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2024-06-10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精选6篇)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篇1

为有效整改国家卫建委纪检组在X调研健康扶贫的通报中指出“中医药服务的普及性还需提高”问题,确保年内完成目标任务,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提高中医药服务普及性问题整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工作目标。

(一)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力争达到二级水平;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

X.广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确保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开展X类、村卫生室至少开展X类中医适宜技术。X.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内涵建设。

二、整改措施。

(一)以“贫困地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县级中医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

(二)X县中医院对照三级中医医院推荐标准,聚焦短板弱项,强化人才、技术、专科等核心竞争力,提升医院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依托X中医药大学远程教学平台,广泛开展县乡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四)加强全县X个乡镇卫生院和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组建县级中医药专家团队进行实地指导。

三、工作任务。

(一)X县中医院要严格按照《贫困地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方案》,对照县级中医院基本标准进一步规范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确定X-X个具有明显优势的科室,从人员、设备配备,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等方面予以重点建设,积极打造县级中医重点专科,X月底前完成建设并逐级上报。

(二)各医疗单位以单位开展乡村两级适宜技术培训,按照州卫健委《关于印发X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村医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做到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通过培训,使受训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刮痧、拔火罐、艾灸、中药熏洗等中医技术的应用,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务人员至少掌握X项、乡村医生至少掌握X项中医适宜技术。

要按照省州上统一安排,依托X省中医药大学的远程教学平台,参加线上培训,确保X月X日前完成不少于X项适宜技术的学习,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健局组织成立基层中医药工作专家指导组,人员组成如下:县医院作为县级专家指导组的专家单位,要主动作为,担负起指导基层中医药工作的责任,根据基层卫生院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业务指导,帮助基层加强中医馆建设,推广普及中医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定期对所有中医馆进行专业指导和督查,确保X个乡镇卫生院和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符合项目要求,能够综合使用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服务城乡居民,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重视问题整改。

县卫健局高度重视问题整改,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工作进度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篇2

1. 宗旨教育领先, 诚信建设引路, 倾情引领服务文化新风尚

1.1 宗旨教育领先。

服务宗旨是窗口单位的服务方针和行动指南。通过道德讲堂、网络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船员、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让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深入人心。举办“船员不满意的事”征集活动、组织“假如我是一名船员”换位思考大讨论,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践行“服务水运, 奉献运河”的服务宗旨。发挥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增强干部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诚信建设引路。

诚信赢得满意, 诚信塑造形象。通过开展“加强诚信建设, 提升窗口形象”主题实践活动, 进行诚信服务教育, 引导职工重信守诺、以诚待人、竭诚服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建立过闸船舶诚信管理和评价机制, 为确保诚信建设顺畅开展, 每推出一项新的服务举措, 总是适时跟进, 配套完善宣传、教育、监督、奖惩、激励等相关制度, 确保服务理念有效推行、服务方式有效落实、服务水平有效提高, 诚信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3 培树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是一个单位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的缩影。坚持开展“有爱心的航务人”和“十佳勤廉服务标兵”评选活动, 充分运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 激励更多职工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注重发掘在服务船员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以公认的视角、感人的事迹选好典型。通过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先进典型的选树、培养, 增强先进典型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唱响主旋律, 凝聚正能量。

2. 明确服务理念, 规范服务行为, 倾心探索品牌建设新途径

2.1 明确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服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建设基础, 明确服务理念对构建服务体系具有指导意义。本着“抓服务就是抓形象, 抓服务就是抓根本”的原则, 通过对近年来服务文化建设情况的梳理整合、沉淀提炼, 确立了“船员满意就是我们第一追求”的服务理念。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间的关系, 以一流服务为前提、诚信服务为基础、用心服务为保证、船员满意为目的, 把服务理念与服务制度、行为、规范、标准、礼仪统一起来,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要求。

2.2 规范服务行为。

以船员需求为导向, 优化服务流程、标准及规范, 完善服务设备设施, 提升服务技能, 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船员满意最大化。通过《工作人员服务礼仪规范》、《窗口“十必须、十不准”行为规范》、《高频应答及“一键通”服务质量评价管理制度》、《运调信息双时整点滚动播报制度》和《服务过错投诉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的实施, 努力实现服务要求向服务自觉、服务做法向服务制度、服务行为向服务习惯、服务品牌向服务品质的转变。

2.3 打造服务品牌。

服务品牌是一种长时间的积淀, 代表着一贯的承诺, 与一定的质量水准、品牌信誉息息相连。通过开展一系列深化服务内涵, 塑造品牌形象的活动, 逐项解决服务对象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努力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实现窗口岗位服务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作为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不断深化“船民之家”和“一票通”服务品牌建设, 拓展品牌内涵, 放大社会效应, 全力打造“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窗口形象。

3. 创新服务模式, 强化监督考核, 倾力打造文明窗口新形象

3.1 创新服务模式。

服务是有生命的, 需要精心培育呵护;服务又是常青的, 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坚持服务创新与服务对象需求同步, 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零间隔”登记、船舶过闸时间预告、疑难问题靠前解决、船舶档位图调度、GPS辅助调度、船舶过闸“一票通”、闸船信息沟通平台、行政执法预告制和党员干部一线工作法等创新服务举措。随着江苏省内河船舶智能过闸系统 (简称:水上ETC) 的逐步推广应用, 将进一步优化船舶过闸流程, 大幅提升航闸管理服务水平。

3.2 强化监督考核。

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 也是一纸空文。加大对工作作风和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和检查考核力度, 切实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对涉及窗口建设的管理、服务、执法等重要制度落实情况实施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的督促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突出抓好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工作, 做到察实情、讲实话, 出实招、办实事。促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服务发展中激发潜能, 在推进发展中提高效能。

3.3 建立长效机制。

有效且长效的服务机制是服务文化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修订完善《船闸服务满意度评价办法》、《服务过错投诉举报奖励办法》等长效考核机制, 《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综合稽查制度》、《工作人员服务礼仪规范》和《运行现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一批利于管理、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并实施。文化建设与制度约束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各窗口岗位自觉比服务、比质量, 努力优化过闸环境和体验, 赢得了船员满意。

服务文化建设把认同文化价值的职工和船员凝聚在一起,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链接。近年来, 淮阴船闸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全省交通系统文明船闸”和“全省航道系统建功立业活动先进基层单位”等多项荣誉, 在上级组织的多次船员满意度测评中均名列前茅。服务文化的催化作用使淮阴船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摘要:淮阴船闸以船员需求为导向, 立足解决船员最关切的问题, 积极探索服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新途径, 坚持走服务创新之路。文化引领与服务创新成为窗口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建设,服务创新,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畠山芳雄.服务的品质是什么.东方出版社, 2011

[2]颜子悦.文化战略:以创新的意识形态构建独特的文化品牌.商务印书馆, 2013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篇3

“中医养生理念虽有数千年,但在建立标准、研究机理方面还做得不够。”张伯礼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论坛发言中建议,要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

据张伯礼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 TC249)成立后,已有人参种子种苗、针灸针等中医名词术语及多个项目成为国际标准。但目前大多仍属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需要逐步规范,提升至国际标准。

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张伯礼指出:“菲尔普斯在奥运会间隙大秀拔火罐留下的‘中国印记,证明别人对我们中医药很看重。”他认为,中医虽然有不同流派,但与建立标准不矛盾,不能因为有不同见解就不设标准,而且中医走向国际主要靠标准突破。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篇4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情况

(一)中医诊疗情况 20XX 月医院门诊人次108829人,其中中医诊 疗人数6663 人,占门诊总人次6%;中医专病专科人次6663 人,中医适宜技术人次数2063 人。开具中药处方总是4273 张,占全院处方 3.35%;中药饮片(含颗粒剂)处方 4143 张、中成药处方 10425 张;中成药与西药合开处方 26891

(二)中医集中诊疗区设置情况

我院因受到业务面积限制,前期将医院中医馆设置于门 诊部二楼,中医(康复)科设置于涌泉光华院区。20XX 经过院领导班子实地调研,听取科室及病员意见,决定将中医馆、中医(康复)科回迁至医院二住院部,筹集资金 79 万余元将卫生局原招待所食堂及卫生局车库进行合理改建 成为医院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和运动康复治疗室,初步建 设中医集中诊疗区域。同时在中医集中诊疗区域统一标识、 标牌。建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区大门、走廊;科室内部 增设了中医药相关的宣传知识及中医适宜技术的简介,使就 诊人员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医,在体现集中诊疗区形象的同时 加强了中医工作宣传及中医药常识宣教。

(三)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把好药品质量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进一步规 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管理规范。根据医院实际需求,不断扩 大中药品种,完善了医院中药房人员基本配置,目前医院拥 有中药饮片415,中成药》50 种,中药品规能满足中医药诊 疗服务,同时配备了自动煎药包装机等设施设备。

中药房、 中药库房和中药炮制室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中医 药创建专家组20XX 年及20XX 年的检查均合格。其中中药库 房规范整洁程度在国家中医院先进区评审中获得了国家专 家组的肯定,认为是中医药管理工作的亮点。但是目前医院 中药房位于门诊部,未在集中诊疗区域内,医院已计划将中 药房迁至二住院部,形成与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一体化的 集中诊疗区域,此项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方案,预算金额 14.7 万元。

(四)中医科室设置

中医科业务用房面积1268m 符合二级医院诊室的面积,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m 及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 ,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 ,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的相关要求。按照《综合医院中 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医 科作为我院的一级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病床 41 张,占医院 标准床位数 8.5%;开设中医门诊室 个中医专业,达到二级医院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 个要求。

(五)中医药人员配置

目前医院拥有中医药人员24 名,其中中医师18 主任医师3名),药剂人员5 16名中医师中有**中医药 大学毕业的硕士生3 名,另有1 人师承国家级中医药专家; 拥有护士11 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 人,主管护师1 人、护士7人,均接受过中医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医院 还根据本院业务发展需求,在有计划地充实队伍,形成年龄、 学历、专业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强化中医药技术人 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六)设备设施配备

中医科配备了开展临床工作必需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 备,其中电脑中频治疗仪、超短波电疗机、多源治疗仪、多 源红外频谱治疗仪;恒温蜡疗仪、智能控制蜡疗仪、颈腰椎 治疗多功能牵引床、股四头肌训练椅、电动起立床、坐式踝 关节训练椅、腕关节屈伸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肩关节 旋转训练器、肘关节康复器、电脑骨伤治疗仪、中药熏洗床、 智能熏蒸仪、医用智能汽疗仪、熏蒸治疗机、经穴治疗仪、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智能上肢关节康复器、智能下肢关节康 复器、CPM 下肢关节被动训练器设备。病房内配备了治疗 台,送药、换药车各1台,无菌柜3 个,急救车1 辆,轮椅2个,自动煎药包装机1 台,除湿机1 个以及 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等设施。

(七)中医药知识宣传

我院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加深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弘扬中医药文化, 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了解中医药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 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方法。今年4 月份医院在中医康复科区域内完成两块中医药 相关内容的宣传展板,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同时采取灵活 多样的方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长期开展,通过 组织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教授健身 方法、科普游艺互动等活动,丰富宣传内容。今年 10日**电视台采访播出我院中医康复科的“天灸”特色治疗。

(八)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医院大力加强中 医专科建设,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了中 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服务36 展了中医会诊、转诊和中医师到西医病区查房和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本院的 中医参与临床西医治疗率达到100%。本院中医科推进了治 未病工作的开展,积极运用治未病的预防措施和临床中医综 合治疗手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内涵。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组织领导:

今年医院按照**市卫 生局、**市中医管理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医 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 通知》的通知成卫发〔20XX〕2 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医务科、 中医管理科、药剂科、中医科、康复科等负责人共同讨论, 制定了《**市**区人民医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中医药 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科室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加强 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切实加大对中医药工作 的支持力度,为中医药工作创造更加适宜的外部条件。

(二)制定可行方案,推进中医药工作开展。

按省卫生 厅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加强中医药工作具体措 施,进一步分解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 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项工作开 展取得实效。

(三)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传承中医文化:

积极开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门诊、病房和 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要体 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便于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知识, 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同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业务 咨询、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简、 便、廉、验”的特点和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中的优势和 作用。

(四)全面落实中医药工作

1.中医管理科积极指导、督促西医临床科室开展中西医 结合服务,重点做好呼吸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 等西医科室应用中医药情况的考核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进中 医药特色专业比如康复专业、中西医结合烧伤专业等建设; 在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比如天灸、熏洗、按摩的同时, 加强中医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应急体系,制定中医应 急方案,适时组织演练。

2.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 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医 科、中药房的设立,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充分发挥中医馆 的作用,提高诊断室利用率,要加强年轻医师门诊工作。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 医学经典”活动,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加强医院中医药 人员配备,积极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合理补充中医药人 员,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充实队伍,形成年龄、学 历、专业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强化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0XX 年引进中中医专业增加 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公招引进硕士研究生一名;招聘规范化培训毕业生一名;招聘本科生二名;招聘康复技师一名。

4.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中医专科(专 病)建设,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

二是开展中医会诊、转诊 和中医师到西医病区开展定期查房和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 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使我院中医参与治 疗率100%;

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积极 运用治未病的预防措施和临床中医综合治疗手段,拓宽中医 药服务领域内涵。

5.加强中医护理服务建设。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 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医 特色护理项目服务。

(五)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不断提高中医药 服务能力

1、加强中医特色病证诊疗管理。为了规范特色病症中医 诊疗常规,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疾病谱, 制定了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诊疗 活动中认真执行,对各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定期 进行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使临床 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2.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非手术科室积极开展以 中医药内病外治、专病专药等为主的中医诊疗技术,如中药 穴位外敷、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中药熏蒸、热敷、针刀 等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技术。

三、存在问题

(一)按照卫生局中医集中诊疗区域建设要求,我院中 药房位于门诊部,未在集中诊疗区域内,医院已计划将中药 房迁至二住院部,形成与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一体化的集 中诊疗区域,此项工程目前已提交总务科完成施工方案,预 算金额14.7 万元。拟在20XX 年年底前完成。

(二)中医药护理人员不足,目前仅有一名经过中医药 护理专业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中药房迁建。中医管理科、中医科、中药房、 总务科多方共同努力加快中药房改扩建,确保在今年年底完 成此项任务。 (二)安排适当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中医药专业护 理知识培训,提高我院中医药护理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参与西医临床会诊及临床诊疗 工作。中医参与率继续保持100%。扩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 应用。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篇5

关于继续推进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

各科室: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在既往工作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平衡和谐、因地制宜的原则。继

1、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永恒的主题。中医院文化建设要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举措上来,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制定和完善各种单病种诊疗和护理规范与常规,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住院病人的中医治疗率、门诊病人中医治疗率和中医急诊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

2、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要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实施中医“三名”工程特别是要做好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中医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创造条件,介入健康体检来开展中医体质诊察服务,做到未病先防,拓宽服务范围,打造有中医药特色品位的预防保健服务。

(三)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

1、在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悬挂古代医家的画像,悬挂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镜匾等;

2、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栏、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从中医药的起源、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名医名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3、通过中医药环境文化的建设,广泛宣传中医药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优美、和谐、舒适的现代化中医院。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篇6

通过对企业重组整合的大量实践, 我充分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凝聚着一个企业的历史, 也凝集了员工的意志力。在企业整合重组之时, 它更加体现出其强大的影响作用。制度建设实质上是一只有形的“手”, 它调整着企业文化的坐标和方向,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赖以制度建设, 较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方面, 通过对原“一医”“汇丰”两个医药经营企业的人、财、物及企业文化元素的细化调研, 才能获得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整合方案, 才能确保企业整合工作有序进行, 真正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制度建设“破”“立”结合, 旨在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第一医药”作为一家年轻的上市公司, 尽管这些年开展了资产重组、股权分置、资本注入等许多资本运作工作, 但是依然没能改变其传统的管理机制、用工制度和工资体系。作为优质资产注入, “汇丰医药”从本质上说也是一家区级医药经营企业, 留有许多“老国企”的影子。要使整合后的新的上市公司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我以为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和劳动分配模式。

企业整合重组从某种角度而言, 本质上就是要改变原来惯有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包括企业的组织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手段和队伍结构等等, 使企业遵循统一的制度、流程, 按照更加精简、高效的方向, 得到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因而, 制度建设是企业业务得到整合、员工观念得以统一、企业文化得之引领的关键一环。“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其令不从。”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的出台, 可以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与提升。

1、坚持先进的质量管理制度

药品和医药类相关产品都属于特殊商品,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每位顾客的健康与生命。为此, 在企业整合发展的制度建设过程中, 要求我们继续秉承企业“质量为金”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并持续开展卓有成效的质量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

2008年, 是五年一次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换证认证年。结合“新医改”方案即将出台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企业流程再造的一系列特点, 我们在制度建设中, 以市场为基准, 以“顾客满意”等原则, 重新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 适时调整了企业质量管理方针, 由原来“杜绝假药, 严防劣药, 呵护人身, 优质服务”为现在的“杜绝假药、严防劣药、完善管理、优化流程”, 更加强调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过程的有效性。在其间, 将ISO认证和GSP认证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G S P与I S O互相融合的质量体系, 顺利通过了GSP换证认证现场检查, 取得认证证书, 使跨越全年的GSP换证认证工作获得圆满成果。

企业的质量制度建设, 使股份公司质量管控工作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完善, 也使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得以落实、推进和反馈, 并引导了一种“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理念。“精益求精”的商品质量意识和“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意识的确立, 在干部、员工中树立起了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文化, 这是我们在企业整合发展中由制度建设得来的一大收获。

2、改革传统的企业运行体制

从某个侧面说, 由于传统思想影响, 国有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落后于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外资与民营企业。在岗位设置中, “因人设岗”现象的存在和人们对“能者多劳”的调侃, 使部分国有企业中所谓的岗责规范得到淡化, 也使各种制度和流程成为一种摆设。

为了努力克服这一弊病, 2008年以来, 股份公司围绕企业制度建设, 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 制定了《股份公司干部管理办法》, 对干部任免的条件、期限、考核和奖惩进行了规范, 树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任用机制。

接着, 又按照上市公司规范程序, 重塑了企业总部的组织构架, 并要求总部各职能部室分别根据自己的工作条线、职责要求, 制定了包括部室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范本, 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职责清晰、条线边界分明、流程指向明确的运行模式。

而后, 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 表决通过了新的《员工手册》和《薪酬管理办法》。通过员工手册颁布前的讨论、学习, 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管理要素的理解, 强化了员工对企业制度文化的了解;薪酬管理办法先行在原“一医”范围内执行, 改变了股份公司内“结构工资”的历史痕迹, 为股份公司深化整合, 真正迈向与市场接轨之路奠定了基础。

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形成, 为企业全员如何履行管理职责、完成岗位工作、进行工作沟通、进行日常管控提供了基础性依据。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很好地培育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使他们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 国有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 必须和企业经济效益挂起钩来。个人要享有更多的收益, 就必须遵循自己的岗位职责, 勤奋工作、乐于奉献。

制度建设强化了股份公司经营管理的执行力, 使“业绩文化”悄然在企业内部逐步得到共识, 这是我们在企业整合发展中由制度建设得来的又一大收获。

企业文化“梳”“导”结合, 旨在认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对企业员工的约束, 制度约束是必要的。但是, 毋庸质疑, 要使这种强制性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

被喻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谈到自己对企业的管理时, 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当员工100人, 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 发号施令;当员工1000人时, 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 协调各方, 相互配合, 努力工作;当员工10000人时, 我必须站在员工后面, 以虔诚之心祈祷他们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反复细读这段话, 给予我的启发在于, 它精辟地反映出了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经营管理者寄希望用企业文化来“治理”企业时, 要么企业文化会仅仅停留在管理制度的层面, 并没有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要么就是企业文化被化成一种管理制度, 失去了企业文化本身具有的丰富活性和强大生命力。用严格的制度、强硬的手段只能保持企业正常运行, 但是它无法让员工做到万众一心, 自发拼搏。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 对职工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 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必须充分依赖一种精神力量, 那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我的理解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基础, 它不仅是思想范畴, 而且是行为规范。

1、企业文化属于思想范畴, 需要人为梳理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 国内外的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 将企业文化定义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也就是说, 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活动有关的价值理念, 它反映了企业现实运行过程, 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体现, 属于思想的范畴。

联系“第一医药”的整合, 我认识到, 由于企业文化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 因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习惯的氛围与通用的做法。这种文化是潜在的、多元的。只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凸现个性”的积极梳理、评估和提炼, 挖掘并梳理出能够被员工共同认可、共同信仰和共同遵守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 才能形成明确表述、简练精辟、易于领会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思路, 才能正确引导、支撑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例如, 在“第一医药”整合发展过程中, 我们就必须围绕当前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和企业内部整合集约的双重考验, 组织专门人员, 把“两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呵护人身, 永葆第一”和“友善勤奋, 尽责高效”的精神, 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在凝聚的过程中加以升华, 进行人为的主动归纳。

企业文化跟广义的文化一样, 需要保留精华、祛除糟粕, 需要不断发掘、归纳、总结、提升与完善。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 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

对企业文化不应试图约束, 而应主动加以梳理。

2、企业文化属于行为规范, 需要正确引导。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多方面的总和, 是企业与员工的行为规范。任何行为规范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一旦积极的行为规范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得以确立, 那么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地予以引导。“无为而治”显然是错误的。

换句话说, 企业文化必须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确立和倡导, 这样才能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得以明晰、具体, 便于员工理解、认同和践行。在“第一医药”整合发展过程中, 企业制度建设的本身就是一个正面引导的方式和载体, 它引导了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业绩文化的方向, 避免了员工单纯地把企业文化简单理解为企业的识别系统、包装企业的方法或者企业的文体活动。

当然, 正确引导, 也要求企业的经营者们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企业文化的同时, 务必谨记:“当企业文化构建之后, 更为重要的是将企业文化根植于广大员工的脑海里, 对员工进行长期、深入的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和培训, 让每位员工从深层次上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诚如我们“第一医药”, 通过这些年以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确立起来的企业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战略愿景、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商品与服务等诸多内容, 这就需要企业通过C I S形象识别系统, 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内外部途径, 例如媒体、网站、会议、培训等加以深入分析、宣传、教育和讲解, 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了解、认同股份公司“呵护人身, 勤进高效, 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并转化为统一的自觉行动。

综上所述, 从“第一医药”制度建设的实践中, 我切实领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并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由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部分组成, 精神文化为企业的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制度建设, 约束和规范了精神、行为和物质文化的建设。

上一篇:滴水不漏实验教学励志文章下一篇:体育局局长工作业绩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