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2024-06-13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精选10篇)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1

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把知名企业、大公司、外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不屑于到基层、民营、私营施展才干的机会;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也渐渐出现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这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扭曲。当前就业压力大,但是大学生们不仅要学会调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的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顺利实现社会就业。

1.大学生应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把我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的由于许多部门和媒体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面对这些机遇,我们应积极把握,同时又要理性选择,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风。因此,广大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面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社会,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把握每次就业机会。

同时也要认识到,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但短期内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这样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会减弱,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作为将要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要全面认清就业形势,打好有准备的一仗。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学会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握自己事业与国家进去、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只是广博,具备合理的只是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我们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3.找准自己的位置

“双向选择”也好,“自主择业”也好,最后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只能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工作单位。所以,在择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为重要的。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首先要从速记需求信息入手,信息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信息越可靠、详实,越有利于你的取舍。其次,要善于筛选信息,筛选嬉戏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眼。从主观来讲,要考虑自身条件适合哪些单位。从客观来讲,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结构、需求情况,都是在筛选时慎重考虑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种种主客观因素,才能使你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择业方向,进而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4.掌握应聘的技巧

应聘是一门艺术,这一点已被求职者广泛的认同。诸如应聘时如何包装,怎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与对方交谈等等,其中都有很多技巧。如果你忽略了这方面的训练,你就会吃亏。良好的心态是应聘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都缺乏信心最好不要去应聘。良好的心态来自应聘的经验,初次应聘难免紧张,几场下来就会应付自如了,所以,模拟训练对于调整心态十分有益。

高等教育不仅可以让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社会的适应性。受教育而就不了业,就算不上人才;如果是人才,不就业更是浪费。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应当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这是最根本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要认识到随着 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树立,就业观

据悉, 2013年,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 到2014年中国将有近727万毕业生走出大学, 走向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又将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样的数字不仅是对数千万待业人员的一次考验, 更是对社会就业压力的一次重要考验。对于大学生而言, 就业是一道艰难的坎,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和教育体制问题

1. 结构性矛盾, 供求错位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国家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 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 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二是人才结构失衡, 供求矛盾加大。目前,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求才难“同时并存。三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我国中东部地区广受毕业生欢迎, 而相对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西部地区或乡镇基层, 却鲜有人问津, 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2. 选人用人, 缺少标准

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 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 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 特别是500强企业, 更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 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目前, 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 开始重视和建设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

(二)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 不能有效地学以致用

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后, 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率还不足40%, 且一般需要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 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只要2-3个月。因此, 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实现良好就业的重要途径。

2. 就业准备不足, 缺少明确的就业目标

每年到了毕业时节, 学生们往往会变得十分恐慌, 虽然每天都有大量的毕业交流会、招聘会、企业宣讲会, 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他们不清楚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岗位, 不知道毕业后应该走向哪里, 只能随同学、随大流盲目地投简历、面试, 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有如“赶集”一般。与此同时, 面试成功的比例也非常低, 只有30%左右,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准备不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学生在面试时没准备, 全凭运气, 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3. 就业理念有误区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 指导其就业的理念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创业不如就业”;二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三是“宁要都市一张床, 不要基层、西部一套房”。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毕业时出现了能力危机, 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力度的加大, 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已经是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依然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 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短期内, 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 当代大学生必须走出就业误区, 转变观念, 为自己找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 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抱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随着中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各大高校毕业的学生数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中国对于大学生需求的缺口已经大大减少了, 大学生再也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珍贵资源。当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工资不相上下, 当很多工作岗位日趋饱和, 大学生就必须改变“天之骄子”的观念, 这是树立正确就业观的第一步。事实上, 不同工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并无高低贵贱之别, 因此大学生切记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选择工作。

(二) 不盲目追求高学历

一纸文凭的时代已经过去, 有些企业用人, 并不在乎求职者的学历有多高, 而是在乎能给企业直接带来多大效益。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就业因此, 现实中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 一入学就被预订, 刚毕业就被“疯抢”一空;而有些“211”或“985”的高校毕业生, 在求职过程中却出现屡试不中的现象, 就足以说明了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入学时就要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才能, 当能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就离精英的距离越来越近, 而真正的精英是不需为找不到工作而担心的。大学生要想把自己打造成内外兼修的精英, 就要转变那种一切向学历看齐, 要把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各个方面。

(三) 扩大自己的就业方向, 转变唯“大城市”论

现代的大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朝着东部沿海的大都市, 而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却无人问津。虽然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条件优越, 但大城市人才济济, 刚毕业的大学生, 即便是能找到某个岗位, 但在最初几年崭露头角的机会非常少。而一些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乡镇、西部地区则人才极其缺乏。大学生若自愿当村官到基层工作, 或者选择一些相对低端的岗位, 通过奋发努力, 不仅成才的周期缩短、机会更多一些, 而且在以后发展中将拥有更足的底气。二三线城市、乡镇基层或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发展平台, 大学生要勇于挑战自己, 磨练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 合理选择职位、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才就业的领域越来越广, 职位越来越多, 但即便如此, 公务员、事业单位仍然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所谓的“铁饭碗”, 很多人甚至对此抱有“考不上不罢休”的思想, 从而严重限制了自身的择业渠道。而不少中小企业实际上待遇并不差, 但却得不到广大毕业生的青睐。这种对优越职位的偏爱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如果大学生能够放开条件, 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放弃一些传统的偏见, 就会改善自己的就业困境。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 就业已步入多元化的时代,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 还是国企、民企, 只要能找到发挥自己能力、实现自己价值的岗位, 都是成才的表现。

(五) 职业规划要从学校开始做起

众所周知, 如今的高校门槛过低, 只要有经济实力的学生都可成为大学生, 而这些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素质过低, 根本不能满足产业界所需, 毕业后也是无业游民。更有些大学生以为迈入大学校门便万事大吉了,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态度, 谈恋爱、吃喝玩乐, 浪费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更虚度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导致毕业后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所以, 当代大学生从步入大学校园那天起, 就要多一份危机感, 从大一开始就要好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根据自己职业倾向, 结合时代特点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努力学习, 因为在这经济迅猛发展, 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当代社会, 没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术, 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三、总结

当前很多人都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可以说,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偶然的, 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无论是大学教育培养的质量, 还是就业环境方面都还有待改进。但是追根究底, 就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广大大学毕业生面对毕业就业的问题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认真思考自己对于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断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才能, 苦练“内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大学时就制定好清晰的规划, 向西部和中小城市甚至是向农村寻找工作岗位。有道是行行出状元, 只要就业后能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精于做事, 就一定会迎来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秦昊.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2 (03) .

[2]吕雷.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课外阅读, 2011 (05) .

[3]张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2) .

[4]庞衍松, 金更欢.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1) .

[5]王树钰.浅析大学生就业现状[J].科技与企业, 2011 (12) .

[6]肖瑞阳, 郭欢欢, 史哲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3 (17) .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3

【关键词】山区 中职学生 正确 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44-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东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升级为职业学院,而西部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专层次教育还占较大比例。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令学校头痛。本文所说的山区中职学生是指在山区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前程,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山区中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山区中职学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由于各种原因,山区中职学生出现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专业对口率低的现象,造成难就业。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为何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措施方面的因素。首先,近年来高校继续扩招,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用人单位又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波及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受经济发展影响,不少企业都存在经营压力,用工需求不断下降,部分企业甚至裁员。再次,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轻视技术劳动,技术型人才的价值不能从工资和晋升通道上体现出来。最后,部分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在用工上没有文凭与技术上的要求,初中及以下学历劳动者大量占据工作岗位,给中职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困难。

(二)学校的因素。中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人员,中职学生的最大资本就是专业特长。也就是说,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山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并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造成山区中职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一方面,由于山区中职学生来自闭塞的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造成了他们落后的就业思想。坐等分配在他们的心里仍根深蒂固。有些中职学生毕业后拒绝回到基层锻炼,导致就业成了中职学校的大难题。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知识结构单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狭窄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生涯的规划。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学习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引导山区中职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措施

综合以上原因,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由社会、学校、自身等多因素造成的。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培养山区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国家完善和规范就业政策,为中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实与支持。近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山区中职学校借助国家的政策谋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近年来山区中职学校出现就业率下降、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中职学生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和工作不够稳定。这些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家的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对此,国家应完善和规范就业政策。首先,规范用人制度。任何用人单位不能接收未经过职业培训的人进入单位、企业工作。其次,放宽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政策,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降低中职学生的就业门槛,提高工资待遇,实行人性化管理。最后,为中职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就业的市场机制,优化就业环境。

(二)学校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中职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山区中职学校发展基础较薄弱,设施较落后,师资配备不合理,就业体系不健全。兼之山区中职学生与社会接触少,缺乏工作经验,就业面狭窄等,造成中职学生就业十分困难。学校应把就业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认真地把学生就业作为独立的来安排,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如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模拟招聘活动等,使中职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形势和就业政策,从而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尽快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使他们能在学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据调查,很多山区中职学校只是在学生就业前用一两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不知所措,学生就业率不稳定。笔者曾经对中职一年级、二年级206名学生摸底,有53%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过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说明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在调查是否有(下转第49页)(上接第44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想法时,有80%的学生有这想法,但也有20%的学生没有这种想法,他们不明白从就业到创业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需要资本的积累。因此,学校应加强这些学生的有效就业引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时刻准备着”的就业心理,从而降低工作的不稳定性,提高中职学校的声誉,为山区中职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学生应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在整个就业的链条中,上有高校毕业生,下有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如果他们不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分析形势,就很容易落到无法就业的位置。笔者曾经对文秘班的女生进行问卷调查,90%以上的女生认为自己迷恋网吧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聊等。这说明了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真正认识自我,自信心不足。因此,山区中职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必须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当一个人认识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及自己的优缺点后,才能按照自己的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职业选择也一样。只有认识自我,才能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自己天生好动,比较粗心,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有关专家认为,中职学生在选择就业之前,必须做好定位。如果定位太高,很难找到工作,定位太低,又不能很好地施展才能。如何定位?就是常说的五个W法,第一个:Who I am? 中间3个W:What will I do? Who can I do ?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但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利于就业的职业心理。如依赖心理、自卑心理、勉强心理等。因此,中职学生必须克服这些心理,才能真正抛弃一些世俗的偏见,把握好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间,积极主动地提高综合素质,在就业竞争面前树立自信心,充分展示自己,为自己的就业积累资本,使自己就业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总之,帮助山区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应为中职学生打造多渠道的就业环境,学校应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家长应帮助子女减少就业的压力,中职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就业挫折心态的调整。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有效地结合,才能使山区中职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顺利地就业。

【参考文献】

[1]胡春光.试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2]许士海,颜新新.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2008(11)

[3]李胜格.中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2)

【作者简介】谢远英,女,壮族,广西昭平人,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中学一级教师。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4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是就业问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后,我逐渐认识到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火烧眉毛,水淹颈”的时候才行动。进入大学之后,这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在认识形势、了解自己、刻苦学习、亲历社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工夫。从当前形势来看,就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讲,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很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欧债危机上。同时,全球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投资量的停滞会导致就业量增长的停滞。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高物价、高房价等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员工工资的上升,这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房地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而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下岗工人也面临着再就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也要进入就业行列。这样,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但是,就业应该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增长速度,那么就业就会显现出乐观的局面。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对于就业大军来讲,是一个好现象。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大学生是很有利的。

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做的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发现,从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但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200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从2011年的就业形势分析来看,基本上劳动需求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总的判断,从客观数据来看,目前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虽然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也有有利的方面,我们大可不必太担心。但是我们自己必须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各种渠道了解、分析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获得心仪的工作。在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改变陈旧的就业观。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长远来看,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必然会带动就业。但从短期来看,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得缓慢,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这样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会减弱,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改变。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我们的就业观念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体面的高收入工作;在择业时,也不要只倾向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而不愿到基层乡镇、民营企业发展;更不要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而不愿主动出击。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服务行业是一片很广阔的天地。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自己念了大学,就要求比大专生、中专生、高职生更高的待遇,对学历不要看得太重,它只能证明在教育上你所达到的程度,但是并不等同于你在工作上所完成 的任务、所做出的成绩,这是两个问题,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其次、认识自己,做好定位。认识自己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自己的性格特点。自己是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是否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做事是敏捷还是拖沓?是喜欢有挑战的工作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现在,大多企业在招人时都非常强调一点:所招的人必须符合企业的文化理念。所以,在选择和规划自己今后职业之前,必须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情况以及判断力、能耐力、记忆力、创造力、理解力等水平。清晰的认识自己,是就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当然,对自己进行剖析有些困难,我们可以请求他人,如父母或咨询机构,来实实在在地摸清自己的性格。(2)自己的优缺点。作为一个即将就业的群体,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把它们罗列出来,这样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我们就能扬长避短,努力地发挥我们的长处,而不去追求需要我们的弱点的工作。同时还要分析自己的特长,如交际能力如何、有没有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能量力而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就业。

在进行了多方面的咨询,对自己了解清楚过后,我们就可以对自己定位,对未来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在行业、公司、岗位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选择,对于自己毕业后、毕业5年后、毕业10年后的目标和计划,有一个详细的书面表达。

最后、多关注就业网站,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是毕业后就能分配到体面的工作,大学生是国家和企业认为的香饽饽。那样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各方面竞争都很激烈,优胜劣汰是我们的生存法则。大学生要很好的就业,就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近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具有以下三种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①道德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②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③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那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即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善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欢迎。

除去这些,企业还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主要包括专业素养、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及优秀的个人品质等。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演讲稿 篇5

1.就业。利用各种途径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岗位,踏踏实实的工作。说实话,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这个工作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

2.创业。这个应看个人的能力,国家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很多优惠政策,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3.服兵役。这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像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目前就业前景如此不好的情况下这应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4.专升本。在金融危机下,专升本既提高了学历又躲过了这场危机,因此这也是条不错的出路。

这可能是大多数同学将来要走的路,开始时我以接近二本线的分数报了所高职,目的是看中了高职的就业率。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很天真,高职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好找工作。然后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自己不应该就拿个专科文凭,于是有一段时间头脑发热要专升本。从各方面打听专升本的消息,借阅资料,着实忙活了一阵子。后来又头脑发热打算自己创业,买了电脑开了网店,钱没赚到经验倒赚了不少。

现在是真的要毕业了,真的要考虑自己的出路了,我大学毕业了,我23岁了,我不断的提醒着自己。在大学里你选择错了还可以再改,但进入社会后你就没机会了。

以前想升本,只是觉得我不该只上个专科,我有能力考上本科,仅此而已。但是升本之后呢?两年之后的世界什么样,自己并不知道,而我要做的仅仅是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能把握的只能是现在,而经验的这个东西不是学的而是要自己亲身经历的!创业更不是只靠嘴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创业并不是一步就能成功的。那些创业成功例子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汗水。

我在慢慢走向成熟,已经不再是刚进入大学时的那个愣头愣脑的小子,这也是我进入大学最大的收获。先就业、再择业,之后创业是我现在的选择!一年之后我将真正的进入社会,自己的选择,我不会去挑剔工作周围的不足,我想正因为不足,才更需要我!年轻人多吃些苦没坏处的!当自己发觉工作中再也学不到东西或自己想学的已经学到手的时候,我会选择择业或创业,择业的面会大一些,因为毕竟自己经验还不够丰富,还需要积累,另外资金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我所想的所有所有的前提是我有一个目标,一个远大的目标!而我所做的就是向这个目标前进终而达到!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都太高看自己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相差是那么的遥远,而很多大学生包括以前的我都以为自己花了大把大把的学费来上学,毕业了就应该得到好工作!也许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想的好,却懒于去做!工作了把自己整得很怀才不遇的样子,成天抱怨社会抱怨周围!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应当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这是最根本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要认识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论文 篇6

(一)三大择业亮点

1.专长比专业更关键。“专业知识把握不牢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碰到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在企业选人不能只看专业,更主要的是要考察其能力,看有没有培养和开发的潜能,所学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的专长是否符合公司的需要。

2.就业比择业更重要。严重的就业形势不答应大学生追求一步到位,比较聪明实际的做法,还是先找个工作,再寻找机会分步到位。因为大学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这不表示你将终生在这个岗位上就业。

3.发展比高薪更要紧。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和收入的普遍提高,个人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已成为求职者关注的焦点。

(二)六种落后的择业观

1.攀比心理。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

2.盲目求高心理。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已。

3。不平衡心理。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正确归因,反而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4.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四、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2.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谐校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变化发展, 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子骄子”转变为“平民百姓”, 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 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来说, 就应该重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 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 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目前, 就整体状况而言,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能够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就业问题。但是, 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 由于家庭、院系、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 也会表现出以下几种非正常现象。

一、就业动机方面

部分学生把未来事业成功与否、个人幸福与否全都寄托于就业的成败上, 整日忧心忡忡, 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 专业是否对口, 从而产生了焦虑、失眠等心理障碍, 这就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与之相反, 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无需自己费心, 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竞争意识缺乏, 就业知识和能力缺乏,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当就业受挫时才发现悔之晚矣。

二、就业期望值方面

很多大学生虽然意识到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 但仍不能理智而现实地面对就业问题。一种是期望能选择稳定的职业, 一劳永逸;一种是期望自己一就业就获得高职高薪, 没有做好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三是期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价值, 没有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四是期望就业的单位一定与专业对口, 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 才能人尽其才, 对于非本专业的只需稍作努力和调整就能够胜任的职业视而不见, 人为地将就业渠道变得狭窄。

三、价值取向方面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出发点往往是“我想做什么”, 而不是“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同时, 在地域选择上, 不愿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而是以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为目标;在单位选择上, 轻视中小企业单位, 热衷于大型企业、高新企业;在岗位选择上, 不愿从基层做起, 从艰苦的工作做起, 而是要求职位体面、待遇高、条件好。

从以上可以看出, 每个毕业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单位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要求, 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毕业生个人的要求不可能都得到满足。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对于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 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一些探讨。

(一) 从实际出发,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建立合理的职业理想。

首先, 正确认识自我, 调整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活动既是人们利用自身已有的职业能力为社会服务的途径, 又是人们通过自身职业能力进行谋生的手段。就业观念不同的人, 二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认真把握自己, 尽可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从而把求职的期望值调适到与自己能力和素质相当的水平上;要确立适当的择业目标, 避免从众心理, 避免理想主义, 克服依赖心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就业中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克服依赖心理, 自主创业, 终身学习, 同时积极面对市场化条件下的挑战与机遇, 了解市场、认识市场、适应市场, 树立市场观念及“双选”观念。大学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 才能找到与自己天赋和个性最为相符的行业和职位。

其次,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保持良好心态。充足的信心是带着我们飞越重重困难的翅膀, 乐观的心态是帮助我们抵御失败挫折的盾牌。良好的就业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 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 求职失败, 万不可因此自卑, 而是应该认真反思, 吸取经验和教训, 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再次, 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 而且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 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付出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最后, 做好就业技能准备, 增强就业竞争实力。大学生一入校就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 认真学习, 刻苦钻研,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只有如此,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 例如指导学生做好求职简历, 搜集若干成功的学生求职简历, 精选其中优秀简历进行再设计, 以供学生借鉴;用报告、讲座的方式提醒和指导学生, 写一份极具个性的简历;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鼓励大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和企业。就业教育能使大学生及早找准方向, 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 做一个合格、有用的新型人才。

(二) 加强就业指导, 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

首先, 加强就业指导, 增强就业竞争力。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择业技巧指导、创业指导, 帮助大学生学习就业政策, 分析就业形势, 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树立信心, 全方位打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 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地调整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 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最后, 家庭应配合学校教育, 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带头克服传统就业观念, 引导子女形成“先就业后择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 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 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 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大学生要确立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竞争意识, 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 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 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展其所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琰, 任化娟.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性误区及其应对策略.天中学刊, 2009.6, (3) .

[2]杨巧云.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8, (12) .

[3]李守峰, 王泰宁.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滨州学院学报, 2010.8, (4) .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 就业观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网站发布的“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显示了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特点。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仍是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从资料可知: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有很大改观,但困难仍然较大。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环境因素

大学生就业要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成长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根据近期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影响就业的具体环境因素主要有17种,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这17种影响因素分别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3.学历层次高;4.应聘技巧好;5.形象气质好;6.热门专业;7.学校名气、地位高;8.就业信息和机会多;9.亲戚的帮助;10.学习成绩好;11.老师的推荐;12.朋友的帮助;13.为学生干部;14.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5.拥有就业地户口;16.为党员;17.性别状况为男性;18.送礼买人情。调查认为,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

上述环境因素是影响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客观因素。就业观和个人努力程度是影响顺利就业的主观因素。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就业观的影响要素

高职毕业生就业就是通过毕业时对职业的合理选择,使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全面、迅速地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业是每一位毕业生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因素涉及以下13种,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5.经济收入高;6.工作稳定;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对社会的贡献;9.工作自由;10.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1.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2.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3.易(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14.可兼顾亲友关系。与2005年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

三、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作为几届的毕业班班主任,我深切感到就业观对毕业生择业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固然有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但从多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看,高职毕业生自身错误就业观念从中作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观念误区:

1. 追求理想化职业观

有些毕业生就业时期望值很高,只顾寻找自己心里理想化的职业,追求个人兴趣。狭隘理解和追求“专业对口”和“个人爱好”,不顾主客观条件,便会在就业时遇到许多冲突和阻碍,反而屡屡受挫,给自己造成“无业可就”的问题。

2. 片面追求高薪高位观

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人士,只顾寻找自己心里理想化的职业,往往过于看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待遇及职位的高低。如在毕业生中第一份工作的月薪酬选1000~1500元的比率高达45%。而现实和自己的想象相差太大,又轻视低一点的职位工作,“有业不就”,高不成低不就,延误了自己就业的时机。

3. 片面追求轻松、舒适职业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在职业选择上有些学生虽然意识到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在工作单位方面,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第一选择的占40.0%和30.%,20.%的毕业生将外资企业作为第一选择,而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作为第一选择的只有2%和10%;在工作类型方面,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和各类行政管理工作作为第一选择的分别占30.0%和45%,将辅助工作和服务性工作作为第一选择的分别只有8%和10%,将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作为第一选择的只有0.5%和0.25%。可见,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4. 消极等待观

有部分毕业生缺乏自主就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和勇气,还存在“等、靠”的思想观念,等着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他们虽有强烈的竞争渴望,但缺少竞争的勇气。当真的面对竞争时他们或畏首畏尾、疑虑重重,或坐等靠要,依然认为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给自己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理所当然。一旦毕业要自己去找工作时,就怨天忧人、牢骚满腹。

5. 放弃、逃避观

有少部分毕业生因为存在“毕业就是失业”的错误观念,又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能否顺利就业产生了怀疑,出现了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就业问题上采取逃避遁世的消极做法。他们要么躲在家中或原来就读的学校里,要么就在社会上游荡,回避和放弃了就业,甘心“啃老”。麦可思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毕业半年后,有10.99万失业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就业和求学,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啃老族”,这说明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6. “无所谓”、“打短工的”就业观

还有少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不重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高职毕业生本来就“低人一等”,再怎么择业也不会有好的工作职位,抱着是“打短工的”“打水漂”的动荡流动的错误就业观念,不珍惜自己已有的工作机会,频繁“跳槽”,浪费了宝贵的职位机会和时间,最后落得碌碌无为的结果。

正因为有上述错误就业观念的存在,不少高职高专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去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社会需要我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努力适应社会,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形成“有业不就”、“无业可就”或“水漂式就业”的情况,妨碍了自己顺利就业。

四、高职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客观地分析,把远大理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应该树立如下几种就业观念:

(一)相信自己,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观念

高职毕业生对自己应有强烈的自信心,对自己和自身能力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业时充分相信自己实力,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 的良好心态,在职场上为自己的能力价值准确定位,抓住机遇,避免就业的盲目性和减少失败。

(二)勇于面对竞争、树立积极就业的观念

高职毕业生要有勇气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注意培养自己的竞争实力,不断提高自己竞争能力。要坚持积极就业的信念,积极地推销自己。高职学生就业的事实证明,就业结果和个人努力是密切相关的。

(三)不怕失败,树立愈挫愈进的观念

对于就业竞争中的高职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积累经验的好机会。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就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做到“屡挫屡择,愈挫愈进”,而绝不能因此灰心气馁,一蹶不振。

(四)立足当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对于就业竞争中的高职学生,应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现代社会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资金、商品要流动,人力资源也同样要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毕业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先生存,再发展”,“骑着马找马”,做到先就业后择业。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一部分毕业生,不再强求找一个固定的就业单位,而是毕业时将户口迁回生源地,把档案托管在工作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哪里找到岗位就在哪里就业。因此,高职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同时,要认识到流动是为了不流,更不能理解为“漂流”。

(五)合理定位,树立到基层、民营企业去的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应是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当前,企业里需要大量真正有熟练技能的高级“银领”、“灰领”和“蓝领”人才。在那里,高职高专毕业生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岗位,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大有作为。民营企业是当前经济主体中最活跃的部分,数量增长很快,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高职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积极到民营企业去发挥自己聪明才智。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中,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占34.2%。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说明广大毕业生已经成熟起来。

(六)与时俱进,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自主创业给具有丰富创造力和有熟练实际技能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诚然,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鼓励、提倡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发展的角度看,自主创业必将成为高职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07届毕业生中就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

在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高职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高职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对于适应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胜任职业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篇9

物质利益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怎样看待物质利益,树立怎样的物质利益观,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承认,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需求,这种个人利益需求是他们从事事业和工作的基本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由于领导干部是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又是群众的领导者,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上,往往也是利益分配工作的操作者。他们的物质利益观如何就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物质利益观

不可否认,社会转型以来,市场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的基本活动。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受到市场利益机制的负面影响,不能摆正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上忘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忘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个人的物质利益欲望膨胀,演化为极端的个人主义,以谋取私利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在事业观上,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成事业标准;在工作观上,一些领导干部的骨子里想的不是什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是为了个人的升迁,大搞“首长工程”、“形象工程”、“标志工程”。在工作观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抢着干,领导喜欢的事争着干,无利的事就不干;在政绩观上,一些领导干部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有的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因此,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应把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树立正确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领导干部怎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第一,超越个人利益的羁绊,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以人民是否得到真实的利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评价自己工作和政绩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只有树立这样的物质利益观,领导干部才会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工作和政绩,才会从党的利益出发对待工作,以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而献身。第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着力增强自身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事业观、价值观。领导干部的权只能为民所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能

以权谋私。第三,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政绩观。领导干部无论做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都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尊重客观实际,遵循科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做好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完成科学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科学发展的宏观目标。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完整 篇10

投资处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审计人员必须立足本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放在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行动,进一步提高审计机关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理论宝库。

理论是时代的先导。每个时代总会面临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的问题,回答和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必然产生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的实践和新的理论。时代推动实践,实践呼唤理论,理论又引导和推动时代和实践前进。这就是时代、实践和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七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举措,突出强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抓住了今后5年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当前,审计工作服务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必须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长效机制,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解决审计干部服务科学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必须敢于坚持原则,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解决服务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做贡献上,增强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示实效,切实负起促一方发展、树一方正气、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现在一些不正确的政绩观及其表现,许多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有关。大力推进和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不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并在创政绩的过程中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政绩观。

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心得体会

投资处

一、坚持学习,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不懈的追求,要把学习看作是个人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更看作是一个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力的需要。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就我们从事的审计工作来说,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重。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始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履行工作职责的正确思路、促进工作的具体措施、领导工作的实际本领。注重加强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注重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现代科学文化、人文史哲等知识和审计业务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开展工作。虚心向同事请教,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中坚持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二、求真务实,提升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 我们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作为审计部门干部,工作上要求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养成敢抓敢管敢负责的干练作风,力戒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团结奋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践证明,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智慧,才能树立一个单位的良好形象。注重把团结作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来培养,努力地培养自己能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相互谅解、坦诚相见的气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事之间有一些不同意见是难免的,有问题公开说,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中做到求大同,存小异,经常性地换位思考,养成一种尊重他人、重视他人意见的作风。与人相处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不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带头去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与大家在相处共事中加深了解,在求同存异中相互包容,在团结奋斗中增进友谊,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严格遵守部门各项规则制度,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廉洁行政,永葆良好的政治本色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把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政廉政的工作精神,作为一种纪律要求来遵守,作为一种良好习惯来培养。在作风上,耐得住艰苦,担得起繁重的工作任务,讲文明、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讲人格,保持共产党员作风上的纯洁性。在思想上,守得住防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顶得住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谋取私利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在行为上,管得住小节,坚持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去规范我们的言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管好自己的行为小节,不做不洁之事。在生活上,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做到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淡泊名利,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审计干部要树立怎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

绩观

投资处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2009年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的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名纪检干部,如果没有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是不可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笔者以为,新时期的纪检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才能做好党的忠诚卫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一、要把职业做成事业

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无所谓高低贵贱。但长期以来的一些传统观念以及各部门的现实差异,使人们给职业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于是乎,一些干部对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好的单位趋之若鹜;而对一些工作环境艰苦,条件相对较差的单位,唯恐避之不及。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哪种平凡的职业,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纪检工作,虽然艰苦,甚至费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但是笔者以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把审计工作当作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来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好审计事业,必须做到敬业、精业、乐业。

一要敬业。“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代的士大夫尚且有这样的思想境界,作为新时期的审计干部,更应牢记宗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敬业是干好事业的基础。爱上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是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审计工作牵涉面广,压力大,困难多,广大审计干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才能不辱使命,取得成效。

二要精业。审计干部维护的是党纪国法的尊严,如果业务不精,不仅会让人笑话,还有可能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浪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干部,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使自己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经常学习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二是善于冷静思考,做好思想工作的能力;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具备综合分析、鉴别的能力;四是不断更新业务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三要乐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潜入到自己的工作,爱上自己的职业,就会从中体会工作的乐趣,就会刻苦钻研,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当枯燥的法律条文让人乏味时,不妨想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训;当遇到阻力甚至不被人理解时,不妨想想经济犯罪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恶果;当遇上困难想泄气时,不妨想想审减投资为国家节约资金后的大快人心,这样,就会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更加敬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要把工作当作责任

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设置,都是权力和义务并存,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岗位,我们要时刻明白,权力只是属于这个岗位的,而不是属于我们个人,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很多,组织和人民让我们坐在这个岗位,是对我们的信任。因此,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做好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应常怀敬畏之心,常求务实之效,常思创新之举:

一常怀敬畏之心。要畏民之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有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作为审计干部,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民计民生放在首位,把百姓安乐记在心中,把审计重任扛在肩上。要畏责之重。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利国利民,用得不好,则会祸国殃民。作为审计干部,对“手中利剑”当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感,方能谨慎用,真正做到执法执纪公平公正。

二要常求务实之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纪检工作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诚如斯言,国家出台的制度、措施,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会切实可行,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无本之木”;再完美的制度、措施,如果不执行、不落实,也是个“空架子”;违法乱纪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审计部门就会成为“稻草人”。审计工作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必须围绕一个“实”字做文章,做实事,求实效,得实绩。

三要常思创新之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正受到强力的冲击和影响。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在促进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在全国还没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完善的管理办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科学之路。为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全面准确掌握审计对象的情况和各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我们要在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数据库”和“审计预案”信息系统。建立及完善“数据库”和“审计预案”。进一步创新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做法,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程序,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内容,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质量,以先进审计文化塑造审计人精神,以创新精神加快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步伐,推动审计各项工作的创新,使创新成为审计机关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要把人民满意当作的最大的政绩

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作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表明,一切工作以服务百姓为宗旨就是正确的政绩观。审计工作方针要求:“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这是我们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只有审计监督,没有很好服务大局,审计工作就会平平淡淡,毫无起色,就不可能取得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不能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就会出现审计监督的真空,让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的行为有机可乘,因而也谈不上履行了审计监督的职责。因此,能否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审计机关要有服务大局意识,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科学制订项目计划,要善于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捕捉社会关注,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分析研究,科学确定审计重点,提高整个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三观”是做人之本,做事之魂

投资处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其实这“三观”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事业观成就每个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观以人的素质为体现;政绩观使政绩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创造。这三者既各有特定的科学内涵,又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

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观”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意义的。以往,我们党长期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比世界观更为具体务实,也更有操作性和检验度,体现了总书记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工作观,比人生观更为贴近实际,体现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导向,而不是单纯的检验领导干部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道德标准;政绩观,比价值观更为符合现实,也是更有导向性和考评信任度,体现了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核心作用的要求。

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树立正确的事业、工作、政绩观是内在统一的,归跟到底统一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 是教育领导干部做官、做人、做事的人生哲学,是激励领导干部形成远大的事业理想、科学的工作理念、正确的政绩取向。

讲到人就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的思想;二是人的实践。前者是指做人,后者是指做事。如何做人做事?

我以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二字,要求我们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做人必须诚实守信,也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做人决定做事,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无视、轻视、忽视或漠视“做人”这一根本,只把目光和心思专注于“做事”的人,其实他难以把事情做对、做好。“做事先做人”。先把“人”做好的人,他的世界才会完整,他的人生才会美好,他才能做好大事,创建大业,成就大器。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我想,这是一条于国于民于己皆利的为官为人之道,既是哲理,也是人生!做人讲过程,做事讲结果;做人一辈子,做官一阵子。这一高一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取舍。低调做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种做人的品格,一种智者的风度,一种贤者的修养,一种强者的谋略,一种明者的胸襟,是做人的最佳选择。

高调做事与低调做人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要立志做大事、用力做实事、全心做好事,也就是高标准做事,这是为人处世的根基。低调做人体现的是一种成熟,一种自信,一种智慧。把自己放得越低,别人看你就越高。做人、做事、做官,三者紧密相连: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职责。做人之所以是根本,实际是唯物辩证法在做人、做事与做官三者关系上的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做人做事还得从内因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树立信念、敢想敢拼、以诚待人、公正处事、努力学习、成熟思考、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唯有此,则事必成!

低调做人,就是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礼贤下士、沉着稳重。高调做事,就是大胆果敢、开拓创新、所向披靡、积极主动。两者并不矛盾,可以互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当领导的,要放下架子,尊重下属,爱护同志,说话算话,一言九鼎,指挥得当,吩咐具体,见解独特。做下级的,要为人谦虚,戒骄戒躁,小心谨慎,注重细节,大胆果敢,雷厉风行,敢说敢做,风风火火。否则,就会变成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你为人太猖狂,做事没主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说求发展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前提下而求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讲,做任何事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出发,人是第一重要的考虑要素,科学发展观就是讲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科学发展观。

推动科学发展,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将“三观”落实到谋划工作中,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中。

学习中纪委三次会议新三观心得体会

投资处

从小到大的政治课堂,我们都耳熟能详一句话:“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次熟悉又一个“三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今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新三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再到今天的事业观、工作观、价值观,这种种不同的提法说明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要求,正在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思想层面具化到工作实际,胡总书记的新三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内涵。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首先明确何为事业,事业事业,干事创业,是为党为国为民的宏图大业,而不是为一时一地一部门的一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为这是有事业心的基础,这是干事业的要求,也是能够干好事业的保证。

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就要明确为谁工作,如何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工作。也就是胡总书记要求的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追求政绩不是错,碌碌无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平庸哲学绝不是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政绩观。但应如何建政绩?记得十余年前高中老师曾谆谆教诲:“同学们,我们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要全面追求升学率!真正成为有用之才,要能各尽其用。”套以用之,领导干部也应全面追求正确的功绩。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追求政绩,而不是目光短浅地毕其功于一役,只愿乘凉,不愿栽树,追求片面、暂时之功绩。真正的政绩,应遵循客观规律,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量,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问责。

上一篇:《水孩子》读后感小学作文200字下一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