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2024-06-27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共8篇)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1

一、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情况

为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保障制定的各项农艺措施认真执行,农场专门成立了以场长王毅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李艳杰(黑龙江农垦玉米首席专家)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指导专家组”,万亩片技术负责人为农业副场长刘守林场长,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生产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至上而下层层管理,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有效运行机制,为全面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万亩示范片落实情况

集中连片面积10111亩,示范标牌落实在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全面积推广应用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既:小垄密植(65cm)选用耐密品种、三秋作业、分级精播、秋深施肥、叶龄跟踪管理、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健身综防、航化促熟、机械收获。综合提高产量70%。

三、项目整合和措施配套情况

锦河农场承担农业部1万亩玉米连片高产创建任务,由第一管理区第二居民组和第五居民组完成。具体落实到13个地号上,设计现代展示区单产指标为800公斤/亩。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示范推广,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锦河农场种植7.2万亩玉米,结合农场实际,选择适宜我地区栽培种植的高产抗逆品种德美亚一号作为高产创建田的主栽品种。推广小垄密植技术。

四、指导服务和机制创新情况

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展示面积10111亩。组织培训3次,观摩3次。李艳杰专家亲自指导,高产创建玉米采用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专家办班培训观摩三期、学习总结高产创建技术、每期培训100人。发放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图册300册。

五、下步工作打算1、2012年8月:进行玉米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示范,专家组进行中期检查,做好相关技术的把关、指导、现场培训和数据资料的收集、记载,拍摄有关照片和录相。

2、2012年9-10月:测产、收获,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总结高产经验。专家测产后将玉米高产创建完成情况录入高产创建信息平台。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2

1. 将高产创建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凌海市2008年承担创建任务2片, 到2012年已增加到17片, 涉及10个乡镇。政府研究决定:一是成立组织, 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 农、水、机、财、农业开发办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在农发局设办公室, 主要环节市政府领导亲自参加。各示范片所在乡镇 (场) 成立相应组织, 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责任落实到人。市政府印发文件《凌海市高产创建工作方案》, 增加工作执行力度。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 与示范片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 明确任务指标及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兑现年终责任状;示范片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每年每个示范片拿出2万元用于示范片物质补贴资金配套。这些办法的出台, 将高产创建工作提升到了政府行为。

2. 突出关键环节, 狠抓措施落实

农发局抽调有能力干部组建专门的高产创建工作专业队伍, 由局长任组长, 分管局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机关业务股室人员和农技专家组成。在关键环节上抓落实: (1) 核心区地块落实。深入各乡镇、村屯、农户和田间, 落实万亩示范片核心区, 在种植品种、密度上达到示范片要求, 实现了“五统一”和“四个百分之百”。 (2) 技术推广落实。制定印发水稻、玉米生产作业历, 每户1份;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 全市5年举办培训班100余次, 受训人数达10万多人次。农技专家深入示范片农户、田间地头, 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专家组成员还把手机号码发到农户, 方便农户随时进行技术咨询。 (3) 资金补贴政策落实。5年来为示范片提供补贴配方肥近500吨、尿素近500吨、防治玉米螟农药110吨, 防治稻曲病、稻瘟病农药各27吨。 (4) 跟踪督导措施落实。根据农时季节, 跟踪督导示范片品种选择、水稻大棚育苗、玉米播种、水田插秧、病虫防治等生产环节。立标志牌131块, 建立档案72卷。

3. 抓好典型示范, 带动粮食增产增效

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抓示范片核心区和高产示范户典型。一是明确标准, 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 高产示范户同一品种连片种植不少于5亩。玉米优良密植品种每亩4000株以上单产分别在825公斤和850公斤以上, 水稻单产分别在725公斤和750公斤以上。二是给予政策支持, 运用示范片建设资金给予重点投入, 无偿提供配方肥和防虫灭病农药。三是落实责任, 示范片实行百分制年度考核, 抓好典型占总分数1/3;每个示范片核心区有1名行政领导和1名专家承包。每年每名专家至少抓2户高产典型户, 全市每个示范片核心区都落实了责任人;10名专家包抓高产示范户100户。四是实行奖励, 依据平时和年度考核结果, 对包抓责任人和高产示范户予以奖励, 对高产示范户要经专家组实地测产, 全市排出名次、分出档次、分别予以奖励。五是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典型经验, 在示范片内针对不同生产环节, 每年召开各类现场观摩会不下10次, 参加人数超2000人次, 带动周边生产田, 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4. 创建成效

生态养猪、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总结 篇3

一、 创建点基本概况

杭州萧山江南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是集种猪繁育、生猪饲养于一体的规模型养殖企业。位于环境优美、防疫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南阳街道围垦五工段,总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8多万平方米。2011年饲养量130000头,年底生猪总存栏50000头,年出栏商品猪80000头。目前拥有能繁母猪7000多头,预计今年全年可供应优质商品猪13万头。公司现有常年员工200多名,其中管理人员20人,技术人员30人,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公司的整体布局、猪舍设施、管理模式、防疫设施、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均位于同行前列,历年来公司先后被列入萧山区商品猪基地示范场、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杭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供港供沪商品猪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省一级种猪场、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畜牧小区、国家活体储备基地,去年还被列为国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出售的商品猪被评为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银奖。

二、 项目配套的技术措施

项目建设承担单位是杭州萧山江南养殖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在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围垦五工段,养殖品种为生猪,规模10万头。项目配套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如下:

1、 设立猪粪处理基地,建办有机肥加工厂对猪粪每天进行收集,集中无害化堆放,通过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成品(半成品)。施用于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的种植上,并做到清洁运输。

2、 牧区实行雨污水分离的方式,雨水经排水渠直接导入蓄水池,作冲洗水用,生产、生活废水通过收集水沟和格栅(网)进入沉淀池。

3、 经萧山区环保局和农业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立项批准,投入200多万元,建造高标准的生化+物化立体污水处理设施两套,进行曝气厌氧处理,日可处理废水达320吨左右,完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和废水的排放标准。处理后的达标水,直接排入鱼塘进行鱼类饲养,达到循环利用。

4、 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沼气池,对污水进行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暖,产生的沼液沼渣制作有机肥应用于蔬菜苗木当中,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有利于推进生猪的科学、环保养殖。5、注重生态环保,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

5、 公司有较强的绿色生产意识,重视场容场貌,做好办公区管理和生产区四周绿化美化以及生态建设工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减少臭味和蚊蝇。

三、 主要技术内容及指标说明

前二年平均饲养量达到77500头,单产1500元,创造总产值11625万元,实现利润775万元。计划指标年饲养量100000头,比前二年平均增加29.0%,创造总产值18000万元,比前二年平均增加54.8%,实现利润1250万元。比前二年平均增加,61.3%。

四、取得的成效,综合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等均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先进的自动养殖技术,可以缓解当前用工难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利用率,提高养殖生产水平。2011年,本公司母猪年平均分娩胎数为2.3胎,平均每胎产活仔数为10.80头(包括第一胎新母猪),全程育成率在88.78%以上,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21.85头,170日龄肉猪达到100kg左右。2011年园内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商品猪21.2头,超过周边地区平均水平20%以上,完全投产后,肉豬出栏率达180%,超过周边地区平均水平12%,生产业绩和养殖水平在区内及至国内领先。2011年共出栏肉猪91000头,实现产值17451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今年饲养量已达到110000头,创造总产值19250万元,实现利润141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而且随着新建区块的正常生产,公司规模及自动化水平、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等进一步提高。

2、 社会效益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一是通过优质种猪与无公害商品猪养殖技术的推广,可全面提高当地生猪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通过自动一体化养殖管理技术,提高了劳动利用率,提高生产力,可以加速生猪产业的发展;三是通过向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无公害商品猪,有利于提高当地及周边地区生猪的自给率,稳定市场供应。通过项目的创建,养殖技术的提高和现代化设施的应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社会效益显著。

3、生态效益

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篇4

工 作 总 结

2010年,我县继续承担了农业部安排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任务。根据农业部要求,结合去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我们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并严格执行。尽管今年不良的气候,特别是七、八月份连续的大规模降雨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产,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今年我县的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总结出了目前耕作制度下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及棉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攻关田、引种田、示范方等典型引路,带动了全县棉花生产。

(一)基本完成了产量目标

按项目要求,在我们县级初测的基础上,经市复测、省抽测,最后省农业厅确定,××县棉花高产创建产量结果是: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铃数61560个,折皮棉亩产132.29公斤;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铃数61768个,折皮棉亩产118.94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点平均亩铃数53340个,折皮棉亩产102.7公斤。

(二)提高了棉花产量,改善了棉花品质 通过项目实施,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大为提高,优质高产棉花品种得到普遍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水平。

(三)实现了节本增效,提高了植棉效益

通过新技术的实施和新品种的应用,示范户和辐射户棉花产量较普通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调查,示范户较普通户亩增皮棉25.4公斤,辐射户较普通户亩增皮棉10.7公斤。

在促进项目区棉花增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单位面积投工量和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棉田产出效益。经调查,示范户和辐射户较普通户亩增效益216.6元。

(四)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

通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加快了棉花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进程,县级棉花技术专家到乡镇重点村的巡回讲座,广播电视讲座,技术指导员应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电话答询,让示范户拥有随时随地问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条件和机会,为示范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帮助。示范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户,使更多的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用到植棉新技术。

(五)带动了全县棉花生产

通过良种补贴及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今年我县棉花品质大幅提升,棉农投入减少。2010年我县棉花在生育期气候 不利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激发了科技种田积极性,增强了棉农对棉花增产增收的信心,对大灾之年夺取棉花较好收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带动了全县棉花生产。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为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高标准、高质量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乡镇分管镇长,县农业局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经作等站长为成员,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技术、财务管理小组。技术小组由县经作站长任组长,负责棉花高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落实、良种引进推广、技术指导培训、项目总结等工作;财务管理小组由农业局财务科长任组长,负责落实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各小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确保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同时,聘请省市有关专家作为我县棉花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专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规划,制定具体的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落实项目实施地点 我县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位于××镇。示范片以××村为核心辐射周围十二个植棉村,涉及农户1545户,面积10000亩,其中,十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田和百亩高产示范方位于××镇××村。该区域位于我县棉花主产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ph值呈弱碱性,灌排条件良好,植棉基础和棉花种植水平高,能充分展现新技术、新品种的增产效能,发挥创建活动的带动作用。

(三)选择优良品种

十亩高产攻关田种植品种为杂交抗虫棉鲁棉研38号。百亩示范方种植品种为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8号。万亩示范片种植品种为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8号和晋棉38号。

(四)落实技术人员责任制

为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局牵头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层层落实技术人员责任制。从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等主要业务单位遴选技术过硬、热心本职工作的技术骨干担任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实行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包村、包户、包田责任制,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建立严格的评价考核制度。使技术指导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发挥了农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锻炼了技术队伍,有力推动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

(五)强化技术指导

1、开展试验示范,储备农业新技术 为顺利开展好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我们结合当地实际,依托项目载体,引进新品种,探索新技术,力争在棉花当家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在××镇××村安排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达10个,并安排了一个棉花优质栽培田、一个棉花新品种展示田和一个棉花新品种高产示范片。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了配套的棉花栽培技术规程,筛选了2-3个适宜于当地种植的当家品种。为今后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棉田深耕,精细整地

项目区实行秋耕冬灌,深耕翻20厘米以上,耕后精细整田,实现深耕细作,以利于棉花出苗。

3、配方施肥,培肥地力

今年,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实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化肥使用上,根据土壤肥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同时增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地防止了棉花后期早衰现象的发生。

4、足墒播种,适期晚播

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全部进行造墒。4月20日-4月30日播种,并采用地膜覆盖。为一播全苗奠定基础。

5、搞好技术服务,提高棉花产量

结合良种补贴项目,实行“四统一”服务。项目区实行统一棉花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 治。

(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百亩方有技术骨干、十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切实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棉花苗情、灾情和病虫害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为更好的完成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棉花产量,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制定了《棉花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并通过集市和培训班形式将其同《棉花备播及保苗技术意见》一并发放到棉农手中,棉花生长期间共培训农民3000人次,棉花广播讲座20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5万多份。

(七)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建立资金管理档案: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加强资金管理,实行专账支付,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二是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在核心示范区内,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人员、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三是建立项目实 施档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记录,为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

三、经验启示

(一)选址是基础。只有选择土壤肥力好、基础设施完善、群众植棉技术和植棉积极性高、土壤基本特性适宜棉花栽培的地块,才能充分展现新技术、新品种的增产效能,发挥创建活动的带动作用。

(二)品种是关键。只有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才能确保高产创建达到预期产量目标。

(三)技术是支撑。要实现高产创建目标,必须做到良种良方配套,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激发科技种田积极性,增强棉农对棉花增产增收的信心。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好棉花高产创建活动

2011年继续组织实施“

十、百、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万亩高产示范区亩产100公斤以上,十亩示范田亩产15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县棉花15万亩以上,力争全县平均亩产皮棉达到80公斤以上。在完成上述产量指标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总结和完善适合我县生产条件的棉花亩产皮棉100、125、150公斤的技术操作规程。

一是进一步打造高标准棉花高产示范田。以××镇×× 村为核心,继续建立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棉花生产的关键技术。同时,及时召开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参加的现场观摩会,在高产样板田,建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聘请省、市专家讲课,直接培训农民,切实建立起让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来,让各级政府推得开的好典型。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挖掘棉花增产潜力。近年来粮棉争地矛盾比较突出,依靠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难度较大。因此,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增加棉花总产。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提高棉花科技普及率。四是加强农民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对种植示范户的直接培训力度。组织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会诊、技术会商和技术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措施,促进棉花生产健康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棉农积极性

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证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开展节本增效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5

高港区农业委员会

2008年是农业部倡导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我区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区活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推进了全区水稻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全区粮食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增效,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实施地点和规模

在口岸街道、永安洲镇建立千亩示范区2个,口岸街道示范区位于城南社区,涉及到毛庄、兴丰、联丰、勒丰、江圣5个组,涉及农户数300户;永安洲镇示范区位于兴隆村,涉及到1、2、3、4、5、6、13等7个组,涉及农户数150户。种植品种是当地主推品种宁粳3号,栽培方式为塑盘旱育抛秧,具有高产增产潜力。

(二)实施效果

根据对口岸街道、永安洲镇两个千亩示范区随机测产调查,口岸街道示范区面积1000亩,水稻平均亩产725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增收135公斤,增产22.9%;永安洲镇示范区面积1000亩,平均亩产727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增收137公斤,增产23.2%。

(三)经济效益

千亩攻关片2000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增加稻谷产量27.2万公斤,按稻谷当前国家保护价1.8元/公斤计算,增加产值48.9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以农委王连章分管主任为组长,农委农业科朱长华科长及全体人员、口岸街道农技站陈余荣站长、栾桂霞副站长、永安洲镇农技站徐荣山站长、张美霞副站长、城南社区支部书记王国平和兴隆村支部书记常春生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农业科,负责该示范片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协调、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技术指导,口岸街道农技站和永安洲镇农技站负责项目的各项具体技术的实施和其他日常工作。落实资金投入,省财政投入高产创建专项经费4万元,主要用于补贴专业化服务组织。

(二)强化技术指导:农委和相关镇(街)农技人员直接参与,使每个创建村有一名技术指导员服务,为高产创建示范户提供培训、示范、现场指导等技术和物化服务;同时,加强宣传动员,利用黑板报、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把技术传授到项目区农户,做到了任务、目的、技术家喻户晓,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当前我区农技队伍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各镇(街道)农技站人员,经常忙于应付其他事务,对生产中的各项管理措施的督查力度不够,这方面有待加强。

渭北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模式 篇6

论文关键词:玉米 创建 模式

渭北旱塬以传统的雨养农业县居多,属春玉米优势产业带。2008年以来,该区域开始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按照“上科技,提单产,抓优质,增效益”的思路,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为核心,抓典型,树样板,不断挖掘春玉米增产潜力,层层辐射,探索玉米大面积持续高产的新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1.渭北区玉米高产创建情况

玉米是渭北区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养殖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要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增加总产,必须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挖掘玉米增产潜力,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由省农业厅种植业科、区县市农科所、种子站及各县区农技中心骨干组成专家组,对渭北区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的宜君县进行了产量复测,对该县的57个村,1760户,2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进行了实地预测,亩产为788.6公斤,比目标产量750公斤高出38.6公斤,增产4.7%;几个千亩示范方测产面积1260亩,预测亩产861.9公斤,较目标产量800公斤提高61.9公斤,增产7.3%;几个百亩核心攻关田实施测产面积436.5亩,预测亩产896.4公斤,比目标产量850公斤提高46.4公斤,增产5.6%;百亩核心攻关田最高亩产1002公斤,从这些实际数据充分说明,渭北区的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真正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受到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极大关注。省农业厅副厅长白宜勤来检查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时,也曾对该县地膜玉米种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宜君县玉米高产创建措施得力,技术到位,测土施肥应用面积大,堪称陕西地膜玉米生产第一大县;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主任对该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县地膜玉米五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可推广借鉴。

2.措施得力,关键技术到位

2.1.做好农技指导员和示范户的选聘和创建区域的选定。

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含量高,投入大,科学合理选定示范田和辐射区域是开展玉米创建活动重要基础和前提。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选聘关系到工作的成效,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从省到市到县均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业务技术单位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攻关组,确定业务技术骨干,明确了技术人员职责,制定春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印发了技术规程。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摸底,划定区域,重点实施,从播种到施肥,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2.2.做好科学种植技术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稳定技术服务队伍,充实农技推广人员,特别加强基层农技队伍的建设;二是重视农技推广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村两委会、村玉米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示范户科技意识,加大了宣传力度,同时组织多种形式培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发放给技术示范户,起到了宣传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突出关键技术指导。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指导示范施肥,穗期组织全县村两委会成员和种植大户代表观摩,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五项关键技术”的增产作用,让他们学得会,用得上,使示范区农民普遍掌握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和管理要点及关键技术。

2.3.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推动作用。要实现玉米高产,就离不开典型示范的带动。在高产创建工作中,要选择好示范村、示范片,耐心细致地做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对比算帐,把传统栽培和综合技术集成进行对比,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技术指导员、村两委会、村玉米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技术指导方法,并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机械播种,让农民真正看到示范点的增产效果。

2.4.选定优良品种,提高玉米单产。主推作物品种和主推技术是根本,是高产创建的重要抓手。针对目前玉米种植品种多而杂,且不少是未经过生产试验和筛选的劣质种子等问题,要主选了适应本地的耐旱、耐密、抗倒伏的紧凑型品种,作为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当家品种,发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综合增产优势。

2.5.突出关键技术,发挥综合技术优势。一是地膜覆盖,增温保

墒。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作用。作为雨养旱作农业县,推广地膜覆盖是解决春季干旱难抓苗的重要技术措施,有利于一播全苗。二是更换品种,挖掘单产。选择了适宜本地的耐旱耐密、抗倒伏紧凑型品种,在示范片统一供种,规范种植。三是测土施肥,培肥地力。春播前,在示范村组,采土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制定配方。按照有机无机组结合的原则,由玉米种植合作社统一组织配方肥、硫酸钾和微量元素肥料,按面积分配到户,造册登记。根据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推广科学施肥分次追肥;四是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适期早播,既能充分利用土壤解冻后的有利墒情,确保一播全苗;五是统一机械播种,规范种植。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的作用,动员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并由村委会统一机械,按划定的示范区域分片机械播种。由于组织、技术、措施到位,示范村地膜玉米播种质量高,出苗齐。从2012年的春玉米高产创建实践看,高产创建这个载体深入人心,增强了各级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实行项目捆绑,将玉米高产创建、玉米旱作技术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等项目进行捆绑,在项目村实施,发挥了综合技术组装集成的作用,既扩大了宣传,又充分发挥行政、技术、村级合作组织作用。

2.6.抓好运行机制管理,建立技术专家组跟踪服务。县区农技专家组要根据玉米种植的各个生产环节,从播前的高层次培训到播种各环节及时派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督促指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确保关键技术到位,同时,在玉米生长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干部、乡村干部、示范带动户观摩参观考察,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又锻炼了技术指导员、乡村干部、示范带动户,让他们真正看到现代旱作农业技术的增产作用,激发他们学技术,用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存在问题

春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在渭北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1.长期以来,由于玉米是该区域的传统产业,一部分县、乡镇级领导重视不够,认为抓和不抓都一个样,还未上升为政府行为,使得个别县、乡镇和村组组织力度不够。

3.2.玉米虽然是该区域的农业主导产业,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区域耕地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没有统一播种机械,导致种植规范程度不高,有缺苗断垄情况,植株密度普遍偏低。

3.3.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尚需要完善,如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并适当增加冬田秸秆覆盖、春季宽窄行播种、夏管化学除草、秋季适时晚收等措施。

3.4.播种机械不配套,原有机械播种密度不够,改装效果不理想。应注重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其他农业项目进行整合,发挥综合技术集成作用。

3.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还没有做到一条龙产业化服务。

3.6.财政投入资金不够,如良种、配方肥等关键技术环节资金缺乏,难以全面推广。

4.几点建议

4.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要把高产创建活动上升为政府行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相关资源,完善相关机制,保障措施要得力。

4.2.关键技术落实要到位.在高产创建区要大力推广以“选品种、上密度、盖地膜、配方肥”为核心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真正做到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使关键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

4.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除地膜补贴外,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补贴结合起来,并实行重大技术补贴,市县两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对玉米生产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

4.4.整合农技项目资源,促进高产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农业重大项目要与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把农、科双方力量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实施和科技相结合的累加效应。

4.5.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统一安排部署、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措施、统一防治病虫,使高产创建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7

1 充分肯定成绩, 全面总结四川粮油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1.1 取得的显著成效

第一, 创建规模年年有增加。从创建县数量看, 由开始的70个县 (市、区) 扩大到124个县 (市、区) , 尤其是在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已实现了全覆盖。整建制推进数量, 由2010年2个县的整县创建试点增加到2011年10个整县、100个整乡的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从示范片数量看, 部级万亩示范片从151个增加到286个, 扩大近一倍;辐射带动面积从84.53万公顷增加到180万公顷, 扩大一倍多。从作物品种数量看, 覆盖作物从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扩大到大豆、荞麦等杂粮作物, 扩大到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与此同时, 2011年我们还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域的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集中成片推进高产高效创建, 以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 创建水平年年有提高。一是高产纪录不断涌现。川南泸县、合江等“中稻+再生稻”区水稻亩产突破吨粮, 广汉、郫县中稻亩产突破800千克, 江油市小麦亩产达到711千克, 万源市马铃薯亩产4 857千克, 罗江县油菜亩产263千克, 这些都是四川盆地粮油作物高产攻关的最高纪录。宣汉县三年完成三个跨越, 成为了四川、西南乃至南方地区玉米生产的一面旗帜。二是辐射带动效果明显。据统计, 高产创建开展三年来, 对于全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89%、76.6%和71.5%, 有力地助推四川粮食“四连增”、油菜籽连续10年创新高。

第三, 创建机制年年有进展。一是创建方式有新变化。郫县、宣汉、简阳等地探索创建工作与创新团队结合, 积极推进农、科、教有机结合, 示范片成为了专家教授们的试验地, 专家定期驻点, 技术人员包片指导, 有效地促进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转化。二是组织方式有新亮点。广汉市将高产创建与种粮大户扶持相结合, 通过大户带小户、散户, 有效推进了“四新”示范和“五良”配套, 实现了创建区域的品种、技术和技术培训、病虫防治、机械收获等的服务统一, 并连续三年培育出了冷世模、冷小波、黄明水三个全国种粮大户标兵。三是推进方式有新进展。江安县依托高产创建, 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开发, 整合项目, 大胆开展“农技招标推广”, 大幅提升了农技推广的综合效益;兴文县把创建工作与粮食加工企业、种粮大户有机结合, 把示范片建成了“围着市场转、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示范窗口和“产业链条延长、产品档次提升、农民收益增加”的长效基地。

第四, 创建影响年年有扩大。高产创建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高产创建所取得的成绩。钟勉副省长连续两年在国务院会议上介绍四川高产创建的成效和做法, 影响并引领了全国的粮油高产创建。农业部《种植业快报》多期宣传四川高产创建成效做法,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四川创建工作成效, 深化了四川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影响。

1.2 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

一是行政推动创建工作的力度非常大, 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强化。四川省成立了以分管省长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 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 连续4年召开全省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省农业厅与人事厅联合组织开展高产创建表彰评比活动。全省各级明确工作职责, 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如南充市政府全程督办高产创建活动, 并对粮油高产创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宣汉县制定了“三包三定”责任制 (领导包线、单位包片、实施人员包点, 定人、定点、定责) 和“三出三挂”创建机制 (出人才、出成效、出经验, 高产创建的成效与单位年终目标考核、职工职称评聘及奖励工资挂钩) 。

二是资金投入创建工作的力度非常足, 应该着力巩固并不断加大。农业部不断加大对四川高产创建专项投入, 2011年安排粮油高产创建资金5 720万元, 并下达3个整县、31个整乡的整建制推进任务, 安排资金3 060万元, 2011年中央财政对四川粮油高产创建的专项投入达到8 780万元。省政府把高产高效创建作为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工程, 省财政3年投入专项资金达到2.15亿元, 年均增长350%, 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 2011年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专项资金超亿元。同时, 各创建县 (市、区) 和相关市 (州) 认真研究出台配套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产高效创建。南充市、达州市在产粮 (产油) 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巴中市每年投入高产创建的财政资金都在2 000万元以上, 引导社会投入近1 000万元。成效说明, 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 根本的出路还在于提高单产, 中央和省上支持高产创建的政策针对性强、措施明确、投入到位, 为粮油年年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是科技服务创建工作的效果非常好, 集中体现为三个“率先”。率先集成对路品种技术:巴中市通过梯次培训、层层示范, 高产创建示范区主攻玉米“一增两改”技术 (改良品种、增株增肥) , 带动全市玉米单产突破500千克, 单产位列全省第一。率先推进专业化服务:泸县水稻高产创建围绕“统”字做文章, 实行良种统供、旱秧统育、三角形统栽、化肥统配、病虫统防、促芽肥统施、田坎高梁 (玉米) 统栽, 强力打造水稻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 再生稻发展迅猛, 成为四川第二个再生稻产量过亿斤的县。率先落实抗灾减灾技术:率先在高产创建示范片推广落实水稻旱育秧、小麦玉米旱地规范改制、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 通过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 带动大面积抗灾技术的推广落实。灾害发生以后, 灾区把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打造成为各地灾后生产恢复示范片 (点) , 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 确保各种补救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以点带面, 推动了大面积生产自救工作。特别是2010年四川大春生产关键时期出现罕见的低温阴害, 厅里先后派出27个由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和督查组分赴各地开展生产督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次深入灾区进行巡回指导, 在高产创建示范区狠抓增施粒肥等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苗情的转化向好。尤其是近年来全省各地结合实际, 在高产创建示范区深化耕作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各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如川南地区推广芋 (或菜) -粮 (高粱) -粮 (再生高粱) , 川东北地区玉米预留空行种植蘑菇、灵芝等经济作物, 川西地区利用预留空行种植秋马铃薯等, 实现了既增产又增收。实践证明, 通过高产创建集成品种技术、集聚人才队伍, 促进技术普及应用, 在关键时期解决关键性问题, 这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具体体现。

2 客观分析问题, 全力确保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认识还要再提高。有的地方高产创建还停留在农业部门一般性的技术推广, 没有把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有的地方生产经营方式没有相应变化, 生产主体 (农民) 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工作联络和协调机制还不健全, 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和力量, 不能够形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小面积高产攻关, 没有上升到大面积万亩示范带动和平衡增产;有的地方还停留在片面追求高产, 没有上升到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二是支持还应再加大。高产创建项目资金总量大, 但分散到各地对于开展工作而言, 资金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需要各地加强项目整合, 加大资金配套。大部分地方做得比较好, 配套了一些政策措施, 但仍有一些地方没有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作好汇报、争取支持,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是工作还需更有力。有的地方对高产创建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 万亩示范片还只是印在文件上、写在汇报上, 没有真正落实到户到田。在工作落实方面, 突出表现为标牌没有竖立起来或者是标牌内容不规范;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档案数据不够完善, 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做好认真的记录, 上报落实情况不及时, 上报的实施结果不科学。工作管理方面, 表现在考核评价工作没有跟上, 没有建立贯穿全程的考核评价机制;一些地方测产不够规范和严格, 存在浮夸虚高的苗头。

3 加大工作力度, 全力推进粮油高产高效创建上层次、上规模、上水平

2011年农业部下达四川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86个, 涉及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杂粮 (荞麦) 、油菜、花生8个作物, 还安排了3个整县31个整乡的整建制推进任务。我们将部里的任务与省上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联动实施, 确定10个县100个乡 (实际安排12个县109个乡) 整建制推进。2011年全省高产高效创建共涉及20个市 (州) 124个县 (市、区) , 其中整建制推进涉及17个市 (州) 80个县 (市、区) , 实现了主要作物、主产地区的全覆盖。万亩示范片的创建目标为:水稻600千克、小麦500千克、玉米600千克、大豆200千克、马铃薯 (鲜薯) 2 000千克、油菜200千克、花生300千克、杂粮 (荞麦) 万亩示范片亩产较增加5%以上;整县、整乡整建制的创建目标比万亩示范片的目标更高, 但要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 达到相应的创建目标。通过创建, 2011年要带动全省粮油作物单产提高3千克以上。

第一,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从前段时间统计的结果来看, 部分整建制高产创建单位落实领导小组的情况较好。目前还未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地方, 要抓紧做好汇报, 争取尽快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高产创建领导机构, 加强协调, 强化指导, 增加投入, 抓好落实, 真正把高产创建由部门工作提升为政府行为。同时,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 层层落实责任, 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田到人, 层层推进, 逐级落实。

第二, 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2011年高产创建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每个创建作物的省级专家指导组名单, 基本上整合了农业部专家指导组专家、部 (省) 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四川知名的栽培专家等三方面的技术力量, 组成了高产创建省级专家团队, 其任务就是开展巡回指导。各创建县及所在市州和各位专家要经常相互联系沟通, 明确当地的指导专家或专家的指导区域。同时要吸纳各地栽培、土肥、植保、种子、农机等方面的技术骨干, 组建一支沉得下、蹲得住、好使管用的高产创建技术指导队伍。当前正是开展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的关键时期, 厅属有关单位要督促省级专家指导组成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结合落实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重点抓好对示范片技术负责人的指导。市 (州) 和县 (市、区) 要切实把技术措施落实到高产创建示范片上, 要确保所有高产创建示范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达到100%、机械耕种达到100%。

第三, 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督导。一是示范片的落实。2011年农业部下达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任务439个, 其中有3个整县、31个整乡的整建制任务。承担创建任务的地方示范片是否真正落实了, 有没有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等因素, 并真正落实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到田, 特别是整县推进的地方, 示范片较多、任务很重, 对大家的工作能力是很大的考验。二是将标志标牌竖起来。2011年的实施方案继续对示范片标牌规格、标示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 并提供参考样板。各地在标牌上要明确示范地点、面积规模、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等内容。三是档案记录的完善。各地要把高产创建活动有关的文件、方案、田间记录、测产结果、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国家已经下发了整建制高产创建的测产验收办法, 之前我们已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联合进行了转发, 希望有关市、县要力求科学、杜绝浮夸。同时, 测产验收结果要及时上报全国高产创建平台系统;省上搞过平台数据库建设管理培训班, 各地要充分利用这个数据平台, 提高工作效率, 以便省上及时跟踪掌握各地工作进展。四是资金管理的规范。2011年高产创建的专项资金已经下达, 重点用于技术推广补助、专业化服务、物化技术补贴和项目的管理;不能够超范围开支, 要经得起检查、经得起审计。厅里将组织对高产创建开展情况进行分片督导, 检查的重点是组织机构、示范面积、示范标牌等方面的内容。现在厅里正在代省政府重新研究制定粮食生产的目标管理体系, 其中把高产创建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大家要高度重视, 扎实推进, 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第四,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宣传和示范引导方方面面共同关注粮油高产高效创建。一要加强对领导的宣传, 二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 三要加强对行业的宣传, 四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

第五, 要进一步加强整建制推进。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是2011年国务院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将高产高效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工作成效整建制地复制推广, 实现更大面积的平衡增产, 我认为关键还在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真正地把推进整建制创建工作作为狠抓粮油生产的“一把手”工程, 通过技术大集成、部门大协作、工作大联动,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把四川在万亩片上的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推广放大, 真正地上规模、上水平, 有效带动粮油作物单产水平的提升, 为全省粮油持续稳定增产做出应有贡献。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8

1创新工作目标扩大创建规模

除认真完成部、省下达的15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建设任务外,新乡市创新工作目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369工程”,即建设30个单产600kg/667m2以上的万亩高产示范方,60个单产550kg/667m2以上的整建制推进高产乡镇,90块单产700kg/667m2高产攻关田。高产创建总面积达到12万hm2,占总生产面积的35.6%。特别是在辉县市南环路孟庄镇高村-胡桥办事处三小营段、辉薄路北云门镇南姚固-冀屯镇宪录村段,形成了长达50km的高产创建示范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5月28日至6月3日,新乡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对全市小麦高产创建进行了测产验收。30个万亩示范方、61个整建制推进乡镇、92块高产攻关田全部达标。其中,长垣县浦北办事处万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到628kg、667m2;一块攻关田创造了单产788.2 kg/667m2的奇迹,创全市乃至全省高产新纪录。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66.4万t,较2010年增产4.39%。

2农科企协作形成创建合力

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新乡市通过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的优势,形成了新麦26、郑麦366、西农979为主导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结构,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栽培,品质可与美麦、加麦媲美。2011年,新乡市小麦良种补贴采用现金形式直接补贴农户,对进一步提高小麦品质的一致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确保小麦高产创建不影响、用种质量不下降、创建规模不减小,新乡市大力加强农、科、企协作,积极探索高产创建新模式。首先,由政府筹措资金,整合高产创建、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源,形成高产创建合力。其次,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督查,以及地块、关键技术的落实。第三,由市农科院研究制订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最新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并授权种子企业统一供应种子。第四,实行“订单生产”。属于种子繁育田的由种子企业与农户签订种子繁育收购合同,生产商品粮的农户与粮食收贮企业签订商品小麦收购合同,合同收购价均高于市场价格10%以上,从而增加了种粮效益,提高了群众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3.标准化生产提升创建内涵

从20世纪末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到现在,新乡市小麦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把小麦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以延津县为试点,以小麦高产创建为抓手,示范、带动、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户4级生产管理体系,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规定的规程操作。二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农户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公室存档,完整保存3年;建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定期公布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建立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农业部门与工商、质检部门联合执法,对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的门店和企业严格排查,严禁不合格种子、化肥、农药流入市场。四是加强技术指导。认真落实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入户率、规模化种植率、标准化生产率。五是搞好认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认证,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成立有机小麦产业协会,示范带动周边地区标准化生产。

4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创建基础

上一篇:走进信息世界设计方案下一篇:《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