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定义

2024-06-16

远程教育的定义(精选12篇)

远程教育的定义 篇1

distance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is defined as:

Institution-based, formal education where the learning group is separated, and where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re used to connect learners, resources, and instructors.

在这个定义中一共有五个要素,首先是“institution-based”,即“基于组织机构的”,这就使得远程教育区别于自学(self-study),与此同时,在这个定义中还阐明了这种“组织机构”既可以是传统的学校或者大学,也可以是非传统的学校或者大学,有些能向学习者提供远距离教学的组织机构也可以,例如:公司,企业等等。这样,能够开展远程教育的组织机构的范围就扩大了。其次,“formal education”,即“正规教育”,在这里明确的说明了远程教育的属性,它是正规的教育,而不是一种只提供辅助性的教育,远程教育可以像正规教育一样,有一套独立的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等等,学员毕业以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证明。它不再依附于其他教育之上。第三,“the learning group is separated”,即“学习团体是分离的”,这里所说的“分离”,一是指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时空上的“分离”,二是指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能力的“分离”.第四,“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即“交互的通讯系统”,这种“交互”可以是同步的或者异步的,即实时或者非实时。无论如何,交互是必须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learners, resources, and instructors”,即“学习者,资源和教师”。在远程教育中,教师是存在的`,而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与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交互”。这里所说的“资源”是从属于教学设计的,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罗列,也就是说,资源是经过设计之后有效的组织起来提供给学习者,从而促进学习的。

远程教育的定义 篇2

目前, 在我国的大、中、小学中正掀起一股“双语教育”的热潮, 不少“双语学校”、“双语班”应运而生, 许多家长也争先恐后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或班级。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 我国对外交流也日趋广泛而深入, 对外向型的人才, 特别是精通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很高。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介绍, 我国加入WTO后, 高等教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除了出台中外合作办学办法外, 还将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于是那些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 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者, 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是双语者,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双语教育?下面本文对此作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

二、双语者

简单来说, 双语即两种语言, 双语者指能够流利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如果某人使用一种语言的流利程度比另一种语言高, 或者他很少甚至从不使用他掌握的另一种语言, 那么这个人属于双语者的范畴吗?双语的界定并不像表面看来这样简单。

《牛津英文字典》中这样解释:“双语”作为形容词指能够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 或者指 (某文章) 由两种语言书写, 还可以用来形容使用两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双语”作为名词指流利使用两种语言的人。《朗文英文字典》中的解释:“双语”形容物时指包含两种语言或由两种语言表达;形容人时指能够像母语者一样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两种语言使用的流利性, 另外也有定义强调两种语言使用的均衡性。《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定义: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中, 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举例来说:他可能:A) 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 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说。B) 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 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 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C) 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 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 谈论个人情感时使用另一种语言。双语者两种语言的使用依讲话对象、讲话场所和讲话目的而定。语言使用的频率和场所决定其运用的熟练程度, 因此双语者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在不同场所有差别是很自然的现象。

双语者这一定义本身就很不明确。柯林·贝克 (Colin Baker) 指出双语能力与双语使用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差别。某些双语者两种语言都很流利, 但是非常偏爱使用其中一种;另一些双语者两种语言的流利性都不高, 但是频繁在两种语言间转换。因此不能把人简单区分为单语者和双语者。

判断一个人是否双语者的标准应由分类的目的决定。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 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存在差别:可能排斥也可能接纳。当仅有一种本地语言存在时, 政府可能希望双语者数量尽可能多, 因为人数越多越能说明政府语言计划实施的成功性。但是在一个以压制、同化为目的的社会中, 双语者的人数越少越好。

三、与双语相关的概念

双语涉及两种语言。通常情况下, 它们分别是说话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或外语) 。在中国, 双语主要指的是汉语和英语。

1. 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 (本族语、母语或当地语) 指人最先习得的语言, 而人就是此种语言的母语者。通常儿童在家庭习得第一语言的基本知识。第一语言是思想的基础, 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有些儿童自出生起或者很小就学习两种语言, 对他来讲两种语言都是母语, 这样就成为自然双语者。

2. 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指除第一语言或者本族语言之外习得的任何一种语言。它经常因为地理或社会原因而使用。语言学家赖恩伯格 (Eric Lenneberg) 在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中提出的第二语言是指语言使用者青春期过后有意识地学习或使用的语言, 大部分情况下很难达到与第一语言相当的熟练程度和理解力。目前, 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普遍的第二语言, 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电视广播、国际航空等领域。

3. 外语

外语指不是当地人使用的语言, 如英语在中国是外语。它还可以指不是某人在其本国使用的语言, 如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英语母语者来说汉语是外语。

4. 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也是与双语教育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指在某国家、政府或地区享有独特法律地位的语言, 通常是国家立法机构使用的语言。一些前英法殖民地国家的官方语言通常不是其民族语言或国内普遍使用的语言。世界上约半数的国家有官方语言, 还有些国家存在不只一种官方语言, 而瑞典、美国等一些国家由于某些原因则没有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也存在差别, 二者不可互换。教育语言是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 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四、双语教育的含义

双语教育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美国国会早在1968年就通过了有关双语教育的法案。当然, 这项法案的出台是有其背景的。当时在美国的国土上, 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 不能和那些同龄精通英语的伙伴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因而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颁布这项法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政府干预, 进行语言引导, 以帮助那些移民及其后代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育机会, 减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那么, 究竟什么是双语教育呢?迄今为止, 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

在《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 双语教育的定义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育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型和模式: (1) 学校里仅使用一种学校语言, 这种语言不是学生的家庭语言。这种模式叫做沉浸式双语教育。 (2) 学生刚入学时使用其家庭语言教学, 然后逐渐在某些科目上使用学校语言, 另外一些科目仍旧使用家庭语言。这种模式叫做保持性双语教育。 (3) 学生入学时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其家庭语言教学, 然后仅仅使用学校语言。这种模式叫做过渡式双语教育。如果学校语言是一种标准化的方言, 而学生家庭语言是另一种不同方言 (如黑人英语) , 这种教育也可以称为双方言教育。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 双语教育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 应该是一种在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方法。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 这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 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 而是应该在各个年级连贯地使用。《教育词典》中指出, 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同等熟练地使用两门语言的教育, 每门语言的课业应该各占一半。

语言教育专家斯诺 (Snow) 认为双语教育是“复杂现象的简单标志”。双语教育包括两种情况:使用并推广两种语言的教育和针对少数语言学生的教育。两者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第一种情况下课堂指导的目的是推行双语主义, 而第二种情况下教室里有双语学生, 但是课程中并不提倡双语主义。双语教育是这两种情况的统称, 因此这个术语很不明确也不严密。

双语教育的成功范例有很多。如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语沉浸法模式 (the French Immersion Model) ”。众所周知, 法语和英语是加拿大两种官方语言。而在当时, 为了帮助该省一些说英语的孩子学会法语, 学校通过七、八年的沉浸法教育, 居然使他们的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当。再比如号称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 它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 是和它实施的双语教育分不开的。在新加坡, 英语是它的主导语言, 母语 (华语) 则是传递文化传统的语言。全民性的双语教育给民众带来西方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使民众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大潮之中。

双语教育的各种不同定义都包括以下三条基本特征: (1) 在教学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 (2)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双语者; (3) 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 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双语教育又是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大框架的构成部分。只有解释了双语教育模式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因素, 我们才能够理解双语教育及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五、关于双语教育在中国实施的几点建议

笔者通过对双语教育及对中国国情的分析, 提出双语教育在中国实施的几点建议。

1. 认清国情, 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

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历史影响深远等种种原因, 中国实施的双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其英语和母语能够得到共同、协调发展。

2. 深入调研, 制定出符合大、中、小学学生实际的双语教育计划。

现在有的地方连什么是真正的双语教育还没搞懂, 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办什么双语学校、双语班了, 这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种浪费。

3. 注重提高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目前在大、中、小学中能用英语上课的教师比例还很小。各地应下大力度狠抓师资力量的培训。

4. 全民动员, 给双语教育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国内外双语教育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Colin Baker, 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England:Multilingual Matters, 1988.

[3]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3rd Edition.Buffalo:Multilingual Matters, 1993.

[4]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王旭东.上海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 光明网, 2002/4/29, 2002.

定义子女人生的教育注定失败 篇3

李铁军的教育理念充满争议。他实际上还是在施行一套刻板的教育模式,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成功学对孩子施教。他音乐美术天文无所不教,希望孩子成为具备各种知识的全才,只不过他只相信自己的眼光,认定自己教给孩子的是“精华”,从而避免学校教材的“糟粕”。李铁军与孩子独守家中的11年,是封闭的11年,妻子的离开,使完整的家庭结构被破坏,女儿的人际关系几乎虚无化。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独立人格。李铁军灌输给孩子的是单向度的内容,是他一个人的知识、经验、阅历和审美,而非多元化的文化和知识融合。他没有征询女儿的意见,也不接纳他人甚至是亲人的建议,把孩子圈进了逼仄的精神笼子,这与他所反对的学校应试教育又有何异?

定义子女人生的教育注意失败,无论父母,还是学校,乃至社会所定义的那些主流成长模式,都只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多选题之一,否则就可能演化成悲剧。

(转自《大河报》)

重温教育技术的定义 篇4

1.AECT1994(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AE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esources.)

我国职业教育定义的方法论探讨 篇5

我国存在着多种职业教育定义,所依据的方法论都是“实体-本质”方法论.它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物质实体,把职业教育定义看成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揭示,认为职业教育定义是对职业教育这种实体的描述.这些观点在某些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立场退回到了西方近代哲学立场.因此,在方法论上,应该将职业教育定义与职业教育本质分离,并实现从实体主义思维向事件思维的`转变,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人们要做的事情.

作 者:梁卿 Liang Qing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教系,天津300222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G7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定义   方法论   事件思维  

★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 我国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 中国需要怎样的创业精神

★ 职业教育论文

★ 审判需要怎样的社会效果

★ 浅谈实践教学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 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

★ 试论完善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

★ 去英国留学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怎样准备英国留学

远程教育的定义 篇6

征求意见稿指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征求意见稿还对学术不端情节严重做出了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存在利益输送或者利益交换的;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有组织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多次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做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开除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远程教育的定义 篇7

●《职业道德准则》内容简析

AECT《职业道德准则》旨在为协会会员提供基本的行为指导原则和道德评判标准, 使成员维持高水准的职业道德, 保持高水平的专业行为。莫伦达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一书中的第11章明确从“对个体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对专业的承诺”三个方面列出该道德准则。以下简要阐述、分析这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个体的承诺

首先, 充分肯定会员个体可行使的权利, 如原则1:鼓励个体求学时的独立行动, 并为个体提供获取知识的开放通道, 而不管知识凭借何种媒介传递, 也不管知识在观点上的差异如何。[2]互联网为人们提供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 会员个体可以自由获取、使用研究资源, 进行独立、平等的研究活动。

其次, 明确提出会员在履行义务时应严格遵循的规章制度, 如原则4:履行专业使命以保护隐私并维护个体的诚信。[2]互联网带领人们进入网络时代, 个人信息安全日益受到威胁, 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极力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会员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 应合理使用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式发生永久性转变, 为此, 研究者需特别注重自身研究行为的规范严谨。

从服务教育的角度出发, 会员应合理选择、评估用于构建教育环境的资源, 保护个体远离有害健康的环境。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 可能永远成为日常教学工具的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 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例如, 投影仪设备的性能与装置、视频显示器的分辨率、学生使用计算机等设备的时间, 都可能危害学生的脊椎发育、视力发展。因此, 我们应充分考虑并严格控制这些因素, 尽量避免其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伤害。在课程设计等教育实践活动中, 也要避免出现含有性别、民族或宗教偏见的内容, 禁止出现任何带有歧视性、骚扰性或攻击性的行为, 强调个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2.对社会的承诺

会员在陈述个人观点时, 应真实说明其所在机构代表的观点, 如有必要, 需明确区分个人观点与机构观点。对待教育问题, 会员必须给出准确、真实的公众声明。会员不得使用组织赋予的特权谋取私利, 不得实施或接受任何贿赂行为, 必须严守职责、廉洁奉公、公平公正地从事本专业的实践活动。原则6特别强调教育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当今世界, 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协会会员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技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扩大教育技术造福于人类的裨益之处。

3.对本专业的承诺

会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强行制定和实施决策以谋取私利;不得利用特殊身份进行商业宣传;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进行专业实践。原则4期待会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能, 并与同事共分享, 同进步, 这特别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和知识产权过度保护问题。会员对同事及其论著应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 不得发表任何恶意或错误言论。

原则8及原则9从法律角度要求会员及用户认真学习、严格遵守版权法等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条款。信息时代给人类带来交流之便的同时, 也产生了知识产权问题。人们时刻处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 过于便利的信息使用会造成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无意识侵犯。因此, 作为知识信息的享用者和受益者, 应在增强主观保护意识的同时, 学习版权法, 了解其在网络等信息交流环境中的应用规则, 自觉做到知法、用法和护法。[4]原则10提出会员要遵守本专业所承认的程序和指南从事研究与实践, 特别是关于保护参与人员和其他动物不受伤害的要求。[2]如在新技术研发中应严格杜绝进行人体实验等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活动。

●给中国教育技术领域带来的启示

科学技术的强劲发展, 给我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给社会造成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促使大量多媒体软硬件的生产、网络色情产业的发展、电子邮件欺诈现象的出现。儿童身心发展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成人隐私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教育领域, 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及未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需极力解决的技术与道德困境。借鉴AECT对其会员制定的《职业道德准则》, 我国教育技术从业人员也需要对教育领域现存的不良现象进行客观的批判性反思,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也应对现实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制定本土化的专业职业道德规范, 为本领域营造融洽的专业教育文化氛围。

1.基于批判理论审视教育技术实践

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认为, 批判理论的任务在于深入到事物的世界中, 去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6]即通过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启蒙人类客观、理性的思考, 激发他们的反抗意识和能力, 最终获得公正、自由和解放。

在教育技术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有过分夸大技术对教与学促进作用的趋势。然而, 人们对现代科技的过度使用会使自身陷入科技宰制的泥淖。[7]因此, 教育技术研究者有必要基于批判理论, 客观、理性、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教学实践中技术的功效。例如, 利用各种技术开发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是否有效, 效率如何, 能否真正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利用技术资源, 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环境、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有效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只有这样, 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才可能完全被接受。

基于批判理论审视教育技术领域的实践活动, 不仅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存在的以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为唯一旨归的偏向, 而且也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自然科学研究可能导致的技术主义倾向。[8]从而保持教育技术的人文气息, 彰显对人的尊重, 把教育技术研究指向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思维境界中, 采取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推动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考虑学习者、学习环境和社会对“好”的需求。[1]

2.制定本土化的教育技术职业道德规范

制定我国教育技术职业道德规范, 不能只将其定性为一系列空洞的口号, 而应从我国的实情出发, 与我国的社会现状、教育现实、教育技术实践相联系, 与教育技术的目标相一致, 科学、民主地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规范, 将其作为教育技术从业人员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 约束他们的实践行为, 树立他们的职业形象, 体现他们的社会责任;将其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促使整个教育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制定具体的教育技术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复杂的调查研究过程和科学规划过程, 需要各方面专家的支持和参与。本文从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分类这一角度入手, 简要罗列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职业规范的内容, 仅供广大学者参考。

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 教育技术从业人员可以划分为研究人员、推广人员和应用人员三大类, [10]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广人员主要是向教育实践领域推广教育技术产品;应用人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资源和方法。因此, 需要分别对这三类教育技术从业人员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1) 研究人员应具备严谨的学术操守

研究人员要充分了解应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规则, 规范使用互联网进行调查研究;公正评价同事发表的观点或著作;关注知识产权问题, 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 学习并遵守版权法等相关法律条例;在新技术研发中坚决避免任何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的研究行为。

(2) 推广人员需进行正规的销售活动

一些从事教育技术产品推广的企业不能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以过时的劣质资源充当优质资源;不能为牟取个人私利, 收取昂贵的课件制作费用、课堂录像费用或销售盗版教育软件。这些现象将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综合形象。国家有关部门应为技术行业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指标, 并合理监管企业生产的各类教学产品的质量, 对这些企业严格把关, 防范于未然。

(3) 应用人员要传承优良的专业特长

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薄弱, 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 能够得心应手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仍很少。在这些学校中, 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 如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学校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 相对具有技术垄断地位。因此, 有必要在中小学教师统一学习、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规范这类教育技术应用人员使用技术的行为,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地对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和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使教育技术的功效最大化。

3.营造融洽的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文化氛围

在整个社会分工中, 教育技术行业是具有稳定人员结构的特殊教育行业。为我国教育技术从业人员营造和谐的专业教育文化氛围, 将广大从业人员笼罩于这一文化氛围中, 可以在无形中促进本领域的稳定发展。

教育技术研究人员, 如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教育技术研发人员。他们大多就职于设有教育技术学科点的各大高校, 他们可能是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这一群体是教育技术领域高水平的精英人才, 他们在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 需要树立科学严谨的作风, 因此, 有必要对他们加强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使教职专员形成规范的职业道德意识, 有利于建设一支教育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在本专业教育中, 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阶段, 开设“职业道德规范”公共课, 能够全面提高未来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道德素质。

教育技术推广人员, 如从事教育服务工作的企业员工, 他们来自社会不同阶层, 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也各不相同, 他们是最缺乏教育技术职业道德规范的薄弱群体, 相关企业人事部门应加大对销售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培训力度, 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企业中形成正规、严谨的从业文化, 树立教育服务类企业的良好形象。

教育技术应用人员, 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授的中小学任课教师 (包括信息技术教师) 、学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他们的专业素质发展参差不齐。伴随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不断深入发展, 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所提高。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在专业知能方面的进步, 很多教师仍对应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 需要从教师个体的内在层面出发, 不断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 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 使其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及技术观, 进行规范的教育教学实践, 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结语

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与传统道德之间出现的种种冲突越来越引起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工作、管理和研究人员的重视, 并将其列为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内容。[11]网络信息化时代, 教育技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成功的核心。在我国, 只有基于批判理论调查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技术领域带来的系列问题, 依据具体实情, 制定恰当的、适合专业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 促使我国教育技术道德观的形成, 最终才能有效促使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9]黎加厚.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 (1) :11-16.

[2][3][5] (美) 艾伦·贾纳斯泽乌斯基, 迈克尔·莫伦达著.程东元, 王小雪, 刘雍潜译.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50-251.

[4]程东元, 刘雍潜.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5) :9-12.

[6] (德) 马克思·霍克海默著.李小兵译.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3.

[7]批判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63.htm.

[8]汪小刚.解读教育技术的职业道德规范[J].武警学院学报, 2008 (11) :68-70.

[10]高铁刚, 乔立梅, 张佳.教育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2) :18-21.

跟谁学:重新定义教育 篇8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824.9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965.2亿元,在接近千亿元级别的市场前景中,创业者与资本不断涌现。

然而,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究竟该如何重新定义好老师?究竟什么才是用户思维?究竟如何把找好老师和用户体验这两件事儿干成一件事?

搭建教育O2O平台

从传统教育培训行业转向互联网教育领域的陈向东,给自己的企业起了一个非常互联网化的名字—跟谁学,一个立志于成为“O2O找好老师学习服务的电商平台”。2014年6月成立,2015年3月获得5000万美元的融资,截止到12月,平台入驻老师超过40万人,机构近5万家。

很多人看来,教育O2O似乎更是个伪命题。其实教育O2O作为一种模式和方式,并无法解决资源问题,也无法解决单一场景的问题。它所能做的是,利用一切移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将资源做最好的连接,利用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优势打造出最适合学习的场景,给每一个用户以真正合理、优化私人订制学习方案。

在做教育O2O的思考时,陈向东认为,做一个O2O找好老师学习服务电商平台,其中的O2O应该有四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线上找到老师,线上完成教学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线上教学;第二重含义就是线上找到老师,线下完成教学过程,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这是线下场景;第三是线下找到老师,线上完成教学过程;第四是线上线下混合完成教学过程。可能有时候是在线上,有时候是在线下,连接而构成整个互联网的逻辑。

然而,一个教育平台,如果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白搭。从用户和老师的角度来说,数据也是必不可少的。跟谁学通过对入驻老师评分的机制,保证了进入平台的每一位用户,都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结果,从而收获优质用户。

关于评分的标准,跟谁学首先要通过认证体系来打分;随后,还会通过用户的评价互动来打分;第三是跟谁学有专门的线下团队走访。跟谁学平台不修改任何一个老师的评价,甚至设置了差评一项,就是为了能最真实地、全方位地展现老师的实力。

从定位上来看,跟谁学为老师与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老师通过身份、职业资格、从业经历等信息审核后入驻平台,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选择教学资源并付费,交易完成后对老师予以评价,整个环节类似在线教育的“淘宝”。

老师与用户通过平台直接对接,突破时空限制,通过碎片化时间学习让在线教学方式在用户群中得以普及。然而,随着培训机构转战线上、第三方平台越来越多,用户面临着内容同质化严重、选择方式多样化等问题。对于用户而言,平台老师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消费决策与体验。

合理分配链接者利益

跟谁学的本质是一个教育全品类的在线中介,吸引优秀老师入驻是头等大事。

目前,跟谁学并不面向老师收费,而想要吸引老师显然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如果学生和家长通过搜索获得的大多是机构或者是机构提供的学习课程,走进机构时面对的是课程顾问,并且每家机构都说自己是最好的,将会最终导致无法与老师直接交流,更无从知道谁来教、教授水平怎么样。

除了为老师个人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跟谁学也让上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实现老师上门、视频授课、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跟谁学给老师提供了很多互联网工具,比如在线直播工具等。

跟谁学想要把家长、学生、教师、培训机构等多方和服务连接在一起。陈向东给了“连接”三重定义,第一重定义就是“连接”,把人和人连起来;第二重定义是“联接”,把每个人和每个人联合起来;第三重定义是“链接”,把每个人和每个人捆绑起来。大家一块捆绑,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但是走不长远,一群人会走得慢,但是会走得非常平稳,把一帮人捆绑起来,就会创造出非常伟大的场景。

但这在推广过程中,说服机构并不容易。如果平台不够具有吸引力的话,连机会都不会给。而三四线城市的机构对这类的平台产品接触少,所以更容易参加活动,就是它们在接受新事物要稍微慢一些。

这时,能否吸引生源,成为机构加入与否的重要考量。

机构有担心也很正常,因为它们会担心平台与机构不是合作而是竞争关系。

但是,在跟谁学看来,两者之间只有合作关系。首先关于价格。老师拿到的工资一般是机构报价的30%~40%。在跟谁学的平台上,老师的报价会比机构报价低,但是老师的实际收入会比在机构多。不过,这也引发了机构对老师流失的担心。

优秀的老师会有单干的动机,所以机构应该选择让他们以机构老师的身份入驻平台,这样一旦老师跳槽,机构可以选择把该老师的信息下架。因为入驻时需要登记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如果是非正常解约,意味着这位老师是无法以独立的身份进驻跟谁学的平台。其次,就是机构本来是给自己引流,万一老师“跳单”与家长达成私下协议怎么办?

这方面跟谁学早就考虑到了。个体老师在平台上可以直接与家长交流,如果家长要与机构老师交流,由机构的咨询人员,比如老师的助教进行。这样可以通过确定某位机构的老师是不是家长和学生喜欢的人来确定报名上课,通过平台的支付系统把学费打给机构,再分给老师钱。跟谁学认为,“跳单”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难以避免的情况,但是它们保证实现学生第一次从线上接触机构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此外,跟谁学面对模仿者的态度是不怕模仿,它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创新,让模仿者永远跟不上其前进的脚步就行。

但随着2014年资本与巨头的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也趋于明朗化,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众多平台也遭遇转型的阵痛以及倒闭的危机。不难发现,疯狂烧钱、盈利模式堪忧是在线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众多平台倒闭或转型的原因之一。作为创业企业,在历经团队组建、产品打磨、模式验证后,盈利模式成为接下来的思考点。

远程教育的定义 篇9

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图象、解析式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使得函数解析式中的所有式子有意义,需要找出所有对函数自变量有限制的条件,进而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同学们格外注意: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成功的幽默的定义 篇10

幽默能降低紧张,制造轻松的气氛。

幽默能帮助人洞察冲突和情绪困扰的原因。

幽默提供了表达不被社会接受的感情、行为和冲动的孔道。

幽默是用安全而不带威胁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冲突。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人主中不可缺少的喜剧。正因它的存在,使世界充满了欢乐。

幽默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或者说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它以愉悦的方式表达人的真诚、大方和心灵的善良。它象一压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弥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奋发向上者和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每一个希望减轻自己人生重提的人所必需依靠的“拐杖”。

远程教育的定义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 书法教育 定义 目标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以语文课为渠道的书法课应以实用为主的写字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以美术、艺术及其他课程为渠道的书法课应以审美及实用相结合的书法教学。

中小学书法教育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学会并养成正确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用铅笔初步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及简单的运笔规律;能够简单地欣赏书法的整洁美、工整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了解浅显的书法文化常识,阅读浅近的关于书法家的故事、轶闻,对书法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汉字结字规律,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使用钢笔等不同工具书写正楷字;基本能够欣赏书法的整洁美、工整美、布局美、章法美;掌握更多的书法文化知识,能够讲述关于书法及书法家的故事、传说,并乐于与人交流;背诵简单的书诗、书歌等,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书法的文化艺术美;

第三学段(5-6)年级:硬笔:初步了解行书的书写规律,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书写端正、整洁、流畅。

毛笔: 学会并养成正确的书法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学习“描红”、“对临”的基本方法,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及运笔规律,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及运笔;掌握书法的传承历史和书体的演变过程。能够辨别不同的书体。

第四学段 (7—9)初中阶段:硬笔:能够熟练运用行楷字书写、笔记、交流,书写:流畅、快速、美观。

毛笔:运笔自如,熟练快速独立完成楷书书写;临摹名家书法,并尝试脱离字帖自行创作;初步了解书法史,并阅读简单的书论;初步了解历代书法家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和优势;初步感受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

第五学段 高中阶段:硬笔:能够运用硬笔工具临摹古代行书字帖,熟练运用行书书写、笔记、交流,书写:流畅、快速、美观。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书写水平,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与书法紧密相联。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云:“夫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是为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即孔子所说的礼、乐、御、射、书、数)之奥,莫重乎银钩(此银钩代指书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三端”之中,书法是最为奇妙的,六艺之中,书法是最为深奥的;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明语)”,是“不朽之盛事(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语)”,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语)”。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二、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世界上曾经有多少文明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惟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即使在工业文明的今天仍然放射着异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而书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更是中国艺术的主流。而作为在校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在书法教学中,其首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人品重于书品。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现代黄宾虹先生说:“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至于至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书写训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锻炼,对思维能力、语言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的培养,对人的意志力、耐力、毅力的提高,对人的气质(镇定、平和、深沉、处变不惊等)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习书的过程中,养浩然之气,去甜媚之俗,学书的过程与培养德育的过程是一致的。

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不仅是科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更是科学创新所必备的素质。在艺术与科学互动发展的同时,人自身机能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活力的创造源泉。古往今来,世界上那些顶尖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如张衡、郦道元、沈括、徐霞客、伽利略、笛卡儿、帕斯卡、达尔文等,莫不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可自由人的思想,丰富人的想象力。科学可使人逻辑严密,锻炼人的推理、概括和抽象能力。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就完全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无疑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大量的事实和科研史料表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书法教学有利于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都会得到开发和培养。

浅析函数的定义 篇12

一、对于函数定义的认识

高中函数概念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它渗透到了数学的一切领域。它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但它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难掌握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具有复杂性, 同时还有与之相应的很多子概念。教科书为了定义函数概念而设置的各种不同引入情境, 如箭头、表、代数描述、映射等等是大家熟悉的。所有这些处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却不太好理解。这里, 函数被定义成两个数集之间的映射, 要求“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一似乎非常容易理解的定义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抽象而且难懂的。函数定义把严格的形式强加给了学生, 而学生缺乏认知准备, 并且在学习中也没有得到理解定义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因此, 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理解函数定义的环境。这样, 学生虽然能够背诵定义但却对定义理解不深, 导致函数学习中困难重重。

二、函数定义学习困难产生原因

函数定义是在初中开始学习的, 当时的定义是用变化的观点, 把x, y看成两个变量, 而在高中函数定义是以集合为基础进行重新定义。函数概念变得非常抽象, 同时引入了一些数学符号和公式。学生常常对这些从来没见过的符号和公式产生畏难情绪。看到那么多他们不熟悉的符号和公式, 他们就会觉得难!这种感受在我们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而且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这种感觉与他们熟悉的日常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数学语言具有很大的抽象性, 这种抽象性常常是造成许多学生数学学习理解上的障碍, 从而让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

三、函数定义内涵分析

对于函数概念的掌握, 如果只让学生凭记忆和一些练习来实现概念的理解, 是无法让学生内化和掌握这个概念的。函数内容一直都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 也是学生感到最难学的内容,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函数学习的困难, 需要弄明白以下问题:

(一) 在函数定义中“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解析

这个“f”也令许多初学者倍感困惑, 感到抽象, 不容易理解。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具体函数来印证, 以此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比如以y=2x为例, 与函数定义进行对照, 如图1。由于y=2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故我们不妨把集合A, B均设为实数集R。

先根据函数y=2x给定一个x值, 则把x值乘以2就能求出一个相应的y值, 让学生观察图1, 集合A中的元素是x值, 那么这个x值按什么关系与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呢?显然是“乘以2”。那么函数定义中所说的“对应关系f”就是“乘以2”。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消化。

(二) 函数定义中“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与它对应”的分析

这是函数定义中的灵魂和核心, 也是一个对应关系成为映射的条件。人教A版中是先函数后映射, 更进一步弱化了映射的教学, 这显然是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函数的概念, 使这块知识更具纯粹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可以设计两个具体函数y=2x和y=x2, 让学生观察在给定的对应关系f下, 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是否满足“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与它对应”这一条件。

让学生先正面理解两个集合“一对一”和“一对多”这两种情况, 然后再举一个“多对一”不满足这个条件的例子, 用反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反例很多, 这里不再赘述。

上一篇:天台济公故居导游词下一篇:婚礼准备及流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