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寻访实践报告

2024-08-14

校友寻访实践报告(精选9篇)

校友寻访实践报告 篇1

在这风和日丽的八月,我有幸参加了大连交通大学的“寻访优秀校友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包头市晶丽酒店举行的,在我校的对外联络合作处副处长王怀刚,材料院张希奇老师带领下,我们邀请到了毕业于我校的优秀校友蒋忠良学长、张斌斌学长、王哲学长、以及郭佳学姐。几位学长学姐现在都是已经有了工作的人了,所以在会上几位学长学姐不吝惜宝贵的时间,详细的讲述他们的社会工作经历以及经验,并且认真负责的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和困惑,使我们感觉获益良多。

蒋忠良学长张斌斌学长都是毕业于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校友,目前都是呼铁局包头西机务段的司机。他们俩位学长就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做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在车辆段的的工作事项,以及他们的工作经验等等,他们还就就职面试的问题详细讲述了面试相关的条件、要求、过程及注意事项,并一再强调认真学习大学专业知识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那些选择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同学。王哲学长是就读于我校09级机械软件专业的校友,现在是北方稀土的员工。他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报考公务员到就职于包钢,并且讲完就职条件要求后强调不要被自己所学专业束缚,目光要放长远,许多好的就职岗位并没有专业要求,要根据自己的长处适当调整以求最好的结果。郭佳学姐是毕业于我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是包头市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她给我们从长远发展及自身兴趣来规划自己未来。王怀刚处长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他结合个人经历对各位学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深化探讨和细致讲解,使我们对以后的就业以及个人规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经过各位老师、学长的指教及共同探讨,我了解掌握了许多相关就职的信息,这对于希望在下学期找到工作的我非常有帮助,使我更加清晰明白的了解了当今就业的形势,是我清楚了在路局工作的一些情况,对自己要走的路有整体的把握,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寻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通知 篇2

者的通知

同学们:

为了加强学院与校友的联系,传达学院对校友的关心,增进学院和校友的感情,并锻炼在校学生的社会能力,学院校友联络办公室主办了暑期寻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本活动通过同学们自愿报名的方式,经过选拔培训后,根据生源地组成2-3人小组寻访本地校友。

1.活动时间及流程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志愿者征集及培训。2014年6月,在全院范围内征集志愿者,确定名单,并对志愿者进行写作及礼仪培训。

第二阶段:志愿者寻访校友。2014年7月初,完成寻访前准备,整理出寻访城市的校友会名单和部分校友的联系方式。2014年7月-8月,志愿者赴全国各个城市进行寻访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及总结会。2014年9月,志愿者整理寻访稿件及相关资料,并进行成果展示及总结会。

2.活动要求

(1)报名对象为电气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2)原则上报名参加寻访活动的学生必须为校友会当地生源。

3.报名方式

感兴趣的同学可在班长处拷贝电子版志愿者报名表,并于之前将纸质版报名表交到松园三栋110办公室辅导员处。

电气工程学院12级年级组

校友寻访心得 篇3

校友寻访心得

一、采访前的几天

这份心得,也可以说不是心得,只能说是一些采访前的感慨。虽然曾经也与一些社会工作者打过交道,但我不否认自己对这次访谈的紧张与重视。可能当面对曾经同样站在过山是这片土地并已经取得成绩的师哥师姐们,既有对他们的敬佩与羡慕,可能怀有一丝小小的妒忌。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他们现在的成就来自他们的努力,不论是当年求学时的努力还是在职场上的拼搏,都是他们现在成就的基石。可以说我的嫉妒来的有些莫名奇妙,也许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还是大一的我就开始心存焦虑,而师哥师姐已在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贡献多多。这些都让我心生感慨:可怜我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呵呵~~这个羡慕让人可笑吧!如果我真出生在那个年代,我还受不了那个苦,每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背景,这岂能是我能苛求的?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让我有些无语的是,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我不禁想到教育学有这么差么?我看我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看来我还真得让老校友激发我的斗志,和老校友好好交流一下啦!

2012年二月五日

二、采访的前夕

夸张些说,我一想到明天的采访活动,我就有些睡不着觉,既怕达不到学校要求又怕老校友觉得我的能力不够。“参与活动的学生要注意仪表,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校友展示个人良好素质和学校良好形象。”我不断的问自己我可以做到并做的更好吗?这儿没人给我答案,而妈妈对我说只要相信自己能就能,是不行也行,行也行。老爸就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应该自信些,事情都是人做的不是么?电话预约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只是让我的心一直忐忑的原因。

路是走出来的,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成为为他人开拓路径的人。这毕竟是山东师范大学首届“探寻校友足迹,启迪成功人生”活动,既为首届,就是你没人指导,要自己探求摸索。在此之前,队员们几乎没有多少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采访校友这种社会实践是如此的陌生,我们也只能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在摸索中前行。

然而,我们可以在这摸索中成长与收获。就活动的意义来说,提前的认识校园之外的社会构筑,对于我们接下来三年半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也可以借此次机会,为在校大学生做出一份毕业投身社会的前期调查。很多时候在校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整体的蓝图。有着这一个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的学生知道如今的社会发展是怎样的。也能让在校的学生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如何利用好每一寸光阴,更加了解每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仅能让我们自己收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师弟师妹与师兄师姐的关系更加紧密,能让校友们了解母校的发展,这样就更好的传承了校友对学校的眷恋。

有了这样的目的目标,我们前进就有了方向。现在在这个采访的前夕,我也只好闭上眼睛好好休息,为明天的采访养足精气神了吧!睡前,默默对自己说:加油↖(^ω^)↗!

2012年二月十四日

三、采访中的心得

总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撼动我们的灵魂,恩赐于我们不可思议的成长还有很多人,很多曾经激荡着我们心灵的话语不能一一记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付出的多了,在另一方面必然会失去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有多少人的仕途是在大学期间呼风唤雨到了社会还能泰然处事的?撒贝宁也许是让很多法科学生羡慕的一个神话,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撒贝宁只有一个。并且,成功从来都不可以被复制,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多少,而在于他的成绩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访谈的时候,我们喜欢说谈一下经验,说一下体会。经验是自己经历的体验,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会有体验。哪怕很简单的一件事,长辈的经验告诉我们盐是咸的,我们从此知道盐之所以被称为盐,是因为它是咸的,可如果不亲口尝一下,怎么会知道咸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人生像是一个圆圈,走走停停,曲折去不曾走远。他人的经历中是作为标榜将我们的棱角磨平,于是,我们在原地几平米的地方兜兜转转。圆啊,这是一种标榜是的模仿,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是学习的前提是要确认所学的是适合自己的。对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们的路途中遇见的困难并在不断的克服中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师哥师姐身上学到的。今后的社会是由我们自己来闯荡的,没有人为我们开路,没有人为我们铺路,我们要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卫士,为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添砖铺瓦。这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每正如程远臣师哥说的那样:这是我的经验与经历,如果可以给你们启发我会很高兴,如果说错了,你们也可以改正并给我提出来,这给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路去吧!(当然也要借鉴他人正确的意见!)

在采访时与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他们成功的人生经历。几乎所有的学长学姐都婉谢“成功”一词,但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是成功的,至起码是人生阶段的成功。我也确实能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学长学姐,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有散发浓郁学者气息热情的纪委副书记程远臣师哥;也有从事栽培祖国花朵幼儿教育的王典美师姐;有在威海一中默默耕耘的政治老师黄进淑师姐;还有在威海一中高三前线工作的李丽学姐。他们既有各自的行业特征,也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魅力。每个人的话都有它的道理,精辟有亲身的体会。采访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尤深:1.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是啊~~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要有选择的资格。学习就是那必要的前提。口袋里只有十块钱的时候,你凭什么选择是吃牛排还是龙虾,你没得选择,即便是要一碗面还是不带炒肉的。自身的硬实力决定了生活的舒适程度。能够在自己所属的舞台上站住脚,靠的是硬实的两条腿,大学生活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它只是序幕。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2.时不我待,事不我待---为未来奋斗!师哥说他之所以成功,是他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他总是很积极的去追求。明白起点有多高,事业就有多大。。3.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好的途径,但不能为了工作丢掉生活。一个好好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为三部分:劳动(工作或学习),享乐(多多的课外活动,接触社会),休息。

当然,在整个的交谈之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他们回味大学生活的陶醉。离校数十载,他们依然情系母校,总会找机会回母校看看,寻找当年梧桐树下的脚印。也许,等我们匆匆岁月行过。回首,我们也会抚手母校梧桐。

2012年二月十五至十六日

四、采访后的后期想法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物力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校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采访校友工作,已成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意义深远。有人把校友会的工作比喻为筑桥工人,是它构建了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间的桥梁。师哥程远臣说:继续开展探寻校友足迹活动,架起新老校友感情之桥梁,为弘扬母校广大母校做贡献。

为了这个采访活动,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根据通讯录分工,多头同时行动联系列表里校友。虽然一开始由于联系方式、工作等各种原因,有一部分校友联系不上,但是我没有气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联系上校友之后,我就开始做采访的准备工作,上网搜寻资料、准备访谈提纲、通知其它队员等。不过说真的,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校友资料。有的不是已经退休就是换了工作,还有换电话的!我晕X﹏X我真想叹一句:哎呦我的妈呀~~还有就是,学校也应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多多开办些校友回访活动,扩大学校的号召力。

我们小组的缺点: 在访谈期间,师姐说一直认为有经验的采访者,应该善于把采访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采访准备是指取得采访线索之后,在与采访对象见面之前,对采访的人或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准备用什

么途径、方式、工具才能与采访对象接触。这种工作,就是采访前的准备。1.也许这是我采访前没有做好的部分。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有些盲目。//一次访谈的成果最核心的来自于访问者现场的表现从而引出受访者最真挚的回答。在对话中,我们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其次进行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再次保持适度的沉默。因为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2.善于倾听我们是做到了,但是问题不够精辟,对话有些拘谨,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些只能说是做到了70%。也许还有许多的问题,不过,我相信,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中会越做越好!

记不清是哪位颇有阅历的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工作,30岁前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或许他是对的。总会有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天的,在这之前,我能做的,只是把每一门功课都修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小草永远不可能长成大树,但是雏鹰总会飞向蓝天的。我们都已成年,都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年龄,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决定和处理,无需依赖别人。而且我们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

在这次社会实践所学到的东西,我必会牢记在心,也以每一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作为榜样,鞭策自己不断向他们靠拢。最后,感谢母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机会。相信,我们的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PS:之前提到的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当时我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其实不然,在之后的采访中才知道,当时84级的学校教育是指幼儿教育和教育学。嘿嘿~~我的心这下终于放宽了!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2011级教育学一班

张潇荷

校友寻访心得

今天采访了山师校友,收获颇丰。

这次采访的是高中母校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级部主任,也是一位历史老师。刚进他的办公室,老师就很热情,我也就减少了一份紧张。

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拘谨,但是老师聊天式的口吻慢慢的减少了生疏,也聊得越来越多。他询问了我的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而且对这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也因为这次活动勾起了他当年的大学生活的回忆。他说他上学的时候喜欢并且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爬千佛山,一天可以去两次,早晨和下午,他说山上很好很陶冶人也很养人,并鼓励我们的大学生可以经常去玩儿。他说这几年他也经常去济南去山师,所以对现在的山师本部很熟悉,也很喜欢校本部的氛围和风景,他回忆说当年的山师还被一些人成为花园式庭院式的学校。

老师笑着说我们能在山师校本部学习可算是一种荣幸啊~~学生很自由而且周边也很繁华,学习之余可以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对未来也是一种帮助。

在聊天中,老师的一番话也让我领悟不少。当我对老师说现在有点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时,老师无奈的笑了。他说本来把学生们送入大学就是想让学生们可以不像高中初中一样为学习烦恼,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没想到又增

车,有房有车后就愁结婚,婚后愁孩子,有了孩子愁孩子的学习,紧接着愁孩子的车、房子、婚姻……这样活着多累啊。他告诉我们该放松的时候就不要那么紧张,过好每一天就好了,以后就业的途径很多,工作总会有的,只要善于抓住机会。

对于学习,他说,现在的大学的学习任务很轻松,要是想拿奖学金,考研,那就认认真真的学习书本,要是想以后快点就业就有计划的学习,分清轻重,多出去积累经验,没有哪种工作只凭书本就可以胜任,就算当军师还得有实战,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启发。

老师还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给予了一定分析。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严”,什么是“死”;什么是“乱”,什么是“活”。千万不能把严格当成一种死命令,不可以把学生的活跃当成是课堂的混乱。可现在的老师有些偏偏把“死”当成“严”,把“活”当成“乱”,让学生一点积极性也没用,老师们教的也累;对于活跃的班级,有些领导还会批评成扰乱学风。这次采访的老师思想很开放,他说我教过的班级不会用一些死板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盯梢值班只会让学生逆反,丧失主动性。他说有经验的教师对于课上课下的老师小动作都会知道,只是有时候不去揭穿,只要不太过分,就不要大动干戈。老师应该体谅学生,毕竟老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学生也会尊重老师了。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如果只是苛责体罚,往往会使学生觉得两清了,内心也不愧疚,以后错误还会明

个明智的教师。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下人们思想的问题,他说改革开放的今天正是新旧思想冲击的时候,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观点,也会否认别处的观点,乡村与城市,南方与北方,中国与外国。对于一些观点,我们取之有用即可,不必追究谁对谁错,也许出去见见世面自己的观点就会开放许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思想迷惑,思想遇见识分不开,要扩大自己的见识不能随波逐流。有些观点听听就好了,所以人们才会努力的考大学,去大城市,多一份件事就多一份机会。

有句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访谈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师在访谈的最后表示了对我们大学生的希望,也表示了对学校的希望,希望学校立足时代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一个全国甚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教育学院 教育学11级1班 李莹莹

2012 2 16

校友采访心得

2011年,一份秋意雨绵绵,使这个古韵雅致的山师校园笼罩上更惬意的味道。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并即将成为在这里生活四年的“老地户”。所以,彷徨、兴奋、好奇与无尽的期待。

半年的生活就要在喧闹中结束了,学院组织了一次寒假探寻校友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大家都很兴奋的报名参加了。

采访,是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事迹,而激励我们的人生目标。听到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取得成就,我们都深有体味与启迪。虽然采访的过程会很艰难,会遇到许多不解,但还是乐此不疲。以前看过许多关于访谈的节目,我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采访本身而是从这个过程所学到的东西。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所得到的感受。

第一:团队,就是最大的后盾

这次采访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记得小时候就听过许多关于团结的故事与谚语,因为没有太多团队的活动,那时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明白团结是办理一个事情的圆满完成最重要的因素。但这次,我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精神,也尝到了如人参果般的养分。很得意我们拥有一个好的队长,办事能力的强悍使我们不是一群无头翁,还有队友的亲历合作,使这一切也变得轻松些许。的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都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现在这个日益冷漠的时代,在娇生惯养畸形发展的现代青年,这种精神会越来越具有地位。

第二:没有技巧,努力就对了

老校友与我们之间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我们的到来也激起来他们对大学时代的追忆,也充满了对青年时代美好的赞誉。我发现,无论人长到多大年龄,那段年轻时代都是大家最珍贵最让人恋怀的记忆。所以,就在我们还没有走过的时候,就要选择珍惜,选择无悔。记得谈论的过程中,他说,其实,取得成就没有任何技巧,技巧是留给那些主宰人类的天神,而他们却在几千多年以前就牢牢地把自己留在了天宫里。所以,人类只能在有限的能力中选择无倦的努力奋斗。别找不弯的路子,也别问如何快速达到巅峰,努力就好了。的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以最小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这样浪费头脑莫不如脚踏实地的奋斗一番。我们年轻,别用年轻所谓的资本去无尽的挥霍。任何时候都只有默默的努力才可。

第三:心胸宽大气自显

大学了,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面对更多的强手与才人。我们可能会妒才,可能会愤懑,也可能会难过。但我觉得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都是你应该具有的最大财富。少抱怨,少嫉妒,少低沉。虽不需要把一切都看淡,但也要做到坦荡,把自己搞得过于功利化,最后才会发现伤痕累累的只有自己。大度看人看事,天下自然欢乐永随。虽不奢求绅士风采却也可以花中独秀。

要说的很多,要学习的很多。虽然采访中也碰到许多不理不睬的人,但我们也无权评判什么,这只是社会冷漠的一个缩影。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热情。未来的路很长,事情很多,人也很杂。但不管怎样,只有引着自己的心意好好走好每一段路程,就是莫大的幸事。访谈结束了,但那里的味道却依然停留,留在心灵的感叹也依然不息。或许,存在着一份对母校的祝福,就这样充满期待与幸福继续走下去······。

2011年2月17号

11级教育学一班

寻访校友足迹 篇4

记者团 黄思琪 人物简介:杨剑,我校81级无机化工的化学专家。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第二化肥厂做技术员。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技术员到工段长到分厂到副厂到厂长。一次偶然的机会,1999年来到上海,做企业行政管理。然后转行,从无机化工转到了有机化工。2009年成立了雷涂料有限公司,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注册商标为“雷鸟”。

“母校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不仅仅拥有执著的毅力、出众的才华、美好的品格,更拥有着高尚的情怀,也往往拥有吸引人、感动人的传奇经历。对于杨剑来说,在昌大学习的四年给了他无比宝贵的经历,那段岁月开阔了一个高安“小子”的眼界,成为了他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时光。

在访谈开始时,杨剑师长就陷入了回忆中,“81年那时高考恢复不久,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难以想象。当时南昌工学院在本省招生,我作为农家子弟,通过了这个‘独木桥’,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在学校里,看到了许多的东西。”

于杨剑而言,大学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学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用多少,但是大学期间可以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他始终认为,读书读出来的人思维比较缜密,接受能力在这个熔炼里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成绩不一定要拔尖,“长见识”比什么都重要,眼界开阔了,目光也长远了,母校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

在大学的那四年,他依稀记得首先得到锻炼的是自己的适应能力,只身在上海打拼的那几年靠的就是很强的适应高节奏生活的能力;他还说那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自己学习能力很强,比较有韧性,对问题从来都不会放过,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谈及对母校如今发展的看法时,杨剑师长说道:“我们需要时间让昌大去成长”。

“创业背后的艰辛,繁华背后的坚守”

繁华的上海,铺就了许多人的梦,也的的确确造就了许多成功人士。然而在杨剑师长的内心深处,不得不承认上海更是“嘈杂”的代名词。

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江西省第二化肥厂做技术员,这本是一份“铁饭碗”。他不孚众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技术员到工段长到分厂到副厂到厂长。但年轻的杨剑面对荣誉却依然抱着大学时“不断追求,爱学习”的姿态,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99年到达上海,在一家私有企业工作,之后也换过很多单位,像“北漂”那般。但值得高兴的是,在上海的那几年他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行业——涂料行业。之后便启程了属于他个人的“繁华”之旅。现在他的公司主要负责建筑涂料的生产、销售,同时也承担工程,目前对建筑内外墙、装饰装修这一块逐步扩展。“我们公司的产品自主研发的!”说到这时,杨剑师长脸上露出了会心的一笑。但提到近年的公司经营状况时,他却又一次陷入深思。

“如今这个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场子很多,难以真正做大做强。并且近些年又受到房地产低迷的影响,今年的生意不是很好,市场开拓得不是太理想。”与此同时他也说到:“个人还是很有信心的。相信只要放手去做,就能够有改善。低着头做事,走访客户,让客户信赖,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态度。同时,也加大人员投入,从立邦漆聘请工程师过来指导工作。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事情,不仅要知道理论的东西,产品要得到客户的认可。还有,积累人脉很重要,产品的模式、技术的模式都要更新,同时要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

也许对于我的这段经历来讲,创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艰难,“雷鸟”带给我创业的繁华,但这背后艰辛是无法言语的。至于我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我有必要对师弟师妹们说:“沿海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一般内陆的学生都是毕业了之后去找工作。这些年我却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家沿海的人却都会想办法自己去创业。但个人建议一出来不要自己去创业,最好是先积累打工经验,这样可以使你更加了解员工的心理素质、熟悉操作流程。毕业出来,找工作锻炼自己,找工作锤炼自己,机会也会更可能的多一点。任何一个老板都是有历练过程的,一步一步的走的很稳。还有IQ很重要,要有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特征,有本事,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东西。不要怕吃苦,年轻人可以忍耐,要多吃苦。” “爱运动,爱结交朋友”

杨剑师长的个人爱好十分广泛。他回忆以前在江西时的生活与工作的时候,表示很开心,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无忧无虑,娱乐和文体活动很多。有各项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等,都会积极参加。但是现在,面对如战场的激烈商场,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都是有偿的,锻炼身体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纵使竞争激烈,但他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可以认识到了更多的校友。他说:“之前从事技术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比较少,主要是看书或者是做实验,但是现在很忙,朋友越来越多,机会也是越来越多了。我喜欢结交朋友,如今的条件创造了许多交友的平台。”

寻访校友活动心得体会 篇5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寻访校友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访校友活动心得体会1

这次参加第八届团学干部培训,推出寻访校友的活动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

这次寻访活动,我们成功联系上了一位校友。毕业于长沙师范教育系幼师35班,现为XX市教育局副处长的周卓莹前辈。她给予了我们热情的帮助,真切的让我们感到了校友间的温情。

在采访之前,我了解了校友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其次我通过上网和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了大量与采访有关的资料。这样我可以在了解采访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提问及采访技巧来使此次采访顺利的进行。

在此之前,队员们几乎没有多少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采访校友这种社会实践是如此陌生,我们也只能更多地靠我们自己在摸索中前行。然而,我们可以在摸索中前行。就活动的意义而言,提前的认识校园之外的社会构筑,对于我们接下来四年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也可以借此机会,为在校大学生做出一份毕业投身社会的前期调查。不仅能让毕业的学生知道如今的社会发展是怎样的。也能让在校大学生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如何理利用好每一寸光阴,更加了解每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仅能让我们自己受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弟学妹与学姐学长的关系更亲密,能让校友们了解母校的发展,这样就更好的传承了校友对学校的眷恋。

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周卓莹前辈对学校依然怀着炙热的感情,对我们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与祝福。

通过对老校友周卓莹前辈的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

总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撼动我们的灵魂,恩赐于我们,不可思议的成长,还有很多人很多曾经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的话语不能一一记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付出多了,在另一方面必然会失去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有多少人的仕途是在大学期间呼风唤雨到了社会还能坦然处世的。

人生像一个圆圈,走走停停,曲折不曾走远。他人的经历中是做标准将我们的棱角磨平,于是,我们在原地几平米的地方兜兜转转,圆啊,只是一种标版式的模仿,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是学习的前提是要确认所学的是否是适合自己的。对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们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难,并在不断克服中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学长学姐身上学到的,今后的社会是由我们自己来闯荡的,没有人为我们开路,没有人为我们铺路,我们要成为我们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卫士,为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添砖铺瓦,这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此次的寻访活动,就我们自身而言,感触最大的有两点,一是团队合作的默契,一是灵活应变、百折不挠的勇气。比如,由于要采访的校友工作比较忙,我们的采访的时间也是一调再调,不得不对采访的时间安排做出精细的规划。这些给我们的寻访活动增加了一层挑战性和趣味性,不过也因此,我们的沟通的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对社会也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些都是我们在寻访中的收获,而且是很难从书本中学到的。

寻访校友活动心得体会2

这个寒假,我们“鸢都寻桃李”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访了60级校友李德超先生,83级校友曲振国院长,85级校友姜立生老师,98级校友许致福老师等。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启发,这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聆听老校友们的谆谆教诲,感受不同时代大学生求真务实、坚忍不拔、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精神,感悟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成功历程,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与人生发展,对于我们来说,着实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与曲院长交流时,他总是面带微笑,我们感受到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从他身上,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曲院长从来不害怕工作变动。喜欢接受挑战的心态,让他在每一次的变动中提升了自己。我想,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有值得自己去学习的东西。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去学习,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定要知道怎样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一定要学会做出最恰当的判断与选择。曲院长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定位,无论做什么,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他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对大学规划和毕业去向的认真思考,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李老师于1960年进入山师,他回忆道,在校期间生活困难,政治系的同学提出“共渡难关,一天一斤粮,节约一两支援灾区”的口号。在当时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特别提出给大学生每人加5元的生活费,备战鸡蛋送给大学生,可见国家对大学生的重视。当时上大学没有学费,管吃管住,每个月的生活费仅18元,和他们的艰苦环境相比,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李老先生还告诫我们,“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教导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是一种修养。宽容是心灵的解脱,不能宽容原谅他人,其实是跟自己过不去。

当与姜老师谈到毕业之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时,他说道,我们都是农村孩子出身,如果有好的工作,我们要现实,要抓住机会,可以考虑工作后继续深造。如今,社会充满竞争,机会,稍纵即逝。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们要善于把握。

我们采访许老师的时候,他正在做课件,从业10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热情,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从他身上我们学到,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端正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鸢都寻桃李”是我们的队名,是跨院组合团体,我们五个人专业不一样,在活动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而身为组长的我,更加感觉到责任和压力。从前期“探寻校友足迹,启迪成功人生”活动的宣传,到信息的收集、活动策划、活动进行以及活动的完成和最后的资料整合,都离不开我们五个人的共同努力。在走访过程中,每次大家总是按时到达集合地点,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观念。在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一起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这次活动的顺利完成与大家的团结协作密不可分,我越来越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烈,团队协作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以更好地面对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

《名言》一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昨日如一片落叶,也许曾经灿烂,可是已经凋零;明天固然美好,但目光伸得太长就会变得纤弱,所以人应该牢牢地抓住今天,踏踏实实地朝着梦想进发。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在校的大学生经常会对未来感到迷惘。就像姜老师说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掌握好本领,要相信有本领总能发挥作用,有知识自然有展示的舞台。不怕才能得不到发挥,而应怕自己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总是畅想未来而不付出实际的努力,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我们只有付出汗水,全力以赴,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课余时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

校友寻访实践报告 篇6

一、指导思想

“寻访优秀校友”活动是2012年沈阳农业大学教学沙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此项活动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内容,通过寻访我校优秀校友,对校友访谈、事迹征集和宣讲,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激励学生设计大学生涯,立志成才。

二、活动主题

自拟主题,但是不能偏离教学沙龙“精业济民,道德安邦”的主题

三、活动内容

1、寻访校友对象:建校以来我校各届毕业生及曾经在校工作过的教职工等。

2、优秀校友标准:

①有一定社会影响、被省市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的校友;

②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

③扎根基层、安于岗位,默默奉献的校友;

④为学校发展捐资助学或设立奖学金的校友。

3、优秀校友采访途径:

①由学院团委确立各专业学生走访对象,学院并提供更详细校友信息给学生个人,学生根据要求统一对校友进行寻访。

②本专业学生通过和优秀校友联系以及现场采访,收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要求有校友的个人事迹材料,采访记录,活动照片等。学生可围绕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确定调查题目,可采用访谈、讲座等方式对校友进行了解,挖掘校友的精神财富。

4、寻访优秀校友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可由采访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可以为报告文学、人物通讯、个人专访、事迹简介等,文章字数1000-2000字左右。材料力求全面详细,思路清晰,真实感人,尤其要对校友的基本情况(毕业时间、专业、个人特点、个人成就、成长过程等)进行详细采写,并填写《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在寻访的过程中,收集优秀校友生活照片二张。

四、参与者和参与形式:

1、参加对象: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大

一、大二各专业参加此次寻访校友活动。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组队方式:

①每个专业10级、11级共同组织一支或几支寻访队伍,每支队伍由3-5名成员组成。②每队选一名组长,由组长统一安排、协调校友采访事宜。

③每支队伍需寻访3~5名本专业校友,填写《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并根据每位被采访校友的事迹材料,撰写一篇寻访报告。

五、时间安排

1.6月10日—6月15日:各专业宣传动员阶段。

2.6月15日—6月20日:在各专业成立寻访小组,并由学习部对暑期校友寻访活动做具体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校友寻访,并将寻访校友过程中搜集的文字、图片材料制作成电子相册。

3.7月20日—8月15日:各个专业进行校友寻访,并将寻访校友过程中搜集的文字、图片材料制作成电子相册,撰写一篇寻访报告,并填写《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

4.9月5日前:各专业请参加校友寻访活动的学生作为嘉宾,给所在专业的学生谈寻访校友感受,进行专业教学沙龙现场互动,向学院提交专业宣讲会的图文资料,并做好说明。5.8月31日—9月16日前:学院邀请校友,组织好本学院的教学沙龙活动,认真填写《学院开展教学沙龙情况报告》;认真审核各专业电子相册,指导不符合标准的专业进行修改,将各专业的电子相册合成一个相册;对各专业开展沙龙情况进行排名,按照30%的比例推荐教学沙龙开展效果好的专业参评校级沙龙活动先进专业。

六、材料要求

1.各寻访小组要求采用像素高的照相机进行活动的图像采集,照片内容丰富,包括采访过程的照片、被采访校友的生活照和寻访小组成员的集体照,照片数量不能少于30张册。2.撰写一篇寻访报告,文章字数1000-2000字左右,材料力求全面详细,思路清晰,真实感人,包括校友的基本资料(毕业时间、专业、个人特点、个人成就、成长过程等)进行详细采写。

3.认真填写《沈阳农业大学校工程学院友事迹材料信息表》

4.以上材料电子版以“专业名称+校友寻访活动进展情况报告”命名,压缩后在8月15日之前发送到syauxuexibu@163.com。

七、专业宣讲会现场评审办法

学院教学沙龙评审团成员组成:工程学院第九届团委学生会干部,学习部成员。

八、奖励办法

1.将此项活动作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考核内容。

2.学院对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沙龙活动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3.学院对教学沙龙活动效果好的专业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将教学沙龙开展效果好的专业推荐到学校参评校级沙龙活动先进专业。

九、几点要求:

1、学院团委要高度重视此次“寻访优秀校友”活动,加强宣传,加强培训和指导,为“教学沙龙活动”做准备,高度认真安排各项寻访校友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各项采写任务。

2、此次活动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学生在寻访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增强防盗、防骗意识,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有疑惑的工作多同院团委的指导老师报告。

3、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要注意形象,注重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校友展示个人良好素质和学校良好形象。

十、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2.联系人:赵依林

附件:沈阳农业大学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

沈阳农大学工程学院

寻访抗战遗址社会实践报告 篇7

在208月2日,“恰同学少年”组结束了对湖南省常德市河洑山抗战遗址的实地调研,历时23天的实地实践活动也在这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7月11日到8月2日,“恰同学少年”组以“实地探访、调查访谈”为实践方式、北京市和湖南省常德市为活动地点展开活动,并取得了理想的调研成果,为抗战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转眼,战火的硝烟在中华大地上已然沉寂了七十年之久,时光的淬炼中,七十年的沧桑巨变似乎早已抹去了这片土地上的断壁残垣和满目疮痍,日本侵略军的铁骑烟尘已然沉寂,但在这太平昌盛的国度,腾飞着巨大希望中国梦的东方巨龙里,仍然残存着许许多多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的遗迹。“恰同学少年”实践小组希望通过对抗战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究,让更多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被人们铭记,不忘初心,着眼未来,让抗战文化和精神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得以发扬,以史为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阶段一:走访遗址 忆往昔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组在此次实践中选择了北京市和湖南省常德市为实践地点,是因为北京市的卢沟桥景区是我国开发时间较久、开发程度较好的抗战文化景区,而湖南省常德市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大西南的门户,曾经爆发过震惊一时“厂窖惨案”、“常德细菌战”和被称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但是常德市的抗战遗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使这一抗战历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人们淡忘。该组通过对两个实践地点的调研,寻求新时代下让抗战旅游重新焕发生机的模式。

7月11日,我组成员4人前往北京卢沟桥景区,对参观的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小组成员也重走了这个抗战历史名地,感受到了中国军人抵御敌人的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7月29日,“恰同学少年”的成员们分别探访了常德城中保存完好的大西门碉堡群和隐匿在太阳山中的瞭望塔,一座座抗战碉堡和瞭望塔记录了常德抗战时期中国军士拼死抵抗日寇的历史,历经七十周年的风霜,时光无声逝去,墙上的弹孔犹存,沉寂一般的城墙,无声地告诉世人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些英勇事迹。

7月31日,四位成员前往常德会战烈士陵园,作为常德市开发较好的常德会战纪念碑,“恰同学少年”组的成员们得以通过烈士碑上和陵园牌坊上的文字,了解常德会战的历史,从现有的开发模式探究符合常德本地区及当代的旅游发展模式。

8月2日,两位成员到达常德河洑山抗战遗址进行调研,作为常德抗战最为激烈的地方,该抗战遗址群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抗战壕沟和地堡群,虽然该地得到保护,但并不为很多人所认识,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阶段二:访谈对话 知当代旅游形势

实践期间,“恰同学少年”组的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讨论,总结了第一阶段的抗战遗址的调研行动,总结出了几个可供开发的模式,成员们一致认为调研行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参观可开发的抗战遗址,应该深入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和调研,了解与抗战区旅游开发相关的政策和相关人士的看法和建议。

于是,“恰同学少年”组第一站前往了常德市旅游外事侨务局,采访了分管旅游的肖书记,了解到常德抗战旅游和国家的抗战旅游发展的现状,获得了常德市抗战旅游开发的.第一手消息。

第二站,到达常德市博物馆,由于博物馆正在为迎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进行整修,我们没有能够进入其中参观抗战文物,但是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工作人员,并知道了现在的抗战文物的保存情况及未来博物馆的规划。

第三站,“恰同学少年组”有幸接触到常德抗战文化交流中心的刘会长,他为我们介绍了整个常德的抗战以及抗战文化,为我们介绍了相关影视作品和书籍,并邀请全组成员参与“常德市抗战文化沙龙”活动。

阶段三 研究探索 寻抗战旅游新模式

校友寻访实践报告 篇8

一、活动的意义和背景:

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老兵是新中国建立的功臣,他们不求回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们不用在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我们需要了解、关爱这一群体,让爱驻夕阳。同时,我们更应该了解他们的抗战故事,通过故事走进他们、学习他们,并将他们故事广泛传颂,影响更多青年,从而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特组织弘毅党员先锋实践队通过走访山东省枣庄、临沂、海阳、甘肃会宁等地的老兵及老兵后代,为老兵送去关爱和敬意,倾听他们的抗战故事,并考察、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瞻仰红色历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共创中国梦。

二、活动主题

关爱抗战老兵•传承红色精神

三、走访地点简介

山东枣庄。

枣庄是中共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一直是防抗敌人侵略的重要武装部队,抗战期间涌现出了大批抗日战争英雄,目前有很多抗日英雄后代在那里生活。

山东临沂。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沂蒙百姓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山东海阳。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

四、活动主要内容

(一)、走访红色抗日根据地,寻访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为抗战老兵和其后代带去关爱及敬意,倾听他们的抗战故事,与媒体合作,开展抗战故事连载,广泛宣传抗战老兵的生活经历和抗战故事。实践结束后,将抗战老兵优秀事迹带到大学校园,在校园开展寻访实践报告会,呼吁大学生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勉励大学生肩负起社会责任,不忘时代使命。

(二)、走访甘肃会宁、山东枣庄、去临沂,海阳等地,重走红色圣地,考察、学习红色历史遗址,通过走访实践,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同时,进行红色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发挥调,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座谈,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效能发挥长效机制,并努力吸引红色文化进校园。

(三)、制作抗战老兵访谈录及访谈视频集,整理抗战故事,并编撰成册,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素材,加强和学校周围红色革命根据地合作,引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四、实践进度安排

1、前期准备(7月1日—7月30日)。开展寻访实践队培训工作,包括安全、调研技能、宣传、访谈技能等培训;搜集寻访地点相关历史资料;和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定合作关系;确定实践路线,为抗战老兵准备慰问物资;联系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准备工作;与相关企业、公益组织合作,争取支持和物资赞助。

2、实践过程

寻访第一站(8月1日—8月 3日),实践队奔赴山东枣庄,寻访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走访枣庄抗日纪念馆,记录抗战老人故事,学习抗战精神,调研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

寻访第二站(8月4日—8月6日),实践队奔赴山东临沂,调研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历史遗址,走访抗战老兵,学习抗战历史和革命精神,做好抗战故事采写及访谈资料整理,调研临沂红色文化育人现状。

寻访第三站(8月7日—8月9日),实践队奔赴山东海阳,感受海阳抗日地雷战的光辉历史,调研海阳红色文化发展特色及育人机制,走访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寻找最美抗战故事。

寻访第四站(8月9日—8月18日),实践队奔赴甘肃会宁,学习会宁红色历史文化,调研会宁红色文化特色和育人效能发挥情况,走访抗战老兵,为抗战老兵带去慰问,采写抗战故事。

3、实践后期

做好调研资料整理及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整理抗战老兵访谈资料(视频、文字),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素材,整理抗战故事,形成抗战故事集,在校园开展寻访实践报告会,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加强红色精神传承,共建中国梦。

五、活动可行性

1、弘毅党员先锋实践队已经联系两年奔赴山东枣庄、临沂开展社会实践及考察学习活动,对当地有较深的了解,和当地部门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另外实践队已经联系三年奔赴甘肃会宁开展支教工作,对会宁及当地抗战老兵均有了解。

2、实践队已经成立多年,并且队员均有优秀大学生党员组成,实践队基本素质高,有利于实践的开展。

暑期校友访谈实践报告 篇9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工1102 韩廷彩 20112100 为了充实暑期生活,了解更多专业的知识。知晓更多的社会动态。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的实践活动——校友访谈。

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工作,我成功的预约了08届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于8月1日在他家顺利地进行了访谈。这一次访谈比我们预想的效果好得多。张超一句句肺腑之言、沉着稳定中又不失幽默的话语中,让我们很快就融入了话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们最大的感受。下面就主要分享一下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内容:

一、求学经历回顾篇

1.在青岛农业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记忆;您在校期间是否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求学经历?您是否在求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在为同学服务与参加活动中您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答: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张超一告诉我:“要想在校期间充实大学生活,不虚度光阴,就要合理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还要多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增长见识,扩展视野!更重要的是期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职场工作中常说的Teamwork(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说,人际关系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重要的财富,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易成功!”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不可否认,这个大千世界的竞争竟是如此激烈的,但我们在激烈竞争的过程中有时不免陷入这样的误区:过多的追求事业的无限“大”,却在无意中进入了自己的内心无限的“小”。而Teamwork正是这种精神恶魔的终结着,也是个人心智的解放者,使人们在互帮互助中走向成功。无论生活中与人交流,还是工作中与人合作,持有Teamwork这样一个精神观念的人在一个Team中work,效率和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

二、事业发展感悟篇

1.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走出校园,投入工作,对你的工作经历和奋斗历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体会和感悟?

答:当我问及张超一一开始工作的地方时,他笑了笑说,“我的第一份工作

很差,虽然是在学校做家教老师,但工资不高。我之所以还会留在那里,是因为我觉得第一份工作是我以后想要的工作的一个跳板,我在之前已经想好了之后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这只不过是为我自己的将来做铺垫。

毕业后找工作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车已经慢慢爬到了那个转折性的顶端,你知道在接下来的几秒之后就会进入一个飞速运转的轨道,你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迎接下来的改变。职场的运转不像那架过山车,它永远不会停止。对我们来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或许就是毕业这道坎,可是这一关过了之后还有无数的关口、无数次考验。找到自己、找准目标、发现所长,有能力经历无数考验是最重要的。第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积累,这也是每个人的 “第一桶金”。第一份工作经验的积累包括工作习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资源等,这些对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后,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从简单的工作做起、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在适当的场合表现一下新人应该表现的角色,比如一些能体现出你这个人是否注重细节、是否注重你的工作环境、是否勤劳的事情,从而给同事、老板留下较好的印象,这样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2、你认为在职场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职场:坦诚最好。

有人说,面试就像是一场游戏,面试者总希望能够了解到应聘者更多的信息,而被试者一方面要展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掩饰自己的弱点。陈安年师兄又否定了这种说法。面试不需要油嘴滑舌,你要真实地展露自己的想法。面试官们大多比我们经验丰富,他们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他们的问题只是考验你的反应、你的表达、你是否诚实。只有坦诚,你才能所向披靡,而搪塞,不诚实,最有可能错误百出。要知道,面试官很多是故意刁难面试者的。

面试官想要知道的东西有三方面:第一个是应聘者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从应聘者的回答问题测评他的思路是不是很清晰,是不是能够全方位的思考一个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应聘者的言语表达能力,当然面对面的交流,面试肯定是要通过语言的媒介来传递相关信息的,那么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们的思维的流畅性是不是很强,是不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还要关注表达的时候口齿的清晰程度是不是符合一定的要求。第三个方面就是应聘者的应变的能力。在面试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题目是压力性的题目,那么在这种压力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情绪的稳定性等等,这是第三个方面。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想:面试其实不是游戏,而是一个深入交流的过程,考官们是将你作为一个即将进入公司的人才来进行考察的,当然想更多地了解你,但这种了解不会是所谓的无理刁难,而是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应试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也不要忘记,与考官坦诚相对。一味地掩饰与犹豫,只会给自己“减分”,让原本可以顺利的就业之路变得不那么顺利了。

3、请谈谈您现在的工作情况及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答: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来讲结合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教师 2

专业发展的方向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理论取向上开始由传统的预成论假设向建构性的、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取向转变。目前,教师逐渐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群体,在以个体或集体形式展现的专业发展活动中,开始对实践情境进行不断反思。这种带有建构性、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动力是来自教师内部的,并伴随着发展而不断地唤醒和提高其职业自觉意识。

其次,在实践取向上更加关注教师能否具有理论的探索性、实践的创造性及自我反思能力等。开始强调在教育系统内部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增进职前教育、岗前培训与在职提高的前后呼应与联系,增强相关发展领域和主题的持续性、层进式学习与效果反馈。使教师参与到

课程决策、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完整环节中去,并通过将杂乱、贫乏、单调的情境转化为丰富、多彩、鲜活的教育情境,全身心地关注并引导学生更好的生活与成长。

三、校友生活体会篇

1.你有哪些难忘的生活经历或故事,有什么感受?还有谈谈你对待事业与家庭或工作与生活的态度2.谈谈您对待事业与家庭或工作与生活的态度。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是师本专业的,自然对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你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四、莘莘学子寄语篇

答:未雨绸缪。

最后,张超一告诉我,现阶段对我们来说的最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地规划大学生活。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里,大家应该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础。

上一篇:国庆节演讲稿3分钟优秀下一篇:小学春季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