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07-3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精选8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1

20xx年10月26—27日,于xx市xx宾馆参加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这是我加入心理健康教师这支队伍后第一次参加的省组织的专业培训。抱着向各位前辈和专家学习的态度,我认真地参与了这次培训。

在26日上午的专题报告中,符x老师提到:教育就是把孩子培养更像他们的人,而不是更像我们的人。这让身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我茅塞顿开。符老师在培训中提到的雷夫的教育方法,更值得让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去尝试和实践,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成长。下午是在海经院参加箱庭体验,我们也犹如学生一样,怀着激动和欢喜的心情参与其中,无论是对箱庭室内的布置,还是对沙具,我们充满好奇。箱庭的体验,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成长。为了顾全大局,我们有所舍弃;虽然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为了顾及他人,为大家着想,我们学会了忍痛割爱……在这个过程中,成员间互相包容、尊重、配合,最终完成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我们无法改变生活,要学会适应生活。”也像另一位老师说的:“箱庭体验,我们痛并快乐着。”

27日,李xx教授给我们分享了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后现代运用的案例。李教授开场给我们的四句话让我本人受益颇深:一个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利己的;咨询师本身的魅力就是最好的咨询技术;再好的技术都比不上情感;说话者的本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话者的感受。这四句话对于刚刚走上工作的岗位的我来说就好像是灯塔,这是以后道路上的方向。在一天的分享中,李教授跟我们一起分享了许多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方法,比如,音乐疗法、歌舞疗法、绘画疗法、沙盘疗法等。在分享的过程也给我们展现了绘画疗法的魅力,在绘画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显性信息,还可以了解到隐形信息,这引起了我们每个人极大的兴趣。经验丰富的李教授还提醒我们心理健康老师应该注意: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就是陪伴者,倾听者;心理咨询师不可以为来访者做诊断。这些对于我们这些不够专业又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是一种提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2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方法与途径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与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唱歌、跳舞、画画活动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中小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对于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发展有交互作用。心理健康还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劳动观点与劳动习惯的培养。

1.2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人口的质量取决于生理与心理的整体素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的健康可以延长人的寿命。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进一步说,若没有心理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理的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学知识的贫乏,关于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人们对青少年的发展和健康的评价,往往只注意生理上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而极少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使生理健康得不到保证,这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

1.3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大环境,且极具创造力。然而,目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的心理问题随之增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孤独、敌对、恐惧、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与自我否定等。为此,在中小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4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学生要接受知识,提高能力,靠被动的学习,效率不高。如果我们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会想学、乐学、会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1.5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的心理欠健康引起的,比如,教师的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老师在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时,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在训练学生的同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1.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克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调动青少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各项实际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理论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讲授、讨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并明确增进心理健康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之一。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练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便互相感染,形成心理上的共振,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并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2.2.1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各自的艰辛与欢乐,促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合,产生默契。在学生休息或课后小结时,教师可以讲一些中外体育故事和有趣的典故,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感染学生,让他们在笑声中领悟一些道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2.2 建立团结互助的学生关系。

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选出组长,规定小组成员自编动作组合进行比赛,在编练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和相互提供反馈信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每组成员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共同分享集体的欢乐和痛苦,从而加强责任感、协同意识和竞争意识,极大地促进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3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3.1 创设尝试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

2.3.2 创设模拟考试情境。

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在上篮球课中将投篮考试的内容,提前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2.3.4 创设特殊的比赛情境。

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短跑的冲刺、一场篮球比赛的最后几秒钟双方只差1分等,在这种情况下,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例如在篮球课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罚球时营造这样的情境:比赛时间现已结束,你的罚球将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并且叫其他同学在场边喝倒彩干扰,以此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4 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2.4.1 分层教学,区别对待。

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并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从圆心向圆周由低向高拉4条不同高度的橡皮筋,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练习高度,跳过某高度后可继续跳另一高度。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体验,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自信。

2.4.2 化小目标,循序渐进。

当要求学生达到某一比较大的目标时,教师不妨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引导学生逐个完成,从而最终达到目的。如在分腿腾越山羊的教学过程中,少部分同学因害怕而不敢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降低山羊的高度,拉近助跳板与山羊间的距离,让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待学生腾越过去,再逐渐提高动作难度,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5 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2.5.1 设置困难,磨练意志。

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还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再增加练习任务、延长规定的练习时间或进行体力消耗较大的力量训练,如增加耐久跑的练习等,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2.5.2 及时批评,适度惩罚。

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有违纪行为者,不妨采取适度惩罚,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与心理承受力。

2.6 运用运动处方,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

“运动处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为了改进、提高、增强、完善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含心理健康)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健心运动处方可改善心境结构,使愉悦性提高,使愤怒性和抑郁性降低,使心理活动放松,平衡性提高,心理疲劳程度降低。教师应勤于观察,善于分析,认真研究造成学生心理失调的诱因,合理运用健心运动处方,有效地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如矫正抑郁心理,可以选择多人参与的集体项目如篮、排、足球等球类项目或拔河、接力赛等游戏性活动,通过与他人的协同作战和平等交往克服心理障碍。矫正焦虑心理可以选择游戏、爬山、旅游等项目,运动后的放松是该治疗的关键。矫正恐惧心理,可以选择游泳、滑冰、跳马和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害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矫正急躁易怒心理,可以选择棋类、太极拳和长距离慢跑等。

3. 结语

3.1 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体育教学的隐性功能显性化,也是当前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所在。

3.2 学校应当正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现实,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这一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征宇.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00, (2) .

[2]张力为, 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上,教育部聘请新一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命名了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同时,为了感谢部分省份在玉树地震灾区学生省外转移安置就学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教育部联合青海省人民政府向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四川、宁夏等七省(市、区)颁发了纪念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是全国第一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刊物,于2001年7月创刊,2006年7月变更为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

版。

中国标准号: ISSN 1671-2684 CN 11-4699/G4

国内邮发代号:2-925

国外邮发代号:M3454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邮编:100089

一、办刊宗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陪伴一线教师专业成长为办刊宗旨。作为国内第一本专门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专业性杂志,一直坚持以刊登和报道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和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素质教育现状,关心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技巧和经验,展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均做出了努力。

二、读者反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十年来,一直坚持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

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努力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服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不断提高杂志质量,我们采取座谈、见面会、发放评刊表等方式及时听取读

者的意见。

三、征集以下各栏目类型的稿件,学术空间:

刊登专家、学者及一线科研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理性思考等,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科学性,能够指导心理健康

教育实践。

研究实践

全面介绍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介绍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的设计;刊载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关的调查报告,为上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供真实、可靠的有关情况和数据。

国际(宝岛)传真

介绍国外及台、港、澳地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探索及其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等。

特别关注

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多方

争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倾听各方声音,发表不同见解。

课程思考:

介绍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总结。

关注新课改: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索新课程改革。

活动设计:

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内容新颖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以及心理剧剧本。

咨询方略:

介绍与学校心理辅导相关的、国内外先进的咨询理论及咨询方法,探讨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辅导个案介绍学校心理辅

导、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教师成长:

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方法、教师自身心理调节的技巧以及在工

作中的心灵成长历程等。

一线快递:

对全国各地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等进行报道,或刊登某地区、学校、个人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

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等。

亲子沟通:

刊登家长的文章或教师以家长的口吻写的文章,内容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看法、体会、感想及对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期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困惑和需求;家

长成功的教育经验;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求助等。

卷首:

刊登微言大义的经典美文,能从细微处入手,洞察教育的真谛,文章

要求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有启发性。

心理茶坊::

主要刊登对教育工作有启示的随笔类、感悟类文章。

四、来稿须知:

1.字数在6000字以内为宜,言简意赅、精练耐读。投稿信箱:qklww163@163.com(注明刊物)责任采编:赵编辑qq 523174340投稿快捷咨询电话:***,更多期刊登陆163期刊论文网。

2.稿件内容要求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文字通顺、条理

清晰。

3.来稿中请务必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署名方式、工作单位、详细通

讯地址、邮编、电话等。

4.文中若提及外国人名,请翻译成中文,以这样的格式表示:拉德

(Ladd)。

5.来稿不得抄袭剽窃,应注明引文来源、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5

(试行稿)一.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坚持以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诚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诚实勇敢、情绪稳定、坚韧意志的健全人格;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培养当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适应未来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为提高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推动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大纲。

二.总体目标

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三.阶段分目标

(一).小学阶段 1.小学生特点:

1).开始步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校管理,接触系统的学习; 2).开始掌握规范的、书面的语言,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的思维; 3).开始有同学、集体的观念,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的生活,有意识的人际心理行为。2.教育目标: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的能力。

2).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

3).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从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们的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二).初中阶段 1.初中生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变化;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2).出现青春期的躁动,出现对异性的朦胧感,有自觉不自觉的向往异性的心理;学习上、个性上易于出现两极分化。

3).情感丰富且脆弱,个性不稳定;出现自闭心理,爱好易于转移,易于烦躁;不爱交友,缺乏与父母沟通;认识上、行为上易于出现极端。

4).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我评价不全面;存在“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与社会适应能力弱之间的心理矛盾;有明显的“初中现象”心理,是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危险期。2.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2)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4)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高中阶段 1.高中生特点

1).情感逐步稳定,意志逐步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逐步增强,个性情绪相对稳定。2).接近成人,自我意识较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增强,思维能力增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3).情感丰富,但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较广泛,有一定的朋友、异性和父母交往意识。

4).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学与择业的双重压力,面临自我发展的问题。2.教育目标:

1).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2).培养高中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四.年级分目标与教育内容

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集体生活、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教育内容(适应、意识、行为)1.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校园、适应环境)2.我成为小学生了(学生意识、角色意识)3.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适应群体、适应集体)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适应学习)

5.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激发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6.管住自己 养成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7.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行为意识)8.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

二年级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意识和集体意识。●教育内容(合群、乐学、自我认识)

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角色意识)2.歉让、友善朋友多(交友体验、人际交往)3.“三个和尚有水喝”(群体生活、合作精神)4.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5.谁的发现好又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6.告别“小粗心、小拖拉”(学习习惯、行为习惯)7.我是好学生 我会做得更好(自我认识、自我意识)8.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

三年级目标

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教育内容(善学、情感、学会关心)

1.我爱学习我真聪明(勤学习、动脑筋)2.巧解难题真快乐(善于学习、挑战难题)3.情绪“气象台”(了解情绪、认识情感)4.选择快乐

寻找快乐(体验情感、拥抱快乐)5.当我烦恼的时候(调节情绪、控制情绪)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具有爱心、同情心)7.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学会助人)8.愉快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

四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己,充满自信;正确对待别人、诚实对待他人,有集体荣誉感。

●教育内容(自信、诚实、集体荣誉感)

1.我能行 我来“露一手”(了解自信、培养自信)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表现自我)

3.人人平等的说“不”没关系(具有自信、实现自我)4.谁说“我不行” 大家显“绝招”(排除自卑、展示自我)5.诚实的花朵(了解诚实、认识守信)6.开放自己、真诚待人(开朗心态、诚实处事)

7.别人进步我高兴 班级成败我关心(排除嫉妒、关心集体)8.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

五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教育教育内容(角色、交往、审美、幽默)

1.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兄姐意识、责任意识)2.我是男生 我是女生(角色意识、角色辅导)3.男女生

对对话(异性交往、交往辅导)4.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人际关系、交往技巧)5.勇而有谋 急中生智(自我保护意识)

6.相貌与成功 幽默与快乐(审美能力、幽默生活)7.勤奋与积累 学习与状态(进入状态、升学准备)8.合理安排时间 投入全部精力(合理安排学习)

六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毅力、学习方式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获取“一份辛劳、—份收获”的愉悦感;指导学生减少面临升学的压力,摆正态度,迎接考试。●教育教育内容(进取、毅力、学习方式)

1.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学习状态、自我认识)2.巧识记 反思考 主意多(学习方式、思维习惯)3.时间的妙用(学习习惯、学习技巧)

4.勤劳无价

毅力无穷(学习毅力、不断进取)5.克服考试前紧张情绪(松弛训练、消除焦虑)6.我的小学生涯,骄傲!(总结自我、)

7.说一声:再见吧,母校!(师生情怀、母校情结)8.中学新生活,向往!(中小学衔接、心理准备)初一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内容(独立、情感、个性)

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环境)2.注意力与记忆力(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3.管理自己 控制行为(把握自己、独立生活)4.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意识、自我价值)5.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情怀、开朗心态)

6.做情感的主人(了解情感、调节情感)7.敞开我的心扉(克服自闭、排除自卑)

8.消除犟脾气 养成好性格(情感控制、培养性格)

初二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青春期的知识和生理、心理变化,正确对待性心理和两性交往,把握青春期的行为;培养学生富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进取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内容(青春期、性心理、两性交往、学习品质)

1.接纳青春 拥抱青春(了解青春期、青春期知识)

2.青春期心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度过青春期)

3.友情与爱情(性心理、性教育)

4.如何增强交往能力(社交技巧、沟通能力)5.男生女生的交往(交往道德、交往责任)6.与父母长辈沟通(亲子关系、个性修养)7.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格、学习品质)8.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全面素质)

初三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客观的、全面的评价自己;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格。●教育内容(意识、评价、人格)

1.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欣赏自我)2.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自我超越)

3.人生两个宝: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知识力量、人格魅力)4.自重、自爱、自尊、自立(独立人格、良好个性)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际交往、个性品格)6.什么是健全人格(健全人格、完美人生)7.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好本领、学好知识)

8.向往新生活:面向竞争 迎接挑战(面对升学、面对就业)高一年级目标

认识高中阶段,适应高中学习,掌握高中学习方法;学会交往、学会合作,适应竞争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命运,具有社会使命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 教育内容(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

1.学习目标与发展计划(适应高中、适应学习)

2.学会负责 勇于负责(人生观、责任感)

3.竞争与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合作)4.理解他人 欣赏自我(学会交往、学会理解)5.国家命运系我心(历史使命感)

6.我是未来的社会建设者(社会使命感)

7.发展自我 体现价值(自我意识、体现价值)8.是金子,定能发光(价值观、使命感)

高二年级目标

驾驭人生、选准自己的发展前程与人生目标;增长智慧、磨练意志,刻苦学习、努力成材,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育内容(发展、目标、智慧、意志)

1.如何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习动力、学习方法)2.创造性学习与发展性目标(创造思维、发展目标)3.增长智慧 开发潜能(智慧开发 潜能开发)4.时间的分配、运用与管理(效益观、方法观)5.善于思考 善于学习(学习能力、学习方式)6.战胜失败 磨练意志(耐挫力、意志力)7.职业能力的自我测定(择业指导、能力培养)8.如何面对压力(应激指导、压力免疫)高三年级目标

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发展的道路,面对未来、面向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能娴熟地自我调节考前情绪,完成升学阶段的最后冲刺,能够作出升学或择业的最佳选择。●教育内容(人生、奉献、成功、适应)

1.人生发展计划(人生辅导、发展指南)

2.把握“高三” 把握“成功”(合理运筹、把握成功)3.掌握系统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4.如何调节应试情绪(压力松弛、系统脱敏)5.关心社会

奉献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6.推销你自己(面试技巧、职业辅导)7.条条道路通罗马(面对未来、面向成功)8.告别母校 迈向人生(报答母校、报效社会)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01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安排 篇6

教研活动的安排

一、参加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课件评选。报送的教学设计内容依据201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教学设计模式参考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编写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2014年5月20日前)

具体安排:教学设计、课件上交电子稿。原则上每学校一篇,每县区5—6篇。

二、参加河南省中小学学生心理剧评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7

近年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许多学校相继通过不同方式聘用了心理健康教师或者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健康教育正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发展。但是, 在各学校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 我们却在为这样的一些问题而困惑, 如, 如何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出来?我想, 从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重新认识这种特殊的教育, 将对我们有所启示。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应该体现在哪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心理的各个层面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优化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遍意义上的教育一样, 首先是一种理念, 而且是相当理想化的理念, 同时它又强调实践、行动, 讲究可操作性。实践、操作是需要讲妥协的, 于是这就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些问题, 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这个前提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就具有学校教育的性质。其次, 作为一种教育, 它具备教育的一切特性, 同样也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去实施。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最后, 从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来看, “智力发展正常是一个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使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 因此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心理健康的人, 智力发展水平虽然各有不同, 但是都能使个人智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充分表现, 并对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都能力求有效地认识、克服和解决。”促进智力正常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并无矛盾, 更多的却是共性。

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最直接和有效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突出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也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要想通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势必困难重重。只有通过教育者对心理学知识系统的学习, 并能结合教育原理熟练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学生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全方位的

为学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并不等同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某市为例, 大部分教师 (甚至是心理健康教师) 简单地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 从而忽视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由此可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角度着手;同时,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 不能太过沉迷于心理咨询方法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切忌把所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看作心理咨询师的病人。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和实施。

方法再好, 如果对于学校这个整体来说, 操作困难, 甚至无法大范围实施, 那所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失败的或者说不健全的。作为学校, 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名教师进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任何一所学校都没有这样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这也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那些能够通过行政管理来统一实施的方法, 才能被学校所接受并大范围实施。因此, 构建一种能够便于学校管理部门有效实施的方法, 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关键。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根据上述原则, 我提出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建议, 力图在学校范围内, 通过有效提高中等生 (包括部分后进生) 的学业成绩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的发展。

1. 合理选择和使用心理学知识

能否选择正确的方法将决定事情的成功与否。经过国内外心理专家的长期实践与总结, 目前心理学界存在很多种关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大多都是针对个人而不便于在学校内大范围推广和使用。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 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 松原达哉“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方法 (LAC) ”经过改进, 可适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并可成为具体的实施框架。LAC法是针对那些缺乏动机的儿童、青少年、大学生, 是为帮助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业、达成目标而开发的, 主要用于治疗“student apathy (学生情感冷漠症) ”。以LAC法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结合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个别的心理咨询, 必将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上, 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进一步发展。

2. 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体系

要想让一个团体获得成功, 就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构建一整套有效的、可实施的管理方法, 将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中西方管理在理念和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学校领导层不同的管理理念, 也将决定学校各部门及其他大小事务的管理措施。为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不同的管理方法, 我们可借鉴ISO9000标准, 拟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 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结合国内学校成功的案例, ISO9000标准的引用, 必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易于操作且卓有成效。

结语

从内容和方法上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 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一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将贯穿于学校教育周期的各阶段, 其成效也是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以后才能显现出来的。相信我们只要能够从分析学校心理健康的本质入手, 来寻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信将会是这样一番情景: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参考文献

[1]吴均林主编.心理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科学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8

本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既定议程,开得很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代表广泛。这次会议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共同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协办。德高望重的林崇德先生亲自出席并对如何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六点要求。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教研部门的同志,也有大中小学校的同志。有心理学专家学者,也有一线教师。这是一次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全国性工作研讨会。

二是内容翔实。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的13 个单位代表介绍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体现了各地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求是的作风,积极进取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实践,因地制宜的策略。如广东省建立的预防、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们抓得早,抓得实,在全省学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编制、有师资、有培训、有经费、有读本、有评定,有成效。对此,广东省教育厅做了很好的介绍,并将安排同志们明天上午实地考察佛山市南海区的学校。南海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浙江省74.5%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培养学生阳光心境。河南省将心理健康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实施伦理、生理、心理“三理教育”,整体规划,开局良好。

三是交流充分。本次会议大家发言踊跃,小组讨论热烈,会下切磋深入;大家相见恨晚,产生了共鸣,结下了友谊;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了思想,碰撞了智慧。同志们反映,这样的会有用有效,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在此,我仅就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几点原则意见,这些意见也正是大家在发言或讨论过程中达成的共识,是本次会议的成果。

一、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感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学生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焦虑,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正当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离不开个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离不开人与人关心友善的健康人格,离不开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融洽。假如一些人心理不健康,对别人反感,对社会仇视,那么他们就难以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就很难付出恰切的言行。这对于处在快速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尤为如此。所以,学校多一份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稳定进步。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整体综合反映。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告别“粗放式经营”,告别“大机器生产”,告别“填鸭式教学”,告别“见物不见人”。在新的时期,更加需要注重内涵,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更加需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有关问题的现实选择。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结构变动,生活节奏加快,贫富差别凸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思潮激荡,理想信念复杂,价值观念多元,网络信息量大,既给青少年带来五彩斑斓的世界,也让他们遭遇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或成长中的烦恼。独生子女时代,家长的过度溺爱或过高期望,使孩子坚强的意志得不到有效培养,学习中压力反而增加。在一些学校,习惯采取题海战术,反复考试训练,驱使学生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活富裕了,心灵枯竭了;物欲满足了,精神空虚了;课本背得多了,兴趣却变得淡了。2009年4月,教育部在山东召开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经验交流现场会,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文件规定不得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给学校、教师、学生排名,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现在,是时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幸福还给学生了。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一个不重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一个不了解学生心理基本状况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

二、摸清现状,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国家大力倡导。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育内容、实施途径。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浓彩重墨,号召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人员逐渐具备。我们不仅在大专院校有一批理论学者,在基层也有一批长期努力工作并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专家,还有广大的班主任和学校心理教师队伍。有些省的教师持有C证,B证,乃至A证。教育部最近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教师必须自身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主管领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挥官,专家教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谋长,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排头兵,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3.各地成功实践。目前很多地方的做法富有启发,可资借鉴。陕西省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省级培训,造就了600位教师骨干。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领导重视,亲自部署,试点引领,家校合作,富有特色。长春市以心理剧为载体,情景交融,静动结合,长期坚持,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南京,南京,不再只是悲情之地,而是胜利之城。陶老师工作站蜚声大江南北,宁教授工作室也已形成品牌。南京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形成目标系统、推进系统、评价系统,将如同复建的郑和宝船般破浪远航。厦门市强化政府行为,精心组织,呈现三个走向,结下喜人成果。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牵头抓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使这项工作不差钱;设立心理健康三级维护站点,使这个努力有场地;选拔合适人选,定期培训,名师引导,使这项事业有人做。心理健康教育在石家庄蔚然成风。此外,湖南、重庆、江苏、安徽、福建、云南、内蒙等省份或省内的一些地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都有各自的探索,取得了各自的经验,这是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参考。

4.国外做法启示。现在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美国“9·11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当时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划拨专款用以矫正灾难对生者造成的恐慌、焦虑和臆想。纽约市教育局派出学校心理专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目前,美国有专家提出,在金融危机的时代,除了化解经济领域的危机之外,还要关注人们内心深处的危机。

5.抗震救灾昭示。2008年我国汶川等地发生了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教育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之中,心理的重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救灾期间,我本人带领四川灾区的千名中小学生到俄罗斯疗养,在俄期间吃、住条件都一般,但却给了这些孩子莫大的心理抚慰。在地震之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6.研究成果丰硕。目前不少大学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也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很多好文章。不少中小学也进行了颇具特色的研究,如北京地大附中通过沙盘开展的心理辅导的研究等。

以上这些,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各地的工作基础不同,大家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我曾总结为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

所谓无人做,就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还未真正形成。而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生物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这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大家关心的编制问题,我司会积极争取。同时,希望你们不等不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借鉴这次会上一些地方好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所谓不愿做,就是心理教师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多数省份,还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评聘标准。学校在聘用专兼职教师时无章可循,心理教师很难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心理教师甚至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所谓不会做,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参与和发展,不能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新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但目前,很多地方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还存在学理化、医学化的倾向。

所以不真做,就是一些地方没有真抓实干,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仍显薄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忙于应付考试和教学,无暇顾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衔接机制,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正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旨在摸清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基础数据、基本状况,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区域性政策和更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三、加强研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

学生心理发展有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各地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对于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注重通过调研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了科研课题,同时还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学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希望各位专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指导。

各地也要依靠专家力量深入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实践,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特别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试验研究,着重解决点上的问题,从点上总结经验,再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种星罗棋布的局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积极沟通、密切合作,聘请他们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顾问,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重在落实,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胜于言辞。我们要认真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建设工作。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健全的机制作为保障。为此,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并逐步探索、确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方式,使各校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落实的同时保障教育质量。

要把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尊重自己、珍爱生命、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排解烦恼、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体系中,并增加其权重。要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了解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好的做法,积极听取各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调动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在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要积极吸收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行列,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要关注教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对工作的建议,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健康充满活力地面对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根据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的要求,希望各地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立体化的国情决定了各地不能用一把尺子推动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最后,祝各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新成绩,创造新经验,迈上新台阶。

(注:2009年7月8-9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此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会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道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