学生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路, 为学生明确将要学习那些知识提供思想和心理准备。课前,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对学案的处理程度, 及时了解学情, 从而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可以为师生进行有效交流创造条件。

4. 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 借助学案可

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

二、编制学案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案中知识的呈现和问题的设计, 要建立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通过个人努力能解决的基础上。学案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它首先应易于学生接受, 然后才能引导学生走进知识, 接受知识。

2. 要体现出引导性、启发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启发性原则, 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 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 要体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学案不仅仅应是传授知识的媒介, 还应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载体。好的学案不但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自学意识和能力, 而且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渗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编写优质学案的环节

1.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指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要求, 列出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并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简要分析。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学习具有方向性, 依照要求系统接受知识, 重点知识增加投入, 难点知识集中精力攻坚。

2. 知识自主整理, 内化吸收的环节。

对于教材中那些学生能通过自学接受的知识用填空或问答的形式给出, 引导学生课前接受。一般情况下, 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简单易懂的概念、简单易推导的公式、明确的结论等可以在这个环节呈现, 这些知识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灵活处理, 有选择性地讲解, 提高课堂效率。

3. 师生互动, 合作交流, 解疑释惑的环节。

在这一阶段, 学案中要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引导启发学生研读教材, 积极思考, 感触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 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理解角度。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进入课堂, 同老师的讲解形成思维的对接。当学生对知识理解同老师的讲解产生差异时, 就激发了交流的平台。在这一环节中学案设计要紧扣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的问题要突出以下特点: (1) 循序渐进, 科学合理; (2) 激起动机, 激发想象; (3) 紧扣课标, 开阔眼界; (4) 面向全体, 层次多样; (5) 结构合理, 操作容易。

4. 典例剖析, 课堂训练环节。

数学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应用性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较高境界。在这一环节中要紧扣教材知识设计例习题, 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重视教材中原有例习题,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题目不要追求数量, 关键是体现典型训练到位。所选题目除了要将所学知识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外, 还要尽量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5. 归纳整理, 反思总结环节。

美国的约瑟夫·特雷纳曼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发现:教师讲解15分钟, 学生能记住41%;讲解30分钟, 只记住前15分钟内容的23%;讲解40分钟, 则只记住20%。因此教师不能搞“满堂灌”、“一言堂”, 应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 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 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及时理解记忆、归纳整理、反思总结, 具体可分为知识点注解, 解题心得体会, 知识系统整理, 思想方法总结等方面。

中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篇5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语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可以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我校作为一所偏远的山区城镇初中校也在不断的尝试着教改,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孩子们可以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江苏溧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及山东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学习,从2010年起导学案开始使用并成为我校教改的课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着。

一、语文学科使用导学案的意义

1.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课堂上常常困扰着我们的是学生的沉默不语,学生的被动接受使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很远。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通过学案创造“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参与”的课堂,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完善导学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1.认真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功能。

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备课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的备好课才能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问题的设计才能体现出宽度和梯度,让学生能力在拓展中得到升华,得到锻炼。总之,一句话要让优等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差等生吃了。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我校语文组集体备课时以年段为单位,由年段的备课组长带领大家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要及时反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的修订,使之成为精品,保存在电脑中为下一次的使用打下基础。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年段的特点,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侧重点。

七年级学生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教师的检查指导力度要强。例如;为了规范学生的书写,我特意在学案中附加了田字格的书写。

八年級导学案设计时则要格外关注拓展延伸内容的设计,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八年级在学习说明文文体时就要将学生从课内知识是理解迁移到课外知识的使用,使之学以致用。

九年级要侧重知识体系的建构,答题方法的归纳,指导学生向中考方向迈进。

三、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专研、预想、设计、精选、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设计、精心选择。

2.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扣三维目标,问题不可太多,问题太多,零散琐碎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要由一个主问题牵引全篇。

3.课堂要关注生成,不要过分拘泥于学案,要以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决定内容的取舍。

虽说是进行了集体备课,学案的内容得到充分的补充和完善,但是我们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及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要依具体的情况而定,尤其要关注学生课堂思维火花的碰撞。例如:在学习《谈生命》这篇文章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读文和赏文两个环节,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4.语文课堂不可变为一问一答式的课堂,语文的课堂应该充满着文学的氛围。课堂应该是紧凑连贯的。

5.学案要突出相互参与,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形成有序、良性的循环,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6.导学案要一课一案,不可以剪贴化,习题化。

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 中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93

学案是和教案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教师在现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以课时为单位,将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知识设计成递进性问题系列,以此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知的学习过程。导学则是和“讲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式。由此,学案导学可以定义为: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一、學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1.主导性原则

学案导学模式中“导”的概念就是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处于主体地位,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立足于“主导”来设计学案,既不能下发学案后觉得万事大吉,放手不管,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不能充当“保姆”角色承包学生的所有学习任务,而是要担负起“导演”“主持人”的责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主导”地位,不是盲目地“满堂灌输”,而是适时地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教学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主体性原则

从学案导学模式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的,因此在将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于中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完成学习目标,留给他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必须依靠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让学生直接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必须为了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围绕学生发展而进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学案导学模式有所收获。三个“必须”是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直接体现。

3.探究性原则

师生共同探究,完成教学目标是学案导学模式的本质,因此探究性原则也是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应用所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不会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同思维的碰撞,从而也不会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唯书、不唯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层面的拓展,形成探究的兴趣及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过程

1.预习导学环节

以笔者自身的实践为例,在预习阶段不是直接要求学生课后浏览教材内容,而是在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以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形成一个学习方案,在课前将这些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参照进行预习。在预习导学环节有以下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习方案的制定要尽可能地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并且要保证问题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此来避免学生再次走上生搬硬套的道路;另一点是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例如怎样使用工具书、如何查找资料等。

2.合作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是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对此笔者认为合作探究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例如在一些教材问题探究之外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留白,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点拨,对学生的疑问要有明确的回复,不能让学生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最后是对于学生合作探究的总结教师要抓住要害,以学生的问题为例,从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起触类旁通的效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检测反馈环节

在教学检测反馈上,笔者主要采用的是当堂检测反馈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通过当堂检测反馈可以巩固新知,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当堂反馈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 参 考 文 献 ]

[1]王露露.预学案模式在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科技资讯,2016(4).

[2]刘兴军.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J].西藏教育,2015(12).

如何合理使用中学英语导学案 篇7

一、中学英语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难以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理想的英语导学案是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知识的适度拓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然而这一点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2.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来最大限度地保证预习效果是使用导学案的关键所在, 然而, 学生的课前预习怎样去落实?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差异是很大的, 完成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没意思, 完成差的学生感到课堂上学不懂。

3.课堂教学究竟应如何开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困扰不少教师的一个问题。我们常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教师讲解”等教学方式, 但学习效率不高。

4.英语导学案使用需要小组合作和交流, 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和交流需要小组个体的独立思考, 给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时间, 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而日常教学中小组合作和交流常常流于形式。

二、中学英语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 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根据导学案内容在课前认真预习课本。先自己解决基础题部分, 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 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

2.学生应主动独立使用导学案。课前或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应注意做好笔记, 整理学习方法和规律。学完一课后, 要写上学习心得。并定时将导学案归类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定期巩固复习。

(二) 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教师根据需要, 可批改部分导学案, 了解学情, 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新知识, 让学生讨论重难点, 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 让学生寻找归纳规律等。教师还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 做到教学相长。

3.课堂上教师要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 灵活调控, 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三、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一) 课前:有效自学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 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 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 课前有效自学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前自学的质量, 是保证导学案有效使用的关键。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自主学习认真写, 课上互动认真标注, 课后订正认真改。课前全体学生要依据导学案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地完成导学案, 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 但更多的是强调自主学习, 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注意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 千万不能抄袭, 弄虚作假。

(二) 课上:高效利用

1.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在讨论开始时应进行指导。课堂交流主要包括: (1) 校订学案, 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 要逐项内容进行。 (2) 组内个别释疑解难, 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 开展交流, 提倡合作。 (3) 落实学习目标, 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

2.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展示。各小组的展示人, 要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板书展示, 展示人要写上名字。展示人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要认真研究, 弄懂吃透, 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 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 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

3.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点拨。教师在课堂点拨时要注意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 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 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确定、点拨。学生要根据教师点拨, 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 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三) 课后:及时检查

课后, 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检查课堂学习中使用过的导学案。课后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和课堂互动成果, 用红笔再次修订导学案, 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放学前, 课代表带领各组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 并将修订后学案交给教师检查。课后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和阶段复习时, 可以通过导学案自查学习薄弱环节, 有重点地复习。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篇8

一、“导学案”模式的应用

1. 主体参与, 自主学习, 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学生在课前业余时间应用导学案, 是督促其自主预习, 以便对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 对公式和概念进行整理, 找出例题中的错误步骤和关键步骤, 对例题进行仿照, 以完成随堂练习. 通过预习, 学生应简要地梳理所学知识, 为下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

2. 互动互促, 合作交流, 实施“兵教兵”的策略

通过课前的充分预习, 再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解决. 教师应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和谐和民主的氛围与环境, 引导学生敢于各抒己见、大胆质疑, 消化个体疑点, 使其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实施“兵教兵”的过程, “老师”的身份可由同学扮演, 这样同学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感, 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师生”之间能够共同进步.

3. 教师点拨精讲, 实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经过交流和讨论之后, 学生难免还会产生疑点, 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启发. 在有限的时间内, 教师应点拨和精讲疑点和难点问题. 若问题难度较大, 学生急切希望能够答疑解惑, 教师就要以问题为案例, 针对疑点, 为实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将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的规律.

二、“导学案”模式的设计

设计导学案, 需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认真研究, 采用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 依照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原有的知识结构, 对学案进行编写, 设计学案时应对以下的原则进行遵循:

1. 学案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编写学案时, 需要学科教师共同参与, 对例题的选用及课程设计共同研究, 集思广益, 形成初稿, 在共同讨论和审阅、修改通过后付诸教学, 为全年级学科共同使用. 这种方式, 使学案的基本质量得到了保障.

2.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明确, 思维导向也会非常明确, 这样学生学习时, 会更加富有针对性. 如, 在对“多边形学案”进行编写时, 教师明确提出: (1) 会对多边形的概念进行分辨; (2) 对多边形对角线条数进行探究. 而这两个学习目标, 界定了准备性学习的范围和方向.

3. 精选例题

学案例题的选择, 直接关乎学习的质量. 所以设计数学学案的关键, 是对例题的精选. 例题选择的宗旨, 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准确检测, 对基本的技能和知识进行体现. 在学案设计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发现问题后, 教师应适时地点拨和指导,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使学生能受益匪浅.

4. 对作业分层次布置

对好、中、差三类学生, 作业也要分层布置, 课堂提问也要兼顾,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实施个别指导, 以带动后进生的进步. 注重课后反思, 记录每一节课的教学情况, 对教学经验不断进行积累.

5.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方法应是尽量少批评, 多引导和鼓励, 教学速度应注重整体推进. 引导学生对解题规律进行归纳,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同时, 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对学习成果不断进行检验, 实现及时和有效的单元测验. 考试后, 教师应立即点评典型的错误例题, 做到面授和面批, 争取做到日日清、课课清.

三、“学案导学”模式产生的效果

学案导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 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充分地发挥出来, 给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拉近,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无论是对教育, 还是学生的管理, 都是大有裨益. 在教学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空间观念、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论:在中学数学课堂上, 通过积极地实践和探索“导学案”模式, 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尽管目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 但在今后的新课改形势下, 导学案模式, 必然会有深远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作为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信息间的交流.所以,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应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使他们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对数学方法、思想、技能和知识真正掌握和了解, 以真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使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本文重点探讨了“导学案”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中学数学,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宁.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之我见[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 (S1) .

[2]高永红.试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高校教学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 (5) .

[3]崔艳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4]付守良.导学案设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1) .

中学语文教学猫导学案 篇9

本文研究“学案导学"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案"代替传统“教案",倡导“先学后教的认知过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通过“学案”这个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字】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习能力

一、学案导学模式实施背景

当前,学生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和重视学案的设计,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又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最终又以健康教育为本体的,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因此素质教育将要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教育价值观,重构一个独特的教育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而“学案导学"法就是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教师可把要补充的内容先于课堂以学案的形式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有准备地听课,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说素质教育需要教学模式的改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本研究力求达到的目标之一,自主学习理论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选择确立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是学生的帮手和合作者。

2.主导性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羊",撒手不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是学生的帮手和合作者。教师应以原来的“讲述人”、“传播者”、“领导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

3.客观性原则。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口号是“问题解决”,这是对“回到基础”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对传授式教学模式和学用相脱节的否定。过去,中小学教材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缺乏生活意义,迫使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戴着面具作痛苦表演,学生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教材中充斥着单调、枯燥、乏味甚至无聊的刺激,没有喜怒哀乐,更没有生活的激情,丧失对可能生活的憧憬,缺乏整体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所体现的是单一的生活模式和图景。这些导致课堂教学普遍是理论的灌输、空泛的教育。学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逃学。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1.用于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作探究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它能有效地改善探究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探究效率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表4可以看出,48%的同学愿意与其他同学在学习上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

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作探究式",是一种活跃思维比较有效的形式,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或呆滞。它代替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讲解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汇报,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进行点拨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由于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各抒己见,甚至对教师的结论也敢加以补充、否定。对教材内容、语言标题、文章顺序,有时也表示了不同看法。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得以发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理解课文深透。

【参考文献】

[1]陈华峰,200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103—105

[2]周冬英,2004,构建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张文强,2008,学案导学,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硕士学位论文[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4]周银斌,2009,高中英语学案导学模式探讨。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浅谈导学案教学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教学,措施

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 结合几十年教学经验, 总结几点导学案教学的经验心得, 以供大家参考。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话背, 纯粹是灌输式教学, 课堂无滋无味, 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导学案不同于教案,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 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 调动积极性, 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 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 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 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 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 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 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 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 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 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 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 记录问题, 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 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 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积极思考,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 (1) 分好学习小组, 上中下搭配。 (2) 不要放任自流, 使学生说有内容, 议有目标, 查有依据。 (3) 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 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 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 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先争优联系点制度下一篇:工作票三种人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