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2024-09-10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做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二、合作探究,经历体验推理过程

同学们,老师遇到了问题你们愿意帮帮老师吗?

1、动态,呈现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

(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猜的出来吗?

生:猜不出来。

(2)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再出示问题。

引导孩子梳理信息: “仔细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自主,探究问题。

提问“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着什么书呢?”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2)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合作,交流提升。

4、交流后,孩子们有的阅读思考后用语言描述直接得出结论,有的用连线的方法,有的用 列表法。强化,推理过程

小红拿的是()书。

小丽拿的不是()书,就是()书。

只剩下()书,所以小刚拿的一定是()书。

5、质疑,求同引思。

连线法和列表法可以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加直观。“几位小朋友在汇报自己的推理过程时为什么都要从小红说的话开始思考呢?”

板书:

能确定的先确定

能排除的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动物卡片游戏。(1)独立思考后,同桌合作完成,交流推理过程。

(2)汇报交流,说说推理过程。

2、排队游戏

3、小组内游戏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篇2

一、了解“数学广角”目标定位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因此, 使每位学生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二、优化教学策略

(一) 立足数学思想,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来看, 数学广角的教学首先应定位于通过数学活动,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具体说, 在“重叠问题”这一课,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让集合思想指导重叠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对集合的思想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让学生学习不只是满足于用韦恩图解决数学问题, 还要让学生体会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二) 围饶数学思想, 对教学素材进行取舍

内容是教学的载体, 数学广角的内容有明确的教育内涵和主题空间, 数学思想方法是它的灵魂和核心, 教学素材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要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

“重叠问题”中例1是学生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活动, 练习二十四的第1题动物运动会、第2题逛文具店买文具, 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动有趣的素材, 这样编排使原来比较抽象、深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理念, 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易于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体会数学的作用。

(三) 通过活动,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重叠问题”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亲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这节课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历探索、操作实践, 与同学交流和分享。在“引入”部分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引起思考、在讲“例1”时通过问“两个小组一共多少人”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计算让学生了解到表格的不足之处, 提出“你们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法吗?”接下来是借助学具, 让学生体会韦恩图的形成, 再通过微课视频验证, 引入韦恩图, 最后是应用与拓展。整个课堂都突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学生构建一个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 强化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 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强化者, 不断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发”过程中,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 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本案例在让学生感受了重叠问题的解决策略后, 在“综合实践, 运用新知”环节除安排教材上的2个习题外, 还设计了重叠问题变式题, 即求“只捐款的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这两项文艺表演的有多少人?”设计这2个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总体与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践证明这样设计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三、“数学广角”教学中的数学思考

和其它数学教学内容一样, 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但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数学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应该如何实现,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不是简单地把有关结论告诉学生!

如在“重叠问题”教学中, 不是简单地搬出韦恩图, 而是让学生感知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第二, 数学广角不是搞的越难越好, 不必刻意拔高教学要求。

第三, 制订有差异的知识技能目标, 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 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的关系。

第四, 抓住各知识的联系点, 做到一题多解, 体现“大教材观”。如“用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第五,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案例

《数学广角—重迭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08页的例1,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 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 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名字牌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师述: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电影吗?现在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 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

提问:简单说一说这3人分别是谁? (课件同时出示:爷爷爸爸儿子)

那为什么有2个爸爸, 2个儿子呢?

师述: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 是的, 爸爸有着双重身份, 既是爷爷的儿子, 也是儿子的父亲。其实在数学中也有像这样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广角的学习吧!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 实践活动, 深入理解

1.出示统计表, 理解重复

(1) 产生矛盾:想一想, 这两个小组一共有 () 人。

(2) 体会重复:

预设 (1) :因为有8人参加了语文小组, 9人参加了数学小组, 所以是17人。

预设 (2) :因为李芳参加了语文、又参加了数学, 两项都参加了, 所以是16人。

预设:因为有3人两项都参加了, 所以是14人 (正确答案) 。

(3) 引出画图方法。

师述:看来, 像这样的统计表有时不方便我们发现重复的人, 其实, 用图表示就清楚了。那我们能想一个什么办法既能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人, 又能看出参加数学小组的人, 还能看出两项都参加的人呢?

2.动手操作, 感知韦恩图的形成

师述:你们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学具, 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设计。

(1) 合作摆出韦恩图。

(2) 汇报结果, 体会韦恩图的形成。出示摆法 (1) : (分开摆的) (黑板上展示)

提问:像他这样摆能够清楚地看出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吗?

出示摆法 (2) :提问 (1) 你为什么要把两个圈这样摆呢? (重叠一部分)

提问 (2) 中间这部分表示什么?你的意思就是说中间部分是既参加语文小组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 是吗?

提问 (3) :你为什么把这3个名字拿走了? (这3个人既参加语文小组的又参加数学小组, 只能算一次)

这3人就是? (板书既……又……)

提问 (4) :现在你能看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视频验证, 引入韦恩图

师述:看, 我们用图表示出了参加这两个小组的人员情况, 你们理解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课件出示视频, 讲解韦恩图的形成过程……由14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地上有两个大圈, 老师指示:参加语文小组的同学请站在左边红色圈内, 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请站在右边蓝色圈内, 引起了矛盾, 李芳、杨明、刘红先进入红色圈, 后退出来进入蓝色圈还是不行, 最后大家把两个圈重叠起来, 他们3人站在重迭的区域就满足条件了)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你们想的方法和数学家韦恩想的一样, 这样的图就叫做韦恩图。“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约翰·韦恩于1881年发明的。”

师述:看来同学们创造的图叫韦恩图, 能清楚地看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 (韦恩图板书并出课件)

4.理解其它各部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

提问:那这个韦恩图的其它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强调出示)

5.解决问题, 整理算法

师述:那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该怎样列算式呢?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整理算法:

先把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班的人都加起来, 再去减去重叠的数。

8+9-3=14 (人)

小结:因为杨明、李芳、刘红这3个人既参加了语文小组, 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因为语文的8个人里面有他们3个, 数学的9个人里面也有他们3个, 用8+9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 也就是多算了一遍, 所以要减掉3。

(三) 综合实践, 运用新知

1.动物运动会 (出示110页第1题)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110页第2题) 。

3.四 (1) 班同学打算去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 有18人买了礼物, 有26人捐了款, 其中8人既买了礼物又捐了款, 只捐款的有多少人? (选择题)

A、26-8=18 (人) B、18+26-8=36 (人) C、18-8=10 (人)

4.四 (1) 班有52人参加文艺表演, 其中参加舞蹈表演的有24人, 参加唱歌表演的有17人, 既参加舞蹈表演的又参加唱歌表演的有6人, 没有参加这两项文艺表演的有多少人?

(四) 全课小结

师述:同学们, 今天和章老师一起进入了数学广角, 学习了像这样的数学问题, 你收获了什么呢?

师述:同学们, 你们学得真好, 你还能顺利完成作业纸上的题吗?

(五) 课堂作业 (作业纸上完成)

六、结论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运用微课这样的讲课形式, 首先教师是做好充分准备的, 其次可供学生多次学习, 再次就是方便及时观看和解答疑惑。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它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激发求知欲。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老师朋友,我们的屏幕上也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他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Ppt1 1.愿意就举手.(提示文明举手,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同学举的是右手,有的同学举的是左手)2.请举左手3.请举右手4.不能举右手.(请学生回答,1.你为什么举的左手?引导出不是……就是……并板书2.你为什么不举左脚?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思考的范围)师:这几个朋友觉得你们都好聪明,觉得你们都会一定的推理(板书标题数学广角——推理)他们也想学一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好吗?

Ppt2 5min

师:车来了,我们一起坐车出去玩啦!滴滴滴,车停了,我们到了开心驿站。

Ppt3

师:车子轮胎坏了,坏的不是前轮,而是()请生回答,并说明原因。并引导学生用不是,就是的关联词。板书 范围

Ppt4 师:开心驿站里有旋转木马、过山车,森碟不敢玩过山车,她只能玩()。引导学生先确定范围,然后用不是……只能是……来说。

Ppt5 师:Kimi的手上分别拿着白色奥特蛋和黑色奥特蛋,他左手拿的是白色的,右手拿的一定是()。左手拿了白色的,所以右手拿的不是白色的。

Ppt6 师:做了三个题目了,我们来说说,分析这种题目,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得出只有两种情况的推理,根据题目给的范围,只需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推出结果。)

Ppt7ppt8 5min

二、探索新知

师:森碟,天天他们在这里玩的很开心,也感觉学到了东西,他们想换个地方去发现更难的,更好玩的东西。你们想去吗? 师:滴滴滴,汽车到了那里了?智慧驿站

Ppt9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书

小丽拿的是()书

(要求:1.把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Ppt10 5min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生到黑板上书写并描述。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根据不是……那就是……” 师:这个方法好,会用吗?

师:再请人把解题思路说一遍。“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根据不是……那就是……”

Ppt11 5min 师:这种题目里面有三个人,碰到这种三种情况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根据不是……那就是……”

Ppt12,ppt13 5min

三、应用提升。

请生描述讲解 ppt14,3min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森碟说,我学到了两种情况的推理,我会根据题目给的范围,只需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推出结果。石头说要先确定其中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3min 师:翻开课本,完成做一做

Ppt15 3min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设计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熊猫、羊、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英语)书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 学科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

简单推理(数独)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下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篇5

洒洲小学 二年级 王建瑞 2018年4月

学习活动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掌握多个事物的简单推理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推理能力。

2.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学习活动重、难点: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掌握多个事物的简单推理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学习活动准备:

课件。学习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元旦节晚会上,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了一个精彩的魔术——变彩球大家一起欣赏。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魔术师左手碗里拿的是什么求吗?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就能变成小侦探了,去发现一些比尔发现不了的东西。

二、导学

活动一:观察主题图

活动任务:讨论“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呈现出来,全班齐读。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等。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全班共同意见。

【总结:根据题意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信息。】 活动二:尝试解答

活动任务:讨论“小刚和小丽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全班齐读。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刚和小丽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等。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全班共同意见。

【总结:根据题意我们发现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

活动三:总结方法

活动任务:讨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全班齐读。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等。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全班共同意见。

【总结:1.推理时可以借助连线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2.在对多个事物进行简单推理时,一般先根据题意确定最直接的答案,再利用排除法确定其他答案。】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任务:讨论“它们的名字应该写在哪条横线上?”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他们的名字应该写在哪条横线上?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等。5.梳理提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全班共同意见。

【总结:解决推理问题时必须熟练的运用推理法和连线法。】

三、导结 完成课本109页做一做第二题。头脑风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篇6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都不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两端都不种)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

(一)对比引入,猜测规律

师:同学们,听说上午你们跟冯老师一起参加了某环卫局的招聘,成功解决了环卫局长出的难题。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请看:

1、沿着6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应该栽多少棵?

师:说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汇报)师: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名说)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环卫局长很欣赏大家,不过他说你们要想成为环境设计师,还得通过资格考试,敢不敢去挑战一下。请看:

2.沿着6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应该栽多少棵?

师:这道题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变化吗?(指名说)假如这是一条小路,你是怎么理解的“两端不栽”的?可以上来边指边说。(指名说)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师:猜猜看应该栽多少棵?你是怎样猜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看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植树问题研究卡,填写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表格中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3.小结两端不栽的规律。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发现了“两端不栽”的规律,怎样的?大家一起说。(板书:棵树=间隔数-1)

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在两端不栽的情况下,要求棵树,必须要先求什么?假如知道间隔数是10,棵树是多少?间隔数是20呢?间隔数是100呢?反过来,知道了棵树,怎样求出什么?怎样求?(板书:间隔数 = 棵树+1)假如棵树是10,间隔数是多少?棵树是50呢?

4.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么聪明,现在我们再去看看环卫局长给大家出的这道资格考试题。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求什么?第一步要求什么?试一试。师:你是怎么做的?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师: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生:间隔)

师:这个间隔数又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生:全长)师:做对的同学跟老师挥挥手。

(三)回归生活,应用规律

师:恭喜大家,环卫局长决定马上聘任大家为环境设计师。开心吗?师: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环卫局长想要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两馆间种树,请大家帮忙算算。

1.出示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 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自己读题,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两馆间的小路” 是什么意思?“两旁栽树 ”又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交流:这道题求什么?第一步要求什么?(3)独立完成。(4)汇报算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生说师板书)为什么要“×2”?(在做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5)小结:我发现我们同学做题目不仅仔细而且特别会动脑筋。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都栽”还是“两端不栽”,还有是“一旁栽树”还是“两旁栽树”。

2.师:同学们的能力非常强啊。这么快就帮环卫局长解决了植树问题。可是要创建文明城市,只是种树是不够的,环卫局长又想到,在街道两旁安装路灯。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帮助环卫局长解决这个问题吗?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TEL(FAX)0760-86692725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电子备课教案

在一条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不安装),每隔50 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学生独立完成)

3.师:谢谢大家,路灯都安装好了,为了安装路灯,砍下来的树木怎么办呢?环卫局长想请工人把木头锯下来,卖的钱拿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你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吗?请你算一算。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4.师: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文明城市的创建,除了环境建设,还需要人文建设。就象中国体育界的英雄刘翔,大家认识他吗?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再一次为他助威、呐喊!(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起点到第一个栏架的距离为15米,跑道中间共有10个栏架,每两个栏架间的距离为9米, 最后一个栏架到终点的距离也为14米。刘翔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多少米吗?

(四)课堂总结,延伸规律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3.要在这个圆形花坛周围摆花盆,一圈周长50米,每隔2米摆 一盆,能摆几盆?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小琅环路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例二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的探索过程,掌握简单事件组合方法

2、体会符号简洁、明确的优点。

3、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方法,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马上就要春游了,大家都想穿得漂漂亮亮的,小红却犯难了。你能帮助她搭配穿什么衣服吗?(出示课件上装、下装的图片)

(一)图形或文字直观呈现

已知小红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一件),那么一共有多少种穿法,怎么来搭配上装和下装呢?

学生理解题意,自主思考,请学生回答(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展示两种方法(上装不动和下装不动这两种思路)学生讲完一种思路,出示课件(出示时注意强调按照顺序来连线)

①先选上装(上装不动):一件上装可以与三件下装搭配,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装也可以与三件下装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两个三种不同的穿法)。②先选下装(下装不动):一件下装可以与两件上装搭配,有两种不同的穿法;另外一件下装也可以与两件上装搭配,也有两种不同的穿法;同样的道理,另一件下装是一样的。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有三个两种不同的穿法)

提问:上装数量、下装数量与搭配方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生回答:2×3=6(种)(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是2个3与3个2的问题)

(出示ppt:2×3=6(种))

追问1:谁能说说是刚刚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搭配的?

(生回答:先固定上装(上装不动),再搭配下装;也可以先固定下装(下装不动),再搭配上装)

追问2:在连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回答:按顺序)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按照顺序连线

(二)数形结合(符号表达)

提问: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生回答:用符号来表示)在讲授这两种思路的时候,渗透上装不动与下装不动两种思路的思考,要按顺序连线,最后用算式算出来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回答,让他们自己重复这种思想(出示课件:用符号来表达)思路1用○表示上装,用□表示下装 每件上装可以与3件下装搭配,这样就有3种穿法 那么两件上装与3件下装搭配,这样就有6种穿法(2个3)(每件下装可以与2件上装搭配,有3件下装,就有6种穿法,3个2)(2×3=6种穿法)

二、深入理解

小红正想着要穿什么衣服,妈妈来问她明天早上要吃什么早餐?我们来帮一帮有选择困难症的小红吧!(出示ppt)

题目:饮料有豆浆和牛奶,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和面包(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篇8

(二)学习内容:课本第110页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② 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②会用排除法来解答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③通过引导学生自信阅读已知条件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和合理判断的能力

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将直观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让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柯南图片 ①认识他吗?那喜欢他吗?为什么喜欢他? ②名侦探柯南就是靠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解决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你想成为名侦探吗?今天先当当数学小侦探,有信心当好吗?

(2)出示:A、B、C代表爷爷、爸爸、孙子三人,你能确定A、B、C分别代表谁吗? ①如果C是7岁,现在能确定吗?为什么? ②A的年龄更接近C的年龄,现在可以确定了吗?说说理由

(3)引出课题。像这样,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一步一步地做出判断,推迟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今天就一起研究稍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①学生读题 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②分组讨论 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 ③交流 先考虑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里应该填几。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3,所以A只能是4.A是4,所以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B只能是1.(2)试一试 你能填出其他方格里的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集体交流。

(3)小结: 当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问题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条件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思考: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为什么?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A只能是1 A是1,所以B左边的空格是4。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4、所以B只能是3.(2)思考题 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问:先能确定谁? 因为甲和乙经常找体育老师学打羽毛球,所以丙是体育老师。又因为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所以甲是数学老师,乙就是语文老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指导丛书练习

板书设计:数学广角

(二)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篇9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初级密码锁和高级密码锁的密码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学生讨论的时间短,学习的过程明显不足。

2、在解决分巧克力一题时,学生虽然知道了方法,也有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其一直没有想到用简便的符号代替方法将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所以课堂效果一般,没有预想的好。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注意。

4、对学生的赞赏语言不够,有些匮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表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求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

教具准备:瓶装口香糖、课件

学具准备:圆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理清“找次品”的思路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或家人、同学有买过次品的经历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产品,有的外观有瑕疵,有的成分不过关,还有的轻重不合格,我们称它们为次品。(板书:次品)

出示实物,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天平的原理。(课件出示天平图)你们都知道天平吧!谁来说说天平原理?

3.在2瓶中找次品。(课件演示)看,次品在哪?

4.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汇报: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口香糖。

课件演示: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小结:看来从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们称一次,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就能准确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个次品

提出问题: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要怎么找出轻的这一瓶呢?可以怎样称?结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6.揭示课题。我们就用这个好方法,今天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例题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再从4瓶中找次品。在2个、3个和4个中找次品是基础,只有理清了这些“找次品”的思路,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引导探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1.出示例题:5个乒乓球中有一个较轻的是次品,你想怎么称?

(1)收集称的方法。(一个一个称,两个两个称)

(2)同桌合作,摆学具,想一想:怎样称?需称几次?

(3)指名汇报:(教师随机课件演示:怎么找?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教师帮助板书示意图。)

5(1,1,3)2次

5(2,2,1)2次

2.小结:同学们真是能干!从5个乒乓球中找到了轻的那一个。先分一分,想到了两种方法,再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至少2次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所以让学生用学具模拟天平实验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猜测实验,寻找规律

1.出示例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8—

2.枚举所有称法,学生分析、汇报。

(1)有几种分法?

(2)画图分析,有困难的可以摆摆学具帮助分析。

(3)汇报各种称法。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优化解决办法:分3份、平均分。

5.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比较这三种方法,发现只要把9个零件平均分成3份,就能最快找到次品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操作,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找次品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让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探索最简的方法,经历学习、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优化策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找次品”的问题并不能平均分成3份。“我们看看前面的5的例子,[师指黑板5(2,2,1)],我们要分成3份时要分得尽量怎样?”(要分得尽量平均)。

2.在8个中找次品。试一下,怎么分3份?(预设:2,2,4或3,3,2)

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分法好?板书:8(3,3,2)2次

3.小结:看来,没法平均分的数,我们只要“尽量”(试着让学生说出来)平均分。也就是分在三份里的数中,最大与最小份只相差1,也能既快又保证找到次品了。

补板书:尽量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刚才发现的规律推理到8个中找次品,并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设计意图:从5个中找次品类推到8个中找次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要尽量平均分成3份,完善找次品的最优方法,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

五、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师:有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想不想试试它的功效呢?

出示:有( )瓶水,除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让学生自主选择10或15,尝试解决这道题。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最优?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3.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找次品?板书:优化

上一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下一篇:秋意浓记忆逝浅秋抒情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