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

2024-09-12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共8篇)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 篇1

现将修订后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指引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以下简称“专项报告”)是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申报材料的必备文件,由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向公司董事会出具,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出具专项报告的依据

说明专项报告是接受公司董事会委托,根据《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出具。

二、专项报告中应当声明的事项

(一)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财务报告截止日前的前次募集资金投入情况进行专项审核。公司董事会的责任是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实物证据、原始书面材料、副本材料、口头证言以及会计师认为必要的其他证据。

(二)专项报告仅供发行人为本次发行新股之目的使用,不得用作任何其他目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将本专项报告作为发行人申请发行新股所必备的文件,随其他申报材料一起上报。

(三)说明所发表的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了审慎调查,实施了必要的审核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审核过程中所取得的材料做出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专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专项报告正文内容

(一)说明前次募集资金的数额和资金到位时间。

(二)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逐项列举说明前次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金额、实际投入时间、完工程度,如投资项目产生收益且能够核算,应说明所产生的收益。若投资项目跨年度投入,应分年度逐一列举。

将上述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招股或配股说明书承诺以列表方式做逐项对照,并说明所投入项目、投资金额是否按承诺执行。如存在差异,应说明差异内容。如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低于招股或配股说明书中承诺收益的20%(含20%)以上,应予以特别说明,并对董事会陈述的.差异原因进行核验。投资项目有变更的,说明变更项目名称、涉及金额、变更程序、批准单位及披露情况。

将上述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涉及公司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其他信息披露文件中披露的有关内容做逐项对照,并说明披露内容与审核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如有差异,应详细说明差异内容。

将上述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董事会《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说明》内容做逐项对照,并说明二者是否存在差异。如有差异,应详细说明差异内容。

(三)前次募集资金未全部使用的,应说明未使用的资金数额、占所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未全部使用的原因以及公司是否已作出相关的安排。

(四)专项报告的结论性意见:表述董事会说明、有关信息披露文件中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披露与实际使用情况完全相符、基本相符、基本不相符或完全不相符。

四、专项报告的签署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 篇2

一、企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必要性

资金管理中, 农业项目资金必须实现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款核算、专款专用, 这就为保障农业项目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途径。

首先, 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是财政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三农”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以江苏省为例, 当前农企方面财政资金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种业基金、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开发专项等, 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能够有效实现财政资产保值增值。

其次, 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是提升企业利润水平的必然途径。资金是项目的灵魂, 管好项目资金, 就是要实现高效能的成本管理, 让每一分资金都能实现价值, 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分析

据本人工作实践, 种子企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项目资金使用规划不足

就当前种业企业项目资金使用来看, 规划水平明显不高, 主要体现在项目前期设计论证准备不充分, 导致后期项目工作偏离原有计划, 不能顺利实施;项目配套及自筹资金到位率低, 效益缩水严重;扩大企业自身生产、研发方面项目工作积极, 明显轻视繁育基地相关建设项目;出现挪用资金现象。如项目前期工作, 部分种子企业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就不注重经营建设与基地建设之间的规划, 对经营建设、育种研发方面的预算也未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造成后期实施困难。

(二) 项目内部控制疲软

种子企业项目内部控制疲软,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重要性认识上, 不少企业重项目, 轻管理的思想, 为了获取项目资金, , 企业通常会设独立的项目部负责收集项目信息, 并重视项目全程的审批流程, 事前控制工作较为完善, 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 内部控制问题就凸显了。如, 调整设计方案的建设内容、变更建设地点、降低建设标准、合同管理粗放、项目采购监控不足等, 加上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及运作管理机构多为临时组建, 人员流动大的状况下极易影响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及连续性, , 项目事中控制疲软。此外, 项目建成后, , 对建成工程管理工作落实不足也体现出事后控制的问题, 造成项目无法如期验收。

(三) 项目管理及执行职责划分不明

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人与新项目建设团队之间职责划分不明, 例如, 建设过程中, 由于某些技术是管理人员的专利, 在建设工程中, 项目管理人在未与项目建设者充分沟通论证的情况下, 直接变动局部设计方案, 致使项目建设成本偏离设计方案。同时,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岗位监督制约机制也存在不明晰的现象。

(四) 进度控制不力

进度控制问题除了由于项目进度计划设计问题与内部控制导致之外, 还存在以下原因。首先, 由于没有把握好项目进度与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 导致项目进度无法切实符合进度规划, 同时, 由于自身管理、设计变更、资金及物资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项目进度控制常常出现疏漏。最后, 建成后, , 管理单位设立考核机制的意识不强, 运行管理基本处于空白或流于形式。

(五) 项目资金专账核算存在问题

当前, 种子企业项目资金要求进行专账核算, 在这一过程中,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一套表不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全貌, 基于“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专账”两套账务核算体系, 专账核算出现项目资金使用报告不包含国家项目投资, 也不包括自筹资金的现象, 在项目验收时不能系统提供资金使用情况表。

第二, 项目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 县级财政单位为平衡预算, 出现挤占、挪用上级资金的行为。另一方面, 企业及单位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现象, 专账核算工作不力。

第三, 报账问题。首先, 某些企业将项目建设资金借支具体实施部门, 借条充抵库存现金, 发票一到直接报账, 不做会计核算。其次, 部分小项目在获得拨款后列入专项收入, 待支出发生直接冲减专项收入。

三、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 构建综合型财务模型

为解决资金使用规划问题, 种子企业可采用构建多角度、综合型财务模型的方式。首先, 项目部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 事前阶段要进行调研, 根据企业发展目标、项目实施能力与经济因素制定实施方案, 避免由于内外部条件引起的项目执行与设计不匹配现象。其次, 财务模型建立阶段, 财务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能力, 在优惠政策利用、采购方案等模型构建中尽可能细化内容, 避免因利润问题造成的工作重点偏移现象。财务模型构建完成后, 企业要充分分析与识别企业项目对自身收益影响的敏感因素。同时, 国家也应为此做出努力, 如设置资质、品种、设施方面门槛, 限制财务规划能力不足的企业进入;确定项目功能与目标, 避免削弱企业建设积极性;提升育种手段及能力, 为产业化发展团队提供便利等。

(二)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控制建设

事前控制上, 企业应该对抓住项目建设内部控制关键节点, 如立项分析、项目预算编制、合同管理、授权审批等机制的建设, 严格规定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职责。事中控制上, 若出现项目管理人掌握关键技术的情况, 就应当将新建管理团队与管理者的职责划分清楚, 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并形成书面性规范。同时, 企业应当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等状况, 制定完善的审批流程, 变更申报上, 应当在书面文件中列示变动中的技术变动、成本变动、可能影响等, 强化成本控制, 以保障项目顺利执行。事后控制应当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 评价项目基地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收益等, 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追究问责的依据。

(三) 项目预算管理, 提升成本控制契合度

首先, 要严格制定预算管理制度, 一方面, 由独立的项目部与财务部门共同收集项目信息, 组织项目预算编制;另一方面, 基于项目预算编制, 设立财务指标, 如预算比、完工率等, 按指标施行月跟踪制度, 形成月报告、专项报告等。其次, 要重视竣工结算落实, 分析投资回报率、剩余收益能力、运营能力等关键指标, 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估, 以实现绩效考核, 为后续工作留足经验。

(四) 基于项目进度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应与预算区分开来, 是针对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 分析对比融资成本基础上, 合理安排现金流的举措。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具体应详细到月, 要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与设计方案, 落实资金使用。同时, 从使用计划出发, 企业可以构建全程的进度监控机制, 团队应当按月以跟踪报告的形式上报项目进度, 财务人员在接收报告后, 合理更新调度项目资金, 避免无效占用引发的成本提升, 避免现金流问题。

(五)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第一, 针对项目建立独立的账套。在“企业会计核算”账中针对专项资金通过专项应付款按实施方案建立下属二级、三级科目进行项目核算, 对项目所需配套资金在企业财务账套里单独归集在一个科目中核算。如, 统一归集到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科目中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行分级、分科目、分项目核算。再如, 涉及工程的通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及其明细科目核算。同时在企业账之外建立独立的“项目专账”账套, 将项目资金和企业配套资金统一纳入该账套核算, 根据项目财务管理要求建立明细科目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按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凭证单独复印出来独立装订, 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报表, 保障月度终了与企业账套中该项目的所涉及科目发生额核对无误。

第二, 精细化管理, 避免挤占及挪用。如分设农业专项资金为特定用途资金、经常性资金、建设性资金三类, 强化项目结余资金管理, 以项目需求为起点, 规范预算编制, 强化预算刚性。

参考文献

[1]吴爱华, 李明贤.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分析与融资对策探讨——以我国种业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5, 12:40-43.

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与财务管理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项目资金;财务管理

前言: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财政管理中,项目资金使用与财务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众多,给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对此类问题要给予重视。

一、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现状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使用率低,致使项目资金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例如,在项目资金一进账之后,资金没有直接使用在此项目上,将资金适用于其他方面;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制定一个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出现物资结余的现象,累积起来的物资并没有对其在做处理。当项目完工之后,剩余材料处理的方式不是堆积起来,就是低价卖出,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1]。加之,事业单位对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管理水平比较低,工作流程过于简单,常常在行事之后才开展核算工作,在项目资金考核上不够严厉,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单纯的查看收支的平衡情况,对于使用率并没有进行考核,资金使用率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低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阻碍作用。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一个完整的项目资金管理之父,资金预算存在的问题众多。财政部门在项目资金预算工作上,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未能实现转款专用,项目与资金出现了很重的脱节现象,给会计人员创造了私立小金库的机会。加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事业单位未对财务人员安排定期的培训工作,而会计制度常常更新,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新出的会计制度认识度不足,事业单位也未要求财务人员在空余时间自我学习提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划分不明确,出现一个项目,存在多个财务人员或者是一个财务人员负责几多项目的现象,使得资金管理工作混乱,领导者无法准确掌握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项目若是存在资金问题时,根本无法查询项目负责人,从而生成坏账或者是呆账,给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阻碍作用。最后,事业单位还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上存在问题,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项目,但是,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少数的单位拥有完整的预算。而且,现在普遍出现的情况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出现“切块”管理的现象,财政单位使用的是“基数加增长”的方式进行拨款,无法了解到所剥拨下来的款项的用处,掌握的仅仅是资金的用量。这样便促使了专款不专用”的行为发生。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上,很多财产物资进行处理后,并没有对其进行结算,累计过多便成为呆坏账。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地下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先从制度入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制度。首先,要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阻碍发展的制度,立即进行更改,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具有科学性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则制度,并加强监管和控制工作。其次,严格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并将授权审批的权限进行重新设置,在先有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并开展责任制工作制度,若是需要支出大量资金,需要通过相关的领导才可进行单笔开支,掌握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其次,事业单位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要进行更新,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的同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每个财务人员均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与职责,保证每一个项目都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财务人员时刻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预防个别项目人员私自滥用项目资金。另外,定期对项目资金做清查工作,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监督检查的部分,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督与清查,一旦发现项目资金存在异常现象,立马对其做调整,避免资金浪费,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完善财务管理的内部制度,是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若是制度得不到完善,则根本无法落实好各项工作,因此要从制度开始,对财务管理问题一一解决。

(二)最好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重视项目资金管理。解决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使预算管理的基础知识被每一个财务员工所掌握,其次还要对预算编制原则进行更改,将其统一规范化。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当中,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预算进行编制,使筹集资金工作中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与事业单位拨款。处理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严格把关验收与使用工作;其次要加强核算方面的工作,并且在购进和转让固定资产的时候,先要进行单位等机构的讨论,再进行财务部的审核才可进行采购和转让;最后,为了使账实相符,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完善产权管理。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对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不予重视,这是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事业单位只有重视资产的收支情况,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不得将资金擅自使用在本单位的基础支出上,更不可出现项目资金串用行为。当需要进行物资采购时,加强采购监督力度,提高材料的使用率,确保项目每一个环节所使用的材料均能实现使用率最大化,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项目资金管理是财管理中的重要管理项目,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则意味着财务管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所以,事业单位负责人要重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工作质量密不可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事业单位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事业单位应该适当抬高从业门槛,对持有会计从业资格书的人员给予上岗机会,在员工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为了使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需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会计准则、会计法等为主,让在培训中掌握新的相关会计方面的知识,并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关乎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虽然会计人员都持证上岗,但是,会计法律法规更变的速度快,会计人员要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定期参与会计知识培训班,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管理制度、国家法律法规相互结合,开展教育工作,日常工作中,严格监督检查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出现短期行为的会计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争取做到每一个在岗的会计人员,都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其进行定期培训,是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做好员工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工作不予重视,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为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率,关键在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做好预算、资产管理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方法来解决资金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5):113-114.

关于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汇报 篇4

尊敬的各位委员:

根据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的的安排,下面,我受政府蔡县长的委托,代表县人民政府就近三年来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作一简要汇报,请与审议。

一、争取项目资金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政府把争资引项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论证上报项目,千方百计跟踪落实项目,争取到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2年至2004年,全县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总量为3006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 16901万元,其他专项补助13160万元。在各类项目资金中,进入财政统计口径的项目资金15645万元,主要有扶贫资金2126万元,水利建设资金2453万元,农业专项资金1917万元,林业专项资金5958万元,社会保障资金4227万元,行政教科文类专项资金1116万元等;未进入财政统计口径的项目资金14416万元,主要有农网二期改造工程5500万元,城网改造工程2730万元,南西输水工程3212万元(含贷款2500万元),交通建设934万元,农村安全引水工程532万,商品粮基地建设500万元,奶牛养殖小区建设400万元等。

二、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三年来,县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在项目争取和专项资金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归结起来就是:强化一个意识、搞好两个协调、抓住三个环节、坚持四个到位。

强化一个意识:就是牢固树立靠项目支撑经济、靠投入拉动发展的意识。西充不沿江不沿河,缺乏可供开发利用的特色资源,水、电、气等能源价格居高难下,自身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同时,我县既不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又不是国贫县,国家基本上没有安排较大数额的项目资金,相对于周边的南部、嘉陵等国贫县(区),西充近年来少得的项目资金不低于2亿元。因此,我们把争取项目作为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抢抓“外资西移,东资西进”的历史机遇,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政策动向,狠抓立项。

搞好两个协调: 一是搞好项目部门之间的协调。部分项目建设涉及的区域广、单位多,牵一发而动全局,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县政府经常召开协调会,对相关单位的职能职责予以明确,做到项目建设统一步伐,协调运作。二是搞好财政部门与项目部门的协调。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的原则,做到两个部门相互协商,相互通气,在工作中做到相互合作,使资金调拨和项目进程融为一体。

坚持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引资工作,一方面,狠抓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和诚信西充的打造,提高西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为方便项目衔接,先后在北京、新疆、浙江等地新设立了办事处。同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国家项目投资评审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效益。二是管理制度到位。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出台了《农业专项资金县级报帐制管理暂行规定》,凡是要求实行县级报帐的项目,必须无条件实行县级报帐。财政和项目实施单位严格实行“三专”管理,即设专户、建专帐、定专人。同时,资金拨付除坚持按项目计划、工程进度和质量分阶段验收拨款外,还坚持部门联审制,项目单位先做事、后报帐,从而确保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有效地防止了截留、挤占和挪用。未要求县级报帐的项目,严格坚持先做事、后验收、再拨付的原则,基本杜绝了资金被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三是跟踪检查到位。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全面参与专项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在监督的范围和内容上,改变过去重分配、轻管理,重立项、轻实施,重拨款、轻监管的“三重三轻”的监督状况,把专项资金的执行、拨付、管理作为监督的重点;在监督环节上,实行关口前移,从事后监督管理转向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稽核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上来,形成多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格局,尽量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狠抓四个环节:一是项目评估论证环节,推行重大招商项目评审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在每个项目确定前,我们都要召集财政、审计、项目单位、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反复算好项目成本帐、风险帐、效益帐,对其绩效进行充分论证,避免了引资的花架子和盲目性,不搞无的放矢,不上政绩工程,不搞“门面”工程。二是实施主体环节,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将项目法人与政府剥离,分清职责,政府只负责对项目法人的领导、组织、监督、协调,项目资金争取、项目实施等具体工作由项目法人负责。;三是项目招投标环节,对所有国债项目,一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预告、议标、投标的程序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坚决杜绝明里招标,暗里运作的问题。四是项目质量监理环节,落实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制,强化施工质量监理,明确各方责任关系,一旦出现问题,依法追究责任。

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运作,项目资金对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起到了明显成效。

一是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经济总量得到了快速攀升。2004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9.78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18.4%。一、二、三产业比达到39.7:26.5:33.8,二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72万元,同口径增长2%。

二是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三年来,全县共投入专项资金6339万元用于发展“牧业、果业、蚕业、竹业、猪业、椒业”等“六业”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关文、复安、凤鸣、观音等十二个乡镇形成了以奶牛、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带,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牧草3万亩,建成了李子园示范牧场、观音奶牛场等8个奶牛小区,全县存栏奶牛达3850头;青龙、占山、凤和、义兴、古楼等乡镇形成了以“青三九”、“充国香桃”为主的果业带,示范种植优质水果10万亩;车龙、观音等乡镇形成了以麻竹、雷竹为主的竹业带,新栽麻竹、雷竹达2万亩;双凤、观凤等乡镇形成了以生猪为主的猪业带,全县新增LY母猪180头,年出栏肉猪达60万头;罐垭、槐树、太平等乡镇形成了以养蚕为主的百里优质蚕桑长廊,年发种量达6万张,年产鲜茧200多万公斤;凤鸣、宏桥、中岭等乡镇形成了以种植海椒为主的椒业,带动农户成片种植优质辣椒10万亩,年产鲜椒达15万吨。积极支持农业品牌创新,“西凤脐橙”、“广丰茭白”等农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大明科技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生产基地认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在47个乡镇建立了“农经”网,为农民提供大量农副产品、农业科技等信息。

三是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在国债资金的投入和拉动下,完成了大石桥取水工程,启动了南西输水工程,建成4000立方米的高位调节水池及城区主供水管道,为解决长期困绕我县县城吃水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入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资金6124万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的力度。三年来,全县兴建各类水利工程68处,修复水毁工程228处,整治病险水库39 座,解决了8个场镇17个旱山村1.23万人饮用水困难;完成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等成片造林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8%;新建改建通村公路446公里。大力实施新村扶贫项目,启动了36个扶贫新村建设,新村立村产业逐步形成,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大力实施移民扶贫项目,对水库淹没区、山体滑坡区涉及的200多户农户实行了整体搬迁。大力实施卫生扶贫项目,对多扶、金源等卫生院进行了改建,新建了门诊大楼,购置了各类医疗设备,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施及人员配套)的要求。大力实施贫困旱山村集雨节灌项目,解决了9个乡镇27个贫困村的旱地浇灌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三年来,我县共投入社会保障专项资金4227万元,为确保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保证了伤残军人、民政优抚人员补助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企业改制投入及时到位,使我县企业改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保证了特困、伤残、城乡低收入人群生活补助的按时发放,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保证了自然灾害款及时到位,为受灾群众解决了部分灾后重建资金,使他们的灾后生产、生活能够顺利进行。

五是确保了公共支出到位。由于我县总财力相对不足,只能基本解决财政供养人员的吃饭问题,致使社会公共投入和县乡部门单位公用经费投入极其有限。三年来,我县共投入行政教科文资金1100多万元,为县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危、乡镇办公楼改危、计生、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极大地缓解了县乡部门支出运转困难的问题,确保县乡政权正常运转。尤其是加大了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全县先后有15所中小学近1万平方米的危房得到改建,西充中学顺利实现了搬迁,使我县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起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基础教育硬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专项资金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社会稳定和维持县乡政权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调度难以保证。近些年来,由于受地方财力状况的制约,上半年进度偏慢,大多集中在下半年拨付,造成预算执行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是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一方面,由于项目申报与实施存在时间差,有项目资金被变更或挪着它用的现象;另一方面,报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报帐程序不合规,报账手续不完善,报帐资料不完整;同时,由于西充底子薄,债务重,历史遗留问题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大,特别是近年来,县委、政府将农村合作基金会尾欠股金、农民工工资、公路建设、乡镇干部借资等近3亿元的债务集中纳入政府偿还,虽然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但由于县级可用财力有限,不得不统筹部分项目资金用于偿债,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配套资金落实难。为了争取立项,县上在申报项目时承诺按规定配套项目资金,但由于我县财力十分紧张,县级财政根本无法按项目要求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为完成国债项目建设,有些项目单位不惜多方借钱,保证工程验收,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四是部分单位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从我县近年来情况看,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项目单位存在着重视项目的“可批性”,而忽视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不起上级审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随意调整建设方案,改变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不仅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工期,而且也增加了投资,降低了效益。五是项目运作不规范,项目管理水平不高。有的项目法人责任不清楚,仍由政府职能部门或工程指挥部代替项目法人;有的项目招标活动不规范,施工单位资质不高,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有的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挪用、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个别项目单位不按国债资金管理程序办事,帐目混乱,帐物不符。

六是部门、单位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部门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前期费用预算未作安排,项目申报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须先由单位自行支付或先行垫支,待项目落实后再予以归垫,因此部门单位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当专项资金到位后,由于财政调度困难,迟迟不能拨付到位,加之项目实施困难,导致迎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困难,影响了部门单位争资引项的积极性。

四、下步打算

1.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今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能否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提高项目质量和竞争是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商品粮基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九龙潭水库等一批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抓好项目评审、实施和监管等关键环节,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2.严格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对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要认真落实,不留缺口,不虚列支出。要细化本级预算项目,强化预算约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项目要优先调度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严禁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保证年度支出预算的完成。

3.规范资金管理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规范项目资金的分配行为,项目资金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分配,不断完善“因素法”。项目资金分配过程要公开化,提高透明度,推行重大项目资金公示制。二是规范项目资金使用行为,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就是资金落实到项目,发挥效益的过程,要按进度按项目实施方案拨款,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地点、补助环节、补助标准和项目建设内容,严禁截留、挤占、(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挪用。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要做到报账程序规范,报账手续完备,会计核算合规,对农户有现金或材料补助的要实行公示或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 篇5

一、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资金项目

(一)申报条件

1.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示范线(产业景观带)和创建绿色食品认证的项目优先支持。

2.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承包、转包周期较长。3.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茶叶产业的核心示范基地面积需在100亩以上;蔬菜产业、水果产业、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示范基地面积需在50亩以上;畜牧产业生猪出栏2000头以上,蛋鸡存栏2万只以上,肉鸡出栏5万只以上,湖羊存栏500只以上;食用菌产业栽培规模达到袋栽50万袋以上。对我县重点扶持发展前景良好的培育型产业、特色产业,其规模可适当放宽。

(二)重点扶持环节

根据突出扶持重点、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补助资金对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环节给予支持,扶持环节要重点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化生产服务加工和促进农民增收及先进适用技术、新品种示范等方面,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技术推广关键环节。

1.蔬菜产业。重点扶持标准化钢架大棚,节水灌溉、抗灾、排涝、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后处理、冷链系统、集约化育苗等设施及田间操作道建设,省力化和综合防控、质量检测等设备购置,推广优良品种、优新技术和高效生态模式。

2.水果产业。重点扶持操作道、沟渠、大棚(棚架)、节水灌溉、电力、地膜等设施建设,综合防治、采后冷链、商品化处理加工等设备购置,实施绿色食品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优良品种、优新技术。

3.中药材产业。重点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及生产设施、喷滴灌、产地初加工、仓库、组培育苗等建设,配套分级管理用房、冷库保藏等设施设备,推广绿色防控、高效生态技术模式。

4.食用菌产业。重点扶持建设标准菇棚、集约化菌棒(料)场、标准化菌种场及菌光互补,完善清洁水源、用电等田间基础设施,配置高效节能灭菌、洁净接种室、养菌和出菇棚、采后处理、产地初加工、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推广生态循环等高效模式。

5.畜牧产业。按照农业部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和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建设标准,重点支持内容:(1)良种引进,主要是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生产企业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禽良种。(2)养殖设施设备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化畜舍改扩建和饲料配送、自动饲喂设备,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控制设备完善等。(3)防疫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兽医室等防疫消毒设施设备、监控设备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善等。(4)生态化建设,主要包括农牧结合粪污储存、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和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管网建设等。(5)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化场饲养管理制度完善、养殖档案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等。(6)场区美化建设,主要包括养殖场绿化、洁化、美化等园林化建设。

6.茶叶产业。(1)标准茶园建设。包括品种结构优化、老茶园改造、机采茶园改造,茶园道路、喷滴灌设施、排灌沟渠、蓄水池、防护林、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杀虫灯、茶园中耕、茶树修剪、茶叶采摘、防灾等生产设施、机具配置。(2)茶厂优化改造。包括茶厂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精深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必要的茶叶相关检测仪器配置等。(3)茶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推进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和茶日用化工品等新产品开发,促进夏秋茶的开发利用。配置相关生产设施设备,开展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等。(4)茶市场及品牌建设。包括茶叶产地市场及区域性重点专业市场、品牌整合建设,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配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开展产品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建设。(5)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由基层农技机构组织实施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培训等。

(三)补助标准

每个项目补助资金原则上25万元至80万元,项目自筹资金与补助资金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1以上。

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资金项目

第一类: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一)扶持重点

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建设要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优先保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需要。

(二)立项条件

1.要求规模场生猪存栏500头以上,蛋禽存栏1万羽以上,肉禽存栏2万羽以上,有明确的承建单位或业主,建成后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优先支持新型畜牧产业体系通过专业化合作社开办的项目。

2.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要有较强的代表性,能较好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优先安排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配套利用项目。

3.项目建设标准要符合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要求。

4.符合我县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分要求,以及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所需土地落实。

5.能落实项目建设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三)扶持环节及资金用途

省补资金主要用于禽畜养殖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重点扶持防渗防漏防雨的异地发酵床、干粪堆积棚、雨污分流管网,沼气池、氧化塘、消纳沼渣沼液的饲草基地或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管网(包括地流、喷滴灌设施)、沼液储存和运输设施等;已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机械设施不得重复补助。

项目建设要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进一步整合集聚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省补资金每个项目不低于25万元,其中市场主体承担的要求自筹资金不低于省财政补助。

实施项目须同时提供项目承担单位证明(法人证明、工商部门预核准的证明、其他主体证明等)、用地证明、建设地点区域位置图、项目区平面布局图和配套资金证明。

第二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模式示范推广)

(一)建设内容和重点

为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着力保障“五水共治”及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的覆盖率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大田生产和种植业为主(不含单纯粮食生产),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等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和综合集成配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实现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实施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作制度创新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项目,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生态型、循环型和节约集约型农业发展模式示范片(点)。重点扶持:

1.多样化增效、高效节水灌溉、肥水同灌、太阳能光热技术推广应用、设施栽培、品质优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种养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以及节约集约型农业生产、绿色防控、非化学农业投入品和可降解农膜推广应用等有利于我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先进适用的高效生态农业循环技术及模式。

2.新型农作制度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重点推广稻菜(莓、菌)等水旱轮作模式,桑、茶、果和高效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稻田养鱼(鸭)和桑、茶、果园养禽等立体种养模式。

3.农作物秸秆(包括茶枝、桑枝、果枝)、食用菌种植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回收利用,“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及生态循环农业节点工程建设。

(二)立项条件

1.项目实施要重点落实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并优先支持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内的项目。

2.农技推广体系健全,项目实施有扎实的保障措施,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基础较好,自筹资金有保障。

3.区域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发展潜力较大,项目实施有利于优化品质、提高科技含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4.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和建设规模,基础条件较为完备;实施主体明确,核心示范基地(点)有一定规模,沟渠路配套,具有相应的设施条件。

5.生态循环技术模式先进、实用,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或高效生态(种养殖)技术模式,示范效应明显,可学、可看、可推广。

同时,加大对“菜篮子”产品生产及保障型蔬菜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

(三)支持对象、补助标准和扶持环节

支持对象原则上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经济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主体,以及开展农技推广应用的推广机构。优先支持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较大作用的主体。省补资金每个项目不低于25万元,其中市场主体承担的要求自筹资金不低于省财政补助。补助主要用于:

1.示范试验片(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等设施设备配置补助。

2.示范试验片(点)生态循环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模式、新型农作制度应用必要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3.多样化增产增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新型农作制度、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生态循环资源节约利用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与培训,相应综合配套技术、单项技术、集成技术试验和试点示范、资料编印等补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补助资金项目

(一)项目扶持条件和范围

择优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者家庭农场进行扶持,对纳入中央农民专业合作社扶大扶强范围的,按照其已编制的合作社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予以优先扶持。

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商登记满2年以上;入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出资比例符合《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定要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比较健全的服务网络,能有效地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专业服务:生产记录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按照财政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产权清晰,管理民主,参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

2.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经工商注册登记1年以上;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有效为成员提供服务,并开展全产业链、全要素型服务;按照财政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参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

3.家庭农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按照《浙江省家庭农 场登记暂行办法》登记;从事农业生产3年以上;土地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并达到一定规模;基本符合家庭经营要求,有资质、有技能、有规模、有设施、有规范、有效益;从事米袋子、菜篮子产业优先,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优先考虑。

(二)资金扶持环节

1.农业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农(林、渔)产品(以下简称“农产品”)生产加工、整理、储存、保鲜、运销和检测等服务设施购置,包括服务设施建设中发生的贷款贴息。

2.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支持无公害生产基地、无公 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认证和创建等。3.市场营销服务。支持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等促进生产与市场对接的项目,包括进超市、设立销售点和展示展销点等。

4.技术推广、培训和信息服务。支持为合作社成员和农 户提供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包括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服务等。

5.农业贷款担保和资金互助服务。支持合作社为成员提 供贷款担保和资金互助服务,包括成立担保金、互助金和为社员贷款提供利率补贴等。

四、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

(一)申报条件

1.农机化项目要与“两区”建设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优势;拥有一定规模的机械装备,农业生产主要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明显,发展潜力大;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实力或依托单位,有利于形成新型生产合作组织和有效运行机制;区域内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机具需有一定比例。

2.种植业核心示范基地面积100亩以上。对我县重点扶持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其规模可适当放宽。

(二)重点扶持环节

1.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重点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引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果蔬及食用菌生产设施、茶叶采摘加工及茶园管理机械、畜禽自动化生产等设施设备;粮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节水灌溉技术装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新农业装备示范推广;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机械化穴直播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补助主要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建设等方面。

2.支持本地农机生产单位,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与新机具进行研发与创新,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3.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开展关键环节农机农艺融合试验与示范,实施粮油及主导产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推进农机化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建立机械化设施栽培(含大棚和棚内设施)、茶叶机械采摘、水产、食用菌和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基地),促进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扩大农机化促进工程的服务面。

4.“平安农机”建设。开展“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示范合作社创建,普及农机安全知识,完善农机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创新事故防控手段,推进农机化公共服务建设,推行送检下乡、免费检验等便民措施,加快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补助标准

每个项目补助资金原则上10~30万元,最高不超过45万元。

五、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提升项目

(一)建设目标

以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水稻产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改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田间基础设施,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水稻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

(二)扶持重点

主要扶持水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及“三新”技术推广。

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农机下田坡、农电线路、变压器等田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修复。

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其中纯单季稻地区建设智能玻璃育秧温室不予补助,已列入农机购机补贴范围的农业机械不得享受项目补助。

“三新”技术推广主要建设内容:推广应用水稻主导品种,水稻省工省力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新型专用肥,水稻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和“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生态循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相应综合配套技术、单项技术试验;开展统一育供秧、统一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

(三)实施主体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主体为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可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由粮食生产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会专业建设机构等承担实施。

社会化服务项目建设主体为粮食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包括粮食专业合作社,以及开展机械化作业、育供秧服务、统防统治和配方肥统配统供的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三新”技术推广补助对象为组织开展技术推广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

(四)选项要求

1.项目实施区域,重点落实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区内,要求区域内产业集聚度较高,基地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

2.项目区土壤等符合水稻生产要求,农户种粮积极性较高,科技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强,良种和关键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

3.当地政府建设项目积极性高,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项目所需的设施建设用地已落实。

六、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旱地)建设项目

(一)申报条件

拟培育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旱地),基本要求如下:

1.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水平高、经营机制活、综合效益好;

2.种植土地属性:旱地或冬闲水田; 3.面积要求:连片50亩及以上;

4.作物类型:玉米、番薯、马铃薯、大豆、蚕豆、豌豆、杂豆、高粱、荞麦、山稻等旱粮作物。

(二)扶持环节与建设重点

主要扶持旱粮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旱粮生产需要的机械采购两个环节。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机耕路、作业道、排灌渠道、泵站、农电线路、变压器等田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修复。列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农机具,本项目不予安排。

七、畜牧业转型升级

(一)目标任务

蜜蜂产业振兴项目(建设标准化成熟蜜示范基地等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规模蜂场基础设施以及标准化蜂机具和移动式养蜂平台配置,扶持养殖优势区中蜂80箱以上规模场,推广活框养殖和成熟蜜生产技术。

(二)立项条件

1.生产规模。常年养蜂量不得低于80箱,以中蜂养殖为主。

2.基地环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蜂场周围3千米内有丰富天然蜜源植被;保持蜂场和摇蜜、取蜜间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蜂场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突出绿化层次,体现蜂场特色,场区绿化率不得低于20%。

3.生产及记录。具备相应的生产设施设备,实行清洁化生产,每天记录:包括蜂群情况、饲喂情况、蜂病治疗(病种、用药时间、药物名称、用量、疗程、休药期等),取蜜情况。

4.养蜂工。生产蜂产品人员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每年体检至少一次,具备健康证;具备1名初级以上技术工;养蜂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生产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5.基地用药。禁止使用禁用药,使用国家允许的无污染的、无毒、无残留防治药物,并要严格遵循各类药物的用量和休药期,执行处方药制度。

6.产品质量。(1)自然封盖,天然成熟蜂蜜,没有经过高温浓缩等破坏性工序,里面的活性成分及养分得以完好保留的蜂蜜。(2)蜂蜜41波美度以上。

(三)补助标准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 篇6

2017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软科学专项)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领域

围绕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全省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创新型广东建设等重大决策需求,组织一批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为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广东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联系人:陈玲 电

话:020-83163915 第一类、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专题一: 广东科技决策智库建设(专题编号:0703)

(一)专题内容。

广东科技决策智库以自由申报、择优选择的方式,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一批服务重大科技决策的智力支撑团队。通过财政稳定性投入方式,促使智库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科技决策、重大科技改革和社会重大科技发展方向的决策需求等,跟踪最新科技创新动态,2017年拟启动5个领域的智库建设:一是创新驱动战略决策新型智库,包括科技战略规划、创新驱动发展、科技统计与创新指数分析、区域集聚发展等重大创新决策研究。二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决策智库,联合省内外自创区研究领域优

势高校、科研院所、决策咨询机构以及资深专家等,面向问题、追踪前沿,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支撑。三是科技金融智库建设,通过分析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环境,结合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科技金融主体、融资运营模式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设方面的现状、特点,重点对科技金融市场要素如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互联网金融及多层资本市场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广东省科技金融指数监测等。四是广东省创新监测与国际对标研究智库,开展全省科技创新水平监测、市县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监测、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监测、重大科技创新政策跟踪监测与评价、美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动态监测与对标研究,形成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决策咨询报告,为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科技政策、法规提供建议与决策支撑服务。五是重大科技项目与平台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智库,对科研项目研发进展开展定量评价,对现有科技政策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为科技决策提供现实和理论支撑。

申报单位可围绕上述领域之一开展研究,形成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决策咨询报告,为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科技政策、法规提供建议与决策支撑服务。

(二)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省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具有软

科学研究能力的单位,有一支能胜任重大软科学研究任务、学科及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能提供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

(2)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技政策研究能力,拥有一定数量可稳定参与智库工作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核心成员。

(3)负责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研究积累和研究成果,近5年主持过省级以上软科学重点项目,智库核心团队曾承担过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软科学研究或省科技厅委托的重要决策研究任务。

(4)智库每年必须至少提供20篇可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的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每年至少参与5项以上省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要课题研究与重要材料起草工作。

(5)智库应根据需要主动配合参与省各项软科学重要任务应急研究与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2.申报材料要求。

除申报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外,申报单位必须提供以下附件材料:(1)单位资质证明(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2)负责人资质证明(职称、学位等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等)。(3)核心成员名单(职称、学位等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名单经我厅审查备案后,不得自行更改。(4)研究基础证明材料(与申报项目相关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立项文件、合同书、验收材料等;以往成果应用采纳证明;各类获

奖证书;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正式出版专著的封面与版权页复印件证明材料等)。(5)研究领域的说明(每个申报单位都要确定一个固定的研究领域)。以上附件需作为申报书附件上传至申报系统。

(三)支持方式、强度。

科技决策智库采取稳定性支持方式,原则上每年每项资助100万元,连续滚动支持三年,共300万元。

第二类、软科学研究项目

(一)专题内容。

专题二: 软科学重大项目(专题编号:0704)研究方向(项目名称可自拟):

1.广东省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研究广东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梳理相关政策体系,提出广东省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等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广东省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建设模式、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

2.重大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前瞻性研究

探索适合在广东省开展的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包括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府引导下的科研众包平台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政策。

3.粤府2015年 1号文创新政策12条实施效果监测评估研究 通过开展科技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构建适应于科技政

策评估的程序、方法及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了解和掌握1号文在全省的落地实施情况,并对政策实施产生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估,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进行总体评估,提出进一步修订完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省科技厅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4.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政策四链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针对几年来的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进行归纳分析,对出现的各种模式、路径进行科学研究,结合广东省科技金融实施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广东省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方向、思路、路径建议。

专题三: 软科学重点项目(专题编号:0705)

重点支持围绕产业(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科技法规的配套政策制订与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

研究方向(项目名称可自拟): 1.广东专业镇新时期创新发展研究。

凝练广东专业镇协同创新成功做法与经验,按照规模、产业类别等不同方式,开展专业镇分类管理研究;研究分析广东专业镇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与机制;提出加快推进专业镇协同创新促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广东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研究。

深入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分类管理体系研究、建立省级新型

研发机构的评价体系;开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提质增效对策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对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研究等。

3.广东推进侨务引智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深入了解新常态下我省各地市特别是知名侨乡、自贸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侨梦苑等重点区域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团队及其创办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已在我省创新创业发展的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掌握各地市、重点园区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研究提出我省侨务引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在人才政策、科技扶持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4.广东省创新产品(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政策实施机制及配套激励措施研究。

系统研究国内外开展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工作机制和制度安排、激励约束政策、供需信息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流程和重点风险点、政策实施效果等;研究制定符合我省特点的创新产品远期需求识别、供应识别评价方法及工作体系,制定《创新产品与服务评定实施细则》;研究我省远期创新产品(服务)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需求;研究提出相关配套激励措施。

5.政府科技数据资源监测利用及开放共享机制研究。

深入挖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交易数据、新技术新产品、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政府科技数据,对相关数据指标开展监测分析,研究通过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打破政府科技数据资源处于长期条块分割、沉睡、冰封的状态,为相关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管理机制研究。

总结现有省科技项目结题验收管理实施细则及终止结题工作规程等验收办法实施情况,结合最新工作实际,提出修订建议。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验收管理经验,结合我省科技项目的特点,探索我省科技项目验收管理的新机制。重点研究近年来我省科技项目验收管理的做法,挖掘研究现有验收工作数据,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创新验收管理机制,为强化科技项目管理提供决策分析。

7.精准医疗产业跟踪监测研究。

跟踪监测国内外精准医疗产业发展情况及最新动态趋势,对其产业动态、产业技术、产业趋势、产业需求、产业创新能力进行监测跟踪。开展相关产业数据收集、监测、分析。研判广东省推进精准医疗研究及产业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形成广东省精准医疗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我省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层面推进精准医疗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8.《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修订后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开展地方立法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构建适应于我省地方立法评估的程序、方法及指标体系;通过基础性资料收集、调查问卷设计、开展实证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在全省的贯彻实施情况;对《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的合理性、协调性、专业性、成本效益、社会认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评估立法实施后产生的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通过评估,进一步提出相关的补充、修订、完善等意见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省科技厅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9.实验动物许可管理配套政策研究与制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实验动物行政许可的核准标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等;结合实验动物专业技术性要求,对《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实施作出详细的解释和补充,并对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等。

10.珠三角地区与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调创新模式研究。

研究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和创新模式,分析珠三角地区的区位、技术、政策等基础条件,通过与中关村的对比研究,探讨珠三角地区与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调创新和资源共享模式等。围绕广东应急产业等新兴产业,着重从产业技术政策理论和视角,开展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定位与政策效果跟踪评估等研究,探讨构建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之“广东模式”。

11.科技依法行政规范研究。

梳理广东科技管理内容,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广东科技依法行政的要求,制定科技管理依法行政规范和准则。

专题四: 软科学面上项目(专题编号:0706)

本专题支持对广东科技密切相关问题的自由探索研究,重点支持以下研究方向(项目名称自拟,但不得与上述重大、重点项目重复):

1.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科技政策法规研究; 3.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4.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5.科技金融研究; 6.科技民生研究; 7.科技服务管理研究; 8.科技人才与科普研究; 9.科技知识产权研究; 10.军民科技融合研究; 11.科技创新创业理论研究。

专题五: 软科学面上青年博士启动项目(专题编号:0707)本专题支持研究方向与软科学面上项目一致,面向青年博士申报。

(二)研究目标及成果要求。

项目研究应坚持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优先支持有政府决策咨询需求的研究项目,项目完成后必须提供可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的决策咨询报告(重大、重点项目需5000字左右,面上项目需3000字左右)和研究总报告(重大项目不少于10万字,重点项目不少于5万字,面上项目不少于3万字),重大、重点项目可形成专著的优先支持。项目材料应真实、无知识产权争议,研究所引用或提供的数据以最新数据为主,项目成果引用资料与文字查重率不得超过10%。项目通过验收结题后,项目成果应按规定格式入选广东省软科学研究成果库,省科技厅将享有对项目成果的汇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

(三)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省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或具有软科学研究能力的单位,有一支能胜任研究任务、学科及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金保障。

(2)重大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雄厚的研究基础,具有丰富的承担省级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的经验,研究成果曾被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应用。

(3)联合申报项目的单位,应提供项目合作协议。2.申报人条件。

(1)项目申报人需熟悉广东省情,具备与项目内容相应的理

论知识和工作基础,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良好科研信用。

(2)重大项目负责人应从事相关工作3年以上,近3年有承担过省级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经验,优先支持具有正高级职称负责人项目;重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同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面上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面上青年博士启动项目负责人截至2015年1月1日,取得博士学位时间应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实施周期要求。

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得超过2年,鼓励提前完成并及时申请验收结题;项目起始时间可根据项目实施具体情况确定。

4.形式审查要求。

(1)本继续实行限项推荐申报,限项推荐指标根据各单位及全省近3年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立项及验收有关统计情况制定,新增申报推荐单位统一限报1项,其他单位推荐指标请推荐单位管理员登录“广东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查询。项目推荐单位应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审查,认真筛选和推荐符合指南申报要求的优秀项目,严格把好申报质量关,用好限项推荐指标。

(2)项目推荐受理后,不符合指南申报要求、重复申报或申报材料不齐全的,将作为资格审查不合格项目,不予进入评审环节,同时不再受理申报单位对该项目的修正材料或替代申报的其他项目材料。资格审查合格率将作为制定项目推荐单位今后限项

推荐指标的重要参考。

5.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实行网上申报,除项目申报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外,附件材料必须包括:(1)单位资质证明(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2)项目负责人资质证明(职称、学位等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等)。申报重大、重点项目还必须提供:(3)研究基础证明材料(与申报项目相关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立项文件、合同书、验收材料等;以往成果应用采纳证明;各类获奖证书;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正式出版专著的封面与版权页复印件证明材料等)。此外,联合申报项目还必须提供:(4)项目合作协议。以上附件需作为申报书附件上传至项目申报系统,纸质材料应按顺序胶装并附目录,均需一式1份。

(四)支持方式、强度。

1.软科学研究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制、事前无偿资助方式。重大、重点项目原则上每个方向支持一个项目。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引 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资金使用效率

1 前言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一切, 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必须, 资金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 资金管理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 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的主要评价、衡量也是资金的管理水平, 资金的管理水平不但影响的企业的命运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以及员工的生活等等。由此可见, 资金的管理在一个企业财务中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的。

特别是近年来, 在金融危机和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下, 施工企业的施工资金流量现状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发现了施工企业项目现金流量中很多的问题, 特别是政府工程拖欠问题, 在施工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不断加剧, 基金管理较差, 这都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 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这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 新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已经出现, 项目资金收支管理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民建企业, 由于其项目部空间跨度非常的大, 资金的流转支出金额也比较大, 资金的管理却比较混乱, 员工中饱私囊等时间频出不穷, 资金的利用效率很低。如何高效的利用项目部的流动资金, 最大程度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益, 研究探讨项目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 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2.1 项目部空间跨度大使得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差

施工企业承包的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是面积较大, 工程量繁重, 分布点多, 甚至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城市, 甚至世界各地。企业承包项目就要在银行开立账户, 而且是由项目部自行管理, 针对工地现场的消耗等情况, 自己支配。使得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差, 浪费严重。

例如, 廊坊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在正常的市场的发展历程时, 平均每月的资金20000000元, 开发项目时, 占用的资金也将大大增加。还有, 保津高速公路项目采取招标保证金是50000000元, 超过一个半月的平均占用时间;高速中标项目的履约保证金16840000元, 占用了三年。因此, 在招投标和大量资金占用周期长,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支付困难的情况下, 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 企业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积极解决。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差, 浪费严重的问题。

2.2 运营资金监管弱化, 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取总部财务人员到工程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或社会力量进行审计的方式对工程项目营运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方式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受企业财务人员数量、素质的影响, 财务人员去实地考察的时间短、不能深入了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这种方式对施工企业而言往往流于形式;第二, 社会审计应有相对的独立性, 理论上对工程项目营运资金的的监督应该比较有效, 但这种方式的监督成本较高, 近年来由于施工企业利润空间降低, 这种方式的运用相对较少,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章不循

目前, 由于施工企业数量多, 在资金的管理上参差不齐, 很多施工企业现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的制度, 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 但随意更改, 使预算成为摆设, 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导致经常发生各项费用的超计划支出问题, 没有能够发挥出预算的指导作用。

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分析

3.1 在管理机制上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在管理机制上, 加强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编制, 审批, 监督和检查预算。预算范围现在已经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 但是原有的预算是一个单一的经营开支计划。与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的预算主体。预算编制方法是顺序编制, 审批, 滚动预算管理, 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 成为企业的内部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律依据。实施资金预算管理, 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 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 自上而下, 审批预算要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公司职能部门通过收集整理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 从而确定公司下月财务预算, 改“用后算”为“算后用”。第二, 自下而上, 预算计划要逐级编制资金。第三, 预算调整程序的执行应非常严格。原则上, 不得改变各级预算已经批准的计划;但由于特殊原因, 应调整要遵循严格的审批制度。

3.2 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

补充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 就是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主要内容。企业要树立一种观念, 就是“钱流到哪里, 管理、监控就紧跟到哪里”, 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现金流量管理, 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还要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 严格管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另外, 施工企业监控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收入方面: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撤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 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二是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3 完善制度, 改变项目资金紧缺现状

目前, 要采取对策解决项目资金紧缺的难题, 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完善。第一, 要从投标抓起, 设专职人员从事调查研究建设单位的资金实力、资信、信誉等方面的工作, 对建设单位的资本金、偿债能力、工程资金来源等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评估, 选择资信状况良好、拨款比例高的建设单位,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的项目风险较大, 宁愿放弃, 减少损失;第二, 要在招标文件上, 认真研究施工合同文本, 在合同中对招标方的招标文件言不断完善, 清楚地写在正式的合同文本上, 形成书面文字, 在及时收集与索赔的基础上, 以防止可能的漏洞, 同时注重业绩的合法性;第三, 要及时整理施工预算报告, 并按合同规定收取工程, 狠抓项目资金, 另外, 支付的合理投入对于相应的资源建设单位而言, 资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以达到施工合同约定;第四, 要彻底改变项目经理管施工不管要钱的现状, 明确项目经理是收款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奖惩机制, 同时组建精干的工程款结算队伍, 协同项目经理搞好工程款的催收工作;第五, 我们要注意平时的资料收集和积累, 良好的证据的收集, 加快竣工结算的速度。必要时, 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谈判解决拖欠问题是最好的方法。把拖欠工程款的业主送上法庭, 也是不得已为而为之的办法。

4 总结

施工企业应结合理论和建设资金管理的实际经验有效结合, 建立一套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不断地完善机制, 健全制度, 努力控制资金流动的各个方面。此外, 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会随之而来,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实践, 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 才能使企业的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立足于更激烈的竞争市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 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 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 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必须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 还要发挥本企业技术、设备、管理能力,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方案, 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约定质量标准的工程建设任务, 取得合法利润, 进而对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在实现这个目的过程中, 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发展依托是企业成本中心的工程项目, 因而, 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

[2]王雪青.工程估价[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2

[3]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编写组.工程造价基础理论[M]. (南京造价员考试辅导教材) , 2010.7

[4]李惠琴.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探究[J].投资理财, 2011 (3) :47-48

[5]张雷.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1 (05) :1-2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8

一、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财务的本质确立了资金的中心地位。财务的本质是货币关系,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关系中,它决定了财务管理首先是资金的管理。通过一定的货币关系和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以筹集经营资金,既要在数量上保证企业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又要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使定量的资金长期处于高效流转的状态,并根据市场的动态,随机调整资金运动,使货币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保持同步,以确保企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因此,资金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其次,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面临双重依赖关系。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使我们习惯于依赖国家无偿资金供给,重经营轻效益、财务收支两条线,缺钱时向上反映,要求国家补充流动资金,从而掩盖了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上的问题。而市场经济则要求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依靠市场发展自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一切业务,一切经营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运用,资金的耗费和资金的循环,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这就迫使企业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广辟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流动资金比率,让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运用,进一步研究资金运用与生产经营过程的关系,使企业资金运用和生产经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避免因资金缺乏或资金运用不当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二、企业集团对于财务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

针对目前财务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集团在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并且已经认识到了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对于企业集团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无论是集团总部本身还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公司,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财目标,即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因为公司是出资人的公司,公司的目标就是出资人的利益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尽管集团总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又复杂多样的利益主体,且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目标,但无论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利益冲突,其他利益主体(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的利益最终都要服从于出资人的利益。因此,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实现出资人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财权多层次分割的过度分散与失控、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竞争力低下等问题,这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因此,企业集团必须拓展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路,使企业集团内部信息共享,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惟有充分发挥其规模效益才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可能。而企业集团能否发挥其规模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状况和资金管理水平。资金有效、均衡的流动是资金管理的目标。但企业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如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状态、企业组织形式的经营状态等,特别是企业集团由于业务的多样性、地域的差异性、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复杂性,都使资金的流动变得更加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因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更关注资金的流动。

一些企业通过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改变了资金分散的局面,实现了集团(总)公司内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我看着你花”。通过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集中模式,将集团公司的二级单位在银行开设的众多账户一律取消,企业内外的各项结算业务均通过集团内部的一个部门统一办理,实行一个“漏斗”进出,并且达到了对下属单位每项经营业务资金的出入的有效监管,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并针对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集团就应该选择运用一套适应本集团自身情况和发展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

上一篇:启动仪式校长代表发言下一篇:长城杯冬季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