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2024-06-25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共8篇)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Syed M.Ahsan, Ali A.G.Ali,and NJohn Kurian.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 64, No.3,Aug,1982

[2]Carl H.Nelson and Edna T.Loehman. Further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69’ No.3, Aug, 1987

[3] Barry K.Goodwi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75,No. 2,May, 1993

[5] J.Lafrance,J.Shimshack and S.Wu. Subsidized Crop Insurance and Extensive Margi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Policy,

[6] Moschini G and Hennessy D.A. Uncertainty,Risk Aversion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er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 Barry K.Goodwin,Monte L.Vandeveer,and John L.Deal. An EmpiricalAnalysis of Acreag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Federal Crop Insurance Progra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86, No. 4,Nov,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2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保险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保险市场中的供求问题, 关系到保险业的安全, 这就对保险市场上的供求问题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已有的成果上达成共识, 从而解决当前保险市场供求上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 有一些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产生了一些文献著作, 但是, 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 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思路较相似, 缺乏创新。

本文将试图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篇名包含“保险市场供求”的文献中, 从多个方面分析保险市场供求问题研究文献的研究现状、特点等, 从而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达成一定共识, 发现问题, 引导保险市场供求问题研究朝着更全面、深入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 为保险业的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2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CNKI系统分析法

笔者将CNKI系统分析法的自定义归纳为:以检索文献体系为研究对象, 采用统计、图示等的方法, 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 (包括来源、机构等) 、数量关系、文献互引、H指数分析, 并进而探讨文献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它是文献分析方法的一个分支方法。

2.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百度百科) 。内容分析主要从研究内容和主题出发, 分析文献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 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从而发现研究的特点。

本研究将结合CNKI系统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 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对保险市场供求文献研究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总结其现状、观点和发展趋势。

2.3数据和样本选取、处理

为了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保险市场供求研究领域, 了解其研究概况, 笔者决定以篇名包含“保险市场供求”作为检索项,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统计来源, 在库中进行检索, 最后综合检索结果完成样本选取。数据样本检索完成时间为2013年5月。

文献检出后, 借助CNKI分类分析工具对文献的外部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和挖掘, 描述和揭示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险市场供求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 反映该领域的最新情况。浏览检索筛选的期刊论文摘要, 进行论文全文查阅, 然后对此次搜集的文章进行总结和梳理, 结合自身学科知识进行剖析, 系统、客观的揭示其研究动态和趋势, 总结内容。

3保险市场供求研究进展分析

3.1研究论文总体情况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进步, 对外开放扩大, 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增加, 加上十一五时期对保险业的推动发展, 保险市场的安全问题, 特别是其中的供求问题就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因此从1997年开始, 就有学者对保险市场供求问题进行专门的探索, 王勇在当年就发表了《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供求现状与对策》。随着保险业的不断深化发展, 保险市场供求文献研究逐年增加。2003年-2007年的增长趋势明显。虽然保险市场供求的研究正逐步发展, 但相应的研究成果还较少, 1997年和2001年各一篇, 2002、2009、2011年各2篇, 2003年有3篇。可以看出, 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多, 研究成果发展空间还很大。

3.2作者情况

通过论文统计分析, 研究保险市场供求问题的作者主要是高校保险研究方向的老师和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员, 他们有独自完成研究的, 如祝向军发表的《再保险市场供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2002) , 也有同一领域的合作研究, 如袁辉, 李永芳发表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研究》 (2011) 。跨学科合作研究还没有。作者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保险学、金融学。发文作者在保险领域内还是有成果的, 这里只选取了发文位居前10的作者, 且他们的发文包括第二作者。许闲发文20篇, 祝向军发文14篇, 谢志刚发文13篇, 袁辉和丁孜山各发文11篇, 朱佳、杨屏、李兰若、慈勤英各发文10篇, 李毳发文8篇。

3.3研究分析方法情况

保险市场供求问题属于保险学, 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到保险、金融、经济等学科, 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还是定性研究法, 实证研究的方法也较为重要。通过观察比较, 可以发现所检索到的文章中, 目前只有一篇为定量研究, 其他为定性研究。从研究趋势来看, 定性研究的方法占主流, 也有研究者进行实证分析。

4保险市场供求研究的主题内容分布

通过观察对比, 我们发现保险市场供求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保险市场供求平衡及影响因素。总的看来, 关保险市场供求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4.1保险市场供求涉及不同的具体市场

目前的保险市场供求研究中, 具体保险市场的类型较多。涉及的市场范围较广, 但目前比较集中的研究主要是农业保险市场、森林保险市场、医疗保险市场、体育保险市场。

4.2保险市场供求平衡现状问题

保险市场供求的平衡现状几乎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 通过研究现状, 发现问题, 看到矛盾, 提出对策, 为解决现实问题奠定基础。从研究来看, 目前保险市场发展迅速, 竞争激烈, 其供给和需求不对称, 供给不足, 需求满足不了, 潜在的需求大等, 存在诸多问题。

4.3影响保险市场供求的因素

文献研究发现影响保险市场供求的因素主要是以下方面:环境影响因素、经济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其中具体又包含城镇化水平、人口环境、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等。

4.4保险市场供求的对策

目前研究的文献中, 大多数还是以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研究, 因此, 对策问题的研究是大部分研究者的一个研究点。侧重点也很相似。几乎都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 涉及制度、监管、保险意识、发展模式等, 以求平衡保险市场的供求, 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

5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揭示了我国近年来关于保险市场供求研究的情况。包括研究的领域情况、作者情况、研究分析方法、研究主要内容观点等, 发现得出结论如下:

5.1随着保险业的发展, 关于保险市场供求的研究有一些成果著作, 但是不多。1997年就有文献开始研究保险市场供求问题, 研究总体上还是呈增加趋势的。

5.2在对保险市场供求研究的作者中, 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 但是这些作者也是保险学以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者, 在保险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5.3从目前看来, 保险市场供求研究有高质量成果, 高因子影响载刊物有, 比如项宇, 谢志刚发表《中国再保险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所刊载的《财经研究》刊物的复合影响因子为2.589, 综合影响因子为1.374, 这已经是影响力很高的刊物了。但高影响力刊物还较少, 这表明这方面的研究质量和影响还需提高。

5.4研究方法、方式上, 多采用定性研究, 在某个具体的领域市场 (医疗、体育、农业市场等) 展开分析, 分析从不同方面进行, 有保险市场供求的经济分析、均衡分析、环境分析、实证分析等, 研究视角还是比较多的。

5.5研究内容上, 保险市场供求平衡问题在研究中最突出, 通过搜集的文献, 分析发现这些文章中几乎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有研究保险市场供求平衡影响到市场发展问题的、有研究保险市场平衡问题出现原因的等。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点。

5.6大部分学者在保险市场供求研究上的观点都保持一致, 即保险市场供求的矛盾突出, 解决矛盾危机, 平衡市场供求是推动保险市场发展的关键。

本文是以中国期刊网篇名含“保险市场供求”的文献为分析对象作的探索性研究, 由于条件限制, 分析中肯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研究的成果还不多, 样本的可选性受限, 因此对该问题的分析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分析较粗浅。通过文献分析, 我们发现没有太多的新的关于保险市场供求主题研究, 我们可以试着尝试其他创新, 而不仅仅局限在此。保险市场供求平衡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研究重点、热点和趋势。在以后的研究中, 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丁孜, 丁蔚山.保险发展与理论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7-31+167-219.

[2]丁孜山.保险市场供求关系及环境影响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7 (1) :29-35.

[3]胡国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以中国期刊网篇名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献为分析对象[J].理论与改革, 2009 (5) :155-160.

[4]李展.我国保险市场供求现状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09 (6) :30-31.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和研究动态 篇3

摘要: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5个方面研究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中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需求不足影响因素、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其中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是研究的新趋势,特别是巨灾风险证券化中的衍生品创新是焦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角注重宏观国家层面,针对某一省份的研究较少,由于各省区域特征不同,广东省农业保险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

关键词:农业保险;再保险;财政补贴;保险证券化;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6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民承受灾害损失的能力薄弱,使得许多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发展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4年到2014年连续11年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内容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农业保险。

1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农业保险中存在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并认为这是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Skees&Reed,1986;Knight&Coble,1999;Shaik、Atwood,2002;林红,2011;陈进宏等,2013;等等)对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分析,分为以下2个步骤。

1.1分析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存在的原因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存在的原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保险标的特殊性;二是农户认识误区和侥幸心理;三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四是农户收入偏低,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户的收入不稳定(柏士林,2010;庹国柱,2012;温燕,2013;等等)。

1.2如何规避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研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规避机制,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Halcrow(1949)提出区域产量保险法,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即对一个区域的产量进行保险,比如一个县,设定一个保障水平如全县过去5年平均产量的90%,如果收获时这个县实际平均产量低于90%,则到对全县农户进行赔偿。Gardner & Kramer(1986)、Goodwin&Smith(1995)认为3种方法可以规避:一是签订多年保险合同,便于精算损失率;二是提高免赔率或者规定更高的免赔额;三是对农户监督。Holly H.Wang(2011)则呼吁政府合理的设定保险品种和保险价格,便于消除逆向选择问题。

2关于政府对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研究

国外对农业保险补贴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贴模式和补贴比例。YamauChi(1986)分析日本的补贴方式。日本政府对保费进行补贴以外,也对经营农业保险的经营公司管理费用进行补贴。在补贴标准上,保费补贴根据费率的变化而变化,保险费率越高,补贴越高。SkeeS,Hazell&Miranda(1999)提出,政府的农作物保险补贴和经营管理费用补贴比例要适度。要加强“可保风险”风险的补贴比例。Keith Jeollins&Glauber Jw(2002)研究美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模式发现政府对巨灾风险实行全额补贴。还承担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FCIC)的全部费用,并由FCIC对私营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进行补贴。

国内学界对农业保险补贴研究主要围绕2个方面展开:补贴方式、补贴的福利效应。

在研究政府的补贴方式方面,段学慧(2011)、刘宁(2013)认为,目前政府实行的“层层补贴+倒补联动”机制会制约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某些县出于私人利益考虑,不会大力推广农业保险覆盖面,因为保险覆盖面越大,意味着本级政府所承担的保费补贴数额就越大。张祖荣(2013)认为我国财政补贴应由目前的单一保费补贴方式,转变为实行地区差异化和险种差异化保费补贴、分险种提供管理费用补贴和适度提供再保险补贴相结合的补贴方式。罗向明(2012)提出应根据地区经济实力情况进行财政补贴分类。

第二是补贴的福利效应分析。孙香玉、钟甫宁(2008)利用开放的二分选择式条件估价法分析新疆棉花保险、黑龙江玉米保险、江苏水稻、小麦中政府补贴福利值,提出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要适当选择地区和品种才可以极大化补贴的福利效果。胡炳志等(2009)将消费者剩余和外部性结合起来构建了农业保险的福利经济学模型,探讨了最优补贴边界的决定标准,提出应以再保险补贴为核心,即采取事后虚置补贴的办法。

3关于农业保险需求方面研究

国内部分学者倾向于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按照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分为理论分析法和实证计量分析法。

3.1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原因一用理论分析法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基本上一致。总结包含六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保费较高,对农户来说是一笔大的支出;二是农户对保险的认知少,侥幸心理重,宣传不到位,从而使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下降;三是几千年的发展使得农户形成风险接受者,预灾防灾意识薄弱;四是种植面积、预期面临风险、风险管理项目等;五是免赔率较高,受灾后获得的保险赔偿较低,购买保险动力不足;六是理赔程序繁琐(皮立波、李军,2003;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2006;曾玉珍、穆月英,2009;等等)。

3.2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一用计量实证分析法

最近2年,越来越多学者倾向于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这也将是研究的新趋势。

张欣(2013)运用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流动性约束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融资环境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周稳海等(2013)选取2001—2009各指标的时间序列作为样本值回归得出:政策是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的正向作用要以政策支持为前提。张遵东(2013)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运用数据回归得出:上年度农业保险赔付率,政府农林水利支出对保费收入是负相关关系,而政府的补贴政策、自然灾害成灾率、农业增加值对农业保费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冯文丽等(2014)基于Tobit模型对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作物播种面积越大农业保险覆盖率越低,保费补贴越大、农户人均纯收入越高,综合赔付率越高、承保利润率越大农业保险覆盖率越高。

4探索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探索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一直是国内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焦点,特别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更激发了这方面的研究热情。目前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分为研究国外的经营模式和探索国内经营模式两种。

4.1分析国外的经营模式

MarkWenner(2005)研究比较了拉美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农业保险经营状况,提出政府应当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Raju(2008)指出南亚各国农业保险普及程度较低,应当探索好的农业经营模式,从制度层面规范该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并积极推动。田野等(2005)认为法国的农业互助呈“金字塔”型经营模式比较值得借鉴。黄博琛(2013)认为日本农业保险实行“三级式”的经营模式比较好。即共济组合经营原保险、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一级再保险、再保险特别会计处提供二级再保险。三级之外,日本还另设为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贷款的机构——农业共济基金,激发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

4.2国内经营模式主张

国内学者探索国内经营模式,观点基本一致,具有代表的是:

胡秋明(2004)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庹国柱(2005)建议有四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即:(1)政府主办、政府组织经营模式,(2)政府支持下的合作互助经营模式,具有农垦系统背景的地区可考虑选择,(3)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4)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对广大的在农村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比较适合。

5这一领域研究的新焦点——巨灾风险转移机制研究

实践表明,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很大,经常会遇到巨灾,如旱灾、台风,一次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百亿计,普通保险公司很难承受。如John Duncan和Rob-ert J.Myers(2000)认为巨灾风险极大的提高了农业保险保费,在农险保费高到生产农产品无法获取利润时农户会退出农业保险市场。

5.1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

再保险制度被认为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John Duncan和Robert Myers(2000)指出,巨灾风险大大影响保险公司的收入,农民的保障覆盖水平也会降低,再保险可以有效地促进保险市场的均衡,特别是对于再保险进行补贴时。Duncan(2000)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业再保险补贴对农业保险市场均衡的影响,得出结论:提高再保险的补贴力度,会使原本不均衡的保险市场趋向于均衡。

5.2成立巨灾专项基金

建立巨灾专项基金被认为是可行性选择。胡秋明(2004)提出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补偿,将是维系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费友海(2005)提出农业保险基金应由税务、财政部门负责征缴和管理,供全国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使用。

目前的学者的研究已经眼延伸到基金的增值方式。如胡元聪等(2014)提出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库,农业保险机构可以把自身所拥有的资金用于投资那些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项目,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5.3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指运用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及其组合通过资本市场来处理巨灾风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理论最早是由Gardener.RobertGoshay和Rchard Sando开1973年共同撰写的《构建再保险期货市场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率先提出的。1992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率先研究并开发出巨灾保险期货产品,1993年推出巨灾保险期货买权价差交易,开启了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的先河。

对农业巨灾保险产品和衍生品创新是目前研究的新趋势和新热点。David Rode和Baruch Fischhoff(2000);J.David Cummins,Philippe Trainar(2009)通过介绍不同风险证券化产品,对巨灾风险证券化进程进行模拟,提出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袁幕琴(2013)提出应对巨灾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巨灾风险证券化。利用资本市场庞大的资金,所以能极大地提高承担巨灾风险所能获得的资金量。今后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会更加的深入与具体,也将会探索更多的金融衍生品。

6总结

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保险5个方面的研究,多是理论的分析,用数据实证分析的文献比较少,对于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分析,虽然开始尝试进行计量实证研究,考虑因素不够周全,如保险公司服务水平、农保宣传力度及农业保险险种也会影响农保需求,目前还没有人做计量时考虑进去,这些需要进一步研究。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篇4

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 城镇 养老保险制度 保险基金 人口老龄化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总人口的70%多是农村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矛盾。而农村和城镇又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这又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 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2008 年末全国仅有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仅为0.1 亿人,占参保人数的5%。

2、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截至2008 年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19 亿人(含0.5 亿退休金领取者)。农民工参保人数0.24 亿,农村参保人数0.56 亿(含0.05 亿养老金领取者),减去养老金领取者,全国参保人口合计2.44 亿。按2008 年末我国就业人口7.7 亿人计算,其覆盖率仅为32%,68%的就业人口裸露在社保制度之外。显示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3、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实行现收现付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退休人口比重逐年增加,现收现付制必然面临入不敷出的巨大支付风险。因此,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自1993 年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转轨中的一个困难是在实施基金积累前已退休的老职工(“老人”),以及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养老金积累。制度转轨后这批“老人”和“中人”过去的养老金积累,事实上就形成了国家对他们数以万亿计的“隐形债务”。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大多数由企业负担的,以至于由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而出现拒缴和拖欠的现象。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报告称:从养老保险的长期运行情景分析,这项基金缺口会越来越大。世界银行2005 年公布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研究报告指出,包括4000 多万已退休人员在内,我国2004 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 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让人担忧的是,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仅2001 年到2075 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 万亿元。

4、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制度带来了挑战

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短期财政压力导致的养老金改革虽然并不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或与之相关的人口赡养率恶化的结果,但长期财务压力确实与人口老龄化有关,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改革养老金制度成为许多国家的现实选择。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是中国养老金制度面临的长期问题。1997 年中国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也就是部分积累制。虽然公共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的必要性一直受到置疑,但在制度转轨已经进行到今天,再回到现收现付制似乎并不现实。因此,考虑到中国已经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有必要立足于现有的制度设计,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当前制度的具体影响。特别是2005 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同时,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账户规模和养老金月标准都有所变化。此后,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已经不再是20%,整个制度的目标替代率也略有提高中国近年来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本文的测算表明,在整个测算期内,人口老龄化一直要求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保持上升,确实会对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中国经济未来长期保持较快增长(从而保证一定的工资增长率),同时考虑到当前养老保险覆盖面较低,未来还有较大提高余地等因素,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人口老龄化对缴费率升高的要求将会被综合缴费率之比的变化和养老金平均替代率的实际下降所化解。因此,如果考虑到一些参数变化(或调整)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测算期内是一个财务盈余的制度,这种盈余状况不仅使该制度在测算期内具备了较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而且将为中国2050 年以后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很

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当前的制度设计提供一定的条件。

二、解决的对策

1、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城镇从业人员主要是靠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进行养老保障。非缴费型养老保障目标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贫困老人。同时,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均是有效的养老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亦可发展社区养老。随着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将有差别的养老模式统一向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转变。

2、“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60%,同时完成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王岐山说,“十一五”期间要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最低缴费标准,还要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同时完成公费医疗制度向医疗保险制度并轨,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全市统筹过渡。另外,还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

3、虽然,目前养老保险金收不抵支的情况尚不严重,还未完全“病 入膏肓”,但危机近在咫尺,由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较大,而且呈现迅速扩大趋势,已有的一点积累将很快告罄,全国性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将接踵而来。若这种局面真的出现,将会是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地震”。因此,现在紧急采取相应对策已迫在眉睫,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官员领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认真研究现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标本合治的方法,抵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收不抵支的危机出现,制止该基金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要阻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出现,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就必须要做到“开源”和“截流”,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见效。

实行更高层次的统筹,是一种解决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有效手段。当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的危机时,在更大统筹范围内给予基金一定的转移支付,以破解危机,实现社会共济和社会互济功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养老保险的优越性,确保社会稳定,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并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注入新的活力。

4、解决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挑战可以考虑在未来适当降低缴费率。尽管我们要偿还转轨成本,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以20%的缴费率而只提供35%的替代率仍然显得缴费率过高①。同时,高缴费率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根据测算,在工资增长率按照方案

二、逐渐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至2050年达到80%、提高退休年龄②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缴费率,标准是以使2016 年以后资金余额大于零的缴费率下降幅度为下限,以使期末累计资金余额大于零的缴费率下降幅度为上限,在养老金指数化水平维持在60%的情况下,可以从2016 年开始降低缴费率2~4 个百分点①。

其次,也可以考虑给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由于当前的低覆盖率和制度要求领取基础养老金者的缴费年限必须达到15 年,有大批老年人在未来将无法领到养老金,因此在制度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发放部分基础养老金。采用与降低缴费率相同的假设,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是使2016 年以后资金余额大于零为下限,以期末累计资金余额大于零为上限。根据测算,养老金指数化水平维持在60%时,可以从2016 年开始为城镇无保障老年人提供平均工资替代率为5%~11%的养老金待遇。当然,无论是降低缴费率还是给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发放基础养老金都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

养老保险肩负稳定社会和保障生活的双重职能,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中国当前实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基本上是符合现实国情的。由于改革方案很难尽善尽美,当前的养老保险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解决好养老保险体制中现存的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1]林宝《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10 年第1 期

[2]赵艳《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第2期

[3] 张帅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完善措施》行政与法

人身保险参考答案(A) 篇5

《人身保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D

2、A3、C

4、B5、C

6、B7、D8、B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BC

2、BD3、ABCD4、ACD5、A B 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被保险人发生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事故时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提供经济补偿或给付保险金。(参见教材P9)

2,现金价值——现金价值是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通常体现为投保人解除会同时,由保险公司向投保人退还的那部分金额。(参见教材P79)3,定期寿险——是指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固定年限的人寿保险。(参见教材P83)

4,保险费——是指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所支付的款项。保险费的高低与保险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有关,而且还受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职业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参见教材P34)

五.综合题。(根据资料完成题目要求,本大题30分)

(1)参考答案:

张某女儿的保险指定受益人为父母,受益人和被保险人在同一事故中死亡并且无法断定死亡先后的,认定受益人死亡在先,故女儿的4万保险金由张某妻子获得。

张某的保险未指定受益人,视为遗产,由第一继承人张某妻子获得6万。张某父亲的保险未指定受益人,视为遗产,由第一继承人张某母亲获得6万元。

张某妻子死亡,故10万视为遗产,由张某妻子的第一继承人张某岳父获得。

保险公司实习报告参考 篇6

导语:实习可以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竞争优势,实习也是一种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当别人面试问你有没有工作经验时,绝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但是实习就是你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所以实习会在找工作时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第1篇:保险公司实习报告

中国XX保险公司将始终坚持“诚信为先、稳健经营、价值为上、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和“立足大地、携手创业、共享未来”的企业精神,遵循“技术领先、低成本扩张、总成本领先”的经营策略和“专业化定位、综合化经营、扁平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努力把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财产保险公司,建成中国保险业的百年老店,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1、了解保险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及形成的体制,企业文化与发展史。

2、了解保险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总公司、分公司、支公司、营销部之间管理与责权利的划分。

3、了解财产保险公司在展业、承保、理赔等业务流程和熟悉主要险种和相关单证。

4、了解太保保险公司在个险、团险、企业年金险营销中的主要环节、主要险种、相关单证。

5、学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承保,其中包括安居综合保险、机损利损险、企业财产保险

6、培养从事经纪中介工作的业务能力。了解并熟悉保险代理人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学会进行工作。

7、预演和准备就业。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201x年3月1号是我踏入XX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一天。我怀着一份激动和好奇的心情来到中国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大学以来的第二次实习实践活动。但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是我的毕业实习。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多的实践期,但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接触了很多优秀、积极工作、热爱生活的人,在这里我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又难忘的时光。咋眼看去,保险和我的专业只有一点关系,但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对我终身受用。在学校我虽然学习的是金融专业,但是我觉得无论我们干哪一行都要把它做的最好。实习结束之际,我想从专业知识和人生价值两方面对这两个月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我实习的部门是业管部,很荣幸,我被安排到的师傅是XX经理。在XX经理的指导下,我遵守纪律,虚心学习,积极工作:

1、参加部门的早会,吸收新知。早会一般是总结工作,分享经验,开展专题讲课,发布通知等。我认真做笔记,从中吸收到了新的知识,间接获得了工作经验。

2、虚心请教XX经理。开始自己没有任务做,经常很无聊的坐在那看一些资料和条款,背一些最基础的费率,看了几天的条款有点看烦了,对于一些词语跟本就不理解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险种也是搞不清楚的,没有人对于我这种现象给我过多的解释,所以我就开始讨厌这样工作式的生活了,开始想念在学校的那些同学和朋友。X经理可能看出我有些心浮气躁了,就主动问我遇到了哪些问题,并细心给我讲解,让我对贵公司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3、了解大地的财险产品,熟悉区域服务专员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区域服务专员的日常业务是接触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其工作流程有五个步骤:寻找客户、约访、销售面谈、成交和售后服务。这五个步骤构成一个销售循环。其中售后服务包括收费、保全、理赔、递送生日卡或客户服务报等。如果区域服务专员提供了令客户满意的售后服务,就会产生转介绍,这样又会获取新的销售机会,新的销售循环又开始了。工作方法有很多,如怎样与客户打交道,这包括怎样去拜访客户,怎样跟客户讲保险,怎样为客户做保险计划,等等。

4、作为XX经理的助理,协助她做一些内勤工作。如设计、制作部门会议室的大型板报——《“XXXXXXX》,设计、张贴部门用于激励员工的“XXXXXX”“XXXXXX”“XXXXXXX”三条横幅等。同时,学习XX经理如何管理团队。

5、在XX经理的安排下,作为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回访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了电话调查。首先随机抽取两个展业课的部分收展员的《区域活动日志》,然后根据日志里面的客户名单,打电话给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调查客户认不认识公司的某某收展员,收展员对客户做了哪些服务,客户对收展员的服务满不满意,客户觉得收展员的服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我们XX产险不但承保各种车辆,还有家庭安居理财,各种进出口货运险什么的。而我不仅要学会车险,同时还要把这不同种类的各种险别学会,这一个个都看着简单可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而且也不能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我们保险出单员主要是将保户或保险代理人提供的保险单信息录入到保险公司专门的业务程序中去,虽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要仔细认真,然后将保险单提交核保员,当核保员将保单核对并提交回出单员时,出单员按规定打印保险单证等。业务流程中出单员应注意核对保户或保险代理人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并认真录入业务程序,需掌握一般的保险业务知识。我一开始就出的错误特别的多,出错之后就不能再改变了,而且就直接关系着钱的多少,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的工作是整个工作的把关口,如果第一个环节就出错了就后面的结果就会乱做一团。

在我国加入WTO之前,保险条款和费率基本是由保险监管机构统一制定的,并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加之当时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不多,竞争不甚激烈,各家公司正常经营一般都有较丰厚的利润。我国加入WTO之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险监管机构逐步取消了统一制定条款和费率的做法,改由各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自主地制定各种条款和拟定费率,实行费率市场化,这一改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的条款和费率经常的更换,我们要不停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我觉得实习可以让我们更实际的机了解和熟悉工作实际的机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才可以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哪些补充和调整、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我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进而不断地去改造自己;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敢于接受批评,弥补不足------这就是我对自己实习的态度。

很感谢学校和中国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中心支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这是我第二次到保险公司参加实习,更多的还是向前辈学习和自我努力。我国的保险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保险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保险队伍的素质也得到了加强。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和大家的教导,我对保险的了解更多了,特别是对于理赔方面的医疗费用审核报告计算做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了。我相信保险这个行业是非常有生机的,因为就整个世界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只在有风险的地方就需要保险。而且保险行业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而我将来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相信自己,我会做的更好!

第2篇:保险公司实习报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熟悉工作实际的机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才可以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哪些补充和调整、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p#分页标题#e# 我们怎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成为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怎样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抱着这种想法,我走进了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在那里,我接受了更为有用的保险知识,而每天细致的工作和经常的培训活动,又增强了我的实战能力,使我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我感觉,在“中国平安”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的知识很多。“我今天学到了什么内容,我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今天得到了什么启事,我打算在今后如何使用;我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进而不断地去改造自己;我应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又敢于接受批评弥补不足”------这就是我对自己实习的态度。感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截至20xx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 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亿元。20xx年1月9日,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跨入国际大型金融保险机构行列。

20xx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福布斯全球XX强企业第539名、中国入围企业第10名(唯一入围的中资保险企业),20xx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排名第一,是超速成长的典范企业。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财产保险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长期以来经营和发展的基础。自1988年成立以来,中国平安产险业务规模逐年攀升,业务发展稳健;在产品开发方面不断创新,目前经营的险种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财产保险、飞机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建筑工程险、公众责任保险、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等主险127个,附加险200个。近年适时开发推出了个人抵押贷款房屋保险、律师责任保险、会计师责任保险、医师责任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国内贸易短期信用保险、外派劳务人员履约保证保险、旅行平安意外伤害保险等70多个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险种。

嵌镶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曾有过商业鼎盛,街市繁华的辉煌;曾有过“南国陶都”、“南国红豆”的美誉。有禅城、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五区,其中顺德区和南海区分列XX中国经济最发达十强县(市)第一和第六位。佛山正以无愧于祖国重托的自信和豪迈,走向繁荣,走向民主,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发起人设立的。20xx年公司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总保费收入达到26000万元,并以18%的市场占有率在佛山产险市场上位列第二。公司业务规模、经营管理、品质、成本等各项指标得到持续改善,在平安系统内均稳居前列。

1.平安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平安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融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以专业、价值作为做事的基本准则。

平安文化通过每日晨会、司歌,以及平安礼仪、日常用语改变员工外在状态和内在精神,让平安人沿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宽容、仁爱、谦和、诚信,从而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同时平安又遵循保险行业的竞争法则,努力进取,并为之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仁、义、礼、智、信、廉”背后的人文精神,是平安企业文化的精神,现代商业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经营理念,是平安企业文化的物化准则,孔子和牛顿分别代表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在平安融汇贯通,化为独特的平安文化,进而化入平安日常管理,形成庞大而有效的管理机器。

平安的管理模式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系列。三个保证”,即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划分为业务管理系列、行政管理系列和营销系列,通过考核制度、评分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发实保证各项工作均有序高效运转。

在业务管理方面,我们竭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保险业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大胆创新,独 具一格;在行政管理方面,平安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都能按照预定 的工作流程进行高效运转。行政制度与业务配套,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正常运作,保证公司的发展,沿着预定的轨道井然有序地进行。

我觉得平安给我影象最深的应该是其“晨会制度”。每天早晨,公司各单位集中全体员工于大厅,每个员工轮流主持晨会,齐唱公司司歌,诵读公司训导,使“平安精神”时刻铭记在每个员工心中,通过晨会强化员工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起到团结、沟通、振作士气、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公司积极为员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且人际关系轻松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使员工对公司 有强烈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注意使员工与各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交往,以寻求必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车险承保流程及费率计算

我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的实习岗位是车险核保岗,主要从事的是车辆保险的承保工作。通俗的说,就是当业务员拉来了一份或一批保单时,我们对承保标的(也就是车辆)进行车况的分析,然后根据公司的相关政策对其进行费率的计算,最后确定该车保费。总的来说就是两点,即:(1),该车我们能不能承保?因为对于一些风险相对集中或高风险的车辆(如宾利、法拉利、保时捷、奔驰跑车、奥迪A8等),我们公司一般是不与承保的;(2),若该车符合公司的承保政策,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费率来承保?这就牵涉到费率的计算了。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由: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全车盗抢险和附加险四部分组成。附加险又包括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辆停驶损失险、自燃损失险、新增加设备损失险、代步车费用险、车身划痕损失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上货物责任险、无过错损失补偿险、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全车盗抢附加高尔夫球具盗窃险和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其费率计算公式为:

(1)车辆损失险的保费计算:

车辆损失险基准保费=固定保险费+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基准费率 车辆损失险实际保费=基准保费×C1×C2×Cn(2)第三者责任险的保费计算:

第三者责任险签单保费=基准保费×C1×C2×Cn(3)全车盗抢险的保费计算:

全车盗抢险签单保费=基准保费×C1×C2×Cn(4)附加险保费计算

附加险签单保费=基准保费×C1×C2×Cn(5)投保车辆应支付的签单保费为:

签单保费=车辆损失险签单保费+第三者责任险签单保费+全车盗抢险签单保费+附加险签单保费

3.其他收获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招收实习生时比较倾向于具有计算机、金融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因为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适应工作。保险公司对实习生的要求通常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要求,其中接受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尤为重要。考核内容不仅局限于工作质量及完成数量,还会注意其基本技能。对实习生的评估是依据其在工作中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来进行的。

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的两个月的实习中,我发现原来学校学习知识虽然并不能马上完全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但与我们学习的知识会有很大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例如在工作中,我们车险核保岗经常要对各种数据做一些统计,并制作统计报表。这不正是我们统计学专业的人拿手的吗?但后来我发现,他们是用一种公司自制的软件来完成这些工作的,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该软件,我们原来学习的统计知识就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团队意识的增强是我的另一个收获。在工作中,一般都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迎接问题并解决问题,各个小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这样既提高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7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保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空前的繁荣, 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股强大力量。然而, 保险专业的毕业生不愿入职保险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统计, 北京某重点高校保险专业应届毕业生中, 与保险公司签约的还不到20%。浙大经济学院2003年本科毕业生去保险公司的仅占9.6%, 而去银行的占到了近30%。

2006年7月8日, 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在赴湖南调研时提出,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保险业的本质要求。人才之于保险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 毕业生未必都是人才, 人才的来源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是, 保险专业作为业内最系统最正规的人才输出基地, 本应在人才供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现在看来这个角色并未扮演的那么好, 这样就会带来不少弊端。

首先, 很明显的是, 这样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现在并不强调专业和就业的对口性, 但整个专业普遍性的不对口, 实属罕见。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 专业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 当然会在此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 但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专业素质最后却又用不到专业上去。

其次, 这样会导致挖墙脚会愈演愈烈。资料表明, 全国每年保险人才需求在16000名左右。中国保险市场未来5年需要的人才, 目前只能满足30%。近5年来, 保险业的人才供需比达1∶4。同时, 2007年全国保险专业毕业生中, 只有30余名博士、1000余名硕士、4000余名本科生和300余名中专生, 供给的严重不足显而易见。不断上演的挖墙脚大战正是这一不足的必然结果。本来毕业生人数就相对短缺, 现在却是大量的毕业生不愿进入保险业。

2. 毕业生不愿入职保险业的原因

那么, 毕业生到底为什么不愿入职保险业?我想到三点。

1) 迷信传统观念。保险在我国作为舶来品, 其短暂的发展历程与尚不到位的宣传决定了其目前形象不会很高。另外, 让人十分痛心的是大批代理人的素质低下使得行业的诚信度一次次面临危机。因此, 不难想象, 保险在国内的地位要想好转必将充满艰辛。

2) 担忧个人命运。这主要体现在没底薪的代理人岗位上。大学毕业生要和中学毕业生同台竞争卖保险, 于是大批人退却了。当然有人留了下来, 但他们希望若干年的基层工作可以换取更高端的工作。可见若此时没让他们看到此路的可行性, 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中央财大保险学院郝演苏教授就曾表示, 如果希望保险教育和市场对接, 那么就须重视营销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环境的改进。只有在具备很好的发展空间的情况下, 才能真正鼓励毕业生走向基层, 否则, 目前的低门槛状态很难让他们屈就。

3) 排斥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显然不能招揽一切人才, 但怎样才能吸引到尽量多的人才值得探讨。据不少员工尤其是代理人反映工作压力很大, 强调业绩的氛围也让员工倍感压抑。这就和企业文化有着必然联系。

3. 对策

如何才能使此种现象好转呢?这需要毕业生、企业和社会等多方的通力配合。

对于毕业生来说, 不仅要摆脱传统习俗的束缚, 还要看到朝阳产业光辉前景。不愿涉足保险业, 因为舆论尚未完全认同保险业;不愿作代理人, 因为那是个初中生即可做的工作。可是舆论导向未必正确, 从低端开始奋斗并且最终成功的例子亦很多。当他们更为冷静客观地审视习俗后, 就不难发现, 保险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 依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背景, 必将前途无量, 而这显然会给有志之士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个机会, 可遇不可求。

对于企业来说, 要大力提升公司形象。注重品牌建设, 提升自身魅力, 以吸引得到人才, 留得住人才。要塑造一种关心人才的氛围, 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 要让他们看到美好的明天。“匡算一下, 2000—5000万人做过保险营销, 他们对保险业产生了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对行业的杀伤力非常之大。这样的情况之下, 我们的学生很难融入这样的市场, 很难屈就于这样的低门槛状态。我们鼓励学生到基层去, 这没有问题, 但他们需要一个很好的发展渠道。

对于社会来说, 不仅要摈弃偏见, 还要为保险业发展营造空间。

摈弃偏见。做保险就低人一等?保险就是骗人?有钱只去存银行买基金炒股票?这些种种想法认真分析起来, 却发现根本就站不住脚。究其原因, 就是对保险行业存在深深的久久的偏见。过去, 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些偏见;现在既然知道了那是偏见, 就要及时更正。和谐社会的创建离不开保险业的理解与支持, 保险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营造空间。保险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业内人士一己之力所能解决, 它需要百姓的理解与政府的支持。如果将来的某一天, 人人都盼望着保险业发展得快一点, 各种政策法规都在为保险业营造良好宽松的空间, 那么毕业生还会不愿吗?到那时, 保险业的如日中天便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刘平.大力发展保险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保险专才[J].中国保险, 2007, (9) .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担保机构信贷安全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概论

(1)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

出口信用保险(Export Credit Insurance),也叫出口信贷保险,是各国政府为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属于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和补充。

(2)出口信用保险的特征

出口信用保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是被保险人在国际贸易中,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的商业性风险和政治风险进行承保。(2)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政府鼓励该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承保国际贸易中的商业性风险和政治风险鼓励企业出口创汇。(3)出口信用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力求在长期经营中维持收支平衡。(4)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融资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出口商获得信贷资金的来源之一。(5)国家财政是承保风险的最终承担人。(6)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是一般商业性保险机构不愿或无力承保的业务,主要是短期、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投资保险等。

二、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外文献综述

出口信用保险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最早在英国和德国等地萌发。1919年,英国建立了出口信用制度,成立了第一家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担保机构—英国出口信用(ECGD)。由于国外的出口信用保险开始的比较早,体系也日趋成熟完善,因此西方学者较早地开始了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关于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界定问题,Frisch(1999)认为应该把出口信用保险界定为政策性业务,理由是出口信用风险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若私营保险机构来经营,则风险分散能力有限,因而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需要政府直接经营或特许经营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早期的Eaton和Grossman(1986),Helpman和Krugman(1989)研究表明出口补贴作为一种促进出口的措施能增进本国的贸易福利;Abraham(1990),Abraham Couwenberg和Dewit(199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出口信用保险能使出口商有效预防违约风险,但在一些国家由政府支持的出口保险是以持续不断的赤字作为代价来运营的。根据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明确地将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规定为禁止性补贴,任何成员不得实施或维持此类补贴,但很多发达国家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仍然通过长期财政赤字支持出口信用保险,Dewit (1996)分析了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如何通过涵盖WTO不允许的政策达到促进出口的手段。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经济学原理,伦敦商学院的Saul Estrin(2000)指出了在出口商和出口信用保险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指商业风险,而非政治风险,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看作是向进口国传达质量保证的信号等。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建议,Garcia-Alonso,Paul Irvine and Antonia Morga(2004)在Saul Estrin(2000)的研究的基础上,建议限制一定的出口信用保险比例,他们把质量看作是造成违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在鼓励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时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道德风险,指出一旦保险比例过高,由于无法鉴别出口商品的质量,反而达不到鼓励出口的目的。

三、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引进和消化的层面上,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研究和考察,这是由于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起步晚,相对落后的缘故。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介绍方面,唐若听、曹圃、周纪安(2004)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担保和海外投资保险的概念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2.在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方面,商务部的世贸司的王晨(2006)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出口企业、银行、国民经济三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国外一些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方面,赵慧萍、王国军(2006)对一些先进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创新、国际化扩张等方面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4.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对策方面,王新华(2000)认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结构经营管理体制不规范;保险基金规模小、保费高;出口保险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并提出我国应该从制定和健全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规范、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管理体制、加大财政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出手。

参考文献:

[1] Maria del Garmen Garcia-Alonso, Paul Lecine and Antonia Morga. Export Credit Guarantees, Moral Hazard and Exports Quality [M].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4

[2]王晨.浅谈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J].中国对外贸易,2006

上一篇:学生民族团结心得体会下一篇: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