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2024-08-07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共6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篇1

本单元知识重难点

1、能够区分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

2、知道钟面上还有12个数、12个格。

3、知道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顺时针)。

4、知道1天有24小时,从0时开始24时结束,有两个6时即早晨6时和晚上6时。会准确的使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5、认识整时:分针指着12,这样的时刻就是整时。会辨认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6、认识半时:分针指着6,这样的时刻就是半时。会辨认半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在几和几的中间,就是几时半。

7、会拨整时、半时;会用直尺画整时和半时。

如画7时:分针指着12(长)时针指着7(短),就是7时。

画7时半:分针指着6(长)时针指着7和8中间(短),就是7时半。

8、会用两种计时方法表示时刻即普通计时法:7时3时半

电子计时法:7:003:30

9、能够发现规律填写、画时刻。

10、能够计算4时再过1小时是5时,即4时+1=5时。

本张试卷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孩子们画时刻,没有从长短上区分时针和分针;掌握的不够准确。还

2、个别孩子对于两种计时方法的转换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3、本张试卷丢分最多的就是最后一题观察规律填时刻、画时刻。有的同学是没有发现规律:有的同学是画的不准确;有的同学是没有读懂题意,认时刻有误。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篇2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钟表一个。 教学总课时数:2课时。 课 题:认识钟表(一)总第39节 授课时间:12月7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听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 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打一物品) 对,是钟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出示课题。(板书:认识钟表) 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 师:首先,老师要带你们去钟表店看看,出示课件欣赏 师:同学们看到钟表的样式多不多呀?(多)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和样子各不相同。但是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钟面,看看它们的钟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板书:钟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钟表上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数字) 师:同学们接着说钟面上还少什么吗?(还有指针)出示课件。那你们知道钟表上这个又短又粗的针叫什么名字吗?(时针领读)那你们知道这个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吗?(分针领读)还有吗?(有些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钟表上还有一根更细更长的针,它的名字叫秒针(秒针领读)。 师看课件小结:钟面上有12大格,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三个指针。现在钟面同学们都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去认识――时间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 认识整时。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点?(我们可以说7点,也可以说7时。板书:7点) 7时。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 巩固练习。拨一拨。 3、 明明的星期天(认识半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还有几天我们又回家了是不是?你们回家都干什么呀?有位小朋友叫明明,我们看看他的星期天是怎样安排的。出示课件。 师:观察完这几幅图,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明明刷牙洗脸的时间是7时,明明看电视的时间也是7时,为什么这两个时间一样呢?(不一样,一个是上午7时,一个是晚上7时)接下来同学们再看这幅图:明明在干什么?钟表上显示的是几时?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6时,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4、 巩固练习。拨一拨。 5、 书写时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时间,现在我们来学学怎样用笔把时间记录下来。 我们看一下第一幅图:师提问几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写成这种形式3:00。第二幅图、、 6、 巩固练习:师拨时间,同学书写。 四、全课练习。 五、小结:全课内容。 课 题:认识钟表(二)总第40节 授课时间:12月8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情镜,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2.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3.进一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挂钟等。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 (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途中内容讲故事。 (二)根据上图中的情景,认识“大约几时”。使学生了解针转动的方向,在生活中的“3时刚过”可以说是大约3时。 (三)出示情景图,使学生知道图上钟表表示的时间是快5时了,也可以说大约是5时。 二、试一试 (一)出示不同时间钟表的图像,说说大约是几时。可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二)拿出自己准备的挂钟,教师说出时间,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指向时间所表示的位置。学生间可分组进行,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三、练一练 (一)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情景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连一连。 先观察钟面,说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再连线。(参见教材)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两件事情作比较,说一说哪件事情用的时间比较长。 四、身边的数学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说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了”大约分别是几时。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篇3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P56—8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计算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教学。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课件制作。

七、教学课时:10课时(其中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突破方法:结合教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优化练习方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小组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较完善的语言表述整十数加减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小棒、录音机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0里面有()个十;50里面有()个十。4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个一。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个十。

(二)、情境创设

1、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观察图,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参与与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合情推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探求新知

1、师:看,这是伯伯刚刚运来的鲜花,闭上眼睛想一想,摆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多漂亮啊!好,睁开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些鲜花,看看能发现什么?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用这幅图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信息反馈,交流整理。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得可认真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起来说说你们想到的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列式?板书:10+20=30(朵)

4、小结: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十的1题。(出示1题图)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2、练习十的2题。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口算时,为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大家照样算得很快?

3、练习十的3题。(多鼓励学生)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P61例1和练习十一1—4题)

三、教学目标: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捆扎好的练习本,小棒。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5+20= 30+6= 60+3= 5+40= 50+20= 30+60= 60+30= 50+40= 3+50= 40+1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比一比谁是最会动脑筋的孩子,好吗?

1、观察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和同桌说一说,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一包语文书有多少本?

2、根据图上信息提问题 合作探究: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1)35+3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35+3你会计算吗?请说出一种你喜欢的方法。

(2)35+30 如果要你算出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35+30应该怎样计算呢?如果不会算,可以摆小棒,拨珠,想一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好。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要加在十位上。

(三)、教学效果测评

1、P61页的做一做。

2、P63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和第2题。

3、出示P63页的第3题(情境题)

4、出示P63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2,练习十一第5—7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进位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具、学具准备:照例2联欢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整捆和单根的小棒(不少于33根)。

九、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口算。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2.口答。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谈话: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画外音:小强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纯净水。

2.出示“咱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24+9(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课件设计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24+6得30,30+3得33”的声音。

②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并配有声音叙述口算过程。

4.尝试。(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步骤和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练习十一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方法。再启发学生: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吗?

给学生思考时间。对从另外角度观察,想出不同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P67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二14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明白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8-5= 7-4= 6-2= 5-3= 9-7= 8-4= 20-10= 40-20= 50-30= 60-10= 30-20= 80-20=(全班练习,指名说出得数)(1)、面两道题怎样口算? 34+5= 76-6=(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教师说明:在口算加减法时,把其中的数想成几个十和几个一比较好算。

(二)、创设购物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2)、由生活入手,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谁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的时候谁是自己付的钱?请举手。谁能说说付钱时要注意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买东西的知识,好不好?

让我们一起到娃娃商店去看看吧!同学们你们看,商店里都有哪些同学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什么?挑一样给大家介绍好吗?(4)、大家看,今天还有两个小朋友也来买东西,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俩在说什么?(1)、平平(左):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存钱罐,(问题被暂时遮住)根据平平说的话,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2)、芳芳(右):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问题被暂时遮住)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问题。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才能解决买一个大象存钱罐,还剩下多少元呢?又怎样才能解决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呢?(指名回答)怎样列式?板书:35-2= 35-20=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同桌交流列式想法。

通过前面加法的学习,想一想,我们可以让谁来帮忙?(小棒)

(四)、合作探究算法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2、配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互评。板书:(1)、5-2=3 30+3=33 10-2=8 25+8=33(2)、30-20=10 10+5=15(3)、以上的两种算法,哪种方法你比较喜欢?

(五)、总结沟通

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再加以说明:这两个算式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35-2是先计算几个一减几个一;35-20是先计算几个十减几个十。

(六)、教学测评

做P68页“做一做”第1题。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表述操作过程,弄清“退一作十”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例题情景图的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屏幕上出示第67页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教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学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在屏幕上出现例2玩具图下面的两个小朋友和她们的对话。

教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学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教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

2、76-

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35-

2、76-

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

让学生在算式36-8=的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去减8得8,最后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先让学生看题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这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所用的计算方法的算理以及涉及的基础知识。2.教师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1—4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口算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今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独立完成78页上第1题并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

想一想,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类?(加法和减法)

按照小朋友自己的想法,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减法呢?

在口算时,比较难的哪几道题?(引导学生关注进位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

3、说算法:

39+4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的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36+7,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97-60,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再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 65-7,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呢?

(二)、教学效果测评

1、听算:

25+40= 45+9= 63-6= 37+2= 55-30= 78-4=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判断:

54-6=58()76+6=72()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不出错、少出错呢?

3、练习十四的第1题。(1)、全体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学生用手势判别。

4、练习十四的第2题。练习十四的第3题。

(1)学生口算各题的结果。

(2)引导学生把口算的结果与另一个数比较。(3)填上“〈”、“〉”和“=”。练习十四的第4题。

十、课后小结: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81—86页。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五、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

六、突破方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加以突破。

七、单元课时:6课时(其中有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通过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规律,灵活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九、单元小结:

一、课题:认识时间

(一)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一边在实物钟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认识时间

(二)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

三、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

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读准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五、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知道时、分之间的进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图略)

2、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钟,上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师先拔出4:15)老师再往下拔四个格,那么,现在是几时几分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

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1)请小朋友自己认识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2、感受1分钟。(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

(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

3、动手操作,拔一拔。

(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

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

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5、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这节课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小小商店

二、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86—87页小小商店。

三、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在活动活动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找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

(二)、模拟购物。

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

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88—92页。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学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学简单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五、教具:小黑板、挂图、图片等。

六、突破方法:多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践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七、教学关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喜欢学数学;同时让学生多发现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陶冶学生的情操。

八、教学课时:6课时

九、单元小结:

一、课题: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88—89页例

1、例

2、例

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欣赏吧!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师小结:这些照片中的事物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啊!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二)、第一次探究发现

第一次探究,师: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瞧,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

师:大家已经发现了彩灯、彩旗和彩花布置的规律,但这个会场还没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三)、第二次探究发现。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看我们共同布置的会场漂亮吗?

2、师: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师:你们真会动脑筋,大家看。

(四)、活动中利用新知创新。

1、出示入场券。

师: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啊?那就得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师:谁来当验票员?

2、参加联欢会(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3)、其中一个小组摆的规律为例,我们来进行第三个节目——“变一变”。①你能用其它形式把这条规律表示出来吗? ②你能把这个规律写下来吗?

(五)、教学效果

1、师:请大家看看一书上,今天我们学的是第88页,例

1、例

2、例3,大家将“做一做”,先认真观察,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2、完成第92页,练习十六,1题。

3、总结中提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收获?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89页例

4、例5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组图中图形的数量、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操作,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在形状、颜色、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教学学生把图形从“形”向“数”转变,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观察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各种图形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图案,发现它们都是由一组图形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1)题。

(1)师生一起摆正方体,即例4的第(1)小题。

(2)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一题图形的排列与前面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后面怎么摆?(3)教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4)交流反馈。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摆的立方体全是绿色正方体,即颜色不变,形状也不变,只是正方形的个数在变,1个正方体,然后是2个正方体,再是1个正方体,又是2个正方体,所以我们应接着摆1个正方体,后面再摆两个正方体。

2、教学例4(2)小题。

(1)师生共同用学具摆一摆例4第(2)小题的图形。

(2)引导思考:第(2)题与第(1)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小结:刚才同学说得很好,这一题是由1个蓝正方形和3个红三角形重复出现,即每组都有一个蓝正方形和一个红三角形,已经重复出现了三组,后面一组还应该重复摆一个蓝正方形和3个红三角形。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六第2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了简单图形的颜色和数量的变化规律,课后,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看谁完成得好。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90页例6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转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大家看看老师摆的这个图形,(即例6的图),你们能接着老师的后面摆出来吗?好!大家试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第(1)题。

(1)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应依次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

(2)请大家对着图形找一找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接着排什么数?

(3)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小结:每组中都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依次重复出现,而小棒的根数变化就是4和3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接着还应排数字4和数字3。

2、教学例6第(2)、(3)两题。(1)出示例6(2)、(3)两题的图。

(2)引导思考:这两题图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图形的个数又是怎样变化的?(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相应的图形的下方出示相应的一列数。

(4)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应排什么数?指名口答,并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全班评议,教师小结。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摆一摆”、“填一填”。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摆一摆第3题的图形,然后独立完成作业。(2)提问:接着怎么摆?为什么?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你能写出几组有规律的数吗?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91页例

7、例8数字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通过引导,使学生根据已知图或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找出规律,再按规律推出所要填的数。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的变化规律,谁能到黑板上来写一组有规律的数字?(1)请几名学生上黑板书写。

(2)说说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第(1)小题。例7的第(1)小题是最简单的一排自然数,每一数比它的前一数大1。

2、教学例7第(2)、(3)、小题。让学生充分活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个规律的。强调: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是计算相邻两数的差,这两题的差都是2,根据这个规律,后面应填几?在讲授时,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具体条件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评议,指名说出规律是什么?

(3)观察比较:第(2)小题与其他两题以及今天所学的例题有什么不同?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它的规律之一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的数列的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此题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教师不要再介绍每相邻两数的和是后一项项数的平方等复杂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操作看图形的变化来找规律。

4、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根据图或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算,找出规律。通过这样的练习,你不仅会感到学数学有无穷的乐趣,而且还能长知识、长智慧。

第九单元 统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93—97页。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5课时(其中有4节课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九、教学突破: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统计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93—97页。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2、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种颜色的花?说说是哪些颜色的花?怎么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十、课后小结: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98—105页。

二、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教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四、教学难点:“位置”、“认识时间”、“图形”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4课时

八、突破方法:根据学生平时掌握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有针对性。

九、教学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作业纸、卡纸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关键: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并且能灵活运用。

九、教学过程:

我想与你们玩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哪位同学来和我玩?如果我输了,那么你将会拿到一个小蕃茄。如果你输了,那你得回答我一个问题。(请你从25起,一个一个数,数到32;请你从60起,十个十个数,数到100;从98起,往前一个一个数,数到90;等)

数数时,我们有各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可以十个十个地数;还可以倒着一个一个地数。※数的组成 ▲生活中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它们。那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或者用到过这些数呢?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数,你认为会怎么样?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可别忘了它们。

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水彩笔,从1~100这些数中选择最自己的一个数,写到卡片上。(提醒学生,别让小伙伴看到自己写的数)▲猜数(数的组成)

教师先作示范:我写的这个数是由4个十和1个一组成,请问这个数是几?41。你们能够像我一样来说说你们手中的数吗?学生说、猜。并把部分学生写的数写到黑板上。没有机会站起来说的学生,让他们同伴间说一说,猜一猜。将卡片佩于胸前。

独立作业。(做作业纸上的题目)全班交流。※找规律

▲60。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的数是0)谁能说出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10、20、30、40、50、60、70、80、90] ▲45。这个数的个位是几?那么还有哪些两位数,他们个位上的数也是5?[15、25、35、45、55、65、75、85、95]学生口头回答。

▲99。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9。十位上的9表示什么?个位上的9表示什么?还有哪些两位数,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11、22、33、44、55、66、77、88、99]写到自己草稿本上。校对。这些数又叫做整十数。※比较数的大小

▲请2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胸前卡片上的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3位同学到讲台前按自己胸前卡片上数的大小排队。人数依次增多。▲完成作业纸中相应的题目。▲猜数(数的大小)

教师写一数,让学生猜。可适当提示学生所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请学生写,学生猜。※蝶恋花

出示两丛鲜花,分别写上“比70大的数”与“比50小的数”。请学生做一回小天使,让学生把胸前的蝶状的卡片,根据自己先前写的数按要求贴到相应的花上去。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四、教学难点: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师:1枝钢笔8元钱,1枝圆珠笔2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 生:10元钱。

师:1本书6元钱,1个笔记本4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 生:10元钱。

评析: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设计要合理。“带多少钱”与 “花多少钱”是不同的概念,课前教师准备一点儿零钱,游戏时让学生独立计 算买两样物品“花多少钱”。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取买两样东西,请看大屏幕。(电脑 显示:书包36元,彩笔8元)

师:要把这两样东西都买回去,你大约得带多少钱? 生:我认为应带39元钱。生:我认为应带44元钱。

师:那么我们应付给营业员多少钱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生:我认为应付给营业员44元钱。师:你能把不能列一个算式?

生:36+8=44(师同时板书:36+8=44)

师:那么这个44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倾听,并对学习困难者给与指导,然后组织全 班讨论。)

生:我是用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计算的。个位:6+8=14,十 位:3+1=4,结果是44。师:还有没有其它算法?

生:我是用竖式算的。(师请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生:我把36看成40,加上8等于48,然后再减去4就等于44。师:把36看成40,这样多加了4,所以最后要在减去4。嗯,很好,请同 学们为他鼓掌。(生鼓掌)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结果。2.引导学生摆小棒,明白算理。

师:请同学们在左边摆36根小棒。边摆边说你是怎样计算36+8的,小组 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摆小棒,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全班讨论)生:我先摆3个10,再摆1个6,然后再摆1个8,6+8=14,再加上3个 10,一共有14+30=44(根)

生:我在左边放30根,中间放6根,然后从右边的8根里拿出4根放在中 间的6根里,这样中间就有6+4=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根,一共是 30+10+4=44(根)。

师:我从左边的36根里拿出6根,然后从右边的8根里拿出4根,把它们 捆成一捆,然后把左边剩下的30根捆成3捆,这样一共有几捆? 生:4捆。

师:4捆加上剩下的4根一共是多少? 生:4捆零4根,是44根。3.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

师: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先算几道题。(出示29+8,4+46,55+7,5+39)(生一一解答)

师:我们从刚才这四道题中任选一题,列成竖式计算,行不行?算完的小 朋友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生列竖式计算,并相互交流算法)

师:大家一起看4+46=50这道题的竖式。原来十位上是4,怎们后来变成5 了?

生:个位上4+6=10,40+10=50。

生:个位上4+6=10,满十就应向十位进一,所以十位上变成5了。师:答得非常好,这是因为个位上满十,需向十位进一。

评析:情境仍然是购物,但组织教学的形势却是一问一答,留给学生的空 间小,时间短。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购买这两样物品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独 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教师参与 小组讨论。用摆小棒和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应是学生的自然选择,如果所有小 组中没有出现这两种重要方法,教师可在小组中适当指导,再让小组代表向全 班汇报,其他学生评价和改正。4.联系实际,应用于生活。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不错,我决定在带你们去买些东西,这次老师还给你 们每人发30元钱。你们可以想一想,3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电脑出示:书包30元,玩具小汽车20元,望远镜15元,魔方10元,电话机40元,小球5元,帽子5元,玩具小熊10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想买什么?记住每人只有30元钱。(生在组内相互说,师巡视,倾听)

师:现在来听听大家都是怎么买的。(找一小组汇报)生;我想买书包,书包刚好30元钱。

生:我想买小汽车,小汽车每辆20元,我还能剩下10元钱。生:我想买望远镜和小汽车。师:你花了多少钱?

生:望远镜15元,小汽车20元,一共是35元。师:你只有30元钱,却想买35元的东西,怎么办? 生:那我只要望远镜,不要小汽车了。

师:老师想节约一点,要买两样东西,但还要花最少的钱,买那两样最合 适?

生:埋魔方和小球。

师:大家同意吗?这样只花15元钱,是不是花得最少?

生:我不同意,应该买小球和帽子,因为小球和帽子加在一起才10元钱。师:对了,买小棒和帽子最省钱。当然实际购物时,首先要想的是需要什 么,然后才考虑应怎样节省。那么大家选来选去,怎么没选电话机呀? 生:应为电话机是40元,老师只给了30元钱,还差10元钱。

评析:这一购物环节应与前面有区别,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花30元钱(可以更多一些钱)怎样选购自己喜爱或需要的物品,要求说出购买物品的名 称,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下(或找回)多少钱。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

三、深化练习,做教科书的做一做。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元角分、认识时间的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99—100页。

三、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对元、角、分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能正确读写时间,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读写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五、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读写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口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口算题,听老师念题,然后写在作业本上。

(二)整理复习

1、今天我们来复习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老师说人民币的数,学生拿;老师出示人民币,学生认,组内同学一人拿,其它同学认。

(2)让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复习人民币简单的换算和计算。1元=()角

10分=()角

10角=()元

1元=()分

300分=()元

100元=()元

(2)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元=()角

25角=()元

50角=()元

20分=()角

3角=()分

65分=()角

多让学生讨论,然后计算,让学生自己举例计算。

3、几时几分?

请同学翻到书P100页,第9题,请大家看看会不会读钟面上的时间?把读出来的结果写到书上。

(三)教学效果测评

让学生做P103页第9、10题,P105页第15题,教师引导,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十、课后小结:

一、课题:位置与图形、统计的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100—101页。

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时间,下面大家来读下面几个钟面,认一认大约是几时。(见P.100页例9)

(二)复习整理

1、我们今天先复习位置,请大家看挂图。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2、我们下面再来做做听反话的游戏好吗?(游戏在课本9页上)。

3、刚才我们做了游戏,下面我们来数数图形,请大家打开书100页,请把11题数到书上。

4、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很多的事,下面请大家看书上二(1)班小朋友们画的他们喜欢做的事的统计表。

请小组讨论表下面的问题,并看我们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最后集体评讲)。

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通过操作活动,拼组图形数出图形个数。我们还进一步复习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篇4

【教学过程】

课前轻松一刻:播放音乐《时间就像小马车》和《这是什么》这两首歌,让学生的课间在欢乐的音乐中得到放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孙悟空,师:“这是谁?同学们认识吗?喜欢不喜欢孙悟空呢?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放孙悟空的动画片好不好?”观看动画《孙悟空迟到》并思考:孙悟空为什么会迟到?

2.课件出示一个礼物盒子,师:“同学们送给孙悟空一件礼物后他再也不迟到了,大家知道同学们送给他什么礼物吗?我们来听一首歌,听了之后你就知道礼物是什么了!”(播放歌曲《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了吗?谁猜到了?(闹钟)

3.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学们送给孙悟空闹钟以后就不会迟到了呢?能告诉老师,早上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吗?”(学生自由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个时候要起床了呢?(学生:妈妈叫、定手机闹铃、定闹钟等)你会看手机、闹钟上的时间吗?(会)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

4.师:“闹钟也是钟表王国中的一员,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播放:钟表王国)钟表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到钟表王国去瞧一瞧!。看来我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钟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好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整时

1.下面我们来看动画片,大眼睛亮晶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2:动画,妈妈叫小红起床)小红几点起床呀?(7点)你从哪里知道是7点的?(引导观察,找出墙上的钟表和床头柜上的电子钟)钟表虽小,可是它的本领真不小哦,它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知道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睡觉? 2.初步认识钟面。

观察墙上的钟面。师提问:“钟面上有什么?它有哪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理解什么是顺时针排列,用钟表模型演示)?有几个大格?(它还有什么呀?有几根针呢?”(两根)。

师小结:它有两根指针:一根长、一根短,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他们形影不离,时时刻刻告诉我们时间。(板书: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细又长。)

3.强化认识:一个完整的钟面,上面都有什么呀?(有数字1—12和两根指针:时针和分针。

4.认识整时。(出示7时的时钟)师问:“请你看一看,这是几时啊?(7时)你是怎么看的?”(请学生说一说,引导看时针、分针的指向)归纳得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7点在数学里写作:7时(板书7时)。

(二)认识电子表示法。

课件展示主题图

1.提问:你还能从哪里知道是“7时”的?

2.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出:先写7,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7:00)。

3.生活中你哪些地方见过电子钟?(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钟,比如:新闻联播开始时间、手机时间、电子表等)

4.出示课件(8时,3时,6时),这几个钟面是几时啊?(请学生回答)请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呢?引导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带学生读并板书)。用电子表示法写出8时、3时和6时的表示方法。

三、能力拓展,认识特殊时刻

1、(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小朋友们,老师上面的这个钟面坏了吗?(引导观察:没坏)哦,这是12时,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他们重合在一起了。

2.引导观察6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在一条线上。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拨钟比赛”。老师说时间,利用钟表模型同桌合作,看哪一桌又对又快。

2.课件出示P85页“做一做”小明的一天,并思考。(1)这是什么时间?

(2)小明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在做什么?(3)为什么都是9时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

(4)你觉得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怎么样?(引导,有学习有休息)

师总结:我们要像小明一样,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合理科学的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提问)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篇5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

学生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游戏。游戏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7、8或9)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8或9)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8或9。

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巩固了6、7、8、和9的组成。你能写出不同的数的组成吗?(教师随机说出容易出错的数的组成让学生写出)如:

……

[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一、探究体验

6633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一)基数和序数的复习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题的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依次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内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说说_层和第_层的区别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

[预设]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们学的数字。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引导一: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这样排列,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2、整理加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

4、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它的减法算式写出来。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看图列式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选择画面,列算式。)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

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继承了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2、看图列式:

3、拓展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方式找出规律,使学生脑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练习题答案]

1、基础练习:5;2;8;3

2、看图列式:10-3=7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篇6

石头寨小学 李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2.在合作的过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并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

一、问题导学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1、出示谜面: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2、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

3、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

4、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学生自学

1、课件出示图片看图中画了什么人?她们在做什么? 生:妈妈叫小女孩起床。师:那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 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面的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1.通过观察、交流、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学会看钟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钟面(出示课件),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学生汇报:有12个数字,有两根指针:分针与时针。(2)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时针粗又短,分针细又长)

(3)再次观察钟面,说说还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4)在1和2之间有一个大格。集体数从1—12,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5)观察时针与分针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通过你们仔细的观察我们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对应的刻度线,还有又细又长的分针、又短又粗的时针。

4、请小朋友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个钟面完整吗?

生:缺着时针和分针。师把钟面补充完整。

三、师生互学

1、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谁知道?

出示7时整,再点击出示一组钟面(8时、3时、6时)让学生认。

学生快速认出后,给予评价鼓励: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

2、观察三个钟面,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出规律: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3、学用数字和文字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整时。

四、练习固学

1、小组活动(拨一拨)

师演示拨钟的方法,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

生上台展示拨整时并说一说自己那时可能在干什么?

2、你们已经会认钟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孩子小明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

3、闯关: a.连一连 b.猜猜是几时?

五、拓展升学

1小时前是几时?过1小时是几时?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认识了整时。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时针和分针。生:我会认时间了。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七、布置作业

数学课本86、87页的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上一篇:细节成就规范下一篇:教师控辍保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