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2024-07-21

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共10篇)

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篇1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④。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宋.欧阳发《欧阳公事迹》)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闾里:乡里。④务:致力。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思)

B.翼然临于泉上(临:靠近)

C.家贫无资(资:钱财)

D.或因而抄录(或:有时)

2.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年又最高

B.欧阳公四岁而孤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D.而家无书读

3.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欧阳修在(甲)文借解释亭名的由来抒发了什么感情?(乙)文表现了欧阳修年少时什么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根据《岳阳楼记》拟出的上联,请你联系《醉翁亭记》拟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怀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4.

(1)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冰云阅读及答案 篇2

①我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着江南雪舞的曼妙,已经很久很久……犹如守着永恒,任由岁月变换。

②秋天,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天。阡陌纵横的道路无限延伸,像一双双神奇的臂膀拥抱着一望无垠的棉田。我的姐妹,系起了棉布围裙,浩浩荡荡地走进棉田。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他们的指尖盛开、飞舞。丰收的喜悦和汗水汇成棉田外那奈龙脉,龙湖滋润着江南,也滋润着江南如雪的棉花,充实着江南人的梦想和世界。

③洁白的棉花在奶奶纤细、干枯的指尖绽放,在奶奶的怀抱盛开。奶奶坐在地里剥棉花。含苞待放的棉花,包裹在青褐色的棉花桃里,奶奶用纤细的手指一掰,雪白的棉花朵儿就在奶奶干枯的手掌中悄然绽放。奶奶把剥好的棉花装在篾篓里,棉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增高,不一会工夫就像堆砌的雪堆。雪白的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奶奶是在棉花盛开的深秋离开我们的。那夜,她坐在灯下悠悠地剥棉花,棉花一篓篓摆在奶奶面前,她就坐在洁白的棉花堆中,剥着剥着,再也没有醒来。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她盛开,一朵一朵……

④我在那个深秋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江南,去追溯自己的梦想。在中原辽阔的土地上,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和高粱,延伸向无边无际的天空。我穿梭在麦地里,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金黄的麦芒刺痛了心里柔软的底线,我躺在麦禾上哭泣,我牵挂江南美丽的雪花,温暖的棉花。粮食滋养着生命,棉花温暖着身体、精神和灵魂。奔波的日子,我夜夜拥抱温暖的棉被,那是爱的锦囊,是母亲千万里的牵挂。

⑤江南又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我归来。层层叠叠的雪花覆盖着江南的棉田,寒风张着贪婪的臂膀,要将时间留住。江南棉船小镇,像一首经典的歌谣,在龙湖的码头荡漾。我坐在龙湖的船上,凝视着江南雪中的棉船,我心中歌谣纷飞。此时此刻,我像一个纯情的江南少女,满怀心事地吟唱。雪花深处,该是怎样热闹的丰收场景,该是怎样热烈而丰富的过往。瞬间,沉淀成一片纯净的画面。

⑥棉花的枯枝还残留在风雪中。雪花飘落在棉花的`枝桠上,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满满一地,让人心生许多惊喜和温暖。奶奶抚摸过的棉花,在雪地里盛开,仿佛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寒凉,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灵魂的蜕变。

⑦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江南雪,从奶奶的身边一直铺开,铺向遥远的天际。雪夜,我听到雪花在我的窗棂下低低地哭泣,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探着脑袋张望,瞅准了棉被的边缘,从床沿溜进我温暖的被窝。瓦楞的缝隙里,有雪花钻进来的响动,在静寂的寒夜发出隐秘的声音。我蜷缩在温暖的棉被里,里面散发着奶奶酌气息,柔情、亲切、温暖,这种气息一直在夜晚抚摸着我,环绕着我。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奶奶像雪花一样飘过来,在黑夜中落定在床沿上,抚摸棉被和我。我不停地颤抖,雪花在我脸上融化,浸湿了棉布枕头。

⑧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处回荡着相对的命运。棉船小镇的人们纷纷背上了棉被衣物,在雪花飞舞中走向他乡。只有漫天雪花在呜咽。雪花的归宿是土地,而棉花却选择了背井离乡。

⑨枯枝在雪地里颤抖、呼叫和哭泣。棉船失去了他的孩子,耕种棉船这块土地的孩子。离乡的脚步,踏上了寻梦的远方。枝头的雪花朵朵,犹如棉花盛开的美。此刻,却寂寞、冷清。

④无边的雪将天她合一。温暖的棉花将寒冷的身体包裹,故乡或者他乡,棉花都将像亲人一般,呵护着你。

⑩江南雪,棉花似雪,雪似棉花。是爱的精魂,是梦的故乡。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开头与结尾都写了江南雪,不仅首尾照应,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而且取雪与棉的形似,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B.“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既写出奶奶临终前劳作时的情景,也写出了那种温馨、那种满足在“我”心中留存的永恒记忆。

C.第七自然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雪花与寒风,渲染冬夜客居异乡的寒冷孤独,自然引发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D.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季里,姐妹们在棉田里尽享丰收的喜悦,奶奶也在这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抒情的描写,给故乡染上了一层奇丽梦幻的色彩。

E.全文以雪与樟象征灵魂的纯净、爱的温暖,旨在表达作者寻梦之旅中的追求和失落,流露出对家园的渴望与坚守的感情。

17.请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江南雪与棉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奶奶?(4分)

19.寻梦必将离乡,远方与故乡永远不能重合。请依据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探究你对寻梦与归乡关系的理解。(8分)

16. A C

(A.只提及但未描写江南雪,“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有误;C.作者已经回到了故乡,“冬夜客居异乡”有误)

17.①承上启下。紧呈上文固守家乡的单调,引出离乡寻梦的迷失,为下文的回乡作铺垫;(2分)②对比。这里写到中原大地的麦子与高粱,与江南的雪与棉花形成对比,分别象征物质与精神,一滋养生命,一温暖灵魂,引发作者的深刻思考。(2分)

18.写棉花是写奶奶,奶奶的一生与棉花融为一体,“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1分)写雪也是写奶奶,“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那是最本真最纯洁的灵魂。(1分)是奶奶把棉花和雪花勾连起来,把寒冷与温情爱心勾连起来,也把现实和梦想追求勾连起来(2分)

19.要点:①爱,在故乡。家乡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魂牵梦萦的往事相精神寄托。②寻梦,有时要背井离乡。③远离产生思念,异乡人的心中弥散着浓厚的皈依情结。④故乡是外出寻梦者的力量源泉,回乡可能使人获得精神滋养。要结合社会现实来阐述。

欧阳修全集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3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 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川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川。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争,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 。其枧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 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日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川,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箦(zé):竹席。③鞠(jū):审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3.下列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 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

B.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

C.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

D.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

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 去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译: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

答案

1.【C】

2.【C】

3.【A】

4.【B】

5.(1)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4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

作者: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浣溪沙字词解释:

①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②绿杨句: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

③戴花:在头上簪花。《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从驾还内。”

④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王灼《碧鸡熳志》卷三云:“《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⑤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浣溪沙翻译: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

浣溪沙阅读答案:

试题: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答案:

1、“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2、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浣溪沙创作背景:无

浣溪沙赏析: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也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樽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个人资料:

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篇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投郑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困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筒,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因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篇6

送杨真序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②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③。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道:通导,意为排遣。③尉:县尉。剑浦:地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治:医治

B.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乐:以为乐

C.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写:书写

D.是其心固有不平者固:本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其能郁郁以久乎

吾其还也

D.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各项中,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项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②夫琴之为技,小矣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②⑥B.③④⑤

C.①③④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答案】C【解析】写,通泻,宣泄、排除、排遣、抒发。

9.【答案】A【解析】(A,之字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介词,第一个于译为向从;第二个于译为在。C,第一个其为表疑问,译为哪里,第二个作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译为还是。D,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以介词,表凭借,可译为用拿。

10.B

11.【答案】B【解析】作者并没有直接劝慰友人,而是以琴声为喻劝慰杨寘以弹琴来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

12.(1)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及其至,2分;其余地方翻译无误且语句通畅,1分)。(2)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累以进士举,2分;其余翻译无误且语句通畅,1分。)(3)等到依靠祖上的勋绩,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及从荫调,1分;为尉于剑浦1分;)

[文言参考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宫声曲子,时间一久就感到很快乐,浑然不觉自己还有病在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浑厚较浊的)宫声,小的是(圆清急畅激愤或高昂的)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象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像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像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朱文公受骗》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7

朱文公受骗

[南宋]罗大经

朱文公(1)有足疾,尝有道人(2)为施针熨(3)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籍瘦筇(4),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5)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

(1)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2)道人:道士。 (3)熨:热敷。(4)筇:竹名。(5)勃窣:匍匐而行。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施针熨之术( ) (2)径去( )

2.翻译下列句子。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3. 怎样认识文中道人的医术和医道?

4.有人说朱文公“寻逐道人”之举是怕自己名誉受损,你的看法呢?

(设计/施善康)

参考答案

1.(1)实施 (2)离开

2. 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耽误了别人的治疗。

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篇8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③。

[注]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kuà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2.诗歌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水着清泉。(3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3分;意思对即可)

2.比喻(双关)。诗人用大厦需要柱石支撑比喻国家需要栋梁之才来辅佐大业,用人要等待大船帮助才能渡过江河比喻人才需要得到君王的提拔重用才能施展理想抱负。(4分;答出“修辞手法”给2分,“简要分析”2分;如没有答出“修辞手法”,但“简要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修辞手法”的,也可给4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能重用治国贤才的忧虑(或:委婉地表达了对重获君王重用的渴望)。(2分)

二:

1.请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的写景手法。(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远近结合,由远及近,俯仰结合,远处嵩山、伊浦与近处平皋、别馆、疏柳、清泉相辉映,体现高远阔大之境。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如答虚实结合、色彩浓淡相间也可酌情赋分)

2.①因身处乡野,面对简远恬静的山水,表现出优游闲散之情;②“扶丕构”“济巨川”表现了作者虽身在江湖却心念朝廷,希望为国效力的勃勃雄心;③以萧何自比,为遭排挤而不得不身处乡野而产生失落、无奈之情。(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赏析:

《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 篇9

10.C(②是说即使是恶人,也都一定要勒刻碑铭去向后世夸耀 ③是说作铭者碍于人情不能写下死者的恶行 ⑥是说人的品行,有性情善良却事迹不佳的)

11.B(原文说是因为受过死者子孙的请托,碍于人情无法写下死者的恶行,于是铭志的内容就开始不真实了。)

12.(1)如果那人行为丑恶(那是一个恶人),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那么在铭志上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正是铭志与史书不同之处(不同的原因)。(“苟”1分,“所以”1分,大意1分。

(2)其中原因没有别的(其中没有别的原因),托付的人不合适,撰写的内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实的缘故。(“非人”1分,“是”1分,大意1分。)

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篇10

此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读者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上一篇:小班一课三研反思下一篇: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材精编即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