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2024-07-05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共16篇)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1

摘 要:主要针对电工课程,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改进实验效能等问题。

关键词:电工;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实验

电工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切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改进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尊重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前提,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可以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心、信任与尊重,并且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和朋友似的交往,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果然学生很愿意跟我在一起交流。这样,我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达到教学效果有效途径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景难以让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显得晦涩。此时,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容易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电工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电工实验教学,即能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掌握电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对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职业学校的电工实验教学都以验证性的、孤立的电工实验为主,这样限制了学生对电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电工实验运用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际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的方法等,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去做,完全不用动脑思考,学生处于被

动做实验的地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应当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单项传递双项式、多项式传递交流。实验报告要进行改革,格式不一定统一,能真实写出自己做的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知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另外,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搞好电工实验课,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纳入实验教学里,结合电工实验精心设计操作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电工实验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促进电工实验教学的发展,我们只要抓好电工实验教学的几项措施,职业学校电工实验教学的现状就会改变,改革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2

一、激发兴趣和自觉创造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只有当他愿意做那件事的时候, 才能取得巨大成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关心并发生兴趣, 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把学习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转化为一种为之奋斗的职业理想。例如:在讲授“电容器的充放电”教师先演示充电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而产生一系列的疑惑, 针对学生的疑惑, 教师适时引入话题:为什么开始时灯光较亮, 然后逐渐变暗?从电流表可以观察到充电电流由最大降为零;而从电压表观察到电容器上的电压却由零逐渐增大, 并经过一段时间, 近似等于电源电压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由被动学习变不主动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中。

二、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展竞赛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激发其学习动机,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后, 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 要求每组学生分别用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来解答同一道题。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 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对发言的学生要多引导、多表扬、多支持。

三、精讲多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 如果教学的重心是教学生如何学, 那么学生学习的重心则在于如何练习,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尤其如此。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技能, 必须经过踏踏实实地“多练”才行, 教师的讲解主旨是减少练习的盲目性, 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学习的能力在练习中才能提高。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 教师应当越讲越精, 即讲思路、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 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 使所学知识不断熟练, 形成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 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可避免授课中的盲目性。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些内容, 其实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 我们仍在煞费口舌地讲,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些内容学生觉得较难, 而我们又讲得不深不细, 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我们把讲练结合起来, 有的放矢地讲, 有的放矢地练, 避免教学出现盲目性, 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民主、和谐、没有焦虑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才能教得好, 学生才能学得活。师生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 教师诲人不倦, 学生学而不厌。在这样的人际环境中, 教师可以生动活泼在进行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的改造者, 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如何做就去如何学, 如何学便去如何教,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超越自我。学生不仅仅是学生, 他们还是教师的朋友、助手、评论者, 甚至具有对手的角色。真正的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口”灌输, 而是“群言堂”,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并指导他们善于提出问题, 从某一问题出发, 或横纵比较、或因果分析、或变换角度考虑、或改变条件探讨, 开阔思路, 深化问题, 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新问题, 通过解决总是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例如在讲解“中线的作用”这一节时, 教师先提出问题:在低压供电系统中能否把中线取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各抒已见,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再给出一道“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的例题, 让学生分别来求有中线和无中线两种情况下三相负载的相电压, 让学生自己分析中线取消后会引起什么事故, 总结出中线的作用。

五、小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职能和起作用的条件, 如同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 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万能方法也是不存在的, 教学实际中只依赖一二种方法也是有缺陷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特性。一方面,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都不是随意的, 要遵循教学规律, 在其科学依据;另一方面, 教学实际工作中不能像机械运动一样, 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运转, 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创造、再加工, 艺术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摘要:《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和家用电器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中职学生学习时普遍感觉较难。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了探讨。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电工基础》,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年。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基础;原因;措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22-01

1、2013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9+3”工作计划,大多数学校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学生。他(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失望,对学习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或是浑身沾染不良习气,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更何况这些学生数学和物理两科都学不好,甚至厌恶数学、物理学习,自然不喜欢以这两科为基础的《电工基础》。

2、《电工基础》理论较多,内容抽象,使得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读职校,只要学好相关实际操作技能就行了,这也严重影响着《电工基础》的教学。

3、相关课程的教材不配套,学校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许多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其进度滞后于《电工基础》甚至没讲授。如职校《数学》“复数”为选学为容,且教学进度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在教学中甚至删掉了“复数”的教学,而《电工基础》中正弦交流电中三种表示法中复数表示法的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复数”知识基础。同时,与《电工基础》紧密相关的《物理》课,情况也大同小异,这些都增加了《电工基础》的教学难度。

4、各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加了实习教学时间,相应的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使得理论教学课时明显不够。

5、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仍采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影响了《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如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实际,认真做好课程与课堂的导入

我校现有的学生有的初中刚毕业,有的已在社会上参加工作好几年,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易出现畏难情绪和自暴自弃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导入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地导入新课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开展新课内容讲授打好基础和铺垫。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有三种新课导入方式比较实用有效。第一种是推导引入法,第二种是提问引入法。第三种办法是实验引入法。。

二、加强电工基本概念与专业实例教学

掌握基本概念是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突破重点概念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是形象类比。把抽象的未知概念与日常熟悉的事物或已掌握的知识类比,加强未知概念理解。比如电源(电动势)、电压、电位、电流与抽水机、水位差、水位、水流类比,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2、是抓大放小。在基本概念理解中,不要过分纠缠在微观分析,而要立足“实用”,比如“电压”概念,讲解时可以介绍:“某两点之间电压是电场力把单位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两点之间电压就是这两点之间电位差”,讲清UAB=ΦA-ΦB是指A点到B点之间电压就是A点电位ΦA减去B点电位ΦB,并说明UAB本身含有参考方向。这样既可越过学生“电场”知识缺乏的障碍,又可掌握应知应会的电工知识。

3、是实验演示。通过实验使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磁场有关知识的讲解中,多做演示实验,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而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应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是电工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支路电流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分析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学生不易看懂,掌握有困难。我在实际教学中细化解题过程,采用了四步解题法:

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找出电路中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网孔回路,并标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

第二步是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任意n—1个节点电流方程(如果电路中有n个节点)。列方程时直接写成∑I=0形式,流入节点电流取正号,流出节点电流取负号;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所有网孔回路电压方程。列每个网孔回路电压方程时,写成∑IR=∑E形式,在等式左侧罗列回路中所有电阻上的电压IR,在等式右侧罗列回路中所有电源电动势,然后再根据电阻中电流方向、电源的电动势方向与网孔回路绕向确定每个IR、E前正负号,若相同取正号,相反则取负号。

第三步是列方程,求解。

第四步是根据各支路电流正、负判定电流实际方向。I>0,则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I<0,则两者相反。

四、对教学内容、方法、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若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进行教学,肯定完不成教学任务,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而对高级工班则适当加深难度,因材施教。二是协调好相关任课教师之间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如《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复数运算”可作为电类专业班的教学重点,并务必将其教学安排在《电工基础》教学进度之前,这样就可以降低《电工基础》中数学含量较大的第二、五、六章的教学难度。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重两头(物理条件和结论)轻过程(数学推导)。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等的数学推导,过程繁琐复杂,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这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探讨了几种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地学好这门基础学科。希望对于从事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同行有所帮助。

电工基础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讲解灌输,学生跟教师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难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去有效率的学习。

1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

电工基础是一门多种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基础的教学计划 篇5

电工基础的教学计划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学好机电专业课的必要课程,为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本学期的计划和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好的将电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内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地位、性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与机电专业相关电工电子的知识和基础技能。

二、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法

(一)课程特点

1.突出了基本理论、概念、技能;

2.体现机电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实际;

3本课程知识联系面宽,涉及较多学科的内容,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学科。

(二)教学法

1.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2.适当的运用启发、诱导、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3.根据本课程逻辑性强,定性分析较多的特点,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本学科特点广

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员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考试纲要求: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电工基础

1.直流电路部分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

(4)掌握电阻元件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

(5)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特性、用途及选用;

(6)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9)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

(10)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计算;

(11)掌握支路电流法,会求解二个网孔电路;

(12)了解叠加原理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13)理解戴维南定理,能求解一个或两个网孔的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4)掌握万用表、直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及电阻。

2.交流电路部分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图及其相互转换(不要求画波形图);

(3)掌握R、L、C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理解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掌握其计算;

(4)理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会判断阻抗性质;(仅限于理想元件串联);

(5)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

(6)了解三相对称电源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及其特点;

(7)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8)理解对称负载作星形、三角形联结时的电压、电流的计算;

(9)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10)掌握万用表、交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交流电流、交流电压;

(1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有功功率;

(12)掌握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电能;

(13)会正确装接日光灯等单相照明电路;

(14)会正确装接三相负载电路;

(15)了解示波器的使用,会正确观测电路的波形。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实训的力度,联系实际注意多听、多想、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2、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位。同时贯穿思想道德建设,建构学生公德意识体系。

五、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以“课题”、“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2、学生采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发挥“大师傅”和“小师傅”的作用,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

六、考评方法

考评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各个课题中的实训内容为考核依据;二是终结性评价,为理论考核,主要体现为平时考试测试和统一模拟考核。

七、教学进度安排

《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6

宁波电子职业中学

摘要:《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电专业如电工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厂企业电气化专业的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主干课。由于《电工基础》的讲授以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为主,并且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数学、物理知识,这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深奥、难学。为改善这一教学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实际教学现象,结合具体教学经验,从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改进《电工基础》的教育教学,这对于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也为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入、教学手段

《电工基础 》是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奠定专业工作的基础。然而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相关知识积累少,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觉得该课程难学、难记、难理解。本人在从事《电工基础》课程的几年教学过程中,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规律.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作为现阶段的中职教学,在普高扩招的大背景下,中职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下降。而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由于在这方面基础相对较弱,如在教学中偏重理论分析与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许多基础欠佳的学生则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所学课程有所抵触,进而怕学、厌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

1、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钻研教材,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物理学家严济慈曾说过 :“教师对他所教的课程懂得越透彻、越深刻,就能讲得越简单、越清楚。”“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

2、处理教材

教学中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课也讲不好。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基础上课,则可能会变成初中知识补习课。教学既要适当降低起点,又要紧扣教学大纲,所以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取舍、加工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讲教材。对于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删繁就简,分解难点。对于学生容易理解又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有的甚至可以适当变化讲课顺序。例如,关于电位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基本理解电位的概念,在讲完复杂电路后再加深对电位的理解,进行电位的计算。

3、丰富教材

教材一般比较集中、概括,有的内容抽象、平淡无味,完全是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必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有所发挥和补充。例如.讲交流电的产生原理时,结合当前国家电能比较紧张的状况,搜集讲一些有关发电机如何工作,发电机生产厂家的经营赢利情况,再结合前面讲到的蓄电池指导学生制作应急灯,并展示部分样品,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

教师要具备现代化的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把握教材,促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习电阻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可提出如何测量仪表内阻,如何从等效角度来研究并联,以引入工程上很有用的等效概念与等效原理等。

三、注重新课导入

1、习题式导入法。施教之功贵于引导。如果将要讲解布置的习题,在上课开始时作为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就能将学生的思维导人新课。例如: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先画出两个电路,再提出问题:“为了求解流过负载电阻R支路的电流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方法求解可以吗?”显然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电路,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求解,必须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这就引出了当堂要讲的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导人新课,课题明晰,悬念寓于其中,学生欲知答案,只有认真听讲,静心思索,对新知识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

2、复习式导入法。《电工基础》课内容抽象难学,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围绕着本课题,用已学过的知识循序提问,逐渐展开,启迪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导人新课。

3、演示式导入法。“实验是教师语言的一部分。”采用新颖生动的电工演示实验导人新课,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4、事例式导入法。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问题。如果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可以讲解分析引人新课,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同时也极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听课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安全用电常识”这节时,提出:“人们为什么会触电呢?”然后列举适当的事例,如:单线触电、双线触电、跨步触电、电火灾等实际事例,说明若不具备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将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随后导人新课,提出安全用电常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多样

1、演示实验

《电工基础》是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括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东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述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时,利用实验电路中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路中充电、放电电流的变化,利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规律,并与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相比较.得出其规律显然不同;分析RC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也可利用充放电实验得出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这一重要结论;改变实验电路中R与C的数值,观察哲态过程时间长短,得出R与C的大小是影响充放电时间长短的因素。

2、采用类比法

采用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类比法就是由已知现象的规律去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可以使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路径上电压、电动势的正、负号的确定,我采用了将电位计算与高度计算类比的方法。

3、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之所以感觉电工基础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现象和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将短暂的过程人为的拉长。如在讲“电容器的充放电”和“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两节内容时,用Flash动画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容电压、电容带电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强弱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暂态过程和电容器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和暂态过程的特点。

4、“挑刺”质疑驱动创新意向

世间万事万物并非都尽善尽美,人们要不断认识它、研究它、改造它,使之趋于完善。创新能力也就得以体现,这就有利于在教学中,用身边事实,让学生发现“毛病”,并研究和改造它,以发掘和表现学生的革新潜能。比如,我在讲授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时,先用胶片投影出日光灯电路图,并作简单的介绍:它也由R和L串联而成的。再演示实际的日光灯电路,并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测出的电压数值分别为130V和168V。此时设问: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之和为何大于总电压220V?如何提高灯管两端的电压值?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利用实验进行改进探究,完善改进措施。

对《电工基础》课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会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激发他们努力去牢固的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符合和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对于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林高峰.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6期

[2]杨凤丽.以学生为本 优化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70期

[3]阚振坤.《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何爱英.对比性实验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30期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篇7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中职学校机电、电子电工等专业的基础性质的专业课程, 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所以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该课程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很多, 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 造成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较为困难, 学习效果较差的现象。作为一名机电专业的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于此, 我们教师必须大胆改革, 用于创新, 探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电工基础》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 又不要困于教材

学生对本课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本课程的概念、公式很多, 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动力不足。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 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 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要改变现有教材对知识点的陈述性排列结构为小课题探索研究性矩阵结构, 将平铺直叙、权威定论式描述方法改变为学生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总结规律的科学探究方式。

如我在设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教案时, 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陈述性的知识答案, 而是首先提出问题:流入和流出一个节点的电流可能有什么关系, 接着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流入和流出一个湖泊的水流情况, 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 然后分小组进行验证实验的设计并进行实验, 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处理, 从而总结出“流入某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这一个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二、增强教学中的信息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不能过于单一, 应该采用PPT、视频、软件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更应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 使得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 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 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短路, 应用多媒体模拟软件, 首先布置一个简单的用户电路, 然后将两根导线短接, 这时导线就会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 并伴随电流声及一些场外音, 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再比如在讲解磁场时, 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 非常抽象, 但是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磁感线都表示出来, 这样磁场方向、磁场强度等概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啦。

通过信息化教学, 突破了教学重点, 化解了教学难点。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微观的物质宏观化, 静态的效果动态化, 平面图形立体化,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增加实物与实验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中, 有很多内容都会涉及到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等内容。如果只按照书面教材死板的讲解,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如果采用实物教学, 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如在讲解三相交流电动机时, 首先应找一台电动机, 拆开后让学生进行观察, 并可以自己动手进行拆装,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对其原理等进行讲解, 学生此时一般都会主动思考, 配合教学, 从而达到一个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 有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并且实验教学往往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教学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灵活安排, 教师可以不拘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 进行一些创新设计, 比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式实验,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我们在《电工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勇于创新,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工基础.

浅谈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中职教学课程中,《电工基础》是机电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可以获得最基本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计算以及电工测量等技能。此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紧密与实际联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多做研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掌握此门课程。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电工基础》的理论性强是表现在多方面的。首先,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不仅仅是概念多,并且包含很多的知识点,同时具有复杂的单位制。其次,这门课程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具备繁杂的数学公式,学生必须学会举一反三。最后,内容具备整体性,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因此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

2.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电工基础》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事物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进而训练学生的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有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加深对电力基本概念以及定律的理解。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实施的出发点

1.教学方法以教材为基础

目前,各类学校采用《电工基础》的教材版本多样化,但是主要还是以理论与知识相关为主,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采用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及解答各类题型的技能,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论知识。而实验课程主要是依据学校的自身的硬件设施,以此决定是否开设实验课程,因此,实验课程一直处于辅助的地位。

2.基于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

《电工基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功底以及良好的数学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职生,在这两门课程理论知识方面还掌握得不够扎实,如果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分析以及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也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抗拒这门课程。所以,在提出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

中职学校不同的专业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要求掌握的程度自然不同,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三、《电工基础》课程中不同教学方法的阐述

1.类比教学方法恰到好处的运用

《电工基础》这一门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的电工机电类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为其本身理论性强、概念多,且抽象难以理解,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其兴趣寡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类比教学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类比教学就是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人和事紧密相连,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立刻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不仅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最佳状态。

2.探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电工基础》的课堂中采用探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共同讨论为基础,将教材作为探讨研究的内容,选取学生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作为参照物,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想法的机会,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常规的教学方法大不相同,例如,在“电阻的测量”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的常规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现有的测量方法便结束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采用探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在学生探索的过程,学生根据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例如,老师设置为什么要测量电阻,电阻测量方法的区别在哪里,每一种测量方法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进行学习探讨,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学生便会在课堂中根据教师的要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学生之间展开深入的讨论探究,并且进行归纳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

总之,《电工基础》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但要掌握扎实的技能,必须正确认识这门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刻的道理浅显化,通过深入浅出,使学生比较容易从中悟出道理,掌握方法,激发兴趣,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9

《电工基础》是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直接影响后面专业课程。电工基础课电工基础的特点是:概念多,电量、电参量的单位比较繁杂,特别是概念、定理、定律和计算等许多地方相似且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增加了学习难度。其次,《电工基础》定量讨论多,给学生解题、分析和计算带来一定的难度。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电位的计算、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定量分析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10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新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资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维修电工技术的培训对象为在校生及社会人员。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内容分应知(知识)和应会(技能)两部分,其比例为3 :7 。知识要求包括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包括电工工具、材料与仪表、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文明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学员技术素质、职业技能和应聘能力。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篇11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强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大多数的概念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例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磁導率、磁路等,概念多而且又很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斯拉、韦伯、高斯等等,不常用,很容易遗忘。

2.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电工基本物理量认识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技能训练的基本部分。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量方法和调试方法,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也是这门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无法描绘的内容,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如:电路和电路的组成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灯泡,通过开关、导线和干电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简单的照明电路,演示合上或断开开关时灯泡的变化,不仅能讲解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还可以引入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通路、断路以及短路。学生更容易理解及掌握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学习打下伏笔。

2.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引导学生识别、理解、运用这些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电阻、电感、电容这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过程中,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却很难理解,因而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I、ψ、Q都是外部的因素,而R、L、C都是其本身固有的特性,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学生通过对比,就更容易掌握电阻、电容、电感。

3.比喻教学法

比喻教学法是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或物,与教学中的概念联系起来,使原本“看不着,摸不到”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能减小教学难度,而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调动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电流”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很难想象出电流如何形成,对于“电流”的形成,我们用单个的水滴来代表单个的带电粒子,单个的水滴即使移动也不会形成水流,而大量的水滴向同一个方向定向流动,就形成了水流。而电流也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这样,将电流比喻成水流,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会加深印象,帮助他们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行为引导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行为引导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技校的教学也应引入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比如楞次定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理解该定律的含义,特别是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探索、讨论实验中的现象,总结归纳,就会很快弄清磁铁极性的变化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5.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多媒体在各学科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磁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用三维动画技术模拟磁场产生过程,就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会比单纯的讲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丹东市技师学院)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篇12

《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九日

《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因为课程内容生僻抽象,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由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能动性,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由此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不断滋长。

如果沿用传统教学方法,难免造成教师自弹自唱现象,老师教课辛苦,学生学起来痛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做文章,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分析问题根源,找到应对措施,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具体教学指导方法如下。

一、教学指导原则

贯彻“教、学、做”一条龙的教学原则;优选“够用、易学”、贴近岗位、服务用人单位 的教学内容。

1.由于《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的特异性,“教、学、做”一体教学法,遵循实践印证理论、理论指导践的理论的认知规律。如在电路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观察实际电路、绘制电路、连接电路实物,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对应的理论知识。

2.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精心设计训练项目,集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于项目训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 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能力培养着眼,注重做、讲、练结合,以做和练为主,辅之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能力训练切合实际岗位的要求。少灌输一些不切实际的屠龙之技,手把手训练学生庖丁解牛的实用能力。以可操作的具体的单一职业技能,作为教学载体,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这样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调动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课程内容,先由教师进行必要实物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然后分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写出项目计划,按照原理图完成选择器材,接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最后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完成后,写出结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估总结。

4.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地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化

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少用粉笔,多用鼠标;少用黑板,多用电子白板,尽量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的生动活泼、形象直观辅助教学。

2.淡化教材作用,善于使用仿真软件,使得教学活动更具可操作性。教学实践证明,合理使用仿真软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仿真能够取代部分教学实践,节省教学成本和教学时间。

3.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分享、教学层面间问题的及时反馈,动态应对教学难题。

4.在最大化使用现有实训实验设备的同时,倡导师生自制教具、制作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电路模块,有效整理碎片化知识,活学活用,提升职业能力。

三、关于教学特色

对于一个人来说,鞋子合脚与否,只有脚知道。尽管教学方法有十种百种,但最适合我校电子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也许只有一种。从这个角度来讲,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采集信息,分析因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教学特色。我们追求的教学特色就是:

对中职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的探索 篇13

【摘 要】:本文从目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提高电工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些教学理念、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多,课时紧。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兴趣,缺乏动力。如何让学生学好本课程,特别是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呢?

一、加强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提倡采用“课堂演示——现象观察——学生研讨——归纳结论”的课程教学方式,教材的编写重视通过实验引导来使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的结论,如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偏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晶闸管的导电特性等知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规律性知识。加强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历史性变革。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辅助、实验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使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物实验,能节省时间,节约财力、物力,避免不安全因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改革只重视学科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和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教学模式。

如一般的教材在介绍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中学生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三、理论教学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中我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并、增、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这需要花很大精力对教材加工,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四、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反映来看,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他们多数只凭乐趣而学习。很多毕业的学生回忆说,当时的理论我学

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动手知识却很深,所以,教材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且《电子技术基础》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教改的重点。我的主要做法是:(1)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模式,加强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装接和调试电路。(2)由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的实验转向电子产品的故障检测、判断和维修为主。(3)精简分立元件实验,加强集成电路应用实验,特别要加强数字逻辑应用集成电路的实验。(4)本课程的实践技能训练应注意体现新的工程应用方法和思路,要改变过去先进行工程参数的计算,然后再搭接电路进行元件参数调整的老方法。而应提倡利用计算机对电路参数作最佳选择并设计印板图,以此为依据去装配实际的电路。

五、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串联稳压电源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14

【关键词】 电工基础概念定律 中心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进一步掌握学习专业课所需的各种电工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实现这个目的,关键是让学生正确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

电工基础的概念是反映电工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事物的属性包含事物的性质和事物间的联系。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不具有属性的事物,也没有脱离事物而孤立存在的属性。电工基础的概念属于科学概念,它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普通概念是有区别的,它精确地反映电工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并能给出严格的定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电灯发亮、电炉发热,知道电灯、电炉有电流通过,从而得到一个概念——电流。电流概念不仅说明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且还规定以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从而精确描述电灯发亮、电炉发热是由于有定向移动电荷流过的本质属性。

电工基础的定律是反映电工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然关系的判断,它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态。从这个意义出发,原理、定理、定则等规律性的知识都是定律。例如,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右手定则是判断感生电动势方向。这两个定则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是定律。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以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为中心,这是因为从电工基础的结构来说,概念和定律是构成电工基础最基本的单元。从学生掌握电工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来说,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是中心环节。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由组成该学科的单元构成,概念是组成电工基础最基本的单元。假如没有电流、电压、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动势、交流电、电阻、电容、电感等概念,就没有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定律也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单元,它是人们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感知,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译等逻辑思维,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的的飞跃,最后形成判断。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大量的定律包括定理、定则、原理构成的,电工基础是由欧姆定律、戴维南定律、电容充放电原理等构成。因此,可以说定律是构成学科的框架。

概念和定律是密切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定律联系在一起,是定律组成的部分。概念的内涵常常通过定律来揭示,例如,电流、电压、电阻三个概念是通过欧姆定律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一定阻值的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流过电阻的电流越大,即成正比。当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这就说明三个概念的内存联系,并通过欧姆定律说明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又如,感生电动势和磁通这两个概念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联系在一起的,并通过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穿过回路磁通变化率(即变化快慢)成正比,因此可以形象地设想,概念是学科框架的节点。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有把握住的框架结构,才能掌握好电工基础知识。例如,只有掌握了磁现象的电本质,电动势、电流、磁通、交流电、直流电、相位、阻抗这几个概念,掌握了电磁感应定律,才能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原理,才能懂得变压器能变换电压、电流、相位、阻抗以及为什么只对交流电起作用,对直流电不起作用的原因等。又如,如果不知道电阻、电流、电功这几个概念,就不能了解电灯为什么发亮;不懂得焦耳定律,就不懂得电炉为什么能发热,等等。因此,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是电工基础教学的中心环节。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形成电工概念?从概念形成的过程来说,就是看该过程是否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要求;从概念形成的准则来说,就是看学生是否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形成是极为复杂的认识过程。首先要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形成概念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才能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把感知事物或现象在大脑中加工。剔除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例如,在讲解磁场这个概念时,首先可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感知。如两块磁铁互相靠近,但没有接触,两块磁铁会相互吸引或排斥。接着拿两块磁铁进行演示,这种现象能给学生留下两块磁铁并没有接触,但相互之间却有力的作用的印象。这是形成概念的感知阶段。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可以推导出:既然两块磁铁没有相互接触,但却有力的作用,那么两块磁铁的周围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两块磁铁才能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物质在电工学中叫磁场。由此可以让学生形成磁场这一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剔除现象或过程,深入到现象的本质,从而形成概念。

衡量学生是否形成概念,标准是看能否正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质的表现,这是通常所说的概念的物理意义,概念的外延就是通常说的适用范围。因此,学生是否形成电工概念就看是否掌握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对于电动势的概念,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电动势是衡量电源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本领的物理量。在电源内部,外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以字母E表示,若外力将电荷Q从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的W,则电动势E=W/Q,单位是伏特,方向规定为,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这些都是电动势的内涵。电动势的适用范围是适用于所有的电源,这就是电动势的外延。这样学生掌握了电动势的内涵和外延,也就形成电动势这个概念。

在教学中又怎样掌握电工定律?从定律的形成来看,掌握电工定律的基础是实验。电工基础中许多定律都是前人通过多次反复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在电工教学中也应通过实验,重视电工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分析数据,总结现象变化规律,形成电工定律。对于学生来说,用于形成电工学定律的实验,不在于次数的多少,应考虑是否能使学生具备足够转化为规律的清晰观念。例如,为了让学生形成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做的实验只要能说明感生电动势(e),变化的磁通量(ΔΦ)和变化时间(Δt)三者的关系就可以了。这样在课堂上可以在一个空心的线圈两端接上灵敏检流计,并构成闭合回路,当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将看到检流指针偏转。磁铁不动时指针不偏转,这说明磁通量变化时在线圈中会产生电动势,磁通量不变化,就没有电动势产生。插入或拔出愈快,即磁通量随时间变化愈快时,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说明回路中感应电动势越大,从而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化快慢)成正比,用数学式表示:e=-ΔΦ/Δt(单匝线圈)的结论。由此学生在实验中就可以深入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清楚认识到定律表达了感生电动势、变化磁通量和变化时间这三个量的关系。

技工生学习电工基础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要求教师根据技工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有限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传授电工知识和培养能力。因此,不能不分轻重地将全部知识都列为中心内容,这样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不能收到效果。对此,应以概念和定律为中心,传授最基本的电工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电工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书堂.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田兆清(1967-),女,广西玉林人,广西电子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15

浅析多媒体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职业学校中,<电工基础>是电工类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奠基石.它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职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高.

作 者:朱翠霞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电气系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年,卷(期):“”(4)分类号:G43关键词:

浅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感想 篇16

一、项目背景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况

(一)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即项目任务)。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情境

直流电路

学习情境1:通过实验掌握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

学习情境1:通过实验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安装方法。

异步电动机

学习情境1:通过实验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电路及应用

磁性材料和磁路

学习情境1:拆装电铃

常用半导体器件

学习情境1:声控灯元器件 学习情境2:心形灯元器件

基本放大电路

学习情境1:利用实验完成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测试及调试

集成运算放大器

学习情境1:音响

学习情境2:电子温度计

逻辑代数与组合逻辑电路

学习情境1:三人表决器 学习情境2:数字时钟 学习情境3: 四人抢答器 学习情境4:行走机器人

(四)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手能力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之前一味地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了我们设计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出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消化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点,更能够掌握怎样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例如一个小的心形灯,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原理、技术参数等。当一个心形灯焊接完毕时,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这些元器件的性能、作用。还能从中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相比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3、由于是初次尝试项目教学,因经验不足以及该班三自教育和技能大赛等原因,导致本学期只完成了11个项目教学,有电子温度计、行走机器人两个项目未能完成。

三、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1、开展项目教学,打破了体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5、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课程标准。

6、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对仪表工具的正确使用。

7、开展项目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在4号楼201、402进行,因做实训项目时需要大量插座,但实训室条件无法满足,故需要大量的接线板代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项目任务涉及到的教学重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任务所需时间很短,而有的项目任务又较为复杂。难易程度缺乏过渡性衔接,造成在知识点的过渡上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3、在实训内容的监管方面,因教师人手不够,导致理论内容花费时间过多,而用于实操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过多的在意产品制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相关知识点缺乏深度的了解学习。

五、需改进的方面

1、项目任务的设计在现在执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过程考核的表格设计上还需完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学习,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

3、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操作。

上一篇:宾语从句教案下一篇:XX年国土局依法行政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