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2024-08-27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通用8篇)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篇1

从教以来,在心里为自己定下一个奋斗目标:要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也就是受学生欢迎,工作认真负责,有爱心的老师。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也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期间的酸甜苦辣家里之后才明白,这些话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付出,付出真诚和爱心。听了胡秀珍老师的报告,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从呼老师的报告中得到许多教益。回望自己的教学生涯,颇多感慨。现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些肤浅感受。

一、关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性格各异、兴趣不同的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学生虽然个性特征有不同,学习程度有差异,但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只有感受到尊重的学生,他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学习兴趣才会更浓。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时,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同学,让他们感觉到老师重视他们。有时候,一个眼神便会提醒、鼓励孩子,鼓励他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对待学生,我在课堂上遵循的原则是多鼓励,少否定,多帮助,少批评。这样的做法,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沟通。在学生眼里,老师也像他们的朋友,可以倾心交谈。关注学生的成长,老师还要做个有心人。语文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进步,优点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他们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思想

包袱,及时发现,及时了解,多方开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学生在良性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多方引导,带领学生感悟语文之美。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课教学工作。深感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从而热爱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学,是语文老师的使命。每次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想学生强调、渲染我们的语文之美,通过那些美丽的语言文字,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完成这项使命,也往往依靠语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旅行。在这一次次次的探寻中,学生们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觉得自己心灵丰富充实。当然,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开心的,开心扉、开心智、开心境。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这样,课堂往往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暂时会影响教学进度,但争论之后的收获往往是令人喜悦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着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一直胸怀一个愿望:希望这样的语文能够成为心灵的栖息地,诗意而又圣洁!

三、深钻业务,抓好课堂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节课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多方要求自己。①用心备课。为了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我常常不厌其烦的查找多种资料,摘录多张卡片。教科书的空白处大多写得密密麻麻,不够写就另纸剪贴,这样的教科书都是沉甸甸的,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充实的内容啊!当然,这只是事前的准备。有时,虽只是一本教科书,两三张卡片,但却做到了“胸中有丘壑”。②倾心上课。对每一堂课都格外认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不断地生成,随时地点拨,灵性地创造,注重放得开,收得拢的“散文式”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是我一直的追求。③尽心教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时常和同事互相切磋,讨论教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仅如此,还和学生互动,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如尝试让学生当“5分钟小老师”,互相讲评作文,“我来讲古诗”等形式,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无止境,注重个人进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把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当做头等大事。即便从教多年,也丝毫不敢松懈。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并且这一桶水还要是“活水”,是新鲜的。课余,我常常阅读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钻研,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摸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也从未放松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学语文常常涉及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我尽量多读,就这样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告诉学生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培养语感。“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我应该率先垂范。老师的行动往往比语言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学生看到老师能够认真读书,一直重视学习,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的。

时光荏苒,二十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明白: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篇2

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成长, 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是教师发展, 素质教育是否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就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各地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视, 积极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培训, 其中“校本培训”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特别强调学生要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共享的今天, 参与“校本培训”中的教师更应该走出“一言堂”式的学习环境, 走入一个交流共享的空间, 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自主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然而, 在具体的“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 由于农村学校一般规模较小, 某些学科的任课教师少, “交流共享”的研修方式很难得到有效地落实, 教师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的现状与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借助网络搭建起全区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实现校际联动方式下教师研修, 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

开展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的有效方式

1.校际联动下的网络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校际联动下的网络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解决学校内部由于同学科教师少难以实现有效交流的问题。由于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的一项集体备课活动, 势必要受到时间、空间、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要真正把这一活动扎实地开展好, 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与协调非常关键。准备工作要放在新学期开始前进行, 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全区授课教师人数进行合理分工。在分工时要特别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实际教学水平、年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等因素, 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分工, 每个教师先行独立准备, 研修组织者特别注意此时要广泛调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 将突出的问题作为下一步研讨交流的重点。由于涉及的年级和学科数目多, 每个学科挑选一名教学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组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独立准备后的交流研讨活动, 是思维碰撞、集思广益、总结升华的过程, 也是实施集体备课活动的关键之处。在教育部门的统一组织下, 由同学科的教师在指定地点、时间, 由组长带领, 根据分工的不同确定发言人, 其他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授课方案相互补充、交流。会后, 由主要发言人执笔修改整理, 上传到区内教育信息网。由于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 要提高教学设计的实用性, 及时的交流研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利用网络开辟教师课堂教学论坛和主题研讨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视频资源库”建设促进教师反思走向深入

对“行动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顾泠沅教授指出:只有依据琐碎经验的同伴互助, 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的理性引领, 教师就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不深入研究教育理论而偏重于教学实践的单一模仿, 就会使教师的教学走向单一和机械, 更无助于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所以研修组织者除了对教师开展“范例”教学式的技能示范培训外, 更重要的是在培训中引导教师学习研究教学理论, 关注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区内“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正是促进教师反思、引导教师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教学之路的有效方式。参加视频录制的教师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 视频内容可以是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学习等各个方面。针对每一个专题的研究, 教师在将思维外显为语言的过程中, 是对自己学习的深化、经验的整理、研究的升华。

3.“主题博客群”的建立提高教师交流效果

“博客”, 因为能够实现跨区域的自主交流而早已成为很多教师工作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 区内80%以上的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 “博客”搭建起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然而, 由于“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 有停滞、有低潮期,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教师关注的问题并不相同, 交流的话题也存在差异, 自由散漫的“博客”交流很难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根据教师发展阶段的特点, 分主题建立博客群, 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培训。区教研室带头组建的“走近学生”博客团队 (h ttp://new s.zbedu.net/wuli/user1/41/index.h tml) , 针对学生学习策略、学生管理等方面, 展开从理论的引导到实践具体问题的相互探讨, 教师在学习交流中提出更多更优的策略, 对学生管理研究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为了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区教研室分中小学分别组建的“名师博客团队” (h ttp://blog.eduol.cn/user1/30654/index.h tml) , 实现了骨干教师之间跨时空的交流学习。教师在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中, 思考教育、研究学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越来越多的优秀“博客”的涌现, 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开展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的收获

1.网络研修搭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成为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学生要成长为具有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就必须吸取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从何处吸取?怎样吸取?这是对学生的考验, 更是对教师的考验。网络研修, 使孤军作战、相互封闭的农村教师走到了一起, 在合作中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升华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切实解决了农村学校中部分学科教师由于人数少难以合作交流的问题。

2.网络研修提高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网络研修, 不仅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网络等资源,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获取科学的信息, 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把这些带到小组去。在小组中, 通过相互交流、思维碰撞, 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话交流机会的增多, 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 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集体的合力, 就会使教师原来的长处更加完善和凸显, 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

3.网络研修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常常存在着很深的隔阂, 一方面, 一些教育工作者沉醉于教育思辨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 更多的一线教师满足于经验劳动而不能超越。面对广大一线教师, 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建构真理, 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网络研修的基本理念就是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反思和成长,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交流, 一些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见解得到理性的升华, 获得的理论又将被用于教学实践。网络研修为教师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

开展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的反思

1.加强网络研修的过程管理

网络研修使教师在学习交流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和空间, 但由于其为“虚拟”的研修环境, 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就成为保障研修效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在全区范围内按照学科进行分组编班, 选出班主任及指导教师, 明确教师的学习任务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职责,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责任意识;其次, 要定期总结研修过程中教师的学习情况, 对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员及时地进行反馈;第三, 开展好集中研修阶段后的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督促教师高质量地完成集中学习阶段的内容, 更能促进教师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2.交流研讨的内容不宜太多

在每次交流研讨阶段, 研修组织者总希望教师通过学习交流有更多的收获, 但是如果安排的研讨专题太多, 则每个内容都会如蜻蜓点水。所以首先要做到研讨主题突出, 在此基础上更要舍得将时间和空间还给教师, 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 要将交流研讨阶段制度化,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 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3.解决好教师观念中“损己利人”和“共同发展”的矛盾

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篇3

法国作家查尔斯•贝多曾向人们讲述过这样一段往事:??在他九岁那年的冬天,他在爷爷那里过圣诞节,在爷爷的农场里,一棵无花果树似乎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经脱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稍碰一下,树枝就会折断。于是贝多对爷爷说:“树早死了,把它砍了吧。”可爷爷说:“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后,可能还会萌芽的。请记住,冬天里不要砍树。”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这棵看似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居然重萌新芽。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和其他的树没有差别了。

一棵看似没有生机的树,在爷爷满怀爱的期待中竟“死而复生”,创造了奇迹。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不也经常要碰到“看似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吗?他们或违反纪律,批评教育又不奏效;或学习困难,停滞不前;或上课捣乱,时有不良习惯……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往往会急躁起来,或讽刺挖苦,或放任不管,有时甚至觉得“无可救药”……实际上,这都是做着“冬天里砍树”的傻事。

记得我教四年级时,班里有个叫丁洋(化名)的孩子,刚接这个班时,我就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上课捣乱、经常打骂同学等不良习惯总会找到他,为了拯救这个学生们眼中的“壞孩子”,我尝试了各种办法来鼓励他,课堂上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课下看到他喜欢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我就选他担任值日组长;有一次,他数学考了63分,我赶紧在班队会上表扬,我说:”老师看到丁洋考63分,比看到其他同学考90分都高兴,因为他比上次考试足足前进了10多分!老师最喜欢像他这样有进步的孩子!”。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学生打他小报告的少了,他的课堂听讲也比较认真了,看到他的变化我暗自高兴。

可就在我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沾沾自喜时,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是一节班队会,我让他到办公室取班级记录本,可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他的影子,我担心会出什么问题便到教室门口探了一眼,发现他刚从办公室出来,看到我后赶紧把手揣进裤兜迅速的跑过来,当他将班级记录本交给我时,我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异常便接着上课。

下课后,刚到办公室,便听同事说放在桌上的50元钱不见了,奇怪,老师们都去上课,办公室又没外人,钱怎么会丢了呢?我的思绪突然定格在那一刹那——也就是丁洋将手揣进裤兜的那一瞬间!难道……我不希望事实是我所想的那样,但我又不得不赶紧抬起沉重的脚步走到教室。我把他叫到一个没有人的走廊里,他大概从我的神情中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表情很不自然,我努力平稳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看着我的眼睛!说!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只给你一次机会!”当看到他颤抖的小手从兜里掏出一张50元钱时,我的心碎了!难道这就是我用爱、用信任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吗?!我给他创造的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的机会吗?!“老师,我错了!”那低沉的认错声对我来说已毫无意义!我彻底的失望了!我只感到可怕!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居然偷到老师的头上!我带着满腔的愤怒和失望将他带到办公室,正当我打算当着同事的面对他讽刺挖苦一顿时,我犹豫了,这样一来,孩子的所有进步很可能会在任课老师的心中化为乌有!更何况他以后怎样面对这些辛辛苦苦教导自己的老师,又如何抬起头来在学校走路呢?!

这时我想起了当代教育家李希贵曾经说过的话语:“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抓出一个小偷,他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用情感去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教育家波谱不也曾经说过“错误再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吗?!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我灵活一动,趁大家没注意,悄悄的将50元钱扔到同事的办公桌旁边,然后让丁洋打扫办公室的卫生.正当他捡起地上的50元钱发愣时,我赶紧说:“还是孩子的眼睛亮,我们忙活了一阵没找到的钱原来掉在了地上。”同事也感到惊喜,赶忙握住丁洋的双手连声道谢!那一刹那我发现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脸红的样子。

经过这件事之后,他真的变了,就连课堂上举手的姿势都那么端正!每次下课后他总会把讲桌擦得最亮!这也许是为了表达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激和歉意吧!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做“冬天里坎树”的傻事。我也真切的体会到朱桃英老师在“爱的智慧”给我们启示中的话语——“教师的爱的教育只有根植于对孩子的心灵及其生命秘密的真正理解和充分尊重,才能被孩子们接受,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

师德交流材料:用爱心铺就育人路 篇4

师德交流材料:用爱心铺就育人路

她从教25年来,担任了25年的班主任。25年来她悉心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她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能用她的爱心去铺就育人之路。在他的从教生涯中无论接手怎样的班级,她都能用真情和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和真诚去开启学生的心锁。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注重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给学生成长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觉地去改正,最终养成一种自我管理、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正是这份追求让他培养出了一个阳泉矿区中考“状元”和一个阳泉市区中考“状元”。她就是东四尺小学的教师高晓霞。

大家好!我叫高晓霞,女,48岁,文化程度:中师,政治面貌:群众,工作单位:矿区东四尺小学,职务:教师,职称:小教高级,现所带年级学科:二年级语文。

自1988年建校至今,我已经在东四尺小学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了25个年头了。在这段岁月里,有过辛酸、有过困惑,也有过许多荣誉,但留给我更多记忆的还是学生们对我的敬意。这些年来我一直爱着我的工作,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我常常告诫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爱心和一份奉献。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工作中我一直把“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用爱心铺就育人路”作为我崇高的人生追求。

其实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最让我铭记于心的还有这样一句话(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养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由此可见教师个人的师德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之处就是教师的爱心。其实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我校的班主任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工作着,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我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位,如果说我工作成效突出一点的话,我想可能是在(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自信方面,)工作方法上恰当一些吧。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用爱心铺就育人路》方面的做法。

我们小学教师服务的对象都是一些未成年人,这些处在成长中的学生,对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所以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因此,学生就会自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他们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学生的爱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把上学读书看成快乐,从而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师爱也就会成为春季的雨会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成长。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育的灵魂,而我们大部分老师的爱,往往都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学生严格的爱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曾经有人随机抽取100位教师回答下面的问题,“你热爱学生吗?”90%的老师回答“爱学生”;然后在随机抽取100位学生回答:“你感受到老师的爱了吗?”90%的学生回答“没有”。从这一调查数据中更让我认识到:让学生感受到“被爱之乐”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在教育学生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师爱,我经常会这样做,例如,如果因为今天某个原因批评了张三一顿,明天我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主动和他说话,惑者一个抚摸,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让他明白老师依然是多么爱他。学生年龄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表扬,多鼓励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和表扬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并尽可能多的让他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下课后,他们会围着你告你一件稀奇的事,或让你猜一些科学之迷,我经常是耐心地听他们说完,时不时还故意装出一副不会的样子或偶尔说个错的答案,他们就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难倒老师了,我战胜老师了。我会趁机夸奖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肯定,让其他同学羡慕,这样不用你督促,学生们自己就会形成比学赶帮的风气。确实如此,这又让我想起去年所带六年级班级中同学们学习中的一个感人情景。班里有一个同学叫游旭彪,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完成了自己的一部上万字的小说,自从游旭彪的一部自创小说《我的同桌》在学校发表后,带动了班里的写作热情,同学们个个都成了小作家和小诗人,董统同学的《星星和月亮的对话》也很快完成,六二班的诗歌集《璀璨的群星》也整理成功,而且大家还纷纷为这本诗歌集写了“序”。设计了封面,可谓是学习热情高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而且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场面。这样的学习氛围还愁考不出好成绩吗?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也正是师爱的真谛。老师们也经常和我开玩笑地说,学生都听从我的教导,是因为我最会“呼伦”学生,我认为老师们说的“呼伦"学生,如果用教育术语来说就是一种师爱吧。

我们知道每个班里都会有学习上和思想道德上的后进生,由于顽皮和学习成绩差,长期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所以到了高年级变得更加缺乏自信,即使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因为管不住自己,常常犯错。这时候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与信任,更需要给他们这份特殊的爱——尊重与信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让我想起了我带过的学生——王强。我是六年级带他的,没带他之前我就听说了他的大名,平时在班里横行霸道,经常挑起学生打架,更可气的是由于不满老师的批评,竟然打碎老师的办公室玻璃入室破坏。没想到六年级一开学,学校领导就找到我,说他们班级在他们这些差生的影响下已经不成样子,让我接这个班。我想,领导既然信任我,我有什么理由不接?如果我再放弃他们,那他们可真的是无药可治了。“擒贼先擒王”,我决定先从他入手。我仔细的观察他发现他脑子很灵,也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我经常找他私下谈话,我让他专门负责班里的财产管理,而且经常对她说:老师永远信任你,课堂上我有目的的关注他,放大他的优点及时表扬,还适时地在全班学生面前夸奖他,当班级竞赛取得好成绩时我会在班级上讲有他的一份功劳,同学们也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不在霸道了,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怀,他每天脸上都充满了阳光,想换了一个人,学习也有了进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改变带动了一批后进生的改变,班风好了,学习的环境好了,在那年的毕业考试中取得了同年级中最好的成绩。我也被授予阳泉市“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这样看来仅仅有教师的爱是不够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教师的爱这才是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在如何把师爱洒向每个学生的方法上用心去研究,认真做功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和我的学生(无论是已经毕业的还是在校学习的;也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关系都非常融洽,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我诉说。张华君同学就是我曾经带过的一名优秀学生,今年已经考上大学。记得那也是在六年级的时侯,学生们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开始很浮躁,也注意穿着打扮了,好多学生都开始暗恋。记得当时张华君就是其中一个,她是我的语文科代表,她也在暗暗的喜欢着一个男生,而且节假日交往也非常密切,不久这件事也传到了她妈妈的耳朵里,妈妈的唠叨让他产生了抵触心理,和妈妈的关系和很紧张,她妈妈几次找到我让我好好教育她。我知道遇到这样的事靠简单粗暴的打压是不行的。这样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必将给当事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将来的择偶甚至家庭生活。所以,慎重、慎重、再慎重。针对这种情况,我查阅了青春期的有关资料,于是我利用班会课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为“我们长大了”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教育,告诉他们假如你突然发觉很喜欢一个异性同学,就喜欢看着他(她),喜欢和他在一起,哪怕是一句话也不说,就那样静静坐着、看着,就很幸福。有时候会悄悄的幻想:将来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很美。这很正常,我们不必为自己有这样的变化就觉得不齿,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但关键是我们有了这样的变化之后怎么做?我们必须多想想:我能为喜欢的人做什么?我能给他什么?我想和他在一起,可是我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让我们在一起?我们自己还得需要爸爸妈妈的供养、离开家人的扶持就寸步难行,我们又能给别人什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把这份纯真的感情悄悄藏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然后放下包袱,好好锻炼自己,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心灵不断成长,当自己变得足够有力量的时候,再回头找自己喜欢的人。而现在,唯有知识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景老师真心希望当大家有足够力量的时候都能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但那一定不是现在。”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看着我,不说话。班会课后我发现她更加沉默了,我能看出来她心里非常矛盾,果不然没有几天她就给我写了一封信,向我倾诉她的烦恼,(这封信现在我还保存着)针对他的情况我也查阅了青春期的有关资料,然后也用写信的方式与她沟通,以座谈的方式倾听她的选择和判断,鼓励她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我耐心等待她的变化,在她反复把自己的判断和老师、长辈期望的判断作比较后,理解了家长和老师的爱,他终于自动的放下了包袱,打开了心结,很快学习生活又步入了正规,又重现了往日生机,那个天真、阳光的她又回来了。我也为她能顺利度过这个难关而高兴。从张华君的例子中让我的到了启示,那就是发生了任何事情都要鼓励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这样比教师用强硬的手段加以阻止效果更佳。(这又让我想起了去年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打的一次群架。当时我班是由班干部带头,47名学生全部参加,给班级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说起当时的情况时,同学们还是义愤填膺,振振有词,都觉得自己是个大英雄,是在声张正义。这又一次给我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青春期来到了,青春期的教育不能忽视了。针对打架事件,我进行了多方了解,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又针同学们对爱冲动,爱打抱不平的青春期生理特点,甚至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为了更好地处理好这件事情,首先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动机是好的,但严厉的指出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了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开了一次主题为“理智与冲动”主题班会,课上我举了许多例子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认识。同学们也从自己身边的诗人是到了我冲动的危害,经过他们的争论和判断他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写出了自己的认识,以下就是学生对这件事情的前后认识片段。(附在后面)从这些言语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其实每到学生快要毕业的时侯都是毕业班老师最头痛的时候。毕业考试迫在眉睫,学习任务加重,老师们都抱怨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这些“闲事”但我不认为这是“闲事”学生的好成绩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安全更为重要,所以这个时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课程中没有这一内容,但每带六年级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然后利用班会课不止一次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课下也反复的与他们交流、沟通。有些老师也经常抱怨说学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不管你怎样磨破嘴皮他们根本不听,没有改变。其实不是这样的,有些时候学生的变化就像春天里的秧苗一样日不见长,其实是日有所长。这时你千万不能着急,也千万不要动怒,这不仅是你在考验学生,也是学生在考验你的时候。往往一些没经验的老师就在这时对学生说出一些讽刺、挖苦的话来,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教育也就前功尽弃了。记得我去年所带的毕业班中就有一个叫李佳路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对别的班的一个男生有好感,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爱意,上下学经常在一起,给其他同学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就是因为她的早恋让四个班的学生打了一次群架,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都要我好好的收拾他一顿。但我却不这样想,虽然这个学生和前一个学生都是早恋,但他们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张华君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说没有心理障碍,但李佳路同学就不同了,因为长期的负积累学习成绩较差,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的打击、讽刺。所以这样的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你就要特别尊重他的人格,呵护她的自尊心。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也我从来没有用“不可救药”“不懂廉耻”来羞辱过他。从来没有讽刺和挖苦过她,始终把尊重她的人格放在第一位。经过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终于在毕业之前有事有所醒悟,在毕业作文《假如再当一次小学生》中写到:假如我再当一次小学生我一定不会再做那些傻事,现在想想我真后悔,因为我的无知让老师为我操心,家长为我担心青岛液压搬运车 猪饲料搅拌机 青饲料粉碎机 DC001-DC插座 PJ-258耳机插座……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自己的悔意,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在她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中还特意买了礼物送给我,表示对我的感谢。所以老师们,你要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师爱,首先要让他感受到你对他人格的尊重,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显著。师爱不仅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还因该懂得要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但独立意识、反抗意识却很强,稍有不顺心的事,往往通过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去年我还带过一个学生叫张宝忠,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一次在上课中因为玩计算机,发出声音影响了课堂纪律,老师讲课心切,所以说了几句伤他自尊心的话,没想到张宝忠把计算机往地下一摔,当着全班同学骂了老师一句很难听的脏话。下来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一堂课也就这样泡汤了,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了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篇5

1988年,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北京市第二中学一名地理教师,至今已有20年,其中担任班主任十多年。特别是最近8年,我一直连续承担高三地理课教学任务。一直以来,我不断地用心去体验生活,体验学生给我的每一次感动。因为这些感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阳光教育”。

一、让阳光照进心灵,培养学生阳光心态

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教育就是打开学生的心扉,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把温暖传递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我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用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用赏识的力量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阳光心语”,传递温暖。每接一个新班,为了尽快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都会利用暑假时间,提前给每个学生及其家长打电话,相互认识,交流感情,一个假期往往要打上百个电话。在日常生活中,我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其中手机短信是我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曾有名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为了帮她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我多次找她谈心,慢慢开导她,鼓励她。后来她终于有所触动,主动与我约定,每天晚上用短信向我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第一天,她发来的短信是这样的:“静下心来踏实学习的效果真的不错,我要好好遵守我们的约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我很快给她回了信息,鼓励她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第二天晚上她发来短信说:“我要一次次地超越自己。”……就这样,我们坚持了整整一年。我不间断的叮咛激发出她学习的动力,她克服了自身的惰性,学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几年来,我一直用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给我发来短信。每年高考的前一周,我会给每位学生发条短信,送去我的祝福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我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多年来,我已积累了上万条短信,这些温馨的“阳光心语”承载着许多孩子的成长经历,传递着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

心若在,梦就在——培养学生阳光心态。进入高三以后,由于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起伏不定,很多人变得敏感而脆弱。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我采取多种方式去了解他们。每年接新班时,我都会首先调查一下学生给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因为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即使苦苦努力,也常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久而久之,便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我深知心态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我有责任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让学生学会正确、积极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能行。于是,一方面,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把时间安排好;另一方面,我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用美好纯净的心灵看待世界,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坚忍不拔的意志面对挫折。在我的努力下,学生的心态有了较大转变。曾有一名女生,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成绩一直不理想,看上去总是很苦闷的样子。通过多次促膝谈心,我找到了根源——她的目标定得太高,因此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我告诉她,大目标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小目标,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最后就能实现自己的大目标,其实我们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成功。这次谈话之后,她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都有了很大转变,人也自信开朗多了。这个孩子的变化更让我坚信,老师在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采取智慧的教育策略,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所以,尽管高三教学任务繁重,我仍然坚持每个月和每名学生至少谈一次心,鼓励他们正确地面对成功和失败,以阳光的心态积极地生活。

让心灵折射爱的阳光。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更多的爱。孩子们在接受老师的爱的同时又把这种爱不断地向周围传递,这是心灵对阳光的折射,是一种爱的深层延续。一年前,我的一位远在广东的亲人身患重病,为了不影响高三学生考试,我没有请假回去探望。可没想到手术后她竟然去世了,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是我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学生们觉察到我的伤痛,给我发来短信:“老师您不孤独,我们爱您,您要多保重,我们会朝着梦想大踏步迈进!”学生的关心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因为我知道,只有心灵充满阳光的人,才会懂得关爱他人。还记得去年教师节,已毕业的学生在9月10日零点时,一起给我发来了短信:“节日快乐!梅梅,加油啊!”那一瞬间,我真的体验到了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有爱的地方就有智慧和成功,心灵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正是因为有了心灵的沟通,我所带的班才有了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力量,多次被评为区、校优秀班集体。

二、打造阳光班级,促进学生发展

阳光是生命成长的能量来源,没有阳光,生命便无法成长。只有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健康向上的班级里,他们的生命之树才会生机盎然,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努力让班级充满阳光,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我的爱与关怀,也能感受到班级的温馨和活力,发自内心地爱这个集体,并在这种充满阳光的氛围里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营造阳光的班级氛围。“书山有路,相互搀扶;学海无涯,十四我家。”这短短16个字是我们高三(14)班的班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我们建立了班级文化墙,学生每天轮流送给班级全体同学一句积极向上的赠言。第一天的赠言是我送的:“我会尽最大努力,成就大家的梦想。”让我感动的是,不到半天,祝福的话就写满了黑板。在后来的日子里,这面墙上前前后后记载了几百条鼓励与祝福的话语,这些都成了我和学生们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记得有次考试,有些学生考得不理想,在我还没想好怎么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帮助的时候,第二天早晨我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写着:“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坚强面对!”看到这样的话我倍感欣慰,虽然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我感受到了学生相互之间传递着的希望、鼓励、信任和支持,而这正是我一直努力营造的班级氛围。“梦想成真”主题班会上,我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上,装进红色信封里,然后贴在墙报上。巨大的心形图案里贴满了红色的梦想,每当遭受挫折、失去方向时,学生们的眼神就会落在墙报上,那耀眼的红心就像光芒万丈的太阳,为孩子们指明了方向,送去了温暖和动力。

以活动促成长。阳光是七彩的,阳光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今后的发展找到更明确的方向。因此,尽管高三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我仍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紧张枯燥的高三生活,缓解了他们的紧张情绪,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找到了更明确的方向,也让学生学会了彼此合作、沟通、相处的技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班级更加生机勃勃。

高三成人仪式上,我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诗歌《青春的告白》,他们以青春的名义向父母、向老师、向全世界告白,他们用诗歌倾诉对师长的感激与热爱,展示他们青春生活的灿烂与辉煌,表达年轻人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渴望。正如他们所言:“未来的世界属于我们——那些不辍奋斗的年轻人!”他们的激情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那一年参与表演的学生有好几个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一名叫李祺方的学生,在校期间一直活跃在我校话剧舞台上,她在清华自主招生的自述材料中写道:“我将语文书上的诗词改编成现代话剧剧本并搬上了舞台。在这一过程中,我恍然间找回了久违的对艺术和文学的热情。了解到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将每天的学习和排练安排妥当、如何筛选所需要的信息,更掌握了和不同的人交流、沟通的技巧。我们的剧照被刊登在《北京晚报》上,虽然我并没有出现在剧照中,但我却找到了比荣誉更重要的东西——信心。”

除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专长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节,在东城区组织的《我们共同成长》主题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们做义务咨询讲解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其他学生做心理疏导、学习方法指导,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艰苦与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进了社会,懂得了如何帮助别人,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三、让课堂也阳光,与学生共成长

阳光教育的另一块阵地是课堂。作为班主任,除了关爱学生、做好班级管理之外,还必须上好自己所承担的这门课。尊重和信任从来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只有专业精深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所以,我认为,每位班主任都必须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从教以来,我一直努力追求教学艺术,努力以端庄大方的形象、激情四射的手势、抑扬顿挫的声音、丰富多彩的表情,让学生从每一个细节中去享受这种艺术;力求用生动、精炼、准确、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并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也充满阳光。

几年前,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首钢搬迁的利弊进行辩论,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观点。孩子们提出的有些想法虽然略显稚气,但毕竟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真正期待的效果。从此,我认定新教育就必须要有新课堂,我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爱上我的课堂。于是,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我给自己下了任务——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走出题海,我走进了题海。在连续8年带高三毕业班的时间里,我研究了大量高考题,力求把最经典的题目拿来给学生训练,我要把阳光还给高三的孩子们。

在全面实施“阳光教育”的过程中,我同样也不断地吸收阳光,与学生共同成长。学生给了我许多启发,是他们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改进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及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促使我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这种不断的总结中,我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我曾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有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曾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东城区优秀共产党员、东城区“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金牌教师等荣誉,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二届“十佳班主任”评选中,我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班主任”。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教育是我魂牵梦绕的事业,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充满人性、充满温情的阳光下,是我一生的追求。

用爱心浇灌孩子成长 篇6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园丁!作为老师每个学生在我们眼里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成才,不仅是父母的梦想,也是我们老师的目标!老师要注重个人的修养,言行举止,特别是面对孩子脆弱的心理,有时不小心,或者生气时的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有爱心,才能爱学生,才能对自己教书育的职业产生热爱!才能有很强的责任心!用爱心浇灌孩子成长,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关怀!只有感受到爱的人,才会去关爱别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六点。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可见爱国,爱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爱我们的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每个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有热情,甚至是激情,去钻研我们的课程,我们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懂得感恩!懂得做一个有志向,有道德的优秀人才,将来回报社会!

而教会学生这一切,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身体力行,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注意可能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害怕管教学生可能带给自己的麻烦,和负面影响,应该努力想办法解决他;对于学生不好的地方,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教导!言语过激,甚至打骂学生,会伤害到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否定自己,甚至自信心丧失,认为自己就是垃圾,没有希望的!从而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从此学坏,向社会不良青年靠齐!孩子需要用心,细心,耐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不好的地方应该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温和处理学生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关爱,理解,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需要严格但不能严厉!也不能轻易放弃我们的学生!对于懒惰的学生多提醒他们该做的事,多督促。对于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对他们制定一些具体的要求!监督鼓励他们努力做到!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老师多包容,理解!帮助他们把学习赶上来!对于道德,思想有往不好倾向的学生,要马上给他们做工作!总之,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繁杂地工作!对于孩子需要每天关注,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遇到,已经出现的问题要解决!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篇7

刚接手10级国贸专业的时候,同学们就告诉我,国贸班有两个同学和别的同学不太一样,这两个同学可能由于家庭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性格有些孤僻,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另一个思想中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这两位同学被我的学生认为是“问题学生”,因此,我把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作为我整个工作的重要方面,这也是我试行我的沟通艺术的突破点。

二、案例事件

我班上的这两位性格比较特别同学都来自外省。由于远离家乡,他们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对家的依赖感。性格较为孤僻的小徐同学来自江西省,性格中多了几分抱怨的小杨同学来自贵州省。下面,我就分别从几个方面对这两个同学的情况作一介绍。小徐同学是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到我们学校国贸专业的。他刚来的时候性格还较为开朗,但到上大二之后,他不愿再和别的同学交流了。通过走访了解我才得知,这和他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个同学的家庭条件一般,再加上从小的生活习惯不好,不爱干净、晚上睡觉说梦话,宿舍人根本无法承受,于是,大家就开始疏远他,把他学孤立起来。久而久之,这个同学就变得特别孤僻。甚至于他上课都用书挡着自己的脸,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他也害怕看见别人。他在学校没有朋友,就这么独来独往的过了两年多,直到我在他进入大三第二学期接手管理这个班的时候,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并决定着手改变小徐。另外一位来自贵州的男生小杨,他同样是一位“问题学生”。他的性格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讲,属于反人类、反社会性格。这样性格的人,厌世、仇视社会。他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一人管理着他,这样缺少父爱的孩子,难免在会心理上产生很多怨气。他妒忌他人的幸福、成功,把他人的成功更多是归咎于家庭的因素,而不是个人的努力。别的同学拿到了奖学金,他会认为这是通过“关系”或运气得来的;他自己考试没考好,会认为是老师和他“过不去”,而完全不去分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样的小杨,我期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他成为积极面对生活的人。

三、案例分析、解决与启示

我认为,以上问题解决的核心就是——沟通。一位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辅导员,他一定懂得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运用高质量的沟通艺术,再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方方面面影响这个同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就使一个老师真正做到了不仅和同学建立第一层的师生关系,更使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层师生关系,为同学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辅导员究竟如何与同学沟通呢?

一是倾听。倾听是一门艺术。我们通过倾听这个渠道来获取信息,然后将倾听变成人际交往、了解他人、发展自我的重要手段。作为辅导员,我们需明白,教育是一个过程,为了更好的融洽师生关系,辅导员必须学会倾听。在和同学交谈的过程中,让倾听成为主要方面,而把想法尽可能先留在自己心里。耐心的倾听同学的心声,在同学全部吐露完心声之后,在对同学加以鼓励和引导,我们才算真正及时地实现了对同学的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是无声沟通。对于同学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同学传达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我们是否把同学纳入到良好、平等、友善、积极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中。辅导员和同学沟通的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办公室,或者教室。这种沟通是无处不在的。除了办公室、教室,我们还可以在同学的宿舍,或者在校园的路上。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所使用的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心理暗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产生共鸣,还可以在同学做错事的时候,不是对他们严加指责,而是用慈爱的目光予以关注,用眼睛去说话。在目光与微笑中,同学会领悟到善意的批评,会愉快地接受教育。

三是与同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师和同学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之间的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老师只有和同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二者有效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少辅导员总是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同学就应该听他的话。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笔者试从两点来分析。其一,要明白,人与人,生而平等。没有人天生就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尊重他人,是每一个人从具有人的主观意识的那一刻开始,就要用毕生去学习的内容。其二,“教师”只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一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象征而已。正是这样一种职业的特殊性,才使我们有机会运用社会对我们的信任来帮助我们的同学成长成才,但我们决没有半点理由因此而自喜。同学是受教育群体,因为年龄、阅历等的特殊性,难免存在犯错误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老师所应做到的,就是及时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非挖苦、讽刺等错误做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作为老师,只有用平等、尊重的目光来审视每位同学,才能看到同学真正的需求,才能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成长。

通过我的谈心、沟通、引导,这两个同学和我谈论的话题从学习、学校生活扩展到平常的生活。这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这两个同学身上却是很大的变化。看到这样的变化,我的内心真的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用体验铺就写作之路 篇8

体验是生活的、感性的、活跃的、剧烈的。而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所以说,让学生学会体验,从体验中感受生活,感悟社会,就成了他们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感受、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感悟表达出来。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

那么该怎么去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

一、阅读引领,在想象中放飞自由的心灵

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从阅读中掌握的语文运用能力的展现。学生写作需要的体验还来自于阅读带来的体验,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也就成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引领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体验,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唤醒内心深处的“体验”,架构起和现实的、真实的体验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加入学生合理的想象,从仿写和扩写中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技能。如在以微型小说《魔法汤》为阅读引领的模仿写作课上,主要抓住了两处细节进行阅读体验。其中一处是对女巫屋内环境描写“屋里并不比外面暖和多少,就连桌上的半杯水也结了冰”的体验,屋里屋外冷暖的对比和结了冰的半杯水,让学生体验到了凄冷孤寂的女巫的生活,有学生写道:“女巫的屋子奇冷无比,冷风夹着雪花从门缝里钻进来,空荡荡的屋内除了墙角的蜘蛛网就剩房间中央的那张蒙了厚厚一层灰的桌子,女巫正裹着她的破毯子蜷缩在墙的一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女巫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想象。另一处是在结尾,女巫出人意料的喝下魔法汤变成一只猫,实现了和要好女孩在一起的愿望。这样的结局是女孩的真诚善良唤起女巫爱心的结果。有学生把“汤”变“帽”写道:“小男孩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迫不及待地想去和母亲及陌生的叔叔分享这个美好的消息,但是小男孩却没有找到巫师,只看到巫师留下的破尖帽……”这“破尖帽”里也藏着一颗转变后的巫师对人们的爱心。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的体验,使学生在模仿中慢慢走向成功,最后学生们在《魔法汤》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魔法小说《魔法药》《魔法帽》《魔法树》……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勾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

二、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唤醒写作的冲动

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和情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活他们原来积累的经验,引起内心的共鸣,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1.模拟情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模拟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他人的生活之后,有情感的触动,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上体验了作为一个“盲人”的感受,同时要求学生们在课后两人一组继续以“盲人”的身份体验、感受,并在第二节课上让学生把体验到的感受从自己的笔端写出。有学生这样写道:“眼前漆黑一片,犹如进入了万丈深渊。”他感受到了一个正常人闭眼的看不见和一个失去光明的盲人的看不见的意义的不同。有学生感叹道:“假如,我从此成了一个盲人,我该怎么去面对我将来的生活?假如,当我睁开眼看到了这五彩的世界,我该怎么去珍惜我现在的生活!”由对他人生活的体验延伸到了对自己生活的思考,这不就是体验的目的吗?

2.亲身经历

写作教学中,有时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氛围,制造一种场合,让他们有情感上的波动,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还要学做一名“导演”,让学生们在无意中体验到别样的情感,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有次校内公开课上,听课的老师们已经在教室后面就坐,我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自己准备好的课堂流程稿找不到了,于是我在讲桌上下仔细地找,可是找到满脸通红也没有,还慌慌张张地走出教室回办公室找,等我再回到教室时,发现学生们正用他们的眼神表达着对我这一行为的“不可思议”。紧接着,我说:“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一起唱首歌。”接着就在过道上徘徊,做出随时准备点名的样子,学生们一个个都把脸埋得低低的,生怕自己被叫到,紧张得都不敢抬头了,更别说和我对视了……就这样,由于学生们对“紧张”“担心”这样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所以在后来的课堂写作实践中,学生们的表现精彩纷呈,如“我看着老师走到了我的身旁,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还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不要叫到我,不要叫到我”,“看着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真替她着急,这节课可是公开课啊,老师你真是太粗心了”等等。在课堂上写作的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字,这就是体验带来的成效,这也正体现了这堂写作课的主题:《描写从“心”开始》。通过情景的创设,课堂成为了学生活动体验的场所,沟通了知识和生活,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生心中渴望表达的欲望被“唤醒”了,因为有了体验,学生们不愁没话说,也不愁写不具体。通过情景创设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能够解决当下学生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使得内容更丰富、更丰满、也更真实。“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畅谈体验

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可还是会出现有了体验却还是苦于没啥好写的学生。因为要把经历转换成文字,不仅需要语言的积淀,还需要体验的唤醒。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口头表达开始,让已有的体验在畅谈中被唤醒。比如有次学校组织远足,活动过后写作文,有些学生又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了,那就谈谈远足中印象深刻的、有趣的吧。话题一打开,有的谈沿途看到的美景,有的谈路上所见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们,有的大倒苦水述说一路的辛苦,有的谈从南宋石刻看到的历史印记等等,其实每一个内容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互相唤醒、互相启发下,写作内容自然就变丰富了。有学生这样写美景“小雨过后的东钱湖好似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彼岸的群山倒映在灰白色的湖水中,只见一圈朦朦胧胧的轮廓。”“路的左边,绿植郁郁葱葱,树木直插天际,好似一个胸怀抱负的人,想要凭一己之力遮住天空。”有学生这样诉苦“腿似乎灌了千斤铁,每抬一步就要费很大的力气,脚趾不断磨着鞋子的边缘,如一枚针扎入皮肤一般酸痒难忍。”有学生这样写新人“朝着镜头甜蜜地笑着,洁白的婚纱,粉红的笑脸,闪亮的头饰,缤纷的花束,鲜艳的领结,使周围清雅的山水也亮丽起来。”体验被唤醒,写作的素材犹如不断涌出的泉水,让作文园地开出一朵朵的美艳之花。体验调动了身体的各种感官,这真实的、朴实的、自然的文字,字字都散发光彩。

4.捕捉“意外”

生活不都是被安排的,有时“意外”也能带来惊喜,尤其是教学中的课堂。有节课上,一个学生在甩墨水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甩成了个大花脸,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我看这情形课也不上了,索性让该生上台“展览”一番,谁知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怯怯地一抹脸,顿时变成一只大花猫,底下同学的笑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此“意外”之后,顺势让学生写作,记下这一课的精彩瞬间。有位学生写道:“同学们顿时笑作一团,看着他在台上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像一个演哑剧的演员一样”,“那本来星星点点的脸被他这么一抹,霎时间那黑点犹如水墨画一般晕开了”。有时课堂上会出现“不请自来的”的客人,比如马蜂。有次上课,马蜂用嗡嗡嗡的声宣告自己的存在,学生们或找之、或避之,忙得不亦乐乎,在捕捉到这个“意外”后,我也把阅读课临时改为写作课,让学生写下即时的体验和感受,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有学生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我正认真看着黑板,无意中瞥见一马蜂正‘砰砰撞着窗户,似乎想要进来,心想:‘这下有好戏要上演了。”有学生记录了马蜂的行踪“马蜂发现同学们注意到自己了,可是它非但没有撒腿就跑,反而饶有兴趣地在教室里徘徊了一圈。”“没想到,这马蜂得寸进尺,继续在教室乱飞,一下飞到同学头上,一下在同学们身边盘旋,一下又仗着自己体型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下却又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看着学生们的描写,这马蜂似从文中飞了出来。如果说前面几种的情景创设需要教师刻意为之,那么“意外”的捕捉却是教师借机随意而为的结果,这不经意的相遇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惊喜,具体而生动的体验让学生在苦恼的写作学习中找到了一份乐趣。

三、体验成长,在实践中抒写真实的性情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的教学必须连接课堂和生活,尤其是作文教学。如果说作文是“井”,那么生活就是“河”,作文不能坐“井”观天,而应该找到沟通“河”之渠道,只有打通了这条渠道,生活的活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注入作文之“井”中,而体验正是沟通彼此的最好的渠道。那么,在生活中让学生体验什么呢?其实,初中阶段正是有好奇心又富有活力的时期,又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结合学生的成长过程,可引导学生从“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三个方面去体验成长,比如“和父母一起散步”“做一次环保战士”“给父母洗一次脚”等等,并在每次体验之后写下感受,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培养了写作的兴趣,又能在练笔中提高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中有了更多的真情流露。比如有学生在体验包汤圆后写道“如果说包馅是最容易的,那么煮汤圆就是其中最享受的!望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一个个‘蹿入锅中,泡起温泉,白嫩嫩、胖乎乎的样子还真是憨态可掬!”“轻咬一口,软糯的汤圆吹弹可破,满满的猪油馅逐渐涌出,浓浓的满足,丰富感溢满心尖!”又如有学生在体验完和父母一起散步之后,写下“那段路,使我感悟许多,懂得了孝道,懂得了珍惜时间,多留点时间给家人,懂得‘爱的意思……”这一处处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这一句句动人心弦的告白,若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到哪里去找这灵动的词句啊!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的引领,情景的创设,生活的体验,随性的畅谈、动态的捕捉,最大程度地发挥着“唤醒”的功能,它在激起学生去观察去体验的兴趣,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学习是一个过程,体验式作文教学也一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忽略了过程的结果就会是一个空壳。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导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的体验开始都是完美的,都是深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体验所得,根据需要及时引导、修正,适时地提升,帮助学生在新的体验活动中获得更新的体验,让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上一篇:门窗行业安全生产培训下一篇: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