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2024-07-25

初三政治复习计划(精选7篇)

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篇1

一.中考政治复习计划,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2月初到4月初之前,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考点,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先按照中考考点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有利于同学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第二轮:4月初—5月初,社会热点专题复习阶段。充分利用《中学生时政报》和《课程导报》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学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划分专题。

练习以选择和资料分析为主,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多选典型的题练习及2011年的较好中考试题。

社会热点专题复习用四周。

第三轮:5月初—6月初,知识弥补及模拟阶段。要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把练习册、试卷中曾错过的题完全弄明白,罗列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然后把这些大事与哪个知识点都有什么联系对应罗列出来,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点,在“临界点”之前,在回复一遍,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要培养综合能力,因为在中考试卷中,常有综合性题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五月底到六月初,做2011年各地市中考试题及样卷,进行两次模拟。

二.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工作

在总复习这段时间里,要学生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具有更广的时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上课专心听讲:

就是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听清楚。要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积极发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理解。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一带而过;凡是容易误解的,要正误对比;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在方法上,不要象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节一节的慢慢学习,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上课专心听讲,还要把握住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首先,识记:是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就是记住。考试改革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这类知识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次,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理解可分为理解概念或原理。理解概念,也就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懂”字当头,不是“背”字当头。再次,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问题。即“情境出在课本外,道理落在课本中”,有较强的时代感,不仅要“懂”,而且要在“用”上下工夫。这一层是对知识掌握提出的更高要求,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出人所料又不出所料。

(二)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四)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把单元、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现知识和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解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势。

(五)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所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另外,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试题中的关键词如题目中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答题的根本,从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篇2

一、全面复习, 系统掌握, 夯实基础

“面”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犹如先构建框架, 再添砖加瓦的房子比较牢固一样, 政治科复习也应先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但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 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 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因此, 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 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 形成知识网络, 而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基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及当年的中考说明, 让学生通读教材, 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 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 形成了知识网络, 使之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 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 强化训练, 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 量要大, 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 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二、归类连线, 综合训练, 强化巩固

“线”就是复习中用“线”把课、节、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具体做法有:一是用“线”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联结起来。如:以“环境问题”的“线”把初二的环境问题知识点和初三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活动课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点贯穿一起;以“精神文明”的“线”把初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点和初三发展先进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台湾问题”的“线”把初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知识点与初三活动课一国两制的知识点联结。二是用“线”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首先是“文字类”, 即以关键字、词把相关知识点归纳起来, 如:根本、标志、实质、关系、特征等;其次是“数字类”, 即以一、二、三等数字来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一条原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律的两个特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四条基本国策等。

三、重点复习, 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点”就是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焦点。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 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据考纲, 结合时政热点, 回归教材。因此, 在复习中教师应以考纲为根据, 关注时政热点, 重点讲解教材中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的内容, 并可对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如政治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的精神”、“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台湾问题”;经济类: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制假售假、消费者合法权益;科技类:“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技革命和创新、人才战略;文化类:发展先进文化、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环境类: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成年人类: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法律 (权利义务) 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人身权利、家庭中的义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初三政治有效复习策略设计 篇3

一、设计先导

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复习课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此处的“新”不是引入新知识,而是有新意。所谓新意,就是不按部就班,重蹈覆辙,而是给学生以新面孔,产生新异感或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深化、引申,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设计有效有新意的政治复习课呢?

第一,同一政治内容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例如,在复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时,既要用正面事例证明其重要性,又要用反面事例引出其重要性。

第二,政治复习不能像上新课一样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而应着重在重点、难点、学习易错处下功夫,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例如在讲解《初三政治总复习》单元练习时,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科代表收集错误频率较高的题目,教师根据这些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展开重点复习。

第三,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政治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在第一轮复习时,重点放在构建学生的知识网上,使复习知识呈现条件化和结构化。所谓条件化,指学生能通过复习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所谓结构化,指将学生头脑记住的知识点、知识块进行组织、抽象、概括、归类等,让其形成一定的层次网络结构,用一条线索将各块知识串起来。如政治课程中通过事件脉络、时间脉络、人物脉络等总结复习。

第四,政治复习课设计中尽力做到不就事论事,让复习不做原地踏步,做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通过引申、深化、综合的对策,重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内容知识的迁移水平。学生在解答同一类型问题时候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中国近代史中的不平等条约签订,要从世界发展格局中去理解中国落后的原因,明白落后挨打的道理。

二、习题规划

初三政治复习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达到熟练和自动呈现的程度?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采用习题进行“练习”,做好习题规划。复习中一定要做好习题选择的有效性和实施对策的有效性,因为练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初三多年的政治复习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是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做习题的有效性“精练”。即精讲和多练,精讲指教师应讲精华,讲关键,讲主干,讲策略。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的,不是同题的反复、重复,而是通过交流、探讨等知识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第二,做习题练习的科学性设计。多练习不是简单重复的练习,而是形式多样、加大密度,适量适度,循序渐进。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前应考虑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习,如何检验练习的效果等问题。

第三,学生习题练习解题指导。教会练习就是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提高练习的效率。例如,为了让学生达到掌握思路和方法的目标,学生应经常及时订正错题,并反思错误的根源(主要指策略式方法上的根源),以眉批的方式写在错题旁边。间隔一段时间之后,还应“复习”这些错题,并再次反思,以确保达到掌握方法的目标。

三、解题应用

政治知识涉及人类发展历史和现今实际,具备知识体系的脉络,可以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保证知识能灵活地迁移。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解决学习课题的过程,我们要在解题应用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政治知识运用能力培养。

第一,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掌握审题的技能技巧,提高审题的质量。

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程序。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审题程序,初三政治最重要的、最难的两题型是“不定项选择”和“给材料说明”。但总的来说,要做到“三读”:一是“初读”——了解性读题,明确条件与要求的关系;二是“复读”——弄懂题中难懂且易混淆的词语,认真分析课题中的隐蔽因素,抓住关键和主要矛盾;三是“检验性读题”——全面检查对课题的理解,直至准确全面审明课题为止。

其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改造课题。如把抽象、复杂的课题形象化、简约化,省略课题中的无关或次要情节,突出关键部分等。

第二,提高学生相应知识重现的准确率和速度。在审题的过程中,通过理解题意,利用要求与条件,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再现与此题相关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受到相近似的旧知识的干扰,而出现多余、不准确或错误的认识,在复习课中,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地再现相应知识以解决课题。虽然这可能与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如过度疲劳引起的抑制状)、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如缺乏信心、过分紧张、恐惧或注意力涣散)等有关。

第三,教会学生对课题知识体系的归类。课题的归类也叫课题的类比,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找到当前课题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把当前课题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把当前课题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的过程。通过类比可以从已有知识中,找到解决当前课题的途径和方法,把抽象知识具体化,使课题得到顺利解决。

第四,教会学生对答案的检验。解题活动的结果是得出答案,得出答案后,并不是解题就此结束了,还必须验证答案,这也是应用知识不可缺少的一步。验证答案的目的是查漏补缺,改错纠偏,因此,要认真细致,不能流于形式。如“不定项选择”题型,可以确定正确答案,还要理解错误答案,佐证和检验正确的答案。

政治复习是一个动态的新知识不断纳入和整理的过程,我们复习中还要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如来自教育教学指导性的信息意见,学生知识构成情况等。整体上,这种复习以夯实基础为根本,方法指导,培养能力成为关键。通过教师复习设计的先导性,做好习题规划和解题应用,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样复习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初三政治复习教学计划 篇4

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优秀的成绩,现结合政治历史学科的特点:除了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外,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第一阶段(第1周——第3周):赶教学进度完成未学完的新课。

由于政治,历史学科课时少(每周各两节课),任务重,政治12,13课未学习,历史仅学习到下册13课,从而严重影响中考备考复习,所以我要利用一切时间尽早结束新课,力争在三月底结束。

二、第二阶段(第4周——第8周开始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进行知识点梳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本轮复习采用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记忆关。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使其系统化。(2)基本方法关。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和规律。

(3)基本技能关。复习目标要明确,讲和练做到有的放矢。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本学期时间段,因此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也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三、第三阶段(第10周——第13周开始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近几年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和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考说明》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学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划分专题。关于热点问题的复习可以结合订阅的优秀刊物报纸作参考加以整理。

这一阶段,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中考说明的样题及各种题型,在专题复习同时进行题型训练。

四、第四阶段(第14周——第16周开始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及查漏补缺阶段

1、对每套试题的命题原则、题型、考察的知识点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要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对于前段复习过程中忽略的知识点一定要查漏补缺。

2、模拟题一定更要认真讲解,对于命题角度较好,能够考察重点知识,设问有层次、综合性比较强的符合中考命题的特点的题,一定要举一反三,作为范例给同学们讲解。

3、一定要注意答题技巧以及如何把答案组织到位的讲解。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4、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查漏补缺。

五、教师复习时注意事项

1,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 就是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听清楚。要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积极发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理解。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一带而过;凡是容易误解的,要正误对比;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在方法上,不要象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节一节的慢慢学习,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上课专心听讲,还要把握住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首先,识记:是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就是记住。考试改革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这类知识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次,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理解可分为理解概念或原理。理解概念,也就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懂”字当头,不是“背”字当头。再次,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问题。即“情境出在课本外,道理落在课本中”,有较强的时代感,不仅要“懂”,而且要在“用”上下工夫。这一层是对知识掌握提出的更高要求,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出人所料又不出所料。

2,引导学生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3,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中考要获得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4,教会学生整理归纳、查漏补缺。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把单元、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现知识和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解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势。5,要求学生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所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另外,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试题中的关键词如题目中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答题的根本,从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篇5

(九)第一单元

1.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 责任的含义和产生P5P6 ② 理解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的含义P14 ③ 懂的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就要自己对自己负责P11

④ 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P9P10P15P27-29 ⑤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7-29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①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② 要学会选择并勇于承担责任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P14P18 ③ 了解承担责任的意义对社会及公益事业的意义P24P8 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P23

3.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更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① 参加了公益活动的意义P24两个角度

② 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P16

第二单元

1.感受身边的变化,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变化P32P33

②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P34

③ 知道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总任务

④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

⑤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2.知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① 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及出发点、内容、核心内容

② 核心内容的含义、意义

③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原因及重要性

④ 知道几个主要制度:①根本制度②根本政治制度③三项基

本政治制度④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⑤ 确几组概念: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从含义、地位、性

质、作用、关系、政策方面区别)

⑥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⑦ 了解四尊重的必要性,学会自主创业,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发展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

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

自身素质。

①我国科技国情。

②实施科教兴国的原因(P61①。②。P63③。P64④)。如何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P64)

③知道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④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兴的必要性。培养青少年的创兴意识和创

性能力。(P64。P143)

4.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知识要点:

①人口国情;基本特点;其他特点。

②人口问题的本质。

③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P52,53)。

④目的和具体要求。

②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知识要点:

① 环境和资源国情

② 知道实施这一国策的重要性(P54,55,56)

③ 坚持这一国策的要求

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知识要点:

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要求

④ 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P56—57)

②明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奋斗目标。

5.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

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①有关民族问题:①我国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改革和意义②型民族关系

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和意义③维护民族团结P43④民族团结和

重要性

② 有关“一国两制”问题:①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②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③了解中国政府对待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本态度,坚决反对“台独”维护中华民

族的根本利益.(3)有关中华民族之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问题。

(1)中华文化:特点、传承至今的原因、影响。

(2)传统美德:内容、特点、传承的意义。

(3)民族精神:含义、意义、传承。

(4)有关社会主义精神建设。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知道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前进方向。

(3)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性。

(4)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各自地位。

(5)明确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6)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形式、意义。

6.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

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2)知道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差距,理解国

家采取的对策和办法。

(3)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存在的问题。

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恐怖主

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

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还不安宁,人类面临许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资料)全 篇6

第一课第一节

负责任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主要有: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在社会舞台上,每一个人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会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5、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2)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

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负责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

7、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既有物质方面又有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

2、承担责任的意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既然我们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但是,我们一旦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4、无悔地对待自己承担的责任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同样把事情做得出色。

5、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二课 第一节

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表现为: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指: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第二节

1.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2.公民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2)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和崇高使命是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意义: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第三节

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要做到:①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②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③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④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2、如何理解自觉承担责任1)含义: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2)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3)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节

1、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表现: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3)时间:上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即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或途径)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

1、党的基本路线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B: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A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A地位:我国的强国之路。B作用: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C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对外开放。

2、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搞社会主义建设,不改革开放不行,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不行,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做一艘航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

3、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4、怎样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访问演出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总缆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第三节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

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A构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B政治基础:为了祖国统一和繁荣。

6、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7、“一国两制”

A含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B实施的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护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解决台湾问题:A坚持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遵循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课第一节

1、对外开放的原因:1)在开放的世界里,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2)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3)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

3、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2)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二节

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计划生育的原因:1)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2)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3)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解决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

5、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6、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的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在加剧

7、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节

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付的责任。

5、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我国是十三亿人口,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命运。

4)总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4、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初三政治复习计划 篇7

【关键词】 学案 初中政治 复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49-02

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学习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它实际上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而由此形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是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运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一、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学案的背景

1.迫切需要解决初三政治政治复习过程中的实效性

初三政治每周只有2节课,如果除去特殊情况冲掉课时,计算起来不足40个课时,时间很少,但是内容很多。为此,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成为初三政治课复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在短短40分钟里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而只能重点解决重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有一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提高政治复习的实效性。

2.缺乏符合初三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的优质教辅资料

市面上的教辅资料虽然很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错漏百出,有的材料陈旧,有的知识归纳不全面不合理,总之不尽如人意。即使是质量过得去的参考资料,因为是别人编写的,思路跟自己很不相同,用起来也很难得心应手。

(二)编写学案的原则

学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案的编写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那么教师在编写理基政治复习学案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1.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学案的编写来说,要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主体精神;要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要信任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操作的实用性

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同样,学案编写得好不好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看有没有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没有用。如果没有效果,再全面、再好看的学案也只是水中月、梦中花,没有什么实用意义。

3.知识的基础性

《中考考试说明》就指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水平,突出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学案的编写就应该对知识点做出适当的取舍,控制习题的难度,体现基础性。

二、学案的使用

在使用学案前,要让学生知道教师编写学案的意图和学案各环节的作用,给学生以知情权,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一)课前精心设计学案是前提

学案的编写汇集整个备课组的力量。每个政治学案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书本内容框架检测。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一部分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是逐一攻破课文的知识点。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把课文的每个知识点都设计成问题,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还特别用符号标示出来。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必真正领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例如:初三政治《3.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课中,设计了以下问题:★1.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权力?★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各是什么?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各是什么? ★4、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是什么?★5.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任期多长?★6.作为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力,又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些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和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来。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除了知识点融入问题以外,有时候还结合一些时政热点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在学案里。例如:初三政治《3.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课中,我就把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程以案例的形式编在学案里,做到时政相结合。对于学生容易犯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学案里就以误区警示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注意区分。对于教材没有的但对于理解教材知识点起到很大帮助作用的,我们就以知识拓展的形式出现。以开阔学生思路,扩大学生的视野。学案第三部分是针对性练习。我们针对每个问题,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1-2道的针对练习题,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巩固所学,提高复习质量。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二)指導学生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案自主学习是重点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案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利用学案教学中,我们在上课时,首先检查第一部分内容:书本内容框架检测,也就是学生预习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变成现实。检查预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候是抽查,有时候在上课前全班检查,主要是看看学生预习新课的情况。由于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目的明确,绝大部分学生借助于看课本就能顺利完成,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也逐步树立了自信心,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在课堂上再给二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逐一攻破课文的知识点。”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和放任自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要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自学。(2)适当进行学法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等等。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为学生自学课文提供帮助,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上教师精讲是关键

学案教学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一改以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必须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一律不讲;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讲。在精讲过程中,做到:首先,语言要精,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

(四)练习巩固是重要途径

上一篇:乡村蹲点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煤矿安全员(瓦检员)工作说明书