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抒情散文

2024-06-26

清明时节抒情散文(精选10篇)

清明时节抒情散文 篇1

清明(亦名寒食),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人民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明:一是指节气节令,二是指节日,包含着风俗和纪念的意义。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史书多有记载,而史书的记载都和两个人有密切关联,一个是介子推,一个是晋文公。

《左传》对晋文公的即位行赏有记载:“晋文公返国,赏丛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拂及。推遂与母偕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山为之田,曰:以志吾过。绵山者,西河介休地也。”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穿透两千多年的历史迷雾,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介子推身上轻生死、重名节,轻功利、重义节的价值观念,这些,时至今日都仍然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高尚的内核。

我的故乡奉行土葬,一座又一座的坟茔寄托着后人对先人浓浓的哀思;一场又一场的清明雨是上天对逝去的先人表达的无尽缅怀。而随风飘扬的各色坟标和漫天飞舞的钱纸却也构成了一种奇异的清明景色。

故乡的坟茔一般都建在山上松林的深处,透过斑驳的树影,俯视着永远的小村庄。这松林深处藏着无数的美景,在清明或清明前后,漫山的杜鹃便次第的开了,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粉红色的……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白色里透着淡淡绿意、晶莹剔透的那一种。还有称之为“花中香祖”的兰花也开了,满松林飘荡着兰花幽幽的香气,令你的精神为之振奋,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适。慢慢的从山脚溯山脉而上,便会看到杜鹃由似锦的繁华到初绽的蓓蕾,再到新发的花芽,于是你便会惊叹造物主的神奇:原来你一不小心看到了春天的脚步。下午的时候,独自漫步于松林深处,一阵又一阵的松涛仿佛来自远山,又仿佛来自心灵深处:“哗、哗、哗……”原来单调的声音也可以这样的美呵!

松林的边缘偶尔会有一些柳树,微微淡黄的柳絮漫天飞卷,飞卷出一派馥郁的芬芳。而杨柳树枝是故乡上坟所必需的,由来已久。这主要是当年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抱木(柳树)焚死之后,第二年清明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过的柳树又发新芽,晋文公以为是介子推转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插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

清明时节忆亲人散文 篇2

“明年,扫墓,我,就不来了,你们这些孩子来……”

二叔气喘吁吁地说,一边解开上衣扣子。

是呀,二叔已过六十花甲,山路难行,何况今日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

说着这些,二叔站住,双手叉腰,望着对面:“那,你们爷爷就葬在那里!”

爷爷,爷爷,我的爷爷,从未谋面的爷爷,我爸爸年幼时就撒手人寰的爷爷……

我默默念叨,很不舍。

由于种种原因,近十年了,我没有和家人一起扫墓,总觉得歉疚,对不起长眠地下的先人,于是,在冬日,总要到附近墓地去祭奠一番,略表心意。

我们那片山区,还是土葬,但没有公共墓地。亲人去世至少三年后,可寻找一处风水宝地,把他们安葬,让他们得以安息,所以,墓地七零八落,最远的离家有十几里路程,甚至更远。这也给扫墓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做清明有大清明和小清明之分,大清明是指所有同姓宗族,小清明指各分支和自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清明,意指缅怀祖先,托祖宗的荫庇,家族日益兴旺发达。于是,声势越来越大,车队,人流,锣鼓,幡旗,猪羊等三牲,烟火,爆竹……不可谓不热闹,不可谓不壮观。形而上之,这祭祖似乎也有了攀比,不说墓地争相豪华气派,单看燃放的烟花爆竹和祭品的优劣,真也有了天壤之别呀,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境,分辨出后人的胸怀与处世态度。

紧紧拽着小儿,不停地喊:“慢点!小心!走稳!别跑!”

“要不,我抱你?”

“不,我自己走!”

小儿骄傲地扬起头,小脸红了。

到了,到了。

“诺,您老公公葬在这里。”

二叔指着一处墓碑,告诉小儿。

爷爷墓地旁边是一邻居家的墓地,据说,爷爷和这位先人生前就是好朋友。那墓地上,一块半新的墓碑高大精致,洁白的碑,大红的字,很是耀眼,很有气派,相比之下,我爷爷的那块黑色石头墓碑边长满荒草,显得矮小丑陋,像只可怜的丑小鸭了。

“爸,这里是老公公呀,石碑丑死了,那个石碑好看。”

小儿忽然冒出一句。

“这碑,要换了……”

二叔悠悠地说。

“是,是,换,换。清明节时换吧?”

“恩,先去订做,清明时你又不在家,我找人帮忙。”

惭愧,我惭愧地低下头。

久违了,爷爷,好多年没来看您!

想来,我的爷爷,死后何曾瞑目呢?作为农村土老财的少爷,爷爷文质彬彬,用现在话说可谓一表人才呀,可惜,上天不公,爷爷得了急症,留下孤儿寡母和自己的双亲,或许,他逃过了一劫,我的奶奶却无法逃脱,跪在批斗台上……

不想了,不想了,往事不堪回首。

弯腰,半蹲,香纸,爆竹,酒……

一一摆放好。

声声报喜震耳欲聋,小儿惊慌,双手掩耳,二叔双腿下跪,群山肃穆,冷水呜咽,四周鞭炮声交相呼应……

纸烟袅袅,盘旋,久久不散,二叔喃喃着:“父,接您回家过年了,保佑儿孙哦,父……”

二叔哽咽了,我们齐齐跪下,跪下……

雨,下个不停……

随后,我们还去了奶奶的坟前,奶奶是我熟悉的,把我从小带大,一直巴望着能抱上孙子,可是,未遂她愿,我的孩子出生,她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一行还去了我的婆婆小婆的墓地,因为我的公公和小公墓地甚远,没有前往……

清明时节家家雨散文 篇3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习俗比较浓厚的重要节日。清明节何以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据说,清明节饮酒与寒食节有关。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功成隐退、抱树焚身的晋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寒食节虽禁火,但不禁酒,喝酒暖身之举便流传开来。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唐代有不少诗人吟咏过寒食饮酒诗,“相劝一杯寒食酒”是赵嘏的诗句,“野寺一倾寒食酒”是张祎的诗句。

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清明节饮酒也与祭扫有关。明代《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槁,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此时的酒,是悼念的酒、祭奠的酒、思念的酒。人们之所以此时还要饮酒,是要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哀悼亲人的悲痛心情。南宋高翥《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饮酒还与郊游有关。宋代以后,每至清明,人们常常借扫墓之机,携带酒食春游,名曰踏青。据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那时“南北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犹多。妇人淡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垒”,在开封城外郊区,更是“四野如市”,人们群聚在树下或园亭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在美酒佳肴的滋润下,尽情游玩,是颇富情趣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散文 篇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要去扫墓,以祭奠死去的亲人。

二伯、爸爸和我一大早就来到我爷爷的碑前,看到它的遗像,我又仿佛回到了十年前。11月6日,我慈祥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生活的地方,去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我当时只有半岁,对爷爷的印象是模糊的。听奶奶说,爷爷爱好书法,每年都帮着左邻右舍写春联,是个热心肠的人。如果他老人家还在的话,教我学习是没有问题的。

我站在爷爷的.碑前,含着泪说:“爷爷,我已经十岁了,你离开我也有十年了。我现在的作文也很好,还常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生性调皮,但是上课比以前认真了,字写得也比以前工整了。”末了,我对爷爷说:“明年清明节,我还会来看你的。”

清明时节忆奶奶的散文 篇5

奶奶去逝已经30多年了,每每看到我的女儿晓爽高兴地跳着、叫着、笑着、闹着扑向我的母亲怀抱的时候,便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记忆中她瘦弱的身躯,和蔼的面容,慈祥的目光,不屈的个性,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质朴勇敢勤劳含辛茹苦的品格。父亲八岁那年,爷爷便去世了,奶奶从此守寡,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为了孩子的发展与事业,在那样一个从一而终的年代奶奶终生未嫁。记忆中,奶奶生活清苦,拉扯着父亲、大伯两人,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要知道在旧社会,一个农村女人支撑一个大家是多么的不易,奶奶却把这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我能记得的奶奶和我最早的事情,就是奶奶每天都会背着我出去玩,我当时最喜欢趴在奶奶的背上玩的。有一次我在奶奶的背上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奶奶问我睡得好不好,我好纳闷奶奶是怎么知道我睡着了,而奶奶却告诉我每次在她背上睡着的时候她都知道。童年的我就是在奶奶的背上把我们小村庄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儿时的记忆已经朦朦胧胧,但这样一个画面,会经常游离于梦中,飘浮在脑海里——一个月光明媚的夏夜,奶奶坐在老式竹靠背椅上,椅子历经岁月的磨砺,已微微泛红,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在她的膝下,双手抱住奶奶的腿,头放在她的膝上,眼睛向上望着奶奶,倾听奶奶讲神啊、鬼啊的故事,以至于我真的相信世间真有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东海龙王、牛郎织女……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至今还在眼前闪耀……上学后,奶奶便成了我的保护神。童年的我由于活泼调皮贪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父亲在百里以外的矿山工作,每周回家一次,都要认真检查我的作业,看作业的书写是否公正,数学答题计算是否正确,这一切正是我所最担心和最害怕的,为了躲避父亲对我的惩罚,每当父亲回到家中,我便早早跑到奶奶房间扑到她的怀里,一口一个“奶奶”叫着,晚上钻在奶奶被窝里跟着奶奶睡觉,但是这一切躲不过父亲的眼睛,当父亲拿着笤帚要“教训”我时,我马上又扑进了奶奶的怀里,奶奶拿着拐杖,严肃的对着父亲大声训斥,说道:“孩子还小,由我好好教育他就行了。”父亲没法只好做罢。印象中,奶奶是纺线织布染布的行家。夜晚,在昏黄的油灯下,她搓棉条,摇纺车。我学着把棉花扯细,铺匀,将一根竹筷放在中间,然后用一块木板沿着一个方向搓,一会儿搓成一根棉条。起初搓得不匀,一头大,一头小,又松垮垮的,后来搓顺手了,也挺好看的。奶奶纺线,左手拿着棉条在锭子上一绕,右手摇动纺车,左手慢慢放线拉开,再用右手把纺车轻轻反转一下,拉长的棉线就绕到锭子上。我看着奶奶纺线,右手旋转,左手拉开,姿势非常优美。我听着纺车吱吱嗡嗡的声音,均匀而有节奏感。我见到锭子上的线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缠绕得很有规律,形状像个大白桃。奶奶每纺完一个线锭,我就跳过去摘下来,就象采果子一样高兴。奶奶织布,双脚上下踩踏,双手左右抛梭,手脚非常协调。装着线团的梭子左右横飞,分派经线的线网上下交错,令人目不暇接。布织好了,白色的做夏衣,冬衣要染色。奶奶用山上采来的草药拌上稻草灰和锅底墨,放在锅里煮开,然后把白布放进去再煮一段时间,就成土青色了。我小时候,多半穿这种衣服,柔软暖和,而且耐脏。

勤劳是农民最本质的性格,但是奶奶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过困难二字,遇到挫折她都乐观对待,很让人敬佩。奶奶虽然包着小脚,走路不太方便,但做事却非常麻利。我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与我的脚不同。她说,她小时候女子都要包脚,把一双好脚包成病脚,人要吃好多亏,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啊。那时每天早上奶奶都要到几处井边挑水,由于常年使用辘轳和“拧不够”,奶奶的腰弯成了驼背,以至于走起路来拄着拐杖,依旧摇摇晃晃,颤颤悠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知道奶奶真的老了,要不怎么说起话来罗里啰嗦,吃起饭来半天才咽下一口,还有那花白的.头发和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更让奶奶显得饱经沧桑,同时也让我感到了心疼与震撼……

清明时节又想您散文 篇6

曾几何时,还说等您老了,我要带您去看海,然后我就在大海上画一条直线,这样不仅可以熨平那些海浪,更能平整您脸上的皱纹。我也说,我要陪着您等待天空最后一抹晚云,您去哪里,我就去哪里。那时候依偎着您,我总会遐思万千,而您总是轻轻抚摸着我的额头,摇着头笑我。您说:“傻孩子,人都是会老的,皱纹咋会熨平?就是我走了,你也要好好活着。”

那时候我总是捂住您的嘴,不许您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怕您走开,只留给我一道背影儿,已经结了婚嫁出去的我,还总是找个理由就想跑回去看看您。每次您都怪我又乱花钱给您买那些您用不上的东西,可是每次牵着您的手,有爱的电流传输,我懂,其实您心里也盼着我常回去陪陪您。

众多堂兄弟姐妹中我知道您最疼我,这不仅仅是因着我自幼体弱多病,更多的是因着您觉得我有男孩子的坚强和果敢。您说我的性格很像您,您也说您不喜欢那些温室里的花苗丫头,您喜欢我这小草的生命力顽强。

听父亲说,您本是一贫穷人家里的苦孩子,17岁时就嫁到了陈家做填房。当时父亲才3岁,大伯6岁,姑姑8岁,当时您还是个孩子,可是嫁进来您就立刻升级做了三个孩子的妈妈,也在那时候就注定了,今生您是我的奶奶。为了照顾这三个年纪还小的娃,您还真是付了许多心血。大伯顽皮,常常故意给您添乱,而姑姑虽然懂事儿,可是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看什么都模模糊糊,为这,您要时刻照顾好她,生怕她这丫头会跌跤。而年龄最小的父亲自然更是麻烦,居然只认得爷爷一个人,他不肯和您一起睡觉,也常常哭闹不止。

那些年月里,善良的您精心照料着这三个孩子,您视他们如己出,宝贝她们每一个。听父亲说,他八岁那年患了天花,找来的大夫都说他没救了,而您却坚决不肯放弃。您整夜守候在您的小儿子身旁,汗水与泪水交融,您焦急、纠结,您说好想可以替您的儿子生病。那次我的父亲,您的儿子终于逃过了一劫,当他苏醒过来时,您紧紧拥着他哭了。

再后来,当我的父亲10岁时,您终于生下了一个属于您自己的女儿,那一次您拥着你的孩子们,您笑了。后来您又生了三姑和小姑姑,可是当小姑降生时,您生命里的另一半——我的爷爷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于是从那一天起,您一个人要养6个娃,可是您没有倒下,而是流着泪奔跑,您也没有选择再嫁,说是怕委屈了孩子们。那一年您才30岁。

为了供您的孩子们读书,您不仅要忙田地里的活儿,也要上山采药材换些钱,您也每天夜里都做手工到深夜。您的付出总会有回报,先是您的大女儿,我的大姑,去了盲人工厂上班,接着是小时候不听话的大伯也参加了工作。看着您的孩子们渐渐长大,您脸上有了一抹灿烂,您也在爷爷离世后第一次笑得很开心。

大姑结婚了,大伯也成家立业了,就连二姑和三姑也嫁人了,可是您的宝贝小儿子——我的父亲,居然还一个人单着。1970年您时年已经30岁的儿子为了追寻爱,居然决定离开故乡辽宁省阜新县,而去往黑龙江省林甸县。他一个毕业于沈阳市音乐学院的专科生,居然放弃留在古城沈阳的机会而选择了林甸,那些天眼看着反对无效,您没有发怒,而是一反常态的沉寂了。您的举动弄晕了我的父亲,他也于心深处异常的忐忑。

原来您的沉默是在沉沉思考,经过了一番沉静过后,您不仅不再反对您的儿子去黑龙江寻求他的爱,反倒是您也默默整理好了行囊,您最终选择了和您的儿子一同去往那块陌生但富有吸引的土地。于是带上小姑,您随着您的儿子迁居了。那是怎样一种爱的牵引?离开久居的故乡和那里的亲人,您是为了不是您亲生但却是您疼爱的儿子。您的儿子终于结婚生子了,您自然而然地又做起了孩子的保姆和贴身管家。看着您的.孙子辈,您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您的儿子,我的父亲做了当地两所学校的音乐老师,每天忙着给孩子们上课,于是已经有些老了的您就又承担了帮您儿子照顾妻儿的重担。

几十年如一日,您深沉地爱着您的儿子,您也为着他的幸福花上了您的所有。随着我们这些孩子渐渐长大,您也越发老迈了。该是您早些年经常在煤油灯下做伙计,累伤了眼睛,所以您老了的最大标记,就是您的眼神儿越来越差了。您看不清楚东西,却能看清许多事儿,我结婚那会儿您就千叮咛万嘱咐着,要胖胖一定照顾好我这爱生病的丫头。您也说,您最放心不下的也是我。善良的您做事总是考虑得很周全,每次去看您,您都说:“有时间多回去陪陪你婆婆才行。姑娘家嫁人了就不要总往娘家跑呢。”每次我都会又孩子般吐着舌头,扮个鬼脸儿,可是我还是会挤个时间就又跑回娘家去。

小时候您就总说我这丫头将来一定有出息,于是过得不好的那些年月里,每一次在您面前我都伪装着幸福。您知道吗?我一直在努力,我想早一天要您看到'出息'了的我。,朝着我梦想的方向我又进了一步,可是那一年几次回去看您,我都没和您说。那时候我还想等到年末,盘点,我再给您一个意外的惊喜,然后我再拥着您,要您和我一起分享属于我的真正快乐。

可是您没有等等我,您居然在元旦那一天就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我。奶奶,您知道吗?当接到这个消息时,豁然间我觉得天塌了,那些天我都是整夜无法睡着,也整天不想吃饭。我的脑子里全数都是您的影子,我的耳边总是回响着您的笑声。您知道吗?那一次我有多后悔,我多想早些带您去看海,也多想有一次收获就如期向您报告一次,或许更多分享了我的快乐,您就不会走远,或许有了直线的熨平,您就不会老去。

奶奶,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您就离开我那么久了。可是您知道吗?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都会又拉长了记忆,想起有您的月月年年。多少次回乡,看着那天边的晚霞,我都好想再次触摸您的脸。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儿时坐在您怀里吃槐花饭的幸福场景,更永远都会记得第一次和您去野地里挖药材时我的笨拙。那次我不但没挖到药材,反倒是弄坏了您心爱的药叉子,可是您并没责怪我,而是安抚着:“没事儿,没事儿。”可是其实当您午饭后悄悄修理药叉子的时候,我看到了您脸上的不舍和心疼。

奶奶,我更不会忘记我读初中那会儿,我总是生病住院,您不顾我父亲和母亲的反对,坚持走几十里的路来医院看我,您也每次都加强我:“丫头,你是好样的,一定要挺住!”您知道吗?就是因着有您的鼓励和加强,我才一次次战胜了病魔,有了一定好好活着的勇气。好强的我,尽管常因病误课,可是每次考试我还都会照常名列前茅,我永远都记得,每次看着我捧回来的奖状,您的脸都笑开了花儿。您会犒劳我一下,给我讲我爱听的鬼故事,也会悄悄地从您的柜子里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些我爱的糖块块给我。这些都是姐妹们不曾有过的待遇,您是偷偷地多给了我许多爱。那时候真觉得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有您的笑脸和陪伴,我以为这份爱会地老天荒。

结婚生子,我有小红帽儿那会儿,您的身体就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能来照顾我和看看我,您担心得不得了。孩子百天时我带着她回去看您,看着有些瘦弱的我,那次您悄悄哭了。我知道您是悲喜交加后的自然反应,是许多没有看到我的合理心境。那泪水里有心疼和怜惜,更有爱和牵念。

小红帽儿渐渐长高了,亦如当年的我,小丫头成绩蛮好,获得的奖项自然也多而又多。您疼惜我,也自然爱屋及乌,您夸奖小红帽儿,说她是好样的,也说我生了个乖女儿。您知道吗?看到洋溢在您脸上的满足和幸福,每一次我都觉得那是一首瑰丽的小诗。

奶奶,您走了,您真的走了。就在20元月1日,您就轻轻地走了,留给我的只有您已经佝偻的背影儿和我对往事的回忆。您知道吗?您离开的这几年里,我每天晨起都会默念您,我也越发喜欢在夕阳西下的余辉中闭目凝神。您知道吗?我还记得我说过的话,我是在等那最后一抹晚云,我是在等您的笑脸在天边再现。

清明时节躲不开的痛散文 篇7

二十岁那年,正是人生起步,便遇上了与亲人离别之痛、内心苦楚。

从小对父亲接触甚少,那时我在农村读书,一直读到高中,大哥和父亲在城里吃公粮,父亲很少回家,在公家单位驻上海办事处就职,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从城里带回来的一些糖果和过年时墙上贴的一张张印刷精美的风景画,再有,就是与我无关的那些从大上海给乡亲人带回来的花洋布头和一些缎子被套之类的床上用品,除此外,再也找不出与父亲有关联的记忆碎片来。只到父亲有病,而后大哥带着父亲去北京动过手术回来,从而又住进当地医院,我才有了与父亲接触的机会,也只有这时父亲才真正走进我的心里。但走进我的心里的父亲却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父亲。

那时父亲的身体极度虚弱,曾高大而魁梧的身体如今己瘦骨嶙峋的被泛黄的白色被褥裹在病床上,胸前缠绕着一圈圈的白色纱布束着那尺把长的刀口,左胸前常帖一方块纱布,纱布后面有一小孔,用来代替食道进些流食,随着一呼一吸便不断冒出水来,把纱布阴湿。

大哥哥们需忙于白天的事,我常夜间来守护,手里拿一两本备考的书,等父亲睡下以便打发那长长的夜。实在困了就爬在父亲的床边睡一会,当父亲翻动的声音把我惊醒时,心里便是疚疚感。那时的父亲已说不出话来,常用笔在本子上给我们交流,让我记的最清一句话:我很难受。每当此时我都背过脸去,用手在父亲的身上轻轻的拍打几下,随之那眼泪也被拍打下来。就这样我和哥哥姐姐们眼睁睁看着父亲在“我很难受”中别离了我们。

父亲不瞑目的去了。

我来不及与父亲谈一下我的理想,来不及与父亲喝上一杯酒,他便带着遗憾、带着心不干、带着对奶奶的愧疚、带着对母亲的.眷恋、带着对儿女的牵挂,来不及在重看一眼久别的故乡,便与他的亲人别离了,别在那初冬雁南归的季节里。

父亲走了。

他己解脱,不在受那人间的苦难,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伤痛,这份伤痛在亲人之间没完没了的在慢慢的放大着、传递着、感染着、发酵着……。只到今天也不曾散尽。

父亲走了,伤着了母亲和奶奶的心。

看着两位老人悲切而无助的样子,无疑不又在加重我们的心情。特别是奶奶,那极度的悲伤竟没有使奶奶哭出一声来,至今我也难完全理解。

父亲的遗体是公家的车送来的,奶奶把父亲的衣服整理了整理,便踉踉跄跄走进屋内,而后便象一尊泥塑、一具木乃伊,躲靠于土坑的角落里便没有动静,若不是那只手在不停着擦拭眼泪、若不是那头时不时的在摆动,实难看出还有生命的迹象。就这样一动不动的呆呆的坐着,望着那不透明的窗户,一望就是半天,奶奶心已经死去,早已随父亲的灵魂去追寻那一个个孩子的踪影了。

奶奶有六个儿女,有五个都在八九岁,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离她而去的。当第一个儿子离她而去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喊天哭地的惊动四邻;当第二个儿子离她而去时,她又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将儿安葬;当她的第三个女儿离她而去时,那又会怎样的一种悲痛欲绝将女儿送走;当第四、五个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间不足半月便双双病走,她又该怎样的疯疯癫癫的仿佛在处理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只到两个土堆高起,方才猛醒,卧爬坟头不起。而后的而后,爷爷也撒手人寰,那又是怎样的绝望的悲伤。如今她最后的一个儿子也走了,心中那淌燙着的血早已堵住了喉咙,只剩下了暗涌的泪水。那时的我们谁都不敢看她一眼,惟恐我们的情绪再次会感染到她,我们惟一能对奶奶做着的就是恳请她:你吃口饭吧。除此之外,任何安慰的话都是多余的。

父亲走了。我却病了一场,每年清明节从父亲的坟头回来,便是生病,这个节曾一度使我惧怕,但又不能不前往。

父亲走了。值得庆幸的是,一家人安好,父亲留给母亲的担子,大哥大嫂担了起来,二哥扶着、三哥邦着,给姐姐成了家、给我四哥和我成了亲,给……。太多太多的给,寥寥几笔却花费大哥大嫂多年的心血,如今奶奶也离开了我们,但走时是那么的安详,象在静静的睡着了;母亲也走了,笑着去了九泉,去追随父亲的踪影去了。我们作为儿女再也没有让两位老人生前留下任何遗憾。

清明春深抒情散文 篇8

时令到了清明前后,黄土高原的春天才真的来了。

这个时候,不用着意寻觅,无须探访名胜,在你足迹所至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个犄角旮旯里,你都会与春天不期而遇,都会看见春天像个羞赧的小姑娘,向你掩口而笑。

花儿是春天的使者。到了清明这阵儿,杏花、桃花、梨花、李花、苹果花以及田野里那些叫得上名儿或叫不上名儿的小花,该开花的,花儿都开了。花儿们争先恐后,热热闹闹地开着,把个春天渲染得五彩缤纷。房前屋后,院里院外这些向阳暖和的地方,可能已经花事阑珊了。花儿谢后的枝头,正在悄悄孕育着甜蜜的果实。而在原野里,沟坡上,山坳间,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花儿们正在攒着劲地竞相开放,把美丽和柔情尽情挥洒,让醉人的香气伴着春风飘向四方。

绿叶是花儿的嫁妆。就在花儿们灿烂绽放的时候,绿叶早已在花儿的身旁探头探脑,与花儿相伴而生了。绿叶知道,它们是为着扶持花儿而生的,它们总是跟在花儿的身后,不与花儿争娇艳,不和花儿夺芬芳。可有了绿叶,花儿便不再孤单。因了绿叶的`陪衬,花儿愈显娇媚,更加风情万种。难怪诗人们说,花儿的事业是美丽的,而绿叶的事业却不免单调。为了花的美丽,就让我们甘做一片绿叶吧!诗人满含哲理的诗句,就是对绿叶最高的赞美和奖赏。不仅如此,绿叶在为花儿做罢陪衬之后,还要为果实守护终生。它们既是花儿的嫁妆,更是果实的守护神。它们为果实遮风挡雨,守望着果实一天天长大成熟,而后才在秋风中老去直至随风飘零。

绿色是春天的衣裳。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缺少的就是绿色。而一旦到了冬天,高原更是苍黄一片,一片苍黄。春天来了,山原沟壑间的小草便开始萌生。柔弱的小草难耐料峭的春寒,生长得缓慢而又艰难。直到清明将近,高原的气候才日渐变暖。小草们沐浴春风,笑迎春光,疯也似的生长。似乎在一夜之间,就为黄土高原换上了绿色的新衣。而这时的山川原野间,麦苗儿葱绿,油菜花儿金黄。有衣着艳丽的村妇村姑在麦田里除草,衣袂随风飘起,恰似彩蝶翩跹起舞,又如春天绿色新衣上点缀的图案和花朵。是那么的炫目耀眼,又是那么的生动绚烂,在高原春色的这幅画图上,起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艺术效果。

清明抒情散文 篇9

在西海固看不见杏花微雨的春天。

站在西海固,等待、盼望、想象,一阵黄沙漫卷的西北风掠过,春天就发生了,春天也就结束了。清明镶嵌在这个不像春天的春天里。自然,西海固的清明时节也很难有杜牧清明诗里的意境。

记住清明,是因为表哥。

表哥比我们姐妹大许多,逢年过节会来我家做客,表哥来时总带着洋糖和欢乐。表哥天生一副淸荣俊秀的面庞,村里那些婶婶大娘见了总要啧啧地赞叹。后来母亲为表哥在村里说了门亲,女孩子叫红红。那个时候姐姐也不过四五年级,我不过二三年级。尽管我们都不十分明了读书识字意味着什么,但那个时候已经将红红与我们分为两类人。一个一天学堂也没进过的女孩子,怎么配得起表哥,我们姐妹撅着嘴抱怨母亲。母亲说表哥也不过是个农民,表哥需要的的是一个能持家过日子的女人。

那一年的清明空气十分清新,山梁上因为夜里悄然飘洒过的细雨显得十分潮润,明媚的春日斜射过来,能看见缕缕澄明的光束。一个身穿粉红色衣衫的女孩子提着篮子走过来,近了看时是变红,那清眉俊眼在融融春日里越发水灵洁净。顿时替表哥遗憾起来,在这村子里,只有变红才配得起表哥啊。于是,变红的美在我心里成为一种落满遗憾的美,成为一声叹息,连着那个难得的清明,也美得让人伤感。

又是清明了,恰在这个日子里,表哥将他儿子的照片发给母亲看。母亲边看边笑。母亲说红红又要生孩子了。妹妹问是第几个了。母亲说这个生下来就四个了。妹妹感叹起来。

但表哥大约是十分幸福的、满足的`,为着他的孩子们骄傲着。

也许过多少年,西海固的春天还是那样,没有诗意,只是一阵黄沙漫卷的西北风。西海固的清明还是那样,灰陌的天空中是被风吹散的流云,像老妇人脸上未涂匀的脂粉。即使有三两滴雨打湿在未醒的梢头,留下的也只有点点泥泞。

开始时,我们来自于同一个世界,慢慢的,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静听清明雨抒情散文 篇10

又是一年清明时,依然雨纷纷。

却不是家乡的雨。

站在他乡的雨里,望故乡,想着故乡此时的样子。

大概是心有灵犀,正当我陷入深深的愁绪之时,妈妈用微信发来一段小视频。望着小视频里爸爸、弟弟还有堂妹扛着花束,拎着祭祖的包裹在雨中慢慢行走的背影,我的眼睛有些潮湿,似有无尽的雨滑落进眼眸。

在小视频的最末尾,我瞥见了卧床的爷爷,心里更添一丝哀伤。去年此时,前年此时,在今年以前的每个清明,爷爷都是亲自带队去山上祭祖的。在我离开家乡以前的每个清明节,都是跟在爷爷身后,听他讲着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故事。每一次爷爷说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便跟着出现那些温馨的画面。脑海里的爷爷,是个活泼开朗的少年。他的爷爷很爱他,常带他去抓鸟雀。他的妈妈也很疼他,硬是舍不得他去当兵,将他生生从部队里拉了回来。爷爷年年都要说关于他的一些往事,当年参军的歌儿,哪怕他痴呆了,也依然能够清晰地唱出来。

以前,听他唱的时候,我都是笑着听的。那时,不曾经历过生离死别,不懂得其中的痛与不舍。而今,再听他唱的时候,眼睛总是热得不行。想到爷爷,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恐慌,心乱如麻。

旁人总爱安慰我,说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八十多了,即便走了,也是一桩白喜事。我不爱听这样的话,更听不进这样的话。和最亲近的人说自己内心的苦,亦无人能懂。他们都觉得,生离死别乃人生必经的过程。久了,我也只能独自吞饮悲伤了。只得在深夜里,默默地回忆曾经的往事,默默地祈祷。我相信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故事,我相信,只要有人一直惦记着爷爷,他就不会离开这个世界。我更相信,那些离开了我们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仍然过着幸福的生活。

飘飘洒洒的清明雨,随着风不停地落在我的头上,脸上。我沉浸在我个人的幻觉里,不愿醒来。

以前的每个清明节,我都是挤着拥挤的公车回到家乡的。每次下车的第一眼,就能瞥见路边那个熟悉的杂货店。然后,杂货店门口,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祭祖的花束。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那些年,都是我亲自买祭祖花束的。那时候,总想买好点的做工精美的花,可总是囊中羞涩,只得在自己承受得起的范围内,挑些自己看得上的花束。

那些年,在祖先坟前磕头的时候,总爱默默许愿。祈求他们保佑自己和家人能够一生平安幸福,不要再缺钱花。

那些幼稚却真实的愿望,淹没在在轰轰烈烈的无休止的鞭炮声中。我却始终虔诚地相信,那些愿望都能成真。

我自然懂得,幸福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到的。磕头许愿,是长辈们从小灌输的思想。无论能否成真,试一下总不会有错的。何况,我们那里女孩子可以上山磕头,已经是很幸福了。听家人讲,别的许多地方,女孩子是不可以给先辈们磕头的.,结了婚的更不可以。后来,来到了外面的世界,我问了问一些人,果然是真的。有时候,还挺怀念跟着弟弟堂弟们一起越过山丘越过杂草丛去祭拜祖先的时光。

只可惜,而今不仅已嫁人,而且还远离家乡,没了祭拜祖先的机会了。

也许,成长便是这样吧。在不知不觉中,总会慢慢地失去些什么,也总在失去之后,才惊觉,原来曾经拥有。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今年过年时卧病在床的爷爷说的一句话,他对料理着他的儿子说,“你们现在好好料理一下我,我死了会保佑你的!”想到这句话,无尽的泪水就往出涌。

人活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呢?到老了,还得祈求自己的子女好好照顾自己。我不知,一向乐观开朗充满英雄气概的爷爷,怎会微弱地说出这样一句酸涩的话语。

许多个夜里,我都反复琢磨着这句话。我明白,爷爷对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眷恋,他很热爱这个世界。

但是岁月不饶人,他而今已经老得走不了路,说话也不清楚了。

他再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他的子女再爱他,也无法改变他眼前的处境。

我的爸爸也像我一样,明知这些道理,却始终不甘心。上周,爸爸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爷爷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图片,并说,“立下愚公移山令,敢叫生命换新颜”。

我望着爸爸的“豪言壮语”,再看看照片上脸色苍白的爷爷,深感无奈。一种莫名的惆怅又袭上心头。纵有愚公移山令,生命如何能换新颜。

我想哭。

淅淅沥沥的清明雨,下得越来越密了。

我听着这凉凉的雨,心也凉凉的。

心中,依然是满满的祈祷。

愿这雨,能懂我的悲伤,为我唤来些许阳光,照亮我心中的爱,照暖那些需要爱的老人们。

上一篇:机自数控加工实践报告——可编辑下一篇:初中语文八、九年级知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