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2024-08-05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通用7篇)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包括1个大场景图,10幅小图。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本的第2、3页,主要部分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儿童、树木、小鸟、气球、蝴蝶以及各种游乐设施,人和物的树木用到了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得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10,而且画面中,每个事物从多种角度出发,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们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中抽象出数在用点子图表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包括1个大场景图,10幅小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前基本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数1~10的数量,并且大多对序数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单元内容学生较容易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书中的儿童乐园瞧一瞧、看一看。(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初步感知。

(1)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2)师描述:在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滑滑梯、荡秋千、骑木马、坐飞机„„玩得很高兴。天上有飞来飞去的小鸟,草地上有旋转的木马、鲜艳的花朵,花朵旁有飞舞的蝴蝶„„

2、看主题图数数。(1)师提出要求:你能数出画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翻开书到第2页,指着书上的图,自己数一数。

(2)师:谁愿意到讲台上数一数?你想数什么的个数?还有同学想上台数一数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当台上的学生数完后,师提问:数得对吗?我们学他的方法一起数一数。(3)组织讨论:小朋友说说看,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5)同桌互相数。师:你学会这种数数的方法了吗?你会数给同桌听吗?请一组同桌上来试一试。(同桌配合,一人一样物体轮换数)

师提出要求:向刚才这样,数给你的同桌听。(6)按顺序抢答。

师:数好了吗?我要考考你们了,请举手抢答。

师提问:数量是1的物体是?数量是2的物体是?数量是3、4、5„„10的物体(或人)各是什么?

3、用圆点计数。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会数儿童乐园里物体个数了。那我们怎样把他们的个数记录下来呢?

师讲述:请小朋友们看,这幅大图的下面还有几幅小图,这些小图里的物体就是儿童乐园里的。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儿童乐园里有一个滑梯,我们就可以画一个滑梯来表示。

师提问:这里画了几个秋千?就表示? 师:把每个物体都画下来,有的时候比较麻烦?那该怎么办呢?我们下来看看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计数的。

师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菜场或者超市买菜或者其他事物来吃的,他们是要靠自己去打猎来维持生活。他们出去打猎的时候就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可是那时的人们数数只能数到三,再多他们就不会数了,那要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计数,其中一种就是“用石子计数”。(出示图)他们用一个石子来表示一个人,两个石子就可以表示?五个呢?

到了今天,我们就不再用石子来计数了,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小圆点来计数。我们可以画一个圆点来表示一个滑梯。(演示)

师提问:那两个秋千可以怎样表示?这里的三个圆点表示什么?

师:小朋友们会用圆点来表示了吗?自己在书上用圆点来表示飞机的个数。师提要求:你是怎样表示飞机的个数的?谁愿意上来摆一摆?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小结:无论怎样摆,一定要把点子对对齐。如果像这样(示范乱点四个点)好不好看?对拉,不仅不好看,数起来也不方便呀!刚刚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就发现大树的个数非常好数,这是为什么呀?对拉,就是因为它是排成一排的,很整齐。

师:现在你能用点子图来表示蝴蝶和鸟儿的个数了吗?拿起笔在书上画一画!核对:(投影核对)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指七个点)它表示什么的个数?这是几个点?(指八个点)它又表示什么的个数?

师生交流:如果我让你把这里的花和大树画出来,你觉得怎样?用点表示方便还是画出图画方便?

动笔:用圆点表示气球的个数。提问:十个点表示什么的个数?

交流:我们在表示小朋友的个数时要不要把小朋友都画出来? 师:数学就是怎么神奇,他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东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所以学习数学真的很有用,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吗?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刚进班级的时候,我们就只关心我们班级有些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就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数一数,这些物体有多少个啦?你想数一数什么的个数?你想用怎样的符号把他记录下来呢?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作业设计:

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一数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篇2

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让学生通过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在画面中,每个数量如果从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为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水平,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数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认数、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培养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初步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像数数呀,认识形状呀,认识钟表呀等等,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廖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王国,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学习数数

(一)口头数数:

小朋友们,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一)、激发观察兴趣

1、出示课件(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看,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和同桌说一说

2、数图中的数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说)(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图中有几位老师?(1名),还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1”呢?看谁找的多?(引导学生说出:一面国旗,一个花坛,一个风向标,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强调:它们的数量是几?)

在这里“老师的个数”、“国旗的面数”、“教学楼的撞数”„„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出示数字“1”,认读,书空。)“1”还可以用来表示“1个班级”、“1所学校”等等。(2)数数量是“2”的物体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数量是“2”的物体。看谁先找到了。(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向校园走来的学生)

为了防止我们数遗漏了,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地观察。

(3)数量是“3”的物体呢?(石凳、踢足球的学生)(4)数量分别是4~10的物体

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真棒。廖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我们来做一个“火眼金睛”的游戏:老师抽一个数字,请你找出相应的人或物。(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让数出来的同学数给大家看。要求学生指一个数一个。)(强调:数数时,一定要手口一致。)

4:垃圾桶、小气象站的学生

5: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6: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7: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

8: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 9:所有女同学 10:所有男同学

3、认读1~10各数

(1)自由读数:小朋友们,这些数字你们会读吗?先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

(2)按顺序认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先从小到大读。读得很清楚。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从大到小你们会读吗?(3)不按顺序读:随机指数让学生读

(4)出示点子图、实物图: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如用点子图表示。1面国旗可以用1个圆点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这些点子图分别可以用几来表示?赶快数一数 问题预设

1、个别同学数数时有漏数的现象。

2、个别同学不会按顺序数数。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数数。

2、告诉学生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一个一个的进行数数,记住数数的方法。

三、练习强化,巩固新知

1、数身边的事物

“美丽的校园”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我们的教室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你有几支铅笔)

2、认读手机号码

这是老师的手机号码(出示手机号码),请你认一认,读一读

3、游戏:小小手指真灵活

要求:教师说数字,学生伸出相应的手指。先是按顺序的伸手指,然后再打乱数字顺序伸手指。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今天,我们数了校园里的人呀,花呀,树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数了身边物品的数量等,放学后,再数数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五、知识拓展

其实,数数并不是我们今天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在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数 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数儿歌。儿歌一:学数数

你拍一,我拍一,要讲文明讲道理。

你拍二,我拍二,自己学洗小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天天做操不偷懒。

你拍四,我拍四,学习画画和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花草树木要爱护。

你拍六,我拍六,果皮废纸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书本玩具要爱惜。

你拍八,我拍八,尊敬长辈爱国家。

你拍九,我拍九,帮助弟妹和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孩子说话要诚实。儿歌二:数数歌

一只猫,两只猫,老鼠见了赶快逃。

三只狗,四只狗,小狗就爱啃骨头。

五条蚕,六条蚕,蚕儿吐丝三尺三。

七本书,八本书,儿歌图画我爱读。

九朵花,十朵花,满园红花是我家。板书设计: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篇3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另一部分是“比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单元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数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感,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重点:

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难点:

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大)学具: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小)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国旗…… 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图中有哪些数是1的事物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小结数数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 学生齐读1-10各数。

3、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2两题。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校园里的各种事物,还找到了我们身边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事物。放学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找一找哪些事物也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

六、板书设计。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7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块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小河边,一群动物在忙碌着呢!是怎么回事,一起去看看(出示课本情境图)。

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瞧,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给吸引住了。房前的石桌上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同样多”

(1)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它们在干什么?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教师贴兔子头图和砖块图。

(2)教师引导学生看贴示的图片,说明: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正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块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教师:现在来考一下同学们的听力,谁能把我刚才的话再说给大家听呢?(学生模仿说一遍)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3)教师:你还能找到图上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学生观察,个别汇报。

2、教学“多些”“少些”。

(1)教师:请继续看图,有几只小猪?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教师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教师提问:小猪的只数和木头数量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数量不一样)

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3)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全课梳理

教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

2、拓展应用

(1)找课本中还能比较的事物。

教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小兔和砖块、小猪和木头,大家再在图上找一找,还可以谁和谁比?(2)学具操作。

教师摆5个○,出示要求: 摆□,和○同样多。摆△,比○少。摆☆,比○多。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7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勾出:左图是蜜蜂多、花朵少,在蜜蜂后面打勾;右图是小狗少、骨头多,在小狗后面打钩。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一年级数学上册

(2)课本第8页练习的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怎样做。提示学生,因为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因此更要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出公鸡少、鸭子多,在公鸡后面的框里打钩。(3)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4题。

分别数出两种球的数量进行判断,红球少、黄球多,在黄球后面的框里打钩。

(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同样多”“比多少”,大家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篇4

学设计

课题

1、人有两个宝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兴趣,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现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4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义。(体现第二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初步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作用是很大的。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猜猜看,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是的,我们生活中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大路,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都是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有这么大的本领全靠两个宝贝呢!4.教师小结:做任何事都要用脑来思考,用双手来做,双手和大脑就是人的两个宝。

1、知道世界上人的本领最大。齐读课题:人有两个宝2.齐读课题。

3.知道“宝”就是指宝贝,看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知道人的两个宝贝是双手和大脑。引入课题,明白题意。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双手

大脑

创造

才能

用手

用脑做工

思考。3.学生再读课文。

4.指名分读句子。

课文共有几个小句号?有几个小句号就有几句话。

指名分读句子。评读。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针对卡片上的词语:双手

大脑

创造

才能

用手

用脑做工

思考。指名读,教师检查其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

4.指名分读句子。

课文共有几个小句号?有几个小句号就有几句话。指名分读句子。评读。比赛读。5.打乱生字卡片,抽认读。组成词语读。齐读。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自然感悟儿歌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书写汉字。1.指导识记字形。3.重点指导“捺”的写法:起笔要轻,捺要有脚,略停稍重写脚跟,然后轻轻提笔写脚尖。5.教师板书讲解,学生临摹。1.指导识记字形。2.学生按笔顺进行描红。3.重点掌握“捺”的写法:起笔要轻,捺要有脚,略停稍重写脚跟,然后轻轻提笔写脚尖。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错误执笔写字姿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把字写漂亮。板书:

、人有两个宝人

两个

大脑

做工

用手

才能作业: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把今天所学的生字每一个写4个。课题

1、人有两个宝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兴趣,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现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4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义。3.初步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作用是很大的,体会动脑又动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用脑用手的习惯。(体现:诵读儿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活动。1.卡片出示词语。

3、人有哪两个宝?1.认读词语卡片上的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3、说说人有哪两个宝?

二、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儿童: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出示:做工,认读。观察书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出示:双手会()。

小结: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3)启发想象,理解“思考”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小结: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

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1)指名朗读第三句。(2)启发学生领会句子的意思。(3)小结: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2)齐读,注意词儿与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预设: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双手会干什么? 认读。“做工”这儿指做事情,干活儿。

观察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3)启发想象,理解“思考”大脑会干什么呢?“思考”什么意思?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1)指名朗读第三句。(2)说说什么是创造,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小朋友,你们做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做出来的?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用脑用手的习惯。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工用又才

3、指导写字。(1)教师范写。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2)学生描红。(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摆好间架结构。把字写漂亮。板书:

人有两个宝做工

思考

创造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把今天学的生字每一个写4个课题

2、升国旗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国旗您起歌敬礼”;学会本课“升我们中”等7个生字;会写“中立正向”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现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要尊敬国旗,热爱祖国。(体现:感受阅读的乐趣。)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正确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录音机,生字卡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1、启发提问: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看谁最聪明,能立刻答出来。在学校里,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我们在哪里升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你能听到什么歌?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出示课文、情景图。2.出示课题: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课文第2课《升国旗》板书课题2.升国旗3.教师讲解:(师讲的同时,多媒休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回想星期一早上干什么。预设:星期一会有升旗仪式。星期一会在操场上升国旗。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

2、学生观察说出: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要全体立正,身体站直,不讲话、不乱动,少先队员要向国旗敬礼。

2、齐读课题:2.升国旗

3、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认识“五星红旗”“升”几个字。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初步了解怎样升国旗。

二、初读指导

1、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简洁的小诗,请同学们看屏幕(多媒体在背景图上出示课文,师配乐范读,生看图)投影插图,请小朋友们边看图边听录音。3.检查朗读情况:<其中,星、升、正、敬、是后鼻音,立、礼是边音l,而不是鼻音n><把后鼻音中的g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并在后鼻音下用不同颜色的横线表示出来。在边音l上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4、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组成:这首诗一共几句?

1、学生在音乐下,边看图边听录音。

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

要求: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读,可以不出声的默读。可以同桌两人一起读;要先读拼音,再看拼音下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完后请做好。

3、个别学生认读,并请其余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并指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注意读准刚出示的几个字词。

4、学生说出这首诗一共三句话。

5、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其余学生点评。

6、齐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要尊敬国旗,热爱祖国。

三、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读的可真好,还有几个生字不太熟呢!你们想认识这几个顽皮的小家伙吗?

3、教学:“中立正向”四个生字。2.抽读生字卡片;请学生上台抽读生字,口头组词并带读;

3、说说“中立正向”四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怎么摆放。

4、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注意:中的口中是扁扁的,它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线上,竖则写在竖中线上.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板书:

2、升国旗

向作业:

1、把“中立正向”每个写4遍,拼音写2遍。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题

2、升国旗(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写“升我们”三个生字,学会两个新的笔画:斜钩、提。(体现第二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感受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要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重点与难点:

1、学会写“升我们”三个生字,学会两个新的笔画:斜钩、提。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感受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要尊敬国旗,热爱祖国。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五星红旗、国旗、国歌、我们、立正、敬礼。

1、学生读词语。并用部分词语造句。预设: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二、新授:1.学习第一句: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2)、师: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3)、你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什么吗?(4)、(多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师进一步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国旗(5)进一步指导生理解句子:(6)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那我们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那人色彩用这样热爱的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2.学习第2句:(1)引出国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只是把国旗高高升起,还要播放什么?(2)让(多媒体演示升旗过程,同时播放《国歌》);(5)师:小朋友们看,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啊!3.学习第三句:(1)刚才升国旗时,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做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多媒体再次出示情景图及第3句话:我们立正,向您敬礼。(重音“立正”“敬礼”下打点。)(2)(多媒体将“您”彩色变幻显示)“您”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您”,不用“你”?你们见到今天坐在教室里的老师,你打算怎样问好呢?(3)进一步体会句子感情: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呢?你们热爱祖国吗?(热爱)那我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4、总结课文(1)、学生读第一句话,说出我们国旗是五星红旗。个别学生读句,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2)、生自己描述:五星红旗是一面大红色的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3)、学生: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5)明确:五星红旗代表什么(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6)、学生回答:热爱它,感到很自豪。学生带着对红旗的尊敬之情朗读课文第一句话。个别学生读,全班齐读。(1)、预设:放国歌。学生回想前面小朋友们说过了,升国旗、奏国歌时应该怎样做?(站在整齐的队伍当中,站直、立正)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做到了,全体起立,准备:升国旗、奏国歌(2)、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3)提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4)多媒体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高高升起(重音“高高”下打点)学生读句;体会句子感情。①分男、女生读;②分大组齐读前句。(1)个别学生读句子第三句话。(2)预设:“您”指的是国旗。

(多媒休出示:我们立正,向您敬礼。)预设:因为用“您”表示对国旗的尊敬。预设:老师,您好!(3)预设:表示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学生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齐读这句话。学生跟着老师进行全文的总结,也相当于把课文再背一遍。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感受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要尊敬国旗,热爱祖国。板书:

2、升国旗立正

敬礼

庄重

严肃作业:

1、写剩下的几个生字,每个4遍,拼音2遍。

2、背诵课文,并加上动作。课题

3、江南(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采莲”等5个二会生字,“江南可”等七个四会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书写“江南可叶”四个生字。(体现第二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现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能初步感受江南的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正确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过渡引言:这儿的景色可真美呀!这就是江南,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板书课题,引导学习“江南”两字。)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小姑娘在干什么,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

2、个别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说说学习“江南”两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识记“江南”二字。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识记“江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

2、你们想不想读读这课文呀?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黑板出示生字和词语,个别学生读一读。

4、开火车分句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评读得怎么样。齐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朗读课文,能初步感受江南的美。

三、学习生字出示这一课所有的生字卡片:采、莲、何、戏、间。可、北、叶、西、南、江、鱼

4、看生字,说说你记住了什么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生字的字形。试着给生字扩词。

1、开火车读生字。

2、学习生字:“江南可叶”

3、学生自由读生字,说说这些字的写法哪儿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南:里面只有两横,第一横短,第二横长。可:注意笔顺,先写里面的口,最后写竖钩。叶:左右结构。左右一样大小。

4、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每一笔怎样摆才好看。范写生字。书空生字的笔顺。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书写“江南可叶”四个生字。板书:

(课文)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过的生字每个写4遍,拼音写2遍。课题

3、江南(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写剩下的四个生字。

2、能紧扣诗句中的“何田田”等关键词,感受莲叶的茂盛,感受江南的美好。(体现: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通过朗读古诗,能体会到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从而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录音机,生字卡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江南可叶。

2、听说训练,老师范读句子两遍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味那江南的美景吧!

1、学生当小老师,认读生字并组词领读。

2、学生开火车说句子: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间。

二、入情悟境,教学新课

(一)学习第一句

1、引言: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数数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

2、交流: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3、交流讨论前两行诗句,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

4、理解“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

5、教师引导感情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句联系诗的第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

1、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

2、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

4、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1、学生大声朗读古诗,并数一数有几句话,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边看图边到课文插图上找出相应的图片。

3、学生学习前两行古诗,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同时说说周围的荷叶、荷花的生长情况。

4、预设: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5、学生感情朗读第一句。学生观察中小鱼的活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学生看出示的图后,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

2、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师引导: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学生齐读全文。

6、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背诵诗歌紧扣诗句中的“何田田”等关键词,感受莲叶的茂盛,感受江南的美好。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生字生字卡片出示:戏,间,叶、鱼、西,北范写生字,1、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说笔顺,记字形。

2、学生写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继续写好生字。板书:

3、江南莲叶

多、绿、美作业:带上动作背一背古诗。把本节课所学的生字每个写4遍,拼音2遍。课题

4、我叫“神舟号”(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现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7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体现第二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展开联想,想象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多媒体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示图导入揭题。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国“神舟号”飞船点火发射时的雄伟身姿。“神舟号”飞到了天上,还见到了嫦娥姐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看多媒体,认识“神舟号”飞船。齐读课题:我叫“神舟号”如果有学生了解,可以讲讲有关“神舟号”的资料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神舟号”。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读书要求

2、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注意正音。

wǎnshɑng

dìdizěnmehuíqu

shíhou

dàishɑng

kànkɑn

轻声词:晚

弟弟

怎么

回去

时候

带上

zài

sànbù

chángˊé

shénzhōuhào

zhōngguó

平翘舌易混词:在散步

zuòshìyàn

zhēnxiǎng

作试

前后鼻音易混词:fēixíng tīnggāoxìng yídìng飞 行听 高 兴

一 定

(2)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回课文中,看看还会读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词,注意正音。

wǎnshɑng

dìdizěnmehuíqu

shíhou

dàishɑng

kànkɑn

轻声词:晚

弟弟

怎么

回去

时候

带上

zài

sànbù

chángˊé

shénzhōuhào

zhōngguó

平翘舌易混词:在散步

zuòshìyàn

zhēnxiǎng

作试

前后鼻音易混词:fēixíng tīnggāoxìng yídìng飞 行听 高 兴

一 定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朗读长句子: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我叫“神州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作飞行实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新笔画。“飞”字第一笔是横折斜钩,“你”字第四笔是横钩。2.练习巩固。3.指导正确书写汉字“飞、在、你、来”。.1、指名读生字卡片。同桌交流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2(1)“你”的第四笔是

“飞”的第一笔是

“在”的第三笔是说说笔画名称,再按笔顺描红。掌握汉字,写好铅笔字。板书:

我叫“神舟号”

(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业:

1、将生字每个写4个。

2、了解“神舟号”课题

4、我叫“神舟号”(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的、飞”等四个生字。能理解“太空”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展开联想,想象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体现:阅读浅近的童话,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重点与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的、飞”等四个生字。

2、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展开联想,想象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课前准备:多媒体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出示昨天学的五个生字。

1、个别或开火车认读生字,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你”的第四笔,“飞”的第一笔,“来”的第三笔

2、听说训练:神州号在太空飞行。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课题“我叫神舟号”中的“我”指的是谁?“神舟号”飞船和嫦娥姐姐说了些什么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无人驾驶飞船在太空运行的情景。

2、过渡:嫦娥姐姐认识它吗?嫦娥姐姐对飞船说了什么?

出示: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谁愿意学着嫦娥姐姐来问候飞船?

“小弟弟”指谁?“你”指谁?

嫦娥姐姐问了飞船哪两个问题?她为什么要这样问?

谁来学嫦娥姐姐问一问?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船弟弟是怎样回答的?出示第二自然段。

1、名字:神舟号。简介:这个名字是江泽民主席亲自取的,你知道什么意思吗?(神奇的船)

师:听说“神舟号”来自中国,嫦娥姐姐可高兴了。你们猜猜她为什么高兴呢?

1、说说课题“我叫神舟号”中的“我”指的是谁?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同桌交流。

时间:晚上

地点:太空。解释“太空”即很高的天空。

2、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嫦娥姐姐的话。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说说“小弟弟”指谁?“你”指谁?

嫦娥姐姐问了飞船哪两个问题?她为什么要这样问?

3、(亲切、惊讶、疑问的语气)

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突出“问”的语气。

教师范读。女生齐读。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听懂了些什么。

家乡:中国

任务:科学家派来作飞行试验。

2、自由练读,读出自豪的语气,指名读,男生齐读。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嫦娥高兴的心情。并说说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看看。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展开联想,想象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

三、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1、嫦娥姐姐乘着“神舟号”飞船回到了家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会看到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给嫦娥姐姐介绍家乡的情况呢?

1、学生试着做小导游,给嫦娥姐姐介绍家乡的情况。(自由准备,指名上台介绍)

2、听老师总结提升:祖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更先进的飞船还等着你们这一代去创造发明。背诵课文。展开想象,发展语言。板书:

我叫“神舟号”嫦娥飞船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生字每个写4+2遍;

3、课后拓展:查找有关太空,飞船,卫星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同学之间课后交流。课题练习2(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写好从左到右笔顺的字。(体现第二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背诵儿歌重点与难点:

1、能写好从左到右笔顺的字。

2、能背诵儿歌。课前准备:挂图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画小手。1.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指名说说怎样画自己的小手?4.从各个侧面启发学生说说手的用处。5.教师小结:手的用处真大,能做很多事情,我们要从小爱护手,保持让它为我们做更多更好的事情。1.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指名说说怎样画自己的小手?3.拿出准备好的白纸,照图上的样子在纸上画自己的小手。4.说说手能为你和别人做些什么事?

二、拼拼读读。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图画。2.拼拼读读。pāipíqiú

nákuàizidǎdiànnǎo

zhu6ch6ngzi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表示手的动作。1.说说每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2.拼拼读读。pāipíqiú

nákuàizidǎdiànnǎo

zhu6ch6ngzi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三、写好铅笔字

1、出示汉字,认读。

2、说说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应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

3、教师讲解并范写。们:左窄右宽,“单人旁”写在左半格,略窄,“门子框”从竖中线左边起笔,略宽。叶:左窄右宽,口子旁偏上。江:左窄右宽,三点水写成弧状,工写得略扁。

1、出示汉字,认读。

2、说说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应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

3、们:左窄右宽,“单人旁”写在左半格,略窄,“门子框”从竖中线左边起笔,略宽。叶:左窄右宽,口子旁偏上。江:左窄右宽,三点水写成弧状,工写得略扁。

4、学生描红,再仿影。教师巡视指导能写好从左到右笔顺的字。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儿歌要求借助拼音自己读儿歌,要把字音读准,碰到不会读的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再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1)抽读词语卡片:爸爸

大树

快乐

小鸟

两棵

飞来飞去(2)注意正音(翘舌音:树、是、平舌音:在、三拼音节:快、小、鸟、整体认读音节:只、是)(3)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4)指名读,评读。

3、理解儿歌的意思,朗读儿歌(1)为什么说“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2)再次朗读儿歌,读出幸福,快乐的语气。

4、指导背诵学生自己尝试背诵。指名试背。齐背。

1、自读儿歌要求借助拼音自己读儿歌,要把字音读准,碰到不会读的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再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1)抽读词语卡片:爸爸

大树

快乐

小鸟

两棵

飞来飞去(2)注意正音(翘舌音:树、是、平舌音:在、三拼音节:快、小、鸟、整体认读音节:只、是)(4)指名读,评读。

3、理解儿歌的意思,朗读儿歌(1)为什么说“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学生交流讨论。明白“我”得到了父母的疼爱,生活很愉快,很幸福。)(2)再次朗读儿歌,读出幸福,快乐的语气。

4、学生自己尝试背诵。指名试背。齐背。能正确诵读儿歌,读准字音,了解大意,并能背诵儿歌。板书:

练习2拍皮球、拿筷子、打电脑、捉虫子作业:

1、写字:们

2、说说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中,你准备怎么做?课题练习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勇敢、准确、清楚地说出怎样借还铅笔,态度大方,声音洪亮。(体现:学讲普通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表述过程中,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的习惯。(体现: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懂得借还东西要及时归还,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重点与难点:能勇敢、准确、清楚地说出怎样借还铅笔,态度大方,声音洪亮。课前准备:能勇敢、准确、清楚地说出怎样借还铅笔,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学校开学了,动物们在这所学校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学习、生活得非常愉快。小朋友,今天咱们一起来当一回摄影师,扛着摄像机去动物学校拍一拍他们的学习生活,小朋友准备好摄像机(师生用手模拟成摄像机)。

板书:借铅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拍摄一下他俩是怎样借还铅笔的?

1、听老师情境导入: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学校开学了,动物们在这所学校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学习、生活得非常愉快。小朋友,今天咱们一起来当一回摄影师,扛着摄像机去动物学校拍一拍他们的学习生活,小朋友准备好摄像机(师生用手模拟成摄像机)。哟,小动物们都低着头在做作业呢!咦,小猴与熊猫(出示挂图)怎么不写字呢?小摄影师们看着这个镜头,你们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二、演练小猴借铅笔的场景。

1、激趣提出要求:

小摄影师们,咱们对着熊猫和小猴拍摄吧!

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呀,摄像机里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怎么办?咱们先来当回配音演员。

2、演练借铅笔的场景:

⑴先让我们来当一回小猴,请小朋友戴好小猴的头饰,说一说你会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准备一下,看谁在摄像机下最大方,最有礼貌,最能把要说的话说清楚。

(学生练习,师巡视)

⑵指名回答(师随机点评,生也可点评)

⑶面对求助的小猴,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这回请你们要当一回熊猫了,请小朋友戴好熊猫的头饰,说一说,做一做。(学生练习)

3、过渡:小猴借铅笔这一段录像在小朋友的努力下拍摄得很成功,那小猴还铅笔这段录像,该如何准备呢?

1、激趣提出要求:

小摄影师们,咱们对着熊猫和小猴拍摄吧!

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呀,摄像机里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怎么办?咱们先来当回配音演员。

2、演练借铅笔的场景:

⑴先让我们来当一回小猴,请小朋友戴好小猴的头饰,说一说你会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准备一下,看谁在摄像机下最大方,最有礼貌,最能把要说的话说清楚。

(学生练习,师巡视)

⑵指名回答(师随机点评,生也可点评)

⑶面对求助的小猴,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这回请你们要当一回熊猫了,请小朋友戴好熊猫的头饰,说一说,做一做。(学生练习)⑷指名回答(师适时点评)

⑸同桌分角色练习:刚才我们试着当一回小猴,也试着当了一回熊猫,现在请你们同桌合作一下,一个做小猴,一个做熊猫,看看图,把小猴借铅笔的场景排练一下。⑹指定同桌在班上汇报表演,师适时点评。发几张“礼仪宝宝”的卡片鼓励。创设情境,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的习惯。

三、演练小猴还铅笔的场景

1、分角色练习:小猴是如何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请同桌分工,事先排练一下,并要注意说话文明、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3、过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帮助,借还东西的事情常有发生,你们能挑其中的一件找个好朋友相互合作表演一下吗?

1、分角色练习:小猴是如何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请同桌分工,事先排练一下,并要注意说话文明、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2、同桌戴上头饰表演,师做摄像的动作,并适时点评。在活动中能勇敢、准确、清楚地说出怎样借还铅笔,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板书: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篇5

姓名:

得分:

家长签名:

一、填一填: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9=()+0

12-2=()+()

16-9=6+()

14-9=()-3

15-7=()-1

13-8=3+()

2、在〇里填上“>”“<”或“=”

17-9〇5

11-2〇13

9+5〇14

12-6〇8

14-6〇9

12-9〇4

10〇17-8

13〇15-63、房子里一共住着12只兔子。

如果

有()只,那么

就有()只。

如果

有()只,那么

就有()只。

4、先圈一圈,再计算:

13-4=□

12-6=□

5、在得数大于6的算式后面画“√”,小于6的画“○”。

12-6□

7+2□

14-9□

15-7□

17-8□

13-9□

11-2□

16-10□

6、从4、7、11和19中选三个数组成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

□○□=□

□○□=□

□○□=□

7、在每组中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9+8□

13-9□

15-8□

12-9□

8+8□

13-7□

13-8□

12-7□

二、直接写出得数:

11-9=

14-8=

15-6=

11-3=

13-7=

12-8=

17-9=

13-6=

15-9=

13-4=

11-2=

13-5=

13-9=

13-8=

11-5=

15-8=

11-6=

12-7=

14-9=

11-7=

18-9=

12-6=

12-4=

15-7=

16-7=

14-7=

16-9=

12-3=

14-6=

16-8=

原有

12枝

18把

()辆

15件

卖出

5枝

()把

9辆

()件

还有

()枝

9把

7辆

7件

三、填表:

四、连一连:

16-8

15-9

12-7

14-7

13-8

11-5

12-3

18-9

17-8

五、选一选:(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1、7+4〇13,〇里应该填?

>□

<□

=□

2、华华折了14只千纸鹤,明明折了9只千纸鹤,明明至少还要折几只,才能超过华华?

4只□

5只□

6只□

3、丁丁两周一共吃了14个苹果,第一周吃了6个,要算第二周吃了多

少个,正确的算式是哪个?6+8□

14-6=8□

14-8=6□

=

(个)

六、看图列算式:2、1、3、七、解决问题:

1、2、=

(个)

3、停车场原来有14辆

开走5辆

=

(辆)

还剩下多少辆?

停车场先开走7辆

又开走6辆

=

(辆)

两次一共开走多少辆?

4、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车上原来有11人,本站下车3人,上车4人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

3、例4。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毫升 2000毫升=()升 9升=()毫升 5000毫升=()升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第三课时

课题: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教学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1.第3题。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第9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3.利用旧知识的正迁移来学习新知识,能举一反三。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连加、连减的竖式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回忆旧知:说说上学期的加减笔算方法 2.先说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5+15= 90-22= 50-18= 17+23= 学生可以是用笔列竖式计算;也可以在心里列竖式计算;还可以在计算加法时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在计算减法时运用先减去整十,再加或减去与整十相差的数(如计算90-22,先用90-20=70,再用70-2=68;计算50-18,先用50-20=30,再用30+2=32。)

3.揭示课题

小朋友知道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内容:连加、连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1 1.竖式笔算

(1)教师出示例题,分析题意:

先分析题目中知道的数学信息,再分析题目提出的问题。

题目告诉我们三个人折的小船分别是19只、27只和26只;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就是求19只、27只、26只相加的和,用加法计算。(2)正确列式

求三个数的和就把三个数加起来,算式是19+27+26=□(只)。

三个数连加,可以按照加数的顺序依次相加,就是先用19+27=46,再用46+26=72。

竖式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这样写:

4 6 1 9 +2 7 + 2 6 + 2 7 4 6 7 2 4 6 + 2 6 7 2(3)提问:

后面的竖式和前面的竖式有什么联系?你认为像后面一个竖式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

可不可以先用19+26,再加上27?„„

请学生在课本第1页找到连写的竖式,自己完成笔算,算出得数。(4)小结方法:

连加笔算,可以分两步竖式,也可以把竖式像这样连起来写,连起来写竖式算,可以简便一些。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算式,说明是连减算式

引导:可以怎样写竖式计算?先相互讨论,在用竖式把得数算出来。(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连减可以分两步列竖式,也可以把两步竖式连起来写。一般连起来写竖式,计算过程稍微简便一些。

四.组织练习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1、2题。(要求:第1题写在书上,第2题前四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做,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指名交流。

2.重点交流:23+36+27和50-25-25,这两题你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吗? 同桌、前后简单交流后,全班交流: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发现。

3.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第4题。(1)自己读题,指名列出算式

(2)指名学生交流列式和结果,并要求口答。(3)教师补充提问:

第3题:根据这样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但可以不计算。)

第4题:(1)(2)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其余四小题。

板书:

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

19+27+26=72 1 9 4 6 1 9 +2 7 + 2 6 + 2 7 4 6 7 2 4 6 + 2 6 7 2

第二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

2、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体会加减口算和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感受知识的综合应用,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发展运算能力。

2.解并掌握分析题意的方法,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并能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时合理选择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用竖式怎样计算?(让学生交流)2.正确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5+56+15= 90-22-25= 50-18-12= 38+42-33=

二、学习新课 1.列出算式

呈现例2,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说明:像这样的算式,有加法也有减法,叫加减混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2.竖式计算

问: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把书翻到第3页,用竖式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你能行吗?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竖式怎样算的,明确先算加法,再连着写竖式算出得数。

指出: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一样,可以按计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

出得数。

3.完成“试一试”

出示算式。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明计算时如果哪一步时以前学过的口算,也可以直接口算得数。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板书减法竖式)接下来你是怎样算的?

讨论:在算出减法得数22后,用什么方法算要方便一些?你是怎样想到口算的?

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数。

4.回顾反思

提问:上面两道题是关于什么内容?你通过计算这道题,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按算式的顺序算,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能口算的可以直接用口算。)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一行两小题。学生分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交流:说说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检查笔算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

明白题意:先算加20的得数,再算减6的结果。

问:这道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可以用口算。

指出:再加减混合里遇到能口算的,旧可以直接用口算,这样计算比较方便。3.“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计算要求,让学生说说每题里哪一步可以用口算。让学生计算左边一列两题,指明板演。

交流:每题中哪一步用的是笔算,哪一步用的是口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问:根据什么求到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的第二个问题?

你认为这里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5.“想想做做”第5题

(1)(2)两个问题能颠倒吗?也就是先求女生栽树多少棵,再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回顾思路:如果这道题目只有一个问题:女生栽树多少棵?我们就

可以先求出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然后再用„„(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男生栽树多少棵=女生栽树多少棵)

三.课堂作业: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你学会了什么?

2.完成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里自己没有做的三小题,第3题右边两小题。

(2)“想想做做”第5题列式计算在课本上。

板书:

第三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第5页练习一第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使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练习内容 1.回忆内容

问: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样写要方便一些?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方便一些?(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时)

2.揭示课题

二、组织计算练习1.练习一第1题

出示题目,问:这里的题你想用笔算呢还是用口算?为什么想到都用口算?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交流得数。

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计算过程遇到两位数或一位数,可以直接用口算,这样可以算得比较快。

2.练习一第2题(1)完成第一行两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分析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和原因。问:这两小题各在哪一步用了口算?你根据什么想到用口算的? 指出: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是什么,凡是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用口算,这样比较方便,可以算得快一些。

(2)完成第二行两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问:你觉得这两小题哪里可以口算?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发现错误并分析原因。(3)练习反思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有什么体会? 指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计算时还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能用口算时可以用口算,这样可以算得快一些。

3.练习下面各题

(1)说说下面每题中哪里可以用口算 76-20+28 44+8+38 64-27-6 46+39-50 53-9+40 68+5-30(2)计算下面各题 34+26+23 45-37+59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问:你用口算了吗?在哪一步用的口算? 4.做练习一第3题

学生计算,把每次计算的得数填写在括号里。三.完成思考题和作业

1.练习总结: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2.讨论思考题

(1)出示图:从第一行拿几个放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就同样多?

追问:从比第二行多的个数里拿多少到第二行,就能使两行同样多?(2)思考题:

引导: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种方法。3.布置作业:第4题

第四课时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12个红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思维 1.比一比

出示图片: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地排列。提问: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么说?(用多3个、少3个描述个数关系)

你是怎样看出苹果比梨多3个的?

用虚线把苹果分为7个和多的3个两部分,指出:这里分成的7个,是和梨同样多的部分,3个时比梨多的部分。

2.说一说

同桌互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 苹果比梨多3个,梨比苹果少3个,还能换句话说吗? 3.引入新课

比较两种不同个数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看出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题3,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1)引导操作探索

请小朋友用红圆片代替小军的彩珠,蓝圆片代替芳芳的彩珠,动手摆一摆。引导学生按条件摆出相应的圆片:红8蓝12.比较:小朋友能比一比这两串彩珠的个数谁的多谁的少,和大家说说你比较的结果吗?

你是怎样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引导:现在知道芳芳的彩珠比小军多4个,小军的彩珠比芳芳少4个。那怎样让两串彩珠变成同样多呢?请大家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知道,与学生合作交流。(2)交流理解

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结合交流进行演示,使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怎样想的,初步感悟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方法一:小军的再穿4个,就和芳芳的“同样多”。追问:为什么小军的再穿4个,就和芳芳的“同样多”? 方法二: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追问:为什么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 方法三:把芳芳的移动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 板书:移多补少

提问:谁还有别的办法,使这两串彩珠同样多?

说明:只要使两串彩珠同样多,都是可以的。如:芳芳拿走3个,其中1个给小军。再如:芳芳的添上2个,小军的添上6个。

3.整理方法,感悟关系

引导:想一想,解决以上的问题有哪些方法? 4.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出小棒,并用多、少说说两行小棒根数间的关系。说说可以怎样让两行小棒同样多。2.“想想做做”第2题

(1)完成第1题

这里的两个条形各表示什么数量? 独立思考,完成下面填空。交流练习结果。

追问:为什么明明只要送给大力10张,两人张数就同样多?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生说说题里的条件和要求哪两个问题。

问:第(1)题要怎样算?让学生填写算式并交流。(板书算式)鸡和鸭比一比,谁的只数多?

看第(2)题想一想,鸡卖掉哪一部分,剩下的只数就和鸭同样多?求卖掉多少只实际是求什么只数?

把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算式,说说为什么用减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要两边同样多,你认为可以怎样做?引导说出不同的方法。四.回顾总结,概括内容

提问:今天学习的时解决怎样的问题? 通过什么活动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现在知道这类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吗?想一想,再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

第五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第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并通过直观操作,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时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具体操作感悟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说明和解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初步的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借助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小结: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作业设计:数补第5页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第11页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并通过直观操作,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时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具体操作感悟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说明和解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初步的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借助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1.揭示课题。

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2.练习计算

(1)出示:85-27-39 45+29-36 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2)思考练习二第1题

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3)思考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小结: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机动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想想做做3、4,补充习题第一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游戏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连加、连减的竖式笔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47+3 28-9 57+6 90-8 67-30 45+6 51-9 87-30 指名交流并选择一些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4 观察题目,说说题目有什么特点?特别是第2小题,让学生想一想最容易填的方框是哪一个?填这个方框时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3、补充习题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补充习题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想法。

5、补充习题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四、课堂作业

上一篇:“三节”教育主题活动工作计划下一篇:旅游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