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

2024-05-21

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共9篇)

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 篇1

一、基础知识

1.(2013·原创)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木讷(nè)小觑(qù)..

棠棣(lì)自怨自艾(yì)..

B.悭客(qiān)笃信(dǔ)..

压轴(zhóu)动辄得咎(jiù)..

C.落枕(lào)远岫(xiù)..

搪塞(sè)不容置喙(huì)..

D.逡巡(qūn)侪辈(chái)..

饮马(yìn)怏怏不乐(yāng)..

答案 C [A项,棣dì;B项,轴zhòu;D项,怏y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笑靥 水蒸汽 攻城掠地 毕其攻于一役

B.娥眉 百叶窗 戮力同心 吉人自有天相

C.部署 名信片 展露头角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辐射 座右铭 优哉悠哉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答案 B [A.汽—气,掠—略,攻—功;C.名—明,展—崭;D.悠—游。]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尽快转变不当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已经成为________。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深入________儒家思想中生态方面的智慧,对当代中国,________对全人类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A.十万火急 挖掘 以至B.十万火急 开掘 乃至

C.当务之急 开掘 以至D.当务之急 挖掘 乃至 答案 D [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一般作主语、宾语。据此应选用“当务之急”。挖掘:挖,掏;引申为深入开发,探求。开掘:大规模挖掘;文艺上指对题材、人物思想、现实生活等深入探索并充分表达出来。据此应选用“挖掘”。以至: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

伸,有“一直到”的意思。②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甚至”的意思。乃至:有“甚至”之意,表示事情所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形式上并列,内含递进意。据此应选用“乃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曾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把昔日一条条“酱油河”变成汩

汩清流,化学需氧量浓度从几百、上千降到20毫克/升,治理类似的水 污染问题,不少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南水北调工程用了11年就能实现。

B.军队将目光投向了高校,理由很简单:大学生群体不仅提供了庞大的兵

源,更是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军队整体素质的重要“富矿”。也是军队转型的骨干力量。

C.这是正在创造的治污奇迹:东线9年攻坚,沿线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

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浓度下降92%,水质达标率从5%提高到80%。水清了,草绿了,有鱼了,干线水环境明显改善。

D.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你追我赶、先行先试

顺势而出、生态工程稳步推进,4 400万江西儿女正在努力描绘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这一壮丽画卷。“鄱湖战略”给了赣鄱百姓一个又一个惊喜。

答案 C [A项“20毫克/升”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冒号的提示范围到此为止,所以用句末点号。B项“富矿”后的句号改为逗号,冒号的提示范围一直到该句句末。C项正确,注意了冒号的提示范围。D项“壮丽画卷”后的句号改为冒号,最后一句是对前文总结;同时所有的顿号都要改成逗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莫言跟世界大师级作家如马尔克斯等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由于 文学特殊时代的偶然性,使莫言增加了获奖的概率。

B.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生活方式,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和价 值观失落的痛心,表现出对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所在。

C.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自然地与重阳 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D.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

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答案 D [A.成分残缺,去掉“由于”。B.句式杂糅,或者说“表现出对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或者说“是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所在”。C.“菊花”“成为„„习俗”搭配不当。]

二、名著阅读

6.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

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 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 波菲尔》)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 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 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 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D.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

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又名“八阵图”),幸得诸 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答案 B [迎春改惜春。]

三、古诗文填空

7.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4)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_______________,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_______,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答案(1)天涯霜雪霁寒宵 三峡星河影动摇(2)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4)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5)蹑足行伍之间 率疲弊之卒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 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是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2)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 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你认为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吃惊。

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 篇2

一、适当古诗文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

心理学表明, 儿童6-12岁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个黄金时期, 受教育的青少年儿童要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 感受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最可行也是最简洁的, 方法就是对中国较浅易古典文学的诵记与研读。这时熟读一些古典文学名著, 实在是很容易的事, 至少绝大部分儿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也是他们将来一生受用不尽的“打根基”的训练。趁孩子们年龄小、记忆力强的时候, 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直接接触、感悟、揣摩这些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生年龄小, 思想单纯, 没有任何杂念, 记忆力好, 小时候一旦学会, 终生都不会忘记。另外, 更重要的是, 文化熏陶、道德修养自然渗透在古诗文中。所以说, 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我们应当推广的一种良好的素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古诗文阅读训练法

实践中结合古诗词内容的特点, 我们可采用以下三种阅读训练模式:

1.朗读背诵法:对于一些新接触的小诗文, 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诗句, 可先让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 先把诗句的字音读准, 琅琅上口。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句易于上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好, 先不要求太深的理解。同时,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可以让他们在诵读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 边背诵边表演, 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 与古诗文内在的情感产生共鸣。小学低段, 如果适当模仿古人吟诗诵句时摇头晃脑的样子, 学生便会更加来劲。

2.形象理解法:对于一些内容较浅易, 学生易体会和明白的古诗词, 可以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小学生独立习读、独立思考、互相交流, 在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望庐山瀑布》、《咏鹅》等诗, 大部分孩子在幼儿时期都读过。引领学生背诵这类古诗, 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古诗并不很难。对于一些易于理解的诗词, 也可以引导学生来讲述对诗意的理解。如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 整理、清除文字障碍;接着分小组讨论古诗的意思, 找出不理解的词;再次全班讨论, 共同辨析不理解的词义, 依靠学生帮助学生;最后达到全体学生掌握古诗的目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 而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

3.直观教学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 可以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古诗词由于时空跨度大, 意蕴深沉, 语言又精炼含蓄, 这些都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很大的障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形象的板书、挂图、实物、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及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给学生直观感受。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当学生能够把诗句的字音读准, 琅琅上口时, 再去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借用多媒体的帮助, 学生越读越有劲, 越读越有趣, 并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感悟。

三、帮助小学生由阅读进一步发展为背诵

通常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引导学生巧记妙背:

1.表演背。古诗文不是无情物,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背诵时, 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 边背诵边表演, 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 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 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 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 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有利于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给学生创设了获得成功的可能, 以及表现个人的时机, 一举多得。表演背这一形式促进了学生对诗理解, 加深了印象, 从而促使其背得快, 记得牢, 学生兴趣高。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等等, 学生在背诵汇报时, 有不少诗文采用了据意背的形式。像“美丽芬芳、前程似锦”一章, 他们背起“花”的诗:有《题菊花》《海棠》《卜算子·咏梅》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一章, 他们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咏》《无题》等;“观自然风光, 游山水园林”一章, 他们背起“写景”的诗篇:《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居》等;“友情难忘、友谊长存”一章, 他们背起了“送别”的诗:《黄鹤楼》《别董大》《赠汪伦》等;‘劝勉同学努力, 插翅飞翔”一章, 他们背起了《劝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他们分类别, 脉络清, 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序列把握古诗文的脉搏, 从而达到记忆的延续和流畅。例如, 二年级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汇报时, 就采用了据时背的形式。学生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 一路琅琅童音;走过秋冬春夏, 笑迎枫叶雪花。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 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 缤纷的夏, 金色的秋, 寂静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为大量诵记古诗文奠定了基础。

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篇3

春夕酒醒

□皮日休①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②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

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

答: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答:

与浩初上人

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注]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此诗写作之时,作者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1.此诗的后两句独具艺术魅力,请简要分析。

答:

2.诗人借“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 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孤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1.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史将军”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答: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nlc202309091420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赞颂,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译文: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译文:

杜预传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预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表陈至计。预旬月之中又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帝乃许之。

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周)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于是进逼江陵。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晋爵当阳县侯。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预身不跨马,射不穿孔,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选自《晋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B.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C.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D.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常用来陈述心意;后也用于陈述对重大事件的见解。

B.太康:年号,是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后给自己纪年的名号。

C.牙门: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这里指武将名號。

D.传:传记,在文中指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灭吴的方略上杜预与皇帝持相同的意见,但在灭吴的时机上,他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在他的请求下,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主张。

B.太康元年正月,杜预率领部将开始讨伐吴国,一路攻城略地,还活捉了吴都督孙歆,于是进逼江陵,吴国州郡都望风归命,奉送印绶。

C.杜预作为一员儒将,既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可是每当委以大事的时候,却列将帅首位,所有的将帅对他都谦恭而有礼貌。

D.杜预不仅帮助国家建立了灭吴的功勋,这是立功;还为《左传》作集解,成为《左传》研究的大家,这是立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

译文:

(2)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译文:

[参考答案见下期]

古诗文阅读训练29 篇4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8题.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贻:造成,遗留.B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故事:旧例

C竟不从竟:竟然.D下诏褒赠褒:褒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职责.B.张九龄认为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参政知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7.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3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2012高考拓展训练古诗文阅读 篇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 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②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 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文章有删节)注释: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 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

贽:见面礼,礼物

B.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

爰:变更,更改

C.引为恨

恨:憎恨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

和:写和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曩所信宿之西园

卧而思之

B.客有请吊蜀冈者

知有极不然者

C.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

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D.有以经义请质难者

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3分)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3分)

②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3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②。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1)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4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锦瑟无端五十弦。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3)元嘉草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哀吾生之须臾,;,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⑥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⑨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8.文章第②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拟写两条以“注意交通安全,拒绝酒后驾驶”为主旨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5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C(恨:遗憾)

2.D(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它;者:„„的人/„„的地方;其:指示代词,那/副词,表推测;以:介词,拿)

3.C(①是客人所说的话;③是郡里的人知道我来到这里,非常喜悦;⑥是作者的身世状况)

4.A(文章开头并没有作者的所见)

5.⑴(4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 6.(1)阴森森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几所古寺,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2分),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2分)

(2)诗人留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2分)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2分)7.(6分)(1)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4)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8.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9.①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答对一点得2分)。10.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2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2分)。

11.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2分)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2分);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2分)12.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若要亲人无牵挂,酒后不要把车驾。滴酒不沾,一路平安。

莲山课件

高三英语阅读专项训练 篇6

2.D 细节理解题。由文中第三段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含义:他们怎样违反商业物理规则,比做得更好的竞争对手花了更多的时间?他们不同地看待更慢和更快的意思。可知商业物理规则应是用更少的时间做得更好。故选D项。

3.C 推理判断题。文章主要讲述了strategic speed的重要性,且在文中第四段第一句也说明了这一点:运用策略速度的公司往往在必要时作出改变。故选C项。

古诗阅读训练 篇7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舷两首七绝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令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召还。

1,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高三说明文阅读训练 篇8

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的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雾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要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影响。

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

1.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

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

2. 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 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高三古诗文阅读训练五 篇9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加点字,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3分).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

,不见长江滚滚来”。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

,”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朝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17.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①,②

”,是以古代明贤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

③,④

”,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陆游《书愤》中用“

⑤,⑥

”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丰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①

白朴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②,浮绀宇③,铁瓮④独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⑤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注:①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②金焦:金山,焦山。③绀(gàn)宇:寺庙。

④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三国时孙权所筑。⑤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B.“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C.“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D.“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15.在横线处按要求填空。(8分)

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与这首词“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位置对应的词句是。

②本词中“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一句由王勃《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句化用而来。③《窦娥冤》的作者 与白朴同于属“元曲四大家”。《窦娥冤》中的主人公在幻想破灭后,将天地鬼神一起咒骂:“地也,!天也,!”这惊天动地的呼喊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愤怒声讨。

1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试比较分析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6分)

(石景山)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2】翾(xuān):低空飞翔。【3】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4】鸢(yuā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17.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E.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18.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2分)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和 两个成语即用此意。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和。①风声鹤唳

②龟鹤遐寿

③焚琴煮鹤

④梅妻鹤子

⑤松鹤延年

19.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顺义)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20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

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

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游亭午时”中一个“独”字,有双关意,既是一人游览,又有孤独之意。

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C.“羁禽响幽谷”,意思是鸟的鸣叫使山谷更加幽静,以动衬静,引发诗人联想。

D.诗的前八句着重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后八句着重抒发诗人生发的感慨。

18.柳宗元由“羁禽、寒藻”起兴,引发下句。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也曾用这种手法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引出下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19.柳宗元初被贬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寄情于山水,写下《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描写,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2分)

20.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6分)

(通州)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酒泉子(唐)孙光宪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缝制的衣服,即征夫的妻子。②①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首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一幅万里长征图。但“空碛”“无边”“万里”也暗示征夫“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心情。B.本词上片的后三句,用征夫的所闻、所见、所感来描写边塞行军情景和征途上的悲凉气氛,进一步烘托征夫的悲凉心情。C.本词下片的“香貂旧制戎衣窄”是说征夫还穿着用貂皮制作的过季袍子征战,戎衣也显得瘦窄,说明战争时间很长了。

D.本词下片的“胡霜千里白”句为景语,映衬出征人由于裘敝衣窄难以御寒而引起的怀乡思亲之感,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14.借景物描写表现一种特定的生活场景,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C.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5.有人评价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最后三句深得《诗经·魏风·陟岵》言情法之妙,即“将两地相思之情,见于笔端”。请结合《诗经·魏风·陟岵》,具体谈谈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7分)

诗经·魏风·陟岵

①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①陟(zhì):登上。岵(hù):有草木的山。②上:即“尚“,希望。旃:犹“之”,语气助词。③屺(qǐ):无草木的山。③

(房山)

三、本大题共3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①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②③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罐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释】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 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16.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上一篇:个人油费补贴申请报告下一篇:关于在全院学生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