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2024-05-25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共7篇)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篇1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1、国内外目前有哪些理论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1.埃里克.科勒的观点。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是为了适应会计预算和控制的发展需要,但在实务中并没有得到认可。

2.乔治·斯托布斯的观点。美国人乔治·斯托布斯最早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他在1953一1954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中,揭开了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论的序幕。在此基础上,斯托布斯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结合的会计模式,虽然他的观点在当时受到质疑,但对作业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3.宾·库拍学者和卡普兰教授的观点。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适时制的产生与发展,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代表者是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宾.库泊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宾·库拍1988年开始在他们合作的《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四篇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文章。对作业成本的定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探讨。

4.詹姆斯。布林逊的观点。此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术界也掀起了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高潮,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詹姆斯·布林逊于1991年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该书提出了增值成本、不增值成本、同质成本以及适时制成本等许多新概念,在理论研究上将作业成本计向一前推进了一大步,1991年,来自波兰特大的彼得特尼在其专著《ABC的功效:怎样成功的推行作业成本计算》中,系统地研究了作业会计的核心概念一作业和成本动因,并首次将作业成本计算与企业管理联系起来。另外,库拍和卡普兰还与他人合作,通过对作业成本法试点公司报告的加工、整理,在1992年共同撰写了《推行作业成本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一书,从实践上进一步论证了作业成本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的学者对此研究相对较晚。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1.余绪缨教授的观点。我国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并不陌生,早在1984年余绪缨教授就将乔治·斯托布斯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选作硕士研究生教材,并在有关文章中予以介绍。1987年作业成本初具雏形,余绪缨教授率先向我国引进,并在1993一1994年间亲自主持了以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为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后,作为研究成果,余绪缨教授的项目组在《当代财经》上连续发表了8篇论文,全面介绍和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及其框架、内容和内在联系,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2.朱宅仁、于增彪的观点。在1986年第12期《河北财会》上朱宅仁、于增彪也详细介绍了此部著作。并对该著作的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目前,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业成本最新理论介绍方面,二是作业成本在国内使用条件是否成熟方面。就其应用研究而言,作业成本法最初在加工制造业中应用,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随后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项目管理、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服务行业中的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内还没有有关作业成本法在农业企业中运用。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目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大部分企业不适用。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观点综述指出:作业成本法能否在中国企业应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作业成本法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包括对前人失败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这一先进的会计方法得到了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勿庸讳言,作业成本法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的研究文献从作业成本法的适用环境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型先进制造企业中的作业成本核算,推动了作业成本法的普及和应用。然而,中小企业很少关注这一问题。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受到了限

制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制造环境假设”误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作业成本法只有在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才能适用”,而对本企业并不可行,“制造环境”的适用条件阻碍了众多中小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 “复杂系统”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对大量的作业及相应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确认和计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D.T.希克斯公司在为中小组织提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时发现,“精湛复杂的作业成本计算技巧”使很多原本打算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也望而却步

3“高实施成本”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需要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实施成本高”,“高实施成本”将众多中小企业排除在作业成本法的门外

4.“高资源需求”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人力,需要投人大量资源”,“缺乏资源(人员与资金)”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无关性”误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看来,“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数据,这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似乎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领导“无关性”态度从主观上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6.“只做跟随者”误区

“作业成本法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我希望我的同伴实施后,我看到它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它对企业的影响,才决定是否采用”,而目前尚没有一个成功的榜样,“只做跟随者”的心态使中小企业在作业成本法的门外迟迟徘徊,不能跨出前进的脚步。

3、作业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它对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截止21世纪初,作业成本法己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采购量、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例如许继电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功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控制了销售费用。但作业成本法的成功率并不高。

虽然目前我国的应用条件还有些欠缺,但也不能对作业成本法还停留在一般的介绍上,而应该创造条件在应用上下功夫,把着眼点放在实务操作上。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尚未涉足作业成本法,可以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的某一部门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借鉴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某些思想或方法,用作业成本法的特定理念来改进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看,已经出现了作业成本核算、管理运行的环境特征,虽然总体还不够成熟。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阻碍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借口。因为,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在于带给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而不仅仅在于对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篇2

一、公立医院新医改提出的背景

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人们仍然面临着看病难、医疗负担重的问题。另外我国公立医院依靠资源消耗求得发展, 使其公益性愈加淡化,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投入产出的不平衡。同时随着城市化加快, 城市三甲医院面临巨大的压力, 导致医护人员超时工作, 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要寻找新型发展路径, 突破发展瓶颈, 恢复公益性本质, 实现医院发展的二次转型。为此我国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深化医药改革的意见, 意见指出医疗保障逐步覆盖城乡居民并全面推进五项改革。2011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并实施公立医院改革, 选择条件符合的区域进行改革试点。2014年出台了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将公立医院的医疗改革作为工作重点。201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 意见指出了公立医院应该更新运行机制, 重视并落实好成本预算、成本控制问题, 对公立医院政府必须加强监督, 加紧实施全成本核算制度。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我国公立医院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1.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

(1) 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虽然《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有全成本核算及控制内容, 但不少公立医院并未建设成本核算及控制体系;或者虽然已有制度, 却缺少实施细则, 不能落实或执行不到位, 成本核算及控制流于表面。完善的成本核算及控制体系, 要建立完整的执行系统, 建立各科室、各成员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衔接, 明确成本核算及控制细节, 使成本报表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

(2) 未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激励作用。也是连接医院及其工作人员的重要纽带。绩效对于医护人员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 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未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中, 有些医院也考核成本控制这一指标但是所占权重低, 考核可有可无、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的程度和医护人员的绩效、收入是分离的, 很难激发他们进行成本控制的热情。

(3) 财务和其他业务信息的分离。公立医院要想实现全成本核算必须搭建完整的信息平台, 实现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资源共享。现阶段多数医院还不具备这种完善的信息平台, 有些医院刚刚开始建立网络平台, 医院不同业务之间存在一个个信息孤岛, 财务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麻醉系统没有实现信息交互共享, 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无法进行转换;财务和其他业务数据所用口径并不同相, 在信息处理时必须进行人工转换, 不但浪费了人力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导致医院的成本核算层次低并且内容不完成。

2. 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1) 全成本核算及控制意识薄弱。目前, 很多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仅仅体现在绩效考核上, 但却缺少具体成本管理指标, 权重较低。不能从发展的战略角度看待全成本预算及控制, 导致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采取了粗放经营的模式, 无论是基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 还是医院的领导班子, 在成本核算及控制方面意识薄弱, 未能真正合理地配置资源、优化投入产出。

(2) 投资消耗型发展模式的弊端。现阶段大批公立医院为了进一步发展进行基建投资、成立分院、大搞院中院, 以期通过硬件配置和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规模经济确实可以促进业务指标增长, 短期内实现经营目标, 但是很多医院在扩建时忽略了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不注重改善床位周转率、人均住院费等指标, 在扩建中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 抵消了规模经营的红利, 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 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并存。首先,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 医院必须自筹资金进行发展, 另外大批医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在采购医疗设备等物品时忽略科学轮种, 一般由科室主任提出购买建议, 职能部门负责实施采购, 不重视采购流程的审批, 导致医疗物品的重复购买。很多医院存在设备闲置、开机率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 在采购设备时一般厂家直接给科室主任报价, 医院根据这个报价进行采购预算, 对此预算职能部门并不进行复核, 设备商在投标的过程中经常采取围标、串标等非常手段, 导致采购价格不符合市场平均水平, 抬高了设备采购成本, 造成了医院的资金浪费。再次, 很多公立医院并不重视预算, 在采购时不预算或者是突破预算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进行采购时往往忽略年初财务部门上报的采购预算, 预算缺少约束性不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

三、改善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

(1) 落实全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除了医疗项目的全成本还包括科教收入的折旧和资产摊销、国家补助折旧和资产摊销。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应该包括核算制度、流程、组织体系和工作准备。全成本核算应该包括科室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

(2) 以预算为基础加强成本控制。首先, 医院应该重视并加强对预算的管理, 从预算贬值开始, 到预算的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落到实处, 形成预算管理的闭环系统, 对每一个环境都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事实证明以预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具有良好效果。

(3) 要加强医院成本分析。首先, 要加强对全成本核算的分析, 这样可以更好的判断医院是不是实现了经营和成本控制目标, 找出医院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减少投资经营中的浪费, 充分发挥成本控制作用。其次对科室成本核算、床日成本、诊次成本核算要加强分析, 找出成本控制中的不合理问题, 优化医护人员诊疗行为, 通过加速周转降低医疗成本。再次要加强对病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的分析, 从而优化临床路径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医疗事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公立医院在表面繁荣下面临着严重的管理问题和经营压力。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通过基础建设、规模扩张实现经济增长, 随着自主经营时代的到来, 公立医院必须按照医改要求向管理要效益, 通过全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摘要: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仍然存在群众看病难、医疗负担重的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 为我国公立医院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中介绍了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晓玲.浅谈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8 (17) .

[2].耿颖.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金融经济, 2007 (21) .

[3].史万军.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当代经济, 2009 (09) .

[4].施颖苗, 吴斌, 王伟忠.浅谈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师, 2012, 12 (28) .

[5].陈婷, 张铭.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科技与经济, 2004 (20) .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篇3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不足;应对对策

2012年,中国全面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真正拉开了新医改的大幕,而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也是新医改的宗旨之一。成本核算是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确定的依据,也是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成本的科学核算和成本的有效控制不仅能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利润,还能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也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成本合算的现状和不足

医院成本核算有着核算项目多、不确定性大、核算项目多种多样以及核算难度大等特征,这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复杂繁琐。近年来,我国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成本核算逐渐细化例如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分摊更加清晰科学合理。然而却仍然有如下不足之处:

1.间接成本分摊标准单一,分摊不准确,可比性和可靠性较低

现存的医院有的对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没有进行分配,而是医院统一计算,这会造成科室不负担间接成本,不利于间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虽然有的医院对间接成本进行了分摊,然而分摊标准也比较单一,比如有的公司按照科室人员或者科室面积来分配,具有不合理性,这不但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各家医院之间间接费用信息的可比性。此外,這对于医院的管理层的决策来说也是不利的,不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难以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缺失

科室的奖惩与绩效考核与成本责任不挂钩,因此管理者和职工的成本意识不强,降低成本的主动性较低。医院管理层对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也缺乏应有的认识与理解,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成本意识不强,只是单纯讲求经济效益。除了事后需要准确的核算,事前和事中还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

3.成本核算的计算机系统和成本核算软件尚需完善

我国目前成本计算机软件发展不完善,没有相对权威性和规范化的计算机软件。此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也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成本核算需求,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效果。现在医院的计算机核算系统尚未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纳入成本管理中,有关部门的成本不能摊销,这极大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而单靠手工录入也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效率。

4.总体成本核算水平较低,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原先的科室成本法已经无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已经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新《医院会计制度》虽然倡导实行该方法,但是缺乏对其核算的具体规定,因此,各医院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

核算方法落后、核算对象过于笼统、成本信息失真等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尤其在我国新医改的新形势下,无论从医院管理者、政策制定者还是患者的角度,都需要医院改变旧的不规范的核算模式,建立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以准确的数据为支持,以正确的管理为目标的新型核算体系。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只核算院级和科室级层成本,这基本上是对医疗业务活动的收支核算,并不能真正反映医院的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很好揭示医疗服务过程中成本发生动因,成本的可追溯性差,不能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更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

二、 改善成本核算的对策

成本核算是医院的薄弱环节,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如何使得医院的成本能够对医院的资源耗费情况进行真实的反应是我们的重点改革之一。我们应当促使成本精细化管理,逐步细化到病种、诊次和床日成本的级别,这将利于政府对医院制定相关的补偿标准。

1.提高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是管理中的基础环节,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要密切关注成本管理。管理者需要清晰了解科室、医疗服务项目甚至是病种诊次成本,分析公司成本的构成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管理层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质,树立医院经营理念,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尤其是在医疗机构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管理者更应当树立成本管理意识,重视成本核算与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不断降低医疗成本,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如此才能带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完善成本核算方法,突出成本责任,实现全方位成本管理

企业应该对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全方位考察,实现全方位控制。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使得医院能够更加高效、更加低耗的运行。因此,医院应当广泛宣传和开展实施全成本合算,即将医院的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进行合算,包括低值易耗品,折旧费,银行利息,水电费,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全成本合算方法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医院应当在医院内部进行宣传让员工从思想上接受这种现代管理方法,从而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全成本核算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是一种责任成本核算方法,是建立在成本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分担成本的思想进行成本分摊,不再是以前那种大锅饭的方式计算总成本了,而是将总成本分配到各个责任部门,从而能够得出各个责任部门的收益成本情况以及工作成绩。而此方法的一个前提即医院需要依据医院的组织结构,成本费用开支的权利和责任,建立各个成本单位。此种方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院的经济责任制。

3.医院信息系统成本核算功能模块亟需完善

医院的信息系统覆盖了医院的各个部门,包括各个管理部门以及就诊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而传统的信息系统只涉及到了病人就诊的相关业务部门,对于医院的一些内部管理部门例如房屋等固定资产管理、医疗设备、医院及科室的库存管理、所有物资及资产的采购等都没有涉及,而这些部门同样需要纳入到成本核算当中。因此,应当在将各个内部管理部门纳入考虑的基础上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尤其是成本核算模块,这是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的保证。而工商企业的ERP系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借鉴之一,此类系统可以实现成本的实时控制,而不再局限于事后的被动控制。

4.加强成本核算方法,引入作业成本法

医院的成本信息质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医院需要加强成本核算方法,满足自身与外部对于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管理层可以在医院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中引进一些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会计和责任会计等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思想。

成本动因论是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基本原理是,首先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设置不同的作业成本库,然后以各种产品消耗的作业量分担该成本库中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作业成本法是着眼到作业上,依据产品消耗作业的数量归集产品的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通过设置作业中心和动因追溯,将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按成本动因进一步细化,打破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只依靠单一数量分配标准的模式,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摊间接成本,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相关性。医院应该在具有可行性的条件下逐步引入作业成本法,增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能够适应医院自身的业务特点,同时满足各方对医院成本核算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 小结

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是新医改的新宗旨之一。能够发现现有成本核算的不足,找到应对对策,从而实现科学核算和成本的有效控制不仅能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利润,还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本文即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对现有医院成本核算的不足和应对对策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 陈亚光,张甄,唐胜辉,单顺芳.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66-69

[2] 葛人炜,李林贵,孙强,于宝荣和孟庆跃.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0):61-64.

[3] 倪君文. 医院成本管理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1,14(4):225-228.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论文 篇4

(一)在临床科室建立二级库制度

公立医院要想解决费用分摊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临床各个科室建立起二级库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各个科室所领用的材料或者是实际使用的材料进行详细、准确的登记和记录,并且按时将相关数据报送给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部门,提高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组建二级库的初始阶段,应该首先在临床等重点科室开始初步推行,随后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再逐步推广到其他科室。在科室水电费的计算方面,建议采用“大用户剥离”法进行统计,针对食堂、供应室等拥有较大功率设备的科室,应该设置单独的电表水表,这样能够从总体水电费中减去大用户水电费,从而得出其他科室的水电费,之后再按照各个科室的人数作为费用分摊标准,继而计算出各个科室的水电费,提高费用分摊的合理性。

(二)在临床科室配备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对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医院成本核算部门的日常工作,公立医院应该考虑为临床科室配备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最为理想的方式是直接采用临床科室的人员,让其兼职担任成本核算员的角色。这样的做法主要考虑到这部分员工更加了解科室的整体运行状况,并且更容易找到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切入点,对提高科室成本管理水平、科室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各科室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人员还应该定期对科室整体的运作状况进行连续性的统计与分析,分析重点应该集中在每个科室单月的成本收支数据信息上。

(三)创新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

首先,公立医院要想进一步适应新医改的客观要求,就必须在创新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的基础上,找到强化自身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渠道。公立医院亟需科学处理成本核算同奖金之间的关系,不要将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孤立起来,而是应该同降低收费、提升职业道德、改进服务质量等内容联系起来,逐步探索出科学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其次,公立医院还需尽快健全、完善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体系,将《原始记录制度》、《成本核算与控制奖惩制度》、《成本核算与控制考核评价制度》等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让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渐走上正轨。最后,客观来看,公立医院属于特殊的服务行业,既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考虑社会效益,因此,公立医院必须将成本管理中的全面控制、全员控制、全程控制三大原则落实于实际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中,尤其是要尽快建立起动态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质量更高、价格更合理的医疗服务。

二、结语

新医改之后,我国公立医院开始逐步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对形成合理医疗价格、建设“节约型”公立医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公立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仍然没有完全适应新医改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方法、范畴等内容上都亟需改进。我国公立医院需要加深对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的认识,完善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创新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早日达到新医改的客观需求。

第二篇:论医院全成本核算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作用

1.强化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成本

医院的支出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销售药品收入这三个渠道获得补偿。在收入有限、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加之医院的服务成本逐年上升,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越来越差,我们只有控制单位医疗成本,开源节流,创建节约型医院,才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从内部资源节约做起,强化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成本。

1.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调整和设置岗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作用。

1.2药品收入占据着医院收入的很大比例,确保药品质量,控制药品消耗,控制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切实做好药品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控制药品成本的有效途径。

1.3应该加强各个科室材料收入和消耗的配比分析和控制,做好节约采购费用,监督各个科室卫生材料的使用控制,规范财务核算,杜绝浪费。

1.4公用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控制公用经费合理化使用。

1.5提高科室成本收益率,建立科室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1.6提高大型设备使用率,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医疗服务量,从而增加医疗收入,提高医院效益。

2.做好成本分析,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在实施全成本核算管理时,为能及时发现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完善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应该做好成本的分析、控制以及效益的分析工作。要根据成本核算标准,对人员经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公用经费等进行预算控制,深入开展成本分析。医院要结合单位实际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定期开展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找出成本变动规律,寻找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议,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成本分析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考核和奖惩,落实经济责任,促进人为因素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和价值创造积极性,推动全员成本管理。

二、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实现医院健康发展。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只有正确认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才能正确处理国家、病人、医院的利益关系,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医院的更大发展。

第三篇:浅谈医院全面成本核算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院提高自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我国从1999年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社会医疗保障服务层面来说,人民要求医院必须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这就倒逼医院必须力求以较少的成本消耗,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医院实行全面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果,而且还能及时、真实地反映其经济成果。通过全面成本核算,把全体医务人员的劳动效率、病床周转率、设备使用率、医疗消耗品消耗率、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率等与经济利益挂钩,实现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从而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医疗成本的节超的情况。使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业务技术人员树立起成本与效益的观念,自觉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二)提高医疗资金使用率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拨入的补助资金和自身医疗活动实现的收益。在医院进行医疗业务活动过程中会消耗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全球的各类资源都处于紧缺状态,为了实现对有限资源利用最大化,医院必须对自己的医疗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考核医疗业务消耗和医疗业务成果,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将会缩减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另外,今年将全面取消各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并逐步推进医药分开降低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使得医院各项收入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医院各项建设资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通过成本核算:研究成本的构成;考核和审查各种医疗消耗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努力减少浪费现象;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法,改善医疗经营管理;降低医疗活动消耗、节约医疗成本。

二、实行全面成本核算的效果

医院自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并推行有效的考核机制后,可以促使各业务科室在对外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坚持把控制医疗物质消耗、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浪费作为医务服务工作第一要务来抓,在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创收意识、成本意识、效益观念等。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经济活动管理的良好局面

医院通过全成本核算考核工作,把各医疗岗位各科室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成效紧密挂钩,促使各科室领导和员工自觉加强本科室成本控制、努力节约各项成本开支,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浪费现象。科室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使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树立了成本观念,使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一种常态,从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医院成本控制的可喜局面,为医院全面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

(二)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节约意识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成本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节约就是效益,杜绝了“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在全院上下叫响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块纱布”的口号,严格一次性医疗消耗物品的管控,各种医疗消耗物品做到入库有证、出库有据,谁请领谁负责,从而杜绝了浪费,降低了医疗可控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支出。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达到增收节支的经营目的。

(三)降低医院经营管理的风险

实施全成本核算后,医院对各项重大医疗经营项目的立项选择及科室的设置调整上,可以充分依托给医院和科室经济管理组织,对项目进行有效的事前成本分析和成本预测,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的风险性,避免盲目决策,使医院的发展建设规划决策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四)规范采购行为,节约采购成本

推行全成本核算后,医院必须对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医疗消耗品等实行集中采购,采用公开招标、网上招标、询价采购、定点采购、竞争性谈判等多种采购形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医院制定的物质采购管理方案,做到统一筹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在采购中遵循物美价廉,售后服务好、同等条件就近采购等原则。确保了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物资的优质低价。

(五)降低医疗成本消耗,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收益

论文标准成本差异的核算研究 篇5

1.纯价格差异 纯价格差异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时,不考虑采购份额和汇率的变化,仅是由于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计算纯价格差异的目的是衡量企业由于采购材料纯价格变动对材料成本变动的影响。 纯价格差异=∑[(材料标准份额、标准汇率的实际价格一材料标准份额、标准汇率的标准价格)×实际耗用数量]

2.份额差异 份额差异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时,不 考虑纯价格和汇率的变化,而是由于材料的实际采购份额与标准采购份额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计算份额差异的目的是衡量企业采购的材料由于采购份额的变动对材料成本变动的影响。 份额差异=∑[(材料实际份额、标准汇率的标准价格一材料标准份额、标准汇率的`标准价格)×实际耗用数量]

3.汇率差异 汇率差异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时,不考虑纯价格和份额的变化,仅考虑由于企业进口材料的实际汇率和标准汇率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计算汇率差异的目的是衡量企业采购的材料由于汇率的变动对材料成本变动的影响。 汇率差异=∑[(材料标准份额、实际汇率的标准价格一材料标准份额、标准汇率的标准价格)X实际耗用数量] 多数企业是把纯价格差异、份额差异和汇率差异合并为材料成本差异综合反映的,是否作上述分解,要视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而定。

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论文 篇6

(一)对成本核算和控制认识不清,核算基础薄弱

在医院经营和成本意识上面,医院的决策者并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全额或者是差额的预算拨款补助是医院比较常使用的手段。医院的财务管理在成本预算上并不精通,没有专业人士方面的专业素养,成本控制上只是墨守成规,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常都是事后进行弥补,而不能在事先做出预算。对于采购方面,没有一个总的计划,比较随意和盲目,于是造成医院在收入和开支上无法达到平衡,于是医院为了财政上的问题,而对患者下手,造成了治疗费用节节攀高,而这也影响了医院未来的发展。

(二)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过于片面,核算信息化欠成熟

医院的财务人员在成本预算和控制上没有一个很好的总体把握,认为只是走走过场,将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割裂开来,成本核算和成本的控制没有进行很好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二者之间是无法分开的,只注重一方面,势必会造成不平衡。当下,网络联网结算的方面在医院中已经得到了普及,这是为了改正以往那种单纯的进行结算业务而研发出来的。

(三)缺乏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

在医院每个部门都不是割裂开来的,他们都处于联系之中,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时候也是如此。因此,在成本核算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部分之间的需要,切实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热情。然而当下,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却并不常见,往往只注重经济上的效益,而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这样一来就造成医院的无序管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成本核算强调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比如对固定成本采取相对固定原则,既正确体现当月或季度的固定成本水平,又加强对固定成本的控制,防止了资产的重复设置和浪费;对新购进或报废的仪器设备,按照全成本核算的原则适时地对其收取或减除折旧费,鼓励科室发展新科技,优化设备结构。在成本管理中实行全员管理,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每个人的活动都与成本费用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从领导到每个医护人员及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成本责任,使其提高成本意识,把搞好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使成本管理工作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

(二)降低人员经费与采购、库存成本

在医院总成本中,其中人员的费用使用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医院在工作人员的聘用方面要着重关注,在工作人员的选择方面要将不必要的人员资源降低,实现管理费用的合理分配,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还有一方面就是关于设备和药品一类的采购,其过程必须透明化。而且,在购买一系列的药品的时候要尽量的购买有用的,防止药品、设备的浪费。将医院现有的资金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率和杜绝资金浪费。

(三)完善相关的财务法规与监督体系

只有加强了财务的相关监督体系,才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完善成本核算。首先,想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就必须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靠。其次便是要保障工作人员的清廉,保证上报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就是要依靠社会全体人员自愿的对医院制度进行监督,共同对医院的效益、经济和服务进行管理。最后比不可少的就是对会计部门的管理,只有将会计部门建设的最好才可以将医院成本核算做到最好。

(四)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只有对医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将成本核算的核算队伍壮大,只有人人都注意成本核算,才可以进一步的将医院的整体工作风貌提高。

(五)提高医院有关科室的密切配合度

医院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庞大的企业,其运作过程必不可少的就是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只有全医院的每个科室之间都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在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共同做好核算工作,每个科室之间工作责任分配好,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并相互帮助。

(六)结合医院预算管理,加强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

只有将全体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增强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求自身的利益。只有全体工作人员都对成本核算开始重视,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度推广这一问题。而且,要注重预算和核算两者相结合,在遵循预算的基础上对消耗的成本进行核算,只有像这样严密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为医院创收益。

三、结语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篇7

作为经济社会的一员, 任何单位都存在成本核算, 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但在具体的核算内容上由于性质的不同, 核算内容也有所区别。高等学校及高等学校后勤也要进行成本核算, 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社会的一员, 必然要进行成本核算。

1.价值规律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按照价值规律不断进行资源配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教育部门, 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 要使用一部分宝贵资源, 这些资源, 如不用于教育部门, 就可以用于别的部门。只有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 全面把握教育经费活动的过程及效果, 跟踪考察人、财、物的消耗情况, 为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和方法, 从而加强管理、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积累社会财富;才能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 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 促使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实现高等教育要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2.从历史发展角度看,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命运掌握在政府手中, 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在市场经济时代, 政府通过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财政拨款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 对学校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形式已有很大变化, 学校自有收支部分占学校总收支的比例越来越大,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命运掌握在成本手中。

3.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合理定编定员, 实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定责、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更有效利用资源, 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减少

4.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主要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非物质生产领域, 它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购买者和消费者, 这样高校就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高校由原来的国家包办转变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 高校之间在办学方式、发展规模、招生分配、科技成果转让、高校后勤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 高校面临着调整、联合、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办学风险。进行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是衡量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高校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竞争机制进入高校及高校后勤, 必将推动高校后勤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 提高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减轻学校的负担, 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 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实现高校后勤发展的良性循环, 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达到有效的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为学校为师生提供最大效用服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目的。但高校及其后勤的成本核算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单位相比, 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教育属性决定了其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二、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 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目的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主要是看实现的教育成果。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与社会一般服务市场既有其共性的一面, 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服务的群体及对象主要是师生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 服务的区域相对封闭, 高校后勤服务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又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服从于出人才、出成果。高校后勤要充分体现教育的特殊属性, 把教育属性放在首要位置。

2.学校后勤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具有特殊性。一是要满足师生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消费需求与服务保障需求等经济功能, 同时既具有引导人们行为的教育功能, 又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3.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所实现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后勤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 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次要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保证学校政治稳定, 服从社会稳定高校稳定这个大局。

高校后勤的特殊性从另一方面或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后勤生产的产品及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 他所出售的商品或服务不能完全与社会接轨。但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其贡献的社会效益又要得到补偿。目前, “社会效益”如何补偿, 没有一个明确的补偿机制及办法, 制度的缺失使得其主要通过无偿占用使用学校的大量的资源和财产来补偿, 既不付占用费, 也不需计提折旧, 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每月要学校发工资等, 造成成本核算不实, 因此, 其成本核算是极不完整的, 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同时, 这也是造成高校后勤特别是公办高校后勤权责不明, 成本不清, 管理粗放, 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据有关调研, 公办高校后勤“高成本、低收益”与社会行业差距较大, 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很不适应。据典型案例分析, 公办高校的后勤管理成本, 是民办高校的5—10倍, 后勤管理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严重。

三、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社会成本”的核算

(一) 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的“社会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 高等学校及高等学校后勤进行成本核算不仅无容置疑, 而且具有紧迫性。在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要注意其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即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社会成本”如何衡量及补偿的问题, 这也是目前制约高校后勤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后勤改革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 又是实现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 就无法与社会行业和部门进行效益比较, 以及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 高校办学的教育成果就是模糊不清的。只有突破制约高校后勤全成本核算的“教育的社会效益”问题并在成本核算中去核算、体现它, 才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 促使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实现高等教育要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如何在高校后勤成本中体现或核算“教育的社会效益”, 从社会发展观和经济学的角度看, “教育的社会效益”其实是“经济的外部性”表现, “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社会成本”问题, 而且要在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中体现他, 才能有力推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

高校及高校后勤效益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保证学校政治稳定, 服从社会稳定高校稳定这个大局。它的存在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提高了社会收益, 提高了他人的效用水平。从宏观上说, 符合效率原则, 促进了社会进步。从另外角度或以成本的观点看, 社会或他人获得的收益即“社会效益”是某一经济主体 (如高校) 的经济行为带来的, 获得者并未付出代价或成本, 这个成本是某一经济主体付出的, 可以说它创造了“社会效益”、付出了代价, 却并未从中的到相应的收益。它应该得到补偿。这个补偿应该由获得“社会效益”的社会或其他收益者支付, 所以, 从这一角度讲, 我们可将某一经济主体为创造“社会效益”而付出的成本称为“社会成本”。

(二) 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社会成本”的核算

1.“社会成本”核算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核算高校及其高校后勤的成本时, 我们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指标衡量体系, 而最关键的是要把高校因贡献“社会效益”所投入的“社会成本”核算进去, 算清其投入成本的多少,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高校后勤的全成本核算。而不再因高校后勤为社会提供效益而付出的“社会成本”无法补偿, 作为经济核算单位其只有通过无偿占用使用学校的大量的资源和财产来补偿, 既不付占用费, 也不需计提折旧等, 使得核算边界不清晰, 核算内容不统一, 成本核算不实, 从而造成高校后勤特别是公办高校后勤权责不明, 成本不清, 管理粗放, 效益不高。所以要通过成本核算, 加强后勤管理, 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 创造更大的效益, 为学校师生及社会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从政治上讲, 把“社会成本”纳入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并不矛盾, 两个效益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讲政治和抓经济是相铺相成的。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目的, 高校后勤进行成本核算、注重社会效益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奠定了基础。一句话, 做好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所以, 目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不是要不要体现后勤的“社会成本”如何补偿问题, 而是如何在后勤成本中核算“社会成本”, 建立有效地高校后勤成本评价体系, 理清各种权益关系, 促进高校之间横向比较评价, 客观反映改革成效。而且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个问题越发凸显出来。只有解决它, 高校后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 进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更好地实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后勤管理目标。

2. 对高校后勤“社会成本”核算的思考。

如何对高校后勤“社会成本”进行核算, 下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与各位同仁一起商榷。

(1) 按照经济规律及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前面所述, 成本核算有许多核算的分类方法。日常惯用的方法, 是按业务项目支出的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水电费、维修费、材料费等直接支付的费用;间接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管理费用等与生产产品和服务难以形成直接量化关系的资源投入成本。因此, 在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 后勤作为一个部门, 其一切应该计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要核算。如间接成本成本中, 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以及“社会成本”费用等都应纳入成本核算中。

(2) 分清成本和收益。首先分清所投入成本中哪些是学校 (对公办高校讲, 也可以说是国家) 投入的, 哪些是后勤部门投入的, 哪些是其他投资人投入的。如果后勤部门无偿占用使用或低于社会一般价格支付使用的学校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 部分员工工资等费用由学校支付, 固定资产折旧中就是由学校或部分由学校投入的成本, 由学校支付工资的部门人员费用也是学校投入的成本。其次, 算清收益。算收益时, 考虑“社会效益”或“社会成本”的影响, 可以按照一般社会行业或社会通行的价格计算收益 (见下条所述) 。在收益中, 可以按投入成本的比例来区分各自所应得到的收益;如果有合同, 或按合同约定来区分各投资人的收益。

(3) 高校后勤“社会成本”的衡量及效益比较。前面我们讲到, 由于教育及高校后勤的特殊性, 高校后勤生产的产品及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 所出售的商品或服务不能完全与社会接轨。也就是说, 他要为实现“社会效益”而让利, 即付出“社会成本”。但对任何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来说, 要发展或进行最简单的社会再生产, 最起码的一点是要顾本, 这是维持其生存的必须。目前, 高校后勤所贡献的“社会效益”实际上通过上面所说的学校投入的那部分成本来实现, 但这部分成本由于不清, 所以后勤效益如何很难说清。那么, 如何来衡量这部分社会成本?

通过将他所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价格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 来衡量高校后勤核算中的“社会成本”。为维护政治稳定, 高校后勤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他所出售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差额部分既是他所贡献的社会效益, 这部分贡献对它本身而言要付出成本, 这个成本的大小就是高校后勤核算中的“社会成本”。如, 就高校饮食来说, 我们可以按照一般社会行业或社会通行的价格计算收入, 如果一般社会大众食堂的毛利率如果为70%, 而学校食堂的毛利率要求为25%, 那么在计算学校食堂的收入时, 按社会标准所达到的毛利率核算饭菜价格所能实现的收入计算, 减去实际按学校要求食堂的毛利率所得到的收入, 就是学校饮食付出的“社会成本”或贡献的“社会效益”;又如, 学校支付工资的后勤在编人员, 按当地社会行业一般工资水平计算所需付出的人工费用与学校实际支出的人工费用相抵所产生的差额 (可能为正或负, 如社会高级电工如果一般月工资水平为2000元, 而学校的为2600元, 这个差额就是负值) , 就是其付出的“社会成本”。

上面核算所得到“社会成本”实际是应由学校 (国家) 投入或承担的成本或贡献的“社会效益”, 目前实际上主要是通过高校自己办的后勤实体付出这个成本, 实现高校后勤对社会效益的贡献。

按照社会通行的方法进行高校后勤成本核算, 后勤的“社会成本”应该计入其中。

将按照社会通行的方法核算的成本与收入相比较, 得出其利润, 比较其效益。如果这个利润低于学校投入后勤的成本 (这个成本是学校对后勤贡献的“社会效益”的补偿) , 那么, 说明学校对后勤的“社会成本”补偿后, 后勤仍然亏本, 管理的效益没有达到理想的状况。同理, 如果这个利润高于学校投入后勤的成本, 说明后勤管理效益较好。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卫兴华, 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张文彬.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读本.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

[4].于华峰.河南省高级经济师业务考试指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下一篇:全国防灾减灾日演练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